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1:30:52
导语:在国际工程施工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路基;施工;质量控制
我国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公路交通量的迅速增长和行车速度的提高以及车辆荷载不断增大,这就给现代交通针对公路的路基、路面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针对高速公路要求其必须具有足够高的强度、平整度、抗滑性能及稳定性能,这不但是衡量公路工程质量好坏的标志,也是实现高速行车舒适和安全的必要条件。公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设计的优劣、材料的好坏、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地质条件和气候以及场地等。随着对公路路基和路面质量的更高要求的提出,公路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高。路基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路基土的填筑方式、压实度的大小、技术人员素质高低以及施工工艺等,因此,公路工程的施工中要有针对性的加以预防和控制。
一、施工准备阶段
路基施工准备阶段是路基工程施工总体部署、调查作业范围、水文地质及工程量、制定施工方案、编排施工进度计划以及开工前的人员、机械、材料等方面准备的阶段,该阶段准备充分与否是直接关系到路基工程施工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详细调查,制定方案
在工程所在地要详细调查了解公路沿线(包括路基基底)及土源等作业范围内的土质的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及含水量情况,制作标准击实试验和土的强度试验(CBR值),制定施工方法。根据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分类、整理,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制定出路基各种不同类型土质、含水量的切实有效的施工方法及路基基底处理方案,防止在施工中出现盲目性,避免走弯路,以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详细调查工程实际工程量,根据工期要求及工程量划分作业段,编排施工进度计划,确定工程日进度计划。并且日进度计划要考虑雨天或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根据日进度计划,组织人力、机械、材料,制定有力措施,实现日进度计划的落实。论证施工工序、作业方案,对第一道工序至最后一道工序的作业方案全过程进行论证,排队检查有无人力、机械闲置浪费的环节,前后工序是否矛盾,如何解决,使工程施工尽可能地达到最优化。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良好的质量保证体系是施工正常进行的保证,缺乏质量保证体系就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低下、返工,给工程带来隐患,从而就影响施工进度、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因返工造成的工期延误和经济损失这方面的教训也是很沉重的,因此,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不仅是企业眼前利益的保证,而且是企业走向现代化企业的重要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而要在实际施工中一步步去落实,让它真正发挥作用,要建立层层负责、责任到人、奖罚兑现的制度,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实行全员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3.土质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压实度是路基工程的最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因为只有保证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它才能承受行车的反复荷载作用和抵御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土质最大干密度直接影响压实度大小,对同一土质来说它的数值大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高低,但由于公路工程沿线各类土质分布情况较为复杂,在作业范围内各类土质分层状况及厚度也不完全一致,各类土质的最大干密度差别也较大,再加上施工作业的千变万化,使土质变得混杂,最大干密度的确定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不仅根据土质分布路段及土质类别进行确定,更需要根据每一回填层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当然土质变化不大、最大干密度变化就小,对工程质量影响就小,最大干密度就容易确定。因此,最大干密度确定既不要盲目套用高标准,使得施工难以进行,造成浪费;也不要降低标准,使得工程质量低下,要根据施工现场土质情况进行确定。
4.技术交底
在工程施工开始前要把施工部署、整体安排、施工规范、设计要求、合同要求、作业流程和规程、施工要点向施工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全面交底,使全体人员全面了解工程施工的要求和施工重点,也便于施工方案和工期计划的落实。
二、施工阶段
路基施工阶段是路基施工全面展开、生产出成品的阶段,是按照已制定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组织落实阶段,是施工过程中遇见实际问题的阶段,也是对施工计划、施工方案调整、完善的阶段和保证落实工程质量、工期的阶段。要抓好下面几个关键环节。
1.路基施工试验段
在对路基施工全面展开以前,首先要分别对一般路基基底、坑塘路段、软土路基、路基回填层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试验段施工,通过试验段的施工检验施工方案是否可行、有效,通过试验来确定不同机具压实不同土质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作业段的流程时间是否满足工期要求,工程质量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施工方法是否经济,通过对试验段的总结、研究,选择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人机组合,进行下一步的施工,经过工程质量、经济、工期的验证施工方案可行,然后全面进行施工作业,不可盲目不分情况展开大面积作业。
2.质量控制
根据试验段总结的施工方案、作业流程及工程质量要求认真进行施工,按照质量保证体系分工及施工要求对每一工序进行严格自检,对达不到要求的及时进行返工处理,认真分析返工原因,如属人为原因造成的要对有关责任人强化教育或采取经济处罚措施,如属客观原因,要及时研究对策,对施工进行调整。返工就是浪费,就是经济效益的损失,每一工序的合格才能保证成品的合格,每一工序出现次品就容易造成不合格的产品,因此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责任制是保证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3.流水作业
流水作业是施工管理人员经常提倡和采用的施工方法,因其施工最经济、最方便、施工进度较快、便于管理,而被广泛用于工程施工,在路面工程结构施工中,流水作业容易布置和展开,也比较直观,但对于路基工程就比较复杂,由于路基填筑层次不等,再加上坑塘、公路构造物、沿线需拆迁的建筑物等障碍,使流水作业难以部署和展开,但是作为路基施工,流水作业最终的目标是追求路基达到设计标高的路段的连续性,为路面结构层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这个目标,我们去编排流水作业计划,同时根据恢复定线及原地面高程、路基设计高程推算出各施工路段的回填层次(包括坑塘等),根据这些不同的层次,寻找出较为普遍的层次,这些较为普遍的层次和少于普遍层数的路段就是路基施工的面,超出普遍回填层数的路段就是特殊路段,也就是路基施工中的特殊的点,路基施工就是这些面和特殊的点的集合,面是可以保证路基流水作业的展开,点是制约整个路基流水作业的展开的,二者是对立的统一体,要实现整个路基的流水作业,就要消除这些特殊点的制约,就要针对这些特殊路段采取特殊措施,如采取增加施工力量,对沿线需拆迁的地段加大协调力度等措施,去消除这些特殊路段对路基施工的影响,保证路基施工流水作业顺利开展。
4.工地例会
工地例会是对前一施工时间段的总结,也是对工程质量与进度的总结,对前一段工程质量与进度是否满足合同要求,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如何去调整,都要制定出相应方案,并组织落实。施工过程也是逐步完善、逐步调整的过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与进度问题要及时解决,并要通过工地例会进行解决。同时工地例会也是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广大施工管理人员积极性、制定切实可行方案的会议,工地例会的经常召开更有利于工程质量与进度的保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路基工程施工的因素很多,由于本人施工经验与水平有限,文章只对影响路基工程施工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项目组织结构模式矩阵化项目组织混合组织系统
