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实用心理学结课论文

时间:2023-04-11 17:14:59

导语:在实用心理学结课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实用心理学结课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能力;综合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高校要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就必须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咨询心理学》课程,由于其是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应在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几年来我们积极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做法进行探讨。

一、咨询心理学课程分析

大学课程的开发和创新,必须对课程的性质、特征、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课程的定位,才能更好地组织好课程的教学,使课程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在高校,多数学生对课程学习缺乏学习目标、兴趣、热情和协作的精神。针对于此,李子建等人认为在高校教学理念中应明确提出课程教学要注重将理论、技术、方法的学习与大学生学习心态的调整、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反思等紧密结合。咨询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咨询过程及咨询技法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作为一门学科,它以各种心理理论观点为依据,有其系统的理论体系、特色和技法。心理咨询被认为是一门帮助人的科学,心理咨询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因此,要使本课程的学问具有实效性,就不仅仅是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和理论,以实践为中心的技能训练和案例的咨询实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随着社会变革,社会价值观的急剧变化和多元化,国民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加剧,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趋向恶化,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生活质量、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致人们对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来,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发展很快,各类医院、许多大中小学校也都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能胜任这个工作的合格专业人员太少。近年来,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几乎都分配到了各级学校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人单位在选人时非常强调和重视应聘者的心理咨询临床实践能力。由于我们一直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胜任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基于对课程的性质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进行心理诊断、咨询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评判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临床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研究临床心理学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二、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用心育人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学是科学、是艺术,也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用心授课、用心育人。

1.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知识观。大学课程教学中首先要做好内容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需从学生知识增长的角度考虑,而知识包括确定性知识和不确定性知识。大学是以知识为操作对象的组织,大学教学既要传播、应用确定性知识,也要探究和发现不确定性知识。当今大学教师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知识观,不能只重视确定性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对不确定性知识的研究,使课程教学体现知识的生成性和丰富性,将探究不确定性知识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把教学当作一门研究活动,要求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真正吃透并讲出课程的精髓。所以,授课教师首先要了解本课程在国内外有哪些优秀教材,认真研究和挖掘,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体系。咨询心理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课程,教材版本较少。为了上好课,笔者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材料,包括各种教材、图书论文资料和音像资料。在研究基础上经过去粗存精,并结合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和临床心理咨询经验,构建一套实用性、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体系。

2.心里装着学生,用心育人。作为一名教师,心里不仅要装着教学,装着科研,还要装着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课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学作为事业和艺术,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它是感情和感情的共鸣,是心灵与心灵的呼应,是个性对个性的影响。一个优秀的教师,可能会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优秀教师渊博的学识、潇洒的教态、亲切的神情,真诚、认真的态度,宽广的胸怀,成熟的个性,优美的语言,善良的心地,都会让学生感受到不可估量的人格魅力。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的助人职业,心理咨询的过程是咨询师知识、技能、素质与求助者心理问题和人格全面作用的过程,这要求心理咨询师要具备适宜的健康的心理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乐于助人之心。心理系的学生,许多毕业后从事的是心理辅导、咨询和教育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具有相应的人格特质,比如真诚、善良、热情、乐观、自信、耐心、宽容、乐于助人,有强烈的责任感等。所以在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教知识,培养技能,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以身作则,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业上、生活上、感情上、心理上给予帮助。真正的教学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延伸到课外。教师能给予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对学生的心灵成长的影响却是无限的。

三、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

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能只传授理论知识,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往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听讲;二是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适应社会的要求。教学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首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根据不同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咨询心理学课程的教学适合使用的教学模式很多,如“角色扮演”、“小组辩论”、“案例分析”、“咨询模仿”、“行为示范”等。这些教学模式贯彻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既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较好地实现了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如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咨询案例,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角色扮演法就是在课堂中模拟咨询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咨询者、来访者、观察者,演练某项咨询技法。在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亲身的体验,更好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心理咨询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从做中学”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其次,通过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中,坚持“三结合”的教学原则,以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一是启发与思考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更要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所以教师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思考,学会学习,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教师精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学中的疑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精辟讲解,深刻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讨论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阐明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精讲和学生讨论相结合,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三是教师点评与学生讲解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事先选择某些教学内容和问题,布置学生课下查找整理资料,准备好课件,然后再上台演讲,其他学生进行评议和补充,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以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2.校外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场地。心理系的学生基本是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学校才安排到中学实习40天,实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没有规定进行心理咨询的实践任务。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把心理咨询课程教学延伸到课外,在中小学建立校外心理健康实践基地,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基地学校的咨询室值班接待个案,开展了网络与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实践,教师给以督导。尽管所有这些实践活动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不占用教学计划中的课堂学习时间,也不计学分,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学得真本领的极好机会,同时,在为社会服务中也体现了他们的自我价值。

3.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咨询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仅要掌握心理咨询的有关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研究及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及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除开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围绕课程学习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如开展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班会活动、团日活动,深入合作学校开展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活动,指导中小学教师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生以班级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形式开展面向社会及深入其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另外,组织学生参加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社团组织,并成为该协会主要骨干力量,为全校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和咨询的活动,每年还承担学校心理健康活动月的各项活动工作。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有效地服务于社会。

总之,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就在于其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教学的任务更是要让学生学会“助人自助”。因此,在咨询心理学的教学中应凸现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Newman F,Couturier L & Scurry J. The future of highereducation:Rhetoric,reality,and the risks of the market(1sted.)[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4:53.

[2]李子建,黄显涵.大陆和香港高校课程与教学创新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0,(1):77.

[3]周守军,郑忠梅.现代大学教学改革:面向不确定性知识[J].中国高教研究,2011,(1):81.

[4]王金发.用心授课,探索研究性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04,(9):20-21.

第2篇

当今医疗环境比较复杂,医患矛盾增多,信息比较发达,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护理专业学生以女性居多,作为医学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随着人群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对护士的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护理工作者不仅具有精湛的护理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今天的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就是将来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因此,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护士职业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使命,社会给予了比较高的职业期望和道德期望,却往往忽略了护士这个群体自身的健康问题。我国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士承担着繁重的工作;特殊的工作时间(三班倒工作制),作息生活很不规律;同时在医院要面对医护、医患、护技、护护等复杂的人际关系。护理人员大多是女性,传统女性所承担的角色和工作角色之间的冲突,医患关系的紧张等等都会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许多调查研究都表明,临床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因此,护士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值得特别的关注和干预。同时,护士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现代护理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的身体健康,也要全面关注人的心理及社会各方面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护理观念和技术的革新,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大量医学研究及临床病例已充分证实: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护士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技术,也是临床工作的必备素质和专业技能。护士心理健康与临床护理质量息息相关,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工作性质直接关乎着人群的生命和健康,责任重大,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拥有应对复杂紧张工作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相反,如果护理人员长时间处于等低心理健康水平状态,如抑郁、焦虑、情绪失控、注意力不集中等,将导致其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影响护理的质量。

