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7:40:05
导语:在采购职称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传统的采购成本控制着重于通过与供应商的谈判,取得更优的价格折扣,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供应商或许为了能承接这个业务,满足购买商的价格要求,在成本无法降低的情况下,提供价格比较低廉,但质量较次的产品,而材料的不合格可能会给我们的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或更大的浪费,反而违背了成本控制的初衷,得不偿失。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全方位的成本观念,从全局上把握成本控制。对内,我们可以优化自身的采购流程,发掘潜在的供应商,寻找更为优质的货源,更新我们现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以减少原材料的消耗,注重产品设计与创新,寻找替代资源以降低现有材料成本。对外:制造企业要与长期供应商建立起战略伙伴的关系,相互信任,共同发展,帮助供应商进行新产品的研发,不断提供更符合我们需要的产品。在和供应商签订购货合同时除关注货物价格外,更要关注采购货物的质量、性能、交货期、售后服务,付款条件等问题。对于一些垄断性原材料,因资源掌握在少数供应商手上,制造企业无法获得稳定的原料供应和较低的采购成本,如果制造企业具备自己生产原材料所需的能力和实力,也可以考虑实行后向一体化的战略,兼并或收购原材料供应商,这样能让原材料供应商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制造企业稳定和满足需要的材料,更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和完善制造企业采购管理控制制度
实行集中采购,集中管理的供货制度,以减少材料供应的中间环节;提高材料质量,保证供货时间,用规模经济效应来降低采购成本。另外,制造企业可以实行标准化生产,尽量设计和使用能满足不同类型产品通用的零备件,以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从操作层面上来说,可以由各个材料料使用部门提出用料申请并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后提交给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把各部门所需材料进行汇总,统一提交采购申请,集中进行采购,以采购量的优势与供应商进行谈判。采购时需进行招标竞价,招标时一般需提供三家以上的供应商,然后交由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除负责监督与控制招标采购中的物资价格外还应注重投标者的财务指标状况是否良好,例如投标者的毛利率水平、经济实力与履约能力等,财务部门审核完成后,则需由更高级的管理层批示。如为重大项目采购需实施集体审批联签制度,以杜绝个别人员,更好的控制采购成本。
三、对供应商建立供应商信息库
首先应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起标准的物料编码库,统一公司的物料基本信息。然后在物料数据库的基础上,把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关联上去。这样就可以把物料的到货及时性、供应商的售后服务与对供应商的评价评估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料采购和供应商体系,制造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快速在系统中找到价格最低、服务最好的供应商。制造企业管理人员须定期收集有关的价格信息,来分析、评价现有的价格水平,并对归档的价格档案更新,对每一批重点监控材料的采购报价,应首先和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如无特殊原因,原则上采购的价格不能超过档案中的价格水平,如果有明显差异,需汇同质检,采购,财务等部门进行审核,查明原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使采购管理更为透明,制造企业对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反映更敏锐,适时的了解市场行情,也督促采购人员不断发掘新的供应商,增加现有供应商的危机意识,以提供给制造企业更优的服务和质量更好的产品。
四、采购付款环节的控制
付款条件决定了资金的使用和筹集的时间,采用适当的付款条件可以节省制造企业的资金成本,增加制造企业的价值。比如在签订合同时,尽量在条件允许时多采用货到付款的结算方式,或是不用现金结算,采用应收票据等方式结算。如果是向国外采购的货物可以选择更有利于制造企业的币种和结算方式来结算。当然不管是买方或是卖方,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利润,双方都有各自的立场,这也要求制造企业要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努力让供应商了解本制造企业的实力和背景,让供应商对本制造企业有足够的信心,增加谈判的砝码,以争取更为优厚的条件。合同签订后,财务部门应积极与采购部沟通协调,定期评估供应商的信用风险,从而减少付款风险。对于初次接触的供货商,应该进行资信调查,信用评级,以评估风险;对于合同规定需提前支付预付款的.制造企业应谨慎考虑货款收不回来的风险,为了规避风险财务部门可以要求供应商出具银行保函或提供信用担保,并对付款申请及相关附件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单据不予付款。付款完成后,需对此类供应商专门建立档案,做好预付帐款的管理。采购部门应持续跟踪材料的采购情况并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相应的支持。
五、加强采购库存的管理,有效的控制采购库存
摘要:政府采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手段,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实施政府采购制度以来,采购规模逐年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支撑点之一,但从运行的实践来看,政府采购要进一步发挥调整总量平衡,优化经济结构,参与国际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等作用,还存在亟待规范和完善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采购财政支出问题对策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政府广泛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干预经济的产物,其实质在于把市场竞争机制和财政支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实行政府采购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如表1所示),年均资金节约率达到10%以上,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支撑点,但是在收到良好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规范和完善。
