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2 17:40:11
导语:在大学电脑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都依附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电脑音乐也是近些年兴起的新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形式,而且电脑音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事业的大力扶植,大部分的中小学都配备了电脑多媒体教室。在注重实践的音乐课程教学中,电脑音乐制作为丰富和完善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建设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电脑音乐制作在中小学普及的作用
音乐课是中小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艺术教育课程,其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的高度重视。因为,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自身的特点就是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智力的发育。音乐教育还能够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有的放矢,达到塑造人格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高度。音乐教育的作用可见一斑,电脑音乐是现在比较流行的音乐媒体,其已经运用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电脑音乐制作在中小学能够普及对促进音乐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
在中小学,音乐课是学生比较欢迎的课程之一,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之所以称之为传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总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且特点是以传授知识、经验为主。现今正是电子信息的时代,学生对先进设备的熟知程度大大超过了一些任课的教师。作为教师要掌握时代的脉搏,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来充实自我。我国从90年代中期,就一直提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什么是“以人为本”就是指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帮助、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所以,不能适合现代化教学环境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始终会被淘汰,同样传统的教育模式也跟不上学生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认知模式。现在的很多课程都将多媒体融入到教学之中,所以,更注重实践的音乐课也不能例外。
(二)有利于丰富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电脑音乐制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时刻紧跟科技的步伐。现阶段,各中小学由于自身教学设备的差异,使得音乐教学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由于这些硬件条件的制约,使得创新的方法及形式无法开展,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所以,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是各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电脑音乐制作运用到音乐课程的教学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亲自体验音乐的能力,而且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这样更有利于拓展音乐教学的内容,从而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利于减轻“教师教”和“学生学”双方面的负担。
对中小学的减负是国家一直强调的重要内容,减负不仅仅只体现在学生身上,在中小学任教的教师压力也是很大的。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质量,又要考虑学生的升学率。尤其现在竞争激烈的生源问题更给各学校增加了很大的负担,很多中小学学校忽视了音乐课,这种现象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音乐教师上课没有多媒体教室,教师只能拎着录音机或DVD等设备上下课,收集好了资料也不容易整理以及及时给学生听。比如: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教师从网上搜集了相关音频。如果没有多媒体教室或者不懂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想播放给学生听只能抽时间去刻成光盘。这样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然而通过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只需用一个U盘将数据传上电脑,大大节约了成本也给教师减轻了教学负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欣赏到最新最好的视听资料,学生还可以通过电脑音乐技术对音频进行编辑,这样增强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学生们也愿意接受,从而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掌握基本的电脑音乐制作知识
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给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各学校都强调教师能够使用多媒体上课。如何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课上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已经成为课改研究的主要课题。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师要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学会使用新的教学仪器设备,这是作为一名教师起码的素质要求。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地引进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地推陈出新;另一方面,要充分的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音乐教学,音乐教学最重要的“辅助工具”就是电脑音乐制作技术。
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在资金上的大量支持,全国各中小学的硬件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般县级以上的中小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中小学的教师也基本人人会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操作和使用。但是真正能够很好的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的基本技术的教师却是寥寥无几。这种现象令人堪忧,这样就大大局限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辅助音乐教学的功效,阻碍了教改提出的高效、高品质的要求。中小学的音乐教师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的知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知识涉及的范围很广泛,有制作伴奏、录音、音频处理等。中小学教师完全掌握这些是不现实的。但是,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熟悉一些基本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比如:现今很多没有音乐知识的人,通过网上自学音乐制作软件,为自己录制专辑等等,这些现象比比皆是。作为教师要跟的上时代的步伐,通过学习一些通俗易懂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可以处理一些音频,比如:既可以编辑音频又可以录音的软件“Cool Edit”,就是十分简单易操作的音乐软件。在学习新歌曲时,教师可运用“Cool Edit”音频软件将要学习的歌曲录出来,在上课时代替教师的现场范唱。在学习新谱子时,教师可以运用制谱软件将乐谱输入电脑。这就要求我们学习一种简单的制谱软件,现在比较流行的业余音乐爱好者都能操作的软件就“Overture”。这款软件可以播放乐谱,学生可以直观的看着乐谱演奏出优美的旋律,这样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都运用上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的学习的效率。
三、如何做好中小学电脑音乐制作知识的基础普及
首先,从源头入手,事半功倍。高等音乐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基地,现今在大学里电脑音乐制作的技术课程并不够完善,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有这样的专业课程。作为高校可以对音乐专业的学生增加电脑音乐制作的课程,也可以向全学校推广。比如: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吸引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这样有利于电脑音乐制作知识的普及。中小学也可以和高校签订委培协议,专门为中小学培养具有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专业师资。其次,中小学所在的当地教育部门,要加大力度对在职在岗的教师进行电脑音乐制作知识的培训或者举办讲座,有条件的中小学可以公费培养一部分教师去学习和深造。
参考文献
[1]曹琴仙,李忠.组建校本研究团队 促进中小学健康发展[J].保定学院学报,2011(1).
[2]卢小旭,江振兴.电脑音乐技术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石河子某大学二年级学生林骁以前总说自己是个“迷糊蛋”:在食堂排了半天队,轮到自己才发现带的是公交卡,到了图书馆拿出来的却是身份证,还有一次竟然把同宿舍小王的考勤卡放在自己口袋里,害得小王一通好找。自从用了新疆移“校园一卡通”,这些小烦恼就再也没有来找过他。对林骁这样的“迷糊人”来说,用一张卡就走遍校园,食堂买饭菜、教学楼考勤、宿舍楼门禁……简直是太方便啦!
新疆移为石河子某大学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平台,在校务管理、食堂消费、图书馆管理等五个主要项目进行建设,实现校内身份认证与消费两类基本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学校的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得到了院方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新疆移的各项教育信息化业务在兵团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校讯通”业务是由短/彩信、互联网、信息机搭建起来的新一代家校联系工具,它提供崭新的家校沟通方式,目前已覆盖包括兵团在内的全疆195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服务于2万名教师、70万名学生和110万名家长,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互联推向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数字校园网门户网站W'NW,10086,crdedu,为兵团学生打造畅所欲言的沟通平台,为家长搭建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新途径,为老师提供便捷教务的新工具。
2011年,新疆移在整合考试查询业务的基础上推出“考讯通”套餐定制服务。除高考成绩查询外,“考讯通”还包含成人高考、自考、内高/内初班成绩及录取、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等多种成绩查询方式,为兵团学生和家长提供想不到的方便。
新疆移还陆续推出了针对大学的高校版校讯通、针对幼儿园信息化管理的园园通、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的家庭教育彩信报等业务,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
新疆移将“校讯通”作为展示学生教师风采、家校沟通交流的绝佳平台,承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影响深远的校园文化活,得到了兵团学校师生的广泛参与和一致好评。
2010年新疆移携手教育厅举办“2010年校讯通杯博客达人大赛”,全疆和兵团在校的中小学生或教师登录新疆移数字校园网站hup://xi.省略/edu,注册开通博客,发表自己的博文就可以参与比赛……
新疆移还冠名协办了“中国移‘校讯通杯’201l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新疆赛区、“第十二届‘中国移校讯通杯’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新疆赛区、2010年至201 1年两届“‘中国移校讯通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新疆赛区的比赛,活在兵团中小学掀起了关注信息化教育的热潮,得到师生们的积极参与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新疆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注兵团教育事业发展,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摘 要】台湾资讯教育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又吸收了西方民主和科学创新的教育思想,海峡两岸既具有相似的东方文化氛围和教育发展历史,又具有教育的差异。本文针对台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走访了12所学校,深入课堂与学校和师生进行了深度沟通和交流,探讨了海峡两岸资讯科技在教育中的信息互通和智慧共享,为促进海峡两岸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台湾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操作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台湾;教育信息化;资讯技术;科技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5-0073-04
2014年10月,笔者有幸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赴台湾进行为期15天的台湾教育现状考察交流访学活动。访学考察期间,随广东赴台访学团绕岛一周,行程1600多公里,走遍了除基隆市之外的台湾所有市县,参访了12所学校,入班观课72节,听了4次高端讲座,通过粤台两岸教师教学探索、名师对话、访谈交流和实地考察,实现了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智慧的启迪。每一天都有震撼、惊喜和收获,这次台湾之行可称为是一次全方位的教育之旅、文化之旅、交流之旅、磨练之旅、友谊之旅和感恩之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和科技教育工作者,在随团参访之际,我针对台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进行了重点考察和分析,探讨了海峡两岸信息科技在教育中的互通性和共享性,为促进海峡两岸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台湾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操作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次考察交流访学活动像一扇窗户,为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信息互通和智慧共享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台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历史回顾
台湾地区称教育信息化为资讯教育。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台湾地区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领导机构,制定了资讯教育战略规划和白皮书,并在重点计划和施政报告中大力推进资讯教育。1982年,台湾地区设立“资讯教育推动小组”,开始有计划推进资讯教育;2013年1月,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合并电子计算机中心等机构成立资讯及科技教育司;截至2013年,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共有19份施政报告中强化资讯教育,内容涉及推动资讯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公平、云端学习等[1]。由此可见,台湾地区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应用。
台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
1. 台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台湾地区称信息技术为资讯科技。台湾九年一贯阶段资讯科技课程是让学生能将资讯科技运用于生活与学习,强调资讯科技要面向“应用”;而高中资讯科技课程则着重由应用导入学理层面,强调资讯科技的“科学”内涵[2]。台湾地区于2008年1月新修订的高中资讯科技课程纲要包括必修模块“资讯科技概论”和选修模块“资讯科学”。“资讯科技概论”计2-4学分,内容包括:资讯科学导论、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解决问题和资讯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等。选修模块“资讯科学”又包括“基础程序设计”1-2学分、“进阶程序设计”2学分和“资讯科学与应用专题”1-4学分,每所学校可以根据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办学特色等选择开课计划和教学内容。以高雄市立瑞祥高中为例,该校在高一开设“资讯科技概论”必修科目,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资讯科学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高二、高三开设选修科目,内容包括 “Visual Basic程式设计范本”“C/C++程式设计范本”“Scratch程式与游戏设计范例教本”、“PhotoImpact影像设计范本”“App Inventor2手机程式设计手册”等多种教学内容供学生选修学习。另外,天主教高雄市明诚高级中学(私立学校)选修科目还开设了“Googel Sketchup 3D建模设计”“3D打印机的应用”和“电脑机器人制作”等课程。课程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深入探索资讯科学相关领域的机会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资讯科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台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台湾中小学办学的硬件设施配备齐全,无纸化办公已开始推行第二代校务系统。教师电子白板应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网络资源应用方面,台北市拥有“品德教育网”“教育人口网”“教学益教网”“线上资料库”“数字气象网”“数字远程天文台”等网络资源。台北市教育资讯的未来规划提出“校校是e创学校,班班是未来教室”的宏大构想。台北市中小学正在推行“行动学习电子书包”方案[3]。如台北市成功高级中学共有71个班(只招男生),每间教室和功能室都配备多媒体平台,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配备了1100台平板电脑用于一个年级进行电子书包教学实验,所有学科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平台上课等。教师教研交流一般采用Facebook(脸书)、Line(连我,类似微信)等平台,教师课堂教学一般采用魔灯(Moodle)平台,问卷调查采用Google class平台等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各学科教师把网络系统的对话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网络教研通过网络社区进行,如很多教师加入了台北的翻转课堂社群。教学资源一般集中放在云端共享,供师生随时下载分享利用。
3. 台湾地区中小学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现状台湾地区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采用多种形式,校内、校外和家庭多方联动,教师、往届校友、课外培训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辅导学生进行电脑机器人和其他科技教育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科技教育效果。
(1)在生活科技课中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活动
“生活科技”的主要内容有科技发展、科技世界、创新设计与制作、传播科技、营建科技、能源动力与运输科技。该模块相当于大陆高中“通用技术”,但“生活科技”讲述的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其教学内容包括电脑机器人设计制作、科技创新等内容。如台北市立内湖高级中学配备有机器人课室和25台乐高蓝牙NXT机器人,高三年级“生活科技”选修课中开设机器人课程。同时,教师利用课后业余时间和节假日辅导学生参加各级机器人竞赛和其他科技竞赛活动。
(2)利用校本特色课程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活动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台湾地区校本课程已经占据了新的地位。校本课程是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如台北市成功高级中学根据纯男生学校的特点,充分发挥男生理科特长的优势,开发了多种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学校配备有机器人实验室、网路资讯中心等。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做科技问题的研究,选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去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每年组织学生去上海参加科普夏令营(台湾共有15所学校参加),和大陆的学生一起参加科技比赛和科技交流,组织丰富的科技探究活动,进行小等;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和世界级机器人比赛,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生物科技竞赛等,多次获得国际比赛大奖,多位学生因此获得直接保送上大学的资格。