2.课程设置内容

2.1教材编写原则

我校准备开设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目前所出版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没有专门针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我们拟自编教材。教材是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根据“护理学专业开设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研究我们知道,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要从护理事业的发展需求、护理事业发展对护士生素质要求、临床应用心理健康教育与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目前临床护士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来进行编写。所以,我们组建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写团队,该团队由有着丰富教学和临床经验的护理领域专家、教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专家组成。团队成员在川近十家大中型医院开展了调研活动,了解了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她们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的现状,结合护理专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制定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应该遵循针对性、客观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教材内容要结合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和护理学科发展,融合时代性和创新性。教材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临床护理的实践当中去。

2.2教材编写内容

根据教材的编写原则,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团队通过反复研讨确定了“护士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结合护理职业心理特征及护士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指导护士生如何针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第二部分结合临床患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特点,指导护士生如何识别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高与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教材具体章节内容:护士生心理健康导论;护士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护士生的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护士生的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护士生的人际交往;护士生的职业心理发展;护士生的情绪管理;护士生的压力管理;护士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护士生临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每一章节均在每章的内容之前列出相应的学习目标,章节内容更突出了对护士生的实际指导,包括一些案例、测试题等,章节后附有推荐与阅读、学习与思考,有助于突出重点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课后总结与思考,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并指导学生延伸阅读,拓展知识体系。

2.3课程开设形式

本课程是作为护理专业拓展类课程,开设一学期,4学分,72学时。授课对象为所有护理专业学生。授课紧扣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期末考试以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理论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形式有纸质考试、小论文、临床实践、实践报告等,突出护理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想结合的特色。

3.讨论

第3篇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深入进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根本保证。而科研则是教学的重要支撑,对于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科研素质的重要性以及提升教师科研素质的紧迫性,将教师科研素质列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使之与教师考核、评优等相关联,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本文将围绕高职英语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展开详细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师科研素质的内涵

教师科研素质是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运用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个体具备的心理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总和。本文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主要应具备如下科研素质。

第一,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对英语教师而言,语言学等学科知识是其进行英语科研研究的基础知识,而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知识是其进行英语教学科研的条件知识。

第二,具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是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能力,也是科研技能的核心部分。英语教师在科研课题的选择、文献的检索与整理、调查实验与实验设计、成果开发等诸多环节都需要创新能力。

第三,心理品质。对英语教师而言,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保证科研活动可以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兴趣、自信、顽强、勤奋等。

二高职英语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的制约因素

1 英语教学任务重,教师缺乏足够的科研时间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力量与学生之间出现了比例失调的问题。其中,英语教学师资力量普遍不足。英语教师往往同时兼任英语专业课程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公共英语课程等教学任务。他们还需要做好英语专业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英语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倾注在教学任务和课程资源开发上,缺乏足够的科研时间。

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一些英语教师还需同时兼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工作。英语教师往往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将精力主要放在了学生管理,教学等工作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科研工作。

2 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科研经验普遍不足

高职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是因为教师在学习阶段受到的教育主要是语言知识以及词汇、阅读、听力、口语、翻译等英语专业技能,而缺少科研理念,对科研方法掌握不足。这些教师专业性相对较好,但知识涵盖面上明显不足。作为一名优秀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除了英语语言学科的知识,还应广泛涉猎文学、文化、心理学等领域。这样才能在教学岗位上得到职业能力的充分发展,从而进行更加深层次的专业方向的研究。他们普遍缺少科研经历和科研经验,缺乏专业人士或前辈的引导,同时首创性不足,科研素质明显得不到提升,遇到科研项目无从下手。

3 高职院校英语科研团队少,相关激励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普遍缺少对科研活动的关注。同时,高职院校领导也未意识到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与学校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仅将关注力度放在日常教学工作上。错误的认为只要教学工作可以正常运转,学校就可以得到发展。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下,造成了部分高职院校较少投入科研工作。在这种环境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不可能会对科研活动形成很大兴趣。此外,相比其他专业,国内外语类研究期刊相对较少,科研资料获取难度相对较大,科研活动进行不顺畅,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语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4 英语教师意识偏弱,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科研活动往往存在较大难度,外语类科研活动也是如此。大多数英语教师对科研活动持有的态度基本一致,即为了评职称或晋升。也就是说,英语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出发点并非兴趣或专业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科研意识薄弱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教师必须形成对科研活动的正确认识,并为之不断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科研意识。

三高职英语教师科研素质提升策略

(一)改革高职院校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

科学、人性化的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能够激发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科研热情。为此,高职院校科研尝试从如下几个方面对管理体制和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

1 打破专业英语教师与英语公共课教师间的界限和差别。高职英语教师科研真正的实现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讨论、经验分享以及在科研活动中的互相合作。同时,英语教师也可以拥有机会去讲授一些文学类、翻译类、文化类课程,在实践中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

2 重视校内重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当积极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等进行不断反思,及时发现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去探寻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同时,高职院校应建立科研课题专项资金,为英语教师进行教学课题立项提供帮助。此外,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科研论文交流活动,充分调动起校内广大英语教师的积极性和对科研活动的关注度,并将内部交流的科研论文以论文集方式进行出版。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起高职英语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二)提供均衡充足的科研资源,建设循证科研团队

为实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科研素质的有效提升,学校一方面要为英语教师提供均衡充足的科研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引入大学英语循证教学研究方法,建设循证科研团队。具体如下。

1 提供均衡充足的科研资源

高职院校应及时为英语教师提供该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保证他们可以第一时间获得科研项目申报、审批、管理等相关动态信息。同时,应积极完善本校科研软硬件资源建设,结合教师队伍需求定期组织开展培训互动。同时,图书馆部门应加强资源建设,引入外语领域的优秀期刊资源和数字科研资源,满足英语教师文献证据收集需求。

2 引入循证教学研究方法,建设循证科研团队

通过引入循证教学研究方法不仅可以转变英语教师角色,使之成为研究者、参与者和设计者,从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更加敏锐的发现问题所在,培养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也可以引导英语教师积极运用外语研究领域的最新科学论据,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入英语教学之中,实现学生英语学习质量与教师科研能力的共同提升,也可以实现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有效提升。此外,要建设术业有专攻的科研团队。在引入循证教学研究基础上,建设应用语言学、语言学、英语文学等科研团队,打造专业化的科研队伍,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开发新成果,尝试科研新思路,最终实现科研成果的共享,发挥团队的积聚效益。

(三)英语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科研素质

高职教育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科研发展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产与发展。英语教师自身科研素质的提升,应从加强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等方面入手。具体如下。

1 加强科研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师工作,还应努力使自己发展成为外语教育专家。知识经济时代,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如果师资队伍缺乏扎实的知识和综合素质,终究会在未来的外语教学中被淘汰。教师必须认识到危机感,积极丰富自身知识结构,结合未来外语教学可能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对自己进行重新的定位和设计,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具体而言,一方面加强语言学相关理论的学习,如语音学、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翻译理论与实践等,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的接触国外文化和文学等,提升自身修养,如当代文选、西方文艺批评理论、论文写作等。高职英语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努力,拓宽文化事业,强化理论学习,扎实理论基础,加强科研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2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提升科研能力

高职英语教师开展英语教学相关科研课题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英语教学实际问题,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从而提升科研能力。科研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英语教师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依托,通过对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不断的反思,挖掘科研课题。为此,教师必须要全面关注学生、教材、教师、课堂、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理念等,针对发现的问题,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通过实践统计数据的归纳分析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最终解决英语实践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形成宝贵的教学经验。

总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科研素质的提升受多种因素影响。科研意识、科研环境以及知识结构、团队协作等都会对教师的科研素质造成影响。为有效地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科研素质,教师首先应通过自身努力加强科研意识和转变思想观念、注重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建设专业化循证科研团队等,其次高校应对管理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并为高职英语教师提供均衡充足的科研资源,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雷小生,刘淑春.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9(05):66-67.

