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33:34
导语:在运动营养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营养学;应用型;实践教学
[Abstract] Nutrition majors is the important base in college which cultivates professional personnel of the dietary guide,control of food hygiene,nutrition education and consulting service.In order to nurture the undergraduate to fit needs of society,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constr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bout apply-type subject of nutrition majors.
[Key words] Nutrition;Apply-Type;Practice teaching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知识性和应用性很强,与国计民生的关系密切,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1]。对于应用型营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道德、知识、能力”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建立与培养方案相适应但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1.应用型营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1.1关于应用型营养学人才的认识
应用型营养学人才主要是指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食品科学和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不同于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纯粹务实的、操作性人才;也不同于传统的本科教学那样,培养理论性、研究型人才;更有别于社会上“短、平、快”培养出来的公共营养师。除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意识,英语和计算机等通识教育的共性要求外,对他们的专业技术实践和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从创新潜质角度,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特长在于技术实践与技术应用层面的创新,这与研究型人才长于规律发现、知识与理论创新,或长于技术发明与技术创造存在明显区别[2-3]。
1.2定位应用型营养学人才培养的合理性
我校自2009年开始招收营养学专业本科学生以来,积极推进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手段等内容的研究与实践,并选择应用型人才作为本校“营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原因为:我国正面临着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全国范围内,营养缺乏性疾病仍然是首要问题,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相当普遍;营养过剩以及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的患病率也迅速上升,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因而,营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正规营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和各高校的公共卫生学院开展,但以研究型人才为主,多任职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相关的基础和人群研究。市场上各种培训班培养的公共营养师,可能会满足社会对营养专业人才的部分需求,但是,一方面多数缺乏临床医学背景,不能满足病人对营养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有调查发现,大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报考公共营养师前后饮食态度、饮食结构以及营养知识回答正确率差异不明显[4],再者,由于培训时间相对较短,实践技能也不能做到系统的培养,显而易见,其职业资格证的含金量较低。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医学院校开设营养学专业,而且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较弱,导致营养人才的缺口主要在应用型层次上。
2.应用型营养学人才实践能力的分析与分解
为了便于实践课程体系的结构化设计,我们参考网络工程专业的实践课程描述[3],围绕技术的应用特性,从技术构成、功能构成和梯度构成三维角度对实践能力进行了分析与分解,如图1。
2.1技术构成是指实践能力所对应的技术分支。这些分支既要反映营养学的核心技术,又要包括预防医学、营养学和食品科学的交叉技术。具体包括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毒理安全性评价技术、人体的营养状况评价技术、膳食计算与食谱设计技术、健康人和各种疾病的膳食指导技术、营养宣教与咨询技能以及食品卫生监督、食品质量控制、营养配餐等技术。
2.2功能构成是指实践能力所对应的职业分工或从业领域。可分为:①进入社区、家庭,在公共营养领域成为公共营养师;②进入营养科室或相关科室,在临床营养领域成为临床营养师;
③在营养研究领域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将来可从事营养与食品的教学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④在食品领域参与有关食品的卫生监督、分析检验、安全评价、营销等。
2.3梯度构成是指实践技能所对应的水平特征。技能一般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基本技能是指针对某一个或少数几个技术应用点的实践能力;综合技能被理解成对技术的综合应用或整合应用能力;创新技能被理解成对现有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快速响应能力,例如营养专业从业人员对营养软件的熟练应用能力,甚至是营养软件的设计,营养与运动如何协同促进健康等等,这也是应用型人才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应用型营养学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应用型营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应用型营养学人才的培养,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提高素质为主线,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为了达到应用型营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借鉴国内、外的优秀做法,本文提出构建应用型营养学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六大板块,并将其纳入专业教学计划,详见表1。
3.2构建营养学专业教学实践模式的保障体系
3.2.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达到应用型营养学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就必需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组建:1)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实践锻炼,例如到企业、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临床营养科“挂职”锻炼,参加一些由实战专家授课的专项技能研讨或培训班等,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高校教师队伍多元化,营养学是一门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食品科学、中医保健、烹饪等综合性学科,只凭借营养学教研室教师的力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可以聘任其他学校的兼职教授、工作经验丰富的临床营养科医师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这样也可以对校内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3.2.2实验室建设
为保证各项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实习以及教师科研需要,新建了食品化学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并且充分利用与依托现有资源,营养学专业所在公共卫生学院,拥有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一个,即预防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其环境与健康实验室为徐州医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点;再加上学校对新专业的投入,使得实验室的规模和仪器设备都得到较大改善,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也为教师搞科研和学生科研训练、完成毕业论文创造良好条件。
3.2.3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能够弥补高校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让学生较真实地感受到进入相应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托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和预防医学专业现有的医院、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等实习点,积极拓展大型企业、临床营养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使学生掌握更为综合的实践经验。同时加强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的联系,将来在产、学、研等方面开展更深入广泛的合作,进而达到双赢。
4.营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建议
4.1不断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课程的安排本着“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不断优化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上形成以基础训练为主的验证性实验、以提高综合能力为主的综合性实验、以提高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主的研究性或创新性实验等不同层次实验类型的实验教学内容,突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兼顾实验内容的与时俱进。
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关键是要突出学生在实验和实习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的设计者或领导者的角色。充分利用各类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教学资源,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思考的余地,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操作、独立分析能力[7]。
4.2创建科学的实践环节考核制度
实践环节的考核是检验和推进实践水平的主要手段。改变传统的以考核实验和实习报告为主的考评方法,创建科学、全面的实践环节考核办法,对学生的考核不仅包括实验报告和实践总结的撰写水平、实验理论的书面考核、而且要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态度、操作技能实际的掌握程度、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观察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更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3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规范
在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行过程中,以院主管教学的领导牵头,教学办公室协助各教研室、实验室组织实施,落实校外实习基地并完善学生实习的各项考核,最终确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并在学院内制度化,确保实践教学准确、及时、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申玲,江城梅,赵红,等.营养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218-219.
[2]隋志纯,谷岩.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2010,602(2):1.
[3]施晓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中国大学教学,2008(8):35-37.
[4]王琳君,夏明,张赛红.大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报考公共营养师之效果评价.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7):4-7.
[5]罗纲,赵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营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9,8(4):355-357.
[6]罗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体系构建的思考.技术与市场,2007(11):74-75.
