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3 17:07:03
导语:在政治时政热点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撰写政治小论文的积极意义
由于撰写政治小论文需要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多地去关注时事政治,了解社会百态,进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也有助于巩固课本的基础理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中生由于受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所限,理解新闻事件时可能过于片面,通过写政治小论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更全面、客观地认识新闻事件。
二、如何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
1.引导学生选好题目
政治试题中常常给出一则或多则材料,要求围绕材料内容撰写小论文,题目通常为自拟。假如论题太大,学生必然泛泛而谈,说理空洞且缺乏说服力,所以选题必须要“小”,或从“小”现象切入来讲“大”道理。例如,一次考试的试题材料中倡导广大网民要遵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有的同学便立题为“上网安全”,这样的题目使人读不出所写论文的主旨内容,如果把它改成“文明上网,人人有责”或“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就会通俗易懂,论点明确。优秀小论文的题目应该立意新颖,富于启发性,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使人一看题目就有一种新鲜感,并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提炼观点之后就要对观点进行说理论证,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尽量把政治理论生活化。如针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论题,可以收集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了解国家针对环境问题制定的方针政策,思考青少年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情。针对“责任一路相伴”这一论题,可以收集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材料,并结合材料阐明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重要性。
结合生活实际撰写政治小论文,既有利于巩固书本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养成关心时政、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凸显创造性思维
写小论文时教师要给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表现出对情景材料认识的深刻性、灵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调查、实践等活动搜集材料,并将其归纳整理,结合材料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是学生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4.通过批改以提高其写作能力
批改、分析、校正是撰写政治小论文不可忽视的几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批改小论文时切忌包办代替,直接把自己的理解或想法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写进小论文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要通过批改小论文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如何修改小论文。此外,也可以采用学生互批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互批过程中借鉴他人的优点、查找自身的不足,借此提高写作水平。
三、其他常见问题和应对方法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政治小论文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总结了几点应对方法:
问题一:对时事的认识不深入,对文章的分析不透彻。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时间紧,对时事政治了解得少,平时看电视也不关注新闻;部分学生关心时事,但对许多问题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把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握写小论文的要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二:对政治小论文的文体特点把握不好。有些学生片面追求华丽的语言,未能遵循政治小论文的文体特点和写作要求,有些学生的小论文逻辑和条理不清晰,缺乏推理性。针对这些情况,我经常张贴范文供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克服对写作的畏难心理。此外,在教学中我还结合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组织写作比赛,帮助学生养成敢写、乐写的好习惯。
一、深入浅出,恰当引入时政
人教版的高中政治必修有四本教材,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选修包括六本,分为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时政的渗透与教育是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政治教师要使自己成为“杂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信息渠道,抓住关键,用精炼的语言准确地传授基础知识,才能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例如:从“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引发对公民道德的讨论;从叙利亚的局势引发对国际形势的关注;从“两会”的会议议程联想到对政体等相关政治知识的记忆;从争端引发对国家之间关系的探讨等。从基础知识出发,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都要做到恰到好处,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巧设活动,激发主体意识
传统政治课给人的印象是教师讲大道理,学生则死记硬背。实际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教师是引导者、引路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使政治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就要不断进行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在如何加强学生对时政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方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课前读报3分钟。政治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每节政治课前,教师可以安排一名学生以一句话新闻的形式读报3分钟。读报的内容是时政新闻、要闻,由学生自己收集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后,在主课开始前上讲台读报。这可以加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使学生经常保持对国家大事、社会经济发展的关心和关注,久而久之,形成关注时政的习惯。
2.时政论坛。在课堂上,由于课程内容安排紧凑,很多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不多。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设时政论坛,每期确定一个近期的国内外的时政热点为主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以演讲,也可以辩论,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整个论坛的组织者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只体现在确保时政论坛的顺利开办,话不宜多,重引不重论,对话不多的学生多给一些机会,对发言较多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收尾”,点到即止。这样学生就能不经意间形成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高层次的能力。
3.专题讲座。由于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内容比较多,很多教师无暇顾及,一般都是在高三下学期才匆匆开设热点专题课,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学习效果差。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可以提前开设热点专题课,不定期地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始专题讲座。讲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学生感到烦闷,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这种专题讲座一般针对选修文科的学生,从高二开始开讲,讲座由教师或者班上政治成绩突出,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好的学生担当主讲人,主要是以事说理,侧重以事例体现用知识分析实际的能力。
三、转变观念,提倡开放性教学
人教版的高中政治教材分为选修和必修两个部分,但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的考生,都要考核政治课程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倡开放性的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知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为目、能力为纲,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训练,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
针对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多组织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长见识,并指导学生分组根据实践活动的情况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使学生成长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充满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政治课程有广泛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等,政治教师只有不断探索有效组织教学的新模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成桥.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处理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J].教育艺术,2011(5).
