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4 16:49:01
导语:在电视新闻评论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编后话”是一种最简短、最轻便的小型评论,应该定位于最低规格的类型,起深化主题、强调重点、调动情感的作用。但不论是何种文体,作为电视新闻评论,都应该做到倾向鲜明、灵活多样;分寸得当、言精意深;迅速及时、简明扼要。例如下面这三则新闻:秦皇岛港西港区,是秦皇岛港1898年开埠建港的地方,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书写了辉煌篇章。然而,由于港城在地理位置上的过度融合,既束缚了港口的发展,又阻碍了城市的繁荣,同时,港口生产还给本应整洁干净的滨海旅游城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制约了秦皇岛市建设沿海经济强市的步伐。为此,河北省委省政府、秦皇岛市委市政府决心启动秦皇岛港西港搬迁改造工程。
2013年6月4日,随着“帆顺999”货轮满载着秦皇岛港西港区最后2万吨煤炭缓缓离港,西港区煤炭业务全部关停,标志着西港搬迁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当天,我为这条新闻配发了最高规格的“本台评论”—《在科学发展的大潮中远航》:秦皇岛港西港搬迁改造工程既是秦皇岛市提升城市品位、振兴临港经济、促进港城互动共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拓展未来发展空间的现实选择;也是河北港口集团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提升服务全省经济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的战略部署。随着秦皇岛港西港区煤炭运输业务的彻底关停,标志着百年港区的煤炭码头完成了历史使命;标志着西港搬迁工程开始了万众瞩目的实施阶段;标志着秦皇岛市滨海新城区建设开始了崭新的历程。百年港区见证着秦皇岛百年的发展,百年的发展融入了秦港人百年的情感。站在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的新起点,让我们同心谱写中国梦在秦皇岛的新篇章,共同祝愿秦皇岛在率先开放、赶超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远航、前程似锦。
卢龙县石门镇唱石门村周边遍布着十多家小钢铁厂、小水泥厂、小砖窑和小冶炼厂,致使空气污染、粮食减产,村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影响。本台记者深入农家,采访到大量污染情况。进入违规企业,了解到这些企业不仅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和环评手续,一天24小时违规生产,而且存在十多年没有监管、无人过问。我为这条消息配发了言辞犀利的“本台短评”—《国家禁令岂容叫板》:“五小”企业因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技术装备落后、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原因,国家早就明令关停取缔,而卢龙县石门镇唱石门村周边的这些既无证照又无环评的“五小”企业,居然堂而皇之存在了十年之久,其有恃无恐、无所顾忌,实在是令人震惊。在这里,只见烟尘滚滚,不见日朗风清;只见“金山银山”,不见绿水青山。环境成了某些人发财致富的牺牲品,百姓成了有些人追逐利益的受害者。我们不禁要问,这里聚集着如此众多的“五小”企业,原因何在?对裸的环境污染视而不见,监管何在?对百姓生活受到的严重影响无动于衷,良心何在?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到底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我们拭目以待。
香格里拉的藏族姑娘次仁央金,因病面临截肢失去双脚的危险,秦皇岛女诗人赵永红得知情况后,将素不相识的次仁央金接到秦皇岛,住在自己家中,并在带她去看中医的同时积极调理。经过两个月的良好治疗,次仁央金恢复了健康。本台记者经过深入采访,认真拍摄,制作了四集电视系列报道《不远万里的心手相牵》。我为这篇报道配发了充满感情的“编后话”—《用爱的心灵拥抱生命》:心的呼唤,将次仁央金从雪域高原带到了陌生的城市。爱的奉献,让赵永红付出得无怨无悔。人间的春风,用浓得化不开的暖意,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生命的源泉,从秦皇岛向着美丽的香格里拉汩汩奔流,笑语欢歌,花开一路。在爱面前,千里万里并不遥远,心灵不用双手也能相拥。在爱面前,年龄没有距离,真诚的情怀在严冬依然能够患难与共。港城诗人赵永红和藏族女孩次仁央金这个发生在冬天里的故事,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被滋润,被感动。深情的渤海,已经见证了一个诗人善良的境界。圣洁的雪山,也必将见证一朵美丽格桑花的重新绽放,一片沃土的盎然生机。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制作、传播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其特点包括新闻性、政策性、现实性三个方面。因此具有反应快、政策性强、直面社会现实等特点。它要实现自己正本清源、弘扬正气、针砭时弊等功能,必然包括严肃话题的探讨、伦理道德的批判、制度规章的质疑,还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血泪呼声,对公平与效率的深思和慎行等等。但是电视新闻评论不能沉重得让人无法倾听,它应该有轻松的调侃、和婉的劝说、深情的呼唤、幽默的启示等等。重视理性的分析、逻辑的推理、事例的证明并不意味着拒绝或者排斥情感的运用、美的表现、宽容的气度和幽默的情绪。根据所指对象的不同,必须增强评论的可视性:在严肃之中融入幽默,在说理、分析之间穿插情感的运用,在教化、训导的同时,体现一种宽容的气度。
从电视新闻评论的现状看,比较突出的现象是,内容往往包含了太多的说教因素,缺乏以情感人、以理悦人的从容和气魄,缺少幽默、调侃等豁达的因素。大多数电视新闻评论偏执于道德的说教、法律的分析,而少有人情的感染、理性的从容和惬意。笔者以为这不仅仅是个人风格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评论界能否拥有和激发活力与创造力,关系到电视新闻评论这种节目形态怎样发展的问题,关系到新闻媒体特别是电视“说话”功能的发挥,媒体的竞争力、社会影响等等。高尔基说过,语言是文学家的武器,正如枪是战士的武器一样。同样,语言也是新闻评论者的武器。一位新闻评论者如果掌握不好语言,评论内容枯燥乏味,缺乏文采,表达刻板教条,充满空话套话,节目就不可能做到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就没有什么宣传效果了。尤其是电视,与其他传统媒体比较起来,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原始的声音和鲜活的画面能同时带给受众现场感,而电视新闻评论恰恰失去了这些优势。由此,如果没有出众的语言冲击力,再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都无济于事,都意味着要失去观众。由此可见,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如何使评论语言创新,是电视新闻评论必须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要精当确切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告诫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当今虚假广告,假新闻、低俗新闻、有偿新闻已成为新闻四大公害,给社会、给群众带来巨大危害,影响了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也削弱了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评论语言的精当准确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准确地对事实进行评论,才具有可信度,才具有说服力,进而才能提高媒体的权威性。
二、要大众化
也许有人会说,大众化语言,土里土气的,有啥美呀?其实,它就美在一个“土”字上。大众化语言,朴实、自然。俗话说:“白、丑、黑喜人,紫棠色爱死人。”便是这个道理。大众化语言散发着泥土的气息,耐人寻味;大众化语言,经过广泛流传,洗练精妙,生动形象,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老百姓对此喜闻乐见。在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能恰当运用这些大众化的语言,整个评论就会显得生动活泼,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三、要幽默诙谐
关键词:收视率;新闻评论;《今日点击》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1-0073-02
一、收视率考核体系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带来的挑战
