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1:30:42
导语:在文化修养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时期下图书馆员工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意义,并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理性思考。论证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管理人员,只有加强多方面的素质的修炼,才能够应对社会的发展,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素质自我提高
随着科学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全方位普及,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类型结构和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图书馆已经逐渐向网络图书馆转型,而读者的需求也呈现出诸多差异性和个性化,在此环境下,图书馆员工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教育服务,用优质的服务,来树立图书馆员工的新形象。
1提高馆员业务素质的必要性
21世纪图书馆将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网络化,二是数字化,这种网络背景就要求,我们的馆员队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根据传统观念,以为图书馆无非是借借书、还还书的服务部门,不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所以导致图书馆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也阻碍了图书馆网络发展的进程。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将不再只与图书打交道,而是与计算机、网络打交道,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手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对图书馆员提出更高的业务素质要求。
1.1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网上信息资源是由各种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多种数据库组成,图书资料人员除必须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之外,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它包括综合知识与技能;必须拥有计算机、数据库、网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网络知识,熟悉各种网络检索工具;懂得常用的联机专业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的检索语言和结构;懂得修改图书馆的联机目录查询,能利用远程登陆检索其它图书馆目录等等。
1.2具备一定的外语知识
具有一定的外语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是图书馆工作的需要。因为外文原版书刊在馆藏中占有比例较大,而精通外语知识的图书管理人员欠缺,所以外文资料利用率偏低。而且开展联机检索,网上获取信息,实现馆际合作,进行西文编目等等,也要求图书馆人员必须具有熟练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
1.3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要想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图书馆专业基础知识和工作技能是图书馆员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图书馆各项工作发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员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另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献资料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加,信息量、知识量以几何级数增长,因此,除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之外,还需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在系统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期刊学以及文献检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在一、两个领域中学有专长之外,还须在此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熟悉和掌握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等等相关学科知识,能对用户无法解释和理解的信息给予正确的解答和导读。
1.4不断加强培训学习
目前,图书馆从业人员虽然基本上达到本科文化程度,但全日制学历占少数,函授教育构成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主体,具有专业学科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精通外语,精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所以图书管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不断加强培训和学习,馆领导要采取切实措施,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争取使每一位馆员都有机会参加适合自己的继续教育。
2提高馆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必要性
每位从业人员,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2002年11月15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六届四次理事会通过了“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行为。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发扬团队精神,树立职业形象。实践馆际合作,推进资源共享。拓展社会协作,共建社会文明”的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这一准则的确立为我们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准绳。
2.1热爱本职工作
由于图书馆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得不到它应有的社会地位,自身又无法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当今功利色彩浓厚的社会背景下,从事图书馆行业的人往往不具备敬业精神,懒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职业道德来说,高校图书情报人员应该首先认识到图书馆事业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特别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图书馆事业当做崇高的事业,坚定地树立起敬业乐业精神,从而加强自己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
2.2树立服务意识
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也是最根本的职能。图书馆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读者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宗旨”,首先能快速、准确地找到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料,并且能推荐相关的最新信息资源。其次,还要动态地了解读者需求,建立读者信息资源反馈体系,及时更新最新信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知读者需求,解读者所急。第三,也可以结合各单位的具体特点定期开展各种有关数据库及网上资源检索和使用方面的讲座,使读者较快地掌握最新信息。
2.3具有奉献精神
图书馆的日常实际工作就是为读者找书,给别人充电,牺牲自我,服务他人的一项工作,图书馆员只有具有奉献和敬业精神,外借才能做到一个“勤”字,阅览才能做到一个“静”字,咨询才能做到一个“实”字,古籍整理才能做到一个“细”字。
3提高馆员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一位公民,也应熟悉如宪法、刑法等有关国家的基本法律,除此之外,必须熟悉和掌握与信息服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有关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图书馆员是信息的管理者和传播者,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又不违背知识产权法。必须具有信息保密意识,在信息产品的提供中,必须保护商业秘密,保护个人隐私,做到所提供的信息客观、公正、合理、合法。必须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对于需要传播的信息进行分级管理,加强网络安全保护,从制度和技术上保证信息正确、有效、安全畅通,以纯洁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服务中,遵纪守法,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经纪人。
4提高馆员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员担负的信息责任是读者获取信息的向导,帮助读者用最短的时间找到相关的资料,指导读者合理地利用信息资料。馆员要熟练地掌握要类数据,科学地编制各种导读系统或向导系统,有针对性地、定期地、分学科把资料搜集整理起来,方便读者查询浏览。
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和院校各系、部、教研部门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科建设的开展状况,科学客观地提供学科发展的动态信息,充分了解师生对图书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满足学校发展,学科建设以及学生借阅的需求,从而实现图书馆“有限的空间,无取的服务”的工作目标。图书馆员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通过自己特定工作来丰富社会文明,应当充满对自己职业的幸福感和荣誉感,进而为工作注入活力,增强敬业精神。
馆员对读者,应当有发自内心的真诚,在为读者提供规范化服务的同时,应当自然地产生对渴求知识人群的敬意,主动增强服务意识,体现对丰富知识,崇尚文明的敬仰。在接待读者时,要把读者当作自己工作和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取向,尽量满足读者地需求。在读者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诚恳地进行解释,得到读者的理解、支持和信赖,使读者以馆员良好的服务得到心理上的补偿,避免读者与馆员之间产生紧张、对立的情绪,成为读者的知音、益友,得到读者的信赖和尊敬,这样的馆员与读者之间才能很好地沟通情感,在通过丰富的职业情感,体现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形象,促进图书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
5结束语
博尔赫斯曾说过:“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如果天堂真的像一座图书馆,那么我们图书馆员就好比快乐的天使,我们是信息的建造者和管理者,也是信息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让我们努力完善自身素质,刻苦学习现代化图书管理技能,以推动知识产业科学的发展,旺盛的生长。
参考文献
[1]粱志菊.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管理.中国科技信息,2007,(12).
