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1:30:30
导语:在林业建设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是在平原农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绿化工程,提高农田防护功能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落实和兑现补偿政策,加大造林地管理、管护投入,建立健全管护队伍,调整结构和开发特色产业,解决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三是认真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视集体林的管护,通过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措施,进一步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林资源。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开发新产业,妥善安置富余职工,维护林区稳定。四是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巩固提高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切实保护好各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五是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对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湿地保护、恢复等措施,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六是实施村庄绿化和坡塬丘陵困难地区林业富民工程,积极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二、加快建设高效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一定要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把发展林业和林农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加大对现有森林旅游景观的整合,形成森林旅游文化特色,不断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努力增加经济收入,逐步发展壮大森林旅游业。二是实施种苗工程,发展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对已建成的现有苗圃,积极引导,通过机制创新和改革,使其成为面向市场、规范有序、集约经营、富有活力的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基地,带动种苗生产、销售产业发展,建设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种苗花卉市场,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产业,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经营管理及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创名优绿色品牌产品,提高商品附加值。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林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综合利用率,增加林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减轻生态建设压力。五是培育林业后续产业开发,重视引导农民开展林药、林草、林特等林下高效复合经营,发展森林野生食品采集业,使森林发挥最大效能。三、建设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首先,要不断完善和建立资源管理法规体系,通过立法、完善法规,做到以法治林。其次,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建设,完善林政稽查队伍和木材检查站的规范执法,改善护林队伍办公条件。同时建立林地林权、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档案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资源监测,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第三,要严格森林资源限额管理,严格“三总量”控制。第四,积极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强化管理措施,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第五,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第六,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认真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综合协调运用营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学等防治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着力促进森防工作由重防治向重预防战略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由以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转变。提高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自身抗御林业有害生物功能,提高预防和消灭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重点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这五大体系建设。
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林业科技“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林业发展实际的科技体制,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队伍,切实做好林业建设与发展的科技支撑工作。加快培育和引进优质、速生、抗逆性强的林木新品种,优先解决生态建设、天然林保育、防沙尘、森林灾害防治、商品林培育、木材高效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更好地为林业建设服务。要重点抓好林木良种、困难地段造林技术、森林有害生物防治、退耕还林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建成一批一定规模的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稳定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加强基层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强林业技术监督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林业国家标准化行业标准,为林业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和质量保障。要加强行业人才规划和林业教育资源的管理,积极引导支持林业技术人员进行自学考试和函授、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继续为林业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强化行业培训,推进林业行业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五、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林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切实搞好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提高林业科技服务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手段和水平,改善职工办公条件,配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进行科技示范点建设,促进科技推广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抓好种苗和良种基地建设。根据林业建设的需要,重点建设种苗示范基地、林木良种繁育中心、采种基地,逐步实现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化,种源基地化,种子加工机械化,同时,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基本形成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完善提高国有林场管护站、木材检查站、森林公安派出所、林业调查设计队、乡镇林业工作站办公条件和装备水平,为基层林业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进行林业信息网络建设,用现代化手段,实现信息、技术的快速传递,实现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建设好森林防火通讯网络建设和专业扑火队伍,提高防火指挥能力和扑救能力。逐步建立完善县级防火指挥室和扑火专业队伍,装备先进的火情信息传递系统,做到森林防火工作的人员、指挥、交通、通讯、扑火机具、后勤保障六落实。
