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

时间:2022-06-06 20:12:19

导语:在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学困生辅导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学困生 形成原因 转化策略

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学生群体层次来源较复杂,其早期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尽相同,容易在教学过程及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上的差异性,体现在日常表现及阶段考核中就形成“优等生”、“学困生”等概念。初中阶段是学生知识体系逐渐构筑成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着重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研究意义。

一、学困生基本概述

在学困生这一概念的表述及界定上,业界定义较多,学者对学困生的表述及界定多是出于不同的理解角度,而学困生之一教学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本身具备一定的复杂性,由此使得学困生概念种类较多。

一般而言,在学困生的认知上,业界普遍采用以下表述:学困生是指无智力上的明显缺陷,受各种原因的制约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种能力水平较低、学习成绩远远低于大多数学生群体的特点的学生群体[1]。初中历史学困生是指在历史学习中存在学习困难、历史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学困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落后性并不具备长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由学困生向优等生的转化。

二、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初中阶段学科内容带有一定的系统性、综合性,同时也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学生在由小学转入初中时,由于课程体系的变化,容易在学习中遇到多方面的困难。一般而言,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初中学困生的突出特征是在基础知识储备上不足,导致其无法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内容加以融汇,由此导致学生在新知识接收上出现一定的困难,长此以往,不利于其知识结构的完善,使其感到学习枯燥乏味,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初中历史课程来讲,由于其涉及众多的历史史料,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隔阂,学生在学习时学习动力有所欠缺,学习效果不明显,初中历史学困生数量逐年增多。

其次,初中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两方面的制约影响增加了学困生形成的几率。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群体往往难以一视同仁,对优等生及学困生的关注力度有所不同,导致学困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受损,由此导致学困生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的恶性循环。对于学生来讲,其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运用不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缺乏探究思考的意识及主动询问的态度,在学习成绩的压力下,会极大地损害其学习的兴趣及动力。

最后,外部因素的影响是导致初中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的外部因素影响,一方面来自于学生的家长,学生的家长知识层次不高、教育方式较为落后、家庭关系不够和谐时,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另一方面源于社会环境,如社会中出现的读书无用论等思想,极易诱导学生走入学习误区,挫伤其学习积极性。

三、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探究初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自觉主动性。

初中学困生尽管形成原因较多,但具体到课程教学,学生缺乏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初中生在思想理念及学习能力上都处于一个过渡期,其思维逻辑能力较之小学阶段提升较显著,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这一思想特征及学习规律,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切入点,提高其学习的自觉主动性。

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在讲述建国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音视频,如《义勇军进行曲》、《开国大典》视频纪录片段,从视听两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历史学困生产生的概率。

(二)转变教育理念,丰富完善教学方法。

初中教师应树立一视同仁的教学理念,摒弃原有的以成绩分数划分学生档次的观念,秉持教育平等、学生共同进步的新的教育思想,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及热情,关注并鼓励学困生的进步发展[2]。此外,初中教师还应着重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结合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具体的学困生个体进行细致的分析,丰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做好学困生的教学辅导工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向学生传授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其掌握初中历史常识记忆及题目解答的方法技巧。例如在教学近现代历史中的各类条约时,如《》,教师可以总结出通商口岸的记忆口诀―“光厦上宁福”,便于学生强化记忆;在历史题目解答时,注重引导学生采用标注关键词、时间点、事件点的方式,提高解题的针对性。

(三)注重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的激发及保护。

在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的激发及增强上要注重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教师应注重对学困生的学习进步加以鼓励,结合其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布置一定的难度得当的学习任务及目标,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进步的喜悦,教师可选择当面表扬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其次,在进行分组学习时,教师要注重为学困生提供良好的沟通交流的条件,使其在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及实践的水平,潜移默化地借鉴吸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优点及学习方法[3]。

最后,教师在学困生的日常管理中一方面要秉持关爱有加、细致入微的态度及原则,帮助学困生克服恐惧及自卑心理,通过师生深入交流,使学困生感知到自身在教师心中的地位及价值,从而帮助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及进取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与学困生家长做好沟通,从学校、家庭两方面为学困生的进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初中学困生在初中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其形成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是各种因素综合制约影响的结果。教师在对待初中学困生群体时,要在注重教育平等、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措施途径,促进其实现学习能力由弱到强的转化,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203-01

一、初中化学学困生的现状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但是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成绩较差的部分学生,在任何年级,任何学科中都存在“学困生”,当然化学这一新兴学科也不例外。所以化学学困生的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忽视了他们的教育,导致他们丧失了学习化学的信心,最终放弃学习。所以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初中化学学困生的形成

