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现代工业论文

时间:2023-04-11 17:15:00

导语:在现代工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现代工业论文

第1篇

1.1技术创新落后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比薄弱。

聊城地区技术创新落后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比薄弱,科技创新投资相对短缺,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2010年聊城市R&D经费内部支出是243876万元,远远落后于青岛市R&D经费内部支出的1244725万元。科技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短缺。2010年聊城市R&D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为10524人,青岛市R&D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为46106人,济南市R&D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为44348人。2012年聊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1303.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9.55%,仅高于枣庄、莱芜和日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56个百分点。青岛、济南以及烟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其中青岛达到5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000多亿元。

1.2工业经济结构性问题严重。

经济结构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林毅夫认为经济结构内生决定于要素禀赋结构,这决定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的落后性,主要表现在技术结构上工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组织结构上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具有市场活力的小企业、行业结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等。[8]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问题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低效率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锁定”。如聊城轴承加工业、冶金板材加工业、畜禽加工产业、钢管加工产业、钎具产业五大民营经济特色产业存在传统制造业偏多,缺少新兴产业和国际竞争力企业集团的成长,区域布局不协调以及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等结构性问题。

1.3工业园区建设有待加快转型升级。

工业园区是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工业园区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绝对性优势。但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资金缺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建设明显不足。如,聊城工业园区多数处于园区成长过程中的第二阶段,园区以单一企业主体,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相关配套工业产业发展明显不足。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无法推动园区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因此,欠发达地区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赶超,需要加快推进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

1.4两化融合建设需要加快推进。

两化融合的发展演进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其高级阶段是信息化完全渗透于工业产业体系中,成为工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构成。欠发达地区由于受到信息化进程缓慢、缺乏资金保障以及信息化公共服务落后等原因致使两化融合水平落后发达地区。聊城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建设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完全融合渗透的高级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力度和运用广度都有待进一步提升。聊城市规模上企业仅56.2%实现了联网管理,仅65.6%建有企业网站,企业网上采购与企业网上销售占总销售量的比重仅分别为7.52%和3.35%。信息技术为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效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

2、聊城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对策

2.1延伸和接通产业链,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尽快成为支撑现代工业发展的战略支柱,迫切需要延伸和接通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占据高产业价值链位势,向企业自主创新驱动发展、产品高精端以及扩大市场占有的经济优势发展。如,聊城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打造铝产业链、铜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四大产业链。聊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如:聊城源汽车产业链以时风汽车产业园和中通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依托,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建设,形成千亿元的集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销售、零部件配套、原材料开采于一体的绿色、低碳和生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带动区域有色金属、化工、冶金、铸、热、锻、焊等机械基础的发展以及汽车金融、租赁、保险、维修、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物流等生产业的发展。

2.2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支撑现代工业产业快速发展。

欠发达地区要以市场为推动力和以城镇化为契机加大工业园区的发展步伐,打造国家级工业园区,形成对产业和项目的强大吸引力,带动工业集聚、集群和规模,如,聊城的祥光生态工业园区、信发与泉林循环经济产业园等要实施工业园区产业新城化战略。产业新城是聚集了生活、学习、科研、工作和娱乐为一体以及执行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新态微型城市体,是新兴工业产业体系构建和布局科技产业的重要载体。为此要全面提升和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成现代产业新城。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动科技产业集中发展,形成大科技产业集群,发展成为科技产业新城;二要进一步促进人才、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和高效配置。工业园区的发展关键是要具备人才、技术、资金,实现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三要积极开发“工业旅游”新产业模式。工业旅游是带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也是企业产生社会广泛影响和社会公众对企业认知的重要契机;四是合理规划园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拉开框架,紧跟城市及市场趋势建“开放工业园区”;培育特色现代工业产业群,建设“现代工贸园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加强发展环境改善,建设“魅力园区”;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打造“名牌聚集园区”。

2.3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构建现代创新工业产业体系。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战略是实现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确保区域经济把握未来经济竞争优势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推动欠发达地区工业产业升级演变和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关键。一是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加大对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铝、铜、新能源汽车和精细化工等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的支持力度;二是打造创新驱动战略的三大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的技术研发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和中介服务平台、科技基础服务平台,使创新基础设施达到较高的先进水平;三是组建产业技术创新合作联盟。鼓励和扶持发展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研究开发合作;四是要锻造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强烈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对于技术创新具有重大的作用,欠发达地区应该把培育强烈的创新意识作为推动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

2.4推动结构全面升级,提速工业产业跨越发展。

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的持续跨越发展,必须推动经济结构全面升级,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提速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技术结构上实现工业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组织结构上创建包含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具有市场活力的小企业、布局结构上实现协调集约科学发展、行业结构上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合理构成。一是要创建灵活的发展机制。比如:要进一步营造开放准入的发展环境,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和拓展准入领域、创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融资平台以及构建网络审批平台等发展机制的创新促使民营工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聊城工业经济发展的创业激情和氛围,是推动聊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引导科技创业、新兴产业创业等,促使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三是培育更强的发展适应性意识。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的绿色、低碳和生态,培育更强的发展适应性意识,推动工业结构全面升级,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绩效以及打破路径锁定。

2.5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产业全面深度融合。

第2篇

在纺织印染业中,水性涂料色浆用量仅次于染料,是第二大着色材料,它是由水、颜料、表面活性剂、助溶剂和保湿剂等组成的。根据织物印花使用的浆料,织物印花可分为涂料印花和染料印花,而涂料印花在印花生产中是最价廉的印花方式,因为涂料印花相对简单,工艺流程简单,通常不需要汽蒸和水洗。涂料色浆有鲜艳丰富的颜色,它们的耐光牢度和耐干洗牢度良好,甚至称得上优秀,因此广泛用于装饰织物、家纺织物、服装服饰印花。此外,涂料几乎不会在不同批次的织物上产生较大色差,而且在罩印时对底色的覆盖性也很好。近年来涂料印花新的发展,尤其是在涤纶、涤棉、合成纤维和混纺织物的印花,采用涂料印花工艺呈上升趋势。目前,涂料在全球印花纺织品中的用量已经超过50%,然而作为纺织大国的中国,涂料印花的使用率仅有20~25%的水平。由于染料印花需要经过烘干、汽蒸、水洗、皂煮等诸多工序的处理,又因为其较高的交叉污染以及复杂的工艺等缺陷,使它不如涂料印花那样具有节能、清洁、环保等特点。

