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时间:2023-04-14 16:48:54

导语:在高校后勤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后勤社会化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1999年12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突出社会化。随着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后勤经营服务实体的成立,后勤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要求与之相对应的后勤财务管理制度也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

1.财务管理体制方面的变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首先对财务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打破了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由以行政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经营手段调节为主。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前,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后勤财务属于高校的二级财务;改革后,高校与后勤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后勤部门的财务管理体制需要重新构建。

2.资产管理方式的变化

后勤社会化改革前,资产是作为学校的一部分,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一般无偿使用,学校资产管理部门主要侧重于实物形态资产的管理,而后勤部门则更侧重于资产的购置和使用,不会更多考虑资产的管理。改革后,资产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产由非经营性转变为经营性,学校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控制,由实物管理向价值管理方面转变;同时,学校也对资产的保值增值提出了明确要求,后勤集团不仅要有效地使用资产,更应该管理好资产,并做好资产成本的核算。

3.会计核算体系方面的变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前,因后勤不具有完整的自主经营权、分配权,其财务核算仅局限于由高校所需而发生的部分费用,会计核算仅以事业核算为主,这些核算内容只占财务核算体系的一小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财务核算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事业财务核算逐步向企业财务核算转变),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体制也在由一级向多级化过渡。在此情况下,高校后勤财务必须改变管理层次不明,职能不清,信息不畅的现状,必须改变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增强成本意识,提高经济效益。

4.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的提高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作为独立法人存在,其财务体系相对独立,但高校仍然要加强对后勤财务工作的全面监督。为了进一步强化改革后对后勤财务的监督,确保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学校应委派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强烈事业心与高度责任感的会计人员监管后勤财务。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的种种变化,高校财务管理要把握机遇,积极应对目前面临的挑战,理顺高校与后勤集团的财务关系,构建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模式,真正做到既有利于高校对后勤集团的财务监督管理。

1.适应改革需要,建立决策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机制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管理的重心在决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财务计划是财务决策的具体化,财务分析是为了肯定成绩并找出不足或失误,以利改进和正确决策。因此,后勤财务工作必须建立以决策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财务工作必须构建以决策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做到“三个主动”。

(1)主动服务决策。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在决策时都离不开财务数据和市场分析等信息支持,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平时要切实把握这些信息,并主动为决策者服务。

(2)主动参与决策。市场化、企业化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大多决策方案都需要从财务角度进行分析,这要求财务人员平时要站在领导和全局的角度主动参与决策论证。

(3)主动执行决策。高校后勤的各项工作都需要财务保障和服务,都需要财务工作的积极配合,这要求财务工作要认真执行决策,并且从财务角度对其他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决策顺利地得到执行,并使发生偏差的决策及时得到纠正。

2.借鉴他人发展经验,做好清查核资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要认真借鉴国有企业和其他高校发展的经验,明晰后勤资产的产权关系,切实做好后勤实体分离之前的清查核资,以便后勤实体在与高校分离后真正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营运作。高校后勤集团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行产权多元化改革,合理优化产权结构,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后勤集团作为独立法人,要利用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好时机,可以面向社会和实体内部吸收优质资产、资金,增强后勤实体自身的造血功能,从而促进后勤实体的发展。

3.加强会计核算,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改革以前高校后勤财务与学校财务的关系是资金拨付关系特别要重视完善有关制度,包括依法收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后勤服务收费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面向校内师生的基本后勤服务,在享受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应采取不含税金的成本价收费;面向社会的服务,必须以确保教学、科研行政工作和学生的生活为前提,并实行市场定价。后勤服务是从高校整体中分离出来的,长期以来形成的资金拨给、资金使用、不定价成本核算的观念,影响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因此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成本核算观念,坚持收支配比原则,使成本核算制度化、规范化,要通过成本核算将原来的拨款驱动机制转变为市场驱动机制。后勤财务管理必须通过责任制规范后勤部门的经济行为,做到职责清晰,职能明确按需设岗,以岗择人,减员增效;对后勤所属经济实体要进行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定期考核,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4.加强后勤财务队伍建设

