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4 16:48:56
导语:在内科护理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服务性学习是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能力和人格魅力,通过参与精心组织的志愿服务或社会实践活动,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既服务他人又获得自身素质发展的学习过程[1]。“服务性学习”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在最近的十年间得到迅速发展,其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育人方法[2-3]。我校内科护理学教研室不断学习引进国内外服务性学习的最新教学理念和有效手段,期望进一步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及各种护理软技能。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护理专业的48名内科护理学课程在学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各2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服务性学习理念。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构成和平时成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堂理论授课和实训室技能培训。
1.2.2试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服务性学习理念。利用周末及假期时间,由专职教师负责,进行32学时的服务性学习项目。主要项目包括:(1)选取合适的社区,带领学生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评估、健康指导;(2)定期走访多发内科疾病患者,结合所学知识为其进行相关护理和指导;(3)走访癌症患者,为其提供医疗护理和心理辅导;(4)开展中小学和社区急诊急救技能培训活动,学生根据被培训人员特点,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制作健康知识宣传展板及手册等;(5)开展小组讨论,结合课堂学习知识和服务性学习所见所闻进行小组讨论和反思,形成学习-服务-学习的螺旋式有效学习方法。
1.3效果及评价
采用理论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核评估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和了解试验组学生护理软技能的提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理论考试平均成绩和技能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82.6±6.5)和(87.4±5.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4.6±8.3)和(70.4±7.6),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对本组采取的教学模式肯定率分别为88.72%和63.2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在教学模式是否有助于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实践能力的锻炼、医患沟通能力的提升、专业使命感的体验和服务意识的提高等方面的肯定率分别为89.62%、90.36%、85.42%、90.26%和88.73%,分别优于对照组的68.09%、62.41%、58.13%、49.55%和59.6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教育模式以课堂教授为主,长期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承,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弊端,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教育途径之一[4]。护理专业的属性要求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必须具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护理软技能(如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人际沟通、社会经验等),而这一系列技能的获得都必须融入社会,进行锻炼和开发[5]。本研究通过引进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社区服务项目纳入内科护理学课程体系,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和课堂教学的无限延伸。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试验组学生对引入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表明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参与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进服务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护理软技能如人际沟通等的提升,说明引入服务性学习教学模式更有益于学生的进步和后续职业发展。总之,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服务性学习引入内科护理学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徐燕,刘娜.服务性学习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22):2305-2307.
[3]徐慧,王红霞,薛彩云,等.临床护理带教中引入服务性学习理论探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25-126.
[4]吴丽萍,许杰州,陈晓勤.构建社区交互式教育模式引领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5):49-50
1.1一般资料
本院心血管内科现有各类护理人员16名,均为女性;年龄22岁~47岁(30.4岁±6.5岁);工作年限2年~28年(12.5年±3.6年);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8名。
1.2护理管理
1.2.1护理风险评估
在护理前,对病人进行护理风险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病人疾病风险、用药风险、设备风险和护理人员专业素质。通过风险评价,掌握病人可能发生风险的高危因素,并且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升护理的针对性。
1.2.2护理技能培训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对以前的护理风险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召开护理经验研讨会,相互交流护理心得。在注重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同时,强化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努力提升病人及家人的护理能力。
1.2.3仪器日常监测
仪器故障是导致护理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护理管理中,注重仪器的日常监测,由专人进行仪器维护,并且定期检查,保障仪器正常运转。规范仪器管理与使用,加强仪器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考核。
1.2.4其他管理措施
重复操作、疲劳操作是护理人员产生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积极优化护理人员配置,防止护理人员疲劳操作。探索四班倒模式,注重护理人员的心理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消除职业倦怠。
1.3效果评价
以本院2013年4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为界,比较2013年4月—2014年3月(实施后)和2012年4月—2013年3月(实施前)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和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其中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量表进行。量表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很满意和满意例数占全部病人例数的比例为满意率。护理风险发生情况以本院临床病历资料记载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护理风险是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护理风险虽然难以预测,但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是可以控制并显著减少的。护理风险管理以降低护理风险事故为目标,是集合了风险因素评估、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的一种综合性管理模式,较单一的风险干预可以发挥更为突出的价值。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以后,本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事故发生率显著下降。在实施风险管理前,事故发生率为7.89%。实施风险管理后,事故发生率为2.14%。管理实施后的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研究结果还证实风险管理的实施还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实施风险管理后,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6.26%,较实施前上升了16%。护理风险管理之所以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并且提升病人的满意度,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①护理前的风险评估。护理前进行风险评估,可以较好地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和效果。②技能培训提升了护理技能,有助于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③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则提高了他们的护理能力,为降低事故风险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3小结