(3)通过科技社团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活动台湾地区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各种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已经成为台湾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风景线。每所学校都会统一时间组织各类社团活动,指导教师由本校教师或往届校友担任。社团活动每周一次,每次为2个小时。资讯科技类的社团活动有硬件维修、软件设计、电脑机器人、网页制作、电脑绘画、动画制作、资讯奥赛、Scratch设计制作、科技论文、科技发明等。如台北市成功高级中学每年都有往届校友回校指导学弟开展电脑机器人设计制作活动。2014年暑假组织学生到斯里兰卡参加世界机器人比赛,并获得了世界冠军。
(4)学生通过课外补习班开展电脑机器人和科技教育活动
台湾地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补习班。据台湾教育部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小学生有70%参加补习,初三学生97%参加补习,高中生90%选择上补习班,整个台湾地区有各类补习班共计17,551家,其中资讯类389家。在台北市还形成了一条闻名遐迩的补习一条街——“南阳街”,街上各种补习班琳琅满目[4]。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两侧楼房墙壁上挂出“张三化学”“李四物理”之类的个人家教广告牌,这也是台湾的一道别样风景。有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参加电脑机器人和各类科技教育项目的补习班,由家长出面联合其他学生自己组织报名参加各类机器人竞赛或其他科技类竞赛,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4. 台湾地区中小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应用情况
从2012年底在台湾就流行一组新名词,“知识碎片”“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一股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其中,微课和翻转课堂在两岸教育界迅速流行和普及[5]。目前台湾地区很多教师都把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来。例如,笔者在台北市立丽山高级中学听了一节蓝伟莹老师讲授的化学课《原子结构》就是运用翻转课堂形式组织教学。教师用Google class提前一周布置任务,学生可以在家利用电脑预习,也可以用手机上网学习。学生在Google class上完成问卷调查,并在网上提前观看微课(视频短片)预习教学内容,教师提前一天导出问卷统计学生预习的结果,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上课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组探究,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完成教学任务。再如,高雄市立瑞祥高中信息技术课《电脑硬体知识》和台北市立内湖高级中学语文课《桃花源记》也是用翻转课堂的形式组织教学;还有国立兰阳女子高级中学、台北市成功高级中学(男校)等多个学校都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验。基本操作模式都是课前利用Google class进行上课问题调查、学生发表反馈意见,教师课堂教学一般采用魔灯(Moodle)平台提供微课、慕课等视频短片,上课时每位学生一台平板电脑,通过讨论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教师答疑解惑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目前还是部分教师在应用实验,没有在所有教师的教学中全面铺开,应用效果还有待在今后实践中验证。
5. 台湾地区在资讯科技教学中Scratch课程的开展情况
Scratch在台湾的推广基本上是由各级学校通过正式与非正式课程使学生接触到。2007年Scratch正式发行,台湾中小学的推广于次年展开,各县市教育与网络中心陆续举办Scratch教师研习工作坊与研讨会活动。2009年起,高雄县、台中县、宜兰县等着手组织Scratch竞赛,之后陆续有台北市与新北市等县市加入,逐渐增加了Scratch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上的能见度[6]。如高雄市立瑞祥高中就把Scratch作为高二、高三年级资讯科技选修课开设,所用的教材是《Scratch程式与游戏设计范例教本》。在台湾有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也陆续将Scratch引入课堂中,Scratch降低了程序设计的学习门槛,使学生易于进入程序逻辑的训练。学生可以使用Scratch来创造故事、动画、音乐和交互游戏,延伸创意思维。运用Scratch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中小学生开拓了创客教育(Maker Education)的新园地。
台湾地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对大陆的启示
1. 尽快推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新一轮改革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大陆目前实施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2003年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为依据制订的,依据此标准开发的信息技术教材已应用了10多年。而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更新,原来的教材已不能适应现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需要,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新一轮“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组织学科专家开发与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教材。
2. 推进电脑机器人、3D打印技术、Scratch设计为基础的创客教育
随着互联网热潮和3D打印技术、微控制器开源硬件日益成熟,创客教育正在全球掀起一股教育变革浪潮。目前全世界已建立1400个创客空间(Maker space),随着创客空间的普及,创客精神越来越多地引起了教育者的思考和共鸣[7]。因此,我国要想培养一批创新型的人才,必须重视科技教育。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可在中小学技术课程中开设电脑机器人、3D打印技术、Scratch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创客教育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支持和努力,出台扶持政策,解决开展科技教育购买设备和工具的经费,培训一批掌握科技教育核心知识的专业教师,推进我国创客教育的良性发展。
3. 在中小学积极探索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应用实验
目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流行语,其来势之猛,大有颠覆传统课堂、迎来课堂教学革命之势。几年来,大陆各地都开发和征集了大量微课资源,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应用也在积极探索中,笔者在分析“翻转课堂”和“研学后教”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和构建了以“微课”和“研学案”为教学载体的“微课导学”教学模式[8],并把“微课导学”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小学机器人等实操型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新的探索实验[9]。慕课虽然是源于美国的教学形式,但目前已经引起了国内许多中小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9月成立了慕课中心,并组织了高中、初中、小学慕课联盟(C20 MOOCs)[10]。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对于海峡两岸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新生事物,需要两岸学者共同携手、积极探索和实验研究,共同探索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应用实验。大陆地区可以借助教育部深入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春风,大力推动教育理念变革,促进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3-3118-02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Computer Experiment of the College’s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LONG Cao-fang, XIAO Heng
(Sanya College, Sanya 572022, China)
Abstract: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s the introductory cours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which has strong practicality. As everyone knows, practice is the best way to test the theory learning and real understanding of the book. According to the basic teaching requirements from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is thesis tries to introduc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 about the computer experi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methods to optimize the computer experiment.
Key words: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computer experiment; educational reform
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很快为人们所熟知,并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各种高新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的进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大大简化了办公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及技能,是当今社会对人们基本素质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上机操作实习是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要环节,是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及后续课的基本功。如何使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真正让学生掌握,能够熟练使用,教学中各个环节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环节教学活动的安排和改进。
1教学模式介绍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已在各大高校开设,目的是让大学生掌握最常用的计算机技能。当前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授课模式一般为两类,一类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机房进行,学生一人一台电脑,教师使用教师机讲课,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动手练习,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此类教学模式优点是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可以自己试着操作练习,加深记忆,但是对电脑操作的熟练度,由于每个同学电脑基础的不同和知识的掌握快慢能力的不同,因此学生操作达往往非常不同步同步。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但造成时间的浪费,而且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
另一类是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开,先理论后实践。理论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而实验课程由教师提出问题或针对理论课程内容布置上机操作任务,由学生自主练习,熟悉掌握课程,教师从旁指导。但该模式的缺点是实验课时学生能力不一,会出现一部分学生操作熟练很快完成,认为没有挑战而失去兴趣,而一部分学生不愿动手或觉得无从动手,很容易理论脱离实践,不能很好的与理论课程当中的知识相结合。
2实验课程模式分析
计算机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上机操作实习是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环节,是学好计算机基础课及后续课的基本功。必须要让学生勤动手、多动脑,理论结合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生学习计算机方面的基础操作,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达到一定的拓展,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所遇到的问题能多思考,勤动手,达到所需目标。在教授该门课程后,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之间程度的差异,由于学校的地域、教学条件和学生个人的差异,使得每个人学生的起点不同。一些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中小学就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高校学生入门前多少已经掌握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而一部分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没有见过计算机。根据某高校选取的几届学生的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基本上高校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约占45%的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软件如处理Word文档的书写及简单编辑,Excel表格的制作及数据录入、简单计算。另外有45%,的学生能够利用电脑进行网络操作,很多人擅长网络聊天和网上游戏操作,但是这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约占10%的学生或者是不会用甚至有些从没有接触过、见过计算机,处在一个对计算机完全陌生新奇的阶段。很明显这几类学生的差距基本表现在使用计算机的具体实践上。比如说计算机基础课中Word文档的创建与编辑,学习过的学生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熟练掌握,没有接触过的学生至少需要两倍甚至于更多的时间来反复学习实践,甚至有些学生还得从基本的打字开始练习。这就使得计算机操作课程要对不用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但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和教学课时的安排,又不能单独为这几类学生分别开课,这对高校计算机上机课的安排是个挑战,如何统筹规划,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给计算机任课教师来说是个值得思考的地方。
其次,《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一开设,大一学生刚进大学,还保留着以前高中的学习习惯。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不大不适应。在中学,每天的课程安排都是满满的学习自主支配的时间很有限,且都有老师和班级干部的监督。大学则不同,授课老师、辅导员一般不具体规定学生学习什么、怎么学,大学生要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和时间。
3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解决学生之间的基础能力差异,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平衡进而消除差异,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方法教育资源和机会均等的优势恰恰在此问题上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学生方面,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起很大作用,而在教师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制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式、方法,因材施教,分类教学是个值得试点的方法。
1)根据班级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首先,课程内容安排。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比计划稍微提前,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自觉实践下一节内容,既可以保证无基础人员的课程学习,同时满足其他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课余作业布置:计算机老师在每课结束后安排课外作业,对于熟练操作的同学可以在课上就能完成,没有完成的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后,灵活运用榜样的表率作用。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参与教学辅导,帮助无基础的学生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无基础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于熟练的学生来说,已经掌握或者刚好已经请教过老师,由他们来解答这些难题,不仅有助于提升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可以在全班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氛围。这样一个竞争和良性互动,会使得学生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进而可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不是操作者、主宰者,而是引导者、激发者、指导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发挥学生各种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大胆动手操作,尽情发挥学生学习独立性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大学生学习是一个自动学习的过程,大学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去,特别是实验课程,操作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只有自己动手了才能真正掌握。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亲身操作实验,才能积累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锻炼科研写作、口语表达、逻辑组织等能力,只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借助于其他手段刺激教学
教学中最常见的是学生听课的时候产生困乏的现象,为了同学们提起精神,教师可能会讲一个笑话或者趣事来消除学生的疲倦。
实验课中也是一样,当有些学生碰到操作问题的时候,他可能害怕或者不乐意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此时,可以有效的运用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多的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辩论、演讲、写实验报告等,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找到自我需求的目标,获得自豪感,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如果学生仅有广泛的兴趣而没有中心兴趣,就会见异思迁,漫无目标,难有所成,那就需要我们先提起他对计算机课程方面的兴趣。比如说,教师给他们一个显示Q版图案的程序代码,输入完成后就能够看见一个漂亮图案。这样让他发现原来计算机这么聪明,就简短的几个代码尽然能够显现一个图案。或者就计算机的实用性,介绍计算机操作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教学与情境认知相结合
情境学习以情境性认知理论为基础,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应该使学习在与现实情景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在情境学习中,教师不是将已准备好的内容教给学生,而是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探索。情境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及现代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图书馆、因特网,多层次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让他们如何发送邮件,或者将自己满意的照片空间装扮的更加漂亮,电子作业和论文的排版,讨论最近热门的计算机相关技术等等。
5)考核与教学相结合
在课程中学生往往不愿意或者不知道如何做教师要求的实验内容,还会利用上课时间玩游戏或者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此时就必须加入测试的教学。测试是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由评价而竞争,赞扬而创造,进而再一次激发创造和想象。课堂中用相关的测试软件或模拟等级考试机试环境对学生进行当堂实验课相关内容的测试。这样每节课都会给他们一些小小的压力,每堂课都有相应的小任务,让他们认真对待实验课程,将压力转换为动力,使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能够充分的吸收。
4总结
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息息相关的。重视学生间计算机基础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教学。辅之考核、激励,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总之,学生动手浓厚兴趣会促进他们更直觉的掌握知识,不断积累和强化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兴趣,就创造了成功的喜悦,更加强了学习信心和再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加强了他们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夏耘.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马鹏卫.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科技,2006(3).
