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1:31:11
导语:在插秧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海洋科技查新可促进海洋领域挖掘新的研究内容
20余年来,海洋科技查新为申请国家“863”、“973”项目以及在海洋卫星遥感综合应用技术研究、海-气相互作用研究、海洋气候异常研究、海洋灾害预警技术研究、海洋安全与海洋防卫战略研究和海洋综合管理研究等海洋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支持,这不仅节约了海洋科研人员查阅文献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又可以让科研人员充分了解相关研究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及其发展水平;同时也对海洋科技项目立项是否具有新颖性提供客观依据,为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立项的决策提供参考。
海洋科技查新可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项目成果鉴定和申报奖励等的公正性
海洋科技发展迅速,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而各领域的项目评审专家知识面和对相关信息的了解也受专业和信息源的限制,显得不够宽泛和及时,若无查新部门提供可靠的科技查新报告作为评审的客观依据,单凭专家小组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难免会有不公正之处,得出的结论亦可能存在偏差。这样既不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又妨碍了成果的推广应用。海洋科技查新是通过检索出的国内外最新最密切的相关文献信息为依据,经过与查新委托项目的内容进行一一对比分析,给出客观公正的查新结论,成为成果评审专家对海洋科技创新成果的验收、鉴定和申报奖励等新颖性评估的客观依据,保证了海洋科技创新成果评审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客观公正性。
论文摘要阐述了贵州省水稻生产的栽培密度变化历程,分析了栽培密度和栽插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安龙县水稻生产的适宜栽插规格。
水稻的栽插密度对产量影响极大,合理的栽插密度是水稻高产栽培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贵州省水稻种植经历了不同发展时期,其间有不同的种植密度。随着水稻科学的发展,水稻合理密植的内涵也得到不断丰富。
1贵州水稻种植密度的发展
1.1常规稻高秆时期20世纪70~80年代中期,贵州传统种植的水稻均属高秆品种,农民的插秧规格基本是“肥田稀大窝(斗底)、瘦田升子底”,株行距约为(20~33)cm×(20~30)cm,每穴插5~7株,密度为10.5万~22.5万穴/hm2,基本苗75万~150万株/hm2,有效穗120万~150万个/hm2,产量为3000~6000kg/hm2。
1.2常规稻高秆变矮秆时期这一时期为1975~1984年,是贵州地区水稻种植的第1次绿色革命,贵州省相继从省外引进了农垦8号、湘东、桂朝2号、铁青和自育的黔幅、761号等矮秆品种,插秧的密度也有了很大改变,推广的规格约为26.4cm×16.5cm,密度为22.5万穴/hm2,穴插5~7株,基本苗达112.5万~225万株/hm2,有效穗300万~375万个/hm2,产量为7500~10500kg/hm2,此期贵州水稻单产得到跨越式发展。
1.3杂交稻问世至普及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末是杂交稻问世至普及时期,也是贵州水稻种植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水稻插秧的密度和基本苗均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最根本的改变是将常规稻传统的穴插多株改为插单株,以主茎成穗为主改为以分蘖成穗为主的栽培技术。配套技术强调撒稀秧,培育多蘖壮秧,稀插,早插,早发。20世纪80年代后贵州地区推广普及两段育秧,特别是成功地育出了7~8叶多蘖壮秧后,就形成了贵州特色的合理密植宽窄行的规格(20+26.4~30)cm×16.5cm,穴植单株(少蘖苗插双株),密度为24万~26.3万穴/hm2,基本苗27万~30万株/hm2。杂交稻的有效穗达270万~300万穗/hm2,高产田产量可达11250kg/hm2以上。如安龙县木咱镇1990~1993年完成的200hm2稻麦两熟的吨粮田,水稻平均单产达11265kg/hm2,还出现很多12000kg/hm2的高产田,全县水稻总产达6000万kg,平均产量6000kg/hm2,是水稻最稳定的高产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育秧技术的改善,常规稻也能育出多蘖壮秧,提高成穗率,如桂朝2号达到12蘖(汕优63单株成穗为13蘖)。
1.420世纪末期至今该时期水稻种植密度特点主要表现为插秧密度减少,一般特等肥田株行距33cm×31.6cm,密度为7.65万穴/hm2,中上等田株行距26.4cm×23.1cm,密度为16.5万穴/hm2,杂交稻基本苗只有9万~22.5万株/hm2,常规稻基本苗45万株/hm2。
1.5全国超级稻成规模推广时期由于超级稻的叶面积系数要比一般杂交稻大1~2倍,因而提出了“宽行窄株”的措施,促进水稻群体稳健发展。一般肥力中等田块行距为30cm,株距为13.2~15cm,密度为27万~30万穴/hm2。高产田的基本苗仍保持105万~150万/hm2,穗苗比为(2~3)∶1,产量为9300~17760kg/hm2。据报道,2006年贵州省贵阳、遵义等地在水稻增粮工程项目中也出现了13500kg/hm2的高产记录。在超级稻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引导下,国内先进地区水稻单产出现了新的飞跃。
2安龙县水稻合理密植规格的展望
目前贵州省安龙县的水稻生产应从稻麦两熟的耕制出发,既要充分利用两段秧培育中、大苗多蘖壮秧的优势,又要适当提高单位面积的基本苗,还要改方形栽培为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优化群体结构,增加光能利用率,积累更多的干物质,达到高产,同时还要作省工、高产、高效等综合研究,以便为农民所接受。2.1安龙水稻生产适宜的基本苗数采用生产吨粮田的栽培理论,即“中稻的高产栽培应依靠以一次分蘖为主的增产作用”,以蘖代苗夺得高产。同时将现有基本苗从18万株/hm2提高为30万~45万株/hm2,这样在增加一次分蘖成穗的同时,不会增加大量秧田和种子用量,易被农民接受。
2.2普及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用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代替当前的方形插秧规格及残留的宽窄行的方式。具体规格应为(30~33)cm×16.5cm,高秆品种行距适当加宽,中秆种品种行距适当缩小。实现上述插秧规格的调整,结合选用适合当地高产高效的品种、培育壮秧,改超量使用分蘖肥为补施中后期的穗肥和粒肥,推行好气性灌溉等系列关键技术,促进水稻高产。
参考文献
[1]邹文斌.籼型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J].耕作栽培,2006(5):1-5.