一、政府采购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违规审批现象时有发生。政府采购必须坚持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主,并且通用类项目应当委托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组织实施。现实中,有些单位一味强调特殊性,有些采用改变项目名称等手段,想方设法规避公开招标和集中采购,一些部门游离于监管部门的控制而自行采购或变相自行采购,既违反了《政府采购法》及其他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影响了“制度效益”的实现,也损害了政府采购的公信力和本应达到的社会经济效果。
2.机构缺乏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有的政府采购机构组织开标、评标却无监督人员监标;有的机构把自身经济收益放在第一位,对采购程序等有关规定能松则松、能宽则宽;有的采购机构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把关意识,对有可能发生的违法违规现象,放任自流。
3.照顾人情关系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采购人在采购文件中设定特别参数,倾向性十分明显,变相指定中标人,有的采购人与供应商私下通谋,采取种种方式规避法律,帮助陪标、窜标和围标;有的采购人代表在参与综合评审活动中,不讲原则,故意照顾人情关系,导致评标结果不公平。
4.个别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政府采购的一个亮点就是引入专家评审机制。评审专家的工作质量不仅关系到整个采购过程的合法性,也关系到整个采购项目质量和价格的先进合理公平公正。有的评审专家对项目的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不熟悉,无法合理评价投标文件;有的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匆匆完成评标,评标质量不能令人信服;有的专家不能坚持独立评审,过分迁就采购人和采购机构的意见;有的专家对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不熟悉,对评标程序、评标内容、评审规则缺乏了解,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裁量;有的专家利用自己的身份,主动与采购人和供应商联系,为采购人“包装”替供应商“代言”,直接影响了公平、公正原则。
5.对供应商质疑投诉处理不当。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深入推进,供应商的维权意识普遍提高,质疑和投诉不断出现。有的政府采购机构和采购人对供应商质疑消极应对,敷衍塞责;有的屡找借口,推托责任;有的置之不理,将矛盾上交。导致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政府采购管理者及参与人在审批、组织和评审政府采购项目时,把关不严、执法不力、利益驱动、责任意识淡漠。
6.政府采购欠缺节制意识。采购人缺乏控制成本的动机,也没有机制对采购效益做出规范化的评估。在西方发达国家,纳税人参与监督的意识很强,不仅有监督政府行使权力的法律保障,更关键的是这种监督得以贯彻的直接后果促成了政府的自我节制意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政府采购节制意识的提高,采购行为的公开、公正、透明,只有在尊重社会公众的正当合法权益、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实。
二、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与完善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立法,建立有效的异议、申诉和救济机制,健全政府采购管理模式。从国际立法来看,建立健全完备有效的质疑、申诉和救济机制,是政府采购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采购制度有效运行和实现政府采购目标的重要保证。应允许政府采购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通过磋商、仲裁、司法或行政等手段维权,保证采购实体、供货商、承包商或服务提供者的正当权益。同时,制定出台有关分散采购管理办法、部门集中采购管理办法、政府采购机构监督考核办法、供应商质疑处理办法、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法等,最大限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尽可能地减少权力寻租。
2.重视采购目录和采购方式。政府采购目录确定了政府采购实施的项目范围,是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关键所在,是政府采购审批管理和操作执行的依据,直接影响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拟定政府采购目录时要广泛征求政府采购参与人的意见,凝聚大家的智慧,科学划分通用项目与专用项目的内容,合理确定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和货物服务项目公开招标数额标准,充分体现出政府采购的公正性、公开性和公平性,最大限度地消除政府采购活动中的人为因素。同时,要推行采购方式审批责任追究制,不断规范财政部门的审批行为。
3.严格对政府采购机构的监管。集中采购机构要依法采购、注重规则,其它采购机构要合法经营、诚信服务。严格对政府采购机构的监督考核,要从工作业绩、制度建设、人员素质等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方面进行量化评价。从现代政府采购团队文化建设的角度,结合诚信原则,使服务变成品牌,变成展示政府采购形象的载体,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加快财政支出改革服务。
4.强化对评审专家的管理,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一是要把好“入门关”,既要大胆引进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才,又要慎之又慎,努力在政府采购专家的引进机制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引进与需求一致,道德审查与专业审查并重,破格与资格并举,特别要重视对专家实践经验的审查。二是要把好“监督关”,要制定科学严格的专家评审工作制度、专家评审工作信息反馈制度和诚信制度,把专家的评审行为置于各方的监督之下,不断提高专家清正廉洁和客观公正的思想意识。三是要把好“审验关”,要制定监督考核办法,充分利用对专家资格核验复审的时机,从职业道德规范、专业水平、执业能力、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建立起评审专家的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5.加强采购队伍建设,提高采购从业人员的采购执行能力。实现政府采购人员的专业化,将政府采购队伍建设纳入制度化轨道,确保政府采购活动的正常开展,使政府采购工作真正成为体现效率和效益的阳光工程。所有政府采购管理者和参与人,应注重公正道义素养、专业权威素养、信息吸纳素养和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配合意识、自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6.重视监督检查。强化职能监督、重视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切实发挥有效监督的作用。特别是要注重培育纳税人的权利意识,使纳税人积极监督政府采购行为。来自纳税人的监督针对性强、效率高,能有效节约政府组织监督的制度成本,也是实现政府采购经济目标和效益目标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主泵是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中唯一高速旋转的设备,用于驱动高温高压、具有放射性的冷却剂,使冷却剂以很大流量通过反应堆堆芯,把堆芯中产生的热量传送给蒸汽发生器。反应堆冷却剂泵按输送足以满足堆芯冷却的流量率设计。
