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3-04-06 18:33:33

导语:在单位行政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单位行政管理论文

第1篇

(一)注重基础管理

资产管理所涉及的方面非常的广,且较为繁杂,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要十分的注意其基础的管理,并且不断的对基础资料进行更新,这是做好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在进行基础资料的管理中,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资产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清产核资,据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库。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各单位的资产进行清点和盘查,从而建立其以省为单位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基础的数据库。

(二)完善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的管理当中,要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科学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仅能使管理顺利进行,而且对违规的操作进行一定程度的预防和监督。从而加强对行政资产的规范科学管理,是管理步入正规,并且趋于规范。有了良好的规章制度作为依据,才能推动资产管理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多方面进行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仅运用制度进行规范和管理,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为了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成效,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对其进行多方位的管理,并且加强对其的良好规范和严格的监督。由此可知,必须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并且重视管理的成效。所以必须对当前的资产进行有效的盘点并且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针对资产的管理以及配置的标准体系;其次要根据资产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从而更好的对其进行管理。

二、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把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起来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在进行资产管理的同时,对资产进行预算管理,并且不断的进行完善。有关部门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相关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将其执行和根据具体情况不断的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之前,应该对其做好正确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严格新增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对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编报预算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部门将采取必要的手段进行处理。此外,对资产配置的相关标准进一步的更新和完善,有利于预算的编制和预算的审核。各地区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与之相符的资产配置以及对其的使用标准,有利于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二)信息化管理

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要根据当前的情况,寻求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途径,因此,资产管理可以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管理。传统的资产管理均以实体的形式进行,现如今,可以将资产管理的相关业务在网络平台进行办理。在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办理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提高资产管理的相关信息系统,并且不定时的进行软件的更新,并且与财政部门的相关信息系统进行对接,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网络沟通,各部门的上下级也能够通过联网的方式进行良好的沟通,在各个业务的流程上有序的对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于资产的支出能够快速的进行统计和上报,提高了资产管理的效率。此外,通过信息化管理,将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透明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单位乱消费的现象。通过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使资产管理的业务逐渐规范化,才能真正的提高资产管理的水平,使其得到科学合理的支配。

(三)加强资产的监督和管理

资产的资产管理要从小做起,因此,必须加强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对资产进行定时的清查并进行相应的产权等级。要进行动态的管理,当资产发生变动的时候,要及时进行相应的统计,才能真正的了解和掌握资产的数量和动向,有利于加强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首先,要严格资产的对外使用和处置的审批手续,针对资产的出租以及对外投资等情况,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以及审批手续的工作流程。必须严格资产外借,要保证资产不受到损害。其次,要针对资产外借和出租建立相应的交易平台,保证其公平性与合理性。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要保证国有资产不被破坏。对于已通过审批手续的相应资产要进行统一的管理,保证其规范性,并且严格监督各种资产的交易,保证其交易过程的透明性与合法性。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资产管理的最高级就是将其科学管理,要实现科学管理,必须要对资产进行规范和管理,并且将其不断的进行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对其资产的系统和集中的管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一定要其资产进行统一管理,把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国有资产进行统一并集中进行管理。在进行集中管理中,必须要对其进行精细管理,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需要资产的信息系统以及不断对其进行优化配置,这些均为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手段。在进行管理当中,还要严格其管理流程,将其不断的进行规范,及时更新资产的信息,从而有利于资产的配置,提高其利用率。

三、结语

第2篇

1、管理意识薄弱

在我国行政单位资产管理中,相关领导对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管理意识相对薄弱,通常对金钱会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对于物品类的国有资产却产生轻视的心理;在管理过程对使用的环节比较重视,却轻视在使用结束后的管理环节,这些对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误区已严重阻碍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和发展。当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相比之下,而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关注度要轻得多,致使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发展步伐缓慢,完全跟不上我国经济发展的节奏。一些行政单位存在分工上的问题,管理意识较为薄弱,未将管理上升到制度层面。还有部分行政单位管理不规范,在未经上级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就擅自对国有资产进行调用,造成国有资源的浪费。

2、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有资产流失是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一大难题,资产流失并非在短时间内即可完成,而是由于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均有可能出现纰漏。在投资环节,前期分析不足,投资过程中监管不力,导致资产流失。在购置环节,单位决策失误,购置措施不当,购买不合格或者质次价高的产品或工程,容易造成资产的隐性流失。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够细致,极易发生资产丢失的问题,抑或资产受到损伤,而影响本身价值。在资产处置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违规操作,擅自将资产赠予他人,或是为了个人利益转让他人,抑或将国有资产归个人所有等诸多问题。

3、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长期以来存在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完全不相关联,给科学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在资产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对预算的合理性造成影响,如一些部门在使用国有资产时过度浪费、相关领导在制定决策时未能基于实际情况等,都会导致资产配置不够科学合理,从而降低资产管理的效能,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在于资产预算管理存在一定缺陷。