关键词: 中国画 意境 诗词 文学修养
李可染先生曾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中国画向来就被说成“画是无声诗”、“画有意境”,从中不难看出文学修养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
一、诗画结合的妙处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中国画中诗画结合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不仅满足感官的审美价值,更满足心理需求的精神价值。中国画的诗画结合有多种形式,广义地认为凡是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意皆为诗画结合。诗画结合的核心在于意境、情趣上的一律。因此,艺术家只有超越景象的束缚和理性认识的局限,才能寻求个体精神的自由无限,使人有理性地回归,真正达到诗画结合、天然超俗的境界。
中国画家对意境的有意识追求,“意足不求颜色似”中的“不求”,并非求而不得,而是以“前身相马九方皋”不企求。马的颜色、性别对相马专家来说是无足轻重的,马的神态、本质才是中心。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虾,均是承继了这种观点的产物。从实际效果看,中国画要比金碧山水、重彩工笔更给人清幽淡远之意,令人回味深思,创造出一种幽雅,也可称为“脱俗超凡”的特殊意境。这就是说,文人画家把客观事物的“形”和“理”对立,强调绘画所体现出的意境,力求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二、文学修养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
文人画虽然是从唐代开始的,但其源流可以上溯到很远。自魏晋时顾恺之、宗炳、谢赫就已在理论上做了准备,只不过需要整整一千年的成长、发育、开花、结果的自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高度文学修养的知识阶层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智慧,在内外形式上都进行了不断深化的创造,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风格,更使画作本身的意境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早年的唐寅满怀学而优则仕、显亲扬名的功名追求,虽经科举之挫折,但良好的诗文修养和成就有益滋补了唐寅的绘画艺术,形成了唐寅画品的意境高雅、画风的洒脱。其师周臣在回答别人问唐寅何以“青出于蓝”时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从中可以看出,其师也看到了文学修养、个人禀赋对于绘画的意境和画风有重要作用。唐寅是一个文学修养极高的画家,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有卓越的成就。唐寅与文徵明、祝枝山、徐昌四人被称为“吴中四才子”,其诗文风格在《明史》文苑列传有此说法:“寅诗文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唐寅一生创作了大量书画,也留下了许多才华横溢、高雅洒脱的诗文。现存的《六如居士全集》就收集了唐寅的诗词曲赋六百四十七首。如《言志》中有“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画竹题诗》有“一枝寒竹护山家,秋夜来听雨似麻,嘈杂欲疑蚕上叶,萧森更比蟹爬沙”,唐寅的诗文与绘画作品相得益彰,都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性灵,使其画品的意境无人能及。
作品的意境是美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它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是通过艺术品表现指那些蕴含在特定的形象之中而又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特定形象所给予人们的艺术上的感受。观徐悲鸿的奔马,我们不仅看到奔马矫健的英姿,还感受到奋发向上的生命活力和志在四方的进取精神。观齐白石的虾,我们不仅看到几个游动的生物,而且通过那透明的虾体,那舒展的长须,感受到宁静、和平、自由的气氛。这种蕴含在画面之中而又超乎画面之外的情趣的感受,大概就是意境感受。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写了什么呢?除了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弄琴外,似乎什么也没有描写。但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弄琴的诗人,透过“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环境烘染,感受到琴声与啸声之外的宁静,宁静到寂寞,甚至孤独,然而又洋溢着诗人的惬意。这幅画,最突出的是深密的竹林与如水的月光。此时此地,诗人的心境完全融汇到这种宁静的气氛中。他或许更主要的是在享受这如水的画境,而“琴”与“啸”反倒成了一种陪衬。这种宁静、惬意的意境,我们是从画面上感受到的,而这种感受远远超出画面之外。绘画上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突出的体现,但这种意境的形成一定得益于王维深厚的文化修养。
因此,中国画是与诗人以画家的眼光、手法观察、表现自然景物分不开的。诗人或者画家的文学修养对于画作的意境有重大的影响,无论从构图、形象、色彩上,都体现自身的文学修养。
我论文的题目是 "浅谈表演创作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的范围很广泛,有生活语言,艺术语言,比如播音,相声,朗诵等等,本论文谈及的是表演中的语言,具体说是台词.