1 主要施工方法和相关质量控制
1.1 吸入口环安装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在泵壳内相距180°的两螺孔中插入两导向销,将4个装卸螺钉插入吸入口环内缘顶表面上等间距的4个起吊螺孔中,用环吊将吸入口环吊至泵壳中,安装12个内六角螺钉。
质量控制:安装前需保证主泵房间的清洁度,全面并仔细清洗所有零件,尤其是泵壳内侧螺孔以及泵和吸入口环的配合面;吸入口环就位时务必使其牢固坐到泵壳上,在安装12个内六角螺钉前需在螺纹上涂上剂NEOLUBE。
1.2 泵内构件安装
把一个导叶法兰组件密封垫装入泵壳顶部的密封垫的槽中,将泵内构件吊至泵壳上方,确认方位,使泵内构件缓慢就位在泵壳之上(导叶法兰吊耳中的定位销与泵壳顶部的配合孔对中),在泵内构件就位时,螺栓环的下表面应高出泵壳的上表面205.74mm。
质量控制:吊装要确保泵壳和导叶组件法兰底部之间的配合表面的清洁度;泵内构件吊入泵壳前应先核实主泵间的次要钢结构与泵内构件是否存在干涉以便预处理。
1.3 NO.1密封壳螺栓的安装
(1)把密封壳螺栓安装到螺孔中,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对所有密封壳螺栓进行编号,把螺栓伸长量测量杆放到螺栓测量孔中,直至到底,利用深度卡依次测量16个螺栓并记录从螺栓顶部的上表面到螺栓伸长测量杆顶部的距离,此值作为零载荷的读数。
(2)两台螺栓拉伸机对称拉伸螺栓,测量并记录从螺栓顶部的上表面到螺栓伸长测量杆顶部的距离,此值与零载荷的数值之差为該螺栓冷态下的伸长量,要求控制在0.32~0.36mm。16个螺栓全部拉伸测量,并满足要求。
质量控制:密封壳螺栓头部卸下螺栓测量孔内螺钉时螺钉应保留在密封壳螺栓的头部,以便尽可能保证测量孔的干净;工作时防止螺栓伸长量测量工具落入孔中,以避免损坏测量工具;螺栓拉伸机必须均布于16颗螺栓中间,拉伸的空间顺序为:1-9、5-13、3-11、7-15、2-10、6-14、4-12、8-16。
1.4 NO.1动环组件安装
在NO.1动环组件的凹槽中安装O型圈,把动环提升到泵轴的上方,并使防转销和4个锁紧螺栓与轴肩处的螺孔对中;把轴上方的动环组件慢慢降低并通过密封壳体直至动环组件牢固地安装在轴肩上,再用4个轴肩螺栓和垫片固定动环,垫片锁紧在动环基座和夹紧环之间。
质量控制:吊装NO.1动环组件的时候需特别注意,一定不能使其氮化硅表面受到损伤,尽可能把保护罩留在密封面上。将拆下的动环密封保护罩贮存起来以便于将来密封组件拆除时使用。
1.5 NO.1密封静环组件安装
把O型圈和双三角形密封安装在NO.1密封静环组件的内侧槽中,把两根提吊耳环拧入NO.1密封静环组件的螺纹孔中,把NO.1密封静环组件吊到NO.1密封插入件上方。密封静环组件应能依靠其重力下滑,直到它接触到止动挡块为止;将密封静环吊到泵轴的上方,让组件的插入支座顶部的配合标记对准密封壳体顶端配合标记,直到就位于密封壳轴肩上。
1.6 套筒式密封组件(NO.2和NO.3)的安装
把两个提升环螺栓安装在NO.3密封端盖顶表面的孔中,并把吊绳系在提升环螺栓上,提升套筒式密封组件,使NO.2密封静环组件缓慢降低安放在NO.2密封动环上;把NO.2密封壳底部的定位销与NO.1密封壳顶部的销孔对中后,继续降低直到密封壳的安装面上,并用手拧紧带帽螺栓。按十字交叉方式第一次以力矩406N.m拧紧带帽螺栓,第二次以力矩1220N.m拧紧,第三次以力矩1424±68N.m拧紧。
2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
2.1 密封组件安装中仪表的使用
秦山二期扩建机组整个安装过程中产生过的主要问题就是3号机组主泵密封组件的安装,根据主泵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主泵密封组件的安装是在泵内构件安装完成后进行的,但是由于密封组件安装专用工具丁字百分表不到位(此结构形式的仪表,国内很少,几乎无法采购),施工单位经过和业主、监理公司等相关单位协商后,提出了用其它仪表代替此百分表,但是厂家服务人员坚持必须使用原型号的百分表,最终结果还是等到厂家空运过来的百分表。导致3号机组现场安装时不得不变更了施工顺序,将螺栓环等部件的安装提前进行。因此,安装专用工器具的准备仍是主泵整个安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此情况,4号机组主泵安装时在进行厂家服务申请时说明,请厂家人员携带了相关特殊仪表。同时,由于主泵本体安装时涉及到的工器具和设备零部件有很多,往往一个物件的缺失或损坏就会导致整个安装过程的停滞,这就要求各方人员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和清点物项清单,并做好现场实体保护工作。
2.2 主泵间次要钢结构的施工问题
整个主泵间钢结构分为三个标高层,+10.4m标高层的钢结构的施工是主泵安装施工的工作平台,但在3号机组泵内构件吊入泵壳前此部位的钢结构与泵内构件存在干涉,导致泵内构件无法准确就位,现场解决办法是将干涉部分的钢结构拆除,泵内构件才顺利就位。因此在泵内构件吊入泵壳前应先核实此部位的钢结构是否影响泵内构件的顺利就位,是否存在干涉现象,确保泵内构件顺利就位。
2.3 安装过程中的清洁度控制
主泵安装过程中除了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每一步工序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尽一切可能保证安装场所的清洁(技术要求为满足Ⅱ级清洁区),使安装活动尽量在一个清洁、无尘的场所下进行。秦山核电二期1号机组1环主泵电机进行空载试验前,对主泵电机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时发现,电机绝缘电阻较刚安装时有很大的降低。经分析发现该问题是由于主泵安装后,主泵间各专业交叉施工,使得主泵间内的清洁度较差,主泵电机进入较多灰尘使得绝缘电阻值下降。处理方法是对主泵电机进行除尘,最终绝缘电阻得以恢复。为此,二期扩建工程主泵安装时建立了专门的清洁隔离区,各方参与人员需持证进入工作区,并佩戴连体服等保持作业场所的清洁度,最后避免了二期主泵电机轴承绝缘问题的 再次发生,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3 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主泵本体安装过程的介绍及安装过(下转第361页)(上接第300页)程中的控制要点,可以将主泵本体安装质量控制重点归纳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事后检查三个环节。事前预防:开工前条件核实,以达到减少因工前准备不足而产生问题的目的;事中控制:安装时按照技术要求,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加强安装过程中的设备保护,形成施工记录;事后检查:进一步检查核实安装后相关的技术参数,把握好各个环节,才能更好的确保质量。