高校后勤社会化将后勤变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样的经营实体要按照现代会计制度进行完全成本核算。后勤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对会计理论知识、会计方法、有关经济制度和政策全面地理解并准确地把握,还要透彻地了解后勤实体的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提高业务判断能力,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后勤财务人员要加强会计业务学习,不断更新会计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从传统的记账会计向管理型、参谋型会计转变,以适应高校的后勤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人力资源;信息化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意义与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将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更加规范,各项数据的处理更加及时准确,对于改善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状况,保障高校后勤对各类优秀人才的需求,保持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后勤传统人事管理方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来处理日常事务,这样一来便产生工作效率偏低、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人力资源信息化,是通过对原有的历史资料及业务流程进行归整与梳理,使之更具有可行性,既减少了重复性的劳动,也降低了人力因素的干预,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繁重机械的日常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大大提升其工作效率,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工作。2.实现资源共享。后勤信息系统中,数据通过服务器传输到客户端,使用方均可访问,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一方面,既可以方便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也为应用层、管理层、决策层提供一个在线的交流平台。如员工可以通过平台更新自己的信息,经过一定的审批流程即可生效;部门领导可以对下属职工的工资福利等相关信息进行查阅和审批。信息资源的共享,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更新,使人力资源信息传递更加通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3.提升管理水平。高校后勤事业发展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一系列工作,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将规范人力资源相关业务流程,从招聘到培训,再到绩效管理、员工发展,以及员工离职等各个环节,优化整合工作模块,使业务流程更加专业化、科学化。4.提供决策支持。组建人力资源数据库,按照不同要求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各式图表、统计报表等,使之成为有效的数据分析平台,从而更加及时高效地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为后勤领导各项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根据不同级别,授予不同权限,各负责人可在权限范围内对员工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查询和分析,在及时、准确地掌握人事信息的同时进一步挖掘人才潜力。

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1.高校后勤领导重视与支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为了适应高校发展需求而产生的,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来提高工作效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从而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后勤领导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要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做出科学决策,对各项任务的安排做好统筹和部署等。2.构建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想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成熟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管理是信息化的基础,任何成功的信息化建设都有与之相适合的管理模式。要想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需高校后勤各部门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寻找一个合适恰当的时机,逐步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3.协调各部门共同合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个跨部门的工程,涉及人力资源部门、通信部门、财务部门等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员工。后勤主要领导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统筹和部署,才能保证各部门共同协作,实现最终目标。4.建立专业的项目团队。专业的项目团队对高校后勤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团队中应包含项目负责人、人力资源业务骨干以及IT专业技术人员。在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之前,需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工作;项目负责人要及时与后勤管理层进行沟通,制订实施计划以及任务的分工分解;要有意识地招收、培养既懂人力资源管理,又懂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使其在真正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时发挥决定性作用。5.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根据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及需求、现有软件条件等情况,从系统功能、服务水平、后期维护、产品价格等方面综合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既要满足现在的需要,也要满足未来功能拓展的需要。

三、对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1.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高校后勤的管理层应树立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其次,应建立并完善与高校发展目标、后勤社会化改革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尤其是和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人力资源及计算机业务培训,实现信息共享;再者,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行之有效的后勤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为后勤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2.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人才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注重人才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从业人员应掌握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知识及业务流程,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除此之外,还应加强员工信息化培训,使其能够利用所具备的信息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高人力资源工作的效率和水平。3.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高校后勤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自己的技术团队进行软件开发,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同时,为后勤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虽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十分重要,但不能过分依赖,应当将人性化管理融入信息化软件中,使二者有效融合,从而实现高校后勤价值最大化。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即实现办公自动化,通过建设配套的网络平台,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这就要求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持。因此,高校后勤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合理安排资金投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四、结语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后勤发展的重要保障,应不断与先进的信息化系统进行融合,优化并完善现有工作模式,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系统、高效,从整体提升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高校后勤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实现高校后勤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孟凡婷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后勤服务产业集团

参考文献

[1]赵影,左臣婕.浅析高校后勤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3).

