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勘测设计论文

时间:2023-04-06 18:33:26

导语:在勘测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勘测设计论文

第1篇

1.理论教学改革

(1)注重与相关专业知识衔接。“道路勘测设计”课程与“测量学”、“路基路面工程”、“交通工程”等多门课程相关,应注意与这些课程的有机衔接。例如道路定线中涉及到“测量学”的知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测量基础;道路平面交叉、立体交叉设计中通行能力、交通量设计与“交通工程”紧密衔接,学生在进行道路平面交叉设计时,不仅要熟悉道路横断面构造设计,还应具备一定的交通知识,了解设计道路所在路网的交通流特性、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形式,尤其在分析交叉口的车道数和通行能力时,需要运用车头时距法来分析路段不同方向的通行能力,为道路拓宽设计提供设计依据;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与“路基路面工程”中路面排水构造与布置密切联系,学生对于道路内部排水构造不了解,任课教师需要引入具体的路面排水构造,对于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区分详解,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和理解。这反映了土木工程各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任课教师首先应做到对各相关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

(2)注重知识点的前后呼应。路线的几何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课程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点,道路的平、纵、横断面设计贯穿始终,无论在单条路线设计中,还是在多条道路平面交叉、立体交叉设计过程中,平面设计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纵断面要素(纵坡、坡长、竖曲线)、横断面(超高)、行车视距验证都是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方法和理论具有共通性,学生前期学习时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在后期遇到路线复杂交叉或不同设计方案时,就可以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行车视距验证知识点较难,而行车视距在平、纵、横断面设计中都需要进行验证,虽然计算的公式不同,但是基本分析方法不变,教学过程中注重原理分析,抓住规律性的知识点加以引导,学生学习时就不再是一堆复杂的计算公式,而是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中,在讲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案例介绍如何利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来寻求解决工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例如讲解路线平、纵、横设计的内容,可以结合南疆道路修建具体工程实例学习,对比道路改建与原建过程中线形设计,结合道路平、纵、横施工图,有助于提高学生识图、绘图能力,同时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路线几何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学生对于道路横断面设计中的超高设计常出现疑惑,而教材中只给出了超高计算的相关公式,没有具体计算实例,学生在学习时觉得抽象难理解,在毕业设计中也经常出现问题。通过结合阿拉尔-阿克苏公路改建工程弯道平、纵、横设计图纸具体高程值讲解,学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超高设计三个过程,从机械记忆变为理解贯通,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讲解平面交叉设计中通行能力计算和交叉口视距部分时,可以组织学生在阿拉尔市区主要交叉口路段进行交通量观测,结合具体路段的交通量分析交通流特性,每位学生都参与道路现场交通数据记录与计算分析,这种现场实践教学活动区别于严肃的课堂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的改革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课程教学除课堂教学外还应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施工实习等辅助教学环节。

(1)改革课程设计。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设置了为期一周的路面课程设计,要求设计选题结合具体工程实际,结合城市新建、改建道路实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加深了学生路线设计的基本理论,熟悉并掌握路线平、纵、横断面设计的要点,培养学生熟悉应用道路线形设计规范和自学能力,同时可以提高用计算机绘图CAD技术的应用能力。

(2)补充实习环节。为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加了2个实践环节,分别设在第六学期末(为期五周)和第七学期初(为期四周)。这两次实习锻炼机会中,学生可以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在道路施工现场结合工程实际学习,进一步深化道路勘测设计的相关理论,同时弥补了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如2010届10位学生在实习期间参与了玉阿新公路旧路改建项目建设,熟悉了施工现场和图纸,动手参与测量路线复测等环节,白天进行路线复测,晚上对所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和复核路线与构筑物的标高,系统地学习了公路工程施工放样技术,学生吃苦耐劳和谦虚认真的态度赢得了施工现场人员的一致好评,也为全院学生树立了榜样。

(3)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应系统完成一定里程数的路线三维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及道路工程专题设计,选题应结合工程实际,学生通过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有效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选题严格要求一人一题,每个学生完成至少3公里一级以上的道路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形成专业教师团队共同指导模式,同时建立合理的监控和管理体系,根据毕业设计手册详细分解设计任务(具体到半周),指导教师按时检查设计完成进度,保证毕业设计规范有序进行,取得较好的设计质量和效果,使学生顺利过渡到工作岗位。

二、结语

第2篇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011-02

我国工业经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了不少问题, 比如市场的分类和建立、物流渠道、调解机制和中介服务等。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在这个时期也经历了一个从计划到市场的过渡过程,勘测设计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到为买方市场。

电力勘测设计市场在大发展时期很难完全走向市场化,一些设计单位仍然处于等活的状态, 其中一些部门甚至一直是上级电力公司分配设计工程的情况。但随着当前设计市场的低迷,这样的局面已经很难保持了,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许多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加入到设计市场的竞争中来。那么为了保持盈利,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应该怎么做呢?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适应市场,保持盈利,作者认为可以在企业内外两方面参考下面两点措施建议。

一、建立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薪酬分配机制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要加强内功修炼,除了改变原来传统的管理方式,完善设计程序,提高工效外,要进行薪酬分配的改革。