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占观众人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观众总人数。简言之,收视率和电视节目质量是相辅相成的。电视节目办得好看,收视率相应也就高,反之收视率就低,所以说稳定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就成为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电视业既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宣传职能、文化职能)的社会公器,也提供私人产品(娱乐职能、广告产品);既要负责传播主流文化,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要满足受众的需求。
同时,由于目前我国的电视媒体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就为它的两重属性如何协调带来了矛盾,如果电视媒体成为了广告商逐利的场所,就会成为娱乐产品泛滥成灾的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文化责任感的空间必然遭受挤压,而收视率反映的正是受众和广告商对/私人产品的需求状态。
目前在我国电视界盛行的“唯收视率至上”从事实上推动了电视庸俗化,消解了电视作为一种严肃的公共话语形式的存在。以商业利润为目标,电视文化迅速向着满足于感官快乐、无意义、无深度的泛娱乐化方向发展,严肃的电视节目逐渐被边缘化。而其中,以电视新闻评论类栏目最为典型。
广义上,只要是通过电视媒体发表意见性信息的节目都可称为电视新闻评论。与其他类型电视新闻栏目相比,电视新闻评论同样需要具备真实性、时效性等特点,但是不同于一般的电视新闻节目只需要告诉观众“是什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需要告诉观众“为什么”甚至是“怎么办”,也就是说,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公益性和现实针对性。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自身的特性所限,它的严肃性要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电视新闻节目,因而,收视率所带来的泛娱乐化与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的矛盾在电视新闻评论类栏目中尤其突出。
《今日点击》栏目是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评论部于2004年开办的一档以舆论监督为龙头的日播电视新闻评论栏目,节目的开办年限较晚,但是因其在陕西同类节目中独树一帜,以其独到的视角、强有力的锐度和深度,自开办初始就成为陕西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尖兵。
节目内容涉及时政、经济、社会、法律方面的热点、焦点、难点、亮点问题,秉承“现场、事实、本质,全新视角”的节目制作理念,成为陕西广播电视台的精办栏目之一。
在节目刚开播的三年间,由于观众有一定的新鲜感,收视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延,节目逐渐暴露出了定位模糊,评论空间压缩,新闻选题滞后、重复,编排手法单一,主持人播报风格呆板等问题,在随后几年的收视率评价体系中,这档栏目的收视率开始出现下滑,与其他栏目相比,收视率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
分析原因,栏目从2004年开播至今已走过近十个年头,出现了节目内容同质化、节目形式呆板等诸多问题。
在如今激烈的媒体竞争背景下,一档栏目生存将近十年的时间实属不易,就如同一位已过中年的老者,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各种机能的老化,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媒介环境,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以延长自己的生命力。
而在收视率评价体系中,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该栏目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评论空间相对狭窄,舆论监督内容颇显疲软,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二是节目形式较为老套,虽然是保持了节目的形式风格,但在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与新媒体及其他电视节目相比,节目形式的保守造成了很多求新逐变的观众的流失。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创新化发展
从1994年央视《焦点访谈》开播之后全国第一轮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到2008年,央视《新闻1+1》、《今日观察》、《我的今日之最》等众多新型评论节目的开播引发的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发展的第二轮,纵观国内同类节目样式的以舆论监督为重点的新闻评论栏目,有的是经历几次改版后“走了样”,放弃了舆论监督这块阵地,有的就干脆停播或改版为其他栏目。纵观全国范围内沿袭了传统述评形式的新闻评论节目,只剩央视的《焦点访谈》、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广东卫视的《社会纵横》等为数不多的几档栏目。这类节目要面对第二轮发展中新涌现出的同类型节目的挑战,要面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对舆论引导话语权的争夺,就必须内外兼修,不断创新。
作为一档非直播的电视新闻评论类栏目,《今日点击》既要注重节目的内容,在节目评论的深度和锐度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也应当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内容上拓展评论空间和角度,带给观众更深刻的思考
央视记者崔永元的那句“收视率是万恶之源”曾经引来媒介从业者的一阵热议,热议过后,我们不得不冷静看待这句话背后电视媒介的发展现状。我国的新闻媒介,一方面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其公益属性,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一个经营主体,又不得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将“收视率”作为衡量自身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栏目收视率的考核主要是参照西安市网的标准,使得《今日点击》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城市观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和其他热点话题上,而有意识地回避了一些诸如退耕还林、黑煤矿、庄基地、农村医疗合作、粮食直补款等农村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节目的监督力度,也远离了农村观众。因此,新闻评论类栏目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在内容拓展评论空间、创新评论角度上下功夫。
首先必须不断创新评论视角。现在媒介的激烈竞争,已经很难抓住所谓的独家选题,但是新闻评论节目不同于一般的新闻节目,它的卖点在于独到的视角而不是独家的新闻,因而要想抓住观众的心,必须要拿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即与别人不一样的视角。
其次,要加强新闻评论节目的时效性。与通常的新闻节目相比,新闻评论类的制作周期应当是更短而不是更长。如今媒介的竞争已经不再单单是对新闻发生的第一落点的比拼,如何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给出自己的观点,是当下电视新闻竞争又一的高地。
再次,加强评论力度。作为一档新闻评论栏目,其评论的精到与否,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好坏。从目前来看,《今日点击》的节目形式更多倾向于电视新闻评论中的新闻述评,虽然节目始终把握住了“以评驭述”的节目本质,但是,节目往往还是流于讲清楚事件过程,而在评论的比重和力度上有所欠缺,这和“新闻评论”的节目类型定位是不相符的。
(二)形式上加强包装和变化,常变常新保持观众的收视兴趣
黄匡宇先生在5 年间对3000个受众调查样本的研究表明,“新闻节目在60″内、综艺节目在90″内、电视剧在120″内、记录片在80″内若不能在光、影、声、色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形式冲击,观众则按动遥控器宣判该频道的死亡而另寻‘新欢’。[1]”黄匡宇先生认为,“被充分张扬的传播形式有效地降低了信息内容的‘智力门槛’,为受众的‘轻易选择’、‘愉快阅读’创造了条件。[1]”大众传播已经进入了‘形式选择’与‘形式阅读’阶段。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对电视媒体而言,就是“内容为王,形式是金”。电视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和图像,电视是声画的艺术,只有综合应用好声音和图像,优化组合发挥各自优势,在形式上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为节目内容服务,在引导观众思维的同时抓住观众的眼球。
电视新闻的重要形式载体即声音和形象,也是我们常说的视听语言,如今电视新闻在叙事上的发展开始越来越多关注电视的视听特长,通过适量的视听艺术化处理让新闻更加生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电视新闻的形式时,必须在这两方面下功夫,不仅有语言文字(解说词)的变化,更要通过声音(同期声、音乐)和图像信息的多种变化来寻求突破。
