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计算机专业导论论文

时间:2023-04-14 16:48:58

导语:在计算机专业导论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计算机专业导论论文

第1篇

摘要:本文结合“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双语教学在计算机本科生教学中四年不断线的必要性和意义,分析了对双语教学的效果怀疑的内在原因,提出了实施计算机双语教学不断线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双语教学;计算机科学导论;国际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近年来,双语教学在全国各高等院校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也存在着很多问题,甚至有些学校对双语教学的效果产生怀疑。本文结合“计算机科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构建计算机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构建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设想。

2目前双语教学的三种模式

严武军将双语教学划分为简单渗透型、穿插型和全外语讲授型三种模式,但他并未研究教材和授课语言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实践证明,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实现最佳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根据教材和授课语言,将目前高校中的双语教学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中文教材,英文课件,英文授课。这种模式类似于上述的简单渗透型。国内培养的教师容易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他们用英语和PowerPoint等软件做出课件,在讲课时注重概念的解释。但这种教学很难将目前国际上的学科进展和知识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英文教材,英文课件,中英文混合授课。这种模式类似于上述的穿插型模式。在英语国家有一定工作和学习经历的教师往往采用这种形式,使学生一步进入英语和汉语混合的教学环境,也弥补了现实中全英语授课学生听不懂的缺陷。但这种双语教学不利于学生用英语理解专业知识能力的有效提高。

英文教材,英文课件,英文授课。这种模式类似于上述的全外语讲授型双语教学模式。在英语国家学习和工作多年然后回国的学者容易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他们甚至将自己在国外使用的英文教材和讲稿直接应用到国内的双语教学中。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步到位进入英语的教学环境,但由于中文在大学校园里占统治地位,学生遇到一点学习困难,听不懂、学不会,便会开始抱怨。这可能也是双语教学在有些高校难以为继的一个原因。

应该指出,不管是严武军的双语教学模式还是我们提出的模式都忽略了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对双语教学的影响。实际上,在“导论”的双语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来制作英文课件,将国际上“导论”的有关最新进展有机地加入到课件和双语教学中,并深深体会到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将真正缩短我们在教学上与英语国家的差距。

3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及探讨

首先,学生听不懂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学生必须听下去。实际上,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不仅要求教师更多地投入,对学生也有同样的要求。这种投入首先要求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大一属于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一般所开课程相对较少,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宽裕;同时这一时期学生考级、考研、就业的压力较小,相对于高年级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可以投入到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之中。

另一突出的问题是双语教学因人而设,教学计划制定时并没有把双语教学纳入统一的系统发展中,虽然丁学钧等研究了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系统模式,并做了一定的实践。因此,在这种因人而设的双语教学中,学生不能系统地用双语学习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科的相关知识,高校也不能真正有效地建立双语教学的教师队伍。正是如此,近两年双语教学正在我们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申请中逐渐消失,这也可看作人们对双语教学效果怀疑的直接后果。同时,这也可看作是没有建立计算机双语教学体系的直接后果。

第三个突出的问题是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的关系。既然是双语,那么就应该合理地同时使用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使二者互为辅助和补充。例如,在“导论”的双语教学中,我们以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作为选择英文教材和通过互联网选取国际上最新的教学资源的基础,参考了10本原版或影印版英文教材和1本中文教材。实际上,目前我国双语教学教材的建设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部分课程的教材还处于探索阶段。实践证明,没有完整的计算机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的建立,我国双语教学教材的建设也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4构建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计算机业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但也不得不承认,计算机的技术和知识基本上来自以英文为载体的媒介(含书籍),我们的教材基本上是对这些媒介内容的加工和处理。同时,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在学学英语时,很少接触大量的专业词汇。例如,我们的一些一年级计算机专业学生不知道“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虽然他们已学了C++ 程序设计语言。而且,大部分编程软件都是用英语编写的,这给学生更好的利用软件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及时实施计算机双语教学,以便让学生直接学习当代以英文为载体的计算机技术和知识是必要的。

英语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学习和应用是一个渐进过程,学生不可能通过一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就能达到“能够阅读本课程所涉及的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英语文献资料,而且能够用英语口语和书面的形式,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方式处理和交流与本课程有关的专业事务和信息”。从这一点来看,有必要建立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将双语教学课程从一入学开始安排,然后每个学期逐渐展开,以形成一个初期打基础、间接动力推动到后期高层次、直接兴趣推动的连贯的、完善的双语教学体系。

张萍等老师对生物系和物理系实施的双语教学的调查表明,连续两个学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学生的进步显著。赵艳红和邵定宏在探讨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时也注意到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应具有连贯性,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受教育过程,并建议“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每学期开设一到两门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低年级双语教学的重点放在英文教材的使用上,逐步实行课堂中英文讲授。专业课鼓励教师学生采用英文教材,双语教学课程中逐步增加全英文讲授比例”。他们也建议程序的开发环境应是英文的操作界面,尽可能不使用汉化后的开发工具。

5建设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构想

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是成功实施双语教学和培养“面向世界”人才的根本保障,也是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必要条件,它还是建设双语教学教材完整体系的必要前提。因此,讨论如何科学合理的建设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对于发展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双语教学是很有意义的。

一般来讲,科学合理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必须考虑其与计算机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联性和衔接性,同时又要避免学科内容的无效重复,不能像计算机专业外语那样。具体来说,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首先应贯彻教育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双语教学的精神。这一文件颁布已七年了,计算机双语教学的课程应达到所开课程的10%。这意味着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至少包含4门计算机课程的双语教学,如果在计算机本科生的四年的教学计划中,每年能够至少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的双语教学,就基本上实现了“双语教学不断线”的思想。

目前大多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组成。因此,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应涵盖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而且,双语教学课程应覆盖本科生大学四年的每个学年,我们的计算机双语课程教学体系至少应包括在一年级开设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在二年级开设的一门程序设计语言,例如“Java 程序设计”,在三年级开设的“软件工程”和在四年级开设的“人工智能”。其中两门是必修课,两门是选修课。

选择上述课程作为计算机教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不仅吸收了国内同行的双语教学经验,而且基于下列考虑:

(1) 凡是国内教材与国外英文原版教材具有较高内容一致性的课程;或者,课程所用的国内教材基本上是国外英文原版教材的子集,均可较容易地用于双语教学。“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属于这种情况。

(2)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本科生一年级的入门性课程,计算机专业的双语教学应从这里开始。如果说计算机的学习应该“从娃娃开始”,那么计算机专业的双语教学应该从“导论”开始。

(3) 我们已成功地实施了“计算机科学导论”和“Java程序设计”的双语教学。本文的第一作者曾实施“人工智能”的双语教学。

我们还将实施“软件工程”的双语教学,因为“软件工程”双语教学的成功将有利于学生提高他们用双语直接了解掌握最新软件工程的原理、思想、技术和方法的能力,改善他们在软件开发中的合作和团队精神,促进我国软件工业的国际化。

同时,我们的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还包括“算法和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系统原理”两门课程,使之达到“用双语授课课程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 因此,我们的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就包括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15门核心课程中的6门课程。

最后,我们将在本科生的四年级开设三门双语教学选修课程“电子商务”、“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和“Web智能和工程”,学生可选修其中一门。同时我们要求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必须阅读和引用1~2本英文著作,2~3篇英文期刊论文,3~5篇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这可看作是为学生将来用英语发表研究成果所做的必要训练。

6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目前双语教学的三种模式,讨论与构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有关的若干问题,研究构建计算机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建设计算机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计算机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一个长期而困难的教育目标,也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教学系统工程,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还有无数的问题等待解决。我们应加大引进所需原版教材的种类,更需建立一支能够实施计算机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7致谢

本文得到河北师范大学校第八批教学改革项目的部分支持。作者衷心感谢河北师范大学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计算机科学导论”的双语教学就不能在河北师范大学顺利实施。本文中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策略就不可能浮现。

参考文献

[1] 胡立源,卜荣欣. 计算机基础双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 计算机教育,2007,(23):73-74.

[2] 严武军. 师范院校计算机人工智能双语双语教学的方案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07,(23):93-95.

[3] 何明霞. 高校双语教学“羊群行为”分析与发展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07,(9):59-60.

[4] 张萍,陈继荭,何丽平. 以学生为本稳妥推进双语教学[J]. 中国大学教学,2007,(11):36-38.