国际工程项目是指国际工程领域中的项目,也可以说是国际领域中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组织(ProjectOrganization)是指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中的职位结构设置及设置结果。工程项目组织的目的是按任务或职位制定好一套合适的职位结构,以使项目人员能为实现项目目标而有效的工作。工程项目组织的结构模式是指在项目上级组织的影响下,项目与上级组织以及项目内部的联系方式。由于项目组织是在上级组织内形成,而上级组织通常是一种常规组织,所以项目组织与常规组织既不同又有联系。按照这一思想,在项目管理组织中,形成了几种项目组织的结构模式:职能化项目组织、项目化项目组织、矩阵化项目组织和混合组织。
一、工程项目组织结构模式
(一)职能化项目组织
与常规组织联系最密切的就是职能化项目组织(FunctionalOrganization)。这种模式为了给项目安个“家”,把项目放到常规组织的一个职能部门去,使项目组织成为常规组织的一部分。在职能化项目组织中,人员利用上有最大的弹性及适应性。部门作为项目相关专业技术专家的基本管理基础,专家可被临时安排到项目中,完成所需要的工作后被立即安排回他们的常规工作;部门中的专家也可以被组织起来共享知识和经验,个别专家还可以被不同的项目利用。因此,职能部门在个别人离开项目甚至上级组织时,仍可保持技术上的延续性。
在这种模式下,客户、委托人不是活动和关心的焦点。职能部门有自己的常规工作要做,这些工作通常是优先于项目考虑的,因此客户常被忽视。有时在职能化项目组织中,没有一个人对项目负全面责任。这种不明确责任的失误通常意味着项目经理只对项目的一部分负责,而其他人却对项目的另一部分甚至更多的部分负责。不难想象,这必然会导致缺乏协调和扯皮,进而造成对客户的需要反映既慢又困难。这种模式不利于促进形成项目的系统管理方法。
(二)项目化项目组织
项目化项目组织(ProjectizedOrganization)也可称为纯项目组织,在项目上与上级组织联系方面,是另一个极端。在这种模式下,项目与上级组织的其他部分分离,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单位,它有自己的技术人员、自己的管理、由定期的成果进展报告和工作监督而保持着与上级组织的微弱关系。
在项目化项目组织模式下,项目经理在整个项目上有足够的管理权,项目经理是真正的项目领导,项目班子所有成员都只对项目经理负责,在做出技术决策前不用请示任何职能部门负责人。当项目与职能部门分开时,项目经理绕过了整个智能结构直接与公司高级组管沟通,沟通线路缩短了,使得沟通更迅速。同时,由于权力集中,做出快速决策的能力极大增强,整个项目组织也就可以对客户的需要和上级的要求做出快速反应。当存在若干个连续的类似项目时,项目化项目组织就可以稳定地拥有或多或少能开发出特定技术的一批骨干专家,从其成员当中开发出高水平的完成任务的能力。项目化项目组织结构简单而且灵活,理解和实现相对容易。这种形式易于形成对项目的系统管理方法。
然而,当上级组织同时进行几个项目时,要满足每个项目的人员配备需要。这会导致从行政部门人员到高级技术人员的重复配置。为确保技术知识和专门技术使用权的需要,导致了项目经理储存设备和技术以便当需要时就能得到,因而一些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是在可得时而不是在需要时就被项目占有了。把项目从职能部门的技术控制下解放出来,有利也有弊,尤其是项目带有“高技术”的特征时更是如此。虽然参加项目的技术人员对项目技术问题有一定的研究深度,但仍然还是落后于其专业中的其他一些人。在项目化项目组织中,项目采取自己的生活方式,常发生项目间的对抗及痛苦的争斗。
(三)矩阵化项目组织
为了能将项目化项目组织的优点与职能化项目组织有利的方面结合起来,同时也避免其各自的缺点,人们发现了矩阵组织(TheMatrixOrganization)。在效果上,职能化和项目化项目组织代表两个极端,矩阵组织则是二则的结合,它是覆盖于上级组织的职能部门之上的项目组织。由于是由项目化项目组织和职能化项目组织结合而成,根据两个极端中哪个的作用强,矩阵组织又分为强矩阵组织(StrongMatrix)和弱矩阵组织(WeakMatrix)两种形式。
在矩阵化项目组织中,项目是强调的重点,项目经理个人负责管理项目,使项目按期、在规定费用以内达到预定要求。在这点上矩阵组织与项目化项目组织是相同的。由于项目组织是覆盖在职能部门之上的,从中临时抽调人力资源,项目对职能部门的技术专利库有了合理的使用权。当有多个项目时,所有项目都可能得到职能部门的专利,因而极大地减少了项目化项目组织的重复配置。矩阵组织对上级组织内部的各种要求反应也是既快又灵活。在矩阵管理中,项目有上级组织各行政管理单位的代表并有对他们的使用权。其结果是使项目保持了在政策、实践和程序上与上级组织的一致性。当同时进行几个项目时,矩阵组织可以实现较好的资源综合平衡,进而实现每个项目不同的时间、费用、性能目标。这种整体优化方法可使得所有项目人员配备得当,进度安排合理,从而优化整个系统而不是牺牲其他项目而实现一个项目的目标。
在职能项目组织中,毫无疑问职能部门是决策的核心,在项目化项目组织中,显然项目经理是项目权利中心。到了矩阵组织,权利则要更多地在二者之间平衡,通常这种平衡相当细致。但若果对谁负责的问题出现疑问时,项目工作就会受阻。
在多个项目间优化项目目标的能力是矩阵组织的一个优点,但这种能力也有反面。多个项目必须当成一个整体慎重监控,而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为满足多个项目的进度而在项目之间调动资源可能引发项目经理间的明争暗斗,这些项目经理都总是考虑确保自己的项目的成功而不顾组织整体的优化。在使用矩阵组织的项目上,传统做法是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决策,职能部门领导负责技术决策,但这种分工在实践中是很复杂的,没有谈判能力强的项目经理就不能保证项目成功。
矩阵管理破坏了命令统一的管理原则,项目人员至少有两个上级,他们是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它使人员无法忠实于双向领导,也无法应付可能的混乱局面。任何在这种体制下工作的人都会体会到它的难处,没使用过这种方式是体会不到这一点的。
(四)混合组织系统
纯职能和纯项目组织在一个公司里可以同时存在,这就产生了混合形式(MixedOrganizationalSystems)。这种形式通常是将一些大的、长期良好运行的项目分离出一些附
属项目或独立的活动。许多公司在已有的职能部门中先培育一些还未稳定的小项目,然后让它们“断奶”,形成有自己独立身份的纯项目,最终形成“攻关队”,大项目还可以成立“攻关实体”。混合型式的杂交带来了灵活性,它使公司能通过适当的组织结构设置,满足解决各类特定问题的需要。然而,由于利益和兴趣都不同,这种杂交中也有明显的危险,相同责任的不同组合会鼓励重叠、重复和虚构。
二、项目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
(一)影响选择项目结构模式的因素
选择组织形式不是一件易事,要依据项目的特点和公司的资源来选择。有的只是少量的设计原则,不会告诉你确切需要哪一种形式,也没有建立组织的详细指南。能做的就是考虑未来项目的性质、各种组织形式的特征、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拿出折中的方案。在下表中列出了12项反映项目性质、特征的因素,它们基本上从各个方面描述了项目的情况,每种特性的评价分为三个等级或种类,各等级或种类对应着与其适应的三种项目组织形式之一。
(二)选择项目组织结构模式的基本要求
1.总的来说,职能化组织常用于需较深技术运用的项目,而不是以降低成本、满足特殊的进度、实现对变化的快速反应为主的项目。
2.如果公司要管理数量较多的类似项目(如建设项目),项目化项目组织更适合。同时还可用于一次性较强、较独特且需要慎重控制而且不适于单一职能部门完成的任务,例如新产品生产工艺的开发。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监理 问题 对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监理是保证建筑成功完成的保障。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工程监理工作已经形成了稚嫩的工程项目管理格局,不仅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对工程质量的提高以及投资的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的,现在的施工监理体制仍不健全,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下面,我将做出一一论述。
一、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概述
我国形成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理体制已经有十多年了。而施工监理制度也逐渐从准备、试点的不健全模式逐渐走向了如今的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这里所说的施工监理,就是指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工程建设者进行行为监控和评价,以保证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工程建设中的费用问题以及质量进度等按计划进行,既避免建设行为存在的盲目随意性又节约了费用,还使质量得到保证,高效运作。