1.学生方面的原因:(1)不积极学习,求知欲低,学习兴趣不高,情绪消极,自制能力差,思想松懈,缺乏学习的紧迫感;(2)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被扼杀,初中学生对化学这一学科的接触源于九年级,学生课程负担重,加之教师在极短的时间要赶进度,要数量,造成学生产生了化学难学的思想压力;(3)反应缓慢,对一些内容的理解不到位,理解不透,课后自己又不能解决,日积月累造成知识缺陷;(4)方法不当,学习习惯滞后,坚持自己已有的学习方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没有按照学科的特点去选择合适的方法。

2.教师方面的原因:(1)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愿望重视程度不够;(2)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培养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师在授课时没有突出重点,难点的讲解,学生对抽象概念没有很好的理解,没有很好的总结规律;(4)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而不能按照课程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

3.学科本身的原因,对初中化学这一科,可以说介于文科和理科之间。说它是文科,好多化学方面的概念,物质的性质,化合价,部分反应方程式等都需要背诵,需要积累;说它是理科,化学上有好多问题需要理解,需要计算,而且化学的这门学科连贯性也比较强,如果前面的内容理解不透,后面的内容也就无法学习。

三、初中化学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1.重视化学实验,提高学习兴趣。长期的化学教育只注重于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重结果、轻过程,重间接经验的传播,轻视或忽略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经验,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不满足,而研究化学的基础就是实验,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和讨论意味着学生要获得化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所以我们上课时能够做的实验应尽量去做,对于演示实验尽可能设计的使实验现象明显,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有些关键步骤多强调,也可有意识的让学困生上台参与演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总之,我们应该尽可能的运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学习环境,增强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开始,可对学困生进行有关知识在科学技术领域内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的讲述。课堂上举例,尽量选用适合本地实际或贴近日常生活的事例,以缩短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兴趣。结合授课内容讲解化学发展史以及化学科学家的故事,对学困生进行热爱学习、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这种教育要"化整为零",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切忌脱离化学教学和学习实际,机械地灌输。具体的做到:

(1)对上课害怕回答问题、思想包袱重的学困生,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轻装上阵,加上老师的肯定、信任、赞许,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学习效果将会明显提高;(2)根据女生做事心细、认真的特点,预先对学困生中的女生进行培训后,让她们登台做演示实验,使她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另外让她们担任化学小组长或化学课代表,这是利用了青年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驱使她们非学好化学不可;(3)学困生大都自卑心理沉重,弄不好就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一般采取感情倾斜的方法。具体做到:思想上不歧视学困生,更多地关心、体贴这些学习上的"贫困"者;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每次谈心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笑脸走进课堂,以减少差生心理压力;提问、练习让他们上来,以增加他们的学习机会。做对、答好者给予表扬,答错了善言鼓励;作业"高标准"。对学困生的作业要求和优等生同样严格,批阅更为认真仔细,错了让他们当面纠正。

第3篇

一、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对学困生个别指导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想转化学困生,那也得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应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获得提高。作为数学教师,应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所谓“分层指导”,就是让学困生与其他学生一起参加学习活动,但是提出的要求不同、评价也不同。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自学能力较强);B层为中等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层为学困生(需要教师指导和辅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多给予学困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并加强关注,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表现自我。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只要求学困生掌握“S=πr2”这一公式,并利用公式求出圆的面积,至于“通过周长求出圆面积”就不再做出要求。实践证明“,个别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手段,针对班级中的学困生,教师可以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教学,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主动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切身体会成功与失败。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认真探究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之情。课后还要帮助学生及时把握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并将学习方法重新梳理一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数学本质。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密切关注学困生的发展与表现,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提出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真正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二、教师应加强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虽然有“自知之明”是一种优良品德,但是人不但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很多学困生由于曾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遭受到失败,所以经常耿耿于怀,导致学生看到数学就产生畏难情绪,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低谷,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在初中时期的学困生,往往缺乏自信心,将自己定位成站在一旁的“旁观者”,忘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并指导学生自主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成功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消除学生的抗拒意识。同时,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类比、归纳、判断、思考、总结等数学学习方法,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用平静祥和的心态面对数学,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立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与意志力。总之,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充分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同时摸清学困生的成因,在转化教学工作中,激发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困生的基础进行分层次教学,并注重心理疏导,让学困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作者:华丁盛 单位:江西省德兴市绕二中学

