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机械管理论文

时间:2023-04-06 18:33:58

导语:在机械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机械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MIS开发模式;Client/Server;Browse/Server

1引言

Intranet这个名字自Internet商业化以来,已经成为部分企业日常管理的必要工具,由于Intranet本身的特点,多数人总容易与MIS的概念混淆区别。若按一般的理解为:“防火墙之后的Internet”,确实与初级MIS(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本人认为Intranet不能与MIS相提并论,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对比说明:

(1)Intranet是基于Internet技术之上,根据企业的应用需求特点,所开发出的增强应用技术平台。它侧重于平台技术。

(2)MIS构件包括计算机应用程序、OS、通讯协议等,它是一个综合系统,而且更注重于网上内容及网上管理。

由此可以得到结论,Intranet的出现只是更丰富了MIS的吸引力,完全代替MIS的含义范围的说法从应用与理论角度都是不正确的。

企业管理过程中由于概念上的混淆,目前在企业信息网的建设上普遍存在着两个误区:

(1)将Intranet等同于MIS,认为MIS就是指C/S(客户机/服务器)模式,Intranet代表了新技术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以前的所有系统设计方案都可用B/S模式来解决,全部系统在B/S模式下开发。

(2)将Intranet与MIS对立,认为B/S侧重于信息文本,C/S的数据库信息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它的过程,主张数据库信息进出仍用C/S模式。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偏激的,是对Intranet新平台的缺乏认识所致,有必要给予充分认识才能正确对待。

2C/S和B/S之比较

C/S和B/S是当今世界开发模式技术架构的两大主流技术。C/S是美国Borland公司最早研发,B/S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目前,这两项技术以被世界各国所掌握,国内公司以C/S和B/S技术开发出产品也很多。

2.1C/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1)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

最简单的C/S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由两部分组成,即客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二者可分别称为前台程序与后台程序。运行数据库服务器程序的机器,也称为应用服务器。一旦服务器程序被启动,就随时等待响应客户程序发来的请求;客户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自己的电脑上,对应于数据库服务器,可称为客户电脑,当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任何操作时,客户程序就自动地寻找服务器程序,并向其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根据预定的规则做出应答,送回结果,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

(2)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较为透明。

在数据库应用中,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是由服务器程序和客户应用程序分别独立进行的,前台应用可以违反的规则,并且通常把那些不同的(不管是已知还是未知的)运行数据,在服务器程序中不集中实现,例如访问者的权限,编号可以重复、必须有客户才能建立定单这样的规则。所有这些,对于工作在前台程序上的最终用户,是“透明”的,他们无须过问(通常也无法干涉)背后的过程,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一切工作。在客户服务器架构的应用中,前台程序不是非常“瘦小”,麻烦的事情都交给了服务器和网络。在C/S体系的下,数据库不能真正成为公共、专业化的仓库,它受到独立的专门管理。

(3)C/S架构的劣势是高昂的维护成本且投资大。

首先,采用C/S架构,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库平台来实现数据库数据的真正“统一”,使分布于两地的数据同步完全交由数据库系统去管理,但逻辑上两地的操作者要直接访问同一个数据库才能有效实现,有这样一些问题,如果需要建立“实时”的数据同步,就必须在两地间建立实时的通讯连接,保持两地的数据库服务器在线运行,网络管理工作人员既要对服务器维护管理,又要对客户端维护和管理,这需要高昂的投资和复杂的技术支持,维护成本很高,维护任务量大。

其次,传统的C/S结构的软件需要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十分快,代价高和低效率已经不适应工作需要。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更是猛烈冲击C/S,并对其形成威胁和挑战。

2.2B/S架构软件的优势与劣势

(1)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

目前,软件系统的改进和升级越来越频繁,B/S架构的产品明显体现着更为方便的特性。对一个稍微大一点单位来说,系统管理人员如果需要在几百甚至上千部电脑之间来回奔跑,效率和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但B/S架构的软件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所有的客户端只是浏览器,根本不需要做任何的维护。无论用户的规模有多大,有多少分支机构都不会增加任何维护升级的工作量,所有的操作只需要针对服务器进行;如果是异地,只需要把服务器连接专网即可,实现远程维护、升级和共享。所以客户机越来越“瘦”,而服务器越来越“胖”是将来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方向。今后,软件升级和维护会越来越容易,而使用起来会越来越简单,这对用户人力、物力、时间、费用的节省是显而易见的,惊人的。因此,维护和升级革命的方式是“瘦”客户机,“胖”服务器。

(2)成本降低,选择更多。

大家都知道windows在桌面电脑上几乎一统天下,浏览器成为了标准配置,但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上windows并不是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现在的趋势是凡使用B/S架构的应用管理软件,只需安装在Linux服务器上即可,而且安全性高。所以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选择是很多的,不管选用那种操作系统都可以让大部分人使用windows作为桌面操作系统电脑不受影响,这就使的最流行免费的Linux操作系统快速发展起来,Linux除了操作系统是免费的以外,连数据库也是免费的,这种选择非常盛行。

比如说很多人每天上“新浪”网,只要安装了浏览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了解“新浪”的服务器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而事实上大部分网站确实没有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但用户的电脑本身安装的大部分是windows操作系统。

(3)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

由于B/S架构管理软件只安装在服务器端(Server)上,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管理服务器就行了,用户界面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Server)端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所有的客户端只有浏览器,网络管理人员只需要做硬件维护。但是,应用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重,一旦发生服务器“崩溃”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许多单位都备有数据库存储服务器,以防万一。

3C/S与B/S将

在传统的C/S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应用和信息,例如各类数据库和各种格式的文件,而Intranet必须能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应用和信息。Intranet技术基础由于其通用性,能提供的标准接口是不多的。例如访问数据库的办法归根结底仍是CGI,而直接用CGI不仅编程麻烦,而且维护更困难,对于极大多数的企业是不适用的,至少是不够用的,还要有一系列的应用接口工具。而B/S模式目前只适用于信息,对于如在线事务处理(OLTP)应用尚有实质性困难。所以说,C/S与B/S模式还将,而二者间的接口工具也是一种长期需求。

