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4 16:49:02
导语:在消费升级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14-02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云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由大一至大四按1∶1∶1∶1的比例进行分配,一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其中男生94人,女生106人,平均年龄21.24岁,问卷共设有60个题目,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家庭背景;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大学生的收支情况、理财观念等多方面。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192份,有效问卷190份。本次调查的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结构不合理。在校大学生的消费除了必要的学习开支外,应以基本生活方面的消费为主,尤其是伙食费支出应占主体。但调查发现,大学生的通信、娱乐消费却占了很大比重,有女生甚至为了漂亮而节衣缩食去买化妆品、做美容、买衣服,缩减伙食费用,增加购物方面的支出。这种消费结构对处于求知阶段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是相当不合理的,极易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2.财商欠缺,存在“消费误区”。被调查者中,仅有28%的学生有记账的习惯,而47%的学生对个人理财知识“不太了解”,有10%的学生“消费从不做计划”,有7%的学生认为“理财跟我没关系”,而经常透支的学生却占11%,偶尔透支的占比为55%。这一方面容易导致消费支出无形中扩大,造成“月光族”的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也会在消费中养成随心所欲、大手大脚花钱的消费习惯。同时,消费心理不成熟,消费多凭兴趣爱好,或随波逐流,或过分追求时尚。凡此种种,无不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的消费都是随意性的,毫无计划可言。究其原因,关键问题是大学生大多不会科学理财,培养大学生的财商,让大学生学会科学理财,是解决大学生“消费误区”问题的迫切需要。
3.人情消费愈演愈烈。人情消费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人情往来的费用支出,它具有加深情感和促进交往的功能,人情消费作为礼尚往来的必要支出本应“点到为止”,可人情消费却逐渐演变成了畸形的人情债,使得一些学生陷入了盲目攀比、穷摆阔气的消费误区,参加老乡会、同学过生日、比赛获奖、当上学生干部、评上奖学金等都要请客,且请客的档次越来越高,花样越来越多,以致有学生得到的奖学金还不够请客。这种人情包袱,给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可谓苦不堪言。
4.盲目攀比,过度追求形象消费。当代大学生特别注重商品所传达的社会和个人信息,选择和消费产品时力求体现自我、彰显个性,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形象消费,惟恐落后于潮流,这在一定程度内也无可厚非。可调查结果显示,有些男生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生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一件名牌衣服,常常缩减生活费开支,向别人借钱甚至欺骗家长获取额外的生活费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存在严重的攀比心理。
5.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节俭意识不够,浪费严重。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在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舒适生活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能源,实现可持续性消费。有些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观念,浪费严重,学校食堂的泔水桶每天都堆满了被学生扔掉的馒头、米饭和剩菜,有些菜只吃了几口就被扔掉。另外,随手乱扔垃圾和大量使用一次性产品,如电池、塑料饭盒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还污染环境。调查发现,43%的学生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完全可以也有必要提倡勤俭节约,83%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消费有时较为奢侈,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浪费现象的普遍存在,大学生的节俭意识不够。
三、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消费的建议
1.优化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能有效解决大学生不良消费的问题,首先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与消费的外部软环境和硬环境。
(1)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学校要大力加强后勤工作管理,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大学生物质生活的条件,为学生提供质优价廉的食品,让学生吃得放心、满意,这是解决学生奢侈浪费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学校应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尽量减少学生的不合理消费。加大学生文化娱乐设施的投入,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使消费环境美观、舒适、安全、便利,满足学生适度的休闲和享乐消费。另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把大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追求健康的精神生活上来,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使大学生的剩余时间和精力得以积极的消耗,既可以丰富知识又可以降低消费,对大学生整个身心的健康成长都极有益处。
(2)治理大学校园周边环境。从大学生学习、消费的社会小环境来说,学校应和有关部门联手对大学校园周边环境做必要的清理和整顿,坚决取缔那些违法经营的游戏厅、网吧,关闭那些不健康、低品位的文化娱乐场所,并严格依法管理,使大学校园周边环境真正成为优美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的延伸。
2.让财商教育走进课堂。在现代社会中,智商、财商和情商并列称为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财商教育在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实施较早,而我国起步较晚。此次调查显示,78%的学生对财商教育“很有兴趣”,而29%的学生月底无余额,11%的学生将余额用来大吃一顿或购物。所以,对大学生开展财商教育尤为必要。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多数高校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他们的消费教育和理财教育。有关消费和理财的课程对非财务相关专业的学生是不开设的。各高校开展的各类学生活动也几乎不涉及理财知识。因此,积极构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财商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挥课程的理财素质培养功能。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克服课堂教学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而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在生活中理财。