在目前的临床条件下,要全面避免护理风险并不现实。但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干预,减少护理风险则是可能的。从本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来看,要强化护理风险管理,需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①要将风险评估作为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相比于普通病人,心血管内科重症病人的病情严重,病人个体差异大,发生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更多。因此,需要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的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比如合并有高血压的病人,在护理中要做好血压的监测,防止血压的突然变化带来各种意外。
②技能培训必须要结合护理人员、病人及家属。
虽然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但是在护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部分护理工作需要病人及家属实施。尤其是随着护理理念在临床护理中不断得到推广,病人及家属的护理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护理质量。本院在护理风险管理中,除了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外,还通过健康教育等手段,让病人及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提升他们的自护理能力,以形成有效的配合。从实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③要注重非技能方面的管理。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学好内科护理学非常重要。内科护理按照护理程序,主要是针对患者病情进行预防、治疗,以增进健康、减缓病痛、促进康复。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整体护理的核心理念,培养护士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能力,还可以提高护士观察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内科护理对我校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以笔所带班级的150人为研究对象,使用金中杰和林梅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学》教材,根据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每周安排6个课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2传统教学法巩固知识点
传统的教学法老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把教学内容有条不紊地向学生讲解,学生通过老师课堂的讲解以及课后的练习题来巩固和吸收所学的知识,以此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种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发挥的作用,也使得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因此这一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学中被广泛运用[2]。值得一提的是,采用传统教学法,会造成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其他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进行学习。
3PBL教学法增强学习积极性
PBL教学法是在1969年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在1983年,就有学者关于这一教学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论证,也因此倡导在医学教学中可以将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当前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运用,如在学习肝性脑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等内容都运用该教学方法。例如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的护理这一节,具体制订了以下教学方案:①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先导入一些与之有关的问题,如血液循环、肺循环,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时血液循环会出现怎样的变化。②根据提出的问题查阅有关文献资料。③教师以问题作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④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借助图画展示或者多媒体动画,直观看到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时血液循环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这时我们该如何对其进行护理。⑤总结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知识框架结构以及重点、难点。PBL教学法还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得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积极思考,学生为了使问题得到解决会积极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同时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4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拓宽知识面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通过列举病例,使得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列举与讲课内容有关的病例,能使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对知识也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肺炎患者的护理时可以先列举1例肺炎患者,在受凉状况下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咳嗽等一系列症状,根据体格检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其呼吸减弱、肺纹理增多等[3]。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体检的数据报告进行分析,再让学生列举出肺炎的特征。还可以选择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病例,针对肺结核、肺炎及其呼吸衰竭这三者进行分析,探究其相似以及不同的特征。因此想要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仅仅从教材上获取的知识是无法满足的,还需要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才能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5小组讨论法培养协作能力
小组讨论法是针对病例,每个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例如,学习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学,之后再针对病例进行小组讨论,关于该疾病的护理,要求每一小组制订可行的方案,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估。在整个小组的讨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让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②在讨论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方向,对于学生要求解答的问题,应暂时保留。③教师要合理地安排小组,使得每个小组都可以团结协作,促使小组最后的护理方案得以有效实施。
6模拟教学法提高实践性
