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1:30:51
导语:在无机化学课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论文 指导思想 教学构思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就化学方面来说,美国杜邦公司研发中心人员在回顾化学工业50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对化学教育提出了看法。他们指出,化学公司对化学工作者和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具备如下能力:创造性地处理复杂与不熟悉的问题;口头语书面进行交流;进行团队工作;评判自己的知识,并在整个生涯中学习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十分值得我们在化学教育中借鉴。
生物无机化学为化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必修课。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在过去的十余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发展。美国主要高校生物无机化学工作者在化学学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各国政府及基金组织连续在其研究中投入了相当大的资金,并有许多相关的研究计划出台,譬如,美国科学院在科技政策报告中指出:生命过程中的化学是当前化学学科发展的优先领域之一。我国生物无机化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生发展的,当时落后于国际约10年。但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十几年连续支持下,在全体从事生物无机化学研究者的努力下跃升了三个台阶,从生物小分子配体上升到生物大分子;又从研究分离出的生物大分子到研究生物体系;近年来又开始了对细胞层次的无机化学研究。我国的生物无机化学研究始终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基础研究,在应用生物无机化学上具有一定特色,而且水平逐年提高,一些研究工作已达到和国际同行等同的水平。虽然我国生物无机化学的总体水平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国际上已经能够占一席之地。
生物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构思
生物无机化学课程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是想获得一张文凭的不得已选择?是想扩展知识领域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无论学生理想的“主产物”是什么,“副产物”是什么,真诚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烹调”出的“食品”不仅蕴涵丰富“营养”而且“美味”,希望学生能从“美味”的“口感”中感受到愉悦;从“咀嚼”的“回味”中留下余香;从“营养”的“消化”中获得力量。
期望借助生物无机化学课程营造的空间不仅是传授专业的课堂,更是交流思想的场所。人类的智慧比由他创造的知识更具魅力,它以其看不见的形态揭示了自然界中蕴涵的无形“天机”。我们赞叹自然界“天机”的绝妙,更惊叹揭示“天机”的人类智慧。作为接受教育的我们,不仅是人类智慧结晶的传承者,每个个体更应该是人类智慧的延续者,即我们每个人更应该成为创造者。不仅首先要成为知识的学习者,更应该在知识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思辨能力。因为不仅对知识理解的深刻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问题的思辨程度,而且创造能力的强弱更取决于思辨能力。知识就像酿造美酒需要的营养,而思辨就像酿造美酒需要的酒曲;创造源于思辨就像醇香出自酿造;睿智的思辨靠艰苦的磨炼就像优良的酒曲靠严格的驯化;有知识不等于有创造力就像有营养不等于有醇香;酒曲的驯化并非一蹴而就,思辨的培养绝非一挥而成;思辨的培养需要知识就像酒曲的驯化需要营养。酒曲在营养反复调制中的不断进化中得以驯化,思辨在知识不断积累中的持续更新得以提升。因此,本课程特别注意师生思想交流,让学生从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不仅有知识的积累,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代生物无机化学是化学领域日新月异发展最快的一门科学,要求化学类专业学生能够尽早跟踪它的发展趋势。我们每一个人都将终生面临知识不断更新的挑战。所以,重要的是学生要知晓“怎样学”。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指导思想问题,只学内容而不能体会其精神,就不能用所学的东西去指导实践。学化学的人进入生物领域时,就必须体会几个指导思想:要体会由没有生命的化学向有生命参与的化学 转变,要体会由一种简单的、无活性的配合物向复杂的、有活性的配合物这一飞跃,要体会由一般化学处理的封闭或部分封闭的、背景单一的反应体系到开放的、有特殊背景的生物反应体系的过渡等。先登山顶,方能感知一览众山小!每一单元伊始首先介绍单元知识的学习方法指南以及前后单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然后重点讲授。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必讲内容、自学内容和备查内容,突出必讲内容,引导学生消化自学内容,掌握利用各种渠道查阅收集整理化学资料的能力。
兴趣是大学生探究成功的重要保证,它能使大学生坚持长时间学习、研究,能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研究的欲望,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动手“实践”,由扶到放,到综合运用,使学生通过活动理解知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等各种能力。教学中,把教材当成经典,教材有什么就讲什么,教材怎么编排教学就怎么讲的做法是不符合科学的教学理念的,教师只有在充分理解教材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改造和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逻辑出发,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从而引起学生期望的行为反应和期望的情感体验。教学的引导不应局限于语言上的引导,更应体现在活动设计上的引导。
教学目的是由扶到放、到自主探索,根据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各种问题,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从活动中发现规律、掌握知识,以体现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实践出来的,而不完全是听来的。
大学是崭新的学习,每个人对各学科各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将凸显其差异。在生物无机化学的教学中,既注意智力因素的考察又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考察,既注重学生对课程学习深度的考察又注意学习广度的考察。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评定
应用本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课程的构建和教学内容选取上应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无机化学课程是应用化工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内容主要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气体与溶液、配位化合物、元素化学等,是化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无机化学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实训也是学生早期接触实训课之一,对学生良好实训习惯的培养,养成严谨规范的操作的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无机化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脱节传统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目标是为培养企业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教学内容选取偏重够用和实用,实训教学偏重基础动手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严重脱节,因此非常有必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和实验教材进行修订与完善。2.课程内容构建不合理无机化学课程知识点繁多且抽象,理论授课30学时,实训授课30学时,要完成全部教学内容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要对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对相对较深的理论内容不做涉及。且实训教学项目设置以验证性实训为主,设计型及综合型项目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利。3.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目前无机化学教学采用多媒体加黑板的方式,普通内容采用PPT播放,重难点黑板板书详细讲解,这种模式可以对重难点详细讲解,突破重难点,但对学生吸引力有限,而且有些抽象的知识点学习效果不理想。且实训项目与理论讲解分开进行,教师先对理论进行讲解,再安排相关实训项目,理实一体化没有完全体现。4.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差,实验操作能力为零,且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说话、玩手机现象时有发生,在实训操作中不能严格按照教师示范及要求进行,存在糊弄偷懒的情况。