[2]王彩凤.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J].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257-259.

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确保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教育环节,针对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认真分析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模式及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大学生提出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还存在着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来看,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就“就业指导”而就业指导,与整体的教育规划、教学活动、管理工作相脱离,就业指导内容零散和不切实际,就业指导方式主观随意,就业指导队伍非专业化,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不佳。

(一)就业指导观念陈旧

很多高校并未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与招生工作全校动员,教学科研工作始终处于中心地位的情况相比,就业尤其是就业指导工作并未得到充分重视。一些名校认为“皇帝的女JL不愁嫁”.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而一些高校则认为,就业指导是学生工作部门的事,只要在学生工作部门的指导下,毕业生能找到一份工作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这份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则不得而知。

(二)就业指导的内容和评价体系有局限性

就业指导缺乏相对规范的材,普遍采用的是自编、参编或翻译教材,就业指导课程的规范化建设有待加强;在就业指导效果的评价上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目前部分高校仅以简单的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在就业指导理论的研究上,虽然目前进人了初级的研究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就业指导方式单一

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局限于信息、政策宣讲和执行、提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提供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在指导方式上没有统一的要求,有的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有的学校举办就业讲座;有的学校仅由辅导员“全面负责”就业指导工作,没有把就业指导当成一门学科来研究,因此其就业指导作用不明显。

(四)就业指导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教师在做,他们大多是党政干部。总体上看,队伍知识结构不甚合理,而且就业指导方面知识欠缺,很多同志没有接受过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培训;有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但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有的有一定理论水平,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距离就业指导工作的职业化和专家化的要求相差甚远。

(五)在就业指导具体操作上忽视“过程教育”

就业指导应是一个过程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状况,了解自身职业倾向,确定自身的职业规划,使大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不再盲从。而作为学生培养环节的传统的就业指导,仅仅体现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个学期,是在大学生面临择业压力时才着手进行简单的、初级的指导工作,没有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因而有人戏称就业指导是“季节性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部分高校领导甚至包括一部分就业指导人员有这样的想法:“既然强调市场导向就不需要学校管那么多了。’川就业是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事情”。在这种模糊认识下,有相当一部分院系领导、教师对毕业生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就业与学科专业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等闲视之。毋庸置疑,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结构中处于龙头地位,其培养对象是直接面对社会需要和为社会服务,而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其培养的学生是否对路,能否较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只有明确树立以就业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就业理念,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方可使学校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就业指导理论不够成熟

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展了系列的就业指导理论研究,在就业机制、就业心理、职业倾向的测试以及创业等方面的研究逐步深人,但就总体而言研究队伍的力盆比较薄弱,研究的层面较低,特别在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等方面还很欠缺。目前在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进行的“个性”研究也基本上是嫁接在国外理论上的,在适应“国情”方面还很不够,特别是在推广应用上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致使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三)社会缺乏对就业指导的了解

一是社会大众缺乏对就业指导内涵的正确认识,对就业指导“指什么?”、“导什么?”了解不够,把高校的就业指导等同于社会上的“职业介绍所”。二是家庭误解就业指导,认为上了大学就不愁没有好的就业机会,认为就业指导可有可无,对接受指导缺乏激情。有的家长及学生认为学生就业主要是家庭的事,要通过亲属、朋友、同事来拉关系、找门路来解决,学校指导与否,作用不大。三是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简单地把就业指导的工作内涵理解为传达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并就业信息,举办招聘会,为毕业生办好就业手续等,造成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和“简单化”。

(四)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严重的功利思想

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把就业率同高校的招生计划、教育经费投人、学科专业设置、教学质量评估等直接挂钩,致使就业率成了高校就业指导的“指挥棒”。因此如何“短、平、快”地提高就业率就成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势必造成大批高校就业指导的急功近利。

(五)就业指导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就业制度建设的力度很大,到目前为止国家共制定了100多项关于就业的工作制度,但是地方和高校真正落实的较少。一方面,有的政策在结合实际执行的时候困难较大,所以不能落实。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高校的领导对就业工作的轻视导致很多制度不能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其原因是就业指导过程难度大,地方政府认为是高校的事情,高校则认为只要有较高的就业率就行,工作能做多少做多少,致使就业指导工作进展缓慢。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对策

(一)就业指导要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要在帮助满足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下形成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主动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从而成为一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变突击式的就业指导工作为大学四年的全程指导,如从人校起就业指导中心进行性向测试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爱好作出正确评价,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和职业定向;二年级开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介绍,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思考与专业的结合,进而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三年级引导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深人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提升职业修养,提高职业适应性和爱岗敬业精神;四年级进行求职择业训练和职业角色的顺利转换,开展择业技巧、礼仪心理调试等训练,让大学生学会推销自我,从而顺利实现从大学生到社会人、职场中人的角色转换。

(二)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高等学校对待就业指导课要和其他专业课和基础课一样重视,要从社会需求和本校毕业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与人才市场需求相结合,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除了继续进行传统的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教育和就业信息服务外,尽可能为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如职业的性质、发展前途、经济收人、就业的难易程度、专业和学科的发展、职业规划技能、学生职业兴趣的测定、择业准则与技巧、招聘的程序、面试技巧、模拟测试心理测试等,并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人高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依据内容和全程培训计划逐步健全上下衔接的课程体系,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适应性测定、择业技巧与择业礼仪、劳动合同和劳动法、职业指导等课程。

第5篇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如同建筑师的蓝图。有了好的开题报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制定开题报告是课题由设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关键步骤。当前许多教师由于过去从未做过课题研究,现在要申报课题,撰写课题开题报告不知从何人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加积极而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培养、提高教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作用、结构等方面来谈教师应该如何规范撰写开题报告,力求对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一、课题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何谓有价值、有创见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呢?这需要研究者长期实践、细心观察和深思熟虑。当自己提出的课题得到上级认可后,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设计好,即撰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就是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划和制定。换言之,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课题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主要说明这个课题有价值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撰写课题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创新新知,不是可有可无的。正如学者文翁说过,“搞好开题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设计”。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安排,是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提供探索的途径。课题开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他们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避免发生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课题开题报告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没有科学的开题报告,就没有科学而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不断加强,开题论证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重视。

二、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科研课题开题报告要了解其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重要的还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是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深人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开题报告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开题报告的结构

