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服装设计与工程

时间:2023-04-08 11:31:21

导语:在服装设计与工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服装设计与工程

第1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工程;工程意识;教学改革

一、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服装设计基本技能、结构工艺设计与制作、经营管理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等综合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所采取的课程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偏重服装工程理论基础的学习,但在工艺技能及工程技术规范等方面的实践能力较为欠缺,从而对工程意识的建立、工程设计观念的培养、工程精确度的把握等缺乏正确的认知和完善的思考[1]。工程意识的形成与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积淀,它既包括学生在校内接受课程教学时的工程意识体验,也包括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时的工程实践过程[2]。其中,本科学习阶段是学生吸取新知识、构建逻辑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时期。工科教育侧重于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1]。因此,探究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育新模式,不仅对于服装教育的发展、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毕业生适岗就业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而且对于如何强化工科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强化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意识教育的措施

笔者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工程认知;二是专业知识深入阶段,通过建立小组机制,优化课程的考核体系,不断强化工程训练,逐渐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三是专业技能应用阶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开展工程实践,强化实践教学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也就是说,教师将工程实践问题融入各教学环节,以激发学生对工程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操作能力,最终达到强化工程意识培养的目的。1.专业课程学习阶段,创新教学思路,激发工程意识服装设计与工程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融合了纺织、染整、艺术、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知识,并具有特有的工程实践性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育中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的第一阶段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工程认知。这一阶段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外部因素,指教师的专业引导和知识传授技能;二是内部因素,指学生自身的学习积累程度和工程意识感知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如教学研究、科技发明、艺术设计、商业贸易等),有效处理教授课堂知识与引导课外实践等方面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4]。除此之外,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主动性也非常重要。教师通过进行各类教学活动,使得复杂难懂的工程知识变得生动易懂,这样具备主观能动意识的学生就能在此环节更有效地获取专业知识。学生通过对服装人体体型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面料的设计与生产、成衣制作工艺、服装立体构成、服装CAD/CAM原理基础、服装工业样版设计、服装市场与营销等一系列与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知识学习与实验操作,会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形成基本的整体认知,为后续的课程实践与操作奠定知识基础。在此知识性教学环节,教师需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引导性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认知能力,激发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兴趣。例如在“服装工业样版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时,教师可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先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进行讲解。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样版绘制的理解,教师随机挑选一些学生绘制的样版,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通过这种主动式学习,使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思考并加以巩固。在样版绘制时,教师要求学生有工程作图的意识,整个样版布局要美观,线条要有层次感,通过这些细节激发学生的工程意识。2.专业知识深入阶段,建立小组机制,强化工程训练学生在工程意识培养的第一阶段仅仅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论基础,并未彻底掌握相关的工程知识,因此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工程知识的理解,深入分析工程知识的形成。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工程意识[5]。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育中工程意识培养的第二阶段在专业知识深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小组机制,优化课程的考核体系,不断强化工程训练,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本文以“服装工业样版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考核为例加以说明。“服装工业样版设计与制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应用专业知识、着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及实操技术的专业主干课程,它既是“服装工艺设计与制作”课程的知识准备和操作基础,又是“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延续和理论补充[6]。对此课程的考核方式,我们打破了传统的笔试形式,采用全程考核方式,平时绘制的样版作业和期末的课程设计均作为学生考核成绩的一部分。这种全程考核的方式避免了学生投机取巧、在期末阶段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能够对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期末的课程设计是以冲锋衣为对象分组完成,课程设计的流程及内容如表1所示。在课程设计前期,通过教师的现场讲解与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各项独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课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专业素养,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此仿真实践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接触相关的工程事物及工程因素,不断加强自身的工程观念和工程意识,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对工程实践的完整性认识[7]。3.专业技能应用阶段,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工程实践以工程意识培养的第一和第二阶段为基础,学生只有完全把握好以上基本知识和技能,才能顺利进入第三阶段。笔者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育中工程意识培养的第三阶段称为专业技能应用阶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引导工程实践,强化实践教学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学生才能更好地解决现实工程问题。毋庸置疑,亲身参与实践,进行相关工程操作,对于工科专业学生的工程意识形成和培养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2]。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服装企业、社会实践活动等资源,使学生感知工程现场,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工程责任意识、系统创造能力、合作与竞争意识等,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工程结构、存在形式、技术应用等工程因素,从而获得真实的实践经验。例如通过学校或教师与相关服装企业进行协商沟通,由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到服装生产流水线参观和学习,结合课堂理论知识,使学生对服装批量生产流程具有更加客观、形象的认知。再如建立人体测量团队,教师在暑期对测量团队成员进行严格的测量手法培训及实地演练,并于新生开学之际带领测量团队进行大规模的服用人体测量实践活动。此项团队实训环节可使学生认识到工程意识的本质,通过亲自实践体验工程性要求,逐步形成工程性思维。只有在这种团队体验和个人感悟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形成工程性思考及工程意识,激发出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也是工程意识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7]。

三、结语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相互融合及交叉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知识探索兴趣和实践操作潜力,促进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感知工程内涵及工程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及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针对现有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调整课程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融合多个教学环节,对于培养适应现代服装企业工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尚笑梅 田亚楠 洪正琳 沈芬 单位:苏州大学 苏州天源服饰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洪霞.中外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8.

[2]霍智伟.现代工程意识形成的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3.

[3]吴文辉.论卓越工程师的工程精神和工程意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27-128.

[4]张学洪,王文,徐建平.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53-56.

[5]刘凤霞,蒋彬.在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16):73.

