时间:2023-04-06 18:33:25
导语:在中职学校德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从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来看: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蜜缸里泡大的一代,经过了普通高中的层层筛选,来校就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校园:上课进进出出、吃东西,碰到老师熟视无睹、乱扔垃圾、说脏话、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非常普遍。这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强了紧迫感。
(二)从社会环境看:不良思想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改革开放中,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糜烂的生活观,通过影视或网络传入我国,像洪水猛兽般腐蚀着我们青少年的思想,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职高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三)从家庭教育看: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经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误区
(一)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影响,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结果“软件”真的软了,“硬件”也没有真正地“硬”起来。同时,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造成学生们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给德育教育蒙上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和个性心理素质及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劳动观念、公民道德、坚毅勇敢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欠缺。三是以智代德,一俊遮百丑,长期以来的“成圣成贤”的单一价值观念浓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智低能”的“废品”,有些甚至是“高智低德”的“危险品”。
(二)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因素的原因,导致对学生的过分溺爱。多年以来,由于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及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再加上社会民办职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放松,对违纪违法的学生宽容。现在的学生思想走越来越开放,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新潮怪异,中职生恋爱不仅蔚然成风,还的愈演愈烈之势,学校对此只作轻微处理,目的是减少生源流失,对违纪严重的问题学生,学校作出的解释也是:招生不易,正面教育为主吧……
(三)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简单粗暴,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为什么对德育感到枯燥乏味,主要是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活动轰轰烈烈,学生表面积极参与,而心灵静若止水,不能起到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三、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根据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格局。根据上述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使我们明白,如果还是用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做法等“老传统”“老经验”来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行不通了,或者是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程,仅仅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还是不够的。我们得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形成一个以书记校长为主的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一个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2、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校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对口特色,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大门起,就是为了某一些“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入口,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3、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的中职生生活在多元世界里,信息渠道广泛,多维观察社会,认识观念上的意识较强,多了一些主见,多了一些个性。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为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4、强化师德建设,优化德育干部队伍。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德育工作者应加强培训和学习,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收管理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年轻德育工作者采取以老带新的结对子的方式,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减负增效”;原则;课堂改革;课外改革
一、优先拟定“减负增效”策略的实施原则
(1)简洁明了。教学过程当中,如果教学内容过多、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过于繁杂,学生则难以对知识进行梳理,不能有效地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络。所以,“减负增效”首先要做到的一点要求便是力求教学过程更加简单、直接,使学生一目了然。
(2)民主和谐。首先,教师应当了解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规范者,应当从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并根据学生这些表现适当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改变;最后,“为人师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注视的焦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形体动作等向学生传达信息,获得学生的支持和配合。
(3)低耗高效。“减负增效”中“减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更加轻松地获得知识;二是减轻教师的负担,只有增加教学时间的有效性,不断地培养学生接收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够减少教师在某些环节上的压力和工作量。
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实现课堂改革
1.科学备课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当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注重三个方面:
(1)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时,应当注重言简意赅的原则,尽量以较为简洁的程序、易懂的例子等对知识进行阐释。