【摘要】林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林业工作不断深入。林业既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产业,既有不可代替的生态效益,又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字:城市林业环境问题目标对策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生态危机表现为人口激增、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食物供应不足等重大问题,虽然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不尽相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乃至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人口增加、耕地减少、环境污染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人为破坏都在深刻的影响着生物界的动态变化。城市作为人类最集中的聚居地应该建立人与生物界其他个体和群体的和谐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城市园林绿地便是其载体,骑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1城市林业产生的历史背景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城市林业起源于北美洲,它的产生是人类对环境危机积极思索的产物。城市林业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生态美学的追求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需求所决定的。
2城市林业的概念和范畴
2.1城市林业的概念
城市林业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科学。它是由林学、园艺学、园林学、生态学、城市科学等组成的交叉学科并且与景观建设、公园管理、城市规划等息息相关。内容涉及广泛,但以城市森林培育、经营和管理为核心和重点。所谓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生长的以乔灌木为主的绿色植物的总称。而城市林业则又根据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城市林业概念是: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它是研究培育和管理那些对城市生态和经济具有世纪或潜在效益的森林、树木及有关植物,其任务实综合设计和管理城市树木及有关植物,以及培训市民等。
广义的城市林业概念是:城市林业是研究林木与城市环境(校气候、土壤、地貌、水域、动植物、居民住宅区、工业区、活动场所、街道、公路、铁路、各种污染等等)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培育、管理森林、树木和植物,改善城市环境,繁荣城市经济,维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科学。
2.2城市林业的范畴
城市林业是“以服务城市为主旨的林业”,它是园林与林业融为一体的林业;市城郊一体化,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林业。它既是园林的扩大和延伸,又是传统林业的凝炼与升华。目前,对于城市林业的范畴的基本观点是:凡是城市范围内森林、树木及其他植物生长的地域,以及地域内的野生动物,必须相关设施等都属于城市林业的范畴,主要包括城市水域,野生动物栖息地、户外娱乐场所、城市污水处理场、公园、花园、植物园、城市街、道、路旁的树木及其它植物;居民区、机关、学校、医院、厂矿、部队等庭院绿化;街头绿地、林带、片林、郊区森林、风景林、森林公园,以及为城市造林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的苗圃、花圃、草圃等生产绿地等。
2.3城市森林的功能与作用
吸收有害气体、维持二氧化碳平衡、净化城市空气;
调解和改善小气候;
吸滞烟尘和粉尘、监测有害气体;
减菌、杀菌,减弱和消除噪声;
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防止土蚀;
维护生物多样性;
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城市林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并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展城市森林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森林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少噪音、美化环境的特殊功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4我国城市林业的问题及目标
4.1我国城市林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从全国城市绿化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属于不发达水平。目前,我国城市平均绿化覆盖率仅为21%,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5.3平方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联合国要求的力争世界城市人均绿地面积60平方米,国际标准要求达到的50%的绿化覆盖率。
我国城市林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市森林、树木和绿地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城市公共绿地偏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难以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城市林业建设尚未完全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城市林业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城市绿地和森林被征占和毁坏的情况还比较严重。
(3)城市森林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树种选配上的树种单一,使许多城市形成“多街一树”的单调景观,立体绿化效果差,因而难以发挥三大效益。
(4)由于认识和技术上滞后,导致我国城市林业经营管理粗放,使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及再生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良,对环境压力的承受力还很脆弱。尤其是由于我国体制上的特点,城市林业涉及林业、园林、环保、城建、土地等多个部门,在关系及职能协调上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产权、经营管理权属的划分等,给城市林业有序、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带来了障碍。
(5)全民对城市林业的参与和认识不足目前城市林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城市绿地和城市森林环境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还没有得到城市居民及全社会的认识,这是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6)对城市林业的宣传、教育不够,到目前为止,除了我国台湾大学高清教授在1984年撰写了《都是森林》外;我国大陆还没有一本城市林业方面的专著,各农、林等院校也还未开设城市林业的课程。
4.2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目标与对策