第2篇

姓 名:

性 别:女

年 龄:23

婚姻状况:未婚

身 高:162CM

体 重:45KG

籍 贯:广州

现所在地:广州

求职意向

工作经验: 应届毕业生

意向岗位: 服装设计;纺织/服装/食品工程技术类其他理;服装打板

求职类型: 全职

期望月薪: 面议

到岗时间: 面议

期望工作地点:广州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自信,学习态度明确,刻苦努力,顺利通过计算机国家二级考试和英语水平四级考试,学的是服装设计与工程,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除了学习专业的必修课以外,还选修了提高个人修养与操作技能的公关礼仪等课程并获得高等教育公共关系资格证,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积极参加学院社团活动,在担任系学生会生活部副部期间,有大局观念,认真负责,能有效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大四的时候曾在广州服饰实习,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希望能够得到您的青睐。

教育经历

2010年9~2014年6华南农业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

课程描述:专业基础知识能力:服装概论、服装材料学、时装绘画、服装色彩、服装构成基础、女装款样设计、专业英语、服装生产管理、成衣工艺学、服装史B、服装国际贸易、男装款样设计、服装心理学、服装人体工学、服装工艺基础、服装材料学实验、女衬衫裤子工艺专业能力:女装构成A、女装构成B、女装构成C、立体裁剪基础、服装CAD1、服装CAD2、男装构成、服装商品策划、服装工业样板、服装机械、服装品质管理、礼服构成、童装构成、国际贸易实务B、营销案例分析与营销策划、样板设计、海关实务、外贸单证与外贸函电、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电子商务B、服装营销管理、女西装工艺

工作经验

2013年1月 ~2013年8月广州服饰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 纺织品业(服饰、鞋类、家纺用品、皮具)

担任职位: 纺织/服装/食品工程技术类其他理

工作描述: 每一季服装所要用的辅料企划与整理

个人技能

英语: 良好

计算机水平: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二级

职业技能: 会计从业资格证

联系方式

第3篇

关键词:全学分制;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基地

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全学分制体系下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办学层次与特点较为模糊,毕业的专业人才能力单一,在专业实践中先天不足,专业上缺乏较强的创新能力、现代化的操作理念及品牌运作意识。通过社会调研与企业实践,不难看到现在国内的服装企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开始从被动的模仿加工型企业向品牌经营型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企业中急需懂技术、动手能力强、把握流行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并能准确表达品牌定位风格的高级服装创新人才。要推动中国高等服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基地。

一、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基地的必要性

一方面,我国服装业的繁荣和逐步现代化,对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在我国服装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培养出的服装设计人才设计能力不强,来样、来料加工比例高,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国际知名品牌较少,服装高等院校现代高科技装备整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讲授高新服装技术的课程比例偏少。

目前本科教育已成为许多高技能工作的基本资格,高等教育从奢侈品转为生存的必需品,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高等院校创造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质量及其在经济上的广泛应用,对提高国家的竞争力日益重要。

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基地来说,在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服装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和样板设计、计算机辅助推档与排料技术,然后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基地了解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全部流程和实践环节,在各类内销与外贸服装企业其操作有何不同侧重点,使学生真正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打样、推档、排料及服装技术管理工作,以专题的形式组织内容,突出了针对性和现实性等内容。

二、发挥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基地在服装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补充服装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软硬件条件

我国服装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加工生产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服装加工国。服装产业的大环境决定了许多服装企业拥有新的硬件设施和生产工艺,较为先进的管理、营销、贸易理念和运作体系,能通过国内外商贸活动等多种渠道掌握最新的信息,并随着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迅速变化调整。服装高等院校与服装企业在设备、技术、信息、经验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高校教师的观念意识、国际市场经验等存在滞后和不足。为了培养具有前瞻性和国际性的高素质人才,学院通过在企业中建立实习基地等与企业多渠道合作,教师在企业中兼职等多种方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使服装企业的硬件设施、技术、信息、经验等成为服装高等院校的重要补充条件。

2、提供实践教学“真实环境”

服装的流行性、季节性和艺术性等决定了服装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具有极强的经验性,服装生产技术、管理、营销、贸易等工作必须建立在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因此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其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教学中,强调“真实环境”教学原则,注重加强设计实践、市场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实际生产的联系,使学生在服装行业的真实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来完成对服装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等实际过程,更可加强对服装行业的感性认识,树立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高等教育推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反哺高等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的科技创造力日显重要。高等院校应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致力于将科技创造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服装高等院校可利用自身科研能力、文化研究、创新设计能力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寻求和承担科研项目,以科研项目带动科研水平、学术水平、教学水平的提升,培养成熟的科研梯队,并逐渐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步伐,迅速服务于服装产业。一方面通过成果转化确立高校的科技龙头地位,促进服装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利用成果转化资金为服装学科建设增添动力,促进服装高等教育良性发展。

三、大力进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基地建设

现阶段服装产业面临升级与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的需求,因此在重视产品原创性、差异性的竞争趋势下,只有掌握产品之创新设计,才能以创新价值提升产业竞争力。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可成为产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应新时代需求,服装专业教育的功能、任务应随之调整。因此如何通过与现代高科技紧密结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基地建设,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作潜力能够充分发挥,落实专业设计能力为导向的设计教育,有效地培养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1、加强学科间渗透与交叉

当前科学技术突非猛进,呈现综合、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数字信息化技术、环境科学、管理科学、人机工程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超导与传感技术、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延伸到纺织服装学科中。服装产业要求设计与市场接轨、艺术与科技相结合。合格的服装人才应具备设计、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多方面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扩展知识领域的潜力,能适应人才市场的多变性。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要求人才具备前瞻性、开放性。在学科建设中注重与其它相关学科交叉和渗透,形成综合的学科体系,奠定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的坚实基础。

2、整合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整体素质的保障。在教学实践中将课程体系整合为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两大板块。基础课板块的教学目标在于传授一般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重点在于培养综合素质和学习潜力,打好专业基础。专业方向课板块的教学目标重点在于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既注重保持各课程知识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又强调相关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

3、转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输者,教材是灌输的内容,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其自身的经历和已具备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不被考虑。学习任务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复现和应用。在教学改革中,积极运用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有效整合,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职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教学资源的创建者。学生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学习任务转向独立获取知识、对知识信息进行自主加工和转换。新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信息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在教学中积极引进法国先进的创新教学理念,积极创建针对服装创新人才培养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基地,在基地的建设中始终坚持与高科技紧密结合的原则,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积极向外拓展,与纺织服装企业、相关研究机构和媒体等建立了良好的双赢合作关系,如法国力克服装CAD公司、美国格伯服装CAD公司、瑞典铱腾吊挂公司等多家高科技服装企业,真正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与高科技紧密结合,传统教育方式与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基地紧密结合,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尝试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建勇,徐定华,关勤.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改革联动培养艺工结合的复合型 设计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8.