关键词:营养及体力活动问卷;信度;效度;中老年女性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59-03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西安市城区随机选取3个城区,每个城区再随机选取2个社区,从所抽取的6个社区中各随机抽取居住5年或以上的常住女性居民120人,共650名(剔除有明显严重急、慢性疾患和肥胖遗传史者70人),年龄50~60岁,平均年龄(54.1±2.6)岁。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1.2.1.1问卷的设计过程1) 查阅文献。广泛查阅有关肥胖成因、评价肥胖及与问卷设计有关的文献资料。
2) 专题小组讨论。选取10名研究对象,根据设计好的讨论指导进行专题小组讨论,收集其膳食营养及体力活动情况,包括食物的种类、数量及活动类型、频率、每次活动时间以及他们参加各种体力活动的原因和存在的障碍等内容,为问卷的设计提供依据。
3) 追踪调查。(1) 膳食调查:采用每天食物称重法对小样本人群进行调查,其中包括2个休息日和5个工作日。每个受试者由一位调查员负责,调查员负责称取受试者食入的每一种食物的生重、熟重以及摄入的量,并对受试者餐后盘中剩余物如菜汤进行称重和记录。对于在餐馆就餐者,则采集与其所吃食物相同的样品,根据样品的食物成份,利用其他受试者家庭做过的同一种食物的各成分的生熟比例取代其生熟比例[1]。
(2) 体力活动调查:由调查员对小样本人群从工作、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三个方面进行直接跟踪调查,调查受试者在一周内的体力活动情况。包括各种活动的类型(如站立、行走、搬运重物、散步等)、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
4) 专家访谈法。根据以上所得到资料设计好问卷后,选择从事体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医药卫生以及营养研究方面的专家,向他们征求意见,请他们对编制的营养及体力活动行为方式问卷提出补充、修改意见,并对该问卷进行效度的主观性评价。
1.2.1.2问卷描述1) 膳食营养问卷。膳食营养问卷收集的是被调查对象在调查时的前一天的膳食营养情况,收集内容包括:一日三餐中膳食的种类和数量等。每一问题后列出空白项,以填写没有包括的食物种类。还询问了“平时最喜欢的食物类型”及“每周平均进食的次数”和“平均每次进食的量”、“平时加餐的食物种类及数量”等。
1.2.1.2体力活动问卷体力活动问卷收集的是被调查对象在调查时的前一天的体力活动情况,收集内容包括:体力活动类型、频率、每次活动的持续时间和活动强度等。每一问题后还列出空白项,以填写没有包括的活动。对于每一种活动,还询问了“上星期共参加的天数”、“平均每天参加的活动次数”、“平均每次的活动时间”、“活动时呼吸和心跳加快的程度(a.没有b一点c较快d.很快,用于确定活动强度)”等。
1.2.1.3问卷的预试验问卷初稿完成以后,在调查员讲解下,选择某一个社区30位居民认真填写。同时,对每一种被调查到的食物和每一项体力活动依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1991年编著的《食物成分表》[2]和《营养学》[3]附录1各种身体活动热量消耗表,计算出每天的能量摄入量与消耗量。针对以上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问卷进行初步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然后再选取另一社区的30位居民进行填写,再根据填写情况进行修改。前后共进行预试验三次。
1.2.1.4问卷的验证1) 问卷的可靠性验证。在同一人群中,采用重复实验对问卷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比较两次调查结果的一致性。
2) 问卷的有效性验证。采用专家评价的方法评价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将问卷发送给7位专家,向他们征求意见。问卷效标效度的评价,首先要确定一个效标,然后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与效标的相关程度,评价问卷的效度。
采用经检验信、效度均较好,符合本课题要求的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大面积调查。发放问卷650份,有效问卷557份,问卷有效率为85.7%。
1.2.2体格测量法[4]身高和体重指标严格按《体育测量与评价》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
1.2.3数理统计法将获得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包进行描述统计及U检验处理。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所示。
1) 体重指数[6]: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当BMI:18.5-23.9/为正常; BMI :24-27.9/为超重; BMI ≥28/为肥胖。
2) 中国营养学会1997年4月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对中老年女性的营养膳食的能量摄入与体力活动的输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确定了中老年女性的热能摄入与消耗的计算方法。
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3]
成年女子:A=0.00586*身高(cm)+0.0126*体重(kg)-0.0461
总能量消耗的计算公式:总耗能=每一项活动消耗的热能和*体表面积*(1+6%)或(1+10%)
3) 剩余能量(Kcal):剩余能量=总能量摄入―总能量消耗。
2结果与讨论
2.1营养与体力活动行为方式问卷的研究膳食营养结构的分类是依据《营养学》(附录2:食物一般营养成分)[3]营养成分的划分办法,结合西安市城区中老年女性日常膳食的情况划分的。体力活动按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工作、家务劳动、和闲暇(或业余)时间的体力活动[5](调查结果见表1)。其中蔬菜类主要包括根茎类及制品,嫩茎、叶、苔、花类,瓜、茄果类和菌藻、咸菜类;豆类主要包括植物性蛋白(豆类及制品);淀粉类主要包括谷类及制品和甜食类;脂类主要包括油脂类及肉类等。此外,体力活动方面家务劳动主要包括整理内务、洗衣、擦地、做饭、擦洗食具等;体育锻炼主要包括散步、跑步、球类运动、跳舞和太极拳等项目。另外,从表1结果中可以看出不同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各天的均值与7 d的均值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调查1 d的膳食营养和体力活动是不能代表受试者的营养及体力活动行为,进一步将两天的调查结果合并计算的均值与七天调查结果相比,误差明显减少,若将二个工作日与一个休息日合计三天的调查结果的均值与7 d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故本研究试图采用3 d的问卷调查来评价中老年女性的营养及体力活动现状。
2.1.1问卷的可靠性评价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批受试对象使用相同测量手段,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如两次测得的结果一致性程度高,则问卷的可靠性高。本研究采用的是三天的膳食营养及体力活动问卷调查表,前后两次重复测量的结果如表2所示。不同膳食营养成分摄入量以及不同体力活动所占有的时间前后两次调查结果之间一致性较好,均不具有差异显著性意义(P
2.1.2问卷的有效性评价问卷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效度。所谓效度,就是指对于所要测量的行为特征测量到什么程度,即拟测属性与实测结果的一致程度。对问卷效度的评价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等指标,其中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个指标都是由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评价的主观指标。根据专家的评价结果,本研究设计的营养及体力活动行为方式问卷的结构效度较高,能测量所要了解的中老年女性营养及体力活动情况,并且问卷也能够完整地表达本研究所要了解的各个内容。
问卷效标效度的评价,首先要确定一个效标,然后分析问卷调查结果与效标的相关程度,评价问卷的效度。根据“剩余能量论”,剩余能量过多是造成单纯性肥胖的主要原因,而剩余能量是由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决定的。因此,可以假设本研究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受试者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与肥胖呈正相关关系,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与肥胖存在负相关关系,就可以依据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与剩余能量之间相关程度的高低来定量判断问卷的效度。
通过对受试者7 d的问卷调查,依以上计算公式,BMI指数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情况见表3。以膳食营养的能量摄入、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及剩余能量的均值为分界点,把受试对象分为两组,高于平均值的人群作为高能量组,低于平均值的人群作为低能量组。分别比较各组BMI指数的均值以及能量摄入、能量消耗和剩余能量与BMI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见表4所示:高能量摄入组和低能量摄入组、高能量消耗组与低能量消耗组及高剩余能量组和低剩余能量组BMI指数的均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2.2问卷的实验验证
将所有557名受试者作为总体,其中24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通过对问卷信度检验,发现两次调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关系数在0.55以上,表明本研究设计的3天营养及体力活动问卷能可靠地测量西安市城区中老年女性的营养及体力活动水平。
2) 通过对问卷效度检验,发现3 d的营养及体力活动问卷与效标之间存在较高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53以上,表明本研究设计的3 d营养及体力活动行为问卷能有效地测量西安市城区中老年女性的营养及体力活动水平。
3) 参照能量指标的变化,根据统计学中率差异检验原理,寻找出能量指标变化的BMI指数临界点,即超重评价标准和肥胖评价标准。对本研究肥胖评价标准的检验表明剩余能量越多肥胖程度同步提高,同时也说明该营养及体力活动问卷的有效性较高。
3.2建议由于研究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仅是一种方法学的探索。要研究适合中国人的营养及体力活动评价方法,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艳平.膳食脂及和体力活动对体成分的相对影响[D].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2000.5.8.
[2]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营养与仪器卫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30-135.
[3] 王维群,主编.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4] 赵秋蓉,黄海,袁尽州,编著.体育测量评价[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2.
[5] Pate RR. 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public health: A recommendation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JAMA,1995.273:402-407.
[6]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 5-108.
[7] 陈及治,主编.体育统计.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会审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6.
[8] 刘爱玲,马冠生,张倩,等.小学生7天体力活动问卷信度和效度的评价[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0):901-904.
[9] 庄耀嘉.小学学童性格评定量尺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新世纪心理与教育测量展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35-58.
[10] 谭林斐,杨志明.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效度的初步研究.新世纪心理与教育测量展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370-383.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5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93-01
脑血管意外也可称为是脑卒中(Stroke,也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发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诱发患者引发脑血管意外的因素有多种,多为外部刺激或是心理刺激,从而引起患者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是破裂。脑血管意外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或是出血性脑卒中。在工作和社会压力如此大的现今,我国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可以说是呈直线上升,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每年在每10万人中,就有150人引发脑血管意外,且在紧急抢救后致残率也是高达75%。为了能够尽量的降低致残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学者对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在康复护理时,早日介入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本文将选取本院在2008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并对这100例患者采用早期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在2008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年龄在55-80岁,平均年龄在60岁。男性68例,女性32例,100例患者经过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过颅脑CT再次进行确诊,100例患者均为处罚者,且都存在着肢体功能障碍。100例患者中有85例是在发病后的3天内入院,15例患者是在发病后的2天内入院。在入院的检查后发现,100例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5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5例。在发病后经过紧急治疗后度过了危险期,且全部出现了肢体偏瘫,有20例患者还伴有失语症。
1.2护理方法对这100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护理方法,其进行护理的前提条件是不影响医生进行临床抢救。当患者度过危险期后,意识清晰,生命各项体征都处于平稳的状态,且病情并没有任何的进展。观察2d后就可以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
早起康复护理主要可分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
心理护理:脑血管意外的疾病给与患者带来的痛苦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有些患者担心患上疾病后,引发的瘫痪长久都难以痊愈,使患者心生恐惧、悲伤以及绝望。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鼓励患者重新的树立起治疗的信心,因为心理也是促进身体早日康复的一大因素。
饮食护理:脑血管患者在护理期间,要尽量的食用低盐。低脂的失误,最好是新鲜的时蔬水果以及一些含有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护理人员还应当建议患者少食多餐,帮助消化。
康复训练:在10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伴有失语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不仅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还要对肘部、膝盖部、手指、脚趾、脚踝、肩部、髋部等部位进行训练。还需要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训练,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语言功能。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a=0.05。
2结果
100例患者在病发后入院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并在入院后的5周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在5周内观察10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肌力提高Ⅰ级的患者有30例;肌力提高Ⅱ级的患者有65例,肌力无提高或是无改善的患者有5例。在脑血管疾病引发后引发失语症的20例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已经有18例患者恢复了语言功能,有2例恢复较为缓慢。
3讨论
脑血管意外在病后所引起的并发症是属于脑性偏瘫,但是在本质上还是属于运动功能障碍,其原因是属于控制运动功能的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是患者的神经中枢无法控制运动功能,从而引起运动模式异常。
康复护理是建立在脑侧支循环的情况下,并不断的促进患者病灶周围组织的重组和康复,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患者的脑部的可塑性,并达到提高患者运动的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可在最大程度上创造患者遭到损伤神经修复的条件,使得患者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具有良好的条件下重新建立起来,并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肌肉萎缩以及关节脱位和关节挛缩畸形的状态。
在上述100例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使得患者恢复运动功能以及语言功能,在临床护理中,治愈率是95%,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继荣,吴霜,黄宇,等.规范三级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临床疗效研究[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08.