城市林业的发展应当服从或服务于国家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1世纪初,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以上;到21世纪中叶,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5~50平方米。为此,应该采取的行动和对策是:
(1)确立城市林业的重要地位,广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林业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逐步建立城市林业公共教育制度,让公众全面了解城市林业的重要作用和多种功能,提高权社会对城市林业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全民和全社会参与城市林业建设和保护。
(2)建立必要的机制,把城市林业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并理顺管理体制,把园林部门和林业部门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协调好林业、园林、环保、城建、市政、国土、交通等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我国城市林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3)扩大城市森林和绿地面积、提高城市森林资源、树木及绿地的数量和质量,利用生物共生互利原理,建立合理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城市绿地及城市森林景观结构,并积极开展城市林业科学研究,建立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同时,加强城市森林、树木和绿地培育、保护和管理,充分发挥城市林业高效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
(4)科学地经营管理城市林业,实施城市林业的分类经营,制订统一的城市林业的产业规模和产业政策,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开展城市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技术的研究,积极推行清洁卫生生产,提高城市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城市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和城市森林旅游业。
(5)加强城市林业的科学研究和校阅,培养大专以上的专门人才,健全科研机构,培养一支既具有古典园林和传统林业科学技术,又掌握现代园林和林业科学技术的城市林业设计、管理队伍。
(6)广筹资金,增加城市林业投入建立保护城市森林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制定以政府为导向,全社会为基础,银行信贷为补充的投资政策。建立城市林业建设基金,并建立相应得法律、法规来支持城市林业的发展。
(7)完善和定制城市林业发展的有关法律和规章,健全监督检查机构和执法体系,并不断提高执法力度和能力,保证城市林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5总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生态环境的改善尚不可这样来衡量,大家可以想象“煤、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形成要几千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地质作用而生成”、“地球从诞生到环境达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年限,是以‘百亿年’来作单位计算的”。局部的改善虽能对整体的改善起到一定作用,但恶化的趋势仍在继续。因此,环境的改善是项长期的工作,突破点就是人口聚集的城市,而城市林业就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参考文献:
[1]张鼎华《城市林业》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10
[2]汪菊渊《我国城市绿化园林建设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园林1992.8
[3]舒雪痕陈自新《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中国园林1998.1
1.1退耕还林工程
1999年9月,区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06年底结束,累计完成造林任务0.43万hm2,其中退耕地造林完成0.21万hm2,荒山造林完成0.22万hm2。生态林总面积0.41万hm2,经济林总面积0.02万hm2,分别占造林总面积的95.4%和4.6%。1999-2002年,区划调整前,区辖区总面积为52km2,2003年,市对区划进行了调整,区辖区总面积增加到309km2。区划调整前省、市下达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指标为0.04万hm2,只占工程总指标的9.2%,而区划调整后上级下达工程建设指标为0.39万hm2,占工程总指标的90.8%。通过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随着区区划面积的加大,赋予了退耕还林工程更大的活动空间。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2012年底市、县联合自查结果统计,区退耕还林工程面积保存率为100%,退耕地还林苗木保存率为92.5%。
1.2三北防护林工程
区三北防护林工程始于2001年,截止2012年底累计实施完成省、市下达指标0.24万hm2,范围涉及四镇四个涉农办事处69个行政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67%。其中属集体权属(荒山、荒滩、荒地等)的营造林面积为0.16万hm2,占造林总面积的66.7%;属个人权属(耕地)的营造林面积为0.08万hm2,占造林总面积的33.3%。根据市、区两级政府有关林业工程要和市“创建”工作紧密结合的要求,从2004年以后,三北防护林工程除兼顾山区绿化外,更加注重了郊区绿化,包括道路、近河堤等地类逐步的纳入了工程实施范围。据不完全统计,工程实施以来,进入三北防护林工程范围的道路、近河堤绿化折合面积约0.02万hm2,占总体造林任务的11.1%,有效的改善了城市周边的环境,为全市“创建”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
1.3天然林保护工程
区天然林保护工程任务较少,仅在2008年和2012年分两次下达区天保工程人工造林0.02万hm2,截止2012年底已其全部完成造林任务并通过了上级验收。
二、工程实施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2.1荒山造林保存率差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对荒山造林和退耕地造林国家补助政策存在较大差异,造成群众对退耕地造林热情很高,而对荒山造林少人问津。荒山荒地又大多属于村组集体所有,同时由于立地条件、地处偏远等原因,即使村组集体造了林,也无力进行有效管护,造成荒山造林各项指标难以达到国家标准,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统计,退耕还林荒山造林苗木保存率只有32%左右。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虽然不区分退耕地和荒山,只执行一个标准,但是,国家规定的单位造林投资标准仍然和现实相差甚远,造成了有些村组贷款造林,这样就加重了集体经济组织的财政负担。
2.2郊区林木管护难度大
区属市三个城区之一,市区22.4km的北坡段全部位于辖区境内,沿坡居住的市民量大,单位众多,加之近年来北坡公园、代家湾生态示范区及“农家乐”的建立,使人流往来更加频繁,给坡面林木管护及防火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2.3陡崖绿化步伐缓慢
市区北坡段经过多年绿化,除罗家塄、福临堡、北坡公园、代家湾示范区及蟠龙坡头等几处节点植被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外,其它地方仍给人一种黄土的感觉,究其原因就是陡崖没有绿化。据粗略统计,北坡段陡崖大约有三十几处,其中高度超过10m的陡崖就有十几处。代家湾示范区在建设过程中曾搞过陡崖绿化试验,栽植了约100m2的迎春花,由于代价高,无法大面积推广。
三、建议
3.1实施专业队造林,确保工程质量
区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以来,专业队造林所占比重并不大,据统计造林面积只有约0.06万hm2,只占全部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面积的9.5%左右,而且大部分为荒山造林。通过近年来的观察,这些造林地块苗木保存率等指标普遍高于村组造林地块,这说明一点,就是实施专业队造林是一个解决荒山造林难度大的有效办法,同时也是被外县区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3.2进一步加强林木管护,确保造林成果