文章中心是:当语言能传递思想感情,表达人物形象时,表演才能实现艺术创造;当表演实现了艺术创造,那么那些能够传递思想感情,表达人物形象的语言,也才能上升为艺术的语言。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也就是我的题目“表演创作中的语言艺术”的含义。
文章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语言魅力的描述”
我想既然我在我的论文中把语言称为是艺术的语言,既然我认为艺术的语言能够推动表演进行创作,那么这语言一定是吸引人的,一定是富有魅力的,所以我从魅力的角度来描述和展现语言。
有魅力的语言,是能够感染人的,不一定没有好音色的演员就没有语言魅力,重要的是语言中夹杂真情,能够传递人物思想感情,就好象有人说话别人爱听,有人说话别人不爱听,需要的是具有表现力的语言,能让人们去尽情欣赏,这才是魅力所在。
魅力可能来自一个人的天赋,但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那么如何实现语言的魅力,来推动表演进行创作,就需要语言的表现技巧和提升内涵修养两方面相结合,这也是我论文接下来的两大论点。
那么我先提到“语言的情感交流”这部分
语言在表演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实现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所以我从“语言在表演中的重要性”来论述。包括声音的塑造啊,台词的诠释啊,具体到潜台词的挖掘啊,语言的性格化表现啊,语言动作性啊,方言的运用啊等等角度来谈。
表演要做到“语言肖似,宛如其人”.把话说活,也就是说得生动和富有感染力。我想同样的一句话,不一样的个性人物,在不同的规定情景,用不同的心态,讲出来的感觉也会不一样的,比如“出去”这两个字,你是愤怒的命令呢,还是无可奈何的态度呢,是用疑问句呢,还是用肯定句呢,是喝醉了含糊不清说呢,还是紧张了结结巴巴说呢……关键是演员要主动去理解去诠释这语言内在含义,去把握人物的内在感情。从语调,语气,节奏,逻辑重音等细微的角度去塑造人物语言。比如《骆驼祥子》中虎妞这个人物,是泼辣的,她一不高兴起来,说话会连哭带着喊;比如久经事故的商人,他说话可能会油腔滑调;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她的性格是柔弱的,更多时候语气是愁苦哀怨的;而像徐静蕾演的电影〈我爱你〉里杜桔和的爱情,就是以斗嘴调侃的特殊方式来谈恋爱的。
我想说演员要设身处地去感受人物说话的内在感情,把握人物基调,语言要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活动,潜在的含义,人物的关系,情感的纠葛等。否则,即使是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说出的话也是苍白无感染力的,而好的演员,即使是面对剧本本身平淡无趣的文字,也能运用自身的台词功力来展现角色语言。
一个赋有生命力的声音,应该可以塑造各种不同性格,不同年龄,不同气质的角色,所谓“声音的化妆”。比如生病说话会语气虚弱些,小孩子说话童真,傻气一些。又比如太监说话,一定是个女里女气的男声。知识分子和农民工说话不同,幽默风趣的人说话和忧郁的人说话也不同,等等等等,还有比如方言的运用,特定的语言色彩能增加所扮演人物的可信度,提高角色创作的真实。比如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电影〈疯狂的石头〉,都很深入人心。又比如我在毕业大戏〈新黄土谣〉中扮演的娇娇,她是四川人,性格爽朗麻辣,剧中我用四川话来表演人物语言,就能更突出人物形象。但是我想说明一点,方言是带有局限性的,必须是建立在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基础上,而中国语言种类广泛,并非都能普及;另外方言的发音,腔调和韵味,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模仿得准确的,需要有深入体验当地民俗语言的人才能从声音上很好的塑造。
总之,我从正面的阐述,事例,还有一些负面影响这两个角度来说明如何从表演的技巧,从表演创作中,来实现艺术的语言,让语言传递情感,最终完成人物形象。有一点要指出,就是我的这部分论述是混合了舞台语言和影视语言的,可能舞台语言相对夸张些,影视语言相对更生活化些,但是就如我论文中讲到的一句“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表演,话语都应该在演员心里,在对手心里,通过由衷的表达在观众心里激起各种各样的情感,欲望,思想等等感觉。”
关键词:《文化生活》教学,德育渗透
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德育工作是教育最高、最后的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新增设的《文化生活》是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是要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一、加强爱国教育,树立远大理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更高更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一是能面对市场自立奋斗,立志成才的精神;二是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三是要有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四是要重视信誉,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五是要在广泛的社交活动中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合作能力;六是在与国外人士的交往中不亢不卑,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等。
如在进行《聚焦文化竞争力》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面对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当代青年学生绝不能袖手旁观,必须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肩负的责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于实践。在进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的教学时,我把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让学生心潮膨拜,大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教学时,我引用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视频 ,让学生思考: 你能从中概括中华文化的特征吗?这样一场文化盛宴有哪些文化意义?在感悟中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青年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加强公德教育,规范日常行为。
开展对学生的道德道德教育中,应以社会公德、日常行为规范和家庭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中华民族传统为源头,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二德一规”知识,并继承、吸收、创新、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道德教育还应坚持知与行统一的原则,即要明理又要参与,只有通过学习主导实践,才能将良好的道德品质转为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而内化为学生的伦理观念和人格力量,最终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例如,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教学中,我引用了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引导学生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长辈、尊敬兄长的传统美德。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文化》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以丰城创建文明城市的教学情境,并设置了问题探究:在创建文明城市中,谁是主体?作为市民,在创建文明城市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市民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有什么意义?启发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真正实现知行统一,并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构建和谐文化,形成文明风尚作贡献。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学中,紧密联系时事焦点——食品安全事件,倡导学生要以诚实守信为荣,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加强生命教育,实施生存关怀。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生命教育,给予学生生存和人文关怀。具体表现为:一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打好心理基础;二是开展和谐发展教育,使学生做到与他人、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三是开展生存教育,引领未成年人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御,不参加危害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让青少年懂得生命是可贵的、生活是丰富的,不应该轻易放弃生命等等。
在《文化塑造人生》的教学中,讲授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途径时,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全的人格,并引用丰子凯先生曾做过的比喻:他把人格看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人的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完满健全的人格。 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格健全的人,并努力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在《永恒的民族精神》的教学中,列举我国近年面临的雪灾到震灾等灾难,而中国人民并没有因此而倒下去,关键是我们有不屈的脊梁——中华民族精神,激励学生始终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品格,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好,走的更远。在《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的教学中,课前围绕“上网”和“阅读”进行一些调查活动,在课堂上进行汇总和讨论,引导学生要文明上网、绿色阅读,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教学中,把诗歌引入课堂,引用了温总理的诗——《仰望星空》,引导学生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这样我们的民族才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总之,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振兴的大事。科技论文,《文化生活》教学。实践证明,德育渗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文化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径。
舶来品上作为装饰功能的汉字――铸币上的汉字
除了钱币之外,由中国而至的带有汉字的物品如铜镜,中药材,以及丝绸等物品,这些物品上带有的汉字也被视为一种装饰性的中国图画而已。正如文字起源就是由图画乃至图画文字发展而来的一样。汉字原本具有各自的读音和含义,这些刻在中华物品上的汉字的读音和含义在当时的日本人眼中看来毫无释义的必要,只是具有中国舶来品的特征而已。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的官方和民间往来频繁。伴随着古代中国的朝贡贸易和随贡贸易,日本的贡品纳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物品也大量流入日本。这些中国物品上或多或少带有中国的文字,符号或图腾,以及其他典型的中国元素印记。中国古代货币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世说新语》中儿童话语闪光点及成因分析
