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世界著名建筑论文

时间:2023-04-06 18:34:02

导语:在世界著名建筑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世界著名建筑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设计产业;设计思想;产业形态;工业设计

一、调研背景

德国作为一个大的制造业国家,将设计运用到企业中,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和价值观念。设计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改变,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人们观念也从以往只注重产品性能、质量转变为重视产品的外观、审美价值。精致的外观和耐用的性能相结合,加之理性和文化相融合的内涵,赋予了商品长久的生命力,设计的理念就在于此。

德国重视设计的观念,给产品注入灵魂,打造品牌意识,充分彰显了民族特色,不仅为德国的制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使得德国的产品得以走向全世界。最具典型的就是德国的汽车产业和电子产业,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有宝马、奥迪、保时捷、大众,电子产品如西门子等,他们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水平在世界生产制造产业中独树一帜。

今天的中国,处在一个全面开放的时代,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如何改变我们生产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如何转变我们的产业理念,这将是我们值得思索的问题。德国设计产业的成果给中国指出了一条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可持续道路,让中国的品牌也能走在世界的前沿。

二、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是十九世纪中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歌德弗莱德・谢姆别尔在其撰写的《科学工艺美术》和《工艺与工艺美术的式样》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机械文明和物质文明过度繁荣下,现代社会矛盾的产物,“设计”本真的还原了人们对艺术的感知,不仅滋润的人们的心灵,而且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越浮华的美感。1880年到1910年德国“新艺术”将艺术和设计融入工业大生产中,为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德国工业设计的探索时期

德国工业设计的探索时期是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这个时期正是工I革命的启蒙时期,这为设计和工业相结合提供了实践上的意义,一批设计的先驱者们开始探索和发掘这一时期工业时代的设计标准和人们的审美观点。

1907年在德国成立的“德意志制造同盟”成为德国的第一个设计组织,其创始人:穆特修斯、贝伦斯、维尔德等人,在实践和理论上丰富了工业设计的发展,为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希望将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相结合,运用设计,制作出优秀的产品,产品本身不仅仅具有使用价值,而赋予了产品以设计的美感,在肯定了机械化大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和鼓励发展工业产品,为推动德国经济和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

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德国著名建筑师彼得・贝伦斯,他是工业产品设计的倡导者之一,他同时也担任了“德意志制造同盟”首席建筑师,1907年德国通用电气公司AEG聘请他当设计师,从此他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公司的工业设计师。此后,他在工业产品、建筑和企业形象的设计等方面面开创了先河,创造并设计出了许多形式简单、性能良好的工业产品,并将这些工业产品进行了大批量的生产,同时,他为其所在的公司设计了一整套企业形象,为企业形象的发展和创立开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德国工业产品的典型风格是“青春风格”, [1]奥托 埃克曼和理查德 里默施密德等人是其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们以《青年》杂志发表对艺术的看法,埃克曼主要是强调流畅的线条性并具有装饰性,它的设计线条变化多端,自然流畅,并采用书法的特征进行创作。

(二)德国工业设计的成型时期

德国工业设计的成型期是在20世纪20-40年代,这一时期,工业设计初具规模,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也为设计的成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德国工业设计经历了工艺美术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发展,逐步走向现代主义设计,这一阶段正是工业设计的雏形阶段,是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其发展和不断的完善,为工业设计奠定了基础。现代设计崇尚理性,在一些优秀的建筑等设计师格罗佩斯、米斯等人的积极推动下,逐步完善起来。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著名的现代建筑师格罗佩斯,他创建的包豪斯设计学校,成为现代工业设计教学体系中基础而且是最具影响力的建筑,这就为推动工业设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二战后的重建时期

这一时期是在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到50年代末,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德国的社会和经济受到重创,而就在这一时期,德国人发扬了他们的“德意志精神”怀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1953年相继成立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和德国设计协会,自上而下的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革,在恢复的基础上在技术和分析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为现代设计的重建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乌尔姆的学校办学理念承袭了包豪斯的理论,并且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乌尔姆还倡导“艺术史生活的最高体现”和“促进将生活本身转化为艺术品”[2]的观点,把科学和技术提高到了空前的地位,阐释了新的现代设计理念,为后来的德国工业设计的复兴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四)多元化和信息时代

20世界50-70年代,经历过二战的复兴的时期,德国的工业设计进入了繁荣的时期,新的材料和工艺的大量涌现,新的审美和消费观念的多元化发展,也给德国的工业设计增添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现在设计方面:人们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不断的变化,设计领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巨大的市场潜力激发了设计师们的创作热情,工业的繁荣也为设计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美国等国家的设计产业发展起来,德国面临着来自不同国家和各种流派的挑战,而当时社会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石油危机、经济危机、通货膨胀、政局不稳、战争爆发,这些都为使得人们对工业化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而到了80年代以后,德国的设计明显转变为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播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经济出现了多元化,交流变得日益密切,1980年的“孟菲斯”迅速征服了设计界,德国受到重创,也是因为这一危机,德国人开始摆脱原有的桎梏,开始放眼全球,进入全球化的国际设计浪潮中。德国艾斯林哥创办的“青蛙”集团就是在这种危机中建立起来的,公司适时提出了实施全球化战略,适应时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三、德国设计产业形态

德国比较有名的产业是汽车、电子、建筑等产业,下面以德国的汽车产业来分析一下德国的设计产业形态。

德国是汽车产业大国,汽车产业也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世界著名的汽车品牌中,德国知名品牌有Audi, Daimler, Mercedes, BMW, Volkswagen 以及Porsch等,“根据德国机动车辆管理局KBA公布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德国市场共售出153.8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4%,6月份,总共售出27.76万辆,同比下降1.9%。在销量前十榜单中,大众集团旗下车型垄断性地位有些松动,多款小型车的销量排名均大幅上涨,其中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有:大众高尔夫,销售量19826辆,大众帕萨特销量:6049辆,奥迪A3销量:5806辆,宝马3系销量:5706辆大众Polo销量:5591辆,欧宝可赛销量:5565辆,福特福克斯销量:5480辆,宝马1系销量:5263辆,大众途观销量:5248辆,欧宝雅特销量:5219辆。海外市场中,德国的汽车产业销售量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德国的汽车占欧洲汽车市场占有率的将近一半,其中大众公司在欧洲的销量仍然位居首位。(数据来源:中国情报网2014年6月份德国汽车销量排行榜)。

德国的汽车产业中注重产品的设计,例如,大众Tiguan汽车的畅销不仅取决于这款汽车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它的设计方面:这款车长4.457米,宽1.809米,高(不包括行李架)1.686米,整体车身线条流畅,比例匀称,外形上总体有种工艺的质感,正面简单大方,前灯的设置注重美感,突出线条的柔美,在性能更加越的基础上,强调设计的精致,尾灯方面设计比较圆润,灯型成椭圆形,时尚大方,从整体上看,这款车造型更加轻巧灵活,在“黄金比例”中使车身更加完美协调,不管是从外形的设计还是内部的设计,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现代感和一种视觉的冲击。

德国的设计产业为中国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德国设计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随着经济的发展始终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着,而创新是他们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二战经济受到重创之后崛起,他们才能始终保持设计领域里的“德国制造”的旗帜不倒,我国经济的发展也经历了很多变化,改革开放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巨大空间,经济也迅速发展,“中国制造”产业也异军突起,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缺乏设计型的人才,我们国家的品牌观念意识薄弱,这正是我们要从德国的设计产业中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产业和设计相结合的道路是顺势而为的道路,我们应该对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打造自己国家的品牌,创造出更具民族特色和充满文化内涵的产业品牌,在重视质量的同时,追求一种对审美需求的肯定,在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邬烈炎, 袁熙D. 外国艺术设计史.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 59 .

[2]孙景平.情感化工业设计, industry desing@online.

[3]叶霞,千年甲骨文浅探.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刊:81下转84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徐晓庚.设计艺术学.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5]朱孝岳.工业设计简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6]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7]雅克・德比奇.西方艺术史.(徐庆平).海南出版社,2003.9.

[8][法]马克・第尼亚.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艺术.(滕守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第2篇

“过去和现在甚至未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部电影也从侧面反映出世界各国各著名博物馆的特性——博物馆绝不仅仅只是用来陈列冷冰冰展品的建筑物,而是鲜活、生动、生气盎然的万花筒。

国外博物馆的分类

博物馆现象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注意寻找保藏珍品奇物。

由于希腊文化的影响,公元前3世纪埃及亚历山大港成立了一所庞大的博物院,以研究学术为重心,设立图书馆,并收藏珍贵文物。百余年后,罗马帝国掠夺希腊,所有美术品皆移存到罗马城的宫廷、寺院及王公贵族的家园里,美术品变成贵族私产。中古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寺院成为保存美术品的场所。16世纪欧洲航海事业兴起,私人搜集珍物的热潮展开,文艺复兴运动亦激起古物学研究的风气。使博物馆学的领域展开新局面,文物分类法与修护技术相随而起。17世纪私人收藏家开始公开其珍藏文物供一般民众参观,私人博物馆出现,公共性博物馆相继成立。18世纪至19世纪间美国各地大兴博物馆事业,亚洲国家中国、印度、日本、韩国亦新兴博物馆事业。20世纪初叶迄今,现代博物馆管理的方法与观念日趋进步,由静态进入动态,视听设备及新科技皆被应用到新的陈列设计与管理上。

外国博物馆,主要是西方博物馆,一般划分为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和特殊博物馆4类。艺术博物馆,包括绘画、雕刻、装饰艺术、实用艺术、工业艺术、古物、民俗和原始艺术。世界著名艺术博物馆有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

历史博物馆,包括国家历史、文化历史的博物馆,在考古遗址、历史名胜或古战场上修建起来的博物馆也属于这一类。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博物馆、秘鲁国立人类考古学博物馆是著名的历史类博物馆。

