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33:44
导语:在双语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虽然双语教学在体育舞蹈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国,老师并没有重视对英语的使用,对双语教学的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主要由下面两个因素造成。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英语功底,很多体育老师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高,对英语知识的认识程度不深。这使得老师在开展体育舞蹈过程中,不重视对英语的使用和引导。另一方面,国内还没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的英汉对照教材。不少高校的体育教材都是自己编写的,这就使得在教学中没办法形成统一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过分随意,针对性不高。
二、双语教学对体育舞蹈的重要意义简析
(一)双语教学能够深化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识
在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会运用一些相关的英语术语,而体育舞蹈的英语术语主要由其基本名词、动作性术语、一般性术语以及专门性术语这几个部分构成。不少体育老师会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整套舞蹈动作,使得学生能够对舞蹈学习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而在讲授动作的过程中,老师会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英语表达方式。举个例子,老师在讲解华尔兹一些基本的动作时,会边示范前进走步,边说“walkforward”英语词语。这种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融入英语的教学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了他们深入学习体育舞蹈的信念,对于提高体育舞蹈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双语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体育舞蹈具有悠长的发展历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保持和积淀浓厚的社交礼仪性质。而体育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交际方式,老师在教授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也要关注相关礼仪知识的教授。具体来说,老师在让学生进行一对一相互练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来表达和交流,例如在进行walk学习时,可以让学生用onebyone来进行练习,这样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舞蹈学习环境,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下训练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双语教学能够促进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国际之间的交流也愈加频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英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而对于体育舞蹈来说,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上我国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不断深化,这给院校体育舞蹈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学习英语能够为这些学生在以后的比赛、表演的交流中提供便利。当前,很多国际上的比赛所使用的官方语言都是英语,只有学好英语,才能更加清晰地明白和融入比赛规则、环境,增强与其他国外裁判、竞赛者的沟通。所以双语教学在体育舞蹈中的开展能够最大程度地促进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和传播。
三、增强双语教学对体育舞蹈促进作用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师资建设,重视双语教学
为了能够充分地发挥双语教学对体育舞蹈的促进作用,高校教育者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为教育重心,同时对相关的体育舞蹈课程体系、内容以及方法进行改革。在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引起一流的专业性教育人员,提升双语教学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通过双语教学来促进体育舞蹈的发展。
(二)使用合适的教材
目前体育舞蹈教学遇到一个比较大的瓶颈——教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高校教育者应当重视教材建设工作,不断地与时俱进,更新教材内容。具体来说,学校可以组织一些高素质的老师,或者是外聘一些专业人员对教材进行编写,同时也可以引用一些比较优秀的原版专业教材。这些原版专业教材能够保留原汁原味的语言,这种原始的语言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达到了体育舞蹈的教学要求,
四、结束语
关键词双语教学大学物理保持过渡式
KeywordsUniverstyphysicsbilingualteachingmaintenanceandtransitionalmodel
一、引言
自从2001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许多高校均把大学物理选作实施双语教学的公共课程。然而,由于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对于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并无现成的答案。这些问题也就成了制约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深入发展的主要因素。几年来,在江西省教育厅教改基金的支持下,我们结合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若干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的结论。现以研究论文的形式予以发表,供从事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及其它专业双语教学工作的同仁参考。
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并由这个目标而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我们认为,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其教学目标包括一般双语教学目标和物理学学科教学目标二个子目标。
1、一般双语教学的目标。双语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使用二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必定有它自己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与用双语讲授的学科的类别无关。它是各类双语教学共有的教学目标或一般目标。
加拿大学者麦凯和西格恩认为,双语教学同时具有三个目标:其一是语言目标,即提高学生运用二种或二种以上语言的熟练程度;其二是学术目标,即促进学生的学术能力;其三是社会目标,即满足社会和文化需要[1]。我国双语教育专家王斌华认为,我国实施双语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英语水平,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2]。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双语教学的一般教学目标应当是它的语言目标,即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教师认为,要从事学科教学的双语教师承担起改善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任务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学科教学的时数有限,学科教学的重点是学科内容而非语言。然而,我们认为,双语教学承担起改善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目标,这正是双语教学得以存在的基础。而且,双语教学的语言教学功能是专门的英语语言教学无法取代的。以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为例,在专门开设的英语语言教学课程中,并不会专门教学生学习事物间时空关系的英语表述方法和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英语表述方法,以及数量关系的英语表述方法。
结合专业教学内容给学生讲授这些语言知识,既必要又自然,学生学习起来能做到学用结合,更有利于接受这些语言知识。
2、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与普通大学物理教学的目标应当是一致的,即应当具有相同的学科教学大纲。那种以牺牲专业教学内容为代价的双语教学是不值得提倡的。不过,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任务和课时设置的匹配问题。如果要大学物理双语班和普通班在相同的教学时数内完成相同专业内容的教学任务,那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双语班还有语言教学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是无法逃避的,它是顺利进行专业内容教学的前提。因此,我们认为,大学物理双语班的教学时数应当约高于普通班的教学时数。
三、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要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实现普通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专业内容教学任务,首要的问题就是教材的选择。教材内容相对太浅或太深,范围太宽或太窄均不能满足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目前,我国引进了许多国外原版大学物理教材,但究竟那种版本的原版教材符合我国现行工科院校物理教学大纲的普遍要求,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能确定。为此,我们对现有大学物理英语原版教材和国内流行的大学物理教材按照、热、光、电和近代物理五个指标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美国原版教材《西尔斯物理学》第10版和哈立德的《Fundamentalsofphysics》第六版在内容范围和深度上都与我国现行工科院校通用教材接近。而其它教材,如RaymandAserway等编著的《collegephysics》,PaulpelerUrone的《collegephysics》,以及《伯克利物理教程》等,则在内容范围和深度方面与我国同类教材存在显著差异。国内其它大学物理英语版教材,如王安安的《大学物理简明教程》,张三慧的《大学物理》,均由于受编者母语的影响而在行文风格和语言特征方面与原版国外教材相去甚远。卢德馨的英语版《大学物理》尽管语言流畅,似有原版英美物理教材韵味,但其内容显然不符合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因此,我们认为《西尔斯物理学》和《Fundamentalsofphysics》比较适合选作我国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教材。
四、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与普通大学物理教学相比,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语言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完全沿用传统大学物理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完成大学物理双语班的教学任务。究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结合国内外有关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1、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由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有二个主要特点:其一,它是一种双语教学;其二,它的内容是物理。
作为双语教学,大学物理双语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与人们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有关。语言学家M·下·麦凯认为,双语教学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系统[3]。托斯滕·休森等在《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中对双语教学给出了如下定义:双语教学,就其最低标准而言,应当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语言的教学方法[4]。我国学者对双语教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定义。王斌华教授认为:“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份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知识的教学。”王本华则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直接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它各种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2]。