[2]李其富,何俐.次仁桑珠等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治疗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A].第三届中日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康复专业人才培养项目成果报告会论文集[C].2009(04.
1自控系统理论与医学理论的对接
对于一个自控系统,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无人直接参与下可使系统或其中某一部分按期望规律或预定程序进行有序的运动。而包括人在内的生命运动规律就是生物体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做的有序运动。因而,运用自控系统原理来研究人的生命运动规律,对于人类解决自身疾病问题(医学理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控系统基本的构成是:硬件、软件及供软硬件运动提供支持的能量,对于重要或独立运动的自控系统(如卫星)还有相关的能量调节(如蓄电池)四部分。
按照《黄帝内经》对人体论述,将人体分为形、精、气、神。把人体的构成与自控系统的基本构成进行相类比:形为人体系统的硬件,神为人体系统的软件,气为人体系统能量,精为人体系统气的调节物质。
形为形体,就是人的身体。
气为能量,这可以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说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质量可能转化为能量,那么也可以认为质量是由能量组成的,中医理论认为气组成万物世界的本原,气就是能量,是组成质量物质的能量。
精是气的调节物质,源于中医理论的“精化气,气化精”,“五藏藏精”。
神是生命活动的控制程序、软件、信息。人体的肢体运动、内脏的功能及运动、各种生理指标的控制、体内的信息传递、对外部信息处理与判断等都是在神的控制下完成的。神是人体系统内软件及信息总称。气是专为人体系统软件(神)运行提供能量。
该观点是将自然科学理论引入医学理论领域,暂称这个观点为自然医学理论。
2自然医学理论的关键
1.2.1成电路来运行,其运行的方式是二进制的形式。那么人体系统的软件(神)是由什么来运行?DNA,也就是通常据说的基因。科学家已经在DNA结构下进行程序运算,称为“DNA计算机”,已经证明了DNA结构具备软件运行的功能。细胞具有DNA结构,它应该像电脑一样能够运行程序。相同的细胞组合在一起,可以运行更高级的软件,这就是组织或器官。小脑细胞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运行控制整个人体的程序,大脑细胞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运行诸如人的思想、直觉等软件。
2.2物质“精”的确定。精这种物质并不是人体所独有,是在所有生命体如植物、动物身上同时存在。人在摄取食物中物质营养的同时,也摄取精为人体做能量的补充,这也是人类至今也做不到合成食物的原因,合成的食物中只含有相应的物质而不能含有精。现在有人把存在植物内的精,称为植物因子。
对中医“精”的研究对人类健康的发展将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3自然医学理论的应用
3.1中医理论的客观性。
⑴经络是气的通道,是能量的通道,经与络共同构成一个供应能量的网络,使得人体内每一个细胞的DNA都得到气的供应。穴位是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节点。⑵中草药治病的机理。精是一种物质,是人体内能量(气)贮存的一种方式。中医理论的“气化精,精化气”说的就是这个现象:当体内的气足时,气就会转化为精贮存在体内,当气不足时,精化气供神的运行所用。精这种物质的特性溶于水,常存在于我们的唾液之中。在煎熬中草药过程中就是利用精溶于水的特性,将相关植物“精”溶入水中,在人服用这些汤剂后,这些精为人体吸收,为体内程序运行提供能量支持,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当然这种方法对气虚的人更有效。越是自然生长及生长时间长的植物或动物,精含有量越充足。以人参为例,生长时间越长的山参,其药用价值越大。⑶肺朝百脉百脉就是神经,也指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物质基础是钙。人体中的生物电就是因钙等金属离子在神经内的流动而形成的。人体系统软件运行时,其信息通过神经进行传递,因而在神经形成生物电流,通过测量这些生物电流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思维状态,这就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在中医的五行理论中,肺属金。肺主管着一切金属微量元素的代谢,肺朝百脉,也意味着肺主管着神经系统的新陈代谢。一个人肺的状态决定人的神经系统状态,而神经系统同时决定人的生命状态。⑷心主神明,心为神明主,神明主心。心脏的跳动是由大脑或小脑的软件来决定的,大脑或小脑的软件根据体内的器官微循环的状态来决定心脏跳动的频率(详见附件)。大小脑发出的心跳信号,是人体内所有器官生命活动的同步信号。
3.2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细胞是体内的一种特殊细胞,特殊在其所携带的基因识别软件。当发现与自己基因不同的细胞时,立即发起攻击,分解该细胞。
3.3条件反射就是在一定条件重复刺激下,大脑中生成的一段软件。长时间不用,软件也就消失或不起作用了。
3.4化工合成的物质对人体的DNA有抑制或破坏的作用。例如环境污染及药物滥用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巨大。
编者按:商家在推销概念之前,都会铺陈大量而具体的事实,事实说得越像,概念才会越真。水的作用越重要,接下来的内容才越有价值。
水的作用
水是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之一(其余五种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水是构成细胞和体液(如血液、消化液、脑脊液等)的重要组成成分。
2、水参与人体内的新陈代谢。
3、水能够调节人体体温。
4、水可以发挥作用。
水摄入不足或水丢失过多,可引起体内失水亦称脱水。脱水多因意外(如中暑,地震受困)或疾病(如腹泻、高烧)等造成,常常伴随电解质丢失或紊乱,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口渴、尿少、工作效率下降、皮肤干燥、口舌干裂、声音嘶哑、全身软弱等比较常见,严重的可高烧、烦躁、精神恍惚,甚至危及生命。通常情况下,口渴是脱水最早出现的症状,口渴也是人们喝水的主要驱动力。
但影响渴感的因素很多,如口腔咽喉干燥可以引起喝水的欲望:胃部充盈会抑制喝水的欲望。另外,年龄对渴感机制的敏感度有明显影响,年龄越大,对脱水的反应敏感性越低。本来,饿了吃饭,渴了喝水,这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就像我们吃饭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饥饿,而是因为吃饭时间到了,“该吃饭了”一样,喝水也不要等口渴了才喝(被动喝水),应该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口渴的感觉一出现,说明身体内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脱水(或缺水),虽然喝水后脱水(口渴)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是马上)纠正,但为了避免哪怕是轻度的脱水,目前主张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要提前喝水,即主动喝水。由中国营养学会制定、卫生部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明确指出“切莫感到口渴时再喝水”。
编者按:有关水的知识搜集起来真不少,若问一个人一天应喝多少水?哪怕是目前尚无科学研究定论的,只要言之凿凿、冠冕堂皇,就由不得你不信。
喝多少水
事实上,按照营养学惯常的思路,研究某种营养素一日需要量的方法是看人体每天消耗了多少该种营养素,原则是消耗多少补多少,量出为入并达到平衡。但对水而言,这种思路有点儿行不通,因为水与其他营养素不同,人体并不“消耗”水――水(H2O)总是喝到身体里来再以原形(H2O)排泄出去,在这一过程中,水的数量没有减少,水分子结构也没有发生分解或化合,原形来原形去,所以很多营养学教材甚至认为水并不是营养素。人体不但不“消耗”水,反倒会产生水,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进入体内利用代谢后会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
正是因为人体并不“消耗”水,这就给学术上研究水的需要量,即每天最少要喝多少水带来很大困难和不确定性,直接后果是大家对每天推荐喝多少水的说法不一,而且似乎每一种说法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目前关于每日饮水量的推荐主要有2000毫升(8杯,每杯250毫升)、1500毫升和1200毫升(6杯,每杯200毫升)等数种,这些数值都只是大致的估计值,没有哪一个是具有绝对说服力的。每天饮水1200毫升(6杯)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建议,比较权威,但它是“最少饮水量”而不是“最佳饮水量”,因此,普通成年人根据体重大小、气温高低、出汗多少、食物含水分多寡、劳动强度、日晒情况,每天饮水1200毫升-2000毫升或更多应该是适宜的。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理论上,水过量会造成水中毒,表现是肺水肿和肾衰竭,但正常人极少发生这种水中毒,几乎惟一可见的情况是溺水。
特殊情况下,如高温作业、大量出汗、大量训练或比赛的运动员饮水量要主动加大,即不要等口渴才喝水,原则是保证足够的尿量,即通过饮水包括液体食物或饮料等使尿量充足,目标是尿液的颜色清亮,没有颜色(该建议选自《运动医学百科全书第七卷》,主编:(英)・罗纳德・J・莫恩,杨则宜译审,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合作出版,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除上述特殊情况外,大量饮水如每天3000毫升或更多,还对一些疾病有额外的益处,这些疾病是:便秘、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高血黏度、高血脂、肾结石、低血压、食物过敏、药物中毒等。
当然,亦有一些疾病需要限制饮水,每天少于500毫升或遵医嘱,只要有水肿,无论是肾功能不全、心衰,还是肝硬化,都要限制液体摄入,包括饮水和食用液体食物。
编者按:健康知识具有普适性,当这种普适性与日常习惯或行为一致,你可能会暗自窃喜;一旦不一致,你的意念便开始动摇,怀疑自己。可是你想过吗?如果连喝水都要照章办事的话,能否收获健康暂不论,那要损失多少生活乐趣呀。
怎样喝水
除每日喝水总量外,喝水的时间和方法也很重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议:“饮水时间应分配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刻,喝水应该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1杯)。”空腹饮下的水在胃内只停留2分钟-3分钟,一少部分被吸收,其余很快就进入小肠,继续被吸收进入血液,1小时左右就可以补充给全身血液。体内水分达到平衡时,就可以保证进餐时消化液的充足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一次性大量饮水,尤其是在餐前或餐后一次性大量饮水,会加重胃肠负担,使胃液稀释,既降低了胃酸的杀菌作用,又会妨碍食物的消化。
当然,如果无需考虑对食物消化的影响,比如空腹时一次大量喝水,也并没有其他的危害,即便是有一点儿腹胀的感觉,那也只是胃里充盈所致,并无实际害处。有时候,例如便秘时,一次集中大量饮水的做法对缓解便秘比少量多次饮水更为可取,因为一次大量饮水超出小肠的吸收能力时,可能会有一些水分直接进入大肠,软化粪便并促使大肠蠕动。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例如稀释血液(针对高血黏度、高血脂、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等)或者冲洗泌尿道预防结石时,少量多次饮用,像“常流水”一样的做法更为科学。还有一些情况,例如饥渴、低血压、食物过敏等,“少量多次”饮水和“少次”饮水似乎并无明显分别。
