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33:34
导语:在虚拟网络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虚拟仪器的构成
虚拟仪器是一种由硬件和软件构成而且还具有图形显示界面的先进仪器。在测试数据的功能上,虚拟仪器主要依靠其内部的高性能硬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灵活的软件。虚拟技术实际上就是将硬件和软件充分结合到一起的平台,在扩展和集成领域都有很好的发展和应用的前景。通过对虚拟仪器的研究得知,其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灵活、高效的软件在虚拟仪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根据实验的不同要求选取恰当的软件并充分结合该软件配套的函数库,以此就可以轻松地建设一个个性化十足的试验平台。
(2)模块形式的I/O接口是虚拟仪器的重要硬件。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实验数据的测量范围越发广泛,不同类型的数据总线在运行时都需要对应的模块形式的I/O接口的支持。这对虚拟技术的科研人员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
(3)如今比较常见的集成平台是PXI。PXI主要用于工业数据的获取以及各种测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模块化集成平台。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创建不同的方案,用于数据测量,此平台不仅可以完成较为简单的数据获取,还可以实现难度较高的混合信号同步采集,在虚拟仪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虚拟仪器的特点
(1)创建虚拟仪器所需的费用较少,而且非常灵活多变,只需要输入相应的软件就可以完成修改和调控,与常规的仪器相比,虚拟仪器具有更高水平的智能性和数据处理效率。为不同用户提供更为高端的技术支持。
(2)虚拟仪器内部的硬件组合方式灵活多变,为多样化的测试和实验提供各种功能的平台,比如,在设计和研制逻辑分析仪时,可运用速度较快的数字采样器。根据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的虚拟仪器在实验中可以完成更为专业、精准的测量。另外,还可以运用网络共享技术,实现实验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减小实验所需的成本。
(3)虚拟仪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过多的干扰。根据用户的需求,虚拟仪器可以设计出种类繁多而且个性化极强的显示界面。在多媒体应用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用户可以轻松操作虚拟仪器,在测量完成以后,还可以为结果的传输提供多种渠道,比如存入数据库或者是在网络上传播。在网络技术大跨步发展的今天,虚拟技术带动了虚拟仪器的完善,而虚拟仪器在实践中还会在更多的领域发挥出理想的效果,还可在网络共享技术的支持下,逐步完成实验资源的高度共享。
二、虚拟技术的网络共享实验平台的建设
1体系和结构
基于虚拟技术的网络共享实验平台的建设,需要立足于用户的不同需求。对网络共享实验的研究可得知,其内容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建立局域网、平台操作程序的安装与调控、用户服务器的选型以及安全防护等内容,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可制定综合性的实验项目(系统监管、工程设计、安全措施等)。通常情况下,该试验所选用的软件有VMware(在国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也是数据信息虚拟化处理软件的领导品牌。)和PacketTracer。
2建设流程
通过不断的完善,基于虚拟技术的网络共享实验平台的建设已经有了较为严谨的步骤。可分为五个过程。第一,常规的准备工作。此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虚拟技术相关软件以及操作平台的安装和调控,以及设置互联网的操作系统(IOS)。第二,配置虚拟技术软件的实验参数。在对虚拟主机进行配置之前,通常要根据需求设置其内部的硬件组成(内存、硬盘以及中央处理器等)。第三,设计实验的拓扑网络。在虚拟技术的试验平台运行之前,需要设计实验的拓扑网络,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虚拟软件创建试验拓扑网络的方法十分简单,只需要拖动鼠标即可完成。第四,基于虚拟技术的网络共享实验设备的调配以及运行。对实验设备进行针对性的调配是该试验的关键环节,这是对实验环境进行模拟的重要前提。最后,对实验测量的结果进行验证。在实验平台建设完成以后,运用指定的验证方式,判定实验数据的准轻型,从而验证该实验平台的可行性。
三、总结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语言 网络交际话语
一、语域
韩礼德(Halliday)把语域(register)分为三类: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话语风格(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
1.话语方式
聊天语言在同一时段里是双向的,即接收信息和发出信息是发生在同一时段的一个连续不间断的过程。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不同,网络聊天的交流双方需要讲话者通过键盘录入文字,可以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人类瞬息万变的不稳定的思维活动,使之表达准确清晰且易于记忆,这使它具有了书面交流的优势;又由于它的时效性强,随意,语法结构自由,因而又具有了口语交流的长处。这使得网络聊天同时兼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双重特征,模糊了人们对口语和书面语的传统认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现象。所以,有人把网络聊天称为“书面口语”(written speech)或“交互式书面会话”(interactive written discourse)(Allen&Guy,1974)。
2.话语风格
在网上,人们几乎不采用拘谨体和正式体,偶见商谈体,更多的是随便体和亲昵体。这从网络交际“进入”和“退出”的方式上就可体现出来。常用的“进入”方式有:“hi!”、“Hello!”、“r u free (Are you free?)”、“Chat?”等等。而对方一句“OK”,双方即可进行随便、亲密的交流,婚姻家庭、个人隐私无所不谈,这在实际的生活中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退出”的方式也很简单,有时甚至很突然,常有这种情况,两个人正聊得很投缘,一人有事要走,他只一句bye就可以离开了,并不需要解释什么,而这在现实生活中恐怕不妥。
3.话语范围
网络交际语言显然多属于非专业性语言。这是因为网友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很难有共同的专业性语言。另外,网络交际内容的“随意性”和行为的“不专一性”也决定了其话语范围属于非专业性语言。再者,在网上进行交流的人们往往不专一,如一边看电视一边交流,也有的人同时与几个人交流,这些都决定了网络交际语言的话语范围是非专业性语言。在网络交际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电脑和因特网为载体和技术基础。如电子邮件、BBS、在线聊天等,既可以是同步交流,也可以是异步交流;既有单向交流,也有双向交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际方式的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以适应人们实际交流的需要,单就网络聊天工具而言,已从最初的MSN、ICQ发展到现在的OICQ、Yahoo、Skype等等,其功能也从最初的只能文字交流到后来表情符号的添加,再到现在的语音、视频聊天,多样化的选择也满足了广大网民求新、求快、求异的心理。
二、话轮
网络空间是一个以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的虚拟社会,网络用户群活跃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传达感情。在这些交际活动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交际方式,和传统的面对面的言语交际手段相比,网络交际对网络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网络交际中,交际双方所有的交流信息都是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递的。当发话人发话后(往往是通过键盘输入的文字信息),信息由计算机进行编码后通过网络传递出去,对方电脑接收后进行解码还原,受话人通过阅读获得发话信息,这个过程往往有时间上的延迟。由于网络状况、电脑运行速度、交际双方操作电脑的熟练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这个延迟的时间变得较长。因此,便出现了网上会话殊的话轮转换。
A:你在干吗呢
B:吃饭了吗
A:吃了,你呢
B:在写论文呢,愁死我了。你现在哪呢
A:我也吃过了,别急慢慢写,在宿舍
……
可以看出,该例子中不再遵循一问一答的规则。网络交流打破了日常会话中的话轮规则,形成了网络交际独有的两条话语主线交叉并行的局面。
三、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在网络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于日常交流的参与角色和交流方式,对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遵守和日常交际也不尽相同。简单地说,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网上聊天中仍然存在,但是被遵守的程度与现实生活中不一样。
例1:影子:
草尉剑侠:在
影子:论文
影子:电影
草尉剑侠:写论文呢
影子:ok,你忙,cu
草尉剑侠:c u
这样的对话一方面减少了自己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听话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这就说明了合作原则中的经济原则在网络交际话语中同样适用。
例2:月影沙秋:你在阿
草尉剑侠:是啊,你也来了
月影沙秋:恩,你的论文写完了吗
草尉剑侠:呢,正在写呢,你的呢
月影沙秋:一样
草尉剑侠:问你个事啊
月影沙秋:说吧
草尉剑侠:是你的论文写是关于什么的,我想借鉴一下
月影沙秋:便写写得,关于语码的问题。
草尉剑侠:语码?