比较上述各种定义,我们认为,可以把双语教学的定义表达如下:双语教是指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使用二种语言的教学,其目的是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
本定义的恰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体现了教育部提倡双语教学的初衷,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其次,它切合我国目前双语班学生第二语言的实际水平。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国家提倡双语教学可能包含着促进民族平等与民族融合的政治考量。然而,在我国并不存在这种社会基础,不存在说英语的特定族群。因此,全部使用英语而无需进行汉语解释或辅助的双语教学班级,在我国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此外,我们认为,将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有时甚至是由不懂汉语的教师实施的教学称之为双语教学是不恰当的。
如果接受这种授课方式的班级中也有用中文上的课程,那么这些班级可以叫做双语班;但由不懂汉语的教师上的课绝不能称之为双语教学课。双语班和双语教学课显然是二个不同的概念。
综上所述,我国的双语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含义。因此,必须选择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国外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不使用母语的教学模式,称之为浸入式(immersionprogram)。该模式源于加拿大,对语言环境和授课对象要求较高。第二种称之为保特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该模式主张在使用母语的同时也使用外语,但并未对同一门课程中是否使用二种语言教学做出明确区分。第三种双语教学模式被称之为过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该模式允许学生在开始阶段部份地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到只使用第二语言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完成从借助第一语言的学习向借助第二语言的学习的过渡。
比较上述三种双语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较适合我国双语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应当是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的综合模式。可以把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含义是: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允许老师用母语向学生解释学科教学内容,同时讲授对应的英语表达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丢掉母语这根拐杖,直接通过外语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内容。
保持过渡式是比较符合我国目前双语教学班学生第二语言实际水平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有效性也在我们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2、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课时分配比例。由于教材和教学语言的变更,双语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语言教学,以便学生能理解教材和教师用另一种语言提供的信息。而且,使学生掌握这些语言知识也正是双语教学的目标。所以,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传授这些语言知识,而在于这些语言知识的相对容量有多大,需要花多少时间去传授,以及本课程在语言教学方面能提供多少时间。
我们的体会是,当必须用于语言教学的时间超过每堂课时的30%时,就无法完成学科内容的教学任务。而在对平均水平接近公共英语6级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时,用了语言教学的时间约为10%。但实际情况是,我们进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对象都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在3-4级范围。处于这个水平的学生在阅读教材和听讲过程中所碰到的语言问题并不仅仅是单词问题,实施双语教学的困难很大。要使学生明了课程内容,老师必须花费将近50%的时间去教授语言知识。显然,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实施双语教学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我们认为,适合进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学生群体应当是英语平均水平在4级以上的教学班级。对这样的班级实施双语教学,课堂上用于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学时分配比例可以控制在2:8。而其中用于语言教学的20%课时应在总学时中补足。
3、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方法。双语课中的语言教学应当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而进行。大学物理是一门集实践性和理论性于一身的课程。该课程所涉及到的许多语言点学生在公共英语课程中均来专门学习过,这些语言点可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1)物理专业术语和习惯表述方法
(2)客体时空位置、状态及相互关系的表述方法
(3)数量关系及方程式的表述方法
(4)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表述方法
这些语言点分布于整个物理课程中,如何传授这些知识是双语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不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就不能理解教材,也听不懂老师的讲授。
有研究者认为,可以先集中讲授这些语言知识,然后再进行专业内容教学。然而,根据双语教学的语言学理论和我校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并不恰当。对于专业术语和习惯表述方法的学习,或许可以采用印发资料的方式让学生预先自习。但对于后面3个语言点的学习,就只能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因此,我们主张在讲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相应的语言知识。
美国南加洲大学的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是与语言学习完全不同的,类似于母语学习的下意识过程,只有通过“习得”而掌握的语言,才能真正用于自然的交际环境中,表述说话者想要表述的意义。学习者“习得”一定语言规则后,会对语言输出进行监控,使其合乎已知规则。而这些规则的“习得”,则是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的,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5]。显然,我们的主张与这种观点是一致的。
3、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科内容的教学方法。由于知识表述形式的变更,大学物理双语班的学科内容教学方法也必须作相应的变更。这些变更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课堂语言的使用。由于双语班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普遍较低,尚未达到能接受完全用第二语言讲授的课程的水平。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讲述中,必须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讲解,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专业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方法。
(2)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班的课件应当不同于非双语班的课件。许多在普通教学班中可用口头表达的教学内容,应当在双语班的教学课件中出现。其目的在于帮助第二语言(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听懂课程内容讲解,并强化语言知识。
(3)课堂师生间互动。应当适度增加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答问的机会,并要求学生使用第二语言(英语)问和答,但不能强迫。通过这种方法给学生提供语言应用的机会,增强使用第二语言的兴趣。
(4)课后作业安排。在每个章节讲授完成后一定要布置适量的作业,并且要求学生解答时不得使用母语。此举在于给学生提供检验学习效果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掌握英语提供适度的压力。
除了在上述4个方面双语教学方法与非双语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外,其余教学方法均无差别,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五、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自2002年以来,我校就开设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班,数年来从未间断。不少同学反映,通过双语班的学习,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以2006年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班为例,双语班学生与全校其它非双语班学生使用同一考卷(译成英文),双语班的考试平均分比全校物理考试平均分还高出几个百分点,达到中上水平。
总结几年来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要有一本好的原版教材。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班开办之初,由于缺乏经验和理论指导,在教材的选择上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先后选用的几种国内外教材均不理想。后来,我们将对教材的要求细化为统计指标,通过对多种国内外教材的统计对比分析,最终选定了较适合双语教学要求的教材。
(2)要有具备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班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是办班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的体会是,当一个双语班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于4级,参加双语班的学习是不恰当的。由于4级水平以下的学生无法看懂原版教材,即使老师全部用中文讲授,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而且,这种水平上的差距,也不是双语班的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弥补的。
(3)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双语教学的实践表明,即使公共英语水平达到6级的同学,在接受双语教学时也需要进行语言指导。某些与专业内容密切相关的英语表述方法,是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阶段从未接触过的,更不要说熟练应用。而这一部份语言知识的缺失若不补上,就会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4)要制作内容详细的英语版教学课件。鉴于我国目前公共英语的教学状况,学生根本无法听懂正常语速的英语讲课内容。因此,有必要制作文字内容较详细的教学课件;以便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课件内容来理解老师的讲授。
(5)要适度增加授课时数。由于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需要花一部份时间讲授语言,真正用于学科内容的教学时间相对减少。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总时数一般都在120学时左右。如果有20%用于语言教学,实际用于学科内容的教学时数就会低于100学时,因此,我们觉得大学物理双语班的物理课教学时数定为150课时较为适宜。
六、结语
教什么和如何教一直是困扰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工作者的难题,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双语教学的内容是由双语教学的目标决定的。而双语教学的目标是由二个子目标构成的;其一是语言目标,其二是学科教学目标。这二个教学目标决定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内容既包括物理学科知识也包括英语语言知识。