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勘测设计单位逐渐由原来 的“纯”事业单位转为“自主经营、自负营亏”的企业化管理性质的“半”事业单位。勘测设计单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知识密集型单位,而且其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人才。但是,目前勘测设计单位面临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员工频繁流失。技术员工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受行业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其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已经显示出较大的不适应性。因此,加强薪酬管理是当前勘测设计单位长足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薪酬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员工心目中,薪酬不仅是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的自身价值,代表单位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由此看来,勘测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一流、结构合理、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而最重要的保障环节就是建立起对外具有竞争力、吸引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和激励性的薪酬制度。

1. 薪酬设计的原则

薪酬设计的原则一是战略原则。设计薪酬时必须从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必须体现单位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要求。要与国家发展战略和交通建设规划结合起来。二是公平原则。这是薪酬设计的最主要原则。薪酬设计要透明、公正、公平,让单位内部员工认可。三是竞争原则。薪酬水平在市场上要有竞争力,力争不低于全国同行业、同地区分配标准,能够吸引和留住所需人才。尤其在一些关键人才的薪酬标准上应当等于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和竞争对手水平。四是激励原则。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大小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以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核心管理人和技术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五是合法原则。合法是建立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尤其税法是决不可违反的,必须严格遵守。

2. 建立薪酬分层管理

薪酬分层管理设想根据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任职资格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将岗位分为:管理、技术、后勤服务三大类。对于设计院领导层宜采用年薪制,由月基薪和年终风险收入组成,其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单位的年产值、资金回收率、利润率、中标率、精品项目个数、客户满意度等。对专业技术人员采用绩效工资制,由基本工资、项目奖金、年终效益奖和福利等组成,其绩效指标除产值指标外,还包括设计质量、技术创新数量、论文的数量和后期服务质量等。对后勤服务人员宜采用岗位工资制,由基本工资、月绩效工资、年终效益奖金以及福利等组成,绩效指标主要是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包括计划工作完成率、工作态度、内部满意度等方面。无论是何种岗位的人员,都应结合工作要求,使每个员工都能承担起职务工作责任,重在贯彻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原则,使通过职务工作显示出才干与业绩的人员获得更高报酬。

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电力勘测设计单位要走出去,受我国电力行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近年来新开工建设规模呈逐年下降态势,国内电力设计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凸显,行业竞争加剧。对此电力勘测设计行业要将目光投向海外,拓展市场空间,做国际总承包项目,寻找企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1. 在境外市场寻求机遇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电力行业建设企业寻求出路的时候,整个电力行业要注意到,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潜在发展空间为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境外市场中,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刚性需求;东欧、拉美等新兴市场的潜力较大。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承包商普遍调整经营战略,中国企业凭借自身优势进行项目合作的机会增大。同时,与国内电力行业工程总承包开展比较薄弱的情况不同,国外电力工程总承包市场的成熟度较好,工程建设很多采用总承包模式,市场前景广阔。

2. 合作提升“双赢”砝码

勘测设计单位要进一步提高与窗口单位及发电集团开展战略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与窗口公司和高端客户群的密切合作和交流。比如紧密合作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团、哈尔滨电站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窗口单位举办技术合作交流会等活动,在海外电力市场开发过程中各方应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选定目标市场,进行重点开发,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双赢。同时,需加强对目标市场的前瞻性研究,对重点技术课题进行重点开发、共同拥有知识产权,形成核心竞争力。交流与研讨,更密切了合作关系。

3. 以客户为本提供高效服务

为服务好客户,设计行业在“走出去”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使用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比如:同一个国家项目开发和执行尽量采用同一个生产、经营团队;经营丰富的老员工和年轻员工在同一个项目上采用双主设人制度;在外部技术方案评审和重要会议之前,请所有参建过以往该国家项目的设计人和工代一起参与院内评审和讨论;注重对项目所在国家各方面情况的总结,包括建筑材料、风土人情等资料;收集国外标准,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消化、吸收并用于具体工程,使之转化为生产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利用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比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优质的工代服务是确保设计意图正确实施的重要措施,也是控制工程工期和造价的重要环节。除了采用常规的工代现场服务、现场巡查等方式外,还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远程视频实现院内和国外现场的及时沟通,指导问题的处理。

4. 发挥以设计为龙头的总包优势

通过设计优化,降低了工程造价成本。通过运用三维设计手段,精细化设计,消除碰撞、优化管道,使采购与供货一次到位;在满足合同与强条的基础上,优化设计,节约了总承包商成本。通过将设计部纳入项目部管理,在土建施工图出版前,设计与项目组矩阵集中;将设计作为采购的全过程技术支持;推行精细化三维设计与项目材料采购管理软件融合使用等介入,实现设计与采购深度交叉融合。同时通过设计与调试的深度交叉工作,开展项目系统运行说明书的相关工作,适应项目进入调试阶段的要求。

现场项目管理方面,可以将设计工代纳入项目现场部的统一管理,编制工地服务计划,将主要专业主设人派往工地做设计工代参与现场项目管理,及时解决设计方案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施工符合设计技术要求,同时便于设计人员熟悉施工工艺,促进设计水平的提高。

5. 多途径有效控制风险

风险是影响海外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将风险降低到最低,要建立一套比较全面的海外项目风险控制体系。在国外市场调查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了解、掌握工程建设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涨跌幅度和趋势,当地的人工价格水平、在项目报价时规避风险;重视国外工程项目信息收集、筛选,了解当地金融、法律、工程建设规范要求和劳工政策;积极与国内一些有国外市场开发和项目实施经验的单位沟通,吸取经验和教训;咨询驻外使馆商务参赞,了解项目所在国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在前期项目开展过程中,认真听取律师的反馈意见;积极与银行、外贸公司等相关单位联系,听取他们的建议;同时,还认真听取院内设计部门涉外项目经验人员的意见,做到充分利用各方资源,降低项目风险。

