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1:30:18
导语:在绿色保险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2017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提纲格式架构
一、专题研究类
1. 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2. 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3. 定价技巧的应用
4. 浅析直接营销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
5. 论公关促销策略
6. 定价策略和降价决策分析
7. 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的探析
8. 分销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高新技术企业营销渠道设计与创新探讨
10. 试论企业销售渠道的创新与优化
11. 网络时代的消费特征及营销对策
12. 国际营销中产品的包装、促销与传播
13. 制约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原因及其对策
14. “定制营销”理念的前瞻及潜力刍议
15. 市场营销观念与商品包装的伦理道德问题
16. 分销网络的有效管理与创新
17. 论渠道价值链增值管理对策
18. 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19. 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20. 营销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21. 浅议利用营销中的非价格因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2. 市场定位战略的应用
23. 市场渗透策略的应用
24. 销售人员销售目标值确定的依据
25. 谈谈与推销对象的交往技巧
26. 销售工作中的渠道组合策略
27. 产品寿命周期与渠道组合策略
28. 如何合理控制销售费用
29. 关于连锁经营运行模式的思考
30. 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产品营销策略探讨
31. 市场营销渠道的冲突与管理
32. 试论网络时代的客户关系管理
33. 从汽车销售谈制与集团经营
34. 企业文化在产品销售中的推动作用
35. 服务营销新模型
36. 论“名牌”的特征及产生条件
37. 我国银行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 “4P”、“4C”、“4S”三位一体的结合与应用
39. 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渠道管理
40. 营销组织设计和再造问题
41. 商品房市场营销策划问题
42. 高新技术产品营销问题探讨
43. CRM在汽车营销企业中的开发与应用
44. 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理念及实践的特征分析
45. 论生态型企业营销体系的建立与改造
46. 高科技企业的网络营销
47. 中国汽车企业自主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48. 国内连锁经营模式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9. 医疗服务营销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50. 网络营销时代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51. 网络营销中的广告策略探究
52. 浅析服务企业个性化服务营销策略
53. 家电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策略研究
54. 我国房地产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5. 网络购物中影响消费者信任的因素研究
56. 体验营销在某行业的运用
57.论服务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58.跨文化营销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59.营销渠道变革的新趋势研究
60.高科技产品的营销战略研究
61.整合营销及其应用分析
62.企业危机公关研究
63.谈判中的沟通技巧
64.论营销城市
65.企业内部公共关系研究
二、企业、产品研究类
1. 某企业(产品)的市场调研
2. 某公司CI设计方案
3. 某企业广告案例分析
4. 某企业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的实施方案
5. 某企业销售激励机制的设计
6. 某公司营销战略研究(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收集 lw61.com)
7. 某公司营销队伍的组织与设计
8. 某公司企划案例研究
9. 某企业促销方式评价
10. 某企业服务质量控制方案与评价
11. 某产品企划案
12. 某公司或产品广告效果评价
13. 某企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14.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5. 某产品分渠道研究
16.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7. 为某企业制定销售人员培训计划
18. 某企业新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19. 对某产品的市场预测
20. 某产品市场调查表的设计及分析
21. 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2. 某产品寿命周期分析及营销策略的选择
23. 某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与企业营销绩效关系研究
24. 某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25. 浅析某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问题以及对策
26. 如家经济型连锁酒店的营销策略分析
27. 宝洁洗发水多品牌实施的效度分析
28. 诺基亚新产品开发程序的效度分析
29. 宜家公司对我国家具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
30. 对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发展战略的探讨
31. 沃尔玛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2. 蒙牛公司企业文化营销探析
33. 海尔集团员工与顾客满意度探析
34. 李宁公司品牌营销研究
35. 中国某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
市场营销论文题目
市场营销专业2010届部分毕业论文题目(市场营销类) 1,中小企业产业市场营销障碍与对策
2,供应链系统中关于提高服务质量的探讨
3,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选择问题的研究
4,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5,呼伦贝尔市旅游营销问题和发展策略
6,呼伦贝尔市保险业市场营销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7,呼伦贝尔市旅游业营销策略与分析
8,营销创新——我国企业的营销创新研究
9,浅析电子商务产品的定价方法与策略
10,从银行业务拓展看银行营销
11,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营销整合的策划性研究
13,我国网络游戏营销策略分析——以《 》为例 14,关于呼伦贝尔市宽带市场的调查报告
15,小论电子商务对市场销售的影响
16,论营销职能是企业的基本职能
17, 谈企业目标市场选择与产品开发
18,某产品寿命周期分析及营销策略的选择 19,营销策略中广告的运用
20,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
21,论消费心理预测
22,消费心理与广告研究
23,营销活动中的公共关系分析
24,营销活动中的定价技巧
25,激励因素在销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6,我国不同职业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现状研究 27,市场细分原理与企业目标市场选择
28,某新产品投放市场的营销策略组合
29,我国服装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0,快速消费品行业营销渠道管理研究
31,我国连锁企业商品配送问题研究
32,连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
33,企业对经销商的选择和管理
34,我国物流现代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35,浅析当前工商企业营销渠道的矛盾冲突 36,水平渠道冲突与管控
37,垂直渠道冲突管控
38,中小企业品牌建设研究
39, 结合行业谈企业营销战略选择
40,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定位研究
41,企业定位与企业品牌建设的关系研究
42,企业定位中差异性特征的选择
43, 中小企业市场目标市场选择
44, 中小企业的差异性塑造
45,中小企业产品组合策略选择
46,产品组合策略与价格策略协同问题研究 47,终端主导市场条件下企业渠道变化
48,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 49,企业包装策略研究
50,差异化营销策略分析
51,产品分销中窜货问题研究
52, 论新产品开发策略
53,论渠道创新策略
54,论酒类产品的渠道策略
55, 食品企业品牌提升研究
56,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设计渠道结构 57, 啤酒企业的渠道策略研究
58,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59,论供应链战略联盟管理
60,市场预测手段研究
公共关系论文参考题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关问题 2,乡镇企业的公共关系问题研究
3,试论公关策划的几个问题
4,试论广告策划
5,创新思维在公关中的应用
6,经济全球化与公关观念创新
7,产品推销中的公关策略
8,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形象策略
9,良好的购物环境在促销中的意义
10,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的公关问题
12,市场经济与公共关系的关系
13,试分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4,组织变革的理论分析
15,试论现代管理的系统观
16,试论现代管理的人本原理
17,政府公关形象的塑造
18,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19,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20,公共关系危机处理的对策
21,组织形象构成要素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论文:
1,国际企业如何避免水土不服
2,国际企业市场进入模式及其选择研究 3,跨国经营中的文化营销
4,论我国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
5,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营销渠道的变革趋势与策略
6,国际营销的两个流派: 标准化观点对适应性观点 7,国际营销: 标准化与差异化的融合
8,国际营销渠道中的渠道行为
9,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营销战略新发展 10,国际营销渠道新特点与跨国经营
11,试论我国企业在国际营销中的品牌策略
12,中国企业国际营销进展: 阶段特征与战略转变 1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国际营销战略
14,试论跨国战略联盟与提高企业国际营销效率 15,全球本地化: 国际营销之谜