2、教学方法是由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共同决定的。鉴于双语班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我们提出保持——过度式作为双语教学的模式。要求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使用二种语言解释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传授相应的英语表述方法。使学生逐步丢掉母语这根拐杖,达到直接通过英语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目的。
3、本研究发现,参加双语班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应在4级以上;用于语言教学的时间应在总学时的20%以内;学科教学的总学时数应当相应地增加20%。
4、语言知识的教学应当结合内容教学进行,使学生通过“习得”的方式提高英语水平。即通过双语讲授、课堂师生互动和课后作业安排来增加学生语言练习的机会。
5、为了保证对双语班的学科内容教学能实现普通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当通过统计参数对比分析法选定合适的原版教材,并制作详细的课堂教学课件。
双语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尚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我们愿与有志于双语教育事业的老师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双语教育事业提升到新的水平。
本研究得到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2.M.F麦凯,M西格恩,严正等译.双语教育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3.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THusen,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Secondedition,PergamonpressInc,1994
关键词双语教学大学物理保持过渡式
KeywordsUniverstyphysicsbilingualteachingmaintenanceandtransitionalmodel
一、引言
自从2001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许多高校均把大学物理选作实施双语教学的公共课程。然而,由于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对于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并无现成的答案。这些问题也就成了制约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深入发展的主要因素。几年来,在江西省教育厅教改基金的支持下,我们结合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践,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若干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的结论。现以研究论文的形式予以发表,供从事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及其它专业双语教学工作的同仁参考。
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并由这个目标而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我们认为,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其教学目标包括一般双语教学目标和物理学学科教学目标二个子目标。
1、一般双语教学的目标。双语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使用二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必定有它自己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与用双语讲授的学科的类别无关。它是各类双语教学共有的教学目标或一般目标。
加拿大学者麦凯和西格恩认为,双语教学同时具有三个目标:其一是语言目标,即提高学生运用二种或二种以上语言的熟练程度;其二是学术目标,即促进学生的学术能力;其三是社会目标,即满足社会和文化需要[1]。我国双语教育专家王斌华认为,我国实施双语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英语水平,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2]。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双语教学的一般教学目标应当是它的语言目标,即改善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教师认为,要从事学科教学的双语教师承担起改善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任务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学科教学的时数有限,学科教学的重点是学科内容而非语言。然而,我们认为,双语教学承担起改善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目标,这正是双语教学得以存在的基础。而且,双语教学的语言教学功能是专门的英语语言教学无法取代的。以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为例,在专门开设的英语语言教学课程中,并不会专门教学生学习事物间时空关系的英语表述方法和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英语表述方法,以及数量关系的英语表述方法。
结合专业教学内容给学生讲授这些语言知识,既必要又自然,学生学习起来能做到学用结合,更有利于接受这些语言知识。
2、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学科教学目标与普通大学物理教学的目标应当是一致的,即应当具有相同的学科教学大纲。那种以牺牲专业教学内容为代价的双语教学是不值得提倡的。不过,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学任务和课时设置的匹配问题。如果要大学物理双语班和普通班在相同的教学时数内完成相同专业内容的教学任务,那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双语班还有语言教学的任务;而且这个任务是无法逃避的,它是顺利进行专业内容教学的前提。因此,我们认为,大学物理双语班的教学时数应当约高于普通班的教学时数。
三、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
要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实现普通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专业内容教学任务,首要的问题就是教材的选择。教材内容相对太浅或太深,范围太宽或太窄均不能满足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目标与要求。
目前,我国引进了许多国外原版大学物理教材,但究竟那种版本的原版教材符合我国现行工科院校物理教学大纲的普遍要求,只有通过统计分析才能确定。为此,我们对现有大学物理英语原版教材和国内流行的大学物理教材按照、热、光、电和近代物理五个指标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美国原版教材《西尔斯物理学》第10版和哈立德的《Fundamentalsofphysics》第六版在内容范围和深度上都与我国现行工科院校通用教材接近。而其它教材,如RaymandAserway等编著的《collegephysics》,PaulpelerUrone的《collegephysics》,以及《伯克利物理教程》等,则在内容范围和深度方面与我国同类教材存在显著差异。国内其它大学物理英语版教材,如王安安的《大学物理简明教程》,张三慧的《大学物理》,均由于受编者母语的影响而在行文风格和语言特征方面与原版国外教材相去甚远。卢德馨的英语版《大学物理》尽管语言流畅,似有原版英美物理教材韵味,但其内容显然不符合普通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因此,我们认为《西尔斯物理学》和《Fundamentalsofphysics》比较适合选作我国工科院校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教材。
四、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与普通大学物理教学相比,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语言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完全沿用传统大学物理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完成大学物理双语班的教学任务。究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结合国内外有关双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1、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课程的教学方法是由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有二个主要特点:其一,它是一种双语教学;其二,它的内容是物理。
作为双语教学,大学物理双语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与人们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有关。语言学家M·下·麦凯认为,双语教学这个术语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学系统[3]。托斯滕·休森等在《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中对双语教学给出了如下定义:双语教学,就其最低标准而言,应当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语言的教学方法[4]。我国学者对双语教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定义。王斌华教授认为:“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份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知识的教学。”王本华则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将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直接用于语言学科以外的其它各种学科的教学,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2]。
比较上述各种定义,我们认为,可以把双语教学的定义表达如下:双语教是指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使用二种语言的教学,其目的是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各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进行。
本定义的恰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体现了教育部提倡双语教学的初衷,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其次,它切合我国目前双语班学生第二语言的实际水平。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国家提倡双语教学可能包含着促进民族平等与民族融合的政治考量。然而,在我国并不存在这种社会基础,不存在说英语的特定族群。因此,全部使用英语而无需进行汉语解释或辅助的双语教学班级,在我国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此外,我们认为,将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有时甚至是由不懂汉语的教师实施的教学称之为双语教学是不恰当的。
如果接受这种授课方式的班级中也有用中文上的课程,那么这些班级可以叫做双语班;但由不懂汉语的教师上的课绝不能称之为双语教学课。双语班和双语教学课显然是二个不同的概念。
综上所述,我国的双语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含义。因此,必须选择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国外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不使用母语的教学模式,称之为浸入式(immersionprogram)。该模式源于加拿大,对语言环境和授课对象要求较高。第二种称之为保特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该模式主张在使用母语的同时也使用外语,但并未对同一门课程中是否使用二种语言教学做出明确区分。第三种双语教学模式被称之为过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该模式允许学生在开始阶段部份地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到只使用第二语言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完成从借助第一语言的学习向借助第二语言的学习的过渡。
比较上述三种双语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较适合我国双语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应当是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的综合模式。可以把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这个模式的含义是: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允许老师用母语向学生解释学科教学内容,同时讲授对应的英语表达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丢掉母语这根拐杖,直接通过外语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内容。