3.1全文检索数据库的集成

Internet的技术就是以文本为基础的,可以说,Hypertext就说明了这个优点。全文检索是Intranet的一个基本组成,关键是指定检索条件,还有就是能把各式各样原来的文件(库),方便地转换并装入全文检索数据库。虽然现在有一系列的接口工具,但由于原来文件的格式种类几乎是无限的,这问题不可能有最终的解决方案,只能靠开发厂商不断完善和优化。也有以(超)文本文件为基础信息的管理系统,由于没有合适的平台,勉强使用关系数据库或LutosNotes这种专用平台来建设,但要么开发困难、效率低下,要么则会使用户陷入专有平台固有的各种苦恼之中。Intranet技术在这方面是无可比拟的。3.2关系数据库的接口

Intranet与关系数据库的接口是MIS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我们不具体阐述,这也是Intranet与Internet的区别最大之处。互联网上常常是一些不规则文本的,而企业内部更注重于对有序数据的,这是MIS的灵魂,目前解决这个问题大致有三条路径:

(1)许多数据库厂商推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的特点是基于各自的专有技术,与其数据库产品以及开发工具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如果企业只用或主要使用一种数据库,这条途径是可行的。但Intranet的开放性将大打折扣。

(2)使用所谓的OLAP工具,即独立于数据库产品的分析工具。但目前出现的OLAP工具的Intranet版本都不够成熟,应有一番竞争乃至到成熟的过程,但必须应用于多种数据库及需求比较复杂的用户。但这样做投资较大且需专门培训。

(3)在Intranet平台中提供访问关系数据库的通用接口工具,这是最理想的做法,但目前产品仍没有达到前两种工具的性能,希望尽早有一个功能强的通用接口工具产生。

3.3工作流接口

对于大部分企业,全面、完整的工作流工具并不太需要,因为全文检索和关系数据库的接口工具已解决了信息的存储和共享使用。而工作流中“工作”是属于OLTP的,目前最好还是采用传统技术。如属于办公自动化方面的,最自然的是采用Office套件;为收集原始数据,还得需要Form工具。而Intranet的“消息传递”工具是一大缺项,目前可行的只是利用电子邮件系统,而现在主要问题却是企业中通常采用LotusNotes等邮件系统,而不是直接使用Netscape等浏览器中的电子邮件功能,因此需要一个工作流接口工具,能实现基本的工作流功能,能综合调用Office或Form工具,完成基本工作。利用企业的电子邮件系统实现工作消息传递,利用Intranet调阅信息。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B/S要想在企业MIS中起主导角色,要走的路还很长,而MIS经过长期的建设,由C/S铸就的数据大厦也不可能一下由B/S改写,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带任何成见也没有什么激进偏见,将C/S与B/S技术淋漓尽致地尽展优势,发挥在企业MIS建设中。

4C/S与B/S的结合策略

根据上面对企业MIS开发策略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B/S在MIS中的一个重要用途即是WEB,而目前企业WEB的基本工作模式就是:

(1)WEBBrowser根据用户操作对WEBServer提出访问请求。

(2)Server将请求分析处理,通过CGI访问DBMS以进行数据的查询统计或事务的提交。

(3)CGI根据DBMS返回的结果生成HTML文书经过Server向客户的Browser返回结果。

(4)Browser将HTML结果显示给用户。

对于上述流程,工作量主要在Server部分,而对该部分的处理目前也有好几种方法,有用CGI访问DBMS,也有依靠WebServer自身具有数据库处理能力,也有混合访问DBMS,但总的来说,对WebServer端的应用开发我们有更高的要求。在各个子系统应用上,我们仍然推荐用Client/Server方式,无论你用小型XBASE类数据库,或大型的Oracle、Sybase类数据库,在客户端你仍然要装实用程序用于数据服务器的信息联系,而同样对于大多数管理类用户,则可安装浏览器,编制一定的CGI程序,甚至利用新出现的JDBC或ASP技术,实现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

要特别提到的一点就是安全机制,在传统的Client/Server应用中,安全性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而WebServer,我们可以对用户请求进行过滤(包过滤、域过滤、主机过滤等),而由于Intranet是基于TCP/IP协议的,如果用户直接通过IP地址,绕过前述的管理平台,直接访问信息的话,那么Intranet的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在MIS中,Intranet应用与传统的C/S应用二者的安全性问题怎样合起来一起解决,而无需系统管理员根据用户的访问权限和需求对WebServer进行手工配置,最好能在WebServer中有一种可与传统C/S应用无缝结合的方式,使开发人员在企业MIS营构中对二种应用的各方面进行集中一致的管理维护。

5结束语

对于企业的B/S应用,从当前的技术水平看,特别适用于系统同用户交互量不大的应用,对于需要大量频繁、高速交互的应用系统,采用这种模式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采用Intranet应用模式并不一定要全部取代传统的Client/Server结构,从某种意义特别是从近期的发展看,二者应用界限并不清晰,而且往往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事实上,企业MIS采用B/S模式并不是要求把应用都转到WEBServer上来,而是要根据情况来选择。那么,在应用中新的B/S模式就需要能同传统的C/S模式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信东.信息系统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03-01 

[2]曹汉平.信息系统开发与IT项目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4-01

[3]刘波.关于B/S和C/S架构的探析[J].新疆大学学报,2006-10-05

第2篇

(一)由于项目部设备管理是短期行为,这样机械设备保养制度不易得到落实,将造成机械设备完好率下降。

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效益是项目部追求的目标,再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工程设备的使用往往是越快越好,甚至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尽管有制度,但是制度不能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对人的制约性就比较弱,会造成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常常被忽视。而操作人员往往只注重使用,而不能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另外,维修机械设备故障时,存在着维修人员应付差事、责任心不强的现状,这样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比较困难。对于出现的问题操作,与维修人员常常相互推诿,结果不仅增加了维修费用,而且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也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二)不重视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造成市场竞争力下降,施工效率降低。

部分施工企业由于三角债拖欠、资金匮乏等问题,机械设备长期得不到更新换代,导致设备故障及老化现象严重,部分管理人员不从长远考虑,仅仅注重短期经济效益,不能很好考虑设备的整体性能。更有甚者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继续使用破旧机械和报废机械,这样无疑大大增加了设备故障率和安全风险。

