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网络安全论文

时间:2023-04-10 15:05:08

导语:在大学生网络安全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网络安全论文

第1篇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购物已经从当时的雾里看花,遥不可及的状态,变成当今最火爆,最受年轻一族欢迎的一种购物方式。网上购物已经慢慢从一个新鲜的事物逐渐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消费习惯和思维、生活方式,以其特殊的优势而逐渐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对网络最敏感的人群,他们对网上购物行为接受很快,是网上购物市场的潜在用户。

本次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研究目的的是为了研究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情况与需要,以及对网络购物的消费态度,正确指导大学生网上购物消费行为。本次调查问卷就大学生网上购物的频率、原因、目的、顾虑、消费金额等方面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最终有效回收问卷100份,有效率达100%。

二、调查结果

1、大学生网购经历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网购的经历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大学生,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有网购经历。如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网购经历的大学生占91%,只有9%的大学生没有网购经历,而网购频率主要集中在偶尔。

2、大学生网购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如下表:你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在于认为网购价格便宜,网购的产品选择多样,款式新颖。

3、大学生网购产品类型及对网购产品质量的满意度分析

从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通常在网上购买的产品类型主要是服饰类;其次是数码类、文体类、化妆品、护肤品类;而其他只占了1%。分析发现,有54%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的满意度一般;36%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满意;6%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不满意;2%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很满意;2%的大学生对网购产品很不满意。

4、大学生网购措施分析

调查问题:(1)如果拿到的网购商品与实际差别很大,你会怎么选择?(2)如果因为物流原因,导致你没有拿到你网购的商品或商品有损失,你会怎么办?我们得到如下结果: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拿到的网购商品与实际差别很大时,大家会采取不同的措施,而其中会有37%的大学生会要求商家退货退款。

从表中知,当因为物流原因,导致没有拿到网购的商品或商品有损失时,有近一半的大学生会据理力争,坚持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赔偿,这表明大学生的维权意识还是比较高的。

5、大学生认为网购需要改进的地方分析

当被问及“你认为网上购物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时,有大多数人选择了商品问题(如质量、种类),占到总体的42%;有28%的人选择了卖家诚信和服务问题;分别有85%和10%选择了商品配送问题即物流的及时性和付款和网络安全问题;剩余的2%的人选择了程序复杂,不易操作。

6、大学生对网购的总体满意程度分析

从我们的调查可知,大部分大学生对网购的满意程度一般,占到了总体的57%,觉得满意的占到了29%,不满意、很满意和很不满意分别占了95%、4%、1%。

三、调查总结

从问卷调查报告中得出:虽然现在大学生网上购物已经越来越频繁,但仍存在着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就比如说,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金额状况:在50-100元之间占了49%,100-300元之间占了31%。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网购的消费基本集中于50-100之间和100-300元之间这两档,这说明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消费金额还是比较低的,对于网上的商品还是有一些顾虑的,总的来说还是对网上的商品持不放心的态度。大学生普遍认为网上的商品图片跟实物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网上购买的商品质量得不到保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网购的满意程度都集中在“一般”和“满意”这两个。而对于网购不满意的同学都认为:网购的售后服务差;商品得不到保障;物流不够及时,购买的商品一拖再拖,迟迟不能收到。当然,也有认为网购还是比较不错的:觉得网上的商品比市面上的商品价格便宜;款式齐全、新颖;还有商品的种类也较多,选择多等优点,他们也切实从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益,认为网购确实给他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为他们节省时间和消费。

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当拿到的网购商品与实际差别很大时,有37%的学生会要求商家退货退款,而因为物流原因,导致拿到的网购商品或商品本身有破损时,有49%的学生会据理力争,坚持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赔偿。从这两个数据可以反映出,当今的大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还是比较高的,当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坏时,会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从问卷调查报告的数据等信息中整理分析得出:总体来说,大学生对网购的商品还是比较满意的。相信随着网购这个行业的继续发展,一些不足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带给人们的方便会越来越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学生网购会越来越频繁,也会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所接受。