(2)构建多元的财商培养体系。在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等渠道,构建多元的财商培养体系。如成立“校园财商协会”,定期邀请金融专业人士举办财商专题讲座;带学生走出校园,参观证券交易所,听投资行业专业人员讲解投资理财常识,组织股票模拟投资比赛;建立财商培训专业网站和主页,搭建财商教育的网络平台等活动。
3.充分发挥家庭的积极作用。大学生的主要生活来源依靠家庭,再加上特殊的亲情关系,家庭教育在培养他们合理的消费习惯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家长要更新观念,“适度供给”,而不是一味的纵容,帮助子女培养合理安排预期收支的意识。其次,家长要把自己合理的理财观念和成功的理财案例传授给子女,引导孩子合理开支,及时过问其对钱的使用,教会他们一些理财之道,让子女深刻体会到科学理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家长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杜绝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培养孩子树立文明、健康、合理的消费观。
4.提倡绿色消费,注重生态保护。绿色消费并非反对消费,它只是反对消费中的浪费,反对攀比和炫耀,提倡一种符合社会利益和消费利益的可持续性消费,既满足个人需要,又提高社会利益;既符合个人利益,又节约社会劳动。满足人们真正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是绿色消费的本质所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绿色消费的的实践者和体验着,也是最好的宣传者和倡导者。因此,应在大学校园里加大对绿色消费的宣传,注重生态保护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消费与社会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识到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焕培.论我国教育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消费经济,2009(3)
2.陈丽新.浅谈大学生理财观念的培养[J].经济师,2011(2)
3.王为其.“90后”大学生消费特点及教育引导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4.蔡美萍.论当代大学生可持续消费观的培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8)
内容摘要:我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出台,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新型城镇化对商贸流通服务发展,存在着直接与间接性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商贸流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构建二者间的关联,并提出构建商贸流通服务体系的策略,将有助于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路径下,加快我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商贸流通 服务体系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发展需求,新型城镇化发展所带动的刺激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要。作为服务业的主要部分,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构建,能够涵盖餐饮业、仓储业以及交通运输等与商品流通相关的活动,营造更好的消费环境,充分释放消费需求。近年来,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村与城镇的融合性发展,导致城乡差距逐渐减小,促进了城乡消费的提升。201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30万亿元,同比增长十分之一。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研究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构建,有助于促进我国流通市场的现代化转型与发展,通过协调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优化与结构升级,最终实现我国扩大内需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服务发展进程及现状
(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
随着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正式出台,我国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名单公布,我国正式步入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在国家发展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城镇化比例从36.22%上升到56.10%,年均增长率为1.24%。但从我国城镇化的内部发展状况来看,则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在我国东部地区以及一些省会城市,其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整体较高。一些中西部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则较为滞后。城镇化发展的差异性一方面与城镇发展的必然规律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小城市的基础流通业不发达有关。
根据《2015-2020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大陆人口总量已经超过13亿人,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710多万人,其中常住城镇人口将近75000万人,约为总人口的55%。1978-2014年间我国城镇常住居民数量从最初的1.7亿上升到7.5亿,城镇化比率从18%上升到55%。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再次公布第二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具体包括59个城市地区,并主要致力于中小城市的培育与绿色智能城镇发展,以及农民融入城市和产城融合等方面。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建设,一方面符合我国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稳定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商贸流通服务发展现状
如表1、圖2所示,我国GDP总量和商贸流通服务产业总额均不断攀升,2015年GDP总量是2004年的4.23倍,商贸流通服务产业总额增长接近八倍。从行业发展角度而言,规模以上流通企业数量也在不断提升,增加了66家之多。从增长比例来看,全社会商贸流通服务产业总额的增长比,明显优于GDP总量。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受益于宏观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社会对流通业的需求量和需求层次。