医学护理论文2100字(一):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做出进一步探究和分析。方法: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并且病情变化比较快,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护的患者,所以护理人员的责任非常重要,有着非常大的工作量,但是护理人员的数量并不多,属于护理风险控制当中的一项薄弱环节。本院在2018年之后,将排班模式进行了改变,持续质量改进,并实施全程监控结果:直到2019年,在1年的改进以及实施当中,患者的需求以及监护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压力,有益于持续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改进,减少了护理当中产生的差错,存在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灵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护士长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对人才和劳动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所减轻,有效提升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重症医学科;排班模式
【中图分类号】R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0-118-02
持续质量改进(CQI),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逐步发展的。其中,对于管理以及环节的质量控制更加注重,为新质量管理理论,护理质量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三分靠治疗、七分靠护理。重症监护病房,为危重患者以及现今设备仪器集中的科室,利用相应的监护,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并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出来。所以,强化对ICU患者实施的安全管理,提升护理质量监管。因此,本文针对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室共有24名护理人员,主管护师2名,护师共8名。其余人员为护士职称,专科护士一共为6名。平均工龄6.54年,其中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为10人。所以,护理人员的年轻化,工作方面存在不足,患者要求复杂以及多样化,需要经验十分丰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对其给予强化监督,对护理进行完善,以便患者和家属更加满意。如表一所示。
1.2方法
科室共有床位12张,为两组,2名专科护士担任护理组长,护士长以及护理组长,需要做好相应的监控护理质量[1]。第一组人员应用床位包干制度,一名护理人员对1-2名患者负责,这些患者的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工作、健康教育等都由该护理人员负责。其中,需要精准、完善的对护理记录进行书写,将专科特征进行体现,组长以及专科护士需要对年资低的护士给予指导,帮助其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等,并定期学习和反思。第二组应用统一管理制度,所有护理对全部病房进行管理,组长以及专科护士实施相应的健康监狱工作等护理内容,护士负责护理工作,记录护理过程等。持续质量改进涵盖了危病患者护理质量、环境监管、技术操作、患者安全以及舒适等。结合每一项护理环节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质量控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控制,并确定质控点,将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进行强化。利用有组织以及有目的考核,可对抢救措施的落实有效性给予保证。护理组长和相关专科护士,针对重危患者抢救工作、重症患者的临时处置,需要快速、正确、果断,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任务。
每日需要对两名激动护士进行安排,以便帮助两组护士,对相应的护理工作完成。夜间护理,需要高年资的护士带领两名低年资护士。年资低的忽视,分别管一组,高年资护士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系统的质量监控、将参与性、监督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等职能进行了发挥,使得低年资值班护士减轻了自身的工作压力以及心理压力,避免了有差错产生[2]。
针对有着疑难病例的患者,需要组织全科护士对其实施每月1次的护理病例查房,责任护士汇报护理患者的床号、基本情况等,其中要包括饮食要求、护理级别等。之后,科室人员给予补充和完善,最后护士长和护理责任组长提出问题,全员进行讨论,护士长最后给予相应的讲评。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有耐心以及爱心、理解等,关心患者。所以,要强化护理责任心,正确处理护患关系。
2结果
两组工作不同的小组,对于质量的提升起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如表2所示。
3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措施,对于管理以及环节的质量控制更加注重,为新质量管理理论,护理质量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产生直接影响。特征为组织性强、参与面广的不间断活动,护理效果质量非常高[3]。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对质量意识進行强化,坚持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监控,以便将质量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对于护理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以及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自身的能力提升。此外,护理人员要做到技术精湛、技术操作规范、创新求实。积极主动学习更多的新技术,对新的领域进行开拓。总之,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灵魂,排班模式的更新,有益于护士长管理,更能更加合理的用人,避免对人才和劳动力方面出现浪费情况,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要所减轻,有效提升了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医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析中医内科护理医学的护理理念及其发展论文
摘要:中医内科护理作为现代医学中护理方面必不可少的一种护理方法,它在很多临床验证中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中医内科护理依然存在着非常多的现实问题。将分析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其中包括人力方面的不足、科学研究能力的欠缺以及实际操作条件的匮乏等等,对中医内科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对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医学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状;中医;内科;护理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大了在各个医学研究中的经济投人,很多的新式医学研究开始不断涌现出来,而且现有的医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其中就包括越来越现代化的中医内科护理学,中医内科护理学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它的发展却一直在停滞,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入,中医内科护理学的发展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1.中医内科护理概述
中医护理是我国自古就存在的,指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相关护理工作,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而我国本土存在的护理中,古代中医师既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同时又扮演着中医的护理工作者。中医护理,尤其是中医内科护理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人,现代医学的护理行为和护理理念初入中国,使得中医护理进入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但近年的各种研究数据显示,中医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较大幅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点得到了医学界学者的普遍认可。
中医内科护理以整体护理和辨证实施护理行为为基本理论和基本特色,这也是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基本理论之上的,体现了中医内科护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临床护理离不开各种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内科护理的核心,包括针灸、拔罐、中医贴敷等等,其正逐渐得到医学界人士的广泛采用,也得到广大患者的充分肯定。
2.中医内科护理发展的现状
2.1中医内科护理专业人员匮乏