第4篇

关键词:学生观;因材施教;赏识教育

我校是吉林省敦化市唯一的朝鲜族完全中学,现有12个教学班,200多名学生。由于生源少、缺乏竞争机制、单亲无亲生多等种种原因,我校的学生中尖子生少、基础差的多,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我们立足实际,以爱育人,用心教人,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师德修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学生观又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观是教育方针、教育思想在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上的反映,是教师修养的具体表现之一。我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而且学困生多,所以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因材施教、个别辅导。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需要教师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常常组织师德教育专题讲座,或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或通过网络听取专家的报告,谈感想、写心得,教师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找出自己的不足,坚守岗位,勤奋工作,扎实完成教学任务,保证了我校教育教学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以爱育人,因材施教

1.把爱洒向每一名学生

我校的单亲、无亲生占全校学生的70.5%,这一群体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和学校的发展。学校提出了“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所教的学生”的口号,并把它列为评选学校师德标兵的首要条件,我们的教师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学生的生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思想上的问题,使学生轻装上阵。同样的话出自教师之口和旁人之口分量不一样,我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浓浓的师爱,精心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把对他们的期待融化于对他们的爱之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慈母般的关怀,体验到人间情感的温暖,从而引起共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进行赏识教育,帮助学生增强信心

学困生的心理非常脆弱,需要教师的百般呵护和耐心的疏导,我们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从不放弃一名学生,教育他们树立自信。在几年的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再平常不过的一句鼓励,能给学生莫大的鼓舞,使他们奋勇前进;一句无意的话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泼冷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艺术。很多学困生在教师一次又一次恰到好处的鼓励和赏识中树立了信心,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完成了高中的学业,有的还考上了大学。

3.师生结对,效果显著

我校根据学困生多的实际,进行了师生结对(每一位专任教师每学期负责一名学困生)安排。教师与学困生结对以后,常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进行辅导,学困生因为有专任老师负责、重视他而感到高兴,学习态度很快有了较大转变,逐渐改掉了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纪律散漫等不良习惯,加上教师的耐心辅导,学困生的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师生结对工作有领导、有检查、有总结,与教师考评、教研组考评挂钩,每学期对师生结对工作做得好的教师进行单项奖励。

4.对学困生进行无偿课外辅导

我校的高中生全部来自我校初中,为了给高中多输送一名合格的高中生,我们多年来,在初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学科组织学困生辅导,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给他们弥补以前学过的知识,紧跟课堂手把手地领他们做练习,不少学生通过辅导,重新燃起对学习的信心,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我们根据学生少的优势,高中的辅导主要以一对一的个别辅导为主,开学初在学年会上研究确定每位教师的重点辅导对象后,教师们利用中午、晚自习、休息日进行个别辅导,仅高三教师一年个别辅导次数达560多人次,其中数学、化学教师个别辅导达到80~90次。此项措施非常有效,不少个别科目较差的学生,在个别辅导中解决了不少问题,成绩逐步提高,最终考上本科。

5.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学生少,不由自主地就进入了小班化,为此学校从实际出发进行大胆尝试,研究小班化自主学习模式,教案改成了学案、以小组为单位摆放桌椅、课堂上教师精讲多练、教师和学生多进行互动,结果课堂上睡觉的学生不见了,出现了学生思维被激活、小组间互相竞争、学生人人参与展示的喜人局面。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教育无痕

多数学生的父母远在韩国打工,这些父母常年在外,只是在金钱上、物质上满足学生的要求,很少与他们进行交流,学生缺少约束、缺少关爱、缺乏对别人的理解,抗挫能力差。我们根据单亲无亲学生的心理问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心理活动课和主题班会中组织了《学会合理消费》《学会感恩》《追求与挫折》《做人·成才》等活动,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幼小心灵深处的伤疤》《从西方升起的太阳》《隐藏的爱》等。在活动中学生建立了和谐、融洽、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增强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树立其积极向上、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乐观的人生态度。读几封在韩国打工的父母给孩子的信,组织学生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信,充分表达对父母的挂念、关心以及感谢之情。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无亲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育效果远胜过教师枯燥的说教。此外,我们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去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对个别学生的教育,通过活动进行渗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5篇

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一世纪,无论是教育家、心理学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是一线工作者都已形成了一个共同的观点“教育要面向全体”。然而,当前一些学困生的出现给“面向全体”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些重点高中学困生的出现更是给正常的教育教学造成了干扰,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能对学困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收效甚微,一些学困生在转化初期表现还不错,但总坚持不下去,或者好不容易脱离了“学困”一族,但没过多长时间又回到了这个群体中。在重点高中,长期处于优秀学生群体中的学困生表现出比较低的希望水平,有的甚至对学习产生绝望的心态。因此,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提升其希望水平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希望疗法在重点高中学困生的辅导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希望疗法在重点高中学困生转化中运用的基本原理