如表2所示,在城乡商贸流通额方面,农村商贸流通业总额与城市商贸流通业总额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虽然近年来农村商贸流通业总额不断攀升,但是与城市商贸流通业总额的差距巨大。根据调查了解与文献资料的整理发展,我国农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的发展,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需要通过不断构建双向协调发展的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才更有助于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商贸流通服务发展的作用机理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将有助于改变居民消费习惯与消费结构,进而为商贸流通业的组织结构带来本质改变,带动商贸流通服务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与构建。当前居民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与多样化发展需求,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力将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中得到释放,进而促使农村商贸流通市场得到转型升级发展机遇。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商贸流通业的直接性作用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中,透过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也将不断提升,对产品的品质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家用电器与耐用品等产品消费环节,城镇居民更加注重产品的售后服务品质,这将有助于推动商贸流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此同时,城乡双向商贸流通的互动发展,将有助于整合商贸流通系统的供应链资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商贸流通产业链条及相关产业带来发展动力,有助于推动商贸流通体系的现代化发展。随着人口数量与消费规模的不断增加,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商贸流通的经营模式将获得创新发展,通过流通业态模式的市场化发展,才更有利于加快城镇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方式与消费结构的转变,将带动商贸流通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多样化发展,迎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商贸流通业的间接性作用
论文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株洲,产业结构优化
“十一五”时期,株洲市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三次产业呈现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良好态势。株洲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50.5∶36.5调整为2009年的10.5∶54.7∶34.8。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生产业实现增加值143.3亿元,年均增长16%,快于GDP增幅2.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14%,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增加值由2005年的2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8亿元,占GDP比重由4%上升到4.7%。2009年工业对株洲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5.3%,拉动株洲市经济增长7.85个百分点但工业高增长背后的高投入和高消耗,将给株洲经济下一步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在当今和未来世界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行业,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比重。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界定
“现代服务业"是中国所特有的提法,在国外,现代服务业的提法多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毕业论文题目,美国学者倾向于使用“知识服务产业”来描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将其定义为以提供技术知识或专利为主并支援制造业发展的服务业,或具有技术背景的服务业。该定义偏重以技术服务为特征的硬知识服务。欧洲学者倾向使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并尝试给予描述性的定义。穆勒等人广义地将其定义为主要为其他公司提供有高知识附加值的服务公司。这种一般性定义难以反映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形式和活动的多样性。迈尔斯等人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两大类:面向新技术集中使用者的传统专业服务如促销广告、金融服务、会计和法律服务等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服务如软件设计和其他计算机相关活动。
虽然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专著、论文和课题日益增多,现代服务的内涵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界定。在我国现行的统计制度和对服务业的分类中,并没有“现代服务业”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具体分类条目,对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界定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对于现代服务业的涵义和分类,我们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以及服务业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后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形成的以知识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和随着现代经营理念、社会需求变化,在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不断变革和升级的新型服务业的总称。现代服务业一般具有以下五个基本特性:高技术性、知识性、高增加值性、从业人员高素质性和动态性,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1)基础服务业,主要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交通等;(2)生产和市场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3)个人消费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4)公共服务业,这类服务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的,是免费提供或收取最低费用的服务, 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这些现代服务业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它具有现代与传统的交融性、要素的智力密集性、产出的高增值、供给的多层次性和服务的强辐射性等特点。现代服务业广泛渗透在服务业各主要行业和领域,不断服务着社会,方便着生产、丰富着生活,成为城市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株洲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