月影沙秋:恩
草尉剑侠:什么语码?
月影沙秋:语码就是语码阿,嘿嘿。
草尉剑侠:不懂,赫赫
以上的对话是围绕话语分析的学期论文这一话题进行的一段在网络上的对话。当草问及月的论文内容时,月只是泛泛的说明了一下,这就使草明白月不想告知草有关他的论文内容,也不想让草参考。月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原则,也就是没有给草提供更多的有关他的论文的信息。
网络交际参与者双方在非面对面的交际环境中,交际者往往为了交际速度,采取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交际活动,其礼貌程度低于日常言语交际。但是,不礼貌的交际话语未必违反网络交际的礼貌原则,这与网络交际的礼貌程度较低和礼貌原则适用范围宽泛等因素有关。有些看起来很不礼貌的话语,不一定会导致不好的交际效果。
张:?
张:说话……
张:每次跟你说话都不理我,太不道德了
张友:猪头……
李:你才是猪头呢,我忙啊,别烦我。正写论文呢我
张:常有理——胡说八道
李:不信拉到,88。我要赶论文了回头聊鸟人。
“不道德”、“猪头”、“胡说八道”、“鸟人”都是不礼貌的交际话语,但是在这个地方,词语本身的意义弱化,只是表达了“不满、不快”的情感意义。这些交际话语仍然在网络礼貌原则的规范之内,只是礼貌程度很低。
四、结语
网络语言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语言变体,它有着无限的创新性,给现代汉语来了一股强烈的冲击波,有人称之为“第三次语言革命”。然而,网络语言从词语和使用都没有一整套规范来加以约束,存在着不少缺点。有的网络语言品位不高,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所以,对网络语言的规范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日趋完善,企业的营销环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新的市场营梢形态—虚拟营销已经悄然出现。文章研究了虚拟营悄的特点;分析了其在当今经济环境中竞争优势和运作规律,提出了我国出口企业要取得强有力的竞争力应采取的措施。
一、前言
笔者曾看过一个有趣的资料,说的是美国有一位姑娘本来是每天在街头卖花,但是在与朋友聊天时知道国际互联网的知识后,突发灵感:“我为什么不在国际互联网上建一个花店呢?把各种花卉的照片、说明及价格放在网上,再通知离顾客最近的花店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花送到客户家中。”这位姑娘据此构想,花了5000美元,买回电脑,请人编制了软件,联上了网,在不到40平方米的家中开起了世界上第一家虚拟花店。据说不到1年的时间,卖花姑娘的联网花店遍及全美,年营业额超过了千万美元。从该案例可看出,网络经济与虚拟营销的有机整合,能形成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什么是虚拟营销?
二、虚拟营销的涵义及运作流程
1,虚拟营梢—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
虚拟营销是由企业咨询家托马斯·西贝尔和迈克尔·马隆首先提出的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全新的营销理念,它是为适应供应链或电子供应链管理以及虚拟企业运作等新的市场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营销观念与营销模式。虚拟营销是在知识经济下,企业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知识、信息、物流和契约平台为运行平台,针对顾客的独特需求,通过虚拟整合合作伙伴的核心能力和顾客参与而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多样化需求的竟争力而开展的营销管理工作。
2,虚拟营销运作的流程
虚拟营销是为适应新经济时期出现的新企业组织结构应运而生的,当然虚拟营销也要在新经济环境中运行,特别是svd依赖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知识、信息、物流和契约4大平台的整合资源上运行的。虚拟营销的运作流程可简单地表示为图1。
虚拟营销是继整合营销、绿色营销、社会营销等市场营销观念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对企业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它要求企业在营销观念、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竞争主体与竞争观念等方面都必须变革。
三、虚拟营销的主要内容
1.虚拟产品
一个企业的营销活动并不一定需要拥有自己的产品,也就是说其产品可以虚拟。美国著名的Sears(西尔斯)公司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不是自己生产的,但拥有庞大的产品线,90%以上的产品都使用Sears品牌;Nike(耐克),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商,却没有生产过一双鞋;可口可乐公司,只掌握产品的专有配方技术和品牌,其它则都是虚拟的。国内一些知名品牌服装,如李宁牌运动服装,其产品大多也是由其它企业生产的。就连著名的IBM公司的个人电脑,其处理器是英特尔公司的,软件是微软公司的。
2,虚拟服务
随着产品的同质化趋势,服务作为整体产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拥有良好产品的企业并不一定拥有令顾客满意的服务,这样就可以借助于有良好信誉的服务中介实施服务职能。房地产营销的售前服务可以借助于专业设计部门和宣传部门,售后服务可以借助于物业管理公司。一些跨地区、跨行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也可以将其服务本地化和行业化,也就是与当地本行业的服务部门建立动态联盟。
3,虚拟渠道
企业除了利用自身拥有的渠道,如直接渠道和专卖店外,其它都要借助于中间商的力量。与中间商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本身就是虚拟的。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得到了提升。通过Internet网,企业面对的市场一下扩展到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建立自己的网络站点,并将网址加人到Web索引中,企业就可以缩短与顾客的距离。渠道的长度缩短了,而渠道的覆盖面却大大拓广,并且渠道成本大幅度减少,企业甚至还可以在网络中建立自己的“专卖店”。虚拟网络渠道是对传统渠道的补充,也是对传统渠道的挑战。
4,虚拟促梢
企业广泛借助于合作伙伴的力量来促销。企业提供资金和产品,合作伙伴提供场地、设备和人力,由大家共同努力取得促销的成功。企业产品销量增加,知名度提高,合作企业火爆了一把,策划企业得到咨询费。企业、商场、咨询公司由于共同的利益把他们连接在一起飞共同努力实现促销的目的。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促销可以考虑逐步向网络转移。企业可以基于Internet,Web技术建立Internet系统,这是一个企业对外设立的营运操作的虚拟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以宣传产品品牌、企业形象、服务内容、沟通与外界的商贸联系,运用网络实现促销和双向沟通。
四、企业实施虚拟营销战略的意义
1、品牌传播深远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网络上玩过某种网络游戏,如在极品飞车游戏中驾驶一辆最新款的本田汽车与对手进行较量,在多次的互动式体验中,你对本田汽车品牌印象深刻并且产生高度的好感。当某一日你决定去购买一辆真正的汽车时,你的第一选择往往会倾向于本田品牌,因为该品牌已经深深植人你的内心。与电视的品牌植人营销不同的是,网络化的虚拟营销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体验方式:你不再只是观众,而是使用者,在这种高度的互动过程中,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有更深刻与直观的认识。
这就是虚拟营销给我们现实市场营销所带来的冲击。网络世界正在迅速崛起,其对现实生活而言,网络已经不仅只是一种信息媒体,也不仅仅只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网络已经全面人侵生活,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就如白天与黑夜一样,已经是无缝对接的浑然一体。如何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虚拟化营销,在高度竞争的市场化环境中,迅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从而将品牌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他们,让他们成为品牌的忠诚拥护者,自发成为品牌传播的载体,这正是许多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不断尝试的发展方向。
2、征服消费者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媒体越来越分散,信息传播的环境越来越嘈杂,而企业的传播效果也越来越差。相关消费研究表明,无论是电视广告、报纸新闻还是网络信息,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业信息传播的关注兴趣取决于5秒钟的时间,要想使品牌信息准确传达,就必须在5秒钟内让消费者对其所接触的信息内容感兴趣。
在新的传播环境中,消费者有了控制信息流的权力,他们更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控制力—而这对于品牌来说,要成功征服消费者的心,就必须有意识地去释放消费者的控制欲望,赋予其更多的控制权力。福特在网络上推广其蒙帝欧品牌时,完全将汽车的控制权交给消费者,除了车身的基本框架外,汽车的颜色、内部装饰、车内功能设置完全可以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爱来设计。消费者在网络上驾驶这辆完全由自己设计出来的、独一无二的汽车,其满足感可想而知。而现实调查证明,许多消费者正是在这种虚拟驾驶满足之后,购买了同款由其“自我设计”的蒙帝欧,其净不少人更是成为福特品牌最忠实的拥护者,福特汽车的虚拟营销取得了巨大成功。