[5] 赵艳红,邵定宏. 计算机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探究[J]. 中国大学教学,2007,(8):25-26.

[6] 滕小瑛. 双语教学的探索和体会[J]. 中国大学教学,2005,(7):31-32.

[7] 翟中. 计算机科学导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 王斌华. 中外比较:双语教育的界定、属性与目的[J]. 教育发展研究,2005,(11).

[9] 林永成. 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8).

[10] 江爱华. 高校双语教学的背景、表象与对策[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1).

[11] 陈肖慧等. 从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看双语教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12] 董宇欣. 我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13] 杨儒贵. 谈谈双语教学的课程和教材建设[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14] 刘坤起,赵致琢著. 计算科学导论教学辅导[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连贯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7-4728-02

Discussion andResearch of Continuity Mode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XIAN Min, ZHOU Li-fen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Qujing 655001,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urses in computer,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absorb advanced knowledge in the computer field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courses which has their specificity, combines computer technology, specialty English and public Englis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of education can not adapt to a new era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combinated with the practice, discusses and researches the continuity mode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nd methods

Key words: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continuity; teaching mode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和融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中。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技术已经对世界经济,文化,军事,教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计算机科学发源于欧美国家,近几年,我们国家的计算机科学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最新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仍然来自于欧美国家。做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必须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更新较快等特点,一般是一年半就要更新,硬件平均三年半就要提升一档,这样的发展速度也就决定了要及时从国外接受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知识[1]。由于受到语言环境的限制,如果将国外的最新的技术翻译为中文,首先是时间较缓慢,另外由于翻译以及计算机知识的固有特点,引进后的技术和文档会影响技术的理解与应用。于是,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计算机专业英语模式的改革与研究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国内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开设在大三年级,大一大二主要学习公共英语,而且该课程是一门跨学科课程,它将计算机专业与英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又区别于某一具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或者一般的英语语言课。正是由于该课程的特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有探讨与研究的趋势和必要。保留传统的模式的优点,借鉴新模式,联系实际,让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成为提高学生英语和专业课程的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1 传统教学模式与连贯性教学模式的区别

计算机专业英语包括英语科技文献的特点与常见表达方式,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英语表述,计算机主干学科和研究领域的概论。一般的大学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中通过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对知识进行评价这三个教学过程完成基本教学。并且一般的高校在大三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通常只有一学期,这样对整体提高学生对科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能力有限。因此在魏元春,陈伟等人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连贯性教学模式研究》中[2]提及到连贯性模式。受此启发,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对连贯性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与研究。

1.1 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不仅有时间短,因为一般都在大三一学期进行,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一般采取课文教学模式。专业英语教材一般课后都有计算机专业词汇,很多老师都花上不少的时间进行单词讲解,然后才回到课文进行课文讲解,包括课文翻译。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感到课堂枯燥,老师为如何让这门课程上得更生动和精彩感到困惑。学生因为有大一大二的英语基础了,如果再简单地对专业英语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则不合适。

1.2 连贯性教学模式

连贯性教学模式是指专业英语的教学需要贯穿在每个学生的整个大学过程中。连贯性教学模式旨在将专业英语的教学融入到学生的专业知识中。在此教学模式中,不是简单的大三的一门专业课程,而是许多课程,教学方式的整体融合。

1.2.1 连贯性教学模式过程

在整个大学教学过程中,四个过程是相互连贯相互辅存,一环扣一环。在大一阶段,着重打好公共英语的基础,但是一般公共英语的老师不会在课堂中引入专业英语词汇。这就要求专业基础课程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引入一些简单的专业英语词汇。例如在大一的《计算机导论课程》中,会涉及到软盘硬盘等词汇,专业基础课老师可以在此时引入floppy disk ,hard disk 简单英语词汇。同时对一词多义的单词进行强调,比如“block”单词,即有“块”的意思,也有“分程序”的意思。另外对专业英语中经常涉及到的缩写词进行引入。比如“CPU”,“AI”等词汇。大二学生在上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专业英语课程,在这门课程中除了系统的介绍计算机专业词汇,语法,特别是要强调科技英语。比如:Table and Graph, Document Conventions, Description and Listing ,Academic papers等,通过引入这些科技英语,让学生知道科技英语的写作与翻译,在此阶段,强调中英科技英语的互译。大三学生即有了专业英语的基础也有了专业知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增设双语课程,原滋原味地吸收英文计算机课程与相关文档,对其能力的提高有个质的飞跃。大四实践阶段,有了前面三年的积累,在这阶段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一些国外会议,国外文章,从毕业实践到毕业答辩尽可能地用全英语进行。

1.2.2 连贯性教学过程实践方法

通过前面的分析,以及传统模式和连贯性教学模式的互相比较,取双方之优点,在具体的连贯性教学过程实践中,把握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实用性,针对性,连贯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质的飞跃。

1) 科技英语

加强科技英语的认识,在连贯模式中,不能忽视科技英语的重要作用,科技英语起到为学生打开世界之窗的作用,学生理解科技英语的知识点和写作,才能看懂国外文章书籍,理解知识。

2) 加强学生中英互译的能力

由于学生有公共英语的基础,对普通的中英互译不感到困难,但是对于计算机英语本身固有的特性,它不仅是计算机词汇与公共英语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英语的渗透。由于其特殊性,所以要特别加强学生中英互译的能力。

3) 教师能力的提高

连贯性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有深厚的英语功底,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把专业英语渗透给学生。学校应多提供机会给教师进修英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应当让教师参加更多的计算机国际会议,了解最前沿知识。

4) 教学方法多样性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合理有效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够教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改善刻板的教学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不能简单地通过词汇介绍,导读翻译,总结内容,布置作业等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因材施教,课堂上讲解中等难度的文章,针对学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布置一些较高难度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4]。适当地引入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查阅国外最新成果的文章[5]。

5) 学生思维能力的转变

通过在课堂上引入中外科技论文进行对比,让学生比较中外科技论文写作的区别与特点。英文科技论文一般是在文章中先给出推论或者结论,再一步步介绍原因。学生掌握这种思维方式后,无论是对写科技论文还是阅读外文文献都有帮助。

6) 开设双语课程

在适当的年级开设双语课程,双语课程是以中英文同时为讲授语言,但是教材选用影印版国外文献或原版文献。通过双语课程,让学生不仅学到国外先进的知识,因为这部分知识不需要翻译,直接理解,不会产生歧义,同时学会西方思维,进一步加深对科技文章的理解,最后学会自主式学习[6]。

2 结论

保持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借鉴连贯性模式的新理论,在此基础上,对大学计算机专业英语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连贯性模式贯穿于大学四年,连续性很强,需要学校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以促进该模式更好地被执行。该模式的实践需要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的配合。本文分析了连贯性模式的过程,以及相应过程中应当把握的教学重点,并对教学实践中的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该连贯性模式不仅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也为有能力进一步深造的同学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崔玉宝.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与教[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3,13(4):60-62.

[2] 魏元春,陈伟.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连贯性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9(20):3-3,6.

[3] 姚越.浅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J].福建电脑,2009(5):202.

[4] 喉悦.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09(12):141.

第3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0.引言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确保教学质量,顺应当前IT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地方高校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湖北文理学院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分析计算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与特点、知识结构、能力构成与综合素质要求等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以市场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两年基础、一年专业、一年实践与应用创新的“211”人才培养基本模式为指导,构建面向计算机专业的“211”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中首次引进工程化实训教学,形成以实验(含课程设计)、实训、实习、毕业设计为基本环节,以课外自主训练与创新活动为补充的多层次实践教学环节,确保有效开展一系列教学改革与探索。

1.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深化“21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完善,形成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概括为,“一个教学理念、两项核心任务,三个培养阶段、四项保障措施和五个实践教学训练环节”。

(1)一个教学理念。确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学并重,突出工程化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理念。

(2)两项核心任务。把计算思维和工程化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两项核心任务。即教会学生面对求解问题,如何去分析、抽象、拿出应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思路,并以团队式、工程化的方法去设计、实现和运作。