[2]苏祖芳,霍中洋.水稻合理密植研究进展[J].耕作栽培,2006(5):6-9.
[3]留汉尧,梅俊中.水稻高产栽培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耕作栽培,1991(2):25-26.
论文摘要:总结了宣州区机插水稻大田软盘泥浆育秧与大田管理技术,以期指导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机械插秧省工、高效、增产,宣州区自2005年开始推广机械插秧技术以来,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6 666.7hm2以上,比人工插、抛秧增产5%~10%。现将其相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大田软盘泥浆育秧技术
1.1品种选用
选择适合宣州区种植的耐肥、抗倒、优质、高产优良品种。早稻:中组3号、皖稻14、株两优819、T优15;单季稻:武运粳7号、皖稻68等常规稻,两优293、新两优6号、丰两优2号等超级稻和杂交稻组合。
1.2播插期
机插秧秧龄应控制在20d以内(叶龄3.5叶)。根据品种特性及气候条件,为确保早稻安全育秧,晚稻安全齐穗,中稻有效避免虫害减少病毒感染、避开穗期高温,宣州区早稻应于4月上旬播种,一季稻应于5月中下旬播种;麦稻区播种期应尽量后延,减少麦秧共生期,防止麦田稻飞虱、稻叶蝉传播病毒,减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和矮缩病的发生。因机插秧秧龄较短,加之宣州区秋季气温波动性强,所以晚稻机插秧要慎重推广,应选择腾茬早的田块,采用晚稻早熟品种,确保双晚安全齐穗。
1.3秧床准备
选择排灌、运秧方便的田块,按1∶90比例留足秧地。播前10~15d灌水泡田。播前2d,施112.5~150.0kg/hm2复合肥作基肥,开沟起畦,畦面宽1.4m,沟宽0.5~0.6m。确保播种前板面平、实、干爽。
1.4塑盘准备
塑盘内径规格58cm×28cm,大田备足300张/hm2软盘。秧盘2张横摆,一次挤紧排列整齐,畦两边各留10cm,保证秧盘平整贴泥。
1.5种子处理
大田用种:常规稻45~60kg/hm2,杂交稻22.5~30.0kg/hm2。播种前晒种2~3d,用浸种灵浸种24h,按常规方法催芽,破胸时,摊开晾干即可播种。
1.6播种
秧盘铺好后,畦沟内灌入水,在畦沟内搅拌泥浆,将泥浆倒在盘上,用木条刮平,泥浆厚2.0~2.5cm,30min后泥浆沉实即可播种。按盘定量均匀撒播,先播70%,再播30%,一般落谷3粒/cm2左右,然后轻拍稻谷使之全部没入泥浆,以不见稻谷为宜。
1.7秧田管水
播后第2天起,采用夜“灌”日“露”的管水方式。每天傍晚上水,直到淹没所有秧盘,清晨排水,直至露出所有的秧盘,以确保秧苗生长整齐、均匀,避免薄水日晒,造成高温伤苗。3~4d后秧苗达到1叶1心时,进入常规管理,保持秧盘湿润即可。如遇阴雨天,排清沟水,保持盘土湿润;遇晴天,则灌水护苗。秧苗1.5~3.0叶时,保持沟水,视天气情况可灌“跑马水”。机插前3~4d,排清沟水,促进秧苗盘根,露晒秧盘,方便起秧和机插。
1.8秧田追肥
机插秧秧龄短、密度大、盘土浅,苗床施底肥,无需追肥,也不建议使用“送嫁肥”。如果秧苗缺肥严重,确实需要追肥,一般秧田用尿素60~75kg/hm2,对水15t/hm2浇施(每盘约用尿素0.5~1.0g),秧田要保持浅水层。
1.9病虫防治
苗期虫害主要有稻纵卷叶螟、稻蓟马,可选用乐斯本进行防治。必须打好“送嫁药”,在插秧前3~4d应喷施锐劲特+铜大师1次,防止大田前期病虫危害。
2大田管理技术
2.1机插秧前的准备
2.1.1大田准备。整地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达到无杂草、无杂物、无浮渣。表土硬软度适中,标准深8~10cm,上细下粗,上烂下实,插秧作业时不陷机。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结,水清不浑浊。
2.1.2土地耕整。空茬田机插前1周进行旋耕整地水耙平。采用旋耕灭茬机灭茬,旋耕后进行干整拉平。上水后待土垡完全吸足水分后进行耙平墁平。高留茬地可先期直接上水浸泡,再用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进行耕整作业。麦、油茬在上水耙地前,应根据秧龄长短,在确保适期移栽的基础上,视天气情况晒垡2~3d。
2.1.3施足基肥。基肥施用量一般为总施肥量的45%~50%。可结合旋耕作业,大田施人畜粪11.25~15.00t/hm2、氮磷钾复合肥450~525kg/hm2、碳铵300~375kg/hm2(或尿素120~150kg/hm2);缺磷土壤应增施过磷酸钙300~375kg/hm2。对麦茬秸秆还田较多的田块,在插秧前1d,增施碳铵225~300 kg/hm2作面肥。
2.1.4泥浆沉淀。沙质土需沉实1d左右,壤土需沉实1~2d,粘土需沉实3d左右。
2.1.5化除除草。机插水稻田应采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结合泥浆沉淀,大田耙平后用苯噻苄可湿性粉600g/hm2或25%恶草灵乳油3 000mL/hm2,拌湿润细土300~375kg/hm2均匀撒施,保持7~10cm水层3~4d。
2.2移栽技术
机插秧苗秧龄短,大田期生长期长。栽插深度应控制在1.5~2.5cm。栽插密度一般为22.5~27.0万穴/hm2,每穴2~3株苗,基本苗60~75万株/hm2,注意查苗补缺。当缺株率在10%以上,特别是出现较长的断垄和较大的“天窗”时,需人工补缺,以达到匀苗。
2.3水浆管理