三、结语

电力勘测设计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要与时俱进,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设计模式,要不断调整经营思路,做出最适合当前市场形势的改革,才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经营之道。

参考文献:

[1] 金喜在. 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第3篇

[论文摘要]介绍RTK技术的发展由来,对传统测量技术与RTK测量技术作比较,并介绍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一、RTK技术发展由来

目前,全球有美国GPS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全球定位系统、欧洲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统、我国北斗星全球定位系统。这四大全球定位系统中要数GPS开发最早,应用更为成熟。其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根据算法模型,设计了静态、快速静态以及RTK等作业模式。静态作业模式主要用于地壳变形观测、国家大地测量、大坝变形观测等高精度测量;快速静态测量以其高效的作业效率与厘米级精度广泛应用于一般的工程测量;而RTK系统由GPS接收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手薄及配套设备组成,整套设备在轻量化、操作简便性、实时可靠性、厘米级精度等方面的特点,完全可以满足数据采集和工程放样的要求。

二、传统测量与RTK测量技术的比较

(一)各种控制测量

传统的大地测量、工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网、导线网方法来施测,不仅费工费时,要求点间通视,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规的GPS静态测量、快速静态方法,在外业测设过程中不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测设完成后,回到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还必须返测,而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能够实时知道定位精度,如果点位精度要求满足了,用户就可以停止观测了,而且知道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若把RTK用于公路控制测量则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力强度、节省费用,而且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测一个控制点在几分钟甚至于几秒钟内就可完成。

(二)地形测图

过去测地形图时一般首先要在测区建立图根控制点,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架上全站仪或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测图,现在发展到外业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配合地物编码,利用大比例尺测图软件来进行测图,甚至于发展到最近的外业电子平板测图等等,都要求在测站上测四周的地形地貌等碎部点,这些碎部点都与测站通视,而且一般要求至少2-3人操作,需要在拼图时一旦精度不合要求还得到外业去返测。现在采用RTK时,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要测的地形地貌碎部点呆上几秒钟,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通过手簿可以实时知道点位精度,把一个区域测完后回到室内,由专业的软件接口就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

(三)放样

放样是测量一个应用分支,它要求通过一定方法采用一定仪器把人为设计好的点位在实地给标定出来,过去采用常规的放样方法很多,如经纬仪交会放样,全站仪的边角放样等等,一般要放样出一个设计点位时,往往需要来回移动目标,而且要2-3人操作,同时在放样过程中还要求点间通视情况良好,在生产应用上效率不是很高,有时放样中遇到困难的情况会借助于很多方法才能放样,如果采用RTK技术放样时,仅需把设计好的点位坐标输入到电子手簿中,背着GPS接收机,它会提醒你走到要放样点的位置,既迅速又方便,由于GPS是通过坐标来直接放样的,而且精度很高也很均匀,因而在外业放样中效率会大大提高,且只需一个人操作。

三、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中、高等级公路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就对勘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公路设计行业软件技术和硬件设备的发展,公路设计已实现CAD化,有些软件本身还要求提供地面数字化测绘产品的支持;建立勘测、设计、施工、后期管理一体化的数据链,减少数据转抄、输入等中间环节,是公路勘测设计“内外业一体化”的要求,也是影响高等级公路设计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公路勘测中虽已采用电子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但常规测量方法受横向通视和作业条件的限制,作业强度大,且效率低,大大延长了设计周期。勘测技术的进步在于设备引进和技术改造,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引入GPS技术应当是首选。当前,用GPS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建立沿线总体控制原理,为勘测阶段测绘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纵面测量提供依据;在施工阶段为桥梁,隧道建立施工控制网,这仅仅是GPS在公路测量中应用的初级阶段,其实,公路测量的技术潜力蕴于RTK技术的应用之中,RTK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四、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一)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在公路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时动态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建立无线数据通讯是实时动态测量的保证,其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一台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上的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这样用户就可以实时监测待测点的数据观测质量和基线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根据待测点的精度指标,确定观测时间,从而减少冗余观测,提高工作效率。

(二)RTK技术的应用情况

实时动态(RTK)定位有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测量模式,两种定位模式相结合,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可以覆盖公路勘测、施工放样等前端数据采集。

1.快速静态定位模式

要求GPS接收机在每一流动站上,静止的进行观测。在观测过程中,同时接收基准站和卫星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解算整周未知数和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如果解算结果的变化趋于稳定,且其精度已满足设计要求,便可以结束实时观测。一般应用在控制测量中,如控制网加密;若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大,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实施比较困难,而采用RTK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点定位只需要5-10min,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定位时间还会缩短,不及静态测量所需时间的五分之一,在公路测量中可以代替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等控制点加密工作。

2.动态定位

测量前需要在一控制点上静止观测数分钟(有的仪器只需2~10s)进行初始化工作,之后流动站就可以按预定的采样间隔自动进行观测,并连同基准站的同步观测数据,实时确定采样点的空间位置。目前,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动态定位模式在公路勘测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完成地形图测绘、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断面地面线测量等工作。测量2~4s,精度就可以达到1~3cm,且整个测量过程不需通视,有着常规测量仪器不可比拟的优点。