[关键词]会计教育;能力培养;会计课程考核
英国作为会计职业的起源地,是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较为发达的国家,其会计教育也一直以“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而著称。近期笔者到英国佩斯利(Paisley)等多所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考察,对其被评为英国教育评估的最高分——5分的会计专业作了全面了解和体会,并与我国会计教育现状进行比较,从中借鉴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期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有所促进。
一、会计教育基本理念的比较
英国会计教育将终身学习作为基本教育理念。在此理念指导下,会计教育不再是年轻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最后环节。在任何一个年龄段,在工作后的任何时期,只要有学习会计知识的需求,经申请即可到大学接受正式的会计教育。因此,在同一个班里,既有生机勃勃、没有工作经历的年轻人,还有可能见到两鬓斑白、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年学生。同时,终身教育认为,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迅速变化、日趋复杂的社会工作,会计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应该在接受教育期间集中掌握基础性、工具性的知识,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因此,在任何一个会计教育环节,都能体现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想精髓。
近年来,我国会计教育界已认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加强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传统理念的转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一些教学环节还未实现良好的突破,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有效落实尚不到位。正规的大学会计教育尚未形成灵活的准入机制,依然是高考入学学生的专利,其他人一般还不能进入。虽然现在社会上出现了电大、成人教育和各种各样的会计培训,参加者也大多是年轻人因就业或提升学历的需求而为之。因会计工作需要而必须进行的会计后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流于形式。作为现代会计教育,应该教给学生比会计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学习和获取知识的方法。我国会计教育应在吸收我国传统教育精髓的基础上,切实贯彻终身教育的思想,体现当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进一步改革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会计课程设置比较
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英国会计课程设置不只局限于会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不再过分强调学科之间的界限,而是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在注重基本知识如经济学、统计和法律等的基础上,与财务、金融等相近的学科知识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非常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知识的完整性,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同时,会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非常紧密。每当会计或经济领域出现新技术、新理论,相应课程就会被修改或更新,老师也会及时把它们加入到授课内容里面,尽量避免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社会需要脱节。如:针对英国大力发展金融业的经济背景,许多大学的会计专业课程中融入了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证券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同时,本科课程设置还与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考试挂钩,并随着ACCA考试科目与内容的变化而相应调整。这样会计本科毕业生可免试8-12门课程。
我国大学教育中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两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以及“实践课”等六类所构成。近年来,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影响下,我国各高校每年都会修订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课程的结构和安排逐渐趋于合理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会计改革的主持与参与人员大多是财会专业教师,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专业主干课,对其他课程改革力度不够。即使对专业主干课的改革,也主要针对课程门数和学时多少,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并且课程内容的衔接和交叉重复的问题一直未得以较好地解决,也不太重视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我国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积极借鉴英国的做法,突破以前课程体系改革的思维定势,让其他类别课程以及相近学科的教师也参与进来,全面改革会计课程体系,真正地实现会计课程的整合,同时加强各门专业课程内容的协调及其主讲教师的沟通,以在有限的学时内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除此之外,还要结合社会需求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更新相关课程,并要注重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会计教学方式比较
英国大学的会计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讲授、辅导、研讨相结合。会计课堂讲授(Lecture)一般分专题进行,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大约只有30%的课程内容,讲解重点主要是:专题的框架结构、重点和难点讲解;各专题新理论、新观点;列出本专题需阅读的参考书章节,以备学生课后阅读。学生课下需花大量时间阅读、查资料和写论文,大部分参考资料由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后认真学习才能掌握。特别指出的是,每门课程都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课本,老师通常是列出与该课程结合较紧密的十多本参考书,还会强调学生多看专业权威报纸、杂志,以拓宽知识面、加快知识更新,有效提高自学能力。辅导课(Tutorial)一般在每次课后进行,辅导员单独针对某个学生或者某个小组及时进行辅导。主要内容集中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和遗留问题;辅导正在做的作业;讲评已经完成的作业。研讨(Seminar)一般由老师预先布置主题,学生课下准备大量资料并进行分析,然后在课堂上学生提出想法及观点。并与同学和老师研究讨论。这样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促使他们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深入研究分析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往往能够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思路,并且通过交流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得以展示自我。同时也极大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整个会计教学过程十分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为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随着近年来我国出国交流、进修教师的日渐增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出现和推广在会计教学中,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逐渐被改变,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注意启发式教学,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但部分老师还是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知识体系偏陈旧,课堂教学过于偏重具体细节的讲解,不太注意结合案例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容易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没有很多的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每门课程都有固定教材,局限了学生的视野,其结果不仅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不足,而且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讲授真正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根据课程特点可引入课堂演讲、讨论方式等,要注重讲授理解知识要点的思路和整体把握知识的技巧。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大量参考资料的阅读分析,培养自学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素质。
四、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比较
会计考试内容和方式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有效的考试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英国会计课程考试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生成绩的评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由份量较重的作业、测验或演讲等形式组成,占总成绩的30%—50%。会计课程作业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评估平时成绩的主要内容。每门课程通常都有1—2个综合作业(Coursework),提交形式有报告、论文、计划等,对格式和参考文献要求非常严格,不得抄袭别人观点,否则会被视为很严重的问题。课程作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个人作业,这种作业非常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系统综合运用,而不只是强调一些具体问题,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另一种是小组作业(GroupWork),一般是以两至五个学生为一组合作完成一个较大的项目。这种作业老师要求大家合理分工,协调合作完成,不允许搭便车,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锻炼了在工作中与他人沟通和社交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很有帮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70%,多为闭卷考试,一般是五选三或六选三,有时会有一道必答题。试题多为综合性的主观题,一般除会计分录外没有标准答案,即使是会计核算也要求相关的分析和决策。每道题都需大量的论述支持,所以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这样的考试,就要求学生必须思路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必须在平时多阅读和积累专业知识并灵活运用。
我国的会计课程考试虽然也强调不能单靠期末考试“一锤定音”,强调平时成绩,“让学生平时忙起来”,鼓励老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以便对学生能力和素质进行考核,但很多时候老师的平时成绩只是考勤、小作业、课堂提问等。虽然形式上采用了平时考核,但实质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期末考试的题目也是对具体内容的考察,综合能力不够,一般还要求教师提供标准答案,学生发挥自主性的空间有限;很多老师还会应学生的要求给定考试重点或出题范围,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一些学校为了学生就业的考虑,还强调学生及格率的问题。总体感觉不太严谨。这样学生平时没有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去主动学习和思考,就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可借鉴英国做法,积极进行会计考试改革,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具体措施如下:第一,进一步加大平时考核的份量和难度,增加能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内容,促进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第二,考试内容要由针对具体问题、单一知识点的考核向综合性、系统性问题考核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将参考教材、资料的内容纳入期末考试范围,而不是仅局限于一本教科书甚至于老师划的重点。考试模式的改革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更关键的是对老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挑战,如能否设计出适应学生水平的综合性题目,能否对学生正确引导、开阔学生思路,能否对学生的综合性作业予以恰当点评等。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系统的知识体系,较强的总体把握和分析能力,并能及时加以更新。
五、会计教学基础设施比较
英国会计教学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比较完善。英国大学不仅电脑普及程度和网络化程度高,而且能充分服务于会计教学,如佩斯利大学的Blackboard、StudentInformationSystem等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为每位教师和学生各分配一个账号和充足的资金。为教、学双方提供了诸多方便。依靠这些电子教学设施,学校可以各种教学信息和成绩,老师也可提前把大纲、讲义、资料或相关知识等到网上,便于学生预习功课和免费打印后保存教学资料;在上课时老师采用幻灯或投影,节省了大量板书时间,授课速度很快,内容涉及面广、课程信息量大。这样就需要学生的“消化能力”和自学能力跟得上,课下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另外,图书馆是学生学习、查找资料的最佳场所,不仅提供大量专业书籍、期刊杂志、报纸,也提供了大面积的学生自修场所。很多留学生认为:机房和图书馆是感觉比在国内方便得多的基础设施。
高山流水遇知音,“一电钟情”人生低谷现转机
2002年,36岁的富明慧的人生跌入最低谷。从小到大一直折磨他的“视网膜色素变性”遗传性眼病日益恶化,使得他在2001年几乎失明。不堪忍受压力的妻子带着孩子离他而去。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和心理压力使他不堪重负,他有半年没有写过论文了。备课、看书这些基本工作都难以支撑,他甚至一度萌生了放弃教师职业的念头。
家人对富明慧的状态很担心,想尽快给他找个伴儿。7月份的一天,姐姐给富明慧打电话:“她叫吕小雪,老家是我们隔壁村的,在县里的保险公司当业务主任。能干,脾气、性格也好,长得挺漂亮。虽然没读完初中,但是看着一点都不像没念完初中的样子。”
听说是老家黑龙江富裕县的,富明慧感觉有些亲切,他抽空打了个电话给小雪。当小雪甜甜的声音从话筒那头传过来,一种说不出的温暖从富明慧的心里升腾起来:“那个声音很亲切,那一瞬间我就感觉她正是我要找的人。”打这以后,富明慧只要有空就和小雪通电话。他越来越觉得两个人交流完全没有障碍,感觉小雪体贴、乐观,对人细心又很善良。富明慧回想起两个人的相识,一脸幸福地说:“我俩属于‘一电钟情’。”
当时,吕小雪仅28岁。天性乐观开朗的她离婚后带着十几个下属把工作干得风生水起。接到富明慧的电话,她同样有一种亲切感,“觉得他像一个朋友一样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他讲的话挺有思想的,感觉他很有学识,人又很平和。当时就觉得,这个可能就是我要找的人吧。”
在电话里,小雪得知,富明慧从小深受眼疾困扰,但是他不放弃努力,高考以超过北大录取线的分数入读吉林大学,又以优异成绩被公派去莫斯科大学留学。小雪喜欢积极向上的人,她对富明慧的经历十分敬佩,同时深感他的不易,“我喜欢跟这种有上进心的人在一起,我觉得我可以为他做点事情。”
“热线电话”持续了两三个月,在富明慧的一再邀请下,吕小雪把家里的事情打点好后,第一次踏上了广州的土地。
11月初的一天,富明慧在父亲的陪同下去机场接小雪。他举着牌子站在出口,小雪远远就看见了,边朝他们打招呼边往这边走。父亲提醒富明慧说:“她看见了,过来了。”可是富明慧看不见小雪在哪个方向,还是老老实实地举着牌子杵在那儿不动。小雪过来看见富明慧直挺挺、傻呆呆的样子,“扑哧”一声就乐了,亲切地拍了拍富明慧的肩膀。小雪后来告诉富明慧:“第一次见到你就感觉以前认识似的,特别亲切。”
小雪的爱笑给富明慧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候富明慧的视野只有钱币那么大,所以现在回想起小雪,富明慧的脑海里总会出现不同的面貌。但是不管怎么样,记忆中的小雪是端庄、朴素、大方的。“感觉小雪常常面带微笑看着我。”富明慧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不知不觉地洋溢着令人艳羡的幸福。是啊,当一个人心里装满了爱人的微笑,他怎么会不幸福呢?
小雪来广州一个半月后,两人就登记结婚了。他们的婚姻似乎没有磨合期,两个人在一起很合拍。
当时,小雪的姐姐知道富明慧“失明”的情况后开始有些不同意,但是小雪已经被富明慧的个性和学识深深打动,也没有感觉到富明慧的行动不便有多么严重,因为不是天生失明,只要不是太复杂的事情凭记忆他都能自理。后来富明慧发明了盲文输入法,申请了国家专利,又无偿提供给社会使用。他打电话、发短信、用电脑丝毫没有障碍,甚至比一些正常人还利索。
小雪的到来,使得富明慧此前几乎停滞的科研工作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些年来,他主持、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同时还参加10余项其他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30余篇。他现在还坚持为本科生和硕士生上课。这些成绩的背后,都浸透着小雪的汗水。
早在两人热恋期,小雪就在老家做准备了,她开始学电脑、学打字。两个多月,她就已经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她也希望能快点儿到富明慧身边,帮他一把。来广州一两天后,来不及花前月下,顾不上旅游观光,小雪就开始帮富明慧念书。那些艰深枯燥的理工科专业书籍,本专业学生念起来都有些费劲,里面的希腊字母和符号小雪从没见过,她就把旁边的中文念完后,再在富明慧的手心里比划那些符号,或者形容一下符号的样子,富明慧再教她怎么读。那是小雪压力最大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一读就是半天,她念一会儿,富明慧要想一下、整理一下,她再接着读。那些符号字母,虽然小雪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慢慢都记住怎么读了。为了调节气氛,俩人有时候在家里读,有时坐在外面的草地、池塘边读。
潺潺溪水流淌的爱情很简单,就是想为他做点事情
一个初中生,每天要读这些专业书籍,很多人难以想象,但小雪就这样坚持下来了。现在小雪念起专业书籍让有些学生都很吃惊。富明慧说:“有时候学生帮我读,我还不适应,很多希腊字母和符号学生会写,但不一定会读。小雪现在都会,而且读得很规范了。”有一次,富明慧下课后,有个学生拿着书尴尬地站在他旁边半天不做声。去接富明慧回家的小雪看到了,快言快语地问那个学生,“你是不是想问问题,但不知道怎么读符号啊?”学生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说“是的”。小雪拿过书来看了一眼,一本正经地教学生怎么读。听到这段对话的富明慧在一旁乐坏了。
在大学里面搞科研,只有申请到资金,项目才好开展,这就涉及写申请书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今年,富明慧申请到的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里面就有很多公式,而且很复杂,上标的上面还有上标。小雪就一点点地帮富明慧校对。这个申请书要以电子版发给评委,如果不放大就看不清,而富明慧看不到那个效果,小雪就在电脑上一遍遍地放大调整,使得申请书既清晰又美观。“今年这个项目能批下来,我很高兴,第一时间就告诉她了,她的功劳很大啊!”