机插秧苗植株小,植伤重,缓苗期长,大田间的水浆管理以“浅”和“勤”为原则。机插秧后,排尽田面积水,自然落干,搁田3~5d,以增加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的生长;3~5d后,实行浅水勤灌,即上1次浅水层(1~2cm),2~3d自然落干,再上新水,以协调土壤水、气、热状况,促进秧苗发根、分蘖。当全田的总茎蘖数达到预定穗数的80%左右,开始排水搁田,叶龄余数2.5左右或拔节初期复水。为达到“稻田不陷脚、田间无裂缝”的搁田效果,通常采取多次轻搁田的方法,即搁几天,灌1次跑马水;再搁几天,再灌1次跑马水,切不可一次重搁。孕穗期要保持浅水层,抽穗后坚持间歇灌溉,即上1次浅水层,2~3d自然落干,湿润1~2d再上新水,以维持根系活力,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
2.4肥料管理
为防止肥害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机插秧苗大田追肥应“少量多次”。分蘖肥分2~3次施用;水稻圆秆期,施用壮秆肥尿素75kg/hm2、氯化钾75kg/hm2;在叶龄余数1.2~1.5,雌、雄蕊分化期施用尿素75kg/hm2作保花肥,长势较差、叶色较黄的田块适当增加追肥数量。水稻抽穗前后采取根外追肥方法追施粒肥,常用1%尿素溶液与0.2%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混合液叶面喷施2~3次(间隔3~4d)。
2.5病虫草害防治
论文摘要 水稻大棚育苗能培育带蘖大秧,介绍了旱育壮秧的标准、水稻大棚育苗的优点及技术,以期为水稻大棚育苗提供参考。
水稻大棚育苗能培育壮秧,插后返青快。如果秧苗不健壮,属“三类苗”,则插后管理拖后,待其成壮苗后,再对本田施肥施药,否则易造成肥害药害,成为病苗,严重的会死苗,造成生产损失。现将桦川县水稻大棚旱育秧情况总结如下。
1旱育壮秧标准
(1)壮苗生态标准。中苗,株高13~14cm,秧龄30~35d,叶龄3.1~3.5叶,茎粗2.5mm,根10~13条,百株地上部干重在3g以上;大苗,株高17cm,秧龄35~40d,叶龄4.1~4.5叶,茎粗3mm,根13~15条,百株地上部干重在5g以上。这样的秧苗插在本田后,返青快,分蘖早生快发,利于后期孕大穗抽齐穗,为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2)壮苗外部形态标准。根旺而白,利于返青;苗挺叶绿,秧苗生长健壮,用手扫压立即起立;秧龄适宜,秧苗不能缺龄、超龄,否则插到本田不利于生长发育;均匀一致,秧苗高矮、粗细一致,没有“三类苗”,即楔子苗、病苗、徒长苗。
2大棚育苗的优点
(1)大棚育苗经过秋翻地、秋做床、秋建棚工作,在3月末至4月初,就可以清除置床积雪,提前10~15d用塑料扣棚预温。大棚内温度上升,当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置床温度12℃以上时开始播种,4月18日结束。而小棚只有等待自然解冻后,才能育苗,育苗结束时间在4月末,大棚育苗可抢积温200℃以上,以利于水稻在霜前成熟。
(2)大棚内空间大,便于人工或机械操作,可在大棚内进行做床、摆盘、盐水选种、播种、覆土、浇水、施肥、喷药等作业;而小棚要把这一切做完才能插竹片,扣棚。
(3)大棚保温好,光照好,增温快。水稻播种后,在4月10日前播种的,采用三膜覆盖增温,先覆地膜,然后再扣小棚,苗床保温效果好,有利于提高苗床温度,使种子根发育健壮。大棚面积大,采光面积也大,能加快秧苗叶片的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质,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同时促进棚内增温。桦川县所在积温带,属典型的寒地稻作区,春季常有倒春寒现象发生,观察天气预报,如果有霜冻发生,要在大棚内采用小型炭火炉,升温1h,或用液化气炉烧开水30min增温。小棚育苗,棚内空间小,中间也没有田间道,不可能用以上措施保温、增温。
(4)大棚育苗通风及时,能培育带蘖大苗。大棚内放2支温度计,一支放在距棚头20m、距中间道30cm处吊挂,另一支(用支架)放在秧苗下1cm处,以便观察棚内温度。大棚通风可采用肩部通风、侧门通风、拉裙式通风等,以保证秧苗各时期的温度指标。在秧苗1叶1心时前棚内温度在20~30℃;2叶1心时,棚内温度25℃,过高容易出现早穗现象;3叶时,棚内温度22~25℃,如果夜间有霜冻,注意夜间闭棚,如果没霜冻,棚外气温在10℃以上时,可昼夜通风炼苗,旱长根,湿长叶。秧田管理坚持“宁冷勿热”的原则。三叶期以后,苗床尽量少浇水,注意旱育壮秧。秧田浇水要做到“三看”:一看早晚叶尖是否有水珠,二看床面是否发白,三看中午叶片是否打卷,如果表现缺水,一次浇足浇透,但不可大水漫灌。小棚面积小,通风不及时容易造成弱苗、病苗,很难培育出带蘖大苗,如果长大秧不带蘖,即为徒长苗,茎节分蘖少,生育后期易倒伏。
(5)大棚能旱育壮苗。大棚育苗,多采用集中育苗,高台育苗,床面高出地面30~50cm,以确保旱育壮秧;而小棚育苗往往在本田,多数小棚没做高台,这样在春季灌水泡田时,苗床地易进水,成为湿润育苗或水育苗,达不到旱育壮根和旱育壮秧。壮苗根系发育好,白根多,在10条以上。根系长而壮,茎粗在3mm左右,百株地上部干重3g以上,这样的秧苗插秧后,抗低温能力强,很快返青分蘖,如果有伤根现象,新根长得快,返青后,很快进入分蘖期。而小棚的苗一般叶龄在2.5叶,秧龄26d左右,秧苗不足月,插秧后,抗外界低温能力弱,延长了返青期,推迟分蘖期。有伤根的秧苗或伤根严重的弱苗,插秧后,生新根慢,新根下扎泥中才能完成返青。因此,地上部表现为黄叶,甚至心叶也枯萎,造成弱苗或死苗现象。 转贴于
3大棚育苗技术
(1)建钢架结构大棚。长60m,宽6.0~6.5m,高1.8~2.2m。这样的大棚能育2hm2本田所用秧苗。大棚不应过宽过高,否则在北方寒地稻作区,春季有的年份降大雪,会压倒损坏。大棚虽然造价高些,但效益好,可使用多年,缓解春季农忙。而且在稻苗插秧后,种植油菜、油豆角、黄瓜、西红柿等,可增加经济收入。