二、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机构设置不健全
在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机构或者是组织中,工作人员一般很少,且职位设置不合理,监理人员普遍素质也不高。这一般是源于监理负责人为了省钱,总是设置一个职位不健全、不合理的施工监理机构或者组织草草了事。与此同时,“子承父业”的规则仍然是一股强大的腐朽力量,充斥着整个机构,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行业中工作人员的竞争进步,使行业整体能力徘徊不前,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无法提高。最终使得整个行业中出现工作混乱,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理工作在一个极为不和谐的氛围中开展,自然就不能保证施工质量以及工程的按期交付。
2.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收费偏低,导致建立行业运行不畅
建筑工程施工监理是受具有政府性质的建筑施工单位派遣委任后由独立的兼职过施工监理单位对建筑施工的质量、资金、工期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开展仍不健全,仅仅将目光集中在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上,并且监督和管理的工作强度低、工作量小、工作简单,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收费也就相应的偏低了。一般来说,设计、测绘等相关行业的费用收取都比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要高得多。和国外的监理公司更有着天壤之别。据统计,我国的监理费用率只有1.8%左右。在如此低的费用收取下,监理行业自然难有资金支撑其有效地运作,使得其发展举步维艰。
监理有责无权
虽然近年来监理的责任和权力在很多如《建筑法》等法律规则中被提出,但具体在工程项目中完全按照其实施的却很少。就目前而言,业主总是错误的认为:我花了钱雇你,你就要听我的。所以监理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收到业主的阻碍。从监理行业来说,目前国内的监理公司发展越来越快,市场经济愈发激烈,招投标也开始不规范。很多监理公司为了生存,都不愿意得罪业主,哪怕业主违反了监理合同中的条款。这样也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有心无力。一旦工程质量上出现了问题,业主便推得干干净净。这也导致了在实际的监理工作中,监理人员只担当责任,但却无法使相应的权利得到保障。
3.工程监理企业自身不健全
在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没有规范化,在工程建立行业中竞相压价的恶心竞争行为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监理企业自身水平也参差不齐、形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出租、挂靠等。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建立企业诚信的缺失,很多业主都表示对于监理的全过程管理很不放心,所以,名义上监理单位虽然承担着有关建筑施工项目质量、工期、投资等方面的监督管理,但实际上业主并没有放弃对于资金控制、施工队伍选择、工期要求、施工质量等方面的管理权力。
三、解决我国建筑工程施理建工问题的相应对策
1.建立制定明确的施工监理政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政策作为保障。比如针对监理工作中时常存在的“偷工减料”现象,必须要严格规范,实行“责任到人”的监理分配。将一部分工作交给一个具体的人进行监督管理后,将任务完成情况和个人业绩工资、年终讲评挂钩。这种“责任到人”的方法,可以让监理人员明确自身的任务,提高其积极性,避免“偷工减料”现象的再次发生,优化人员配置,保证监理工作顺利进行。
2.提高监理管理水平
监理工作的成功与否,和监理人员整体水平的高低有着莫大的关系。想要保证监理工作的质量,就必须培养出一批有着较高职业素质、较强工作能力、较高工作技术的监理人员。在这一方面,可以进行职业培训以及适时考核,在考核中筛选出能力强、工作负责的人员,将水平低且不负责的人淘汰出去。并且要建立奖惩分明的制度,对表现突出者奖赏、对犯错人员进行指导批评,从而提高监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监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做好事后验收工作
质量控制的最后补救方式就是事后验收,通过事后验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重大质量隐患,从而及时停工更改。但是很多监理工作都会在最后时刻松懈,使得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出现事故。因此,当施工项目完成后,作为施工监理人员,必须把好最后一道关,及时按照相应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配合相关单位对质量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既保证工程质量,避免不必要损失,又不影响工程进度。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不解决,很有可能阻碍建筑业的发展,使我国建筑业停滞不前。但是通过分析,仍然有有效的措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相信通过努力,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工作必然顺畅运行,从而促进建筑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一、前言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与管理,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二OOO年二月十七日建设部印发了《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随即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全面展开。
通过施工图审查,能够将不合理、不全面、不经济、不安全的因素发掘出来,并及时得以补充和纠正,消除对工程安全构成潜在威肋因素,确保建筑工程安全、满意地使用。
二、岩土工程专业施工图审查的范围和内容
根据建设部文件精神,进行施工图审查的范围为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级标准中的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及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工程。
施工图审查的内容:主要分为政策性和技术性二方面。就岩土工程而言,政策性审查主要指对其资质、承揽业务范围及从业人员资格是否合乎要求的审查;技术审查的主要内容为:工程勘察是否按照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合理布置了勘探点,其数量、深度、测试项目是否满足规定要求,数据采集是否全面,勘察结论是否全面正确等。
三、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岩土工程专业施工图审查结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勘探点布置上缺少人工探井或探井数量不足
此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多层建筑、小型建筑的勘察报告中。在Ⅲ、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探井数量也存在少于取土勘探点1/3的现象。
2、勘探孔深度不足
从规范要求来看,勘察孔深度应能控制主要受力层,对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控制性孔深度应能满足控制地基压缩层厚度的要求。在现场勘察时,还应根据场地具体地质、地理、环境条件对勘探深度进行调整,满足设计单位进行多种地基处理方案比较时评价地基的需要,否则就可能造成勘探深度不足,勘察结论不全面的问题。例如某单位所提出的九层商住楼勘察报告,其控制性孔深度只有30米(地层全由黄土组成),而基础埋深为-5.0米,报告建议及设计拟采用的桩基桩长为25米,显然勘探点深度不满足桩基计算的要求。此类问题多出现在地基处理方案采用桩基和人工地基条件下需要验算变形的工程当中。
3、数据采集不全面