除了科研,富明慧还有教学任务,他每周都要上课,包括给本科生上大课。每次上课,都是小雪负责把他送去课堂,等他下课后,小雪再把他接回家。2003年1月的一天,富明慧下班后没在办公室等小雪来接。这段路他很熟悉,他想自己多走几步,这样小雪就能少走一段距离。出了办公楼往右拐,本来是很直的一条路,
结果富明慧拐的角度不对,从路旁一个很高的台阶摔下去了。这次摔伤很重,富明慧的脚有半年时间不能走路。
这以后,小雪就买了一辆自行车。平时,她载着富明慧去上课,休息时还载着他去二沙岛、珠江两岸散心。每每看见小雪骑自行车带着比她壮实、块头更大的富明慧,富明慧的同事都笑着叫小雪“大力士”。
2003年8月,富明慧当选广东省盲人协会主席,目前他还是广东省政协委员,为残疾人事业四处奔走又成为他的新使命。每年开“两会”,小雪就全程陪着他。富明慧的提案都与残疾人有关,2009年,他还获得优秀提案奖。有时要将提案送给一些委员看,以争取他们的支持配合,小雪就帮富明慧做联络工作。有时候残联开会人手不够,小雪还会去帮忙端茶倒水。单纯、善良的小雪在残联和政协人缘都很好。
2006年,富明慧被评为全国优秀力学教师;2008年,他获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并被选为残奥会火炬手;最近,他又获得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称号。每次获得荣誉,他总是第一时间发短信或者打电话给小雪,让她分享他的快乐。
“这么多年,我感觉小雪对我很用心,一门心思希望我身体好、工作好。”富明慧动情地说,“有这样一个妻子,工作想不做好都难。”
小雪一门心思为丈夫着想,这让富明慧深感幸福。他们住在珠江边上的中大南校区,两人早晨就去小花园踩踩走步机,在草地上走走,去中大周围转转,有时会从中大码头坐船去北京路这些热闹的地方逛逛。一路上,小雪不停地给富明慧讲解:江面上又过去一艘漂亮的游船,路边有一排不知道名字的红色花儿,前面来了一群小孩子……她见到什么就讲什么。
小雪喜欢大海,富明慧就和她一起去惠州的月亮湾游泳。小雪不一会儿就游到前面去了,但还是不停地往后看,过一会儿就喊一下富明慧,生怕他游到别的地方去了。
小雪笑着对记者说:“只要是我们两个人在一起,不管做什么,心里都觉得挺快乐的。其实爱情很简单,就是想为他做点事情。”
绵绵春雨润物细无声,把对方放在心上才是幸福
小雪知道,她心里时时想着丈夫,丈夫心里也时时想着她。结婚以后,富明慧就想让小雪把她和前夫生的儿子接到广州,但因为奶奶舍不得孙子,只好作罢。直到儿子读五年级了,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夫妻俩才把儿子接到广州。为此,富明慧想办法在学校租了一套70平方米的小三房套间。富明慧原本是为了小雪好才让小雪去接儿子的,却没有想到,他因此得到了儿子的爱。
小雪的儿子今年13岁。儿子刚到广州时,小雪就告诉儿子,爸爸在生活上有些不方便,但他带很多博士、硕士,很了不起,我们要在生活上帮助他。儿子很懂事,他经常帮着妈妈照顾爸爸,偶尔也帮爸爸看一下电脑上的东西。有时富明慧要打印一些东西,即使刮风下雨,儿子也帮他出门去办。
富明慧至今还记得儿子带给他的感动。有一次一家三口出门,顺路在一个商店买东西,小雪进去了,富明慧在外面站着。当时天气很冷,富明慧就对儿子说:“你也跟妈妈进去吧,里面暖和。”结果儿子带着稚气说出一句话:“我是你的守护神,我不进去,我要保护你。”这个半大小伙子的一句话让富明慧心里暖烘烘的。
还有一次,富明慧和小雪在外面搬桌子,儿子听到动静,立刻跑出来说:“怎么可以这样子呢?这个活由我来做!”这让富明慧两口子十分欣慰。小雪说儿子跟富明慧的关系比跟她还好:“他爸爸比较宠他一点,晚上还起床给他盖被子呢!”
儿子刚到广州时成绩倒数第一,第一次英语考试只得了30多分,老师把小雪叫到学校谈话。儿子一整天都害怕被爸妈骂,结果他回家后,爸爸妈妈却拿着卷子鼓励他:“很不错啊!本来以为你刚来广州,英语考不了多少分的,没想到你还能考30多分。”接下来,小雪每天陪着儿子背单词,第一天让他学5个单词,他记住了3个。小雪鼓励他:“我觉得你学英语很有天分啊,一下子就学会了3个。”儿子信心大增。第二天让他再学5个单词,他就全都记住了。儿子高兴地对小雪说:“我觉得英语不难啊,我挺有天分的。妈妈,你放心,我肯定能学好!”今年儿子上初一了,小学毕业考试,英语考了80多分。
除了感受到丈夫一直把她放在心上,小雪还时常感受到,她在丈夫的心里,简直就是天使,完美得不能再完美了。这种美好的感觉让小雪时常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有时说起小雪学历不高,富明慧就对小雪说:“虽说你学历不高,但你很有灵性。很多东西不是靠知识,是靠悟性。我觉得在生活上你比好多硕士博士都强。”有时说起小雪的单纯,富明慧就说:“单纯好啊,跟我一样,都是带有童心的人,所以在一起生活想不融洽都难。”总之,小雪的一切,在富明慧心里都是好的。
幸福的生活就像绵绵春雨一般,悄无声息地滋润着彼此的心灵。慢慢地,富明慧的同事和学生发现富老师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板着脸,他的脸上有笑容了,偶尔还会开玩笑。有时候,同事碰到富明慧两口子散步,就会夸小雪:“富太太真漂亮!”富明慧马上乐滋滋地回答“谢谢”。听到别人对小雪点点滴滴的夸赞是他生活中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他们都把对方当成最宝贵的财富,相反,把很多人看重的物质条件看得很淡。在别人看来,他们的生活可能太简单太贫乏了,但小雪经常说:“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计较得少。”
2008年,富明慧和莫斯科大学有合作项目,小雪作为陪同,和丈夫去了一趟莫斯科。两人在莫斯科拍下了许多温馨的合影,小雪将这些合影的照片集成一册,取名为《这辈子对我最好的人》。
“现在我们一家三口一条心,不管谁有什么事,大家都一起想办法。我和富老师评选要投票,儿子也在网上发动他的朋友帮我们投票。”小雪说,平时他们也经常鼓励儿子给奶奶、姑姑和姨妈她们打电话,这样,儿子就会慢慢地领悟到家庭、亲情的意义。
一、 调研的目的及意义... 2
1.1了解湛江雷州初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帮助.. 2
1.2 探索导致湛江雷州初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的原因.. 3
1.3 引起家长、教师以及相关部门对学生信息技能水平的关注.. 3
二、 调研情况... 3
2.1 问卷调查情况.. 3
2.2 访谈调查情况.. 3
2.3实地调查情况.. 3
三、 调研方法... 4
四、 调研结果与分析... 4
4.1学生家庭配置情况.. 4
4.1.1 雷州地区学生家庭配置电脑的总体情况... 4
4.1.2 雷州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学生家庭配置电脑的情况对比... 5
4.2 学生对电脑的使用情况.. 5
4.2.1学生开始接触电脑的时间... 5
4.2.2 学生每天使用电脑时间... 6
4.2.3 学生利用电脑情况... 7
4.2.4 学生对电脑的操作情况... 7
4.3 学生对电脑的重视程度.. 8
4.3.1 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学生对电脑的重视程度... 8
4.3.2 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男女生对电脑的重视程度... 9
4.4 学生对信息的认知情况.. 10
4.4.1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10
4.4.2 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 10
五、 案例分析-雷州二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分析... 11
5.1 雷州二中硬件设备建设.. 11
5.2 学校领导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态度.. 11
5.3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态度.. 12
六、 存在问题与分析... 12
6.1 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学生的重视程度、认识态度不够.. 12
6.2 学生缺乏接触电脑环境的机会.. 13
6.3 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不到位.. 13
6.4 学校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政策约束.. 13
6.5 雷州地区经济欠发达是导致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差的根本原因.. 14
七、 改进学生信息技能水平的策略... 14
7.1 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14
7.1.1 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 14
7.1.2 大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培训工作... 14
7.2 学校领导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 15
7.3 信息技术课程老师严谨治学.. 15
7.4 学生家长改变传统观念.. 15
7.5 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15
湛江雷州初二信息技术能力研究调研报告
摘要: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湛江雷州初二级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调研,总结分析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基本现状以及探究出导致此现状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从而促进雷州初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雷州 信息技术能力 基本现状 发展策略
自XX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XX]33号)。通知要求,“从XX年起开始用5-XX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经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的中学及部分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学校虽然都积极地响应号召,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学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而且,由于我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部分贫穷地区的学生信息意识弱、信息能力低、信息道德缺,总体的信息素养比较低。然而,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学生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未来社会信息化的水平,同时,更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的信息素养当中,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伸、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一、 调研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的中学及部分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学校虽然都积极地响应号召,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学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而且,由于我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部分贫穷地区的学生信息意识弱、信息能力低、信息道德缺,总体的信息素养比较低。
1.1 了解湛江雷州初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帮助。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即将升上高中的同学的信息技能是否为零起点或者是已经具备一定技术能力,为相关部门修改高中信息技术教程提供信息源,也为老师设计出更合理的教案提供帮助。
1.2 探索导致湛江雷州初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不足的原因。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综合分析找出原因,为当地教育部门、学校实施相关措施
提供依据,并向当地信息教育提供一定可行性的建议,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目标。
1.3 引起家长、教师以及相关部门对学生信息技能水平的关注。
中学生信息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家长和老师更多的指导,通过本次活动可以引起家长、教师和相关部门对此问题的关注,为提高中学生信息技能水平提供良好的环境而努力。
二、 调研情况
2.1问卷调查情况
本调研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调研雷州市初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情况。问卷发放的对象为雷州市各中学的初二学生。本次共发放调研问卷27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0份,问卷有效率为95.2%,说明问卷调查达到了较好的调研效果。其中,发放城镇学生问卷109份,发放农村学生问卷111份。
调研对象及内容
对象
调研内容
备注
学生
调研重点是学生电脑的普及率、学生对电脑的使用情况、学生对电脑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信息的认识情况。
具体问卷参考
附录1
2.2 访谈调查情况
本调研对抽样选择的两所高校的领导、普通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以个别访谈为主,集体访谈为辅,每所高校访谈领导2人、普通教师2人、学生2人。其中访谈的领导包括校长以及教务处主任,教师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和其他任课教师,学生随机进行访谈,学生家长包括家中配置电脑的和家中没有配置电脑的家长。
2.3实地调查情况
本调研对雷州一中、雷州二中的电脑硬件设备进行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l 雷州一中:学校总共有4间多媒体教室,每间配置电脑60台。目前这批电脑设备是XX年引进,在XX年才开始投入使用,由于电脑设备配置比较低,服务器差。
l 雷州二中:学校有2间电教室,其中一间设备损坏比较严重已无法正常使用,电脑设备比较陈旧、配置比较低。
三、 调研方法
根据实际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等方法,将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综合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文献法:在图书馆以及网上搜索关于信息技术能力的资料,包括其定义、内容、标准、研究现状。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集关于此次研究内容的第一手资料。回收问卷后,对数据进行初步筛选,最后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访谈法:通过对初二学生、家长、教师、学校行政领导四个层面的访谈,得到导致此现状的部分原因。
比较研究:比较雷州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探寻导致此差异的根本原因。
四、 调研结果与分析
4.1学生家庭配置情况
4.1.1 雷州地区学生家庭配置电脑的总体情况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电脑普及率相对以前已经有很大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电脑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我们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雷州电脑普及率较低。
从图1的问卷数据统计图中可以看到:只有22.3%的学生家庭配备电脑,而77.7%的学生家庭没有配置电脑。相关资料显示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电脑普及率高,雷州作为经济刚起步的县级市,经济发展还不成熟,对电脑重视度不够,从而导致家庭电脑普及率低。而学生家长对电脑的认识观念存在偏差,也是导致电脑普及率低的重要原因。
图1:学生家庭电脑配置情况
4.1.2 雷州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学生家庭配置电脑的情况对比
从图2的问卷数据统计图中可以看到29.4%的城镇学生家庭配备电脑,而只有15.3%的农村学生家庭配置电脑。通过数据对比,可看出:经济水平差异是导致电脑普及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城镇作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电脑普及率相对农村明显偏高。
图2: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学生家庭配置电脑情况
4.2 学生对电脑的使用情况
4.2.1学生开始接触电脑的时间
从图3的问卷数据统计图中可以看到:雷州地区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电脑,比例高达60.1%,而39.1%的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电脑,只有0.8%的学生是在学前就接触电脑。
图3:学生开始接触电脑时间
从图4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城镇地区,61.5%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电脑,占据了绝大多数,比农村同龄学生多12.9%。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大多数城镇的学生接触电脑比农村学生早,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城镇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高,较早接触电脑;另一方面,城镇地区学校大多属于重点学校,办学正规,设备完善。
图4: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学生开始接触电脑时间情况
4.2.2 学生每天使用电脑时间
从图5的问卷数据统计图中可以看到:接近一半的学生每天使用电脑时间在1小时以下甚至没有接触电脑,36.8%的学生每天使用电脑时间在1-2小时,而每天使用电脑时间在3-4小时和5-6小时的学生比例分别为8.2%和8.6%。
图5:学生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
导致此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l 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技术课程并非中考、高考等重要考试的必考科目,大多数学校领导对学生的要求不高,没有进行统一考试、定期考核,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也偏少,教师对电脑的使用率也比较少,导致学生对电脑的认识度不够。
l 学校机房设备损坏严重
雷州地区电脑普及率低下,学生接触电脑大多数是学校机房。由于大多数学校机房设备陈旧,学生保护意识薄弱也导致设备损坏严重。由于资金缺乏,机房维修滞后,大多数学生
没机会接触电脑。
l 雷州地区网吧数量剧减
学生接触电脑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网吧,但近段时间,由于政府的大规模整顿,很多黑市网吧被查封、网络被阻断,导致网吧不能上网,这势必影响了很多想通过网络学习的学生顾客,直接影响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
4.2.3 学生利用电脑情况
从图6问卷统计数据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利用电脑主要用于聊天和游戏,比例分别为50.5%和43.2%,而利用电脑进行学习的学生比例相对较少,占30.5%。其中也有12.3%的同学反映没有使用过电脑。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还不能正确利用电脑学习信息技术及相关课程知识,对电脑的认识程度远远不够。在访谈中,我们也了解到,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家长不够重视也是导致此现象的重要因素。
我们学校有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由于机房损坏严重,从初一第二学期开始就没有去机房上课。即便在教室上课,老师也没有对我们进行引导,我们也没有看书学习信息技术。还有,我家里有电脑,也可以上网,我一般都是看电影,我爸爸妈妈很少在家,哥哥懂一些电脑操作也从来没有教过我。
——雷州二中 林青霞同学
图6:学生利用电脑情况
4.2.4 学生对电脑的操作情况
从图7问卷统计数据表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电脑的操作仅停留在对文件的操作(文件的复制、粘贴、移动、删除)以及电子邮件的收发,分别占了52.7%和44.5%。其中也有24.5%的学生对电脑操作一窍不通,这也反映了雷州当地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低下。
图7:学生对电脑的操作情况
通过与学生的访谈,我们也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电脑基本操作软件(比如office办公软件)不熟悉,甚至有的同学没有接触过。从问卷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1.8%的同学接触过office办公软件,能够熟悉的同学更是少之又少。
问:那你会一些什么电脑操作呢?会office办公软件吗?
