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科学翻译论文

时间:2023-04-08 11:30:50

导语:在科学翻译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学翻译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方言对译 可行性

一、引言

方言作为语言的变体,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各类语言品种中最能直接、准确地表达人们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及心理意识的当属方言了。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regional dialect)和社会方言(social dialect)。所谓地域方言,指的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所谓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一个人的话语应是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结合体。

文学方言是“一些已进入标准语的方言词语或已被大众所接受的方言词语甚至一些粗俗的口语词”(吴来安,2007:96)。在文学作品中,文学方言是以人物之间的对话(dialogue)形式出现的。文学作品中的方言对作品的艺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说使用文学方言是真实刻画小人物最起码的要求的话,那么,用文学方言作为译语则是实现完美再现原作人物形象的最可靠的途径。大量翻译实践证明:只有采用文学方言作为译语,译语读者才有可能像原语读者那样,欣赏到栩栩如生、可亲可信的人物形象。但是方言的处理是翻译过程中时常遇到的问题,给译者的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正如韩子满先生所说,方言在作品中不仅传达了一定的字面意义,而且通常还有着相当重要的文体功能,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比如增加作品的真实感、帮助刻画人物、或为作品增加幽默感及讽刺力量等。由于各语言和文学使用方言的传统不同,同时也由于方言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差异,这些功能往往很难在译文中加以体现。正因如此,译者们在实践中所采取的翻译方法经常会引起一些争论(韩子满,2002:86)。文学方言的翻译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关于方言对译

所谓“方言对译”,也就是用译入语中一种方言的成分来翻译原文中方言成分的方法。在西方,方言对等翻译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肯定与支持。奈达(Nida)认为罗杰斯(B.B.Rogers)的译作――阿里斯托芬的《亚加亚人》(The Archarians)是“方言对等的突出范例”(Nida,1993:112),译者采用麦加里农民的土话(Megarian farmer’s speech)来处理原文中的方言,将原文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卡特福德(Cartford)也认为,巴黎方言是伦敦土话“合适的对等物”(Cartford,1991:102)。

国内采用方言对译法处理文学方言的例子也很多,其中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张谷若先生翻译的《德伯家的苔丝》。他旗帜鲜明地提倡以地道的译文翻译地道的原文,强调要摆脱原语语言的形式束缚。中国的四字格在译文中运用得恰到好处,译者成功地重构了威塞克斯美妙的自然风光,原文中刻画乡土人物的威塞克斯方言凸显了乡土气息,译者采用山东方言对译原文中的威塞克斯方言,从某种程度上再现了这种乡土气息,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功能对等”,准确地再现了原文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可以充分领略与原作同等的艺术魅力。郭著璋认为其译法“不失为传译原文中乡土气息的成功做法”(郭著章,1984:746)。

三、英汉文学翻译中方言对译的可行性

1.英汉文学作品中方言的对比

长期以来,英汉文学方言的使用一直存在。在文学中,方言的使用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个作品都是用方言写成,另一种是利用方言词语来塑造人物形象;而后者在方言文学中占绝大多数。英语与汉语本身存在差异,文学作品中的英语方言与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也必然存在。

与中国文学作品相比,英语文学作品中方言的使用似乎更具普遍性,且更容易让读者接受。英语文学作品中,许多大作都是由方言写成的,如马克・吐温的《哈克贝恩历险记》,约翰・斯坦培克的《愤怒的葡萄》,以及托马斯・哈代的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方言的运用展现给读者的是一种社会真实感,同时也增加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气息。然而,汉语文学作品,尤其是当代文学作品中,很少有方言使用的痕迹。另外,英语文学作品中涵盖了各地区的方言,如北方方言、南方方言、苏格兰方言甚至黑人英语;而汉语文学作品中的方言仅以北方方言为主,如陕西方言、北京方言、东北方言等。普通话和各地区方言存在的较大差异使得这类作品很难获得普遍认可。

基于英汉文学作品的写作模式的差异,两种语言的文学作品中方言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英语文学作品中,方言通常用单引号、单词缩略形式或标准英语中的其他单词加以区分。因此,方言与标准对等语的发音差异便随之而出,文学作品中的方言也就有了语音偏差。而对于汉语来说,地道的汉语注重的是表达出词汇的意义,文字通常也反映不出方言的发音形式。因此,汉语书写中要准确表现出方言的发音是不大可能的。换言之,大多数汉语文学作品中,方言与标准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的意义上。文学作品中英语方言的字面意义及会话含义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汉语方言传达。

翻译文学方言时,译者应谨慎选择翻译方法,以再现其与标准语之间存在的差异。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很多学者通常采用汉语方言翻译英语方言的方法。尽管英汉文学方言存在差异,但是两种方言具有相同的主要功能,即为刻画典型的人物形象,展现原文的文体特色。因此,文学作品中的方言的对译是可取的。

2.如何提高方言对译的可行性

方言对译法能从某种角度上传递原文所体现的韵味,但是我们仍然有必要提高方言对译的可行性,从而使译文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首先,要谨慎选择目标语中的方言。一般而言,汉语方言可分为北方方言群体与南方方言群体。在两者之间,北方方言群体的发音更接近标准语或普通话,因此更能被大众所接受。以下例证正好说明这一点。

“And,”added the Mother,“we are,too.”

“Great jumping grasshoppers!”cried Father,“Why don’t you tell a fellow?”

“再还有,”母亲随随便便地找补一句,“咱们也有了。”

“乖乖龙底东!”父亲直叫唤。“你怎么不直爽点儿说哇?”(Liu,1991:134)

整体来讲,译者采用归化翻译法,将“Great jumping grasshoppers”译为“乖乖龙底东”。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拍手称赞。但是“乖乖龙底东”是江淮方言,属于南方方言群体,适用范围只在江淮一带,这对于北方读者来讲,很难理解其含义,不具备广泛的可接受性与认可性。因此,文学作品中采用方言对译时,目标语方言的选择相当重要。表面上看来,北方方言只适用于北方,但严格意义上讲,北方方言涵盖范围极广,且北方方言群体之间差异较小,即使是南方人也能很容易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相反,南方方言群体之间差异较大,彼此相互理解的难度较大。因此,翻译文学方言时,采用北方方言,如北京方言、山东方言、陕西方言,作为对译的目的语较为合适。

其次,方言对译时要注意结合口语的表达。翻译过程中必须避免太过方言化的表述形式,过于方言化的表述反而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You couldn’t expect her to throw her arms round’ee,an’ to kiss and to call’ ee all at once.”(Hardy,1996:51)

“怎么?她哪能一下就把你抱上锅,撮上炕的哪?”(Zhang,1957:63)

“怎么?她哪儿能一下就把你又搂又抱,又亲又吻哪?”(Zhang,1984:71)

山东方言“抱上锅,撮上炕”太过方言化,没有完全忠实地传递出原文的含义,反而让读者费解。因此,在1984年的修改版中,张谷若先生将译文改为“又搂又抱,又亲又吻”。与之前的译文相比,修正后的译文口语化的表述更忠实与原文的表达,且更易理解。若方言表述不能清晰地表达出原文中方言的隐含意义,口语化的表达更具说服力。