(2)合理规划教学进度。在时间上应当尽量围绕课堂45分钟来安排,既不能让课堂过于饱满,导致学生难以获得思维的发散机会,又不能使课堂出现空洞的情况。
(3)掌握课堂节奏。语文知识博大精深,需要学生保持较高兴致和活力进行钻研。而语文教学中也会涉及大量的相对枯燥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张弛有度”的原则,合理规划课堂节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获得放松并有序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优化课堂
中职生恰好处在青少年的转变阶段,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特别重。加之语文知识本就博大精深、富有内涵。因此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当积极思考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且又包含趣味的问题;在讲课之前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开展一段课前讨论,优先活跃课堂气氛;继而,让学生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参与到教学中,以问题为工具,将知识进行分割,便于学生消化吸收;此外,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动态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应变能力,提出一些能够对缓解学生情绪的问题,引导学生冷静下来在教材中寻找答案。
3.适用各种教学模式
(1)开展信息化教学。多媒体设备具有存储量大、音像结合、直观明了等特点,能够胜任语文知识的直观展现要求。此外,多媒体教学具备计算机技术“快速”“系统”“便捷”等特点,加上与互联网建立的连接,便于教师进行资料索引和设计借鉴,能够节省教师的备课和综合研究时间,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2)实践性教学。要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和逻辑性,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双方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探求语文教学和语文实践与日常生活结合的契机。
三、总结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减负增效”策略,不仅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下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教育思想的融合结果,同时也是人们不断探知教育工作中各种因素和规律之后得出的科学总结。“减负增效”策略是教育改革下的一项重要措施,需要经过一段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广大教育参与者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才能够取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国成,林新堤.中学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4).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课 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二、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1、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2、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第一,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第二,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
第三,无论是单项训练或者综合训练,都应注意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及其文学因素,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变苦学为乐学。例如教学《雷雨》一课时,在初步朗读课文基础上,我选播合适的音乐,学生边听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然后,我跟着音乐的旋律范读,忽慢忽快,时轻时重,学生在清新的音乐中欣赏朗读。通过这样的训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有效的强化与提高。
一、课前导言,调动追慕之情
“精神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绚丽的一朵花,正是不懈的精神追求才体现出人类激荡的生命力,人类思考那些与自己似乎永远无关的东西,人们研究一个个抽象的数学命题,人们为自己永远也到达不了的遥远星球起一些美丽的名字,为古人留下的难题寻找答案,为无知无觉的山水吟诗作画,人们关心一朵花的绽放,关心一只虫的命运,为善喜,为恶忧,人们的精神追求无处不在,正是这些,充分地展示着人类活跃而伟大的生命力。一个人倘若在青少年时代打下一种精神追求的基点,那么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事业追求上,一定能做出一些让生命绽放异彩的作为来。
二、善于发散。领受久远滋润
如何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砥柱,培养一种彼岸关怀之心,而不是变成机械冷漠、麻木萎缩的软体动物呢?我想,学习课文时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爱恨、憎恶、善恶、美丑产生共鸣,甚至得到心灵上的震撼,从而得到教益和启迪。《大堰河一我的保姆》中有一句“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这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紫色的灵魂”一词非常耐人寻味,为什么作者用“紫色”来修饰大堰河的灵魂呢?能不能换成白色?红色?学生们很快沉迷于积极的思考和丰富的联想中。从颜色上讲,紫色典雅、含蓄;从精神上讲,紫色庄严高贵;从宗教上讲,紫色是天国的颜色;从情感上讲,紫色深沉静穆……因此,作者选用“紫色”一词来表现他深深悼念和敬意。课堂上一片静寂:学生们默默地看着,想着。而我则在他们沉思的神情中感到了一种教育的快乐。
三、获得精神砥砺,培养彼岸关怀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凭借它丰富的思想内涵调节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影响着人们的心灵世界,使人们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情感、意志等发生深刻的变化,启示并指导人们更好地生活。文学作品对学生人文色彩的影响决非这么单一。梵・高的激情,莫扎特的浪漫,苏格拉底的热诚,安徒生的纯真,鲁迅的冷峻,三毛的执著,李白的飘逸,李商隐的含蓄……都会对学生起到很重要的人格影响。曹雪芹笔下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之处还有很多很多,但最重要是要细致体会书中的人性之美,文笔之美,领略这部融合了中国整个古典文学的全部艺术成果的伟大著作的艺术美,从中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学的精粹,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精神丰富的人,一个理想纯洁的人,一个内心充实的人。
四、课堂互动,尊重学生话语权
健康的心灵可以通过自信的语言表的出来。在语文课堂上应注重学生的话语权,注重学生个性的思维和见解的发挥。舒婷的《致橡树》以它的优美和深情脍炙人口,体会了诗中平等自由、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我却提了一个争鸣的问题:“作为八十年代的爱情诗,它的的平等自由、同甘共苦的爱情观,让不少人对爱情有了全新的认识。但任何一部作品,都可能有它值得商榷的地方。那么请大家仔细地读一读,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不喜欢那几句,为什么?能否提出修改意见?”争鸣开始了,学生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有的喜欢“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相互致意,但没有人听得懂我们的言语”的细腻亲密和心有灵犀;有的喜欢“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的同甘共苦、共同经历。有的说不喜欢结尾的生硬和革命化,于是有人建议改为“这,就是伟大的爱情。爱,不仅爱你头顶的那方蓝天,也爱我脚下的这块土地。”以此更显独立和平等,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成长,培养出一种感悟和理解生活的能力。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灵,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为重要。