[2]廖青.坚持艺工融合,构建新时期服装人才培养体系[J].纺织教育,2009,5.

第4篇

【关键词】CFG桩 复合地基设计 加固效果及评介

1 工程概况

某沿海城市一新建住宅小区,每幢楼均为地上18层,地下一层,基础埋深7.5m,场地为6度非液化III类场地,地基基础勘察及设计等级均为乙级,地质条件如下:

1.1 素填土层:褐色、肉红色、灰绿色,主要以花岗岩、粘粒含量少,干湿饱和,松散,层厚4.4~4.8米。

1.2 粉细砂~淤泥质粉细砂层:褐色~灰色,分选磨圆好,片麻岩等风化岩为主,饱和,含大量贝壳碎屑,表层稍密,向下松散~极松散,淤泥含量向下逐渐增加,平均粒径 mm,平均为0.17mm,不均匀系数Cu=1.66~4.17,平均为2.81。层厚0~4.3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

1.3 淤泥质粉细砂~淤泥层:灰色~深灰色,上部粉细砂含量较高,向下逐渐过度为淤泥,含大量贝壳碎屑,饱和,由于受上部填土的影响较大,己有部分排水,局部夹有薄层填土,成分结构变化大,原始结构基本破坏,含水量W=24.07~43.95%,液限WL= 23.34~36.78%,液性指数IL=1.09~ 2.50,内聚力C=3.54~5.93Pka,内摩擦角=3.07~8.96度,压缩模量, =2.22~ 5.51MP a,压缩系数 =0.31~0.97Mpa-1,层厚0~9.1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1.4 含砾粉质粘土层:灰白色,黄褐色,可塑状态,层厚0.9~3.1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1.5 强风化花岗岩:肉红色,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其中充填粘性土,风化块手捏易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故此,本工程设计采用GCF桩复合地基,设计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 ,变形模量 。

2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

本场地土中含有厚层淤泥质土及淤泥,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不了工程设计要求,须对天然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2.1场区地基土分析

从勘察报告可以看出,场地土性质有如下特点:

2.1.1 基底持力层为第五层强风化花岗岩,虽然第四层含砾粉质粘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270kPa,但该层分布不均匀,不能作为基底持力层。

2.1.2 整个场地土分布不均匀,承载力相对较低,不利于控制变形。

2.1.3从土层分布来看,第五层强风化花岗岩层是较理想的桩端持力层。

2.1.4 场地内淤泥质土层和淤泥层较厚,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施工工艺时,容易产生窜孔;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施工时易对周围己施工的桩产生缩径或断桩。

2.2 设计参数确定

2.2.1 桩长L

CFG桩设计要求桩端落在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的地层上,根据地层情况,首先试确定CGF桩长。本工程以第五层强风化花岗岩层为桩端持力层,桩长13~15米。

2.2.2 桩径d

桩径取决于所使用的施工设备,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CGF混合料施工工艺,螺旋叶片直径为400mm或600mm;使用振动沉管灌注CGF混合料施工工艺,沉管直径多为300mm或400mm,设计桩径d=400mm。

2.2.3 桩间距S

在桩长和桩径确定后,首先按下式计算单桩承载力:

式中: -桩的周长; -第i层土与土性和施工工艺有关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第i层土厚度; -与土性和施工工艺有关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安全系数,取2.0。

经计算单桩承载力为45OKN。

而后根据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和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按下式1、式2、式3求解桩间距S。

式1

式2

按等边三角形布桩, 式3

式中: -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m-面积置换率;Ap-桩截面面积(); -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Kpa); -沉管挤密施工法对桩间土强度的提高系数,其值为加固后桩间土承载力标准值与加固前桩间土承载力标准值的比值,使用长螺旋钻进施工,取 ; -桩间土强度利用度,一般工程取 0.9~0.95:对变形要求高的重要工程取 0.75~0.9; -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 ; -桩体28天立方体试块强度;de-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

经计算桩间距s为1.35米。

在桩长、桩径、桩间距初步确定后,及满足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后,还需按下式计算复合地基最终变形量:

式中:n1-加固区范围内土层分层数;n2-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总的分层数;PO-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Esi-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 -基础底面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m; 、 -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层土、第i-1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加固区土的模量提高系数, ; -沉降计算修正系数;

经计算最终变形量 为35mm,满足设计要求。

2.2.4桩体强度

桩顶应力为 ,桩体标号为 。取CGF桩桩体强

度为C20。

2.2.5 褥垫层厚度

本工程设计褥垫层厚度为25O,材料采用5~10的碎石。

2.3 布桩

该小区理论布桩数为n=3.14×30× 30/1.35×1.35=1551支,实际布桩1615支。

3 CGP桩复合地基施工

3.1 CFG桩材料及配比

CGF桩桩身混合料强度等级为C20,施工时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粉煤灰

=300:723:1162(kgm3)。本工程材料采用32.R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粗砂、5~10mm的碎石、II级粉煤灰,混合料塌落度为16~20cm。

3.2 施工工艺

根据场地土质情况、工程特性、周边环境及工期要求,经综合分析和充分论

证,确定地基处理采用CGF桩复合地基,施工采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CGF混合料及振动沉管灌注CFG混合料相结合的成桩方法。

4 加固效果及评价

CGF桩施工完毕,由当地质检部门对本工程桩进行了对该工程分别选取2根单桩进行载荷试验、选取2点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选取3根单桩进行抽芯试验、对330支桩进行了低应变桩身完整性试验,结果显示基本符合设计标准。