4、资产管理与财政管理相分离

行政单位资产管理存在与财政管理完全割裂的问题,致使帐外资产的问题屡见不鲜,由于我国行政单位对国有资产调用、转借的情况发生十分频繁,资产流动过程中,其占有权和使用权便剥离开来,给会计预算带来极大影响。5、监督和管理体制不健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行政单位由于裙带关系较多,同一职位上设置了过多的人员,且不同职位间岗位职责也存在交叉,分工不够明晰,管理力度严重不足,给行政单位监督管理带来极大困难。

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路径

1、增强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应从意识层面着手,增强管理意识,增加对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加强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将资产管理工作视为己任。此外,还要加强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教育,加强广大员工对资产管理相关政策的学习和了解,从而增强行政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从思想意识方面重视资产管理。

2、改革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国有资产管理的效果,因此,应立足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构建如下的管理模式: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统一在国家手中,具体管理交由财政,使用交由行政单位,上述过程都在各级政府的监管下进行。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选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口标模式,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与公共财政管理相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促进国有资产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的管理体制。

3、加强资产预算管理

资产管理不能与预算管理独立进行,这样会影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性,高水准的预算管理能够提升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同样,高水准的资产管理能够提升预算管理的有效性。行政单位资产预算管理的强化主要包括对资产的收益、消耗的费用等进行科学核定,并核对相应的账目。为了加强行政单位的资产支出管理,行政单位应该加强资产预算管理力度,规范管理环节,在配置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购置预算制度,在使用环节建立资产调剂制度,在资产处置环节实行"阳光操作"。

4、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通过建立健全资产核算总账、序时账、明细账及备查账,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手段,将资产登记、配置、处置、收费、评估、统计等进行信息化管理,认真做好固定资产卡的记录与登记,严密核算,认真核实资产账实、账账、账卡是否相符,使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与此同时,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深入性,应指派专人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并对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将资产管理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与财务管理并轨操作。

5、健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监督机制。

(1)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监督主要从各级政府的强化管理着手,各级政府应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领导进行定期考核,并将管理的好坏作为职务任免的重要参考指标;如果出现国有资产管理不力,而造成资产的价值损失,应追究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如果违规行为触犯法律,则要追究其法律责任;对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违纪问题应向民众公布,利用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约束国有资产管理。

(2)强化内部监督机制首先,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推行资产卡片和台账管理制度、报废资产"账销案存"制度、资产统计年度核报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财务会计制度、资产管理事项申报审批和登记备案制度,把单位资产实物管理、财务管理、产权管理等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其次,行政单位要将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将国有资产管理的完好程度与员工的绩效相关联,同时作为工作表现的重要内容,成为评定称职或是升职、加薪的重要参考指标。此外,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应逐步建立持证上岗的制度,或是采取委派的方式,以保证资产管理与其他工作无交叉之处,对重要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以提升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以期能够满足资产管理岗位的要求。

第3篇

(一)思想不够重视。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的认识不够,导致他们对内部会计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虽然有相关的制度和管理条例,但是管理者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实施。这样的状况导致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腐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行政职业单位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心中变得越来越差,并没有真正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1]

(二)制度不够健全。从我国的《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2]。因此在会计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每项业务的控制条款中都有相应的防范风险要求。然而由于管理者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设上依然存在问题。有些会计为了省事将不同的业务混合的记录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导致出纳兼保管的现象时有发生。票据来源于财政部门,除此之外还有单位自购、自印的票据。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票据主要是用来收款收据的,然而因为会计对票据的管理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分类,使得不法分子利用票据的认购、领用、核销上的监督漏洞进行消费,为腐败提供了温床,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也给国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除此之外,有些会计在核算的时候对于有些数据的记录存在失真的现象。单位的经费和专项拨款本来是应该分开核算的,然而会计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将这两项混在一起进行记录,直接导致单位款项的用途变得模糊,给单位带来不便。很多会计不按规定登记,在登记的过程中并没有详细的记录,虽然金额记录下来了,但是用途的记录通常被忽略,有帐无物、有物无账的状况时有发生。相关的单位没有对内部的审计制定配套的制度,导致这些审计机构有名无实,并不能对内部会计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监督不够到位。如今各个职能部门还没有形成协调的互相监督的局面,加上对于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的监督机制任然不是很完善,导致单位内部会计的监督和内部审计的制度难以发挥它们的作用。行业主管部门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进行监督,然而为了自己部门的利益,对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做法采取无视的态度,为了保护自己部门的利益并没有进行严格和有效的监督。通常只重视资金使用后的监督,对于其适用的原因和过程并没有进行细致的了解,使得违法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的管理措施

(一)适当转变观念,加强工作管理。古话有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能够让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则需要转变观念,开始重视起管理工作。根据单位的现状并结合《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制定符合本单位特色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会计的工作流程,让他们能够根据规定和制度来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规范自己的工作方法,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除此之外,管理者还应当调动单位的其他部门来配合会计的工作,保证会计能够保护本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减少和避免因为会计工作中对数据记录的疏忽所产生的腐败现象,积极的实现单位经济合理使用的目标。