(3)三个阶段的能力培养。把计算思维和工程化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工程化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三个阶段。基本能力培养,与两年左右的基础教学相配套,通过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外开放式自主训练,使学生具有正确运用计算机解决基本应用问题,能够维护其计算机系统,运用基础算法设计,按规范要求实现小规模程序设计的能力。专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学相配套,通过实验教学、单课程实训、课外开放式自主训练,使学生具有系统辨识、抽象的能力,能够应用专业知识、技术和工具,从系统的角度按工程要求设计和实现简单的应用系统的能力。工程化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用一年时间,通过面向岗位的、工程化的综合实训(16周)、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应用创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技术、方法和工具,按照系统要求,团队式工程化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4)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化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评价体系创新;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与平台建设。

(5)五个实践教学训练环节。构建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课外开放式自主训练与创新活动五个实践教学训练环节,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与工程化实践能力。在五个实践教学环节上展开的实践教学训练体系,如图1所示。

2.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211”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计算思维、工程化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思路,通过调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工程化实训和提升保障条件的建设,进而形成以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

2.1转变观念,实施教学改革

(1)以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核心任务为指导。在教师中开展培训和研讨,清楚并明确应用型、学术型、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及培养重点,理解所确立的教学理念、核心教学任务对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与作用,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找准教学和改革的重点及要求。

(2)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根据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及专业方向的选择,对传统基础课程通过合并减少理论学时,加大实验学时,增加课外训练要求;对一些专业技术课程,通过改实验为实训(或实践),来强化对技术和方法的训练;通过增加团队激励与沟通、工程经济学导论等非技术、综合素质课程及相应的实践要求,增加工程化综合实训(16周),加强对综合素质、工程化实践能力、职业素质的训练;通过增设课外开放式自主训练与实践创新活动学分,引导学生自主加强实践与创新训练。在调整后的课程体系中,实践学分达到近30%。

(3)加强教学研究,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3个层次的划分和3阶段培养目标为指导,围绕体现项目驱动、计算思维、加强工程化实践能力,开展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模式、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工程化实训教学,教学资源建设等系列专题教学研究,重新规划计算机专业14门主干课程和课程设计教学方案,与企业合作开发程序设计课程、软件工程实训、网络工程实训等教学方案,通过从网上收集和向企业征集,建设20个软件开发项目和10个网络工程与系统管理项目。

(4)建立考核标准,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法。对于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其考核成绩可以占到该成绩的30%~60%,改过去简单地考试或检查,为注重过程、以训练量为基础的结构化考核,包括考勤、自主训练、反映设计思想和程序的文档、工程规范、实现能力等;对于课程设计、实训等考核,采用过程阶段陛目标考核累计得到最终评价结果,在具体阶段性目标考核中,采用检查评审、系统演示、答辩、团队互评等开放形式进行;毕业设计要求选题具有实用性,在过程检查上有开题答辩和最后的设计系统演示环节、毕业论文由教师交叉评审。

(5)组织开展面向职业岗位、工程化专业实训教学。实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强化对职业岗位技术和工具的掌握,提升工程化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实训教学在过程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小型项目实现,提高学生的技能与工具使用能力,第二阶段通过较大规模的实际应用项目,以团队、角色分工的方式,按照软件工程或网络工程的要求,从项目规划、需求分析与系统建模、设计到实现、调试测试、运行来进行实践训练。整个过程体现工程化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实施方法与技术、工程要求与规范、团队协作和对职业素质的要求等。经过两届学生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通过对课外自主训练量提出要求并纳入实验实践教学考核,加强学生的自主训练。通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实践创新学分要求,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教科研项目、参加学科竞赛、专业认证、开展大学生科研项目等,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2校企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

通过校企合作,在IT企业中建设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从企业选聘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主管担任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指导顾问,指导课程结构调整、实践项目开发、工程设计等。选聘多名技术熟练,具有工程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训、实习指导教师;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内外著名企业组织的技术和工程设计培训,到企业挂职或兼职参与工程项目,组织教师开展横向科研或应用开发项目等形式历练教师的工程能力与素质,从而形成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2.3加强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

以工程化培养的理念为指导,以系统软件、CASE工具、开发工具为核心,以网络、服务器、桌面系统为平台,加强实验室和实践平台建设。从2008年到2012年,湖北文理学院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软件工程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训基地、综合布线实训室、大学生计算机创新基地等一批校内加强工程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和训练平台。

2.4探索构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机制与实践教学管理方法

建立包括企业、实习生和毕业生反馈机制,制定实践教学若干管理规定、课外实践创新学分评价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专业实习要求与管理办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结语

第4篇

我校计算机学院设置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等五个专业,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其他专业区别开来,那么就需要有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进而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制定满足要求的课程标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2002年最早设置的专业,根据计算机学科教育的发展,于2006年和2010年分别修订了人才培养计划(方案)。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能够适应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院校早期的计算机学科教育注重学术研究性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精英化教育。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需要大量实践能力强且上手快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高等院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维,应该研究培养体现职业特征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基础适度、口径适中、强化应用、提升能力、注重特色的人才培养规格为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相互协调,系统地学习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分析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系统以及接口设计、调试、安装与维修,获得计算机科学和技术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创业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

关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发展和建设专业所必需的。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特色建设、创新的原则,对培养模式进行深化,进而达到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2.1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计算机具有实用性的特点,注重专业与市场的对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面对多元化的经济市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使得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职业性。基于市场需求,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上,要具有实效性,以市场的需求面来确定教学的内容面,这样在培养方式和内容上,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2 专业建设的特色化原则

随着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开设增多,其竞争性加强,社会对于其的要求也增加。因而,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关于特色专业的建设非常重要。专业建设的特色化,可以更好地体现应用型,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在计算机专业的建设中,要体现学科的细化,教学方面进行明确。诸如,运行、系统建设、维护等相关技术的教学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这点也是专业细化下,专业特色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2.3教学内容的创新性原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迅猛,其课程内容具有技术新、变化快的特点。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多变性,在于教学主体未变,其相关技术的创新性发展。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创新非常重要,教学内容的创新,可以为专业培养提供多元化的平台,进而实现综合性的培养模式。同时,教学内容的创新,还需要体现市场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之中渗透职业教育,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这样,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得到更好地培养,适合现代教学改革的需求。

3 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是其采取的重要手段,即课程是专业教学的重要载体。课程体系是课程及进程的总和,是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是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因此,构建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它关系到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何强化应用、怎样体现专业特色。

3.1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模块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分为思想政治理论模块、军事理论模块、公共体育模块、公共外语模块与数学模块。它们是大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培养中的基础部分。

通识部分选修模块是根据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和知识结构自我构造的需要而设置的一系列课程,按课程的学科性质将选修通积教育分为人文素质模块、自然科技模块、经济管理模块、艺体健康模块等四大模块,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身心健康、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3.2 学科基础课程

包括各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课程,其目的是夯实学科基础。

具体课程包括计算机导论、C程序设计、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路与电子学、离散数学、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数据结构。具体分为以下两个课程群:①数理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②技术基础:包括电路与电子学、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等硬件基础课程群和计算机导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软件基础课程群。

3.3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模块是按社会需求和专业学科发展需要所开设的反映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若干门课程,主要包括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课程,其目的是夯实专业基础。分为软件与硬件两个课程群,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汇编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编译原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接口技术、软件工程等。

选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图形学、网页制作、JAVA程序设计、LINUX操作系统、JSP网络编程和计算机系统结构。

3.4 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程

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程是根据社会上实际的人才岗位群需求,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从深度上体现该专业内涵和特色的一系列面向应用的课程,主要是指与某一特定的工作或某一类职业相关的课程,目的是为学生进一步扩充和强化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方向和嵌入式系统方向。

计算机应用方向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有.NET构架及应用和ASP.NET网络编程两门课程,选修课有J2EE技术、微机与外设维护维修技术、Delphi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ORACLE数据库、电子商务概论和UML建模技术等课程。

嵌入式系统方向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有嵌入式系统基础和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两门课程,选修课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程序设计、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移动设备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测试技术、嵌入式网络协议及应用、WinCE嵌入式软件开发、嵌入式数据库和通信网络与总线技术。

4实践教学环节

4.1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应包括普适基本技能层次、学科专业技能实验层次、专业应用与综合技能实践训练层次在内的三层次实验课程体系。

1) 普适基本技能层次

普适基本技能层次开出预备性实验基本技能课程实验,使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尽早转变学习方式,尽早增强工程意识。这方面设置有物理实验和认识实习。