[关键词] 关系成本; 战略视角; 供应链成本; 价值链分析
1引言
在市场国际化、需求主导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化的形势下,跨组织管理的供应链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新型组织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打破了传统组织边界的限制,要求超越单个企业的空间范围,形成一个体系,使链上的企业进行完整的计量。Stefan Seuring(1999)提出,在供应链管理中仅仅考虑企业内部成本是不够的,他将供应链成本分为3个成本层次:直接成本、作业成本和交易成本。其中,着眼于企业内部的直接成本和作业成本的研究及核算方法已逐渐趋于成熟,而超越企业边界的交易成本主要研究企业之间的关系和行为,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企业之间的关系可以间接地双向影响交易成本的大小,而取得良好关系本身也会增加成本的支出,因此,关系成本的内容就被学者引入了Seuring的三层次模型中。目前,关系成本的研究主要在顾客关系管理、关系价值等相关领域涉及,而很少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角系统地对关系成本进行研究。本文将站在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高度,从价值链分析的角度,分析影响企业关系成本的主要因素,寻求降低企业关系成本的途径及方法,从而保证合作关系下可以降低总交易成本并最终使每个企业受益,以实现共赢及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盲目地追求某种成本的降低,而是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进行企业成本管理,体现了战略成本管理的思想职称论文。
2关系成本概念的提出
Ravald和Gronross(1996)指出,关系成本应该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心理成本。直接成本是指顾客与供应商建立关系时产生的成本;间接成本是由于产品不能正常发挥功效而导致的成本;心理成本是指顾客由于害怕关系会带来问题而不能专注于其他工作造成的压力。前面提到,关系成本由交易成本细化而来,而交易成本可以分为广义交易成本和狭义交易成本。为了进行交易而发生的所有耗费包括维护关系的成本被称为广义交易成本;而狭义的交易成本仅指双方或多方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同济大学雷星晖教授将广义的交易成本中除了狭义交易成本以外的成本划分为关系成本。他指出,那些通常为了获得、维持和发展供应链上企业关系而耗费的成本称为关系成本,这部分成本是作为供应链质量保证活动的交易成本,它能够创造价值,并反过来影响作为供应链间接活动的交易成本。从价值分析的角度出发,由于交易活动无法直接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其价值可以体现在间接价值活动和质量保证价值活动中。间接价值活动是指在为直接价值增值做好了准备的供应链运行中每一次发生的交易的价值活动;质量保证价值活动是指随着交易增加,企业关系发生改变,而良好的企业间关系反过来能降低交易成本的价值活动。质量保证价值活动中产生的交易成本即为关系成本。Seuring(1999)提出的供应链成本三层次模型包括直接成本、作业成本和交易成本。直接成本是由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引起的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机器成本等,由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所决定的成本。作业成本是由那些与产品没有直接关联,但与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相关的管理活动所引起的,因公司的组织结构而生成的成本。交易成本包括处理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及沟通所产生的所有成本。本文根据Seuring提出的供应链成本三层次模型和雷星晖教授关于交易成本的细分,得出供应链成本结构框架(如图1所示)。
3战略视角下供应链中的关系成本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是指管理人员将成本管理置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从战略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方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为决策者进行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服务的管理活动。战略成本管理一般包括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等的内容。
Seuring(1999)提出的包括供应链成本的三层次模型和产品-关系矩阵的供应链成本核算的概念框架在理论界得到了广泛认可。产品—关系矩阵可用图2表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影响交易成本最大的因素是产品和网络的结构以及供应链中的产品设计,产品和网络的结构决定提供哪些产品和服务及相关的合作伙伴选择等基本决策。而供应链中的产品设计通过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选择不同的供应链来影响其交易成本。然而,供应链中产品设计的成本重心仍然是作业成本,因为大部分直接成本都是由这些决策决定的。因此,我们主要研究产品和网络的结构,即研究选择的相关合作伙伴。
价值链分析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和枢纽。因此,本文从价值链分析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关系成本的主要因素。价值链分析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和行业价值链分析。其中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又可进一步分为:供应商的价值链分析、购买商的价值链分析及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如图3所示)。
由于关系成本主要产生于企业之间而非企业内部,在做价值链分析时重点分析企业外部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
3.1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
是指对企业外部价值链进行分析,寻找并消除企业外部不增值的作业,改进增值作业的活动。