(二)培养高级会计,建立奖惩制度。虽然我国的会计人员并不缺乏,加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高级会计人员很少。专业的会计人员可以让单位进行有效的运行,使得单位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利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已有的会计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不断的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单位会计的职业素养,使得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有一个运行的基础。除此之外,在招聘会计的时候,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适当的提高要求,对应聘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为了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活力,单位还应当不定时的进行多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为了能够调动会计的工作积极性,单位还应当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对于表现较好的员工予以一定的鼓励或者发放奖金,对于那些表现较差的会计予以警告甚至开除,不断的增强会计的工作热情。

(三)健全预算制度,做好核算工作。管理者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更新管理和预算的理念。财务的预算不再只是对资金最初的规划,如今已经发展到对整个部门的规划和管理。为了能够让行政事业单位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相关的部门应当进行商讨并健全本单位的预算制度,做好预算之后的评估工作。通过及时的交流和讨论,使得单位的预算管理变得有活力。协调好各个部门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监督,让会计能够及时的掌握各个部门的资金的流向和使用的用途,让各个部门进行互相牵制,增强约束力。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会计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对单位的资金进行核算,保证资金使用的范围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评估的时候要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了能够让资金进行有效的利用要对开支进行判断,是否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审核。除此之外,会计在审核的过程中还要对各个账目进行明细,保证核算的质量。为了防止舞弊的行为发生,单位内部要对核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保证信息的透明度,杜绝腐败的现象发生。

(四)培养职业道德,加强工作责任心。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本身来说,要对自身进行严格的要求。工作的过程要按照单位的规章制度,一切工作以法律为前提。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利用自己职业的便利来为自己或他人来非法谋取利益。对于单位的资金要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行资金的流向和使用要进行细致的考察,避免出现虚报冒领等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对自身进行严格的要求,对于工作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记录资金使用的过程中不能为了省事就忽略单位资金的用途,要将使用的金额和用途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将不同的业务进行分类,避免发生出纳兼保管的现象。为了能够让行政事业单位在人民群众的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会计要实事求是的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公开,能够客观的反映出资金的流向和用途,做到单位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化,便于社会的监督部门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可信度。除此之外,会计还应当进行有效的预算并对单位内部的资金进行有效的进度,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4篇

生活当中我们经常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在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仍旧是这个道理。在明确如何管理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到什么是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只有明确这个问题之后,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固定资产是行政单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物质基础,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是指在日常行政工作或业务活动中对所需及占用的国家所有的资产实施长期的管理以及核算,主要包括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以及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行政单位的存在环境决定其是不是能够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就将决定其是否具有一个良好的存在环境。另外,管理固定资产对于行政单位的财政收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方面,财政收支是与部门之间的预算有着直接关系的。一定程度上而言,只有细化部门之间购置办公设备的明细,才能更方便财政部门的审批,没有明确的财政预算账目,就不能采纳和购置,这就要求我们更加严格的管理固定资产,将资产购置环节纳入预算管理;另一方面,如果前期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会直接导致后期的财政出现很大的问题,比如单位账目混乱,财政收入和支出对不上账,财政赤字频繁出现等等,暴露出来的这一系列问题都要求我们加强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只有这样,固定资产方可在行政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说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行政单位意义重大。

三、当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监管环节薄弱

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尚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缺乏具有操作性的监管机制,一些单位中出现了要么就是无人管理,要么就是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无法有效的管理固定资产。部分行政单位拼命的争取财政经费,不管有用没用的办公设备都进行大批次的购置,但是在购置完以后,对于这些设备的管理就无人问津。大家都认为这是公家的东西,损坏了就损坏了,这就出现了我们所谓的“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盲目的购置一些对于办公没有任何用途的设备。无论是随意性,还是跟风性都是对国家财政资源的一种浪费。此外,一些管理部门对于资金的审批不注重合理性,只注重真实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不符合现如今倡导的厉行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

(二)日常管理工作不规范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强,观念淡薄,从领导到员工都没有很强的管理观念,没有把它当作一项日常工作来抓,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对这些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随意性。对于固定资产只注重购置环节,对后期的维护意识不强,设施一旦损坏,就会加大购买力度,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行政单位的财政支出,不利于行政单位的发展,闲置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设备使用价值的流失。很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借用甚至没有一套完整的手续,急需用设备的部门无法及时、有效的借用,部分部门借走设备,长期不归还的行为导致了诸多设备在借用的过程中出现丢失的现象,甚至有工作人员认为公家的东西丢失了是没有赔偿必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国有资源。