科学博物馆,涉及天体、植物、动物、矿物、自然科学、实用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博物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巴黎发现宫等都属此类。

特殊博物馆,包括露天博物馆、儿童博物馆、乡土博物馆等。著名的有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斯坎森露天博物馆等。

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科学中心和天文馆以及图书馆、档案馆内长期设置的保管机构和展览厅都划入博物馆的范畴。

知识的殿堂

在电影里,本·斯蒂勒为了妥善处理这些复活历史人物的关系,拼命地补习历史知识,而博物馆的美女解说员正在撰写他的博士论文,两人日久生情坠入爱河——博物馆不见得都是滋生爱情的温床,但它确确实实是知识的殿堂。

1974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章程,明确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在西方国家已经达成共识,博物馆已逐渐从主要为专业人士服务的研究机构演变成了为大众服务的开放性学习、娱乐场所。随着人们对开放式学习模式的探索,“教育”在博物馆众多职能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在现代博物馆起源的英国,博物馆已经取代教堂的地位,成为绝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化体验场所。英国有约2500家博物馆,在英国中小学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参观英国的一些绘画艺术博物馆的时候,你经常可以看到一组组的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围坐在名画周围对大师的作品进行临摹。

柏林国家博物馆馆长米歇尔·艾森豪尔说:“在博物馆,孩子可以观摩、探索一个近在眼前的实物展品。而这些知识通常只能以理论的形式出现在学校的课本里。从这一角度来说,走进博物馆是补充知识的最佳途径。2010年,柏林国家博物馆就接待了34万多名学生。”

纽约是世界上博物馆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那里的百余座形形的博物馆犹如一组巨大的文化磁石,吸引着观光客络绎不绝地到来,每年的参观者逾千万。来博物馆近距离接受教育的学生,是参观博物馆的主力军。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纽约几乎与大都会博物馆齐名,其占地10公顷,拥有22座建筑物,39个展览厅,收藏了3600万件植物、动物和矿物标本。博物馆不仅静态复原或者缩微了很多自然历史的场景,更借助各种先进的影像技术,如球幕、IMAX剧院,把严肃认真的科学生动鲜活地再现在人们面前。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来讲,没有什么比一场奇妙的博物馆之旅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009年,国家文物局对全国2300多家博物馆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庞大的博物馆从业者中只有10.6%的人拥有全日制大学本科或以上学位,其中毕业于博物馆专业的更是寥寥无几。根据约2000位馆长的回复,中国近90%的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学历是大专、中学甚至小学毕业。即使是在一成左右的拥有大本以上学历的从业者中,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是从高校博物馆专业毕业的。而所有这些人从事的都是核心的博物馆工作,而非保安、清洁等后勤服务。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潘守永在出席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时说:“博物馆对其工作者在保护、管理和研究馆藏展品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但中国在这方面的职业化水平如此之低,真令人心惊和心寒。”

这种现象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欧美等国都在博物馆工作者的教育背景方面设定了严格的门槛。低于硕士研究生水平的人一般是无法从事博物馆核心工作的。在有着数百年博物馆发展史的欧美等地,馆长基本上都有博士学位,而中国目前只有不到20位馆长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士。在电影《博物馆奇妙夜》里,女主角在给学生讲解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在利用博物馆的资料钻研自己的博士论文。哪怕是小小的警卫,要想有所作为也要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博物馆的工作对从业者的专业化素养要求很高。潘守永指出,中国各地的博物馆收藏了各类大量珍贵的藏品,日常的维护、展示、归档等工作都需要绝对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人是不可能正确管理这些物品的,更别提进行深入地学术研究和向公众普及其文化内涵了。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

电影中,本·斯蒂勒惹了麻烦,遭到了被博物馆长解雇的厄运,谁料歪打正着,他为博物馆吸引来了汩汩游客,博物馆长立即又对他委以重任。欧美博物馆并不是全部都免费,但一定会想方设法吸引普通人走进博物馆。

意大利可以说是博物馆的王国,如果加上具有博物馆性质的城堡、教堂和名人故居等,总数则达到惊人的3000多家。意大利的博物馆通过各种手段来吸引民众,其中包括延长开放时间、不定期免费开放、举办展览、与学校合作开展相关教学课程、推出家庭和团体优惠套票、出版相关书籍和组织学术研讨会等等。许多博物馆还拥有自己的网站,公众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也能够对博物馆的历史、藏品等进行比较详尽的了解。

法国最负盛名的几大博物馆均为国立博物馆,一般不免费,但门票收入远不及运营和修缮费,卢浮宫每年门票收入为8000万欧元,但经营、维修费用却达到5.6亿欧元,因此政府财政支持和商业开发是主要经济来源。在极其重视市场原则的美国,博物馆却独树一帜推行政府和民间共同赞助的双轨制,在美国,博物馆是货真价实的非赢利公益机构。美国政府通常会提供财务政策上的优惠,博物馆每年会收到捐款,只要向国税局提供合理的说明,这些收入不必交税。许多博物馆销售藏品的复制件、高品位的礼品等,多数州法允许这些商店免交或少交营业税。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经费,2006年是1.8亿美元,其中30%是自身的商业营收;26%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13%左右是会员会费;门票只占到12%。其会费与故宫博物院的私人会所大相径庭: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全国有会员12.5万人,会费方面学生45美元,普通会员50美元,最高会员费2万美元。

国外博物馆的资金来源一般是通过基金会、财团和私人捐赠获得,跟中国的博物馆相比,它们比较注重从各个层面收集社会资金。博物馆毕竟是个特殊行业,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博物馆能靠门票自养的。欧美博物馆当然会利用自身资源做一些商业经营,但这些活动更可以看成是博物馆文化教育功能的延伸。

此外,国际大博物馆普遍推行义工制度,组织一些退休的教授、文化工作者,进行专业的培训后,安排他们到博物馆每天工作2~4个小时。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他们知识面宽,能给游客细致的讲解;一是工作时间短,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他们基本不拿报酬,但是受到社会的极大尊重,比如大英博物馆,对于担任义工十年以上的,颁发梅花纪念章。如果你佩戴两枚纪念章,就会非常受到社会的尊重,因为这代表你为社会义务工作了20年。义工制度,极大地提升了游客参观体验的品质。

博物馆之最

博物馆最多的国家:哪个国家也比不上英国的博物馆数量,尤其是伦敦。英国是博物馆迷的最爱,也是最早发展出现代博物馆学并拥有全世界最高博物馆密度的国家。博物馆迷在伦敦,“若不在家,就肯定在往博物馆的路上”,单是伦敦就有200多家博物馆,而且其中不少是免费的。在城市中麻痹了感觉的自己,能在博物馆中慢慢找回细腻的观察力以及感受艺术和生活的本能。

最美的博物馆:1997年,一座石破天惊的建筑杰作在西班牙中等城市毕尔巴鄂横空出世,立刻以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博得举世瞩目,被报界惊呼为“一个奇迹”,称它是“世界上最有意义、最美丽的博物馆。”它就是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

纬度最高的博物馆:芬兰北极圈博物馆。北极圈博物馆坐落在北极圈罗凡涅米市,由两大部分组成:北极圈的知识和罗凡涅米市博物馆。前者用生动有趣的图片、游戏等介绍了北极圈内的人类是如何在这片艰苦之地生存和生活的;而后者介绍了罗凡涅米的历史,原住民萨米人的生活方式,当地常见的生态情况等等。在博物馆里,游客可以欣赏到拉普兰一年四季的所有景致。整个展览寓知识于互动的展览体验之中,是个值得一看的博物馆。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美国华盛顿特区斯密斯绍年恩研究院。包含16个博物馆和1个国家动物公园,号称世界之最。拥有1.4亿件展品,有6000多个雇员。

世界五大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不列颠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馆(冬宫)、中国的故宫博物院。

第3篇

吴健雄,出生于江苏苏州太仓市,核物理学家。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193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后受聘到国立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后进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36年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1940年获博士学位,1944年参加“曼哈顿计划”,195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为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任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同年获得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美国最高科学荣誉――国家科学勋章。南京大学物理系杰出毕业生,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荣誉博士。

中外良师引路

吴健雄由一个普通农村的女孩子,成长为“一颗从‘微观系统’出现的大星”是中外众多师长培育之果。人们爱称吴健雄是东方的居里夫人。尽管她是1936年赴美,而居里夫人1934年已作古,失之交臂;但吴健雄在中央大学作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施士元先生是居里夫人的学生,由此而言倒真有一种嫡亲的师承关系。吴健雄到美后,能以一个外籍女科学家的身份参与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一缘其时她本身已崭露头角,更得力于她的老师美国“原子弹之父”、这项计划的主持人奥本海默对她的赏识和厚爱;吴健雄在柏克莱的导师、1959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塞格瑞对她更是喜爱有加。他们共同发现了对铀原子核分裂连锁反应有关键影响的惰性气体“氙”。吴健雄就有关研究结果写了篇论文,列在塞格瑞的名字之后准备发表,塞格瑞发现后删去了自己的名字。这篇论文以吴独自署名的方式在美国最有权威的《物理评论》上刊出,奠定了她在物理界的地位,使她顺利地获得了博士学位。此举成为科坛佳话。

吴健雄是吴家出生的第一个女孩。幼时的吴健雄长得眉清目秀,十分讨人喜欢。和其他许多小孩一样,在学习方面,吴健雄也是从诗文背诵、识方块字和算学起步的。在学习过程中,吴健雄已显现出颇不寻常的智力。