16,绿色贸易壁垒与国际绿色营销研究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1,品牌形象的消费行为学研究
2,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3,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
4,关于绿色消费行为的思考
5,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 6,解读女性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范式
7,区域差异的消费行为研究
8,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者行为
9,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社会心理特点 10,消费体验理论评述
11,个人消费行为模型分析
12,方消费者行为学研究理论和方法评析 13,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分析
14,中年女性消费行为特点与营销策略
15,广告信息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及作用
16,影响农民消费行为的制约因素及化解 17,农村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18,大学生通信业务消费行为分析
19,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 原因和对策 20,对从众消费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21,转型时期中国消费行为研究
22,网上消费者消费行为研究
服务营销论文题目:
1,论服务与服务营销
2,服务营销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
3,服务营销创造顾客忠诚
4,超市服务营销战略探析
5,关系营销: 服务营销的理论基础
6,透视服务营销的分析框架
7,服务营销: 21 世纪企业营销立足之道 8,服务营销打造顾客满意
9,现代企业中的服务营销
10,服务质量分析及评价研究
11,服务营销的定价策略研究
12,论服务营销的有形化策略
13,服务营销创造顾客忠诚
14,服务利润链与内部营销
15,客户关系管理在医院服务营销中的应用 16,服务营销的基础探析
17,知识经济与服务营销
18,顾客满意战略与服务营销
19,企业服务营销的初步探讨
20,服务质量差异模型及应用
21,服务营销与企业经营战
22,城市超市顾客消费行为模式研究
2017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提纲格式架构相关文章:
1.2016市场营销论文题目参考
2.2016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2016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摘要:当前金融支持湖北“两型社会”建设在资金供给总量及结构上均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且相关奉措呈现出鲜明的政府主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为此,政府应致力于建立健釜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快环境金融创新步伐誊拓宽环境金融服务范离以切实推进湖北“两型社会”建设。
自2007年12月24目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湖北省政府积极与金融监管部门合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对湖北“两型社会”的支持作用。但从执行情况来看.成效并不明显。湖北距“两型社会”建设目标依『日相去甚远。因而,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支持推动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金融服务湖北“两型社会”建设的现实差距
(一)“两型社会”金融需求与金融资源供给的总量差翌巨
从金融需求情况来看.湖北“两型社会”建设必然促使金融服务需求总量迅速扩大。一方面,湖北正处于工业化后期,污染排放总量仍然较大,环境容量已趋饱和。环境治理投资有着庞大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湖北要从目前以重工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转向以“两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就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其中,仅武汉城市圈重大项目,投资总规模就达12874亿元。
从金融资源供给情况来看,2oO8年,湖北全省银行类金融机构共7140家,其中湖北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仅有l6家。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湖北主要银行信贷规模受到总部的严格限制,而本土区域性金融机构的实力薄弱。难以满足湖北“两型社会”建设对间接融资的需求。从证券市场融资情况来看,各类两型企业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现象比较普遍。从保险业情况来看,2o08年,湖北省保险深度为2.79%,保险密度为555-33元,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去甚远。不仅如此,由于湖北循环经济产业尚处于萌芽阶段,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融资渠道缺乏,且各种融资方式之间缺乏有机配合,协同效应难以有效发挥。
(二)金融服务供给与“两型社会”金融需求的结构差距
第一,金融服务资源分布失衡加剧。一是行业分布失衡。汽车、机电、冶金、化工、轻纺和建材建筑为湖北省六大经济支柱产业.产业格局呈现出明显的重工业倾向,与此相对应,2008年,湖北全年新增贷款中有七成以上投向制造业、公共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地域分布失衡。湖北信贷资源主要集中于武汉城市圈,2O08年,武汉城市圈内新增贷款占全省的比重为80.7%,其中又以武汉市的信贷资源最为密集,呈现出鲜明的“强市弱圈”特征。
第二,金融服务供给结构失衡。长期以来,湖北直接融资比重处于较低的水平。2o08年,湖北省直接融资比例仅为11.2%。而在传统产业进行循环经济改造的资金来源中,直接融资比重也不高。目前。武汉市第一批清洁生产试点企业中已经上市或者有母公司(或子公司)作为上市融资平台的只有武钢、神龙汽车等4家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不高,极大地收窄了“两型社会”发展的融资渠道。而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银行信贷,一方面受到信贷规模控制,审批严格且往往需要抵押和担保,而且贷款周期不长,难以满足环保投资长期性的需求。
第三,“两型社会”相关创新金融服务匮缺。由于风险补偿机制和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面对区域规划科学评估的复杂性、项目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及不对称性.资金趋利避险的本性导致资金难以快速有效地支持“两型社会”的发展。湖北“两型社会”相关金融服务的匮缺主要表现为:其一,产品结构单一,以绿色信贷为主。目前湖北省内的环境金融产品主要是绿色信贷。由于操作性不强、专门人才缺乏以及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等原因,绿色信贷执行效果不彰。领军的兴业银行武汉分行2009年也仅向l8个项目发放节能减排项目贷款12.13亿元;其二,产品门类不齐全。参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兀)的分类,湖北零售环境金融服务目前仅有绿色个人账户,公司及投行类环境金融服务仅见绿色信贷;证券化、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绿色资产管理等方面尚处于空白:碳金融起步蹒跚,截至目前,湖北环境资源交易所共进行了四次排污权交易.总成交金额仅915.79万元;在环境险方面,目前仅有环境责任保险,且尚处于试行阶段。
二、政府主导型金融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隐忧
(一)当前金融支持湖北“两型社会”建设的相关举措目前,湖北“两型社会”建设的相关金融支持措施主要有:(1)启动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排污权交易,成立湖北环境资源交易所;(2)设立湖北省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构建科技担保体系;(3)试点环境污染责任险,力争于20l1年将覆盖范围拓展至各重点行业和企业;(4)成立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公司,依托政府资源,以重大项目为载体,通过发行市政债、专项债集聚社会资金投入武汉城市圈建设。同时,从2009年起省政府每年集中3个亿,以公开招标形式确定项目,以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金.重点支持以改革创新引领建设发展的综合项目;(5)争取东湖高新区成为全国第二个“新三板”,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类基金等。同时.还将尝试加快城市圈内金融混业经营进程,支持完善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成立“1+8”城市圈统一的担保机构:支持建立健全企业资产拍卖转让市场、产权转让市场,等等。从当前金融支持湖北“两型社会”建设的各项举措来看,政府主导特征十分鲜明,而相对地,市场力量尚未被充分、有效地调动。并且,现行的金融支持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金融运行模式的产物,金融对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潜力还远没有得到释放。
(二)政府主导“两型社会”金融支持的隐忧过度依赖行政手段。不仅不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地方政府和企业推动经济发展有余而保护环境不力的现状,而且会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具体而言,政府主导“两型社会”金融支持可能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政府财力难解融资饥渴。目前,湖北环保投融资体系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政府及公共资金的投入占到7O%以上。而从湖北财政收支情况来看,2008年,湖北地方财政收入为710.2亿元,地方财政支出1638亿元,缺口高达927.8亿元。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无异于杯水车薪。
第二,政府主导不利于发挥金融机构创新的积极性。政府主导的金融创新是自上而下的供给方式,由于政府与创新需求主体观察问题的视角存在差异,因而金融创新的供求之间可能产生局部错位,政府提供的创新措施也许不是创新需求主体迫切需要的,因而会遏制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积极性,从而可能使金融创新失去市场基础。
第三,政府主导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在投融资市场上,由于缺乏成熟的市场规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现行的环保投资体制又尚未明确政府、企业和民众之间的环境产权及环境事权分配关系.民间资本大多难以进入环保领域,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投入的不足。且不利于形成竞争机制.阻碍环保技术的进步和环境事业的发展进程。不仅如此,由于政府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对民间资金的集聚和融资方式的创新始终心存顾虑,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缺乏市场实践的检验,导致民间资金启动的政策操作空间长期得不到释放。 勿庸置疑,湖北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完善。如果说政府主导是其发展必将经历的过程,那么市场主导则是湖北省构建“两型社会”和保持经济活力的最终归宿。为规避政府在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难免会出现的失灵现象,应当逐步转向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充分调动市场力量;而金融服务业也应加快环境金融创新步伐,拓展环境金融服务覆盖范围,发挥金融在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推进湖北“两型社会”建设。