(三)资产账目不明确

行政单位购置设备长期不记账问题,导致财政账目无从查起,这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十分不利的。部分单位虽然记账了,也往往是只对于较大的开支有比较粗略的记录,对于购买时候的运费和装卸的人工费用等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记录,这也导致了支出跟账目不相符合的情况。很多单位领导对于单位固定资产的账目管理要么不清楚,要么假装不知道,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于一些固定资产的处理显得特别的随意性,这就导致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失,对于一些已经超过使用年限的报废车辆不能进行及时处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不能为行政单位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财政人员综合素质低下

现如今,一些单位会计人才紧缺。行政单位属于高门槛儿单位,一些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往往望而却步,这使得行政单位缺少新生力量和新鲜血液。年龄相对比较大的财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是缺少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现如今电子化工作日益发展,比如互联网的应用和计算机的操作等,对于一些年龄大的财务人员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就出现了会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素质低下、管理工作秩序混乱的问题。

四、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对于管理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制度是进行管理的纲领,它指引着管理活动顺利以及有序的进行。在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我们在加强领导管理观念的同时,应该制定一套比较完备的管理体系。选择专业的会计人员构建专门的管理部门,对于一些需要管理维护的固定资产做到专人专管,不应该出现兼岗或者人不在岗的现象。此外,对于一些办公设备的借用应该制定相应的借用制度,其中涉及的借用时间、借用人、借用单位等都应该有明文的规定。除此之外,固定资产的责任事项也要进行约定,各部门发生固定资产丢失、毁损的,要追究当事人及单位领导的责任,并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个人工作考评范围中。制度确立后,最重要的是制度落地。一项好的制度如果无法落到实处,再好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我们只有将其落实到工作当中,才能够检验出来制度自身的问题,也才能够指导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成功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高度透明化

当前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对于一些固定资产的管理实现高度的透明化,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监督,对于已到报废期限的固定资产应该走程序化报废手续,不应该随意处置,在群众的监督下才能使管理工作更具合理化。比如,开放一些平台让人们随时随地的了解到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存在状态以及存在方式,在出现问题时欢迎人们来举报。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定期盘点固定资产,并将盘点的数据及时的上传到公共网络和一些大家都熟悉的平台上。只有真正的透明了,管理才能持久下去。另外,可以采用固定资产二维码标牌管理模式,为每件固定资产设立自己的标牌,以便于查找和使用,更加强化了固定资产的透明化管理。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培训,掌握财务相关专业知识,对于一些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却未取得执业证书的在岗人员,积极督促其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做到持证上岗。主席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的道德是这个人的最高学历”,道德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讲的道德,它还包括了职业道德,在财务核算工作中,会计人员的素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定期开展道德教育活动,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也是极为重要的。

五、结束语

第5篇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受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不仅给国有资产的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而且使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加大了政府运行成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重视不够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不能直接投入到生产经营过程中去创造经济效益,一些地方政府和单位只重视抓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而忽视了对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思想上的轻视,导致这部分资产在利用和管理上出现漏洞。

(二)账实严重不符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账面原值与现值存在很大差距。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地方,由于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脱节,加之人员素质、责任心以及核算软件的缺陷,有些连固定资产明细账(台账、卡片)也不设,更谈不上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卡核对,造成固定资产所反映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此外,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也是造成这一问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部分单位占有大量与行政管理无直接关系的国有资产,“非转经”后存在诸多问题

如:出租的铺面、经营的宾馆、培训中心、印刷厂、修理厂、内部商店等,这些资产并不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所必需的,与行政管理无直接关系。况且,“非转经”后还存在着盲目投资、产权不清、管理混乱、收益分配向个人倾斜等问题。巨额的资产闲置与低效率运行,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和政府运行成本较高。

(四)国有资产占有量差距较大,形成部门之间办公条件苦乐不均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投资,由于投资和占用的无偿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无计划或计划性不强,盲目攀比。同时,各级财政部门在安排支出时,也没有将资金拨付与单位拥有资产挂钩。特别是在安排修缮费和基建支出时,没有参考人均资产比率,导致部门间办公条件苦乐不均,一部分资产闲置浪费,利用率低,损耗严重。

(五)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国家在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撤销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执法主体资格不复存在,有效的监督无从谈起。同时,尽管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先后制定了部分法规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这些法规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导致对这部分资产管理手段落后,下列现象较为普遍:

1.随着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变动,国有资产移交手续不全,损失严重;2.一些单位不经批准,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擅自低价出售国有资产;3.一部分国有资产被本单位或外单位职工长期无偿占用,不能回收。少数干部离退休后,不按规定交回为其配备的办公用具,据为己有;4.借工作调动或机构改革之机,私分国有资产,化公为私。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系,理顺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部门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在财政部门内部设立专司机构,赋予宏观管理职能,真正体现管钱、管账、管物相统一;制定管理规划和制度,进行宏观监督管理。