二、无机化学教学进行的改革和探索
1.1自我展示
无机化学教学共两个学期,在每学期的期初组织一次自我展示演讲。演讲题目自拟,以感人为最终目的;要求团队所有成员参加,时间限制在3分钟以内。在自我展示的教学环节中,学生演讲最多的题材是对就业的困惑、对人生的感悟、对未来的向往、自己最喜欢的人或最近最热点的话题等。演讲时间虽短,但是本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由于演讲成绩取团队成员演讲成绩的平均值,所以在演讲前每个团队成员之间都会积极准备,彼此之间互相讨论和帮助,争取本团队成员都能在比赛中完美展示,共同获得好成绩,从而可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1.2学生授课
每学期选出部分无机化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分配给各个教学团队,队长组织本队成员对分配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课堂导入、主要教学内容、课后小节等。课堂要求互动和质疑,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扩展,授课时间要求在45分钟之内。教学形式不限,以生动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全程参与,监督和辅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准确性的把握。我们以学生主讲的无机化学理论课程设计为例:课前需要进行如下准备:①研读教材掌握教学的基本理论;②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知识扩展;③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分工,以及教学互动环节等。④正式上课前,进行模拟教学,教师在模拟教学中进行质疑,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指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不足、不准确和不正确的地方。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辅助课堂教学,回答“小老师”不能准确回答的学生的质疑,在教学小结中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并对学生的授课情况做简要的短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此环节中,团队成员的成绩依旧相同,因此可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提高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其次,通过课外预习和资料的检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再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同学的质疑过程对授课学生知识准备的充分与否、快速反应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也是考验和锻炼。
1.3撰写科研小论文
鼓励学生实时检索无机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相关研究方向自学并撰写专业小论文。目前学生撰写的论文报告有“纳米材料”、“最新分离技术”、“石墨烯的应用”、“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应用”等。每个团队选拔出最优秀的论文,制作演示文稿,在第二课堂时间(每学期选择一个休息日)进行论文汇报。本环节中,学生的团队精神不仅得到了培养,在文献检索、阅读过程中还拓展了专业视野。另外,通过学习了解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而明确未来学习和工作领域的选择,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
2培养创新能力及操作性
2.1知识扩展
化学教育专业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师范性,大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视野的大小直接决定其在未来中学教育中的教学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扩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的科研思维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本教研室教师会在教学的相关理论中引入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教师自己课题组的相关科研成果。例如:在学习第五和第六副族元素时,教师把自己课题组最新制备的官能化杂多酸成果介绍给学生,重点介绍科研思想。因为科研成果为自己的老师研究所得,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果离自己没有那么遥远,从而可以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培养科研思维,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2.2开放实验室
此环节主要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参加。2.2.1开放本科实验室每学期本科实验室开放两次,开放时间在期中,因为此时,大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无机化学理论知识体系已相对完善,能够独立或合作设计完成实验活动。参与开放实验室活动的同学要先递交“申请书”,申请中写明实验内容、所需仪器和设备、相关药品及材料。学生可在实验教师指导下反复实验,直至成功达到设计目的。每学期活动的内容主要围绕如下几个方面:①鼓励学生对做过的无机化学实验设计大胆质疑,提出改进方案,并指明改造后的优势;②对做过的无机化学实验,学生在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下,可对某个实验或某个实验步骤进行微型化设计;③在教师的介绍下与合作中学的一线化学教师共同探讨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参与中学化学实验的设计及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搞好中学教学的重要实践渠道。此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创造性和实践操作性。同时还间接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2.2.2开放研究生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首先提出了整合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思路[5]。以此为鉴,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后期,允许部分实验技能较强、勤思考、爱提问的同学参与到研究生的创新性科研工作中。对于刚进入实验室本科生的培养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科研基本技能培训,包括学习国内外科研文献的检索方法、熟读科研文献、了解无机化学领域的理论和最新研究热点、掌握无机合成技术、掌握无机化合物制备及性质研究方法、掌握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参加研究生的科研组会并适当进行文献汇报。二是科研探索,在经历了基本的学习训练后,对于学习能力强的本科生,在保证不耽误本科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在导师的指导下和研究生的监督下完成一些可行性较强的科研项目。目前每年都有部分本科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这些学生是校大学生创新和创业项目的主要申报者,也是未来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生源。和其他学生相比,他们都会较早的制定人生规划,有目标、有理想、能吃苦、善于思考且动手能力强,而且在未来选择研究生报考专业时的目标更明确。