3、沟通消费情感
营销的本质就是让品牌或产品与消费者发生关系,让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或产品的价值付费。从这个层面来说,任何一种营销策略无非是在消费者的心理接受与品牌价值之间找到情感的按钮,使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接受该品牌。无论时代如何变,消费者永远是在产品的理性卖点表达与品牌的感性心理诉求之间作出购买的抉择。而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虚拟营销的情感体验能够为品牌增添感性价值,启动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按钮,从而更快地攻破消费者的心理堡垒,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品牌或产品所传递的信息。
因此,虚拟营销战略是以往相对静态的市场发展到当今富于动荡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既以顾客创新化、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又融合了新经济的时代背景。因此,虚拟营销战略是传统营销战略在当前变幻莫测的市场条件下的演变、发展,是新经济时代条件下必然的营销战略。
五、企业如何实施虚拟营销战略
1、加强内部管理
首先,打造品牌文化。现代企业竞争,是品牌与文化的较量,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就不会形成品牌文化,因此以最优秀的人才队伍,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掌握最新信息,凝造企业文化,打造品牌,是企业发展之本;其次,树立双赢观念。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大规模营销同越来越个性化的营销相比,市场空间大大增加了,经营的潜在复杂性也随之出现了。企业如果还单枪匹马地走“大而全”、“小而全”的路子势必会因为结构臃肿而难以快速发展。
2、充分利用信息杜会提供的新技术、新工具
信息社会的到来,给人类带来了强大的信息工具。互联网络已经流行全球,电子商务也进行得如火如茶,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这些工具,就有利于企业及时了解客户信息,采用合理的营销手段去满足用户需求。而且新技术、新工具的应用也能方便快捷地进行企业间的动态合作,以及帮助企业进行日常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实施虚拟营销的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工具有效配置资源,使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运转,适应多变且不确定的市场需求,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3、建立不断增强的核心竟争化势
核心竞争优势是真正的优势,是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索尼的核心竞争优势是电子产品小型化,方便顾客携带。联邦快递有一套邮件跟踪体系,卫星定位系统,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店,也是第一家用卫星管理物流的企业,它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全球性网络。同时,核心竞争优势还包括过硬的品牌。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挥核心能力,才能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因为任何一种形式的虚拟化,都要建立在自身的竞争优势基础之上。实施虚拟化营销策略时,企业要立足自身,以本身的核心优势为依托,通过虚拟化获取外界力量、资源的组合,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4,加强与渠道企业的合作
[论文关键词]数据库浮点运算虚拟化资源共享
[论文摘要]论述网格计算的发展概况,在科学领域的应用范围,网格服务的特点以及在未来网络下场中的发展潜力。
一、网格计算的由来与发展
网格计算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是将地理上分布的计算资源(包括数据库、贵重仪器等各种资源)充分运用起来,协同解决复杂的大规模问题,特别是解决仅靠本地资源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是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机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所以这种计算方式叫网格计算。这样组织起来的“虚拟的超级计算机”有两个优势,一个是数据处理能力超强,另一个是能充分利用网上的闲置处理能力。简单地讲,网格是把整个网络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
近几年,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迅速增长,互联网络的普及和高速网络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传统计算方式和计算机的使用方式的改变,网格计算已经逐渐成为超级计算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网格计算是一个崭新而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以大粒度资源共享、高性能计算和创新性应用为主要特征,必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立了很多超级计算应用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美国还制定了新一轮规划的先进计算框架(ACIP),发展面向21世纪的先进计算技术。我国在科技部的领导和主持下,经过专家组及相关单位的努力,作为我国高性能计算和信息服务战略性基础设施的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发展很快。在已经建成的5个国家级高性能计算中心的基础上,又于中南、西北等地建立了新的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科技部加强了网络节点的建设,形成了以科学院为主体的计算网格。教育部也启动了网格计算工程,第一批12个网点正在建设之中,国家基金委也列出专项基金资助网格计算。
网格是借鉴电力网的概念出来的,网格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用户在使用网格的计算能力时,就如同现在使用电力一样方便简单。
二、网格计算的应用
(一)分布式超级计算
网格计算可以把分布式的超级计算机集中起来,协同解决复杂大规模的问题。是大量的闲置计算机资源得到有效的组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了大量的重复投资,使用户的需求能够得到及时满足。
(二)高吞吐率计算机
网络技术能够十分有效地提高计算的吞吐率,它利用CPU周期窃取技术,将大量闲置计算机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提供给对时间不太敏感的问题,作为计算资源的重要来源。
(三)数据密集型计算
数据密集型计算的问题求解通常同时产生很大的通讯和计算需求,需要网格能力才可以解决。网格已经在药物分子设计、计算力学、计算材料、电子学、生物学、核物理反映、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四)给予更广泛信息共享的人与人交互
网格的出现更急突破了人与人之间地理界线的限制,使得科技工作者之间的交流更加的方便,从某种程度上说,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智慧共享。
(五)更广泛的资源贸易
随着大型机性能的提高和微机的更加普及,其资源的闲置问题越来越突出,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组织这些闲置资源,使得有大量的计算需求用户能够获得这些资源,而资源提供者的应用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干扰。
三、网格计算应用的优点
(一)网络中所有的服务都基于这些接口的实现,就可以很容易的构造出具有层次结构的、更高级别的服务,这些服务可以跨越不同的抽象层次,以一种统一的方式来看待。(二)虚拟化也使得多个逻辑资源应射到相同的物理资源上成为可能,在对服务进行组合时不必考虑具体的实现,可以以低层资源组成为基础,在虚拟组织中进行货源管理。
四、网格的分类
网格是指把整个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其规模可以大到某个州,小到企事业单位、局域网、甚至家庭和个人。
目前,在复杂科学计算领域中仍然以超级计算机作为主宰,但是由于其造价极高,通常只被用于航空航天、气象等国家级部门。网格计算作为一种新型计算模式,其低廉的造价和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备受青睐。
[关键词] 网络环境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网络时代。网络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快捷的交流方式,也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新的契机。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不仅有利于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拓宽获得和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途径。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数量大、种类多,传播和利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所谓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指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通过对众多图书馆资源的整合,或以某一功能齐全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为基础,构成图书馆联机目录检索系统、集成管理系统,通过对通讯软件和网络联系,使读者能够获取近程、远程文献信息资源。