勘察成果报告中反映出的数据采集不全面是许多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某单位办公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基持力层主要为黄土状土和砂类土,黄土状土的取样数量仅为5件,砂类土中标准贯入原位测试数据只有4件。另外有为数不少的勘察报告特别是多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固结快剪数量小于6组,而且主要在基坑以内。这样一方面使土样试验结果的代表性可能会带来一定误差,另一方面当采用其它型式边坡支护措施(如支护桩)时,给支护设计参数造成数据上的盲区。
4、土工试验项目不全,压力段不合理
对于水土腐蚀性分析,不少勘察单位在周围没有确切资料的情况下,只做一组腐蚀性分析试验。对于饱和粉土未进行粘粒含量试验。对于挖填方场地,未能按照设计地坪标高测试土的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压力段测试不合理。部分有可能采用复合地基的小高层建筑物,地基主要持力层范围内土层的最大试验压力未能达到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的总和,不能提供有效压力段下的压缩模量值,导致地基沉降无法计算。
5、抗震参数提供不准确
突出表现在市、县、区以外建于山前、沟谷、河流低阶地中的建筑工程勘察报告中,应划为抗震不利地段的建筑场地却划为一般地段,应划为一般地段的场地却划为抗震有利地段。对于高度超过24米的丙类建筑物未进行剪切波速测试或测试孔的数量达不到规范要求,仅仅依靠土的特性划分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存在饱和粉土、砂土的建筑场地,考虑到进行地基处理,未进行液化判定或判定结论缺乏准确性(未能按规范要求取水位值进行判定计算)。
6、相邻建筑物影响在勘察报告评价中重视不够
在许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当中,往往会面临相邻建筑物问题。作为勘察报告,不论是评价地基处理方案、降水设计方案、边坡支护方案,还是评价地基变形均应考虑到相邻建筑物因素的存在,否则就可能对工程施工和使用安全构成威胁。
7、对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认识不清
勘察必须依据规范和技术要求进行,一旦对技术认识不清,就会在评价岩土工程特性中出现偏差。
例如对多层建筑,当拟采用条形基础时,作为设计人员,提出的线荷载值为轴力,其单位为kN/m。该值只包括了上部结构荷载,不含基础自重。在进行地基验算时,许多勘察工作者直接用条形基础宽度去除条基线荷载,把商值作为基底压力对待,显而易见,这样的计算结果缺少了基础自重。使下卧层本不能满足强度要求的地基处理方案,由于应力减小变成了可行性方案。例如某单位对一栋5层框架结构综合楼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地基处理方案评价就出现了类似情况。
四、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有些勘察技术人员对规范、业务学习不够,同时也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勘察单位随意压价,为了降低工程勘察成本,不断缩减工作量,造成勘察工作质量不高、深度不足。
五、解决途径
1、作为每一位勘察工作者,应当不断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技术性规范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真正做到数据可靠、评价准确、建议的地基处理方案和基础型式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2、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从根本上杜绝各种随意压价、恶性低价竞争、随意缩短工期、偷工减料、不按标准进行勘察的行为。
3、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基本程序,避免各种不安全因素带入建筑工程之中,危及工程安全使用。
关键词:施工测量,质量控制,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因为污染小,经济效益好,在国家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小浪底到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再到现在正在施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无一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但是设计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同时规模也比较大,因此测量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十分广泛。比如,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首先要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图和测绘资料,供总平面图设计、构筑物设计以及了解已经修建好的房屋、管道、电线之间的相对关系。在施工阶段,要将图纸上设计好的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在实地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在施工的过程中,要经常对施工的各个部位进行全面的跟踪,对所放样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检验、校核,保证所建工程项目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结束后,还要进行竣工测量,对工程的实体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并用CAD绘制竣工图,供今后扩建和维修之用。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贯穿于施工的整个过程,是工程施工在前期、中期、后期必不可少的技术。
1、 水利工程施工测量存在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从事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明显不适应工程建设发展形势的需要。大多水利工程施工建筑企业对施工测量在现代水利施工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轻视施工测量的组织、管理和投入。随着现代科技全球化、网络化的蓬勃发展,以“3S ”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测量也要经历着一些技术变革,但存在一些问题。
1.1测量人员素质较差且人员较少
部分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没有专职的施工测量人员,在施工中由其他技术员兼职。甚至有的施工企业把工程又转包给没有施工资质的小公司,那些小公司没有施工测量人员,直接从施工的农民工中找人去培训一下,就直接加入到施工测量中来,这些缺乏专门训练的人员,对常规仪器的性能、操作及测设方法都一知半解,根本不能胜任施工测量工作,也就是无法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有的单位中标几个亿的一个项目,真正从测绘学校毕业的测量人员没几个,跑尺子的几乎都是农民工,所以测量人员较少,不利于工程施工的开展,就不要说要对技术的改革。
1.2测量仪器设备落后且数量不足带来的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没有足够的测量仪器,甚至不少施工企业没有测量仪器。在施工时由于测量仪器落后,严重影响了测量的精度。而且由于仪器不够,也影响了施工进度。水利工程施工测量需要一定资金的投入才能保证正常的开展,但受认识和条件的限制,仪器设备不先进,达不到精度要求,影响测绘成果,不能适应发展的的要求,在某些程度上阻碍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1.3测量仪器的操作不当且保修不到位
一般来说,测量所用的仪器都属于精密仪器,且每月自己必须得校核,每年必须进行年检。有的施工企业测量人员的水平有限,没有严格按照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导致仪器的灵敏度降低。对仪器在野外施工测量不注意保护,在夏天让太阳光暴晒,没使用遮阳伞,在雨天作业,也没对仪器进行保护,没有很好的保护好仪器,使仪器出现了不应有的损坏。测量的成果达不到质量控制的要求。
1.4测量的质量控制不到位
对水利工程质量的监控,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监控和工程竣工验收时,都只注重其他施工质量的检查与控制,而忽视施工测量质量的检验。许多工程验收监督部门到现场看看,走走过场,没有做到亲自用仪器进行实测。少数工程验收也仅停留在复核一下建筑物的几何尺寸,不能从根本上对施工测量质量进行监控。这种现象误导了水利施工企业的管理者,认为水利施工测量不重要,不利于水利施工测量水平的提高。
2、 解决水利工程施工测量问题的措施
2.1充分认识水利施工测量在现代水利施工中的作用