关键词:时政教育;学生能力;培养
受政治科目高考对能力要求凸显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对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考验。传统的思维模式认为,高一、高二打基础,在高三阶段大搞题海战术,试图通过大量的集中训练获得能力的提升,但往往与预期的结果相差甚远。能力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其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渐进的量的积累过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结合高中政治这一学科与时事结合紧密的特点,政治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结果是非但圣贤书没读明白,窗外事也一无所知,学生视野狭窄,能力低下可想而知。因此,笔者认为,从高一开始就把时政教育引入日常的教学中来,通过日积月累的积淀,逐渐培养学生分析提取材料信息、综合归纳的能力,不失为一个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放矢地引入时政材料;与教材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兴趣;课堂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师主导,有的放矢引入时政
政治课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讲大道理、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纵然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但更多的是我们政治课自身教学不成功的原因。传统的政治授课模式要么是就知识点讲知识点,要么是就考点讲知识点,结果是学生成了学习机器,毫无兴趣可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政治教学严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要使学生学有所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的地引入时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在备课本的同时也要充分备学生,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讲解理论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上的探究材料,同时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为确保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兼顾趣味性,教师就要综合利用各种媒介广泛摄取有效信息,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材料的选取应遵循准确、热点的原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经济半小时、本市日报等都是不错的选材途径。通过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再现书本上的“枯燥”理论,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觉得原来学习这些理论是有用的,从而增强求知的欲望。
二、与教材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政教育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是活的国情教育。把它和教材有机结合,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时政教育是教材知识的丰富和补充。进行时政教育时,必须以教材中阐述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既提高了对基本原理正确理解的程度,又加深了对所结合的时政问题本质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书本出发探索多彩的世界带给学生的成就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也充分体现了我们教材“三贴近”的原则。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倡导“诱思”教学理念的今天,仍不乏传统的“一言堂”的课堂模式,原因是缺乏新鲜元素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感到乏味和无趣,不愿意过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而是选择做被动的听众,课堂气氛沉闷,效率低下,教学目标自然难以完成。如何构建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则显得尤为重要。课前的成果分享、课后的知识迁移,适时引入相关的时政材料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1.课前的成果分享
课前成果分享是通过课前布置预习作业的形式来实现。每节课前,针对将要讲授的新知识点进行提问,然后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也就是结合近期时政热点问题对新知识点给予分析论证,其他学生点评,教师最后给予总结。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课题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课后的知识迁移
课堂上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基本已经掌握,再适时地布置一些与时政有关的课外作业,既可以达到及时巩固基本知识的目的,又可以提升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比如,针对某天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可以把材料抛给学生,让学生针对这个事件发表观点。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撰写时事评论、时事小论文、时事辩论赛等等都是不错的形式。关键是在学好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也给枯燥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注入了一些新鲜的血液。
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课内、课外生活,使学生对传统的枯燥、乏味的政治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拓宽了视野,发展了能力,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素质教育的普及,“诱思”教学理念的推广,这些都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及时进行知识更新,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探索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途径,充分发挥时政教育在提升学生能力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严俊峰.浅析时事政策教育[J].教苑荟萃,2009(25).
[2]莫日根.谈中学时事政治教育模式[J].新科教,2009(3).
[3]李秋珍.中学时事政治教学方法摭谈[J].内蒙古教育,2008(8).