产业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低收入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在该时期,逐步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氛围,并与现代制造业形成互动机制,从而强力拉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两型社会建设下,株洲迫切需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是“两型社会”建设和株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有利于突破资源约束瓶颈,减轻环境压力,是株洲实践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必须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株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基础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没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工业化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这是由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而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物流与营销、研发、人力资源开发、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会计审计、律师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企业提高竞争效益的主导因素。另外,随着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毕业论文题目,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支撑,科学技术不仅直接推动了服务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而且推动和影响了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督方式的完善。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应用,可以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更好地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目前,株洲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仍是株洲发展的主要动力,但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期刊网。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现代服务业来推动和。因此,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的经验,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努力发展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高水平的生产中间投入,占领经济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不断挖掘经济效率提高的源泉,从而加快株洲工业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提高株洲城市服务功能的需要
城市发展以产业为支撑,城市伴随着工业化、国际化进程而发展壮大。当前,株洲正处在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阶段,随着区域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株洲城市经济总量在整个国家、地区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大都市必然产生大服务。株洲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一隅,担负着为都市圈内其它城市提供生产服务和发展机会、带动都市圈整合发展的任务,担负着吸引外部经济要素、对外辐射经济功能的窗口和枢纽职能。株洲本身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同样离不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三)是株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由于株洲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偏大,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从资源消耗来看,“十一五”前三年株洲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8%,完成“十一五”节能总目标(21%)的64.9%。2008年单位GDP能耗为1.39吨标准煤/万元,绝对量高于全国0.288吨标准煤/万元,高于全省0.165吨标准煤/万元。从污染排放来看,“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5.2%,化学需氧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4%。至2008年底,这两项指标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的87.7%和14.8%。目前株洲市重化工化趋势短期难以扭转,现有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下,“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现代服务业是消耗资源最小的产业,也是排放污染物最少的产业。从能耗和污染排放水平来看毕业论文题目,与第二产业相比较,现代服务业单位产值能耗很小。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加快株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日益短缺、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迫切需要。
(四)是株洲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增长弹性大,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有独特优势,是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既是株洲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要求,也是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的最现实的选择。调查显示,对第三产业投资一万元,可以解决7-8个人就业,而同样的投入,在第一产业中只可以解决一个人就业,在第二产业中可以解决1.7个人就业。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超过第二产业是完成工业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加快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就业空间。2004年至2009年末,株洲在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员由64.8万人发展到72万人,解决了大批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从2005年起,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开始超过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其中发展较快的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近年来,随着株洲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因高校扩招而延缓至今的就业高峰问题,株洲同样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立足株洲实际,加快发展具有株洲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必将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重要帮助。