二、未来水性涂料色浆应具备的特点

结合目前世界印染工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我们认为纺织品用的水性涂料色浆是朝向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符合国际环保法规要求的方向发展,要有良好的耐晒耐候牢度和耐热稳定性,有一定的耐酸碱、耐氧化还原的能力;本身的粒径分布均匀,分散稳定性好,明亮的色光和极佳的着色力;能够符合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和检验协会推出的Oeko-TexStandard100标准要求等。具体发展方向是:水性纳米级超细涂料色浆水性超细涂料色浆具备着色强度高、颜色鲜艳纯正和比表面积大等优点,涂料经过超细化后,各项性能都有显著的提高。尤其是目前纳米级的水性色浆是现在研究和制造的一大热点。纳米水性色浆是以水为分散介质,粒径在100~200nm左右的涂料分散体,它可以有效降低有机物质的排放量,符合环保要求。色浆中纳米颜料多数以稳定的单分散状态存在,纳米及粒子可均匀分散在涂料色浆中,可以充分发挥纳米粒子的效率,改善涂料的颜光、强度及稳定性等。不含违禁芳香胺颜料的环保涂料色浆有机颜料按其化学结构分为偶氮型(>50%)、杂环型(<11%)和钛菁(29%)。偶氮颜料应用最多,多为黄、橙、红色谱,杂环类以红、紫色为主,酞菁以蓝、绿为主。受致癌芳香胺影响主要是偶氮型有机颜料,根据“染料索引”(ColourIndex),共计有56只受致癌芳香胺影响,其中是3,3’-二氯联苯胺(DCB)共27只(占44.6%),涉及黄、橙色的大部分颜料。根据癌症研究国际事务局(Internat)对AZO的研究表明,此类含AZO有机颜料占总比60%以上比列,但随着各国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及新产品的替代,含AZO有机颜料的生产量减少至40%左右。尽管无机颜料具有优良的耐光、耐热、耐迁移等特性,价格低廉,但由于颜色不鲜艳、色谱不齐、着色强度低、若干品种含重金属、毒性很大等,因此应用受到限制。有机颜料由于具有品种多、色泽鲜艳、着色力高、应用性能优良等的优点,已成为塑料、树脂的着色剂。但有些品种耐热性差,或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分解涉嫌致癌芳香氨。所以,服装加工用涂料色浆在选选择颜料时要慎重。未来的涂料色浆要求不含而且在还原条件下不裂解出欧洲纺织环保标准Oeko-TexStandard100规定的23种禁用芳香胺、不含有APEO、不含有机氯、多环芳香烃、致敏染料等对人体无害、环境友好型色浆,安全可靠,这样的色浆将占未来纺织行业主导地位。

三、新力华涂料色浆的优异特性耐性牢度和稳定性优良的涂料色浆

•耐皂洗:5%色浆加含15%固浆成分印花浆印花,热处理后加入碱粉用70℃水温水洗45分钟;•耐拔印:1%色浆加5~8%德科林拔印粉和拔印浆印花后以180℃压烫2~15秒测定:•耐溶剂:通过5%色浆加含15%固浆成分印花浆热处理后加四氯乙烯,用40℃温水浸泡30分钟;•耐迁移性:3%色浆+97%透明浆,再覆盖100%白胶浆印花待干透后用180℃压烫120秒;•耐热试验:热风烘干180℃×30秒;•耐光试验:通过5%色浆加含15%固浆成分印花浆印花热处理后用碳弧灯照20小时。耐热性、耐晒耐候性、耐水性氯漂、存储不分层、同一产品各批次色差小等,这些都是涂料色浆应具备的特性。一个优秀品牌的涂料色浆必须是在批次的稳定性上做到年复一年的,这就要求我们从源头上把控品质;从生产过程中监控品质;从生产完成后验证品质。完善的内部品质管理,是一个优秀品牌涂料色浆应具备的特征。其中耐迁移(耐升华牢度)、耐拔印(耐还原剂、氧化剂牢度)是新力华涂料色浆GMT系列和DAF系列最具代表性的产品特征。因为随着我们纺织科技的进步,染化助剂的性能的提升,设备的改进以及欧美等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限制,不由得我们不改变原有简单加工模式,促使我们在纺织品源头上就想尽办法改变工艺,提升品质,达到最高要求的性能。Seanlikwai涂料色浆依托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在产品的品质上视为企业的生命,并励志打造中国涂料色浆行业的领导品牌。最终走出国门,让世界看看中国的颜色,让华夏色彩遍布全球。Seanlikwai涂料色浆在印染领域的新方向

1.染色性能优异的水性涂料色浆

涂料在印染行业中长期以来都是广泛作为纺织印花用的,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新的粘合助剂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涂料染色技术重新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推广,特别是染浅中色产品,涂料染色产品如水洗布、针织牛仔和彩色牛仔等面料。与染料染色相比,涂料染色主要有4大优点:•对纤维加工对象的普适性;•色谱选择的广泛多样性;•污染轻的环境优化性;•节能降耗的经济性;涂料染色工艺分为涂料轧染和涂料浸染两种,轧染适合大批量生产、工艺流程短不需水性;浸染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涂料浸染染色的原理是通过改性使纤维阳离子化,赋予纤维与涂料间一定的亲和力,通过静电引力将涂料吸附到纤维上,从而提高了涂料的上染率。它的特点是可以克服涂料轧染存在的手感差、染料浪费等缺点,并且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快速生产。当然,目前针对涂料浸染存在染色工艺较为复杂的问题,国内外研发了阳离子性涂料色浆,染色时无需对纤维进行阳离子预处理,从而简化了染色工艺。因而染色性能优异的涂料会在未来的染色工艺中占据越来越重的地位。

2.色彩鲜艳稳定性优异水性荧光涂料色浆

荧光颜料近几年可谓得到了众多服装行业人士的青睐,荧光涂料的研发和生产,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如今耐迁移荧光涂料的出现解决了多年困扰印花技术人员的难题,成为改善印花品质必不可少的印花材料。新力华涂料有限公司GMT系列荧光涂料在耐迁移牢度特性上具有优异品质!GMT系列荧光涂料,因其具有高牢度特性,所以在印花水性沾色牢度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较高耐光牢度的荧光颜料也在新力华的研究项目之中,针对荧光颜料耐光牢度不高的问题,积极研发新产品解决这一难题!针对涂料色浆的应用工艺及特性,新力华涂料色浆分成8大系列产品:具有耐迁移特性的GMT系列涂料色浆、拔印和染色性能优异的DAF系列涂料色浆、适应机械加工印花的DP系列涂料色浆、纳米水性喷墨颜料基墨及墨水、水性内外墙陶瓷涂料色浆、水性油墨、水性皮革涂料色浆、水性荧光涂料色浆。

四、新力华涂料色浆的标准化管理

新力华一直秉承的经营理念就是“以质为本、服务为尊”,在做好品质的基础上提供优质的服务,也正因此新力华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但仍需要继续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做的更好!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科学化和持续化的管理方针确保了品质的稳定状况。新力华在对品质的认识中发觉,高品质涂料色浆首先应从研发的工艺着手,例如使用的加工设备、加工流程、应用范围、品质的定位等方面去考虑,就会在企业管理的方针上去要求涂料色浆的生产及销售都应符合企业的宗旨。因此我们在对原料的检测、生产过程的监控、包装物的检查、出货的规范、应用技术的开发及测试方面都要符合最高要求。确保品质的稳定是对企业及客户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企业成长的关键。

五、新力华企业的创新理念

第3篇

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爆发至今,社会发展和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业建筑是为满足工业生产需求而建造的各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包括进行各种工业生产活动的生产用房及所需的辅助用房。从传统观念上看,20世纪建造的一批工业建筑给人们以简单实用、造价低廉,且有大、笨、粗等基本印象。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传统厂房逐渐被现代的工业建筑所代替,现代工业建筑更加具有公共建筑的属性。现代的工业建筑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建筑内部生产空间的技术要求更高,如荷载、洁净、照度、温度、湿度等的控制;建筑内部辅助空间更加人性化和公建化,尽可能的考虑人的舒适性;建筑的外观要求和标准也更高,外立面材质更加和公共建筑接近,更加突出企业文化和形象。因此,建筑师应该把握现代工业建筑的特征和趋势,重视现代工业建筑的设计。原来只注重经济、功能、安全的工业建筑设计,现在开始关注社会、城市和群众的精神生活;原来工业建筑更加关心的是如何满足生产工艺需求,造型的生成也由主要工艺流程所决定,现在设计师应该有更多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工业建筑的公共属性