关键词:考点;基础能力;高效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79-01
分析近5年来陕西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生主干知识的考核。在对基础知识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的考核要求,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因此我们对2015年高考一轮复习制定了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悉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应当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基础知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练习与区别。复习中学会抓住“点、线、面”,建构起考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要求学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的相结合。
一、第一轮复习的思路
主要目标:体现一个“系”字。建立知识系统观、结构观。这是我高考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凝聚成线,辅导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更加系统化、序列化。形成知识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形成脑图,也是便于学生在解答论述题和分析说明题时能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找到各个知识的联接点,也能更便于建立解题的宏观思维。于是我每次讲课时,一定和学生一起画知识结构图。
1、主要特点:抓住一个“细”字。主要在知识点的把握上体现要细致。第一轮复习,要不留死角,把教学大纲的要求撑握的每一个知识点,使学生的基础能力过关。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发现上海高考的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一个特点就是切入口小,切入口小事实上也表现考察的内容也更多细小,有可能是二级含义及意义。
2、主要方法:引用一个“例”字。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学习,是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大量事例来说明知识点,另一方面是能应用高考和例题对学生进行解答。
3、主要任务:力求一个“规”字。规范答案,讲究逻辑。在第一轮复习中,我己经陆续地讲解了选择题和简答题、分析说明题、论述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尤其是在回答主观题时,知识要点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精炼;不仅理论知识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做到联系背景分析。努力使答案层次分明、符合逻辑,富有针对性。在回答主观题时,一定要过好审题关、结构关,语言关。审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读懂材料,找到与材料相结合的知识点,答题的结构要严谨具有逻辑性,而答题的语言也是学生非常欠缺的,平常训练时,我会有意识把他们错误的语言进行汇总,集中纠正,进行归类。尤其是现在上海的高考中论述题,提出了作品化的口号,也就是要写成像小论文似的论述题,这些不经过反复操练是不能拿高分的,所这一阶段老师可以强化训练。
二、第二轮复习的思路
主要目标:体现一个“综”字。第一轮复习建立了知识的系统观之后,第二轮强调就是对知识的综合能力的应用,能引导学生能就线延伸到点。就是通过大量事例来说明知识点,那么第二轮复习,恰恰应倒过来,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
1、主要特点:抓住一个“热”字。关注热点,迁移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第二轮复习一定要紧扣热点知识讲,例如十七大以及两会的主要精神、币汇率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朝鲜核问题等是目前社会承现的几个热点问题。政治老师可以在第一轮开始收集资料。
2、主要方法:围绕一个“专”字。进行专题训练。既可以就热点知识进行专题训练,时政热点专题复的指导思想是:以时政材料为背景,以问题为主导,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引导学生重构新的知识体系,另外也可以就课本上的知识整合成重点知识的专题。
3、主要任务:研究一个“真”字。这个阶段就要要研究考题,把握命题的方向。指导学生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老师也要把握最近高考的动向,研究高考的考试守则,以及哪些知识点高考考的频率比较高,老师一定要研究考题,并且能根据考题出一些高水平的模拟试卷。
三、第三轮复习的思路
主要目标:突破一个“准”字。主要目标是准确的记忆书本知识,准确的出书本的原理,准确的答案方法。因为就要进入高考的实战阶段,因此不能再模棱两可,要力求准确。
1、主要特点:做到一个“精”字。最后高考的冲刺阶段,一定要精讲、精练,不能搞题海战术,要力求做到举一返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主要方法:避免一个“漏”字。最后一轮学生要会查漏补缺,看以前做过的试卷,尤其是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
一、开卷考试试题的特征
开卷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由知识立意转变为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立意,试题将会呈现出以下特征。
1. 开放性。表现为主观试题较多,材料阅读量大,不拘泥于书本,而且结合时政热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来吸纳和处理有关信息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 综合性。试题知识面覆盖广,综合性较强,不但学科内知识综合,学科之间的整合也很常见。这需要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并与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注重知识内外联系,注重教材与时政热点、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
3. 现实性。开卷考试的材料往往是学生身边耳闻目睹却又颇感困惑的事,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在对材料设问上力求要求学生把自己“摆进”材料中去,身临其境,让学生“现身说法”,有感而发,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答案的多元性。试题设问往往很宽泛,考生只要采“意”作答,答案往往有两个或多个,答题时只要符合要求、言之有理即可。这样一来,将极大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二、开卷考试的复习对策
我市今年中考开卷考试,师生对怎样复习迎考,困惑颇多,同时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有比较科学的方法来指导。下面笔者对复习的对策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注重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学生中流行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翻书和资料,忽视基础知识学习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其结果是答题时泛泛而谈,分析问题时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而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如未成年人辍学问题,不仅要知道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违法行为,还要知道让未成年人辍学是侵犯了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如果只答出“这样做是违法行为,不应当这样,这样做不合适”等内容,就答得既不具体,又不完善。因此,在复习中首先要依据课标和考点理解基础知识,对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其次,对跨课、跨节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综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全面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
(二)联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联系实际,是教学和考试的一个重要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如和谐社会、祖国统一、消费者享有的权利等内容都要求我们必须把课内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所以,我们要走小课堂大社会的路子,要搜集身边的生活事例,以大量真实材料吸引学生,还要搜集社会热点问题并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加强教材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政治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尤其在复习中,一定要上好实践课(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小论文、出墙报等等),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巩固和提高理解水平。
(三)训练规范答题,提高解题能力
兴趣;多媒体教学;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114―01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充分营造高效课堂氛围