3结语
【关键词】医学检验;无机化学;案例教学;创新模式
1引言
无机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并且在实验中学习到新知识,对思维逻辑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教育机构应该对医学检验无机化学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对无机化学的原理和基础知识、相关技能进行改进,帮助学生能够全面的掌握。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对教育进行深化改革,教师应该结合医院检验专业的特点进行整合,对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等进行改革。
2无机化学课程的意义
进一步强调无机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方式就是延续了高中学习的特点,但是学生就会过于依赖教师的讲授,对于一些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具体来说,学生应该进行课前预习,主要对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专心听课,做好课堂笔记。在大学的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分不清楚主次关系。在大学的课堂上教师授课的方式比较精简和概括,学生要是理解能力比较差应该在课后进行复习,并且要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学生在课余时间应该对课外读物进行阅读[1]。对于无机化学课程来说,主要是结合自身的特点,化学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化学元素比较复杂,学生不容易抓到知识重点,教师所强调的知识点,学生才能进行深刻的记忆,并且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学生要学会在化学平衡中所蕴含着的哲学思想。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无机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训练性,这个也是检验专业学生从事检验领域必备的基本技能。在无极化学实验课程中,学生一定要做到预习实验、弄懂原理、仔细操作、详细总结等,因此检验专业的学生要重视实验的规范性,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2]。
3试析医学检验无机化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及作用
3.1常见的问题
在院校教学中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造成没有先进的设备进行实验,对于无机化学又是一门要求较高学科,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书本教学,这种学习方式不能全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学生不能进行实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创新的教学模式和引进大量的实验设备是目前教学的一项首要任务[3]。
3.2无机化学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作用
高等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根据电脑场景进行实验操作。简单的对器材进行组装和线路的检修。在实验中避免对下次实验中犯下同样的错误,学生只能通过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操作,缺乏实验教学,因为只有实验操作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让学生在不断的动手中培养逻辑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对错误的地方加深理解。实验不仅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体现出实验效率,学校就不会受到器材的限制,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在学习中要明确电脑软件的指令,减少没有必要的实验步骤,让学生直接进入实验的重点,通过电脑的启动能够快速地完成准备工作,可以大大减少学校工作量。
4医学检验无机化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4.1设置每节课导语
教师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在上课之前应该应用浅显易懂的课前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讲解缓冲溶剂的过程中,为了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个感性认识,教师应该举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汽车弹簧钢板、自行车坐垫下的弹簧的作用,之后再举出医学中与缓冲相关的例子,人吃了酸性和碱性的食物以后,血液的pH基本保持在7.4左右。在讲解配合物这一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相关元素进行介绍,人体需要必要金属元素都是可以配合物形式存在的例子,输氧的血红素主要含有铁配合物,人体内有许多催化酶都是含有很多复杂的配合物,然后再把配合物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主要是通过缓冲剂与配合物在人体及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相应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4]。
4.2合理设计教学程序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在上课之前,对于仿真技术教师要进行多次论证,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努力做好上课准备。顺利开展教学模式。教师要精心编制课程,尽量做到一体化教学模式,因此,仿真技术在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应用,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选择模拟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实力。学校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需求,继而更加的努力学习知识。
4.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授课的精选内容,对相关思路进行理清,同时对相关重点和难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对于简单的知识,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从简讲解。但是对于难点和重点,教师应该侧重进行讲述,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无机化学的理念和原理,并且要对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延伸。无机化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原子结构,这个知识点比较难,如果没有进行实际实验,很难懂。实施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全面了解新科学技术,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愿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自己解决问题,并且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沟通,让他们之间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这样能够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