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工业建筑的设计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目前,我国的工业建筑设计也在这样的发展大潮下越来越淡化了与民用建筑之间的界线,工业建筑具有了更多的公共建筑的特性。

2.1平面布局人性化

工业建筑设计中通常强调的是经济、适用、安全。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社会对工业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工业企业形象。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洛德•马斯洛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当人的低层次需求被满足之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因此工业建筑的设计在主要关注工艺设备的同时,应该更多的关注人的需求,关注人的行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工业建筑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人们通常在工业生产中面临较为繁重的工作强度和长时间的工作压力。因此在进行平面布置时,除了合理布置工艺生产流线,满足工业生产要求的同时,更应该兼顾人流流线的布置。合理组织人流流线有利于顺利开展工业生产和减少流线交叉。另外,根据工业生产的特殊性,合理设置必要的辅的空间,如会议室、协调室、休息室和卫生间等。根据需要设置休息中庭、餐厅、活动室、淋浴间等空间,这些辅助空间应该和生产区之间分隔和分区,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会和放松身心,营造温馨的工作氛围。塑造良好的环境,人性化的工作空间可以让人身心愉悦,提高工作效率。

2.2立面设计艺术化

工业建筑不仅应在平面布局中体现人性化,还应成为企业文化形象的实体标志。工业建筑设计越来越注重阐释产品和品牌的内涵,特别是时尚产业对外部造型、空间、立面材料等元素更加重视,力图表达出产业的特点和精髓。设计师必须充分发掘和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实现工业建筑与文化环境的整体协调,创造出我们这个时代工业建筑的新形象、新趋势。建筑造型设计中要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经济的材料,推敲门、窗、墙的比例关系,让建筑的每个构件都能有机地组合在整体造型中,形成统一的建筑艺术形象。

2.3生产工艺现代化

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产业改造升级,工业建筑从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现代工业建筑中,生产工艺的自动化、信息化等进步,常常把生产操作环境与人的作业空间分开,这样容易满足生产工业和工作人员对环境的不同使用要求,使工人的工作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内部空间更加简洁明快、工艺流线走向清晰、标识明确。加大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既可节约生产面积,减少能量消耗,又可确保工作的环境质量。工艺生产分区更加明确,工艺要求更加精细化,对于洁净度、温湿度、噪声等要求更加精细。同时,结构、设备和电气等相关专业设计也更多借鉴民用建筑设计方法,使工业建筑方方面面均有了公共建筑的特性。

3坚持节能和绿色优先

在公共建筑中,节能、绿色的理念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但是,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等概念如何真正融入到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对于工业建筑而言,现阶段建筑师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加强自身对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的认知与意识,同时积极将这些良好的意识向用户、向社会宣传与推广,实践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3.1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

一个工业厂区节能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前期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考虑建筑节能生态策略,注重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等概念的引入。由于工业建筑的多样性等问题,工业建筑一直没有像公共建筑一样,制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是,工业建筑如果完全不去考虑建筑节能也是不现实的,目前工业建筑应该在考虑自身建筑特点的同时,参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同时,节能技术和材料的选用与优化对保证节能目标的实现最为关键。在建筑节能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工业建筑常常走在公共建筑的前面,大胆尝试新的建筑材料,但对于哪种更适合要经过分析对比和科学论证。

3.2绿色工业建筑设计

2013年8月8日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并于2014年3月1日起施行。标准提出绿色工业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供适用、健康、安全、高效使用空间的工业建筑。并且对建设项目的场地提出要求,因此新的工业建筑应该注重生态和绿色。我国的人均用地十分有限,土地资源宝贵,因此土地应该高效利用。工业用地在城市规划中占有很大比重。工业厂区的规划建设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资源,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更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因此,对工业厂区的规划、工业建筑的设计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的原则。尽量保护原有地形地貌,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即使规划必须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也要尽量不去改变原有的地形走势,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有的工业厂区原有地貌较好,有着良好的植被和林木。众所周知,成片的乔木与相同面积的草坪相比,它们的制氧能力相差20倍以上。所以在工业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良好植被资源,特别是林木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4注重细部设计

好的工业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参观者的动线和感受,应是关心社会、展现美、注重创意、爱护环境的综合设计,这样的工业建筑设计可以带给更多人启迪和教育。因此在细节设计上必须多加考虑和斟酌。

4.1建筑室外环境的细部设计

路易斯•康曾说过:“你不能将一栋建筑放在与其所处环境完全没有呼应的场地中,永远应该想办法使它们互相产生联系”。工业建筑要考虑与城市的关系,外部空间应该放置于周边的大环境中去考虑,结合周边的建筑、交通、文化等因素,美化并充分利用室外空间环境。工业建筑厂区的总图布局在规划设计上一般更加注重合理的分区,便捷的流线。工业建筑的进厂和离厂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因此,工业建筑应该按照这种规律性的活动来对厂区进行规划设计。一般在厂区内的厂前区更加注重企业形象的突出,在绿化和环境设计上已经和公共建筑一样注重品质的要求。厂区主入口,是空间序列的起点,是外部空间设计的重点,按照人流活动规律突出企业文化和形象设计。在生产区注重方便和实用,注重人流和物流分开,道路交通合理方便。对于工业建筑单体的外部立面应该考虑与周边建筑协调,有利于企业文化的突出和可识别性,从将建筑分为结构和表皮的角度,传统视角我们仅仅满足结构,而当前更加注重建筑的表皮。另外,厂区边界如围墙、大门等与城市街道直接相连,在设计中应力求协调、美观。

4.2建筑室内空间的细部设计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既能够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建筑风格、环境气氛和地域特征等因素。工业建筑的室内空间可以粗略的分为生产区室内设计和辅助区的室内设计。辅助区的室内设计已经和公共建筑十分类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更加注重人性关怀。因此很多企业给设计师提出同一问题,设计应该更多地关注在辅助区的室内设计中传达企业文化和艺术价值。对这类建筑来讲,空间处理主要集中在中央入口大厅和电梯厅等交通位置和内部办公空间。入口大厅及中庭空间等交通位置人流量大,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洽谈、交流的场所,所以是辅助空间建筑设计的重点。将办公、会议和休息等空间在细节上精心设计,重点处理门厅、走廊等细部共享空间,减少人们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感和压抑感,让工业生产的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和休息。在建筑内部插入内院、中庭、回廊、庭院等空间,可增加人们融入自然的感觉。这些空间的营造,既有建筑功能要求,又有建筑艺术要求。比如在建筑室内和室外空间上采用台地、下沉广场等微景观处理手法,起到隔声降噪的目的;在内部空间上,多引用建筑色彩学的方法,达到提升建筑品质和愉悦身心的目的。用舒适的环境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形象。这些都是现代工业建筑新的发展方向。生产区的室内设计常常受到工业建筑的性质影响,如空间大小、温湿度、采光、隔音吸声等影响。这些建筑的室内设计首先要满足这些基本工艺要求。在满足这些基本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工业建筑总体的室内设计更加注重简洁、明快,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注重细节设计,体现人性关怀。从工艺设备的设计布置阶段就要考虑工人的操作和休息等因素。总之,根据具体工业建筑的自身特点,满足工艺要求,是室内空间设计的根本。另一方面,应该充分考虑人性化的特点,满足人的使用要求。同时,建筑师应该和各专业密切配合,提高建筑室内空间的艺术品质。