一般地,早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也有建议喝2杯的)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睡眠时的隐性出汗即水分蒸发和尿液分泌,损失了很多水分,起床后虽然没有口渴感,但体内仍会因缺水而血
液黏稠,此时饮用~杯水可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环血容量。睡觉前也可以喝一杯水,有利于预防夜间血黏度增加,不过如果睡前喝水容易导致夜间上厕所而对睡眠影响很大,那就另当别论了。
早晨起床一杯(200毫升),晚上睡前一杯水《200毫升),其余的水(4杯-8杯)在一天内尽可能均匀或适时饮用。需要指出的是,就像盲目加大饮水量并无额外好处一样,有建议把饮水时间都固定下来,如6点喝一杯、8点喝一杯、10点喝一杯……22点喝一杯,不但教条得脱离实际生活,也完全没有必要,毕竟人体对水分有很强的调节能力,只要坚持主动饮水、饮足量水、尽可能均匀饮水就可以了。
编者按:知识讲得明明白白,道理都可以自圆其说,现实中的生活行为总会有那么几点不能与其完全吻合吧,只要意念稍有动摇,概念就会见缝插针,如果再配合几个小实验(电视经常播放的自来水与概念水的比较实验),恍然大悟之际概念深入人心。
喝什么水
这里先介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关于喝什么水的建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明确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饮用水”,“白开水是满足人体健康、最经济实用的首选饮用水”,因为它具有很多优点:①自来水煮沸后,洁净无菌。②自来水煮沸后能使某些地区过高硬度(主要是水质中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较多所致)的水质得到改善(钙和镁以水垢的形式沉淀下来)。③制取简单,经济实惠。
众所周知,白开水的质量取决于当地自来水,自来水的水质则取决于水源地水质。水源地水质(不论地下水还是地表水)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这些病原生物通过自来水消毒(目前普遍用次氯酸)、煮沸等手段很容易消灭,除意外事故外,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第二类是物理性颗粒,如灰尘、沙质、植物碎屑、藻类、杂物,这些污染物很容易通过净水厂的过滤、沉淀等水处理工艺而去除,即使有很微小的颗粒没有被彻底清除,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小。第三类是化学物质,如残留农药、重金属(铅、汞、砷等)、硝酸盐、各种化工污染物等,这些化学性污染物分子较小,溶解性很强,反应性较低,通过现有的自来水消毒、净水处理工艺以及自来水煮沸等很难去除,且它们对健康的慢性伤害较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害物质。除来自水源地水质的有害物质外,饮用水在消毒,净水处理、管网运输过程中也可能被有害物质污染,鉴于此,国家对生活饮用水水质有详细的、明确的要求――《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自2007年7月1日实施)。
根据该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中需要检测并加以控制的有毒化学物共计74项(其中无机化合物如铅,砷、硝酸盐等21项。有机化合物如甲醛、二氯甲烷、四氯乙烯等53项),在合格的饮用水中,这些有害有毒物质的浓度都要求控制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所以,至少在理论上,合格的自来水是完全值得信赖的。不过,在实际生活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①在环境污染的情况下,有害化学污染物非常复杂,可能不止上述74项:②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各项指标是否已经全部被检测并达标;③即使合格的饮用水有害物质的浓度已经被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继续去除这些有害物质,使之更少,无疑也是有益的。
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净化水的家用设备,即利用各种原理(如过滤、渗透、吸附)对自来水进行再次净化(主要针对化学性物质)。至少在理论上这些设备是有用的,但在购买具体产品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①该设备是否能去除化学性物质,如果只能杀死病原物(白开水煮沸就可以做到)和物理性颗粒(健康害处很小),而不能去除化学物质,则意义不大。②该设备是通过何种原理去除化学物质,若宣称可以使化学物质分解,或与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则不太可靠,因为饮水中的化学物质通常反应性很低,浓度也很低,不太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就算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新生成的化学物质很可能也还是有害的。③该设备到底能去除多少化学物质,合格的自来水中化学物质浓度本身已经很低,再通过这样的设备还能去除多少呢?如果只能去除一点点,那投资购买是否划算呢?④该设备是否会带来新的污染,如果很难清洗和消毒,用久了难免有污染的可能。
同样的思考也适用于各种纯净水,包括桶装的和瓶装的,纯净水以自来水为水源,再次净化去除有害物质(如前述化学物质)和有益物质(如钙,镁、钾等人体所需矿物质),理论上无疑是好的,虽然有益的矿物质被去除,但并不会造成人体缺乏矿物质,因为人体需要的矿物质主要靠食物提供,饮水提供的极少。中山大学营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卓勤在2008年7月5日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说,“在我们每天摄入的矿物质中,通过喝水方式摄取的比例可能还不到0.1%,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各种纯净水在加工时是否做到了比自来水(白开水)更纯净?纯净到什么程度?是否有可能被再次污染?性价比是否划算?这些是消费者购买纯净水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正是因为人体主要通过食物获取所需矿物质,饮水中的矿物质对人体意义不大,所以矿泉水(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人工开采所得到的未受污染的天然地下水经过过滤、灭菌灌装而成,含有一定浓度的矿物质)的健康益处也是非常有限的。同样的道理,矿物质水l通过人工添加矿物质来改善水的矿物质含量,其原料通常就是城市自来水)中所含的矿物质对健康的益处也很小,一般认为比矿泉水更小,因为矿泉水中的矿物质是天然的,多呈离子状态,比较好吸收,矿物质水中的矿物质是人工添加的,吸收利用情况尚待研究。
说到底,饮水就是为了安全、方便地补充水分,至于别的说辞,如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都并不重要,与水源较好,消毒处理工艺合格的自来水(白开水)相比,纯净水、矿泉水、矿物质水等即使有一点儿优势,也并不重要,更谈不上必需。这就是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推荐首选白开水的原因。
编者按:游说者目的是什么,国家标准又是什么?概念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在你了解了本质之后再做判断,那才是最可信的。
概念之水
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水产品,为了宣传、销售和利润,这些水产品纷纷打出健康牌,什么“磁化水”、“六角水”、“碱性水”、“还原水”、“小分子团水”、“活性水”、“电解水”,每一种水产品都声称可以带来莫大的健康益处,有的甚至公然宣称可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疾病。但这些说法至多只是一些概念,理论上臆测可能会有一点好处,但几乎从未被严肃的学术研究和科学实验所证实。在有近千万篇医学卫
生类学术论文的数据库中检索不到任何像样的研究。这些说法、理论几乎全部通过报纸、网络、杂志、讲座等科普渠道在宣传,背后大多是各种水产品商家在推动。
以“小分子团水”、“六角水”为例。由于水分子是极性分子的原因,自然界的液态水不是以单分子的形式,而是以分子团的形式存在。自然界中最小的水分子团是由6个水分子缔合而成的,俗称六角水。自然界的雪花就是六角形的,所以雪融水是天然的小分子团水,此外,冰川水、深层矿泉水,山间溪水、瀑布水、流动的江河水可能都属于较小的分子团,而长时间放置的水库水、自来水的分子团是比较大的。这些说法基本是事实,小分子团水的性质有别于大分子团水。比如溶解力和渗透力’更强,这也基本可以成立。但是,几乎没有任何严肃学术研究证实,小分子团的水更有利于健康,而大分子团的水不利于健康。
碱性水也一样。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要求水的酸碱度为PH值在6.5-8.5之间(偏碱性,7为中性)。正常情况下人体的pH值保持在7.35-7.45之间,也属于弱碱性。这些事实被商家用来作为支持碱性水有利健康的证据,但是中山大学营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蒋卓勤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人体的pH值根本不需要特别摄入碱性水(还有酸性或碱性食物)来维持,因为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强,会把pH值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一句话,饮水的酸碱性并不会影响身体的酸碱性,这是最基本的生理学常识。
1.访谈法围绕本专业近几届毕业生及实习生存在的问题及对学生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共召开了2次座谈会。2011年5月23日,在光明初级中学召开了上海市黄浦区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座谈会,主要有来自大同中学、光明中学、市南中学、尚文中学、市八初级中学、光明初级中学及商贸旅游学校等校的骨干教师。同年5月29日,在上师大徐汇校区体化楼310会议室召开了上海市部分体育教研组长、教研员座谈会,出席人员为七宝中学、市二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莘庄中学、汾阳中学、一师附小等校的体育教研组长及徐汇区、黄浦区、原卢湾区、静安区、杨浦区等区的体育教研员。
2.问卷调查法针对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后,请有关体育教育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效度检验,表明此问卷效度颇高。问卷发放对象为上海师范大学体教专业2012届留在上海工作的毕业生,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9份,回收率为98。6%;其中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为95。7%。采用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重测时间与第一次问卷时间相隔10d,将2次问卷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得到相关系数为0。87,表明此份问卷信度较高。
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结果在EXCEL统计软件中进行百分比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本专业学生存在问题及上海市中小学的要求