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信息载体的多样化、数字化,为图书馆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手段,图书馆无论是管理还是技术手段、结构模式等都在发生变化。从载体的不同分类看,文献包括纸、磁、光、电载体文献,如印刷型、磁盘型、光盘型和网络型等;根据信息资源的分布分类,可分为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现实馆藏包括传统的文献资源,如图书、报刊、声像资料、缩微制品、电子出版物等,虚拟馆藏是通过本馆计算机系统及其通信设备可以共享的馆外信息资源。
在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浩如烟海,主要表现在:(1)形式多样,既包括书目资源、电子书刊、参考工具书、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电子邮件等,又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软件、数据库;(2)数据量大,增长迅速,信息存留时间短,更新快;(3)内容丰富;(4)虚拟化,共享化;(5)离散性,即网络信息资源不受限制,自由发展,呈无序状态,甚至存在很多垃圾信息。所以,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在于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形成各自馆藏特色,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亨创造必要的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也由过去的文献需求转变为对各类信息的需求。图书馆应该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分类、选择,以满足广大读者潜在的信息需求,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应该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不仅既能够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又能够加强图书馆之间分工合作,构建相对完整的馆藏体系,发挥各自信息资源的优势,避免因为重复建库、重复建网、重复收藏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与闲置,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人类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优势作用,逐步形成信息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
二
目前,我国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图书馆资源可分“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现实馆藏”指用本馆现有的文献资源、馆藏书目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等,为读者服务提供服务,而“虚拟馆藏”则主要包括通过计算机系统及其通信设备,共享馆外的信息资源、书目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网络信息等,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现实馆藏”的专业化、精品化、一体化虽然是信息资源建设的要素,但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网络环境下,电子信息资源的增长幅度已远远超过了印刷型的文献,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拓展了图书馆有限的馆藏资源。随着越来越多的馆藏文献进入信息网络,以往分散独立的馆藏资源被有机地联在一起,形成了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使传统图书馆能够利用的信息量进一步扩大。“虚拟馆藏”使图书馆可利用的资源进一步扩大,增强了信息的服务能力。所以“虚拟馆藏”的建设则是实现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手段,能够极大地优化和丰富“现实馆藏”的信息资源,最终实现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现代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主要是数据库资源,文献资源的质量和规模,而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乃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所以,只有将馆藏特色资源数字化,建成数据库,提高馆藏文献的易用性和共享性,图书馆才有真正的吸引力。但限于技术、资金、人力等条件,图书馆也不可能将所有馆藏资源数字化,而应有选择、有计划地将有特色、有持久价值的馆藏优先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成为网络信息资源中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资源。
面对现代社会和信息技术诸多方面的挑战,馆藏信息资源的建设要更加注重特色化,突出馆藏重点,保证其系统性、完整性和权威性,否则,将难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率先将本馆富有特色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在网络环境下,馆藏建设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在特色馆藏基础上将书目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全文特色数据库的开发上网,极大地丰富网络信息资源,提高馆藏特色资源的利用率。这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模式。
与此同时,Internet的广泛使用,世界各个大陆的图书馆成为相互联系的载体,在信息资源的选择、整理、贮备上具有更广泛的来源,丰富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资源不仅内容广、收录时间长、更新及时、数据新,而且有许多数据库,如美国专利、欧洲专利、加拿大专利、日本专利、中国期刊网题录数据库等,都免费使用。因特网上的文献信息是超文本的形式组织的,以信息单元为基本单位,按照各单元之间的概念联系进行非线性地组织和存放。面对着茫茫网海,数量众多、良莠混杂的各种信息,必须采取有效地检索手段和方法,才能有效的满足信息检索的需要。网上信息资源的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变化频繁、价值不一,信息连接及信息内容常处于变动之中,必须建立数字分析体系,定期对信息资源进行分析,若非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难以实现的。
三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既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又是构成网络信息重要体系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物质基础。
今天,文献信息资源曾几何级增长,而利用率却在逐年下降。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发表的论文约600~800万篇,出版的图书80~90万种,期刊10余万种,而我国公开发表的报纸也有2040种,期刊7600种,出版的图书9万多种。预计,文献资源的数量每隔7~8年将翻一番。而由于印刷成本的增加,也导致图书报刊的价格成倍,甚或几十倍上涨。图书价格上涨,文献购置费用严重不足,文献的入藏量大幅度下降,已经成为图书馆目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同时,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正在缩短,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各种文献的使用寿命随之缩短。不同的文献类型,其使用寿命周期各异。图书类的寿命稍长,平均在10年~20年,科技报告在10年左右,学位论文、期刊论文、产品样本说明书等,一般在3年~5年不等,总之,文献资源的平均寿命周期在10年以下。文献资料过期之后,便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再加上各类图书馆的重复收藏,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图书馆应加强分工合作,整合信息资源,协调各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馆藏特色方向及在资源共享中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和人力的浪费,满足网络环境下读者多元化的文献信息需求。