答:我只会上网找些资料,还没用过office办公软件。
——雷州二中 廖曼军同学
问:那你会一些什么电脑技能呢?会office办公软件吗?
答:我会利用百度上网时,但是不会下载。我还没用过office办公软件。
——雷州二中 林青霞同学
4.3 学生对电脑的重视程度
4.3.1 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学生对电脑的重视程度
从图8的问卷统计数据表中可以看出,认为信息技术重要的学生人数都占据了绝大多数。在城镇地区,认为信息技术重要的学生占50.5%;在广大农村地区,也有45.9%的学生同样重视信息技术。由此可看出,不管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学生都有统一的观点:信息技术很重要。这主要与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密切相关,电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8: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
4.3.2 城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男女生对电脑的重视程度
从图9的问卷统计数据表中可以看出:在农村地区,认为信息技术重要的男生占51.1%,女生占42.2%;在城镇地区,认为信息技术重要的男生占55.4%,女生占45.3%。从数据的对比中,很明显看得出来,不管是在农村地区还是在城镇地区,男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差不多比女生高出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一方面,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对于男生的影响是明显的,不管是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越来越多的男生对信息技术感兴趣,而与此同时,女生也在渐渐转变传统观念,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青人从事于it行业,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当代中学生有极大的激励作用。特别是男生,接受能力相对较强,更有志愿将来从事计算机行业,因此从中学就对电脑比较重视,而很多女生对it行业兴趣不强,从而导致女生对信息技术重视不够。
图9:男女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
4.4 学生对信息的认知情况
4.4.1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包括:通过人与人的沟通获取信息、查阅书籍和报刊等资料来获取信息、通过广播电视获取信息、通过影视资料获取信息、通过电子读物获取信息、利用数字设备获取信息、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从图10的问卷数据统计表可看出:通过沟通、查阅书刊、广播电视获取信息的同学占绝大多数,比例分别为:59.5%、56.4%、47.3%,而通过诸如电子读物、互联网等现代化途径获取信息的学生为数较少,分别为:16.4%和26.4%。由此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传统方式作为主流思想在学生中的地位是根深蒂固的,这与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思想密切相关。而像作为当前最大信息量载体的互联网,学生的利用率偏低,可看出,学生对新事物的适应力和认识度不够。这归结于雷州当地的经济情况欠发达,电脑普及率低、导致互联网在居民生活中普及率不高,阻碍了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
图10: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4.4.2 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
众所周知,我们进入信息爆炸时代,信息量大、信息来源广泛,互联网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为人们提供丰富有用的信息。与此同时,不少冗余信息轰炸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对于当前中学生,他们初涉网络,是最容易受网络中不良信息轰击的一类人群,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对信息的判断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从图11的问卷数据统计表可看出:能对信息进行判断的学生接近一半,占46.8%,然而,也有18.2%的学生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判断,甚至有18.6%的学生对获取的信息完全不进行判断,也有9.5%的学生盲目接受获取的信息。从数据可以看出,雷州当地中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很差。一方面,这与中学生的年龄有关,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不够。中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获取的信息缺乏质疑精神,身边也没有家长和老师进行合适的指导。这严重影响着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学生本身对互联网的认知水平不高,对网络中存在不良信
息甚至危害信息全然不知,对网络认识只是停留在娱乐,因此,自然不对信息进行判断。
图11: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
五、 案例分析-雷州二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分析
5.1 雷州二中硬件设备建设
学校常规教学仪器设备按省一级学校标准装配。初步建立了千兆校园网和信息库,各个教室都配备一台电视机,并装有先进的监控系统和寻址型校园智能广播。学校教师都拥有教学电脑,并配有与所教学科相适应的网站。学校常规教学设施设备按省一级学校标准装配。千兆校园网和信息库初步建立,各个教室信息化。
还有,通过对雷州二中的实地调研,我们也了解到该校目前拥有两间电脑机房,但是设备比较老化,破损较为严重。通过与黄副校长的访谈中,学校每年都要花费10多万元进行设备的维护更新。而学校目前也在建设教学大楼,资金运转更为不顺,也导致了一间电脑被迫关闭,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
5.2 学校领导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态度
通过与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从去年开始就取消初中部的信息技术课程,现在的情况是:学生拥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学校却没有开设相应科目。目前该校只有高中部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一节课。由此可以看出,该校领导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不够重视。
设备老化,损坏严重,资金匮乏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不过近期学校领导的观念正在改变,在课余时间开展电脑兴趣班,也定期组织专业老师对设备进行勘察、维护。
据学生反映,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上课态度不够认真,不重视这门学科的教学,不对学生进行引导。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不是中考、高考等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校方领导不重视,也大大降低了授课教师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此外,学校也很少组织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培训,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相对低下,影响了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学习也就大打折扣。
5.3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态度
通过与学生的访谈中,大多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感觉陌生,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也仅限于看电影、聊天等娱乐活动。即便是上信息技术课程,很多学生也没有认真听课,更有甚者部分同学在上课时间学习其它科目。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冷淡,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校不重视,教师不引导。由于学校没有进行统一考核,大多数学生也不会自觉进行学习。还有,通过访谈,我们还了解该校学生存在一种比较恶劣的现象—集体通宵上网。据某位同学叙说,曾有一次班主任到网吧询查,发现该班有20多名学生集体在网吧玩游戏。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太过于片面,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缺乏监督引导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因素。
六、 存在问题与分析
6.1 学校领导、老师、家长、学生的重视程度、认识态度不够
从对学校领导的访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度不够。有的学校虽然在课程表中安排有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事实上并没有真正实施。上信息技术课程时,许多学生没有机会上机房学习(因为没有足够的电脑设备的支持),而是留在课室里自习,也没有老师进行指导。即使有的学校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由于机房与课室距离较远,许多同学旷课,老师对此现象无奈之余,只能默许了。这与学校领导是否重视、重视程度如何密切相关。真正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领导,会严格考勤、要求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正规办学,把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到实处。
由于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课程老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态度。老师了解到学校并不太关注学生的信息技能水平,因此很多时候的教学只停留在表面功夫,只要照常出勤上课就行。有的老师起始时对信息技术课程满腔热情,也对学校领导提出了改善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响应措施,但是随着学校领导的敷衍了之,许多信息技术课程老师的积极性受挫,从而产生消极情绪,日子一长,也变得不了了之,出现应付性教学。老师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自然导致学生向学性降低,影响他们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此外,通过对学生以及家长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学生家长对信息技术不了解,对信息技术稍微有了解的家长对此也不够重视、对信息技术认识度不高。这体现在他们不愿意购买计算机给子女学习信息技术、也体现在他们不同意自己的子女上网学习。另外,对于某些家庭中,虽然有些家庭成员懂得电脑操作知识,但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却不愿意给予辅导。根源在于他们一致认为信息技术对面临中考高考的学生,不是很重要的技能。
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也有限,从图8的问卷统计数据表中可以看出,认为信息技术很重要的学生人数占一半,为数不少。然而,还有一半的同学不能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这势必导致学生不能真正重视信息技术课程。
6.2 学生缺乏接触电脑环境的机会
由于家长观念比较传统,对信息技术认识不够,因此不乐意够买电脑让子女学习,导致学生在家没有机会接触电脑。
学校机房不向外开放,源于学校设备陈旧、机房破坏严重。在我们实地考察的某中学里,我们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学校总共有4间多媒体教室,每间配置电脑60台。目前使用的电脑设备是XX年引进的,但是却在XX年才开始投入使用,此时的电脑设备已经非常陈旧,又由于电脑设备配置比较低,服务器差,导致现在上课的时候常常会死机。所以减少了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
在其他课程中,较少老师真正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从对雷州一中校长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样的信息:教育部门有进行对我们老师的统一培训,有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一年培训一次,利用暑假时间,培训一周。不过培训的效果也不理想,并不能充分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由此可见,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少了很多接触信息设备的机会,因此雷州当地学生开始接触电脑的时间相比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相对滞后,接触电脑的机会也随之大大减少。
学校很少开展信息技术兴趣班,原因在于只有某些同学对这门课程特别感兴趣,不过也是限制于娱乐方面。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学校没有开设性兴趣班。这导致真正有心学习信息技术的同学没有途径接触计算机。
6.3 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不到位
从我们访谈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每间学校所聘用的信息技术老师是每个年级一位,要一位老师把握整个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也得知到无论在哪一所雷州市的中学,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均没有带课组长进行学。部分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课程老师高效率地开展教学工作。
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程纪律差,很多学生旷课、逃课,即使有去上课,上课的时候同学们也总是想着上网玩游戏,看电影之类的,对于老师教授的一些信息技术的知识,部分同学认为枯燥而且目前不实用,而老师没有及时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上课模式,从而并不能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没有真正完成课程教学,
无法达到真正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初衷。更有甚者,有的学校安排此课程却不进行上课教学。
6.4 学校缺乏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政策约束
学校没有统一对信息技术课程制定相关政策约束老师的授课以及同学的上课要求、通过要求。使得学校老师和学生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去教授和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并非中考、高考必考科目是导致学校没有像对待必考科目一样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重大原因。
6.5 雷州地区经济欠发达是导致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差的根本原因
雷州作为一个刚起步发展的县级城市,经济发展还在起步腾飞中,许多家庭经济收入还未达到小康水平,许多同学还是无法实现购买计算机进行自行学习信息技能。此外,用于教育资源建设的资金有限,从访谈中,我们可以得知到由于资金运转问题,很多学校的硬件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因此,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除此之外,作为一个经济未发达、偏远的县级市,极少知名高校计算机专业或者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学生愿意来到雷州就业,经过我们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雷州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老师中,从名牌大学毕业的老师为数很少,学校的设备维修也在信息技术老师的能力之外,因此有的学校将学校的设备维修承包给私人管理,这势必又增加了学校的经济负担,本来资金缺乏却又要花费更大的费用,如此构成恶性循环,最终结果是搁置陈旧、损坏的设备,少用信息技术工具,最终导致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低下。
七、 改进学生信息技能水平的策略
7.1 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7.1.1 增加教育资金的投入
从与学校领导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学校每年投入到电脑等硬件设施的维修更新费用达十几万之多,如此高额的费用对学校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对于资金周转不顺的学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而学校教学设备老化,破损严重的现象层出不穷,由于资金的匮乏,设备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这严重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导致学生信息技术水平能力低下。