5 结语

通过本工程的具体分析,得出CFG桩和桩间土一起通过褥垫层形成CGF桩复合地基,其加固软弱地基的作用表现在:

5.1 桩体作用

该桩不同于散体的砂桩、碎石桩,桩体是具有一定粘结强度的混合料。但又不同于刚性的硅灌注桩,桩体具有一定的压缩性,可其压缩性明显小于桩周软土。这样,基础传给复合地基的附加应力随地基的变形会逐渐集中到桩体上,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据该工程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分析,两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为n=9.9~20.1,而通常情况下的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n=2.2~2.4,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n=3.1~4.2,可见CGF桩复合地基的桩体作用显著。

5.2 褥垫作用

第5篇

关键词:深基坑;灌注桩+内支撑;复合止水帷幕;逆作法;监测

中图分类号:TU47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4-0124-02

1、工程概况

江西新余钢铁有限公司8#高炉上料矿槽系统工程,地上框架一剪力墙结构47.9m高,地下(共三层,负一、负二层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平台)-14.800m深,

坑壁剪力墙及底版均为1.200m厚防水现浇钢筋混凝土):上部结构总建筑面积18375m2,地下室建筑面积733.584mz。该工程施工场地狭窄,临近有建、构筑物及φ1000动力水管,地质、水文条件及上部结构复杂,工期紧(总工期只有175天),在施工深基坑的同时,其上部结构及其相邻建筑必须同步施工。

本工程场地地下水类型包括上层滞水和孔隙承压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1①-1层人工杂填土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散水的渗透补给,无统一自由水面,水量与季节、周边排泄条件关系密切。孔隙承压水赋存于③单元砂土层及④单元砾乱石层中,与地表水及区域承压水体系联系密切,水量丰富。

2、基坑支护方案分析与选择

本基坑周边场地狭窄,满负荷在用的φ1 000动力水管及新建筑物基础均距新建深基坑坑外壁均不到1m远,还有重型车辆过往频繁的厂区交通主干道距新建深基坑坑外壁也不到4m远。基坑平面基本呈长方形,平面尺寸21.08m×11.6m,基坑开挖深度为14.8m。本场地在(1-2)层塘泥层底及(2-1)、(2-2)局部夹有粉土、粉砂薄层。该层饱水,易形成涌水流沙。基坑周边大部分均在(2-5)层粘土层中,该层强度高,对承压水控制有利:但东北角己开挖到(2-6)层淤泥质土夹粉土。该屡为夹层,为承压含水层的过渡层,中深井降水对其有一定影响。但也易引起基坑侧壁流水流土,因此承压水控制也是影响基坑安全的重要一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基坑为狭窄场地的较深基坑,为保证基坑顺利开挖和保护周边环境不受破坏,须严格控制基坑变形,要求支护结构具有一定刚度。支护方案分析比较如下:

1)悬臂桩支护结构虽具有不影响坑内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的优点,但本工程开挖深度较大,悬臂桩支护结构要求插入深度大,配筋多,变形大,无法满足基坑安全要求。

2)为控制排桩结构变形,可采用排桩+锚杆方案。桩锚支护工艺成熟,经济可靠,能有效控制结构变形,但本基坑周边场地狭窄,满负荷在用的φ1000动力水管及新建筑物基础均距新建深基坑坑外壁均不到1m远,还有重型车辆过往频繁的厂区交通主干道距新建深基坑坑外壁也不到4m远锚杆无法穿越。

3)地下连续墙既可作为地下室外墙,亦可兼作基坑开挖时挡土、截水、防渗等临时陛防护结构;但造价昂贵,因此业主不同意采用。

4)灌注排桩+内支撑支护结构是控制边坡侧向变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基坑平面规则,使用该支护结构是十分理想的选择。内支护结构平面刚度大,结构变形小,可有效保护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安全,根据基坑的平面尺寸,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或型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受力条件好,节点处理简单方便,可靠性好,造价低,基坑安全性高;型钢内支撑安拆方便,施工周期短。

最后,综合考虑业主对基坑防水等级要求高、安全、工期的要求,采用复合止水帷幕逆作+灌注桩+混凝土内支撑相结合的形式,达到控制地下水和基坑变形及节约工期的目的。

3、基坑支护结构方案优化措施分析

针对基坑的具体条件,对可行的支护方案进行优化。可行的支护结构除排桩外,撑锚体系可采用单层支撑或两层支撑。对于单层支撑,可设置在BI楼板以下或楼板以上,对比分析如下。

3.1 单层支撑(B1楼板以上)方案

1)与两层支撑相比,本方案因少一层支撑,可在第一层支撑施工完后,分2到3次开挖到基底,因此施工周期较两层支撑短1个月左右。

2)由于桩身弯矩较大,要求支护桩采用较大截面(桩径φ900mm、φ1000mm),桩身配筋较多。由于采用一层支撑,要求支撑杆件截面较大,配筋较多。

3)桩顶放坡高度不大,锁口梁施工时开挖仅3m左右,采用喷锚支护,并用止水旋喷桩对塘浞层进行加固,可确保基坑安全。

4)单层支撑设置在B1楼板以上,B1楼板施工完毕后拆除,不存在穿越地下室外墙的不足,因而也不需在支撑上预插筋和地下室外墙后期补洞等工作,有利于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

5)由于桩身含钢量很高,造价较高。加上一层支撑加强所增加的费用及上部喷锚支护增加的费用,总费用仅比两层支撑稍少。

3.2 单层支撑(B1楼板以下)方案

1)桩顶放坡高度较大,锁口梁施工时开挖至5m左右,采用喷锚支护。并用止水旋喷桩对塘泥层进行加固,可确保基坑安全,但成本较高。

2)与单层支撑设置在B1楼板以上相比,配筋及混凝土量有所减少。但单层支撑设置在B1楼板以下,不能在B2楼板施工完毕后拆除,因而必须穿越地下室外墙,不利于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对结构正常施工稍有影响。