在信息网络时代,坚持标准化是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和实现资源共享的一个核心问题。网络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规范化的情报语言就容易造成数据交换的障碍,信息之间的交流也就无从实现,更谈不上网上信息资源共享。可以说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控制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信息资源标准化包括:信息著录标准、分类标准、符号标识标准、缩语标准、代码标准等,已经正式的各种文献信息组织揭示、加工整理的国家标准,是我国图书馆建立文献数据库和进行数据交换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图书馆界在业务标准化建设中尚缺乏统一规划,还没有制定出对实施业务标准进行监督的措施,许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规范控制缺乏认识,标准化工作往往被忽视,不完全按照业务标准去建立文献数据库,在编制各类业务软件时也不按照统一的标准格式,使软件的通用性不强,从而使整个网络的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影响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故还必须重视网络标准的兼容和规范化,以便把不同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
建立计算机和通信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这些技术条件主要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电子通讯网络等。计算机的普及与推广,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数字化,对馆员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他们除了图书情报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以外,还应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技能及外语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开拓能力和快速获取信息、高效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因为,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要求工作人员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诸如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技术等。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实际是在进行智力开发和技术开发,图书馆员能否在信息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决于其服务角色的转变,成功实现角色转变除了环境变化和用户期望变化推动外,关键在于馆员在知识和技能上的显著提高。图书馆应在积极引进计算机网络人才和双学位人才的同时,强化对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促进知识更新,转变观念,使其知识结构和业务素质适应新技术环境下的需求。没有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想将无法实现。
综上所述,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馆藏基础、人员配置以及经费来源等不同情况,确定各自馆藏的重点、特色,保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使用到文献资源建设之上。各个图书馆之间加强合作,组织专门人力、物力进行图书文献联合编目,开展馆际互借业务,通过协商、协调,相互交换闲置的文献信息等,注重强化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方面的合作,形成各具特色的数据库体系,将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相互结合,保证各个图书馆能够借助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以有限的经费,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更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爱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问题研究[J].理论界,2005(1)
[2]斐雪芬:高校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状况与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3(2)
[3]赵满萍: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理性思考[J].晋图学刊,2005(4)
[4]丁晓红: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J].前沿,2005(7)
[5]李扬:关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几个问题[J].现代情报,2001(2)
[6]强亚娟: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相关问题初探[J].贵州大学学报,2002(5)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 法律属性 物权保护
一、网络虚拟财产中的侵权纠纷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渐渐意识到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价值,但当网络虚拟财产纠纷发生之后,被侵权人真正能够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客观上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网络平台的管理缺陷,导致被害者求告无门,无法可依;主观上由于人们在这方面的维权意识淡薄,维权成本大等原因,导致网络用户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有调查显示:在一百位青年人参与者之中,90%的人都曾经玩过或者现在正在玩网络游戏。高达70%的人都曾经历过游戏帐号被盗,网络虚拟财产遭受损失,并且,这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都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据调查显示,至2014年,我国的网络游戏用户已达到3.68亿,而该领域的法规却屈指可数。
二、网络虚拟财产概念
网络虚拟财产简单来说就是“虚构的、不是实际存在的财产”。对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具体概念,我国现行法律尚未进行明确定义,而在理论界也众说纷纭。跟其他法律概念一样,网络虚拟财产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虚拟财产,多为收费邮箱、网络游戏中得金币、角色、点数、装备、“宝物”等。广义的虚拟财产,多为所有存在于网络虚拟空间中的有专属性的虚拟财产,除了上面所说的,还包括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账号、虚拟货币、微信、免费邮箱等等。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虚拟财产内涵也会随之丰富。
三、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
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理论界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杨立新教授把网络虚拟财产确认为一种特殊的物,将其纳入物权客体的范畴之中,采用物权的保护方式,制定一些特别规则。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物的范围亦不应该局限在有体物的范围,在法律上具有排他支配或管理的可能性的,均应当认定为物权客体。
将网络虚拟财产认定为一种特殊的物,原因如下:第一,网络虚拟财产在法律上具有排他支配和管理的可能性。比如,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买卖网络社区中的虚拟账号,也可以对其账号设置密码以保护个人信息资料等等。第二,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当然不可避免的具有独立的经济价值。如运营商投资开发网络需要付出金钱和劳动,这些使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性,而当人们将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买卖交易时,其所具有的独立的经济价值也就突显出来了。第三,网络虚拟财产的存在需要一定的空间。虽然网络虚拟财产只存在于网络中,但其也必选占据一定的空间才能存在。以上特性为网络虚拟财产和现实中的物在使用方式和保护方式上的共性奠定了基础。
四、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规则
前文中提到,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将其作为物权客体,归入物权法的保护范畴,但现行物权法并没有这方面相关规定。因此,要将网络虚拟财产进行物权保护的立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归则