现代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动力。信息传输业协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使产业结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升级。科技、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等生产服务业为三次产业提供服务形式的生产资料,提高产业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教育、物流、金融业为三次产业提供高素质人力、充足的物力和强大的财力,推动产业效率提高。商务服务业提高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促进产业优化。投资环境改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生产效率提高,信息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加强,都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广东经济[J],2008年第12期
[2]申朴,孔令丞.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结构优化路径的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株洲市统计局.株洲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tjcn.org/tjgb/201003/6920.html,2010-03-05.
[4]株洲市统计局.“十一五”株洲经济社会发展综述[EB/OL].
hntj.gov.cn/sxfx/zzfx/201011/t20101122_81596.htm, 2010-11-24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土地供给 投资者投机 城市化
九十年代以来,房地产企业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目前,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企业林立,竞争异常激烈。然而,房地产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企业的收益预期,直接影响着每一个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房地产价格受到国家政策、土地供给、投资者投机、消费者需求以及城镇化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对于房地产企业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非常重要。
1 前人研究成果及本文研究的基本假设
1.1 前人的研究结果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孙继国、赵息[1]研究了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泡沫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市场中的一些投资者明知某些资产价格高于实际价值,但他们对未来资产价格的升值潜力充满希望,因此不断地购进此种资产。这种由于主观信念不同而导致的资产投机行为常导致资产价格出现总体偏差,并最终形成泡沫。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9年北京市房地产发展中基本都存在一定的投机泡沫。其中2000年后泡沫化有所减轻,2005年后泡沫化又开始加重,2007后房地产价格上涨加速,泡沫化剧烈。
曹天阶[2]研究了消费者需求与房地产价格的关系。他认为消费结构升级拉动房地产业发展。我国实行房改后,取消了计划经济时代几十年的福利分房制度,住宅成了一种不可缺少的商品。改革开放后,各地都把软环境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改变市容市貌作为工作的重点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造成了大量的住宅需求。改革开放中富裕起来的人们也为改善居住环境产生新的住宅需求。而这些需求必然影响房地产的供给情况,造成房地产的价格波动。
王文婷[3]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影响。认为城镇化进程与房地产业发展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不可避免地会带动房地产业的发展,反之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又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产业,房地产商品则是社会必须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各种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和物质载体。任何城市的发展都要依靠房地产开发先行,城市空间利用和资源开发都依赖于房地产业的运行。城镇化所伴随的城市人口聚集、城市规模扩大,以及城市结构的变化都会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条件。长期以来,国内关于城镇化建设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仅限于定性讨论,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开始采用数理分析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朱嫒玲[4](2005)研究了土地供给量对我国区域房地产价格的影响。采用1999年——2009年我国30个省市土地供给量、房地产价格等相关数据,建立Panel Data计量模型,研究了我国房地产价格区域差异,旨在土地供给量对我国区域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土地供给量的确是影响我国区域房地产价格重要因素,土地供给量对我国各地区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差异程度各不相同。土地供给量对东部地区房地产价格影响程度最为显著,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价格对土地供给量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
1.2 本文的基本假设
基于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投资者投机、消费者需求、城镇化的发展和土地的稀缺度四个变量作为自变量来探讨这些因素对北京市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认为这四个因素与北京市房地产价格存在相关性,并探讨其相关程度。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这些因素的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开展实证研究。调查对象的指定总体就是所有北京房地产企业。
论文的抽样元素是房地产企业销售负责人与企业员工。调查研究对象都是在这些界定人群中随机抽取出来的。
本论文采用的是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可以比随机抽样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性。设计的抽样元素比例分配分别为:北京房地产企业负责人50%、企业员工50%。
本研究论文在所发放的调查研究问卷是240份,实际回收有效调查研究问卷数量是232份,所以本研究论文采用的抽样大小是232份,有效率达到96.7%。
本论文采用李克特等级测量量表来测量所涉及的四个变量,投机者的投机、消费者的需求、城镇化率的发展、土地的稀缺。里克特量表一般分为:“十分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十分不同意”等五类形式的回答。每个问题的每种可能的回答都被赋予一个的数值来反映应答者不同的同意态度,对应答者的态度进行测量就是通过对这些数值进行加总得出来的。
本论文通过为调查问卷中的每个问题的每种可能的答案都分配一个阿拉伯数字作为代码,用1-5来进行数据赋值。