(2)做床。置床高30~50cm,旱整地、旱做床,苗床要“平、直、实”。平即10m2内高低差不超过0.5cm;直即苗床四周边缘要整齐一致,10m内误差不超过1cm;实即苗床要求上实下松,松实一致,有利于秧苗根系下扎,吸收水分和养分。
(3)备土。提倡秋备苗床土,常年培肥地力,备床土。备土2.5m3/hm2、有机肥0.5m3/hm2;采用营养基质育苗,备稻壳粉4~5kg/m2,过筛细土0.8kg/m2。推广育苗土或稻壳粉隔年准备隔年使用技术。
论文摘要 阐述三香优714引种示范的产量表现与特征特性,并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子处理与催芽、适时播种、抢时插秧、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科学管水、遇寒流时应采取的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等内容,从而为该组合的推广提供参考。
三香优714系湖南省衡阳市农科所用三香A(316A)与y0714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籼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在我市的引种示范种植中,该组合表现为米质好、产量高、稳产性好、熟期适中、穗大粒多,综合抗性较强,适宜种植区域广,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4031)。该组合经过2年作烟后稻栽培试验、示范,产量均达高产水平,可在我市山区、半山区作烟后稻大面积推广。
1产量表现
2006年在岚谷乡横墩村作烟后稻示范种植2 000m2,平均产量达8 335.5kg/hm2,比对照丰两优1号增产18.2%,同年在黎口村作烟后稻示范种植1 200m2,平均产量为8 062.5 kg/hm2,比对照丰两优1号增产16.3%,达极显著增产效果。2007年在我市的水稻示范基地的生产试验中,实割产量8 017.5 kg/hm2,比对照特优175增产 13.5%;2007年还在我市岚谷乡岚谷村作烟后稻示范种植6 700m2,平均产量8 208.0 kg/hm2,比对照丰两优1号增产14.7%。2年的烟后稻示范种植三香优714表现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综合抗性强,是2008年我市山区、半山区主推的烟后稻优质稻新组合之一。
2特征特性
2.1熟期适中、适应性广
三香优714在我市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5~138d,与丰两优1号生育期相仿,作烟后稻种植,全生育期120d左右,比汕优46迟熟2.7d。在我市适宜在山区、半山区作烟后稻种植,而且增产潜力较大,高产稳产,应用前景广阔。
2.2农艺性状优良
该组合株高114cm左右,穗长24.8cm,有效穗271.5万穗/hm2,平均穗总粒数180粒左右,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30.1g左右。该组合苗期长势繁茂,整齐性好,分蘖力强,株叶形态好,茎秆粗壮,叶色深绿,叶片直立,抽穗整齐,后期转色好。
2.3抗逆性强
三香优714抗性:稻瘟病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在我市2年的引种示范种植中,均未发现叶瘟和穗颈瘟,有纹枯病和稻曲病。该组合耐寒性较好,耐肥抗倒,抽穗期耐高温,轻感纹枯病,抗性明显优于对照特优175和丰两优1号。
2.4米质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0%,垩白粒率57.0%,垩白度10.9%,长宽比3.0,胶稠度47.5mm,直链淀粉含量21.5%,米饭有清香味,米质较优,是我市山区、半山区2008年主推的烟后稻优质稻新组合之一。
3高产栽培技术
3.1种子处理与催芽
催芽前将种子晒1d,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并用清水精选种子,再用药剂如强氯精500倍液浸种8h消毒,然后用清水浸种。强氯精对种子上的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稻瘟病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对提高种子发芽率,以及预防烂种有一定效果。浸种最好采用日浸夜露,三起三落的方法浸种。浸种期间,每天最少要清洗种子1~2次。种子发芽的温度控制在30~38℃。若堆温大于38℃,则应把种堆摊开,谷堆全部破胸后即可播种。
3.2适时播种,稀播种、育壮秧
在高海拔地区作烟后稻,最关键就是要使烟后稻安全齐穗过关,因此要卡死播种期。必须在6月20日之前播种结束,播种量不超过225kg/hm2,在秧苗一叶一心期用多效唑300~400mg/kg均匀喷施,促进秧苗矮壮多蘖。秧苗三叶期后施尿素、氯化钾各75kg/hm2,争取多蘖壮秧,单株带蘖2~3个,根粗茎宽。在秧田,一定要防治稻飞虱,特别是黑尾叶蝉,减少普矮病的发病率。移栽前3d喷1次药,做到秧苗带药移栽到大田。
3.3抢时插秧
烟后稻秧龄控制在20~25d,要抢时移栽,充分延长本田营养生长期,增加有效穗和提高结实率。烟农在7月上中旬要及时组织人力、畜力、机力,按标准抢收,抢烤烟叶,迅速清理烟田,组织翻耕,抢时插秧,要求在7月25日前插秧结束。以确保烟后稻及时抽穗、齐穗,避过秋寒,安全过关。
3.4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为促进秧苗早生快发,秧龄控制在25d左右,该组合株型集散适中,在大田生长时间较短,插足基本苗,增加大田的有效穗是保证高产的关键。一般按20cm×20cm规格插秧,丛插2粒谷,插22.5~25.5万丛/hm2,确保基本苗达135万根/hm2左右。