(三)不规范使用机械设备,导致机械设备老化严重。

在某些施工企业的项目部中,机械管理人员的地位往往比较低,有些甚至是短期聘用人员,对作业方法和施工条件都不够重视,使得抢进度和赶工期成为唯一行动准则,造成大多数设备带“病”作业,或超负荷作业,这样就容易出现违章操作,也使得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较为严重。

二、做好工程机械管理维护有效途径的思考

在不断发展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大潮中,企业对筑路机械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必须要依靠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与维护。

(一)进一步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

要按照设备运作的原有规律,对设备进行科学化管理,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让设备时时处在完好状态,以方便施工使用。在工程建设服务中,应该尽可能发挥每台设备的最大功效,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施工。在施工前期的筹建过程,应该首先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组织划分,定人定岗以及机械种类。

(二)严格落实机械设备保养制度,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为了更科学有效的判断设备的整机性能,设备的“病历卡”则显得尤为重要。对每台设备建立技术档案,能够方便管理相关的设备,可以在故障发生前就做好预防工作,即使运行时出现故障,也能够做到及时修复。设备是否出现故障往往受到保养水平的影响,所以,应该落实好定期保养制度。技术档案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保养计划、保养记录、修理计划、修理记录、交接班记录等,完备的技术档案能够帮助企业提高驾驭设备的能力。

(三)提升队伍技术素质,加强机械设备技术培训。

为了更科学的使用设备,要求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经过学习、培训,掌握设备的理论知识和维修技能,只有不断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才能保证有效使用机械设备。另外,还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的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第四,重视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应该从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把握好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落实好相关的设备报废制度。更新效率低、能耗高、技术落后、磨损严重的机械设备,有助于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第五,加强配件及油料的管理工作。通过建立责任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于设备的管、用、养、修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的奖优罚劣。合理制定大、中修前的技术鉴定和各类修理计划,充分应用设备修理的各种先进工序,降低设备修理成本,不断提高修理质量。还应该进一步加强配件及油料管理,设立专门的配件及油料仓库,专人负责管理,合理储备配件及油料,积极实施防火等安全措施。

三、结束语

第3篇

传统会计理论的建立是需要有特殊条件的,它发现的很多模型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并不大,对其他工作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举一个例子,在对货币价值的计算方法上,大多是套用西方国家计算方法,而我国在计算利息上所用的是单利制的计算方法。这样就会造成理论和实际相背离的情况,还会影响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另外,只考虑运用高深理论与数学模型,会使问题复杂化,因为应用大量的数学模型会使其变得更加复杂,控制活动“量”的方面是管理会计比较重视的。所以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其所有活动都无法应用数学方法和概念。如果管理会计发展的越好,所应用的数学模型和概念就会更加深入,这是理论上的说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量运用数学概念和模型既会给理解上带来一定的难度,还会加大管理会计的复杂性和模糊性。

2解决我国管理会计问题的措施

2.1加快建立管理会计协会现阶段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建立管理会计协会,主要是为了组建一个科学和专业的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组织,这样除了对会计学术界间的交流沟通有一定的促进外,对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也是一件好事。这样看来,为了有效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会计理论与实践无法适应的情况,建立管理会计协会是一个有效措施。研究者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比较细致的研究,使西方会计管理理论能够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总结出比较适合我国发展的会计管理理论。在研究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和学术界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最终有助于解决问题。还应积极借鉴比较先进的研究成果,以便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管理会计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多学科、综合化,学术界可以在管理会计协会的作用下达到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良好交流和沟通。

2.2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改革开发三十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计教育也不例外,有利于管理会计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工作。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非专业会计人员。另外,在没有职称考试之前,很多人已经是会计师或者是高级会计师了,但是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会计管理教育。改革开放之前的会计工作的内容相对简单,这种简单的工作自然无法与现阶段的企业发展相适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管理会计工作自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着。综上所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管理会计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会计工作。

2.3管理会计需要变革我国的学术界已经对管理会计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找寻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充分结合实际与理论,注意实际与理论所存在的差异。管理会计能否得到有效推广运用,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实际工作中的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处理、整合、总结、推广,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对我国管理会计工作中所产生的经典案例进行实时整合,最终形成一套符合实际工作的研究成果,这对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积极开发和寻求管理会计相关软件,以提升工作效率。而管理会计工作中往往会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精密的算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可以保证计算的精度,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为企业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于决策者的需要;同时,扩大管理会计应用范围。

3结束语

第4篇

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属于电厂运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以往,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主要通过定岗检修或定岗管理等方式对设备进行管理,虽然该方式可以从设备监控、设备操作和设备维修等方面提升工作人员对设备的关注程度和管理程度,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比较明显的缺陷。比如,因没有第三方对管理工作进行监控,常出现电厂设备事故或安全隐患等,这是因为传统模式下的账目管理方式存在一些缺陷,导致设备零件供应方面的管理力度较弱,影响了电厂机械设备的管理质量。因此,必须不断完善电厂机械设备管理,改革措施和方针,通过计算机条码技术等当前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数据库中的数据,以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保证电厂设备运营管理的日常维护效率和供电能力。

2电厂机械设备管理方式

2.1完善电厂机械设备管理体系

电厂机械设备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会对设备管理工作功能的发挥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从完善管理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升设备的综合管理能力,保证设备功能可有效发挥。我国的各大电厂管理体系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对管理体系进行评测,深层次掌握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水平,掌握设备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测评结果作为主要依据,根据现代机械设备的管理理论,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和体系适应性等多方面原则,对电厂原有的设备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促使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可更加适应电厂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上述过程当中,需要明确管理人员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职责,从职责的角度制订相应的惩罚措施,通过上述方式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电厂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不流于形式,从而提升设备管理能力和设备运行效率。

2.2引进管理技术

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必须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结构的方式引进设备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计算机条码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是当前比较先进的管理技术,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设备的管理效率。计算机条码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经过近年来的实际使用,在电厂设备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被许多电厂使用。该管理技术的工作流程为:将电厂机械设备编码和所有类型的信息收集在数据库中,并对信息进行逐步检查,全方位控制漏检,不会埋下安全隐患。对于计算机条码技术的使用,需要使用使用条码对机械设备进行标识,将设备的信息收集完整,通过整理、录入等方式输送到电脑中,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针对短时间内变化较大的信息数据,需要保证其实效性。