(1) 供应商的价值链分析。供应商的能力越低,企业越需要频繁地同供应商签订严格的合同,关系成本越高。企业应评估供应商价值链及其与企业价值链之间联系的合理性并采取战略改进行动: ① 选择优秀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评估每个供应商成为团队成员的意愿,与那些乐于降低成本、创造更大价值的供应商建立关系,与那些无意愿的供应商逐步建立关系,与供应商分享节省的成本作为激励,同时努力越过直接供应商而将他们的供应商也包括进来。② 通过价值链体系的后向整合,对供应商实施兼并,降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发生的直接关系成本,以增强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③ 采用最经济的联系方式,以实现供应商价值链与企业价值链的合理对接,从而降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成本。④ 利用规模效应,采用配送中心集中采购。比如国际化公司可以设有专门的供应、贸易公司,将全球各公司的采购需求汇总,利用市场的波动,采用期货或现货的形式进行采购。这样既可以使公司在讨价还价中处于优势,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降低关系成本。通过供应链管理缩短来料提前期,降低采购成本和经营费用来降低关系成本,使供应商也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物料的接收和支付程序中来,从而实现成本最小化。
(2) 购买商价值链分析。为了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的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应对购买商进行价值链分析,从而提升企业价值链与购买商价值链之间联系的合理性。具体可采用以下战略改进:① 采用最经济的联系方式,以实现购买商价值链与企业价值链的合理对接,从而降低企业与购买商之间的心理关系成本。② 帮助购买商改善价值链,以节约其运营成本,从而通过降低最终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来降低整个价值链上的总成本。例如生产厂商帮助超市搭建产品展台,利用超市的渠道宣传产品、推销产品以降低公司的促销成本;或者企业帮助使用者调整工艺,合理使用本企业的产品,既可以保持客户稳定、提高客户的转换成本,又可以使企业及时了解到客户的意见和未来需求,降低售后服务成本和市场调研的费用。同时可以组建一个供应链管理团队,分析订单数据,发现季节性和周期性趋势、产品组合和订单数据,通过与客户间的电子交流系统及时了解订单和库存情况,增加数据的可靠性,从而提升产品价值,降低成本。③ 通过价值链的前向整合,对购买商实施兼并,降低企业与购买商之间发生的直接关系成本,以增强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④ 考虑更换购买商,以寻求最低的分销成本。
(3) 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比较竞争对手价值链中如何构建企业的营销渠道,开展成本标杆学习,采取消除关系成本劣势、创造关系成本优势的战略行动。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竞争对手的成本构成等情况,评估竞争对手价值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基于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竞争对手的优势成本策略。
3.2行业价值链分析
行业价值链分析是指对企业所在行业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寻找并消除行业中不增值的作业,改进增值作业的活动。对主要供应商、购买商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基于行业价值链的系统协同效率来建立竞争优势,通过战略联盟、品牌联盟、技术联盟等战略手段深化与行业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的关系,降低与价值链上下游企业的关系成本,从而增加自身产品或服务的获利性和竞争优势。
4关系成本研究在宝钢的应用
在未提出关系成本概念前,宝钢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理念。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宝钢战略性地选择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充分调动供应商的积极性,鼓励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功能,为真正意义上实现“双赢”,宝钢和战略合作伙伴一道提出成本改善建议,推进跨企业的成本优化措施,如宝钢的耐火材料实施功能计价后,超过双方核定使用寿命的产品占25%,极大地降低了宝钢的成本,也给供应商带来了效益,使供需双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同时,长期的信任合作取代了短期的合同,规避了企业风险,降低了企业关系成本。
在购买商价值链上,宝钢也同样整合了供应链下游资源。2003年6月,宝钢与一汽集团签订总体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钢材供应、钢材使用、技术开发、钢材加工、物流管理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全方位合作;同时,宝钢还将供应链向高端汽车零部件领域延伸,这些举措,都将大大降低宝钢交易中的关系成本,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5结论
(1)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成本竞争已成为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但仅仅基于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的降低是不够的,企业应站在战略的高度,不盲目追求某种成本的降低,同时分析企业价值链外部的成本,追求价值链上总成本最低,实现利润最大化。
(2) 本文通过产品—关系矩阵分析,发现产品和网络的结构对关系成本影响最大,进一步利用价值链分析工具分别分析了企业与供应商、购买商、竞争对手以及行业之间的关系成本,并提出了降低关系成本的相关策略。
(3) 本文最后通过对在供应链价值链整合上较突出的宝钢集团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地提出可以降低关系成本的举措。
(4) 笔者认为,以后在具体企业关系成本的研究中,还可以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分析影响关系成本的结构性因素和执行性因素,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关系成本的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 雷星晖,张柯. 基于企业关系分析的供应链交易成本研究[J].经济经纬,2008(5):123-125.
[2] 刘海生. 战略成本管理研究[J]. 会计之友,2009(3):11-15.
[3] 张志春,王金刚. CPM中的客户关系成本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6(5):57-58.
[4] 宋晓兵,董大海. 国外关系价值研究综述[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4):32-38.