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场所,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才的重要任务。中职学校不仅要向学生传递学科知识,让学生具有社会谋生的本领。更要引导学生建立起健康完善的人格,在思想与物质上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当前,中职学校的思想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教学重视度不足。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互动环节明显缺少,教师仍然利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正确思想品德观点的传递,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二、中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发展方法
1.加强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体制的完善
要促进中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健全开始做起。国家应当关注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试图与中职思想品德教育相协调,从而帮助中职学校建立起有利于中职学生全面成长的思想品德教育体系。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体制的完善,需要从教师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思想品德教育规范以及学生的在校以及社会行为准则等多个方面的健全做起。只有思想品德教育体制完善了,才能让教师关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点。除此之外,教育局以及财政局、中职学校本身,应当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经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预算,从而让各项活动可以得到有效地实施。
2.开发更多科学的中职思想品德教育载体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不是随意开展的,要让更多的中职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品德观点,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开发更多的思想品德教育载体。只有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载体明确了,才能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念得到有效的培养。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法制观念不健全、是非观不明确的问题,教师要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具有正确的善恶观,明确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在中职学校中,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氛围作为一个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从而促进学生业余生活的丰富,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形成健康的品格与个性。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社团开展一些思想品德类的活动,加强正确思想品德观念的宣传,从而促进学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管理,让学生的心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美化。寻找科学有效的载体,能够让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效率更高。
3.从学生特点出发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中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具有针对性。从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以及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让学生认可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中职学校更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落实到学校的实践活动中,加强思想品德实践培训与学习。中职学生,对于新的社会思潮比较感兴趣,也正是因为如此,会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教师要紧追时代的步伐,接触新的社会思潮,像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这些思想内容,教师需要去学习,找到教育的突破点,引导学生一起发现这些思想的不合理性。另外,学校更要组织老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互动,发现有价值的思想品德教学主题,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需求,从而让教学内容更加科学,让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像讨论活动、实践调研活动都可以成为中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学习需求的满足。
三、结语
【关键词】中职校;语文教学;职业能力;渗透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16-01
引言: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是踏入社会、成为职业人的挑战,即将面临社会的选择。现代企业用人不仅要求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等硬件,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软件,许多企业认为个人综合能力和工作态度比学历和资历更重要,企业需要有良好职业能力的员工。中职教育注重对学生终身职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一定的技能。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后期的职业实践中刻苦努力、不断发展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也包括社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强弱,决定个人对社会、对职业的适应程度,也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以更好地适应高度竞争化、信息化、国际化的社会。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类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能力是指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动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能力,它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构成。其中专业能力是基础,也是本文的重点。学者一般认为专业能力是指从业者对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水平,它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是基本职业生存能力。方法能力是从业者对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选择和运用水平,是基本职业发展能力,它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而社会能力是指从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时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水平、程度,强调适应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职业能力渗透的具体做法