参考文献:

[1]王希希.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的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108-03

《2011年网络购物用户满意度》调查显示:“我国网购用户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的特点,超过80%的被访者年龄集中在22—39岁之间、接受过大学教育。”在校大学生是青年人中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也较高的群体,网络购物既节省时间又节省开支的优势恰好迎合了大学生追求时尚而消费能力又有限的特点,使得这种新型购物方式在校园里迅速流行开来,而大学生也已经成为现今网络购物的主力军。本文以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调查为基础,反映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进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论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大一至大四的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65份,有效问卷2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36%,其中男生55人,占20.75%,女生170人,占79.25%。

(二)调查方法

自编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问卷,该问卷由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两部分构成,对研究中所涉及的各个变量的测量采用选择式及自填式两种方式,共计二十道题,全部调查问卷回收后由调查员进行编码,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l2.0对封闭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开放式问题则采用了归类整理的分析方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群体特征分析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性别特征。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有网络购物经历的男生有45人,占参与调查男生总数81.82%,女生有145人,占参与调查女生总数的85.29%。这一数字要明显高于2007年CNNIC在《第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的“从网民的文化程度来分析,上网购物的大学生已经达到总数的49.3%”,这表明网络购物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较之四年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本次调查也表明网络购物在女生中的普及程度要高于男生,这与以往的调查所显示的“男生网络购物的比例略高于女生”。相反,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大学生中女生的计算机水平普遍提高,网络生活意识增强,同时近几年网络购物程序及手续的逐渐简化也为女生网络购物提供了便利。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年级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大四、大三学生中平均86.35%的人有网络购物经历,而这一比例在大二、大一学生中为82.53%。这表明大四、大三学生网上购物的比例明显高于大二、大一学生,这与高年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网龄及上网时间都较长,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也较高有关,因此他们参与网络购物的积极性也较高。

(二)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行为特征分析

1.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价格优惠”是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其比例占68.42%。同时,“品种多、范围广”、“方便、快捷”及“时尚新颖”也是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的重要考虑因素(见图1)。对于不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大部分人认为网上购物风险大、实物与图片经常不一致、担心被骗等。可以看出,网络购物的价格优惠、方便快捷以及它有别于传统消费方式的特点和优势是吸引拥有高素质、追求时尚新颖并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的主要原因。

2.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内容。从调查结果来看,服装首饰和书籍音像类商品是大学生网络购物的主要内容。81.58%的大学生在网络上购买过服装首饰类的商品,主要包括衣服、鞋帽及配饰等,42.11%的大学生在网络上购买过书籍音像类的商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及个性的彰显,而网络上这类物品的可选择范围更大,种类更齐全;另一方面这类物品的邮寄相对安全,因邮寄而损坏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同时,大学生网购较多的还有电子数码类及化妆护肤类商品,这几个方面的消费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3.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消费力。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大学生每月可支配金额为500-800元,42.11%的大学生每月可支配金额为800-1000元,而每月可支配金额在500元以下或1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小。对于大学生的收入来源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的收入来源为家庭供给,仅有20%的学生有打工或兼职收入。对“网上购物的月消费额”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月消费额在50元以下,还有42.11%的大学生网购的月消费额在200元以内,超过200元的比例仅为5.26%。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消费额能够控制在自己的支付力范围内。

4.大学生购物网站的选择。针对“最常选择的购物网站”的调查显示,大学生首选的购物网站相对较为集中,主要为目前知名度较高的一些商业网站,其中有86.84%的人选择在淘宝网购物,当当网和卓越网也是大学生经常光顾的网站,其比例分别为21.01%和15.79%,而只有5.26%的人对购物网站的选择是“随机且不固定”,所占比例最少。对于“网购商品的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商品的评价”、“卖家信誉”、“价格便宜”是大学生购买网上商品的主要考虑因素,比例分别为78.95%、60.53%和52.63%,“商品的售出数量”、“快递费用及服务”也是大学生网络购物时的重要影响因素(见图2)。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对网购网站的选择并不是盲目的,而是能够理智地考虑到规避风险的因素,这符合大学生消费者身份的特点。