本论文中使用Cronbach α系数来测试信度,所使用的系数指标为0.6,即只有大于或等于0.6时,才视为测量量表所得出的研究数据是符合信度设计要求的,是可以采用的。
由于自变量和因变量采用的研究数据都是定距型数据,所以本论文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
用来测量定距型数据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系数一般是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本论文就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表示变量间假设关系的相关性。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从嵌入式处理器来看,从最初的4位处理器,目前仍在大规模应用的8位单片机、到日益受到广泛青睐的32位MCU,以及更高性能的64位嵌入式处理器,目前具有嵌入式功能特点的处理器已逾千种,数十种常用的体系架构。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吸引了大量的半导体公司参与竞争,其中从ASIC、MCU、DSP到FPGA以及因为结合了MCU和DSP优势而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汇聚式处理器,处理器速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强,而功耗和价格却越来越低。目前。丰富的嵌入式处理器已经广泛应用到从国防、工业、汽车到医疗设备和消费电子等几乎所有的行业和领域。
汇聚式处理器解决嵌入式设计技术挑战
尽管嵌入式设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核心处理器硬件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开发工具上已经有广泛的选择,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系统日益复杂化,目标应用对系统的功能、性能、成本的要求也日趋苛刻。工程师所面临的设计挑战似乎并没有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降低,甚至日益增高,工程师在进行方案选择时必须正确评估应用面临的挑战。
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系统本身的复杂功能、友好的界面设计要求、各种接口和通信需求都需要占用大量的MIPS处理能力,单一的传统MCU或ASIC很多时候难以满足系统高处理能力的需求,双芯片甚至三芯片解决方案日益增多,但随之而来的高设计复杂性、功耗和BOM(材料清单)成本让方案缺乏竞争性。此外,当前嵌入式系统设计,特别是一些新产品和功能复杂的嵌入式产品设计,要在设计周期很有限的条件下完全从零开始实现设计已经变得不现实,也不具成本效益。因此,是否能提供完善的开发工具套件、必要的软件模块、成熟的参考设计、系统设计支持,以及是否有完整的设计生态系统等,对于是否能按期高质量地完成系统设计非常关键。
标准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带来产品升级换代的顾虑。当前在各个行业都面临一些创新型应用,例如智能电表和智能视频监控等,这些应用都具有一定开创性,目前没有或尚未形成行业统一的标准,如何在保证抢占市场窗口期的先机,同时确保当前的设计满足未来变化的市场和技术需求,必须考虑方案的可扩展性和性能裕量。
低功耗的要求日益苛刻。处理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系统功耗要求越来越低,这几乎形成一对矛盾。然而,实际设计过程中,工程师不得不面对这种近乎矛盾的需求。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嵌入式处理器架构优化以及设计技术的改进,低功耗设计技术日新月异,电压、工作频率自适应调整技术、多工作模式的节能技术、数字电源管理技术,以及低功耗的最新半导体工艺技术应用层出不穷。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满足设计功率预算要求的系统方案也是系统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择具有广泛嵌入式系统支持能力的解决方案非常重要。目前可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众多,各具优势,硬件平台方案对这些操作系统的支持能力是进行方案选型的考虑要点之一。
以Mcu或AsIc为核心器件的硬件平台方案在解决上述嵌入式系统设计要求上正面临挑战,有限的处理能力通常难以满足很多应用的高处理能力需求,或者缺乏进行功能扩展和产品升级换代的设计灵活性,某些设计为了满足系统的处理能力要求而增加DsP或协处理器,从而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功耗和成本。
结合MCU和DsP性能优势的汇聚式处理器是有效解决上述设计挑战的方案之一,而ADI公司Blackfin处理器是目前市面上唯一的汇聚式处理器产品。汇聚式处理器典型应用有电力应用的智能电表,安防应用的视频监控,医疗设备的便携式房颤监测仪,工业应用的3DLevelScanner三维曲面测量仪等。预览全文,请访问本刊网。
科学大师是引用出来的
在一次期刊培训会上,我国一位期刊研究专家语出惊人:“科学大师不是评出来的,而是引用出来的。”例如达尔文的相对论、牛顿三大定律的引用率都属最高级。但目前,我国科技论文的引用量和引用率偏少,这不仅不利于众多科研成果传播,也不利于科研新人的显现,因此,应该鼓励科研人员在学术论文中多引用文章和著作。
论文关键词:双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前言
广东省经济总量一直都居全国前列,但GDP增幅却徘徊于全国后位,2009年居第27位,可见广东省目前的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从2000年开始高度重视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每两年举办一届“山洽会”,大力推进珠三角洲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的经贸技术合作,但一直执行不够,效果不大。直到2008年,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把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区际转移作为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
“双转移”是广东省为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解决经济增长瓶颈的空前创举。主要是指把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经历了9年时间的探讨与实践,区域城乡发展趋于协调毕业论文模板,切实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广东省实施“双转移”状况分析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双转移”势在必行。
广东省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广东地区间发展差异系数高达0.76,远高于全国0.66的平均水平。2005-2009年,广州和深圳的人均GDP分别是梅州地区的7.17倍和7.88倍,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是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的3.60倍、3.08倍和3.62倍。2005-2007年,广东省各区域的产业平均集中率,珠三角为77.33%,粤北山区为10.87%,粤西为7.03%,粤东为4.77%,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突出。非珠三角洲区域未能充分发挥本地的生产要素优势,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以及市场容纳能力。广东省四大区域人均GDP逐渐拉大的趋势,造成区域经济差距拉大,东西两翼和山区经济的落后是广东省整体经济发展的短板论文怎么写。