三、金融支持湖北“两型社会”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金融机构层面:加快环境金融创新步伐。拓宽环境金融服务范围
第一,拓展公司环境金融服务创新范围。面向湖北省内大型企业、机构、政府和其他公众团体需求,将环境及社会责任基准拓展到债券承销、股权融资、管理基金、购并咨询、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充分发挥金融创新的杠杆和利益传导机制功能。其一,将融资条件与资源运用强度及排放责任相联结,尝试排污权质押贷款、排放权质押贷款,鼓励企业发展和采用新的能源;其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支持大型环境基础设施或项目融资,并通过部分信用担保、风险分担和证券化为债务工具提供信用加强结构,以推动重要基础设施融资;其三,设立绿色风险资本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环保企业及碳信用开发者提供IP0支持,为气候减缓项目建立资本基础。
第二,大力开展零售环境金融服务创新。其一,面向购买新能效房屋以及投资于能效改进、能效设备或绿色能源的零售客户,以低于市场水平的利率提供绿色抵押贷款;其二,向具有能耗降低、垃圾减量、污染减少等特征,特别是通过I ED认证的“绿色”商业建筑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其三,提供优惠利率,促使居民使用民用可再生能源技术产品;其四,向低排放车型提供绿色汽车贷款.以优惠贷款利率支持贷款者投资节油技术,鼓励私家车主种树以吸收排放;其五,通过与碳补偿挂钩、赋予卡本身一定的环境特征以及低利率或折扣等多种形式,发行绿色借/贷记卡,以金融创新引导社会公众的环保行为。
第三,打造“碳金融”服务平台。在进一步扩大光谷产权交易所碳交易平台的基础上,提供股权、贷款等创新金融服务。其一,商业银行可发挥在支付结算方面的比较优势,为自愿减排市场提供碳信用的登记、托管、结算和清算;其二,为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者提供信用增级服务,提供经担保的CERs(核证减排单位,下同);其三,为促进碳交易投资组合多样化、把握机会、对冲风险提供创新金融工具,包括开发各种连接不同市场的套利产品,如CERs和EUAs(欧盟配额,下同)之间以及CERs与ERUs(减排单位)之间的互换交易、基于CERs和EUAs价差的价差期权。以及为不同阶段的项目及《京都议定书》流程提供不同类型的碳金融服务,提供允许项目开发商管理其碳资产价格风险的承购和衍生品解决方案。
第四,扩大绿色保险及服务创新范围。在进一步推广环境责任保险的基础上,通过实行基于环境相关特征的保费差异化,以及为清洁生产技术和减排活动定制保险产品,逐步扩大绿色保险及服务的创新范围,推出绿色车险、绿色建筑保险、碳中立家庭保险、碳险等险种,促使社会公从及私营实体参与碳补偿与排放权交易。
第五.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环保投融资体系。除无经营性、民间投资完全不愿或不宜介入的项目,应积极地探索尝试民间投资进入环境项目的渠道.通过发行用于环境基础设施的专项建设信托基金、建立公共特殊基金进行补贴、贷款贴息以及注入一定数量的股本金等方式,提高民间投资比重。
(二)政策层面: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第一,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一是培育和发展包括债券、股票、期货、衍生品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有效扩大直接融资渠道。二是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搭建省级创新创业投资平台,建立若干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两型产业发展。三是进一步发挥保险市场经济补偿和融资功能,争取有关政策,使保险资金间接投资于湖北省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各种产业基金等项目投资;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城市圈信托集合计划,支持大型项目及城市建设等。
第二,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增加金融服务资源总量。在大力引进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在湖北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积极争取证券融资公司试点.引导大型骨干企业设立法人专业保险机构,实现地方金融业发展空间扩大、金融产品创新、产权和组织制度完善的新格局。
论文摘要:数控机床fanuc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系统之一,虽然fanuc系统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先进性,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数控系统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而这些问题又都通过数控系统界面显现出来,怎样灵活、快速、高效、准确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每个维修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主要就日常机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输入电源故障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 前言
fanuc数控系统输入电源故障是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之一,根据曾多次参与多种fanuc数控系统的机床维修,就自己浅薄的经验来看,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判断能力,将数控机床电气、机械各部分有机的综合起来整体考虑,是准确判断数控系统电源问题的一个较好方法,有利于快速解决维修过程中的难题。以下是电源常见故障分析。
2. 接通总电源开关后,电源指示灯不亮
外部电源开关未接通;电源进线熔断器熔芯断或机床总熔断器熔芯断;机床电源进线断;机床总电源开关坏;控制变压器输入端熔断器熔芯断(或断路器跳);指示灯控制电路中熔断器熔芯断或断线;电源指示灯灯泡坏。
机床设计时选择的空气开关容量过小,或空气,开关的电流选择拨码开关选择了一个较小的电流;机床上使用了较大功率的变频器或伺服驱动。
3. fanuc输入电源故障
fanuc的数控系统,一般采用fanuc公司生产的“输入单元”模块,通过相应的外部控制信号,进行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的电源的通、断控制。电源接通条件如下:
(1)电柜门互锁触电闭合。
(2)外部电源切换触电闭合。
(3)mdi/crt单元的电源切断off按钮触电闭合。
(4)系统电源模块无报警,报警触点断开。
不符合以上条件之任何一条,则会出现电源断电故障:维修要点:fanuc6/11等系统的电源输入单元的元器件,除熔断器外,其他元器件损坏的几率非常小,维修时切勿轻易更换元器件。在某些机床上,由于机床互锁的需要,使用了外部电源切断信号,这时应根据机床电气原理图,综合分析故障原因,排除外部电源切断的因素,才能启动。
4. cnc电源单元不能通电
4.1 当电源单元不能接通时,如果电源指示灯(绿色)不亮
(1)电源单元的保险熔断输入高电压,元器件损坏,造成短路或过流。
(2)输入电压低,检查输入电压,电压的允许值为ac200v±10%,50hz±1hz。
(3)电源单元不良,元器件损坏。
4.2 电源指示等亮,报警灯也消失,但电源不能接通
电源接通条件如下:
(1)电源on按钮闭合。
(2)电源off按钮闭合。
(3)外部报警接点打开。
4.3 电源单元报警灯亮
24v输出电压的保险丝熔断:显示器屏幕使用+24v电压,+24v与地短路,显示器/手动数据输入板不良,或短路。
5. cnc电源单元不能通电
5.1 当电源单元不能接通时,如果电源指示灯(绿色)不亮
(1)电源单元的保险熔断:输入高电压,元器件损坏,造成短路或过流。
(2)输入电压低:检查输入电压,电压的允许值为ac200v±10%,50hz±1hz。
(3)电源单元不良,元器件损坏。
5.2 电源指示等亮。报警灯也消失,但电源不能接通电源接通条件如下:
(1)电源on按钮闭合。
(2)电源off按钮闭合。
(3)外部报警接点打开。
5.3 电源单元报警灯亮
(1)24v输出电压的保险丝熔断显示器屏幕使用+24v电压,+24v与地短路。显示器/手动数据输入板不良或短路。
(2)电源单元不良,检查步骤:
a.把电源单元的所有输出插头拔掉,只留下电源输入线和开关控制线。
b.把机床所有电源关掉,把电源控制部分整体拔掉。
c.再开电源,此时如果电源报警灯熄灭,那么可以认为电源单元正常,而如果电源报警灯仍然亮,那么电源单元坏。注意事项:16/18系统电源拔下的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因为sram的后备电源在电源单元上。
(3)24v的保险熔断
a.+24v是提供外部输入/输出信号用的,参照下图检查外部输入,输出回路是否短路。
b.外部输入/输出开关引起+24v短路或补充i/o板不良。
(4)5v电源负荷短路,检查方法:
a.把+5v电源所带负荷一个一个地拔掉,每拔一次,必须关电源再开电源。
b.在拔掉任何一个+5v电源负荷后,电源报警灯熄灭,那么可以证明该负荷及其连接电缆出现故障,注意事项:当拔掉电机编码器的插头时,如果是绝对位置编码器,还需要重新回零,机床才能恢复正常。
(5)系统的印刷电流板上有短路。检查:用完用表测量+5v,+15v,+24d与ov之间的电阻必须在电源关的状态下测量。
a.把系统各印刷板一个一个的往下拔,再开电源,确认报警灯是否再亮。
b.如果当某一印刷板拔下后,电源报警灯不亮,那就证明该板有问题,需更换该板或维修。
c.对于o系统,如果+24d与ov短路,更换时一定要把输入/输出板与主板同时更换。
d.当计算机与cnc系统进行通信作业,如果cnc通信接口烧坏,有时也会使系统电源不能接通。
6. 电源开关与机床开关后,电源不能接通
(1)电源输入端熔断器熔芯熔断或爆断(或自动开关跳闸)。
(2)机床电源进线断。
(3)机床总电源开关或电源开关坏。
(4)电气控制柜门未关好,开门断电保护开关动作。
(5)电气控制柜上的开门断电保护开关损坏或关门后与碰块接触不良。
7. 控制电源故障
控制变压器无输入电压(输入端保险烧断或断路器跳)原因:变压器内部短路、过载线短路,电流过大无dc电流输出原因:因直流侧短路、过流、过压、过热等造成整流模块或直流电源损坏;整流电路有断线或接触不良电源连接线接触不良或断线控制变压器输入电源电压过高过低(超过±10%)或电压浪涌控制变压器损坏原因:熔断器,断路器的电流过大,没有起到保护作用:电源短路,串接:负荷过大,内部绕组短路,短路等。控制变压器副边熔断器熔断或爆断。
8. i/0无输入信号,+24v电源报警
+24v电源保险烧坏:i/o输入短路,检查输入+24v电源是否对地短路,排除故障;更换保险。i/o无输入信号维修:更换输入/输出板在机床运行中,控制系统偶尔出现突然掉电现象原因:电源供应系统故障维修:更换系统电源,更换电源输入单元。系统工作半个月或一个月左右,必须更换电池,不然参数有可能丢失:原因:电池是为了保障系统在不通电的情况下,不会丢失nc数据维修:检查确认电池连接电缆是否有破损存储板上的电池保持回路不良,请更换存储板。电池质量不好,更换质量较好的电池。
9. 结语
从以上常见fanuc数控电源维修事例中。不难看出,对于较为复杂的数控机床来说,往往对维修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要求,如果我们拘泥一格、就事而论,往往会舍本逐末,找不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数控系统的任何报警和故障都有可能是几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造成的,我们必须善于透过表面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快速、高效的解决这些故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数控机床的正常使用,为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小年,杨克,中,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76-78.