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在以后工作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普遍教师反映,运用信息工具授课,信息量大,上课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是很好的教育辅助工具。作为掌管教育工作的领头人,需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加大资金的投入,更新老化的教育教学设备,购买多媒体教学设备,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保证教学设备正常运作,有助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
7.1.2 大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培训工作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传播者,如果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板书教学,教学质量必将大打折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工作的开展作用是较为显着的。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大,趣味性高,学生也易于接受理解。而雷州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学生接触信息工具的机会很少。倘若老师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工具,也将影响着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中学生正处于知识增长的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高,也将自发探索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因此,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水平培训工作是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7.2 学校领导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学校领导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忽视了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是互联网的时代,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大平台,提供丰富的学科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辅助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关注,譬如开设信息技术兴趣班、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增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等。此外,学校领导还需关注电脑等硬件设施的更新维修情况,资金不足需积极及时上报教育局等相关部门,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进行改善,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提供保障。
7.3 信息技术课程老师严谨治学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学开展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尤其是对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信息技术课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作为信息技术的任课教师,应该认识到这种趋势的不正常和对当代学生全面发展的禁锢,从而利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去改变这种现象,拿出成果去说服领导和学生,赢得尊重和支持。因此,这就要求信息技术的老师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本着为学生、学校、自己负责的态度严谨治学,还要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正确引导和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进而自发地探索信息技术。
7.4 学生家长改变传统观念
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监督引导的作用。家长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通过与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家长抵制学生上网,认为上网等同于娱乐,片面的认知歪曲了学生的上网观念,对于学生通过上网获取信息造成严重阻碍。互联网信息包罗万象,不可否认,网络中存在很多不良信息,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学生的上网给予正确引导。而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必要前提是家长本身能够正确理解互联网的相关知识、理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为学生提供接触网络的环境,让学生多接触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
7.5 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很重要,然而,真正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同学少之又少,如此强烈的反差反映了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和能力极差。鉴于此,学生应该尽量珍惜信息技术课程中上机操作的时间;在硬件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向信息技能较强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中学习;在课余时间,通过浏览书刊了解前沿技术;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兴趣班;遇到疑难问题多与信息技术课程老师交流等。
湛江雷州市初二学生信息技能水平调研
【调研背景】
自XX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教基[XX]33号)。通知要求,“从XX年起开始用5-XX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经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目前,我省大部分地区的中学及部分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学校虽然都积极地响应号召,但由于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学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而且,由于我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部分贫穷地区的学生信息意识弱、信息能力低、信息道德缺,总体的信息素养比较低。然而,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学生的信息素养直接关系未来社会信息化的水平,同时,更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的信息素养当中,信息技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信息的加工。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调研意义】
了解初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一方面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帮助,通过了解即将升上高中的同学的信息技能是否为零起点或者是已经具备一定技术能力,为相关部门修改高中信息技术教程提供信息源,也为老师设计出更合理的教案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寻根溯源,找出导致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差的原因,为当地教育部门、学校实施相关措施提供依据,并向当地信息教育提供一定可行性的建议,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目标。中学生信息技能的提高离不开家长和老师更多的指导,通过本次活动可以引起家长、教师和相关部门对此问题的关注,为提高中学生信息技能水平提供良好的环境而努力。
【调研对象及形式】
1、问卷调查---湛江市雷州第一中学及其周边地区学校初二学生300人。【详细内容请看附件1】。
2、访谈——初二学生、家长、教师(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和其他任课教师)、学校行政领导。访谈群体随机抽取,各个层面2至3人,访谈时间15-20分钟,访谈问题针对每个层面3-4个。【详细内容请看附件2】
【研究问题】
调查湛江市雷州第一中学及其周边地区学校初二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以及产生此现状的原因,从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和领导以及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环境五个因素来分析此原因,根据原因为当地信息教育提供一定可行性的建议,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目标。
【研究内容】
1、 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通过以下4个方面来调查现状:
a) 信息工具的使用情况:调查计算机的普及情况、学生的基本上网情况、信息技术课程上课内容、信息工具的使用类型和熟练程度。
b) 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
1.2.1、信息查询策略(information seeking strategies):了解各种信息源,能够作出评价并确定优先查找的次序;
1.2.2、查找和检索(location and access):确定信息藏址,从信息源中找出信息;
1.2.3、信息利用(use of information):能够读懂(或听懂、理解)查出的信息,了解信息在满足需求中的特定价值;
c) 加工处理信息(综合信息)的能力:能够组织信息,提供信息产品(论文、报告等);
d) 创造、传递新信息的能力:学生自发制作课件、利用各种软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 导致上述现状的原因:
a) 学生层面: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以及对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来分析。
b) 家长层面:从家长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以及对子女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的看法来分析。
c) 教师层面: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方面来分析。
d) 学校领导层面:从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重视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来分析
e) 信息技术环境层面: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来分析
【针对原因提出可行性措施】
1、使用多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1.1、文献法:
1.1.1、在图书馆以及网上搜索关于信息技术能力的资料,包括其定义、内容、标准、研究现状。
1. 【调研流程】
搜索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法。
1.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集关于此次研究内容的第一手资料。回收问卷后,对数据进行初步筛选,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行进数据分析。
1.3、访谈法:
通过对初二学生、家长、教师、学校行政领导四个层面的访谈,得到导致此现状的部分原因。
2、安排具体合理的调研流程
2.1、调研准备阶段:
2.1.1、收集相关资料,设计问卷,在尹睿副教授和王冬青副教授的多次指导下,完成问卷的修改。
2.1.2、试行发放调查问卷,通过组员先行填写调查问卷,检查问卷是否还存在漏洞,检验其科学合理性。
2.2、调研开展阶段:
2.2.1、派发问卷:此部分工作将在下乡活动期间前期进行,并当场回收。
2.2.2、访谈:对湛江市雷州第一中学及其周边地区学校的学生以及家长、学校老师、领导进行访谈,从各个方面了解影响当地初三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情况的原因,以及他们对此问题的看法,并进行总结分析。
2.3、调研总结阶段:
2.3.1、数据统计与分析:此部分工作于下乡活动结束后进行,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3.2、撰写调研报告:根据访谈资料以及数据分析结果,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调研报告。
【预期效果】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可以直接了解湛江市雷州第一中学及其周边地区学校的初二学生信息技能水平情况和家长对子女信息技能水平高低的影响,引起当地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相关单位和部门对中学生信息技能培养的重视,调研结果可为高中老师或相关部门修改高中信息技术教程提供信息源,以期设计出更合理的教案与课改标准。为建设和谐社区、文明学校提出具有可行性、创造性的建议,为提高湛江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附录一
湛江雷州中学生信息技能水平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请您根据您的一贯行为表现,在各个题目中,选择适当的选项。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资料只限于研究使用,我们承诺对您的资料严格保密,请您放心填写。谢谢您的合作!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XX年5月7日
请先认真填写您的基本资料:
性别:______ 年龄:______ 年级:_________
基本状况(了解学生接触信息的环境)
1. 请问你家里是否配置有连接网络的电脑?
是 否
2. 请问你所在学校是否有电脑室?
是 否
3.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计算机?
学前 小学 初中 高中
4. 您平均每天使用计算机多少小时?
1-2小时 3-5小时 5-6小时 没有
5. 你所在学校一周有多少节教育信息课程?
1节 2节 3节 4节
6. 你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
很重要 不是很重要 一般 浪费时间与生命
7. 你对信息技术了解程度如何?
完全不了解 稍微了解 比较了解 很了解
8. 你从什么途径来了解信息技术?
网络搜索 听同学说过 播放的电视节目 学校老师讲课提及
9.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是否学过office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
是 否
选是的同学请回答10-11题
10. 你已经掌握下列哪些office软件制作技术?(多选题)
word excel powerpoint
11. 你对已经掌握的office软件的熟练程度是:
不熟练 一般般 熟练 非常熟练
12. 除在学校学习外,会在课余时间(比如家里)学习吗?
是 否
13. 你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什么活动?
聊天交流 学习软件 搜索信息资源 玩游戏或其他
14. 你是否经常使用bbs、留言板、qq等通讯工具?
经常使用 有需要时会用到(例如课堂讨论小组学习) 很少(请说明原因)
15. 你获取新信息的渠道有哪些?
通过人与人的沟通获取信息 通过查阅书籍和报刊等资料来获取信息
通过广播、电视获取信息 通过影视资料获取信息
通过电子读物获取信息 利用数字设备获取信息 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16. 你在上网查找资料前是否明确目标?
是 否
17. 你是否经常使用搜索引擎?( )
经常 一般 c、很少 d、从来没有
18. 在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检索网络资源,你会选择(多选):
关键词检索 高级检索 专业检索 自然语言检索 其他
19. 当信息检索的结果不满意时,你会:(多选):
修正检索策略 扩大检索范围 重新开展检索 停止检索 其他
20. 请选出您会操作的项目:(多选)
对文件的使用以及其类型的认识
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
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winrar或者winzip的使用)
文件类型的区分(如word文件、ppt文件、excel文件、flash文件、图片文件、网页文件等等)
会收发电子邮件
会使用图片处理工具修改图片(扫描、裁切等,比如acdsee,photoshop)
会使用软件裁剪声音,视频,cd、vcd、dvd等文件(比如超级解霸,会生会影)
会制作网页
会在电脑上设置共享文件夹,并在电脑上调用网上邻居共享的文件
会安装操作系统(如win98,winXX,winxp等)
会安装卸载常用软件(如office,防病毒软件,各种媒体播放器等)
存储信息的方式
21. 你通常采用哪种方式保存获取到的信息(多选):
保存到本地存储设备
备份到移动存储设备
备份到电子邮箱或其它网络存储空间中
打印
复印
其他
22. 你认为自己上网搜索资料的速度如何?
很差 一般般 还行 比较好
23. 你认为自己上网搜索资料的质量如何?
很差 一般般 还行 比较好
24. 当你从网络中搜索信息时,你认为自己去糙取精(处理信息,真正得出符合自己要求的信息)的能力如何?