3.5合理施肥
烟后稻三香优714生育期120d,根系发达,分蘖力强,耐肥。因此,要施足基肥,按碳酸氢铵75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氯化钾75kg/hm2做面肥,促进大田早生快发。插后7d,结合化学除草剂用碳酸氢铵625kg/hm2、氯化钾90 kg/hm2和20%华星草克可湿性粉剂450g/hm2混合,进行追肥,田间保持3~5cm的水层,保持7d左右,以保证化学除草剂的效果。以后看苗追穗肥,同时要注意后期氮素过多贪青。
3.6科学管水
水分管理,大田应做到薄水插秧,插后浅水促蘖,在化学除草期间,保持7d田间3~5cm水层,切忌断水,分蘖盛期田间茎蘖数达270~300万根/hm2开始排水烤田,控制无效分蘖,培养强大根系。幼穗分化初期复水,孕穗、抽穗、灌浆期保持浅水层,后期干湿交替至成熟,切忌断水过早,以利养根活叶,提高结实率,防早衰,确保丰收。
3.7遇寒流时应采取的措施
在水稻抽穗期,要观察天气变化,如遇寒流要及时灌深水护苗,喷施九二确保寒流到来之前齐穗,安全过关。如在寒流到来尚未齐穗,造成不抽穗或抽出半穗等,必然造成大减产。
3.8及时防治病虫害
该组合虽然病虫害发生较轻,但也要根据田间病虫预测预报情况,适时防治,提高防治效果。病害方面应注意做好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等的防治工作;虫害方面注意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特别注意在秧田防治稻飞虱工作,控制大田普矮病的发病率。
论文摘要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迫切需要多种农业机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如何满足时代的需求问题亟待解决。从农机产品价格与售后服务、农机产品的研制开发、农业机械的推广、宣传及农机发展政策层面,提出了对策。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机化发展步伐较快。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在生产中对适用机械化新技术和各种配套机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已从过去的单项作业向多功能复式作业方向发展,从过去的大宗粮食作物生产机械设备的需求向经济作物的种植、收获加工处理机械设备的多样化需求延伸,饲料机械、园林机械、青贮机械、棉花、油粮及薯类等经济作物的播种、收获机械等将是以后农业机械发展的重点。
1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民迫切需要多种农业机械
(1)牧草收获机械。牧草收获机械过去只有在牧区需求,而现在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需求,养殖业发展较快,农民已有大量需求。比如我们小麦种植区的麦秸秆和玉米秸秆,以前都是白白烧掉,而现在可以收集起来加工成牛羊饲料,因此需要大量的麦草打捆机和玉米秸秆收获机等收获加工机械。
(2)马铃薯和果蔬机械。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果蔬面积的不断扩大,采用机械收获也是当务之急。油菜、花生收获机械也有较大的需求。
(3)水稻插秧机。水稻插秧机在南方大部分稻区已经开始应用,而在淮河流域和一些丘岭地带小面积的水稻种植区却很少见到,这里的农民早就希望摆脱繁重的人工插秧,但苦于买不到适应本地方的小巧的插秧机械。
(4)秸秆还田机。随着农民科学种田意识的加强,秸秆还田机在我们这个地方已开始使用了,玉米收获机配套的还田设施,已基本上能够满足玉米秸秆还田的需要,不足之处是被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有点长,对整地和小麦的播种有一定的影响,现在唯有小麦秸秆还田还在困绕着农民,他们也不情愿烧麦秆,只是没有好的办法来消灭秸秆,以便夏种能够顺利进行。
(5)烘干设备。烘干设备过去只有在制种企业才有使用,而现在为了减少霉烂造成的损失,增强优质农产品供应,粮食生产区逐步重视产后的烘干设备的投入,来解决无日光照晒所造成的损失。因此,烘干设备的应用意义重大,尤其是在今后,伴随着烘干品种的扩大和能源的多样化以及烘干成本的降低,烘干设备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6)养殖机械。随着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规模的扩大,为养殖机械的运用带来了商机。养殖也可以运用机械,它不仅可以减轻人的劳动,而且还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所以现在大量需求。自动给料设备、清洁设备、温控设备和监测设备等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7)设施农业机具。目前我国蔬菜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较大。发展优质、高产、生态安全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是当务之急。如使用方便的大棚多功能作业机,为设施农业带来了新的需求。目前虽然此类机械种类较多,但还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民需求。