论文摘要:新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对人文精神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还语文以应有的面目,给语文以应有的地位。
人文素养可以这样理解:学习者通过长期学习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而获得的精神上、思想上的修养积淀。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是通过学习各种人文学科而获得的文学修养、艺术审美修养、哲学理论修养等,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崇高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团队意识、健全的人格魅力等。
一、珍视新教材,挖掘教材人文素养的内涵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面对初中语文教材的这一改编,我们教师应主动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让语文课成为“大语文”的舞台,洋溢着文学的气息。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为例,七年级的第一单元所选择的课文均属于叙事文章,文章中蕴涵着很多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是告诉学生:要有目标、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最后一定可以看见“大海”。这一课对于我们山里的孩子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从小生活在山里的他们,也特别向往着走出山沟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对于鼓舞他们认真学习起着重大的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则告诉了孩子们:不要看着远处的目标感到畏惧,我们要着眼于眼前,克服现在的困难,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最后成功永远属于我们,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熏陶。相信只要肯去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就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去感染学生。
二、深入学习,简单考试
深入的学习,简单的考试,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学生的学。中学语文,老师有本事深教,学生有能力深学,考试却大可不必故弄玄虚,煞有介事地模仿数理化学科搞标准化语文深考。恰恰相反,这时正要看你语文老师有没有胆略敢不敢浅考。语文近期学什么就考什么,很深广的内容,教师分阶段明确限定范围,学生即可就感到浅显了。对一些较难的综合性语文考卷,未尝不可以开卷考试,再深的试题,一开卷相对也就浅显了。就机智就鲜活就有趣就收获了,依然就可持续发展了。显然这不仅是有无胆略敢不敢浅考的观念问题,而是关涉到有无能耐会不会浅考的技能问题。或以比较浅显的方式考了较深的内容,学生掌握了较深的内容或以比较浅显的内容考了较高的技能,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老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得,依赖于学生的自我领会,还有一些老师错误地理解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发挥;老师放弃了应有的言传,而安于散漫性、随意性的教学现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方法指导,对语文教改中出现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形式不屑一顾。这是老师思维僵化的表现。
三、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如何将这些材料中的人文素养加以深化,除了阅读理解之外,借助其他艺术手段也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色彩。毕竟,文学作品的艺术享受如果只凭口舌传达,未免太过抽象,但如果借助音乐(录音)、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功能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小提琴名曲《化蝶》又是多么相近。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本来就是相通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加深学生对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吸收。
四、精心塑造人文素养品行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既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又要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既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也要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培养人这个目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把语言知识训练和人文素养教育和谐统一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鲜活,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孙瑞明,辛成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语文教育,2008,(10).
[2]吴友智.教育:彰显学生“解放的智慧”[J].教书育人,2007,(6).
[论文摘要]新时期适应高师音乐教学的教师素质结构包括:音乐教师的品质、音乐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音乐教师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修养等几个方面。新时期的高师音乐教师,除了要保持优良的教育传统以外,还要紧跟时代的形式和要求,不断学习和研究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
新时期,国家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高师音乐教师的品质、文化知识修养、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修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一、高师音乐教师的品质
品质,即行为、作风上所表现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在思想道德品质、生理心理品质和个人行为规范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1.思想道德品质。作为一个合格的高师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时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主要表现为: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为人师表、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2.生理心理品质。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有自己特殊的职业需要,“除了具备健全的生理器官和健康的生理机能外,还应该具有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有突出特长的生理条件,如良好的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较长而灵活的手指、灵敏而富于听辨力的耳朵等。另外还要有对音乐和音乐教育学的兴趣,丰富的情感,积极的、坚强的意志品质”。①除此之外,音乐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谦虚好学的态度、深刻的理解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平和愉快的心境,等等。
3.个人行为规范。音乐教师的个人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对教师语言、仪表、风度等方面的要求,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首先,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深刻体现出教师高明的课堂智慧,高超的教学技能,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宽容的人文情怀;其次,教师要注重仪表修饰,做一个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态度和蔼的受学生敬爱和尊重的教师。
二、高师音乐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
音乐教师的文化知识修养可以分为一般文化修养和姊妹艺术文化修养。一般文化修养是指非艺术类的文化知识,如史、哲、地、数、理、化、心理等一些基础性的学科;姊妹艺术文化修养是指非音乐类的艺术文化修养,如:文学、舞蹈、电影、戏曲、戏剧、美术、工艺美术等。软化学科边缘,使各学科有机整合,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音乐教学改革也可以借用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和方式方法。史、哲、地、数、理、化、心理等一般文化的修养,看似与音乐教师的本职工作关系不大,但仔细推敲,音乐教师在工作与学习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又都与它们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作为现代音乐教师,要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相关知识,使之与音乐学科整合,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当前艺术教育课程综合化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音乐教师更需要加强姊妹艺术文化的修养。文学、舞蹈、电影、戏曲、戏剧、美术、工艺美术等非音乐类的姊妹艺术文化修养,对丰富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师音乐教师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修养
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知识修养包括:音乐专业修养、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理论修养、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
1.音乐专业修养。音乐专业修养是音乐教师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基础。音乐教师要具备音乐史、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等多方面的音乐学知识;基本乐理、曲式、和声、旋律写作、音乐伴奏等音乐创作知识;以及有关音乐演奏、演唱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些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的载体,这些载体不坚实、不丰富,教师就无法把美的信息忠实地传递给学生。现在许多学校对于专业课程的结构重新进行了设计。
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为例,他们将专业课程的结构分为四大板块:音乐基础理论及音乐创作、鉴赏知识板块;声乐演唱知识与技能板块,分为声乐、合唱与指挥三部分;键盘演奏知识与技能板块,主要有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演奏、钢琴伴奏编配;音乐教育理论与艺术实践板块等。这需要高师的音乐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大量的信息、专业的实践能力、新的艺术视野和拓宽的专业口径和全方位的知识结构,简称“深、大、专、新、宽、全”素质结构。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要有较高的音乐审美修养。音乐教师能否站在美育的高度和一定的审美修养层次上施教,决定着学生能否从音乐课教学中真正收获美育的效果。