2.3监控设备的运行参数

计算机技术和各种智能系统发展的速度较快,且在电厂机械设备线监控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电厂设备管理工作需要有先进设备的支持,通过在线监控系统,可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有设备状态和设备参数进行监控。该设备需要先对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收集,依据收集结果判定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果设备运行中出现任何问题,则可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分析,并制订有针对性的处理方式,也可以发出警报的方式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设备参数进行调整,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经实际使用证明,该方式可有效减少故障的产生,排查隐患,减少意外事故的出现概率,即使因各种情况出现了意外事故,也可以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减少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2.4完善备件的管理工作

电厂机械设备的部件较多,且设备内部结构十分复杂,容易因内力影响或外部因素导致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进而对设备部件造成损坏。一些关键位置的部件一旦损坏,则会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更换整套设备或更换零部件的方式解决问题。更换整套设备的价格较高,因此,大部分电厂机械设备出现关键位置的损坏时,都会采用更换零部件的方式,且零部件的更换也已经成为工作人员日常维修工作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强化备件管理工作,保证在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时,可在第一时间对设备进行更换,缩短停工时间,提高企业效益。要检查机械设备的数量,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对损坏部件进行深度检查,收集零件的损坏情况和容易出现的各种磨损情况,掌握磨损周期,全方位明确部件备件的数量和购入量;通过提高人员工作的能力保证备件的正常使用。电厂机械设备的更新速度较快,且设备职能在不断发展,因此,必须完善日常管理和日常保养等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设备管理技术为主,融入管理理论和运行基础等,从而强化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满足日新月异的设备使用要求。

3结束语

第5篇

煤矿企业在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得过程中,在保养措施方面,普遍存在不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在生产成本方面,由于机械油远低于油,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使用机械油取代油,一方面国产油品种比较单一,并且价格比较高,另一方面在设备使用手册中,只是重点介绍机械油,对于油没有给予一定的重视。

二、管理和保养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一)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在选择油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低能耗,在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础上,选择的油尽量黏度小;对于机械零部件来说,如果在高速、低负荷的状态下运转,在这种情况下,收稿日期:2014-10-31作者简介:雷鹏(1976-),男,现人陕北矿业涌鑫公司安山煤矿机电科科长。需要选择黏度小的油,反之需要选择高黏度的油;对于零部件来说,如果工作在低温环境下,这时需要选择黏度小、抗低温的油,反之需要选择高黏度的油;对于零部件来说,如果需要承受冲击负荷或者需要进行往复运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大黏度的油。

(二)基本任务

煤矿企业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行,需要对其进行管理和保养,其中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是基础。通常情况下,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和保养,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岗位工作细则,以及职责条例等,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和保养;全面贯彻落实“五定”管理;在组织开展保养工作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对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需要编制图表、工艺流程等技术档案;对于材料,需要做好供应、存储和使用;按照月份、季度和年度,编制相应的设备清洗换油计划;对于设备的情况,需要按定期时进行检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学习使用新产品、新技术,对于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进行积极的学习和推广。

三、加强设备管理和保养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管理和保养的具体措施

1.编制基础技术管理资料

在组织开展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为了便于指导工作人员规范地开展设备工作,通常情况下需要编制设备卡片、日常消耗定额、换油周期等。

2.定期检测

煤矿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定期的检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解决设备存在的问题。在检查过程中,需要认真记录,同时对设备情况和清洗换油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管理。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同时做到不超速、不超负荷;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对于检查人员来说,需要手持抹布、听诊器、扳手等,通过听、擦、闻、看、比等方式对设备按时进行检查,同时做好设备的清洁、防腐、紧固和工作,进一步确保设备、工具的完整性;对于故障的预防措施、判断措施,以及紧急处理措施等,需要设备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同时确保安全防护装置的可用性。

3.设备

在对机械设备进行处理时,需要全面贯彻落实管理制度,按照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的管理原则,对机械设备实行三级过滤管理。

4.执行交接班制度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事故,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同时明确事故的责任。

5.日常管理

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检修人员需要按时做好相应的巡回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处理,同时协同操作人员做好安全生产。通过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对于设备的日常管理,需要管理部门、检修人员给予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二)选择油

1.选择使用高性能的油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设备朝着小型化发展,其效率不断提高,使用时间不断延长,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效率,在油中添加了硫、氯等高效添加剂,这些添加剂通过在金属表面产生化学吸附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果。

2.选用多级油

机械设备在启动初期,如果使用了其他的油,通常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磨损,为了减少初期磨损,一般选用多级油。对于多级油来说,其重点主要表现为:可以改善黏温性,在高温时能够确保油具有足够的黏度和性,在低温时一方可以确保较低的黏度,另一方面可以很快地被输送到需要的部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磨损,节约能源。

3.使用固体剂

对于固体剂来说,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使用寿命长、适应性能好等,能够用于高温、污染等环境下。另外,在使用固体剂的过程中,不需要额外使用剂。

四、结论

第6篇

传统升水器械注1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农业生产的刺激下,在当时的自然、人文环境中为人所创造出来的,当然在它们身上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承载了深刻的人的造物设计思想。毋庸置疑,只要有造物存在就有造物设计思想的存在,而设计思想就是指在人类创造性的造物过程中伴随和产生的形而上的精神载体的整合,就是在为人造物和所造物为人服务的双向交替中产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总和。

历史已经过去,必然要遇到我们当今人如何去阐释的问题。为了尽可能保证文本的"历史性",要在研究中还原回历史的本来面貌,在还原后的历史场景当中去理解并揭示其特征或规律,而不仅仅是用当代人的观点去直白地武断揣测。历史的"文本性"要求我们把整个的发展历史作为一个文本来看待,尽量做到真实可靠,但其意识行为又是一种文本的还原。所谓"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注2,在笔者看来就是要努力逼近历史的真实本象,探寻和总结中国传统升水器械造物思想的客观规律。基于这种理念,为了做到"数典有根,出语有据",笔者对王祯《农器图谱》、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古典文献进行了地毯式阅读和整理工作,以求在此基础上所研究出的古人造物思想或理念最能接近历史的真实。