3)由于桩身含钢量很高,造价较高。加上一层支撑加强所增加的费用和上部喷锚支护增加的费用,总费用与单层支撑(B1楼板以上)基本一致,仅比两层支撑略少。

3.3 两层支撑方案

1)两层支撑施工及养护需要一定时间,明显影响施工工期。

2)由于采用两层支撑,桩身弯矩较小,要求桩径较小,配筋及混凝土量少,单方造价较低。

3)上部放坡高度不大,可简单支护,费用较低。

4)施工地下一层楼板时,需预先拆除第二层支撑,影响工期;但不存在预先在支撑上预插筋和地下室外墙后期补洞等工作。

5)采用两层支撑,抵抗不均匀土方开挖和反铲意外碰撞的能力较强,基坑安全有保障。

6)与单层支撑相比总费用略高,工期较长。综合以上分析,单层支撑(设置在Bl以上)以工期最短、经济较优、对其他工作影响最少,为最优方案,因此将支撑设置在B1楼板以上。

由于本基坑平面较规则(21.08m×11.6m),采用刚架式角撑体系,可方便土方开挖,并使支撑体系施工相对独立,有利于施工,对工期十分有利。角撑主杆与辅杆采用不同截面,更为经济。主杆与辅杆采用三角形空间刚架结构进行连接,以协调变形并提高整体刚度。

4、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4.1 支护桩设计

支护桩各段设计参数见表1。

支护桩有效桩顶标高为一3.400m,即嵌入锁口梁0.1m。主筋均匀布置,桩底端

2.0m范围主筋减半。箍筋φ8@200,加强筋φ16@200,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4.2 桩顶喷锚支护设计

桩顶边坡放坡开挖,第一级坡高1.5m,坡比1:1;其下土体在锁口梁施工时沿搅拌桩垂直开挖。中间设置1.0m宽平台,坡面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锚杆采用一次性锚管,材料为φ48×3.5,直接打入。钢筋网采用φ6.5@200×200(Q235),喷射混凝土为C20,喷射厚度8-10cm,加速凝剂1%。

4.3 水平支撑设计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主杆700mm×600mm(高×宽),主筋22φ22,箍筋φ8@200,节点处局部φ8@100,S筋φ8@400。辅杆400mm×400mm(高×宽),主筋10φ22,箍筋φ8@200,节点处局部φ8@100,S筋φ8@400,内支撑主、辅杆中心与梁冠中心同高。

4.4 立柱结构设计

支撑下设置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与钢结构组合立柱。立柱桩下部采用直径为800mm的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桩长16m(进入中风化岩800以上)。配筋:主筋12φ20Ⅱ级钢筋,箍筋φ8@200,加强筋φ16@200。立柱桩顶面标高-11.100m,底面标高-27.100m。

立柱桩上部采用470mm×470mm钢结构立柱。四肢采用L125×10,缀板采用150×450×8(mm),间距400mm。

4.5 锁口梁

锁口梁截面尺寸700mmxl300mm(高×宽),计算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施工时采用C40浇筑,7d后可进行土方开挖。锁口梁采用双面对称配筋,每侧主筋10φ22Ⅱ级螺纹钢筋,局部主筋加强为15φ22Ⅱ级螺纹钢筋,加强筋4φ22,箍筋φ8@200(转角、角撑、支撑节点处局部箍筋加密为φ8@100),S筋φ8@200。锁口梁顶面标高-2.800m,梁底标高-3.500m。

5、深基坑复合止水帷幕逆做灌注桩+内支撑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5.1 基坑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支护桩、立柱桩、中深降水井、复合止水帷幕施工分两层开挖上部至深度3.500m的土方,喷锚支护锁口梁、内支撑施工土方开挖至-7.4m第一节坑壁施工开始基坑降水土方开挖到-9.600m第二节坑壁施工土方开挖到-12.500m第三坑壁施工土方开挖到基底第四节坑壁及地下室底板施工地下室B2、B1楼板施工并回填及换撑逐步拆除支撑底板降水井封堵、基坑内降排水结束。

1)土方开挖施工时,必须先撑后挖。

2)拆除支撑:在下列工作完成后可以逐步拆除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地下室一层顶楼板浇筑完毕并达到70%设计强度后;地下室二层楼板下四周坑边土回填、上部浇400mm厚素混凝土后,并在地下室一层顶楼板处加设板状临时支撑。

3)先拆辅撑,后拆主撑。拆除时同步实施基坑监测,以确保边坡安全,基坑施工顺序如图1所示,桩顶喷射支护剖面如图2所示。

5.2 土方开挖施工

1)为确保支护体系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要求土方开挖与锁口梁及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相互结合。

2)土方开挖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土方开挖在支护桩、立柱桩、降水井、观测井和止水旋喷桩施工完毕养护一段时间后进行,开挖至标高-3.500m(喷锚支护边坡附近土层分两次开挖),然后施工锁口梁、支撑。第二次土方开挖至-7.400m;第三次开挖到-12.500m,第四次开挖到基底,基础承台及连梁部分采取人工掏挖方式。

3)土方采用人工开挖及电动抓斗抓土,塔吊吊土出坑的方式,一般情况下用电动抓斗抓土,支撑下面土方和坑角土方宜采取人工开挖。基坑开挖至距坑底20cm时改为人工清理.基底,严禁超挖;开挖过程中严禁碰撞支护体系和降水井。

4)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土方,土方随挖随运,不得随意堆置在基坑周边。

5)在坡顶和坡底设置排水沟,做好坡面及坡底的排水防水工作。

6)开挖后期,基坑边坡顶面禁止堆载。开挖至坡底后应尽快展开基础施工,以减少基坑暴露时间。

7)开挖过程中应及时抽排基坑积水。

5.3 深基坑降水处理措施

根据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坑侧壁存在上层滞水和承压水威胁。基坑开挖前须采取有效的侧壁止水措施,以隔断上层滞水渗入基坑的通道。下部承压水水头高,基坑开挖后存在承压水突涌的可能性,因此须对地下水进行处理以保障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的顺利进行。