(二)要制定和完善监管方面的法规制度

1.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有关部门应尽快对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以形成比较系统和完备的管理法律体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建设购置、管理目标、占有使用、职责范围、转让处置、违法责任追究等作出规定,以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价折旧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计价体系,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对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账目,不计成本、不计提折旧,只作为辅助科目记录,因此账实不符、记载不准的现象容易发生。为此,有关部门要尽快修订财务会计制度。3.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单位资产购建、使用管理,报废报损、内部转移、转让出售等行为,加大对国有资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杜绝自行处置,私自买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要常抓不懈

1.要树立国有资产意识,从思想上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使各级领导及广大职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切实保护好国有资产。2.搞好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摸清“家底”,及时清理账外资产,收回被私人无偿占用的财产。3.健全国有资产财务账目。要使国有资产登记台账制度化,做到账、卡、物、证、表相统一,避免因人员变动及其他原因而引起资产流失。4.进一步加强对“非转经”资产和处置资产的审批管理。

(四)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范围和标准

1.规范资产配置范围。什么单位应配置什么资产、不应配置什么资产应予以明确,并切实加以执行。这样做有利于根据不同单位的职能配置相应的资产,既能满足其工作需要,也便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范化管理。2.制定资产配置实物标准和价值定额。3.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要把预算安排与单位资产使用效率挂钩,将基建或固定资产购置支出预算安排,与其使用效率相结合。从资金预算上,对各单位资产的占有、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有效制衡,切实把各单位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五)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

结合推进党政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积极探索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引进市场运作机制。具体应做到以下两点:

1.按照不同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的范围和标准,对闲置资产进行申报和登记,对资产进行评估,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进行处置和调剂。2.逐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社会化、市场化管理,对闲置资产实行有偿服务、转让、租赁或者公开拍卖。

第6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行政事业单位的机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这意味着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升,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率,确保创造社会服务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眼下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需要不带完善与创新。

一、国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财务管理的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企业,其的运营管理不是以经济营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为运营目标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都是由政府直接拨款或者相关补贴得来的,属于无偿性的资金,所以在行政事业单位分配以及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对资金的科学合理管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会通过经营国有资金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收入,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风险分析较少,所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较低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预算不规范,经费分配不合理、费用的支出无计划且无记录,或者是费用支出计划得不到落实。财务管理部门对于经费的管理基本都是在使用后进行核算与记录,这样的管理模式导致经费支出往往超出,规定项目的资金使用经常被挪用等等。最重要的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时,只追求收支平衡,不考虑资金使用率问题。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直接就理解为单位资金状况的管理,忽略了最为重要的固定资产管理,很多固定资产的闲置,重复购买等都造成了资金使用率较低。由于缺乏对资金使用率的考核,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也会随之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效益降低。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财务预测与控制管理

财政拨款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所以预算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但在日常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对于预算及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预算编制开始,行政事业单位准备不够,编制的时间较短,不从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求出发,这样的预算编制通常都不够准确合理,对于实际的资金使用以及财务管理没有任何约束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财务预算只是纸上谈兵,预算资金拨下来之后,行政事业单位不会根据预算来进行合理分配使用。所以,实际资金使用往往超出预算,还会出现专项资金被挪用到其他项目上,从而导致财务管理混乱。

(四)行政事业单位不具备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专业人才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的特殊性,一般事业单位只设立了会计岗位,负责单位收支计算等,缺乏管理知识与经验,大部分的单位由于未设立财务管理部门,所以会计人员兼职财务管理工作。由于自身所拥有的相关知识经验缺乏,再加上自身工作职务繁忙,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落实,或则管理出现偏差,从而影响财务管理效果。

(五)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尽管目前行政事业单位都构建了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还是存在很多漏洞以及在执行过程中效果不佳的问题。其中,很多单位经费支出的控制管理上不够严格,造成了超支现象严重;还有行政事业单位对于票据等管理制度不完善,往往造成了工作人员报销超出实际使用资金的情况,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缺乏,行政事业单位大量的设备闲置,或者被单位、个人私自处理转让等等现象都是导致了国有资产以及国家资源的浪费;最重要的是缺乏监管制度,这导致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较低,并没有起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

(一)转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尽管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作为社会服务性机构,也应该考虑到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主张应用科学创新的财务管理理念,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提高社会影响力,在同样的资金条件下,为人民、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利益、服务与财富。不仅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声誉,同时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充分合理利用。

(二)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其中应该包括资金管理、收支审批、稽核以及监督管理制度。要求所有费用收支都必须要经过管理部门的审批,在核算过程中,所有收支费用都应该有相应的票据、原始凭证作为收支凭证。规定统一的核算标准,当中包括固定资产的估价、折旧等。监督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财务管理力度以及国有资产的安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定期向政府部门递交财务说明,对于日常收支等等可以采用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公布,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应该每年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考核,确保预算控制管理得当,固定资产有效利用,经费收支平衡,财务会计账真实可靠等等。