很差 一般般 还行 比较好
评价信息的能力
25. 你是否有评价信息的能力:
总是能辨别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及时效性
一般都能辨别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时效性
不能准确判断信息的权威性、准确性、时效性
对所获得的信息全盘接受
完全不进行判断
创新、传递新信息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社会服务 长效运行机制 职业教育
分类号 G258.6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是指高校图书馆在保证其主要服务对象的基础上向社会公众服务[1],这也是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服务理念的必然趋势,其应用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非常普遍和成熟,如美国,所有公立大学的图书馆都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不需要出示任何证件,并针对不同的社会对象,注重与校外不同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为校外读者开展多姿多彩的社会化服务[2]。在我国,自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以来,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也开始成为我国图书馆界关注的一个课题,并陆续有一些高校图书馆开始了社会服务的探索与实践。本文结合笔者所在的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近几年开展社会服务的实践,探讨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1 开展社会服务的背景
1.1 办学定位要求图书馆应有社会服务的功能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是2005年3月由四所成人高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公办综合性高职院校,设有涵盖电子信息、制造、土建、园林、食品、财经、旅游、公共事业、艺术设计、外语等十余个高职专业大类的40多个专业,在成立时便被广州市政府赋予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并重发展的办学定位,并在2009年5月由广州市政府加挂了“广州社区学院”牌子成为广州市首家社区学院。基于社区教育的办学定位,要求图书馆应具有社会服务的功能。
1.2 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沿革凸显社会服务需求
学校各校区均处在广州市中心城区,主校区与广州市白云区政府机关大院只有一墙之隔,基于历史沿革,相邻两个单位有着悠久的资源共享协作关系,特别是在文化设施方面。因此,自学校成立迁入主校区后,相邻的白云区政府便希望能继续共享这些资源。此外,由于各校区均处于交通便利的闹市居民区中,校园面积也较小,市民进出图书馆的时间成本较低,社区居民就近获取文献信息的需求较大。
1.3 自身的发展定位加快了社会服务的探索
从学校成立伊始,学院领导便对图书馆给予很高的定位和期望,办馆经费明显增加,各校区馆舍先后都进行了维修改造,构建起集“信息获取、文化休闲、学习与交流”于一体的功能布局,文献资源建设也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年生均新书达到5~8册,年征订报刊1 800种左右,数字资源也成为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份。基于这样的发展机遇,图书馆在完善校内服务的基础上,也希望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项目以提高服务能力和办馆绩效。
1.4 国家教改项目加大了社会服务开展的力度
2011年开始,学校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社区教育)建设项目,这是一个持续3年并有配套经费的系统工程项目。根据项目的任务分解,图书馆承担了社区居民文献信息服务和社区图书室建设的子项目,极大地推进了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开展。
2 社会服务的举措与成效
2.1 面向社区单位和居民开放文献借阅服务
基于馆藏文献资源日益丰富,2007年10月,我馆尝试向相邻的白云区政府机关大院开放文献借阅服务,机关里的工作人员可凭工作证和身份证到我馆办理借阅证,凭借阅证可以到馆阅览和外借书刊,也可以到电子阅览室使用数字资源。借阅证分集体借阅证和个人借阅证,提供集体借阅证主要是结合机关单位的需求,满足同一单位或部门的读者在校外通过图书馆OPAC检索书刊,然后由其中一人持集体证到图书馆集中办理外借手续,从而节省其他读者的时间。2010年10月,配合学院开展社区教育的办学定位,我馆面向社区居民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全面开放文献借阅服务,并开始进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宣传和上门办证。截至2013年6月30日,据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馆共发放了405个社区借阅证,其中集体借阅证11个,机关大院读者126个,社区居民读者268个;共向社区提供外借图书5 544册次(见表1),所借阅的图书包括了除中图分类法V(航空、航天)类以外的其他所有21个大类,借阅量较大的类别依次是I(47.35%)、K(10.48%)、H(8.15%)、B(7.31%)、T(5.36%)、C(5.1%)、J(4.46%)、D(2.92%)等,表明社区读者的阅读需求还是比较广泛的。
2.2 与社区公共图书馆开展资源帮扶活动
由于多校区办学,我馆每年有200多种大众类期刊征订了2~3个复本,因此,结合社区内不少社区图书室期刊杂志单薄的现实情况,从2010年4月开始,我馆与白云区图书馆开展了资源帮扶活动,在每年初将下架的上一年度过刊分类整理捐赠给社区内的多个社区图书室。所捐赠的期刊,既有适合中老年读者的《科学养生》《大众健康》和《家庭医生》,也有满足学生族学习需求的《新东方英语》《英语世界》和《疯狂英语》等英语读物,有提高工作技能的参考资料《大众软件》《轻松学电脑》《汽车维修》和《摄影》,还有拓展人文视野的《环球》《世界博览》《读者》和《读书》等综合刊物,涵盖了社会生活、文学艺术、政治经济、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10多个学科类别,门类多样,内容丰实,可读性强,兼具知识性、专业性和趣味性,既能丰富社区文化资源,又能提升社区读者的文化品味,深受社区有关文化部门的肯定和社区读者的欢迎。截至2013年初,我馆共向社区捐赠期刊杂志1万多册,每年平均3 000多册。
2.3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教育活动
从配合社区教育的办学定位角度出发,从2007年开始,我馆开始了进社区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的探索,包括馆藏资源推介、资源使用培训、文化讲座、阅读辅导等活动。一方面通过宣传和培训帮助社区读者了解和利用文献资源,另一方面也通过开展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讲座来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截至2013年6月底,我馆共开展各式社区文化活动30多场,活动人数累计超过1 000人次。如利用我馆《城市色彩讲坛》的资源,邀请了广东图书馆学会乔好勤教授到白云区直属机关举办读书讲座,并配合开展了图书馆资源推介和OPAC使用辅导;针对社区老年居民普遍关心的饮食健康话题,邀请我校食品营养专业教授到社区为居民作题为“老年营养与健康”的讲座;邀请北京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资源商的培训教师,到社区图书室举办“走进社区看多媒体资源”的讲座,指导社区读者通过我馆VPN远程服务平台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针对不少社区读者不了解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组织服务人员进社区、进企业开展宣传和咨询活动,现场办理借阅证,现场答疑解难。此外,还结合校园开放日、校庆、读书节等学院重大主题活动,组织社区读者和社区居民到图书馆参观,了解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近两年,还根据社区读者的阅读量评选“读书之星”,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活动。
2.4 援建社区分院图书室
根据学院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社区教育)建设项目的分解任务,从2011年开始,我馆开展了援建社区分院图书室服务。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社区调研和指导图书室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专业咨询与业务指导,并针对个别图书室管理人员少、专业水平有限的情况,组织我校图书情报协会(学生社团之一)的志愿者定期到社区图书室协助借阅服务和书刊整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项目配套经费为7个社区图书室筹集书架、阅览桌椅、门禁、防盗仪等书库设备各一批,选购新书各2 000余册。目前,有一些社区图书室如白云区景泰社区图书室已初具规模,文献信息服务开始走上轨道。
3 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认识与设想
3.1 重在践行开放的服务理念并落到实处
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是一种基于资源、技术、人力的复杂的多层次合作[3],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根据各馆自身的条件确定社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因此,开展社会服务不必追求高精尖或是多和全,而是要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重在践行现代图书馆开放的服务理念,重在适应社会需求并落到实处。从统计数据显示,在我馆向社区居民全面开放文献借阅服务后,社会服务的文献量大幅度上升,既表明社区居民对我馆文献资源的需求,也充分说明了图书馆开放文献服务的必要性。我校作为近几年快速成长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以职业教育和人文、科普等大众教育资源为主,比本科院校图书馆更加贴近广大社区居民的学习和文化需求,加上近几年我馆文献资源建设发展较快,新书比例大,类别丰富,生均资源量也较高,服务社区居民存在明显的优势和潜力。所以,应将社区文献服务作为我馆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开展,增强社区文献服务的辐射能力,不好高骛远,使我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实实在在惠及广大社区民众,这才是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的本质所在。
3.2 加强社会服务的宣传,简化服务手续
我校所处的白云区和海珠区都是外来务工人口比例较大而公共图书馆资源却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域,社会借阅的图书涉及文学、英语学习、历史地理、哲学、计算机、艺术、财经、法律等多个类别,显示了社区居民潜在的文献需求和读书热情,但调研中发现目前仍有不少社区居民不了解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的举措以及有哪些文献资源。因此,应加大社会服务的宣传力度,除了进社区宣传办证外,可针对不同社区的主要需求特点定制相应的推荐书目,与社区公共文化单位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指导和信息素养教育,包括开展图书馆网站和馆藏OPAC的使用培训,使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图书馆并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技能技巧。而且,要树立方便读者的服务理念,简化服务手续,降低服务门槛,如可适当降低外借图书押金、延长借阅期限、扩大借阅册数、取消有效期验证等,通过节约读者的使用成本来提高读者的积极性和满意度,进而提高社会服务的效果,促进社会服务的良性循环。
3.3 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促进社会服务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
目前,我馆开展各种社会服务项目普遍都是依托一些科研项目或教改项目来开展,由于这些项目基本上是由员工以自愿的形式申请的,所以社会服务的内容、模式和成效也基本上是由项目的要求、验收指标等因素来确定和评价,并未纳入图书馆的常规业务工作来统筹规划和考核,导致不少社会服务开展的随意性较大,如上门办证、进社区举办讲座、图书室援建等服务项目普遍存在运动式操作,在项目结题后便不了了之,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也参差不齐。社会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加上我校社区教育的办学定位,目前从领导层面到基层员工对社会服务的认识和必要性已普遍达成共识,因此,经过过去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社会服务应纳入我馆的常规业务范畴,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统一规划和部署,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配置相关的岗位,形成包括总体规划、服务内容、服务模式、服务要求、经费预算、人员调配、绩效考核等社会服务相关的运行机制,并将分散的人力物力汇集起来形成更强大的合力,促进社会服务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
3.4 依托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开展社区学习信息服务
我校作为涵盖文、理、工、商、农、艺术等十余个高职专业大类的综合性高职院校,目前已建有50多门省、市、校级精品课程,30多门网络课程,70多门社区教育课程,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生均纸质图书80多册且60%以上是近5年购买的新书,订购了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学位论文、多媒体学习资源、各种考级考试题库、统计数据库等20多个商业数据库的数字资源,也建有4个学习资源库。因此,可仿照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校外学习支持服务[4],依托我校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势,针对社区居民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知识更新开展社区学习信息服务,拓展服务内容。即建立社区学习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居民的远程学习提供相关的信息导航、书目推荐、参考咨询、文献传递、代查代检等自主学习相关的信息服务,可将参考咨询并入图书馆的在线咨询平台。不过,在利用数字资源和网络资源时,应重视社会服务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知识产权在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对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管理利用工作形成制约[5]。所以,在订购数字资源时应与资源商沟通好社会服务的模式及相关条款,同样,在利用课程和网络资源时也应妥善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避免无意中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提升高校形象的重要途径和促进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不同的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需求来确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社会服务重在践行现代图书馆开放的服务理念,应加强社会服务的宣传,简化服务手续,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并不断结合自身的优势及特点拓展和完善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 1 ] 刘艳红.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现状比较与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2(2):102-105.
[ 2 ] 东方.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及对我国图书馆的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12(9):58-60.
[ 3 ] 肖烨.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启示[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4):89-91.
[ 4 ] 谢丽娟,郑春厚.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发展现状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93-97.
[ 5 ] 王军.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思考[J].图书馆,2009(5):123-124.
关键词:宁波;社区居民;学习网;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强调“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提出了 “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工作任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
社区教育的开展满足了市民对教育的选择,满足了市民终身学习的需求。社区教育指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人群在本区域内所接受的,旨在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综合体。它不仅为市民提供学习的场所,也为市民提供学习的内容。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是城乡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国内,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把建立了社区学习网。这些学习网的使用情况到底如何呢。本文主要通过对鄞州区、江东区仇毕、东郊、中山、黄鹂、史家、宁丰七个社区的调查了解社区学习网的具体使用情况和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情况,同时又通过登陆宁波市各县市区社区教育网站,详细浏览相关网页,通过文献查询的方式再了解宁波社区学习网的具体使用情况和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情况,以求资料准确客观。
一、宁波社区教育现状
1、社区教育管理网络建成,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和师资建设逐步完善。
宁波社区教育一般采用三级办学阵地建设。确立以区(县)社区教育中心或社区学院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的社区学校为骨干,居委(村)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各个县市区发挥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作用,依托社区学院和数字化图书一卡通网络设施等,拓展市民学习空间。如鄞州区就建成了以鄞州社区学院为龙头,以镇(乡)、街道成校为骨干,辐射所有社区和村庄的三级社区数字化学习网络体系。鄞州社区学院为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与运行主责单位。主要负责管理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网络平台;组织骨干培训;社区数字化学习的信息和动态;建设、组织和传输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营造良好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鄞州社区学院建设了鄞州区社区教育网站――鄞州终身学习网,依托鄞州电大现有网络资源,构建鄞州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平台可实现百万级用户注册管理、10万人在线学习、5万人在线课程学习,1万人视频学习。各镇(乡、街道)社区学校(成校)为鄞州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与运行骨干单位。负责本地网络学习环境建设和管理;组织人员积极参与各类社区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辅导与帮助;及时向区学习中心反馈本地学习情况与成效。各社区和村庄是鄞州社区数字化学习基本力量,主要负责本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的发动和组织。
宁波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和师资建设也在逐步完善。各区县就通过各种方式强化队伍建设来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素质。江东区就利用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法律与传媒学院合作契机,组织全区社区教育干部走进高校,接受新闻采编业务专项培训,提升信息采编能力。请专家给社区教育工作者作了一场如何做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同时江东区还请民政局举办各类社区项目培训,如选举知识培训、社区负责人培训、社会工作主题培训、社工职业文化培训等,培训人数达16417人次。同时出台《江东区社区教育兼职辅导员管理办法(修订稿)》,对社区教育兼职辅导员进行年度考核,充实区社区教育师资库成员,吸收长期活跃在社区,热心社区教育服务,有特长的“平民教师”来做社区辅导员。
2、重视社区学习网站资源建设,社区教育资源丰富。
为更好地指导社区教育工作,宁波各个县市积极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对社区网站进行更新改版升级建设,并不断充实网站内容。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江东社区教育网实现各类信息投放1300多条,其中18条信息被宁波市成人教育网转载、15条信息被浙江省社区教育网转载、5条信息被中国社区教育网转载。同时引进杭州精英在线公司,致力打造集学习、管理、统计、查询、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江东365乐学网。学习网站上共设早期教育、少儿社区、人文修养、科普生活、安全常识、养身保健、文学艺术、法律维权、家庭教育、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特色课程等12类学习版块,共有500多门课程。