目前,国内对学困生的定义有很多,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总的来说可以归纳成这样一句话: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其具体行为表现为不爱学习、缺乏自信、悲观厌世、抑郁、焦虑、逃避,有的还伴有失眠、恐惧、烦躁和过多的自责内疚等表现。在重点高中,学困生的情况略有不同,一些人认为重点高中在招生时有高起点和高要求,其生源在学业水平上比一般普通高中要好得多,因此不存在上述定义中的学困生。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在重点高中这个优秀生云集的群体中,虽然学生整体表现相对优秀,但内部比较后仍然会出现学业相对落后的学生,这些学生在长时间的努力无明显效果后,可能会出现与普通高中学困生相似的表现。因此,重点高中的学困生可以界定为在重点高中,学习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且伴有开始厌学、焦虑、逃避等行为的学生。

希望疗法是积极心理学领域中的一种以希望理论为指引的心理疗法。希望疗法认为个体的希望水平影响其心理健康,提高个体的希望水平能有效改善个体现状。希望疗法以个体希望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标,采用一系列技巧来提升来访者的希望水平,主要包括希望的灌输、目标的确立、路径思维的培养、动力思维的培养、目标的检验等步骤。

二、希望疗法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策略

(一)希望的有效重建是学困生转化的先决条件

在希望疗法中,希望的灌输是首要环节,所谓希望灌输是指咨询师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使来访者对本疗法产生积极的期待,对未来生活的改变产生积极的预期,这是希望疗法得以继续进行的先决条件。在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让他们对希望疗法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对疗效产生一定的期待,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辅导者可以借助已经成功的典例案例,为学困生详细讲解辅导过程,用成功案例促进他们对希望疗法的疗效产生积极的期待,从而使他们愿意配合辅导者采用希望疗法,进而完成好希望疗法的每一个步骤。辅导者可以引导学困生讲述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意义的事情,鼓励学困生分析这些事情的意义,思考这些事情是如何影响自己的。通过这些方法,将平时零散的事件经验重新组合,并试着在这些事件之间建立关联,从而让学生重新体验过去的自我,将过去成功意义上的自我进行延伸,促使他们较为客观地认识曾经的我和现在的我。在此基础上,辅导者再与他们探讨过去学业上的希望,引导他们分析这些希望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产生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消退的。全面分析过去的希望有利于减轻学困生因过去希望的落空而产生的愧疚感和无用感,有利于学困生新希望的产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希望水平。

最后,辅导者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也有利于他们希望的重建。心理咨询非常强调咨询师与来访者良好关系的建立,有的咨询流派甚至将来访者与咨询师的良好关系作为心理咨询的必要条件。希望疗法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一种心理咨询方式,在应用于学困生辅导时,也应该重视辅导者与学困生良好关系的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学困生建立对辅导者的信任,从而对辅导的有效性产生积极的预期,推动辅导的进一步开展。

(二)合理确立学习目标是学困生转化的指南针

希望理论认为,目标的合理确立对希望疗法的疗效起着关键作用,科学、合理的目标有利于来访者希望水平的提高,而希望疗法的全过程就是从目标出发走向目标。在重点高中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学习成绩的提升是重点,而学习目标又是学习成绩提升的重点,因此辅导者必须帮助他们确立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

首先,目标的确立必须与兴趣爱好相符合。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辅导者可以通过与学困生沟通交流,借助心理测试,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从兴趣爱好着手,引导他们确立与兴趣相符合的学业目标。除此之外,目标的设定还应考虑兴趣的可迁移性。所谓兴趣的迁移是指由一种兴趣转移到另一种兴趣,在重点高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如果实在难以挖掘学困生学习上的兴趣,可以考虑利用兴趣的迁移,挖掘培养他们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并寻找这些兴趣爱好与学习的相似之处,进而使他们将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其次,帮助学困生学会选择积极的趋向目标而不是消极的回避目标。希望理论认为,积极的目标有利于个体希望水平的提高,消极的回避目标很容易使个体希望水平降低。例如,努力完成学习获得奖励的目标要好于完成学习任务不被批评的目标。

再次,学困生学习目标的确立必须具体且清晰。学习能更上一层楼、彻底改变目前的学习状况等目标虽然是积极的目标,但过于模糊和不确定,这些目标怎样才算达成恐怕很难有一个标准来衡量。过于笼统的目标会潜在地对学习动力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学困生辅导过程中,辅导者必须引导他们确立清晰、具体、合理、可行的目标。例如,通过努力学习,在试卷难度正常的情况下,化学争取及格,即使达不到及格也要向及格靠拢;再如,利用每天晚上睡觉前的20分钟时间,背诵5个英语单词,从而增加词汇量。