三、讨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网络购物带来的心理及行为问题

1.权益维护。当网购的物品出现质量问题或对所购物品不满意时,只有10.53%的大学生会与商家沟通,直至争取到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止,有31.58%的人抱着“反正东西也不贵,就吃点亏”的心态放弃了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还有26.32%的人想退货,但因不知道退货渠道或嫌退货手续烦琐而放弃退货,有10.53%的人因不愿承担高额运费而放弃退货,还有5.26%的人对所购物品非常失望,表示以后不再网络购物了。正是基于这样的心态,造成许多大学生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只能被动接受,无法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过度消费。网络购物的方便省时,以及非现金交易的特点,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大学生的过度消费埋下了隐患。很多大学生在网上购买商品为的就是便宜省钱,而网络商家打出的绚烂的广告图片、诱惑性极强的语言、超低的价格,甚至极其吸引人的“团购价”、“秒杀价”,使得许多大学生因为一时心动而购买了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的物品,还有一些人抱着“买一件也是那么多快递费,还不如多买几件”的想法,在无意中买了很多原本没想买的东西,反倒会花更多的钱。我们的调查就显示,有42.11%的大学生曾购买了暂时不需要或可有可无的物品。虽然这些物品的单价不高,但累积起来对于没有独立收人来源的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沉溺网络。网络购物的吸引力使得一些心理不够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成为整天沉迷于网购行为的网购族,甚至有人对网购成瘾,他们对网络形成了心理依赖,不断用网购来舒缓学习或生活的压力。在有网购经历的学生中,60.53%的人表示自己一上网就想去购物网站转转。另外,虽然网络购物的程序十分便捷,但挑选商品的过程往往要耗费非常多的时间,在本调查针对“网购花费时间”的统计中,47.37%的大学生在网购时平均花费1小时的时间浏览购物网站,而平均花费1-2个小时的学生占31.58%,更有21.05%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在网上挑选物品时会花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浏览购物网站。由此可见,大学生由网络购物所消耗的时间也不容小觑,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正常交往。

(二)应对措施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购物凭借其方便、快捷的优势,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校园生活新时尚,但伴随这种新的购物方式而来的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对高校教育工作乃至对我们的社会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培养健康消费观念,做到理智消费。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大多来自于家庭,无法真正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品牌、时尚的诱惑以及攀比心理的驱使等都可能使他们作出轻率的消费举动。有调查显示,“70%的大学生存在着生活费勉强够用的情况,有10%大学生的生活费根本不够用”,这也反映出了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大学生要克服自身消费行为的盲目性和冲动性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购物欲望,不要被网络上天花乱坠的广告信息所迷惑,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要攀比,要把注意力和情感更多地放到学习及校园社团活动中来,在各种社团活动中锻炼才干、积累能力。在网上购买物品时,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谨慎选择商家、购货类型、付款方式等,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同时保存好购物凭证,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而言,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够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积极的消费观教育对于大学生减少消费误区,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尚未把消费观教育或理财教育纳入教学课程,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关消费观教育的内容也比较薄弱。笔者认为,高校教育工作应重视对学生的电子商务教育和消费观教育,使大学生掌握目前电子商务的现状、发展趋势、核心流程及相关技术,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大学生克服攀比心理、盲从心理以及对网络购物的依赖或恐惧心理,增强理性消费意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在班级和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并把大学生消费风气建设作为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3.对于社会而言,要完善监督管理,营造安全的网络消费环境。目前,我国对网络购物的监管机制还相对滞后,网络欺诈、网络传销、虚假宣传等事件的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学生的消费权益,影响了大学生对于网络购物的信任度。在调查中,只有4.44%的学生对网络购物表示非常信任,一般信任和不太信任的比例占到了80%和13.33%,还有2.23%的人表示非常不信任。而图片与实物的差距、产品质量不合格及商家的诚信是大学生网络购物最担心的因素(见图3)。因此,要促进网络购物的健康发展就要解决一系列与之相伴的问题:首先,要完善网络购物法律法规体系,改进技术手段,健全网络购物的保障机制;其次,要建立严格的产品销售商准入制度和网络营运商认证制度,加强对网络商家的信用监督;再次,要完善网络购物配套服务,通过加强管理和鼓励竞争等多种方式提高物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最后,建立专业的网络购物纠纷处理机构及赔付机制,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电子商务是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网络购物较之传统购物方式的优势,也无疑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我们的调查也显示,88.89%的大学生表示今后愿意继续或尝试网络购物。因此,引导大学生从自身需求出发正确使用网络购物,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处理好网络购物与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为大学生的网络购物筑起一道理性的屏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新燕,陈志浩.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调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1):82-87.