撰写开题报告是进行科研课题申请后的首要工作。通过开题报告的思考与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究竟想做什么,想得到什么,怎么做,能否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若分析后觉得不现实,则可以立即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使课题目标的达成有可能性,从而避免“大题小作”或“小题大作”。课题开题报告的写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类别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说,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研究的背景

2.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5.课题研究的目标

6.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7.课题研究的过程

8.课题研究的方法

9.预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参考文献

四、课题开题报告撰写规范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最后就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这是课题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决的重要问题与提出的背景间有着必然的、照应的联系,不能游离或架空。

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对其课题意义是这样写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阐述这部分内容必须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通过查阅资料、搜索发现国内外近似或界于同一课题研 究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历史背景方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简述本课题的来龙去脉,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没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过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么他们的分歧是什么?存在什么不足,通过历史对比,说明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现状评述,重点论述当前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着重评述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阐述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力求表现出自己课题研究的个性及特色。这一部分的内容应力求精当,力求体现自身研究的价值。

发展方向方面的内容:通过纵(向)横(向)对比,肯定本课题目前国内外已达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趋势,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决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指向操作层面,即通过课题研究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什么促进,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哪些好处。它的阐述是通过假设关系,勾勒出通过研究可能会或一定会产生的实践效果。

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于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在理论方面的学术研究价值可能比较匮乏,但也不可否认,通过研究,可能达到了对某一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对某一理论进行了具体阐述与充实,或许还会产生赋予全新内涵的实用理论。这部分内容有就写,无则免。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义,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分别给予概括,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围绕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和知识,积极探索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职业学校进行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型。

创新精神是指人的综合性的积极稳定的创造性心理品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因循守旧而积极求新的精神,是驱动外显创新行为的内隐动力。人的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没有创精神便没有人的一切创新活动。因此人类的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根本动力与灵魂。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运用理论知识、操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撑性理论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进行教育模式创新实验研究,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研究目标一般包含以下三方面:

1.教师:通过研究希望获得某一(些)教育教学规律,落实在知识产品上,表现为教师教育知识的增长,教育经验的丰富,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教育理论的发展等。

2.学生:通过研究所要达到的培养人才的目标,落实在学生的身上,表现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

3.学校:通过研究所要达到的学校教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落实在学校工作过程中,表现在学校的效益上。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将研究题目依据研究目标展开、细化为若干小问题。课题越大,内容越多,越要具体,研究范围较大的课题应列出各子课题的内容。

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例如:《初中语文活动课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中期实施阶段、后期总结阶段。每一个阶段有明显的时间设定,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要有详尽的研究内容安排、具体的目标落实,从而保证研究过程的环环紧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两种方法。比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这一部分是课题方案设计的主体,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目标任务如何得到研究落实,在这部分应给人一览无余的感觉。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什么成果?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教学论文、专著、影像资料(含课件)、典型的教案、教具学具、学生作品等。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十)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第6篇

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办与阅读有关的活动。

老师,你经常读书吗?你上次读书是在什么时候?

曾看过这样一项调查数据: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最多的是犹太人,每人64本。其次是俄罗斯,每人55本。美国每人21本,日本每人17本。而中国13多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不到1本。在俄罗斯,每20人就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在犹太民族,小孩稍稍懂事,母亲便会在《圣经》上滴一些蜂蜜,叫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这书是甜蜜的。

也早就有人写过文章介绍,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地铁里,火车上以及一些其它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静静地读书。而在中国这些场合,人们要么在高谈阔论,要么是在打瞌睡,要么是低头族—玩手机,鲜有看书的人。

不要责怪我们的孩子们不爱读书,我们成年人呢?一年下来读了几本书呢?很多人都会以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等借口抹去了读书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和时代相通的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育的改革思想,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从哪里来?我觉得组织教师读书是最好的方法。阅读教育专著和文化专著是一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名师培养工作的基础工程。

提倡教师读书进而带动学生阅读。只有让学生在上学时代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这样他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如果当一个学生读了六年书离开小学,或者在读了六年书离开中学的时候,却没有阅读的兴趣,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完成任务和成功了吗?我想,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人,为了我们民族的兴盛不衰,我读书了吗?我组织学生读书了吗?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读书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意义是拯救自己,因为不读书的教师最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孔子是名教师,是教育家,思想家,他既是“经师“又为“人师“.他的那种高山景行的大家风范,千载流传,令人叹服。当代教师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会如此呢?我想一大部分原因是能够“为人师表“太少了。只有“经师“和“人师“二者兼备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把学校办成一个学习的团体,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地意识到,只有阅读才能拯救自己,从而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一般的信仰,这应该是“文化关怀“神圣诺言最美好的兑现。

用阅读拯救我们自己,让阅读给孩子们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如果说冬日读书如温暖炉,那么春日读书如赏百花。当代诗意语文倡导者王崧舟说,底蕴是书堆起来的,生命不息,阅读不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升取决于读书、读书、再读书!

学生时代的我喜欢读名著、散文、诗歌。工作后,由于写论文、班级管理需要,我渐渐接触到了教育著作。无论白天多么忙碌,回到家靠在床头或沙发捧上一本书顿时全世界都静了。在书里,我读到了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找到了许多心灵的共鸣。就在一页一页的翻阅中,我感觉自己畅游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又像遇到了心有灵犀的朋友,当我迷茫彷徨时还有高人指路。如此美妙,每天合上书本我都感到满足愉悦不已!

第一次听说县教研室下了音乐论文通知,我激动,又紧张。在找继续教育的学习笔记时也翻出了徐小懿等编著的《声乐演唱与教学》。这本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简直全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尤其是“歌唱心理在演唱和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章节活脱脱就是写我,也是写了不少同学共同出现的歌唱心理。于是,我迅速将自己的体会落笔成文《关注学生的歌唱心理,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后荣获县二等奖。第一次写论文就能获奖,不得不说这是莫大的鼓励。就这样,“读教育著作是很有趣的,关键还有指导性“让我渐渐走进教育阅读的美好世界。

此后,我的办公桌、床头常常会放着各种种样的书籍。有时候是工作中碰到问题想要寻找办法,更多时候我是需要看看书才会安宁、舒畅。刚开始,我很喜欢看一些案例或教育叙事类的书籍。

那时候我只管自己读着舒服,别人读不读书那是别人的事。2015年,县师训处到我们学校筹划县培计划的教师集体阅读活动。我也意识到,读书是要带动的。我自己也可以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得到提升。于是,我组织老师们共读了《爱心与教育》《让爱智慧》《读懂小学生》等教育心理学著作。就在一次次读书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温润、感动与智慧。从做方案到挑书买书到组织交流、读后感评比,我确实花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犹豫。特别是看到满头银发的蒋团合老师一下课就戴着老花镜写读书笔记,听到肖艳老师看完心理咨询手记《读懂小学生》后聊到自己班上的单亲孩子掩面哭泣时,我觉得我遇见了有教育情怀的作者,也遇上了温润的教育同行。