4.3建筑色彩

建筑的色彩受到建筑功能、地域特点、传统文化、和气候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传统工业建筑一般以灰、白等为主,注重保证安全的信息的传达。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提高,工业建筑色彩多注重个性的表达,采用醒目颜色,直接用金属表达,增强个性和标识性特点的建筑已经非常普遍。其色彩和公共建筑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而当前更加注重反映高科技的特点,反映科学技术的发达,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层出不穷,材料和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建筑色彩的发展。工业建筑的色彩最根本的是尊重整体大的环境,融入其中,注意色彩协调搭配。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建筑师一方面应该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创新技术,另一方面更应该关注安全、适用、绿色等因素,创作出更多具有人文精神和反映时代特点的建筑。

5结语

第4篇

1.1线性代数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分别从教材、课堂、学生和教师四个方面对工科类院校线性代数教学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教材方面,全国各大院校所用的教材不尽相同,多数工科院校使用同济大学编写的线性代数教材,一部分使用其他类型统编教材,还有一部分院校结合自己学校情况自编教材。因此,不同类型学校选用的教材可能会有难易程度、理论深度及内容覆盖广度等方面的差异,但就基本内容而言是大同小异的,重理论轻应用的特点一目了然,工科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内容基本都覆盖到位,只是不同学校对各知识点要求掌握的程度不同罢了。课堂方面,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之以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不仅仅只是传统的板书教学,还有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二者结合得好,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结合得不好,往往会把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都丢失,反而又得不偿失。线性代数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数学课程,传统的板书教学往往会拖延课程的进度,使得任课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而不能把每个知识点讲得过于透彻,而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并不容易。因此,需要每一位任课教师花大力气去研究课堂教学。学生方面,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题,学生对课堂的接受程度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笔者的经验是,同学们对线性代数前半阶段的课都精神饱满,情绪高涨且充满期待,但是进入理论性较强的后半阶段时,一部分同学开始失去原有的学习兴趣,再往后学习,有的同学开始掉队甚至放弃继续学习这门课程。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现象在一些班级有时不止是一小部分同学。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课堂讲授知识反应良好,课下提问和作业反馈的却不尽如人意。教师方面,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如何让学生轻轻松松掌握所要学习的课程知识,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都是一名教师经常要琢磨的问题。教师的现状往往是如何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把规定的知识讲完,每个课堂上都是老师把本堂课的理论知识和盘托出,经过无数次讲述的理论肯定是再熟悉不过,然而学生却未必能欣然接受,往往一堂课下来可能收获甚微,教师或许还欣喜自己赶上了教学进度。

1.2线性代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基于对上述线性代数教学现状的详细分析,可以对当前线性代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总结。课堂教学仍然偏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偏重系统理论的讲解,对线性代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重视不够,现行的教材重理论,轻应用,重公式推导,轻数值计算,教材大多忽略了概念、原理和模型的实际意义。每学期开始都有同学问起学习线性代数的作用,老师的回答总是很笼统。往往学生学完线性代数这门课程后,只会套用解题,并不知道线性代数在哪些领域应用,如何应用,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这些又恰恰又是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

2线性代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针对工科专业线性代数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即是案例教学。工科专业的学生强调学以致用,即是学到的东西有什么用,如何加以应用。目前线性代数的教材和教学仍然侧重理论,没有将其中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难免让老师讲起课来枯燥无味,学生听起来也觉得晦涩难懂,一堂课下来双方都感觉相当辛苦,实际效果又不理想。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个现状,那就需要实施案例教学。在工科专业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非常重要且很有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科专业应用型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其中的理论知识,还要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学会应用或许更重要。

2)将晦涩难懂的抽象理论融入丰富多彩的理论知识中加以讲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抽象知识的来源,又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与工科专业实例相结合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将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为数学建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总之,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很好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枯燥乏味、动力不足及缺乏应用实例等方面的问题,活跃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3线性代数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法

仅仅认识到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实行案例教学,这里根据笔者的经验,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和搜集实施案例教学的材料,也即是与线性代数相关的工科各专业应用案例。其次,需要详细的归类整理,也即是决定搜集来的材料打算以什么样的面目呈现给学生。这一步非常重要,没有整理的材料可能会白费心血。最后,整理好的材料如何应用于教学,也即是怎样做才能很好地为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服务。这一步是最重要的一环,接下来提供几个可供参考的办法。

1)最有效的办法是自编教材,将实际案例融入到各个章节的理论教学当中去。学生对教材的依赖程度和信任度比较强,编入教材的要比没有编入教材的被重视程度高得多,因此将实际应用案例编入教材,体现出理论和应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方便学生随时参考。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存在经费不足、课时不够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克服。

2)将归类整理后的案例教学材料融入到电子课件当中去,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具体方法:可以在第一次上课前集中展示说明线性代数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也可以每次理论课上展示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实例。但是这种方法可能存在覆盖面窄、学时不足等问题。

3)将归类整理后的案例材料装订成册,给学生每人一册,方便学生自学。缺点是课堂操作不便,并且会给学生增加经济负担。

4)将归类整理后的案例材料通过邮箱发给学生,包括Word格式的案例材料和Powerpoint格式的课件材料,同时鼓励学生在各自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案例教学搜集更多材料,充实案例教学材料的内容。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不具有纸质材料的优势。

5)“因专施教”,根据专业分类整理材料,针对不同的工科专业实施相应的案例教学。简言之,以上方法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进行,取长补短,以便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提高线性代数的教学质量。

4案例教学效果反馈与分析

第5篇

(1)指导方式的转变

金工实习是一项生产技能培训,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这种技能最理想的教授方式是师傅手把手传授徒弟,学习者一人一台机床。然而由于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现代工业数控机床往往比较昂贵导致数量不多等客观原因,金工实习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容易出现实习指导不到位、学生没有任务可做等尴尬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充分利用各个工序的分工使学生分流,使每个工序都有人实习、每个工序实习时在场学生尽量少,达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目的。如此循环进行,使每个工序都能达到相近于手把手的教学效果。虽然指导教师需要多次讲解重复的内容,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由于数控铣床数量有限,不能在实习中人手一台,可以让其中1/3的学生准备工件材料,让1/3的同学在计算机上设计零件编写程序,操作机床的学生只有实习人数的1/3,如此循环,学生实操机床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2)鼓励自主创新和后续金工实习

通过计算机软件学生可以做出各种有创意的作品并把它加工出来,大大增加了学生实习成就感和促进了作品的个性化。因此,在现代工业机床实习中,在保证规定作品完成的同时,应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有特色的作品。实践证明,自主创作环节非常受学生欢迎,在学会了基本操作之后争先恐后的要求加工作品,比较典型的学生作品有:线切割艺术印章、数控铣塑料福娃、电火花加工钥匙扣和激光加工个性签名等。由于实习时间和设备有限,许多工种都是点到即止,并没有深入学习,实习期间所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因此,开展金工实习后续学习非常有必要。金工实习中心的教师利用周末、夜间甚至假期开展工业技术的深入培训,为有意愿进一步学习机械制造知识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同时,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邮箱、视频和QQ等技术),学生可以在宿舍或其他联网终端设计零件,经过评审合格产生符合标准的加工程序,传输到数控加工机床进行加工。这为未来工厂车间趋向于自动化和无人化,实现异地的现代工业技术指导,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应用体验。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信息的容量,在一定意义上扩大了教学“空间”,延长了教学“时间”。

二金工实习应该达到的教学效果

完善的金工实习训练系统应该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1)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本科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但存在动手能力弱的缺陷,实际操作能力比不上大专甚至技工院校毕业生。金工实习目的在于加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传统机械加工、现代工业技术实习和后续学习,明显弥补了大学生这方面的缺陷,为毕业生成为用人单位欢迎的人才打下基础。