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各界一直都有诸多争议。其所有权到底归谁所有,网络运营商还是网络用户?若要将网络虚拟财产在立法上进行保护,首先在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问题上,法律应当加以认定。
虚拟网络的所有权归网络运营商所有,这点争议不是很大。但就网络虚拟财产的使用权和所有权而言,笔者倾向于都该归属于网络用户所有观点。主要原因在于网络用户对这些网络虚拟财产的取得付出了相应的代价――金钱和时间精力,而网络运营商仅仅提供了类型或者说是一种平台。所以,网络用户并不仅仅只应该享有使用权。另外,用户与运营商之间是合同关系,这种合同条款一般由网络运营商制定,合约内容更偏向于运营商。为了平衡两者之间的利益,笔者认为,虚拟财产之所有权也应当归属于用户。就网络游戏而言,如果虚拟财产所有权归于网络游戏运营商所有,那么运营商删除游戏玩家的虚拟财产将处于免责状态,这对于投入大量金钱以及精力的玩家明显是不公平的;若网络虚拟财产归游戏玩家所有,那么对于游戏运营商的上述行为用户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损害赔偿等。
(二)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保护规则
在侵害网络虚拟财产责任追究方面,要建立对网络虚拟财产的返还原物、消除危险、排除妨害、恢复原状请求权制度。
虚拟财产的返还原物请求权。我国的《物权法》第34条对返还原物的请求权也有着明确规定。如果虚拟财产遭受损害灭失,用户便可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在网络用户和无权占有的第三人之间常常需要用到此项权利。如无权占有的第三人用非法手段占有虚拟财产时,虚拟财产的所有权人便可以行使该请求权来保护合法权益。
网络虚拟财产的恢复原状请求权。《物权法》第36条规定了恢复原状请求权。虚拟财产常常会被大多数用户赋予其特殊意义,有时网络用户提出的损害赔偿请求并不能及时得到满意回复。比如网络玩家的账户及虚拟道具被游戏运营商因种种缘由被查封、删除后,此时,用户可以行使恢复原状请求权,要求网络运营商将其账户、道具恢复到权利被侵害之前的圆满状态。
五、结语
虽然目前我国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保护相对滞后,但在各地的司法实践中,已经逐渐开始默认虚拟财产的财产权和继承权。比如网络财产丢失造成损害,法院判决赔偿;到网络上偷人家的财产,也认为是犯罪。这些判例都证明了司法上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承认以及保护。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学教授曾表示,法学界正在推动对于虚拟财产继承权的工作,目前包括他在内的多数学者表示支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我们相信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立法不会相隔太远。
参考文献
[1]杨立新,王中合.《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载《国家检察官学院报》,2004年12月,第6期,第6―10页.
[2]刘昱.《论虚拟财产的物权保护》.广西大学,法律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5月,第19页.
[3]秦思源.《浅析网络虚拟财产物的属性与物权法保护》.载《法治与经济》,2011年3月,总第270期.
[4]曾宪义主编.《物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设,2004年9月第一版,第29页.
关键词: 网络 虚拟世界 英语 任务型教学
一、引言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开发与进步,就像是在教育者面前打开了阿里巴巴的金库。很多教育研究者都投入到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进行现代化教育的改革的研究课题中。在外语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提供的资源被看做是改革枯燥乏味的传统外语课堂的一剂良药。许多关于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进外语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论文纷纷问世,如辛凌等人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自主学习实证调研》和陈晓日等人的《CAI在英语专业、美国社会与文化、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实践与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扩展文化知识和视野,进行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以及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合作性学习,而如何利用网络的大环境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还没有认真讨论。有一些论文,如朱雯的《网络背景下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和戴岩的《基于建构主义的任务型网络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旨在将网络与任务型教学结合起来,但是其中对“任务”的理解不够到位,而且认为网络只是简单的收集资料的渠道,实质是把网络当成电子图书馆,或者把网络电子邮件当成交作业的方式,与书面作业本质无区别,又或者只注重多媒体给予的试听效果,在内容上并无区别。本文通过对任务型教学的定义、特点和相关理论的综述,指出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并介绍网络资源的特点,最后提出利用网络虚拟世界进行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初步构想。
二、实行任务型教学的困难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由勃雷泊(Prabhu,1987)从教学的角度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语言。在此基础上,奴南(Nunan,1989)对交际任务设计模式的研究以及威莉斯(Willis,1996)对任务型学习框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了任务型教学的内涵。任务型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得到提倡,“新课标”中也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困难,这些困难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任务”的理解不全面。
任务的设计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内容,正确理解“任务”是正确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出发点。许多学者都给出了“任务”的定义:威莉斯(Willis,1996)把任务定义为:目标定向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者使用语言获取真实的结果……学习者使用他们所拥有的任何目标语资源解决问题、解谜、玩游戏或分享和比较体验;朗(Long,1985)对任务学习的理解为:为自己或为他人从事的一项工作,它可以是油漆围栏、帮小孩穿衣、填表、买鞋、订机票等等;斯基汉(Skehan,1998)把任务学习看成是主要强调意义的活动,把学习过程看做是做中学。笔者认为任务应该是一系列层级的活动,要求学习者运用目标语言来实现,其目的是为迎接真实世界功能的挑战做准备。归纳起来,“任务”应该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中:
(1)语言的意义(meaning)是首要的。即,在做任务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结构形式(structure)是次要的。
(2)总要解决一些交际问题。也就是说任务的目标是让学生锻炼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这些问题都有关于交际。
(3)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也就是说任务的设计必须贴进生活,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这里就指出了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语言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了才容易被习得。
(4)任务的完成是先于其他的。鼓励学生想办法完成任务是先于他们的语言学习的。
(5)任务的评估取决于任务完成的结果。任务是否成功取决于任务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过程是次要的。
由此可知,“任务”的设计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运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意义为首,语言结构为辅。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很多教师把写感想、收集课外文化资料当成是一项任务。如,刘益全等人的《多媒体条件下的英语学习模式》把叫学生听歌记歌词称为“任务型”教学,这是很明显的对“任务”的误解,把任务仅仅当作一项教学活动,认为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的活动就是“任务”。
2.教师缺乏设计任务的能力,对学生也有较高要求。