2) 学科专业技能实验层次

学科专业技能实验层次开出二级学科及其相关专业实验课程,通过基础科学原理课程的实验训练,养成科学规范的研究习惯,掌握实验设计、装置准备、数据采集和处理、结果分析和报告的方法。包括计算机导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的上机编程、电路与电子学和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两门课程的硬件实验。

3) 专业应用与综合技能实践训练层次

专业应用与综合技能实践训练层次通过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综合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践环节,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以项目实训为主,着力提升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例如,本专业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实施蓝桥计划,联合培养JAVA程序高级开发人才。与北京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培养C++程序设计高级开发人才。另外,与北京安卓易科技有限公司、京东翰林教育集团、汇众益智(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双方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取得良好效果,基本实现了应用型人才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4.2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

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为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研创新、专业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取得课外素质和创新项目4个学分,此类学分单独记载,超过的学分可以替代相应选修课学分。

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内容包括各类考试、学科竞赛(如数学竞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科技创新竞赛、创业大赛等)、科研创新实践、科研论文与文艺作品、社会实践等。

第5篇

关键词:优秀青年教师;卓越工程师;中芬合作师资培训

0、引言

同济大学作为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高校,于2010年启动“卓越课程行动计划”,旨在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和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10年,同济大学与芬兰阿尔托大学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从2011年起,为推进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方案,提高优秀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济大学分批派送骨干教师赴芬兰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访问,参加中芬合作师资培训项目。

笔者参加了2012年度的中芬合作师资培训,在项目培训期间,与同济大学和芬兰阿尔托大学的教师分别在上海同济阿尔托设计工厂和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大学,进行关于教学方法创新的2个阶段的探讨、研究与实验,并与阿尔托大学计算机系的院士和教授进行科研交流和教学实验设置方面的讨论。

1、芬兰师资创新机制概述

1)教材。

芬兰的大学教材都以国际知名大学知名教授的名著为教材,辅以参考书目。教学内容充实,系统性强,教师的教学自由度较大,学生比较感兴趣。

2)基于结构化调整的教学方法。

芬兰的大学教学往往是纯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国际化大学,阿尔托大学大力推进教学的全英语化,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在教学方法上,阿尔托大学要求教师采用结构化调整的教学方法。芬兰阿尔托大学结构化课程设计与调整方法如图1所示。

其中,课程设计与调整包括教学方法设计、学习结果预期和教学评估与反思。教学方法设计包括:①选择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如学生能够描述、记忆、应用或设计教学内容,具有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②选择可达到此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选择基于项目、错误案例、团队合作、讲课、实验、演示等教学方法;③分析此教学方法的优势与弱点以及通过此教学方法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学习结果预期指预计学生的学习结果。教学评估与反思指回顾和分析整个教学过程,对有意义的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讨论,将理论联系实际,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并对以后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实验。

芬兰的大学往往配备几名助教,专门负责课程实验。例如,对于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师会专门准备1个不规则的跑道和小车,由每名学生自主设计小车的嵌入式系统,学生的最终成绩按照各自小车在赛跑中取得的名次决定。由于跑道不规则,小车速度过快,容易冲出跑道,而速度过慢,则难以超越其他小车,因此除了嵌入式系统的实现,算法设计也决定了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通过教学实验,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了解和对技术的掌握将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得到统一。

4)科研环境。

产学研紧密结合是芬兰科技创新的显著特点,其人才培养专注于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企业产品研发的一体化。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快了科技成果向新产品的转化,同时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教师则可以使教学与科研、企业需求保持一致并且相互促进,从根本上找到创新源泉。例如,在无线充电技术出现前5年,芬兰阿尔托设计工厂已通过与企业的合作研发,开展了无线充电的创新设计项目,各专业学生基于学到的各领域知识,对无线充电提出各种创新思想和实现方案,其产学研结合程度可见一斑。

5)“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芬兰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鼓励学科交叉。教师定期参加学校的教学研讨会并与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课程教学体会,探讨在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方面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效果。芬兰的大学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极具参与感,这有助于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

2、芬兰师资创新机制的启示

如上所述,芬兰在国家化办学以及教材、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等方面已有成熟经验,因此将其应用于我国国际化办学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改革实践中会事半功倍,缩短探索周期。笔者在实际运用芬兰师资创新机制并进行适当改良后得到较好效果的若干尝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法的系统性。

中芬培训的重点在于教学方法的系统性,教师根据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制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并进行评价和改进。此方法实际上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软件生命周期思想如出一辙。设计软件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然后进行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最后实现和测试,将软件的开发与运行看作一个生命周期。此思想在教学的系统性方法上同样适用。

2)积极提高实验教学含金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明确地规划教学的理论与实践2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方面,教师应重点建立学生的专业理论体系;而在动手实践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大,如教师的等、靠思想严重,必须增加实验课时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实际上,计算机专业的动手能力仅靠增加实验课时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增加课后的动手实践作业,同时可以通过分组竞争、课堂展示作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笔者负责的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与数据库2门课为例,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是学生的第1门计算机入门课程,关乎学生是否会对计算机专业感兴趣和有信心、是否会留在这个专业继续学习而不是感到失望转到其他专业、是否能够建立整体的计算机专业体系概念和为后续课程提供接口功能等问题,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笔者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2个部分,理论教学采用MIT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国际水平保持一致,提高教师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动手实践则要求学生通过个人或分组(取决于班级人数)方式制作如下作品(不叫作业,强调学生作品的闪光点与竞争力):使用Word或Latex工具制作简历;使用PowerPoint、IEbook或Latex制作专业主题PPT;使用Macromedia flash工具制作Flash;使用Dreamweaver工具制作网站;使用视频制作工具制作视频;用给定的Matlab程序代码调试GUI界面与功能,强化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科学实验的意识。教师每年会根据新技术不断调整作品内容,让学生在制作和展示作品时,对计算机专业和自身能力产生信心,得到成就感。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主干课,与计算机导论不同,需要学生掌握较深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分为理论教学部分、分组合作、作品表现能力、自身提高程度、融会贯通专业知识等几个方面。理论教学部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分组合作强调制订计划、人员分工、作品是否体现每个学员的工作等;作品表现能力强调文档的规范化、演示的互动与专业化、表达的逻辑与层次、作品演示是否具有闪光点并吸引听众等;自身提高程度强调每个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自身能力提高了多少,对于自身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其提高在创新、作品功能展示、团队合作、新技术的掌握等方面的能力,对于自身能力较弱的同学,强调其在已有基础上提高动手能力,同样可以得到较高的学分;融会贯通专业知识要求学生使用已学知识如软件工程的设计方法,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开发方式,如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选择使用C/S架构数据库系统开发方式,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使用LAMP、J2EE、ASENET等网络数据库系统开发方式。对于基本的LAMP网络数据库系统开发方式的step-by-step材料,笔者都已为学生准备。通过这些措施,笔者发现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如何发挥团队的力量和进一步增加作品的专业度等方面非常感兴趣,而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对能够完成的基本动手作品非常感兴趣,希望提高动手水平。另外,各组以大作业和团队合作为基础,开展以下学习方法实践:①团队工作方法,强调分工合作完成任务;②协作学习方法,不分工,但协作讨论完成大作业各个部分;③滚雪球学习方法,小组从分工开始,整合团队意见,完成大作业。

3)小班化与双语、全英文教学。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供必备条件,我国许多高校已开展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的主要优势在于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互动,教师也能够开展更多的互动教学内容。在这方面,芬兰已引入成熟的教学方法。

在双语与全英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其英语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能力已经足够,主要教学障碍在于缺乏口语训练,而此问题在国外各个高校具有普遍性。由于发音不准确,一方面,教师与学生都不敢开口,不知道说的英语是否能够被对方认可;另—方面,发音不准确也使得听者难以听懂,教师与学生更加不敢开口。因此,英语听说能力以说为重,进行双语与全英文教学,开展英语口语纠正培训极为重要。