1.1生源质量在下降,教学技能需加强近些年上海生源的减少导致学校可选择的体育生不足,生源质量亦下降较大。不少学生是因学习成绩较差高考前临改体而“误”入此行的,只能称其为体育积极分子。这些学生进入了体教专业后,因为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较弱,发展空间不大。由此出现教学技能较差状况,尤其是在教案书写、吹哨、口令、讲解、示范、队列队形及队伍调动等方面。中小学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及教育实习前能加强教学技能方面的学习与培训。
1.2运动技能多不足,培养方案要突出学生的运动技能较差、专项能力不突出,失去了上师大多能一专的优势。尤其是体操方面技能较差。中小学希望能恢复上师大多能一专的传统,重视术科教学,并严格把好考核关。培养方案中的术科、学科比例有些失衡(3∶7),术科比例偏低,未能突出运动技能类课程。公共必修课及教育类课程的比例偏高,选修课中学科类课程偏高。中小学希望增加术科比例,与学科调整为5∶5较为合适。
1.3大中小学相脱节,各级学校应对接大学与中小学教学相脱节,对二期课改理念、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学内容等了解较少。同时,对中小学的教材教法了解不多、分析不够。中小学要求加强教材教法及中考项目的教学,大学不仅要重视教的环节,还要创设学的环节,并希望多到中小学观摩、学习与交流。
1.4实习形式不完善,毕业论文待改观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育实习及毕业论文两个方面。目前的分散实习形式存在一定弊端,原来的集中实习值得借鉴。中小学希望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互结合,并加强高校教师、基层教师的指导及联系。此外,实习的时间要提前并要有反复,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改进提高。学生的论文基础比较薄弱、科研能力有待加强,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科研方法掌握不足。中小学要求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此外,本专业学生还存在着诸如职业认同感不强、主动学习意识较弱、男生阳刚之气不足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2.本专业课程存在问题的反馈
学校在上海工作的毕业生对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三类,即课程总体、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课程总体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课程整体结构不太合理、课程设置与中小学脱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必修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专业必修课个别作用微、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选修课程总体上存在的问题为选修课门类少且学科多、选修课术科少且项目缺,限定选修的主要问题是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限定选修缺乏第二专项,任意选修的主要问题是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任意选修缺乏新兴项目。本专业2012届留沪毕业生对课程问题的看法如下。
2.1对课程总体的看法(表1)从表1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课程总体存在的问题方面,约68%的同学认为课程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54%的同学认为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约46%~48%的同学认为课程整体结构不太合理、课程设置与中小学脱节。
2.2对必修课程的看法(表2)从表2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必修课程存在的问题方面,约67%的同学认为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约58%的同学认为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过半的同学认为专业必修课个别作用微弱,用处不大,例如体育概论与体育史2门课。
2.3对选修课程的看法(表3)从表3选择同意及比较同意的人数可以看出:在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方面,近54%的同学认为选修课术科少且项目不全,近48%的同学认为选修课门类少且学科偏多;近63%的同学认为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仅108学时),近57%的同学认为限定选修缺乏第二专项,这些都无法满足中小学教学、训练的需要,尤其是目前上海的高中正在实施体育专项化教学,要求大学实行项目的专业化教学,差距还很大,甚至连基本的课时都保证不了;约58%~60%的同学认为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缺乏新兴项目。相比山东师范大学及福建师范大学体教专业的培养方案,他们的专项课时多且有第二专项,任意选修课术科的门数亦远多于上师大本专业。
3.本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俗语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述问题的形成既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亦有社会环境的原因。所以,本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只能是渐进式的,不宜一蹴而就,可先在几个可做的点上有所突破,再由点到面、全面铺开。经过慎重考虑、多方讨论,拟先采取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3.1培养目标多能一专,秉承传统适时创新从以往经验看,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最大特点在于“多能一专”,即在掌握多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还有一门拿得出手的专项。这也正是上师大与上海体院、华东师大体教专业抗衡甚或超出的特色所有、资本所在。然而,近些年来,由于主导思想的失衡,渐渐模糊了体育的本质属性———技艺性,逐步迷失了自己的最大优势———多能一专,慢慢走向了文化主导、理论主导、学科主导的并不完全适合体教专业特色的办学模式与课程设置,使毕业生的特点也发生了不小的退变。正如大同中学的一位老校友所言,现在上师大的学生专业基础薄了、专项能力弱了、专业特色少了。多能一专———这正是本专业的传统优势与精髓所在,也是历届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之源,培养目标应该彰显这一特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多能一专的亦有了更多更新的含义。多能的“能”并不仅仅指运动技能,更多的是指体育教学技能,包括理论技能与实践技能两类,理论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案书写技能及看、评课技能,实践技能包括项目运动技能及课堂教学技能,每一种又包含更为具体的技能。一专的“专”亦不仅仅指专项,而是指在这些教学技能中要有自己最拿得出手、最具竞争力的一两项技能。多能还有更宽泛的意义,还指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科研能力等等多种当前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培养目标在秉承传统、多能一专的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适时创新。
3.2选修课增术科门类,专项课加学时学分目前,本专业培养方案的6门学科类限定选修课(音乐与体育教学、体育游戏、人体测量学、体育统计学、运动训练学、医务监督与健身处方),每门2个学分,共占去12个学分,这意味着每门都是必修课而非选修课,学生并没有选择余地。而专项技术类选修课只占8个学分,且大专项(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六选一)仅108学时6个学分,小专项(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四选一)仅36学时2学分,明显偏少。所以,应从学科类限定选修课中释放出一定的学分到专项技术类中,以增加大专项及小专项的学时学分,拟将大专项增至216学时、12学分(共3个学期、每学期72学时、4学分),小专项加至72学时、4学分(共2个学期、每学期36学时、2学分),不足的部分学分可从任意选修课(目前为16个学分)中略加释放。在本专业培养方案目前的10门任意选修课(奥林匹克运动、体育课件制作、体育美学、体育英语Ⅰ、体育英语Ⅱ、体育市场营销学、常用运动负荷实验、营养学、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公共关系学)中,皆为理论性偏强的课程,而实践类、实用性、术科化的课程几乎没有,应该在这一环节增设实践类课程,鼓励广大术科教师开课。拟先增加教师形体训练、艺术体操、花样跳绳、棒垒球、高尔夫球、板球6门术科课程,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以后根据基层中小学需要,再增新课。
3.3教学技能切实提高,实践环节不断加强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首先要加强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学校体育学》与《体育教材教法》两门学科中加强教学设计、教案书写、教材分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理论教学,更要在各门术科中加强这些要素的实践教学,如在各专项选修课中加强学生教案书写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教案要按照上海市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课时计划的规范格式书写等。除教师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如做好术科课后回忆笔记、写好学科课外作业等。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还要多进行教学技能方面的比赛,如教案比赛、说课比赛、技能测试等,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在实践环节的教育实习方面,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见习环节,为适应学院“4+0”模式下的办学需要,拟在奉贤校区建立6个实习基地,中学4个(奉贤中学、弘文学校、阳光外国语学校、柘林学校),小学2个(南桥小学、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小)。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让大二、大三甚或大一的学生深入中小学进行教育见习,以了解基层所需、发现自己所缺,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针对性。在毕业论文方面,主要强化论文选题、撰写、答辩三环节的监督控制,加强教师指导与学生配合两方面的制度建设等。
3.4俱乐部促课外锻炼,督导组保教学质量在目前术科课时尚显不足的情况下,加强体育俱乐部建设使其成为课堂的延伸,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课外锻炼自觉性的良好举措。不过俱乐部要加强教师指导与政策引导,需要与院学生工作组一起做这项工作。退休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学院的宝贵人力资源。以他(她)们为主体成立教学督导小组、以恢复体育学院教学督导的优良传统,是保障本专业教学质量的绝佳途径。教学质量是本科教学的生命线,唯有高质量的教学才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唯有高质量的毕业生才能经得起用人单位的最终检验。