[5] [美]迈克尔· 波特. 竞争战略[M]. 陈小悦,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6] 李波,洪涛.供应链管理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家居产业链;成品房;整合
本文所讨论的家居产业链是指与家庭居住直接相关的行业及其衍生行业的链状集合,其主要链条环节包括住宅开发建造、住宅装饰、装饰建材与部品供应、装饰设计与研发、施工安装队、家具、家电、家居配饰、家居服务等,其形态关系如图1所示。
从可以看出,“住宅开发建造-住宅装饰-家居配饰”等子链条表现为纵向的供应链,而“建材部品-住宅装饰-设计研发”等子链条表现为横向的协作链,这些纵向和横向链条组成的链状集合形成产业链。在此链状结构中,上游住宅开发建造环节将住宅“毛坯房”提供给中游住宅装饰企业,中游各环节通过相互协作完成住宅装饰装修过程,再将完成基本装修的半成品提供给下游的家具家电、家居配饰等进行完善,最终交付给消费者一个完全满足使用功能的“家”。产业链的整合模式从两个维度可划分为: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我国家居产业链的整合包含了上述所有模式。
以住宅开发企业为主体的整合模式职称论文
2002年中央出台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引导和鼓励新建商品住宅一次装修到位,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全装修房。
成品房模式是以上游住宅开发建造企业为主体,整合中下游相关企业资源协作生产,将原本由消费者零散完成的手工作坊式的个体装修过程集合起来,代以集团化采购、工厂化大批量专业生产、一体化装配施工和系统化的全过程管理,最终实现“建造装修一体化”,提供给消费者“拎包即住”的住房成品为目的的一种产业链整合模式。成品房模式是家居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其实质是以住宅开发企业为龙头,对下游企业施加纵向约束,使之接受一体化的合约,以实现纵向的产业利润最大化。
成品房整合模式中的关键是解决一体化的问题:首先是一体化设计,成品房的设计应当将建筑、结构、节能、设备、装饰装修甚至后期配饰进行整体通盘考虑,以设计标准化为基础,在设计中着重于使用便于装配化作业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部品,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其次,生产的一体化要解决材料部品的集团化购买、工厂化大批量专业生产、预组装及现场装配化施工等几个主要问题;最后,成品房建设项目的项目目标提升、项目周期延长、项目管理的外延和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要将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统筹分析,以实现涵盖项目全过程的真正的一体化管理。
以家装企业为主体的整合模式
许多家装企业在内部通过加强自主研发、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在外部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注重品牌建设等手段,对产业链中相关环节进行整合。
(一)对设计研发的横向整合
随着装饰企业业务量增加和规模扩大,其原有设计部门渐趋臃肿而不便管理,企业负担加重,这使得内部原有的设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拆分出来,同产业链中与之相对应的设计研发企业、设计工作室等环节融合重组,逐渐建立起内部市场和规模相对较小的自主或半自主经营部门。
为某装饰企业通过内部整合与拆分形成的设计组织机构。装饰企业首先以原有设计人员为核心,组建自己的设计管理团队,以业务量为支撑,以设计师责任制为关键,各层级之间以合同明确“责权利”的划分,并采用接收挂靠、联合院校开辟设计基地的形式整合市场设计资源。通过这种整合,企业以有限的人员进行设计管理,既增大了设计业务量,又能够有效的控制设计质量,同时减轻了企业负担;设计师则拥有更大的权限、空间和利益驱动进行设计组织管理,积极性倍增;而基层设计人员则根据市场需要优胜劣汰,保证了新鲜血液的流动置换。从自身来说,企业通过拆分变内部分工为市场分工,有效控制了成本;从外部市场来说,企业通过整合实现了各环节的优化和重组,占据了价值链的高端位置,为规模扩张提供了保障。
(二)对装饰建材部品的横向整合
这种整合模式是指装饰企业通过并购或与材料部品商形成战略联盟的方式,在自身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将诸如板材、陶瓷、洁具、吊顶、涂料、门窗、橱柜、灯具、家具乃至家电等家居材料部品集成在一起,向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装饰企业与材料部品供应商的联合能够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某一行业的市场波动所带来的较大的影响和损失。从家装企业的角度来说,整合的实质是加强对产业链中相邻企业的约束以提高自身的集中度,扩大市场势力,从而增加对市场价格的控制力,最终获得垄断利润。应注意的关键问题有:首先是企业在选择品牌时应当注重该品牌核心的价值与自身的契合程度,不应仅着眼于外在的、容易量化的因素;其次是企业应当坚持自身长期的发展战略,增强与相应建材部品企业合作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第三是尽快升级建立在契约式或人际关系程度上的初级合作,建立起注重优势资源互补和渗透的深度合作;最后是企业在整合过程应当注重自身主业的技术开发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控制扩张规模,避免与拥有绝对物流优势的装饰建材超市直接竞争。
以装饰建材部品为主体的整合模式
(一)部品专业整合模式
部品专业整合是以某一专业为主体,内部整合部品相关的其它环节,纵向整合设计、施工和售后服务全过程,综合集成销售,满足消费者对于某一家居部品使用要求的整合模式。以厨房部品为例,原来消费者为了满足使用需求,需面对橱柜设计与施工、水电管线铺设、五金配件安装、厨用家电购买等多个互有影响又交叉作业的环节,这些环节原由消费者自身和装饰公司共同完成,其质量、成本和工期都不易控制。通过整合,厨卫部品中的某个环节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将其他环节整合起来统一管理、打包出售,以分户设计定做取代原家装设计的部分内容,以工厂加工和上门安装替换原由装饰企业承担的施工业务,变市场分工为内部分工,降低了成本、加快了进度、保证了质量。企业将产业链中相邻环节的资源整合己用,各方优势叠加,实现了整体最大效益。
(二)装饰建材超市整合模式
建材超市是从国外进入到国内的市场业态,其利用其强大的物流和终端优势整合着产业链中的其它环节。建材超市的整合模式可以归纳为“建材连锁超市+装潢服务中心”的服务方式,如图3所示。建材超市首先在中游横向整合建材部品供应企业进行大批量集中采购和现代化统一管理,以确保供货规模、价格优势和材料质量;同时以此为基础,整合中游装饰企业、纵向整合下游配送和施工资源,最终成立自己的家装公司,构建“购装合一”的服务平台。这一平台将专门化装饰设计、一站式选购建材、统一配送、装配化施工和售后服务一体化运作,既明晰了装修流程,又使得材料价格和装修费用实现了透明化,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呈迅猛发展之势。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家居产业链的整合应当是建立在生产方式工业化变革基础上的整合;是伴随着产业链各环节专业化细分的整合;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目的整合,这是我国家居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产品 流通渠道 商品化率创新