(三)培养优质路径思维为学困生转化披荆斩棘

希望疗法中的路径思维培养是指提高来访者为完成目标而形成多种路径方法的能力,培养他们预测各种方法在实施时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挫折的能力,培养他们在一种方法实施时遇到不可消除的障碍后想到替代方法的能力。在希望疗法中培养路径思维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目标分解和寻找替代方法。具体运用如下。

目标分解,即是将大目标分解成具体可行的小目标,将时间跨度较长的目标分解成时间跨度较小的目标。小目标的确立要遵循积极、可实行和难度系数适中的原则。学困生转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容易建立的目标往往是一个大目标,而大目标很难具体实施,使学生遇到一点小障碍时很容易就泄气打退堂鼓。将大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有利于学困生具体地操作实施,有利于他们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多种方法。重点高中学困生可能曾经是学习上的骄子,他们眼里往往只能容得下一个大目标,即成绩优秀,万人瞩目,很少有人愿意将大目标分解,即使愿意分解,往往也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因此,在重点高中学困生辅导过程中,引导其先理解目标分解的现实意义,比直接地教他们分解目标更为重要。只有让他们真正了解了大目标分解的意义,才能让他们从心里接纳目标分解的做法,从而将目标分解落到实处。分解后的小目标一般很容易见成效,这种成效对学困生来说,可以为培养他们的路径思维增加动力。

寻找替代方法,是指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无法改变的挫折时,通过学习新的技能、寻求帮助或重新审视、调整目标等方法来寻找新的方法替换原有的方法。重点高中的学困生虽然暂时成绩落后,但其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是不容质疑的,他们的思维一般比较活跃,因此寻找替代方法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原有方法受阻时他们往往想不到该去寻找替代方法。因此辅导者可以采用“事先储备”的战略,结合意象对话技术,给学困生营造一个安静、放松的环境,由辅导者引导他们想象在目标完成的过程中运用一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并设想可能遇到的障碍,分析障碍是否可以移除,如果不能移除,则想出其他的可行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储备待用,以此来提高学困生寻找替代方法的能力。

(四)动力思维的培养为学困生转化提供内驱力

积极心理学“希望疗法”中的动力思维是指一种能为个体完成目标追求提供所需动力的思维方式。动力思维为个体提供完成目标所必需的驱动力。重点高中学困生动力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回顾过去成功的经验、发展积极思维、选择难度系数适中的子目标等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引导学困生回顾过去成功的经验。在重点高中学困生的辅导过程中,引导他们对过去成功经验的回顾存在一定困难。这些曾经的佼佼者,大多在初中有过辉煌的历史,而高中阶段学业上的挫折,使他们倾向于两种极端,一种是整天沉迷于往日的辉煌不思进取,另外一种则是极力回避,不愿回想过去,整日沉迷于痛苦之中。无论是哪种情况均不利于其动力思维的培养。认识到这点,辅导者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先向他们讲述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再引导他们回顾过去成功的经验,在他们回顾时,辅导者应及时给予肯定和点评,从而使他们将对过去成功经验的再次体验转化为当前目标的动力。

其次,引导学困生发展积极的思维方式。在重点高中,由于特殊的学情和多次的挫败,学困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更多采用消极的思维方式,例如,也许这是老天的安排,再努力也无济于事,人是不能胜天的。消极的思维方式会明显降低他们行动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归因的训练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消极思维方式。因此,在对学困生辅导的过程中,可以从归因训练入手,引导他们学会既分析内因也分析外因,从而客观地认识当前情况的原因。

再次,引导学困生选择难度系数适中的目标,多采用目标激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当学习任务高于来访者现有的知识水平,又能通过努力达到时,该学习任务最能激发来访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学困生辅导中,引导其制定难度适中的学习目标对其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培养有着直接的作用,辅导者要引导其制定可达成,但为达到此目标又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目标,让目标在可望的基础上通过努力可及,从而有效促进学困生动力思维的形成。另外,在对待学困生时,辅导者还可采用目标激励的方法,即给学困生设立一个特定的简单目标,在其完成目标后,获得与其他学生完成高难度目标同等的奖励,从而增强其完成大目标的信心,促进其动力思维的形成。

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榜样示范的方法,充分发挥成功者效应。英国著名教育学家、文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礼物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造就他们完美的人格。”利用一些经典的成功人士的例子或学困生身边同学的例子,也能有效促进学困生动力思维的培养。