中职学生入学门槛较低,文化基础和行为素质欠佳,职业能力欠缺。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了学生,不要过高要求学生,脚踏实地地从学生的心理、知识、能力等客观实际出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重视语用能力训练
对于绝大多数中职毕业生而言,在其一生的职业生涯中,语文的作用依然表现为日常的阅读与口语表达,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训练。可采取以下训练方法,鼓励学生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增强信心。(1)在每次语文课的前 5 分钟安排“语用能力训练”要求脱稿、流利、声音洪亮、举止端庄大方。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学期训练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要求内容积极健康,记入平时成绩。(2)在课文教学中进行语用能力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课文,结合课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究,鼓励学生上台发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3)在单元教学中穿插专项语用能力训练,内容有自我介绍、招呼、复述、朗诵、演讲、采访、即席发言、求职面试等。(4)进行语用能力综合考核,可要求学生按规定进行即兴演讲、朗诵等专项考试,也可允许学生自由组合,选出主持人、评委等,学生可选择朗诵、讲故事、演讲、相声、小品、配音等形式上台考试,充分展现自己的语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重视应用文写作训练
通知、条据、申请书、求职信、应聘信、调查报告、总结、计划等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是中职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必需掌握的,应用文写作训练应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
(三)优化课文组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应按各专业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教学服务,根据不同专业对学生的不同要求,精心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对课文进行优化组合。如广告设计与装潢专业、计算机平面设计、动漫制作专业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文字演绎力有着较高要求,可充分挖掘教材潜力,构建审美教学体系,把阅读和写作教学作为重点,努力构建想象阅读教学法,进行文案式授课法。在教学中可根据需要 , 对教材的篇目进行重组,充分运用想象式教学法,努力挖掘阅读文本中美的因素。如学习了《望岳》、《我的空中楼阁》等课文后,可让每个学生画一幅图,把自己认为能代表课文意境的景物画下来,教师点评后再将佳作展示出来 ;学习话剧《雷雨》后,指导学生写Flash 短剧 ;学了《与丑腿》等课文后,指导学生将当堂完成的短文佳作制作成丰富多彩的手抄报等。文案式授课法则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或情景,写出较完整的文案。
(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职效的语文教学中不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面。还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个性是个人良好素质的综合体现,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发课外教学资源,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职业能力。如学习了《一碗清汤荞麦面》,可引导学生学习母子三人乐观坚强、团结一致、共渡难关的精神,学习北海亭面馆老板夫妇热情大方、善良细心等美好品质和真诚待客等经营之道 ;学习课文《信客》,感受到年轻信客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善良厚道、宽容大度、恪职守等优秀职业品质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为今后走上职场做准备。
(五)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
教师可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如在指导学生进行求职面试自我介绍时,可利用课件将“求职面试自我介绍比赛”中同一选手在训练和比赛环节的视频放给学生看,使之深刻感受到成功的自我介绍需要精心琢磨、反复训练 ;再将学生的训练拍成录像、制成课件,播放后教师再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学生感兴趣,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很好作用。
(六)课余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选修课、活动课对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有一定的裨益。中职语文教师可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开设一定比例的选修课,如《演讲与口才训练》、《硬笔书法》、《形象设计》等,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同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锻炼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一种储蓄起来的财富,可以在职业活动中得到迁移,并一直伴随、支持着学生的职业活动,中职语文教师应鼓励并精心指导学生组织开展或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不断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如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堂中所学的自我介绍、活动方案、朗诵、演讲等知识,运用到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中 ;收集学生的佳作,指导学生定期精心编印班报或班刊 ;指导学生成立班级新闻播报小组、读书社等,使学生不断自信,提高职业能力。
三、结语
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高度,努力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从而使语文课程“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服务和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真正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理论;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支架式教学理论是形象的比喻,这种教学理论起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将学习的人目前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作为学习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引领学习的人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就像在脚手架上一步一个阶梯似的不断往上去。脚手架学习理论让小学语文教学变的更高效。
一、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点燃学习热情