论文摘要: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还是社会结构的变革与适应,都离不开保险业的作用。随着市场的扩大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社会稳定及协调发展效应愈加明显。文章从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两方面对山西保险业发展的功能进行了评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保险业大有作为。第一,发挥经济助推器的作用,通过风险管理和损失补偿,为人们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利支持,可以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第二,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通过养老和健康保障,保险可以解决人们生活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
一、保险业发展的经济效应
1.经济补偿效应。保险是分摊意外损失的一种财务安排,通过向所有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来补偿少数被保险人遭受的意外损失。因此,少数不幸的被保险人的损失由包括受损者在内的所有被保险人分担。作为一种集合和分散风险的机制,随着业务范围的拓展和保险经营技术的提高,经济补偿效应将逐步得到充分发挥。
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重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人民生命和财产多次遭受重大损失,保险业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经济补偿的重任,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1998年特大洪灾和2003年非典、2005年禽流感及重大煤矿事故中,保险业及时赔付,有效地恢复了生产和安定了人民生活。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把商业保险作为养老、医疗保障和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据统计,2004年山西省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保险金达到19.7亿元,2005年达到20.08亿元,2006年达到25.27亿元,2007年达到52.5亿元。例如,2004年8月18日,大同合成橡胶集团发生的特大爆炸事故,生产线遭受严重毁坏。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接到报案迅速赶到现场。经过初步查勘后,立即支付预付赔款400万元。并于2004年12月24日经公估机构里算后,向大同橡胶集团支付赔款869.59万元,使该受灾单位迅速恢复生产和经营。2004年10月7日,山西运城虹桥旅行社承办的旅游团发生严重车祸,造成3人死亡、8人重伤、12人轻伤的恶性事故,人保财险山西分公司支付旅行社责任险赔款125万元。2008年3月9日,阳泉市平定县山西海祥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发生了一起严重火灾事故,造成6名矿工窒息死亡。大地保险阳泉中心支公司接到报案后,加大理赔“绿色通道”的开放力度,及时支付保险赔款120万元。
2.资金融通效应。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之一。许多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契约型储蓄机构筹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具有来源稳定、期限长、规模大的特点,内在的投资需求使保险公司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建设资金,而且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保险具有资金融通效应。保险费是预付的,保险赔偿或给付责任要在整个保险期内履行,还有损失发生与给付之间存在间隔、历年赔付率波动、巨灾发生的可能性等因素,因此保险公司要提留各种准备金。运用暂时闲置的大量准备金保证保险资金的运动是必要的,投资可以进一步增加收益和增强给付能力。投资收入既是金融市场资金的重要来源,也是保险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
保险业通过收取保险费,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建立保险基金,再通过银行存款、购买国债等形式进行资金运用,为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等建设融通了资金,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支援了经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障了改革顺利进行。2004年,我国各省市保费收入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保险需求弹性值为1.49%。
保险资金通过投资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和同业拆借等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险的资金融通效应将逐步得到发挥。
3.收入分配效应。保险基金的形成涉及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交往,即感到风险的行为主体(投保人)愿意出钱(保险费)给另一行为主体(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在收到保险费后形成保险基金,当保险人出现保险事故发生损失时,愿意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赔(给)付。这是典型的交换,社会保险的财务及给付机制影响到储蓄与资本积累、劳动力市场供求和收入再分配的形成。
二、保险业发展的社会效应
保险作为现代生活风险管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贯穿于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保险所提供的已经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而且成为一种有利于社会安全的制度安排,渗透到经济的各行各业、社会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参与社会风险管理、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纠纷、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效应逐步发挥。
1.社会稳定效应。保险公司从承保、计算费率到理赔都要与灾害事故打交道,需要掌握财产的分布和各种灾害事故损失的统计资料,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积累防灾防损经验。减少灾害事故能相应减少保险的给付,从而增加保险资金积累和降低保险费率,所以保险公司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强防灾防损工作,宣传并向防灾防损部门投资,把防灾防损作为保险的首要任务。保险赔偿只是分摊灾害事故损失,但整个社会仍受到危害,只有防灾防损才能减少灾害事故给社会带来的损失。投保人投保只是预防万一,他们宁可保险费白缴,也不希望灾害事故发生。可见,保险公司是社会防灾防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
目前我国下岗失业人员较多,保险业正确处理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以社会稳定为己任,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仅通过招收业务人员,就解决了130多万人的就业难题,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2.社会保障效应。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保险费收入和参保人数都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政策,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不能满足人们大病医疗的需要,也不能满足人们退休后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的需要。为弥补这一缺口,保险业报出了一系列商业医疗、养老保险,满足了人们较高层次的保障需要。养老保险不仅可以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而且可以减轻子女负担,增加扩展家庭效用,还可以增加子女教育投资,提高收入预期。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解除了人们医疗、养老等的后顾之忧。
3.社会管理效应。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辅助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保险可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有利于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政府可以运用保险这一市场经济手段辅助社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企业风险管理日益成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需求将更多地依赖于时常化的手段来解决。保险将逐步成为个人生涯规划和家庭保障计划的重要内容。
4.本地化效应。保险业只有融入地方经济,服务于地方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近年来,山西省各保险公司不断寻找保险发展的增长点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从支持支柱产业、服务“三农”、推动责任险等方面创新产品和服务,拓宽保险发展领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山西矿产资源丰富,尤以煤炭储量为最。煤炭行业是山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安全保障问题又是备受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推动煤矿雇主责任险发展,组建专业性煤炭保险公司。针对各地频繁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和公共责任事故,2004年12月,山西省在采煤行业推动开展煤矿职工工伤保险、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等。2006年11月,山西省开始将商业责任保险机制引入全省安全生产领域,特别是采掘业、建筑业等高危行业,大力引导和鼓励生产经营单位积极投保责任保险,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朱文胜.保险理论研究的思考.保险研究,200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生活得到了很到了很大的改善,人民收入也提高了很多,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越拉越大,基尼系数甚至已经连续几年超过了警戒线。因此分配,收入差距成为讨论的热点。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才能创造和谐社会。
很多学者都曾经研究过收入差距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多的衡量指标。其中有“倒U理论”,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国内的学者们主要围绕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倒U型假说”是否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及中国是否会随着经济增长自动消除分配不平等等问题进行讨论。目前这个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二)所选题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然后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张机理进行研究,最后根据分析提出调整收入分配机理作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策建议。虽然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理论界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努力探索及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也期待着中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安居乐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借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充分搜集文献、各学者发表的观点等资料。对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延伸,最后得出结论。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论文的章节)
1、引言
2 、研究现状
3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3.1、显性差距
3.2 、隐性差距
4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张机理与收入差距变动
4.1、劳动力竞争机理与收入差距变动
4.2、资本流动竞争机理与收入差距变动
4.3、技术竞争机理与收入差距变动
4.4、制度约束机理与收入差距变动
4.5、发展不均衡机理与收入差距变动
5 、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5.1、 平衡人力资本投入
5.2 、政策上要倾向农村,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
5.3、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5.4、改革户籍制度
5.5、改革税收、就业制度
5.6、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5.7、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5.8、建立农业保险机制
5.9、大力发展经济
5.10、加快城市化进程
6 结论
(五)参考文献
[1]卢嘉瑞等.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48.