第3篇

为此,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构建一套与平台无关,以B/S为基础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以便进行系统维护、扩展,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降低系统对于运行环境的要求。

2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本文借助于J2EE平台构建了一套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由于该平台提供了多层分布式应用模型以及统一的安全模型,因而有效弥补了C/S模式的缺陷。

2.1系统结构

系统以面向对象为概念进行了开发,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是Struts结构,有效实现了模型—视图—控制器,实现了表现逻辑与业务逻辑之间的相互分离,有助于系统的开发与维护。系统以J2EE体系为基础结构,操作人员利用客户端浏览器对业务请求进行发送,由Struts结构对各请求的转发过程进行控制,请求到达会话Bean后,会话Bean对该请求的业务逻辑进行控制,从实际业务情况出发,或直接完成该逻辑,或调用其他Bean进行业务处理。系统包括四大层,即客户端、Web层、数据层以及业务层。(1)客户端。由于系统客户多分布于后勤管理各部门,因此,需要借助浏览器,对静态或动态HTML页面进行运行,也可采用图形用户界面进行访问;(2)Web层。Web层对客户端所发送的请求予以接收,并发送给业务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客户端,用户即可获取结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3)业务层。该层负责处理系统事务及计算任务,实现业务逻辑,Web层对用户输入进行处理,并发送给EJB进行处理,以满足系统采购、财务等特殊需求;(4)数据层。系统数据层采用的是数据库连接技术,集合了多种数据库连接方式,对各类数据库进行有效操作,程序可在任何一个平台上进行运行,且客户端不会受到系统限制。

2.2系统组成及主要功能

第4篇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勤俭作为修身治家的传统。《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左传》引古语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周易》提出“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俭节则昌,佚则亡”之论。古人认为能否做到勤俭节约,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千万不能忽略。纵观历史,从古到今,大到国家,小到一个个家庭,没有一个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当今勤俭节约不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培育出的一种优良品质,更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资源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一部分,经济学上所说的“公地悲剧”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公地悲剧”就是公地是公共的,谁都可以使用,而收益是自己的,问题是大家的,只要可以实现个人利益,公共资源浪费与否无人担忧。对于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来说,受益者与承担者的分离,正是浪费现象严重的一个重要根源。水电、食物、纸张浪费,一次性物品滥用,塑料和电池随意丢弃等现象在大学校园中随处可见,而由这些浪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更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

1.水电粮食资源的浪费

一般普通高校人口数量都在2万以上,属于人口密集场所,在各方面的能耗相当多,尤其是水电的用量。据有关数据统计,某高校一年电的浪费量是133682度,这些电足够一个普通家庭用58年。不仅学生宿舍浪费电,行政办公室对电的浪费也是司空见惯。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几乎全天处于待机状态,办公室的日光灯也是日夜长亮。除了电的浪费,在各个高校中,水的浪费量也是惊人的。有关实验数据统计,一个水龙头一秒钟滴一滴水,那么一百个水龙头一年就白白流走360吨水,按成人每天饮水量为2000ml算,这种无形中流失掉的水量足够可以解决一个五口之家一百年的饮水问题。而对于高校用水这种公共资源,跑、冒、滴、漏是很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对此都漠不关心。现阶段高校学生中常常出现剩饭、剩菜现象,据某高校统计,学生食堂一周浪费的剩饭是一亩地的年产量。

2.办公材料的浪费

书籍、纸张堪称学校最大的消耗品,浪费现象愈演愈烈。学生用的课本、笔记本,学完就丢弃;毕业时的论文,求职时的个人简历厚度甚至超过书,但使用频率几乎是一次性的;一些工作会议上,与会材料人手一份,能正反两面印刷的文件却只印一面;办公材料打印时,仅仅打错一点,就丢掉重打;等等。浪费现象举不胜举。

3.教育资源的浪费

很多高校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上没有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和广泛的市场调查,仅仅为了学校利益,盲目扩招,导致教育方面的相关设备和投资跟不上招生规模,在仪器设备、实验场地、教室宿舍等方面大打折扣,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同时也浪费了高等教育资源。也有很多高校在管理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以及对引进人才的激励机制方面存在漏洞和缺失,从而导致人才盲目流动,用人并非因才施用,从而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

4.资源在运行中的成本的浪费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扩招,原来的老校区已经不能承载越来越多的学生。很多高校都形成了新校区和老校区这样的办学格局。多校区办学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也是我国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随着高校多校区办学取得成果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资源整合不够合理,利用效率不高,造成了新老校区的运行成本非常高。高校多校区运行的一大特点是新校区与老校区在地域上相隔较远,为方便教师和学生在各校区的工作学习生活,老校区和新校区之间,定点开设了交通循环车,因此导致交通费用上升。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给学校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二、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资源