[2]东方财财富网.2011年网络购物用户满意度研究报告[EB/OL].,2011-09-28.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4]盛宴,邓洪林.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现状调查[J].市场研究,2008,(7):17.

[5]孙书光,马娜.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其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6.

[6]张玉荣.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集体经济,2009,(7):28-29.

第3篇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网络 诚信度 品质教育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二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9月,我国网民已达2.53亿,其中学生网民占总数30%,约为7600万。网上资讯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以其独特的承载和传播信息知识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快捷丰富的交互式人际交往平台,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已经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诚信,即诚实守信,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一个社会赖以存在的道德基础。人无诚信,无以立身;国无诚信,无以邦交。大学生的网络诚信问题,对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网络给高职大学生带来的失信状况。

1.1 网络给高职大学生带来网络信任危机。所谓网络信任危机是指互联网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人们对网络安全、网络信用体系缺乏足够的信任,从而导致网络人际交往的困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指出: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较低,只有1/3网民表示信任互联网,网民学历越高,这种不信任感越明显。大学生群体对诚信的要求则更低。对我院高职学生进行的诚信状况问卷调查中,在问及学生在互联网上是否有过不诚信的行为时,69.44%的学生有意无意都有过不诚信的行为(图一),74.12%的学生对网络中认识的人或事都抱有怀疑的态度(图二)。

在对待网络中诚信的态度上,大部分采取了拒绝或积极防范的态度,只有2.45%的学生希望用自己的行为来加强对方的诚信行为,做到“以诚感人”。来自CNNIC的调查也显示:有31.3%的被调查者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95%的人在网上给自己取了网名,而只有5%的人在网上用自己的真姓名。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较为普遍的信任危机。

1.2 网络给高职大学生带来学习危机。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它也影响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快捷使得一些学生巧走捷径,放弃了刻苦钻研,滋长了弄虚作假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养成浮躁的学风。有的学生为了投机取巧,公然在网上寻人替考或是替人代考,败坏了学风;有的学生为了沽名钓誉,不惜违背学术道德,利用网络下载他人的研究成果,“百度”一下、“Google”一下就出来的“研究”成了好多大学生论文的内容,很少有经过深思熟虑后有自己观点。在德国,学生互联网抄袭现象也已引起社会关注。有学者在莱比锡大学进行的调查表明,90%的学生表示原则上能接受抄袭互联网上文章的做法;25%的被调查者承认在大学期间“作过弊”,即把别人在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稍作修改,在不说明来源也不核对真伪的情况下,作为自己的论文或者作业上交老师;有2%的学生干脆将网上下载的文章原封不动地作为自己的成果提交给教授。

2.高职大学生网络失信的原因探析。

2.1 网络自身的局限性。客观地说,网络失信现象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网民身份的虚拟性和网络传播的隐匿性为网络失信行为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屏障。在匿名的环境下,网民会认为自己的行为会“淹没在群体之中”,觉得没人知道他做得好不好,也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就是说,网民会认为在网络上失信行为的代价比较小,时间一久,网民会感到自我身份意识的缺失(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去个性化),在群体中会失去自我,表现得和单独时不一样,有的甚至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有研究者发现,当个体的个性身份被隐藏,所在的群体越大时去个性化程度就越大,在这中状态下个体很少关注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这就不难理解在互联网中失信行为的普遍。