常用的地下水控制措施有五面隔渗、落底式竖向帷幕、(中)深井降水及联合处理等几种。通过比较认为,本工程侧壁采用2排直径为500的高压旋喷水泥土桩非落地式帷幕和中深井降水,对地面沉降相对较小,对周边环境影响也较小。

坑壁上部上层滞水采用喷射100mm厚C20混凝土对坡面作封闭处理,坡面按水平3m间距埋设排水管。沿基坑周边设置2排直径500@375mm高压旋喷水泥土桩止水。通过查找地质及水文资料和前面支护桩的施工,得知在-12.5m处开始为不透水的泥质砂岩,故对基坑承压水采用中深管井减压降水,中深降水井采用井深18m,管径250mm,井径500mm;观测井采用井深17m,管径108mm,井径250mm。

由于本基坑工程施工中采取了严格的变形控制措施与信息化监测手段,本工程沉降与水平变形控制在4mm以内,满足了设计和安全施工要求。

6、结 语

综上所述,本工程深基坑支护采用灌注桩排桩加混凝土肉支撑体系,安全经济地控制了基坑变形;地下水控制采用联合处理方式,即侧壁采用高压旋喷水泥土桩非落地式帷幕和中深井降水的联合处理方式,降低了地下水位,同时减少了降水对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影响:又结合了逆作法施工,既巧妙又经济地解决了无放坡场地、地上地下须同时施工的难题,可为深厚流砂层等地质条件、作业空间狭窄、工期紧等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l2-99[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第6篇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啦啦操服装;应用性研究

1前言

当今社会愈加关注人类健康与环保的生活方式,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中国掀起一股啦啦操浪潮,在校园、广场、健身房或比赛现场它的身影无处不在,啦啦操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得到普及。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强调的是服装设计中把人、物、环境这三大要素融合于各类设计中,在满足人的生活及心理需求的同时,强调产品设计的功能性与舒适性是当代设计的主题。如何根据啦啦操特点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设计出功能性强又符合人体工程学特点的啦啦操服装成为当前急需要研究的课题。

2人体服装设计

服装可以理解为人所处的生活环境中,离人身体最近,能穿着,能感觉得到东西。服装设计就是指把服装的各种构成要素合理运用,根据服装制作的目的,把各种必要条件综合后制成服装生产计划的系统。服装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可以避免一些考虑不周和主观因素造成的失误。要实现服装设计的合理化,首先,要以考虑穿着的目的为前提,通过对市场,穿着者的层次和所处的各种环境,从人的因素和服装的组成要素两个方面来进行调配研究,并以此基础来调整服装构成要素,逐渐形成服装款式。

3啦啦操与啦啦操服装

啦啦操按照运动类别可以分为技巧和舞蹈两大类。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动作包含翻腾、托举、金字塔、抛掷四类难度动作。其动作特点表现为手臂动作在身体冠状轴前、动作快、定位准确,对手臂爆发力要求较高;舞蹈啦啦操:西方式的啦啦操主要体现于健美与性感,而中国式啦啦操是有别于西方啦啦操的,它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思想内涵,目前在我国比较推广舞蹈啦啦操。舞蹈啦啦操主要是由转体、踢腿、跳跃等难度动作和手位对比以及个性舞蹈等组合构成,通过多种空间,方向与队形变化展示舞蹈啦啦操的团队风采。啦啦操的审美要素主要体现在身体美、技术美、难度美、音乐美、节奏美、道具美和口号美等方面,它所产生的基本动因是煽动别人,激励别人。啦啦操表演讲究服装和舞台效果,动作美和视觉美效果,具高度的时代感和艺术性。啦啦操特点决定了啦啦操服装应该具有以下功能:(1)由于啦啦操练习的运动量较大,练习者的体温升高较快,排汗较多,服装应具吸汗效果好的特点;(2)啦啦操的动作幅度较大,应选择弹性好的紧身运动衣裤;(3)如参加正规比赛,全队服装应统一,自然大方。

4人体和服装设计要素的关系

人体与服装设计可以同时融合于一件衣服上,在穿着效果上和整体上不可分离。虽然说服装设计是自由的,但是还是要避免功能和装饰两者之间侧重点不同的问题,啦啦操服装属于运动装是侧重于功能性的。

4.1设计中人体的形态处理

可以将设计中的人体归类成以下三种形态:(1)人体静的形态;(2)人体动的形态;(3)人体美的形态。人体的形态系列:即人体的姿势。是人体的形态和服装的造型关系。人的形态系列是指人体静态时整体的形态,而功能系列是指人体各部分功能形态和运动动态所引起的人体的变化对服装结构形态的作用。它们之间都希望与服装达到美的效果。

4.2人体运动产生的形态变化

人体运动会引起的变化,它主要体现在:(1)关节运动会所引起的长度,高度的变化;(2)运动所引起的肌肉隆起和变形的部位变化;(3)在支撑服装部位所引起的知觉感受变化;(4)运动产生的皮肤伸展方向和程度的变化;(5)运动过程中服装滑移部位的变化;(6)还有变化而引起的脂肪变体和变位的变化等等。在进行啦啦操服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变化所带来的服装结构变化,在满足设计目的及功能性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衣人合一”的原则。

5人体工程学在啦啦操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5.1人体工程学在技巧啦啦操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技巧啦啦操系列动作对前肢轴线以上部位的服装设计要求很高,简单来讲是肩部和手臂部位的设计。分析动作及结构变化发现:手臂在人体上半身部分,要满足手臂快速变位的动作,便涉及到如何减少服装对手臂及前肢轴线部分所产生的压力及阻力问题。无论是翻腾、托举、金字塔还是抛掷等肢体动作,其无一没有使用臂力。通过人体的研究找出其发力点及人体对服装的支撑点,融合于服装结构设计中,以达到合理减少压力和提升爆发力的目的。根据目前的市场调查,技巧啦啦操服装一般以无袖设计或工字背的结构设计为主。当手臂进行向上拉伸,左右扭转、变曲时,人体三角肌位置的肌肉鼓起,身体上半部分的皮肤被强烈拉伸,如果是带衣袖设计的设计,应考虑到在手臂位置增加放松量或通过弹性大且轻薄具有吸汗性的面料来实现。