(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加强,应该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为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应该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选用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拥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验,如果是原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聘用,则应该进行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确保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知识以及业务技能。除此之外,由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还应该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宣传,要求做到细心、用心、忠心。也就是工作要求细致努力,同时应该不受金钱诱惑而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由于当下市场经济发展迅猛,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财务新知识以及新业务技能的培训,确保财务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四)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提高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应该从预算的编制开始就应该把好关,从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以及以往的资产使用情况出发,将固定与不确定因素分开考虑,从而最终分析总结出预算,在编制预算时还应该做到详细具体,以便日后的执行。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严格根据预算编制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或更改。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预算执行的考核与评估,确保国有资金的安全、有效、科学使用。

(五)严格管理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资产之一,其管理效率也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的效果。所以,财务管理部门应该严格管理固定资产,将已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并根据新旧程度进行估价,将使用不到的陈旧设备进行合理处置,并记录在案。对于所需购买设备数量进行计算,确保不会造成固定资产闲置。固定资产日常的使用与保养也应该严格把关,不能刻意破坏或者替换。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担负着为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责,其财务管理对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影响较大,不仅关系到国有资金的安全使用,对社会的安定以及发展等都有着积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转变财务管理理念,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对财务预算以及固定资产的监管,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绦明林.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状况.[J]财政监督.2009,(22).

第7篇

【关键词】工商部门; 企业; 信用监管。

一、与工商部门自身职能的关系。

实施企业信用监管是提高工商管理论文" target="_blank"行政管理执法效能的重要途径,是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工作的必要手段。企业信用监管应是工商职能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能体现出现代工商行政管理的新理念、新发展。从工作内容上看,一方面是对工商职能的充实、深化,通过信用监管,利用现代化手段使依法监管更为到位。如对法定代表人的任职资格的合法性审查,法定代表人的信用数据库的建立,将提供查询功能; 另一方面是对工商职能的提升、拓展,在依法监管的基础上,体现以德监管,从处罚到处罚与激励结合,从他律到他律与自律结合,从打击到打击与教育结合,从行政管理到行政管理与社会监督结合。

从实施形式上看,一方面在现有职能中相对突出、强化信用的要求,显示出信用监管的特色; 另一方面,更是与现有职能的有机融合,将信用监管渗透在对市场主体监管的全过程,并通过工商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加以施行,如信用信息的采集,就是在登记、年检、各个专项治理、办案等过程中同时完成的,分类监管就体现在基层工商所的日常巡查中。从战略意义上看,一方面彰显了服务型工商的本质要求,突出了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再造,通过企业信用监管,促进企业信用建设乃至诚信、和谐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工商部门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着力制度创新,推进职能整合,实现全程监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监管机制,确保企业准入“优生”,存续“优育”,退出“善终”。

二、与管理信息化的关系。

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工作是以工商系统自身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同时又对工商系统自身信息化建设产生强大推动力。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是一个对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征集、存储、加工并使用的循环反复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要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运用为前提,没有信息化的基本条件,没有强大的数据库,没有高智能的软件,没有互通互联的信息网络,企业信用监管的实施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应以“金信工程”为契机,努力创造工商部门管理信息化的条件,加快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由于企业信用监管对工商系统的信息化要求高,它也成为加快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催化剂。首先,它促使计算机软件的编写、采用,促使在各项业务中运用信息化管理,以保证企业信用信息能够在业务流程中实现自然输入、交换、处理、共享; 其次,它促使计算机硬件的配置,由于企业信用监管将级别管辖与属地管理相结合,最终通过基层工商所实现监管,这要求工商系统内部上下、横向之间必须实现信息交换,对外必须实现全方位地信息输入,促使基层工商所、窗口受理单位都具备接收、发送信息的条件,以保证对企业的信用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建设,要利用与信息化共同发展的过程,搭建好技术平台。

同时,要加大人员、财力投入,加强计算机人员培训和专业人员的选聘,使电脑、人脑有机地结合。

三、与法律环境的关系。

加强企业信用监管作为工商职能的一个新探索,要努力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监管。首先,必须遵循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一是行为法定原则,即企业信用监管的对象、内容、范围和方式,要依法进行并对行为后果承担责任; 二是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即对企业信用监管的依据、程序和形式,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监管,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即对违法行为依法制裁的同时,要进行警示教育,从正面引导规范,不搞不教而诛,做到攻大奸戒小过。其次,必须依法运作。一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规章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法人及法定代表人的监管职责、已在工作中运用的文件、报表等,是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征集的基本依据和资料。二要创造条件规避法律问题。如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公开,最有影响的是等级好的、等级差的两端。对等级好的,可以通过征求意见的程序,以自愿方式进行公示、提供查询; 而对信用等级差的,因其一般都因违法违规受到行政处罚,则采取公布其违法违规事实的方式,对其进行公示。三要注意内外有别。信用监管中的评估标准、等级、公示等,法律条件尚不充分,可作为内部监督措施实施并注意内部保密性,以避免引起法律诉讼。同时,要积极着手研究开发,为企业信用监管提供法律保障。可探索在立足内部管理后再依法、有序地向社会公开,从行政规章、法规最后到法律的立法过程。当前工作的重点,在于充分利用制定工商行政规章的空间,为企业信用监管创造条件。