虽然我国现在的整个医学系统相对已经较为完善,而且从医人员也在大幅度增加,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医学人员却非常之少,只占到所有医学人员比例的9%。现在的很多医学专业学校大部分都是以教授西方医学为主要内容,中医医学的教学内容非常少,所以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员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专业素质较高的中医内科护理人员。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很多大医院中的护理人员中的92%都是学习西方医学出身,对中医内科护理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手法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对中医内科护理中常用的针灸、药透等等护理方法的运用很不熟练。因此,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匮乏是目前中医护理发展的一大阻碍,人员的匮乏直接导致了中医内科护理的地位始终不能提升,医学护理也会因此不完善,出现明显的短板。
2.2中医内科护理人员操作自由性不足
在现在的绝大部分医院之中,很多能够实施中医内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护理过程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比如说经常用到的穴位按摩、中药敷贴以及拔罐等等,由于很多医院沿用了人为老式的护理制度,导致这些中医内科护理方法失去了被执的灵活性。总体来说,利用中医内科护理来恢复患者的过程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中医内科护理的实际运用不容乐观。
2.3中医内科护理创新匮乏、制度老化
现存的中医内科护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潭死水,由于护理人员无法进行大量的中医内科护理,因此经验的缺乏使得他们没有方法去通过自身的认识以及护理过程的问题解决并去创新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即便是专业的中医内科护理创新研发人员,也是因为缺少临床的实际经验而事倍功半,而中医内科护理的制度固守也导致了这项技术不能将制度作为依托来发展,因此制度的老化也使得中医内科护理技术发展缓慢。
3.中西医结合护理教育发展趋势
3.1人才培养模式
中西医结合护理事业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中西医结合机构已有200多家,至2009年,我国有三甲综合性中西医结合医院18所”。在现代医疗服务正形成治疗、康复、预防、养生、保健的多元化形式背景下,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将需要大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而高层次、高素质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在中西医结合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中西医结合护理专业,依托中医药大学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中医护理人才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科研攻坚能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为中西医护理的真正融合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加快西医院校护理学专业的中医护理课程改革力度,逐步实现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基本融合,培养具有较强西医护理能力以及一定中医护理能力,能在临床护理、社区护理领域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基层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
3.2培养目标
目前公认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内涵标准为“系统掌握中医、西医两种医学知识与技能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人才培養目标应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顺应社会的需求,并反映时代先进水平。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应具备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社区护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沟通能力,跨文化护理能力。将中医整体观、辩证施护与西医整体护理、护理程序有机结合。辨病护理、辨症护理、辨证护理有机结合。
3.3课程内容改革
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以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学引领和整合临床护理;选取中医护理特色明显的病种,以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理念,根据护理程序重组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使中西医护理措施有效融合。加快中西医结合社区护理课程内容改革步伐,以顺应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社区中西医结合护理课程内容改革可采用系统论的观点,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应遵循整体优化原则、合理组合原则、环境适应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4.小结
【关键词】雨量站;原理;维护
为了更好监测雨情信息,我区雨量、温度两要素自动站,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积累了大量的气象数据信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几个设备出现过故障,不能保障气象的信息正常收集。因此,为了方便各站技术人员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将其基本原理和维护方法介绍如下:
1 CAWS600-RT 的基本原理
本系统由雨量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系统、供电系统、通讯控制系统等几部分组成。其中采集器是核心部分,通过内置程序可以控制传感器采样频率,采集器系统收集整理数据,同时可以定时将气象要素数据存储。雨量传感器将降水量转化为脉冲信号,采集器计算出降水量。温度传感器(PT100铂电阻)感应出电阻值随温度要素的变化,采集器依据温度与电阻的对应关系,计算出当前的空气温度。供电系统由太阳能板、充电控制器、电池组成,为提供设备所需的电能。通讯控制系统根据设置的要求,将气象信息数据通过GPRS方式,经互联网或短信传输到中心站服务器。
2 维护方法
在中心站服务器上,某一站的信息状态断开(或无数据)时,有时是因为通讯信号问题而出现的,经过一段时间(1~2小时)后,如能自动恢复正常,此时不需要维护。否则,将需要技术人员来维护,确定故障的原因。
2.1 通讯问题
当数据不能传输时,首先用电话拨其站的移动卡号,出现占线音时,可以断定通讯通道正常;当出现提示停机或空号时,要与通讯公司联系,看是否欠费或其它原因。
有时手机卡也有可能损坏,需要到通讯公司重新做新卡,号码要使用原号。
在现场维护方法:
重启电源开关,正常状态是电源灯亮,过一会蜂鸣器响两下,网络灯闪亮,间隔一秒左右。网络正常登录后,电源灯几秒闪一下,网络灯几十秒闪一下,说明系统正常。
1)开机后网络指示灯不闪:
是否听到正常启动提示音,如听到,是模块故障,关电重启。
无正常启动提示音,检查电池电压,应大于5V。
2)开机后网络指示灯始终在以一秒的间隔闪烁,表示设备网络登录故障:
检查天线连接、信号强度、通讯卡是否接触正常。
2.2 硬件问题测试方法
1)关闭电源开关。
2)拔出电池接线插头,测其直流电压,正常情况应大于6V。电流应大于2安培。否则电池可能损坏或充电部分故障。当电池电压低于2伏时,要用6伏2安培的充电器直接充电,才能激活电池。
3)拔出太阳能接线插头,测其直流电压,在晴天时应大于10V。电流应大于2安培。
4)电池电量不足,原因有两种:一是电池损坏,二是充电控制电路故障,无法给电池正常充电。
5)各点测试值都正常时,重启后还不能正常工作,则模块有故障,要与厂家联系更换模块。
2.3 传感器问题
问题:雨量传感器不工作,无雨量数据,而温度数据正常。
原因: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温度的变化,而造成干簧管向下弯曲,卡住雨量器计数翻斗,使其不能正常工作。
处理方法:调整干簧管的位置,使其与雨量器计数翻斗的磁钢间距在1~2毫米。
日常维护:应定期清理承水器内的物品,检查和疏通水道,同时要清洁滤网。
3 结束语
本文只是对大兴安岭地区的CAWS600-RT自动雨量站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故障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方法。对存在的不足,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CAWS600-R(T)自动气象站说明书[R].
[2]王梅娟,张青珍.乡镇自动雨量站常见故障和排除办法及维护[C]//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2010.
[3]李又君,郗兴文,王德锦,秦绍丽,赵春芳,冯长涛.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及网络维护和常见故障分析[C]//山东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 2005.
[4]杨省利,郭文怡,程和祥,张殿新,李飞,王晓燕,陈英,张雪玲,姚海荣.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心脏压塞的监护技术研究[C]//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0.