(2)为各类学生创新项目和创新设计竞赛作品的制作提供具有过硬零部件加工与装配能力的人才。各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校内创新项目和校际创新设计作品竞赛,这些活动需要大量有制造能力和钳工装配能力的学生参加。金工实习每年输送近千位具有这方面能力的学生,为此类比赛提供了坚定的后备力量。

(3)面向现代制造业的金工实习使学生更贴近现代化工业。学生通过参加金工实习,对现代制造业生产的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生产方式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思考,为将来进入各行各业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结在现代制造业形势下金工实习教学的特点、制定适合现代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和实行可持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未来金工实习教学的重要任务。

(1)现代制造业新工种和新设备不断出现,包括数控加工、电加工、激光加工、水射流切割和等离子加工等新出现的现代工艺。

(2)新的工程材料不断出现,实习中应该更广泛的使用各种工程材料。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教学,利用便捷快速的网络资源,完成从设计到制造一系列生产流程的教学。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城市间公路设施和城市内部道路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公路货运量在整个货运行业比重将越来越大,以公路货运的机动灵活特性与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更显优势。却在公路货运行业内,许多货运公司在组建自己的车队进入货运市场竞争中,与其他运输企业和货运展开货源的竞争,与货主间进行价格、服务质量、运输质量等成交条件的讨价还价显得无能为力。货运企业可主动地通过创造条件,创新调整,根据各企业经营的业务项目,在不同的岗位上,构建、选择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改变内部管理环境与市场接合,求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道路。

一、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一)投资不足,规模不大,资金紧张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 2009年中国经营公路货物运输企业超过512万家,拥有营运货车642万辆。其中:拥有10辆以上汽车企业不到2%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类似;普通载货汽车占比重95.16%,零担车、集装箱拖挂车、冷藏运输车及厢式汽车等专用汽车占比重偏小,仅为4.84%。大多中小型公路货运企业在开拓运输网络化、多式联运业务中需要规范的合同交易和定期结算,因欠缺足够的周转资金被迫止步。

(二)在企业内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专业岗位人员配备不齐造成整体性管理团队不健全。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发展公路货运企业,既需要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管理型人才组成团队。目前大多公路货运企业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特别需要这三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匮乏现象已到了影响生存问题。

(三)制度管理不到位造成流程运作不经济,操作风险过大。随着运输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公路货运业务运作过程中,因企业制度管理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流程控制、人为的错误、制度失灵以及外部事件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过大,造成运输服务质量差,因操作失误,可能带来很大的甚至是极其严重的后果。

二、构建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运行条件

货运企业运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是行业特点造成,但货运企业可主动地通过创造条件,构建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改变内部管理环境与市场接合,是每家货运企业求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必由之道。构建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运行条件:

(一)推行“单车核算”的保障制度。“单车核算”是指以从事公路运输营运业务的单台车辆的收支和配比综合费用,求取营运利润的核算办法怎么写论文。单台车辆是公路货运责任单位最基本的构成单位。能适应货运市场多变的环境和符合货运企业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要求。为企业提供多种管理数据资料,是推行责权利管理的有力保障制度措施。

(二)形成内部交易价格与完成货运量任务的双行控制办法。内部交易价格是企业内部交易结算和责任结转所用价格。内部交易价格可作为部门之间合作,作业活动时空协调,经济责任承担的约束标准,更有力地推进责权利管理;同时,促使各责任单位以多种方式完成货运量任务,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价量双行控制管理目标。

(三)执行“谁负责谁承担”的分配方式。调整负担运输产品成本是“业务”,转变为承担责任成本的是“部门或岗位”。为了实现责权利协调统一,调动各环节的责任人的积极性,在整条物流供应链里,做到责任明确,量化细化到不同业务流程和责任单位上与效率,效益,效果挂钩,充分体现“按时空责任分配”。

从管理模式应用角度上说,构建、运行每一种管理模式关键在设定运行必备条件和选用环境下才能顺利地开展执行,才具可行性。

三、在不同业务或岗位环境下,企业选择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

(一)公路货运企业以运营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该模式以岗位发生的费用支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建立成本中心,把发生收入全额上交,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在创新调整资源思维下,由于公路货运企业供给固定成本高,设施和设备专用性强,不同运输产品之间有独特的成本要素不同,加之运输需求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衡,只能适应公路货运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方式的改变,当公路运输的小批量、多品种、高时效和高附加值货物的比重不断增长时, 企业必然选择零担公路货运业务来满足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运输产品,建立一套对小批量、多品种、高时效的运输产品适合的一站式完整的运输单证,流程,解决一次运输过程中要与多方承运者发生转换成本,同时,处理在一定范围内不确定性成本划分标准。除了重视流程管理外,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按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越来越不能满足预测、决策、考核和分析的需要。因此,对货运企业的管理层要求会计提供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运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加强对运营成本事前预测、决策,及时地调整运价和运营标准成本,适应对零担业务和各种新开发的运输产品管理变动需要。更灵活,更实际应对竞争对手的变化。

(二)公路货运企业以运营利润中心管理模式

在公路货运行业,许多货运公司都在选择组建自己车队或建造营业网点的发展路向。当它们进入运输市场参与竞争,除了与其他运输企业开展的争取货源的竞争外,事实上面临着与货主间在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成交的竞争,也同时面临与其它的运输方式的竞争、宣传的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运输质量的竞争和价格的竞争。其实价格是竞争核心,在运输服务方式相似的情况下,运价便宜者就有可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运价是货主选择承运者的主要因素;服务质量的竞争和运输质量是竞争基础,在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保证运输质量水准时,也就是增加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当价格与质量、服务实现有效地平衡,最终运营利润低于投资收益,影响投资者信心和扩张发展计划的实现。

在考虑价格与质量、服务有效地平衡为出发点,凡建造每个营业网点都作为物流利润中心,让其成为既负责物流收入,又负责物流支出,并负责管理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使用一定数量资产的物流责任单位,亦即对物流成本收入的发生都能加以控制的责任单位,该物流利润中心的领导者具有控制物流价格、物流业务和所有相关费用的权力,每个营业网点与货运企业的各操作部门之间提供货源、物流服务,其收入按内部转移价格结算,物流成本按其实际发生额转移,虽则其收支都是虚构的,但对于物流系统内部的某个部门来说,本来可能是一个成本中心,通过内部结算价格的确定,将其确定为一个内部人为利润中心,这对于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每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意识,也了解物流成本的节约对本部门业绩的重要性,从而促使改善本部门的物流管理水平,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此外,对货物运输质量事故所发生的货物丢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误期、错运以及由于失职、借故刁难、敲诈勒索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归入各物流利润中心承担,通过制定货物运输质量考核的指标和标准对接,杜绝发生重大货运质量事故,严控货运质量事故频率,货损率,货差率;奖励达标的完成运量及时率,实现货物安全优质送达,承托双方都受益,各方经济利益得到维护。

当然,在利用利润中心管理来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几个责任中心共同承担的费用,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受益多就多负担,受益少就少负担的原则分配。一定要避免共同费用不合理分配挫伤各部门的积极性。