1923年,11岁的吴健雄到离家50里的苏州去读书。吴健雄就读的苏州第二女子师范是当时一所相当有名的学校。校长杨诲玉女士是一位很有眼光的教育家,经常邀请知名学者来校演讲。在这些学者中,给吴健雄印象最深的是先生。其实,在来校演讲之前,喜爱看书的吴健雄已在《新青年》等杂志上读过的文章,对非常仰慕。来校演讲前,校长杨诲玉知道吴健雄的文章写得很好,又对很崇拜,便说:“健雄,你一向喜欢胡先生的思想,这一次就由你来把演讲记录写出来好了。”吴健雄还记得,那次演讲的题目是《摩登的妇女》,内容是讲妇女应如何在思想上走出旧的传统。这是她第一次直面先生,这次演讲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9年,吴健雄以优异成绩从苏州女师毕业,并被保送到中央大学(现东南大学)。吴健雄念的是师范,按规定要先教书服务一年,才能继续升学,但由于当时规定并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吴健雄在这一年当中,并没有去教书,反倒是进了上海的中国公学再读一年书,因而也有机会成为的得意门生。吴健雄曾说过,在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另一个则是先生。

20世纪30年代初,吴健雄开始大学求知生涯之时,物理学在西方正经历革命性变革。对于令人眼花缭乱的物理学进展,18岁的吴健雄虽然并不完全知晓,但她少年时念过关于居里夫人的传记,居里夫人是吴健雄崇拜的偶像。不过,她完全没有想到,不到20年后,自己会因为在原子核物理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被誉为“东方的居里夫人”。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吴健雄主要从事核物理和弱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最主要的贡献是,1957年用β衰变实验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1956年之前,吴健雄在β衰变方面作过一些出色的实验。1956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在β衰变过程中宇称可能不守恒之后,吴健雄立即领导她的小组进行了一个实验:在极低温(0.01K)下用强磁场把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极化(使自旋几乎都在同一方向),然后观察钴-60原子核β衰变放出的电子的出射方向。她发现绝大多数电子的出射方向都和钴-60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反。就是说,钴-60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和它的β衰变的电子出射方向形成左手螺旋,而不形成右手螺旋。如果宇称守恒,两种方向应该机会均等,即必须左右对称。现在左右手螺旋两种情况明显地机会不相等,所以这个实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这在整个物理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现代物理学发展中的其它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或争论,通过吴健雄的一系列实验工作,也得到了解决和证明或一定程度上的澄清。1963年她对β衰变的系列实验工作证明了核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在物理学史上第一次由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对后来电弱统一理论的提出起了重要作用。在1959年穆斯堡尔效应发现之后,吴健雄对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穆斯堡尔光谱法用于生物学中大分子的结构研究。为了证实轻子数在弱作用中守恒律的有效性,吴健雄等在深达2000余英尺的纯盐矿中安置了测量双β衰变仪器,证明了轻子数守恒到10-3以上。早在1950年以前,她已经做了一个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哲学的实验,结果表明正电子与负电子的宇称相反。1970年她的实验小组对此作了进一步实验,在更高程度上支持了量子力学的正统法则,再次否定隐变量理论。此外,她对粒子或辐射探测器的研制也有不少贡献。

吴健雄以其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崇高的荣誉。1958年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称号,这是该大学首次把这个荣誉学位授予一位女性。她还获得其它15所大学的名誉学位。美国总统授予她1975年国家科学勋章。1978年她获得国际性的沃尔夫基金会首次颁发的奖金。她受聘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炎黄情结

“中国人还是中国人。”这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在评论吴健雄中国情结时说的话。

吴健雄中大毕业时以总分86.3分,冠全校之首的优异成绩毕业。大学时代的吴健雄不止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且两耳并听窗外事。大一时值“”发生,中大的莘莘学子们愤怒了,纷纷涌向行头游行示威。物理系同学公推吴健雄作游行请愿的领头人。她当仁不让。她极有心计,讲究策略,精心选择游行路线和时间。为要求政府抗战,冒着大雪率同学到总统府大院静坐,直至深夜。

令世人遗憾的是,吴健雄与诺贝尔奖无缘。但她本人不介意于此。众人为她不能成为诺贝尔奖得主打抱不平,为西方对东方的偏见、对东方女性的偏见而呐喊。十多年后,以色列人设立了沃尔芙奖,专为那些应得而未得到的诺贝尔奖落选者而设。吴健雄是该奖第一位得主,奖金甚至超过诺贝尔奖。她此生获得的奖项与荣誉一一列出,不下两页纸。奖誉等身。然而她总认为自己是个平凡的东方女性。

1980年,她退休了。绚烂的生活趋于平淡。但她敬业的精神是退而不休。她的炎黄情结更浓烈。她非常关心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多次回国访问讲学。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台湾同步辐射加速器等大型物理实验设备关怀备至,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并亲自参与筹建工作。她还在中国物理学会、南京大学等校设立了多种奖学金。

1992年,四位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在台北发起成立“吴健雄学术基金会”,要给八十华诞的吴健雄一个惊喜。她在会前获知,一再婉拒后竟躲了起来。她说:“我不喜欢出风头。做研究是我的本份,我只是运气好,成果还不错而已,不要以我的名字成立基金会。”最后,朋友们逼着夫婿袁家骝教授吹枕头风,迫使她就范。

第4篇

不!那是因为人类现在使用了一种有机水泥建房子,这种水泥房不但建得高,而且时间一长,雨水落到水泥房上,很快上面就会长出一棵棵的植物来,碧绿的一片,使房子变成绿色建筑。人住在里面,夏天,植物给房子遮挡了炎热的阳光;冬天,植物抵挡了萧萧的寒风,真可谓冬暖夏凉!现在全球人都建这种房子,怎能不为地球添点绿色呢?

2024年的今天,仙人掌基本上不值得称赞了,地球上也再没有“沙漠”这回事了,那是因为我丈夫发明的“沙子溶化剂”已传到国内国外了,人类只要把“沙子溶化剂”洒在沙漠上,硬梆梆的沙子就会溶成肥沃的泥土,散上植物种子,沙漠很快变成了一片茂密的森林。处处都有植物,仙人掌还值得称赞吗?

说实话,对于我有这么一个科学家丈夫,我很引以为荣,他是一个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是一个很具童心的人,他根据“女娲补天”的故事异想天开地奇迹般地做出了“大气层修补剂”。那是一种化学液体,也像我们用的胶水,现在去乘宇宙飞船游览太空已经是件平常不过的事了,才不像20年前那个杨利伟那样光逛一圈就获得这么大的荣誉呢?人类只要开宇宙飞船,一边飞,一边洒下“大气层修补剂”,把修补剂洒在全球的外太空,等修补剂蒸发后就会黏到大气层去了,把大气层的空洞就全补好了。哈,我丈夫竟变女娲了!了不起吧!

我丈夫虽然在世界上是个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但在家里他可不爱摆架子,可能也因为在世界上,我的名气也不亚于他,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个夫妻档,我出脑,他了出手。同时,我也是一个科学发明的鉴赏家与科学评论家,经过我赞扬的科学发明会马上名扬四海。

我和丈夫是在科学坛上认识的,结婚8年,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儿;一个体贴又有点野的妻子,一个温柔又很具童心的丈夫加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凑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今天一早起床,床边就“飞”出一件烫得平平整整的衣服,我帮女儿穿好衣服,给她吃好我亲手烹调的爱心早餐,当我们走到大门口前的地毯,门自动开了,地毯升了起来,这是一种感应地毯,只要我们一家人踏上它时,它就会自动升起,门也感应地开了,等我们出门了,门就会自动关上。除了我们谁也进不了;我们坐在地毯上——地毯是不会脏的,因为那是用一种防尘的毛织成的,不仅不用洗,还十分柔软,坐起来很舒服。①现在的人类都使用了这种毯,这种毯装上了全球的地图,想去哪里只要在地图上点出就可以去了,除非故障,要不地毯是不会找不到路或发生交通事故的。②我说过我丈夫是个很具童心的人,这种地毯是他仿照《阿拉丁神灯》里的飞毯做的。2024年的今天,也有许多的人步行上街,这并不代表他们穷,而是我发表的论文《人的退化与科学》里说到如果一切用外力,人动少了,人的器官就会慢慢退化。人们都受到了影响,所以步行只代表他们对生命的热爱。

我的家就住在黄河边,现在周围是十分繁荣的。我们一出门就看到了黄河,马上就感到浑身凉丝丝的,女儿突然对我说:“妈妈,上年买房子时,你为什么一定要买这边的房子呢?,为什么不买靠近‘迪士尼乐园’那头的房子呢?”我对这天真的女儿深情地一笑,说“因为黄河是哺育我们中国人的母亲河呀!”女儿大吃一惊:“什么,这叫黄河。瞧,这里面的鱼儿红的白的我都看得清,如此清澈的河怎么叫黄河呢?”女儿眨巴着眼睛望着我。我笑了:“那你又为什么叫琳琳呢,那不过是个名字而已。但20年前,这条河的确是条黄色的‘沙河’,河底沉着大量的黄沙,但同时又在20年前,人类终于醒悟了,在黄河两岸种下了许许多多的树。在10年前,河水就清了。以黄河为例,以前的脏水江河都变得像这样清了。”女儿听着我说,眼睛里突然充满惊喜,她一下抱住了我,高兴地说:“妈妈,你真太好了,让我们一起在祖国母亲身边住!”

在去学校的途中,满街可见白皮肤的黑皮肤的外国人,和黄皮肤的中国人,而还有……绿皮肤、透明皮肤、红皮肤等颜色皮肤的外星人。2024年,科学进步了,人类可以探索全宇宙,在银河系里和银河系外找到了许多星球有生命体。我们地球人和他们接触一段时间后,外星人也出现了在地球上,大家彼此也都不会有歧视,我们有的地球人去了他们的星球旅游,他们也来我们地球旅游,来参观我们的资源。我们星球与星球各自学习,使各自星球的麻烦慢慢地减少了。

我想着东西,小女儿突然叫起来:“妈妈,离上课只有一分钟了!”我从沉思中醒来,按下地毯上的快速键,地毯升得很高——原来是走得很慢的——而且升得很低。周围“飞”出了一个罩,保护安全的,把我们罩住。“呼呼呼”三秒时间就到了西山小学的一年四班的教室门口,女儿下了地毯,直冲座位,整个过程不足10秒。

第5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倡导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这种要求与以旅游资源写作旅游论文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是一致的。该文在对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分析基础上,从企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循环经济理论下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应?