(8)田间管理机械。需求量最大的是植保机械,其次是中耕和排灌机具。如今粮食作物的田间管理需求已向高层发展,如小型的植保机械将会被大型的植保机械所替代。而对于蔬菜、苗木等生产的田间管理机械相对较少,特别是温室大棚的种植管理,大部分依靠人工管理,效率低,费时、费工。因此,目前需要发展的田间管理机械主要是多功能田间管理机、中耕除草机、滴灌、喷灌机具等。
(9)玉米采摘机。现在的品种不少,但大多数机械只能采摘站立着的玉米,对于倒伏的玉米就无能为力了,而只能靠人工采摘。还有一些玉米采摘机在生产技术上达不到采摘的要求,如有的机器不能随着玉米行距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割宽和行走宽度。因此,造成玉米损失过大,虽然农民需要机械采摘,但也不愿使用这种性能不好的机械。此外,随着农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打穴、推土、运输、起苗等农村环境改造及农田基本建设机械也有地域性需求。
2农业机械化如何满足时代的需求
(1)产品价格。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民的经济收入还不高,如果产品的价格过高,农民虽然需求,但考虑到一次性投资过大,投资的效益又比较低,影响到机械设备的销售和推广应用。如:用于设施农业的电动卷帘机、微耕机等产品,产品的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已经能够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求,农民也迫切需要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但考虑到价格和使用成本过高,所以一直未能较快地普及与推广。如果产品的生产率高,使用成本又低,并且物有所值,价格又可以接受的话,农民还是愿意购买的。如新疆地区进口的采棉机,每台每天采棉10hm2,可以替代150人采摘棉花,采净率高达95%以上,用机械采摘比用人工经济,经过几年的比对,尽管采棉机的价格高达160万元,但农场职工也愿意购买。
(2)售后服务。现在农民非常注重农机产品的售后服务。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机产品能够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服务,做到用户基本满意。但有少数产品因销售数量有限,服务网点又比较少,影响了售后服务工作;还有一些生产厂家对机具的研制和开发较快,忽视了老产品配件的供应,用户买不到配件,致使未到报废期的机械提前报废。售后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责任心等也影响到服务工作。有的服务人员服务不到位,配件供应不及时,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有的厂家虽然承诺24h内随叫随到,但由于服务区较远,而延误了服务,农民怨声和责难时有发生。另外,村镇道路的好坏也是影响售后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厂商应当注重售后服务工作,农民买产品也就是买的售后服务。
(3)农机企业要加大对农机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过去,我国的农机产品都是吸取国外技术发展至今的,加上以前资金少、底子薄,当然无法和外国的一些大企业相比。近年来,日本的洋马公司、久保田公司在华售销的产品不少,对我国的农机行业,无疑是个挑战,同时也是为中国的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农机企业逐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有的企业现在已经跻身于国际市场。
(4)农业机械推广机构的完善和推广人员的稳定以及推广经费的运用,也影响着农机化的发展步伐。一些新式、先进的农具,必须经过推广、示范这个过程,才能达到普及运用。如水稻插秧机,我们这个地方就很少见到使用,虽然农机经销商曾引进过,但农民从未见过,不敢购买,也不敢使用。
论文摘要 把增施钾肥作为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进行试验示范,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总结了单季杂交水稻施钾增产效果以及钾肥的施用技术。
云和县地处浙江西南部,云坛乡是该县的一个山区农业乡,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单季杂交水稻常年播种面积在333.3hm2左右。近年来,我们在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把增施钾肥作为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
1水稻施钾试验推广概况
根据土壤普查结果,全乡水田缺钾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80%,已成为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主要障碍。为了研究钾肥的施用效果和推广施用钾肥,提高施钾的经济效益,我们从2004年就开始进行钾肥的试验探索,先后在云坛、李山前、梅湾、靛青山、陈村等村设置钾肥试验点,累计3年共28大区对比处理,试验示范面积达67hm2,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2施钾增产效果