笔者在研究解读以上古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论实践体会,将中国传统升水器械设计思想归纳为以下4个层面、6大特征。

1文化思想层面

①崇实黜虚致用厚生

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明末儒家学术思潮的一个主流--实学思想对《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影响。"实学"是指自北宋中叶以来直至晚清之前,绵延达数百年之久的实体达用之学,是针对明末理学及王学末流所造成的种种积弊进行理性反思和深层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股社会变革思潮和思想解放运动。[1]明末实学与宋明理学本质区别的核心便是"经世致用",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崇实黜虚"注3,是一种"由虚返实"社会思潮的根本转向。所谓"崇实黜虚"就是鄙弃宋元以来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和空谈心性的王学末流,而在一切社会文化领域提倡"崇实"达用。具体表现为:批判精神、经世思想、致用实效、启蒙意识。[2]"崇实黜虚"一个很明显的处世主张就是强调实用,而实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所谓的"百姓日用"之学。这一实用性表现为以关系民生的实用为主,反映在中国古代农具上就是具有这种强烈的实用性特点,这和同时代华而不实的金玉"玩器"形成鲜明的对比。明中后期以降在江南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相当明显,对明末兴起的济世利民实学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就是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明末工商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各种实用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大批实用生产技术和应用性书籍得以刊印发行就是一个强有力的实证。故尔导致宋应星的手工艺生产技术总结--《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业生产技术总结--《农政全书》,纷纷问世。

厚生最早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中:"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孔颖达疏曰:"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财,厚生以养民,三者和,所谓善政。"又曰:"厚生,谓薄征徭,轻赋税,不夺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故所以养民也。"在这里致用厚生就是为民造福之意。

"崇实黜虚、致用厚生"的造物文化思想作为整个社会实学思潮的一部分,由于它是受整个社会思想意识和哲学思想支配的,所以中国古代升水器械设计思想也就不可避免地烙上强烈的农政和社会伦理等色彩。这一点体现在徐光启身上就是其贯穿《农政全书》的农政思想,在徐光启眼里农业才是本业,其它均是末业。故"崇实黜虚、致用厚生"是当时明末实学思想下的具体为民生特别是为农民服务的思想,这也就是贯彻整个传统升水器械造物思想的文化背景和总的设计原则。"崇实黜虚、致用厚生"虽然是形而上的文化政治思想特征,但是它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升水器械设计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其他造物思想特征的走势。

②人为物本物因人用

哲学上把世界分为自然、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唯有人,才是这三大领域的结合点。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文献表明,自先秦以来,我国造物思想即主张人第一、器第二的观点,重视人与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试图在人与物之间建立一种有人性的关系和处在一种亲切的互换的感觉之中--即天人合一。关于人与物的关系问题,王祯表述得尤其明白,他说:"人为物本,物因人而用。"[4]

现在学术界所谓从物本到人本到以环境为本,其实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生态系统观,但这个系统的核心应该还是人。皆因人而有诗意。因为人生活在地球上,人是以地球为中心的,我们是在地球的地理生态条件下来研究物的。在艺术设计领域,我们造物设计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创造物,以解决和满足各式各样的问题和要求,同样是以人为中心,而物才是被人利用、认识、改造、控制和保护的对象。造物设计成为人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元代王帧等人就认识到了"人为物本、物因人用"的辩证关系,这与现代设计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但这不是偶然的,技术在进化,而古今设计思想没有本质的差别。

"人为物本、物因人用"体现了古代农业造物的价值观和设计原则,是古人最基本的造物哲学思想,在以下的几个造物思想特征中如"观物取辨"、"工役俱省"、"假物役机"中均有反映。

2造物认识层面

③随地所宜观物取辨

"随地所宜"语出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镫锄"条,镫锄是一种形如马镫的锄具,因其"无两刃角,不致动伤苗稼根茎",他认为这是"创物者随地所宜,偶假其形而取便于用也"[5]。另在"磟碡"条曰:"余谓''''磟''''、''''碡'''',字皆从''''石'''',恐本用石也。然北方多以石,南人用木,盖水陆异用,亦各从其宜也",并在该篇后赞之为"物用随所宜,人兮胡不尔?"[6]磟碡是一种圆柱形的农具,用来轧谷物和平场地,北方多用石材,南方多用木材。这虽然是针对镫锄、磟碡等普通农具而言,其实对于升水器械而言何尝不是如此。例如,对于桔槔和辘轳,一个适合浅水汲水、一个适合深井打水,若能做到随地所宜,则工役俱省也。升水技术是由于生产、生活需要而被发明创造的,但其能否发挥实际作用,常常取决于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因此它们具有其特定的地理环境适用范围和适用性,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和适用性,就难以发挥其效力。因此,传统升水器械特别强调的就是王帧所说的"随地所宜"的原则,这是一种有所限定的主体行为意识。"随地",是遵照自然规律和客观现实所提供的条件来抉择,需要对外事外物给予充分的注意,并且要顺应外物,同它取得协调和一致;而"所宜",就是量力而行,用之得宜,简单适合复杂,使最后的效果既符合客观规律,又能解决实际问题。

徐光启在著述《农政全书》时,要求自己"察地理,辨物宜,考之载记,访之士人"。所谓"察地理,辨物宜"就是"观物取辨"。宋应星最欣赏的就是宋代著名哲学家张载,并从其著作中接受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宋应星也是以一种直观类比、"观物取辨"的认识去解释器具和生产活动的。[7]王帧在《农桑通诀·垦耕篇》曰:"今备述经传所载农事之法,兼高原下田地势之宜,自北自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通变谓道,无泥一方。"[8]在坚持兼"地势之宜"的前提下积极"通变"取辨,这实际是"随地所宜、观物取辨"的造物设计思路又一次体现。"观物取辨"就是要师法自然,但要辩证地去思考和取舍、顺应自然,并"因势利导"。在材料运用上就是要"随材所宜",广泛利用竹木石等材料。纵观升水器械其工匠的选材原则,大多是"就地取材","因材施艺"。