落后的思想观念是任何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最大障碍,应以发展的眼光充分认识水利工程施工测量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要有改变水利工程施工测量的现状、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水平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测量工作的领导、监督、组织管理及投入,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施工测量在现代水利施工中的作用。因此,一是要彻底的转变思想观念,改革旧体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求发展;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改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尽快提高掌握现代新科技的能力;三是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全面加强质量管理,让先进的技术应用到现代水利建设中。
2.2 加大测量仪器的投入力度
当前水利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施工技术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在水利工程的施工测量中,采用原有的测量方法和手段会受到巨大的冲击,有些必将被淘汰。为适应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一定要加大对仪器的投入,开发仪器的性能,更新传统测量手段,还有水利工程企业的管理者要有发展的眼光,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尽早引进实用的新仪器,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质量,适应现代水利工程快速、高效、优质的施工需要,才能跟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步伐和国家建设的需要。
2.3增强施工测量队伍建设,确保施工测量人员素质
随着水利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大、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新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发展与应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水利工程施工队伍建设,提高施工测量人员素质。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应从学校开始,改革水工测量的教学和实习内容,让学生多到施工企业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工程的性质,让水利测绘人员具有创新的基本素质,把所学的测绘新技术和新手段应用到工程中,为水利工程建设做出贡献。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发挥“人是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作用。水利工程施工测量人员要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形式,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主要应掌握常规测量仪器和先进仪器的的性能、操作、维护和保养,掌握施工测量常用的测设方法和技能,掌握测量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动态,并开展创造性实践。
2.4强化工程建设监理的控制,促进施工测量水平的提高
工程建设监理在履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监控过程中,要切实把水利工程施工测量成果的检查与验收纳入日常的监理工作。在对施工测量质量监控中,一定要坚持“事前控制”的原则,加强对施工测量的监控。对主要的施工测量放样,一定要复测,最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强校核,杜绝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既有利于促进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测量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监理测量水平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我国苹果生产中推广最成功的十项技术
一、红富士苹果品种的普及与更新,缩小了我国苹果与国际发展的差距。红富士苹果因品质优良、耐贮性好,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完全替代了我国栽培将近一个世纪的国光,成为生产的主栽品种,这在我国苹果栽培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品种的替代对我国苹果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缩小了我国苹果栽培品种与国际流行品种的差距,提高了我国苹果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同时,立足我国实际,选择适应我国不同地域气候特点的品种,选优工作在不停的进行着。我国先后选择出了烟富系列、昌红富士、红锦富、礼泉短富、天富1号、寒富等大批优良品种,极大的丰富了我国苹果品种组成,加快了品种更新,红富士苹果优系的发展正成为生产的主流,这为我国苹果产业效益的提升打好了基础,促使了苹果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二、单果管理全套袋栽培技术,使得苹果品质大幅度提升。套袋栽培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对于改善果品外观质量,提高对果实病虫的防控,改善果品食用安全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由于套袋栽培具有较好的市场销售空间,高额的利润回报,因而推广快而面广,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推广到目前已经普及,套袋栽培占到了我国苹果栽培比例的8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栽培模式。
套袋栽培在改进果实品质的同时,加速了我国苹果生产管理精细化措施的落实农业论文,疏花疏果、单果管理普及率达95%以上。这项措施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果实品质,克服了果树大小年结果现象,实现了苹果丰产、优质、稳产,使生产效益得以大幅提升。
三、纺锤形整形,有效的解决了幼树期进入结果期迟的生产难题。纺锤形整形,主枝保持单轴延伸,枝条以长放为主,很少应用短截,对树体的刺激作用小,符合树体生长特性,树势易稳定,有利成花结果。纺锤形树形的推广,成功的解决了红富士进入结果期迟的生产难题,促进了红富士苹果在我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纺锤形整枝时,树体级次少,结构简单,有效结果枝充足,有利产量的提高,因而纺锤形成为苹果栽培的主流树形。
四、以拉枝为主的简化修剪,加快了苹果生产的普及。随着拉枝技术的普及,使苹果管理不再神秘,生产管理大为简化,以往只有少数人员掌握的技术,随着简单化而普及。拉枝技术,广大果农一看就会,一用就灵,得到迅速传播,成为目前苹果生产中修剪的最基本方法,颠覆了传统的修剪方法。一般对于树体萌生的有空间的枝条,采取长放长放再长放的方法,待枝长度超过1米后实行拉枝处理,通过“一揉二压三拉四固定”,保持基角成90度,枝成水平或下垂,就可有效地缓和枝的长势,促进形成花芽而结果。大量的生产实践证明,下垂枝不但成花容易,而且所结果实果个大、果型端正,促进下垂枝结果成为修剪的主要环节。一般一个枝条从芽抽出后,要经一年长条、两年成花、三年挂果、可持续多年结果,但枝龄过长,则结果能力下降,所结果实品质很难提高,一般枝龄在三至五年内,结果能力最强,因而在修剪时要对枝龄过长的枝实行回缩处理,以保持壮枝结果,提高结果能力,促进产量品质的提高,这是在苹果进入盛果期后应抓的关键环节。以长放、拉枝、回缩等为基本方法的简化修剪已成为树体调节的关键站。
五、覆盖栽培,有效的缓解了干旱对苹果生产的影响。干旱缺水是我国苹果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农业论文,气候反常,降水少,干旱出现的频率高,危害的范围大,促使了覆盖栽培的大面积推广,以地膜、杂草、沙石等为主的覆盖栽培有效的改善了苹果生产中水分供给状态,极大的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促使了苹果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特别是黑色地膜的应用,不但起到了很好的保墒效果,而且对杂草的生长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覆盖黑膜后,果园除草用工量减少,覆盖栽培已成为我国苹果主产区的主要栽培方式。