开展英语口语纠正培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自学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笔者发现各种网上公开课触手可及。例如,笔者通过国际英语口语纠正专家Andy的英语口音纠正视频课程进行自学,在200多分钟的课程中,专家教导听者尽量一次只说一个词,将速度放慢,每个音节发饱满,循序渐进,非常实用。笔者在自学了3遍之后,在同济大学人事处主持的赴美国培训英语口语面试时,获得全部4位英语专家的好评。②课程项目配合。大学教学一定会配有英语课程,教师可在第1年的英语课程教学中专门配备英语口语训练课程。③国家对大学教学的投入越来越大,如同济大学通过让教师暑期去美国培训2个月、中芬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在教学方法、英语听说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4)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理念对教师十分重要。计算机是一门发展速度极快的专业,用固定的教材“炒冷饭”或守着自己的研究方向,对讲授一门课程来说远远不够。现在的网络技术很发达,各种先进的知识和资料触手可及,不断补充和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教学内容,是满足学生需求的必要条件。终身学习理念对学生也十分重要。笔者曾担任同济大学班主任,发现有的学生入校时成绩优秀,而几年学习下来却退步了,到底是什么问题呢?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学生退步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把大学当做高考后的休养期,认为考上大学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或者由于挫折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要上好一门课程,远不止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更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学意识,认识到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认识到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性。

5)自信与竞争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发现一些奇怪的案例,如有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高,有些学习成绩高的学生动手能力却不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理论与动手能力都强的学生的比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并实践自信与竞争教学模式。

人类的学习本能是观察然后实践的自然过程,单纯地讲授知识对学生来说很枯燥并且难以接受,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只能靠自学,因此教师的讲授方式如何依照人类自然的学习本能展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首先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展示往届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觉得他们也能做到;同时强调分组展示,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产生超越其他组和往届优秀作品的愿望。在实施此教学模式之前,每年10个小组中一般有1~2个小组能够做出优秀作品;而实施此教学方法之后,10个小组中有8~9个小组能够做出非常优秀的作品,而剩余的1~2个小组也会通过认真、严谨的作品风格提高其竞争力。笔者认为,自信与竞争教学模式十分有效,同时容易推广。

3、引入芬兰师资刨新机制的教改成果

经过实际运用芬兰师资创新机制并进行适当改良后,计算机双语与卓越课程取得了如下教学改革成果。

1)教改立项方面。

教改项目有以下几项:①2011-2013年,同济大学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计算机导论”;②2011-2013年,同济大学双语课程建设项目“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③2011-2012年,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建设项目“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可信与安全计算课程教学体系建设”;④2011年1月-2013年12月,同济大学特色专业教改项目核心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

2)课程建设方面。

课程建设包括:①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导论,该课程成功申报为同济大学双语建设课程,于2011年9月开始双语授课,同时完成了课程网站的建设(http://en,/index.php/teaching/);②计算机导论,该课程成功为申报同济大学全英文建设课程,于2011年9月开始双语授课,同时完成了课程网站的建设(http:///index.php/teaching/);③数据库系统原理,该课程于2011年成功申报为同济大学高级双语教学团队主干课程,于2012年成功申报为同济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团队主干课程(http:///teaching/)。

3)教学表彰/奖励。

①2011年,同济大学卓越专业试点核心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被评为校优质课程;②2011年,数据库系统原理获批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③2012年,数据库系统原理获批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

第6篇

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具有知识点散、概念多、理论性强、高度抽象等特点,被广大师生认为是一门既难教又难学的课程。离散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和图论等四部分,它在各学科领域,特别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从科学计算到信息处理,从理论计算机科学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从计算机软件到计算机硬件,从人工智能到认知系统,无不与离散数学密切相关。通过离散数学,不但可以掌握处理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和方法,而且可以增强抽象思维,培养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创新型研究打下基础,对后续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比如程序语言、密码学、数据结构等核心课程,提供了必需的理论基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逻辑推理、离散结构以及构建模型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求解能力。离散数学本身的课程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又自成体系,容易给学生造成各部分内容互不相连的错觉,从而无法明确该课程学习目的。另一方面,离散数学课程中,定义和定理比较多,抽象难懂,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记忆。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对离散数学并不感兴趣,认为本课程对专业知识和逻辑能力的培养没什么作用,甚至于有些老师认为该门课程可开可不开,进而压缩上课课时。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离散数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分析了计算思维与离散数学之间的内在关系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如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展开改革以加强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

一、计算思维与离散数学

根据周以真教授的定义,[1]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来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包括了一系列广泛的计算机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如,在解释一个看起来比较复杂的事物时,计算思维通常会采用约简、转化、仿真等思维方法;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时,通常会采用抽象以及分而治之的思维方法。计算思维采用多视角、最适合的表示方式来表述一个问题,或者对问题的某个特定方面进行建模,从而使问题易于理解和处理。周以真教授认为一个人具备计算思维能力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给定一个问题,能够理解其哪些方面是可以计算的;能够对计算工具或技术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匹配程度进行评估,能够理解计算工具和技术所具备的能力以及其局限性;能够识别出使用新的计算方法的机会;能够在任何领域应用诸如分而治之等计算策略。

离散数学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所研究的对象是离散量的结构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其内容对后续的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核心课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离散数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恰恰是计算机科学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也可以说是计算思维的核心所在。因此,离散数学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方法恰恰体现了计算思维,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计算思维所包括的思维方法角度重新审视和梳理离散数学的教学内容,从培养计算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两个角度展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研究,更好地进行离散数学的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离散数学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二、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离散数学教学内容改革

在离散数学的教学中,讲授的具体知识点基本都涵盖了计算思维中其它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比如数理逻辑部分就涵盖了归结推理、约简等常用的思维方法,等价关系涵盖了软件测试中常用的样本点选取的思维方法;代数结构涵盖了抽象的思维方法。为了更好地展开教学,针对离散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的抽取,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这些计算思维中的方法传输给学生。例如,在讲解数理逻辑中的归结推理方法后,将以伪代码的形式表达其算法,并且鼓励学生利用LISP语言完成命题逻辑的归结推理算法。同时,在给出归结推理算法后,对算法的复杂度、完备性、可终止性等问题进行简单论述,从而告知学生谓词逻辑本身是不可判定的。下面两个表格(见表1、表2)列出了在教学过程中整理出来的部分教学知识点与计算思维的对应关系。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阐述。

三、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离散数学教学手段改革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基础上,采用何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是能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归纳学习法和案例驱动法。

所谓归纳学习法是通过归纳思维,形成 对知识的特点、中心、性质的认识、理解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完具体的教学内容后,都会将其蕴含的计算思维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利用其蕴含的计算思维方法去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讲解完代数系统部分的内容后,其蕴含的主要计算思维方法就是抽象,从而可以将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实数运算和复数运算等抽象为代数系统。然后,就可以引入面向对象程序语言中的抽象概念,包括类、对象等,很好地将离散数学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编程语言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计算思维解释现实问题。

归纳学习法是从教学内容出发,提炼计算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而案例驱动教学法则是根据现实问题,使用计算思维引出教学内容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突兀地引入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不对其应用场景进行阐述,大部分学生都会感觉无法理解。为此,引入了案例驱动教学法。例如,在介绍最短路径算法时,一般先引入旅行商问题,然后利用抽象的思维方法将一些无关的因素去掉,进而构建出一个抽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模型,自然地引入了最短路径算法。同时在算法介绍过程中,可以对权值所表示的含义进行解释,既可以表示时间也可以表示路长,从而产生两种不同的路径。最后可以让学生把这一问题推广到软件项目管理中关键路径的处理,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在讲述欧拉图的时候,可以类似地展开案例教学法。首先,给出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然后利用抽象的计算思维方法忽略桥的宽度、距离等无关的因素,从而对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进行建模,自然地得出欧拉图的定义。

四、结束语

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离散数学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也为更好地展开离散数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思路。本文在分析离散数学教学内容和计算思维的内在关系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将计算思维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到离散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来说,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在加强了计算思维的培养之后,还要求能够应用新的思维方法解决具体的专业问题,能够推陈出新,提出新的思维方法。这些方面仅仅依靠离散数学的教学还远远不够,需要将计算思维的培养理念贯穿于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Communications of ACM,2006,49 (3):33-35.

[2]周以真.计算思维[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7,3(11).

[3]李国杰.计算思维不仅仅属于计算机科学家[N].大众科技报,2009-08-02(B01).

[4]孙家广.计算机科学的变革[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9,2.

[5]廖伟志,李文敬,王汝凉.计算思维在离散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科学,2008,35(11).