农产品流通始终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要内容,将会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农产品流通总量与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农产品流通的流量与流向的变化,而农产品流通能否高效实现产品价值则直接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农村日用工业品市场的繁荣程度,因此,农产品流通是农村商品流通的核心;另一方面,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如何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促进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农村消费需要,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职称论文。
由于受到传统“重生产、轻流通”思想的影响,我国商品流通渠道、方式、体系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的局面,农产品商品流通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在流通渠道方面,农产品流通渠道中渠道成员之间的资源占有不平衡,导致渠道间成员的依赖关系呈现出多种形态,从而影响流通渠道的效率,致使农产品流通的低效率、高成本;农产品流通渠道受农村基础设施的影响,如交通、通信、技术等落后,物流供应链建设和市场信息难以准确对接;农村流通渠道中介主体过多与发育滞后,产销流通链过长,每个流通环节的交易费用和交易时间严重超长,导致农产品流通的牛鞭效应,影响农产品的流通效能。同时,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和分散性等特点,而消费者对农产品具有全年普通性、多样性、变化性,因此各种农产品需要经常在不同区域进行运输以满足各地消费者的需要。农产品流通渠道组织化程度低,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半径,提高了流通费用,造成农产品在产地市场供过于求、贱价销售,而在销地市场却供不应求。在新农村建设形式下,研究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创新问题,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使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反馈,同时可以提升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有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
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一般分析
农产品流通规模分析。农产品商品流通中,农产品物流占有重要位置。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这些农产品的70%-90%均要通过流通渠道进入全国消费市场,需要强大的流通渠道和完善的流通网络来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农产品的商品化率。所谓农产品商品率即农产品总量中进入流通与交换的比例,商品化率的高低一方面决定了农产品流通渠道的规模和效率,另一方面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又影响其商品化率的水平和速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率不断提高,截止2009年底,东部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率平均水平达到了90%(顾二雄,2007),西部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率平均水平仅仅60%。
农产品商品化率与流通渠道效率的互动分析
农产品流通包括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和销售五大环节,流通渠道成员均为流通主体,流通产品的规模、质量和品种等是流通渠道的客体,各个环节的运行都将影响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效率。农产品市场客体的发育成熟度实质上是农产品商品化的过程,随着农村剩余产品的增多及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推动着农产品商品化率不断提高。同时,不同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顺序,基本上遵循需求弹性和渠道导向的原则。需求弹性大的产品先行商品化;需求弹性较小的农产品后行商品化。农产品商品化后要实现其价值必须有合适的流通渠道将其输向市场,不同品种农产品的商品化率还取决于该农产品后向关联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棉花、蚕茧的商品化率仅仅50%多,而粮油为80%,仅仅从需求弹性性质上难以解释,其主要原因在于两者的加工工业和流通渠道建设的差别上。渠道导向型的农产品的商品化率高达90%,而农户自身消费比例高的非渠道导向的农产品商品化率仅仅30%(王合庆、严建科,2005)。
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问题的实证分析
流通渠道主体规模问题。作为流通主体进入市场、开拓市场、沟通供求关系,需要规模、质量、品牌以及各种营销手段,需要能够把握农产品的市场状况,显然分散、小规模、兼业化的农户往往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和条件。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体主要是农户和进行农产品批发与零售的个体户,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企业依然较少。我国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农户单位进行,经营规模小,户均经营耕地面积为7.94亩,户均销售粮食为1047.34公斤、猪肉97.62公斤、禽蛋55.48公斤,是世界上“最小的农户”(艾云航,2004)。这种规模无论是农产品的生产还是流通均不具备抗风险的能力。
流通渠道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渠道的组织化程度又可以理解为渠道系统化,任何一条流通渠道,都包括若干的渠道成员,这些成员合作完成商品的传递过程,而这些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状况就表现为流通渠道的组织化。因此,流通渠道基本要素——渠道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构成了渠道的组织形态,决定了其组织化程度。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成员数量众多,规模层次不齐,以小规模为主,且各自孤立,呈现低组织化程度,承担主要责任的农村经纪人组织规模较小。