最后,采用方言对译时,要恰当使用注释。许多作品中,原文方言的表述是源语言文化的独特体现,有时在目标语中并无对等。这样的情况下,译者要清晰地表达原文的意义就有所困难。因此,注释的使用可以帮助译者清楚地表达原文的隐含意义,再现原文的艺术效果。

在例句“Every one placing her sheaf on end against those of the rest,till a stock,or ‘stitch’ as it was called,of then or a dozen was formed.”(Hardy,1996:108)中,“stitch”在汉语里没有对等的意思,但是在英语的当地方言里却有“麦簇”的意思。因此,张谷若先生在将“stitch”翻译为“麦簇”的同时,也加上了注释,帮助读者理解这个单词的含义,再现了原文的原始韵味,体现了真实性。

四、结语

长期以来,涉及方言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类型,方言翻译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英语与汉语的语言类型不同,两种语言的文学作品中方言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尽管如此,两种文学方言的使用都具备刻画人物形象,再现原文特色的功能。文学作品中英语方言的字面意义及会话含义也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汉语方言传达。因此,方言对译在文学翻译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若对方言对译法能加以改进,译文将更具可读性与可理解性。

参考文献:

[1]Hardy,T.Tess of the d’Urbervilles[Z].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1996.

[2]Nida,E.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3]卡特福德著.穆雷译.翻译的语言学理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

[4]郭著章.语域与翻译[A].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5]韩子满.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以张谷若先生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4):86-90.

[6]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7]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还乡[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980.

第2篇

关键词:药学教育;实习;流程;药房

随着药学服务理念的提出,负责药品使用的药学工作模式,即医院和社会药房的药师工作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药师们不再只是发挥简单的调剂职能,实际上药师在监测药物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尤其在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和报告上发挥作用。这一变革对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和模式产生了新的需求。特别是毕业前实习阶段的教学关系到药学教育改革的成效。

药学本科毕业生面向药品的政府管理、生产、流通、使用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及药学相关行业如健康、保健、康复、咨询、保险业等岗位也成为药学毕业生就业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1994年-1998年全国药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只有10%的留校或者继续深造,8%的在科研院所和药品检验所,有高达36%的毕业生到医院药房工作,19%的在制药企业,10%在医药流通企业。1999年和2000年到医院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为24%左右,制药企业上升至28%,医药流通企业14%,留校或者继续深造仍占11%。可见本科毕业生在医院药房工作的比例较大。如何规范新形势下药学本科生在医院药房的实习流程,培养出能胜任药品使用岗位工作的合格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全面了解工作流程

在我国现行的职称评审体系中,本科生毕业后工作1年即可参加考试,考试通过后可获药师资格。因此,本科生在实习阶段应该对医院药材科有全面的了解并且熟悉工作流程。在工作1年后才能达到药师的要求和能力。按医疗机构的药师应具备的能力的要求[3],实习期间应该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熟悉门诊、急诊病区药房、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各岗位职责。初步掌握药品采购、供应管理等程序和技术要求;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药学信息与药品咨询服务等。了解肠道外营养液和危害药物静脉用药调配室岗位职责;常用药品的通用名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常用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药品分类管理的原理与相关政策规定;医院一般常用制剂的配制,主要设备;合理用药原理和安全性监测方法,初步懂得用药失误的预防;初步了解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能力;个体化给药方案;临床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具有对药物进行调研与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的知识。

二、合理安排实习时间

我校药学院实习时间从1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除去春节放假,论文答辩等,共计15周实习时间。还有一些学校从11月份开始到第二年的3月结束,除去春节放假,共计14周,余下的时间用于找工作。在80~90年代药学本科生实习时间一般为1年,现在各个学校的安排不尽相同。作者在实际带教中发现,本科生实习时间应为1年,实际上最后1年的下学期大多数学生要找工作,找到工作后某些用人单位要求到本单位实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转实习点,要留一部份时间给学生自由支配。因此,有效实习时间大约24周,学生才能了解药房所有工作。

三、建立规范的实习流程

3.1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第1天进行职业、职业道德教育,这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接触较少,没有专门的讲解。在带教实习中发现,学生对于今后的工作去向,工作涵盖的内容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对于自己的爱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非常模糊,没有真正地理解药房的工作性质,看不起药房工作等。因此,我们安排4个学时进行工作方向的讲解。

职业道德在实习阶段应该涉及,这些东西不学习,学生一般没有警戒线,在日后的工作中在人事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上会出现偏差。我院的药学部规模较大,药学专业的大部分内容都有涉及。我们编制了包括药学科研,药品生产、供应,药房工作四个部分的职业道德规范文件,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4个学时。

3.2全面了解实习内容。

第1~5周,5周时间主要是了解整个药材科的工作情况。分别到门诊、病房药房,药库,药检,制剂室各个部门进行轮转,每个部门约1周。在各个部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等。了解日常工作情况,流程。在带教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一些杂务工作,以帮助熟悉部门的工作内容。

3.3加强深度实习。

第6~13周,经过上一阶段的实习,学生对药物制剂、检验、供应以及药品使用的过程有了了解。我们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今后的工作方向,学生自己选择本阶段的实习部门。门诊、病房药房实习进度:第6周,了解处方、医嘱管理程序,继续熟悉药品名称及阅读药品说明书。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调配处方、摆药。第9周,跟随急诊窗口带教老师学习处理日常事务以及毒麻的管理第10周,跟随药师进行处方分析,学习审核处方。第11周,跟随药师窗口发药,学习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第12、13周,收集药房日常工作以及对出现问题的记录和相关数据,为下阶段的总结做准备。药房相关的选题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药品不良反应如何收集、分析;药品库存管理;退药分析及对策;处方常见错误分析等。

制剂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品GMP管理程序及要求。第7、8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外用制剂。第9、10周,跟随带教老师配制口服制剂。第11、12周,跟随带教老师制备中药制剂。第13周,熟悉常用技术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填写各种登记表格,了解医院制剂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与养护。药检室实习进度:第6周,熟悉药典中各种制剂通则要求。第7周,跟随带教老师按制剂通则检测制剂、原料。

第8、9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中药材薄层鉴别方法。第10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紫外测定方法。第11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第12、13周,跟随带教老师学习药品含量高效液相测定方法的建立。

实验室实习进度:在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部门,一般是有科研课题的带教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的部分研究。带教老师应该选择课题中的基础部分,带学生一起从实验设计开始,实验材料的准备,开始实验,实验记录的书写,数据的整理,数据统计,总结,撰写论文。实验内容应尽量简单,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以便学生对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有系统了解。

3.4实结。

第14~15周,总结实习内容,写出相应的论文。

四、小结

4.1实习中灌输本科生从事基础工作的思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的逐渐普及,本科毕业生也越来越多,80、90年代一些本应由本科毕业生从事的基础工作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员而不能满足需求。虽然未经过学历教育的人员培训后也能上岗从事这部分工作,但是在基础工作中发现问题,具有研究问题的思路和采取行动上有所欠缺,而且在遵守规范上,如果不能理解规范的意义,依从性相对会差一些,这些能力只能在实习中培养,从基层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自我发展。

4.2带教的方法应多样化。

实习的带教必须有一定的形式,否则实习生变成了打杂工,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没有在实习中使用,实习中又没有学到新的知识。实习的学习形式可以多样,如: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法,设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小组情景讨论方式,模拟进行病例的药物治疗,设计病例,选择使用的药品。

按照上述流程我科培养了3届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了不断的修订。由于社会的发展,行业的规范,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需求不断改变,本科教育也要随之转变,特别是实习阶段是对所从事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规范化。

参考文献:

[1]黄佳,赵志刚,王孝荣。2003年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医院药学监护全国调查:监测和患者教育[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8.