如对一些报表的设计上,按照企业信用监管的要求,增加栏目,明确内容,便于信息的处理; 对企业信用评估,可采取全系统统一指标体系、评估模型,但分地区分级统一参数的方式,以使评估既具有权威性,又能更切合各地实际; 对分类监管,可将企业的信用等级与工商系统内部已有的监管措施进行重新整合,使之配套一致。

第8篇

相关热搜: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专业介绍

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加深,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变得复杂,在社会管理的体系中工商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行政执法和政府主管市场的监督方面,工商管理依然拥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0)后,我国的经济贸易与世界经济接轨,来往更为密切,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综合职能,是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市场稳定、持续、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性环节。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学者都在重点研究新形势之下世界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深入探索工商管理的性质和制度创新,为提高我国的工商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我国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近几年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管理机关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时,不论是在夯实基础还是优化组织结构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形势复杂,在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一)工商管理的制度不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商管理在市场监控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功能也越来越大。客观形势上需要拓宽工商管理的管理范围,使薄弱环节加强。不仅要管理好个体私营的经济,还要关注公有经济体制的发展,维护好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并且要把握好市场经济调节的活动管理,在对宏观调控计划上也要监督实现。这便要求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而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制度是按照行政区来管理,因此,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步就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之下的工商管理制度,这也有助于我国经济管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二)工商管理人才缺乏

根据人才招聘的数据统计情况来看,初级工商管理的人才需求是比较可观的,但是作为中级和高级工商管理人才的部分却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尤其是高级工商管理人才更是十分紧缺。现代的市场经济是新形态的经济体制,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上。但是它要求从事管理的人才必须具有国际金融、经济、贸易等思想,要有市场竞争意识,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一直以来,工商管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都比较注重于专业的传授和需要,偏重于知识理论的学习,实际上是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首先,工商管理培养的途径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教学方法也很传统,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方面都偏重理论知识,而与实际的工作不符,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其次,工商管理学习考核的方法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也使得高校培养的发展停滞不前。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考核都是以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能力,这种评估模式并不能完全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并且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工商管理执法力度不强

工商管理机关是促进社会和谐、有效推动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工商管理人员在执行工商职责时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工商管理的行政执法职能,并且还要不断加强执法力度,保证执法效能,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工作的主要基础。在现实的工商管理执法过程中,现代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工商管理部门遇到很多难题,并不能自如方便地应对,执法手段也不被社会大众认可。首先,《反不正当竞争法》限制了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执行权的结合使用,以至于工商部门在做出行政处罚之后却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权利,这也就减弱了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没有威慑力;其次,工商行政的管理执法严重受到地方干预。地方政府一般都认为工商行政管理阻碍了地方的经济发展,持不支持态度,并且会私自决定工商管理部门在不得到政府许可的情况下不得对企业进行检查并处罚,从根本上大大增加了工商管理人员的执法难度。

(四)工商管理内部制度不够完善

在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体系中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工作部门的工商管理机关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部门内部的管理问题也是存在的。首先,因为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部门很多,导致国家投资很多,而由于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以至于资产使用率较低,出现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其次,工商管理部门审计机构不健全。但目前来看,我国工商管理的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无法开展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以至于会出现影响内部会计的控制效果。

二、创新我国工商管理的对策

(一)满足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创新工商茜理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加快,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普及,工商管理的专业化教育也面临着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和挑战,并且也对工商管理的专业人才提出的新的要求,必须要具有创新能力和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我国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不断改革,创新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教育理念创新。工商管理的人才培养应以创新教育为主要目标,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手段,培养出卓越的有市场经济意识的综合性素质人才,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能力,以求进一步的发展。

2.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要加强工商管理人才市场竞争意识的树立,适应经济全球化而成为热门专业。在新时期的经济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竞争思想,树立竞争意识,具备国际贸易、金融和经济思想。

3.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工商管理的人才主要是从事管理和分析工作,所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结合,增强管理实践的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工商管理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而在现代的经济社会形势之下,建立健全完善的工商管理体制,这不仅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工商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

1.健全工商管理体制宏观控制。相关的工商管理部门必须要严格配合国家在各个时期对于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目标和要求,才能更好促进发挥职能作用。在建设工商管理体制的过程之中,可以应用登记管理制度,要求工商管理部门以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协调发展,避免出现比例失调的情况。同时可应用综合监督和管理职能,促进市场制度的完善。

2.建立统一协调的工商管理制度。为保证工商行政管理新的体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应加快对现行的工商管理制度的改革,可实行省以下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垂直领导,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第9篇

在行政管理模式上,我国一直在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没有根据当今不断发展的国情进行适当的调整创新以及改革。在群众心目中,我国国有资产管理论文不论投入多少,最后达到的效果都不容乐观。 