第4篇

关键词: GPS定位技术;公路工程;应用现状;前景

中图分类号:P228文献标识码: A

一、GPS定位技术简介

GPS全球定位技术是一项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高科技技术,是美国国防部主持开发的第二代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测时系统。自1978年2月22日第一颗GPS试验卫星的发射成功,经历了二十余年的研究、试验和开发,目前该系统己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GP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一技术必将将在我国公路工程和公路管理中迅速普及。 GPS定位技术是集数据传输、应用软件、微机处理和通讯、自动化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空间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其中包括3颗备用卫星。GPS卫星空间配置保证了在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均能至少可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加之卫星信号的传播和接收不受天气的影响,因此GPS是一种全球性、全天候的连续实时定位系统。

目前GPS技术己深入到我国的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利用与规划、基础测绘和工程建设、交通管理和安全防范等领域,并正向社会发展的广阔领域渗透。就测量行业,CPS技术的应用无疑是一次革命性进步,它与经典测量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1)定位精度高。一般双频C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m+ 1ppm ,随着距离的增长,CPS测量的优越性愈加突出。(2)测站之间无需通视。测站间相互通视一直是测量学的难题,CPS这一特点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3)观测时间短。目前发展的短基线快速相对定位法,其观测时间仅需几分钟。(4)提供三维坐标。C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5)操作简便。C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都由仪器自动完成。(6)全天候作业。CPS观测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所以,CPS定位技术的发展对于经典测量技术来说是一次重大突破。

二、 GPS定位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自80年代末石油部、总参测绘局、国家测绘局等陆续进口了GPS接收机并展开了各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一些公路勘测设计单位购置了GPS接收机,例如交通部第一勘测设计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购置了GPS接收机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GPS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向:公路控制测量、公路测设和桥、隧形变监测。

(一)公路控制测量

公路控制测量是路线勘测设计的基础,随着高等级道路的兴建,对路线勘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常规手段不仅布网困难而且难以满足高精度的要求,而GPS高精度的特点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20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公路工程部门开始了GPS定位技术在公路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和研究。GPS技术也同样应用于特大桥梁和隧道贯通的控制测量中,由于无需通视,可构成较强的图形结构特别是对常规测量中无检核的支点的量测提供了方便。在公路控制测量中通常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技术。由于静态相对定位精度高,因此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形变监测等高精度测量领域。随着应用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作业规范的建立和完善,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将会更好的为公路工程中的控制测量服务。

(二)公路测设测量

公路测设测量相对公路控制测量,测量的精度要求较低、实时性要求较高。随着GPS动态定位技术的发展,GPS也在公路测设测量中发挥重要作用。动态GPS应用于道路勘测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公路测设测量中通常采用RTK定位技术。RTK技术可与常规全站仪相结合,充分发挥GPS无需通视以及常规全站仪灵活方便的优点,把两者相结合,可满足公路工程各种场合测量工作的需要,并大大加快观测速度,提高观测质量,形成新一代的线路勘测系统。

(三)桥、隧形变监测

利用高精度定位技术可进行桥、隧的形变监测。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设计了一种动态定位系统,该系统包括一台捷联式惯性系统、两台GPS接收机和一台微机,用于公路线形的测定,为养路工作服务,我国也开始了用GPS技术进行桥隧的形变监测的尝试。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应用研究实验室为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的一项非破坏性检测评估计划研制了以GPS为基础的桥梁观测系统。该系统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对美国两座大型公路桥梁的试验性观测。

三、GPS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GPS全球定位技术是一项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高科技技术,也是集数据传输、应用软件、微机处理和通讯、自动化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我国正处在一个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项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大批的桥梁等结构工程在近些年里迅速出现,为确保各种工程在这样一个高速增长期的施工质量和以后的使用质量,需要有大批的测量人员对大量新建和早期年久的结构工程进行连续的变形观测。因此,如何立足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建立起大量精确、方便、高效、价廉的观测设备是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后的若干年里,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现象会越来越严重。GPS技术在智能化公路管理系统中是一项重要技术。当前,我国在无线通讯、数据传输、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因此,广泛采用GPS定位技术,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和交通管理水平是有一定的应用基础。随着GPS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这一先进技术必将在我国公路工程和公路管理中迅速普及。

参考文献:

[1] 许娅娅等.GPS在公路平面控制测量中的应用[J].东北公路,1999(3).

[2] 初东.GPS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第5篇

关键词:数字档案图书馆 文献信息 数字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249-01

在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水电科技信息数字档案馆在发展生产力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电科技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作为新时期文献信息工作改革与创新的一种新模式,如何使之适应市场经济和网络环境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更好地为水电工程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靠的文献信息保障。下面就水电科技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设想讲几点意见。

1 水电科技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的资源和基础

一般单位建立水电科技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可用的现有资源有很多:首先是各单位档案信息化产生的电子文档,不断新增的CAD图纸和设计成果电子版,以及有目的采购的电子图书,是科技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的主要内容。

其次,《水电技术标准全文检索系统》,该数据库是由部技术监督委员会监制、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组织与制作的,是为广大科技人员运用当前计算机及相关的高新技术,实现对技术标准的全文检索,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水平而开发的,该软件已在水电系统推广应用,效果很好,还有就是网上各类标准论坛提供的扫描版PDF格式的标准文本和标准设计图集,也可以大大丰富数字档案图书馆的馆藏。另外一个就是《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文件范本》,该数据库是在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指导与支持下,由水电勘测设计标准化信息网组织编写和出版的,内含170多个设计文件范本,可以作为技术文档制作格式的依据,提高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效率。其他网络上共享资料,如图纸库:给排水图纸库、暖通图纸库、电气图纸库、结构图纸库、建筑图纸库、园林图纸库等,虽然其出处不详,也可供参考使用。