建议在市区北坡段成立专门的林木管护单位,具体负责该区域的林木管护工作,护林人员由各行政村推荐,镇街部门审核后报区林业局备案,由区林业局统一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工资发放和管护效果直接挂钩,以增强护林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3.3积极探索陡崖绿化模式,提升市区整体景观效果
(一)林业建设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环节入手,让广大群众尽早感受到生态建设的成效。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林区人民群众在收入成倍增长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了林业建设取得的成效。目前,林业是林区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全县林农60%的收入来自林业。从而更进一步调动了林农造林、育林的积极性,把投身林业建设变成了自觉的意愿与行动。
(二)林业发展必须与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使广大群众从林业发展中受益。过去,一提起林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长周期、慢效益,广大农民投身林业积极性不高。我县从本地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的特点出发,突破传统的林业建设模式,把本地林业优势作为突破口,把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紧和社会效益密结合起来,把林区人民群众造林育林的积极性分调起来,把林业长期效益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有机联系起来,使林业发展真正与广大农民致富意愿、与县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融为一体?/FONT>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双牌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力突出造林绿化。我们紧扣“以营林为基础”这个主题,着力抓好造林绿化工作。我县今年春季造林达10.8万亩,创历史新高,其中退耕还林荒山造林0.4万亩;生物质能源林造林1.32万亩;速生丰产林造林3万亩;“三边”造林完成1.4万亩(路边造林8000亩,城边造林2000亩,江边造林4000亩);面上造林4.69万亩。造林工作中我局免费为林农提供造林用苗3000余万株,培育造林500亩以上大户18户。
(二)着力加强林业产业化建设。我们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设现化林业,大力抓好规模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工作,打造一批带动能力强、效应大的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大力做好现有规模林工企业的服务工作,推进木竹产业链建设,提高木竹综合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三)着力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一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大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力度,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理林木采伐和木材加工、运输等相关手续;二是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依法治火,落实“两究”,将责任人追究到位。同时抓好森林消防专业、半专业队伍建设,再组建两支专业扑火队,分别驻五星岭林场和打鼓坪林场,使全县三支专业扑火队的专业扑火队员达到50人,在双牌任何地方发生火情,都能在1小时内到达火情现场,真正做到“打早、打好、打了”;三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组织森防技术员下乡为林农提供森防技术服务,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为林农提供防治药品。同时加强监测预警工作,有效防范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我县;四是加强林地管理。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征占用林地的管理力度,规范征占用林地行为,从严惩处非法占用林地行为。
(四)着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永州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县,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充分肯定,为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借鉴,其他县区纷纷前来考察,学习经验。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集体承包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切实抓好了经营主体落实,保障了林农利益,优化了林业资源配置,激活了林业生产要素,充分调动了广大林农和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促进林区、林农增收,林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五)着力打造项目。坚持项目兴县、项目兴林的思想不动摇,在项目信息、项目打造和项目包装上加强领导,安排专职领导、确定专项经费、组织专门班子,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今年,将在退耕还林、防护林、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绿色通道、速生丰产林、花卉种苗、林产工业、森林和湿地旅游等方面加大项目打造力度,力争更多的项目落户双牌。
(六)着力改善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林区最价经济效益,我们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帮助林区建设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全县99%的村组架通了高压电,通讯覆盖率达86%,村级公路通达208公里,其中硬化167.3公里,建沼气池1000余口,架设、修复水管长达4.5万米,解决了6万林农的饮水问题。此外,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了经济环境,使林业资源呈良性互动增长,为双牌林产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首先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道德建设。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成为一个卓越工程师的前提条件,而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学教师,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有理想、有抱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持立德树人,从而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实践的基础,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必要的。第三,教师要注意与培养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同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工程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先进的技术,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在培养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外语水平。目前的工程建设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合作和交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双语教学,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果,将教学实践与国际接轨,充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园林专业最初成立于农林院校,改革开放后,一些综合类院校和建筑院校也相继开设园林专业或类似专业,如景观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变化,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效显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园林专业人才。但是,与国际著名高校的园林专业相比,师资队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建设