造成网络信任危机的另一主要因素是网络的内容。速度和时效是网络成功的关键,一条信息几秒钟就可传遍全世界,媒体都在争夺第一时间发稿和独家新闻,因此,互联网上有些信息难免是匆忙制作和传播的。大家知道“速度和时效是准确、公正、完整和平衡的敌人”,在这种时间压力下,无法完成信息的核实和平衡,信息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完整性就要受到破坏。全球网络传播是在匿名环境下进行的,网络在传播真实、科学的信息和先进健康的文化思想的同时,也在传播失真的、不科学的信息和腐朽落后的文化思想,这种风气也给大学生网民们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2.2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甚至一些知名的大企业都在做着失信于公众的事情,产生了许多失信者占便宜、守信者吃亏的情况。这种现实误导了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认为社会风气就是这样,不诚信、耍滑头能占很多便宜,老实守信反而会吃亏。所以他们认为:在网络上,一个缺少监督的虚拟世界中,没有必要坚守诚信,可以随心所欲地扮演各种角色,而不用负责任。当前我国非常重视诚信问题,把诚信作为人与人交往的基本道德准则,正是因为看到了社会诚信普遍缺失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2.3 高职大学生群体自身的特殊性。从高职大学生所处的年龄层次看,基本上都在二十岁左右,尽管文化基础较差,但大都以为自己长大了,其实思想、心理还很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时期,思想正处在非常不稳定的阶段,他们有冲劲、有想法、有创意,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网络中,都是一群不安于现状的人。活跃的思想使他们不会局限于中规中矩的答案,“有创意、够好玩”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因此在网络中,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掩盖真实的身份和想法。

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看,在孩子非常小的时候,许多家长简单的要求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势必会形成比较功利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小的时候目标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其他一概不问,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这样就导致了许多大学生精神上严重“缺钙”。知识的储备是有了,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却没有同时得到提高,因此在网络上有意识的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去获取一些利益。

最后,一些学生有很强的叛逆心理,也许在现实中愿望得不到满足,在网络中变得跟平时很不一样,故意用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去发泄,来寻找内心的平衡。

3.高职大学生网络诚信品质教育的途径。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2000多万人,他们的诚信意识、诚信品质和诚信行为,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建设,要求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虽很难去改变互联网本身的特点,也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杜绝网络失信行为的监管方法,但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减少网络失信行为。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网络诚信品质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3.1 着力构建诚信社会。市场经济作用于社会道德,既有先进社会道德进步的积极因素,又产生阻碍道德进步的消极因素。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学生们所能感受到的社会道德氛围,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此,必须加强全社会的诚信教育,建立起一套完整、可行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包括网络监管体系,着力构筑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社会。只有真正到了管理上落实,法制上健全的时候,诚信才不只是一句空话,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也才能更有成效。

3.2 教育管理更要讲诚信。教育的诚信形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学校更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理念,杜绝种种失信行为的发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网络上与学生真诚交流,起带头作用,树立网络诚信的榜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把网络诚信落实到教育者的教育行为上,发挥教育者自身的表率作用,对学校和教师的失信行为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大家都来讲诚信。

3.3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渗透网络诚信教育的新内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主课堂的发挥,一方面,使大学生认识到,树立崇高的诚信意识,包括网络诚信意识,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懂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法制社会里,诚信既是道德问题,又是法律问题,法律是一种最低的道德准则。因此,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网络社会中都要坚守诚信底线。

3.4 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在各院系部成立大学生诚信度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挂钩),其中设立专门的网络诚信评分要素,确定网络诚信的标准和级别,确定测评途径,可通过网上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等几种方式。通过运用网络诚信度测评体系可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并将结果记入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增加个人信用情况一栏),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加注重个人诚信打下基础。