《今日点击》从开播至今,虽然历经数次改版,每次改版也都在形式包装上有所创新,但是面对日益挑剔的“观众”,在形式的多样性、新颖度上仍不尽如人意,很多后期的制作理念仍然较为落后,节目缺乏艺术表现力,也缺乏时尚气息和亲和力,给人以呆板没有生气的感觉。在这个内容依赖形式的时代,必须从画面色彩、背景音乐、字幕形式、主持人形象设计、栏目宣传片等多方面入手,充分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引入动画特技、漫画创作等内容手段,不断创新节目形式、加强节目包装,做好“面子”工程,形成节目大气而清新、时尚而不失庄重的包装风格。
【关键词】《南方都市报》 新闻评论 民生新闻
一、民生新闻评论
《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在新闻传播领域,目前对于“民生新闻”的内涵,众说纷纭,且尚无定论。在这里,本文对民生新闻评论的定义是:媒体以平民的视角和百姓的立场对社会中与大多数人利益相关的民生事件, 发表有针对性和引导性观点的短小、灵活的评论形式。从传播手段的角度来看,民生新闻评论是观点和信息的传播;从功能的角度来看,民生新闻评论就是有针对性和明确目的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传播形式。
二、《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的特点
本文选取2010年8月《南方都市报》刊发的部分评论文章为分析样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结论:
(一)评论指向的多元化
这体现在对于同一事件,《南方都市报》的民生新闻评论将多种指向类型穿插使用在评论中。这些指向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1、肯定赞美型2、批评谴责型3、建议研究型4、解读政策、现象型5、各方讨论型。
(二)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
1、针对性强。前面提到民生新闻评论是对大多数人利益相关的民生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论。因此, 新闻评论的语言必须紧贴主题保持明确的针对性。以《“激素门”又是场权利开胸验肺的悲剧》为例,分析这篇评论后发现,开头先指出“激素门”的性质,提出质疑职能部门的观点,然后提出评论的核心观点并用一系列与“激素门”相类似的事件来印证其观点,最后在评论的结尾点题,再次指出职能部门忽视了自己的监管责任这一核心。
2、逻辑紧密。好的民生新闻评论必须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论证文章的观点,揭示现象的本质,以缜密逻辑说服读者。因此, 评论语言应当注意逻辑严密。具体表现在善于使用长句,语句严格遵守形式逻辑规则,语句能够环环相扣在一起,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再加上反问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使长句熠熠生辉。如《消毒餐具成“杯具” 监管部门难辞其咎》这篇评论,在文中连用七个反问来使观点层层深入。在这里,反问的使用能使说理更清晰、透彻而又不失精炼。
3、生动准确。运用虚实结合的语言手法是评论的一大特色。评论自然是以“虚”为主,但若缺乏“实”的内容就显得单薄了。“实”的内容需要生动的语言来叙述,为的是让整篇评论有血有肉。以消毒餐具成“杯具”,监管部门难辞其咎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据最新调查,即便是在广东省属于规模较大、卫生标准较高的消毒餐具企业,同样是残羹剩饭上的苍蝇随时飞入包装间、对餐具进行消毒的工人一个个赤膊上阵……我们的饮食安全状况竟然是如此不堪,不仅食品安全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连餐具都在给我们的健康雪上加霜。我们的“杯具”正在,甚至已经成为一个活脱脱的悲剧了。如此形象的描述能让我们不必到现场就感受到消毒餐具企业包装间内的情形了。网络流行语“杯具”更是增添了灵动感。
三、《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特点形成的原因
(一)受众群的影响
暨南大学新闻学院李异平教授对《南方都市报》的读者群进行过抽样调查,其中的一部分结果如下:读者在回答“您订这一(几)份报纸的主要原因是(限选五项)”的问题时有53%的读者选择了“批评报道多,讲真话”;在回答“您读报的主要目的是……”这个问题时,有45.7%的读者选择“了解民生”;在回答“您比较喜欢阅读《南方都市报》的哪类版面”这个问题时,52.3%的读者选择了时事评论。最后,该文提出“《南方都市报》在这前段时期(2004~2005 年) ,因为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表达社情民意,尤其是该报的时评版在民生新闻、舆论监督以及对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公共管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多元观点,成为该报赢取读者信任,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扩大广告份额的“核心栏目”之一。”①
上述材料说明,《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准确地掌握了读者群的心理需求,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受众对《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的高度和认可度使得其能够延续其特点,并不断发展创新。
(二)体制的影响
从2008年5月1日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要一步。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新闻评论时刻关注着影响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每一个细节, 同时民主的政治环境也给民生新闻评论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大的政治环境下, 《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在坚持国家基本方针原则的同时努力塑造自身形象,形成鲜明的特点。
(三)经济发展的影响
评论产生和发展的这些年, 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推进的时期。在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下, 民生新闻评论符合了受众获知更多言论、更多信息的需求, 它关注触及人们经济生活的具有时效性、现实性的民生事件, 用正确的方法和鲜明的立场帮助读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受众是新闻评论最终的服务对象,是落脚点、是归宿, 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思想变化使受众需要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有更多的意见表达空间,《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的定位满足了受众这一需求。因此, 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是《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一可喜局面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企业文化的影响
《南方都市报》前总编程益中曾经说过:一切自然资源都会枯竭,只有文化生生不息。从2001年到2008年这八年间,《南方都市报》的主管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获得了七次“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证明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所实施的发展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对提升其新闻品质、经营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回顾《南方都市报》的发展历程,它无论是在实施舆论监督上,还是在履行社会道义上都为中国传媒业做出了表率作用。此外,《南方都市报》成立之初的领导班子平均32岁,采编人员平均27岁。拥有中国报业最年轻的领导班子,最有活力的企业文化。
四、对《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的改进建议