在经营管理方面,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的经营效果不佳,收支不平,长期处于亏空的状态,即支出大于收入。因此,得到的收益往往无法满足公司职工工资的需求,以至于职工工作积极性下降,继而产生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水利,国有资产管理论文,改革 

由于当前会计制度的影响, 我国水利行业很难像以前一样获得足够的折旧费用以及修理维护费,以至于我国国有资产没有起到实质上的作用,因此,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需要完善,适当地进行体制改革。 

二、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长久以来,我国水利行业国有企业一般都依靠上级单位,获得些许收益满足自身短期目标,其规模较小,一般只能满足员工的温饱需求,在水利行业这个大背景大市场下没有形成系统的规模和完善的市场主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壮大,这种小型的国有资产分散化管理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水利行业国有企业的存亡收到一定的打击。要想让我国水利行业能够蓬勃发展,必须进行国有资产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离散这种不适应当下发展的状态。我国水利行业国有企业应该跳出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从一个崭新的角度研究分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针对上述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现从经济管理学方面讨论该问题,并学习国外相对较好的管理方式方法,研究分析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理论,提出可行的改革思路,实现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管理又好又快发展,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效益。 

(一)政策上给予价格支持、收益补贴 

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利行业普遍都享有定价的权利,但我国水利行业就没有该项权益。经济学认为价格影响市场,由于我国水利行业定价的权利不属于水利部门,因而该部门难以在市场这个大环境下有足够的战略地位。当前我国仍在积极实施相关的财政政策,增加内部需求,继而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工业用水会不断增加;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的需求量也随之加大,生活用水也势必不断增加;我国人口众多,水利灌溉需求相对较大,农业用水也很难有所下降。由此可见,我国对水利行业有很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就供给方面,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会产生大量非公益性的供水,因此应该适当抬高这些非公益性用水的价格,采取分阶段定价的方法控制人均用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工业方面,由于工业发展会给环境带来一定威胁,所以需要抬高工业用水定价,对造成污染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这样有利于工业向经济环保方向转型;为了促进农民务农的积极性,水利部门还可以适当降低农业用水价格。 

我国水利行业自行定价的战略很难完全实现,主要是因为国内和国外经济体制上存在的些许差异。事实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资源的价格其实并不高。水利部门并没有从收取的水的价格上获得太大利润,有时甚至会获得些许亏损。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对水利部门给予相应的补偿,即对水利企业给予相应的补贴。国家可以从工业、农业、居民用水三个方面的用水对水利部门给予相应的补贴;另外,有些收益高用水量大的企业也应该定期给水利部分付一定的费用。 

(二)各部门树立正确观念 

水利部门是水利行业的巨头,应该时刻保持正确的责任意识;水利部门必须履行期其相关职能,管理好国有资产,为国家做贡献。另外,水利部门需要明确一种态度:水利部门的职责是做好防洪防涝等灾难性事件的防护工作,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保障用水需求。所以安全是前提,在保障人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其公共价值。 

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应该足够意识到我国水利行业国有资产的需要,即促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保值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地位,只有保值得以保证,才能进一步实现增值。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管理企业还应该依据市场要求行事,根据公司自身经营管理模式,指定一系列良好且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 

水利国有资产经营企业应该认识到水利国有资产是以公平正义为前提,而不是将利益放在首要地位。所以,水利国有资产经营企业不应该以牺牲公共利益为手段谋取利润,时刻保持公平合理的经营理念。 

水利资产受益者应树立的观念是节约用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之一。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水利资源受益者应该珍惜水资源并付诸行动,提倡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思想。 

(三)开展科学经营管理模式 

针对科学经营,本节主要从机会成本分析、进入壁垒分析和要素投入分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因为水利部门在分配公司资源时,会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一般来说,水利部门会选择放弃利润而产生公共利益。因此,完善合理的补偿模式非常必要,国家和其他收益群体应该给水利部门提供适当的补助,积极促进和支持水利部门牺牲自身利润而产生机会成本;我国对水利部门及水利工程单位的管理非常严格,具有一定的垄断性,政策上予以一定的强制管理,而相较于民办企业其竞争力较弱,受到较大的抨击,这些公司企业的高层必须全面分析研究其自身的状态,以应对诸方面的打击与挑战;短期内我国对水利行业的投入可能不会有明显的增长,因此当前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源以应对当前的挑战。在开发新技术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的同时,将重心放在培养企业职工综合水平上,增强企业员工的内部教育,增加公司效益。 

(四)资源配置量化管理 

水利部门应该合理配置资源,通过理论与实际的深入探讨,找出一种有效的数据指标,从而规范资源分配规范标准,合理控制资源分配数量。必须指出,国有资产资源分配应该讲究公平公正原则,从而避免国有企业内部的不正之风。在资源分配上,效率是关键。企业应该注重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根据自身特有的经营管理情况,合理分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