[2]胡晋红,石力夫,蔡溱,全山丛,孙华君。适应药学模式的发展,探索本科生实习改革[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3;3(1):16-19.

第3篇

【关键词】学术论文 摘要 英译

一、引言

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是作者为而撰写的、对论文进行简明确切记述的短文。学术论文的摘要是关系到论文能否被录用、发表及检索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起着吸引读者并为其提供主要研究内容的作用。摘要作为论文的高度浓缩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一批有影响的成果纷纷问世。有的研究是比较总括性的,它们归纳英译后的摘要的常见错误对翻译做出指导,还有的研究是在某一特定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分析,常提及的翻译理论家有纽马克(Newmark)、尤金・奈达(Nida)等,涉及的翻译理论多为目的论、等值理论等,有着重体裁、人称、时态、等文摘翻译中某一具体的方面来研究的。

但是,这些对中文论文摘要的英译的研究关注的重点多为科学技术类学术论文,只有少部分为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同为摘要,人文社科类摘要和科学技术类要不同,没有固定的结构和模板,更加灵活。故本文以教育类期刊《全球教育展望》为例,对摘要英译中的问题进行剖析。

二、错误分析

1.词汇层面。在词汇方面,通过分析所选10篇摘要的英文版,归纳出以下五类主要错误。

第一,错误使用或漏用冠词。如“A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⑧)该部分作为摘要的第一句话,却用定冠词“the”而不是不定冠词“an”。再如,“… shows that reasonable curriculum pattern can be …”(④)中就缺少了个不定冠词“a”。

第二,忽略复数形式。“in primary school” (④)、“more opportunity” (④)等这样的例子,都是本该用复数形式却还是用了单数形式。

第三,错误使用介词。如“In nowadays …”(⑧)多加了介词“in”;“Under the field of …”(⑥) 中的“under”是误用,应该是“in”。

第四,没有使主语和谓语保持一致。如“While a task-driven approach to authentic assessment emphasize the fidelity of assessment tasks...”(⑩)中的“emphasize”和单数的主语不协调。同理再如“the modern view of children enters China..., which gain legitimacy...”(⑥)中的“gain”。

第五,错误翻译或选择错误对应词。例子有如将“理念呼吁阶段”(①)译成“the stage of idea appealed”和将“吸取・・・・・・经验和教训”译为“absorbing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③)等,其译文因受直译的影响而使译文让人无法理解、觉得生硬。还有将术语如“错字和别字”(④)、“字形和音义”(④)和“反映式倾听”(②)乱译为“wrongly characters”、“font, phonetic, and semantic”和“reactively listening”等错误。实际应该是“wrongly-written and mispronounced characters”、“orthography,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和“reactive listening”。术语的错误翻译是影响准确的最大问题。

2.句子层面。摘要的英文译文在句子层面的问题使得行文不够通顺流畅清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省略连接词,其中“and”遗漏的错误尤为明显。例如,“on changing …, constructing …, improving …”(①)、“due to the fragmental status, the lack of ” (③)、“… object, context, theory system.”(⑨)等句子中最后一个逗号后都缺少一个“and”。

第二,产出结构混乱的句子。特别是有从句的句子,如“Its main content is that to use the methods of... to establish..., and to use the methods of ... to eliminate...”(②)、“It has always been an issue... that how to reduce the rate...”(④)等。其它包括语序混乱在内的结构极不符合英语规范的句子还有“An approach inquiring...shall be advocated that comes the possibility...”(⑦)和“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⑤)等。

第三,错误使用标点符号。如分号“;”的错误使用:“we should emphasize...; focus on...; strengthen...”(⑦)、“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⑦);再如逗号“,”的错误使用:“... are the main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student participation is...”(①)。这里,译者很明显混淆了逗号和句号的使用。

3.篇章层面。在篇章层面,即从摘要全篇的行文方面来看,英译的摘要不符合“简练”的原则。这和近年来在各国各界盛行的“简明英语运动”所提倡的基本原则不符。

随机选取的10篇英译的摘要中,就有⑧和⑩两篇在它们100-150字长度的段落中花了一半的篇幅介绍研究背景。更有甚者,⑤在中文摘要没有背景知识介绍的情况,在英译中增加了45字的背景。这样的弊端不仅是使得译文显得冗赘,而且使其重点不够突出。

三、原因分析

从以上错误我们可以看出学术论文摘要的英译问题颇为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较多。中英文摘要翻译的难度首先源于中文和英文这两种语言在词法、语法和句法上的差异。英文中有冠词“the”、“a”/“an”,中文中没有这样的冠词体系;英文中名词有单、复数形式的区别,动词也需要遵守主谓一致的原则、还需要注意时态,但是中文中没有这些曲折变化;英文的介词和中文的介词不一样,比如中文中的一个介词“在”就对应着英文中的“in”、“on”、“at”等多个介词,这样的一对多的介词为翻译时对应词的选择增加了难度;英文有简单句和复合句,其中的复合句结构在构成上比较复杂,有着中文中没有的关系从句(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表语从句等)。中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则是通过逻辑而不是句型或标点来体现的:“汉语中句子的概念比较模糊,句号和逗号的使用有很大的随意性”(李长栓, 2004)。

译者的能力也很重要。译者的翻译能力决定了译文的质量,译文的质量决定了文本的接受程度,所以为了促进学术之间的对话,为了中国学术更好地走上世界舞台,译者需要平时要加强学习,提高中英文水平、增加翻译知识,勤加练习,积累翻译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吉荣,赵永青.论文摘要英译的翻译显化[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0(1),122-125.