5.2人体工学在舞蹈啦啦操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舞蹈啦啦操有别于竞技啦啦操,其偏重于运动体态的观赏性。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首先要考虑其动作会产生的体态变化,通过分解其动作。如转体、踢腿、跳跃等来对服装进行设计。该运动的人体美主要体现于腰部周围及腿部连接部位在运动中产生的美感,通过以衣服为媒介形式而表现出来。因此,对该服装设计应考虑如何去体现这些部位的美感问题。啦啦操的服饰美在表演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属于一种情感的直观表达,在人体与服饰的融合,并配合其运动道具,音乐等场景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而且能够做到刺激观赏者眼球,带动观赏者情绪的目的。真正做到设计中人、物、环境的完美结合。

6结语

关于啦啦操服装设计,已不单纯是追求结构造型及色彩搭配的表相设计,而是本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原则。是一种由内到外的,以服装为媒介的,充分结合人体工程学中人、物、环境三大要素的设计活动。由此而知,人体工程学在啦啦操服装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作者:陈小葵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朱一帆.论服装结构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作用与影响[J].新西部,2011(04).

[2]陈晓玲.服装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的功能关系[J].消费导刊,2010(08).

[3]一心.舒适的人体工程学设计[J].个人电脑,2010(07).

第7篇

产业界的重视自然应该引起教育界的关注。我国虽然在若干高等院校等都开设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但大都以电子、机械行业作为载体,不同于机械、电子行业的刚性生产,服装生产属于柔性生产。因此要通过工业工程技术手段来解决服装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就必须培养既熟悉服装产业,又精通工业工程技术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也就是要把工业工程(IE)引入到服装设计专业尤其是服装工程方向的培养中。

2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工业工程能力培养措施

2.1基于就业岗位优化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服装IE人才,根据高职教育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的职责要求,应在高职院校所在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这些企业有关服装IE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为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工业工程能力提出较为明确和具体的要求。通过对服装企业IE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分析与综合,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知识进行集成与排序,根据具体内容分配并添加到相应课程中去,从而优化教学内容,或者形成的知识点无法在已有的课程中体现和添加,可以转化形成新的课程,表1列出其中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以服装企业IE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将职业岗位所要求具备的工业工程能力渗透到每一门相关课程中,最终改进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

2.2工业工程能力在真实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加强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工业工程的知识和能力必须在真实的工程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培养,因此需要增加企业实际项目,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场景中。一方面,聘请企业IE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共同制定和调整相关课程的课程标准及授课计划。另一方面,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学生IE相关岗位实践训练的真实工作环境。学生置身于企业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掌握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加强专业能力及关键能力的培养。

2.3提升教学团队的工业工程能力

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绝大部分青年教师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后从事服装教学,虽然有较丰富的服装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生产方面的实践能力匮乏。要培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工业工程能力,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让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进行上岗实践,亲身体验生产第一线实施IE的实际情况,得到企业应用IE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其次,聘请一部分在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有多年实践经验的IE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来做报告和讲座或做兼职教师,把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校内专业教师素质的提高,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小结

第8篇

关键词:人;服装;环境;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179-01

服装设计过程中,人、服装、环境三者相互关联与影响构成系统,称为“人―服装―环境”系统,亦称为“服装人体工程学”系统。人体工程学充分介入服装设计领域,人们对服装款式、色彩、流行、运动、舒适、功能等全方位的要求才能得以完美的实现。

一、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所研究的内容包含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从生理角度看,主要研究依靠人体的结构尺度,找出与设计物的比例关系,根据人体结构的基本参数进行各领域的设计活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从心理角度看,研究色彩、线条、空间、形状、声音、气味、肌理等客观因素对人的感情、运动、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在具体的设计中注意造型、色彩、环境等因素,达到更科学、更合理、更愉悦,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两个角度也正是当今服装设计中所应该重视的。

二、人体工程学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一)人的因素

在人―服装―环境系统中,人是关键的要素,人的生理、心理特性和能力限度,是人―服装―环境系统最优化的基础。作为主体的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对于自然人的研究有:人体形态特征参数、人的感知特性、人的反应特性以及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特性等;对于社会人的研究有: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人文环境等。

(二)服装的因素

不同的研究对象,涉及的因素各不相同,因此服装因素的研究范围很广,其研究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服装卫生、服装结构、服装材料、服装色彩、着装心理等。

(三)环境的因素

主要指着装者的所处场合、工作地点以及气候环境。

(四)人―服装关系的研究

人与服装是研究服装造型中需要了解的人体形态、构造、体表、运动形态、体型、皮肤等部分内容,力求服务于设计师的创造,使服装更具“以人为本”的绩效。

(五)人―环境关系的研究

任何人、服装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因此人、服装系统的功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周围环境的影响。人与服装相比,其受影响的程度更大,如照明、温度、湿度、有害气体以及辐射等。

三、人体工程学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一)围绕着人体及服装的存在环境,研究环境对人体作用的温热条件要求及保健卫生等。