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实践证明,增施钾肥能使水稻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据5个村的28个对比试验和测产验收统计,单晚稻平均增产688.5kg/hm2,增产11.3%,如2004年调查云坛村单季稻施氯化钾150kg/hm2,单产7 929kg/hm2,比不施钾肥增产555kg/hm2,增产7.0%;李山前村单季杂交水稻施氯化钾150kg/hm2,单产8 454kg/hm2,比不施钾肥增产852kg/hm2,增产10.1%。从总的验收情况看,单季杂交稻施用钾肥,平均单产8 055kg/hm2,比不施钾肥增产648kg/hm2,增产8.1%。由此可见,施用钾肥不仅补充土壤钾素不足,而且调节了氮、磷、钾的合理比例,促进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提高杂交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3钾肥施用技术
3.1根据土壤特性施用
对缺钾严重的土壤,施用钾肥效果显著。据调查,速效钾含量在50mg/kg以下的砂质田,单季杂交稻施氯化钾150kg/hm2,比不施钾肥增产10.2%;而含钾比较丰富的灰泥田(85~100mg/kg),施用效果不如砂质田。如梅湾村的灰泥田,水稻施氯化钾150kg/hm2,单产7 822.5kg/hm2,比不施钾肥的只增产5.6%。
3.2钾肥要与氮、磷配合使用
实践证明,只有在三要素合理搭配的前提下,增施钾肥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缺钾田施纯氮180 kg/hm2,五氧化二磷90kg/hm2,氯化钾112.5~150 kg/hm2,配比较为理想,增产显著。
3.3钾肥施用量和施用技术
3.3.1秧苗期适施钾肥。培育无病带蘖壮秧,是获取水稻高产的基础。含钾丰富的秧苗较粗壮,表现为叶厚、蘖多、根系发达、移栽后恢复生长早。因此,秧苗期必须适量施好钾肥。①旱育秧:用氯化钾45~60kg/hm2加适量氮磷肥混合湿润营养土4.5~6.0t/hm2沤制5~7d后作为秧苗基肥施用。②水育秧:早晚稻在4.0~4.5叶时用氯化钾60kg/hm2加尿素60 kg/hm2于睛天下午灌薄水层后均施。
3.3.2分蘖期挑施钾肥。在插秧后到晒田前,一般施氯化钾45~105kg/hm2。在施肥过程中,必须因土、看苗进行挑施,重点掌握好3种类型田:①对瘦质田、冷水田、污泥田等含全钾1.5%以下的属于缺钾类型田,其缺钾症状一般在插秧后10~15d开始出现,缺钾植株比正常植株矮小、颜色暗绿、生长不整齐,老叶片的尖端出现黄萎,之后根系变黑,植株衰退,严重的易发生赤枯病或致死苗。因此,对此类田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在分蘖期应挑施好钾肥,可用氯化钾75~105 kg/hm2,配合磷肥施用,同时做好降低地下水位工作。②对泥肉田、粘土田等含钾量中等的土壤,应根据土壤肥力及目标产量要求而定,以生产6 000kg/hm2稻谷的田片,应施氯化钾45kg/hm2左右。③对含钾丰富的土壤和较肥沃的田块,分蘖期应看苗管理,苗势好的一般少施或不施钾肥。
3.3.3幼穗分化期巧施钾肥。幼穗分化期应根据水稻前期生长情况施用钾肥。如前作种植蔬菜等短期作物或施有农家肥的,因残留一定钾养分,但苗势一般的,可施氯化钾45~75kg/hm2;如前作种植春大豆、春玉米或排场代料黑木耳、香菇等田块,且稻苗过氮导致叶片浓绿披斜的田片,一般施氯化钾105~135kg/hm2,以提高植株抗性。
选育水稻品种多。围绕“理想株型塑造与强优势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共育成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早稻、晚稻或单季稻品种69个,比上年增加10个。其中,10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比去年增加2个。楚粳28号、Q优8号等9个品种通过2013年农业部超级稻品种确认。
创制育种材料多。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籼粳亚种间杂交复交等技术,创制鉴定优异三系不育系12个,两系不育系6个,高配合力、优质、抗病、耐逆等强恢复系17份,创制了一大批具有优异特性的亲本材料,如广适应性、特优质、抗新型病害、抗逆、抗冷、香型等超级稻亲本材料。这些亲本为选育出新的超级稻品种奠定了材料基础。
配套栽培技术多。针对不同稻区实际情况,研发集成超级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北方超级稻冷害发生机理及防治技术、华南稻区双超栽培模式等配套栽培技术共10套,其中区域化高产栽培技术、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推广1000多万亩)作为水稻生产主推技术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论文摘要介绍了安龙县德卧镇优质稻的生产概况,并总结了示范区优质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为抓好安龙县优质水稻示范生产工作,德卧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引进良种进行品比试验和提纯复壮,以选取适应当地气候和地宜条件栽培的优质稻品种,并配套实施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使德卧镇优质稻示范生产及产业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