保持过渡式是比较符合我国目前双语教学班学生第二语言实际水平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的有效性也在我们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检验。
2、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的课时分配比例。由于教材和教学语言的变更,双语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进行必要的语言教学,以便学生能理解教材和教师用另一种语言提供的信息。而且,使学生掌握这些语言知识也正是双语教学的目标。所以,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传授这些语言知识,而在于这些语言知识的相对容量有多大,需要花多少时间去传授,以及本课程在语言教学方面能提供多少时间。们的体会是,当必须用于语言教学的时间超过每堂课时的30%时,就无法完成学科内容的教学任务。而在对平均水平接近公共英语6级的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时,用了语言教学的时间约为10%。但实际情况是,我们进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对象都是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在3-4级范围。处于这个水平的学生在阅读教材和听讲过程中所碰到的语言问题并不仅仅是单词问题,实施双语教学的困难很大。要使学生明了课程内容,老师必须花费将近50%的时间去教授语言知识。显然,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实施双语教学是得不偿失的。因此,我们认为,适合进行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学生群体应当是英语平均水平在4级以上的教学班级。对这样的班级实施双语教学,课堂上用于语言教学和专业教学的学时分配比例可以控制在2:8。而其中用于语言教学的20%课时应在总学时中补足。
3、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中的语言教学方法。双语课中的语言教学应当结合课程内容的需要而进行。大学物理是一门集实践性和理论性于一身的课程。该课程所涉及到的许多语言点学生在公共英语课程中均来专门学习过,这些语言点可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1)物理专业术语和习惯表述方法
(2)客体时空位置、状态及相互关系的表述方法
(3)数量关系及方程式的表述方法
(4)事物间因果关系的表述方法
这些语言点分布于整个物理课程中,如何传授这些知识是双语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不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就不能理解教材,也听不懂老师的讲授。
有研究者认为,可以先集中讲授这些语言知识,然后再进行专业内容教学。然而,根据双语教学的语言学理论和我校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并不恰当。对于专业术语和习惯表述方法的学习,或许可以采用印发资料的方式让学生预先自习。但对于后面3个语言点的学习,就只能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因此,我们主张在讲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相应的语言知识。
美国南加洲大学的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是与语言学习完全不同的,类似于母语学习的下意识过程,只有通过“习得”而掌握的语言,才能真正用于自然的交际环境中,表述说话者想要表述的意义。学习者“习得”一定语言规则后,会对语言输出进行监控,使其合乎已知规则。而这些规则的“习得”,则是通过渐进的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的,是一个不断增长的过程[5]。显然,我们的主张与这种观点是一致的。
3、大学物理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科内容的教学方法。由于知识表述形式的变更,大学物理双语班的学科内容教学方法也必须作相应的变更。这些变更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课堂语言的使用。由于双语班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普遍较低,尚未达到能接受完全用第二语言讲授的课程的水平。因此,在课程内容的讲述中,必须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讲解,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专业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方法。
(2)教学课件的制作。双语教学班的课件应当不同于非双语班的课件。许多在普通教学班中可用口头表达的教学内容,应当在双语班的教学课件中出现。其目的在于帮助第二语言(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听懂课程内容讲解,并强化语言知识。
(3)课堂师生间互动。应当适度增加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答问的机会,并要求学生使用第二语言(英语)问和答,但不能强迫。通过这种方法给学生提供语言应用的机会,增强使用第二语言的兴趣。
(4)课后作业安排。在每个章节讲授完成后一定要布置适量的作业,并且要求学生解答时不得使用母语。此举在于给学生提供检验学习效果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掌握英语提供适度的压力。
除了在上述4个方面双语教学方法与非双语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外,其余教学方法均无差别,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五、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自2002年以来,我校就开设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班,数年来从未间断。不少同学反映,通过双语班的学习,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以2006年的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班为例,双语班学生与全校其它非双语班学生使用同一考卷(译成英文),双语班的考试平均分比全校物理考试平均分还高出几个百分点,达到中上水平。
总结几年来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要有一本好的原版教材。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班开办之初,由于缺乏经验和理论指导,在教材的选择上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先后选用的几种国内外教材均不理想。后来,我们将对教材的要求细化为统计指标,通过对多种国内外教材的统计对比分析,最终选定了较适合双语教学要求的教材。
(2)要有具备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要实施双语教学,双语班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是办班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的体会是,当一个双语班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于4级,参加双语班的学习是不恰当的。由于4级水平以下的学生无法看懂原版教材,即使老师全部用中文讲授,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而且,这种水平上的差距,也不是双语班的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弥补的。
(3)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双语教学的实践表明,即使公共英语水平达到6级的同学,在接受双语教学时也需要进行语言指导。某些与专业内容密切相关的英语表述方法,是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阶段从未接触过的,更不要说熟练应用。而这一部份语言知识的缺失若不补上,就会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
(4)要制作内容详细的英语版教学课件。鉴于我国目前公共英语的教学状况,学生根本无法听懂正常语速的英语讲课内容。因此,有必要制作文字内容较详细的教学课件;以便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课件内容来理解老师的讲授。
(5)要适度增加授课时数。由于在双语教学过程中需要花一部份时间讲授语言,真正用于学科内容的教学时间相对减少。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总时数一般都在120学时左右。如果有20%用于语言教学,实际用于学科内容的教学时数就会低于100学时,因此,我们觉得大学物理双语班的物理课教学时数定为150课时较为适宜。
六、结语
教什么和如何教一直是困扰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工作者的难题,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双语教学的内容是由双语教学的目标决定的。而双语教学的目标是由二个子目标构成的;其一是语言目标,其二是学科教学目标。这二个教学目标决定了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内容既包括物理学科知识也包括英语语言知识。
2、教学方法是由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共同决定的。鉴于双语班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我们提出保持——过度式作为双语教学的模式。要求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使用二种语言解释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传授相应的英语表述方法。使学生逐步丢掉母语这根拐杖,达到直接通过英语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目的。
3、本研究发现,参加双语班的学生,其英语水平应在4级以上;用于语言教学的时间应在总学时的20%以内;学科教学的总学时数应当相应地增加20%。
4、语言知识的教学应当结合内容教学进行,使学生通过“习得”的方式提高英语水平。即通过双语讲授、课堂师生互动和课后作业安排来增加学生语言练习的机会。
5、为了保证对双语班的学科内容教学能实现普通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当通过统计参数对比分析法选定合适的原版教材,并制作详细的课堂教学课件。
双语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尚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我们愿与有志于双语教育事业的老师共同努力,把我国的双语教育事业提升到新的水平。
本研究得到江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2.M.F麦凯,M西格恩,严正等译.双语教育概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
3.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THusen,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Secondedition,PergamonpressInc,1994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目标和模式
对双语教学的概念、目标方面,众多学者的意见基本一致。双语教学的概念基本上采取英国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定义:
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actsubjects,中文含义是“在学校里对所授学科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教学”。双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双语教学使医学生能够利用英语等外语,在医学专业知识领域进行总结、学习、工作和交流,使学生较早了解和掌握医学最新成果、并具备向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李海燕等,2008;何兴祥等,2004)。实际上,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双重导向的,既要达到提高外语能力的目标,又要达到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
在双语教学的模式方面,所用术语小有差异,但基本一致。目前双语教学基本可以被分为三种模式:
首先是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program),即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学校采用英文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学生的作业、考试以及教师课堂讲解全部采用英语。其次是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即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采用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中文和英文混合方式,运用外语的比例也逐渐从少到多。教师在课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用双语对学科知识进行描述、讲解、评述,避免学生一开始因不适应直接用第二语言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有些学者称为渗透式教学,王兴坡,2007),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大多数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分类基本一致,但也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李爱萍等,2007)。李爱萍等把双语教学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方式:(1)教师在授课时用英语讲授关键词和重要内容,英语授课比例占30%;(2)教师在授课时中英文交替使用,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相关专业内容,英语授课比例占50%;(3)教师在授课时英语授课比例占70%,教师和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专业思维和交流。提出了准确的授课语言的比例,但如果能提出科学的依据,其指导力就更强了。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双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双语教学的本质认识不清。
许多人将双语教学同强化英语教学等同起来,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培养英语人才;有人认为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全英文授课,全英文教材;也有人认为必须运用中文授课。其实必须明确双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是外语和专业知识并重,如果将双语课变成纯外语课或者将完全不重视外语都是不合适的。
2.师资水平难以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目前很多高校的外语专业教师外语讲得很流利,但却不了解医学专业知识;而医学专业的教师精通自身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却十分有限。好的师资必须兼具两种能力。
3.外文原版教材的匮乏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
实施有效的双语教学必须依托外文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语。没有原版教材和参考书,教师和学生就无法接触到正宗的外语。由于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双语教学教材十分匮乏。有的所谓双语教材,只是教师按照个人喜好挑选的一些外文文字资料、复制的课件,或是将现有的中文教材部分翻译成外文的资料。教师自编自选的外文教材在其翻译的正确性上难以保证,容易造成教学上的随意性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以致给学生造成误导。
4.双语教学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教学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不能用常规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衡量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往往不是即刻就能够判定的,而需要一定时期的跟踪调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促进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应该尽快建立符合双语教学规律和特点的评价机制。
5.双语教学氛围不浓。
营造双语环境对于语言的学习非常重要,目前大多数院校仅在英语课及“双语教学”课堂中讲英语,这就容易造成“孤岛”效应,不利于形成浓厚的英语氛围(孙晓嘉,2008;肖坚等,2005)。
三、当前医学双语教学研究的建议
鉴于双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很多解决建议,比如将网络、多媒体于应用双语教学,因为双语教学中应用网络、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教师讲解,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高美华等,2008)。齐建光等(2005)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在双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提出了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编写适合我国医学生需要的双语教学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具体措施。孙晓嘉(2008)也提出了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加强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创建校园双语环境,如办英语报纸,英语广播等的建议。宋汉君等(2007)除上述建议外,还提出建立评价机制的建议,认为建立评价体系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必须把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只有建立这样的发展性评价,医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才会得到科学公正的反映;制定教学评价体系要注意结合学校的双语教学实际,同时要注意时效性,既要考虑医学教学目标的定位,又要考虑学生外语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变化趋势。其他学者诸如赵毅,王燕(2007),宋汉君等(2007)等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可以想象的是,双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向肯定着重在如何实施这些建议上以及这些建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上。超级秘书网
当前的双语教学研究人员可谓众多,但是总的来说,论述多,实证少;调查多,实验少。很多研究重复,真正有意义和创新的不多,真正具有另人信服且具有指导意义的不多。比如在三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中,究竟哪种对医学生有用,对哪种英语水平的医学生效果好,鲜有研究。我们知道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双重的,三种教学模式中究竟哪种有利于学生达到提高外语专业的目的,哪种更能达到提高专业知识的目的,或者某种教学模式在两方面都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已得知众学者提出了很多改进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但这些建议大多数基于简单的推理和想当然,很多是简单呼吁的纸上谈兵。其建议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少之又少。鉴于这个情况,我们认为,以实证的方式对双语教学在医学院校应用的研究很有必要。只有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双语教学效果的全面检测,其结果才能另人信服,也才会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从本质上说,双语教学源于沉浸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于20世纪60年代于加拿大兴起,之后在美国受到重视并迅猛发展。英国著名的《朗曼现代英语词典》中双语教学的定义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对双语教学内涵的理解因国家、地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在我国,双语教学一般是指使用除汉语以外的一门外语作为主要语言进行教学活动,语言的具体定位主要是汉语和英语。在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中,英语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通过英语教材、多媒体课件等在传递本学科知识的同时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不是通过双语教学来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
2在护理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我国大部分学生的英语仍然停留在“哑巴英语”的状态,即拥有较大的词汇量,阅读能力尚可,但口语、听力以及写作能力较差。这些短板在学生时代体现为阻碍对最新医学信息的接受和学习,而若延续至今后的工作中,则可能由于语言障碍,不能及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从而得不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为促进我国与世界接轨,提高我国护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护理专业学生能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在中职卫校实施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3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3.1适用教材缺乏在双语教学中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可直接研究和吸取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和内容,但国外原版教材的编写思想和内容与中文教材差别较大,教师备课的时间、精力投入大,学生理解掌握存在困难,且国外原版教材价格昂贵,难以推广使用。
3.2师资力量薄弱我校高水平的英语专业教师(通过CET-6、TEM-8)不多,大部分教师是相关专业科班出身,只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而听说交流能力不强,不能有效地将护理专业知识用英语传达。
3.3学生外语基础差学生普遍感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授课时只是照本宣科,简单地将英文内容翻译成中文,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认为双语教学只是一种变相的翻译课,因而产生了抵触情绪。同时,学生的英语基础差,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普遍不高,再加上学生接受能力有别、个人兴趣存在差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做不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4实施双语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4.1转变观念,加强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很多人对双语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双语教学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好,但护理学科的无国界性使双语教学的开展显得十分必要。因此,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双语教学,真正下功夫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词汇,培养使用英语进行临床思维的良好习惯。教师也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重大意义,以更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
4.2选择适宜教材学校可多购置国外原版教材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在充分比较各种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组织教师改编或自主编写包含各学科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双语校本教材,并配套讲义和专业词汇表。教师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教材,可以吸收先进国家最新的护理教育理念,优化和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双语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专业素质与外语素质“双高”是对双语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这就要求护理专业授课教师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还能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比较理想的双语教学人员是曾在国外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归国学者,当然也可以从现有师资队伍中选拔听、说、读、写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定期去外语学院或者国外进修培训。我校护理学专业现任教师大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部分教师有国外学习、工作的经历,外语教学能力总体有了极大提高,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4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当前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有以下3种:
(1)沉浸式双语教学:要求用外语进行教学,使学生完全沉浸于弱势语言(外语)的教学氛围中;
(2)过渡式双语教学:要求在前一阶段部分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语教学,但一段时间过后,则全部科目使用外语教学,最终目的仍然是向沉浸式双语教学过渡;
(一)课程引进后水土不服引进之初,此课程表现出一定的“水土不服”的现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使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对学生来说,阅读的难度较大,因此老师必须在上课时将教材内容翻译讲解给学生听,学生才能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样使得课程的较多时间花在教材内容的翻译和解释上,对课程设置的整体把握有了方向性的偏差。二是美国服装市场与中国服装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品牌所面对的消费者不同,所运用的品牌战略也存在着一定差距,所以完全地“拿来”,生搬硬套,不能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并且,从美国市场拿来的品牌案例对中国学生来说,品牌形象与认识比较模糊,没有亲眼所见总是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不利于案例的研究与分析,未能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由于有着上述问题存在,导致教学时照本宣科,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实际案例的分析与研究;即使有案例分析,也显得内容缺乏新意、资料缺乏时效性、和数据缺乏真实性,因此授课内容呈现空洞、实践性不强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无法了解到最新的时装界案例,更无法教会学生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服装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学生从高中起主修艺术类课程,他们在文化课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的兴趣也不浓。有些在大学一二年级,未能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这群学生在用双语授课的专业课程中,学习难度较大,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近年来,有许多学生有意向要出国进修硕士,因此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很高,不少学生还在校外的培训机构学习雅思、托福,也有些进行了专门的口语培训。这群学生在双语课程班里表现为程度较好。由于不存在语言的难度,因此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更为旺盛,接收能力颇强。正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层次不齐,对双语授课的要求也不一而同,教师很难在课堂上满足不同需求,从而也就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师针对双语教学的授课方法尚未走上正轨在双语课程开设初期,教师授课通常是用英语制作课件、书写板书,用中文进行授课,辅以介绍些专业词汇。这样的授课方法,就相当于把专业课程当作专业英语课来上,并非真正的双语授课。因此,如何提高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受教者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加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从中获得有用的知识便成为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要做到这些,必须建设完善的双语教学大纲、教材及有经验的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有效的双语案例资料库;建设学生及教师的实践平台;建设与企业在本课程中的实际互动关系。
二、服装营销专业课程双语授课的思考——提出的对策
针对双语课程开设几年来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双语课程改革的课题,对课程内容设置与调整、教学材料的选取与编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采用合适的教材,编辑与市场接轨的教案根据双语课程内容的设置,选择合适的全英文教材作为参考书,同时编辑适合本土市场的教案,结合市场营销原理,案例分析方法,全球市场环境,融入本土市场特征,品牌案例和消费者特征等方面内容,采用双语编写教案,采用中英文新闻报道、寻找品牌案例和消费者分析资料等作为辅助教学材料,充实双语教学内容,丰富专业资料,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采用多样化、分层级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增加互动环节。基于双语教学的特性,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例如采用分层次、分小组、分专题讲述和讨论等方法进行市场案例分析。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级别,在讨论和分组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分阶段,由易而难,深入浅出,从定义、解释,到市场案例、营销分析,逐渐由浅及深的增加英语教学的应用,让学生对语言适应,并对专业知识有所掌握。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中,可以由一开始允许事先准备,过度到即兴的陈述和讨论,逐渐加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专业英语使用率,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创建多维立体的多样化教学平台,如结合课堂教学,构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双语或全英文课程网络学习的平台,采用课堂授课与课后网上自学及网络习题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还可以选择播放优质的全英文影像资料。选取优质的全英文影像资料,例如最新流行资讯、品牌动向、案例故事、专家分析等,让学生了解国际服装市场动态,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
三、服装营销专业学生对双语授课的反馈
在经过多年双语教学的实践后,课题组对接受了双语授课的几个班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学生们反映在课程开设之初对语言有一定的缓慢适应阶段,大约在两三次授课之后就会适应语言关,从而进入了专业知识的双语学习期。而在这两三次的课程前后,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和复习,对教师所授内容进行巩固和强化。这样才能更快适应双语授课。同时,由于服装是人们常用产品,学生对服装的普通知识比较熟悉,对服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了解,对服装品牌也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因此,学生们认为服装营销专业课程比较适合使用双语授课。在运用英语对本土服装消费者和市场案例的分析时,学生们比较能理解专业用语和专业知识,在运用外文资料对国外案例进行分析时,能够加强语言的应用,同时也延展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大多数学生在经过了双语课程的授课后,反映良好,认为双语授课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专业英语的进步,对双语授课持赞成态度。也有个别学生,由于语言基础薄弱,对专业性强的知识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学习压力倍增,觉得跟不上学习进度。但是主观上,他们仍然支持双语授课,认为是有必要的。
四、总结
论文关键词:文化意识、双语教学、比较教育
一比较教育对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比较教育课程是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最贴近现实的学科,最能体现时代的气息,尤其是在教育呈现出国际化趋势的条件下,比较教育研究更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领域。而双语教学在当前高校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目标语浸身模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全部使用外语授课;第二种是双语过渡模式:教师的课堂用语70%~80%应使用英语,学生也能基本使用英语参与教学活动;第三种是外语渗透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专有名词、概念及课堂用语中使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英文,而在授课、问答、作业等其他环节基本使用汉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第二种模式,即双语过渡模式——鼓励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考问题,并探索双语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以个性发展为研究内容,以个案分析作为研究形式,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等能力的发展和变化。
比较教育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拓展专业知识、巩固语言技能,而且可以感悟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意识。英语在宽松自然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相接触的机会。使他们产生一种用英语说话的需要和愿望,促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要想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格,首先要培养他们具有基本的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不仅需要教师的人文素质,教材的文化导入,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积极思考,以不断增强自身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理解。
二教材在实施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双语教学是件艰苦而又持久的工作,要做并不难,但要做好却不容易,而持之以恒则更需要有献身教育的精神。比较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以英语为主,重点讲授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总学时数:36学时。授课对象主要是大学三年级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在修完大学英语四级课程后,应该掌握四千多个英语单词。懂得基本的翻译技巧,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目前,要找到既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的现成双语教材是不现实的。最关键的是要选用适合学校实际的原版材料,适当压缩课程教学的内容。只有深受学生喜爱的双语教材,才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突出实用性原则。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肖惠云主编的《当代英国概况》和周静琼主编的《当代美国概况》中节选了全英文版的教育专题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授课中。我们还节选了原版教材《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中的“比较教育背景的变化”和“三种比较分析”等内容,供学生翻译和讨论。我国着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已将《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英文版第五版翻译成中文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7月纳入“比较教育译丛”。原版教材作者埃德蒙·金(edmundj.king),生于1914年,是英国着名比较教育专家。他是曼彻斯特大学硕士,伦敦大学哲学博士、文学博士。在文史哲、外语和教育学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学识渊博,造诣深厚,教育经验丰富。他主编的若干重要国家和地区社会、学校和进步系列比较教育丛书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三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主要收获
试验双语教学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趋势。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文化意识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比较教育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要求、教材特点整体去思考外语教与学的衔接。学生可以在双语教育中不断提高语言学习的听说技能、书面技能和思维技能,并获得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笔者针对太原师范学院连续三年来跟踪2004级至2007级教育管理专业的128名三年级大学生,通过《比较教育》课程双语教学对所发现的文化意识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以下是学生们小组讨论的一些主要收获:
1、黄晓旭同学的小组认为: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异国教育文化的明显差异。除了这些不同之处。更学到了要用比较与共融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正是这种“异”才让这个世界多彩,我们才有所研究,有所交流。这样得来的结果更加促使我们对其根源的追溯和对其发展趋势的探索,比较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运用比较的眼光看问题的重要性。
2、梁燕妮同学的小组认为:比较教育双语课程使我们受益很深,大家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不再把眼光局限于身边的小圈子,而是看到国外先进的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些对于我们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学习教育基础知识的同时,巩固了语言听说读写的技能。通过比较我们学会了思考,理解了英美国家的教育为什么会如此发达,也明白了我国在教育体制和内容方面的欠缺,并且学会了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正确决策。这些都促进了我们个人品质的完善,做事要负责,要讲究诚信,要学会与社会上各种人员打交道,做到情商、智商同步发展。
3、金辉军同学的小组认为:就拿课程设置来说,英美等国家更加突出实用课程和职业化课程;而我国则重视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所以,发达国家的中学毕业生能很快适应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一个横切面上看,他们的国家经济如此发达,是离不开教育的贡献的。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我国的教育和他们的比起来,多少存在欠缺与不足。他们的课程丰富多彩,动手操作和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强,而且公民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非常希望将来得到这样教育的洗礼与熏陶。在课余,我们也经常把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与我国的相比,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许锦绒同学的小组认为:重要的一点应该是个人品质方面的培养和提升,而品质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它包括了社会政治、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因而我们对自己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应该落脚于平常的点滴生活,而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传授。有的东西只有自己体验到,才会真正理解,所谓“只可意会”的东西。我们是社会的人,如果丧失了社会责任感,甚至是社会的伦理道德,那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为社会做贡献,就是自己以后发展也很困难。
5、吕婵同学的小组认为: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具备最起码的个人品质,人人都必须有责任感,作为公民,我们有对国家的责任,作为子女,我们有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只有具备很强的责任感,我们每个人才会不断努力,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国家才会兴旺发达;我们通过学习比较教育这门课之后,更加完善了自己,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我们的个性更加趋向完美。
6、李欣同学的小组认为:我们来到了这所学校,尽管不喜欢当教师,但“既来之,则安之”,心想只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研究生,就可以摆脱“苦海”了。于是,我们拼命地学习,对院系活动一概不参加,直到学习了比较教育这门课程,我们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妙,还有许多东西比学习更重要,例如: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勇于实践能力、社会责任和诚信等等。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如果光有高学历,而没有高素养和好品格,是远远不行的。
7、刘京京同学的小组认为:学了这门课之后,我们觉得我国的教育机制真的还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我们现在只能表述自己的看法,而无力改变社会教育现状,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反思自己,能认识到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在思想上有了升华,觉得有了一个正确的信念。这是对我们人格的保障,它可以制约我们的行为,净化我们的心灵,促使我们向善发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那么这个社会不就更加美好、更加和谐了吗?
8、文一两同学的小组认为:学习了这门课程,我们更加了解了英美国家与我国教育体制主要差异的根基,中西文化的不同源泉。尤其是关于公民权教育问题,我们感到了英国在这方面的教育确实落到了实处,并不只是写到条款中而不去落实,这对于我国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从学习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自己更加乐于思考问题,想想这是为什么以及怎样去解决它,也促进了我们大量阅读更多的有关书籍,从中得到知识,获得乐趣。我们感到又进步了!
四文化意识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何在双语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如何把英语文化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还需要认真地进行科学实验与比较研究。文化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在对大学生用英语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他们理解异国文化的内涵。文化素质是教化、示范和养成的有机结合。教化是指设置必要的课程,进行知识的传授;示范是指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行动中;养成是指一种内在的涵养,内化成人的品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是每个教师的天职,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美国传统词典(双解)解释为“①能熟练地使用两种语言的:使用或能使用两种语言的,尤指同样或几乎同样流利地;②用两种语言的:恰当地使用两种语言的,以便促进那些掌握母语而正在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学生的学习”。《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认为双语教育的最低标准应该是一种在教学的某些过程中至少使用两种教学用语的教育。教学使用两种语言,不一定同时使用,不必在同一学期内使用,而是在各年级连贯地使用两种语言。对于双语教育一词,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西格恩(Siguan)和麦凯(Mackey)对“双语教学”的理解是指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①将“双语教学”作为一个教育体系,它则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教育系统中老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四个基本要素同样也是“双语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②这样有利于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双语教学的设计、评估及优化。双语教育英语为“bilingualeducation”,但国内几乎是将“bilingualeducation”翻译成“双语教学”,也就是说国内学术期刊中提到的“双语教学”其研究的就是“双语教育”,而不在是“BilingualTeaching”。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一般是指高校试图通过大量运用外语(当前主要指英语)进行学科教学以达到培养双语人才目标的教育。它以外语应用为目标,实现语言形式与学科内容统一,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尽快与国际接轨。目前国外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有三种,浸润式(immersion)、过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和维持式(maintenancebilingual)。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双语教学不但使学生掌握双语,还连带着使学生理解、认同和掌握两种不同的文化。浸润式(immersion)是在实施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条件下,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环境之中,完成学习任务;过渡式是一种将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逐步导入教学全过程,即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维持式是指在将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二、高校双语教学的特点
我国的“双语教学”与国外的“双语教学”相对比在有着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①国外的双语教学的目标是解决少数民族及移民通过学习第二种语言融入其主流社会,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主要是以“加强英语,提高英语习得的效率”为出发点的;②语言环境不同,国外双语教学都是在以英语为社会主流或官方语言的环境下进行的,而我国双语教学基本和是在没有语言环境情景下进行的;③师资配备不同,以美国为例,双语教学基本上都由操本族语(母语)的教师授课,而汉语均由讲汉语的华裔教师教授,华裔教师不仅能讲两种语言,更能同时用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回顾我国的双语教学历程,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1.层次性
由于我国高校数量及办学规模差异性大,教育资源的配备、及地域等条件的制约,双语教学无论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选择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硬件上的差异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行政及市场手段得以解决,但软件上(学生水平、师资水平等)的差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这样有助于我们开展不同层次的双语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学效果。要在吸收国外成功双语教育经验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课堂英语渗透力度因所处地区,学校财力,教师水平,学生水平,使用教材,学科要求和应试权重的不同而异。这既有人为的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应当容许渗透力度有大有小,在不同层次上展开。我国双语教学的层次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的改变。
2.多样性
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双语教学,其内涵应当是双语教育,实际上双语教育是更加广阔的一个概念。推行双语教育,不仅仅是第二语言的习得,恐怕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习得和人文底蕴的提高,双语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之中,更应当贯穿在学生的课外学习之中。中国的外语教学在课堂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从儿童时期持续到大学毕业,而效果并不理想,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反思,并在双语教育中注意解决的东西。中国以往的教育过多地注重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主宰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观念的更新,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双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应当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不论是什么模式的“双语教学”,能起到加强英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就行。