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平时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另外,个别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感。
2.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或科研院所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尽管学历较高,但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是来自书本,是间接的。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经验少,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实践操作能力不强。
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
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由于受到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条件的影响,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轻实践活动的问题。教师基本坐在办公室里,在电脑前写论文,忽视了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提高,甚至下滑。
4.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
教学中,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多强调本地化的专业知识,不重视国内外其他区域相关知识的介绍,不能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
5.专职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
亟须完善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较低的劳动报酬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风以及教学质量;领导意志表现突出的教师评聘机制不能制度化,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判考核;落实各项人才待遇的时效性较差,使得部分教师的晋升空间受到挤压。这些现象都严重挫伤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部分教师不再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谈不上去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结果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深受其害。
6.专业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待改善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园林专业教师的收入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比例。例如高校教师与同等学历、相同工作年限的其他行业人员相比,工资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也导致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专业人才选择了薪金待遇更高的企业单位。
三、对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开放胸怀,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国内大部分农林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都开设有园林专业,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深造。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园林专业中也有不少中国学子。因此,应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优秀园林专业博士、硕士来校工作,积极投身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
2.立足现实,培养已有的教师队伍
第一,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去国内外知名园林企业挂职,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加入行业协会,贴近生产一线,经常参加行业会议,了解园林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第二,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例如,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师通过积极开设开放实验室项目,吸引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课题得以完成,又使学生体会了科学思想,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开展,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联系起来。第三,增强教师国际化教学的能力。目前,东北农业大学70%的园林专业教师均有国外留学经历,但是仅仅开设了一门校级双语课程和一个省级双语教学项目,双语教学的潜力有待挖掘。应该通过邀请国外优秀的园林企业家、工程师、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交流,招收国际留学生,以提高专业的国际化层次。第四,通过制定一课多师、一师多课以及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将教师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可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五,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高校教师既有科研任务,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有时难以兼顾。可以借鉴国外研究生助教制度和助研制度,使优秀研究生能够更早地参与教学实践,为培养后备教师奠定基础。第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适当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和提高生活和工作水平,来鼓励青年教师更专注地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
3.广开渠道,吸引优秀工程人才来校兼职
1.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十分脆弱:据国家公布的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情况,其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严重低于世界总体水平,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2/3,森林面积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2%,人工林单位蓄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50%。传统林区的可采资源趋于枯竭,木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进口依存度不断增大,资源短缺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瓶颈,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现状令人堪忧,生态脆弱状况遍及全国各地,严重影响环境发展和变化。森林资源基础支撑能力过弱问题制约着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并成为头号问题亟待解决。