"随地所宜、观物取辨"用孔子《文言传》的说法,就是要做到"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也就是只有遵从客观规律,主观随顺客观,才能达到"与天地合其德"的最高境界。因此,"观物取辨、随地所宜"是中国人一种传统的造物法则,不失为中国传统造物认识思想的典型特征之一。

3设计技巧层面

④工役俱省简易捷利

"工役俱省"源自王祯农书。在《农器图谱》中强调翻车的设计时,王祯就谈到要遵守"俱省工力"的原则。如"牛转翻车"条:"比人踏功将倍之。与前水转翻车皆出新制,欲远近效之,具省工力";"水转翻车"条:"然亦当视其水势,随宜用之。其日夜不止,绝胜踏车。……今以水力代之,工役既省,所利又溥,其殆仁智事欤!"[9]王桢在《农书》中指出:"夫一机三事,始终俱备,变而能通,兼而不乏,省而有要,诚便民之活法,造物之潜机。"[10]我们从中还可悟出中国古代器械设计中,不仅注重效率,节省工力,而且更注重"一机多事"。其实在先秦《韩非子·难二》中就有"机械之利,用力少致功大,则入多",也反映了"工役俱省"的思想,说明器械设计就是要达到高效、省工、增加效益的目的。

王祯《农书》在介绍一种农业机具时有一个特点,就是十分注重其与人力劳作和农具之间的效率比较。手摇及足踏翻车的发明,虽然使农民有效地增加了抗旱排涝的能力,但每天手摇脚踏不仅耗费体力,而且将人束缚在劳动中。正所谓:"日日车头踏万回,重劳人力亦堪哀"[11]。牛转翻车的问世,改变了人类单靠体力劳作的状况,使得升水器械有可能以其他能量替代人力。"从今垅首浇田浪,都自乌犍领上来。"[12]但牛转翻车的抽水能力又受到了畜力的限制,而水转翻车的使用则摆脱了这一束缚因素,"今以水力代之……从来激浪转筒轮,却恨翻车智未仁。谁识人机盗天巧?因凭水力贷疲民。"[13]因此王帧"工役俱省"的目的就是实现"人无灌溉之劳,田有常熟之利"[14]的"致用厚生"的美好愿望。

王祯在《农书·农器图谱》"镫锄"条谈到两边无刃的"镫锄"时,形容它的独到功效:"非耘耙、耘爪所能去者……特为捷利"。明陈仁锡在《经世八编类纂》中在评价犁和耒耜时有:"今易耒耜而为犁,不问地之坚硬强弱,莫不任使,欲浅欲深,求之犁箭,箭一而已,欲亷欲猛,取之犁梢,梢一而已。然则犁之为器,岂不简易而利用哉。"可见,"简易捷利"作为器械设计的一大原则是源自于劳动生产的需要,它和"工役俱省"一道成为"实用功利""崇实黜虚"实学思想在器械设计上的集中写照,这种思想特征扎根于中国小农经济这块土壤里,在农用器械设计上具有十分积极的一面,能够达到农业生产所要求的简易、快捷和省工的目的。其思想根源与当代人强调的所谓"易用"设计虽然形式和时代不同,其实根本目的同出一辙,也就是人类在生活生产中产生的美好愿望和造物价值的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⑤假物役机凭智巧先

"假物役机"出自王祯《农书》。王氏在论述"水磨"时有"用水有良法,假物役机智,夫硙固利民,复以水为利"[15];赞美"水转翻车"时:"谁识人机盗天巧,因凭水力贷疲民"[16];颂赞"驴转筒车"时:"世间机械巧相因,水利居多用在人,可是要津难必遇,却将畜力转筒轮。"[17]让水力、畜力作为动力使机械运转,将水能、畜能转变为可利用的机械能,这种"假物役机"思想,给升水器械设计带来更加广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供给。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体现了"假物役机"的思想,所谓"杵臼之利,万民以济……为此者岂非人貌而天者哉"[18]、"汲灌之智,人巧已无余矣"[19],他主张自然力与人工相配合、自然界的行为与人类活动相协调,人类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从自然资源中开发物产来为己所用。[20]

在器械造物方面,中国人一向重视"巧"功,并成为中国人典型的造物思想观。这是从先秦时期就遗留下来的造物准则,也得到了历代有识之士的推崇。例如:战国时《荀子·荣辱》中就有"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的名言。王祯在《农书》中说到刮车时亦有"创物须凭智巧先,泝流能使迅如川"的诗句。他在述及耧车的机制时称:"近有创制下粪耧种,于耧斗后别置筛过细粪,或拌蚕沙,耩时随种而下,覆于种上,尤巧便也。"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锤锻》中也说:"金木受攻而物象曲成。世无利器,即有般、倕安所施其巧哉?"[21]

如何合理使用能源(如同今天在石油危机下如何利用太阳能那样),古代中国传统升水器械设计早就有这方面的创举(如利用自然能源的风转翻车、水转筒车等等)。人类社会造物发展表明智力的作用越来越大于体力的作用,人力相对有限,智力相对无限。人可以借助智力巧用他物,就能实现解决问题的梦想,而设计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造物设计是创造性地运用智慧--"凭智巧先"而实现"假物役机"的过程。

4技术美学层面

⑥器完不饰素朴质真

"器完不饰"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训》中:"治国之道,上无苛令,官无烦治,士无伪行,工无巧,其事经而不扰,其器完而不饰。"在这里"器完而不饰"意为不作多余无谓的修饰、不虚饰无用之物,目的是提倡朴素平实的民风,它是从国家治理方略层面探讨"器"与"饰"的关系的。"质真素朴"则出自《淮南子·本经训》:"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推移而无故,在内而合乎道,出外而调于义。"句中的"质真而素朴"也传达了要提倡平实无华、闲静不躁的社会风尚。故在刘安那里是出于政治需要,而笔者在此要强调的是传统升水器械造物思想上的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有关器物技术美学的范畴--"器完不饰、素朴质真"。