2.教育教学能力。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讲、写、唱、奏、演”等五个方面。(1)“讲”指的是语言表述能力。学会讲课,善于讲课,是对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讲授性”学科,其教学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所以,音乐教学语言要特别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给音乐以性格化。(2)“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板书能力(还包括课件制作的能力)。教师的板书就如一面镜子,直接反映教师的艺术修养和精神面貌,教师的课件则可以增强课堂的信息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二是指撰写工作总结和科研论文的能力。(3)“唱”指的是“范唱”能力。通过声乐教师的示范演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尚未消化的声乐理论和歌唱技能迎“声”而解,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4)“奏”是指教师的钢琴演奏、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器乐演奏能力。这里主要指的是钢琴伴奏能力。好的钢琴伴奏可以使学生得到对作品情绪的提示,意境的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更好地进入角色,完美地表达作品。(5)“演”是指教师还应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表演能力。一个具有良好舞台经验与表演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解决演出中的各种困难,总结经验教训,鼓励学生的再实践。
3.教育理论修养。音乐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可以分为一般教育理论修养和音乐教育理论修养,两个部分相辅相成。一个出色的教师应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并不断深入学习。而音乐教育又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音乐教师要熟悉和了解这些规律,具备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各种教学内容的教育方法等音乐教育理论修养。还要熟悉当代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教学方法,如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铃木教学法等。
4.教育研究能力。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研究能力。教师作为人类经验和文明成果的传递者,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历史使命要求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造型转变。教育科研既需要专门教科研人员的努力,更需要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探索。通过“教学—反思—研究—总结—再教学”的系列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高师音乐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时期的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处处都要以学生为本。
1.体现民主,变“独白”为“对话”。“对话式”教学的内涵表现为一种参与,一种介入的态度,一种平等的关系。它需要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往与理解,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对话式”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的是唤醒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去展示、去创造音乐的美,以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和创造性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2.给学生动力,变“指挥棒”为“引导者”。教师有新的理念和教学思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仅仅是指挥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技术”教学是短暂的,容易生疏甚至遗忘;而“艺术”教学给予学生的则是永恒的,能让学生终生受益。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完全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真正的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那些生硬的、繁难的技巧和技能性训练,而应从学生出发,为他们营造发现美、创造美的自由空间,激发他们热爱美、传播美的热情,从而使美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社会对从事高师音乐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新时期的高师音乐教师,除了要保持优良的教育传统以外,还要紧跟时代的形势和要求,学习、研究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才能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断进取,完善自我,永立潮头。
在本科的第一年,我在院系的安排下学习了中国通史,世界史,历史文选等进入与历史学息息相关的本专业的必备课,而且学习了博物馆学概论,这门课将我领进了博物馆学的大门。我阅读了一些博物馆相关的课内外书籍,包括《博物馆的沉思》,《中国考古大发现》等。沉浸在大学丰富的图书馆藏中,我不忘专业课的学习。历史,古文和英文相关的课程对高中就在这方面十分擅长的我来说并不成问题,在这方大二面的优势,填补了我对数学的忽视所造成的偏科。我得到了一等奖学金,历史学院优秀团员的称号,以及nk之光文学艺术节金奖奖项。接下来的三年的本科学习了很多专业课程,包括各项器物学,博物馆研究以及物质文化史。并获得不错的成绩,并顺利通过了英语四六级。我把握每个机会参观我可以去的博物馆,三年本科培养了我作为一个未来的博物馆人基本的学科素质,。在此期间我对刘y老师执教的陶瓷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上课期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及期刊杂志相关内容。CNKI学术期刊数据库在我以后两年的学习生活中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解学科领域新动态,把握研究动向,被我认为是不可缺少的素质。出于对陶瓷器的喜爱,我曾花一学期时间整理总结了院资料库的核心期刊中关于龙泉青瓷的所有论文,并得到了很大收获。
大学期间,我在校团委担任过理论调研工作,并参加了很多文史类社团。在此中我看到一个现象就是文史类社团很难走出小众范围,同学们对这类社团的忽略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的博物馆。社团的成功需要有效的推广。大二时我创办了nk大学yl协会,在各种工作中有了深刻的体会,文史类的社团容易造成曲高和寡的尴尬,而博物馆作为一个文化传播机构,如何吸引观众,并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轻松的收到文化信息,达成教育效果,需要博物馆考虑如何使自己变为一个更加亲善,更加让人愉快的老师。出于对着个方式的探索,我在黄cy老师指导下完成了《民俗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论文。期间参考了包括钟敬文先生在内的很多学者的民俗学著作,和许多文博学者对新兴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研究成果。从探讨博物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试图探讨博物馆引进现代传播学的因素,改变固有展览构成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民俗学也产生了很大兴趣。如果可能的话,研究生希望继续民俗学方向的研究。虽然大学本科并没有学到很多民俗学的内容,但是我相信本科只是探索的一个起点。
目前,我对自己将来的研究生生活有以下粗略的规划
1.进行陶瓷考古或民俗学方向的研究,争取做出自己的成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
2.尽量选修器物学课程,以及古文字学课程。因为我觉得在实际研究工作中能对铭文,古籍等有自己的认识和解读是很重要的
3.弥补本科未进行足够的时间工作的遗憾,尽量争取实践活动的经验
对于未来,我还没有太多的想法。研究生结束后,也许仍然感到自己所学不足,继续攻读博士。也许觉得自己过于纸上谈兵,寻觅一份可以让我获得实践经验,并继续学术研究的职业。可能会进入学校,或是博物馆,或是国家或地方文化机关,对我来说都很好。但是我现在有一个明确目标,就是上研。相信三年的缓冲可以让我想很多,成熟很多。也许一年或者两年之后,我就可以真的确定自己步入社会以后,会站在怎样的一个位置上,但是现在我只能等待那个认知的时刻到来。但是对于自己能走上一条通往自己喜欢的职业之路,我感到很荣幸。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向您辛勤的工作致以深深的敬意!同时也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材料。我是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化学专业__级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经历了四年的高师教育和高校生活,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更坚定了“自信、自强、勤奋、谦虚”的人生信条。
福建师范大学是我省著名的教育人材培养基地,素以治
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切身地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素质修养方面,都受益匪浅。 四年来,在师友的真诚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化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等理论,在各科的结业考试中,成绩优异。同时也具备了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出色的教师素质,具有良好的语音面貌,自然大方的教态,并在教学中善于创新。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书籍,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操作系统,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把握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人才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
一直以来我的人生理想就是在高中里当一名化学教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一直在努力。大学里面,我认真学习各门专业课、公共课、选修课,专业成绩进入专业前20%,并连续两次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__年暑假,我以项目主持人的身份在胡志刚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教育熵的原理及应用》的研究,并撰写了《教育熵的作用原理初探》的学术论文,该论文入选了“福建师范大学__年度校大学生一百篇优秀学术论文”。为了毕业后能当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高中化学教师,我一直在提高自身的个人修养。我一直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来要求和激励自己!