2.林业发展方式过于粗放:我国林业大部分都集中在经济不发达的山区、丘陵等地带,林业发展方式过于粗放,表现在目前林业发展更多只考虑到经济利益,而不注重社会的生态效益,林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利用程度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林业产业科技贡献率仅为20%,远低于全国其他行业平均水平的40%。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领域受到国外企业的挤压,使我国沦为原料和初级产品供应者。
3.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业发展的模式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林业产业发展还停留在传统林业经济中,即只注重林木的培育、木材的采伐、运输和木材的加工利用,忽视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忽视林业产业链的建设。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林分结构单一,经济林规模较小,苗木、花卉基地建设进展缓慢,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其次,林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林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不完善。再次是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最后,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三多三少”,即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一般品种多,名特优新品种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藏果品少。林果产品品质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名牌较少,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4.林业法制不完善:面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林业法制建设已经滞后于林业的发展。林业法规的缺失,林业执法没法可依,目前对林业执法主体、操作程序、管理人和管理相对人作出限制的法律规定都是模糊的,都不够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林业法规存在不连续、不稳定的问题;林业法规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配套,林业管理部门执法不严等等,林业法制亟待完善。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目前,我国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生态林业建设时期,要以生态林业建设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提高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要提高森林资源的基础支撑能力,首先,要大力开发和使用木材节约代用的创新技术,坚持“植树造林与节约木材并举”的方针,一方面提高木材的防护能力,推广木材的干燥、防腐、防蛀蚀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延长木材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要抓好水利设施、铁道、工矿、印刷包装、商品房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木材节约代用。同时,要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用短周期生长资源取代长周期生长资源,例如用农业秸杆、灌木等短周期生长的材料取代长周期生长的乔木。其次,要以利用人工林为主取代利用天然林为主的策略,加大用材林基地建设规模,增加木材有效供给。根据林业区划和全国商品林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利用我国华中、华北以及华东、中南等地域自然条件优势,采取高强度集约经营、定向培养、基地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步伐,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的木材市场需求,以及相关的木浆造纸和人造板产业布局,建设以三倍体毛白杨、桉树、相思、松类等为主要树种的木浆造纸和人造板原料林基地,增加国内木材和林产品的有效供给。
2.建立林业创新机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就是以科技为先导,并建立林业的创新机制。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以综合效益为目的建立起林业创新机制,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林业资源的发展能力和对环境的影响力,依托科技的指导,协调好林业总体发展趋势,处理好环境、社会、资源、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绝不能坚持传统的粗放式经济模式,改变牺牲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方式,改变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理念。总而言之,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科技为先导,要努力增强林木业生态建设中的技术含量。坚持科技指导林业发展,林业相关科技成果要与实践相融合,改变技术和产业建设之间的分离问题。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利用现有的先进科技,全方位提高林业的综合水平,提高林业的产业综合实力。
3.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想更好地发展林业产业就不能依靠单一的发展模式,因为多种林业产业发展手段相结合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只有改变现有的林业产业布局,解决结构不合理问题,才能促使林业相关产业的进步。完善林业产业,优化自身的配置,是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国有三大产业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加大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力度。针对第一产业,应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针对第二产业,要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针对第三产业,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从而解决林业产业的不合理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使得林业产品中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得到解决。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4.完善林业法制建设:就目前而言,我国林业所依据的主要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森林法》的主旨在于培育、保护和利用林业产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多种林产品,运用法律体系维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但《森林法》的规定过于宏观,要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细化和完善:第一,森林资源实施分类经营管理。