(五)目标达成后的检验使学困生更上一层楼

目标达成后的检验对学困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希望疗法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最后环节,可以为他们下一轮希望水平的提高提供思维动力。重点高中学困生目标达成的检验可以采用团体检验和个人检验两种形式。所谓团体检验,需要在评估目标达成情况的前提下,将目标完成情况差不多的学生,在征得其同意的基础上,组建一个临时小团体,借用团体心理活动的形式,在小组内呈现个人的情况,相互检验。团体检验的优点在于个体不仅仅能获得更高的成就感,而且还能巩固其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所谓个人检验,是指在仅由辅导者参与或辅导者不参与的情况下,由已“脱困”的学困生对自己的“脱困”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体验成功的快乐感觉,同时预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三、希望疗法在学困生转化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多方面相结合的工作

学困生是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成为学困生,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希望水平的提高在他们转化的过程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希望水平的提高不是其转化的充分条件,辅导者还应考虑结合多方面的工作,比如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学科学习方法的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等,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辅导,促进其转化。

(二)学困生的转化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转化的对象是学生,转化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本人。希望疗法运用于学困生转化过程时,辅导者扮演的应该是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的角色,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辅导者引导的基础上,由学困生自己决定辅导策略。因为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希望水平,让学生早日脱离“学困”一族。

参考文献:

[1] 郝宁. 积极心理学――阳光人生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 69-79.

[2] 陈海贤,陈洁. 希望疗法:一种积极的心理疗法[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3(1):121-125.

[3] 杨红英. 学困生积极心理的引导[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1, 4:40.

[4] 高明书.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7:38.

[5] 孟君. 浅谈用积极教育思想转化高中学困生[J]. 时代教育, 2011, 1:153-154.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289-0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研究方法,都是个转折,尤其是数学思想认识上要产生质的飞跃。然而有些初中学生很难迈过这个转折点,出现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 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下面就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点接受教育

1.1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像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展开与折叠中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让学生带来了牙膏盒、香皂盒等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盒子,让学生把它们展开成平面图形,将展开后的不同形状贴在黑板上,然后将它们总结归类:①四个面连成一排的;②三个面连成一排的;③两个面连成一排的;由于正方体共有12条棱,6个面,所以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时,其面与面之间需有5条棱相连。即有5条棱不能剪开,故需剪开12-5=7条棱。还让学生在展开的平面图形上找出相对的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和加强直观教学吸引了学困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1.2 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1.3 注重情感教育。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转化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一种宽容。爱是促进他们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学困生们的情感都较丰富,他们需要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成绩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应该及时予以表扬,我们班上有位男同学性格内向,别人跟他说十句话他也回答不了两句,有的同学就故意招惹他,欺负他,所以他很忧郁,很自卑,有问题不敢问老师、同学,学习上成了困难生。我先是找来重点欺负他的几个同学,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唤起他们的同情心,揭开他们友善的一面。然后我又找他谈心,使他慢慢从自卑中走出来,逐渐融入集体中。另一方面,从生活上、学习上尽可能地帮助他,发现他的一点闪光点我都会鼓励,帮助他找回自信,渐渐地,在他的身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开朗自信起来。其实对于困难生,平时只要多一点尊重,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就会点石成金。

1.4 对学困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对学困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

2.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2.1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学困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2 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生 数学学习困难 成因 对策

一、造成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1.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中三年级,通过大量练习,学生的成绩会有明显提高,这是因为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成绩便可得到提高。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对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更高了。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出现了成绩分化,所以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适应而感到困难。

2.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学习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他们厌恶数学,感觉数学枯燥无味,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念。有些学困生自控能力弱,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成绩一旦滑坡就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也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是聪明人学的,我这么笨,学不好的,所以没兴趣”。总之,在这些学困生的眼里,数学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3.被动学习,学习习惯不良。数学学困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要讲的内容不了解,上课不会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他们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会出现边听课边玩的情况。他们上课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并解决问题,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学困生认为自己“上课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听课”。

4.学习方法不妥。还有的学困生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未能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先复习、后做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有部分同学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5.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数学学困生的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是否单亲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及家庭居住环境对数学学困生有一定的影响,有的学困生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感情不和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影响了学习。不少数学学困生因此而厌学逃学、上课睡觉、不交作业,从而造成了数学学习困难。

二、针对数学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尊重每一位学困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说:“人需要感受到自己被他人接受,孩子需要感到自己被家长和老师的接受。”可以说,不被教师接受的学生,往往会变得消极、被动、厌恶学习,甚至具有抵抗和破坏情绪,因此,教师就一定要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真正接受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如果教师能这样做,就一定会使师生间产生感情共鸣,并以此化为他们学习的内趋力。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对待学困生,首先要善待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他们加强目的性教育,调动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老师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情感素质的重要内容,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注意编选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数学学科特有的数与形的表象美,知识结构内在的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奇异美,数学式子的对称美等,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困生走入正轨,获得成功的体验。