3、强化载体培育,社区教育多元化发展
传统社区教育的载体多以活动、讲座等比较单一的形式,但真正吸引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就必须创新教学载体、丰富教学手段。宁波各个社区在不断延伸、拓展社区三级网络,展开传统社区教育培训同时,不断变革社区教育培训载体,加强网上平台建设,将优质的社区教育资源信息化、网络化,使之成为“24小时”在线课堂,全方位、宽领域、多受众的远程教育网上学习平台。以江东区为例,去年该区完成“市民大课堂”活动11次和“区假日教育培训超市”1600多条培训信息工作。“市民大课堂”内容有家庭花卉养殖、优质早教资源共享等生活课程,市民反映良好。其中优质早教资源共享送教到大榭开发区,受到当地市民的极大欢迎。《宁波晚报》对每场活动都做了专题报导。在充分整合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所有成员单位每月开设的教育培训活动的基础上,每月初在江东区社区教育网上本月假日教育培训超市开设的课程,共了1600多条各类培训菜单。
4、注重专题教育培训,满足市民多元学习需求
社区教育公益性的特点体现在它对社区成员的人文关怀,为社区中那些需要学习、愿意学习,而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到社会培训机构参加学习的人群提供了教育服务。宁波社区能针对不同的需求人员开展不同的教育培训。
(1)早教培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早期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宁波早教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许多社区加强早教教育。如江东区实施0-3岁婴幼儿“金色摇篮”工程。江东社区学院除在社区网上开设早期教育专栏外,还组织部分早教师资开展“育婴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以团队建设为主导,将教师业务培训与团队建设培训相结合。
(2)青少年培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中小学生的寒、暑假和双休日全年累计长达150天左右,如何让孩子度过健康、快乐的节假日是宁波广大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北仑区社区通过举办“假日学校”等形式,从北仑本地实际出发,设计和开展了形形的教育活动,对孩子思想的转变、动手能力的提高、多元兴趣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春晓镇昆亭“假日学校”20几名学生,利用海边沙滩天然的鹅卵石,充分发挥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在一块块石头上画出精美的图案。孩子们面对着形态各异的石头,激发了石艺创作的灵感,丰富了艺术教育的内涵,陶冶了孩子们的思想情操。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媒体都报道过北仑“假日学校”的办学历程和成果。
(3)成人培训。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应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积极探索适合社区成员学习特点、满足个性化学习和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资源建设途径,构建以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促进职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终身学习体系。而随着宁波城市化的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让失地农民拥有一技之长,有再创业的基础,是社区教育的重要任务。许多社区教育网站开设了符合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各种课程,如财会、创业小老板、面点制作、电工、编制工艺、服装制作等,提升了他们在市场的竞争力。在鄞州区东吴镇,有一家日月集团,是当地著名的民营企业,该企业通过参加社区数字化学习,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鄞州电大开放教育的办学特色和远程学习方式,输送了50名企业职工来鄞州社区学院参加开放教育学习。
(4)老年人培训。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一个深刻影响人类发展的长期问题。据宁波市人口和计生委有关专家提供的数据和测算表明,近年来,我市老年人口绝对量继续增长,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007年的60.56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68.52万人,2020年将达到121.64万人,2030年将达到187.05万人。宁波老人晚年生活虽然大都可以得到子女经济上的帮助,但所需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却相当缺乏。多样性的社区文化生活及文化设施已经成为老年社区服务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社区依托区委老干部局和各街道,充分发挥区老年大学和各类老年学习团队作用,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社区实际,不断开发远程培训项目。江东史家社区老年电大从1998年成立至今,已有13个年头,该读书小组根据老人年不太会上网的特点采用电视教育的方式,每星期五上午集中学习,通过听、看电大课程,为中老年人提供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学习内容。老年电大充实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增加了知识,今年老年电大学员还喜获毕业证书。
(5)特色品牌教育
秉承“源自社区、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宁波社区教育坚持引进和开发并重,强化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建设,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培育一批实用化、地方化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如“党员e课堂”。江东黄鹂社区开办“党员e课堂””,实现“在线学习”来增强学习效果。日常推出的一些政策法规点播节目,也深受党员们的欢迎。社区的青年党员将远教片制作成学习课件,上门送到高龄党员家中,以方便老少党员一起“充电”。青年党员们还利用邮件、论坛等方式将资料传递在职党员,让他们体会到远程教育平台的精彩,更加认识到建设和谐社区的意义和内涵,为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新宁波人教育”。江东仇毕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者多而杂,就在社区展开“新宁波人教育”活动。在社区推广学英语、学电脑、学科技、说普遍话等活动,通过开设社区教育论坛,建立社区师资库,举办学习研讨会等形式,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引导社区成员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家政、生活等各类知识,不断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为让更多外来人员了解宁波传统文化,社区定期请专业社团为居民免费演出唱宁波走书、越剧等,彰显社区教育特色。
如“小小新市民”。海曙区现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已占全区总人数约30%左右,该区对自己区域内民工子弟中小学校约1万余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发现79.03%的家庭认为学习重要或非常重要,迫切要求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素质,掌握技能,改变命运。为坚持教育公平,让“小小新市民”也能免费享受教育培训,海曙区总结和推广了五种模式来改善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即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实现新市民教育经费、基地、师资三方面基本保障的“部门联动模式”;在新市民相对较为集中的社区成立“新居民联谊会模式”;开展民工子弟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家校联手模式”;充分发挥多年在外务工有一定信誉和影响力的能人的作用,选树先进典型的“典型推动模式”;对有一技之长的、参加过培训的新市民进行跟踪服务的“跟踪拉动模式”。 教育界专家在现场考察了宁波市海曙社区学院新市民学习培训工程后高度评价说:“这真是小学校办出了大教育,办出了高效益!”
5、实施市民终身学习学分认证制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为充分利用各级社区教育资源,营造浓厚的社区学习氛围,宁波社区部门利用区内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势,发放各种类型的免费学习卡,实行“市民终身学习银行”制度,对市民的学习情况实行学分认定、积累以及转换等,初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鄞州区在在区教育局团工委支持和号召下,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普网天使”、“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中、小学生向家长发放“鄞州终身学习VIP卡”,向家长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引导家长在“鄞州终身学习网(省略)”上进行注册学习;在社区数字化学习网络平台建立学员学习激励机制,社区居民登陆终身学习网和参加网上学习后,可获得一些学习币,而学习币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可在网上商城兑换实物,得到奖励;针对社区居民的特点,增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实用性,并根据网络资源点击学习情况,及时对资源进行充实、调整,实行网上资源的动态管理。“鄞州终身学习网”开通以来,据网上管理平台数据统计,截止2012年3月,鄞州区已注册并参加学习的家庭达25936户,初步形成了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的氛围,并涌现了一批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的典型家庭和个人。
二、宁波社区教育存在问题
1、社区教育由“上而下”进行着,居民主动参与性不强。
随着宁波社区教育向纵深推进,宁波对社区教育是总体重视的。但不可否认各级领导对社区教育的认识水平不一致,认为社区教育可有可无的、被动应付的、开展社区教育只是为了评选造声势、争政绩的领导还有相当数量,重视程度不够,社区教育宣传力度不足,社区教育管理水平和师资水平都有待提高。而许多社区居民由于就业、竞争乃至生存的压力,无瑕享受社区教育对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好处,还没有意识社区教育的价值,导致目前宁波社区教育由“上而下”进行着,居民主动参与性不强。据我校王秀芳老师等以鄞州社区为样本完成的《社区家庭教育数字化实证研究》课题资料显示,鄞州区有75%以上的人“经常”或“偶尔”上网,只有不足25%的人从来不上网,可见大部分鄞州社区居民都有上网的习惯或者说上网的意识;但关注社区网络平台的却很少,经常浏览鄞州社区网站的居民仅占样本人数的4.29%,“偶尔登陆社区网络平台”的占近30%,而从来“不登陆社区网络平台”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3。社区居民为什么不关注社区网站呢?根据王秀芳老师等的调查显示,近1/2的人“在社区网站上不能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有2/5的人“偶尔”能找到,可见社区网站还不能达到社区居民上网的需求;对社区网站表示“不满意”的接近40%,“一般”的占一半以上,两项加起来达到90%以上。可见近9层居民对社区网上教育不熟悉或不太满意。很多人们对社区教育的认识还局限在拉几条横幅、开几场讲座、搞几次活动上,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社区教育宣传工作迫在眉睫。
2、社区教育网内容丰富却少特色,与居民贴近度较低,点击率较低。
从宁波多数社区网站的知识建构来讲,侧重于政策法规的,基层社区行政信息的公示,适用技术的培训,便民措施等,而且大多数网站办的呆板,没有生气。在对宁波市鄞州社区的调查中发现,鄞州居民在社区网站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的仅有13.30%,能解决社区服务问题的占9.87%。很多社区网站甚至没有开设社区论坛,与居民贴近度较低,互动性差,点击率自然较低。在对鄞州区社区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的文体活动、民俗民风、卫生服务及物业情况参与的居民达到20%以上或接近20%,其他诸如培训、家庭教育、治安、解决邻里关系和参与社区管理都在20%以下;有80%左右的居民不参与或偶尔参与上述活动。社区网站公共服务平台几乎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没有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同和积极参与,这是需要我们做大量工作的。
3、社区教育管理缺乏激励机制,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和开放。
宁波社区教育虽然确立了以区(县)社区教育中心或社区学院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的社区学校为骨干,居委(村)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三级教育模式。但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许多社区教育学院只搭空架子,体制并没有跟上,不能尽全力抓社区教育工作。社区部门既无税收功能,又无自身产业支撑,在多元投资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的现在,社区教育经费仅靠政府投入,经费尚不足,还无法满足社区敬爱哦与各项活动需要,造成有些教育培训工作无法开展。有些市民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比较差或无法落实,造成工作越多,补贴越多状况,不利于积极性调动。同时由于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单位制”结构多造成的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给社区教育资源共享设置重重障碍。目前社区教育资源还缺乏有效整合,有的社区内的学校、文化机构等社会资源还未向社区开放,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和开放。
三、推动宁波社区教育发展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社区教育宣传力度
政府要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要紧密围绕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切实做好社区建设各方面工作的沟通和衔接,形成合力和有机整体;进一步健全社区三级教育网络,建立起符合各地实际、具有时代特色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推动本地区社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加强社区各类教育文化资源的统筹,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现有教育资源,推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宣传推广发展社区教育的经验和做法,营造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利用各种类型的社区教育专刊和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组织等宣传资料,向社区居民宣传推广社区教育资源。重视在社区三级网络平台及时社区教育培训“菜单”,让居民“学有所知”、“学有所选”。
2、面向社区,合理设置专业与课程
社区教育课程是社区教育的核心,是实现社区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社区教育的课程设计要体现社区教育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要打破传统课程的设计模式,突出特色、灵活和方便。在注重通用性,突出针对性、实效性的基础上,又要充分考虑教育的系统性和学科性。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加大加快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或参与具有现实意义的,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培训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开放,使社区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A、教育对象“泛中求精”
社区教育应该为社区中那些需要学习、愿意学习,而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到社会培训机构参加学习的人群提供了教育服务。在社区教育中,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如空巢老人,入园前儿童等。鄞州区对已参加“鄞州终身学习网”注册和学习的25524户家庭成份统计分析,学习中青少年人数占69.86%、中年人人数占29.32%,而老年人人数仅占0.82%,充分反映出老年人既缺少数字化学习能力,又缺少数字化学习条件。另一方面,从各地老年大学办学兴旺、学习名额紧俏来看,老年朋友参加学习的热情是高涨的,老年人学习的过程也是结识朋友、以解寂寞的过程。因此,在社区教育中,要充分关注老年人这一群体。
同时还注意专题教育,在江东调查发现,社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课程非常受欢迎,远程教育成了社区基层党员“心理加油站”。 而辅导老人上网学习的“老网虫”学习班更是受到七个调查社区老人们的欢迎。
B、教育形式“新中求活”
服务社区是社区教育的宗旨,因此社区教育在教学的形式上应该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课程安排应多元化并且进修的自由度也应该比较大,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的多种需要。学制、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都要灵活实用。把社区传统活动教育方式和远程教育方式结合起来,用面授和网上课堂相结合方式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既可以在课堂里集中上课,也可以在家里远程上课;既可以白天课,也可以晚上上课;学生一次可以选一门课,也可以选数门课;根据个人实际可以随时来读或随时停读,因人而宜,因地设课。实行学分制,学分积累到要求就为合格,向其颁发相应文凭证书、资格证书、结业证书等,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要。并通过公告栏、社区论坛、社区QQ群,社区“e”博客等方式进行互动,创设多领域、多形式的教学素材和模式,造就有鲜明特色的社区教育风格。
C、教育内容“广中求特”
社区教育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灵活实用的特色外,教育内容上更应独具特色。除把社区学习网建成社区信息点,传递社区社会发展新资讯。同时针对社区自己特点,打造自己社区教育品牌。比如北仑区为摆脱社区教育活动低层次、休闲性、娱乐性为主的状况,真正做到满足全体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各种需求,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学院采用需求调查和需求引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编写一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本土性的北仑特色社区教育课程,如《法律知识读本》,如《市民礼仪手册》等,这些教材送到社区居民手中后反响良好。北仑社区教育学院还积极支持下两级社区教育单位编写社区教育特色教材,内容涉及“新北仑人”教育培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科普教育、法制教育等,成为北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主力军”。
3、理顺体制,整合资源,提升人员整体素质。
政府部门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区县社区教育委员会组成,扩展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社区教育学院要注意很好理顺外部和内部管理体制,在外部领导管理体制上实行政府统筹管理,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学院自主办学模式,在内部领导管理体制上,由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监督,院长负责,实现分级管理、部门负责的管理体制。通过重组优化区域内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实现经费来源多样化。
同时突出社区教育发展性,完善各类社区教育评价、督导机制。可以通过制定《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程》、《社区教育阵地建设标准》、《市民终身“学习银行”规程》等政策文件,完善社区教育各项规章制度。依托区县电视台、电台社区教育网、社区教育报等,拓展社区教育宣传渠道,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力。充分开发社区教育中的人力资源,整合资源,建立健全高校资源与社区教育联动机制,邀请专家、学者和社区教育的实践者,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充分发挥社区学院教师与社区内教师、专家、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在校大中专学生等的积极性,通过组织课题研究、理论研讨、培训班、个案分析、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基础上,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居民真正觉得“学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