1德卧镇优质稻生产概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安龙县农业局根据贵州省农业厅黔[2004]6号《关于切实搞好2004年优质稻示范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建立了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并加强了品种引试筛选工作,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消费者喜爱的骨干品种进行推广,不断提高种植优质稻的经济效益。逐步把安龙县优质稻培植成优势产业,提高优质米的市场竞争力,到2006年全镇共种植了约134hm2优质稻,总产量达90万kg。对全镇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明显效果。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要求日益增长,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尤为突出,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狠抓优质稻米生产,德卧镇连续3年作为安龙县优质稻米示范实施乡镇,通过项目的示范实施,示范基地农户可新增产值2250元/hm2左右,企业每加工100kg稻谷可获利税40元左右,效益较为可观。
目前,德卧镇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发挥自然优势条件,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化建设,依靠科学技术,开发特色产业,生产无公害食品,使优质稻米“满口香”真正成为该镇的农业产业之一。
2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主要以“满口香”和“两优363”为主。
2.2培育壮秧培育壮秧是搞好优质稻高产栽培的基础,“秧好半熟稻,苗壮产量高”。壮秧具有移栽后活棵快、发根早、有效分蘖率高、抗性强、结实率高等特点。可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高标准培育低位多蘖壮秧,示范基地全部推行水稻旱育肥床育秧。
2.3选地育苗先选择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偏酸的稻田土或菜地按1m左右开沟分厢,并施入腐熟的农家肥作底肥。在播种前用强氯精和使百克对种子和床土消毒,然后播“满口香”种子40~100g/m2。最后要抓好苗床管理及肥水的促控,播后用农膜覆盖,并注意避免高温烧苗,移栽前7d根据苗情长势,适当追施氮肥作送嫁肥。
2.4科学施肥合理施肥不仅是夺取稻谷高产的关键性技术措施,而且是获得优质稻米的主要可控因素之一。应以“前重中控后补”为施肥原则,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生育中期视苗情不施或少施氮肥;后期视苗情、地力补施粒肥。整个生育过程做到肥料合理搭配,施肥控制在中等水平,切忌过量施肥,后期要慎用氮肥。基肥以农家肥和沼液、沼渣为主,增施磷肥、钾肥,移栽前施有机肥或沼液、沼渣15000~22500kg/hm2,复合肥450kg/hm2,磷肥375kg/hm2,碳铵375kg/hm2作大田底肥。
2.5规范栽培示范区实行宽窄行拉绳插秧,适时移栽,以中、小苗移栽为主,4~5叶移栽以(33+20)cm×17cm的宽窄行为基准,肥田稀,瘦田密,保证基本苗22.5万/hm2左右。
2.6合理灌溉科学管好稻田水,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又一可控技术。大米品质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水稻移栽后,应浅水灌溉,注意调节水、肥、气、热矛盾。前期防止干旱,后期避免断水过早。断水过早,会造成青米粒、死米粒、腹白粒增多影响产量,使米质下降。灌浆成熟期,要求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促成熟,收割时做到田间无水,以免稻穗浸泡在水中降低米质。肥水管理的具体方法:移栽后5~7d,根据田土肥力情况追施1次尿素。分蘖期深、浅水交替灌溉促分蘖早生快发,形成大穗,苗达375万/hm2左右时,及时控苗。
2.7病虫草害防治优质稻栽培应从作物和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滋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种病虫草害发生。示范区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加强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趋势的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病、虫、草、鼠进行综合防治,严格控制农药残留量。在水稻分蘖盛期,用大功臣等杀虫剂防治稻飞虱和水稻黏虫。
2.8适时收获适时收获可防止稻米品质发生不良变化,这也是优质稻生产的重要环节。当稻谷谷粒含水量在19%~21%,谷粒全部变硬,稻轴上干下黄,2/3的秸秆枯黄时,说明谷粒已充分成熟,应及时收获。早稻成熟后期温度较高,如不及时收获,不仅垩白增大,精米率降低,而且会导致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变硬。收获时要现割现脱粒,严禁谷把在田间过夜。脱粒后风干、扬净、晒干,由加工企业统一收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