[2]方宗祥.理工类院校研究生英语写译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第4篇

关键词:MTI;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位论文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即 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简称MTI)的设想于2005年3月由广东外国语大学仲伟合教授提出。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从2007年至2011年,全国先后有159所院校获得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自我国高校建立翻译硕士专业 (MTI) 以来,探讨MTI教育模式,培养应用型、实践性、职业化翻译人才成为翻译学界、翻译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国翻译》、《外语教学》、《上海翻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中国外语》及高校学报上都刊登有关于MTI的论文。本文以2006年以来国内期刊上发表的关于MTI的论文为参考,对全国高校英语翻译硕士专业现状进行综述。

从国内发表的论文看,最早的关于MTI的论文是2006年仲伟合教授撰写的《翻译专业硕士(MTI)的设置――翻译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继仲教授之后,国内学者围绕我国MTI教育发表了诸多论文,本文主要从MTI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培养方式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对MTI培养方式作出规定:实行学分制,采用研讨式、口译现场模拟式教学、重视实践环节、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关于培养模式,李军、李宝印和朱瑞(2007)在《改革和完善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中就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情况、设立和开展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考虑等问题作了简要的阐述。

穆雷和王巍巍(2011)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一文中,从翻译行业对MTI教育的启示、现行MTI课程的调查分析、MTI教育的培养模式等入手,探索如何通过课程设置落实培养模式,如何从课程设置上区分学术型和职业型两种不同学位的翻译教育,及如何在MTI教育中体现专业化和职业化特色等相关问题。

葛林、罗选民和董丽(2011)在《诺德翻译能力理论观照下的MTI培养模式研究》中以Christiane Nord的翻译能力理论为依据,结合对13所首批MTI院校的问卷调查,从翻译能力培养途径、作用范围、检验方式等角度,提出运用文本分析模式构想翻译问题及策略、调整专业翻译难度、关注实践课程建设、具体化翻译能力检验过程等具体的意见,并对目前MTI培养模式进行了反思。

仲文明(2011)在《翻译教学理念的转变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探索》一文中从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翻译硕士的职业化特点,讨论了翻译硕士培养中若干问题:培养目标与招生对象、MTI 的教学文本类型和MTI 教学特点探析。

郭玲义(2011)在《专业翻译硕士培养模式之探索》中通过分析在校企合作条件下设置与市场接轨的课程、实施双导师制、建立实训基地的积极意义和优势所在,展现了这一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兼顾学术性与实践性的教学特色。

蔡辉和张成智(2013)在《论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中的校企合作》中指出校企合作有利于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有效衔接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缝隙。校企之间的合作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探索校企合作的优化模式有利于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并进一步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

从教学模式探讨培养方式的文章有柴明(2010)在《对专业翻译教学建构的思考》一文中通过对专业翻译教学的建构,剖析当前翻译教学的认识和实践问题,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这些思考和实践主要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多年的专业翻译教育实践。

何雯婷(2010)在其研究生毕业论文《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学初探与设想》中分析了 MTI 设立的背景,把 MTI教学与多种翻译教学形态进行对比并总结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借鉴实用主义翻译观和建构主义教学观等相关理论研究,并结合国外和港台地区的翻译教学经验,提出可应用于 MTI 笔译教学的“基于项目的开放性笔译教学模式”。

康晓芸和田旭(2012)在《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翻译硕士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一文中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研究了当前翻译市场的需求状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旨在使 MTI 教学设置更为规范、科学和合理,并提出了构建高效的 MTI 教学模式的途径: 加大实践性课程的输入; 创新教学方法; 深化校企合作。

荆素蓉和连彩去(2013)在《翻译硕士《基础笔译》课程“3+2”教评模式探构》一文中首先明确了翻译硕士《基础笔译》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然后依次描述了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试行的“三结合”教学实施模式与“二合一”学业评估模式,最后提出了以“内容与目标明确对应”、“方法与评估皆重真实”为特色的“3+2”教评模式,旨在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可鉴之资。

二、课程设置

根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围绕MTI课程设置,许多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早在2006年,仲伟合教授在《翻译专业硕士(MIT)的设置》一文中分析了目前国内翻译学学科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设置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的“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的试行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仲伟合认为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置是翻译学学科发展的新方向。2007年,仲伟合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中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进行了解读。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比较了专业学位与研究型学位的差异,并对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试办条件、课程设置等作了论述。论文最后探讨了翻译硕士专业的设置给翻译学科发展带来的机遇及对我国外语教学的挑战。

文军和穆雷(2009)在《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中通过对国内八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的调查,分析了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的特点,并通过与国外两所高校翻译硕士课程设置的对比,提出了国内翻译硕士课程设置尚需加强的方面。

孔令翠和金黛莱(2009)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问题、思考与建议》一文中通过对网上公布的MTI课程设置进行研究, 发现部分培养单位的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完整, 体现了校本特色和差异性, 而一部分培养单位则简单重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 同质化现象严重, 缺乏自己的应有特色,与培养目标内在关联性不强。

苗菊和高乾(2010)《构建MTI教育特色课程》一文中借鉴国外大学培养职业翻译人才的经验,介绍了技术写作的理念与内容,从技术写作与科技翻译、本地化服务的相关性及其对职业译者的重要性来说明技术写作对翻译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中技术写作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曾立人(2011)在《翻译产业需求与MTI课程设置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比MTI院校的现有课程设置和翻译产业的需求状况,发现现有MTI课程设置还有以下欠缺:1.课程设置依然侧重学术研究;2.各校课程设置缺乏特色;3.课程涵盖领域与翻译市场需求脱节。曾立人提出各MTI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学术传统、地理、经济环境和教师特点明确课程特色。

何瑞清(2011)在《对翻译硕士(MTI)笔译方向课程设置的思考》一文中以国外和台湾笔译硕士课程为参照,以辩证唯物主义两点论、重点论为依据,结合翻译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和招生对象等实际情况,指出大陆院校翻译专业硕士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马燕红(2012)在《翻译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调查与思考》一文中通过对部分开设MTI的院校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介绍并分析了有关高校为翻译硕士专业学生开设与论文写作相关的课程及汉语言文学和文化课程、特色课程的情况,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涂(2012)在《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中通过对国内六所高校的翻译硕士课程的调查,探讨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国内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现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学位论文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学位论文可采用以下形式:项目、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学生任选一种,字数均以汉字计算。从学位论文探讨MTI的文章主要从论文写作模式和论文评价方面着手。马会娟(2010)在《MTI 学位毕业论文写作模式探讨》一文中以北外奥组委翻译班毕业论文的撰写为个案,探讨 MTI 学位毕业论文的写作模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各高校即将毕业的 MTI 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指导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穆雷和邹兵(2011)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毕业论文调研与写作探索》一文中对第一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15所试点院校首届毕业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及部分论文进行了调研分析,借鉴相关MTI院校和其他学科专业学位的毕业论文写作经验,提出MTI学位论文应逐步向以实践型学位报告为主的论文模式过渡,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借助理论手段系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以及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写作方法的训练。

陈琳和章艳(2011)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翻译述评”的撰写模式研究》一文中探讨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翻译述评”的写作模式,阐述了该模式的概念、常规性方式、方法和规则,并展示了具体的写作案例。

穆雷(2011)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模式探讨》一文中探讨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TI) 论文的模式, 他指出由于没有先例, 缺乏可资借鉴的模式, 现有的MTI学位( MA)论文仍然倾向于套用传统的学术性学位论文模式, 这就和翻译行业的实际操作脱节, 也背离了 MTI 教育设置的初衷。根据翻译行业的职业特点, 借鉴其它专业学位中关于学位论文的要求, 并结合翻译行业的实际操作流程, 穆雷提出将MTI指导性培养大纲规定的三种学位论文方案调整为四种。

穆雷和杨冬敏(2012)在《翻译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方式初探》一文中指出现有翻译硕士(MTI) 学位论文评价主要借用传统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方式,这与MTI教育的要求相脱节。穆雷和杨冬敏在分析现有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学位论文管理相关条例,借鉴其他专业学位论文评价方式,结合MTI教育的特点及对学位论文的形式与要求,尝试提出MTI学位论文的评价方式。