《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内容往往立足于负面现象,对这些负面现象进行批评, 突出舆论监督的功能。民生新闻评论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小事作为其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由小见大发表议论, 将不公正或者是损害百姓利益的事件进行曝光, 或者是对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切中时弊、口诛笔伐, 目的是沟通信息、化解矛盾, 促使问题快速解决。然而,民生新闻评论应严格控制批评谴责类指向的数量。民生新闻的评论, 应多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 对社会上的一些积极现象进行肯定。民生新闻批评类的评论虽然很重要,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社会上积极因素还是多于消极因素的。如何掌握报纸版面上批评与赞扬的评论数量是《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应思考的问题。
结语
“新闻评论都是作为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出现的,发挥着引导舆论的作用。” ②作为一份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报纸,《南方都市报》的民生新闻评论更能够体现这种灵魂和旗帜的作用。民生新闻评论是解读民生新闻的重要方式, 评论代表媒体的立场, 体现媒体的价值取向。当今社会具有思想多元化、意见多元化的特点, 评论的内容也向多元化发展, 但是评论的目的终究是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改善民生,使民生新闻的评论更具备针对性, 监督力度更强, 引导作用更加明显应当是所有民生新闻评论的目标。
参考文献
①李异平,《读者阅读兴趣与传播理念的变革――以〈南方都市报〉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63
②马少华:《新闻评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27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草根;媒体;互动
一、草根阶层参与电视新闻评论成不可逆转的趋势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社会整体的开放性程度通过广大社会公众参与社会发展步伐并发出自己的意见与声音来彰显。随着人类交流通讯技术的日益便捷以及社会个体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强烈,作为平民的“草根阶层”以各类形式参与新闻评论进而影响舆论发展方向几乎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潮流趋势。这里我们所说的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是指电视新闻评论员、评论集体或电视机构对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件、问题或社会现象表示的意见和态度,进行解释分析的节目形式。其中,“草根阶层”通过线上或者线下的方式直接参与电视新闻评论的模式也逐渐被我国的各级电视台所采用与探索尝试。虽然面对的目标受众不同,但是无论是央视还是各个省级卫视均积极探索草根阶层参与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当中的模式。安徽卫视频道的《超级新闻场》、浙江卫视频道的《新闻深一度》、《谁赞成谁反对》、山东地面频道的《开讲天下》等等都是尝试探索将草根阶层参与电视新闻评论有效模式的可喜尝试。毫不夸张的说,经过了近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具有强烈个性色彩和社会影响力的新闻评论,已经引领媒体进入观点竞争时代。新闻评论节目对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效果正日益显现,但开办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既不能单凭主观意志,也不能完全单纯依照观众的口味和市场需求。但是随着实践经验的逐渐积累,草根阶层参与电视新闻评论这一现象逐渐暴露出了其好的一面与不好的一面。
二、草根阶层参与电视新闻评论带来的“好”的影响
广大的社会民众涉及的日常生活范畴太为驳杂,大众关心的新闻视角也实际上是复杂和多样的。理论上说,如电视新闻节目这样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一定无法满足庞大网民对信息数量与质量的需求。只有客观兼且旁征博引的吸收尽可能多的审视视角,才有可能对事件有更为客观的评价和认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本身的出现就是代表了一种进步的尝试,即尝试通过不同视角的审视来帮助大众对于自己身边发生的社会新闻有一更广义角度的认知。而通讯技术及移动数字技术的进步使得草根阶层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参与到这种讨论当中来无疑拓宽了这种探讨和审视新闻事件的角度和视野范畴,开放性和互动性的参与模式对于新闻行业本身朝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必然是有利的。而且,通过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到电视新闻节目的评论中来也在无形当中引导了群众更加关注身边社会中发生的日常事件,更加参与到社会的整体发展步伐当中。
三、草根阶层参与电视新闻评论隐藏的“坏”的隐患
传播学专家李普曼说:“普通人不需要、没有理由、没有兴趣、没有时间去思考公共事务,所以更不会把宝贵的休息时间用于采集新闻”。虽然这一观点本身不可避免的具有以偏概全之嫌,但是实在也值得传媒工作者在引导草根阶层参与电视新闻评论过程之中提高警醒。新闻本身需要的是客观公正的视角及态度,而鼓励草根阶层通过各种手段参与到电视新闻节目评论而得到的所谓“公民态度”当中民众娱乐消费的成分其实质可能是与新闻本身倡导的客观公正原则相违背的。过分推动草根阶层参与电视新闻评论隐藏的“坏”的隐患在于矫枉过正,草根阶层参与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仅并不能正确传达大众的声音,不能有效推进社会民主,反而还潜移默化的解构传统文化及传统新闻价值观。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公民的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了,但是并非每个社会公民都具备了对社会新闻作出评价的基础素质。社会新闻包含了各个领域的内容,而社会分工的细化导致了每个公民个体可以接触到的社会范畴及理性认知范畴是有限的。但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每天面临的新闻范畴却是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每个公民对于自己不了解的社会范畴也必然具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但这套见解本身并不具备客观性,如果一味引导公民参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讲出这种态度,实际上是在传播一种负面的认知,甚至有错误引导社会舆论的可能性。
四、正确引导草根阶层参与电视新闻评论促进新闻行业健全发展
通过了解当前社会新闻发展的整体趋势,我们可以认识到通过各种手段让草根阶层的平民可以亲身参与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当中不仅仅是广大草根阶层实践社会公民参与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使然,也是电视新闻节目突破自身局限,不断寻求新突破、新发展的大势所趋。当今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数字技术的升级演化无疑使得这种趋势得以真正的趋于实践。在当前草根阶层参与电视新闻评论成不可逆转的趋势的前提下,广大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业人员要正确的认识到草根阶层参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本身带来的有利影响及可能发生的不利隐患,支持和鼓励正面的参与方式,时刻保持客观审慎的态度避免草根参与电视新闻评论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水平引致低俗的极端。在了解大多数观众需求的同时,应当努力把握不同层次的观众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要正确引导草根阶层参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保持新闻评论节目本身水准的前提下,促进新闻行业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 严慧颖,周玉兰.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现状及品质提升[J].中国电视,2011年第3期.
关键词:铁路信号;电源屏技术;问题;措施
Abstract: The signal power supply panel is to supply electrical equipment centralized, its performance is stable and reliable directly affects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 this paper, som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ailway signal power supply panel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first turn.