3.连续性
知识更新的加快,终生教育成为现实。随着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有些地方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始双语教学,这使双语教学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校学习之中,双语教学从时间上来看是连续进行的;学生进入大学后,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从大学英语到专业外语再到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从大学生的课程体系来看,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可以视为双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的双语教学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三、对新闻传播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
新闻教育领域开展双语教学,最早的是在1978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创办的新闻系,由中国社科院、新华社、中国日报三家联合设置英语新闻采编专业。从1978年到1989年,该专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优秀人才。在高校的实践起源于1983年,由、国家教委、新华社和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在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中国新闻学院等高校开设双学士学位的国际新闻专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度到普及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开设了新闻学专业,由94年的66个急剧增加到2006年的661个,双语教学也在各学校展开。新闻专业的双语教学工作受到学校及教师的高度关注,高校新闻专业的双语首先要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和发展规模,办学类型、层次、学科专业、服务面的向的定位,开展不同层次的双语教学。只有定位准确,才能事实求实地运用现有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将双语教学做实、做好,对双语教学提出过高的,立竿见影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鉴于师生外语水平的局限性和差异性,以及外文教材选用中的现实状况,在教学要求、建设目标上应当注意结合实际,体现双语教学的层次性;③其次,要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于新闻学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当充分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展多样化的双语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闻学专业的双语教学应当根据各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本着层次性、多样性、连续性的原则展开,办出自己的特色。
注释
麦凯,西格恩:《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丁龙:《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程》[M],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5年。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目标和模式
对双语教学的概念、目标方面,众多学者的意见基本一致。双语教学的概念基本上采取英国朗文出版社出版的《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定义: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actsubjects,中文含义是“在学校里对所授学科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教学”。双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双语教学使医学生能够利用英语等外语,在医学专业知识领域进行总结、学习、工作和交流,使学生较早了解和掌握医学最新成果、并具备向外发表学术成果的能力(李海燕等,2008;何兴祥等,2004)。实际上,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双重导向的,既要达到提高外语能力的目标,又要达到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
在双语教学的模式方面,所用术语小有差异,但基本一致。目前双语教学基本可以被分为三种模式:
首先是浸入型双语教学(Immersionprogram),即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学校采用英文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学生的作业、考试以及教师课堂讲解全部采用英语。其次是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即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采用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中文和英文混合方式,运用外语的比例也逐渐从少到多。教师在课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用双语对学科知识进行描述、讲解、评述,避免学生一开始因不适应直接用第二语言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保持型双语教学(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有些学者称为渗透式教学,王兴坡,2007),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大多数学者对教学模式的分类基本一致,但也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李爱萍等,2007)。李爱萍等把双语教学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方式:(1)教师在授课时用英语讲授关键词和重要内容,英语授课比例占30%;(2)教师在授课时中英文交替使用,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达相关专业内容,英语授课比例占50%;(3)教师在授课时英语授课比例占70%,教师和学生能用英语进行专业思维和交流。提出了准确的授课语言的比例,但如果能提出科学的依据,其指导力就更强了。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双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双语教学的本质认识不清。
许多人将双语教学同强化英语教学等同起来,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培养英语人才;有人认为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全英文授课,全英文教材;也有人认为必须运用中文授课。其实必须明确双语教学的本质和目的是外语和专业知识并重,如果将双语课变成纯外语课或者将完全不重视外语都是不合适的。
2.师资水平难以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
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外语表达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目前很多高校的外语专业教师外语讲得很流利,但却不了解医学专业知识;而医学专业的教师精通自身的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却十分有限。好的师资必须兼具两种能力。
3.外文原版教材的匮乏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
实施有效的双语教学必须依托外文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语。没有原版教材和参考书,教师和学生就无法接触到正宗的外语。由于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目前尚处于起始阶段,双语教学教材十分匮乏。有的所谓双语教材,只是教师按照个人喜好挑选的一些外文文字资料、复制的课件,或是将现有的中文教材部分翻译成外文的资料。教师自编自选的外文教材在其翻译的正确性上难以保证,容易造成教学上的随意性和语言表达上的偏差,以致给学生造成误导。
4.双语教学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教学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双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不能用常规的教学评价机制来衡量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往往不是即刻就能够判定的,而需要一定时期的跟踪调查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了促进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应该尽快建立符合双语教学规律和特点的评价机制。
5.双语教学氛围不浓。
营造双语环境对于语言的学习非常重要,目前大多数院校仅在英语课及“双语教学”课堂中讲英语,这就容易造成“孤岛”效应,不利于形成浓厚的英语氛围(孙晓嘉,2008;肖坚等,2005)。
三、当前医学双语教学研究的建议
鉴于双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学者们也提出了很多解决建议,比如将网络、多媒体于应用双语教学,因为双语教学中应用网络、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教师讲解,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高美华等,2008)。齐建光等(2005)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在双语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提出了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编写适合我国医学生需要的双语教学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具体措施。孙晓嘉(2008)也提出了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加强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创建校园双语环境,如办英语报纸,英语广播等的建议。宋汉君等(2007)除上述建议外,还提出建立评价机制的建议,认为建立评价体系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必须把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只有建立这样的发展性评价,医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才会得到科学公正的反映;制定教学评价体系要注意结合学校的双语教学实际,同时要注意时效性,既要考虑医学教学目标的定位,又要考虑学生外语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变化趋势。其他学者诸如赵毅,王燕(2007),宋汉君等(2007)等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可以想象的是,双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向肯定着重在如何实施这些建议上以及这些建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上。超级秘书网
当前的双语教学研究人员可谓众多,但是总的来说,论述多,实证少;调查多,实验少。很多研究重复,真正有意义和创新的不多,真正具有另人信服且具有指导意义的不多。比如在三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中,究竟哪种对医学生有用,对哪种英语水平的医学生效果好,鲜有研究。我们知道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双重的,三种教学模式中究竟哪种有利于学生达到提高外语专业的目的,哪种更能达到提高专业知识的目的,或者某种教学模式在两方面都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已得知众学者提出了很多改进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但这些建议大多数基于简单的推理和想当然,很多是简单呼吁的纸上谈兵。其建议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少之又少。鉴于这个情况,我们认为,以实证的方式对双语教学在医学院校应用的研究很有必要。只有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对双语教学效果的全面检测,其结果才能另人信服,也才会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兴祥,刘伟,沈清燕,等.医学双语教学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4,24(3):32-33.
2.李海燕,曹励民,贺红艳,等.《临床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双语教学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17(5):51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