我热爱贵单位从事的事业,如果贵单位能为我提供一份就业机会,我将深表感谢,并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不负您的选择。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无论您是否选择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关键词:文化经典;慎独;慎其独居;教学方法
这几年来,笔者承担“中国文化经典导读”课程的教学。这是一门可塑性很强的大学选修课程,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倾向选择相应的经典进行讲授,把最有价值的文化精髓在短期内展示和传授给学生。
笔者在教授这门课程之前,调查了中文系学生对经典了解的程度,发现由于中学应试教育各科学业压力巨大,他们大多数都没有时间广泛学习了解国学知识,对很多基础经典都未有接触,因此笔者选择了《大学》作为课程入门教材之一。而在讲授《大学》的过程中,师生越来越认识到“慎独”的重要性,可谓是传统思想的核心概念。
围绕着慎独,讲解《大学》《中庸》《传习录》等系列文化经典,并推动学生的道德实践。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向学生展示和指明传统思想的特色,传统思想可以凝聚在“慎独”二字之中;二是慎独本身有极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可以促使学生古为今用,汲取传统优秀思想用于道德伦理实践。
围绕慎独来讲解文化经典是深入传统文化的捷径,这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认识。
本文将探讨“慎独”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教授和实践“慎独”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掌握“慎独”的基本观念并合理运用已有的阐释
“慎独”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术语,也是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梁漱溟云:“儒家之学只是一个慎独”[1]。
“慎独”,《辞海》下的定义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源》的解释则是:“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这其实是郑玄、朱熹的慎独观。
儒家极重“慎独”之学。“慎独”最先见于《大学》和《中庸》这两部儒家经典著作中,皆论及“君子必慎其独”,历代的疏释主要围绕这两段经文展开。东汉郑玄对《中庸・首章》中的“慎独”作了如下解释:“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慎”指谨慎,“独”指“闲居”“独处”。慎独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独居、独处之时,在其动作言语为他人不见睹、不见闻之时,也要谨慎小心,合乎道德规范。南宋朱熹将郑玄、孔颖达的慎独之说发挥到极致。朱熹在《大学》诚意章解释:“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慎独,就是谨慎于“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当包括独居和独知),在自修者为善去恶的过程中,要求做到不自欺,“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人也。”由于朱熹
的学术影响巨大,导致其慎独说一直都处于主导性的地位,成为中国人重要的道德修养内容。
明末刘宗周在湛若水、王阳明之学的基础上将之发展为“慎独之学”,他把“独体”提到本体论的高度, 将传统慎独观发展成为系统化的学说。随着先秦出土文献的挖掘,如马王堆帛书及郭店竹简《五行》等的出版,引发了庞朴梁涛、钱逊、刘信芳、苟东峰等专门著文讨论[2]。
无论如何,对于理解传统思想文化传统,这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亟待梳理、疏释,并大规模地推广、落实。
各家慎独之说,皆有其特色和价值。各家皆想探求其原意,然对文本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总体而言,可分为外求和内求、形下和形上的解读,并往往交织在一起。
(1)郑玄、孔颖达一派可谓外求的、形下的,将慎独理解为慎其独居,成为空间化的概念。
(2)朱熹一派可谓兼有内求和外求、形上和形下,提出“独”是“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既慎其独居又慎其独知,侧重于前者以至于扭曲原意,偏向于外求和形下。
(3)王阳明、刘宗周所论,可谓内求派和形上派。王阳明认为慎独就是致良知,然其下手之处又是“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其宗旨乃济时救世。刘宗周建立慎独之学,以独体为本体,以慎独统摄一切儒家之学,具有鲜明的形上色彩。
(4)现代的,梁涛等的解释视慎独为“内心的专一”,可谓内求派,然对“独”的形上性重视不足。
诸派之中,笔者认为以刘宗周的解释最为完美,独体之说亦暗合于帛书《五行》的“慎其独也者,言舍夫五而慎其心之谓也”的形上之论。独,本来就是具有形上性。《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而做到了慎独就是做到了“道不离”;又谓未发谓之中、已发谓之和,本身就将外求和内求打通,而中和的追求就是与天地合德,所以形上和形下合一。
面对如此丰硕的“慎独”释义成果,使人深深地为“慎独”的奥义折服。笔者认为,各种阐释不妨并存,因材施教,“对机说法”,关键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然后按照慎独的基本要求进德修业,合理运用已有的阐释以切实提高道德修养。
(1)必须结合出土文献《五行》阐明慎独的原意,知道慎独即“诚其意”“慎其心”。《五行》《大学》《中庸》的意思相通,不可扭曲。尤当研读庞朴、梁涛诸人论述。
(2)要确定慎独的形上意义和无量价值,积极弘扬《五行》的“舍夫五而慎其心”、王阳明的“独知即良知”、刘宗周的独体说。
(3)实践层面最强的是郑玄、朱熹等形成的传统慎独观,即“慎其独居”“慎其独知”“不愧屋漏”“不欺暗室”,此说仍旧要大力推广。笔者在教学中主要讲解郑玄、朱熹的慎独说,因为其操作性最强,较好理解。但是我们绝不能忽视慎独的形上性和原意,否则伦理道德实践容易出偏差。