传统升水器械结构单纯为了美观的附件部分虽然较少,却非常强调对功能部件进行形式上的审美处理。古代造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器用,即器物必须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其首要任务应当是实用价值的设计。例如升水器械翻车、筒车等器物结构部件多为实在的功能部件,而较少出现单纯为了装饰目的的结构,这同强调器物实用性能的价值取向有着明显的联系。在保证结构部件具备实际功能的基础上还表现出明显的对耐用性的追求,也就是"质真"。

中国翻车、筒车等水车的美在于展示材料、结构、功能特性上的技术美。北宋梅尧臣赞美筒车:"既如车轮转,又若川虹饮。能移霖雨功,自玫禾苗稔";王帧也无不感慨筒车"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日夜不息,绝胜人力,智之事也";宋应星盛赞筒车"天泽不降,……挽水以济。……激轮使转,挽水入筒,……昼夜不息,百亩无忧"。可见是因为筒车所反映的济田救旱的功能之美感动了文人骚客,虽然它没有被纹样或金银所包裹。在探讨美的根源时,俄国普列汉诺夫(1856-1918)曾经指出:"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22]升水器械以自己的现实存在和生产功用的完整性而成为当时农业时代的主要的器械代表,应该说从它们身上最早反映出技术美学的萌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朴素意匠思想--"器完不饰、素朴质真"。

结语

从公认的1919年标志现代设计诞生的包豪斯成立那天起,现代设计就是强调民主思想、为大众服务的宗旨。在如何看待传统升水器械上,我们当今艺术设计界是否将"美的意味"进行过"换位"思考呢?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设计及理论的同时,是否回眸过我国的传统手工业器械设计呢?是否意识到其中隐含着当代设计理论观点的胚胎和萌芽?中国拥有的不是"璀璨"的工业的历史而是漫长的农耕时代孕育出来的"传统",理论实践将证明中国人可以谈自己的设计文脉。在当今提倡的艺术与科学相融会的更广袤的领域里,我们相信长期积淀下来的中国农业时代传统手工业器械设计和思想将与我国手工艺美术器物及民艺品一样,在中华造物艺术设计文明史上享有一席之地。

注释

注1:指桔槔、辘轳、翻车、筒车等农业灌溉器械。

注2:新历史主义(NewHistorism)的名言:"文本是历史性的,历史是文本性的"。"文本的历史性"(Historicityoftexts)和"历史的文本性"(Textualityofhistory),构成了新历史主义最核心、最重要的立场。

注3:见《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九艺术一》有:"沿及高宗之世,风不替焉。钦定医宗金鉴,荟萃古今学说,宗旨纯正。于阴阳术数家言,亦有协纪辨方一书,颁行沿用,从俗从宜,隐示崇实黜虚之意,斯徵微尚矣。"

参考文献

[1][2]王杰:《中国实学思想的特征》,《哲学动态》,2001年第1期,第39页。

[3]林德宏:《人与物关系的初步讨论》,《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第7期,第12页。

[4]葛松林:《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哲学思想初探》,《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5年第2期,第15页。

[5][6][8][9][10][11][12][13][14][15][16][17](元)王祯:《王祯农书》,王毓瑚校,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第232页、第209-210页、第24页、第328-329页、第354页、第329页、第329页、第328页、第232页、第351页、第329页、第330页。

[7]邢兆良:《晚明社会的士与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72页。

[18][19][21](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管巧灵、谭属春注释,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101页、第12页、第245页。

第7篇

1.1生产效率低

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使用了大量的人工劳动力。根据不同的产品部件,安排不同的技术工种对其进行操作,并由指定的工人进行产品的焊接操作。环节越多越容易发生错误。而且人的劳动力是有限的,精力更是有限的,随着劳动时间的不断增加,他们的劳动效率也在不断下降。因此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却不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1.2产品质量不高

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人们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人们会感觉到疲惫,此时生产流程上最容易发生错误。产品的生产质量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差。如果是精细的产品,其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精密的操作,这些操作如果是人工进行的,本身就存在着技术失误的可能性。再加上工人们劳累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工人出现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就会变大,因此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有着不同的不合格率。但如果换成机器自动化生产,那么产品的质量就会大幅度提高。

1.3工作强度大安全性低

由于传统的工业设计制造需要大量工人,而生产厂家往往为了节省成本,会压缩自己的生产场地,往往几百个工人会挤在一个生产车间中。这样虽然能够节约成品,但是稍微一点的管理失误就会产生巨大的安全隐患问题。拥挤的生产车间里,需要配备相当多的消防设施,但尽管如此只要稍微有一点操作失误,就是引起整个生产车间的混乱。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了安全问题,几百个人在一个车间里也会发生踩踏事件。因此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设备的安全性能也是较低的。

2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意义

2.1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运用了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技术后,从人工生产变成机器流水线操作,由几百个人的工作规格变成一两个人。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机器与机器之间也没有了人力转换,变成了生产线上的全自动化模式。机器比人力更加有效率,最重要的是这种效率的稳定性,机械自动化所产生的生产效率不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只需要几个工人进行对机器的监测就行了。

2.2产品质量及规格的提高

机械自动化可以做到使每个产品都达到生产标准,甚至做到每一个产品都一模一样。人工的劳力却只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做不到使得每一个产品都达到生产标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最重要意义就是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规格,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2.3能源利用率提高

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人工的操作往往伴随着材料的浪费和丢失,一旦人工操作出现失误,那么一个产品的报废处理就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并会对生产效率产生影响。但是自动化操作改善了这种情况,每台机器都会使得能源利用率达到最高,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能源百分之百的利用是可以实现的。

3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3.1环保化

虽然机械自动化带来了生产力的革新,但是大量机器的引进,也造成了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把机械自动化技术和环保技术相结合,机器产生的废料和污染物应该自动循环到环保机器中,从而实现再生产。

3.2精细化

为某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流程图,与原来单个设备对比,自动化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不断把自动化设备做得更加精细,采用更加灵敏的机器人设备,使得生产效率更好,产品质量更高。