4.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老师作为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该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平等的交流。大学生正处于思维逻辑的培养阶段,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应该制定教学的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出好的效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突出知识的重点。把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身心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同时,还要给学生留出自己的空间交流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5结语
【关键词】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建设研究
1 目的意义
《现代工程化学》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作用,了解化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特色,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学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工程技术上可能遇到的化学问题,并能和化学工作者一起解决,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也将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所必备的现代化学素养,所以编写一部适用于电气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特点的《现代工程化学》教材,不仅可以改变学生教师无适用教材使用的困境,实现教与学的便利通畅,更可以完善基础化学教育体系,培养宽厚扎实基础理论的高级人才,尤其针对电力行业中化学知识的应用与化学问题的解决,包括新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理论学习平台[1]。
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2]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化学学科在该专业中一直不受重视,因而导致适用于该专业的化学类教材匮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设备不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该专业发展受到化学新材料技术的影响很大,同时该专业学生在电气元件的选用、组装、设备防腐等方面由于化学知识缺乏往往造成制作的器件性能低下,腐蚀严重等情况。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班开设的本科必修课《现代工程化学》目前处于无适合教材使用的状况,在整体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引起诸多不便,经调研国内相关类型及层次的教材有《工程化学基础》和《工程化学》[3—4],但理论内容相对单一,结构层次简单,与电力应用领域联结空白的现实状态,无法满足培养实验班学生的特点要求,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补充相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热力学及材料能源发展的知识内容,还要拓展前沿领域研究进展,所以建设适用于电力行业使用的《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具有迫切性及应用性需求。
2.鲜明特色
《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建设是针对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班开设的本科必修课,是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管理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基本规律出发,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密切联系电力行业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诸如材料的加工与防护、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电厂环境保护有关化学问题,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物质变化的观点和能量变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电力行业所涉及的化学问题。本教材将现代化学基本原理与当前迅速发展的材料、能源、环境科学密切联系,同时联结电力行业中化学知识的多方面应用,具有内容简明、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的特色,可作为工科高等学校非化工类专业的普通化学课程的教材,此外教材强调化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强化基础结构理论,尤其突出前沿领域应用研究,在编写理念、章节结构和内容安排方面进行全新尝试。
3.具体方案
3.1精选化学基础理论
通过调研及汇总资料文献,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认真研究本项目,结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班培养方案,确定教材编写大纲,整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基础化学经典理论,如无机化学中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理论,有机化学中与能源、材料相关的重要有机物化性理论,分析化学中表征物质材料结构的光谱学内容,物理化学中化学反应规律等,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工程应用。
3.2汇总电力行业中化学知识的多方面应用
整合电厂仪器分析、电厂化学仪表、电厂水处理、电力用油、电力用煤等多课程实例应用内容结合基础化学理论,通过广泛调研,收集材料,结合电力行业特点,介绍有关电厂水、煤、油、气、汽、废水、仪表、锅炉腐蚀与防护等与化学学科密切相关内容。
3.3化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
以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为指导,突出介绍电力行业中最新化学知识理论的应用与化学问题的解决。例如发展低碳智能电网指标体系、电厂化学绿色处理、超导材料应用和输变电系统中化学问题及对策等,同时补充国外电厂中与化学专业有关的技术问题。
3.4复习指导与课后练习
精心总结各章节复习指导纲要,挑选具有代表性习题,巩固理论内容,并配合编写习题答案。
4.创新性
突出联系电力行业中化学理论应用与化学问题的解决,包括新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研究,化学前沿领域的精粹概述。针对实验班学生培养特点,完善基础化学理论学习体系,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较高层面学习化学理论,为学好学活工程化学奠定基础。
5.学生受益情况分析
通过电力行业《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的编写与建设,首先将改变学生无固定教材上课的现状,利于学生系统学习、预习和复习,更利于教师授课及教学安排。通过对化学基础理论进行整合,添加与电力行业相关的设备、材料、能源、环境等化学知识的应用与联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工程意识,将更能够适应国内电力建设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参与更多的实际工程、建设项目合作,更好的应用化学理论并解决在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化学问题,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视野、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交叉学科融合应用能力。
6.致谢
本论文由东北电力大学 "电力行业《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项目支持,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 周立亚. 工程化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探讨[J]. 广西大学学报 No.1, 2002