[5]马丽贤,杨省利,陈英,张雪玲,姚海荣,郭文怡.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监护与护理[C]//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8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 2010.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质性研究
2010年1月,国务院第27次学位委员会审议并批准设置了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下称专硕)[1],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也应运而生,即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研究生教育仍处于稚嫩期[3-4]。现全国已有多所高校拥有护理学专硕学位授权点,然而对于如何培养专硕研究生,各护理院校还处在探索阶段。笔者于2015年10月通过质性研究方法采集与分析护理专硕毕业生、培养院校、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探索高质量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为完善护理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积累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质性访谈对象包括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培养院校、护理专硕研究生4个群体共40人。其中用人单位6人,包括主管护理的院长1人,主管人事的院长1人,护理部主任1人,临床带教老师3人;行业协会2人,包括湖南省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湖南省护理学会主任委员;培养院校16人,包括湖南省3所护理院校院长2人、副院长3人、系主任3人、教师8人;护理专硕研究生共访谈16人,其中在校13人,2人毕业1年,1人毕业2年。将各访谈对象编码,用人单位为D1~D6,行业协会为X1~X2,培养院校为Y1~Y16,护理专硕研究生为Z1~Z16。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法,通过面对面、个体化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向访谈对象介绍本研究的目的与过程,征得同意后开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用编码代替受访者以保护其隐私,访谈时间10~20min。访谈提纲由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护理分委会拟定,访谈内容主要包括:①当前影响专硕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因素;②专硕研究生学习期间应该如何培养其核心能力;③专硕研究生临床能力如何考核;④专硕学位与科学学位应如何区分,是否需要限制其学位论文的研究范畴及大小;⑤用人单位对护理专硕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期望,岗位工作要求;⑥护理专硕研究生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必要性及衔接方式;⑦对护理专硕研究生的期望和培养建议。1.2.2资料分析访谈结束后,通过回忆访谈情景及整理录音资料,遵循Colaizzi7步分析法[5],结合访谈提纲提炼受访者观点,进而对各种观点进行标示和分类,辨别出相似的观点,最后返回参与者求证。
2结果
2.1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四点。首先是历史原因,Y2:“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护理专业作为中专教育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导致我国护理专业远远落后于国外,临床护理只是执行医嘱,从而使得护理硕士的培养被认为是没有实际作用。”第二是医护职责划分不清,Y6:“我国的专科护士定位不明,专硕研究生培养定位不明,导致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都停滞不前。”第三是观念错误问题,觉得治病主要是依靠医生。社会上多数人认为临床护士只需要大专学历,最多本科就足够了。Y3:“实际上医学这块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如果做得好,对患者的好处更大。”第四是医院管理方式问题,医院多把研究生、本科生甚至是大专生用同样的方法管理和使用,很大程度打击了研究生做科研的积极性。Y9:“医院应该给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岗位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定位,只有当专硕研究生进入合适的岗位后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并且因为岗位的激励获得更大的工作动力。”
2.2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
2.2.1临床实践环节作为新生事物的专硕培养模式尚属探索阶段,基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临床能力水平是反映其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临床实践期间要加强专科培训,鼓励学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应该增加临床实践环节为18~30个月,并要求实习生定期进行汇报,从而有的放矢培养学生,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专门人才;也有少数人认为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时间比例应为1∶1。Z2:“若延长临床实践的时间,可以考虑设置临床副导师,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指导临床实践发展,由自身导师负责科研辅导。”2.2.2临床能力考核评价综合各方观点后形成的临床能力考核主要包括:①临床技能考核,以病例为基础的技能考核,包括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②实践考核,加强分级考核和上岗。如规定完成30例患者的专科护理;③考核发现临床问题的能力,与临床护理有关的科研设计,包括文章的发表和对临床实践的感悟;④组织多个科室资深护士或者团队对学生临床实践进行评价,除了考核和自我鉴定外,还包括其在各个科室实习期间护理患者、临床实践的能力。Z8:“临床能力考核不仅局限于一种方式,可以多元化、综合考核。”2.2.3学位论文要求目前多数护理院校规定专硕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应更侧重临床实践,学位论文选题应以解决临床或社区具体问题为主,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方向不宜太大,强调研究有效性,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和应用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学位论文不一定要做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可以是系统综述、病例报告、研究报告、质性研究,但是不要脱离临床实践,但也有少部分被访谈者认为没必要限制论文的研究范围和形式。Z3:“有的人既可以很好地完成临床实践,也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不用过多限制。”
2.3毕业后的岗位职责
岗位主要包括临床护理岗、教学科研岗、护理管理和专科护士。其中大部分医院提供的岗位主要是临床护理岗。D3:“一般刚进医院都会先去临床,提供的岗位也主要是临床护理岗。”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明确规范的护理专家岗位;护理专硕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学科研培训岗位,在临床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也是不错的选择,在科研岗位准确评价和反思目前临床实践的不足,并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播出去。Y5:“专硕研究生可以带领科室的护士进行科研能力的培训和实行循证护理实践,参与科室的管理工作,在科室开展科研工作。”
2.4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与专科护士衔接