[2]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1-20.
[3]朱明龙.浅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途径[J].改革论坛,2019,4:22-27.
[4]毕正华.城乡差距为何扩大[J].发展论坛,2019,7:11-12.
[5]罗旋.比较生产力下的城乡收入差距成因与解决途径探究[J].生产力研究,2019,4:100-102.
[6]陆云航.要素积累、政府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J].当代财经,2019,4:5-13.
[7]何炼成.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解析[J],人文杂志,2019,1:129-133.
[8]郑书耀.城乡差距: 衡量标准与成因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9 ,3:17-22.
[9]胡承槐,贾驰.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J].浙江社会科学,2019,5:34-38.
[10]齐伟娜.试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J].经济研究参考,2019,93:36-40.
[11]白辰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市场经纬,2019,11:56-57.
[12]王建婷,翟有龙.1986~2019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分析[J].绿色经济.(责任编辑:1011)
[13]靳贞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民增收[J].农业经济,20196,1:22-24.
[14]王会玲.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态势及治理对策研究[D],2019.
[15]李钧鹏.转轨期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2019.
[16]荣编伟.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2019.
[17]赵人伟.贫富分化加剧是不争的事实[J].经济研究参考,2019,6:10.
循环经济学论文范文一:茶叶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论文
1广西茶叶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1促进规模生产,深化经营体制
要确保广西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当前茶叶产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问题,促使广西市场有效对接,实现茶农增收。将茶叶产业化和循环经济相互结合,不仅有利于增强茶叶产业自我积累与发展的能力,还能充分发挥、深化茶叶生产经营体制,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1.2提高茶叶品质,开拓绿色市场
现代农业生产是以绿色食品为主目标,但目前市场上的广西茶叶产品仍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现象,其出口受到限制。而倡导并发展循环经济能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的广西茶叶,对开拓绿色茶叶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1.3减少生态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茶叶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在茶叶产业发展循环经济中,通过循环将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重新投入生产或消费环节,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模式,是减少污染的根本手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4延长产业经济链,促进农民增收
茶叶是广西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具有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及平台性好等特点,利用循环经济相关理论发展茶叶产业,既可以通过延长经济链条而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乡村、养殖业、农产品和交通运输等发展,又能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安定繁荣、和谐发展,最终带动广西经济发展。
2广西茶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广西茶叶发展现状
广西茶叶生产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气候环境与种质资源条件,是我国茶叶生产的适宜区之一。广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在唐代就已种茶和制茶[5],且具有茶树生长期长、开采早、产量高等特点。近年来,广西茶叶发展迅速,2013年全区茶园面积7.22万hm2,排在全国第11位,茶叶产量4.83万t,毛茶产值24.41亿元,加上花茶、六堡茶、茉莉花的再加工产值,茶叶产业总产值约68亿元[6]。此外,在广西80%的产茶县为贫困县,种茶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就地就业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之一。
2.2存在的问题
(1)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低。广西茶叶大多是农户经营管理,小规模家庭作坊,生产设备落后,卫生条件较差,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不稳定。
(2)品牌效益低。广西有名茶,但名牌少,获得区级品牌称号的只有少数几个品种,市场占有量低,与福建、浙江、云南等省的差异明显,茶叶大多依靠专卖店销售,缺乏品牌营销意识。
(3)绿色壁垒。从2000年7月1日起,发达国家提高了进口茶的农药残留标准,检测农药从7种扩大到134种,因此广西茶叶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残留的问题。
3广西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企业层面
在企业中实行清洁生产,减少产品与服务中物质能量的使用与消耗。大力培育广西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推行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生产,从源头降低废弃物产生;改进种植技术,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和农药,规范茶叶加工工艺,促进茶叶向绿色无公害产品发展,不仅能使污染排放最小化,还能提高广西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3.2区域层面
生态园区是多个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法则的实践模式,可同时获得企业经营规模与生态效益。茶叶产业发展应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与其他小规模茶园相结合,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地方品牌的形成与发展,进而提高广西茶叶的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在生态园区引进其他产业,如食用菌栽培、养殖、生态观光等[1],使茶叶生产废弃物转化成另一种生产的投入品,提高物质能量使用率,实现环境效益最大化,构建循环型农业示范园区,形成农、工、商有机结合产业链及利益共同体。
3.3社会层面
首先,加强茶叶循环经济的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利用企业、科研单位和高校的科研力量,进一步深入研究循环经济。通过科技创新,不断完善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能力,拓宽茶叶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减少污染,提高废弃物的再使用率。其次,政府应因地制宜,尽快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如循环经济规划制度、循环经济科技支撑和示范制度、绿色消费鼓励制度、生产责任制度等。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促进循环经济依法有效开展。最后,加大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倡导使用和食用绿色环保产品,在消费后注重对垃圾的分类处理,提高民众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促进循环经济社会化发展。
循环经济学论文范文二:高速公路建设中循环经济理念运用
1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公路建设主要是以提高通行能力为目标,90年代以后,指导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经济思维中,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材料开采方式粗放、自然环境破坏严重;设计观念老旧、土地和自然资源耗费量大,水体和空气污染情况突出。
1.1对土地的影响
公路建设用地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地是公路主体工程本身和沿线设施用地,会长期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临时占地主要包括施工便道、取弃土场、拌和站、存料场等,这类土地应该在工程结束后尽快进行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否则将造成土质下降甚至荒废。《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中明确了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用标准,但是实际施工过程对土地的损害并不是仅此就能够弥补的,而即使是临时占地中的拌和站等场地硬化,对土质和生态的破坏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恢复的。除了占地,施工中对土体扰动会破坏植被、降低土地抗蚀能力,施工垃圾的随意丢弃,弃土弃渣分散堆放都会造成土质的下降,松散的孔隙率在雨水的冲刷过程中会造成附近土地的污染,这些都直接造成土质的下降和耕地农作物的减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1.2对空气、水体的影响
公路施工中的扬尘、施工机械尾气、沥青混凝土的污浊气体排放在空气中,不但污染环境、降低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沿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水中桥墩施工时筑岛围堰对水底的搅动、施工船舶油渍污染水体、施工污水和驻地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都对当地水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
1.3噪音污染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爆破、桩基开挖、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产生的噪音较强,尤其一些不间断施工的工程,昼夜不停的噪音污染对施工区附近的居民生活影响很大。为了满足人民出行,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改变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破坏自然景观,而大量土地的占用也会破坏地面植被覆盖,造成地表裸露,影响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2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增强循环经济理念
2.1循环经济理念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针对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经济提出的,目的是将经济活动调整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到尽可能小的范围。循环经济理念核心内涵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确保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良性转化。循环经济的建立能够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缓解浪费,遏制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生存条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果能加强循环经济理念,则会降低造价、保护环境、节约国家资源。
2.2在设计阶段增强循环经济理念