六、配方施肥的推广,使施肥的科学化程度提高。长期以来,我国苹果生产中施肥管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特别是氮肥的大量施用,导致树体虚旺,出现适龄不果现象。近年来,随着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这一现象有很大的改观,氮肥的施用得到有效控制,配方施肥、均衡施肥已成为苹果园肥料管理的主要方向。
七、沼肥的应用,促进了果品的有机生产进程。沼肥是将畜粪和鲜草等送进沼气池,经厌氧发酵,充分腐熟后的有机肥,在果树生产中应用,对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非常有利。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能源项目的实施,沼气的普及,使得沼肥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沼肥的应用加速了我国苹果产业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进程,对于提高我国苹果品质,提高我国苹果国际竞争力,增加出口都是非常有益的。
八、机械作业的推广,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随着微型旋耕机、农用三轮车、机制喷雾器等小型农机的成功研发,由于很适宜我国苹果以家庭经营为单位的生产现状,加之售价相当,大多果农能负担得起,以上农机成为果农的生产必备。小型农机的推广,大大地提高了果园的劳动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果园管理的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九、食心虫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果实的商品率大幅提升。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食心虫对苹果生产危害严重,危害较重的果园,虫果率达60―70%,严重制约着苹果生产的发展,自1993年我国实行套袋栽培后,这一现状得到明显改善,加之近年来地膜覆盖栽培的大面积推广,使得食心虫结茧及出土均受到抑制。全套袋栽培,使得果实得到有效保护农业论文,食心虫的危害已由主要虫害降到次要虫害,对生产的危害已大大减轻,有的已不再有虫果出现,使得果实的商品率大幅提升。
十、栽植技术不断完善,新建园成活率高、保存好。苹果栽植后成活率低、保存差、园貌不整齐是以往苹果生产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常导致树体进入结果期晚,前期产量的提升缓慢,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北方春旱现象发生普遍,土壤墒情差所致。近年来,随着栽培时间的前移,地面覆盖保墒、枝干套育苗袋等系列措施的完善,大大的提高了新植果树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促使了幼树健壮生长,为早果丰产打好了基础。
一般在我国北方,秋季降水多,土壤墒情好,栽植果树后成活率高,于是我国苹果产区在没有浇水条件的地方,多改春栽为秋栽,充分利用秋季土壤墒情好的优势,以提高成活率。
地面覆盖后有效的控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使天然降水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对促进树体成活效果非常好。
枝干套袋后,枝芽生长的微环境得到改善,枝干水分蒸发散失减少,有效的防止了抽干现象的发生,促进了萌芽,提高了成活率。
关键词:暖通空调 设计 施工 质量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暖通空调管线及相关设备的位置设计问题
施工技术人员在设计暖通空调的施工图纸时,对于所有的管线以及相关设备的标高和位置都会进行初步的规划。但在施工图纸真正出图前,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并没有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的检查,使得暖通空调的施工图中各管线的标高和位置交叉严重,在具体施工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现代建筑暖通空调的管线是十分复杂的。一般来说,现代建筑内都有空调送回风管、排风管、冷热煤水管、冷凝水管、喷淋管以及给排水管和电气桥架等多种管线,具体参见表1。
在安装施工时,一旦施工图纸不能对这些管线和其他相关设备的位置详细标注,就会对暖通空调的管线安装工作造成十足的困难,不仅延长了施工时间,更是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为了避免在施工时出现这类问题,应该在设计暖通空调施工图时对所有的管线工程作统一全面的安排,详细标示出各个管线和空调末端设备的位置及标高。同时要在施工图出图前对设计图进行仔细审核,一旦发现有位置不合理的情况应及时提出修改意见,为暖通空调管线工程的施工及运行管理提供便利,提高工程的整体使用质量。
1.1暖通空调管线的设计
在现代建筑中,除了暖通空调存在大量管道之外,还有其他多种类型的管道,主要包括有给水管道、排水管道、中水管道、热力管道、燃气管道、空气管道以及各种配电线管道或者电缆。在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管道交叉错位的情况,为了减少管道、管线和穿线管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设计时就要全面考虑所有施工管线的施工顺序和走位,如果无法避免管道管线交叉或是在某一局部空间内管线太过密集的情况,应从建筑整体性能角度考虑,合理安排管线的位置。
1.2暖通空调风管的设计
在暖通空调的设计及安装过程中,风管的位置和走向也是较为关键的一步。风管吊顶的高度要根据其界面高度方向上的长度来决定。一般来说,风管的走线以短为佳,如果走线过长,则风管的施工难度会增大,同时与风管相邻的其他管线也很难设计。
因此,在现代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安装中,管线和相关设备的布置,对于提高建筑的实际使用质量和使用空间有着切实的意义。
2暖通空调系统运转的噪声污染问题
现代建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种噪声污染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大风量空调机组的技术相对而言还不够成熟,暖通空调末端设备在运转时噪声往往都是超过厂家提供的样本数据的。因此在设计暖通空调运行系统时,要注意对末端设备噪声指标的控制,必要时应对大风量空调机组采用隔声措施以保证空调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在允许范围之内。
2.1相关系统设备的安装
暖通空调系统在运转时,各种设备所产生的噪声占据了较大比例,因此在设计安装时要注意各相关系统设备的噪声问题。比如在安装风机和空调机时可以考虑采用弹簧阻尼减震器来控制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风机和风管的连接以及空调机组和水管的连接均可以采用软连接的方式。除了控制噪声源之外,还可以对空调机房进行吸音的处理,例如在空调机房内可以使用吸声材料,采用吸声板材来设计空调机房的墙面和吊顶板,在设计安装门窗时可以考虑使用具有一定吸声能力的门窗,达到控制噪声传出的效果。
2.2暖通空调中水管的安装
暖通空调的水管安装对于噪声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其设计安装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来执行。具体的安装要求有:冷热煤水主干管和吊架应使用弹簧减振吊架,同时吊架应固定在梁上,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两道梁之间设置槽钢横梁用来固定吊架。
2.3暖通空调风管的安装
暖通空调风管的设计安装也应按照严格的标准规范来执行,除了在各主要部位和噪声源处,如风机进出口、新风进口、风管适当部位和风管弯头部位等设计安装消声器和使用吸音材料外,也要注意风管的设计和安装,尽量减少风管由于强度不够或是整体刚度不足而产生的摩擦和振动噪声。在现代建筑暖通空调风管吊架施工时,应尽量采用橡胶减震垫,减少风管在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噪声。
2.4暖通空调水管的安装
在建筑暖通空调施工时,产生的噪声一般会沿着水管向外传递,在此过程中如果水管的主管管径过大,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振动,而这种振动会沿着刚性的导体一直传递,长时间下去会对空调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在水管的主管上安装弹簧减震器,尽量消除楼板与主管之间的振动和噪声。
3暖通空调运转时水系统相关问题
在实际安装施工时,暖通空调的水系统安装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下图即为暖通空调水系统的示意图:
在暖通空调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其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水系统管道的水循环不畅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暖通空调系统的管线过多,交叉频繁,使得管网中出现较多气囊,严重影响了水系统的循环,另一种则是由于在暖通空调运行过程中,对于水系统管道的清洗工作不到位,有污染物堆积,使得水系统堵塞。