还有就是收集各类公开的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部部门的行政规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环境部门的标准在其网站免费提供下载,这样,数字档案图书馆的雏形就已经形成。

另外,网络链接加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为科技人员提供涵盖了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与社会科学期刊、博硕士论文、报纸、图书、会议论文等公共知识信息资源。

高速的数字通信网络是数字档案图书馆的存在基础,数字档案图书馆依附于网络而存在,其对内的业务组织和对外的服务都是以网络为载体,得益于网络也受制于网络,只有利用网络至极限,才能发挥数字档案图书馆作用至极限.数字档案图书馆内部本身由局域网构成,一般是高速主干联接数台服务器及工作站,外部通过数台广域网服务器面向浩瀚的INTERNET。数字档案图书馆利用数字技术采集、存储和保存信息并提供存取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要求以新的方式执行传统档案图书馆的功能,包括新型信息资料,新馆藏发展方向与方式(尤其是有更多的资源共享和电子订购服务),新的存储与保存方法,新的分类和标引方式、与用户新的交互模式、对计算机网络更多的依赖,以及档案图书馆在人员智力构成、组织和经济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2 水电科技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基本结构

不论计算机技术怎样发展,网络结构多么复杂,水电科技信息数字档案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型始终如一,这就是“信息源—档案图书馆—读者”构成的三角架构,档案图书馆充当一个知识收集和整理的中间人的角色。计算机与网络的出现使档案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够更为全面、及时、准确、高效,数字档案图书馆技术在各个环节上加固了这种模型,使信息社会中档案图书馆得到的作用和效益发挥到极限。档案图书馆服务器的作用是负责管理目录数据的索引和查询,对象服务器负责管理数字化数据,是信息源,可以由档案图书馆设立,也可以由相关信息部门设立。它们与读者构成三角形架构。读者通过广域网或档案图书馆内部的局域网(电子阅览室)发出查询请求,经Web服务器处理后传递给档案图书馆服务器(类似于查询目录卡片),档案图书馆服务器将查询结果通知对象服务器并有对象服务器取出最终结果送达读者,这就实现了数字档案图书馆对象数据的,当然,对部分设计成果要有条件按权限提供。

3 数字档案图书馆与藏书建设

应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下,组建资源共享数字档案图书馆协作体,使藏书无限放大,数字档案图书馆对藏书建设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档案图书馆“馆藏”的含义被扩展,还包括不同的信息载体(如磁盘、光盘、磁带、录像带、CDROM等)和信息类型(如档案条目信息、全文信息,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等),而且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可获得的异地信息资源)已成为档案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因此,既包括实际拥有的馆藏又涵盖虚拟馆藏发展的目标进行重新界定;馆藏评价的标准也需要重新加以考虑。物理资料的采集质量不再是决定性因素,对联机数据库或分布信息的存取质量越来越重要。总之,档案图书馆藏发展应该根据最新信息环境的要求和特点相应地高速其内容与方向。赋予服务人员新的角色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进入了现代化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新科学、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人类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方便。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通信技术结合,使人们在办公室、家中便可获取、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为了适应数字档案图书馆的发展,档案图书馆的服务人员所承担的角色也随之变化,将成为公众信息获取的引导者或信息专家,应具备信息分类、组织和获取知识的技能。他们应比用户更加了解各种信息网络的系统功能和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用户使用档案图书馆是新的信息环境对馆员的必然要求,也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馆员的责任。

第6篇

1.1立项

该院的科技项目大多属于自主立项。科技项目立项主要根据院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结合院业务发展需要及解决勘测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一与国家的产业鼓励政策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开展引领型科技研究;二立足专业前沿,了解相关技术在国际、国内和行业中的发展水平,体现目前市场特色和先进性,根据市场需求开展领先型科技研究;三解决生产实践和工程中的难点和问题开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改善工艺,提高效率;四在提高工效、设计质量等方面做标准化、模块化,结合工程实际和三维设计开展,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每年末申报下一年度的科技项目。项目实行项目经理(即负责人)负责制,立项经过严格的程序审批,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立项申请(包括项目内容、所用关键技术、预期目标、成果、进度计划、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经其所在部门领导批准、院科技专责审核、分管部门的院领导批准。在所有项目中,经院科学技术委员会集体讨论选拔出一些有技术含量、有影响、有深度的项目作为院重点科技项目,形成一般项目和院级重点项目分级管理。项目立项时,要分析评估科研项目在技术、资金、人员配置、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使企业在较低的风险水平上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创新收益;与外单位合作开发的项目,要对合作单位进行尽职调查,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投资、分工、权利义务和研究成果产权归属,同时分析评估项目在技术、资金、人员配置、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委托外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要进行招标,签订外包合同,明确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研究进度和质量标准。

1.2实施过程

科技项目的管理分院、室两级管理。项目在进展过程中,一般项目主要由部门领导负责协调、督促、检查项目计划实施情况。安全技术部(科技主管部门)每季度对一般项目、每月对院级项目的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请专家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评审。