读书,成了最美好的时刻。有了互联网,我不仅可以最快了解书讯,还可以快速得到自己想读的书。当当网、京东商城,我都成了常客。就在便捷地途径当中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好书。在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我了解到了美国教育的一些情况,开始思考我们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由于这本书我也关注了李希贵的一些情况,对于他创办北京十一中学“走班制“的勇气和创新特别佩服!在《窗边的小豆豆》里我感受到了儿童真是可爱的天使,巴学园的校长是多么有爱心和智慧啊!在佐腾学《静悄悄地革命》我很向往那静心倾听的温润的教室和谈乐趣和困难的实效性教研活动。“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里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夏雪梅著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和程红兵的《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让人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的听课评课活动。吴忠豪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为我们教语文指明了方法和路径。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汤勇《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中都提到了理想信念“雨果说,世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军队都更强大,那就是恰逢其时的理想。“朱煜主编的《迷人的阅读》本身就很迷人……

第7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拟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思想状况分析人手,探讨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思想状况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已绍功免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故而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产实践任务较重,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具体趋势缺少了解,职业选择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如一些毕业生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估价自己和不完全了解社会需要,选择职业时往往脱离客观实际,这山望着那山高;一些毕业生缺少全局观点,在处理事业和待遇方面重利益轻成才,看当前的多,看今后的少;还有一些毕业生不能正确评价和定位自己,不愿意到工矿企业生产第一线和基层去,对就业导向和就业意识存在片面认识。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用一种以学科为本的模式培养人才,造成人们的思维定式重理论、轻实践,把高职教育视为“二等教育”。正是这种传统偏见造成一些用人单位不敢大胆使用高职院校毕业生,从而加重了学生面对激烈竞争就业形势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困惑。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择业的思想动态进行问卷和走访调查发现,在“理想的择业目标是什么”的回答中,58%的同学选择了自主择业,表明高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在择业的最终目的上,追求事业的发展仍然是主流,75%的同学在求职过程中更注重能否成就自己的事业,发挥自己的特长,但也有24%的同学在择业过程中更看重待遇、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在调查中有74%的同学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应主动参与竟争,表现出了较强的竟争意识,但也有26%的学生存在等待学校推荐或希望自己的父母亲友为自己联系工作等依赖思想。由于不少用人单位在人才需求上“高消费”,给高职毕业生求职造成了困难,67%的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示有过失落感、挫败感。在对社会需求状况的调查中,有37%的同学对社会现状缺乏了解,职业期望过高,不能准确定位,有73%的学生感受到社会对人才的高消费,担心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无法安心学习。在对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评价中,有54%的同学认为做得比较好,但还有46%的同学认为学院就业指导工作还缺少针对性,需进一步加强。在就业指导内容上,有35%的同学表示迫切需要就业咨询,40%的同学表示迫切需要就业信息指导,27%同学表示迫切需要就业求职技巧的指导。川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思想状况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择业心态是复杂的,传统的就业意识和新的就业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表现出多元化的择业取向,他们迫切需要学校在就业咨询、就业信息、求职技巧等方面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尽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因其起步比较晚,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市场,就业指导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2.1就业指导工作的季节性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往往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仅仅体现在大学学习的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个学期。其实,在大力强化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下,就业指导工作完全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部分,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始终。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断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从而完善自我,顺利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方向转"。

2.2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和对象的局限性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就业指导随意性比较大,过分强调实用性和时效性,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机会、传授择业技巧、调整择业心理、作好择业准备等方面。就业指导仅仅是指导毕业班的学生如何去找工作,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社会对发展的多种需。

2.3就业指导工作的封闭性

就业指导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卑七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网络。首先,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没有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危机共同处理机制,高职院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者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系。这种封闭的、分割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跨地区就业是不相适应的。其次,高职院校未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消极影响。最后,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2.4就业指导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工作人员、各系部书记以及辅导员在做,他们大多是党政干部。总体上看,队伍知识结构不甚合理,而且就业指导方面知识欠缺,很多同志没有接受过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培训;有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但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有的有一定理论水平,但实际工作经验欠缺,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化和专家化的要求相距甚远。

2.5毕业班级学生的矛质性

为了求职,进入毕业年级后有的学生就无心正常上课、无心搞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处出击。有的推荐表、求职信遍地抛撒;有的在选择什么样职业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反复签约;有的择业目标不明确,人云亦云,求职中处于焦虑、失落、困惑之中。

3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3.1就业指导观念创新化

在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摒弃就业指导工作临时性、季节性、阶段性这一传统的就业指导观,以就业指导工作作为切入点,抓住毕业生最关心、最困惑的热点问题,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就业指导之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工作,对毕业生进行针对性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它满足了毕业生对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在弥补以往就业指导工作不足的同时,丰富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2就业指导服务个性化

每个毕业生的个性、优势、就业偏好和心理倾向不同,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此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细致入微,实施个性化指导,不能千人一面,空洞说教。

3.3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

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就是要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学生毕业时或择业时的临时性工作。学院应以全局观点系统考虑,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大一着重职业生涯认识和规划,大二着重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毕业年级着重卑七业定向指导和择业指导的就业服务,三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从而形成较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3.4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对待就业指导课要和其他专业课和基础课一样重视,要从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与人才市场需求相结合,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学水平。除了继续进行传统的就业政策、就业程序的教育和就业信息服务外,尽可能为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如卑七业的性质、发展前途、经济收入、就业的难易程度、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卑七业规划技能、学生职业兴趣的测定、择业准则与技巧、招聘的程序、面试技巧、模拟测试、心理测试等,并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列人高职教育教学计划之中,依据内容和全程培训计划逐步健全上下衔接的课程体系,如职业生涯敖:、职业适应性测定、择业技巧与礼仪、劳动合同和劳动法、职业指导等课君光。

3.5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对外联系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机构应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诸如,与用人单位、与其他公共就业机构、与相关部门等,从而整合就业信息资源渠道,掌握人才需求信息,杜绝虚假信息,促进毕业生合理、有序、安全的流动,也为高职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培训和岗位锻炼。

3.6实施预就业制

根据高职特色,高职院校可实施把毕业实习与推荐就业相结合的预就业机制,让学生直接到生产岗位,按职业劳动者的要求进行社会角色的实习,把理论知识与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结合起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对社会、国情的直接认识和了解,充分认识到竞争、就业、生存等问题,强化公民意识,培养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第8篇

【关键词】预科生 汉语 书面表达 成因分析 策略研究

2013年,新疆已全面推行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简称“民族汉考”或MHK)。MHK是专门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习者汉语水平测试而研发的考试,在原HSK中等测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书面表达的测试。我院预科生的MHK过级率不是很高,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书面表达差而未达标。

一、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预科生汉语书面表达部分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语体意识。语体词汇混淆,学生在应用文的写作中过多的运用口语化的词语,分不清书面语和口语。使得书面表达不够庄重,口语化色彩太浓。

*他是我的朋友,在新大上课(就读、在读)

2.句式选择不当。

*①请你们好好批准。(祈使句)

*②请领导看看我的简历吧。(祈使句)

3.在书面表达中误用单音节重叠形式。

*①有关领导看看我的求职信。(此处应该用审阅)

*②请领导想想我的简历。(应用抽空阅读一下)