另外,蒋明思(2012)在《浅析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在学生论文完成过程中的角色》一文中从学位论文实际完成过程入手,探讨导师在“设计者、诱导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宏观角色下的微观角色。

四、思考

针对MTI教育,许多学者客观看待,冷静思考,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孔令翠、王慧(2011)在《MTI热中的冷思考》中指出MTI之热突出表现在众多的培养单位和巨大的招生数量上,标题中的“冷”是指MTI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针对遇到的困难,孔令翠和王慧提出了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法。

董洪学(2012)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通过考察2007至2012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实践,对专业学科定位、课程设置与培养过程以及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 3 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深入探讨如何正确处理专业型和学术型翻译硕士之间的关系,如何加强翻译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计以及如何强化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

柴明(2012)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分析了翻译硕士(MTI)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隐忧,并指出为解决这些问题,MTI 学位教育需要有一个综合的体系性调整。柴明结合上外高级翻译 MTI 改革探索的经验,重点阐述了对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和专业实习等方面的总体设计和宏观思考,并介绍了上外高级翻译为促进MTI专业学位教育的顺利实施而进行的机构设置调整。

王建国、彭云(2012)设计了11种调查问卷对与翻译相关的11类人群进行了的调查,发现MTI教育制度离理想状态存在一定的差距,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MTI的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二是MTI学生翻译职业知识欠缺。针对以上的问题,他们提出设立MTI的高校应该遵循公共政策,加强师资建设,创建有特色的MTI培养模式。

李昌银(2013)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TI) 研究生学制问题探讨》中指出目前我国159 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TI) 研究生培养单位绝大多数实行教指委《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的全日制两年学制,只有极少数院校采用3年制或弹性学制。李昌银认为,由于受到师资、生源和实践条件的限制,两年制翻译硕士很难达到《指导性培养方案》和翻译市场对MTI毕业生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建议将全日制 MTI基本学制延长为3 年,并且实3-5年弹性学制。

钱多秀、杨英姿(2013)在《北京地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经验、反思与建议》一文中总结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MTI教育的经验,并就制约北京MTI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进行反思。

五、总结

MTI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而设立的专业学位,也是目前我国发展较快的专业学位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MTI 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各MTI培养院校应对MTI教育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和学位论文等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更好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参考文献]

[1]蔡辉,张成智.论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中的校企合作[J].中国翻译,2013(1).

[2]柴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2(2).

[3]柴明.对专业翻译教学建构的思考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翻译,2010(1).

[4]陈琳,章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翻译述评”的撰写模式研究[J].中国翻译,2011(6).

[5]董洪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研究,2012(3).

[6]葛林,罗选民,董丽.诺德翻译能力理论观照下的MTI培养模式研究――以十三所高校问卷调查为例[J]. 中国翻译,2011(4).

[7]郭玲义.专业翻译硕士培养模式之探索[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3).

[8]何瑞清.对翻译硕士(MTI)笔译方向课程设置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12).

[9]何雯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笔译教学初探与设想[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10]蒋明思.浅析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在学生论文完成过程中的角色[J].科教导刊,2012(5).

[11]荆素蓉,连彩云. 翻译硕士《基础笔译》课程“3+2”教评模式探构[J].中国翻译,2013(2).

[12]康晓芸,田旭.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翻译硕士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3).

[13]孔令翠,金黛莱.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问题、思考与建议[J].译苑新谭,2009(3).

[14]孔令翠,王慧. MTI热中的冷思考[J].外语界,2011(3).

[15]李昌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MTI) 研究生学制问题探讨[J]. 上海翻译, 2013(2).

[16]李军,李宝印,朱瑞.改革和完善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J].中国翻译,2007(4).

[17]马燕红.翻译硕士专业课程设置调查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7)(3).

[18]马会娟. MTI学位毕业论文写作模式探讨[J].上海翻译,2010(2).

[19]苗菊,高乾.构建MTI教育特色课程――技术写作的理念与内容[J].中国翻译,2010(2).

[20]穆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模式探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

[21]穆雷,王巍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J].中国翻译,2011(2).

[22]穆雷,杨冬敏.翻译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方式初探[J].外语教学,2012(4).

[23]穆雷,邹兵.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毕业论文调研与写作探索――以15所高校首批MTI毕业生学位论文为例[J].中国翻译,2011(5).

[24]钱多秀,杨英姿.北京地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经验、反思与建议[J].中国翻译,2013(2).

25]涂.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2.

[26]文军,穆雷.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研究[J].外语教学,2009(4).

[27]仲伟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挑战[J].中国外语,2007(7).

[28]仲伟合.翻译专业硕士(MTI)的设置[J].中国翻译,2006(1).

[29]仲文明.翻译教学理念的转变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探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1(6).

[30]曾立人.翻译产业需求与MTI课程设置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6).

第5篇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duzhiye@126.com

科研思路及论文写作技巧

杜志叶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duzhiye@126.com

主要内容

如何凝练科学问题? 如何阅读文献? 如何分析数据? 如何写撰写科技论文? 论文写作要点建议。 论文的发表。 参加国际会议。 如何撰写科研项目申请?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引言

高层次人才的素质:

做人 做事

做人:宽容、坦诚;诚实、守信; 团队精神 (美德) (道德) (合做品质) 苦干和巧干的关系 做事: 本职工作 创新型工作 会提科学问题 会写课题申请(计划书 proposal) 会写文章(paper) 会交流沟通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创新型人才-时代的要求

创新的形式: 发表文章 申报专利 主持项目 创新层次: 原始创新(源头创新) 理论创新 应用创新 创新与继承 创新思维与逆向思维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1、凝练科学问题?

1.1 从实践中来 经验 量化 想法 问题 1.2 从文献中来

科学问题

数学处理 图表加工

概念 理性结论

文献结论的补缺或完善 文献结论之间的矛盾 文献结论的局限性或错误 1.3 从逆向思维中来

敢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一定根据的“钻牛角尖”。 关键是要有一定的根据,逻辑推理要自己成立。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2、阅读文献

2.1 文献搜索: 搜索地点:图书馆、文献库、网站 搜索方法:题名 关键词 作者 溯源式 2.2 文献阅读 泛读:了解文章做什么?创新点是什么? 精读:掌握文章的“四点” 重点理解:“为什么做”(why),“如何做”(how)? 主要结论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2、阅读文献

2.3 重点文献研读-抓住文章的“四点”: 靶点:该什么?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切入点:文章思路和方法的关键要点,如何着手解决问题的? 创新点:文章的“新资料”、“新方法”、“新结论”、“新概念”, 或称为“四亮点”。 疑问点:该文结论与他人结果“有何异同”?“有何矛盾”? “有什么问题可继续研究”? 2.4 撰写文献阅读综述 从文献中寻找自己所需研究的科学问题是研究工作的 主要套路之一。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3、分析数据

数据图表是科研论文的基础,没有图表就没有自然科学 的论文。 图表的分析可有下述阶段: 扫描 聚焦 解剖 归纳 凝练 扫描:揭示图表中的一般特征。 聚焦:将分析的重点集中于某1~2个关键内容(关键点)。 解剖:对关键内容(关键点)进行深入剖析。 归纳:总结关键内容的学术要点、亮点、创新点。 凝练:凝练出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对图表的分析要遵循“四句话”的改造制作功夫: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3、分析数据案例-表格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3、分析数据案例-图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4、如何写科技论文?