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原因,在施工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对于第一种气堵的问题,其主要的处理措施就是在暖通空调施工前,合理设计并规划各个管线的位置,详细标示其标高,避免出现大面积的气堵现象。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气堵常出现的位置设置一些排气阀,将气体及时排出。对于第二种现象,则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预防治理工作:①在焊接安装管道之前应及时除去管道中的杂物和锈迹,当清理干净之后应对管道口做适当的处理,防治有污染物进入其中;②可以在管网的尾端设置一个工作量较大的排水阀,确保排污的效果,同时在管网中可以设计安装一些过滤设备。当管网的清洗疏通工作结束之后,要进行管道水循环的试运行,将其中剩余的杂物全部带到过滤器中,最后统一将过滤器中剩余的杂物清除。
4暖通空调运行时的结露滴水问题
暖通空调在运行时还会出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结露滴水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管道的连接不紧密;安装施工没有严格地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执行;施工时使用的管道材料质量较差,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暖通空调系统在运行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水压试验。
对于暖通空调在运行时出现的结露滴水问题,在设计施工时一般有四种解决方法:①切实加强对施工材料,使用管道的材质以及其他设备质量的控制,加强对弯头、阀门等设备接口处的保温工作,确保管道之间的连接足够紧密;②对于穿墙部位的冷热煤水管,应加设保温套管用以保护,从而可以保证保温层在穿墙部分不会断开;③在吊顶板封板之前,应对网管中各处的杂物锈迹进行清理;④应对设备滴水盘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项目管理中建立争议评审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土建工程施工中,尤其是大坝、水资源管理等工程中运用较为广泛。争议评审是通过组建争议评审团这种非官方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旨在通过此形式使业主和承包商在合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索赔和争议能得到及时、公正地解决。“争议评审团”(“DisputeReviewBoard”),简论文称为“DRB”,距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国际的项目管理,尤其是从我国的项目管理来看,在项目的合同执行过程中建立争议评审制度,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索赔现象频繁并日趋严重
索赔虽然在国内外的项目合同执行过程中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但近年来索赔现象更加频繁并日趋严重。承包商为了维护或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以各种理由或借口向业主提出索赔。如果业主能把索赔费用控制在合同总价的30%以内,这就足以说明项目的管理工作是十分有效的。
2.仅仅依靠工程师已经难以解决项目中的有关索赔和争议如果业论文主和承包商发生争议,双方对监理单位(在菲迪克“FIDIC”条款中称为工程师,以下简称工程师)的决定均不能接受时,则工程师的决定对双方无最终约束力。
3.承包商怀疑工程师的公正性按FIDIC条款的规定,工程师都是由业主聘请的,即使工程师作出的决定是公正的,但承包商也可能认为缺乏公正性。
4.国际仲裁的时间太长且费用太高
按国际惯例,若业主或承包商对工程师的决定不满意时,均有权将争议提交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国际经济法庭仲裁。但是,向国际经济法庭申请仲裁存在两个问论文由整理提供
idi-font-size:12.0pt;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ont-kerning:1.0pt;mso-ansi-language:EN-US;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论文题,一是时间太长,一项争议仲裁往往需要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二是耗费巨大,胜负难卜,将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经验表明,即使最后仲裁结果是公正合理的,但时过境迁,对争议双方都无济于事了。
鉴于上述情况,业主和承包商都希望在将索赔和争议提交国际经济法庭仲裁前,能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在项目的施工现场能够更快地、客观地、公正地解决办法。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项目合同实施中便产生了一种新的解决索赔和争议的组织形式,即争议评审团(DRB)。
目前,DRB在美国、英国、法国、南非、印度论文和孟加拉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采用。1992年底,我国的二滩水电站项目的管理也采用了DRB,这是我国内陆世界银行项目第一次引进DRB(香港已广泛采用)。二滩项目采用DRB来解决合同双方的争议所取得的成效,得了世界银行的好评。随后,我国的小浪底等项目中也采用了DRB。世界银行二滩工程考察代表团在对二滩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已将DRB这种形式写入了世界银行导则,向全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推广运用。同时,1995年,世界银行将DRB纳入了世界银行的招标文件范本,建议世界银行贷款额度超过5000万美元的项目采用DRB。1995年9月,FIDIC将一个类似DRB的解决争议机制纳入了FIDIC的“黄皮书”,并在1996年的“红皮书”(合同一般条件)修订草稿采用了DRB。DRB在全世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我国项目管理建立争议评审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实践证明,在项目管理中采用DRB来解href="/eWebEditor_new/">,如果双方中有一方不同意DRB的建议和决定,那么DRB的所有记录和建论文议将是随后任何正式裁决和诉讼中可采纳的证据。这也反过来使双方更为慎重地对待DRB的建议和决定,从而有利于合同双方的团结合作。
3.有利于降低调解的费用和节省时间
DRB处理索赔和争议的程序简单易行,双方所花费用比通过国际仲裁解决或法律诉讼解决要少得多,而且不会干扰项目的管理和整个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避免了仲裁争议论文久拖不决,或凡遇争议就提交国际仲裁机构仲裁,造成双方既花时又花钱的情况,有利于降低双方的费用和节省时间,从而保证项目的按期完成。
4.有利于我国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
我国加入WTO以后,项目管理也必须与国际接轨,即按照FIDIC条款的要求对项目进行管理。如果在项目管理中推广和应用DRB,不但对于我国今后搞好项目论文的建设,解决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索赔和争议有值得借鉴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加快实现我国的项目管理与国际接轨。
三、争议评审团的产生与形成
1.争议评审团(DRB)成员的素质评价和任职条件
(1)争议评审团(DRB)成员的素质评价
DRB虽然是一个非官方机构,但却是高于“工程师”,仅低于国际仲裁机构的一个独立的有声望的中立机构,它的工作将贯穿于全部工程的建设工期。DRB工作状况如何,必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管理工作。因此,作为DRB的成员,不但要具有较高的素质、丰富的经验和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名望外,还应当从学历、工作经验、知识面、独自处理仲裁和争议经验、国际工作经验、熟悉FIDIC或类似合同的程度、中国或亚洲工作经验和工程施工经验等方面进行资格预审和综合素质的结构性评价。在符合条件的候选人中,从高到低挑选DRB成员。对要担任DRB论文由整理提供