(2)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度要合理。这是合理评价各物流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促进各单位努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保证。合理制度在内部转移价格,是加强物流系统内部资金、成本、利润管理的有效措施,使客观评价各利润中心的工作业绩的重要手段。物流内部结算价格是指运输、装卸、包装、仓储等人为利润中心之间相互提供物流的结算价格。一般可分为成本定价和利润定价两大类。成本底价是依据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来制订内部转移价格。一般可以按标准成本进行定价,因为实际成本定价下供方可能向需方转移不利成本差异,不利于分清责任。而按标准成本定价可以克服这个缺陷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但它不符合利润中心要考核效益、评定利润的要求怎么写论文。所谓利润定价法是指各利润中心之间结转物流业务是除成本之外,还要加之以一定比例的利润确定转移价格;另外,也可以参考市场价格来制订内部转移价格。

(3)除了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度和对费用计划标准控制外,公路货运企业还需要衡量在不同产品、不同区域、不同渠道和不同促销规模等方面的实际获利情况,主要环节是进行赢利能力分析。赢利能力分析就是借助于有关财务报表和数据的处理,把所获利润划分到各运输产品、货源地区、促销渠道、顾客群等方面以便比较每个因素对企业最终获利的贡献大小以及其获利能力的高低,一般主要是用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物流服务周转率等指标来衡量。

(三)公路货运企业以“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模式

市场是第一位的,客户也是第一位。“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模式的经营理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灵活多样、盈利最大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对于一个多环节、多工种的联合作业系统的整车货物运输业务的组织作业来说,需要参与运输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者运用运输车辆、装卸设备、承载器具、站场设置等,通过各种作业环节,将货物这一运输对象,从始发地运送到目的地的活动过程。而制造企业的产前产后物流多采用整车运输,公路货运企业对于整车运输业务的组织作业管理应充分发挥主动发现、创新、整合市场需求的设计能力,及时了解市场的终端和供应链的始端变化信息,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如生产企业、运输企业、配送企业、仓储和加工包装企业、货代以及消费者可用需求信息资源,能够为物流链上的企业提供最佳的管理咨询服务,实现物流链上最佳流程。

当今的物流活动是一个社会化的活动,涉及行业面广,涉及地域范围更广,所以它必须形成一个网络才可能更好的发挥其效能。“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选网络组织结构,打破单纯企业或集团内部的“运量—运力平衡”做法。推选主要有两种网络结构,一种是大物流中心加小配送网点的模式,即:“两头小中间大”;另一种是连锁经营的模式,即:“链条式”。前者适合商家、用户比较集中的小地域,选取一合适地点建立综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户集中区建立若干小配送点或营业部,采取统一集货,逐层配送的方式,充分利用零担,整车,空运(或铁路)运输方式特点,优势构建零担联运快速干线。后者是在业务涉及的主要城市建立连锁公司,负责对该城市和周围地区的物流业务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地区间各连锁店实行合约,性协作,该模式适合城市间或全国性物流,连锁模式还可以兼容前一模式。第三方物流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对上游生产商可提品、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游经销商可全权为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量体裁衣般的、灵活的综合,以降低社会运营的总成本,最终让需求者成为最终收益者并得到满足为目标,实现相对“运量—运力平衡”结果,让供物流链上的所有企业实现一种共赢的局面。 四、结束语

由于公路货运企业存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客户个性需求变动大,而企业自身资源贫乏之下,企业管理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为此,笔者认为,通过创造条件构建稳健性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根据企业不同的业务,岗位,创新调整企业可利用的资源选取运行运营管理模式,扬长避短,创造合理运营管理环境为公路货运经营服务,适应货运市场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物流运输管理》王风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流运输管理》张敏黄中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物流运输实务》王庆功中国物资出版社

第7篇

论文摘要:工业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意象”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到处可见。因此,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或者直接,或者间接,对现代工业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影响。

1“意象”的产生及研究的现实意义

“意象”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审美范畴,它包含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两个层面的含义。所谓“意”是指意图、意向;“象”是指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意象在传承与整合中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意象”概念产生于先秦两汉时期,最早由王充提出,主要在哲学范畴内讨论;魏晋时期刘册将“意象”概念引人到文艺美学中,是最早关于文艺方面的描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一书中写道:“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它是指一切悟彻人生的艺术家能运用笔墨描写想象中的景象。在这里,刘姗指出“意象”是在心与物互相交融,在物象感知之上而产生的,并肯定了“意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这也为后来“意象”在艺术创作上开拓了新的思考方式和领域。它产生和存在于工业设计的审美活动之中,是一种理性化的科学命题。因此,研究“意象”对工业设计的影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意象”造型与现代工业设计的关系

“意象”是整个现代美学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亦为造型设计美学的核心概念,工业设计是“意象”的思维结果。WwW.133229.COm这里我们按照用途可将其分为: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功能意象和以追求更高的精神愉悦为目的审美意象两个方面。前者是以实用为目的,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具体的某种思维产物。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意象”化的审美设计就是把理论美学的原则应用于物质生产和日常生活领域而产生的一门美学分支学科,它追求物质生产过程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的变化,它的核心范畴是功能美。后者则是精神层面的问题,根据想象力所形成的某种形象呈现,它能引起人想到许多东西,是让人们在看到设计者的作品同时,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这两种概念是理智与直觉、认识与创造、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高度统一。

从中国的传统美学来讲,“意象”相近于想象,也可以认为是想象中的“艺术”。而工业设计是产品设计师物化想象产品艺术化、人性化的具体体现,它直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设计过程中的“意象”实际上就是设计者大脑中产品模型“情、景”的体现,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设计的成效;“意象”与工业设计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具有因果关系,缺一不可,互为系统。“情”(意象)、“景”(产品)的统一乃是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意象”不能还原单纯的“情”,也不能还原单纯的“景”。离开主体的“情”,“景”就不能显现,也就成了“虚景”;离开客观的“景”,“情”就不能产生,也就成了“虚”情;这两种情况都不能产生审美意象。只有“情”、“景”的统一,才能构成审美意向。

3“意象”造型观在工业设计中的深刻影响

“意象”造型观在工业设计中的影响涵盖古今,随处可见。古代的手工制品都是早期人类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在思维的作用下,经过制作者按照“产品”的使用功能,进行“意象”造型设计之后,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经过简单的加工之后完成的。如5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制作的木锁等生活用品便是佐证。如今,过去的手工制作变为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目前市场上一些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精美的工业产品设计令人眼花隙乱、目不暇接,这些产品是设计师大脑中“情”、“景”的高度统一。也就是传统“意象”造型观影响现代工业设计的深刻体现。

现代工业设计产生于欧洲,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就开始发展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展开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现代设计,并形成很多不同风格的艺术设计流派和体系。在中国,虽然没有西方工业革命的经历,但是,勤奋好学的中国人,却早已积极主动地把现代设计思想、理论、方法引进中国,并且一直想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振兴中华民族,圆百年近代史上中国人的强国之梦。这种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结合的标志性参照物,就是20世纪20-30年代的南京中山陵;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90年代的北京世纪坛;以及兴起于80年代,至今还方兴未艾,可圈可点的全国性“城市开发热”。在这些建筑中,不仅体现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都有中国本土传统“意象”造型美学的缩影。

综上所述,“意象”在现代工业设计中产生了深刻影响,没有“意象”,就不存在现代艺术设计,正是由于设计师把产品的使用功能科学化、艺术化、美观化,现代设计才发展到了今天。

4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工业建筑;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

Industrial building design using modern design analysis

Liang Miao,Zhang Xin-jie

(Schenck (Tianjin)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Tianjin 300385)

【Abstract】Industrial buildings are no longer just industrial plants so simple, it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people's lives, more and mor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trend of the times. Author of a paper province's large coal preparation plant project design,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applications in high current industrial building design, fully reflects the large industrial intensive, people-orient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tection of nature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He stressed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of a rational structure, composition,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new materials and create simple geometric shapes and bright, modern industrial buildings reflect contemporary.