1. 引言

近年来,学术界一直在呼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理念相结合,促进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目前,循环经济正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旅游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最佳模式。

2. 循环经济的认识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旅游活动的进行有必要利用循环经济的原则指导各种旅游活动的进行,在旅游活动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应尽量减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系统地进行合理的资源规划,并有效考虑旅游资源以及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和各种资源及环境的资源化转化问题,从而促进旅游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应该利用智力资源产生的科技水平和旅游活动所带来的资金以对废弃旅游物品和环境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开发,产生新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在旅游业的各个方面已经开始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其基本思想也正符合循环经济的相关理论。改变旅游业“重开发、轻保护,重经营、轻管理”的传统模式,通过预防代替末端治理,强调各个环节全方位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是在循环经济理论下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3. 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桂林拥有许多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其旅游业发展奠定了丰富和坚实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桂林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二次发展期后,桂林市旅游资源环境污染和破坏程度日益严重,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1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

桂林市的各级党委、政府都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多种效益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加大了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但是部分县仍缺乏旅游总体规划的指导,对县域范围内的河流、洞穴,一般的水库(湖泊)盲目开发,开发效果令人失望,或一开始就失败,或只有短时间的兴旺就很快进入衰退时期。有的景区在地理上本是一个完整有机体,在规划和管理中却被生硬地分成两部分,缺乏整体的考虑和统一的规划,导致出现旅游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现象。

3.2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强,存在建设性破坏现象

桂林的旅游资源优势在于风景资源,而桂林风景资源的主题是具有自然美的山水,但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有些景区内建造了一些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人造景点,对原有景观破坏较大,而且很多景区的环境卫生较差,废弃物到处乱丢。另外,有些开发程度较低的景区,由于交通不方便,影响了景区内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心情与落后的基础设施形成的矛盾,已导致村民盲目的修路架桥,破坏了景区的自然景色;同时,由于村庄人口的增加,缺乏景区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村民修建的民居建筑从景观、外形、体量、结构等存在着与传统的建筑风格不协调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传统建筑的景观。

3.3旅游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需进一步改善

由于桂林市国民经济建设总量偏低,旅游投资还显不足,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部分景区道路交通不畅,可进入性差。对桂林市区及十二县的景区交通情况调查表明:旅游景点交通状况好的占7.7%,状况较好的占15.4%,状况一般的76.9%。多数旅游景区通讯设备匮乏,旅游宣传经费短缺,促销乏力。

4. 循环经济理论下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4.1从企业层面

要求桂林市旅游景区的开发者、旅游饭店的经营者及其它旅游企业遵循循环经济的思想,以循环经济的理论来规范自己,将循环经济的“3R原则”应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

从旅游企业长远发展来看,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最大化减少旅游资源的使用量,可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人类活动造成的对旅游资源的滥用和破坏,对旅游景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的干扰和破坏,从而保证旅游区的生态性和吸引力,同时也不断提高自身发展循环经济的能力。

旅游景区方面,旅游景区的管理者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景区污染物的排放;应考虑旅游景区的生态承受能力,尽量减少景区的生态成本投入;有针对性地编制旅游解说系统,加强游客对景区旅游资源的认识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引导规范游客和工作人员的行为符合循环经济模式,通过生态教育使旅游可持续观念深入人心。

4.2从政府层面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绿色管理体系,把绿色GDP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目前桂林衡量旅游发展的指标以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创汇水平、就业率等指标为主,并没有考虑自然界的投入贡献,没有考虑对生态环境的损失多少,从系统角度看这些指标具有片面性。有必要建立一套新的绿色指标评价体系,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态等多角度、全方位来衡量桂林的旅游发展。针对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应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加大主管机构的执法力度,加强旅游法规的完善,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绿色管理体系,确保旅游市场向旅游资源优化、管理现代化、环保增值方向发展。

4.3从社会层面

重视旅游可持续发展伦理教育,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实现。社会层面要求桂林市政府、旅游管理者、公众共同参与旅游发展,倡导包括抵达桂林的游人、当地居民、旅游经营者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伦理教育,对桂林旅游业各相关利益团体进行环保教育。

通过社会舆论、行政力量、榜样感化和利益约束等手段,确保各利益团体按可持续发展要求,调整自身行为,以营造良好的伦理环境,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理念的实现。桂林市政府还应宏观调控旅游的发展,对公众进行生态教育,在公众中大力倡导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对旅游业发展循环经济给予政策上的鼓励和扶持。

参考文献:

[1]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世界环境,2000,(3).

第6篇

拉脱维亚经济基础较好,以工业和农牧业为主,是波罗的海沿岸经济发达国家,也是原苏联经济最发达和富饶的地区之一,在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中,其工业位居第一、农业位居第二。拉脱维亚气候宜人,森林资源丰富,是一个风景如画、文化丰厚的美丽国度。在教育领域,拉脱维亚也拥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独具特色。

拉脱维亚的高等教育概况

“拉脱维亚是学习型社会,在教育和科研方面保持着开放的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拉脱维亚努力把高等教育国际化,在科教研究方面积极主动,建立了很多科研合作伙伴关系并且成果卓著,在自然科学领域尤为出色。”

“在地理位置上,拉脱维亚地处东西文化的交汇之处,是最为充满活力的欧洲国家之一。我们的高等教育学府拥有很多可供选择的科目,如人文学、社会学、工程学、自然科学和IT等。可以说,拉脱维亚人一生都在学习!”这是拉脱维亚教育科学部长库克女士对该国教育状况的概括。

拉脱维亚有尊师传统。9月1日开学这一天,学生们大都会捧着鲜花到学校报到,并把鲜花送给他们的老师。因此,每逢9月1日,大街上便会出现很多手捧鲜花的少男少女或青年男女,花店的生意也甚是兴隆,开学日则被这样的气氛渲染成了一个节日,拉国尊师重教的风气可见一斑。

在拉脱维亚,义务教育为9年,政府提供免费的小学和初高中教育。全国90%以上的儿童就读国立学校,大多数大学生则就读公立大学。除公立学校之外,也有私立中小学和大学。另外还有政府补助的少数民族学校,这些学校教学使用俄语、白俄语、乌克兰语、立陶宛语、爱沙尼亚语、希伯来语及波兰语。

据了解,自1996年起,拉脱维亚的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到2008年初,每万人中有近500名大学生,仅次于加拿大和美国的大学生比例,居世界第3位。拉脱维亚有20多所国立高等院校和10多所私立高等院校,设有丰富多样的学术性或专业性教育课程。

学术性课程主要是基础课程和应用科学。这种课程分为两个学习阶段,在每阶段结束前,学生必须提交独立完成的论文。学生在完成第一阶段学习后可获学士学位和学术性学位。3年制的学士学位课程是一种职业预备课程,并不是一项完整的高等教育课程。4年制的学士学位课程,不包括职业培训,是一项法定完整的高等教育课程。在某些课程中,职业培训和学士学位培训可同时进行。经过5年学术学位和专业资格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毕业文凭和资格认证;专业性高等教育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技能。这些课程一般历时1-2年,可与学士学位的学习同时进行。学生毕业时既取得可学士学位,又可取得专业资格证书。专业资格证书发放以下几类专业人员:内科医生、药剂师、工程师、艺术家、教师、牙医和技师。

研究生教育是学术性教育的第二阶段,经过1年半-2年的学习,学生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而博士学位的学习分为两个层次:博士学位和资格博士学位,取得资格博士学位是担任教授的必要条件。博士学位学习历时3-4年。学生须提交博士论文并通过公开答辩才可获此学位。若想取得资格博士学位,必须进行论文答辩,此论文是几篇已出版的重要科学或教育论文的摘要,或是博士论文答辩后的专题研究。

若想就读高等院校,一般需提供中等院校毕业证书,学院将对其所学的中学科目进行评估,以确定哪些科目的成绩可作为入学条件。申请人必须参加招生办负责人组织的面试,学生必须参加4种入学考试中的一种。若想申请就读硕士学位,必须提供学士学位。3年制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可在原校就读硕士课程,如想转到他校就必须再学一段时间的学士学位课程。若想就读博士学位课程,就必须提供硕士学位证书或对等学位证书。如果所申请课程的教学语言是拉脱维亚语,申请人必须通过语言能力考试。

外国留学生在拉脱维亚就读大学本科和硕士课程,每学年需交纳2000-3500美元。博士课程学费每年约2500-3500美元,另需交纳一小笔注册费。学生住宿费每月约15-20拉特(拉脱维亚货币,1拉特约合2美元)。生活费取决于个人的住宿地点和生活方式,平均每月约150-200拉特。留学生抵达拉脱维亚后最好立即办理健康保险,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拉脱维亚和中国在教育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据报道,今年9月11日,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程文举拜会了拉国教育科学部长库克女士。程大使回顾了近年来中拉在教育科学领域取得的喜人成果,特别是在中国驻拉使馆推动下,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汉语桥”项目已在拉国生根开花。据不完全统计,拉脱维亚目前学习中文人数约500人。

库克说,拉脱维亚已经发展成波海三国地区的汉教中心,拉国教育科学部亦将继续支持汉教事业的发展。同时,库克表示,拉国教育科学部已同意与中方签署中拉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证书协定的草案。这一草案的签署必将为中拉两国的教育事业增添新的活力,推动两国科教合作迈向新的台阶。

拉脱维亚的大学

里加工业大学是东欧最古老最著名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拉脱维亚排名第2位的大学),始建于1862年。从建校那时起,RTU就是一所世界性高等学府,许多德国、波兰、瑞典、俄罗斯的科学家都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

拉脱维亚独立后,抱着与符合欧盟关于教育、科研标准的明确目的,RTU彻底改变了教育程序。现在,RTU的学历得到世界广泛认可,RTU还积极参与与德国、英国、瑞典等国家合作的欧洲教育科研项目。