高校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载体,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同时高校也是集教学、科研和生活为一体的场所,人员众多、消费集中、流动性大,在节约资源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加强对高校资源的利用管理,努力建设节约型高校,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降低学校的经费开支,更重要的是,高校是一个有代表性的能源消耗单位,通过这样一个单位的示范表率作用,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从而推广开来,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实现反对奢侈浪费,节约资源的这样一个初衷。

1.大力宣传,广泛传播,加强舆论导向

反思高校奢侈浪费的种种现象,结合大学的实际情况,对广大的师生员工进行引导和宣传,倡导厉行节俭,加强舆论导向宣传。特别对于学生,辅导员要经常对他们进行教导,反复强调,能起到警醒和提示作用。“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也涉及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高校不仅是人才聚集、知识聚集的高地,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不仅仅需要全体师生员工来实践、弘扬,也需要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可以围绕节约型校园建设进行相关舆论宣传,在学生活动区域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宣传节约文化、丰富节约文化。例如,学校可以在教学楼、实验室、学生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张贴“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等宣传字帖;在学生就餐的食堂开展“光盘行动”;也可以通过相关讲座、倡议书、主题班会以及院系大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一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教育宣传工作,使广大师生能充分认识到我国能源紧张,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作为高校能源的管理部门,后勤集团应该针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树立全校师生员工的资源忧患意识,从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龙头等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这样一些具体工作的实施,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节约型校园的氛围,增强全体学生、教职员工的节约意识,改变浪费资源的不良习惯,形成节约无小事,点滴之处见美德的好习惯。

2.建立规章制度,加强管理监督

制度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它规定人们做什么,怎么做。北京大学蔡志洲教授认为:各层面上的能源浪费都与制度的缺失有关。如何真正做好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如何从源头把关,关键要从完善制度入手,让全校师生员工都愿意为自己消耗的资源付费,只有从制度上做出了保证,才能有普遍意义。因此,各个学校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由学校后勤集团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具体的节约奖惩制度,如学校可以规定各单位水电消耗的额度,对于超过额度的适当加收费用,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处罚。只有制度上规范了节约的意识,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样管理的监督作用才能得到充分体现。然而制度能否有效落实,还要依仗管理监督的力度。高校领导要把节约资源作为一件大事来看待。学校可以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对于老校区的维护、新校区的建设这种大能耗的工程,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能源稽查组,负责施工工地的监督工作。针对一些能源容易浪费的地方,如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等大型公共场所,也要加大监督的力度,安排专人进行水电的管理和监督,做到教室晚自习结束后没有长明灯,厕所没有水龙头滴水……真正让所有学生做到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3.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科学管理

(1)节水节能方面

高校在建设初期,没有预想到后来的发展,很多基础设施以及设备出现老化和损毁,跟不上学校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设施的老化和损坏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发现得早,维修得及时。这就要求监管人员要定期检查,特别是水管爆裂、水龙头漏水等。学校还应成立专门的维修部门,让维修工作做到短时、及时、高效。浴室的淋浴设备采用刷卡计费系统,洗浴时间与收费挂钩,多洗多花钱,少洗少花钱。让学生直观清楚地意识到节约每一滴水,浪费的都要自己买单。广大师生要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推广使用节能灯具,杜绝长明灯。学校还可以通过电平衡测试,来明确学校用电情况,了解用电水平,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得力措施,从而达到合理用电的目的。

(2)粮食节约方面

首先学校食堂应从自身抓起,改善就餐环境,提高伙食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剩菜剩饭的问题。其次,是要加强管理,针对就餐剩菜剩饭现象,惩戒浪费,严肃处理。最后,要灵活处理分量大小的问题。

(3)办公材料节约方面

高校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办公设备,严格控制办公设备采购,加强现有办公设备的维护保养。完善各种硬件和软件设施,为节约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在信息技术普及的有利条件下,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严格控制文件印数;充分发挥自动化办公设备的作用,探索无纸化的教学互动。节约纸张就是保护森林,是一件绿色环保的事情,对于大量的办公打印复印来说,学校要尽量提倡双面用纸,以减少大量的单面打印造成的纸张浪费;严格控制会议,以及其他活动程序,减少会议活动数量,节约纸张。

(4)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对于节约教育资源而言,做好科学的规划就是最大的节约。学校应对现有的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在此基础上对房屋、仪器设备、人力资源等,以共享为原则,制定相应的计划。积极推进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管理办法,探索人力资源最优化配置。

(5)降低多校区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