3.培养学习意志,不断克服困难。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数学语言的简洁性,这些对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上都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数学学习并非是轻松愉快的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一种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自我目标的实现。在数学学习中要解决问题就要克服困难,而克服困难则是意志的体现,在解题过程中既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意志,又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在教学中用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如欧拉,高斯,牛顿,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等)的故事,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奋发上进,不辞劳苦,永攀高峰。

4.跟踪反馈,巩固提高。转化学困生,教师应该有一颗恒心,要经常深入学生,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对有异常表现的应及时开导和鼓励,使他们学习步入正常轨道,但由于学习困难的“慢”生毕竟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比其他同学低,学习成绩常出现波动性变化,很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还需要经常开“小炉灶”,加强对他们的辅导,适当增加适合学生实际的试题或辅导资料,强化训练,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促使他们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第8篇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 转化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质的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以往增强了许多。但与此同时,新的教学模式下产生了一大批数学学困生。针对数学学困生依然大批存在的现状,本人在平常教学中进行探索与研究,总结了几点激发数学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与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信心

对于数学学困生来说,绝大多数属于非智力型学困生,他们或是在学习中,由于教师的因素而导致对数学这门课不感兴趣;或是由于自身学习品质不够良好而导致基础不够扎实等等原因造成了学习数学的暂时性困难。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一)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在我所教的班级,学生思维灵活,上进心强,但也有部分学生虽从总体看并不算后进生,但他们对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导致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不仅通过多次和这部分学生的谈心,针对不同的性格,采用相应的办法疏导其心理,尤其是对一些在课堂上只图热闹,不动脑思考的思维懒惰的学生,我主要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与练习,在课堂上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对涉及的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多次回答,激发他们的思维,督促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在课后进行适时的辅导,通过适合于他们实际水平的课后练习,巩固课堂所学,进而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巩固心理疏导的成果,让学困生彻底消除对数学的畏难情绪。

(二)指导学法,培养自信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程更加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探索与研究中,自己发现其规律,了解其本质。这与旧教材下的教师讲公式、讲题型,学生记公式、套题型,有着本质的差别。现阶段部分数学学困生,虽然也想努力学好数学,上课也很专心,课后也花费了好多的时间去学习,可就是效果不够明显。因此,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学法指导真可谓是他们的“点金之笔”。

(三)找学困生谈心,得到信任

教师可以在空余时间找学困生来谈谈心,进行一些学习和生活方面话题的交流,让他们从自己的优点、兴趣、爱好中获得自信,从而鼓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可以聊聊学习中遇到哪些问题,聊聊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如你喜欢做些什么?双休日都玩些什么呢?教师可以借此作为切入点和他聊天,让学生感觉老师其实和自己的距离并不遥远,让学生感受到他在老师的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对于学困生而言,获得教师更多的关爱能让他们排除心理上巨大的焦虑、自卑、无助。

二、培养学困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来说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对学困生来说,要想巩固教育成果,要想使孩子在学习上能终生受益,教师必须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让学困生学会看书

很多学困生只把教材当成习题集,很少看书。我尽量让学困生多阅读课本,找出知识网络,弄清数学上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并且让他们在看书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在上课时,我降低起点,分层设计问题,一方面鼓励学困生提出问题,另一方面从最易处入手,从最浅出引出,循序渐进的引导他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这样学困生也会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了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加强辅导和转化

对他们我放低了要求,从起点开始耐心辅导,一点一滴的为他们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例如:在布置作业时我分A、B、C三层设置,以利于学困生自由选择,通过提高做题的准确度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作业实施面批

学困生常常对作业的完成产生恐惧和逃避的态度。课后作业不做或者瞎做一通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对学困生的作业实行面批很必要。一方面师生可以相互交流,了解学困生的想法,及时指出作业中的错误,并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加以改进。另一方面,让学困生建立起一种强烈的任务和责任意识,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得认认真真地完成,甚至希望争取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学困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够浓厚、注意力不够持久保持是转化工作中的难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前持之以恒的做到了在深挖教学大纲、深刻理解教材设计意图、全面领会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计了符合初中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的学案,力求在课堂上能利用学科本身的魅力抓住学生的心,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思维紧紧跟着我的思维走。同时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只要课堂上有一些能够引起他们注意的闪光点,他们就一定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恒久注意力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教学