【Key words】Industrial buildings;Building design,Planning and design;Landscape design

1. 引言

(1)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的祖先留下了辉煌的建筑文化遗产,然而,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建设,特别是近20多年的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全国各地在城市的改造和兴建中,出现了不少令人遗憾甚至痛心的问题,说明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存在还没有摆脱传统束缚,运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放手创造新工业建筑的现象。

(2)近年来,我国每年完成的建设工程投资额中,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之间的百分比53:47,工业建筑占了建筑工程的一半以上,我国的工业建筑迅猛发展,与此同时,现代工业也已从早期以加工业为主转型为技术工业、电子信息工业、化学、生物、金属机械工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即从劳动密集型转型提升为技术、资讯密集型。现代工业建筑设计需要适应并满足生产产品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等要求,将工业建筑的特点、功能与地域、民族、文化、企业相结合,充分发掘并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追求工业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协调,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业建筑新形象。

(3)某省某公司的大型煤矿选煤厂项目,建设内容有主厂房、筛分车间、皮带机栈桥、综合办公楼、食堂及倒班宿舍等。本次设计遵循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在追求最佳效益、技术进步的同时,尊重现有环境,保护、利用、整合自然资源,建设成一个环境清新舒适、生产便捷高效、具有现念的绿色高技术产业基地。

2. 规划设计理念

2.1 构建开放的空间形象和集中的建筑布局:方案以线性的空间布局,如成品煤生产区沿发展轴的排列、带状的绿化、沿城市道路的景观带等,形成选煤厂厂区开放、动态的空间体系。生产区内相对集中的布局方式,为实现资源共享和废水等集中处理提供了保障。

2.2 塑造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城市景观:营造良好的选煤厂厂区环境,并注重建筑群体与环境的融合。一方面是成品煤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现代高新企业展现自身形象、塑造标志性建筑的需要。

2.3 实现分期建设的步骤和持续发展的目标:线性的空间布局使厂区能够在统一的框架下自由生长,弹性化的建筑布局,从而使厂区始终处在动态的、充满活力的、持续的发展状态中。厂区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到远近结合、科学设计、突出重点、统筹考虑、一次设计、分部实施,做到既能满足当前煤炭生产的需要,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并能保证对周边及自身环境无污染的要求。

2.4 营造适于交流的场所和人性化的空间努力创造一个鼓励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厂区同周边城市之间相互交流的空间,并将对人性化的设计始终贯穿在每个空间中,使厂区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聪明才智的场所。

2.4.1 规划结构。

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持续发展的目标,将一期、二期用地整体设计,形成了“一轴”、“一带”、“两环”的空间结构。“一轴”指贯穿用地的南北向发展轴,是将各主要成品煤生产的建、构筑物串接起来的连廊。规划中赋予其丰富的内涵:

(1)通过连廊加强了成品煤生产区内各建、构筑物间的生产和人员的联系。

(2)现代选煤技术的展示廊道。

(3)衔接一期、二期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空间骨架。

(4)体现人文关怀的休憩、交流场所。

“一带”是指位于成品煤生产区同煤炭科研管理区之间的带状绿化,既合理划分厂区功能分区,也是厂内“线性”模式的开放空间,为人员休息、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两环”即环绕生产区的大交通环路以及在一期用地内的小环路,是主要的人流、车流和物流的通道。

2.4.2 功能分区。

考虑到用地的不规则形状以及煤炭生产厂区一期、二期衔接的需要,将主要的成品煤生产区布置在用地的东侧,即用地相对规整、规模较大的区域,便于生产区的延伸和布局;将厂区内的管理区布置在场地的西侧。两个功能区之间以绿化带作为隔离和过渡,也是厂区内的休闲和生态区。

2.4.3 景观设计。

将综合办公楼同主厂房及筛分车间以整体的建筑群体形象展现在周边城市面前,建筑与城市道路间大片的绿地和水面更加衬托出厂区集中、开放的布局和现代的建筑形象。绿化带的设计掩映于各个建、构筑物之间。

3. 建筑设计理念

3.1 创造更为灵活的煤炭生产厂区室内、室外空间,各个建、构筑物间纵横交错的连廊、厂院空间,将阳光、新鲜空气、绿化植物引入煤炭厂区各个角落,营造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体现人文、生态的设计理念。

3.2 以一横一竖两道人文性质的连廊组合几个体块,横向的连廊以一组开放的绿化空间为主,使建筑空间内外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纵向的连廊为一个带有玻璃采光顶的序列空间,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在这一半私密性的空间中,作为建筑的真正灵魂核心――人,将被得到充分的尊重。空中连廊与蓝天白云结合在一起,将使这一个体现煤炭工业化发展和管道集中的“信息走廊”摆脱了给人冷冰冰的感觉,而洋溢着浓郁的人性品质,通过丰富的交往与过渡空间的设置,创造了停留与景观观赏空间,使高科技的工业建筑,具有浪漫宜人的诗情画意,科技和人文在此得到交融。

3.3 自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以来,以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污染为核心内容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逐渐成为工业建筑设计师们追寻的方向,曾经以展示现代工艺技术为主要特征的“高技派”也开始致力于关注本土文化和地域气候,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气候观,走上一条从“高技术”到“生态技术”的探索之路。山西省多个大型煤炭选煤厂考虑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方案满足现有工艺生产要求,同时适应今后技术发展变化;采用有效节能和环保措施,注重工业厂房内各个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生态特质。集中布置的大型选煤建、构筑物:根据生产工艺,各个建、构筑物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集中布局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生产效率。采用统一模数,达到构件尺寸统一、加速建设进度、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建设投资的目的。工业建筑设计师们在注重建筑与城市文脉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同时,根据当地的气环境候条件,在建筑采光与遮阳、自然通风等技术环节上积极的尝试,建筑设计师们利用先进的结构、材料和工艺,他们最追求创造一种健康、舒适的人工建筑微气候,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并尽可能多地获得自然采光,最大限度地获得自然通风。建筑关系人类的生活质量,风格和形式是第二位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此得到最深刻体现。

3.4 大面积、大体量的各种建、构筑物以其恢弘的气势,壮观的造型和精美的细部使其具备鲜明的个性和可识别性,形成特色鲜明、统一完整的建筑格调。丰富的建筑轮廓线,构成一组气势磅礴,造型优美的新型工业建筑。

4. 论文结束语

此方案经过缜密的分析、测评,在整体意念上,摒弃了传统工业厂区规划中各个选煤建、构筑物与综合办公楼,附属用房等具有民用性质空间的分割,对立状态,充分体现整体与和谐的理念,将各个选煤建、构筑物与综合办公楼等具有民用性质的建筑一体设计,以一个凯旋门的意象,把两大部分功能清晰地分开,但同时又把两大部分体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门”的整体意象又同时隐喻着“科技之门”和“厂区之门”的双重含义。造型设计具有强烈的个性,通过与各个建、构筑物大跨度、大尺度的连接关系形成壮观的建筑轮廓线,独特的建筑体形,个性化的现代工业建筑成为周边选煤产业的地标性建筑。

参考文献

[1] 吴丽丹.现代工业建筑设计[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4):80一81.

[2] 黄铭铭.浅谈现代工业建筑设计[J].广州建筑,2007,(12):194一195.

[3] 李贻传.工业厂区、工业建筑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体会[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07).