4.在应用文写作中,乱用“啊、吧、呀、哟、吧”等语气词。

*①我除了自己的职业,还会唱歌呀!(句末语气词是多余的)

*②啊,我有翻译证。(另外,补充一点)

学生由于没有注意到求职信中语言表达应有的庄重和语气的恳切,表达过分直白,不够委婉,显得粗鲁,不够谦逊。没有意识到汉语词语的语体色彩。

5.误用称呼语。

①直呼单位姓名,不能恰当得使用敬语

*美的单位 招聘单位

②在求职信中,没有体现出汉语表达交流中贬己尊人的传统价值观念

*如果你们单位录用我,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应该用贵单位)

*希望你公司考虑一下我的求职信。(用贵公司较好)

6.表情达意不是很明确。

*①我看了你发的招聘广告,读了招聘启示的内容。

*②如果你们收到我的要求,我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一定能做好工作,全心全意的为集团付出自己。(应该是付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

以上两个病句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理解词的语义,误用词语,致使表情达意不是很准确。

7.乱用语篇衔接词。

*①提醒,(此处应该用另外)我的地址是……

*②我是阿力木,今年22岁,大专毕业,学的是汉语言文学,我会计算机,(少了至于)工作经验,(缺关联词因为)我在电脑公司干过,(缺关联词所以)有经验。

以上两个例句缺少显性连接手段使得语篇呈现出衔接不够紧密,语义表达缺少连贯性。

8.忽略汉语词语的语义差异。

*①我还很好知道计算机操作。(我还熟悉计算机操作)

*②实现使用自己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③没课的时间。(课余时间)

*④出了实习。(实习结束)

*⑤决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对以上学生的错误语料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部分学生由于未掌握汉语的表达方式,直接套用母语的表达方式,而写出错误的句子如例4;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记忆的偏差,造成形似语句产生的错误,如例5。这启示我们在汉语写作课的教学中应多做一些内容广泛、话题多样的话题,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而从调研中发现,目前的汉语教学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导致学生在用汉语表达时,出现语义表达受阻或词语和句式选择能力不足的情况。

二、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预科生汉语书面表达中的成因分析

1.来源于民族聚集区学生的汉语基础。我院近几年招收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南疆,学生的汉语基础薄弱,部分学生连汉语拼音都不会。由于基础较差,第一年的预科或者汉语强化阶段的学习使学生一下子沉浸在汉语环境中,对于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生来说是个挑战,一些学生甚至反映听不懂老师说什么。在预科汉语课程结束后,完全能听懂专业课的学生仅为3.230%,表示大部分能理解的学生为41.94%,理解一半的为37.10%,理解少部分占到了17.74%。可以说,如何在短时间里提高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学生的汉语实际应用能力,是汉语教育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2.学生对汉语写作不够重视。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四项技能掌握的程度,学生自我评价,掌握的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读、听、说、写。对“经常练习写作可以锻炼汉语的综合能力”的看法:62.5%的学生表示没考虑过,30.98%的学生表示同意,只有6.52%的学生表示“不同意”说明对写作学习的认识比较模糊。在回答“为什么不喜欢用汉语写作”时,学生选择的原因依次为:表达困难、不爱写作、教学课枯燥等。这启发我们应该注重写作教学的实用性,注意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趣味性以及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多下功夫。

3.汉语写作课教授现状。通过对我院汉语写作教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教师在实施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可以参考的规范,缺乏相关的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的标准,随意性比较强。另外,写作课一般为每周2课时,面对学生写作的诸多问题,教学时数略显不足。在学生方面,由于学习主动性不强,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巩固,虽然具备了语言输出的基础,但还是无法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三、提高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预科生汉语书面表达的策略

1.巩固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心理学认为,人的一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从这个意义上讲,语一言就是一个形成图式的动态的过程。人类利用这种心理图示不断理解和生成语篇,每个节点的触动都会激活这个网络。用这一理论,在教学中可以积极营造激发学生运用心理图示的情景,启发学生发挥能动性和联想力,最大范围地在大脑中搜寻学过的词汇和固定搭配及句式,使学习过的语言的建筑材料在多方面有所联系,同时纳入大脑的长时记忆的网络之中。教会学生在语境中感知语言,在输出中监控语言,是写作教学的核心所在。教师还可以根据归纳、整理出来的学生语篇中的一些典型的、规律性的偏误问题,结合语境设置,反复地、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和训练,如让学生运用存现句说明一个房间的布局,运用“把”字句叙述一道菜的具体做法等等。

2.强化语体意识。孤立的写作任务对学生是一种压力,尤其是对于主题和题材都不熟悉的写作任务,学生更是“无话可说”。教学中可以通过文本重建和仿写的形式降低写作的难度。文本重建就是指导学生将听过或阅读过并且理解的范文再重新表述一遍,这不是考察学生的一记忆力,而是鼓励学生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知识,组织语言材料进行可理解性输出。然后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中的表达形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写作。这样先说后写,说写互动,最后落在汉语写作活动上,作文的质量就有很大的不同。

3.强化语篇意识。汉语写作训练过程中,应该强化学生的语篇意识,正确运用各种衔接成分。在正确、熟练地运用汉语句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句子的连接方式。教师在针对写作和表达中句际间关系混乱,用词不当的问题,重视常用应用文语篇的衔接手段的辨析和练习。言之,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写作教学,在内容的选定时,首先要建立在对学习者基本情况的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本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以实施。根据目前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在强化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文体、增强语体、语篇意识等方面多做指导,突出写作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体现“精讲多练”的教学要求。针对他们语体和语篇意识薄弱的问题,可以通过一定数量范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他们对汉语表达方面的语感,吸收和借鉴汉语语篇行文的典型结构方式,在写作实践或专项训练中发现并纠正自己在字词书写、语法运用、组句成文等表达方面的错误。使学生逐步达到“不仅能分辨表达的对错,而且能区别表达的优劣”的水平,从而使他们的汉语书面表达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出版,1990,8.

[2]祝秉耀,傅亿芳.汉语写作教学导论[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3]李建宏,袁生武.汉语写作中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2.