成为学困生一般有这样几个原因: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导致集中不了精神听课,也不记课堂笔记,或者不仅对英语,对整个学习都提不起兴趣,学生本应该是为求学而来,对于这样的学生必须找出症结,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还有些学生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没有事先预习功课,有问题也不主动问老师,越积攒问题越多,还有的少数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就该增进情感上的交流,从心理上进行辅导。

一、对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者就是以学知识为乐趣的人,以此为乐即为兴趣。在学习中,最可贵的就是“乐之者”,这也是祖先们通过几千年的教育实践累积下来的真理,所以想要让孩子的英语知识水平提上来,先培养兴趣是十分关键的。

由于英语教材的知识内容是由浅入深的,词汇量和语法逐渐增加,往往会使学困生应接不暇,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造成恶性循环,加上一些老师为了学生的整体水平,往往不顾学困生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提出不匹配的要求,又缺少耐心,使学生对英语教学产生抵触、畏惧、厌烦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导致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愈加厌烦以致成绩不断下降。

学困生往往对较为基础的知识记忆较困难,而且怕被嘲笑或被教师指责,有问题也羞于开口,所以教师一定要经常对学生们表明自己对于提问的态度,无论问题有多基础,也不会有人指责你,要大胆的提问,让学困生们放下胆怯的隔阂心理,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才能喜欢上英语教学,才能有兴趣学习。

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来增加学生们的兴趣,例如放些英语歌曲或者每隔一段时间放些英文电影或动画片,在看的内容中找出最近相关的重点词句,配合看视频的情景,更生动地让学生理解记忆,增加了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英文原声影视,大大增强学生们的听力能力和英语语感。

二、以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习知识,如果只通过每天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上自己课外的自主学习,预习复习,消化知识和习题巩固进而得以深化拓展,这些都是要通过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所以对于转化学困生来说,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在科学角度上讲,习惯的养成7天会有雏形,15到20天左右会彻底完成,当彻底完成的时候,就会成为离不开的习惯。例如一个人坚持每天睡前洗澡,当第十五天以后,如果睡前没有沐浴的话,会觉得不舒服甚至睡不着,就如同我们每天自觉的洗脸刷牙饭前洗手一样,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总结出效率高,易被掌握的学习方法,教与学生们,让其坚持实行,并在日后每天进行督促指导,坚持十多天等到习惯养成的时候,将会看到理想的效果。

每天在课前要求学生们必须把笔记准备好,课堂上的重点内容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记下来,记的时候督促检查学生们是否在做记录,自己的板书也要书写具体明确,让学生们方便整理。每天早自习的时候,拿出十到十五分钟背单词,课堂最后五分钟再浏览下笔记,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发问,诸如此类,坚持督促15天后,学生们在上课之前,即使没有老师的要求,也会自然而然地拿出笔记,自然地记下重点,早自习背单词也如同早起后洗脸一样自然地就去实行。当这些良好习惯养成后,课堂效率也势必会大大提升。学生们有了独立积极自学的习惯,也能使学习更加事半功倍,得心应手。

三、帮助学困生对课程预习以及复习

学困生一般对于如何预习和复习都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样往往会拉慢课堂节奏或者其自身跟不上进度,越来越“困”,因此教师最好把预习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来,例如先把预习内容总结出来,在课本上画出,让学生提前朗读,说、写、练这些画出来的重点内容,让找不着重点的学困生完全可以直观地看到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复习课程由浅入深,先由画重点,让学困生做练习,再通过相关习题,达到复习强化的作用。一定要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多花时间督促学困生进行预习和复习,并特别关注他们的作业情况,对于学困生的作业错误,不能只在习题本上标注,要当面解答清楚,还要养成他们按时交作业的习惯。

四、调动班级和家庭的集体力量

一个英语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里,大家都积极主动学习的话,身为班级集体中的一个个体,势必也会受到感染,所以就要强化本文第一和第二观点中所提到的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带动起来,以此来感染学困生。

此外,还有家庭也是个重要的集体力量,首先明确自觉学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如果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学困生恐怕很难自觉完成这些课堂之外的学习任务,进而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抓住家长一般都关心学生学习这点,多与家长通过电话或家访等沟通方式,让家长和老师内外配合共同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结束语

初中作为学习的承上启下关键时期,有些同学的英语成绩已经和其他同学有了明显差距,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必须要对其负责,帮助他们把英语成绩赶上来。由于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孩子和成人之间,个性十分鲜明,所以对于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方法,不但要在知识上下功夫,还要进行心理上的战略,帮助他们转化学困生身份,为他们能有个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桂诗春.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J].读写算,2012(10).

[2]陈梅英.基于激励理论的初中学困生现状调查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