1.3结题评审

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将所有项目材料(如技术报告、图纸、软件编制说明书、软件测试报告、用户操作手册等)准备齐全、规范,报安全技术部科技主管,申请结题评审。(若因某些原因中途要取消所立项目,项目负责人应提出“科标业项目撤消申请”,说明其理由,经安全技术部科技专责审核、主管院领导批准后方可取消所立项目。)一般每年四季度集中进行结题评审。结题评审由安全技术部组织、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审。评审先进行形式审查,然后再由相关专家仔细审阅,提出初步意见。最后开会讨论,由评审委员会给出最终评审意见。

1.4经费

科技项目的经费来源于上级补助的专项经费和院自筹科技经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暂时按项目计列。项目经费在评审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审时一并讨论确定。项目金为项目批准经费减去实耗成本,实耗成本指项目的直接耗用成本(不含人员的工资、“七金”)。项目金待项目完成、结题评审、项目所有材料完成归档后(评审结束一个月内)结算,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分配到项目组每个成员。对于项目组中途取消的项目,其所发生的直接耗用成本即为该项目经费。

1.5奖励

评审时,评审委员会对所有项目根据创新性、应用性、效益性、推广性几个方面进行打分,评出优秀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金。科技进步奖每年评审一次,凡获院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的成果可以推荐向院外申报更高级别的奖项。

1.6考核

科技项目纳入综合业绩考核,安全技术部每年对各部门科技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因主观因素未按期完成的,严格按照《全面考核管理办法》,扣部门考核分。

1.7保密

对于有创新、有突破的技术,及时确认是否申请专利或作为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进行管理。对于确认需要保护的技术及时申报专利、作为技术秘密保护的申请行业专利技术。为鼓励员工开展个人创新和知识产权创作活动,专利、专有技术的成果完成人均获得相应荣誉和奖励。

2科技项目管理经验

近几年,该院科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专利、软件著作权、专有技术多方面零的突破。思考近年来科技管理工作,取得的经验有:

(1)院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科技管理机构、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配置有经验的科技专责管理人员。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科技组织和管理机构、机制健全,配置有经验的科技专责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出台了《全面考核管理办法》、《目标管理办法》、《经营业绩考核管理办法》、《专利及专有技术管理办法》、《科标业及科技论文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较完善的管理制度。

(2)科技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考核、有落实、有措施,科技管理规范、扎实有效;滚动制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每年年初制定科技工作目标、指标和科技计划、完成措施,指标分解到部门,研发项目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责任落实到人。对科研项目与生产任务同等重视,同步安排。在众多立项的项目中,选拔一些有深度、有影响的项目作为院管重点项目,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每月按项目进展计划检查实施情况,并在月度例会上公布,纳入综合业绩考核,确保按计划完成。

(3)科技交流和技术合作为科技创新铺路搭桥。近两年,随着我院科技管理力度加大,我们不定期邀请西安通大专利有限责任公司专利专家来我院指导专利申请、著作权等有关知识产权申报方面的工作。使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加强,申报技巧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调动了科技人员创新的工作热情近几年,我院修编了《专利及专有技术管理办法》、《科标业及科技论文管理规定》,加大了科技创新奖励力度,进一步调动了科技人员创新的工作热情。

3存在问题

虽然我院在勘测设计、科技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全国其他电力设计院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创新与综合能力不强,项目起点和研究平台低,缺少核心技术,在业务中起关键作用的专利很少;二是虽有大量工程技术人员,但研究型创新人才少,尤其缺乏专家型、大师级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三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设计人员重生产、轻科技,没有形成生产、科研两条腿走路的有效机制。

4设想及建议

第7篇

关键词:旅馆设计 浙江大学开题报告范文 杭州论文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1) 课题的来源

根据指导老师布置的《浙江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此次毕业设计来源于工程实际: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馆;地基面积80m×60m=4800m2。

2) 目的意义

目的:此次毕业设计资料来源于工程实际:南方某市沿街道地段新建一旅馆,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结构设计图、建筑施工图及施工图概预算的原理,编制施工组织是设计和概预算;

意义:1、巩固本人三年来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自己画图、识图能力;

2、解决土木建筑工程设计中各方面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初步了解与掌握一个建筑方案设计和结构工程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设计工作的方法与步骤;

3、充分理解和正确掌握多层房屋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内力分析计算方法,熟悉建筑及结构设计方面相应的规范和规程,以及掌握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软件中天正及cad的性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

4、通过毕业设计全面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绘制建筑结构施工图.全面掌握建筑中旅馆设计的基本原理、功能组合,完成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绘制建筑结构图和建筑施工图,并进行相应的机构布置.。

3)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国内:基础国内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人力消耗较大,比较落后;在机械挖孔方面技术比较先进,但是推广面较窄;主体结构施工方面,大多是采用钢筋砼,在帮扎施工上,手工施工较多;砼浇筑技术在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商品砼浇筑方便、简洁;砌体结构施工与国际接轨,采用人工砌筑;但是在脚手架的安装方面采用折叠式里脚手架,安全稳定,转运灵活方便;防水工程普遍采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柔性防水。

国外:德国建设矿井井筒采用7层防水工艺,即混凝土、砌块、沥青石渣、不锈钢板、沥青石渣、砌块、混凝土。造价是中国自防水井筒工程4-5倍。瑞典、加拿大在渗水环境中锚喷,采用放水支护法,用钢丝和橡胶制成半圆型胶管,用粘结剂粘在渗淋水处,51lunwen.com/tuijiankaiti/ 排至基础面盲沟,在管外锚喷,把管埋在喷层之内,喷层是外混凝土内部流水的现状。日本多采用改性水玻璃——水泥浆等,有计划的设计压力、输浆量、封水效果等。俄罗斯采用粘土浆,无约束注浆法施工,即不设计压力、输入量,只是把设备安好,一直注,什么时候压不进浆则停工,无帷幕防区,工期长,治水率低。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研究方法或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主要内容: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技术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基本要求:每人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全部任务,要求每人完成一套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和相关的建筑说明及结构计算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严禁抄袭。

①建筑结构施工图要求:图幅采用2号图纸,比例:1:100(节点详图,构件配筋图除外)

②建筑结构施工图表达方式:采用cad绘制,打印成图.