第7篇

地方性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了解市场发展的导向,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着眼特色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自身的发展[1-2]。软件产业发展已经被国家提到战略的高度,为了配合其快速的推进,我国高校也正在扩大培养软件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的规模。软件工程专业论文是2002年国家教育部新增专业[3],该专业主要以培养软件工程专门人才为目标。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由教育部于2015年批准的新专业,起源于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技术方向。 

徐州工程学院作为新兴的地方性高校,在软件工程专业建设方面,不仅需要学习和借鉴重点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的经验和做法,更重要的是结合地方院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办出特色。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成,应该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适用面广、实用性强,具有鲜明特色。本文主要阐述以工程教育认证质量评价机制为指导的徐州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养体系。 

2 市场调研 

为了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模式,首先组织一些学科教授和骨干教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市场需求等进行为期2个多月的市场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私营与股份制等公司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本次调研内容包括实地参观学习、与企业召开研讨会,并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表500份,收集有效调查表437份。 

通过这次调研,总结软件工程专业的市场需求、人才结构和素质要求、企业技能标准等信息,发现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奇缺,涉及很多方面,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高校计算机专业不注重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二次学习的困境。因此,对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完整性的实训锻炼、强调企业项目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注重团队合作意识;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与企业长期合作,开设企业实用的技术课程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内容。 

3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强调软件开发的系统和工程性,培养能够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4]。软件工程专业沿用徐州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3+1”培养模式,具体模式为学生在前三年完成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课程基本实训,最后一年在企业完成项目级实训、职业训练和毕业设计。 

表1所示为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构成及学分分配汇总表。徐州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三大平台。其中,通识类课程平台包括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以及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平台主要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知识支撑能力结构 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知识支撑能力结构,如图1所示。课程设置本质上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力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熟知行业标准、管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设置学科基础课、通识类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专业技术导论、讲座等课程;为了培养持续学习、协作和项目分析等能力,设置软件工程课程群、企业实训课程以及职业技能训练等课程。 

理论知识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结构包括通识课程群、学科基础群、专业课程群,其中专业课程群是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分为程序设计基础知识、软件开发技术知识、数据库原理知识、计算机系统知识、软件工程知识等5个子课程群。其中,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软件开发技术知识包括Java Web方向课程群、移动开发方向课程群等课程;数据库原理知识包括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知识包括计算机系统基础、操作系统等课程;软件工程知识包括软件需求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设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项目管理。 

实践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专业实践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主要分为四个阶梯: 

1)个人级的实验,主要由校内教师进行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内实践环节; 

2)小组级的实验,需要2~4个学生为一组,为完成程序设计、算法设计、面向对象技术开发,通过沟通和相互协作完成,注重技能的训练; 

3)项目级的实训,主要由企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专业方向技能、软件工程综合训练;

4)企业级的实训,为了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由学生独立完成企业项目综合训练、职业技能提高以及毕业设计。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效果,每4~6个学生配备一位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校内导师在学生入学后确定,主要任务是“学业综合指导”;校外导师在学生入学后的3年内确定,主要任务是“工程实践指导”。学生在三年级初步确立毕业设计选题,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进行指导。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质量评价 为了加强软件工程专业的质量评估,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导,建立针对整个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和完整有效的评价机制。在每个教学环节,基于认证标准,明确质量要求,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此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 

以上这些质量评估措施,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后期,毕业之后阶段,仍然采用跟踪反馈机制,通过记录评价和效果,证明学生能力的达成,并逐步对培养模式进行持续改进。 

很显然,只有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才能保证按预期的目标完成专业培养要求。因此,从地方性高校实际出发,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质量评价指导,不断完善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卓越的学生,为企业持续不断地吸引优秀的生源。 

4 总结 

徐州工程学院作为一所以应用型工科教育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别于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需要更注重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又要有别于传统学术性高校“精英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模式以及师资要求等。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标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注重软件工程宏观意识,培养持续学习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鉴于此,本文提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导,构建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地方性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能够培养更多卓越的软件工程方面的人才提供一种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宋思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5,12(20):11-13. 

[2]金忠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质量面临的问题与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3,28(6):92-96. 

第8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体系;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我校医学信息技术中心于2004年被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普通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将原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三大模块实验室的资源整合为17个实验分室。总面积2 200多平方米,共有实验设备1 300多台套(件),资产总额1 200多万元。有专职实验技术人员8人,兼职实验技术人员8人,负责全校各专业本科生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专业课程以及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承担多元化的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年均实验总课时数达70万学时以上。

在医学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经过2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逐步构建起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五个一”(一个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群、一个创新实践平台、一个全方位实践环境、一套评定实验成绩方法、一个制度保障机制)为支撑,由“三个多”(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1]。

1实验教学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

2005年,我们针对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诸如“重理论、轻实践”,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附属,理论课时多,实验课时少等弊端,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不仅加大了实验课时的比例,把原来实验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15%提高

到26%,独立开设3门实验课程。而且同年我校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同建立了临床信息系统实验室,成立了学生创业园,建立了10多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能力培养搭建了平台。

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我们感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比仍偏低,特别是由于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少,使得实验教学的效果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有一定差距,实验教学作为对理论的补充、深化和发展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再加上实验教学方法没有摆脱传统的“预习―讲解―实验―报告”模式,阻碍和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学校从教学科研发展需要出发,对引进高层次人才比较重视,对实验技术人员补充不足,由此造成青黄不接,导致实验教学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手段不能满足实验教学需求,严重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如何在人才培养目标中体现能力培养是我们一直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2以“五个一”为支撑,构建“三个多”的实验教学体系

2.1 “三个多”(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专业技术,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我们结合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和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以“五个一”为支撑,由“三个多”(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中医药和生物医药学背景、兼顾通用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1) 多层次。

多层次就是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与能力培育同步,把实验教学分为多个层次,由低到高呈金字塔型,将能力培养分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实验教学能力培养层次

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基础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以信息类、物理类基础课为主,实验内容所涵盖课程有: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数字电路基础;C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微机接口与汇编语言;Java程序设计基础等。

专业能力训练主要是专业技能训练。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本知识和理论水平以后,进行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以及该专业课程所必需具备的专业能力或操作技能。实验内容所涵盖课程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图形学基础;ORACLE基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方法;软件工程等。

综合能力训练则是综合设计能力的训练,以综合课程设计为主。旨在培养学生本课程及其相关课程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训练内容不仅涉及本课程的知识综合,而且还涉及相关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体现思维方式、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实验内容涵盖课程有:计算机网络;网站建设与管理;数据库开发实践;医学数字图象处理;虚拟仪器设计;医疗仪器原理应用;JAVA程序设计与案例;信息系统设计等。

创新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课题组为组织形式,以科研实践为主题,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较系统地掌握从科研选题、方案论证、文献查阅、系统设计、系统实现,撰写论文、报告与答辩、结题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感受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得到独立科研能力的锻炼,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涉及课程和项目有:网络设计与工程;WEB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程序设计竞赛;科研项目开发;毕业设计等。

2) 多形式。

包括课内实验、课外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独立实训课程、学科竞赛、科研课题、应用项目开发等多种实践形式,涵盖硬件实验,软件实验,硬件模拟实验,软件模拟实验,综合软、硬件设计、教师现场授课与指导,开放式自主学习与实践,课外科技指导,学生兴趣小组以及校内、外项目开放等。学生不仅可预约独立进行实验、参与教师课题的研究性实验,而且可在实验室进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及自主研发等,还可利用实验教学中心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各类实验教学课件网上浏览,实验课程教学资源的学习以及有些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通过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3) 多内容。

包含教学大纲规定、课题设计指定、学习兴趣小组、教师指导、学科竞赛、大学生第二课堂、毕业设计、工程训练、科研课题、毕业实习等诸多内容。特别是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鼓励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有就业意向的企业实习并选择实习单位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实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条龙。同时采取校企双方联合指导方式,达到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既密切了校企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使本校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实际锻炼和提高。

2007年,我们进行了第二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并根据其要求组织教师重新编写了40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和13门课程的实验指导书,修订后的实验教学大纲,使实验教学内容涵盖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在总数为350多个实验项目中,基础性实验占34.6%,设计性实验占30.1%,综合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含课外)占35.3%。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型到培养综合能力型的逐级提高。

2.2实验教学体系以“五个一”为支撑

1) 一个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群。

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对实验教学进行总体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考虑,打破单纯的为验证理论而开设实验课的实验教学模式,尽可能多地独立设立实验课程并单独记学分,每1个学分安排34学时的实验课时,做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同时注意课程前后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构成一个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增加了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学生可根据兴趣,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完成若干“自选动作”,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在实验中提高了能力,避免了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2],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在2007级教学计划修订中,把实验独立开设实验课程群由原来的3门扩大到13门。理论课时数与实验课时数比例分别为57%和43%,实验独立设课的13门课程是: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数字电路基础实验、计算机原理实验、C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实验、虚拟仪器设计实验、Java程序设计与案例实验、Delphi程序设计与案例实验,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群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