流通渠道效率低。渠道效率是指一定量的渠道投资所带来的销售额和利润额。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效率可以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进行研究,从时间继起的角度看流通效率用流通时间的长短来测算,从空间并存的角度看流通效率可以用流通的资源配置情况,即流通的半径和流通的费用来测算。首先,农村流通时间总体偏高。从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的流通时间比较来看,农产品的流通时间呈下降趋势,但是从绝对值上仍然处于高位,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中介成员过多,产销流通链条过长,且流通渠道各成员之间的配合不力引起的,每个流通环节都要耗费交易时间,所以流通时间长。其次,农产品的流通半径小。农产品具有区域性、季节性和分散性等特点,而消费者对农产品具有全面普遍性、多样性、变化性的需求,因此各种农产品需要经常在不同区域进行运输流通以满足各地消费者的需求。这些特点限制了流通半径,造成农产品在产地市场供过于求,而在销地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升的市场分割局面经常出现。
流通费用高与费用结构不合理并存。如图1、图2所示,农产品流通费用总量可以通过与其它非农产品流通费用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流通费用的结构状况从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三个主要方面占比情况测算。总量来看,农产品流通费用增长率较快,与其绝对额发生增长矛盾,属于偏快性低效率增长。如我国粮食产品的生产价格跟国际市场比较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但是他们在流通、外贸领域中至少增加了30%的成本;而对于非粮食类的生鲜农产品,中间渠道费用远远大于生产成本。结构对比可以说明,农产品流通费用中的运输费用和保管费用偏高,说明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中的管理存在问题。
农产品流通渠道所依赖的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道路建设滞后。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道路的70%以上属于路面宽7米以下、没有任何交通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或坑洼不平等各种隐患的乡村道路,在西部一些偏远的农村甚至没有公路建设。总体来讲,农村交通运输线路短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二是农产品运力不足。首先是农村总运力不足,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占总运输量的20%;其次缺乏农业运输专用技术设备、技术装备落后。专用运输工具极为缺乏,致使一部分易腐产品积压在产地,造成20%的货物交付前腐烂变质。集装箱运输是一种较好的运输方式,适宜于农产品运输,但我国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无法大规模运用。三是储存条件不足。有些农产品从生产、采购到终端消费需要多次储存,以调节产需和供求平衡。目前,我国农业仓储容量不足,库点分布不合理、不科学、规模小,且仓型与机械设备水平低,储存方式与运输方式不适应,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大。四是流通加工水平低、设施落后。农产品流通渠道中大多数产品需要进行整理、分级、分类、烘干、散热、消毒、防腐包装等处理,而我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在这些方面的作业能力不足。以烘干为例,国家每年收购的高水分原粮,利用干燥设备仅仅能够处理四分之一,大部分原粮依靠人工晾晒,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受天气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效率低下。
基于重庆市研究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模式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及城市大中型连锁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的加盟,使农产品流通正逐渐培育起现代化方式,但是重庆市农村各个流通环节的主体组织化程度偏低、批发市场发育水平低的局面,抑制了农产品现代化流通的步伐。传统的农产品流通虽然已经实现了比较细致的分工,但是流通环节过多、规模偏小与农产品的自然属性不相称。因此,构建并完善农产品流通模式至关重要,对此重庆市进行了具体探索。
模式一:启动了产销一体化的流通渠道模式。产销一体化的流通新模式主要是采用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农超对接”方式,大中型流通参与农产品收购,或者直接建立基地并贴牌,同时通过消费需求信息指导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逐步实现产销一体化的流通模式。2008年全市“万村千乡”承办龙头企业通过基地直采、直建基地、贴牌销售、引导农民以物易物等方式,共收购价值5000多万元的农副产品;从2008年开始,组织开展各类“农商对接”推介洽谈会、网上农产品购销对接会,通过产销直接见面,达成各类意向成交金额11.6亿元,实际成交3.8亿元,深受农产品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欢迎。
模式二:逐步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流通方式包括综合配套服务体系是否完善。重庆市正在逐步完善农产品流通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立了农产品各种检测和信息制度,如农产品价格交易库存以及农产品质量检测制度;为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化等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保障;物流配送以及冷链中心的逐步完善,使得农产品的鲜活程度逐步提高,并与周边省市进行交通方面的接轨,如相互减免相关产品运输的路桥费等。
模式三:加强流通主体培育,促进了农村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多样化。农产品可以通过批发交易市场、农村经纪人和贩运大户等进行销售和流通,重庆市农产品流通中着重于各类方式和各种主体的培养,使农产品流通多样化,这样可以促进农产品销售。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8年底,重庆市各类批发市场48家,交易额340亿元,较上年增长24.8%。全市各类农贸市场达到1500个左右,城市鲜活农产品消费的主渠道依然是农贸市场。同时,农村经纪人对重庆市农产品流通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些经纪人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专门从事农产品收购和长途贩运,全市各种农产品经纪人和贩运大户共达到31698户,某些地区的某些农产品销售中经纪人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R].中国合作经济,2004.8
2.万典武.对发展我国农村商品流通的五点看法[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3.12
3.程国强.中国农产品贸易[J].管理世界,2005.10
4.丁声俊.以民为本统筹发展农村商品流通[J].中国供销合作社,2004.11
5.黎元生.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