3.5 建立健全网络失信惩罚机制。把教育和处罚结合起来,促使大学生把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统一起来。在广泛进行网络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让那些失信的学生及时品尝失信的后果而坚守诚信做人的道德底线,以免将来给国家、社会、他人和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4篇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团购(Business To Team)也日益兴起,B2T是继B2B、B2C、C2C后又一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通过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了参照群体的影响、团购网站的易用性、独特性、安全性、网站商家的服务质量、团购商品的竞争力等因素对大学生团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团购经验、网站易用性、网站知名度对大学生团购意向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团购 影响因素

一、研究背景

所谓网络团购是指通过Internet将消费者的相同需求进行聚集,形成基于大宗购买的买方优势,以此获得购买的优惠交易条件,其运作核心是需求聚集和总额折扣,目标是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增加消费者群体的消费效用。国外对网络团购的研究主要是从定性上对网络的运作和盈利模式进行分析(Kauffman和Wang,2001;Lai,2002;Li等,2004),在定量上从总额折扣角度进行价格发现机制的探讨(Anand和Aron,2003;Li等,2004)。国内学者对网络团购的研究则主要从现象阐释、内涵分析、运作特点、模式探讨等方面初步加以展开(吴国庆,2003;赵保国,2005;杜生鸣和鲁耀斌,2006;钱大可,2006;徐琳,2006;宋祎旎,2007;张欣和周宏,2007)。但总体而言,从消费者角度研究网络团购的形成机制没有深入涉及。研究表明,大学生上网在我国的网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也成为了团购的主力军。基于以上观点,笔者对北京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析影响大学生网络团购的主要因素,为团购企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假设的提出

笔者在阅读文献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考虑我国团购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影响消费者网上团购因素的文献分析,做出研究假设。

大学生对网络的熟悉程度和使用经验有所不同,计算机使用越熟练,网络经验越丰富,他们就可以经常在不同的产品和站点之间进行反复比较和浏览,从而更加有利于团购行为的产生。由此,提出假设H1:网络经验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MiyaZaki & FemnadeZ(2001)的研究表明,消费者网上购物经验越丰富,他们进行网络交易时的直觉风险也会越低。消费者的网上购物经验越丰富,对于购物网站和网络销售者的认识越多,加之以往的网上购物非常成功,则他们进行网上购物的意识也会更加强烈。由此,提出假设H2:团购经验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大学生群体追求时尚,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当周围的亲戚、朋友或网友进行了成功的团购后,参照效应的存在使得他们希望能进行团购,享受到团购的乐趣与便利。由此,得出假设H3:参照群体的影响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网络购物过程中,在团购障碍较小、团购速度较快、交互过程较为人性化的情况下,团购将显得令人愉快,将更容易进行团购。由此,提出假设4:网站易用性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用户界面质量直接影响着直接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个性化的网站界面布局以及极富吸引力的外观设计会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增加网站浏览频率。由此,提出假设H5:网站独特性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消费者较为担心网站的安全性问题,如网站的信誉、交易过程的安全性和个人信息安全等。若网站声誉很好,同时建立了较为齐全的网站信用机制和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将会更好的提高消费者对网络安全的感知度,降低不必要的担心。由此,提出假设H6:网站安全性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当消费者无法辨别不同网站所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区别时,他们会受网站知名度的影响,网站知名度能够增加被消费者列入考虑范围的可能性。由此,提出假设H7:网站知名度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SyLvia(2000)做营销学理论研究时,认为企业声誉是“基于公司过去行为及其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当前的和可预知的影响,客户群体对公司的总体评价”。正面的名声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信任感,有助于其进行购买。右侧,提车假设H8:商家信用评级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网上零售商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可以通过询问消费者产品使用情况和满意度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因此,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吸引顾客,从而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由此,提出假设H9:商家的服务质量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Zell wager P.Web-based Sales(1997)认为网上零售商提供丰富的商品信息,并提品价格比较功能是促进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商品竞争力涉及商品的所有优势,包括产品信息、价格方面的优势。由此,提出假设H10:商品竞争力对大学生团购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1.团购行为结果分析