3.5请进来专家上讲台,走出去师生下基层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与本市中、小学的联系,是解决大学与中小学体育教育脱节问题的良方。拟请基层一些高水平的专家(体育教研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走上大学讲台,为本专业学生教授中小学最鲜活的案例、最实用的方法、最需要的人才等;同时,教师、学生也需要经常走出去,看看市级、区级、校级的公开课。
3.6紧扣体育课标中考,渐进修订大纲内容应该有效利用各门术科的有限课时,教授中小学最需要的内容。二期课改“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及体育中考的项目,应该是本专业各门术科的精教内容。具体有:(1)课程标准教学内容:队列队形与基本体操,体操(垫上运动、杠上运动等),篮球,武术,游泳,田径,体育舞蹈等;(2)体育中考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三选一,双杆、单杠、垫上、横箱四选一,男1000m(女800m)、200m游泳二选一,男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1min跳绳、25m游泳、实心球、50m、立定跳远六选一。各门术科的专业必修课应以上述内容为基准,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内容。可先选几门术科作为试点,若效果颇佳再逐渐推开。
三、结论
(1)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本地中小学的要求有:生源质量在下降、教学技能需加强、运动技能多不足、培养方案要突出、大中小学相脱节、各级学校应对接,实习形式不完善、毕业论文待改观。
(2)上师大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程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缺乏本校特色,专业必修课术科学时少、公共必修课的比例过大,限定选修的专项课时少且缺乏第二专项,任意选修术科少学科多且缺乏新兴项目。
论文摘要:为贯彻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健康第一”的精神,开拓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向,重点发展实践教育,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普通高校体育传统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提出合理的教学改革模式,推动和促进高校体育健康课的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方式,大多是以专业竞技项目和应试教育为主,具体表现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单一,忽视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单一教学模式功名式教育等泯灭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只为应付于考试的内容和分数,而从不考虑所学体育知识技术是否对提高自身的素质有用,不能享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得心理和生理快乐,也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充分发挥和提高,使教师始终处在一种被动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之中,而不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1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测试,试验对比,综合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1.1初始资料获得阶段
1.1.1 1997年9月对济南大学人学新生进行调查,掌握身体素质基本情况并进行测试。
1.1.2查阅高校体育教育文献及对专家进行咨询。
1.1.3掌握学生的基本素质,并了解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欢程度,对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体育项目的看法,参加体育锻炼的状态等。
1 .2实验阶段
以体育课教学班为单位,在大学内进行教学体育实验班的教学改革试验,体育理论教学占40 %,外堂实践课占50% ,考勤情况占10%的教学计划,并且每周进行2次以同学自由选项为主的体育俱乐部活动。
1.3总结阶段与推广提高阶段
从新生人学就进行教改后的体育教学,我校体育系推出了《面向21世纪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教材《大学体育实验教程》,对体育教学课进行了全面改革。
1.4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阶段
在全校实行全面的体育教学改革,将体育课教学改革方案报教务处批准后全面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其教学内容为:依据体育理论各方面内容,合理安排教学,依据体育教学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将理论与实践综合分析,以课题组负责人为主编写了《大学体育教程》和《体育与健康》教材,指导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在全校实行了教学改革后的教学计划。
2各学年教学内容及测评方法
2.1一年级以发展身体一般素质为主,进行一般力量、速度耐力素质的学习,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理论了解学校体育目的任务及运动解剖,生理学基本知识,理论课考试为笔试,试卷答题占40 0,6,平时及出勤占10 0,6,外堂实践课测评结合军事综合测评方式进行测试,实际方式内容包括原地举手铃,男(5Kg)、女(4Kg)共15次,然后曲线地滚球15米,接仰卧起坐20次,进行折返跑5m x lOm x 15m x 20m,最后原地跳绳男100次、女80次停表,这样既能根据场地情况进行安排,又检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成绩占50%。
2.2第二学年以提高综合理论知识和综合身体素质为主,理论以体育保健学、营养学、体育竞赛知识为主;在身体素质学习中以提高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为主。在学习中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乐趣和身体素质能力。
2. 3第三学年在提高综合理论知识和综合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讲授体育竞赛知识,三大球(篮、排、足)及三小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的欣赏方法和身体素质锻炼处方,实践课以耐力练为主。
2.4第四学年根据学生的自我爱好进行专项选修课体育教学,学生自主选择专项,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武术、健美操、毽球、魔球、交际舞等项目。丰富了学生的体育知识,并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有了更加探人的了解和掌握基本技术、具体测评方法,定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
3结论与建议
3.1体育教育改革后的课程注重了理论课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人体运动的最基本知识,而且对于体育竞赛的组织方法、竞赛方法及如何欣赏精彩的体育比赛都有了比较深刻地认识,在理论上掌握了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
3.2实践课综合素质的学习,克服了以前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提倡以提高一般身体素质为主,使体育活动能力得到提高,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了意识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的观点,使体育与“健康第一”的思想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各自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参加自己喜爱的项目和训练方法,达到了体育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3.3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适宜的考试内容和方法,注意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的提高及专业性练习方法的培养,克服了专业课必须有专业场地、专业器材不足的缺点,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加探了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爱好。
论文关键词:《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角色,成人生活用品,潜在消费需求
1 引 言
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制作的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凭借中国式幽默和传统价值观,在吸引众多未成年观众的前提下,更赢得了广大成年观众的喜爱[1]。根据官方网络上的抽样调查显示,喜欢收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成人中,95%的人认为该片的故事幽默轻松,可以用来排解压力,此比例大大超过选择“制作精美、故事吸引人”、“孩子喜欢,所以我也跟着看”等选项[2]。面对如此巨大的成年观众市场,研究《喜羊羊和灰太狼》成人周边产品的潜在消费需求,对于发展《喜羊羊和灰太狼》成人周边产品将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2 《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人生活用品的潜在消费需求分析
为了解广东地区成年观众对于《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人生活用品的态度与反应,以及他们对于《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人生活产品的潜在消费需求情况,本人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针对18-39岁年龄段的成年观众,围绕十大典型周边产品类型:音像制品类、书籍类、文具用品类、公仔手办类、服装服饰类、生活用品类、食品饮品类、收藏品类、玩具类、饰品类进行初步调查。其中,半结构式的访谈地点为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工程研究所成高教学站市场营销论文,访谈对象是该站全日制与业余班的喜爱《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学生、老师和工作人员,总计50人;访谈的问题如下:
(1)以下与《喜羊羊与灰太狼》有关的周边产品中,您接触过的有()
A. 音像制品类 B.书籍类
C. 文具用品类 D.公仔手办类
E. 服装服饰类 F.生活用品类
G. 食品饮品类 H.收藏品类
I. 玩具类J.饰品类
K.以上十类产品都没接触过(跳到第3题)
(2)从成人的自我消费心理需求出发,您觉得这类(些)产品怎么样?