Key words: railway signal power supply panel technology;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284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系统向高速、重载、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铁路信号系统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投入应用。作为铁路信号基础设备之一,铁路信号电源也经历由传统电源屏向电子化、模块化、智能化电源屏的过渡,一系列新需求、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随之而来。其间铁道部颁布一系列技术条件和相关技术文件,对确保电源屏,尤其是客运专线电源屏的设计质量,充分满足铁路运输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需求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但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如我国铁路电网质量地区性差异较大,各种新型信号设备尤其是服务器等计算机类设备的广泛应用等,现行技术条件仍然存在一些与信号电源屏实际生产、应用及维护过程不适应或需要明确的地方,以下就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1 目前存在问题
1. 1 元器件陈旧落后
目前信号电源屏中大量使用 CJ10型交流接触器、二极管组合整流桥、非节能型铁心变压器感应调压器、饱和电抗器、分立元件控制板、老式螺旋式熔断器、普通闸刀开关、非盘用仪表、环氧树脂螺栓接线板、非阻燃端子板、非阻燃导线等器件,大多陈旧落后,可靠性低,故障率高,难以保证供电质量。
1. 2 屏体结构设计不合理
1.2.1 采用敞开式结构。目前在使用的信号电源屏,屏体结构都是敞开式的,后面仅以金属网相隔,不仅易触电,而且因粉尘、异物侵入,极易造成系统短路或接地故障。
1.2.1操作维修不方便。电源屏内元件落后、体积大,造成屏内
维修空间小,维修困难,而且操作开关位置偏下,增加了操作难度,有时甚至出现误操作。
1. 3 电路设计不合理
1. 3.1过流保护电路不完善。如电源屏停电恢复时,供电瞬间产生的大电流脉冲,易造成熔丝断丝。
1.3.2报警电路设计不合理。当输入电源相位不平衡或电源屏出现故障时,刺耳的报警声严重干扰了师生的正常教学秩序,同时也妨碍维修人员对故障的处理。
1.3.4 相序检查电路不完善。缺少三相电源相序检查调整措施,使调压屏在引入电源相序改变时,出现反向调整。
1.3.5辅助回路保护不完善。在一些电源屏中,对控制、计量、监测报警和保护等回路,没有单独设置短路保护元件,这是当前烧坏信号电源屏、继电器的最主要原因。
1. 4 稳压器和隔离变压器容量过大
目前信号电源屏的容量普遍余量过大,一般实际运行容量只有额定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样不仅造成材料和能源浪费,而且增加了工程的投资。
2 提高信号电源屏可靠性的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2. 1 提高信号电源屏可靠性的一些改进措施
2.1.1将信号电源屏的老式螺旋式熔断器改为液压断路器,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当脱钩时有较强的限流功能,并且寿命长,可靠性高,有效地提高了电源屏的安全保护和过流保护。
2.1.2 当输入三相电源不平衡时,输出波动较大,应在三相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设置调整线圈,通过正串、反串的不同组合,对输出电压进行调整,使之接衡。
2.1.3当三相电源相序改变时,易造成调压屏反向调整,应在三相电源输入端增加一套相序及断相防护继电器,当三相电源完整而且相序正确时,电子电路有输出,使安全型继电器吸起。当电子电路出现故障时,只能使其输出断路,使安全型继电器落下,符合“故障倒向安全”原则,电子电路为双套同时运行,确保防护功能不受干扰。
2.1.4交流转辙机屏故障时,报警系统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在相序监督报警电路中增加1 个4 位转换开关,保证了当电源出现故障时发出报警,故障恢复后可再次给出报警信号。
2. 2 提高信号电源屏可靠性的一些建议
2.2.1电路设计通用化。随着信号设备的迅猛发展,各厂家生产的信号电源屏都在不断革新,特别是保护电路,如过压保护、差动取样电路、断相保护、电压调整等方面,都有不同改进,电路设计不一,缺乏通用性,不便于维护管理,建议有关实验实训基地改造部门与厂家主动联系,优化电路,设计出与砂盘信号设备相适应的电源屏。
2.2.2交流稳压方式选择。信号电源屏的供电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流稳压器性能的优劣,原采用的饱和电抗器、感应调压器等交流稳压设备,体积大,反应慢,控制电路环节多,建议选择性能较好的交流稳压器,如参数稳压器和稳压变压器,达到设备简单,故障率低,便于维修的目的。
2.2.3完善防护系统。信号电源屏应对外电网和负载侵入等异常情况予以有效的防护,例如,对输入交流电源电压过高、过低(超出交流稳压器稳压范围)、停电、三相电源缺相、倒相序等情况予以检测,不符合要求即报警,且自动转换至备用电源屏。由于我院的综合演练室地处五楼顶层,在信号电源屏输入、输出侧均应加装性能良好的防雷设施和防短路电路,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人员安全性。
2.2.4报警系统智能化。信号电源屏故障报警均采用音响报警,不便于故障的判断和处理,报警取样点应适当“丰实”,显示直观,以便出现故障时,迅速判断处理,减少故障延时。
2.2.5方便使用和维修。大中站电源屏主备屏转换时,手动转换开关多,且开关位置偏下,难于辨认和操作,为方便使用和维修,宜采用自动转换方式;屏面仪表应改指针式为数字式;屏内器材应有明显的位置表示,并贴有电路图,便于辨认;应留有故障检测报警接口,便于和信号微机监测相连。
3 未来发展方向
3. 1 采用模块化结构
电源设备应由能实现不同功能的单元模块组成,如交流配电单元、整流器模块单元、直流配电单元等,单元模块应容量适中,以便根据站场需要,配置最佳供电系统,使冗余选择更加灵活。模块化结构非常方便于各电源的隔离,各部电路互相独立,减少了迂回,发生故障时,也便于查找和处理。
3. 2 实现智能化管理
电源系统的用户界面应采用多级菜单式的人—机对话界面的软件,根据屏幕提示,能非常方便地实现电源系统要求的各项功能。
3. 3 便于维护和使用
电源系统应有完善的监控功能,可实现各种告警功能和远距离实时监测各种数据的功能,方便维护和使用。
3. 4 采用封闭式结构
应在屏内设置温度传感器,以测量环境温度,并根据温度变化自动开停风扇,降低屏内温度。
4 改进电源屏的意义
在实际的工程中,综合实训室具有多种功能,能模拟铁路现场作业,效果逼真,而且优于直接在现场实习,因为现场的信号电源屏处于不间断运用状态中,绝对不允许人为制造并予以查找。而实际中实训基地的电源屏能为铁道信号专业学生进行调压、倒屏、故障查找和处理等各相动手练习,直观而安全。所以对旧电源屏进行更新改进势在必行,是为在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也是适应我国铁路信号从传统技术向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赵祚义.铁路信号电源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J]. 铁道通信信号. 2000(01)
[2] 张丽卿,王瑞峰.故障树分析法在信号设备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07(05)
【论文摘 要】当代社会,电视新闻已由预制式向直播式的方向发展。在电视新闻编辑中,复杂的“创作”型时代逐渐代取简单的组合型时代。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一般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成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两部分,所以就有了前期和后期的区别。本文对电视新闻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
如今,新闻节目的“现场性”这一概念受到人们的关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改变以前的新闻节目播放模式,逐渐尝试使节目具有更佳的现场性的新型模式。对于传统的新闻学,大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有如下几种:新闻是对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可以使人们感兴趣的生活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最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所进行的一系列报道。这些定义,虽然在表达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时间概念上,都了忽略了“正在进行”这一电视新闻的不可或缺的特点。根据新闻节目的“现场性”的要求的越来越高,电视新闻的音画同步可能同步于远隔重洋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当代社会,电视新闻已由预制式向直播式的方向发展。在电视新闻编辑中,复杂的“创作”型时代逐渐代取简单的组合型时代。一般,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成前期拍摄,后期编辑两部分,所以就有了前期和后期的区别。以“前期”和“后期”来划分记者编辑职能范围,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编辑的能力,导致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发挥不佳。