[2] 李孜. 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J]. 中国电力教育 No.15 2012
[3] 李海艳. 工程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No.11,2011
[4] 樊华,邓健. 工程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与实践[J]. 【摘要】《现代工程化学》是针对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实验班开设的本科必修课,是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文详尽阐述了《现代工程化学》教材建设的目的意义、鲜明特色、具体方案、创新性及学生受益情况分析。
【关键词】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建设研究
1 目的意义
《现代工程化学》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作用,了解化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的特色,培养学生用现代化学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工程技术上可能遇到的化学问题,并能和化学工作者一起解决,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化学基础,也将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所必备的现代化学素养,所以编写一部适用于电气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特点的《现代工程化学》教材,不仅可以改变学生教师无适用教材使用的困境,实现教与学的便利通畅,更可以完善基础化学教育体系,培养宽厚扎实基础理论的高级人才,尤其针对电力行业中化学知识的应用与化学问题的解决,包括新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理论学习平台[1]。
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2]涉及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化学学科在该专业中一直不受重视,因而导致适用于该专业的化学类教材匮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设备不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该专业发展受到化学新材料技术的影响很大,同时该专业学生在电气元件的选用、组装、设备防腐等方面由于化学知识缺乏往往造成制作的器件性能低下,腐蚀严重等情况。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班开设的本科必修课《现代工程化学》目前处于无适合教材使用的状况,在整体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引起诸多不便,经调研国内相关类型及层次的教材有《工程化学基础》和《工程化学》[3—4],但理论内容相对单一,结构层次简单,与电力应用领域联结空白的现实状态,无法满足培养实验班学生的特点要求,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补充相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热力学及材料能源发展的知识内容,还要拓展前沿领域研究进展,所以建设适用于电力行业使用的《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具有迫切性及应用性需求。
2.鲜明特色
《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建设是针对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班开设的本科必修课,是高等院校非化学化工类工科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管理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基本规律出发,介绍有现实应用价值和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密切联系电力行业现代工程技术中遇到的诸如材料的加工与防护、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电厂环境保护有关化学问题,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物质变化的观点和能量变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意识地运用化学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电力行业所涉及的化学问题。本教材将现代化学基本原理与当前迅速发展的材料、能源、环境科学密切联系,同时联结电力行业中化学知识的多方面应用,具有内容简明、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的特色,可作为工科高等学校非化工类专业的普通化学课程的教材,此外教材强调化学基础理论的系统性,强化基础结构理论,尤其突出前沿领域应用研究,在编写理念、章节结构和内容安排方面进行全新尝试。
3.具体方案
3.1精选化学基础理论
通过调研及汇总资料文献,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认真研究本项目,结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班培养方案,确定教材编写大纲,整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四大基础化学经典理论,如无机化学中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理论,有机化学中与能源、材料相关的重要有机物化性理论,分析化学中表征物质材料结构的光谱学内容,物理化学中化学反应规律等,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工程应用。
3.2汇总电力行业中化学知识的多方面应用
整合电厂仪器分析、电厂化学仪表、电厂水处理、电力用油、电力用煤等多课程实例应用内容结合基础化学理论,通过广泛调研,收集材料,结合电力行业特点,介绍有关电厂水、煤、油、气、汽、废水、仪表、锅炉腐蚀与防护等与化学学科密切相关内容。
3.3化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
以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为指导,突出介绍电力行业中最新化学知识理论的应用与化学问题的解决。例如发展低碳智能电网指标体系、电厂化学绿色处理、超导材料应用和输变电系统中化学问题及对策等,同时补充国外电厂中与化学专业有关的技术问题。
3.4复习指导与课后练习
精心总结各章节复习指导纲要,挑选具有代表性习题,巩固理论内容,并配合编写习题答案。
4.创新性
突出联系电力行业中化学理论应用与化学问题的解决,包括新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实际应用研究,化学前沿领域的精粹概述。针对实验班学生培养特点,完善基础化学理论学习体系,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较高层面学习化学理论,为学好学活工程化学奠定基础。
5.学生受益情况分析
通过电力行业《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的编写与建设,首先将改变学生无固定教材上课的现状,利于学生系统学习、预习和复习,更利于教师授课及教学安排。通过对化学基础理论进行整合,添加与电力行业相关的设备、材料、能源、环境等化学知识的应用与联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工程意识,将更能够适应国内电力建设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参与更多的实际工程、建设项目合作,更好的应用化学理论并解决在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化学问题,综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视野、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交叉学科融合应用能力。
6.致谢
本论文由东北电力大学 "电力行业《现代工程化学》特色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项目支持,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 周立亚. 工程化学课程的性质和教学探讨[J]. 广西大学学报 No.1, 2002
[2] 李孜. 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J]. 中国电力教育 No.15 2012