应该要根据社会对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的不同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方向的不同,把森林的五大林种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将《森林法》中规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划分为商品林。两大林种采取不同的经营手段、资金投入和采伐管理措施,把商品林的经营推向市场化,而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作为社会公益事业,采取政府为主、社会参与和受益者补偿的投入机制,由各级政府组织建设和管理。第二,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不得随意撤销、合并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烧炭和经营木炭,以及采挖、经营和运输树蔸树木的,实行许可制度,在封育区和封育期内,禁止不利于森林植被恢复的活动,公益林不得进行商品性采伐。第三,因地制宜制定采伐制度。商品林采伐限额应实行五年总控的管理方式,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的单位剩余的年度一般人工用材林采伐限额,经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可以转入下一年度使用。工业原料林实行采伐限额单列,在一个采伐限额执行期内,各森林经营单位单年剩余的采伐限额,经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可以结转使用。第四,加强监督木材经营加工。为了避免木材经营加工厂过多过滥,科学合理地使用林木资源,设立木材市场应当遵循合理布局、方便流通、保护资源的原则。经营(加工)木材的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加工)无合法来源的木材,要接受林业部门的监督检查。#p#分页标题#e#
[关键词] 林业 种苗 培育 发展 对策 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92-01
近些年来,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越来越重,黑龙江省实施风沙治理工程的任务量很大,导致种苗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都给黑龙江省种苗生产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黑龙江省在种苗生产基地建设这一基础之上,继续巩固以及发展苗圃育苗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积极发展林业社会育苗,初步形成了一种以国有苗圃作为主体,社会育苗作为补充的黑龙江省苗木生产体系。面对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发展形势,黑龙江省虎林市将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作为中心内容,将市场作为导向,将科技作为动力,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贯彻以及落实,加强和加大执法的力度,强化林业行业的管理,对生产结构进行优化,对优良品种进行选育以及推广,尽最大努力推进黑龙江省虎林市林木种苗得到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而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对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进行探析。
一、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实施科技兴种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虎林市实施科研和生产相互结合,提升林业种苗科技的含量,已经成为了林业种苗事业得到快速、持续以及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在林业种苗生产的过程中,黑龙江省虎林市加大了林业种苗生产适应技术的不断推广以及不断应用,先后对地膜覆盖育苗技术、根宝育苗技术、营养钵育苗技术以及ABT生根粉育苗技术进行了推广,与此同时,加强了新品种引种示范的工作,黑龙江省虎林市先后从中国林科院、黑龙江省林科院引进了多个新品种,并且对其实施了引种试验以及示范工作,逐渐培育出了适当以及适宜的良种壮苗,进而为林业生态建设奠定了技术服务工作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黑龙江省虎林市想要保证林木种苗的培育质量,使其得到良好发展,必须要不断实施科技兴种的政策。
二、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依法治种
黑龙江省虎林市通过认真学习、贯彻以及落实我国《种子法》的相关规定,初步形成了一种依法开展种苗经营、种苗生产这样良好的氛围,首先,要实施林木种苗生产的六证一签制度,严格把好林业种苗的质量关,禁止不合格的林业苗木进入到重点工程中,这些都从本质上保证了我国林业建设工程高质量实施以及高标准实施。其次,要实施林业种苗供应的招投标制度,禁止关系苗、人情苗的出现,把优质苗以及合格苗用在林业工程上面,这样能够真正保证工程造林质量。最后,要实施种苗价格听证制度,坚决制止哄抬种苗价格以及垄断种苗市场等行为的出现,通过对各个方面的意见进行倾听,确定一个合理的林业苗木价格,进而有效维护用苗单位自身的利益,最终保障了苗木生产者合法的权益不受侵害。
三、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夯实基础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先后实施林木种苗工程项目,按照黑龙江省所制定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以及所提出来的质为优和慎用钱的要求,必须要严格执行相关审批规定以及相关建设的程序,认真落实以及贯彻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以及林业工程质量监理的制度,确保相关资金做到安全运行以及专款专用,最终保证了林业工程建设的质量。
四、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深化改革
所谓的深化改革就是指深化国有苗圃的改革,国有苗圃一直都是林木种苗行业中最为重要的骨干力量,能够有效促进虎林市林业种苗得到健康发展,黑龙江省对于国有苗圃实施了内部的整合,进一步将管理的体制进行了理顺,进而实现资源的整合,统一规划、合作发展以及分组管理这样的体制。扩大种植规模,合理实施规划,促进科学发展以及我国国有苗圃快速的发展。在苗圃内部也要组建四组一队,所谓的四组一队就是指绿化队、科研组、育苗一组、育苗二组以及营销组。在内部实施十分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近些年来,人们在抓好林木种苗生产供应的过程中,将苗圃服务的领域进行拓宽,将重点放在了种苗市场的营销以及营林绿化施工方面,这些从本质上为国有苗圃发展添加了一定的活力以及后劲。伴随着林业种苗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虎林市必须要借助自身所具有的地理位置优势,建立营销队伍,这样可以从本质上讲地区性种苗供应以及需求结构性的矛盾进行了解决。
五、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实施科技兴种、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依法治种、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夯实基础以及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深化改革这四个方面对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进行了探析。
参考文献
[1] 陈幸良.洑香香.施季森.林同龙.CHEN Xing-liang.FU Xiang-xiang.SHI Ji-sen.LIN Tong-long 南平地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分析[期刊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2).
[2] 王健.司徒春南.杜文军.张雯赤水市楠竹林场几种引种竹生长情况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
论文关键词:林木资源;营林工作;可持续发展;建设
当前林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正在由主要是一项产业转向主要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由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向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造林方式和结构正在由基本以人工造林、造乔木为主转向按经营目的而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和植被组合。可以说,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传统林业的影子正在日趋淡化,现代林业的轮廓正在逐步显现。