小学时期是语言发展的井喷期,小学生接触过好几年的口语,有着丰富的听说的经验,有不少小学生能言善辩,但语言不仅包含口语,还包含书面语,上了小学后,他们需要把书面语言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对于小学生来说,读写的能力有不小的难度,这两种能力就像小学生的一条腿,与听说那一条腿相比这条腿是跛的,这也是幼小过渡后不是所有孩子都热爱学习,不是全部学生都积极学习的原因。教师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探究小学生所思所想,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对他们给予必要的鼓励和引领,让那些对书面语言望而生畏的小学生也重拾信心,良好适宜的脚手架,让小学生一步步解决书面语言的难点,从小学低段到中段直至高段都可以用支架式教学理论唤醒他们内心的愿景。还要研究不同年纪学生的特点,不同性别、性格学生差异,给他们不同的脚手架。
(二)助力深入学习
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小学生创造一定的读书条件,设计可行的学习活动,组织讨论互动,演示多媒体内容等都可以助力小学生语言的发展。事实证明,经过教师的搭建支架,小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刻意练习,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提高都很快,支架式语文学习为小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教师可以在学习相应的文章时带着学生去公园、博物馆等地,来拓展学生的视域,挖掘本地的教育资源,即使生活中没有的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应的资料,利用多媒体支架,比如农村没有高楼大厦,城市没有田园风光,可以利用网络视频真实再现,填补其中的缺失,让小学生的语言水平突飞猛进。
(三)开发语言潜能
支架式教学理论为小学生把脉,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基地,在最近发展区和邻近发展区搭建支架,让学习的天堑变成康庄大道,让小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语言的潜能得到开发,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向更高的阶梯前进。例如,某一个学生的语言能力落后于大家的平均水平,教师这时候搭建支架,让他经过适合的语言情境,对所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了自身水平,开发了自身潜能,也就做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了个人核心素养。
二、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形式
语文教学主要采用范例支架、建议支架、问题支架、工具支架这四种形式。
(一)范例支架
范例支架就是学前举例,导引小学生参考从而完成任务。范例支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重点之一,它可以导引小学生学习。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不高,而范例支架则是注意力涣散的克星,只要范例支架出现,小学生的注意力基本会被牢牢吸引。活泼有趣的案例让小学生对课堂充满了兴趣,而上课的氛围也会变的非常和谐、温馨,困难的知识被解冻、消化、汲取。突破难点的同学可以得到奖励,小学生的学习兴致更加高昂。
(二)建议支架
建议支架是学生遇到困境,教师指导消弭。小学语文课本大多是名家作品,很多课本内容离小学生生活相隔久远,没有生活的共振,没有理解的契机,这也是小学语文课总让学生感觉枯燥的原因之一。而小学生年纪幼小,天真、单纯,理解能力不强,思考问题比较幼稚,容易陷入思维的误区,对语文就会产生讨厌的情绪,没有办法学精,不如别的同学就会更加厌恶语文的学习,认为自己不可能学会。当教师提出建议,帮助学生走向成功,学生会产生巨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三)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是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回答的问题。语文教师在讲解补充的故事性文章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脑海里想的是这个问题,思维就会跟进课堂的节奏,并且主动积极思考,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投入到语文课的学习中去。教师告诉学生一定线索,学生会更加对以后的发展产生好奇心理,无数个小秘密像无数的宝藏,吸引着学生全心投入,学的开心,效率也提高。
(四)工具支架
工具支架是指多媒w等辅助设施。将工具支架引入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吸引小学生的上课注意力精神。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现代化的设备走进了校园,让多媒体作为常备工具放在教室里。工具支架屡次帮助小学生学习语文,让课本上的东西由抽象变的具象,由复杂变的简单,由枯燥变的有趣,比不过小学生语音进步的讯息,为他们终身学习语言,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搭建适宜支架,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教师搭建的支架要分成多层次已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支架还要做到由易到难、低起点、多渠道,确保支架的高效实施。搭建支架需要注意的要点:第一,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设置支架的时候,一定要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假如不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难度大了,学生都听不懂、学不会,白白浪费时间;难度小了,学生没有新的收获,课堂效率低下。只有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力,学习的效率才能最大化。第二,切合小学生兴趣。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着幼小的年纪和特定的兴趣,让他们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于永正说过,教师要把七分注意力放到对小学生兴趣的了解上,教学从学生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搭建支架要让小学生感到语文的美和乐趣,避免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失败感。第三,支架要及时撤出。支架是辅助小学生向更高台阶攀登的阶梯,不是让他们躺下了的温床,教师要做到支架出,学生得到启发后及时撤出,让学生在靠自身能力拾级而上,一步步地完成小任务,走向成功。比如,小学语文单元是主题式的,一般是三到五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多相似性,那么,后面的自读课文的支架显然就可以更高一些。
(二)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愤悱”心理
语文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方面地营造情境,让学生掌握方法,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营造教学情境要注意以下要点:第一,有多方良好互动。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多方互动。小学生的情绪容易激发,但不容易控制,他们之间的思维火花碰撞也容易产生矛盾,这就需要教师时时注意,及时调节引导。比如,提到学生的旅游写景,小学生说的时候,往往自说自话、没完没了,不能得到别人的共鸣,不能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总结。第二,情境要再现他们的生活。许多小学语文课文远离学生生活,这不是教师可以左右的,但教师可以用营造情境的方式创造一个让小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那就是再现他们有过的生活,他们就会有所感、有所思。如果教师没有做到营造良好氛围,学生面对陌生的、不喜的学习内容就不会持续地努力学习探究,在感到老虎吞天,无处下口的尴尬后,他们就会消极课堂,影响学习效果。
(三)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放手有法有度有效