关键词:结构化学 教学方法 内容体系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O6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204-01
结构化学是用量子力学原理和现代物理方法,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原子、分子和晶体微观结构及其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学科。结构化学是现代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基础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所以,通过结构化学课程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结构化学的具体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结构决定物性”这一基本原理。
近几年来,作者所在学校为贯彻“少而精、精而新”的原则,课程体系不断调整,各类课程教学学时数不断减少,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结构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教学管理工作者和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作者结合多年从事结构化学课程教学积累的经验,重新优化了结构化学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旨在要使学生不仅学会从微观层次看问题,拓展思路,抓住问题本质,而且还要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利于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更好地顺应社会需要。
1 优化课程内容体系
依据系统论对结构化学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重组和精练。首先,删除原教材中陈旧落后的知识内容,增加新知识的内容。将原有的内容体系向环境、生命、材料、能源等科学领域适当地扩展,实现与现代化学理论前沿的密切接轨。其次,建立新的知识系统,优化知识结构,将知识点按物质系统层次重新组织,将知识点组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整合、精简、丰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实现对教学内容更深刻的理解,建立更完善的理论体系。
通过内容体系的优化,使教师和学生更加明确电子构型和几何构型是结构化学的两条主线;更加有利于结构化学量子理论和原子结构、化学键理论和分子结构、点阵理论和晶体结构三种理论和三类结构的讲授;更加有利于学生打好量子化学基础、对称性原理基础和结晶化学基础三方面的基础。
2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2.1 重视多媒体网络教学
掌握结构化学知识和原理不能脱离实验,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学生将能“走进”原子、分子和固体内部,探索微观世界的奥妙。计算机技术对结构化学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把真实的微观世界中的抽象性在虚拟世界里具体化,显著改进教学效果,这也是结构化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魅力。
在多媒体教学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实施网络教学,编写出适合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课件,使结构化学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走向更为完美的境界。在教学模式上,进一步发挥学生为认知主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能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指导,及时获得最新知识。与此同时,我们进行了结构化学的教学平台建设,在教学平台中开设精典试题库、在线辅导答疑、仿真模拟实践等项目,为实现数字化学习和自主、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
2.2 设置课程论文撰写环节
设置课程论文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搜寻研究对象、研究范围时,对以前的专业知识进行回顾和分析,还可以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原理和现象进行思考。比如,我们设置的课程论文:三个著名实验—— 黑体辐射、光电效应与波尔原子光谱的思考。通过该课程论文的撰写可以让学生知道,既要掌握好传统知识,又要不为它所束缚,要从反常现象中产生新思维,开创新领域。通过“晶体结构”这部分传统内容的讲解我们设置的课程论文:准晶和非晶态材料的发展与应用。该课程论文可以使学生接触相关领域的最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
课程论文撰写环节的设置还可为学生毕业论文研究阶段所需要的逻辑思维和论文写作打下基础。当然,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论文研究时,不仅要讲授一般论文的写作格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形成一般论文的写作规范;还要注意讲述一般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科学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道德,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3 成立科研兴趣小组
为了鼓励学生在结构护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思考与深化,接受与发展的时间流程。我们将有兴趣的同学组织在一起,成立科研兴趣小组,通过科学研究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这种做法可以突破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设立课题进行研究,或让学生直接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通常是将课题拆解成几个子课题)研究。具体做法:一是让学生就某一部分内容,通过查阅文献,尝试提出问题,老师确定具有可行性后,以学生科研项目的形式进行专门研究,教师适时给予专门性指导。二是将老师承担的科研课题进行拆解,拆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子课题,针对学生的各自特长分派给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的老师全程参与指导。这样的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延伸并拓展,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素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4 教师科研成果引入课堂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科研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作为一位高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完全依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无法将最新的知识和新技术传授给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通过加强科研实践,紧跟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课堂,才能在教学中很自然地、潜移默化地用科研所必需的实践精神和创造精神去感染学生,才能使学生受到鼓舞、得到启迪,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内容具有丰富性、代表性、创造性和启发性。
3 结论
通过对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使教师和学生更加明确了电子构型和几何构型是结构化学的两条主线;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提升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顺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徐志广.结构化学教学中设置课程论文初探[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3):424-425.