路线的整体规划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对环境的影响,在线路的选择上,尽量少占用农田、良田,避开矿区、学校、文物古迹等地区,要合理保护水资源,做好排水设计。山区公路应尽可能和原地形地貌相适应,尽量避免对沿线居民的生活带来影响。线路设计时还要加强景观设计,通过栽种植物补充路线周围的景观。公路绿化后的环境可以调节路面湿度和温度,吸收公路上的噪音、废气和尘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路基设计时可以利用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废料作为路基填料,合理土方调配减少大挖大填,适当布置通道、合并整治河道节约工程占地。路面施工的原材料以水泥、沥青、砂石料为主,设计中要选用优化的材料配合比和路面结构层,推广废旧材料的再利用以及各种改性沥青等新材料的使用从而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桥梁结构设计中要准确分析结构受力,进行合理的结构尺寸、配筋及节点等设计,不要为了安全盲目增大混凝土等级、提高配筋率,造成资金和材料的浪费。排水系统设计应对水进行合理疏导,将污水引人地面排水沟、污水池等适当位置。照明系统可以考虑采用风能、太阳能等高科技灯具,节能环保。隧道选线要注意隧道位置是否存在矿脉、瓦斯地层和含地下水的地层,避免破坏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弃渣应尽量用于路基填方和桥头路堤填土;宁可利用较远距离的荒地弃渣也不就近占用良田;当必须占用农田时,应先将种植土运走,待工程结束后再把原种植土覆盖于弃渣场以恢复耕种。
2.3基于循环经济的施工阶段环保理念
施工中要尽量保护土地,例如,施工便道等临时工程及拌和站预制场等施工场地应尽量修建在荒地和劣质地上,严禁在沿线基本农田集中分布的区域和地质灾害路段设置取弃土场,施工营地尽量设置在居民生活区附近不要占用林地或耕地。对于已占用耕地待施工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复耕、绿化以尽快恢复农田的使用,防止水土流失。施工中要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建筑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要远离水源堆放,防止散漏污染,仓库周围设置排水系统防止雨水侵烛;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需进行收集处理,禁止随意排放;施工机械进行定期检査,减少或避免漏油对水体的污染。公路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空气污染,水泥、石灰、矿粉等材料应密封存放,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灰土等尽量采用集中拌和,拌和场、预制场应进行场地硬化并远离居民区,运输车辆在物料表面进行覆盖,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除尘,减少扬尘对空气的污染。
3公路建设材料的循环利用
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主要包括将其他行业的工业废旧物作为施工材料进行利用和将公路自身的废旧材料重新再生进行利用,这种做法可以节约工程造价、保护国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3.1粉煤灰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燃烧煤炭后的工业废料,它的排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现作为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髙速公路项目中。在_工程里,粉煤灰可以代替或部分代替水泥等胶结材料进行软基处理,也可以作为路基填筑的填料;在路面工程中,石灰粉煤灰类半刚性基层已经成为我国高速公路路面基层的主要类型;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高钙、超高钙粉煤灰可以替代矿粉降低填充料的成本;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掺加粉煤灰的干性水泥混凝土路面能节约25 ̄30%左右的水泥用量。
3.2废旧橡胶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废旧轮胎是污染环境的固体废弃物中最难处理的种类之一,在公路建设中,废旧轮胎粗粒碎屑可作为沥青混凝土的部分骨料进行施工,细粒碎屑可替代部分沥青结合料使用。将废旧橡胶粉用于公路建设,不仅能改善沥青混凝土的使用品质、延长沥青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而且有利于废旧产品的再生利用。同时废旧轮胎还可以作为安全设施应用在高速公路急弯、连续下坡路段,保护车辆和人员的安全。
3.3再生沥青混凝土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产生的混合料,使之能够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用其重新铺筑路面的一套工艺。我国现在许多高速公路进人大修期,旧路面铣刨后的大量沥青混合料经过冷再生和热再生技术处理后重新加以应用,可以节约占地、保护资源。
论文摘要:发展环境金融是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例,对如何发展环境金融,并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一探讨。
2007年 7月30日,我国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出台绿色信贷政策,提出要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和完善的金融工具,增强信贷资源支持循环水平的效用。发展环境金融是实施绿色信贷政策的一条重要途径 ,有助于提高柴达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 环境金融介绍
(一)定义及发展趋势
1997年,国外学者首次提出环境金融这一概念。目前,关于环境金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学者也存在多种观点:①环境金融是金融业根据环境产业的需求而进行的金融创新;②环境金融是针对环境保护,以及为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而开展的投融资活动;③环境金融就是把循环经济、金融创新放在一个有机的系统里,探讨所有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创新。
纵观上述观点,一个共同的认识是 :环境金融是针对环境保护开展的金融创新 ,研究用于环境保护用途的金融创新工具,因此应具备金融创新的范畴 ,明显的环保意图,并能提高循环经济水平等特征。这就与当前各国政府倡导的绿色、环保等政策不谋而合。可以预见,环境金融将成为 21世纪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笔者认为,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环境金融就是要研究如何利用金融创新途径达到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柴达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并达到政府一企业 一银行多方共赢。
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有必要发展环境金融
(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面临严峻的环保压力
循环经济包括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型社会三个层面 ,分别定性为小、中、大循环。目前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围绕盐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 、有色冶金等四大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正处于从企业清洁生产向生态工业园区过渡的阶段,即小循环向中循环过渡,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生态保护功能有待改善 ,突出表现在:一是循环利用水平不高。由于柴达木循环经济仍处于探索阶段 ,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短,资源开发中的废弃物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破坏环境和资源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二是水资源缺乏,但利用率偏低。目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4%,但万元 GDP用水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1.9倍。三是减排防污压力较大。尤其是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致使当地温度在以每 10年 0.44摄氏度的速度上升。
(二)发展环境金融有助于缓解当前的环保压力
1、发展环境金融与循环经济的要求相适应,宏观助解环保压力。从宏观上看,环境金融和循环经济的目标一致,二者均期望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柴达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发展环境金融正向引导企业的环保行为,微观助解环保压力。从微观上看,企业提高清洁生产能力是缓解当前环保压力的保证。环境金融的关键是以环保为宗旨,通过金融杠杆作用,实现金融资源的绿色配置与使用,间接影响循环经济中的企业的环保行为,激励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环保能力,采取各项环保措施吸引信贷资源。
3、环境金融参与循环经济有助于实现多方共赢。循环经济讲求以最小的环境代价为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收益,在资源利丌]上“榨净”,最终政府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获得了绿色财政;企节省了成本,提升了利润空间。环境金融与循环经济并行后,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的效果更加突出,银行也能从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收获更大的效益。
(三)循环经济为发展环境金融创造了优势条件
从循环经济“资源一产再生资源”的生产模式来看循环经济模式最大程度降低了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节约了资源,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且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信贷资金因环保因素所形成的风险,信贷资源的“洼地效应”强于传统经济模式,为银行发展环境金融创造了优势条件。但是金融创新体制的弊端是发展环境金融的最大阻力,如:作为基层金融机构,末经上级授权 ,金融创新难以有效展开 ,并且基层银行机构创新研发人才欠缺,现行的金融创新产品中难寻针对环保因素的会融创新产品。
三、发展环境金融有助干促进试验区企业全面采取环保措施
假设柴达木地 企业存在信贷资源争夺战,并由此产生博弈行为,柴达木地区从时间依次经历了“传统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 +绿色信贷”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博弈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银行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是必然事件 ,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是偶然事件。因此不管企业采取环保措施与否,银行均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并且企业采取环保措施要花费一定的资金成本,此时企业的上策是都不采取环保措施,并且能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第二阶段:银行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是必然事件,参与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是必然事件,末参与的企业可以不采取环保措施。因此参与试点的企业以“符合同家环保产业政策、污染物排放达到相关要求”为获得信贷支持的取胜条件,但环保投资见效慢,银行不愿向试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银行仍然可以为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和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获得短期效益。最后导致银行信贷资金大部分投向非环保企业,对循环经济的支持作用不充分。
第三阶段:银行向企业投放信贷资金是必然事件,参与循环经济试点的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是必然事件,未参与的企业可以不采取环保措施但不能获得信贷支持。绿色信贷实施后,给予了发展环境金融产品的良好机遇。从期望值角度看,同一条产业链条上的所有企业都有意愿采取环保措施,因为同一链条上的企业都不希望因其中一个环节的断裂,而导致自身经营闲难。不同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之间,不采取环保措施的非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间,虽然不存在利害关系 ,但由于绿色信贷政策的硬性约束,为了获得信贷支持不得不采取环保措施。因此博弈结果是柴达木地区所有企业均采取环保措施,共享信贷资源,最终促进柴达木循环经济水平上台阶。