大部分访谈对象认为非常有必要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专科护士的培养进行衔接。Y13:“护士作为一种技能型的职业,其培养应该着重于专业型硕士教育,往专科护士方向发展。”其次目前临床护理实践时间通常在18~24个月,为了让实习达到效果,切实为其发展考虑,也非常有必要与专科护士的培养衔接。也有少数被访谈者认为现阶段还很难衔接,实际运行中可能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阻碍。D1:“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和专科护士的培养是两个任务,两个使命同时进行可能会有冲突。”湖南省乃至全国对专科护士的培训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缺乏规范的体系;另外护理院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数为应届生,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经验的要求。Y11:“先规范专科护士的培养再衔接可能更好,其毕业后不可以直接成为专科护士,必须经过2年左右的临床护理能力培养后才可成为专科护士。”
2.5对专硕研究生的期望和建议
从学院培养角度而言,学院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方向应该注重与现实需求结合,这样才可以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如Y8:“护理专硕研究生的研究应该切实与临床护理有关,真正做护理相关的研究,能切实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来解决临床护理中的问题。”从专硕研究生的角度而言,毕业后要立足临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护理实践的质量;同时在学术方面能够发挥研究生的作用,带动临床护士开展循证护理实践。X1:“专硕研究生一定要转变观念,敢于去临床,在现阶段我国临床护士分工并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不要气馁,充实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并尽自己的努力去促进临床护理的发展。”
3讨论
3.1加强护理专硕研究生核心能力培养
近几年专硕的课程正在经历整合阶段,在创新和发展上还有一定差距[6],课程设置应以基础医学知识和专科知识为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应有所改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决策能力内容应与培养实践型人才的目标相一致。刘东玲等[7]的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实践能力在专硕研究生核心能力中的平均期望值和权重值最高,是其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虽然沟通和决策能力也很重要,但是国内尚缺乏对伦理、决策、人文方面的重视[8]。
3.2制定切实可行的临床实践环节培养方案培养
方案是临床实践整体的规划,有助于明确临床实践的任务和要求,有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和目标的实现。人才培养居第一位,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临床实践[9],加强医院和学院的合作,让更多的专硕研究生进入临床、服务临床。蒋小平等[11]指出护理专业分科应该细化,轮转科室数量不是提升临床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根据学生的亚专业发展方向来确定实践科室及时间长短更为重要。考核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是监督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考核要倾向临床综合考试,注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还需建立护理专硕研究生临床出科考试评价体系,细化、量化其考核指标,特别是针对不同轮转科室的理论、专科操作技能等方面[12]。护理专硕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应以结合临床实践为基础,注重解决临床实际护理问题,这也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以临床实践为主的目标相符。
3.3促进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士衔接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205-02现代社会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同时,还必须具有关怀能力。新护士是医院的新鲜血液和新生主力军,研究表明她们的关怀意识普遍较差,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系统培训其关怀意识与能力[1]。为了提高新护士的关怀能力,笔者运用多元化策略对本院内科片2011年入院的新护士进行培训,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本院内科片2011年入院的新护士40名,均为应届毕业生,且自愿参加多元化策略培训。其中本科28名,大专12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2岁。
1.2研究方法
1.2.1采用问卷调查。运用美国护理学家Nkonghon教授编制的关怀能力评价(Caring Ability Inventory)量表[2]对40名研究对象进行关怀能力评价。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认知(对自己和他人及周围环境了解程度14条),勇气(主动关心自己、他人及处理危机能力的能力13条),耐心(耐性和韧性10条)。每个条目采用Likert7级评分制,其中非常同意为7分,6、5、4、3、2同意程度则依次递减,完全反对为1分。
1.2.2采用笔者设计的多元化策略由专业的临床规范化培训教师在临床中对新护士进行为期半年的规范化培训,多元化策略为:
(1)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要培养具有关怀能力的护士,教师必须具备关怀能力。关怀型教师应该是一位有专业能力的老师及专科临床护士。具体要求体现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重视教师的关怀型行为的榜样作用。在教与学中创建一个关怀社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将"五心"关怀护理服务模式用于临床培训 "五心"即:热心接待、精心安排、细心指导、耐心教学、暖心沟通 。为新护士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构建人文关怀的"传递链",重视对新护士人格理想,道义境界和社会职责的培养。
(3)将人性化关怀融入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中 通过教师关怀护理的示范,向新护士展示护士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并从小细节体现护士对病人的关心和爱心,在细微处闪烁人性化关怀的光芒。
(4)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关怀活动 举办人文知识讲座,肾脏病友俱乐部,新老护士座谈会,健康教育小讲课,床边护理查房,角色扮演等等。指导新护士学习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以及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内化,通过健康教育给予病人最真实的情感付出。
(5)将人文关怀纳入考评体系 由侧重"定量评价"向侧重"定性评价"的人文性转变。采取讨论发言、操作考核、病例分析、论文撰写、调查设计等形式,考核新护士实施人性化关怀的意识和能力。
1.2.3 培训结束,对研究对象再次进行关怀能力评价。通过对照,评价培训效果。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对研究对象培训前后关怀能力评价的比较(分, x±s),见下表。
维度 培训前 培训后 P认知 70.32±10.80 75.40±9.58 0.01勇气 54.38±10.22 56.20±11.84 0.02耐心 55.05±11.33 59.0±10.86 0.013.讨论
上表显示应用多元化策略对新护士培训后,关怀能力评价量表中认知、勇气、耐心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比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重点强调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实施需要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投入情感,并具备相应的关怀能力,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因此,激发护士关怀患者的意愿,培养护士对患者的关怀能力,管理者责任重大。调查发现,新毕业的护士多是独生子女,她们是被关怀,被宠爱的一代,关怀意识普遍较差。如何让这一特殊群体尽快的完成从"被关怀"到"关怀患者"的角色转变,以适应目前新形势下对关怀型人才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蔡虻等[3]研究显示对于新毕业的护士,早期给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临床环境;有利于从学生到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有利于他们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有利于护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4.小结