4.1 一般原则 科技文写作中要把握好“三要素”:“论点”、“论据”、“观 点”。有点儿象八股文,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顺理成章、 自圆其说”。 4.2 慎选论文标题(TITLE) 题目应该覆盖主要目的或者信息,也应该吸引读者, 不能太长。并且应该避免附标题。 4.3 摘要(Abstract)四要素-目的 方法 结果 结论 最好用第三人称写,说明文章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不应出现“本文”,“我们”,“作者”等词,也尽量避免“首次”,“最 后”,“简单”,“主要”,”次要“等修饰语。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4、如何写科技论?

4.4 引言(introduction) 引言部分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介绍论文背景,相关领域研究 历史与现状,本文目的意义,创新在什么地方(有待解决的问 题).应尽量将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即思路要写清楚, 可能的创新意义写清楚。

引言包含的要素:

1) 文章的目的; 2) 对目的的证实(为什么整个工作重要); 3) 背景,前人已经做了的,怎样去做的,我们以前已经做的 4) 引导读者:读者应该在文章中看到什么?文章中让人感兴趣的 关键点是什么? 5) 概括和总结:作者所期望的结论是什么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4、如何写科技论文?

4.5 研究方法(method) 是论文的主体,要展示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基础、模 型、仿真或者实验结果。 理论方面:层次强,公式推导简洁明了,突出主要内容。 模型或实验方法:图、照片的采用,仿真或者实验条件的详细介 绍,追求清晰明了。 实验结果:以图、表来表示: 1) 解释图表标识符号 2) 总结图表中的数据规律,展开你的结果 3) 将你的数

据和别人的对比;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4、如何写科技论文?

4.6 讨论(discussion) 讨论的每个部分应该有层次,应该有逻辑顺序,主题明确。 讨论内容应该为自己研究独特的东西,和别人相同相似的一笔带 过,不要深入讨论。另外讨论的数据来源应该和结论中的数据一 致,并且要一一对应,前后呼应,互相衬托。 建议科学论文讨论部分使用的结构: 1. 陈述主要发现 2. 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 3. 同其它研究比较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讨论结果中的差别 4. 研究的意义: 5. 未解答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4、如何写科技论文?

4.7 结论(conclusion) 文章的总结,要回答研究出什么,简洁指出。 1. 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 2. 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决的问题 3. 与以前已经发表的论文的异同 4. 在理论与实上的意义 5. 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5.5 论文规范性问题 论文的格式要规范,投稿前要注意每个杂志的不同要求; 参考文献引用问题:参考文献的数目 主要结论。 英文译文问题:英文翻译专业术语可参考中国期刊网。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论文写作要点”建议(十要点):

论文题目和内容匹配(切题),慎选标题;注意做到:针 对性、醒目性、挑战性、学术性。 ? 提要格式要符合杂志规范要求,一定要突出文章的主要创 新点,至少要写出文章的特色。 ? 引言中一定要对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创新 意义”(或重要意义)写清楚,因此对前人工作必须有较全 面的了解,所提科学问题必须明确、具体,有挑战性,不 应泛泛而谈,含糊其辞。 ? 文中的主要内容应是围绕图表进行,即“看图说话”(理论 分析可从公式出发)。“图表顺序”即文章思路的所在表 现,“不断发向”是文章深入的主线。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论文写作要点”建议(十要点):

突出关键学术点,指出亮点或创新点。 ? 图题说明要规范、充分、必要,图表的设计和图幅数要合 理(图表信息要适度),图面要清楚。 ? 参考文献的书写要规范,主要文献尽量引用,文献不要太 过时。 ? 文章各部分内容的量要平衡(平衡美),文字要通顺,文 字结构要成一个整体。 ? 论文的结论要围绕创新点和亮点,不宜过多,也不宜过 少,也可提出疑问点(置于最后)。 ? 文章的标注(课题号)和致谢不要忘记,这是市场经济 运行规则。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6、论文的发表

6.1 投稿 根据论文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期刊,比如偏理论或者偏实践。 编辑部邮箱常用杂志、期刊投稿邮箱投稿,在线投稿。 6.2 修改 1) 态度 对编辑和审稿人充分尊重 比如:编辑对引言一般意见:引言是否充分反映了当前存在的问 题,并阐述了该项研究的必要性?

2) 可能是审稿人的著作遗漏 比如审稿人意见:参考文献是否遗漏了近期重要文献? 3) 对审稿人的问题回答方式(谦虚 不要过分据理力争) 6.3 发表 1)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 2) 作者名字和单位的译名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6、国际会议

6.1 投稿 搜索国际会议信息 ieee旗下的会议,各专业学会下的会议 , 以及其他学术团体的会议,要注意会议举办者的资质。 下载投稿模板,在线投稿。 6.2 修改 英文写作的水平问题 专业术语翻译 6.3 参会 Oral presentation ,Post presentation 大会注册 护照、签证 论文检索查询(sci,ei,istp)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7、如何撰写项目申请(proposal)?

一个科研项目的申请应包括下述内容: 做什么(what) 如何做(how) 为何做(why) 期望的结果(result expected)

“做什么”即选题,要注意四个字: 新(颖)、奇(异)、重(意义)、难(难度合适) ? 选题一定要在全面了解前人工作基础上凝练科学问题,注意 “难度合适”、“阶段目标”。 ? 研究的问题一定要“明确”、“针对性强”、“有特点”。“小题精做”, “小中见大”。 ? “如何做”即研究方案,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与要解决的问 题紧密挂钩。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互联网常用交流平台

互联网提供了便利的互动学习平台: 信息群 QQ群 校内网群组 BBS 仿真论坛() 中国电力研学论坛(cepsc.com/bbs/) 博客 百度空间(hi.baidu.com) 校内网() QQ空间 Windows Live spaces (spaces.live.com)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结论

转变观念——认识信息时代的学习特征: 学习环境网络化 学习资源数字化 学习方式多样化 提高信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科研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谢谢!