其温热条件有温度、湿度、气流、辐射热等物理因素,有通过皮肤或粘膜侵入的化学因素,有微生物寄生等生物因素,还有心理上的社会性因素。

(二)人的生存是建立在活动的基础上的,围绕人的活动,研究人在站、坐、行走、跑步、工作运动时必要的姿势与服装的结构设计

如服装穿脱的动作,步行与跑步时脚与鞋的关系,弯腰举手等运动时姿态与衣服领部、袖型、袖窿的形状、尺寸、结构及胸省、皱摺的位置、尺寸等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实验、研究。结构设计不好,就要影响人们的活动效率,带来不便,使人感到不舒适,严重的甚至影响人的健康。从工效学的角度进行人体运动时肌电流、能量代谢率、呼吸量、脉搏、人体的伸缩性等方面分析研究,以求得人体活动时所需的适当延伸度。人体活动时皮肤延伸变化的研究,有利于测定服装与人体运动变化时相互接触的程度和服装表面的变化形式。同时也应注意由于因年龄不同皮肤的皱纹松弛影响其延伸程度也不同。

(三)围绕人―服装―环境的关系,进行服装材料的研究

同样的款式由于不同面料的透气性、保暧性、散热性、耐酸碱性、缩水性、抗皱性不同,同种材料由于织造的方式不同、印染的方法不同,其耐磨性、伸缩性、耐洗性、悬垂性不同,对人体穿着的舒适程度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影响很大。人们为了适应环境的要求,还研究制造了一些特殊用途的服装材料,如带电作业的服装,其面料就带有防护作用的金属丝。

服装设计师在从事设计活动中,应坚持按服装与人、环境的界面关系去反映、协调它们所固有的内在规律性。研究人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特点,使设计出来的服装更好地与人的形体尺寸、生理结构、身心特点相匹配,使设计出来的服装真正为人所穿、受人亲睐。

第9篇

衣:云想衣裳花想容

专业:服装设计

相关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等

高校链接: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湖南工艺美术专科学院等

随着“人靠衣装”的观念渐渐深入人心,衣服已经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更是可以供人观赏的艺术品了。同时,服装业能写能画的设计师,能发现和运用新型面料的服装设计师已经成为抢手的“香饽饽”了。

专业剪影

服装设计专业培养服装设计、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理论研究等工作的高等专业人才。服装设计过程即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达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服装设计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搭配焦点,涉及到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市场学、色彩学等要素。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服装设计师,应该掌握哪些技能,储备哪些知识呢?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服装材料学、服装生产工艺与设备、服装工效学、服装设计原理、成衣纸样与工艺、服装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认识服装,才能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做出让人拍案叫绝的设计。此外,作为设计师,必须树立起团队合作意识,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

未来展望

作为时尚界的探险者、弄潮儿,服装设计师首先要热爱艺术、把握流行,其次要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扎实的美术基础。要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天赋,而且更需要懂得学习方法,并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学有所成。

作为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中国的服装业这几年正经历着由简单的加工仿制向开发创新的巨大转变,服装设计师的功劳不言而喻。也正因为如此,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成为各大服装企业争抢的对象。尤其是在现阶段,很多服装企业都感叹设计人才高薪也难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想做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可不能是色盲、色弱啊!

食:民以食为天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相关专业:粮食工程、食品生物技术、营养与食品安全等

高校链接: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

我国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川菜麻辣热烈,粤菜奇巧百出,淮扬菜精美绝伦,鲁菜中正平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人们日常的食物结构也随之而调整,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则是为了保障人们如何吃得健康、吃得安全而开设的专业。

专业剪影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多学科相融合的专业,属中国高等院校中理工科性质的专业。根据国家科技局的学科分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一级学科,与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化工等基础学科属同等地位。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机械、环境、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的是烹调工艺背后的“细节”。简而言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不仅要学会制作的方法,还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做酸奶用的原料乳总乳固体不可低于11.5%,面包生产中使用的氧化剂具有改善面团筋力、抑制蛋白质分解酶的活性的作用等等。这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通过“做菜”就可以掌握的,而是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操练。通俗地说,在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时候,要时刻反问自己三个问题:吃什么(了解原料)?怎么吃(了解工艺)?吃得健不健康(了解后果)?与其他理工专业相似,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不仅需要严谨科学的求实精神,也需要认真耐心的学习态度。

未来展望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近几年才开设的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借鉴基因技术的发展成果,研制出营养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鲜美、保质期更加科学的食品。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食品工程生产出花样繁多的新鲜食品,丰富我们的餐桌,美化我们的生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可分为畜产品加工、发酵技术、园产品加工三个方向。毕业生掌握食品工程、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化学、食品加工、检验等技术知识,可以到有关食品研究机关、设计部门、检验单位、食品工厂,以及企业从事设计、研究、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当然,如果不想进入具体的生产部门,也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

住:安得广厦千万间

专业:土木工程

相关专业:建筑学、测绘工程、勘测技术与工程等

高校链接:长沙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

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生活、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建造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修建各种工程设施,而土木工程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因此土木工程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民生工程”。对工程感兴趣,尤其是考虑问题全面而系统的理科同学,不妨选择土木工程专业。

专业剪影

土木工程,严格意义上很难用一个准确的语句对其加以概括,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笔者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细分该专业。

从纵向来看,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建筑经济等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力学测试等技术。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涉及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

从横向来看,土木工程又分成房屋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机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土力工程等,其中的许多学科已经分化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学科。

未来展望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火热,各类房地产企业也处于疯狂扩张中,同时,我国正处于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局面都不会有太大变化,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像交通、住房、工程业厂房建设、隧道、地铁工程等方面都需要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目前,随着国内建设事业的发展稳步推进,从事本行业还是相当不错且非常实际的选择。

但是,想要报考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们,应该考虑清楚自己能不能吃得苦,霸不霸得蛮哦!

行:车如流水马如龙

专业:交通运输工程

相关专业:交通设备信息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物流工程等

高校链接: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动脉,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有效、快速、及时地在地区之间进行人员和物资的流通,是社会和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基本保证。因此,为适应这种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而产生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就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的朝阳学科。

专业剪影

交通运输工程是一门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技术科学,主要研究如何使交通运输更加安全、迅速、舒适、经济,主要包括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等与交通相关的各个方面。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系统工程学、交通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交通运输工程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各种交通方式。要保证交通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在系统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做出努力。因此,交通运输工程研究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与社会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系统、动态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制图、信息学、概率论与统计学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

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