根据表1,样本数据的团购意愿并不强,极大值与极小值、极大值与均值之间的差距较大,说明目前大学生团购倾向水平不一。

2.其他变量结果分析

根据表2,大学生消费较为重视团购经验、参照群体影响、网站易用性、网站独特性、网站知名度这几个因素。

(二)模型估计

为了研究网络经验、团购经验、参照群体的影响、网站易用性、网站独特性、网站安全性、网站知名度、商家信用评级、商家的服务质量、商品竞争力对大学生团购行为的影响程度大小,我们采用SPSS16.0软件,运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a. Dependent Variable:团购行为

结果显示,团购经验、网站易用性、网站知名度对大学生团购行为变化都有显著作用(团

购经验:t=-2.661,p=0.009;网站易用性:t=4.917,p=0.000;网站知名度:t=3.385,p=0.001)

而其他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得到如下的回归模型:Y=-0.299x1+0.483x2+0.292x3,可以解释为:当网络经验变化一单位,大学生团购行为变化-0.299个单位;当网站易用性变化一单位,大学生团购行为变化0.483个单位;当网站知名度变化一单位,大学生团购行为变化0.292个单位。

四、研究结论

网站易用性和网站知名度两大因素对大学生团购行为呈现显著正相关。网站操作流程越简单,团购交易就越便捷,对团购意愿的刺激作用越大。而网站知名度越高,则大学生在出现消费需求时首先会想到这些知名网站,大学生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度业界预告,则更加刺激了他们的团购意向。

团购经验与大学生团购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大学生进行团购的多数为新顾客,老顾客在逐渐减少,团购经验对大学生团购行为的影响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团购网站在某些方面的工作不到位,不能吸引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持续消费,需要对团购的吸引力、安全性、便捷性等加以改进。

网站商家的服务质量、信用评级、团购商品的竞争力等因素与大学生团购行为的显著性不强,不完全说明这些因素对团购意向毫无影响,是由于多数大学生消费者是直接从团购导航网站上公布的团购网站上购买产品,而这些团购网站是导航网页筛选汇总过的,因而消费者在实际购买产品时对团购网站的商家因素的顾虑减少,使得这些因素对消费者的团购行为意识影响不明显。

参照群体的影响、团购网站的独特性、安全性与团购行为的显著性不强,同样不完全说明这些因素对团购意向毫无影响,这也与我国日益成熟的网络市场有关,虽然网络团购一时兴起,但由于网络市场的成熟,大学生消费者能更好地预测网络团购的风险性,从而使得这些因素对消费者网络团购的影响不明显。

因此,网站应加强建设,增加网站的易用性、便捷性,提高团购网站的浏览量和点击量,以此扩大收入。同时笔者发现大学生团购对商家信用评级、服务质量和网站安全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大学生应注重健康消费,合理消费,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促进我国网络团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亚平,朱东红.基于消费者创新性视角的网上购物意向影响因素研究.管理学报.2007(6):820-823.

[2]古继智.基于校园网的学生商家特征对网络购物意向影响的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盛晏,邓红林.大学生网上购物调查报告.商场现代化.2008(10):134-135.

[4]尹士久,吴林海,杜丽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消费者网上购物意愿研究.消费经济.2008(4):35-39.

第5篇

当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模式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加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充分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构建“一体化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

主题词:网络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网络信息杂乱无章

在网络信息时代以前,学生接受信息的主渠道是新闻媒体,这些媒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工作规范,强调的是党性原则与社会规范,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使这种稳定的格局发生改变。由于在网络上传递信息、发表意见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承担责任。因此,各种政治的、社会的谣言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到处流传,再从网上传到网下,会造成学生原有稳定的传统文化的分裂和趋异,对他们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的畸变将产生重大影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受到巨大的冲击,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网络对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带来冲击

“网络信息时代”开放的、自由的信息系统提供的是一种崭新的、动态的和超文本式的传播模式,这种人机系统高度自动化、精确化而缺少人情味,容易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使人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的问题。