2) 一个创新实践平台。

医学信息技术中心以下辖的创新实践基地――学生创业园为依托,通过校内外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开发以及校外应用项目开发等,使学生得到实际参与项目开发能力的锻炼。计算机专业有60%的学生参与了创业园的各项课外科技活动,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和组织申报了多项学生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均涉及医药卫生领域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近三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受到立项资助的科技项目有60项,其中省级项目25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3) 一个全方位实践环境。

(1)2005年由我校与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同建立的临床信息系统实验室,可常年安排20位学生实习,为培养具有医学背景的信息化人才搭建了一个全方位实践环境。从而有效地将教学、科研、学生实习以及医院第一线用户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初步实现科研面向市场、产品面向客户的良性组合。实现院校与医院的优势互补和双赢之目的。迄今已开设了五期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培训班,有230余名学生参加了培训,并有60余名学生假期进入临床信息系统实验室参加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信息化项目开发实践。

(2) 为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提供开发环境,课程设计不仅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软件开发的能力以及文档写作能力,而且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奠定良好基础。信息技术学院每年暑假对即将进入大三的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集中式课程设计,学生每2~4人为一组,从网上选择课程设计题目(课程设计题目数大于学生最小分组数),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难度不同的课程设计,由学院组织课程设计成果答辩,从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成果运行演示和回答问题等综合考虑,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记入专业劳动成绩考核表纳入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学生得到了项目需求分析、设计、编程调试、操作使用文档撰写等方面实际训练。暑期课程设计实行3年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效果显著。

(3) 数字化校园网为实验教学搭建了高效平台。90%课程的教案、课件、实验案例,实验指导手册、实验内容及要求、网络教学等资源上网。与实验教学相关信息及时在网上公布,从开放实验项目的、选题、实施、实验的预约、成绩的查询、实验报告的提交到利用BBS讨论区,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的疑惑或提供实验指导,促进了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 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要求包含时间开放;空间开放;内容开放;资源开放[2]。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时间,补充和延伸计算机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使学生知识面得到扩充,能力得到提高。实验室开放采用集中和随机开放相结合,以集中开放为主,开放采用网络化管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网上预约,实验教学中心指派教师定时辅导。

4) 一套评定实验成绩方法。

对学生实验成绩考核采用多层面、多方式和多标准的形式。如实验技能的考核方法、采取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个实验项目、小课题、方案设计、论文等,使考试成为一个继续学习的过程。更多地通过课程的实验和成果来考核,鼓励在实验中创新。同时考试与教学过程的阶段考察(作业、实践、项目训练、随堂测验)相结合,并确定阶段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实验成绩的考核有以下三个方面。

(1) 每次实验对学生从实验理论、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报告以及到课情况给予正确的、客观的评价,通过一定的权重,相加后形成单次成绩,单次成绩汇总后则作为平时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 期末考核成绩,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程或项目的设计报告,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方面所占成绩比重为50%,对于有所创新的学生,成绩从优。

(3)项目考核:如《信息系统设计》就是采用项目考试法,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规模较小的信息系统(从给定的项目中选择,也可自拟),用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信息系统开发完成后进行答辩,授课教师根据学生设计开发的信息系统功能、运行演示、答辩情况及提交系统相关文档资料评定成绩。

5) 一个制度保障机制。

(1) 鼓励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实验课教学任务,并且在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等方面都给予优惠。为了

提高实验教学中心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鼓励实验教师进行科研活动。

(2) 加强制度化建设,在运行机制上,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加强统筹管理,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实验室常规管理,实验设备日常管理,责任到人。

(3) 严格考核制度,实验人员的考核包括定性考核、定量考核以及其他工作考核三部分,使干得好与坏、多与少、干与不干,区别开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3结语

我们围绕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以“五个一”为支撑,由“三个多”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培养“Computer+X”的具有医药学背景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实验,在实验中学习,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提升明显。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及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多媒体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竞赛中,获奖60余项次。1人取得系统分析师证书,200余人通过了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取得了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数据库工程师、软件评测师等中级水平资格认证。先后有30余名毕业生被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重点高校录取为研究生,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浙江省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兴顺. 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四个三”教学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08(15):86-87.

[2] 崔贯勋,陆渝,陈园园. 计算机网络实验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4):46-47.

[3] 刘莉平,陈志刚. 加强开放实验室建设,培养创新人才[J]. 计算机教育,2009(2):3.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Emphasized on Ability Training

LIU Shishao, WANG Haishu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 China)

第9篇

[关键词] 信息化;专业外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4634(2015)04-0076-04

0 引言

专业外语不同于大学英语,它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大量外文词汇、习惯表达和语法特点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和外文专业刊物等信息渠道获取国外相关专业知识发展及对外技术交流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行国际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高校工科专业外语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专业外语重要性的重视度不够[1];教师外语水平差别大,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匮乏,考核标准不清晰;专业外语的课时数少,授课效果不明显等。尤其是,专业外语的教学没有充分利用并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教学方法及模式仍没有获得突破性的创新,高校目前的专业外语教学对象、内容、深度和教学方式都很难适应当代国际经济与科技竞争的需要,几乎不可能担负起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和经济竞争力的历史使命[2]。

信息化时代为专业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专业外语的教学模式,使其达到学以致用的最高境界。

1 信息化时代学习特征

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环境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具体如下。

第一,可获取的信息量大,学习资源丰富。由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正逐渐加大,日均信息量正以几何级数量级迅速增长,过去单一教材所能提供的信息已不足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信息的时效性强,更新快。各种媒体,如互联网、电视广播、移动通讯以及各种传统报纸、杂志都能及时提供科技、社会等各种最新信息。

第三,学习途径多样,载体多样化且十分便利。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移动通讯设备学习。

第四,技术更新快。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对学习方式、途径、手段产生的很多影响。

2 专业外语的特征

2.1 专业外语的目标

专业外语教学强调表达的专业性、客观性及准确性;语言要规范简练、逻辑性强[3],使学生掌握专业的外语表达特点,培养学生用外语表达和交流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和外文专业刊物等信息渠道获取国外本专业知识发展的能力。“专业英语”也是一种上升到专业层次的系统英语教育,它不仅要求学生能阅读专业的外文期刊,而且还能用专业外语撰写科学论文在国际权威和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成果,即便在科研软硬件都高度发达且母语是英语的美国,科研人员也要经过专门的专业英语训练[2]。

2.2 开课方式

目前,国内高校专业外语教学的开课方式通常有两种:独立设课的专业外语和非独立设课的双语教学。

独立设课的专业外语课时通常不多,一般在24/32学时左右,有的因专业要求高,课时比较多。定位于以专业为载体,主要侧重外语词汇、专业术语的学习以及外语科技报告或论文的写作等。教学内容偏重于英语,本质上是大学英语在专业上的延伸。

主要问题:因课时不多,易形成外语与专业两张皮,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双语教学因非独立设课,采用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混合思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把语言作为载体[4],以专业技术为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环境下学习专业知识。主要侧重在特定的专业技术背景下,以语言为载体,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其主要优势,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能学会用外语阅读、交流及写作等的习惯表达。

主要问题:双语教学的初期投入的精力大。若训练手段跟不上,易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

由于语言环境因素影响,当前多数高校的专业外语教学采用独立设课的方式授课。我国的中英文双语教学仅限于课堂,语言环境相对薄弱,只有少数院校能采用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而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移民国家,则具备良好的双语教学条件。在欧洲,各国之间频繁的文化、经济交流给各国人民提供了使用双语的动力和舞台,具备双语语言环境[5]。

2.3 训练手段

课程训练手段仍主要采用板书、幻灯片、视频短片、中英文翻译、查阅外文文献、模拟国际学术大会、论文写作等相结合方式。

总而言之,传统教学的侧重点仍以课堂为主。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下便利的网络及各种通讯工具,没有真正调动学生课外及其自主积极性。

3 解决方案

改革专业外语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必须创新专业外语教学的思路,充分利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及各种便利设施。信息化背景下创新工科专业外语教学,必须坚持四个原则:独立设课与非独立设课相结合;兼顾课堂内集中与课堂外自主学习;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化手段相结合。