③图纸装订:按设计说明,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顺序装订.

④设计资料装订:建筑设计说明,机构计算书,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一并严格规范要求成册.

⑤图纸的内容标注必须规范符合制图标准.

法: 1、采用砖混结构。

2、从设计的功能上根据现代旅馆的设计要求,根据现代人的生活物质条件的提高,设计多种多样住宿环境,以满足不同人的住宿要求。

准备采取的措施:通过课题研究,收集必要的原始数据和勘测设计资料,综合考虑总体规划、基地环境、功能要求、建筑经济以及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设计并绘制成图纸。

四、总的工作任务,进度安排以及预期结果

1)工作任务

独立完成该旅馆的建筑结构设计,为保证设计的准确性,方便与下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检查,并在每项进度安排中进行对该项的总体检查,达到预期结果。

2)进度安排

2007年3月12日-2007年3月19日 完成开题报告,建筑方案设计

2007年3月20日--2007年4月4日 建筑技术设计

2007年4月5日--2007年5月5日

建筑结构设计

2007年5月6日--2007年5月22日 施工组织设计

2007年5月23日—2007年5月底 毕业设计资料整理归档,准备毕业答辩资料

3)预期结果

1)全面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2)掌握普通旅馆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设计。

3)绘制施工平面图。

第8篇

作为一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研骨干,他所主持或参与的研究项目多数达到国内、省内先进水平。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他主持的“公路数字化地面模型(DTM)应用研究”项目荣获云南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9年12月至2002年4月,他参与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高原山区30米跨度部分预应力空心板设计施工研究”项目,任总负责人;1999年开始至2001年9月完成的“公路数字化地面模型(DTM)应用研究”课题,通过多种方式(利用GPS测量或航测照片转换为电子地图)得到三维地模,利用三维地模可快速进行公路设计,并可快速进行多个方案的比较,从而提高勘测设计的工作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佳路线方案。目前,该技术已在两条公路测设中运用,不仅缩短了设计周期,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五年来,由他主持或以他为主完成了科研课题8项,教科研课题2项。这些课题都是结合云南公路建设中的具体项目或学院办学需要,成果百分之百地转化到现实的公路建设及教学、管理工作中,对促进云南公路建设及交通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1年他主持了“公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课题(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项目验收达国内先进;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他主持了达到国内先进的“公路桥涵水文综合分析系统研究”项目;2003年6月至今,由他主持的“花岗岩矿料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达到了省内先进水平。除此之外,他还主持了“景洪旧桥加固研究”、“RDS公路工程三大核心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两个项目,并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参与了“钢管混凝桁架拱节点寿命研究”、“路堑高边坡优化设计理论与实践”、“ZLLS绿化系列护坡材料应用及其研究”等课题。他主持了“高原山区30米跨度部分预应力空心板设计施工”的研究课题(尚未鉴定),从玉江公路东灵河桥(4~30米)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梁正截面抗弯刚度是工型梁的1.5倍,其抗扭刚度是工型梁的3倍,钢绞线是工型梁的50%。实验时试验荷载超载50%,而钢筋混凝土应力及挠度强度仍未达到计算值。由于该梁的使用,东灵河桥工程节约造价1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资料已整理完毕正报请鉴定。

作为省交通厅专家委员会委员,他还先后参与了元磨、曲胜、大保、嵩待高速公路及一些经济干线的审查工作。在大保高速公路永平至保山段施工图设计审查过程中,他对大箐隧道段提出了一个加长隧道的详细方案,被专家委员会采纳,经省公路设计院实测,该段(20km)范围内缩短通路里程2.35km,节约投资近6700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专家委员会的一个主要业绩,受到省政府和交通厅领导的高度赞扬。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8年以来,他在学校担任职务期间负责完成了路线勘测、设计、路面设计共2000多公里,科研项目16项,并公开多篇。其中论文《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获2002年高等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公路桥涵水文综合系统分析》发表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

第9篇

朱士戈

(辽宁省清河水库管理局,铁岭112003)

1 引言

清河水库于1958年5月3日兴建,1966年工程全部竣工。水库原设计防洪标准为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多年调节,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376平方公里,总库容9.71亿立方米。水库由大坝、溢洪道、泄洪洞组成。大坝为粘土斜墙砂砾坝,坝顶高程138.10米,防浪墙顶高程139.10米,粘土斜墙顶高程136.30米,最大坝高39.60米,水库设计洪水位135.1米,校核洪水位137.4米。

水库运行至今已经50多年,工程状况、水文资料、工程规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的有关规定,2010年清河水库进行了第二次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鉴定结论为三类坝,需要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在水库安全鉴定阶段,水库防洪标准降为50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在加固设计阶段,设计洪水标准仍按5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铁岭市十二五规划(市区人口100万)以及清河水库下游保护农田和工业、交通、军事等重要目标,经慎重研究校核洪水重新定为万年一遇,保持原设计标准。经设计复核,大坝需加高1.15米,即防浪墙顶高程140.25米方能达到万年一遇校核标准。