二、大学生加强慎独道德教育和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加强慎独的道德教育和实践非常重要。
目前大学生道德问题现状堪忧。概括地说,目前大学生的道德问题主要有虚荣、自我中心、敌对、冲动、脆弱、鲁莽、放纵、妒忌等。有一些大学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表现出麻木不仁,对于别人的失败却幸灾乐祸;而当自己遭遇困难和不幸的时候,内心却是无比的脆弱。有些大学生平时贪图享乐,荒废了学业,临到考试逢场作弊,甚至剽窃论文;有些大学生在衣食住行中喜欢相互攀比,奢侈浪费,但是在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的评选中却弄虚作假。诸如此类的大学生道德问题不禁让人感叹: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是怎么了?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知识的多少或外在的事物如何,而是他们的内心缺乏中国传统儒家“慎独”这种道德修养[3]。
慎独的德育意义重大,已有不少成熟的研究。赤沙沙认为:“慎独”用作道德修养方法有助于培养道德自律教育所倡导的自律精神,“慎独”对主体性的高扬有助于提升主体性道德教育所要求的主体意识,“慎独”对自我超越的追求有助于完善道德教育的超越性本质[4]。张世友认为:传统“慎独”道德精神有助于增强现实道德主体修身养性的真诚性、自觉性,有助于强化现实道德主体确认修身要求并落实修身内容等[5]。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慎独在德育教育中最大的价值在对个人主体性的尊重,即“要怎么做最终取决于你自己”,这恰恰契合了当代大学生崇尚自我的思想。而当一个人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尊重以后,就会主动地去考虑什么是正确的做法,进而开展自我管理,步入良性的循环。也就是说,作为教师,不是强加思想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身去思考和探询正确的方向。
三、围绕慎独上好中国文化经典课的教学实践和经验
虽然研究慎独的文章不少,但是极少将慎独教育纳入课程,并具体化为可操作的道德文化教育,直接促进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的提高。
贾凤姣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1)与学生接触的老师做出垂范。(2)对于那些自制能力不强的学生,外在的约束和监督在初期还是需要的。(3)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突出中国传统儒家之“慎独”思想的方法和内容,以公修或必修课的形式让学生去接触一些中国传统儒家经典如《大学》《中庸》等,老子的《道德经》等,佛家的一些与心性修养有关的经典也可以涉猎一些,比如心经等[6]。
笔者在这几年围绕“慎独”为核心的文化经典教学过程中,师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慎独教学的重要性,感受到了思想转变提升带来的巨大动力和变化。经过数年实践后,特予以总结,希望“慎独”的教学在各大院校甚至中小学校能成为一门必修课,并大规模地予以推广。
(1)教材的选定。笔者选定了以《大学》为根本教材,以《传习录》《了凡四训》《朱子治家格言》为辅助教材。而这些教材,无不环绕“慎独”观念展开,可以以一驭多,以简驭繁。
笔者选用的教材版本是朱熹《四书章句・大学章句》和台湾通用教材《国学基本教材・孟子大学中庸卷》[7]。由于大陆的国学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台湾的这套教材,影响很大,拿来做教材,也是非常适合的。这套教材的讲解套路是朱熹慎独说,由于此说操作性极强,较好领会,故而亦为笔者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亦济以王阳明心学之说,弘扬阳明四句教之要义。
(2)讲授法。系统讲解和深入讲解相结合。儒家思想博大精深,要系统的讲解,不是本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紧紧地围绕慎独文化展开讲解,势必涉及不少重大思想史事件和名人事迹,可以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以南宋“鹅湖之会”为切入点,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为基点展开对思想史的学习。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五月,朱熹与吕祖谦同至鹅湖寺。六月初,二陆亦欣然应邀前来。两方在鹅湖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陆氏门人朱亨道在《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六中记述说:“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先生更欲与元晦辩,以为尧舜之前,何书可读?复斋止之。赵、刘诸公,拱听而已。”陆王之学,由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博览。朱熹之学,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抓住这点,再看一些思想史和专家论著,即可获得较深认识。
其次以《大学》为基础深入讲解。大学之道由三纲八目构成,对大学之道的精妙体系理解得越深刻,对慎独文化的理解也就越深入。慎独是为了建立大学之道,所以对大学之道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慎独的自觉性。慎独本身就是传统文化桂冠上的明珠。跟慎独文化有关的,还有毋自欺的信仰、积阴德文化、儒道两家的承负说和佛家果报说等,共同形成了劝人向善的文化传统,对今日的道德文化建设仍旧有巨大的意义。
讲到《大学》慎独的时候,不妨参以他书。如明代以来最著名的儒家善书《了凡四训》提倡“命由我立福自己求”“修身以俟命”“改过迁善”,《朱子治家格言》则对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传习录》渗透着心学的格致要义,皆可谓广义的慎独之学,对任何一册的书籍的深入都有助于我们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3)组团自学法。让学生组建文化小组,自择专题,自我设计,主动学习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任教的2013级中文学生组建了十多个团队,其所取的组名,有致远、铭坚、高山流水、秋水、子曰、朝闻道、知语、复兴等,所定的宗旨有“读书 明理 明德 为善 向上”“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崇文养正,笃行修远”“主敬、穷理、博闻、笃行”等,可见其加强人文道德修养的旨趣和厚德健行的意向。