人文关怀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临床中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及途径对教育对象进行培训,使其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人文关怀的精髓,并将其内化为职业思想。本研究采用的多元化策略经实践在临床中方便实施,效果明显。经过培训的新护士关怀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满足了新形势下优质护理服务对关怀型人才的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许娟,刘义兰,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的调查研究,护理学杂志,2008,23(3):16-18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心内科;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40-01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和谐社会的创建,在医学层面上的一个很明显的体现就是患者对护理水平和人性化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之下,传统的单一护理模式也需要向人性护理的方向转变。心内科病房中,少数患者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无论从心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病情康复和患者心理健康的角度看,护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需要长期住院治疗的患者而言,护理的专业性和人性化发挥的作用更是难以估量的。从临床的角度进行具体的观察,可以知道人性化不但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还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
1 人性化护理的基本理念
最近几年,护理专业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护理方式,那就是人性化护理。这种护理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将现代医学带出了非常纯粹的生物医学方式,让现代医学步入了新的医学模式,那就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是必然的趋势,也是一个必然的要求。患者,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但是单个的生命体,还是综合了心理、文化和社会因素的集合体,社会、心理层面的因素对患者的健康来讲发挥着更加重大的作用。所以作为护理人员,不但要按照医嘱开展相关的护理工作,而且要将心理与人文因素融入到护理工作中来,深入了解患者真实的想法,深切地领会患者的真正需求,尽其所能,服务患者。
2 心内科病房中如何具体应用人性化护理
2.1 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深入地了解,对消极负面情绪予以适时疏导。心内科的日常护理首先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清晰地了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疏导。如果患者刚刚入院,情绪可能非常消极、恐惧、紧张,在这个时候,护士更要积极主动的与其沟通,帮助患者摆脱负面的消极情绪,安慰患者,对于病情和病症反映予以耐心的解释,让患者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病情。部分心内科的患者属于长期卧床型,恢复较慢,在这样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比较消极心理,护理人员要在积极鼓励和正向引导的同时,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患者,让患者树立信心,对于患者简单的合理的要求,尽可能的满足,让患者心理的层面觉得愉悦、舒适。为了让患者的病况得到更快的、更好的恢复,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改善自己的饮食,让患者真切的体会来自社会的温暖,来自医院的人文关怀。
2.2 提升和改善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沟通有助于尽快消除相关人员之间的戒备,缩短病人和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沟通的良好开展,态度是一个方面,技巧也很重要。作为护理人员,要结合护理病人的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等状况,予以有针对性的沟通。护理人员在进行沟通,一定要能够传递出积极乐观的情绪,让患者相信自己的病情是可以治愈的,让患者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医疗。同时,定期详细的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帮助其清晰地了解病人的病情,从家庭的层面稳定患者的情绪。
2.3 增强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作为现代社会护理人员,必须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进修理念,无论从业务素质还是从工作道德修养方面,都很好的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这样不但有助于自己工作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建立和开展。护理人员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实现,首先专业学习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操作技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开展人性化护理来讲,这是根本,也是保障。纯熟的护理知识,熟练的护理技能是所有护理工作开展的最基本保证,只有高技能、高水平的护理,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服务于患者,才能够真正的实现高水平的护理服务。第二个方面,还需要提高护理人员在其他方面的知识水平,比如预防保健学、伦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只有这样,护理人员才会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护理人员的精神和工作风貌才能够匹配于社会的发展,才能够实现护理水平的提升。
3 体会
心内科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都需要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可以说对于病人的早日康复,护理人员与医生一样肩负着重大责任。护理人员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应能够体谅患者的心情,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鼓励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自己的身体可以恢复到健康水平的信心。经过诸多的临床验证可以知晓:对于患者心态的改善,人性化护理具有较好的功效,其不仅能够提升医疗护理质量,还可为医患关系的改善和改良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徐定华,邱荷花.浅谈骨科护理中的优质服务与人文关怀.工企医刊[J].201(01):88-90
Abstract: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humanistic qualities education and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weaving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nursing specialized course, the strategies of weaving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nursing specialized course are discussed. The goal is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nursing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nursing personnel with certain humanistic quality.