第9篇

【关键词】 亲子沟通;初中生;行动研究;定性研究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3.002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3-0157-05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青少年尤其是初中生由于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其学业、行为和心理问题所引发的各种亲子矛盾使亲子关系变得脆弱而敏感,容易出现亲子沟通不良的状况。因此,探索如何改善初中生的亲子沟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当前关于亲子沟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⑴亲子沟通的定义 [1];⑵亲子沟通的状况,包括沟通的内容[2] 、沟通的频率、主动性和满意度[3]、沟通的问题[4];⑶亲子沟通的影响因素[5];⑷亲子沟通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6];⑸改善青少年亲子关系的教育对策及实验研究。国内关于亲子沟通的实验研究较为全面,如于学兰等[7]采用测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团体实验法、个案法对如何改善亲子关系进行了研究。其具体措施包括转变家长的观念,传授相关心理学和家庭教育学知识,对家长进行集体咨询,利用心理常识课和个别咨询对学生进行辅导,对所选个体进行具体指导等。国外对于亲子沟通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沟通环节的某一个方面,如对儿童焦虑的口头表达 [8],或者特定类型行为模式的青少年身上,如酒精滥用、肥胖症等[9]。 这些研究存在一些不足:⑴实验皆是从研究者的视角进行设计的,而参与的亲子双方只能被动接受这种“单向”的干预;⑵多数实验旨在将父母和子女分开进行干预,然后以一定的量化考核结果来验证实验效果;⑶缺乏对实验干预过程的质性描述。

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来进行实验。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指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10]。在行动研究中,参与者是研究的主体,研究者只是起一个中介的作用,为参与者的研究和行动提供必要的帮助。这种研究方法强调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处理社会问题。行动研究的结果检验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10]:(1)是否有利于发展和改善目前的社会现实,是否解决了实际的问题或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2)是否提高了参与者的自信、自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研究设计和资料收集的方法与实践的要求是否相符(如时间、经济条件、职业文化等)。本行动研究对结果的评估将遵照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行动研究的先驱勒温将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包括计划、发现事实、监察、实施、评价等步骤。后继的研究者将勒温的这些步骤明确概括为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循环[10]。本研究采用“以参与的亲子双方为主体、以研究者为主导”的合作模式,提出一个计划、执行、评估的动态循环研究框架。

1 对象和方法

1.1被试

对重庆市某中学校方指定的初二年级2个班级,用“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量表”(PACT)进行施测。两个班级的学生共94名,选出PACT总分显著低于总体平均分的学生15名,然后排除2名家庭有实际困难无法参加活动的学生,最终参与研究的家庭共13个,形成一个以“亲子成长工作坊”命名的活动团体。其中,父母共同参与的家庭有3个,固定由父母中的一方参与的家庭有10个;学生中男生10名,女生3名;成绩优异者2名,成绩中等者7名,成绩较差者4名;父母受教育程度:初中2名,高中3名,大专7名,本科1名;父母职业:农民1名,工人2名,个体商人1名,军人1名,公司职员6名,公司管理人员2名(因父母双方共同参与的家庭中,有一方参与时间不固定,所以只对固定参加的一方进行数据收集);家庭结构状况:单亲家庭2个、核心家庭11个(其中再婚重组家庭2个);家庭子女数目:独生子女家庭10个,非独生子女家庭3个。

1.2研究工具

1.2.1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量表(Adolescent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Test , PACT)[11]

由37个题项组成,其中测谎题4项,每一个题项的回答包括对父亲的回答和对母亲的回答两种。该量表包括2维度:亲子沟通的动机(包括参与倾向性、情感需要、支配需要、轻松感4个因素)和亲子沟通的能力(包括积极倾听、沟通灵活性、理解、开放的表达4个因素)。

所有项目采用自陈测验五点记分制(1.完全不符合;2.大部分不符合;3.不确定;4.大部分符合;5.完全符合。)。量表总体α系数为0.8699,各维度的α系数在0.3554~0.8465之间,总体分半信度为0.8015,各维度的分半信度在0.3554~0.7999之间。经本研究实测后的总体α系数为0.8410,各维度的α系数在0.3991~0.8757之间,总体分半信度为0.7416,各维度的分半信度在0.3505~0.7416之间。各个因素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38~0.82之间。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在0.11~0.73之间,相关适中,说明该量表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

1.2.2自制活动反馈表

要求每一次活动后,家长和学生分别填写参与者姓名及满意程度(很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很满意)、对下一次活动的建议。

1.2.3 “亲子成长工作坊”整体评价问卷

包括家长和学生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的评价及最后的活动感言,题目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很符合、一般、不符合)两种。

1.3 资料的收集

按以下4步来收集资料:⑴在第一次活动开始前首先进行总体需求评估(包括亲子双方参与活动的愿望、活动安排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然后研究者根据评估结果单独制定第一次活动的方案及活动方式的总体分类。⑵执行既定的活动方案,并根据特定的活动情境灵活地调整部分内容。⑶每一次活动结束时,亲子双方共同填写活动反馈表,同时进行现场讨论(经亲子双方的同意之后录音,事后整理为文字稿),由研究者进行归纳整合后形成下一单元正式的活动方案。研究者要在每一次活动后及时总结自己的观察体会。⑷最后一次活动结束后,亲子双方填写“亲子成长工作坊”整体评价问卷,收集活动整体情况的相关数据,结合之前各次活动的评价以及研究者的体会,形成最终的评估结果。

1.4 活动开始前的总体需求评估情况

1.4.1 活动愿望

研究者通过课间活动及学校例行的家长会分别向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平常的亲子沟通状况,同时对本次行动研究的主题和预想方式做一定的介绍。口头调查的结果显示,被调查2个班级的80%的家长和学生都对这项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

1.4.2 活动安排

研究者和班主任、家长及学生对活动的时间安排进行了民主协商,学生和家长的主要分歧是安排在周五还是周六,学生认为周五的功课较少,且可以不占用家庭活动时间,家长认为周六的时间较充裕,可以避免一些工作事务的打扰,最后协商的结果是定在周五的下午6:30~7:30。关于活动的地点,大家一致同意在本班级教室,理由是环境熟悉,参与活动时比较放松。经协商,本次活动共持续8周,每周1次,每次一至一个半小时。

1.4.3 活动内容

亲子双方都希望活动内容比较实用,能够用来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沟通困难。双方对活动内容的需求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对亲子沟通技巧的学习,包括如何与对方进行融洽的言语沟通,如何在双方面对分歧时恰当地处理好亲子矛盾等,如“我想了解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或技巧”、“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管教好孩子,又不让他产生抵触情绪”;二是对亲子沟通观念的改善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如“想了解更多孩子成长中的事,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些解释”、“希望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得到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希望成为儿子的朋友”。

1.4.4 活动方式

通过向家长和学生口头调查,以及向班主任征询意见,大多数参与者都比较喜欢轻松、气氛融洽的活动方式(如“气氛最好搞活跃一点,不要让人觉得是到学校受训来了。”“和大人在一起容易变得不自然,要是可以多做一些游戏什么的,那就好了”),而排斥传统的报告或讲座形式,认为那种方式既单调枯燥又学不到东西(如“每天都在学习,好不容易有点课外活动时间,还是讲课多没意思”、“整天工作都是些枯燥的事情,不想在下班以后还来听一些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东西”)。但也有的家长希望通过讲座了解一些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纾解学习压力的心理学知识。

根据上述家长和学生们的意见,并通过具体商讨活动方案,整项研究中综合运用亲子游戏、角色扮演、故事分享、案例分析、知识讲授5种方式。8次活动的主题分别是“我们来到这里”、“重新认识对方”、“寻找有效的沟通方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建立和谐家庭”、“学会奖励孩子”、“怎么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是黄金搭档”,并且在部分方案中附有教子锦囊,于活动结束时发放给家长。

1.5 统计方法

利用“亲子成长工作坊”整体评价问卷对亲子双方共同调查收集量化数据,其中部分数据做非参数检验中的确切检验。同时对行动研究的过程分5种不同的活动形式进行质性的现场描述。