由于现行教材很少有专门以任务型大纲编写的,如果教师需要进行任务型教学,他们需要根据教材涉及的话题和内容自己设计任务,这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许多教师本身缺少运用外语交际的经历,他们如何能设计出与现实有联系的有意义的交际任务呢?而且任务的设计还涉及任务的目的性、可行性、难易程度等,这些都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因为任务型教学强调的是任务完成的结果,过程是次要的,而且教师不可能一直督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目标语,这要求学生有相当的自觉性和意识。任务往往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如果学生对任务毫无兴趣或者缺乏以上的能力和意识,则任务很难到达预期效果。
3.缺乏使用语言解决任务的环境。
缺乏使用目标语是任务型教学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所有外语教学无法达到最好效果的原因。在任务型教学法中,关注的是结果,那么语言的习得怎么产生呢?用建构主义的理论就是个体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理解和建构,特别关注学生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任务型教学正是想通过完成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任务的方式,在交际情景中给学生提供自我构建知识的经验过程。然而这必须要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主动使用目标语交流、获取信息,但是实际操作上很难达到。比如这样的任务:“doing a price comparison survey of food stores”,在理论上很符合“任务”的定义,但是在中国,做这样的一份调查,学生会用到英语去询问吗?结果只是让他们在各项中国食品的翻译问题上头疼。
三、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便捷的通讯模式成为语言教学的一剂良药。而没有恰当的药引,网络不仅发挥不了它的优势,还可能喧宾夺主,使教学偏离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分析网络的特点,并讨论如何利用它。
1.网络资源的特点
网络资源,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活泼,知识覆盖面广而且具有即时性、开放性,容易获取。这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准确的语言文化资料。但是如何挑选适当的资料来学习,网络本身指导不了,这时教育者的引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前面提到的任务型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利用网络的这个特点,设计一些收集资料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制作课件网站的能力得到锻炼,但是交际能力单纯通过收集资料是很难提高的。
2.网络通信手段和互动
许多教师看中了网络方便快捷的通讯手段,鼓励学生用E-mail交作业和报告,许多问题可以用QQ、MSN等软件进行多方同时在线交流。由于网络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这样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安排学习内容。比如喜欢音乐的可以选择听英文歌曲来学习英语,喜欢体育的可以选择浏览国外的体育网站来学习英语,这样把英语当作是他们了解世界、追求自己爱好的工具,在运用中得到发展。它为任务型教学提供了什么帮助呢?上面我们提到,任务型教学中,很大部分的任务是由教师设计的,这些任务的难度、内容不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3.网络游戏给教学的启发
把网络游戏放在这里讨论,是因为对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有借鉴意义。近年来,火爆的网络游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孩子沉迷游戏,荒废学业。人们开始研究为什么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此大,为了玩好游戏可以废寝忘食,却不能兢兢业业地学习知识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网络游戏的类型和特点。主流网络游戏分两种,一种竞技类,如泡泡堂、连连看等;一种就是角色扮演类,如最流行的魔兽世界、奇迹世界等。根据张素蓉和杨卫建的一份对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33%的学生是为了放松与消遣,25%为了交朋友,19%是由于PK的刺激,19%是追求冒险的刺激,21%是由于喜欢画面的绚丽和不断变化的故事情节,18%是为了级别晋升的满足感(对虚拟物品,如“装备”、虚拟货币等的追求)。用简单的话说就是,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或者训练各种技能,可以获得某种东西,这些东西包括虚拟财产、朋友、放松的心情,或者成就感。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如果能给学生获得类似的回报,他们也许会乐意而为之。更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的虚拟环境包含各种交际要素:人与人、人与游戏情节,这些都可以为任务型教学所用,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环境。
四、利用网络虚拟世界进行英语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和构想
把网络游戏跟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利用信息化技术设计出教育游戏软件来实现“寓教于乐”的思想已经成为未来游戏与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在程君青和朱晓菊的《教育游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中提到:
在国外,这样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有了关于教育游戏的研究,Bowman在当时研究将电视游戏(video game)整合到教学设计中……之后美国著名的游戏设计师、教育专家Marc Prensky在《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中详细论述了基于数字游戏学习的概念、效果以及在教育、军事和培训中的应用和对孩子们学习、成人的工作产生的作用……
国内对于网络游戏与教育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没有相关专著,另外对于网络游戏与教育的研究也主要在教育游戏的基本理论研究和教育游戏软件的实践探索这两个方面。……市场上也有一批教育游戏,如:……“K12play快乐教育”、“S520快乐学堂”……
由于理论和实践的限制,本文单纯从解决任务型教学实际操作困难出发,受上述讨论的网络游戏的特点的启发,提出利用网络角色扮演的模式,在虚拟环境中实现任务型教学。
首先,用任务型教学指导网络学习。网络资源丰富、开放,但是不会主动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因此需要有一套合理的学习方法来指导。也就是说,如果能把网络游戏的情节替换成以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传说故事为背景的情节,把单纯的杀人竞技的玩家角色换成在这些文化、故事背景下的各种职业、知名人物的角色,然后把升级杀怪任务替换成了解各个故事情节,以虚拟角色尝试各种职业。这样,游戏有了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增长。
同时,网络给任务型教学提供了全面的语言环境。在游戏设计之时,就可以集百家之长,将任务分等级分类别融入到游戏情节中,这样教师集体对任务的设计和构思比单个教师的设计更周全更多样。这解决了任务的设计问题。教师在游戏里同样可以做一个玩家,可以组队完成某项任务,指导学生获取游戏里的文化知识。网络游戏的开放性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与外国朋友在虚拟世界交流的机会。他们在一起完成任务,有共同的目标和问题,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相互交流,这是与MSN上单纯的聊天不同的。利用玩家对虚拟财富的追求,任务完成后给予虚拟金币或者类似装备的奖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虚拟语言环境中,有着与现实相同的社会活动,但是通过技术可以强制使用英文文字系统交流,实际上也就是在网络上实现让学生出国生活工作的愿望。当然在虚拟世界里遇到的语言问题,可以在正式的课堂上得到讨论和解决。
五、结论
由于前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还存在一定的理论缺陷,而且要把网络虚拟世界与英语教学结合,还需要很多专家的合作,包括教育专家、教师、网络工程师等的合作。网络任务型教学是否能代替或者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问题,教师的角色问题、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这些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解决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君青,朱晓菊.教育游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
[2]刘益权,柴克清.多媒体条件下的英语学习模式[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3.
[3]朱雯.网络背景下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实施[J].教学与管理,2006.4.