一、前期拍摄
记者通过观察、调查而发现的生活现状就是新闻事实,新闻得以形成的基础是事实,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归纳而形成新闻,新闻随着客观事实的而存在。电视新闻的画面不但要使反映更多的事实的过程,而且要以现实的细节体现出客观事实,提供最直接的依据给观众,有利于观众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不仅要抓拍好现场,还要运用好现场声,新闻的现场感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同期声,电视新闻能合理地运用好同期声,就会增强新闻的现场感,给观众带来真实感。也能更强化新闻的主题。现场的同期声,必须为表现新闻主题服务,在新闻事件现场,记者要做相对完整连贯的报道,做到声画同步。与此同时,还要和环境声互不干扰、使其突出主题。由记者出镜作报道,让观众看到、听到的是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报道过程,这是现场感强的现场报道特征。随着事态的发生和发展,记者要做到边观察、边采访、边叙述,同时还要现场采访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应用他们在现场的同期声通过屏幕传达给观众,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使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视性增强。
在采访时,记者要根据视觉的选择原理及新闻现场光线、距离、物象、环境、时间等要素,先寻找出其中容易捕捉的单纯构造进行感觉,来把握物象的主要特点。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对其加强、减弱或修正,再慢慢加深或淡化,这就是单纯性的基本特性。以简单的视觉效果,来表现深刻而多彩的内容,由集中且易于理解的,形势,让预想的意义更好地传达。
二、后期编辑
电视制片人不仅要仔细拍摄好每一幅新闻画面外,还要严肃认真地运用动画、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术,制作好每一幅与图像新闻相关的画面,图像语言叙事含混的弱点要用准确的文字、图表等细节语言补充,追求画面中的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达到最佳组合,确保信息得以清晰地传播。电视新闻的声画以时序运动的方式传播信息,声画传播的滚动性增大了受众对信息感知与存储的难度。比较声画两者之间的难度,从画面含义的模糊性和播音语言逻辑表述的明晰性,可以判定画面信息具有更大成分的不可知性。所以,增强结构电视新闻画面的突现性,是电视记者、编辑提高电视新闻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策划应进行强化,让编辑依照记者选择的题目,明确报道选题,记者主要任务是进行采访素材,写解说词由文字水平较高的编辑来完成,报道包装由剪辑水平较高的编辑来完成,这样可以减少个人因素对电视新闻作品的影响,有效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水平,还可以使整体编辑力度得到提高,使电视新闻节目的定位落实,使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强化。目前,电视特技的方法多种多样,这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性机会。例如,以前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比较多。但是现在有所不同,我们能够利用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意外的境界,对画面进行分割,将两路以上的信息同时传递;运用特技与字幕,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随时插播传回的消息,强化感观效果等。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是编辑部。一个时间段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策划新闻视角,把握好舆论方向。
编辑与记者不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后期的编辑、制作。它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文字的编辑,即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一定要依照自己所负责时段的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整理加工,有些重要的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的话,配合发表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写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传播到全国各地。二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点所决定。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符合播出的要求,至少有以下工作要做:镜头的剪辑;保持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的一致;在在适当的位置上展现字幕;画面需要技术处理;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这些繁琐的工作,一般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编辑来完成,出现一个编辑单独完成的较少。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有利于各道环节的衔接。若遇到插播消息,就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分析和精确的运算,否则可能会造成混乱。时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活跃、拓宽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是以一个知识、科技为主导的社会,电视新闻行业的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现如今,只有进行培训、完善和创新电视新闻队伍,才能与激烈的新闻竞争相适应,进而促进电视新闻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程立民,《电视新闻的改革创新》[J].《华章》,2011(22)
②吴延鹏,《电视新闻的导语》[J].《青年记者》,2011(20)
③王庆,《从美学视角看电视新闻及其编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7)
论文摘要:当今电视节目空前繁荣,中国电视进入商业化发展的黄金时代。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已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探寻新闻类节目娱乐化“度”的把握和发展,提出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走向泛滥。
一、引言
电视新闻娱乐化最早在国外盛行,可追溯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但是我国直到21世纪初才出现这类新闻娱乐节目。尼尔·波兹曼曾经说:“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随着电视传播理念的悄然改变,形态多种多样的电视新闻节目大量涌现。这些节目具体表现即在新闻报道中软硬结合。软新闻的比重大幅上升,硬新闻也在此基础上被尽量软化;既突出硬新闻的本质要求,同时以软来增加新闻与生活的关联度、亲和力,强调在硬新闻写作中加入人情味。内容和形式上愈发注重报道那些具有娱乐色彩的新闻,偏好现场却轻视解说地对节目进行包装。在新闻价值取向中,趣味性、娱乐性的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编排手法上多用娱乐的方式来传递新闻,走新闻故事化、情节化和细节化的道路。节目后期动用多种制作表达方式,比如主持人的另类评述,音乐、影视素材的加工利用,字幕、漫画、flash的应用等,以此充分调动受众的试听阅读兴趣。不能否认的是一些新闻类电视节目渐渐丧失了媒体的责任,缺乏理性和自觉,违背了娱乐化存在合理性的度。如果对当前新闻娱乐化日益泛滥的现象不加防范的纵容,一直发挥着政治舆论武器的电视新闻节目作用将改变并发生扭曲或异化,很容易偏离健康、良性发展轨道,进而沦为娱乐的工具。
二、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存在的“度”
(一)传播主体的“度”