[2] 施建成.结构化学教学质量提升初探[J].广东化工,2010,37(7):172-173.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方法 基本技能 科研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8-0249-02
有机化学是农业院校许多专业十分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环节是学生接受和消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重要载体,其教学效果及学生所达到的水平都直接影响到多门后继课程的学习乃至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1]本科有机化学实验不只限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也不只限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精湛、细致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技能,使学生具有科学技术工作者应具备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2]本研究通过改革与实践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手段,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在注重强化基础的同时,向综合型、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方向发展,使实验内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研素质的培养。将有机化学实验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对应的将实验内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设计成三个层次,即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设计技能训练,符合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发展综合素质。[3]
在前期,重点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通过4次实验:重结晶、蒸馏和分馏、薄层色谱分离色素、测定熔点,将有机化学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内容融入其中,在实验中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在中期,重点训练学生综合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素质教育打下基础。这一时期选择包含较多知识点的实验内容,以合成和提取实验为主,如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和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过程涉及了物质的制备、提取、分离纯化、性质检验,对物质的研究较系统完整,这将更直接地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基本操作的用途和意义,进一步巩固了基本能力,也锻炼了综合思维及运用能力。
在后期,重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使学生具有涉足科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的后期设置两次设计性实验课,以合成和天然产物提取实验为主,合成、提取实验影响结果的因素较多,为得到好的结果,必须优化实验的每个细节。教师提前一周拟定设计性实验题目,告知学生实验题目与要求,让学生认真查阅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设计出的方案经教师批改,根据设计情况分配好组数后实施,实验结束后,全班可共享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报告要求写成科研论文的形式。在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锻炼学生的查阅文献、归纳总结、创新等综合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第一层次,重点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阶段,以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为主,因此,教师认真细致地讲解和现场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这一阶段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首先,教师要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时可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实物、图片、影像等形式将标准的操作技术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其留下深刻记忆;其次,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流动到每个学生周围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操作问题;最后,实验结束时要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关键点。
在第二层次,重点训练学生综合实验技能,这一阶段的教学采用启发式和师生互动式。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上课时,教师把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设计好问题,以提问的形式,随机叫起某几位学生进行回答,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再点评,这种方法在师生讨论中讲解了整个实验内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在第三层次,重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使学生具有涉足科学研究的能力。此阶段一项重要内容是教师指导学生查阅科技文献,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实验,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积极开发制作了有机化学实验课件放在有机化学课程网站上,拓宽了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学生也可以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中使用,使学习更便利。
三、多元化成绩考核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考核是评价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通过考核也可以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调整改进学习和教学的信息。[4]以往有机化学实验成绩包括平时实验课成绩、期末操作和口答成绩,由于操作考试和口答所抽取的题目少,学生通常存在侥幸心理,不太重视考试,对于实验课训练的技能没能达到很好的掌握。因此,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改革了实验考核方式,通过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式,充分锻炼和强化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为此,实验课成绩为100分制,平时成绩占60分,操作考试20分,笔试20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预习、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记录、总结报告、实验卫生等内容。操作考试要求学生随机抽取教师设计的实验题目,根据相关信息自己确定实验方案,口答式讲解实验原理,安装所需仪器装置。笔试内容为所学相关基本操作和基本知识,建立试题库,随机组合成试卷,考察的内容更多、更全面,能充分检验和督促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并认真复习掌握。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基本技能训练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使学生既掌握了扎实的基本技能,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在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中,针对不同实验与学生共同讨论后将实验设计成多因素多水平实验,最后分享数据,写科技论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如何设计、如何实施、如何分析、如何得出结论,从而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改革考核方式,使学生逐渐由被动学习型向自主学习及学以致用方向发展,为后续课程学习及毕业后顺利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万福贤,董静,贾寿华等.农科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9,24(3):37-41.