除了本地学生,RTU还有来自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黎巴嫩、叙利亚及其他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学生。

RTU位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市中心,有8个系及5个科研院所,目前在校生有18000多人、其中本科生5600人、大专生7500人、硕士生3600人、博士生400人、留学生1000多人;教职员工有1000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400人。

RTU拥有拉脱维亚最著名的工程与科技学院及专家教授,并致力在学术及科技领域发展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大学。RTU在教育创新及进行高端研发方面也享有盛誉,积极地为国家的发展培养科技与管理人才。RTU除了各个系以支持科技、教育及研发需要外,还拥有5个专家研究所及研发中心。

除致力于培养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建筑方面的高级人才外,RTU同时也从事一些研究工作及为国家培养工程师及专家。

大学主要设施包括教室、图书馆、计算

机实验室、自然科学实验室、运动设施、学生宿舍等。RTU的图书馆藏书量为100万册,包括书籍、期刊等;计算机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与软件,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此上网及收发邮件:自然科学实验室为学生们进行工程及科技领域的实验提供了完备的实验设施;大学教室全部装有空调及电子教学设施,包括电脑、投影仪及音响设施;室内运动设施包括壁球、羽毛球场及一个健身中心,户外运动设施包括排球、网球、篮球场,还包括标准的足球、橄榄球及板球场。此外大学还开设了各种俱乐部及社团以满足学生文化及休闲的需要;RTU的校内宿舍价格合理,学校也会尽量为国际学生安排校内住宿。来自各国的学生可以参加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学习,所有课程均用英语由RTU最好的教授授课。

里加斯特拉京什大学(Riga Stradins University,RSU)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里加医学研究所,该研究所隶属于拉脱维亚国立大学医学院,并在1990年更名为拉脱维亚医学科学院。直到2002年,拉脱维亚医学科学院才正式改为里加斯特拉京什大学。如今,在拉脱维亚各个领域的多数著名医药界人士和从业人员,均毕业于RSU。

RSU的强项专业是医学,图书馆内收藏了十分齐全的医学书籍与资料。这里设置了医学系、口腔学系、配药学系、康复系、公共卫生系和护士系,并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RSU的毕业生都是当今社会急需的医学人才。1990年以来,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以色列、黎巴嫩、尼泊尔、挪威、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瑞典、瑞士、叙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留学生都在RSU学习医学,上课时采用英语授课。

外国学生如想进入RSU学习,年龄必须在17岁以上,并具有高中毕业或同等以上学历(其中:生物学2学期,化学2学期,物理学2学期)。另外,入学英语测试也是必要的,申请入学的外国学生的托福成绩分数要在500分以上,雅思成绩分数要在6.5分以上。

RSU也有若干的课外活动和学生团体,例如:学生科学协会,拉脱维亚学生会,里加合唱团等等,还有体育俱乐部、舞蹈组等多样化的社会活动,学生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文茨皮尔斯大学(Ventspils UniversityCollege,YeA)位于文茨皮尔斯市,在拉脱维亚的西海岸,距首都里加200公里。这座人口不足6万的小城却拥有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不冻港,主要进出口货物有金属、木材、谷物、石油等。

VeA是一所年轻的大学,由拉脱维亚政府建于1997年,是该国西北地区主要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目前该校有学生约1000人,有60多名教学人员,其中有一半拥有博士学位。这里提供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主要专业包括信息技术、翻译,商业行政和管理等。

VeA积极参与了欧盟国家的学生和教师流动方案,并在爱沙尼亚、立陶宛、芬兰、挪威、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和法国有超过20多家的合作机构。这些计划为校内的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很多去其他国家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校内的科研工作集中在经济学和商业管理方面,波罗的海三国的经济和商业环境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研究领域。此外,研究工作还涉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学和文化交流等领域。

“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VeA规模虽然不大,却已经发展成为拉国西部的一个教育中心,该校致力于实施终身学习的方法,努力为社会提供质量良好、价格公道的教育和继续教育,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相当齐全和现代化的学习和生活设施。这里的学生宿舍可容纳300多人,收费也不是很高。校园里还有一个美丽的公园和一个篮球场。此外,文茨皮尔斯本身就是一个美丽整洁的海滨小镇,这里不仅是学习研究的理想之所,也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从校园出发,只需步行10分钟便可到达海滩。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真是不胜惬意。

拉脱维亚工商管理学院――TURIBA(意为“繁荣”)是一家私立职业学校,目前有学生7500多人,是拉脱维亚数一数二的高等职业培训学校。这里所授专业主要是旅游与酒店管理,并提供工商管理专业学士学位证书,该证书是经过拉脱维亚教育与科学部以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认证的。

TURIBA每年9月1日开课,学制4年。这里毕业的学生大多成为高级酒店业与旅游业的业务精英,例如商务经理、旅行顾问和旅游机构组织者、导游、饭店主管和经理、旅店行政管理和经理、休闲和娱乐公司管理者、旅游信息中心管理者等。

由于TURIBA与欧洲多家学术机构和旅游机构有项目合作,因此在这里学习,还能获得到旅游教育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北欧学术机构学习。近年来,这些项目在不断更新、改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的需求。目前,TURIBA的学生可以在国内外各种不同的高级旅店接受有价值的培训,其中不乏布罗德莫度假村、希尔顿酒店这样的高级场所。另外,TURIBA还和法国诺曼底管理学院就双学位项目的旅游教育课程签订了一项合作协议,学生可同时接受这两所院校的课程教育,并获得双学位。

对于来这里上学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一年要交纳6760美元的费用,包括学费2810美元,餐费3000美元,以及青年公寓住宿费950美元。这其中还包括所有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资源、图书馆可用文学资源、讲义和印刷材料、学校图书馆管理的电脑资源、免费参加各种学生聚会和活动等。

申请到TURIBA留学,要提供中等教育证书公证书的有效复印件,所有资料需翻译成英文、俄文或拉脱维亚语,还要提供英语水平测试结果的官方复印件,如剑桥英语测试(至少初级证书)、托福成绩(至少得分60%)、雅思成绩(最低6分)等。

据了解,TURIBA已与中国展开了教育培训合作,今年将有十几名中国学生来到这里进行硕士课程的学习。

拉脱维亚大学(University of Latvia)是一所古典大学,成立于1919年,前身是里加工艺学校。学校教学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为留学生设置了以英语授课的多学科研究课程。学校有学生25000名,是拉脱维亚最大的大学,也是波罗的海东海岸最大的大学。

拉脱维亚大学将自身的宗旨定为:整合不同领域的研究与创新,积极提供欧洲标准的高等教育,在拉脱维亚语言和传统文化等领域开展合作,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保障。

拉脱维亚大学非常重视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制定国际教育研究的方案和项目,促进学生和教9币的国际交流,在学院、研究所、部门和个人等不同层面上都有交流与合作。大学还积极制定双边伙伴关系协定,与欧洲30个国家的235个机构(其中包括66所大学)签定了350多项协议,以期待更深入

的交流。

拉脱维亚大学还积极参与国际大学组织,成为大学网络中的一员。例如EUA(欧洲大学协会)、UNICA(欧洲国家首都的大学网络)、BSRUN(波罗的海地区的大学网络)等。

无论对于国内还是国外的学生来说,拉脱维亚大学已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地方。英语授课的方案和课程每年都会增加,合作研究一直也十分活跃和富有成效。大学现在的目标是把重点放在国际合作的内容和质量上,进一步调整教育管理和新体制的行政架构,加强教育和研究,以期提升大学的国际声誉。目前,学校内有1000多名国际学生,2007年曾有2名中国学生在该校学习。

除了与欧洲国家的合作,拉脱维亚大学也将亚洲,特别是中国视为国际合作的主要对象。自1995年起,拉脱维亚大学中文系便开始启动与北京大学学术人员和学生间相互交流的计划。每年都有3-5名拉脱维亚学生到北京学习。同时也有1名来自中国的客座讲师在拉脱维亚大学现代语言系工作,许多拉脱维亚大学的讲师在中国接受在职培训。拉脱维亚大学接受了来自中国的各种捐赠书籍、电脑、影像胶片和光盘,校内已经组织了几场汉学研讨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越来越多的拉脱维亚青年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中文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据了解,拉脱维亚大学计划在1年后成立孔子学院,加大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度。

拉脱维亚的“汉语使者”

提起汉语教学,虽然到目前为止拉脱维亚还没有一所大学成立正式的孔子学院,但却有一家“孔子中心”。为了加深拉脱维亚与中国之间的合作,拉脱维亚第一家孔子中心于2005年10月26日在里加斯特拉京什大学挂牌成立。

该中心的全部经费由校方支付,主要在全拉脱维亚举行和中国有关的学术活动,为双边合作提供“新的动力”。为向拉脱维亚共和国民族进一步介绍中国文化,增进当地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孔子中心还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

孔子中心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拉脱维亚人举办中文培训班,促进传统中医在拉脱维亚的研究和应用,为政府机关和私营业主提供与中国有关的咨询活动。此外,中心还打算邀请中国专家前来讲学,参与中拉两国共同进行的科研项目,组织会议等。

拉脱维亚的汉学研究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而系统地从事汉语教学的工作也有近20年的历史。中拉1991年建交以来,两国的文化、教育不断加强。中国政府重视在拉脱维亚开展汉语教学工作,并为此提供了师资、奖学金、教学设备、教材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第7篇

论文摘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美国大学通过通识教育模式,使理工类学生兼具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通过探讨美国理工科大学MIT(麻省理工学院)和CIT(加州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可以给我国高校理工科的发展带来启示: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相适应的文科;坚持一流标准,提高师资层次;重视基础文科建设同时培植特色文科;加强师资阵容,引进学术大师等。