笔者看来,娱乐化的“度”,这不仅仅表现为节目的量度,更是在态度、法度、公信度、满意度等方面都有体现。有了度就会防止节目制作一味追求娱乐性地盲从而丧失新闻本来意义。我国法规、政令中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从业人行为都有所监管。电视媒体在传递信息进行报道时必需对社会公众负责,在合乎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以人性化角度发掘有价值的信息。在现行法律制度的范围内完成自我约束更好的为受众服务。要履行好、牢记住、发挥出自己把关人的身份和作用。报道有意义的选题,精选新闻信息内容。而最重要是应遵循把握以下两点:
1.把握新闻节目的本质内涵
电视新闻作为新闻中的一个分支,因各自所具有不同的传播优势,与广播、报纸、互联网形成了新闻传播领域中新的格局。电视新闻节目是当前观众了解社会新闻、国家政策走向的重要平台和途径。作为电视媒体本身来讲,一直追求公信力,提高观众兴趣打造吸引力提升节目品牌。但娱乐化的新闻势必会影响到新闻的公信度。面对残酷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新闻一定要回归本位,以“内容为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履行新闻的社会守望功能,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肩负新闻传播的诸多传统功能。否则会因漠视新闻内涵,无法涵盖新闻价值丧失节目本质失去新闻灵魂。
2.明确电视媒体责任意识
当前电视媒体处于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电视媒体更要意识到自身“社会公器”的角色切不可失职。要自觉地把握自身社会文化角色,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作用和教化引导的社会功能。在追求收视率的同时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文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转变思维层防止片面追求收视率加强媒介的自律。其实,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也折射出现今我国电视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低、粗制滥造和盲目跟风的弊端。开拓前进的动力在于努力创新。只有大胆创新才能提升魅力。电视新闻媒体应该真正起到“纽带”“桥梁”的作用,通过制作和把关,传播有价值、客观、公正的信息,制作出高品格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提高关注度认可度。
(二)接受主体的“度”
科技的发展,使得现今电视事业步入多元化、立体化时代,同一空间多套电视节目将通过多种形式播出。加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确立,多元化和市场化促使社会结构向自主分群转变,信息数字化时代的革命,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各个阶层的受众对于电视媒介的需求也日趋丰富和复杂。这些因素加速了大众传播以受众为中心的地位的确立,并为之建立社会基础。受众的意见也直接左右着电视制作人的思路和考量,引领着媒体传播的趋向。因此,在新闻节目大肆娱乐化时作为接受主体的电视观众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正确的认识看待娱乐化
从当前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现状来看,尤其是新闻极端娱乐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使得人们对娱乐新闻的这种认识已经陷入误区。有人观众欢迎支持表示赞同,也有观众深表担忧的反对。我们可知娱乐潮流无可避免,既然大众媒体的功能包括娱乐性,必须正确认识辩证对待杜绝其无限膨胀,轻重颠倒。如若过度强调夸大娱乐功能或刻意地吹捧娱乐化,压制其它功能易导致新闻和娱乐的错位流向低俗失去受众。反之则亦然。娱乐并不等同于低俗也并不排斥高雅。我们的观众应该理性分析辩证把握,在轻松的语言风格和活泼氛围中分享到新闻资讯,了解节目价值取向和定位。
2.提升电视受众的整体素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传播手段经营体制都发生着变化,广播电视受众等媒体接受者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进而求得自身的发展。自觉抵制媒体从业人员因为素养低下引发节目中利益的渗透和诱惑。避免道德伦理的滑坡及自身追求的人文精神缺失。诸如一些观众对于播报新奇怪内容时放弃良心和原则的围观,节目主持人念稿出错时看热闹心态,事后对于新闻报道胡乱吹捧或发表看似新潮另类实则哗众取宠的评论,对新闻事实的随意解读。忽略了自己言行会对周围环境和群体带来恶劣影响,同时严重损害受众自身形象。
三、结语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存在有着种种的合理性,而且,不可否认的是,现今新闻节目中媒体的普遍做法都是为节目注入娱乐化元素,并且这一现象在一定的阶段内肯定还会持续下去。但是娱乐化作为一种电视新闻传播报道地制作方式和手段,它需要有一个度,并正确拿捏好这个尺度。
度是中庸中平衡的状态,也是在动态变化的状态。当然,度的看法和标准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大环境不断改变着。人们对度的认知也不停地发生变化产生着偏差,但始终都循着一个不变的规律发展前进,即保持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在制作新闻节目时,电视节目应该紧紧遵循“三贴近”原则,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掘新闻的娱乐功能,力图有深度、负责任,树立精品意识真正赢得观众,最大限度的优化节目内容,不损伤新闻本身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以此来保持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长久公信力,保持节目的旺盛生命力。受众也应该真诚地观看节目提出自己的见解。各方因素相互协调制约,有节有度才能防止出现偏差,避免电视新闻节目娱乐化走入同质化、低俗化、商业化的误区,让我们的电视荧屏更加健康丰富和精彩。
参考文献:
[1]尼尔伯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4.
[2]张玉坤,李大敏.浅议新闻娱乐化对媒体发展的影响[j].新闻知识, 2009(09):35-36.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231-250
20世纪90年代,T·W·阿多诺的美学思想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理论中的一个部分逐渐为我国学者们所熟知,他的批判性文化理论的正面意义也不断得到发掘,其思想(包括哲学、美学、文化等)已作为新的研究点被学者们做了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研究。文章主要就学术界对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的文献作简要述评。
【关键词】 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文献/述评
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下称“西马”)思潮中的一支,其美学思想传入中国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中“否定的美学”可算是这一学派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然而,在中国学者眼中,作为这一理论开创者的T·W·阿多诺的光芒却似乎并不及他的同门马尔库塞或本雅明来得耀眼。不可否认,阿多诺的美学思想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可也应该看到,如果要真正研究当代西方美学思想及其发展的话,阿多诺的美学理论是不容忽视的。他激烈的批判态度近乎于疯狂,但又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思想对于当代文化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以后,阿多诺的美学思想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他的批判性文化理论的正面意义也不断得到发掘。下面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阿多诺的美学思想研究的文献作简要的述评。
对阿多诺美学思想的研究
90年代以来,阿多诺的美学思想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文献约有20多篇,大多集中在90年代后期出现。人们从不同角度对其都作了深入的评析,大体可分为美学思想的总体研究、专论研究和比较研究。
(一)总体研究。这一类研究基本上是给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拉出一条线索,进行总体上的评析。研究者大多都抓住了阿多诺美学的“否定”、“批判”、“启蒙”“最低限度的和谐”等作为研究的关键词,并抓住了它的主要论点作了较详细的剖析。这方面的文章有:刘小新的《美学的批判与批判的美学——阿多诺美学思想述评》、《阿多诺文艺思想析论》,李进书的《最低限度的和谐——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张伟的《法兰克福学派文化观剖视》,陈胜云的《阿多诺后现代情结的批判性分析》等等。