情感是促发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为此在明确每一节课的目标后,教师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道德情感因素,设计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构建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必须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放下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创设学生能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如,在教学中,我会常常走下讲台,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或时常参与到他们的小组活动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给予他们关怀、鼓励、引导和点拨,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不仅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动机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好是从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课“我爱我家”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名字所隐含的寓意。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发言介绍自己的名字。在介绍自己和听别人的介绍的过程中,他们深深感悟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和爱。在此基础上,我导入新课:“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人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那么,什么是家呢?怎样让爱住我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另外,我有时还会采用让学生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事件、歌曲、谜语等方式导入新课。
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使思想品德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可增加教学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如,在介绍“维护消费者权益”时,先放一段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关于北京一些市民长假旅游被骗的影视,再用图例演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方法,具体形象,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了解维权的途径。
四、充分利用课程及课外资源
我认为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把握时代脉搏,而且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时政材料,如认真研读《党的十精神》《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参考消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在校园内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举行“法律知识知多少”竞赛活动,举办安全讲座、演讲比赛、创建平安校园手抄报比赛、政治小论文征文评选活动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
五、扎实有序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高术刚(1964- ),男,河北安国人,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叶红(1983-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41-01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政策性、实效性、针对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就是培养大学生分析形势与政策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迅速,他们的思想行动和行为方式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除了教学内容要反映时政信息、解读时政热点、引导正确思考人生外,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等方面也有较多期待。但是,当前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
1.对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视不够。大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已在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不落实,在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教学所需的场所和设备等方面,落实不到位,对课程缺乏长远规划,与形势政策教育的相关科研课题也难以得到支持。
2.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够,实效性不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形势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剖析等,具体内容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变化,这就决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体系。但由于教师认识不到位,讲授时不能面对时展和社会现实所呈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帮助学生正确解决思想困惑和人生矛盾,缺少针对性、时效性,缺少师生互动,致使新鲜的教学内容讲起来枯燥无味,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大学生的期待相去甚远。
3.教师队伍不稳定,科研能力不强。一些高校配备专职负责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老师很少。根据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老师中,70%左右为兼职教师,他们投入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科研精力有限;同时由于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没有足够的价值认可和激励措施,也导致任课教师队伍不稳定,科研意识、教学能力不强。
4.学生认识模糊。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4%的学生认为很重要,要认真学;32%的学生认为重要,但由于课业负担较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学;30%的学生认为经常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形势政策课等于浪费时间,应该把时间花在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硬本领上。
二、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途径与方法
1.精选教学内容,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鲜活感。第一,增强针对性。形势与政策课不同于政策理论学,它不需要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的理论,而是以重点分析国际国内重要形势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该课程的特点是教学内容广,课时有限,因此不应当也不可能全面介绍各种形势。应根据教育部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了解学生关心什么、关注什么和什么与他们相关,积极而灵活地把握现实工作的重点、焦点和难点,掌握学生的思想热点和兴奋点,坚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有针对性地分析某一方面或某一范围的形势,阐明相关的政策,重点突出、分析深入、资料翔实,从而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形势观和政策观①。第二,追求热点性。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迅速,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局势的变化非常关心。形势与政策课必须始终把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为教学重点,跟踪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跟踪世界特别是我国周边地区的局势变化。如一直牵动着学生的心,学生之间认识也有失偏颇,讨论很激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设置了专题“分析”,引导学生及时了解我党的政策立场,使学生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清事物的本质。几年来,我们先后开设了“知识经济”“理国”“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等二十多个既紧扣国际国内形势,大学生们又迫切想了解的专题,深受大学生喜爱。
2.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多数学校采用学术论文成绩为主、日常综合考核成绩为辅的考核制度。学生对这种考核制度已经略感枯燥,可以结合现实情况,对考核方式进行一些改进。如引导学生站在主讲教师的角度,运用学过的计算机多媒体知识,制作出以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内容为主的“精彩一课”教学软件,组织师生进行统一评定。此项活动不仅推动学生主动读书、学习和查找资料,而且寓教于乐,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与专业课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也可以采取论文答辩这种方法,发动学生自己找材料、写论文,主讲教师组织答辩,统一考评。