2、大坝加高影响因素分析

2.1水库淤积影响

清河水库在1998年和2008年分别进行了两次淤积测量(用地形图法),测得泥沙淤积量分别为3350万立方米和4250万立方米,分别占总库容的3.45%和4.38%。水库汛限水位127米,2008年127米高程以上淤积量为899.5万立方米水库防洪库容由5.05亿立方米减少到4.96亿立方米,如果仍要保证5.05亿的防洪库容,则增加0.09亿立方米库容,总库容需达到9.80亿立方米,此时按新的库容曲线,水位将达到138.15米。这说明在水库防洪标准和设计洪水不变的情况下,水库校核洪水位将抬高0.75米。这就是水库淤积对大坝加高的影响。

2.2设计洪水影响

2.2.1水库原设计洪水

清河水库原设计洪水频率计算所用资料共计23年(1935-1944,1949-1961年),其中1951年和1953年清河流域发生大洪水,1951年洪峰流量6450立方米/秒,七天洪量4.76亿立方米,1953年洪峰流量4760立方米/秒,七天洪量5.22亿立方米。洪峰重现期为100年,1951、1953年分别为100年的第一、第二位。原设计洪水只计算了洪峰、七日洪量,十三日洪量,1953、1951年洪水七日洪量作为1856年以来第二、三位洪水,即重现期约为50年、30年左右。原设计采用1953年洪水为典型,水库设计洪水位135.1米,校核洪水位137.4米。

2.2..2本次除险加固采用设计洪水

本次清河水库除险加固设计,将清河水库洪水系列延长到2010年,频率计算所用资料共计72年(1935-1944,1949-2010年)。1995年辽河发生了较大洪水,暴雨偏于清河、柴河两水库以上地区。1995年洪水洪峰流量5330立方米/秒,七日洪量5.91亿立方米。该阶段清河水库1951年洪峰重现期仍定为200年第一位,1995年为200年第二位,1953年为200年第三位。三日、七日洪量1995、1856、1953、1951分别按200年的前四位处理。本次采用1953、1995年两种典型设计洪水过程线。调洪成果见下表。

清河水库洪水调节计算成果表

典型年

P(%)

最大洪峰

最高水位

(m)

库容

(106m3)

最大泄量

(m3/s)

原设计

特征水位(m)

1953

0.2

7840

134.81

781

3184

 

0.1

9030

134.99

791

3273

135.3

0.01

13100

136.73

888

4207

137.4

1995

0.2

7840

135.10

797

3331

 

0.1

9030

135.76

832

3679

135.3

0.01

13100

138.06

968

4982

137.4

由成果可见,按1953年典型洪水,清河水库500年一遇设计水位134.81m,10000年一遇校核水位136.73m ;1995年典型洪水清河水库清河水库500年一遇设计水位135.10m,10000年一遇校核水位138.06m 。

由此可见1995年洪水是更不利的典型洪水。

3、采用规范影响

清河水库原设计采用苏联40-50年代技术规范,如苏联国定全苏标准:水工建筑物重要性分类ΓOOT3315—46,苏联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TY24-104-40等。本次加固设计采用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碾压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SL5077-1997等。规范制定相差70年,变化是相当大的。

原设计百年一遇设计洪水坝顶高程计算公式H=H1%+R+e+A,H1%为百年设计洪水位135.1米,由原规范规定公式算得,R(最大波浪在坝坡上的爬高)1.36米,e(风壅最大水面高度)0.07米,A(安全加高)0.75米,由此算得防浪墙顶高程为137.48米;万年一遇非常洪水坝顶高程计算公式H=H0.01%+1.7,1.7米为安全加高,不再另外考虑波浪爬高、风壅水面高度等,计算墙顶高程为139.1米。

加固设计洪水坝顶高程计算公式与原规范形式相同,即H=H0.1%+R+e+A,但是波浪爬高公式、水面高度公式不同,安全加高值也不同,由现行规范计算的波浪爬高为2.965米,风壅高度0.019米,安全加高规定为1米,H0.1%为千年设计洪水位135.1米,计算墙顶高程为139.09米;万年校核洪水坝顶高程计算公式与设计洪水形式相同,即H=H0.01%+R+e+A,经计算R为1.883米,e为0.0078米,A规范规定为0.5米,H0.01%为万年校核洪水位138.06米,由公式算得墙顶高程为140.45米(设计工况风速取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6.4米/秒的1.5倍为24.6米/秒,校核工况风速取16.4米/秒)。由此可见原设计规范比现行规范标准低。

3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见,水库淤积、设计洪水改变、采用规范不同,对坝顶高程复核产生很大影响(当然,这些影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经计算防浪墙顶高程提高1.15米。这就要求水库技术管理工作者在水库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水库淤积对水库防洪的不利影响,定期进行淤积测量,重新核定库容曲线;设计洪水、采用规范对对大坝高程的影响是显著的。发生大洪水后,必须及时进行水库洪水复核,如不满足防洪要求就必须有应急措施,以确保水库防洪安全。

参考文献:

[1]《清河水库工程初步设计第五卷建筑物》,1956年,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沈阳分院;

[2]《清河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报告》,2011年,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