[4]辛凌,鲁志英,陈延波,赵勇.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自主学习实证调研[J].课程与教学,2007.6.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各行各业对信息的需求是与日俱增的,获取信息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通过网络这种新兴的现代化技术来获取和传送各种信息已成了必不可少的途径。面对这种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适应不了现代教育的需求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走向。利用网络环境辅助教学,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辅助教育教学,最大程度的把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互补,将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因此,对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必然面临冲击,网络的功能也逐渐地渗透到教学方面,信息技术支持的同步辅助教学模式、网络资源整合于课堂的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模式等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在学校的现代化教学上。有了互联网,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一个虚拟的集体中学习,在这样的集体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讨论,学生得到的是动态的,多方面的解答。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加强了他们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有了互联网,教师的教学也因网络上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而变得容易,方便,图文并茂,生机勃勃,教师能充分的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把各种网络技术手段融合到课程中去,这将对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目标
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通过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环境下适合中小学未来发展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三、课题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网络环境(信息技术组)
2、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种教学模式(各科教师)
3、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各科教师)
4、理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理科教师)
5、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信息技术组)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措施
1、建立新型的学科教师队伍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参与网络化教学研究;
2)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
3)在各个学科组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骨干队伍
2、建立多功能的网络型的教学系统
1)学校信息化设备的规划、建设和使用;
2)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课堂教学;
3)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包括各种教学素材(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资源,各科的优秀教案、课件资源等等;
4)教师进行网络备课模式的确定,即如何实现教师通过网络进行集体备课。各个学科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制定一种方便有效的备课模式;
5)开发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课程,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6)几何画板在理科教学的使用。
五、课题预期成果
1.研究计划、方案、总结
2.撰写论文
3.课题个案研究
4.校本教材
六、子课题管理
组长:王德久
副组长:古林高曾彦玲
执行组长:陈达隆、叶伟科
成员:何耀华李强吴亚金张彩霞刘培英朱小伟
论文摘要数字化校园网的不断发展改变了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环境。对校园网中出现的网络新技术进行阐述,继而论述其对创新环境建设所起的作用。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的基础是IT,而IT的发展有赖于持续的、无止境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网络新技术的发展会给数字化校园网创新性环境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
校园网建设中出现的新一代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融合,现代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崭新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技术是一个新老更替、优胜劣汰的发展过程,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新技术的发展是以应用为目的,因此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技术革命正逐步走近校园网的建设。
一个复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物联网走近校园网
物联网的完整定义是:指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目前,物联网已用于校园网的安防管理,着手建立基于校园网的信息管理平台。然而,随着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在学校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深入。将物联网应用于专业教学和建设,为相关专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模拟实训基地提供技术保障成为可能。
新一代网络技术——三网融合应用于校园网
所谓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网络资源融合[2]。其目的是通过优化现有网络配置、综合利用、整合现有网络资源、采用全数字化连接、宽带数据交换与传输、高度集成业务、简化终端接口、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造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视频、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三网融合”利用原有的电视设备对其进行改造,形成数字化电视网,实现宽带接入、程序下载、多应用多业务等功能。在此基础上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结合,相互补充,实现基于“三网融合”技术的校园网由光纤以太网、闭路电视网升级的HFC双向网络组成,即电视与广播子网采用数字技术与数字广播技术,把电视信号与广播信号转为IP包,在局域网内广播,形成校内的广播与电视台,网内任何一台电脑终端都可接收。
无线局域网与3G入住校园
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RF)的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目前,无线网络已应用于高校校园分布较远的校区之间、分布不规则的校园建筑物和建筑物内部、会议厅、校园公共休息场所、教工宿舍楼及各学校与教研网中心的接入和互联。
3G即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的典型特征是能够同时提供语音及数据的高速无线移动服务,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校园网利用3G网络为基础建设,以TD-HSDPA网络作为主体网络,以WLAN网络覆盖方式对于宿舍、图书馆等室内热点地区进行辅助补充,使得“无线校园”网络具有灵活布设、高带宽和无线接入优势。
新一代网络技术——云计算探索校园
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它是网络中协同工作的一组虚拟的服务器群,通过网络强大支持,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应用服务来实现特定连接后在网络中的分布式数据处理[3]。它是一种基础架构管理方法论:把大量的高度虚拟化的资源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大的资源池,用来统一提供服务(IBM)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Google)统一的特征。
云计算应用于校园网需要其提供IT基础架构,而不需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可以在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实现覆盖全面化、性能最优化、规模最大化、费用最低化,同时还能满足教育网络所需的实用性、稳定性、安全技术先进性等多方面需求。
校园网中新技术对创新环境建设的影响
在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需要建立创新教育环境,特别是学校创新环境。网络新技术应用于校园网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校园教学、学习、生活环境,利用系统设计的思想将新技术运用于校园的创新环境建设成为可能。
物联网建设智能化教学
创新环境首先是课堂环境的创新。利用物联网对传统课堂和虚拟实验进行拓展:可以利用智能标签识别需要学习的对象,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调整学习内容;建立泛在学习环境;在空间上和交互环节上,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增强学生的体验。例如,实验教学中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实验器材,可以为每种实验器材粘贴带有二维码的标签,学生看到这种器材后,除了可以知道它的名字,还可以用手机识别二维码从教学平台上获得其相关扩展内容。物联网还解决校园网的安全认证问题,创新性环境建设需要一个开放的网络资源系统,然而开放必然会引发不安全因素。而网络新技术物联网提供了校园安全认证。
三网合一创建全面的资源利用平台
三网融合进入校园是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推进信息化战略的必然选择。它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在原有的视频网基础上采用数字技术改造,使其适应于IP网络。通过改造电视网络或终端,与电信网、互联网重新组成一个新的系统。新网络可以承载更多的业务、实现更多的功能,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上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最前沿的知识、技术,从而影响改变人的思维。创新环境的建设首先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观念的转变,三网融合实现了多种途径、方式获取知识。而且三网融合可以更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
无线网络与3G技术创造普适学习模式
普适学习是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学习方式,透过无所不在的运算环境,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提供给学习者持续而合适的学习资讯。普适学习的主要特征在于:永久性,易于获取,即时性,交互性,教学活动真实性,适应性,协作性。普适学习环境应该是多维度的,能提供视、听、读或者其结合,才能对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才能超脱其原有学习情境,才能给人以更广阔深远的思考,继而扩展迁移到其他领域,实现创新。无线网络与3G技术实现了校园内随时随地都能上网,并且可以多人同时上网,并提供了更快的网速,创造了校园普适学习环境。
云计算构建更新的网络学习环境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是将设备的更新换代的任务交给了服务的提供者——数据中心的建立者或者是相关服务的提供商。这样,云计算模式就为教育领域扩展出一个崭新的学习空间,也为信息共享、信息协作和学习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即可以使学习者通过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和服务。
结束语
置身于最尖端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创新。新一代网络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在校园网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入。技术重在应用,随着网络新技术更好地发展,如何能更好的应用校园网创建校园的创新性环境值仍需要我们努力。
参考文献
[1]杨丙根.物联网在平安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