scii-font-family:''''TimesNewRoman'''';mso-hansi-font-family:''''TimesNewRoman''''">论文性”,即对于业主和承包商之间发生的索赔和争议的建议,以调解人的身份,在充分考虑双方利益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判断,提出如何解决索赔和争议的建议。对于DRB提出的建议,业主和承包商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表面看起来DRB的作用似乎不大,但实际上,经验表明,DRB提出的意见容易被双方接受。DRB的这一特点,决定了DRB在解决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索赔和争议的独特作用。因此,在我国的项目管理中应当大力推广DRB,从而提高我国项目的管理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小平,解洪主编.二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M].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
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是本科毕业设计最重要环节之一,学生要高度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2.开题报告一式一份,由学生妥善保管,最后连同毕业设计任务书、说明书等相关资料一起装入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资料袋中存档。
3.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4.开题工作应在教学进程表中,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二周周末前完成。
5.学生查阅的参考文献(含指导教师推荐的参考文献),设计类题目一般不少于10篇,论文类一般不少于12篇。
一、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分析
本课题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了解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程序和依据,掌握编制方法、步骤,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设计和调整。
本课题的意义:本研究题目与四年所学专业目标一致,本人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目标和本研究题目一致。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培养自己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因为自己毕业后从事就是施工工作。同时,也培养了对工程量计算的能力,以及施工五大员的管理能力。
研究现状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施工企业建造师初步能力,在校获得施工员证书,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能力,是施工员和建造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是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凡是毕业后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人,都在努力掌握施工组织设计能力。
随着建筑工艺的日趋复杂化—主要是高层、大跨与深基坑的不断增加,垂直运输、吊装与支护、降水等变得更加复杂;设备安装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主要表现在智能工程方面,如3A工程(办公自动化OA、通讯自动化CA、设备自动化BA),出现了复杂的布线系统;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质量(ISO/GBT的执行)安全要求的重视,使得施工组织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被重视。
在施工组织设计方面,在我国施工方法选择越来越合理,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越来越先进而具体,并在质量上与国际接轨,严格贯彻执行各种规范、规程、标准以及相关法规,施工质量大大提高。网络计划已普遍使用,与横道图并用,充分运用二者各自的优点,提高进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同时加强进度控制,保证计划的贯彻实施。文明施工越来越被重视,施工平面图设计合理而可行。尤其是尊重人权,重视健康,安全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在争取最大利润的同时,“抢工期,保安全,重质量”,实现甲、乙双赢的目标。
与国外发达国家比,我国在施工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四新”和计算机在施工中的运用,以及管理等方面较落后。“四新”,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许多在国外早已普及,在我国却刚刚开始,譬如竹胶模板、滑模、早拆模板,冷扎钢筋、机械连接、电渣压力焊,免振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基坑板桩支护、人工降低地下水、门式脚手架、小桁架模板支架、,苯板外墙保温、SBS改性沥青防水、塑钢窗、地暖等。“四新”的出现,要求在施工组织上更加严禁、先进,从而达到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目标。计算机在施工中的运用,我国十分落后,主要表现在预算、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财务等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进度计划编制与修改、指标分析与方案分析、钢筋的统筹下料等,目前计算机利用很薄弱,影响了高效、低耗的实现。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进度控制上。施工组织强调有目的、有秩序、有系统地结合起来,而管理强调管辖、控制、处理。目前施工只注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而施工中的管理却被较严重地忽视,而这恰恰应是重点,质量靠过程控制,效益从管理中得到。因此,本次毕业设计计划重视这三方面的研究,争取有所创新。
本课题特点:
本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的总建筑面积为4264.55㎡,建筑层数为地上六层,建筑高度为20.70M,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该工程长度为49.75m,不需要设置伸缩缝,不必设置后浇带。施工缝可留于房屋中部,折线型,按两个施工段进行施工。因为是坡屋顶,所以工程量计算较复杂。
二、本课题的基本任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实现途径、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的基本任务:根据给定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完成工程量计算;根据给定的施工条件、有关工程量计算资料,完成一个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1)工程量计算:包括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
(2)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特点,地点特征,施工条件等;
(3)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程序、顺序、起点流向,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等;
(4)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横道图和网络图,含劳动力动态图等;
(5)资源需要量计划:包括人工,材料,构件和机械等;
(6)施工平面图设计:(场地给定)
(7)技术组织措施:包括提高质量、保证安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文明施工、缩短工期措施等;
(8)技术经济指标。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实现途径、方法和手段:本课题难点是进度计划的编制。计划通过网络下载方法和实习机会获得施工组织设计的案例,通过大量施工组织设计实例的研究,取长补短,从而获得国内外在相应方面的优秀设计经验。实现途径:文献研究与调研、访谈;分析、整理典型材料;撰写毕业设计书。实现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研法、比较法和文献法。
实现手段:一律电子板打字和绘图。尽可能考虑使用预算软件校核工程量;尽可能考虑使用施工组织设计软件校核进度计划。
三、完成本课题所需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实验、调研等),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