(3)如果是自己用或送成年人,您会优先考虑以上十类产品的哪一类?
(4)谈谈您对开发适合成年人消费口味的这类产品有哪些看法和建议?您感兴趣吗?
从访谈的结果来看,初步调查的50人中,一致认为国产电视动画片的周边产品,在质量、实用性、色彩方面等做的都不是很到位,除了哄小孩,根本满足不了成年人的消费心理,所以他们只是喜欢通过观看这部动画片来放松心情,而并未太在意其周边产品如何。
因此从成人自我消费心理需求来看,他们会优先考虑与《喜羊羊与灰太狼》有关的日常生活用品,因为在他们看来,毕竟是成年人的自身消费,实用性无论如何,都会占据着他们购买产品的重要位置。并且,他们也非常看好针对他们喜爱的动画角色来开发设计相关日常生活用品。
结合对以上50人的初步访谈结果,可概括出以下信息:
1)被调查者对于《喜羊羊与灰太狼》现有的音像制品类、书籍类、文具用品类、公仔手办类、服装服饰类、生活用品类、食品饮品类、收藏品类、玩具类、饰品类周边产品并不满意论文怎么写。
2)对于从成人的自我消费心理需求出发,围绕成人喜爱的动画角色,开发个性、有创意、物有所值的日常生活用品,大多数被调查者还是抱有非常感兴趣的态度。这对于发展《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生活类成人周边产品开了个好头,对后期设计研究将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3 角色定位及其生活用品的潜在消费趋势研究
3.1 前期准备阶段
3.1.1 动画角色的选择
首先,结合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鲜明的七个动画
主角,作为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其中:
喜羊羊:《喜羊羊与灰太狼》里正面人物中的男一号动画角色,乐观向上、坚强可爱、宽容、乐于助人,是青青草原上最帅、最聪明、号称跑得最快的小羊,每次都能识破灰太狼的阴谋诡计,拯救羊族群的生命,从而成为羊氏部落的小英雄;
美羊羊:《喜羊羊与灰太狼》里正面人物中的的女一号动画角色市场营销论文,在羊村里最受羊羊们的欢迎,是大家跟风学习模仿的对象,不仅外表美,心灵也很美,同时,还是营养学家、美容师、模特儿、服装师,只要是与美有关的东西,她都非常精通。
沸羊羊:《喜羊羊与灰太狼》里正面人物中的的男二号动画角色,是羊村里最健壮但同时也是最鲁莽的一只羊,对什么羊都看不顺眼,经常板着脸,弄出一副很酷的样子,对一些事情总是持反对意见,因而做出来的事经常令人啼笑皆非。
懒羊羊:《喜羊羊与灰太狼》里正面人物中的的男二号动画角色,是青青草原上最懒的一只小肥羊,但因为比别人聪明,干活、读书都比别的羊快,所以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睡觉。他不爱运动,却聪明机智,而且临危不乱,总是一派大智若愚、举重若轻的感觉。懒羊羊的处事方式和为人品质备受成年观众认同。
慢羊羊:《喜羊羊与灰太狼》里正面人物中的的男二号动画角色,是羊村的村长和大肥羊学校校长兼老师,羊族部落中的最年长也是倍受尊敬的长者,博览群书,平时最爱搞些小发明和小创造,是个乌龙发明家。
灰太狼:《喜羊羊与灰太狼》里反面人物的男一号动画角色,是狼族中贵族血统的新一任族长,同时也是青青草原最聪明却又最倒霉的角色。聪明自信、意志坚强、幽默搞笑、擅长发明、动手能力强、爱老婆胜过爱自己、为老婆花钱从不心疼、对老婆从一而终、从不藏私房钱、会做饭、会讨老婆欢心、典型的极品好男人,从而成为现代女白领们的新一代择偶标准;
红太狼:《喜羊羊与灰太狼》中反面人物的女一号动画角色,是灰太狼的老婆,有个性、有实力、有气魄;长的花容月貌,身材妖冶市场营销论文,打扮得豪华高贵;刁蛮泼辣,非常喜欢引发家庭暴力,习惯用平底锅来管理自己的老公;但内心深藏着女人的温柔和善良,尽管老公一直抓不到羊给她,但她还是对其不离不弃;同时,对自己的孩子更是百般疼爱,尽显慈祥的母爱[3]。
图1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七个主角
3.1.2 调查对象的选取
由于并非所有调查对象都喜爱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故本次大批量结构式问卷调查,先通过网上与实地的开放式访谈,访谈问题如下:
1.您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热心观众吗?
2.您认识的人中,有非常喜爱《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吗?
经过初步的调查与了解,总结出大概信息:在广州、深圳动漫产业最发达的两个城市中,成年人受动画环境的耳濡目染,喜爱《喜羊羊与灰太狼》成年观众居多;在佛山,由于《喜羊羊与灰太狼》制作公司与佛山南海的联手打造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故其在该地段的宣传力度很大,吸引了不少成年人;而东莞,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大部分的周边产品生产基地,这也从侧面宣传了该部电视动画片,从而给当地成人一个动画氛围。因此,本阶段就围绕广州、深圳、佛山、东莞这四大城市,收集18-39岁年龄段的成年观众,收集过程主要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最后采用随机抽样[4]的方法,进行问卷发放。
为确保能够集中收集到更多《喜羊羊与灰太狼》成年观众迷,本次收集阶段采取对调查对象进行个人隐私严格保密的承诺,共收集到成年观众共320人,其中:
广州—天河区,具有国家动漫产业基地、颇有名气的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自考动漫班、诸多动漫培训机构和动漫公司。因此选定其作为收集地段,收集成年观众共110人;
深圳—南山区[5],聚集了多家知名动画公司,如制作中国第一部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的环球数码媒体科技研究(深圳)有限公司市场营销论文,还有迅猛发展的深圳大学动画系。故选定其作为收集地段,收集成年观众共100人;
东莞—凤岗镇,国内外动画周边产品生产公司聚集地,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现有的一些周边产品,且接触该动画角色周边产品的成年人居多。故选定其作为收集地段,收集成年观众共60人;
佛山—南海区[6],与《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制造公司---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中国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因而该公司在此区对该动画片的宣传力度相对最大。故选定其作为收集地段,收集成年观众共50人论文怎么写。
3.2 问卷调查阶段
针对最具动漫氛围的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这四大城市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年观众迷,进行的问卷发放与收集情况具体如下表1所示:
表1 七大城市的问卷发放情况
城市
调查形式
有效问卷(份)
广州
实地调查
100
深圳
网上调查
95
东莞
网上调查
57
佛山
网上调查
48
3.3 统计分析阶段
3.3.1角色的定位
图2四大角色的被选数量
根据统计结果的显示可知: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灰太狼的被选次数较多,被选数量分别为195人、33人、97人、275人(如图2所示)。其中,灰太狼由于自身的好男人形象,而拥有众多成年的忠实粉丝;其次是喜羊羊,勇敢聪明,而深得被调查者喜爱。这两个角色,恰是该部动画片的正面角色男一号与反面角色男一号,与动画片的片名《喜羊羊与灰太狼》非常吻合,也与本人的前期预想完全一致;懒羊羊市场营销论文,虽然又懒又爱吃,但由于他的聪明过人,还是有97位成年观众对其情有独钟;对于选择美羊羊的人数,则相对其他三个动画角色要少很多。由此,将研究范围定位于两个较有发展潜力的动画角色上:喜羊羊、灰太狼。
3.3.2角色生活用品的潜在消费趋势
根据已定位的动画角色:喜羊羊与灰太狼,来统计被调查者对于其生活用品的潜在消费趋势。经统计分析得出的数据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中的统计分析结果,加上问卷中收集到的开放式问题答案,不难看出,在个性张扬、创意十足、实用性强的产品前提下,还是有很多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年动画迷,愿意接受《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相关动画角色生活用品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以点缀单调乏味的枯燥生活和放松紧张的生活节奏。
表2 定位角色的潜在消费量
喜羊羊
灰太狼
被选数量(人)
195
275
“想要”频数
156
219
潜在消费频率
学生管理工作与人才培养质量密切相关。将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融入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是文章的核心理念。在“TTCR”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以课堂教学为根本,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运动项目俱乐部课余训练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以系列体育竞赛为抓手,全面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提升科研素质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TTCR;人才培养模式;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创新
1问题的提出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则要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现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从人才的培养模式入手进行创新与实践,把单一的学生培养模式转向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一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已成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课题。“TTCR”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是基于当前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管理层面上,将教学、训练、竞赛、科研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融入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在此模式下,以课堂教学为根本,以运动项目俱乐部课余训练为基础,以系列体育竞赛为抓手,以培养科研能力为重点,旨在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的体育专门人才。本研究对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体价值体现于以下五个方面:其一,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课程改革的要求,着力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其二,增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覆盖面,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其三,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独立思考意识以及主动性的缺乏,从而更好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师生思想共鸣的效果;其四,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收获满足和愉悦;其五,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引向“终身运动”的道路上,提高其学教结合能力,从而使更多的人参与运动,进而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向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2学生管理工作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契合
学生管理工作要服务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将学生思想工作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体育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反之,如果学生管理工作脱离了人才培养实际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最重视的是知识、技能和技巧,如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空洞的“灌输”和“说教”之中,思想教育工作势必脱离学生实际,其教育效果不言而喻。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能紧紧围绕各项中心工作,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结合本专业学生特点,将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TTCR”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使学生在该模式的平台上充实自我、历炼自我、提升自我,以达到自我实现。