论文关键词: 工科大学; 通识教育; 文科建设; 人文教育

理工科大学有无必要重视发展人文学科?文、史、哲等学科在理工科大学人才培养中占有何种地位?这应是我们国内大学一直思考的基本问题。而在美国MIT和CIT这两所世界著名理工科大学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文社科学科的教育与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为大学培养高素质杰出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其成功经验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MIT与CIT 的办学理念

MIT与CIT的成功经验表明,任何一所理工科大学要真正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或高水平知名大学,重视并协调发展人文社会学科乃是必经之路。人文学科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益,但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养对象的人生境界、人格特征、思维模式等等。理工科大学要培养学生成为科学工作者,更要培养学生的哲学理念、社会信仰和独立的人格精神。因而,具有发展良好的人文学科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将成为衡量一所理工科大学的重要指标。

从MIT与CIT的人才培养完整性看,理工科大学的人文学科应该与其他学科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理工科大学注重巩固和发展强势学科,突出学校办学特点,这无疑是正确的,MIT和CIT即是最好的例证。无数的事实证明,真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人文学科的融入。因此,在理工科大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文、史、哲等学科与理工科似乎只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之别,而无高下、优劣之分。因为这些学科均以其自身的专业优势,共同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智力成长的环境。何况,人文学科对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发展也并非全无影响,如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就曾将其在物理学上的巨大成就归因于国学大师。

在教学方法上,MIT与CIT的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而且更为注重向学生展示怎样学习这一学科,怎样阅读资料以及如何通过写作来表述自己的观点。在人文学科课程中,特别要提到的是CIT的HPS(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这一课程,它可作为本科生的选修课和研究生的辅修科目,其内容以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为主,但实际上是多学科交叉的合成,吸引了众多师生。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进程,打好物理学和生物学学习的哲学基础。HPS为学生解决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的历史、哲学问题提供了广泛的教育,为学生探究法律、商业、医学、公共事务做了良好的准备,也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些学习和训练,未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从中受到了良好的人文教育,其社会活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研究仅靠单一学科难以解决,多学科协同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MIT与CIT学院对跨学科的研究方式非常重视。学校坚决反对以邻为壑的传统系科阻隔,支持和鼓励学科间的交流和沟通。学校的人文和社会学科系仅是按照核心课程的不同大致分为人文和社科两部分,没有行政上的系科严格分制。在课程设置上,依托学校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强大优势,两校的社科课程则颇具特色和前沿性。

二、 MIT与CIT的办学模式

这两所大学是办学模式的共同点就是理工科与文科的相互融合。MIT理工学院非常重视人文学科的教育。罗杰斯院长在1865年建校之初为学院规定的宗旨之一便是“提供一般的教育,使其在数学、物理、自然科学、英语和其他现代语言及心理学和政治学基础上,为学生在毕业后能适应任何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因此,学校为学生开设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MIT的本科生一年级不分专业、系科,实行通才教育。二年级时才分到各学院,确定是学工程、建筑还是管理。但无论主修什么,所有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修满8门人文、艺术和社科课程,要求拿到72学分才能毕业,占总学分的20%。这8门课程中有3门必须选自以下5大类:文学类,语言、思想和社会准则类,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类,文化与社会研究类,历史类。另外5门属于任意选修课,可在人文社科学院的15个系或教研室所开设的360门课程中选择。涉及人类学、种族研究、艺术与建筑史、心理学、电影和传播媒介、音乐、舞台艺术等26个学科。

CIT理工学院校长谢米尔博士谈及该校学生“接受的是均衡的教育”,认为该校人文和社会科学为学生的素质培养提供了高质量的课程。什么是“均衡的教育”?即在校学生不论其专业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均需接受完备的人文教育,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这既是CIT人才培养的写照,也是一所理工科大学办学理念的深刻反映。CIT规定,所有进入该校学习的学生均需在艺术史、基础人文课程、历史、语言文学、音乐、哲学以及科学史和科学哲学(HPS) 等学科专业范围内修满必修的核心人文课程。要顺利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学生必须修完并通过36学分的人文学科课程、36学分的社会科学课程以及另外36学分的人文学科课程或者社会科学课程。按每门课程9学分计,那么学生在4年中必须修满12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课程才能达到要求。

CIT理工学院为满足学生需要,文、史、哲3个学科的教授开设了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课程,其中有些课程以中文、法语、德语、日语、拉丁语以及西班牙语讲授。基础人文学科课程(Freshman humanities) 是指包括历史、文学和哲学3个学科在内的核心课程。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为学外语之外的高级人文学科课程做准备。由于学校的高度重视、教师的渊博知识和认真负责的从业态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热情,CIT开设的人文课程均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量和专业水准,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MIT 最负盛名的工程学院在其教学目标中指出:“对于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工程类的职业肩负着前所未有的令人兴奋和紧急的挑战和机遇。”学院课程设置的重点之一就在于“发展个人的自信和思维的多面性,以为将来知识和职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学校很多本科生取得了本学位之外的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学位。从1970年起,工程学院与自然科学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合作,为一年级学生开设综合课程,该课程目标是为新生提供完整的学习背景,强调不同学科的融合,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它是由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类必修核心课程组成。

这两所理工科大学之所以能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一流人才,之所以能为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之所以能创造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切实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应当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也与建校宗旨、理念和不断完善的模式密切相关。  三、 MIT与CIT 给予我们的启示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历史任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市场对理工科大学的人才规格和人才内涵标准在不断提升,受过良好教育的文理相通的复合型人才将要在未来的社会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2]。中国理工科大学要全面提升培养对象的境界、内涵和层次,MIT和CIT 的教育实践及其成功经验给予我们很好的启示。

结合学校实际建立相适应的文科。由于MIT与CIT发展目标各有千秋,MIT的文科求全求强,这与其学校大规模的特点相适应,并与其理科、工科的数量、类别形成一种三阶的旋转对称的格局。而CIT则力求小而精,秉承质量和控制规模而成为这所学院的发展原则,学院认为这种个性化的取向同样可以保持其优势。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其为数不多的文科专业同样是全美高等教育的精品。因此,我国理工科高校创办文科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构建自己的文理相通课程体系,以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培养出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使得人才不仅适应社会,而且能形成一种积极的力量推动社会科学发展,造福于人类。

坚持一流标准提高师资层次。在MIT发展的历史上坚持一流标准是其始终如一的办学宗旨,其文科如经济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以来,就以一流标准进行严格要求,因此,在50年代末就成为了美国大学最好的经济系之一。CIT 也曾培养了两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我国理工科大学也应本着创办一流的标准建设文科,从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到教学科研等都应如此要求。这需要自由、平等的科研精神,需要营造开放、活跃的学术研究气氛。

重视基础文科建设同时培植特色文科。由于历史与政治因素,致使我国大学长期以来分科形态存在,文科在文科大学,理工科高校建文科并不是与文科大学、综合性大学一较高下,而应有其自己的特点与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培植与工程、理学直接相关的特色文科并鼓励学科交叉与融合。MIT的文科就是在理工科的方法和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理工院校要培植特色文科,要尊重科学,要将单一的专业技术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加强师资阵容,引进学术大师。衡量一所大学的水平并不是完全看外部设施有多完备,而取决于是否有高水平的教授和大师。同样,一门学科的成就也取决于师资的水平。MIT与CIT的文科创建无一不是先有大师后有学科。资料表明,MIT与CIT的文科教员更是人才济济。可以说正是强大的师资阵容成就了MIT与CIT的文科建设。因此,我们的大学也应视吸收和引进“大师”级师资,同时抓好现有师资队伍建设,孕育和培养自己的“大师”级人物。这些大师可以是学有所成的优秀海外留学人员、留学深造的成功人士、本校及兄弟院校的知名教授。

第8篇

关键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校企合作;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224-02

2012年7月12日至8月10日期间,笔者有幸在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进行了为期30多天的研修学习。现将本人研修学习期间所了解的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基本情况及人才培养相关情况进行简要陈述,并提出自己的几点启示。

一、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的情况简介

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一所公立应用技术大学,位于德国经济、技术及科技十分发达的巴伐利亚州,坐落于德国东南部风景秀丽的多瑙河及空气清新的巴伐利亚大森林之间。州首府为慕尼黑,世界著名的企业西门子、宝马、奥迪、Dasa航空航天公司和MAN公司的总部都设在该州,巴伐利亚州还拥有26所综合性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3个大型研究机构、11所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成立于1994年,成立之初只有学生90余人,目前拥有在校生4800余人。该校位于下拜恩地区的代根多夫市,主要教学领域有技术、经济和传媒应用。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教学国际化为办学导向,学术氛围浓厚。该大学主要有以下行政机构相互协作完成工作:职业服务中心、学生管理中心、继续教育学院、人事部、国际办公室、IT项目管理中心、远程教育中心、科研和技术转让中心、应用研究学院等部门[1]。

二、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实验室及科技园区

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目前有嵌入式系统、信息技术、过程控制、机械数控加工、高精密测量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同时还拥有Technolgie Campus Teisnach园区、Technolgie Campus Freyung园区、Technolgie Campus Cham园区、Technolgie Anwender Zentrum Spiegelau园区、Campus Schloss Mariakirchen园区、Technolgie Campus Grafenau园区等8个科技园区,该园区都属于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应用研究学院管理,园区一般设置在校外。整个园区的科技研究、建筑和设备建设资金主要是高校、联邦政府和当地政府的资金组成的,政府主要提供工业用地。