Thank You!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网络学术资源的获取和利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一、充分利用图书馆提供的丰富资源 二、免费网络学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三、巧用互联网交互平台学习和科研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一、充分利用图书馆提供的丰富资源

数字化图书馆致力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中国期刊网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 中国专利数据库 Engineering Village 2平台 (Ei Compendex) ISI Web of Knowledge 平台 (SCI检索)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二、免费网络学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1. 学术资源搜索门户 2. 开放获取课件 3. 免费电子教材、期刊和会议论文 4. 开放获取机构收藏库 5. 语言翻译工具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学术资源搜索门户

学术资源搜索门户网站 Google Scholar (scholar.google.com) SCIRUS () 通用搜索引擎 Google (.cn) A9 () 搜索技巧介绍 中文搜索引擎指南网 () 搜索引擎直通车(/)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中国期刊网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文献溯源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常用搜索技巧

1. 使用引号“”防止搜索时对引号内的内容进行拆分 2. 使用filetype:ppt (pdf,doc)来限定检索资料的格式 3. 使用减号“ – ”来去掉包含某些特定信息的检索项 4. 使用site:×××.com将搜索结果局限于某个具体网站 5. 使用inurl 和Intitle来进行精确查找

例如:可采用以下方法快速查找开放获取资源 inurl:openaccess inurl:e_print inurl:eprint inurl:preprint inurl:dspace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2-5 语言翻译工具

中国期刊网(dict.cnki.net) Google翻译(translate.google.com) 在线英文字典(/) 金桥翻译() 星际译王(

2-5 语言翻译工具

中国期刊网(dict.cnki.net) Google翻译(translate.google.com) 在线英文字典(/) 金桥翻译() 星际译王(

2-3 免费电子教材、期刊和会议论文

免费电子期刊 瑞典Lund大学图书馆的开放获取期刊目录DOAJ

(/ )

美国斯坦福大学High Wire出版社的网络出版物

(highwire.standford.edu)

美国能源部科技信息局建立的电子印本网络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常用杂志、期刊投稿邮箱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在线投稿

电工新技术研究所 版权所有

duzhiye@126.com

第6篇

参考文献是说作者对某一学术研究所收集的资料然后进行分析写出的论文,简单点说就是给研究者提供同一方的学术研究资料。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旅游论文英文参考文献,希望可以在大家写作时有所帮助。

旅游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邓伟根.产业经济学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07

[2]潘懋元.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相互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1988(3):1-7

[3]叶茂林.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64

[4][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5]林荣日.教育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76

[6]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18

[7][日]天野郁夫.日本高等教育结构[M].东京:日本玉川大学出版社,1986:12

[8]高素英.人力资本与经济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194

[9]潘愁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65-70

[10][美]T.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M].张明德,夏遇南,彭刚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48-50

[11][美]罗伯特.K.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唐少杰,齐心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152-153

[12]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92

[13]李锋亮,袁本涛.研究生教育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匹配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3):78-84

[14]吕连菊,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城市面板数据为例[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14

旅游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朱跃龙.情境设计与问题解决[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4).

[2]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M].自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3:

[3]荆其敏,张丽安.情感建筑[M].北京:白花文艺出版社,2004.

[4]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M].黄兰谷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3.

[5]朱跃龙.情境设计与问题解决[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4).

[6]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论建筑[M].自林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3:

[7]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M].黄兰谷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3.

[8]李大夏.路易.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25.

[9]王进.大学校园人性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08-14.

[10]王美娅,曾慧芳.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J]-学理论2010,(13).

[11]荆其敏,张丽安.情感建筑[M].北京:白花文艺出版社,2004.

[12][苏]霍姆林斯基.论校园环境建设[M].黄炜,陈芳其译.外国教育研究.2003(002):35-37.

[13]王美娅,曾慧芳.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J]-学理论2010,(13).

[14][挪威]诺伯格.舒尔兹.尹培桐译.场所精神[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版社,1984:12-16,35,78.

[15][苏]霍姆林斯基.论校园环境建设[M].黄炜,陈芳其译.外国教育研究.2003(002):35-37.

[16]到克莱尔.库帕.马库斯,卡罗林.弗朗两斯.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人性场所[M].北京:中国建筑第二业出版社,2001:15-19.

旅游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高存,张允.旅游文本的英译--问卷调查与策略探讨[J].上海翻译,2005(3):23-25.

[6]高存.旅游文本翻译“改写论”初探[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2):29-34.

[7]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4(2):35.

[8]黄忠廉.变译理论--一种全新的翻译理论[J].国外外语教学,2002(1):19.

[9]方梦之,毛忠明.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第7篇

论文关键词: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任务书,示范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指明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大体上可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和论述该主要问题的具体要求)

论文基本内容:

随着国内移动通信的快速普及,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移动商务应运而生,从而为旅游业开辟出一条全新路径。杭州作为一个旅游城市,论文可以从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旅游业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的情况,重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基本要求:

广泛查阅资料;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正确;论文要言之有物,切忌空泛;严格遵守论文格式规范;按规定的进度完成各项任务。

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应完成如下工作:

1、应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必须查阅15篇以上的参考文献,其中,外文原文参考文献至少2篇),于2011年1月15日前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文献综述和译成中文后不少于2000字的外文译稿,同时提供外文的封面、封底、目录和所翻译的正文的复印件。

2、在完成“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于1月30日前完成不少于2000字的开题报告。

3、在同意开题后,认真撰写毕业论文,须在2010~2011第二学期开学注册时(2月19-20日)向指导老师上交不少于8000字的毕业论文(设计)完整初稿。

4、根据指导老师的指导意见,对论文进行多次修改,直到指导老师认为可以通过为止。

5、必须在2011年4月15日之前完成论文定稿(正文不少于8000字,不含附录的字数)。

6、认真准备论文答辩。

三、起止日期及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

2010

12

2

日 至

2011

5

14

进度安排:

序号

时间

内容

1

2011.1.5之前

确定论文题目、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

2

2011.1.6-2011.1.15

完成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定稿

3

2011.1.16-2011.1.30

完成开题报告定稿

4

2011.1.31-2011.2.20

完成完整的论文初稿

5

2011.2.21-2011.4.15

进行多次的论文修改,完成论文定稿

6

2011.3.1-2011.3.10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

7

2011.5.14

论文答辩

四、推荐参考文献(理工科专业应在5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8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1] 袁剑君, 陈志辉. 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状况、问题与对策[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01).

[2] 杭志, 徐德智, . 移动电子商务中的服务组合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 2010,(04).

[3] 李文学. 四川电信与省旅游局深度合作着力提升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J]. 通信与信息技术 , 2010,(01).

[4] 蔡安宁, 尚正永, 马明栋. 杭州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J]. 计算机系统应用 , 2007,(08).

[5] 杭志, 徐德智, . 移动电子商务中的服务组合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 2010,(04) .

[6] 为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做好准备[J]. 信息方略 , 2008,(02)

[7] 汪礼俊, 廖瑾. 移动电子商务:现代生活的新诠释[J]. 上海信息化 , 2010,(05).

第8篇

开题报告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则如下:

第一、参考文献类别:

[M]代表专著;[C]代表论文集;[N]代表报刊;[J]代表期刊;研究报告为[R],

[D]代表学位论文;[A]代表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章;[Z]代表其他,[P]代表专利。

第二、参考文献排列格式:

著作图书类[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参考页码.

[1] 李军, 郭耀煌. 物流配送车辆优化调度理论与方法[M]. 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1:1-134.

[2]Freud, Sigmund. Three Case Histories[M].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63: 20-40.

[序号]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0-40.

学术刊物类[序号]作者.文章名[J].学术刊物名,年,卷(期):页码.

[2] 郭耀煌,谢秉磊.一类随机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的策略分析[J]. 管理工程学报. 2003, 17(4): 114-115.

在线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EB/OL].发表或更新/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3] Ingalls R G., Gynthia K C. The Compaq Supply Chain Analysis Tool [EB/OL]. (1999-05-08)

[2006-03-03]. Informs-cs.org/wsc99papers/ 174.pdf .