3.学生网民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现实,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如下图所示),学生群体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极大地活跃着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网民数猛增,大学生上网人数占得比例很大,网络技术的发展严重冲击着大校园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1.充分利用网络有利条件,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与引导

发挥教育的“濡化”和“涵化”作用,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还要充分发挥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

2.网络良好的交互性克服了时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育者为中心,受教育者在封闭的空间被动地接受灌输,效果不佳,从而也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而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和跨跃时空的特点,使得受教育者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教育,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网络上方便自由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直接”对话,沟通交流,教师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现实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或对疑难问题予以解答、辅导,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3.信息网络与学校、家庭有效联合

通过网络,还可以将学校与家庭联系起来,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子女在校的思想表现、学习表现等情况,学校也可以在网上与家庭保持联系,即时沟通、交换信息,做到家庭、学校相结合,为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

4.网络内容的多样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

信息网络是一种具有感染力,充满时代性的传播媒介,其影响和吸引力明显大于过去任何一种传播手段。尤其是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效果是传统的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对策

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经济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人才的质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批符合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的状况。许多思想教育工作者都感到工作做了很多,精力耗了许多,却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应该针对当前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1.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牢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毫不退缩和畏惧,发扬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既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又要有创新、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特别要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的教育成果,并努力运用到工作中去。要通过开展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研讨、撰写论文、校外培训等活动,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向深入发展。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旧有的方法和措施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用新的手段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2.建立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搞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没有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学院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技术和业务能力,诸如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能力、利用网络与学生互动的业务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域学生进行沟通,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对症下药,找出解决之策。

3.加强网络管理,促使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

学生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欠缺,极有可能在网上丧失自我而做出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有的学生还因为上网没有节制而造成学业受挫。因此,学校应该制定规范学生上网的条例和守则,对学生上网的机房、图书馆要配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4.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新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是指各级党政机关、政工人员以及传输系统、通信系统组成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高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激励、引导和调控。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可提高信息的传播率、利用率。通过网络传播,可使先进模范的讲话,有关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讲座直接进入网络课堂,使一人授课,全体学生同时接受教育成为可能。并且由于网络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的优点,使受教育者达到的学习效果远优于普通课堂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还可以将其他大众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和户外宣传信息移置到网络上,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作用。同时,在网络上还可以让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实现双向交流,及时获得咨询信息,及时反馈意见,从而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进一步增强其教育功能。

5.优化校园网站,积极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平台

面对学生上网的高比例,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网络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建设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网站或网页,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关键。为做好学生上网教育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建设好校园网,重点开发和扶持一批网站,形成立体式的宣传教育网络平台。

四、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新思考

1.规范网络道德,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

这是提高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渗透和传播的有效途径。要加大网络监控力量,清除网上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活动空间。要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保证网络健康、有序运行。要在网络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强化他们的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2.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是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进网络的标志之一。我们要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应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他们头脑中去,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要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易参与性来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3.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责任感

面对精彩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要加大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对有害信息进行抵制,识别和拒绝网络破坏;另一方面强化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正确对待人机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理性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加强网络责任感。

4.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

互联网络的发展扩展了思想教育空间,今天的互联网,事实上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高校“围墙”的概念将逐步消失,不同地点的高校学生,既可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资源,又可在网上自由地向教师咨询思想问题,与其他同学开展思想交流和讨论。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连为一体,将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思想工作的社会化,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了一个最新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模式。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其内在必然性要求以全方位的工作实现网络管理的全面展开,即在以全新的理念管好全新的阵地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找准切人点,建立好网上网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覆盖全校、辐射社会的立体交叉大网络,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并努力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在网络化时代,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去占领网络文化的阵地,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今天,伴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主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的现代化手段,来拓展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使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总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涉及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院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翁寒松.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J〕.新华文摘,2000(3).

[2].戴国家.跨越时空媒体的发展与科技推动[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16.

[3].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43.

[4].谢龙,李涛.与当代社会思潮[J].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3).

[5].张志刚.张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