教师放手有法,对小学生有精准而简短的引领,独立探索方向不能错;教师放手有度,让学生头脑风暴,思维活跃异常,比如习作,给出一定需要的资料,然后让他们放开思维的闸门,大胆想象;教师放手有效,教师不能不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而是要不断观察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搭建支架,确保学习的有效性。这一环节要注意:第一,教师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部分教师全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课堂的效果并不好。例如,有的课文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思想不够积极健康却没有其他同学进行批驳,有的段落或者句子难度大学生不能理解等等。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做甩手掌柜,应该及时指导,让他们学而有法有效。第二,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学来的一比教师硬塞给的十还要更有意义。教师只是起到适当的拨乱反正适时引导就可以,控制过多反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意义。
(四)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沟通、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探究后仍旧有部分问题得不到准确的答案和清晰的理解,这时候小组合作交流就很有必要。而支架式教学理论在这一模块主要强调情境中的多种沟通、合作、交流。这一阶段需要注意的有:第一,学生间是平等的。学生间是平等关系,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组长和组员地位没有区别,他们灵感也没有高下之分,都是自己思维的展现,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第二,要注意合作的有效性。小组合作讨论,思维需要整合,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是简单的信马由缰,要有专门的记录和整合的环节。
(五)多元评价学生,正向评价学习效果
支架式教学理论认为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在学习内容上评价,在感情投入上评价,在学习方法上评价等等。体现个体差异,注重过程性评价,调正向评价。这一环节注意:第一,激励性评价为主。负面的评价会让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信心,要多用激励性评价,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热情。第二,多方评价。自己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等多方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总之,支架式理论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搭建适宜的支架,可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高效地学习,这也自然而然地培养出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和优秀习惯。
参考文献:
[1]上官亮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改语文学习能力[J]. 西部素质教育,2017,(01):298.
关键词:职业院校 教材 教学方法
中职的英语新大纲明确指出:“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还要使学生得到专门用途的英语(ESP)的初步训练,为学生步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但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和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影响到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对此我们不得不进行一些思考。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教材上做文章
教学活动以教材为本,搞好教材的过渡,选择适当的教材。一本优秀的职教教材一方面应该具有传承古今中外文化的纽带作用,另一方面应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在一本优秀的职业院校英语教材的编写应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材的编写首先要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教材尽量采用现代英语,力求语言地道,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教材的容量和要求必须适中,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生有效地掌握运用所学知识。
2.交际性原则。世界上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强调语言教学的目的。语言学家认为,有意义地运用语言于明确的交际活动,应与掌握语言的形式同样受重视。交际能力体现了语言的价值,它包括了听、说、读、写几个方面。
3.思想性原则。教材应有利于达成学生学习英语的思想教育的目标,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育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等的熏陶,同时对使用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语言习惯也有所了解。同时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情感。
4.趣味性原则。教材应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教育必须是有趣的”。要使学生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二、在教学方法上做文章
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并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特点,一定要结合他们的社会认知及语言发展水平因素。因此,教授职校生英语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从学生已具备的各种能力入手。在教学过程中,职校生开始新的英语学习之前所具备的各种能力经常被忽视或低估。实际上,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经验和知识,至少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
2.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学习是学生一个积极的、认知发展的过程。职校生不应再被当作等待灌满的空罐子,而应是语言和思想的积极探索者。正如前文所讲到的,职校生已具有多种能力,这些都是构建新的能力大厦的基石。
3.给学生设计好学习语言环境。学习语言只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使用原有的知识去理解新的语言现象,从已知中建立未知,并通过“吸收或同化新知识”不断地调整思维方式。
4.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取得成功的学习,学生需要有安全感,适当的,愉快的学习的场所。所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学习氛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支持挑战性的活动和冒险;主题要有趣并和学生的生活具有联系;活动要具有实际意义、目标明确;随时适当地赞扬学生;纪律要严格、连续并且公正等等。这样的环境不仅会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容忍他人的品质。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未来,但是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在这种新形势下,做好中职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老师,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以及潜心的研究,对目前中职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法制教育;中职学校;对策