补充:

③论文集

[序号] 作者,《论文题目》,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论文题目》,【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⑤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 日期

⑥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⑦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文章名称》,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字体要求:

1、封面: 字体:楷体 GB_2312 字号:加粗小二

2、开题报告正文:字体:宋体 字号:小四

3、参考文献格式:字体:楷体 GB_2312 字号:小四

Note:参考文献要求:

1、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中文参考文献在前,英文参考文献在后),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如:李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2]。

2、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

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字体要求 1.论文(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用A4纸单面打印,页面设置:左边距、右边距、下边距均为2.5厘米;上边距为2.8厘米。页眉、页脚均为2厘米。论文(含任务书)及附件装订成一册,一式两份。

2.页眉从正文开始。页眉左端顶格为论文标题,论文标题用宋体五号字。若为开题报告或文献翻译则在标题后面加上/开题报告或/文献翻译。右端右对齐为页码,用五号阿拉伯数字。

3.正文(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用宋体小四号,应当达到15000个字左右。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段落设置为单倍行距,所有段落开头均缩进2个字。数学公式用斜体,按章节编号,如第2章第3个公式为(2-3),并与段落右边线对齐。

45.每一章另起一页,章节采用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例:1,1.1,1.1.1)。章名为一级标题,位于一页的首行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距为0磅,与紧接其后的文字或二级标题间距为12磅。二级标题用宋体四号,左对齐,断前距12磅,段后距0磅。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左对齐,段前距12磅,段后距0磅。

5.图表要有名称,表名位于表的正上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名位于图的正下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表按章节编号。例如:表2.7为第2章第7个图表;图3-1为第3章第1个图。图表不要跨页。凡引用的图表,需在图表名后用相应的中括号〔 〕加以标注,(如:〔1〕)。这里的标注号应与参考文献的序号为同一个号。

6.封面及任务书等由学生到(校图书馆一楼)装订处购买,封面不得复印。并在装订处装订论文。

7.除封面外,第一页是任务书,任务书下达时间是:按申请写作时间。

第二页是中文摘要(至少150字)。摘要 两字为黑体小二号,居中,设置段前为102磅,段后为12磅。内容用宋体五号字。 关键词三个字用黑体小五号,缩进2个字,后面的内容用宋体五号,一般用3-5个词组即可,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关键词与摘要相距12磅(即设置段前12磅)。中文摘要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第三页是Abstract(至少500印刷字符),Abstract (用Times New Roman 粗体小二号),内容用Times New Roman 五号。Keywords用Times New Roman 粗体小五号,后面的内容用Times New Roman五号,与英文摘要内容同样相距12磅。英文摘要顺延中文摘要页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第四页为目录。目录 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目录页顺延Abstract页用罗马数字编制页码,位于页面下方居中。

目录依次为:摘要、Abstract、正文(要求列出一、二级标题,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二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参考文献、致谢、附件1:开题报告、附件2:文献翻译(中、英文)。页码数字用小四号。

说明:中英文摘要和目录并非正文,不要设置页眉!

8.参考文献位于正文后另起一页,与正文连续编页码。参考文献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参考文献主要格式如下:

书籍:[序号]作者名(用逗号分隔).书名.版本号(初版不写).出版社名,出版年,引用页码

提示:结束处不要加句号!

例:〔1〕胡玉明,高级管理会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1页

期刊:[序号]作者名(用逗号分隔).题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特别提示:凡论文中引用过的参考文献须按照顺序依次在正文引用处进行标注,标注方法:位于引用处最后一句话的句号内,具体操作:在工具栏打开格式-字体-上标。(例:如〔1〕)。

9.致谢页位于参考文献之后,与正文连续编页码,致谢居中,用黑体小二号,段前设置为0磅,段后设置为12磅。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字。

10.附件1:开题报告(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和参考文献五部分,各部分之间不需另起一页)

开题报告的标题居中,用黑体小二号粗体,段前距和段后距均为0磅。标题下为:专业、(准考证号)、姓名,均为黑体四号并居中。

说明:开题报告的标题应为论文题目,而不是开题报告四个字!

开题报告中紧接着是摘要(只需中文)和关键词。摘要和关键词用黑体小四号,摘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关键词包含3至5个词组,中间用逗号分隔,结束时不用标点符号。这里摘要和关键词均不需要开头缩进。然后是正文,正文与关键词之间的距离为12磅。

开题报告和文献翻译中,一级标题不需要另起页,一级标题设置段前、段后均为12磅,其余格式与正文同。

第9篇

>>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看设计 从多角度评析《快乐的大脚2》 从“意识流”角度评析《盗梦空间》 从法律的角度评析《大电影之数百亿》 从翻译史的发展角度看文本文化内涵的翻译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新媒体建设 从用户的角度评价即时通讯服务 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浅析交互的行为设计 阿迪达斯:从目标用户角度打造无线推广平台 从用户体验角度,求解三网融合方程 从哲学角度看语文学科的本质 从学科角度看11规则的改革 从多学科的角度来看收视目标管理 从心理角度转化语文学科后进生 从4M1E角度剖析影响质量的因素 从培养人才角度谈E时代的教师职业特性 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角度评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从经济法的角度评析企业集体涨价行为 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从狭义翻译过程角度评析《红楼梦》不同译本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等。点击题名后可看到文章摘要、参考文献、元数据等,每篇参考文献都附带了“seek”功能,可帮助用户查找参考文献的全文。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检索结果页面显示检索式、结果数量,每条结果记录包括题名、作者、作者单位、所属学科、论文摘要、关键词、综合评价、同行评议、时间、下载次数、收藏次数等信息,文件格式为.pdf等。页面左侧还提供“缩小检索范围”的选项,用户也可按学科、时间、星级进行筛选。可选中文章进行收藏或以引文格式导出,方便用户著录参考文献。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提供检索结果数量、题名、作者、时间、是否在其他出版物发表过等信息,点击题名后还可看到所属分类、摘要、关键词等信息,文件格式为.doc等。

四、结束语

e印本文库是、检索、利用和评价e印本的平台,在系统功能的设计上,应该有易用的投稿界面和“投稿须知”,允许作者随时提交更新文件或修改相关信息,可通过组织同行评议、开放用户评论、择优期刊发表等措施调动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并引导作者提供高质量的论文;应该增强检索功能,提供“检索帮助”,允许高级检索、限制检索、二次检索、结果聚类或排序,在检索结果页面增加一些论文的相关指标,如同行评论、用户评论、论文星级、下载次数、收藏次数等,以便于用户发现自己需要的高质量论文,允许个性化定制等。另外,可以参考网络中常用的积分奖励模式,对投稿和发表评论给予积分奖励,积分累积值可区分用户的级别和用户可以评价的领域。[5]

参考文献:

[1]乔冬梅.e印本文库(e-print archive)研究――介绍一种非正式科学交流系统[J].图书情报知识,2006(1):66-69.

[2]乔冬梅.e印本文库创建过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232-235.

[3]徐刘靖,陶蕾,俎宇鹏.国外三大预印本系统对比研究[J].中国索引,2008(3):56-59.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