2 结果

2.1亲子对活动整体执行过程的评估

表1显示:活动方案充分调动了亲子双方的积极性;研究者的带组技术基本达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素质要求[12],活动内容较为通俗易懂和实用。

表2显示:总体上各项活动的受喜爱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Pct of Cases)亲子游戏、角色扮演、故事分享、案例分析、知识讲授。家长对各项活动方式的喜爱度较为一致;学生对亲子游戏和角色扮演的喜爱程度较高,对故事分享和案例分析的喜爱程度较低,对知识讲授的喜爱程度最低。

表3显示:家长和学生对于活动的整体效果还是满意的,但对于不同方面的评价效果不一样。

2.2 不同活动方式的亲子体验报告举例

2.2.1亲子游戏

子女: “‘亲子信任考验’的游戏我很喜欢,虽然游戏当中我有点害怕,不过突然发现我是多么需要妈妈的关心与帮助”。家长:“我女儿今天很勇敢,平时看她柔弱的很,没想到我的安慰和鼓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这个游戏的效果的确很震撼,连大人们都不敢轻易尝试,没想到家长对孩子的鼓励这么重要。”

2.2.2角色扮演

学生:“以前没发现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对,今天看别人表演出来,才发现好多问题。” 家长:“心理剧这种形式很不错,既可以观察别人,又可以启发自己换位思考”,“通过和孩子分享心里的故事,我发现了孩子的另一面,这是以前没有注意的。”

2.2.3故事分享

家长:“我觉得那个让亲子双方讲述最让对方感动的一件事的内容非常好,平常看儿子不声不响,还以为我们做家长的对他的关心他根本没有放在心上,现在才发现他还是很关心我们的。” 学生:“以前我很怕和父母交流,有心事也不愿意告诉他们,现在我觉得无论快乐还是悲伤的事情都可以向父母讲,而父母有什么事情也愿意与我共同议论。”

2.2.4案例分析

学生:“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和爸爸妈妈尝试一下”,“我觉得这种方式还是不错,可以反映出我们小孩子的心声。” 家长:“我认为我们家平时还是比较民主的,我愿意跟小孩做朋友,但是如果白纸黑字的把这些事情固定下来就让我觉得不太舒服”,“要是跟小孩签订这种东西,家里会不会闹翻天哦?”

2.2.5知识讲授

学生:“有些活动有点无聊。”家长:“有些活动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讲得再实际点”,“关于身体语言的知识让我感觉很新鲜,以前觉得孩子大了,不好意思再去拥抱他了,现在觉得用这种方式去表达爱特别温馨,感觉很好”。

3 讨论

已有研究显示:青少年学生亲子沟通心理发展存在年级差异,发展曲线呈U字型,其中初一和高三的亲子沟通心理状况最好,初三和高一的状况最差,也即是说,初二的亲子沟通水平是相对下降的[11]。但是基于实际操作条件,例如学校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只愿意提供非毕业班级供研究者进行实验干预,且从老师的反馈来看初二年级的亲子沟通心理问题也最为突出,故本研究选择初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从本研究活动方式的喜爱程度排序来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更喜欢双向沟通、能够获得更多参与权利的方式,如亲子游戏、角色扮演,这说明单向性的、权威式的亲子关系不能很好地促进亲子双方的沟通,而且即使是成年人也喜欢新颖、有创意的沟通方式,孩子给家长所提供的温情、寻求依靠和帮助的反馈能够进一步激发家长的耐心。知识讲授这种活动方式虽然效果不太好,但它也是应部分家长建议而纳入的,提示这可能是因为部分家长平时在和学校教师的交流中习惯于家长会式的单向报告方式,同时对亲子沟通的知识抱很大期望,希望能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沟通问题。目前看来这种知识内容的筛选以及呈现方式还需进一步探讨。

从活动效果的整体评价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亲子双方对于沟通知识的接受较好。本研究在知识传授方式上不同于传统的报告或讲座形式,而是与其他活动方式相配合,比较灵活自然,易于被亲子双方接受。②亲子双方对于沟通态度的转变较沟通知识与沟通技巧要差一些。说明态度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内部稳定性,要想通过短期的干预训练就达到彻底转变的效果是不太现实的,必须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由参与者本人长期坚持以新的观点评价沟通对象才有可能彻底转变。但数据结果也说明活动本身还是给家长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少对他们今后的沟通活动会产生良好的影响。③亲子双方对于沟通技巧的改善程度较大,这可能与本研究特别注重参与者主动性的发挥有关,从方案的规划到活动内容的执行都要求参与者全程参加,加之活动内容始终保持了沟通的双向性、互动性,这对于亲子双方是一种有益的磨合,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沟通技巧的提高。

行动研究的主旨是提高参与者的自信、自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李强等的研究探索出“在学校指导帮助下,以家长为主导,寓于实践活动中的亲子双主体互动”的亲子关系模式[13],但这些活动由研究者单独设计,亲子只能被动接受,而本研究的活动并非研究者单独设计,体现了亲子双方参与的主动性。

另外,从不同活动方式的亲子体验报告中可以看出,亲子双方受到的心理冲击较大,对于亲子沟通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产生了对家庭中过往沟通状况的反思,但同时也还有一些疑惑和心理矛盾存在,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因此,这种质性的评价作为量化评估的补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亲子双方的内心活动,以改进实验。

采用参与者的自我报告体验作为评估的结果可以较为直观地表现出活动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量化考核的不足,这也是行动研究的独特之处。但由于部分活动内容与家庭生活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充分考虑到亲子双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因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比如对于知识讲授,有的学生觉得“有点无聊”,家长也认为其中部分内容如心理学理论知识“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讲得再实际点”,这与研究者的带组技术以及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另外本文筛选工具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量表的实证效度资料不足。所以,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雷雳,王争艳,李宏利.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 2001(6):49-53.

[2]Noller P, Callan VJ.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the nature of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J].J Youth Adolesc, 1990,19(4): 349-362.

[3]Barnes HL, Olson DH. 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and the Circumflex Model[J].Child Dev, 1985, 56: 438-447.

[4]Vangelisti AL.Older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on Problems with Their Parents[J].J Adolesc Res, 1992,7(3): 382-402.

[5]方晓义,董奇.初中一二年级学生的亲子冲突[J].心理科学,1998,21(2):122-125.

[6]Eisenberg N, Fabes RA,Carlo G,et al.The relationships of maternal practices: a characteristics to children's vicarious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J].Child Dev, 1992, 63 : 583-602.

[7]于学兰,孟育群.关于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少年健康成长的实验研究[J].教育改革,1994,(4):30-34.

[8]Field AP, Ball JE, Kawycz NJ, et al.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the Verbal Information Pathway to Fear in Children: Two Preliminary Experiments[J].Behav Cognit Psychother, 2007, 35: 473-486.

[9]Fogelholm M, Nuutinen O, Pasanen M, et al.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of 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s and obesity[J].Int J Obesity,1999,23:1262-1268.

[10]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48-458.

[11]张峰. 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DB].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2]梁东标,汤礼深.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丛书之5:亲子心理辅导手册[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