一、中职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学校对法制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中职学校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学生专业技能上的培养,甚至有些学校提出了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让路的口号,由于受到时间、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学校取消了一些德育课程,从而使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成为空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法制教育内容比较落后和单一。
目前,虽然许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一些法律课程,比如有的学校开设了《法律基础知识》课程,但是该课程涉及内容过于宽泛,缺乏系统性,再加上很多教师停留在照本宣科的阶段,很难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而一些学校虽然也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但是该教材的内容也是非常的滞后和单一,适应中职生特点的案例比较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而目前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在逐步的完善,作为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也应该及时的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
(三)法制教育主体自身的素质不高。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法制课程老师都是由政治课老师兼任,很少是法律科班出身,这些老师自身缺乏必要的法学修养和实践经验,自己自学书本理论知识再直接讲授给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便束手无策,甚至解决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再加上一些老师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即以理论为主导,缺乏必要的实际案件分析,造成课堂的枯燥无味,作为学生就更不愿意去听课了。结果可想而知,法制课程和法制教育形同虚设,与我们的预期目的背道而驰。
二、加强职业学校法制教育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目前中职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变化以及全面提高中职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那么如何加强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用以下几个对策:
(一)完善现有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设的法制课程比较少,而现有的《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法律》等课程,其内容过于宽泛单一,偏重于理论,不能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法制教育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首先是结合专业情况开设一些法律课程,比如财经类的专业,可以开设《经济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旅游专业可以开设《旅游法律法规》课程,幼师专业可以开设《教师法》课程,那么学生除了学习法律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了解一些与其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其次,把法制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比如老师在讲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向同学们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提高法制课程授课老师的素质。
针对目前科班出身的法制授课老师缺乏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一是,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适当引进一些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教室群体中;二是,可以从社会上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律工作者来学校任教;三是,在现有的教师群体中挑选一些人到高校或者机构进行专门学习和培训。通过这些方法,就可以弥补现有法制课程科班人员不足的问题,从而形成一支以法律课、德育课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授课老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那么法制教育和宣传的效果也会得到一定成都的提升。
(三)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
作为一名专职的德育课老师,我深知课堂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针对现有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以及法制课枯燥无味的特点,我积极探索法制课程的授课方法,针对内容的特点,综合运用讲授、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一些典型、真实、贴近生活的案例,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讲到《经济法律基础》中知识产权法内容时,就列举了当今“山寨”流行的现象,学生的听课热情一下子被调动,纷纷踊跃发言,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取得了较好的法制教育效果。同时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特点,播放一些漫画、动漫或者小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法制教育和宣传的目的。
(三)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课堂之外,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一是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演讲赛、辩论赛,也可以利用墙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法律宣传,塑造一种知法、守法的良好校园氛围。二是让学生参加一些主题鲜明、形象直观的司法实践活动,如旁听一些案件审判,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相关法律工作者开设法制讲座、剖析典型案例等,或者是请少年犯现身说法,进行面对面的法制教育。比如我们学校邀请齐李阎劳教所的教官、学员来我校开展法制报告会,有时邀请金水区法院在我校开现场审判大会,通过这些直观的活动,向同学们普及法律知识,起到了良好的警示和教育作用。三是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教室中的电视或者电脑观看一些法制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河南台的《走进法庭》、《执法面对面》、《临刑会见》等节目。
总的来说,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而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想经过学校、老师、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能够为国家奉献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张勤恳,高校法制教育现状浅析,法制与社会,2011年。
[2]林丽花,浅谈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2006年。
[3]彭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法律素质的调查与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