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环境金融产品设想
目前罔内外常见的环境金融产品有碳金融、绿色抵押贷款、巨灾债券、生态基金等产品,这些产品对设计适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的环境金融产品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如碳金融中的碳指标交易是通过总量控制与配额指标交易,督促企业采取更清洁的生产技术,或者企业为了节省购买配额的资本,选择其他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巨灾风险证券化是通过发行收益与制定的巨灾损失相联结的债券,将保险公司部分巨灾风险(包括人为造成的生态破坏风险)转移给债券投资者。
(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机制
1、产品设想:政府在制定年排污总量指标时,根据上年度排污总量,适当减少下一年度排放总量,并逐年递减。桐关部门根据每户企业的规模、清洁技术、排污情况,将排污总量指标公平、公开、科学地分配到每户企业,规定配额指标可在试验区范围内自由交易,并且人民银彳丁、银监局等银行业监管部门要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有关规定,监督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指标超额或不足的企业发放贷款。
2、存在困难:(1)企业向银行虚报排放情况,骗取银行信贷资金。(2)企业获得贷款之后,肆意排放污染物,导致全年排放超标。(3)配额指标交易双方虚报交易情况,为某方制造指标充裕或排放达标的假相。
3、解决措施:(1)由政府相关部门(如环保局、发改委 、经贸委等)、人民银行、银监局制定完善的《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机制实施方案》,规定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向银行机构通报指标交易情况、授信发生企业的实际排放情况;企业向银行提供的排放情况需由政府相关部门认证;人民银行、银监局制定相应的“信贷指导意见”并承担 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2)银/-i-~ll定与单位排放量相应的单位信贷资金规模,根据企业年度排放剩余指标计算最大信贷投放量,或根据企业使用配额指标的进度,按比例发放贷款 ,遇有违规行为,可暂停贷款发放。对于企业中长期贷款,银行可根据企业历史排放情况,保守估计贷款期的排放总量。(3)建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市场”,将排放指标证券化,吸引社会资金介入。
(二)柴达木循环经济绿色债券
1、产品设想:由金融机构发行,专门将资金用于向循环经济项目贷款的金融债券,也可以由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单独发行,甚至地方政府可将试验区全部或部分绿色环保企业集中打包,发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绿色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全额用于环保产业。
2、存在困难 :(1)如何保证所募资金全部用于企业的环保产业。(2)如何保证债券融资的成功率。
3、解决措施:(1)严格审核上市企业的环保资格,鼓励和支持符合循环经济特点的企业或项 目通过直接融资渠道发展环保产业。(2)由政府相关部门、人民银行、银监局组建债券运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债券的上市、日常运作管理及所募资金的使用监管。(3)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绿色债券。(4) 建立柴达木循环经济绿色产业投资基金 (未上市股权投资基金 ),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资于末上市企业。
(三 )柴达木循环经济生态补偿机制
1、产品设想:一是设立财政专项贴息补偿基金,专项用于补偿企业因违规排放造成的信贷资金风险,提高银行发展环境金融产品的积极性 ;二是设立由企业利润、财政资金组建的重大污染事件补偿基金,用于应对人为造成的重大污染事件的应 急处置。
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与实现是流星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与实现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与实现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摘要]企业追求盈利最大化是其原动力,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事关企业最终盈利目标的实现,事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事关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和谐,事关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应该,而且是必须的。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盈利构建科学发展
近几年来,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日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还存在不少差距,有些企业甚至逃避社会责任,见利忘义、违规违法,由此导致了假冒伪劣泛滥、产品质量不过关、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和员工利益没有受到保护等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组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没人能够否认企业作为“经济人”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始动力。但是利润最大化追求却被一些企业家误读,甚至和社会责任对立起来。中国的一些企业家仍然将利润追求作为企业经营的行动指南,认为企业活动就是追求利润,向社会提品和服务;甚至认为社会责任是企业的负担,逐利的心态使二者之间形成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样的心态导致的结局就是,当西方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却仍然在为利润而丧失基本的商业道德,之前被频频曝光的污染、矿难等触目惊心的事件,无不向人们展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也使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公民”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独立的市场主体,不仅是经济活动中的经营主体,在社会活动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除了盈利的目的以外,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应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不可避免地让企业处在一个急功近利的历史阶段,过分的利益追求使其很难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从西方国家经验看,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本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企业与消费者的矛盾,也就是实现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协调。当大量企业尚以利益为追求目标的时候,主导性标杆型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动,能够起至关重要的榜样带动作用。
当代社会的任何事物或现象都不是孤立的,是互相影响的。企业的经营行为不可避免的会对个人、社会以至全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企业有义务回报社会和承担社会责任。由此引出一个责任铁律,就是那些不承担社会责任而一味追求企业利益的企业最终将失去利益乃至倒闭。
时至今日,企业社会责任已不是企业可做可不做的小事,已经是企业不可回避的话题。美国约有60%、欧洲约有一半的大公司设有专门的伦理机构和伦理主管,负责处理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行为提出的质疑,使用各种社会责任履行计划、系统项目设计、科学决策机制和执行程序与控制系统等手段来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当得知一家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有消极举动时,高达91%的美国人会考虑购买另一家公司的产品,85%的人会把这一信息告诉亲朋好友,83%的人会拒绝投资该企业,80%的
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与实现是流星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与实现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与实现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人会拒绝在该公司工作。由此可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才能为企业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当今世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在由单纯的硬实力向硬、软两种实力协调并重的方向转变。软实力,主要表现为企业社会公信力、品牌影响力、产业凝聚力和供应链控制力等。拥有这些能力的企业,在资源配置、开拓市场、获得贸易机会、低成本融资等方面会处于优势地位。而这些都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分不开的。
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可以吸引劳动力资源,激励他们创造更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再造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美誉度和信任度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据有关调研资料显示,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三分之二的公民要求企业不但谋求利润、纳税、守法,更要履行社会责任。五分之一的消费者表示他们都是有道德的消费者,要求企业遵守社会道德,并拒绝购买不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对“人”的认识由“经济人”、“社会人”、“复合人”到“自我价值实现人”的不断深化,企业管理也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行为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阶段,要求“以人为本“管理成为潮流。而人恰恰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不可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以人为本,也就是以人与社会为本。
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更有经济方面的回报。虽然会有比较大的初始投入,但可以通过技术革新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同时也可借此降耗减排、节约资源、减少企业供应链和流通环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进而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销售收入。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积极举动还会得到政府的各种鼓励和优惠措施及政策扶持,消费者也更青睐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的产品。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21家履行社会责任较多的企业的研究分析表明,因履行社会责任而最终提升财务绩效的12家,占比57.14%:财务绩效未升也未降的8家,占比38.09%;只有1家显示了盈利减少,占比4.76%。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资源制胜是初级阶段,资本制胜是中级阶段,技术和人才制胜才是高级阶段。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保护的日益严格,中国企业必然要走技术和人才制胜的道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企业,有可能留得住人才吗?