2.发达城市生产要素紧缺,以“双转移”推动产业升级。2003年以来,珠三角地区的东莞、广州、深圳、佛山等开始出现了“民工荒”,随后每年在春节后都出现缺工现象,而且,这种缺工数量从2003年的十几万人增加到了目前的100多万人。尽管外来工的市场价格比2003年普遍提高了40%以上,各发达城市也同时设定了最低工作标准,但是各工厂企业的“招工启事”还是高挂,难以缓解“民工荒”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发达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大发展,也引发城市交通拥挤、城市住房紧缺等重大问题。毕竟珠三角发达城市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这几年的各类要素成本节节攀升,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同时往上爬。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应该根据自身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积极承接珠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发达城市即腾出更多的空间和资源进行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3. 以政府为主导,“双转移”稳步推进。
“双转移”战略以政府主导形势推进毕业论文模板,从政策优惠,资金扶持,加快双转移的全面落实。通过设立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资金,拟定2008-2010年省财政安排15亿元,对14个发达市以及江门市每市每年补助1亿元,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步伐。
在产业园建设方面,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的实施主要是以珠三角各地的产业转移园为载体,以一对一的产业转移帮扶为主要方式进行,由广佛一带向梅州、河源、肇庆一带迁移。目前,已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有24个,其中,粤北山区14个,主要是深圳、东莞、中山、佛山对口梅州、河源、惠州、清远;粤东2个,是 深圳南山(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东莞大朗(海丰)产业转移园。粤西8个,主要是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对口湛江、茂名、阳江。
在经济效益方面,2008年省产业转移园入园项目973个,已动工建设项目611个,实现工业总产值302.66亿元,利税27.72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4.67倍和5.33倍。2009年一季度, 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入园项目(含意向)1476个,总投资额3030.73亿元,已动工建设项目982个,投资额1169.5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08.21亿元,利税17.27亿元。
转移工业园的产业集聚,也改善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2008年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58.5万人,新增转移就业106.4万人,同比分别增长51.6%、18.2%。2009年一季度,累计新增本省劳动力就业37.7万人,比重同比上升6.3%;新增外省劳动力就业19.1万人,同比下降25.7%。东西北地区新增就业人数20.8万人,数量同比上升5.1%;珠三角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同比下降19.3%,新增就业呈现“两升两降”。
三、“双转移”效果初现,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协调
自“双转移”战略实施以来,各地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公共基础设施、工业转移园区、招商引资、劳动力素质培养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目前,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经济总量虽然还不及珠三角,但是从增长速度来看,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的增长速度与珠三角九市的差距缩小甚至逐渐超过珠三角九市。在增长格局变动的情况下,区域间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东翼和西翼占全省比重逐渐由下降转为上升,粤北山区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6.03%提升到2009年的6.68%。
在“双转移”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区域经济差距正在缩小,趋于协调。从2008年开始,东西两翼和山区的人均GDP增速均超过珠三角地区。除此毕业论文模板,东西北地区的生产总值、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珠三角地区(如表1)。
表1 2009年广东四大区域主要指标增长情况
单位:%
GDP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出口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珠三角
9.4
8.1
-11.7
15.1
18.0
12.2
东翼
12.1
17.8
1.3
20.6
28.7
19.0
西翼
10.4
7.4
-3.9
19.2
31.7
16.4
粤北山区
11.0
17.5
4.7
18.3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轿车产业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起来,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部门,但是对比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数据,该产业能够对经济发展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SCP范式,从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方面,分析我国轿车产业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该产业起步于计划经济时期,长期实行“进口替代战略”,产品缺乏竞争力。在发展过程中,产业的市场结构受到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市场集中度的改变,目前轿车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有效竞争的局面。同时,市场行为也进行着调整,企业的价格策略、产品策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加入WTO的前后几年,跨国汽车公司对我国轿车生产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不断发生,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剧烈,这些行为又反过来改变着市场结构。在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的相互作用下,我国轿车产业的市场绩效有了很大提高,使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产品的技术含量有了较大提高,消费者利益也得到了更好的维护 。
2002年,我国轿车消费出现了“井喷”现象,这是轿车产业多年发展的集中体现。但目前我国的轿车需求量仍未完全释放,短期内还将有较大的潜在需求将转化为现实需求,同时,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了居民需求的的多层次性,这将决定轿车消费量将长期持续增长;为近一步拉动国内需求,政府也将出台鼓励轿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并继续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因此,轿车产业在未来十年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使轿车产业的发展前景成为现实,产业内的企业应努力提高生产率,发挥比较优势,以经济型轿车为突破口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也应该以实现产业内的有效竞争为核心,施行恰当的产业扶植政策,以帮助轿车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关键词:轿车产业