4结语

第8篇

从宏观整体上看,铁路机械动力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有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办事处)、车辆段、车间四个级别的管理系统构成,其功能目的主要是完成铁路机械动力设备技术的综合管理与维护。微观整体上的技术管理系统构成可大体划分为数据库、控制部分两个部分,其中控制部分是数据库的功能体现,可实现功能主要有数据操作查询、系统维护以及系统的设备通讯等。数据库实用对象主要有表、查询、报表、窗体、宏、模块、网页等,因此其构成的核心基础是表,比如检修计划数据表、设备技术数据表、传导设备数据表、动力设备数据表等。准确来说,铁路机械设备动力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快捷而准确的机械动力设备技术数据统计、查询、分析结果。信息化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主要优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现有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编程语言,可设计满足需求的管理系统,并且在维护和日常管理中,设备管理人员只需属于原始数据即可获得统计分析结果,方便掌握设备技术现状;设备技术管理系统具备很强的功能集聚优势,能够实现不同能共需求;对于所需数据的统计、计算和比较分析,能够准确、全面、快捷的获得,能够实现集中控制管理的目标。

2.系统主要功能构成

(1)基础数据与录入。系统的基础数据以及基础数据录入功能模块是整个管理系统的起点和基础,其数据包括了整个框架体系,是基础数据库和数据字典库的基础维护平台,包括单位和人员信息、设备的基础维护数据和检修数据、设备鉴定标准等。另外,数据录入的功能是系统数据库存在的保障,是系统后续维护和管理的保障,是设备台账数据库、特种设备数据库、检修计划数据库、设备油质数据库建立和维护的基础。

(2)统计报表与数据上报。统计报表是数据上报的基础,一般包括铁路机械动力设备履历统计查询、车辆部门的统计报表、设备与技术明细等,其功能在于所有机械动力设备相关数据的归类、统计、查询与打印。数据上报需要实现的功能是建立在数据统计之上,对整个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备份、恢复以及数据上报。

(3)巡检与系统维护。巡检属于后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整个铁路机械动力设备技术系统的设备设置、数据采集分析、故障发现反馈以及巡检工作状态四个部分。这部分功能是分级授权的,多由车辆段级系统授权车间级系统使用。系统工作属性是利用数字智能技术,对事先设置好的重点设备进行巡检,巡检的内容具有差异性,具体根据车段、动力设备等特性来设置。维护模块则是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日志、用户权限、设备数据、车辆部门设备数据等进行维护,其功能是导入和查询原始车辆部门数据,设置用户权限和功能等。

(4)设备管理标准与系统帮助。设备管理标准是铁路机械动力设备技术信息化管理系统按照国家相关铁路设备标准,设置计算公式与评分标准,将数据库的所有数据进行填充与评分。系统帮助是辅助功能,主要是权限人员密码修改、查看系统帮助等。

3.基本表的创建与查询设计

基本表的创建要遵循字段唯一性、功能相关性、字段无关性的原则,表的分类是基于机械动力设备技术的,从简单化的标准出发,设置两个主表,即机械动力设备台账管理表和机械动力设备使用管理表。在表创建的过程中,每个属性作为单一其唯一的关键词用字段表现出来,前期先定义字段内容、字段数据类型、字段属性和关键字。主要包括台账管理表、生产设备运行记录表、机动设备使用记录表和设备材料消耗记录表。每个表根据其性质对应若干属性字段,并且每个表设定的关键字是唯一的,具有标示作用的。每个表的属性字段使用超链接,便于数据记录、查询。表之间的关系用同属性字段联系起来,形成表之间的内在关联,便于确定数据库的参照完整性。表、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之后,必然要用到查询功能,查询结果一般需要满足查找、统计、计算、分析、比较、判断、排序等。运用VisualBasic语言进行自定义函数或者条件语句的编程,选取每个属性的特定值,确保查询时使用输入参数的方式便能简便操作进行,这些需要查询设计器来进行设计。

4.异常设备或部件提示

a:机械动力设备中途停止工作的异常状况,在查询设计中输入条件准则:IIf(Nz([累计折旧]≥[原值]-[残余价值]),[异常],[使用])。

b:机械动力设备达到设计寿命的修理状况,在查询设计中输入条件准则:IIf(Nz([运行时间或公里数]≥[预计大修期限]),[大修],[使用])

c:部件异常是指机械动力设备的零部件在实用期限内出现故障或者修理,则视为零部件异常。设计方法为,运用查询向导创建零部件查询表,对正常件、异常件记录、统计、分析,完成异常表创建、查询。属性字段内容包括[修理日期]与[预计使用日期],且表达式≥2,[修理日期]<[预计使用日期]。

5.应用效果分析

第9篇

(一)、工业设计涵义

工业设计是以大工业批量生产的产品为设计对象,运用技术和艺术视觉能力,创造出具有新的实用功能或外观造型的产品,涉及到工程技术和艺术等诸多方面。

人类面对的事物有两种:1、自然物质;2、人为事物

主要研究人与产品、社会三者关系如何谐调发展,它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的就是通过科学和人性的设计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也就是说用工业设计的观念、方法设计出更合理的产品。

(二)、工业设计的基本观念

1、工业设计是为人类创造更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

错误认识:

(1)认为工业设计是对产品的造型设计;

(2)将工业设计理解为是对技术的运用和设计。

人类社会在发展变化中,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观念、社会准则、生活要求、工作要求、娱乐要求、健康要求也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和调整,合理只是相对的合理,工业设计就是一个人类不断追求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的过程。

产品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人作为工业设计服务的对象,必然要深入研究人及人的需求(生理、心理种种需求)、人的需求是创造合理生存(使用)方式的根本依据。

人具有两重属性:

(1)自然(生物)属性,反映到对产品的需求上是产品的实用功能;

(2)社会(精神)属性,反映到对产品的需求上是产品的审美和象征功能。

作为设计师都要全面研究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从人的生物性及实现产品物质功能角度出发,必须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了解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人体工程学、人体运动机能、行为科学等,使设计出的产品满足人的生理需要;

(2)研究形成产品的各种因素,如:工艺技术、结构构造、材料性能,价值工程,市场学等,使产品能从设计转化为实物;

(3)研究产品市场流通方式,如:广告学、CI策划等,沟通消费者与产品的交流。

从人的社会性以及实现产品精神功能出发,必须研究以下二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