3“TTCR”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3.1以课堂教学为根本,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往往一贯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在教学经验上注重“给”而轻“悟”;甚至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生如何“创新”。这些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均是通过高考入校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于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较好,他们有较为远大的理想,对大学生活有较高的期望值。进入大学后,他们就不断思考自己所学专业的前景以及通过自身四年的努力是否能在未来的职场上有立足之地,以此来改变自身以及改变家庭。但这类学生大多“半路出家”,专业技术技能薄弱。针对这一特点,学生工作者可借助于各项目课余训练队(俱乐部)为平台,“以学生为中心”,组建学习小组,加强和各专业专项的教师沟通交流,以求得更好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谈心,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和各训练队(俱乐部)负责人交流,使专业学习渗透在平时,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体育专业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相互补差,互相督促,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使学生变“厌学、苦学、怯学”为“乐学、会学、敢学”,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和挑战,乐于参与和提高,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增强。专业技术技能和成就感的提高,不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而且在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上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3.2以运动项目俱乐部课余训练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专项技能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常规的课程学习之外,学生有许多课余时间,为使学生将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将课堂所学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与升华,学生工作者应按照“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方针,组建各运动项目的课余训练队(俱乐部),坚持长期训练,通过课余训练,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包括组织能力、训练能力、教学能力、裁判能力等,在此基础上,积极组队参加各类赛事。
3.2.1通过课余训练提高学生的专项技术
通常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中一般专项学习在第五学期开始修专项,第七或第八学期教育实习、写论文、找工作,所以专项学习时间太短,导致专项学科不专。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有两种,即教育见习(听课)和教育实习(实习)。但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时间短,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不仅在时间上有差距,而且在组织与形式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如在美国教育见习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贯穿于二、三学年,其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四学年;在日本,定向培养的体育师资则整个学习期间都开展教育实践;而在我国教育见习仅在实习前一段时间,通常为几个学时,而实多在第七学期进行,致使学生教育教学能力难以养成。因此,课余训练队的组建,可以使学生边学边用。既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比如:如何带队训练,如何制作训练计划,如何有具体实施,如何进行工作总结以及整改措施等;同时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技能。
3.2.2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教练能力
当前,不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学科知识单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差。有些学生毕业后专业不专,知识面过窄,教学训练能力差,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有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健康教育、运动营养学等等。在学生担任教练带队训练过程中,需要了解最基本的人体构造、人体反应原理制定训练计划;要根据运动营养学知识为学员制定饮食计划和营养搭配等;要有在训练中预防伤病的医学知识,这就需要合理利用所学的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知识,使实际训练更加技术化、科学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练能力也很重要,其中渗透着运动训练学、体育管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有力指导,如果学生仅纸上谈兵,理论掌握的多扎实,分数考得再高,但在实践教学中面对许多问题时束手无策,面对学校或专业训练队训练时也无从下手,无计可施。因此,应加强并引导学生能在平时积极主动地将课堂中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教练能力,使其适应社会的需求。
3.2.3科研与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课余训练队为平台的基础上,对参与训练的学生实施监控很重要,作为教练员、队长和教师均需要有这种意识。为此,应建立一些开放、综合、连锁的实验室及柔性的实验平台并对学生开放。阶段性训练结束以后,以优秀学生为代表的教练或队长可以有效地组织训练人员进行各项体质指标监测,检验训练效果,训练人员的技能水平是否有所提高等。在各类试验实施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体育教育人才,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工作者在积极动员组织培养参加课余训练队(俱乐部)的优秀学生担任教练。这些项目教练应在专项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制定相关训练计划,并进行科学训练。
3.3以系列体育竞赛为抓手,全面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倡导以训练为基础,以竞赛为窗口,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扩大本专业的影响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为此,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工作者在每学期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协调并组织安排系列教学比赛,形成人人有项目、项目有队伍、月月有比赛,季季有活动,以此来检验和促进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竞赛是教学、训练成果的全面检验。通过组织竞赛,进一步检验学生的竞赛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裁判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基于此,学生工作者会积极动员组队、训练、参赛,并在此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4以提升科研素质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4.1实施“导师制”,培养科研能力
为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帮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大学期间有计划地在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应深入推行“本科导师制”,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引导。对指导的专题内容、导师资格及聘任、导师的职责、工作要求、导师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导师制”的实施,促使学生顺利实现由高中生向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过渡,树立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制定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4.2举办系列科研讲座,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利用学院的资源请专业教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请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举办科研讲座,为本专业学生的成长提供一种契机。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中努力营造执著、宽松的学习氛围和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大胆设想、积极探讨与实践的科研环境,培养学生对体育专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朝着科研的方向发展。
3.4.3开展学生讲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专家学者的引导下,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办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讲坛。请学生中的积极分子查阅资料,准备课件,利用读书会与同学们交流沟通一些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等,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等,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增强适应能力,全面发展自己,同时鼓励学生进自习室、图书馆,教给他们学会查阅资料,学会看书,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
3.4.4积极深入实践调研,鼓励学生申报科研课题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工作者组织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走出学院,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利用寒暑假,布置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调研,让其利用假期的时间做社会调研,深入实践,了解体育发展现状,撰写调研报告;通过学期学年总结与计划,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教育。学生工作者应积极协调课余训练队(俱乐部)的组织者、对体育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学生与专项教师、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师之间的关系,利用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课题为平台,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实践中育人,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完成了从学习型大学生向科研型大学生迈进。
3.4.5博客、微信———思想文化阵地
重教育,善交流,学知识,授技能,在交流中成长和提高,是建立公共平台的最初目的。在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信息在瞬间就能传遍世界,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所在,建立体育教育专业微信平台、年级博客、QQ群等,在公共平台上有关信息,主要包括:域外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信息、体育新闻;我国体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学校和学院的政策通知;学校和学院举办的相关活动通知;课余训练队(俱乐部)的组建、机构设置、运行机制以及相关的训练、竞赛的通知、开展情况及活动总结;各班内部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活动总结;建立相册,上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各项活动照片,制作成影集等,不仅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而且为传达信息、开展各项活动等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4结语
基于“TTCR”人才培养模式,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工作者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力求达到“开拓创新,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分步实施,高起点要求,高水平建设,高层次突破”的发展特色“;重改革,重创新,重实践,重素质”“、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实践,勇创新”“,为学为人统一”的教学、育人特色;教学科研相互支撑特色;社会服务特色。最终,形成“教学管理体系更加完备、训练竞赛实力更加雄厚、科研支撑教学能力更为突出”的专业教学平台建设特色,以实现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的复合型体育专业人才。
作者:吕旭涛 单位: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孟红.地方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