各园区的主要功能。其中Technolgie Campus Teisnach园区是德国传统玻璃工业区域,主要进行光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和捷克的一些研究所进行合作,比如测量技术(数字电镜技术);Technolgie Campus Freyung园区主要研究重点在地理信息学、生物学和嵌入技术等,嵌入技术主要在零总线等方面进行研究,并进行元器件的编程、电路板上装配。Technolgie Campus Cham园区主要研究重点是机电一体化、机器人技术和控制技术。在自动化方面进行机器设备制造、机器人制造和控制系统设计等。Technolgie Anwender Zentrum Spiegelau园区是今年3月份成立,与一所大学合作建立,主要做玻璃工艺和压制工艺的研究和制造;Campus Schloss Mariakirchen园区是玛丽亚教堂(校区)和linerden公司合作成立的园区,资金主要基金会提供。主要进行可持续建筑的研究,包括了双层玻璃(大学里用)、三层玻璃(家里用),在可持续建筑中主要是节能、材料的优选等研究,在职护理教育学学士学位专业的教学工作,医院护理人员在职继续教育学习,老年化问题的研究;Technolgie Campus Grafenau园区主要研究可持续的物流系统和战略性的采购等。

合作的相关企业。合作的相关企业有Edscha公司、日不落全球企业集团、Linder公司等3个合作企业。其中Edscha公司主要是生产德系汽车敞篷、天窗及采暖系统配件,日不落全球企业集团主要生产护照及身份证制作系统,Linder公司主要完成室内外装修材料等。

三、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的校企合作模式

1.两种学习模式。在德国,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相互协作,共同提高。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可以借鉴。第一种是学生可以一边在学校进行本科阶段学习,一边在德国工商联合会(IHK)进行职业培训,完成双元制的教学。如果是双元制学习需要四年半的时间来完成。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企业工作时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互补关系,如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可以在IHK进行电器工程师的职业培训,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可以在IHK进行机械工程师的培训,均可考取IHK职业认证证书,取得上岗资格。第二种是学期三年半,假期在企业进行实习。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利用假期在企业进行实习,最后通过论文形成完成课程学习。这种模式比较灵活,适应性比较强。在这两种模式下,学生都可以得到500-1000每月的报酬,对学生来说很早进入企业,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在拜仁州学生家长比较偏向这种模式。

2.校企合作模式。在德国,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在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公司可以对有某一方面专业技能的学生进行培训。这对企业界来说,可以很早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企业能得到他们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德国也有员工跳槽的现象,这种模式对跳槽率来说比较低。这种模式可以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了解时间。企业可以选择合适的员工去高校学习,入选者在大学可以申请一个合适的专业进行学习。企业也会招聘合适的学生参加公司的培训学习,如果公司要招聘相关培训学院,一个渠道可以在网络上的相关网站上点击进行选择申请,在拜仁州报纸上也会刊登一些广告,或者直接去学校招聘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也尽量会参加信息会,让学生了解培训的信息,给学生发放培训的材料,增进学生的了解。

四、德国校企合作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1.构建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应该有其低、中、高的层次之分,不应只局限在三年制这一种层次上,应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在目前的三年制的基础上,增设四年制、研究生制,构建完善的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样就可直接借鉴德国的成功办学经验,尤其是课程与教学体系方面[2]。

2.加强工程、技术项目训练实践。将技术转移作为现实学习的前提条件,在常规的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基础上,加大实习力度,同时适当增加工程、技术项目训练内容。这些项目应来自企业生产实际,有综合性特点。如学生创新制作项目、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和毕业综合训练项目等[3]。

参考文献:

[1]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专业教学计划[DB/OL].http://hs-deggendorf.de/.

[2]朱方来.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3]梅创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9篇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完全依靠天赋和直觉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实现:从粗放化走向精细化管理;从单兵作战走向联合共享管理;从柜台式走向全天候管理;从被动反应走向主动预见型管理;从风险隐蔽走向风险防范型管理。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今天,每一个生逢21世纪的中国人,都感受到了科技发展之迅猛,学习追赶之必要。马云说:“当我们还没有弄清什么是个人计算机的时候,互联网就到来了;当我们还没有弄清什么是互联网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了。”

如今,我们的头顶上有云,我们的双脚下有网,我们的周围布满了难以计量的数据。气势磅礴的大数据飓风正从世界深处向我们呼啸奔腾而来,而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将给人才工作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回答的问题。

大数据与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作为一种数据集合,当我们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实际上包含有三层含义:一是数据很大;二是变化很快;三是构成复杂。大数据里蕴藏着大知识、大智慧、大价值和大发展。它不只是一大堆数据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大数据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管理、治理路径。因此,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我认为,对于我们人才管理领域来说,大数据的出现,乃是一个可以大幅度提升管理水平的良好契机。

专家们认为大数据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大数据重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大数据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先不讲“因果性”,非常重视“关联性”。如果发现了某种关联性,就可以加以利用。凭借自有的卫星信息系统进行商品管理的沃尔玛公司,发现在他们的卖场里,凡是购买婴儿尿布的顾客,很多都要买上几罐啤酒。这是为什么?不知道。但是,掌握了这种关联性的卖场经理,就可以告诉上架员,要把灌装啤酒与婴儿尿布两种商品摆放在一起。这么做,果然提升了这两种商品的销售量。在人才流动方面,国家宏观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榨菜指数”“方便面指数”,即“榨菜”和“方便面”在不同地区的销售量与国内人才流动的流向高度重合。

二是大数据的价值大小重在挖掘。对于大数据,不仅要搜集它,更重要的是挖掘它。挖掘就是分析,目的是从中寻找关系、重点、规律,洞察其发展趋势。这为管理者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凭借大数据,管理者将可以大幅度提升各行各业管理水平、治理能力。前些年,北京大学发生的留学生食堂爆炸事件,北京市公安局利用大数据方法,在肇事者逃跑不久后便将犯罪分子从茫茫人海中抓了出来。

三是大数据必将颠覆诸多传统。以往,社会科学研究常用的“抽样调查”,曾经被认为是社会文明得以建立的牢固基石,应用很广。其实,它只是在技术受到限制的特定时期,解决特定问题的一种无奈的方法。现在,已经可以收集到过去无法收集到的信息,所以“样本就等于全部”。而且这样做,比使用抽样调查方法得出的结论要准确的多。此为一例。有专家称:大数据将颠覆13个行业,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明显的案例。

四是大数据具有筛选和预测功能。所谓筛选,就是抓住重点。众所周知,任何大城市都有不少井盖,自来水井盖、煤气井盖、污水处理井盖等等。在美国纽约,面对大量的井盖,其管理部门每天只需打开50个井盖就可以保证城市平安运行了。为什么?原来他们在每个井盖下都安装了感应器,实时汇聚各方信息,掌握了重要情报。所谓预测,就是提前获得有价值的信息。2008年,谷歌的一支研发团队利用网上搜集来的个人搜索词汇的海量数据,赶在流行病专家之前两个星期,便提前预测到甲型H1N1流感即将爆发。因为他们掌握了大数据,所以,这样难办的事情谷歌就做到了。

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历史学家认为,世界已经先后经历过采集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而今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又划分为三个时代:计算机时代(机器可读,数据可算)、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信息服务)、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美国科学家说,大数据的影响犹如4个世纪之前人类发明了显微镜一样,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测量推进到“细胞”的级别,从而给人类社会带来历史性的进步与革命;今天的大数据将成为人类下一个观察自身行为的“显微镜”。这个新的显微镜,不仅将扩大人类的认知范围,推动人类知识增长,而且还将成为监测社会与自然的“仪表盘”,引领世界新的经济发展与繁荣。所以,有一个说法,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2013年也被视为大数据元年。

大数据与人才培养

大数据能够发现学习软肋

美国已经利用大数据方法建立了富有个性的“高等教育教学支持系统”。其中有种“学习分析技术”,能够通过对与学生相关的海量数据分析,辨别出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模式。这就便于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发现哪些学生面临学习困难,或者有辍学的危险,从而采取比较准确的帮扶措施,因势利导。教师能够利用“户面版”记录自己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实时的学习情况监控。

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系统,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自主选学课程,获得自我提升。

大数据能帮教师改进教学

人才培养靠教育与培训。但是以往一个很大的弊端是,教师不知道学生和学员是不是真正把课听懂了。如果问一声大家懂了么?一般回答都会说懂了。这里就掩盖了有的学生学员因为羞于回答不懂而带来的难堪。利用大数据方法,教师通过学生、学员反馈回来的作业,就可以发现到底是哪些学生学员并没有真正听懂,进而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大数据还可以告诉教师,如果有相当一批学生学员做错了作业,就是自己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需要加以改进。最近中国金花李娜在“澳网公开赛”女单决赛中捧起冠军杯的事,很令国人好一阵振奋。李娜能够获得第二次大满贯,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凭借了大数据的应用。其教练卡洛斯就曾明确表示,是大数据帮助他提升了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了李娜的表现。在比赛过程中,大数据又能帮助教练与球员制定正确的策略与战术。IBM研制的智能分析平台,能够基于过去8年的赛事数据,对每个球员的历史记录进行分析,确定出每个球员的关键指标。每场比赛分析的数据,超过4100万个,包括比分、回合数、制胜分、发球速度、击球类型、击球数量等等。这些数据通过给球员配备的传感器获取。数据分析专家说,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完全依靠天赋和直觉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大数据与人才发现

人才发现就是发现人才,它包括两个方面,即面向组织外部的与面向组织内部的。在没有大数据的条件下,发现与选拔都很难做到“全信息”。也就是,很可能是在被选人员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人才选拔的。也就是只能“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拔人才”。大数据能够帮助人们解决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讲,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进入选拔的视野。这就解决了在一定范围内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人的弊端。

大数据时代的组织内部人才发现

在你们单位之内,你知道谁是人才吗?单位小基本不成问题,如若成千上万人呢?现在,国外跨国公司利用一种可以佩戴在胸前的“社会传感徽章”装置,领导者便可发现谁是人才。该传感器由3个部件组成:1个红外线收发器,1个麦克风,1个加速度传感器。通过这个传感徽章能够了解人类各方面的行为,因此又叫做“超级徽章”。超级徽章能够搜集员工的两类数据: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个人行为包括他的走动频率、与人交谈频率、在办公桌前时间;社会行为包括与谁交谈以及与整体社交网的融入程度。从计算机自动绘出的“社交关系图”就能知道谁是专业知识的扩散者,这个人即被认为专家。大数据专家将其称之为“元人才”。