组团自学法的创意灵感来自笔者大学期间建设文学社团经验,当我们以为这是分内事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只有让他们自由组团,并寻找他们感兴趣的点,他们才会搞出一些有声有色的活动。而且组建的最小单位是寝室,寝室往往是志趣相投、朝夕相处的朋友组建的,有利于进行讨论和展开活动。事实证明也是非常成功的,较好地点燃了他们组建团队、共谋活动的激情。每一个团队最后都要按照春秋纪事的方式提交一份报告,部分团队的活动内容丰富,有的还与校院社团合作,有不少身体力行的内容,让人看到了希望。
(4)课堂展示法、讨论法和演绎法。在组建了文化小组之后,展开各个活动就方便多了。
展示法,就是让各个文化小组在课堂展示其小组风采,分享其心得,培养其责任感和荣誉意识。各小组在展示的过程中需行揖礼始,行揖礼终,看似简单的作揖之礼可以让人体会到传统礼乐文化的深意,形成庄敬的文化氛围。揖礼也是目前不少国学爱好者和学者提倡恢复的重要礼仪。
讨论法,是常用的课堂学习法。教师布置题目,让小组经过讨论之后,推荐代表上台分享其观点。笔者最喜欢布置的就是“慎独的现代价值”“毋自欺传统信仰的认识”“如何继承承负说”等。
演绎法是笔者独创性的教学法。“以某作家及其作品为依据,进行一定程度的演绎,即是作家作品演绎法。其演绎的范围极广,可以是作品本身的阐释,作家事迹 的考察,作家的文学史地位的评述,作家生平的舞台再现等。演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吟咏、朗诵、戏剧表演、话剧、演讲、歌唱等。”[8]《了凡四训》等书有不少古人积善累德的故事,学生改写成剧本,以简单的动作对话进行演绎,并辅以简单的道具,不仅获得了不少快乐,而且对古人的善心善行有了直接的体会。笔者一般规定在第12周进行,每次这样的活动各个小组都参与,成为他们文化活动的盛宴。
(5)毛笔抄录法。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最为普及,雅俗共赏。可惜的是,我国书法的普及不够,不如日本,亟待在大中小学中普及书法日常化的观念。习书法能调神修心、健康长寿,欧阳询讲练书法时要“澄神定虑,端己正容”[9],周星莲《临池管见》指出:“字学,以用敬为第一义。凡遇笔砚,辄起矜庄,则精神自然振作,落笔便有主宰,何患书道不成。泛泛涂抹,无有是处”,“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10],故“正书居静以治动”[11]。抄录古代的经典可以培养恭敬心、耐心和专心,毛笔抄录也是慎独实践。笔者主要叫他们抄录《传习录》,培养对这部经典的感情,领会王阳明内圣外王之学的伟大。不少学生在微信微博中不失时机地宣传《传习录》和毛笔抄经,影响了大量的学弟学妹。
(6)微信汇报法。微信是现在最为流行的自媒体,学生几乎人人都在用。建立国学的公众号(“国学六艺文武”),转发一些国学文化的帖子,并且要求各小组经常汇报进程,学生无不乐为之。笔者要求他们把宗旨以对联或诗句的方式写成楷书发来,增强其参与感。其他的相关活动的讯息也可以由微信平台公布。
慎独是个体的行为,虽说“诚于中形于外”,其实其成效是不可量化评估的。可见的变化和改进或许可以说明学生正在进行慎独实践,注重自我道德的提升,包括:
学生迟到早退、乱丢垃圾、说脏话等不文明现象减少;
上课时不看手机,耐心倾听,对他人的尊重有所提升;
慎独的思想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课余阅读《传习录》等书籍并在微信微博中转发、推荐,在社团活动中推广;
团队建设的报告和课程论文中,不乏对道德修养、慎独的认可和强调;
通过演绎古老的道德故事,既得到了欢愉,也体认了古人的修身方式,从而时刻提醒自己慎独内省,追求道德的完善。
四、小结
选择慎独作为“中国文化经典导读”的主要内容,围绕慎独,全方位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道德素养。
慎独本是个体的行为,无法进行监督,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之、醒悟之、激发之。通过讲授、组建团队等丰富多样的方法,有助于学生逐步开拓眼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亲切感,培养学生对圣贤之道的恭敬心,学习的耐心,养成慎独自省的良好习惯。课堂展示、讨论、演绎则有助于在集体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激发其参与慎独和道德实践的热情。而《大学》《传习录》《了凡四训》《朱子治家格言》的学习必能加深其对慎独的认识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梁漱溟. 人心与人生(第13章)[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130.
[2]苟东峰. 从慎独的诠释看儒学的当代困境――以《五行》和《大学》为中心[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1-75.
[3][6] 贾凤姣. 中国传统儒家慎独之本义及当代价值[MA]. 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2-33,33.
[4] 赤沙沙. 慎独思想的现代意蕴及其对高校德育的启示研究[MA]. 河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12:26.
[5] 张世友. 传统慎独道德精神及其现实价值[J]. 齐鲁学刊,2004(5):29-31.
[7] 李,等. 国学基本教材・孟子大学中庸卷[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8] 方坚铭. 作家作品演绎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楚辞演绎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11(5):55-58.
[9] [唐]欧阳询. 八诀[A]//历代书法论文选(上册)[C].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