根据笔者多年从事《高级数据库应用》、《Linux系统与编程》和《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双语教学及《计算机专业外语》等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在信息化背景下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和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既要坚持集中设课的专业外语教学,也要实施非独立设课的双语教学。

专业外语是在我国单纯以汉语作为单一官方语言背景下,为弥补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使用外语的缺陷而产生的,传统的专业外语教学方法是在过去通讯及媒体还不发达的环境下形成的。专业外语教学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选择合适的教材。专业外语教材涵盖的面非常广,一般应涵盖该专业密切相关的几个专业方向的内容,难度适中,能与专业课程理论紧密结合,系统性强。教材与参考资料不仅要内容经典、翔实,而且还要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和应用水平,好的教材还能丰富专业内容,因此合适的教材尤为重要。

对于非独立设课的双语教学,其采用的教材也可不具体限定于一本书,而是为学生指定若干数量且内容十分丰富的英文原版专业书籍。大连工业大学在《高级数据库应用》及《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就采用这种做法,效果很好。这些书籍的内容应能够反映课程的最新技术水平,使技术内容与国际始终保持同步。不限定学生使用哪个具体书目,使得学生的阅读更灵活、更具广泛性。

2)教学文件英语化。与课程有关的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参考文献、练习题以及课程要求与成绩评定办法等都应该采用英文。

3)面向学生,注重教学的过程化,训练方式的多样化。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与注重过程化教学,总会使学生获益良多。在《高级数据库应用》双语教学课程中,将训练及考核方式分布于各个环节:考试及小测验、出勤及课堂讨论、作业、项目报告或学期论文、期末考试等;每个环节所占比例各不相同。特别是学期论文对于提高学生快速并大量阅读文献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在《计算机专业外语》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从网络获取一些最新的SCI、EI文章让学生略读和精读并点评,这既能使学生掌握或了解论文题目、摘要和全文的翻译过程,学习写作技巧;又能使学生通过对英文文章的点评,更深层次的理解专业英语的写作特点和手法;丰富专业知识,开阔视野。

此外,还在《高级数据库应用》双语教学课程中,让学生完成一个技术专题,并进行510分钟的脱稿英文陈述演示及答辩;教学实践表明:这些实践性较强的训练内容可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运用能力。

4)建立完善的专业双语教学体系。改革专业培养计划,在保证专业培养计划的完整性前提下,既要注重专业外语的教学,也要加强专业的双语教学,将过去集中在24或32学时内学习的专业英语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的始终,确定若干个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的主线,在其中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也是对专业外语的有效补充。

双语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可持续式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国际化与信息化。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模式是适合当前高校信息科学类型学科专业状况的一种适应性较强、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

当前,高等教育的信息化与国际化是一对孪生兄弟,是当今社会、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共同发展趋势。在教学培养计划的制订上,要首先考虑培养层次和目标以及课程体系的适用性,使得课程的设置既适用于本土学生也适用于国外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学生;更要适合学生今后在专业领域进行跨国交流。专业技术无国界。注重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述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力求充分体现课程跨学科的综合性、选择性、基础性以及灵活性。

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技术理论的理解,提高专业学习的质量和水平。当前,许多先进技术理论知识的获得、国际学术交流和高水平研究论文的撰写,仍都是以英文为主。所以,双语教学能使学生真正领会与世界同步的现代科学知识;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环境,为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学生而言,开展双语教学是通过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对教师而言,却是通过外语教授专业知识。如果把教学课堂看成一台戏,那么,教师就是戏殊的演员兼导演。教师既要把戏演好,还要把学生导进戏中,使之参与,积极互动,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应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必须用双语上课。因此,必须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时,长远规划,从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确定实施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根据笔者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的双语教学经验来看,一般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不宜采用双语上课,否则会影响实际教学效果;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以及专业入门性的基础性课程则适宜采用双语教学。同时,应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所有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建立完整的双语教学体系结构,使之独立又前后呼应、互为关联,自然地融入教学计划之中。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单独实施几门课的双语教学,没有相互联系的铺垫,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预期效果。实施双语教学必须具有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这是保证成功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

教学实践证明,笔者认为实施双语教学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专业外语在专业技术理论中的有效应用,必须在课程培养计划中,总体设计,系统安排。

第一,必须将双语教学始终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双语教学不是开设几门课就能解决并提供学生的双语运用能力的。

第二,必须在授课方式、授课手段以及学生课后学习平台等多方面为双语教学提供支持。

第三,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不能代替双语教学。大学英语是以考试作为衡量外语能力的标准;双语教学则以应用为准。单纯的《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必须为学生提供双语教学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提高双语运用及阅读交流的能力。

第四,实施双语教学,必须从学生入学开始。每学期至少保持一门双语课,以保持双语教学的环境以及连续性。

第五,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一般的选修课中,必须有适当比例的双语教学课程,并要保持其连贯性。在选取双语课程时,应选择那些可操作性强、理论性差的课程作为双语课程。

3.2 坚持集中教学与分散自主学习相结合

1)大力普及并推广资源网络化。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课堂内集中教学与课堂外分散自主学习。为此,教师在校园网上为学生建立专业外语课程及双语教学课程的网站,并有选择地为学生提供可利用的网络资源清单,特别是丰富的辅助参考资料。

网站课程主页的语言及相关内容均采用英文,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专业外语环境,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大纲,授课课件,课件下载、参考文献、作业通知、每次测验的成绩单、作业及测验参考答案等栏目。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不知不觉地习惯于使用外语。学生根据需要可自由阅读或下载所需的教学材料,并可及时掌握每次测验的成绩,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这种教学方式在欧美国家的大学已经成为常规的教学载体。

为保证学生与任课教师双向交流渠道的畅通,网站课程主页还为学生提供了任课教师的电话、电子信箱、QQ号等,使得学生有问题能及时在线与老师交流。

实践证明,这种看起来细微的事情,却建立了师生畅通交流的渠道,为学生带来很大的益处。

2)开放学校的网络。应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课程主页,每个在籍注册的学生在笔记本或台式计算机上安装客户端,通过必要的身份验证,便可访问校园网上教师的课程主页。目前,多数学校的学生在校外无法访问校园网内的资源;同时,由于学校没有为教师开放网络空间,以至于教师不能在校园网上建立属于自己的课程主页,即使建立了网页,校外也无法访问,导致许多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利用。改变教学及管理思维模式,适应网络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鼓励学生利用便利的通讯工具(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或台式计算机等)访问校园网资源是必然趋势。

3)建立多样化的网络学习平台。应鼓励并支持教师利用各种资源或商用的软件工具,建立课程主页或搭建网络学习平台。这是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件、网络课程。最简单的学习平台是建立课程主页,可用来创建课程主页的软件工具有许多,最简单常用的工具是MSWord,制作网页简单,更新方便。

MOODLE是针对校内教学班课程教学的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一个课程管理系统。国外高校已普遍应用,国内尚不普及。MOODLE既适合于完全在线的课程,又可以作为传统课程的补充和辅助。根据需要可进行灵活的课程活动配置――论坛、测验、资源、投票、问卷调查、作业、聊天和专题讨论等。

3.3 教学重心由课堂内转向课外

当前,慕课风暴正影响着高校,慕课(MOOC)的在线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新型、多元和高效的网络学习生态环境。研究表明,慕课具有多重优势: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优势;双向互动教学及碎片化学习的优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高效学习,从而进行个性化教育。信息化技术以及慕课必将翻转当前的课堂,实现教学重心由课堂内转向课外。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特别是在慕课中有大量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在开课之初,让学生在慕课中自主选择若干门英文版的专业课程学习,可拓展并强化外语在专业中的使用能力,增强专业英语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与以往网络教学相比,慕课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及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6]。如何在慕课风暴潮中,使学生受益并提高专业外语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值得进一步探索。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课堂内集中教学并组织讨论,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各方面能力,特别是专业英语的读写能力。充分依靠网络、通讯设备及正在兴起的慕课平台,可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嘉,张景伟.工科专业外语教学探讨.中国电力教育[J].2013,13:235-236.

[2]桂国平.我国高校的专业外语教育与国家竞争力[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3:335-341.

[3]吴梦徽.不同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方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6):152-154.

[4]张翼翼.关于目前双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6,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