1 营林工作建设要素及内容
联系县(区)农林局,建设局、园林局,行业协会。
二年来,我强化学习,扎实工作,廉洁自律,团结班子,带好队伍,加大落实力度,不断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林业、园林城乡一体化,开创城乡绿化工作新局面。现述职述廉如下:
一、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较为满意四项工作
一是积极联系客商,发挥行业优势,切实搞好服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责任,第一要务,调动多方关系,多次上门造访客商,邀请客商以商引商。在土地选择、项目资金争取、银行贷款联系等方面给客商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客商信任。在胡局长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竣工和签约项目各1个。
竣工项目:ddd吉星针织袜业有限公司在市经济开发区投资16000万元建设**博远实业有限公司,一期投资已到位,9月份正式投产,产品已远销海外。
签约项目:经过两年半的洽淡,ddd林木产品有限公司投资定向刨花板(OSB)项目,20*年10月中旬,已与宿城区签订投资合同。
二是对内全面规范管理,对上策应扶持支持,对外强化形象宣传,做好分工负责的主体工作。强化制度建设,注重学习提高。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学习重要文件,布置业务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形成局务会议纪要。
选举产生林业(园林)局第三届党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团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完善市风景园林协会、花卉园艺协会、木材行业协会和林学会运行机制,通过协会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水平。
定期召开党组会、民主生活会、班子碰头会,组织青年职工座谈会、主题教育演讲比赛、国防教育专题讲座、林业形势报告会、扶贫慰问、书画摄影比赛、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营造班子团结,同事配合,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多次带项目申请赴省进京,并邀请上级领导到**现场办公,争取支持,二年共争取到国家和省各类项目资金逾2500万元。
深入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每年植树1000万株以上,积极引导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全市木材加工企业2587家,规模以上369家,产值达105亿元。
完成黄河景观桥及周边造景工程;建成新河滨公园;抓好春秋两季市区绿化工程;完成**省第五届(南通)园博会**工地建设任务;全面接管雪枫公园。
同时,借外省外市林业考察团来我市之际,积极宣传**生态特色,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争先进位扛牌夺旗争一流,力取创新创优佳绩。常给同志们灌输“有牌就扛,有奖就得”意识,每年度汇总一次局各处室、单位在省市内获奖情况,张榜公布,并分不同档次再予以适当奖励,以激发大家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创其优。
20*年,局荣获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单位,**林业产业先进单位,绿色**建设一等奖,省第五届园博会造园艺术奖二等奖、组织工作优秀奖,《绿色**实践与建设》主题生态文化建设唯一最佳组织奖,市20*年度目标管理先进集体;河滨公园荣获市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点)工作先进单位,雪枫公园荣获**市文明风景旅游区(点)称号,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已通过省初检。
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组建专门班子,配强人员,量化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到人,10月中旬,省专家已进行专题调研。
创新公园管理体制。实行“免费开放”和“公园绿地管理人”模式,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并加大园林绿化主体培育,靠大靠强,设立省建筑园林设计院**分院。
创办“中国杨树网”,推出移动农信通“杨树产业”频道,向林农和企业,传播杨树育苗、造林、营林、采伐、运输、加工等产业体系技术、产业动态、产品价格等信息。
四是全面摸清家底,理清旧帐,深入调研,编制规划,做好具有长远效应的打基础工作。林业园林工作分几大块:造林营林、木材加工、林政执法、古树名木、园林工程、绿化管养、风景名胜、湿地野保。
逐项调查摸底,逐类编制规划,近二年已完成《现代林业发展规划》、《木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骆马湖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骆马湖—三台山、古黄河—运河风光带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古树名木保护总览》;启动《野生动物保护规划》、《有害生物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植物多样性与乡土树种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
就如何进一步理体系、顺体制、建制度、强队伍、上台阶,作了为期一旬的深入调研,制订出台《绿地补偿实施意见》、《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导则》等规范性文件。并组织人员对建市以来,市园林局承担的所有工程124项进行全面清理,请财政审计人员再验收核查,理清帐目,结清欠款。
二、强化理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勤奋好学、明理敏行、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一是坐得住,学得进,在理论学习上取得丰硕成果。20*年3-4月,在省委党校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20*年8月参加全国地市级林业局长培训班半个月,被推为学员代表发言受到好评,随后不少地区林业考察团来宿。
20*年2月起,坚持学习南林大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生课程。
组织人员编写《杨树良种繁育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组织完成的《**市木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及应用研究》,均荣获“第二届(20*年)**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合作撰写的《**市森林资源现状、特点及培育技术措施探讨》在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河北林业科技》20*年第二期发表。
合作撰写的《杨树产业在平原地区现代化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在《中国林业》20*年第4期发表,收入《中国林业论坛(论文集)》并获论文二等奖。
撰写的《杨树林地高效复合经营模式研究与初步实践》被收入**科技论坛**分论坛优秀论文集。
二是严要求,常警省,在廉洁自律上做到警钟常鸣。作为局领导班子班长,作为年轻干部,我时刻提醒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受委托行使的公共权力,只是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个人炫耀的资本,更不是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团局部利益的工具。
要求自己政治上不软,经济上不贪,工作上不浮,生活上不奢,纪律上不散,管理上不松;要守住**的绿线,守住自律的底线;要健康而充实,善思而踏实,肯干而廉洁。
平时,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及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执行工作纪律、“禁令”等规定,坚持自省自警,并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同时,履行监管职能,严格要求教育管理监督好干部职工,努力使集体成为团结进取阳光向上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