大数据时代的组织外部人才筛选

发达国家猎头公司之所以能够帮助国家、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人选,是因为它掌握了大数据。前些年美国要举办洛杉矶奥运会,想找到一个既能精彩操办,又能不超预算的高手,结果多家猎头一致推举一个人,因为他们的大数据全部指向这个高手。这位高手不负众望,果然一举成功,他的名字叫尤伯罗斯。此人在1980-1984年间担任奥运会组委会主席,首创了“私营模式”操作,不仅改变了以往历届奥运会“赔本赚吆喝”的历史,而且使奥运会成为世界著名商家追逐的焦点。没有大数据,就只能猎腰、猎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美国人比利・比恩是一位棒球队的经理,利用大数据他挖到了最好的棒球队员。一般寻找球员都依靠猎头公司,而比利・比恩却找来一位统计学家帮忙,尽量将球员的能力数据化,并以此作为衡量球员的唯一标准。通过这套计算机程序和数学模型,以有限的预算,他找到了那些价值被低估了的球员,实现了最高的“投入产出比”,创下了美国历史上职业棒球大联盟连胜20场的空前纪录。他找寻球员的精确程度,让猎头们相形见绌、大跌眼镜。

大数据与人才管理

农业社会的管理风格比较粗放化,信息社会管理必须走向精细化。只有精细化才能管理到位,提高效能。

大数据实现人才管理到位

高等院校课堂大、学生多,谁来上课了谁没来不大容易搞清楚,所以就有人钻这个空子逃课干别的事。据麦可思对2012级新生的一项调查显示,本科新生的逃课率为33%,高职新生的逃课率则为22%。为了阻止这种瘟疫的蔓延,不少高校纷纷请出各种“点名神器”。对付逃课的办法形形。最简单的是“教授点名”、逐个签到,这适合学生较少的情况,如若几百名学生一起上大课,就不灵光了。后来有位美国教授把一种叫clicker的神器引入课堂,学生只要在课堂按一下,系统就会自动记录下其出勤情况。当然,这个神器还可以用来为学生释疑解惑,一举多得。

2013年,我国暨南大学在部分试点教室安装了“教学辅导系统”,该系统拥有座位实名定位、抢答老师提问等功能。这个系统能够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班级学生出勤情况,还能了解每个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同时还可以把要讨论的问题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按键回答,提升了教学效果。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App(移动应用程序)在校园中开始发挥提高学校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作用。有方便起床的、饮食的、读书的、选课的,点名功能自然也在其内。不需要纸笔,不需要刷卡,学生只要带着手机进入教室,系统就会自动记录考勤。应该说,是大数据、云计算使一些很难管理到位的事情成为可能。

大数据导航学生成长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上海闵行区依托大数据,致力于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学生进出校门,刷一下电子学生证,从其到校、离校时间,就能看出学校是否经常延迟下课放学时间。这个电子学生证,又是学生健康卡、借书卡,还能了解学生参加了哪些体育运动项目与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学生的电子档案中,包含身心健康、学业进步、成长体验、个性技能4个维度、14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53个三级指标。家长和老师能够通过这个档案实时了解学生成长的点滴进步与潜在问题。

大数据与人才配置

所谓“人才配置”就是把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从宏观、社会角度看待人才配置的问题,我认为,人才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做着“人”与“事”的信息对称。正是由于人与事的信息不对称,所以人找不到工作,工作找不到人。根据国际著名人力资源公司的研究,真正把一个人才配置好,并不是挖过来就行了,而是要帮助公司把猎来的人才放到应该放的位置上。怎样才算放对了位置?要考虑4个因素:这个人的智商、这个人的情商、这个人的经历以及这个人的价值观。那么多的人,哪一个是合适人选?没有精细的研究是很难把人配置好的。而要做好精细化的研究,不通过大数据很难实现目的。

大数据平台促进大学生就业

当前,困扰国人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兰州大学经过5年努力,建立了一个兰州大学学生就业服务网,这个网站整合了用人单位信息查询系统、毕业生推荐表、签约信息登记、就业信息以及未就业学生查询5个信息子系统,形成了海量的真实可靠的用人单位与求职学生信息,通过双向互选,促进了大学生就业。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网上选材网上应聘。“兰州大学告诉学生哪片云彩会下雨”,媒体这样形象地描述兰州大学的大数据平台。

“团队指纹”帮助领导配置人才

上述提到的跨国公司正在利用的“社会传感徽章”,利用传感器数据加上“数字沟通记录”,能够形成“团队指纹”――这个团队适合于干什么工作,完成什么任务。“团队指纹”能够帮助领导者事前预测不同团队之间的合作是否容易成功。同时,还能够展示会议参加者的“参与程度”和“沟通模式”。参与不足的,会有“参与选项”闪动;喋喋不休者,会有警示提醒。这种软件名称叫“会议仲裁”。当然,数据来源也是员工佩戴着的“社会传感徽章”。

大数据与人才评价

人才评价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好的事情。大数据重视事物的相关性,这种相关,可能距离较远,也可能距离较近。通过事物的相关性进行排序,这种排序方法,对于各行各业的人才评价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世界著名的汤森路透公司,2013年曾经准确地预测出8位诺贝尔奖获奖者,准确率高达8/11,也就是72.7%。人们不禁要问:他们是怎么预测准确的呢?途径就是凭借大数据。汤森路透公司称:“预测的力量来自于引文分析,因为论文之间的引用是基于每个科研人员的学术判断,因而引文数据库就蕴藏了全球科学家的群体判断,并反映出科研活动的延续性和知识的传承。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分析能够为科技规划和决策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包括了解科技革命的趋势,发现机会和风险,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指标和根据评估研发投入的产出情况来优化资源的分配等。”

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中国区总裁郭利表示说:“目前我们看到数据库中的高被引论文里,中国的贡献在增多。如果按照这个趋势,我希望中国在10-15年左右能够获得诺奖。”从这里也可看出,大数据在人才发现、预测、预判方面确实可以大显身手。

中国人很多人喜欢唐诗,“哪位唐代的诗最受追捧?”这个问题却不好回答。因为人们的喜好不同,有人喜欢慷慨激昂的诗,有人喜欢温柔细腻的诗;有人喜欢五言,有人喜欢七律;有人喜欢禅意,有人喜欢朦胧。但是,能不能综合起来,把最受欢迎的诗人找到呢?回答是肯定的。这就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通过大数据能够科学评价人才。

最近有人通过对4个方面的数据搜集,对最受中国人喜欢的唐诗进行了排序,出版了一本《唐诗排行榜》。这4个方面是:历代选本入选唐诗的数据;历代点评唐诗的数据;20世纪研究唐诗的论文数据;文学史著作选介唐诗的数据。此外,互联网上的阅读、评论、载录也统计在内。对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加权处理,按照得分多少,自然就可以把最好的唐诗排列出来,最受喜爱的诗人也就凸显出来了。结果高居榜首的是崔颢的《黄鹤楼》,第2-5名分别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登鹳雀楼》,杜甫《登岳阳楼》。在这100名的唐诗名篇中,杜甫有17首,王维有19首,李白有9首,李商隐有6首,杜牧有6首,孟浩然、王昌龄各5首,刘禹锡4首,岑参、白居易各3首。诗圣、诗仙、诗佛果非浪得其名。

展望:大数据在社会综合管理中的大作为

大数据提升社会综合管理水平

有专家认为,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实现一场新的革命,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实现从粗放化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从单兵作战走向联合共享型管理;从柜台式管理走向全天候管理;从被动反应走向主动预见型管理;从风险隐蔽走向风险防范型管理。

(1)哪家医院的医疗水平高?我们可以通过统计全国各大医院每天发出去的药品明细清单,发现不同药品的使用量。用大数据方法抽取其中的一项内容,比如抗生素的使用量费用占总发药品使用量费用的比例(北大医院6.7%,有些省份超过13%),就能知道全国哪个地区医生的医疗水平、职业道德好。如果再深入分析下去,还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是否存在不负责任大力推销某种药品的问题等等。

(2)大数据保苏州一片安宁。2012年,苏州人口增至1300万。在如此人口压力下,苏州连续10年被江苏省评为“社会治安安全市”。其打击处理案件数、刑拘转捕率、技术支撑率全省第一。现行命案破案周期缩短为5天,破案率99.16%。大数据是他们的法宝。大数据整合了原来的4组力量,包括便衣、巡逻警、社区警力、跨区巡逻警力。通过各种渠道积累的数据总量达65亿条,平均每天增加700多万条。庞大的数据库成为苏州警方破案的主要手段之一。基于大数据能够逐步缩小圈定侦查范围。

(3)大数据提升汽车交通管理水平。2005年,美国圣路易斯市在一项实验中,为20辆公交车安装了无线传感器来监测车辆引擎的工作情况。产生的数据,可以用来预测公交车什么时候会抛锚,以及最佳的维修时间是什么时候。该研究促使汽车更换零件的时间从30-40万公里,变为50万公里,帮助该市节省60万美元。

(4)大数据方便政府走群众路线。大家都能看到,不少街道小广告到处贴,井盖坏了没人修,建筑物危险无人知晓。像这样的情况,老百姓看在眼里,着急没办法。美国一位程序员,发明了一款应用程序(SeeClickFix),装进手机,对准它进行拍摄,立马就呈现在管理部门的视屏上,非常便于及时处理、检修。目前已在美国上千个城市投入使用,使政府行政主体变成了群众主体、市民主体。

社会需要大批大数据人才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杂志认为,21世纪最热的职业是数据科学家。数据科学家的首要任务是在数据的海洋中探索发现。他们要把散乱的数据变成结构化的、可供分析的数据,找出丰富的数据源,整合可能不完整的数据源,并清理成结果数据集,从而帮助决策者穿梭于各种分析,揭示蕴含在数据中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