3.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实践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适当的课堂提问,让师生互相提问。对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可以变课堂的讲授为学生的讨论、辩论等形式,讨论结束后,教师及时点评总结。在讨论中允许不同意见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对整个讨论过程只进行隐形的控制和引导,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师生也可以课后通过QQ、博客进行问题探讨。这样,通过互动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第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以丰富的音像资料,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充满感染力和渗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课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拓展到社会上②。如到改制发展较好的国有、民营企业参观访问,邀请企业负责人作报告,组织学生到农村了解国家的三农政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听听农民对三农政策的感想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亲身实践中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增强分辨是非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使形势与政策内化为学生的共识,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必须有一支精干的教师队伍。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的特点,需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求政治上坚定,思想境界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拥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所谓思想境界高,是指授课教师把教育当成事业追求,把教育放在育人的高度来研究,把教育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出现混乱的情况下,能立场坚定,激浊扬清。在此基础上,可聘请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党校、讲师团专家学者、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来作报告,做到专兼职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都可以视为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的必要补充。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世哲学、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举止文明,这些都是这门课教学的可靠保障。学校要为教师进修、查阅文件、进行社会考察提供条件,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开阔思路,把握时代脉搏,丰富教学素材。
教学实践证明,当代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有着内在需求,他们关心政治、关注社会、关怀人生。关键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高等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方式。
[注释]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发展性教育;全面可持续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立足学生和学科实际,依据发展性理念,实施主体发展性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着眼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一、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高中政治教学必须确立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力争实现学生知识发展过程和学生的社会化过程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我国嫦娥卫星、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以及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等重要科研项目的分析研究,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定的条件,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价值,通过实例与理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努力拼搏,发展自己,改造世界,服务人民。
二、坚持开放性,提高实效性
教学的开放性不仅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而且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实施开放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尽可能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满足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推进学生学习、教育的社会化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化自己的课堂模式,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和学习精力的分配空间都非常有限,这是发展性教育必须面对和立足的一个实际。
教师教学要根据学情,尽可能地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但又必须对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进行去粗取精的鉴别与选择,才能实现开放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三、坚持复合性和协同性的统一
所谓复合性是指教师自觉在教学过程贯彻实施多重教学目标,综合发展发展学生能力的教学过程。所谓协同性是指教学过程中各项具体目标的实施不是中一孤立实现,而是彼此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教学过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性教育理念就是要通过复合的具体过程实现不同教学目标,做到各项目标彼此互动,协调发展。这既是复合性和协同性二者木身的关系所决定,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更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发展性教育木身的特点和要求使然。只有真正实现了二者的统一,才是真正合理的教学,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是学校教育永恒的追求。
在新的时期,我们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要求“教师采用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可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一定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这就必然改变以往的教师单向传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团结合作精神,达到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
中学思想政治课应该与时代紧密相连,时刻反映时代的脉搏,折射时代的走向。所以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我力求在每一节课都给学生联系现实事例,与时政紧密结合。政治课的内容与时事、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在提问的过程当中,要经常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带领学生了解生活,关注国内外事件,并能够运用所学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具体现象和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能够从现象本身抓住问题的本质,这样,我们的教学形象才不会落入空洞的理论传授之中,才会生动。与实际相联系,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思考,这样整堂课才会有气氛。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五、努力培养学生思维实践能力
1. 开展研究性学习。
即由学生自选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结合所学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资料的查找、学生间的研讨、教师的辅导等完成研究性的学习。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布置了研究性课题,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查阅资料,最后写出结题报告,受到领导的好评。
2. 撰写小论文。
1.政治作业体现差异性
鉴于学生在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心理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能力发展不均衡,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作业内容要尽量从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必须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状况等要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相应层次的作业,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
如设计AB两组作业题或者增加自由选做题。A组题是对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以基础知识为主,面向全体学生;B组题或自由选做题有较高的要求,是针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和时政热点问题,供优生选做。A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主要目的是巩固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一些解题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后者题型和内容多种多样,内容有观点的辨析和评析,可以设计现实问题的讨论,有对社会热点重点问题的看法和评价。
2.政治作业强调实践性
参观、访问、考察、社会调查、撰写小论文、编绘经济图表、制作课件等,让政治知识始终在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得到运用、验证。笔者曾让有条件的学生带着“如何把商业贷款转化为公积金的流程”这一问题,让学生跟随父母一起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在生活实践中了解“把商业贷款转为公积金贷款”的流程:商业银行还款—行政服务中心房产管理窗口办理房产抵押注销登记—住房公积金管理处办贷款手续—行政服务中心房产管理窗口办理房产抵押登记—商业银行办理每月交款手续。实践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3.政治作业提倡探究性
探究性作业,是一项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习题。如在进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情境:情景一:看小品《打工奇遇》片段;情景二:看《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视频片段。设计探究作业:①你还知道哪些类似事件?简要分析这些事件发生的经济原因。②如何才能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进而在探究中发挥主人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