[2]高永军,冷树伟.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68-69.
[关键词]双语;教学;问题;关系;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48-01
笔者从2004年9月开始为我校2004级学生开始开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英汉双语课,至今已达十年。理论学时各为64的《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双语课面向我校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及后来新增的功能材料4个专业,每届8个班型、约280名本科生。
2004年,我校还没有教师开设理工科基础课程的双语课。笔者在教学中深感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下,尤其是应用能力更差。英语虽然可以成为一门课程,但它应该是个工具,而不是一个专业,更不该沦为一个只能用于考试的科目。所谓“英语学地好”的学生大多不过是擅长考试而已,分数可以很高,实用水平却低:不会说,听不懂,词汇量贫乏,英汉互译皆差。
1983年9月,笔者就读国内某所综合性重点大学。从大一开始,教师就不断给学生发放一些英文教学资料,例如有关配合物、化学键、杂化轨道理论等内容,在几门主干课程中还使用了原版教材(当时只有复印版),例如 《Introduction to Organic Chemistry》、《Designing Organic Syntheses》等。经过母校4年的培养和训练,笔者养成了在化学自修中使用英语的习惯,不仅阅读较多原版教材、使用英语撰写论文,还在备课过程中使用英语进行思考、推敲专业词汇的准确使用、揣摩化学内容的英语表达……随着对使用英语表述化学内容的兴趣逐渐浓厚,笔者产生开设双语课程的想法并于2004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
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大学基础化学双语课有些浅薄体会,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和见解,仅供相关同行借鉴和参考。
经过十年教学实践,笔者对大学基础化学双语课有如下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中英语使用比例问题
基础化学课堂教学使用笔者自己制作的课件,英语占文字部分的90%,部分重要内容后附有对应的汉语。口语表述中使用的英语比例视内容难度而定。对于简单易懂的部分全部使用英语表述,如旧知识的复习、新问题的引出、计算过程、归纳总结等;对于晦涩难懂的内容全部使用汉语,如离子极化理论、VSEPR理论、有机反应机理、电子效应等。其他内容使用50%-60%英语表述。
二、专业英语词汇问题
非化学专业学生对化学专业词汇比较陌生,如果要求过高,必定增加学生负担,而且后续课程很少使用又会造成遗忘。对于这些词汇只要求学生认得即可,不必做读写要求。但对于普通科技词汇,如reaction,property,function,constant等,则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的关系;专业知识与英语能力的关系
公共英语是专业英语的基础和前提,专业英语是公共英语的扩展和应用。双语课提供给学生学习专业词汇和英语表达专业知识的机会,使英语基础知识与专业学科内容紧密结合,提高英语实用水平,促进公共英语水平的提升。
外语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工具和手段,专业知识是学习英语的目的和意义。双语课是通过专业教育获取外语语言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学习专业知识而不是学习外语课程,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所以,对于教学难点应该采用汉语而不是英语,不能为了双语课而“双语”。“双语”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四、双语课开设年级和学期问题
很多教师认为双语课只适合在大三及以上的较高年级开设。笔者不以为然。
笔者在高校任教已达27年,对高校学生情况比较了解。纵向来看,英语是二十多年间学生普遍感到最为困难的学科。笔者认为,学习英语困难、成绩不佳的主因不是英语学科难度问题,而是功夫问题、勤奋问题。全日制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有大一、大二开设公共英语课,之后只有准备考研的学生仍会继续自修,其他学生的英语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急剧减少,很快就所剩无几。目前采用的英语考核方法只能测定学生应试能力,而应用能力和分数并不一定相关。高年级学生的英语能力一定比低年级学生高吗?成绩或许较高,但能力不一定也高。
对于在哪个年级和哪个学年开设双语课的问题,不要一概而论,不要有硬性规定,应该结合教师能力和学生实际情况顺势而为。
五、原版教材使用问题
很多学校规定双语课一定要使用原版教材,否则双语课便名不副实。笔者认为不妥。
首先,化学类原版教材价格较高,即使是引进版或影印版,售价也在80元,甚至百元以上。学生需要购买原版教材的双语课程可能不止一门,教师和学校应该考虑学生的经济承受能力。其次,学时的普遍缩减造成教学内容的不断压缩,学生只能学到教材中的部分章节,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第三,原版教材大量生僻的专业词汇势必给学生阅读带来很大负担,学生学无余力。笔者认为做事应该少点好高骛远,多点实实在在,不要形式主义,不要人云亦云。
六、其他问题
1、使用双语进行教学造成课堂用时紧张
双语教学中,有些内容难免需要两种语言分别描述和讲解,势必造成教学用时的紧张和窘迫,相比普通教学学时延长,需要任课教师注意和掌控。
2、双语课教师工作量问题
双语课教师在课前备课、制作课件、教学过程、出题阅卷等环节需要比非双语课教师付出更多劳动,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向双语课教师倾斜以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同时鼓励更多有条件的教师力所能及、注重实效地开设双语课程。
3、双语课教师准确语音与流畅语速的关系问题
双语课教师的口语水平需要学校专门成立考查小组进行把关与审核,如果条件允许,可对教师进行培训与考核,凭证上岗。
双语课教师应该同时兼顾语音标准和语速流畅,不能简单地将二者割裂、对立起来。如果不能兼得,笔者认为语音标准更为重要。在语音不准的前提下,语速越快,效果越差,而且教师不标准的语音也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反之,语速过慢会增加讲述时长,难以在有限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4、双语课试卷问题
笔者几年前的期末试卷全部使用英语出题,近年开始对试卷中的关键词汇附加汉语标注,避免学生因看不懂题目而造成成绩较低的现象,因为考查学生的毕竟是专业知识而不是英语水平。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必修课内容(化学Ⅰ)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宜选择那些最基储最重要的化学知识,使学科体系和结构保持相对完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培养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侧重于定性介绍,并注意适当渗透现代化学观念,重点介绍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及其变化规律等;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则以元素周期律为框架,以金属和非金属两类分区,侧重于一些典型性、规律性、实用性、先进性知识的介绍,尤其要注意联系现代社会生活实际,如环境保护、能源、材料、卫生,健康等,并注意适当反映化学发展的趋势和科技新成就;对于化学实验,则应适当提高化学实验在课程内容中所占的比率,提高实验质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对于化学计算,则以有关摩尔的计算为重点,并适当降低综合计算题的难度。
总之,必修课突出核心内容,强调基础,但又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意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但又要在学生的可接受性上下功夫。
在加强“双基”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优良品质;并注意介绍化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心与社会发展有关的化学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