1.“否定”与“批判”。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是以他的“否定的辩证法”的哲学思想为基石的,而他的“批判的美学”思想可以说是这一哲学思想在美学领域的拓展和运用。所以阿多诺的美学思想被认为是以“破”为先的,首先否定、批判一切其他思想,再有所建树。李进书就认为“怀疑、否定和想象”是“阿多诺理论的基石”[1],因此,弄清“否定”和“批判”的实质和对象就成为了研究的首要任务。尽管学者们的研究各有偏重,但对于“否定”和“批判”在阿多诺美学中的重要地位都有较明确的认识。刘小新就对阿多诺美学的“批判”和“否定”作了清晰的归类。这些归类表明,阿多诺的批判性美学首先是对其他美学——如精神分析学美学、康德形式主义美学、黑格尔和卢卡契美学等的否定和激烈批判,他在批判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形成“否定”为中心的美学理论[2];其次,是对“肯定的艺术”及大众文化的否定,这一点许多研究者在研究中都做了专门的分析。他们指出,在阿多诺看来,“肯定的艺术”(主要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是完整的整体性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大众文化(阿多诺称之为“文化工业”)则是“资产阶级统治者操纵大众思想意识和深层心理的工具和手段”[2],它给予大众虚伪的满足感和幸福承诺,提供划一标准的情感,从而消解大众内心的反抗意识,掩盖它对人性压抑和对自由的控制的实质内涵。学者们认为阿多诺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大众文化的本质,这一理论对当代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可见,“否定”和“批判”构成了阿多诺美学思想的主体。
2.美学思想建树——艺术的救赎。前面提到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是“破”在先,“立”在后,因此,在否定了其他的美学理论和艺术类型之后,阿多诺提出了“艺术的自律性和社会性统一”的美学观点,并且肯定了现代艺术的存在价值。刘小新认为,阿多诺提出了“艺术对于社会是社会的反题”这一命题,是“建立了其批判美学的标准和理想艺术的规范”。[2] 而阿多诺对于理想艺术的构想也被认为是他的美学思想中建构性一面的表现。不过阿多诺对于理想艺术的要求颇高,现实社会中只有现代艺术才能承担起对抗肯定的艺术和大众文化的任务。研究认为阿多诺的这种正面的理论观点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但这种正面的建议的力度远不及他的否定性的批判理论,因而显得有些美中不足。
3.悲观情绪和人道精神。有不少研究者在研究中发现,阿多诺在否定其他各种美学和大众文化的同时,不自觉地陷入了一种绝望的境地。他对于整体性和肯定性的艺术坚决否定,而被他认为值得肯定的理想艺术形式却少之又少,而且“否定性艺术”的反美学和乌托邦气质注定了他所选择的道路有着浓厚的悲观色彩,“奥斯威辛式的历史暴力和人类灾难构成了阿多诺文艺思想的背景”。[3] “文化的控制、艺术的堕落、音乐的衰退,使解放无望、救赎无望,在阿多诺的眼里,文化工业的世界已完全没有了希望,他的工作只能是对大众文化的极力贬损。”[4] 有人认为阿多诺的悲观来自于他的哲学思想灰暗的基调。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是他非同一性哲学的反映,他的哲学理论的虚无、抽象的气质也决定了他的美学理论隐约地透露出悲观的情绪。但也有学者分析,“阿多诺的悲观主义不是偶然的,这与他的文化经历和对文化的独特理解分不开。”[4] 这种观点比起前者似乎来得更加深刻。阿多诺美学的悲观色彩是研究者普遍认同的阿多诺美学特点之一。
另有人认为,阿多诺的理论并非全是灰色的、冷漠的,这当中也蕴涵着相当的人道主义精神。“阿多诺的美学具有一种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阿多诺认为只有在失望中,希望才更有活力。”[2] 也就是说,阿多诺的理论最终寻求的还是一条充满人道精神的美学道路。可见,人道主义精神在阿多诺的美学思想当中也是个不可忽视的亮点。
(二)专论研究。除了对阿多诺美学思想作体系性的研究以外,有不少研究者只选取了其中的某个方面的理论作为研究的对象,如易存国的《阿多诺的否定观及其美学思想——阿多诺美学思想序列考察之一》,祖朝志的《无望的救赎:评阿多诺的文化批判理论》,宋瑾的《音乐商品化问题思考——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的启示》,金经言翻译的《阿多诺的音乐听众类型》等等文章。
对阿多诺的专论研究文献多出现在90年代中后期,从研究者的研究面来分,这类研究主要可分为“思想分论”和“专书研究”两类。“思想分论”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对阿多诺的美学否定观的进一步诠释和剖析,对批判的大众文化理论的分析,对阿多诺的音乐文化理论的分析,以及对阿多诺的现代艺术观点评析等几大块的研究。上面提到的学者的文章都是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眼光更为细致的学者只选取了阿多诺的某部美学理论著作,对其进行专书的评析和研究。如张一兵的《世界历史与自然历史——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一文和他的《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一书,就是围绕《否定的辩证法》这本书展开的;又如于润洋的《阿多诺〈新音乐的哲学〉一书的解读和评论》[(上)、(下)]两篇文章则按照目录顺序对阿多诺的《新音乐哲学》一书四大部分的理论内容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评论。这类研究使得阿多诺美学的研究往纵深发展并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其研究成果也有着重大学术意义。因此,专论研究可算是90年代后期阿多诺研究的中心内容,应引起相当的重视。
除“总体研究”和“专论研究”以外,还有些学者进行“比较研究”,即将阿多诺的思想与其他的美学思想作比较和辨析,在比较两者不同之余或体现阿多诺思想的重要意义和贡献,或说明它存在的不足。
总之,尽管研究的角度和深度各有不同,但学者们所作的研究,从不同方面向读者更加清晰地阐明了阿多诺的美学观点,对阿多诺的研究本身和对当代文化发展而言都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一点是必须肯定的。
研究的共同特征
尽管对于阿多诺美学的研究角度不尽相同,对其美学研究的程度也参差不齐,但是这些分析评论都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研究的共同性:
(一)美学与哲学的相关研究。学者们在研究评析时普遍都注意到阿多诺的美学思想与其哲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许多人都对阿多诺的美学和哲学作相关性的研究。这样的研究不但体现出阿多诺理论的系统性和相关性,更使美学研究因为有哲学因素的加入显得有深度而不再单薄,也使美学领域的研究能具有跨学科性的深广意义和价值。
(二)对美学理论价值的强调。尽管对阿多诺的美学研究学者们各有千秋,但他们普遍都比较强调阿多诺的美学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应该说,阿多诺及其思想之所以能在今天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除了其理论本身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之外,历年来研究阿多诺的学者对其理论价值的不断强调和肯定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阿多诺美学理论价值的强调”这一研究特征对于研究工作能继续深入地开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三)辩证的评论立场。大多数的研究者在评论、分析阿多诺的美学思想时的立场是比较客观和辩证的。他们在强调阿多诺美学的正面意义的同时,对于阿多诺理论的晦涩、悲观主义以及过分偏激等的弱点也没有隐瞒,并客观地指出了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理论的力度。
小结
对当代美学和大众文化的发展来说,阿多诺美学的研究工作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研究让读者增加对阿多诺的美学的认识和了解,对当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和理论指导,对于当代我国文化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启发作用。就阿多诺的美学而言,阿多诺坚决的批判和否定立场就让我们学到了“否定”的新批评方法,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开拓了研究者的批评思维,打破了固有的思维定式。
当然,我们对阿多诺美学的研究还有待更深入的开展。另外,就理论研究本身而言,笔者认为对阿多诺美学中的音乐理论部分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地进行。所以,如果能对其作出更细致的分析,它的理论价值会更大。
【参考文献】
[1] 李进书.最低限度的和谐——论阿多诺的美学思想[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3):73—77.
[2] 刘小新.美学的批判与批判的美学——阿多诺美学思想述评[J].江苏社会科学,1997(4):101—106.
[3] 刘小新.阿多诺文艺思想析论[J].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2):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