第9篇

【关键词】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工业工程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要求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组织,在向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的同时,提高效率、缩减开支、降低管理成本。因此,公共组织绩效管理作为一项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在我国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受到广泛的关注。

一、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发展及存在问题

(一)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指以生产公共产品和提供公益服务为目标的非营利机构,包括政府、学校、医院等部门。公共组织绩效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公共组织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对公共组织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有两个基本作用:(1)评价和考核功能,即通过根据管理的效率、能力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判断,对公共组织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定和划分等级;(2)改善和提高的功能,即在绩效评价和考核的基础上,对公共组织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提高公共组织运行的效率,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出水平和产出质量的目标。

(二)国内外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公共组织无论在数量上、规模上和组织结构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公共组织运行低效率的问题日趋严重,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社会现实导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进行了一场被人们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政府改革。

这场改革使绩效管理与评估、成本与效率观念、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在政府等公共组织的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特别是从90年代初期以来,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关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专著和论文,如关于公共部门的标杆理论、无缝隙政府、政府全面质量管理和公共组织行为理论等,对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理论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我国学者在研究西方绩效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公共组织的特点,对公共组织绩效管理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相对完善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例如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卓越提出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的主体建构问题,详细分析了评估主体结构中所应包含的具体主体和结构。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齐二石等提出了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综合评测模型。由于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核心与难点是建立科学、准确、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因此,国内外大部分学者主要从绩效管理的评价和考核的功能研究了如何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理论体系,而对于公共组织绩效改善的理论研究较少,更没有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法。

二、工业工程(IE)理论与方法的本质特征

工业工程是对有关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及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同时运用工程分析及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上述系统可能获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为实现生产制造、管理和服务系统的高效率、低成本、高效益的管理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工业工程的技术体系如图1所示。

从工业工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它是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相互交叉、融合、创新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工程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属性并与工程技术和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产业的生产和服务科学化。它除具有学科交叉综合性的特征外,尤为突出的是应用的工程操作性、技术方法的系统集成性、应用领域的广泛适应性等,是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实践性很强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哲理。

三、工业工程应用于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可行性

(一)公共组织的组织特征

与制造业相比,公共组织有其自身的特征:(1)公共组织的行为是外在性的直接体现。公共组织的行为后果,对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一个有效率的公共组织可以最小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促进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展,使经济运行更为有效,而缺乏效率的公共组织可能以很高的成本运作,则会造成社会发展的相当缓慢。(2)公共服务的无形性、无法储存性和服务质量的不易掌握性。(3)公共组织主要以提供服务或劳务产出为特点(产出特点),而不是提供具体、有形的产品。这一特点决定了公共组织提供服务或劳务的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同一过程,即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合二为一、同时进行的。从表面上看,公共组织的产品是无形的服务或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的结合,但用系统的观点来看,服务系统与制造系统的本质是一样的。从现代生产运作与管理的角度来看,有形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无形服务过程都可被视为“投人――变换――产出”的过程,而变换过程的运作与管理存在许多共同的规律和问题。

(二)高绩效公共组织的特点

高绩效组织被认为是用相同或更少的资源生产或提供较高质量、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组雇员,他们的生产率和质量逐日逐年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他们的使命。高绩效组织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任务清楚;明确规定目标和强调效果;授予雇员权力;促进和鼓动人们成功;灵活并极易调节以适应新环境;在绩效方面有竞争性;改造工作程序,适应顾客需要;保持与利益共享者的联系。

从这个角度分析,意味着公共组织趋向高绩效组织的改革过程是以人为中心的,与企业中的人本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对传统层级管理中将公共组织塑造成“遵守规则”、“机械人”式的公共官僚体制的否定。改进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应当围绕这些方面展开,采取相应措施以使公共组织具备这些特征。现代工业工程对生产系统的研究,其中心问题就是对人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人、机器和设施的最佳组合,人在变化系统中的适应性,环境对人的影响等都是现代工业工程的重要研究领域。此外,在组织设计与重构、人员评价、激励手段等研究中也往往采用工业工程的方法。因此,工业工程对生产系统中人的研究,为改进和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水平,使之具备高绩效组织的特点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三)工业工程在非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

近几十年来,现代工业工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已经完全产业化,不仅在制造业广泛应用,而且在建筑工程业、服务行业,诸如宾馆、饭店、医疗卫生、体育、教育等领域的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将工业工程应用于国家医疗保健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大幅度提高了医疗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拿大等国家在航空服务与管理中广泛运用IE技术,大大提高了民航的服务水平和业绩;香港在60年代进入工业工程,目前主要应用在服务行业,非常有效;我国也有将工业工程应用到医院和餐饮等服务行业的成功案例。现代工业工程在非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丰富了工业工程的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科学基础,而且,为工业工程在公共服务的领域中推广使用奠定了基础。

四、工业工程在公共组织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从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范畴看,无论是设计规划、生产控制还是分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都没有限定只能用于制造业的企业。随着现代工业工程在非制造业中更深层次的推广,工业工程在公共服务和公共组织绩效管理领域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可以应用工业工程理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改进:(1)应用工作研究的方法改善公共组织的服务流程,降低公众的等候时间,进而提高公众对公共组织的满意度。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单位工作量进行衡量,利用岗位设计和薪酬设计的方法,结合公共组织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岗位管理制度和工资体系,使各级工作人员的收人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制定更加合理的工资制度。(2)服务质量是提升公共组织形象的重要内容所在,应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对公共组织提品或服务的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和改进,充分调动公共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公众提供更满意的服务。(3)在公共组织新建和扩建过程中,根据公共组织提供服务的特点,通过研究人员和设备的搬运流程和路线,应用工业工程设施规划和设计的理论方法,对公共组织的各类设施、人员进行平面和空间的规划设计,从而使公共组织能够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4)应用成本管理和工程经济的分析方法,对公共组织的服务项目进行成本核算、投人产出分析,以及对昂贵公共物品的采购评估等,改善公共组织的管理效果。(5)应用工业工程中人因工程的理论方法,对具有不同服务目的的公共组织,设计符合工效学原理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要“以工作来适应人,而非以人来适应工作”。据此对公共组织的服务环境等进行改善,为公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服务环境。

五、总结

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改善和提高公共组织的运作效率,运用工业工程思想、理论与技术体系全面地改造公共组织的运行系统,即通过对公共组织系统的分析、诊断与评价,在改进公共组织的设施选址、布置设计、流程再造、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公共资源,对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管理水平,提高公共组织的综合素质,都具有不可替代和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澳)欧文・E・体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1

[2]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5):93~100

[3]徐红,祝小宁.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51~54

[4](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2

[5](美)史蒂文・科恩,威廉・埃米克.新有效公共管理者[M].王巧玲译.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1

[6](美)史蒂文・科恩,罗纳德・布性德.政府全面质量管理[M].孔宪遂,孔辛,董静译.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1

[7](美)帕特里夏・基利,史蒂文・梅德林,休・麦克布赖德,劳拉・朗迈尔.公共部门标杆管理突破政府绩效的瓶颈[M].张定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04(5):17~20

[9]齐二石,刘传铭,王玲.公共组织绩效管理综合评测模型[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150~153

[10]刘文俭,王振海.政府绩效管理与效率政府建设[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1):13~17

[11]齐二石,霍艳芳.现代工业工程与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2003(3):40~43

[1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次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3]许康,杨盛标,莫再树.作为“工程”的一类管理技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9):13~18

[14]帅学明.我国公共组织的性质与功能论析[J].学术探索.2003(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