中国企业正在打造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的内涵说到底就是一种留得住人的机制,一种让员工无限忠诚于企业的文化氛围,一个让员工自觉为企业出谋划策的和谐环境。企业文化不是靠企业的中高层嘴上讲讲就能实现的,必须有切切实实的行动。如果企业不对普通员工负责,员工们怎么可能产生认同感呢?企业文化其实也是企业责任的一种表现,不负责任的企业不可能孕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社会责任可分为四点: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保险等各种保障和带薪休假,法律责任是指企业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法和劳动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伦理责任是指企业应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与实现是流星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与实现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与实现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努力消除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企业,尽量促进就业。慈善责任是指企业支援社区教育、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
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理念,正是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诠释和体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是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行动。
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和谐社会的“缩微版”,是一种小范围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碳金融;气候变化;金融业;碳交易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105-02
任何单方面的因素都已经无法阻碍低碳经济的加速过程,节能和减碳已经成为了全球的共识。低碳化发展的核心经济手段便是碳金融,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支柱就是构建起完善的碳金融体系。在实体经济中由于金融业具有比较巨大的相关利益基础,所以,对全球金融格局和经济来说碳金融的崛起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碳金融的释义和产生
除了资金融通之外,如分散风险、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交易、弥补损失的保险活动等也都是以金融市场为依托所进行的金融活动。全球第一版系统地对碳金融进行阐述的专著,《碳金融:气候变化的金融对策》出版于2007年,这本专著对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带给全球金融机构和产业体系的挑战,进行了深刻而又广泛的探讨。气候变化对金融业的投资决策、信贷以及风险定价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是影响资源供给、公司价值、社会财富和能源价格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全球碳金融的加速发展,并不仅仅是由于地方政府、国家或者是私营部门对全球环境问题进行协调解决的需要,同时也是产业部门应对安全风险、再保险、管制风险、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等等各类金融机构应对法律、企业形象以及竞争风险的需要。
(Carbon FinanceMagazine)碳金融杂志则是将碳金融概括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碳金融从具体内容上来看,包含了机构、服务、市场、政策、产品等不可分割的一系列要素,这些要素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灾害管理这三个目标提供了一个有效而又低成本的途径,创新性的构成了低碳经济的碳金融体系。碳金融被称为是低碳发展的核心经济手段,碳金融应运而生,可以说其是低碳经济加速扩展到了全球经济的各个脉络当中。碳金融体系从全球范围的实践来看(包括金融组织机构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活动)是多样化的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包括交易机制、交易产品、交易市场等方面),是多层次的碳金融市场体系、是碳金融政策全方面的支持体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二、碳金融全球市场体系的构成和发展
(一)市场结构的建立
碳信用交易市场是碳金融市场迄今为止的主体构成。全球各地交易随着低碳经济浪潮的崛起,近年来交易所相继成立,交易额连续保持增长态势,碳交易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到目前为止,这一新型的市场已经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由两个典型市场、广泛建立的交易平台、两个法律框架、四个交易层次所构成的碳交易市场结构。
(二)对近期碳交易发展特点的追踪
《京都议定书》自2005年生效以来,全球的碳交易市场以100%每年的增长量在高速成长,发展极为迅猛。2008年碳交易全球共达到了有近50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国际碳交易市场规模达到了1260亿美元,平均每吨的价格为26美元。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的预测,2008-2012年平均每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可达到600美元,预计2012年的交易额将会达到1500亿美元,有可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超越石油交易。近期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目前碳交易在大的市场,属于配额行市场,发展势头最劲,不管是交易总额还是交易总量都远远超出其他交易体系。通过数据显示,通过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交易的碳排放量自2007年的206亿吨到2008年变提升到了309亿吨,交易额从490亿美元上升到了920亿美元,交易量占配额市场总交易量的85%以上,交易总额上涨了近90%。
2 自愿碳市场在项目市场中所占的份额虽然不大,但是近两年来吸引力却在不断地提升,与2007年相比2008年全球自愿碳市场的交易量增长了近一倍之多,交易额增加了近90%。自愿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芝加哥场外交易和交易所,2008年的交易额占交易总量的近60%,有着较大的交易份额。
3 配额型交易的成交额和成交量自2006年以后都远远高于项目易。2008年配额型市场的交易额占交易总额的70%以上,占排放权交易总量的近70%。
4 碳金融市场中的天气类金融衍生品也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逐渐走向成熟。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帮助企业避免灾难性的损失,管理和转移天气风险,其一系列的天气类金融衍生品被创新和发展,其主要类别包括转移一般天气风险的天气类衍生品,发现碳排放量价格的碳信用以及转移灾难性天气风险的巨大灾害债券。当前,这一类产品的定价技术正在不断进步,市场弹性在不断增加,交易管理正逐渐走向成熟,产品的流通性在不断扩大,产品交易日渐活跃和成熟,经营环境得到了税收、监管法规、法律、会计的大力支持。
5 CER交易二级市场有着较大的发展潜力,CDM市场为主要项目交易市场。CDM二级交易市场自2007年开展以来,其成交额和成交量可以说几乎是在以几何倍数在增长,其成交量从2007-2008年增长了350%,从240亿吨增长到了1072亿吨,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也从30%上升到了70%以上。
三、我国低碳的繁荣需要金融业加快步伐以助推
我国政府近年来建立了中国CDM基金,制定了国家气候变化政策,成立了环境交易所,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出了与2005年相比到2020年下降45%左右的目标。从哥本哈根的艰难谈判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未来,发展中的国家想要从发达国家获得技术和资金支援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我国在加大力度控制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减排工作的未来重心将会从减排多少转移到进行减排需要花多少成本,未来十年的工作重点是高效率、低成本减排。在客观上节能减排的资金需要和目标硬约束也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
通过对全球碳金融体系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国金融机构都在迎接气候变化和情洁能源所带来的巨大金融产业机遇,都在积极布局碳金融。我国CDM产生的核证减排是未来低碳产业链中最具潜力的供应方,核证减排量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这为我国提供了巨大的碳金融发展空间。我国的金融业进行了把握气候变化领域的创新机遇,绿色信贷政策已经着手制定和执行,开发碳排放挂钩、能效贷款产品,这些局部意义上的碳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广度和深度上,与我国碳市场潜力都是不相符的。所以,我国应该对其他国家的碳金融发展经验进行借鉴,并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让碳金融为我国的低碳繁荣撑起一片发展空间,以建立多元化的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全方位的碳金融政策体系,多层次的碳金融系统为目标,引导金融业的深度和全面参与,为我国低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分散风险并提供广泛的融资渠道。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发展碳信用价格的交易市场,以自愿碳市场的发展为示范,利用产权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在市场基础设施、专业服务能力、交易结算系统上的互补性,提高交易的流动性和透明度,逐步发展气候衍生品交易和碳交易,进一步降低交易的成本,以实现交易的规模效应。
2 建立为低碳技术投资和碳管理服务的碳基金,进一步加快碳金融的发展,以形成长效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建立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环保项目和节能减排企业发行债券。加强再生能源、金融服务业和能源、农业等战略性产业之间的合作,推进巨大灾难债权、天气衍生品等产品的创新发展,开发可再生和节能能源、绿色建筑、环保汽车等保险产品和信贷业务。
3 在灾难、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框架中国家也要将碳金融的发展纳入到其中,让碳金融成为节能减排的一项主要政策工具,此外,还需要建立并完善有关碳金融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4 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碳金融业务专门部门,加强金融服务业对气候变化应对能力的建设,从管理理念、行业规范、业务创新等方面来提高金融服务业管理气候风险的能力,缓解碳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迎接气候变化和情节能源所带来的金融机遇,对碳金融都在进行积极布局。在客观上,节能减排的资金需求和目标的硬约束都要求我国也建立起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碳金融的实践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多元化的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全方面的碳金融政策体系,多层次的碳金融体系,以引导金融业的深度和全面参与,为我国实现低碳目标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分散风险并提供广泛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王卉彤,应对气候变化的碳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朱家贤,环境金融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郭晓瑞,后京都时代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及其法律路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