关键词: 人文素质教育;护理专业课;护理教育
Key words: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nursing course;nursing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202-02
0 引言
近年来虽然医学技术在飞速发展,但医患关系紧张等医疗问题却日益突显。卫生部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中提出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让病人满意,且感受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然而,人文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因此加强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护理人员是医学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1999年护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各护理院校对护理教育中社会人文学科课程的设置及提高人文教育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人文素质教育融合于护理专业课教学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1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人们在自身基本素质的形成过程中,将人文知识经过环境、教育、实践等途径内化于身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其外显为人的志向理想、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其包含人文知识、人文能力和人文精神三个层面,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的基础,人文能力是外在体现,而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和灵魂[1]。
人文素质教育是使人们在思想、道德、文化、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护理专业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是对护生及护士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尊重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和需求及对患者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关怀,是更加强调尊重人性和职业道德的特定状态下的人文素质教育。
2 人文素质教育融合于护理专业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2.1 课程设置不合理 继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面向21世纪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之后,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医学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比重,但却没有取消旧课程,使得课程设置不平衡,课程体系和目标模式不合理,造成师生负担越来越重。吴玉华等[2]对全国22所医学院校本科护理专业人文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也表明,护理专业人文课程开设的门数和学时比重较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却处于门数多,相应学时少,知识传授零散、不系统的状况。目前,在我国医学教育中临床专业课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如果人文素质教育不与这部分课程结合起来,则很难深入、持久地开展。
2.2 教学安排不规范 受传统专业教育影响,在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学只注重学科的系统性知识的传播,人文知识、理论被以概念化、直观化的形式体现于教学内容中,真正有本学科特色的思想见解很少,造成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空洞无物,甚至变成某种既定原则的论证或说教的工具,学生对此无兴趣,缺乏领悟这类课程中所隐蕴的精神内涵及与临床护理实践的交融,最后人文教育变成考试和学分的工具。此外,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互动交流;教学评价单一,评价方法多采用开卷或闭卷考试,过于注重量化,忽视对实际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评价,没有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促进、导向、反馈和反思功能。
2.3 教师知识结构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人文社科类课程大部分由人文社科系教师承担,而这部分教师缺乏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其教育理念、自身的人文素养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其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与护理教育不能相互融合,消弱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另外一方面,虽然专业课教师也承担一些人文课程,但普遍人文学科知识不足,大部分教学处于照本宣科状态,也不能很好地将人文教育运用到临床护理中。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举办培训班、进修班等各种形式,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以便提高教学效果[3]。
2.4 社会文化不良影响 人文教育内容来源于社会文化,社会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科学与非科学混杂,比如目前医患关系不和谐、护士社会地位较低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医学价值观念,如果教师都不热爱护理事业,那么其对学生的教育就会偏离社会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品质熏陶,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4]。因此,仅仅单靠人文课程的教育不足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人文素质教育融合于护理专业课教学中的策略
3.1 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否热爱护理事业,是否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教学工作,教学过程中是否亲切、和蔼,充满活力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人品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专业课教师如没有接受过人文课程的培训,就不能很好地把握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融合的角度和切入点,因此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如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培训、进修或建立激励机制来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而提高教师对护理人文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人文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3.2 科学设置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综合整个学习阶段的课程,构建不同的模块,加强人文学科课程建设,将人文素质教学贯穿于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并且在基础医学、专业学习、临床见习、实习等不同的阶段各有侧重。在早期开设基本的人文知识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实用性的医护人员职业态度、沟通能力、医学与美学等人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见习或实习阶段综合运用人文理论、人文精神于临床实践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总之,构建课程体系要以学生为本,要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将不同特点的人文知识融入不同阶段专业课的教学中,既不增加课时,也能提高护理人文知识的教学效果。
3.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 要改进教学模式,教师应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周素民[5]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引进案例、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学生互相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形成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学会倾听、吸纳他人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史岩[6]对护理本科人文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表明大部分专业教师将人文知识融入专业课的主要方式是在授课中构建融入人文问题的案例,或在授课中穿插说明护理可能涉及的人文问题,并建议护理专业课教师和人文教师共同备课,通过构建医学人文教育案例,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周莹[7]认为医学人文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而PBL教学法本身就具有“先天的人文性”,因此将医学人文教育适当的整合成为PBL专业教学的一部分内容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总之要想将人文素质教育更好地融入专业课教学中,需采用案例讨论、角色互动、问题情景、小组学习、情感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发学生从思想深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进而内化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3.4 加强开展实践活动 临床实践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认识,更在于思辨、体验、情感的变化和精神的升华。如到宁养院与癌症病人交流,以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和生命的情感;利用学校的三下乡活动或志愿者服务到偏远山区或医疗设施简陋的地区进行医疗扶贫活动,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为日后缓和护患关系,甚至化解一些纠纷打下良好基础[8]。
4 结束语
在所有学科中,医学应当是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因为医学本身就承受着关爱生命,关爱人类,救人命于危难之时的崇高任务[9],而护理学又是医学中人文精神的主要承载者,因此如何培养具有人文素质全面、职业素养优秀的护生成为较为关注的问题。然而目前护理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仍处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安排不规范、师资结构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状态,因此探索出通过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设置人文课程等途径将人文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是提高人文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总之,要把人文精神融入到科学知识中,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提高护理水平,使未来的护理人员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孙鹏.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2.
[2]吴玉华,赵光,刘江恒等.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文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91-92.
[3]李四海.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广东:第一军医大学,2005.
[4]袁凤琴.教育学导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5]周素民,李向青,张献领.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3):66-67.
[6]史岩.护理学本科人文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A].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浙江杭州,2012.
[7]周莹,曾勇,汪青等.将医学人文教育引入PBL课程教学之必要性与可能性[J].医学与哲学,2009,30增刊: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