有效竞争
产业升级
:14000多字的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
[关键词] 产业链整合 物流 产业优化升级
一、引言
全球产业链是指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至处理过程的跨企业网络组织, 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销售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的分配。随着贸易和投资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国际分工格局开始加快由产业间分布向产业内分布转化, 按产业链的纵向分离和协调为内容的全球一体化的生产、流通逐渐形成。全球产业链的产品及服务的价值创造活动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 从而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嵌入该产业链, 实现产业调整和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机遇。随着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整合, 物流产业集群为产业链服务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在全球产业链系统中, 物流产业作为子系统, 其功能在于实现该产业链内部产业组织之间物流活动整体性、一致性和协调性, 以提高产业链的竞争力和运行效率。本文在完成理论论述后,以宁波为实证研究案例,首先介绍了宁波主体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物流产业现状,然后根据理论论证部分提出了宁波市物流产业升级的对策,最后在结论中进行了总结。
二、相关理论综述
1.产业链相关理论综述
从物流角度看,Houlihan认为产业链是从供应商开始,经生产者或流通业者,到最终消费者的所有物质流动。从信息化角度看,Stevens将产业链定义为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系统,其中贯穿着反馈的物流和信息流。这种观点把信息流提高到与产品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强调产业链中存在反馈过程,是产业链思想的一大进步。从组成结构上看,最近产业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同时强调合作企业的战略伙伴关系问题。马士华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产业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2.产业升级相关理论综述
在产业升级方面,Humprey和Schmitz首次清晰地提出了嵌入全球产业链的地方产业集群实现升级的四种方式,从理论上把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在实证研究方面,Liete M,Bazan L,Roberta Rabellotti和Halder等分别从不同产业类别入手,对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汽车、塑料、制鞋、医疗机械、服装等产业集群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地方产业集群如何嵌入全球产业链链及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从实证研究来看,目前国外对全球产业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国内学者张汉业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涉及产业结构重组、产业布局优化、技术与装备的高级化、从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的更新等一系列的转变。另外国内有些学者把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归纳为: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互动过程中,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状态逐渐演进的过程。还有一些学者从较为宽泛的方面来研究。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高加工度与高附加值导向的产出结构、规模经济导向的组织结构和高新技术导向的技术结构的升级。
三、全球产业链整合对物流产业升级的影响
1.对物流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全球产业链垂直分离的情况下,不但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来自不同国家,而且产成品的销售市场也是遍布世界各地。原本是企业内部或本地区的物流活动,现在已变化为全球范围,空间上的距离加大及不同企业间协作的难度都对物流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球产业链片段化后,供应链上不同企业间的协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供应链上各企业间的协调,可实现采购、生产、分销等功能的优化,从而实现最佳业务绩效。物流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具有高度灵敏反应能力的物流系统,重视速度、灵活性和准确性,以减少牛鞭效应。这需要复杂的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撑,能使供应商、制造商、库存、承运人和客户之间实时数据共享,以增强供应链之间的协同能力。这样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特征包括可无缝连接的数据接口、基于互联网的用户端、实时的货物跟踪功能等。
2.对全球物流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离岸使跨国企业的原料与零部件供应商、生产企业及客户之间的空间距离加大。各种产品在高度集约的生产地和消费地之间不断流动,大大增加了世界范围内的物流需求,物流活动逐步成为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企业需要调整其物流管理战略、扩展物流设施及物流网络布局,促进与生产企业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建立与保持良好的联系,以适应新的生产布局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全球物流空间及时间跨度大,跨境手续复杂,这些都对物流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物流外包增加了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
外包是全球产业链整合的特征之一。企业基于增强核心竞争能力、降低成本或提高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会把产业链上的非核心环节外包,如生产外包、服务外包等。随着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生产者服务会逐步从产业整体的产业链当中垂直分离出来,并成为市场中独立的、专业化的企业或产业部门,如信息技术与网络通讯服务、培训、售后服务、第三方物流等。
物流业务外包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互相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合约执行方式。第三方物流能够基于客户价值战略快速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反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物流服务,实现仓储、运输、库存管理、配送等服务的自动化和一体化。
4.促进了物流企业组织结构与运作模式的变化
为了适应现代物流的要求,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以流程为导向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不同客户对物流的需求不同,如生产者驱动型的产业链与采购者驱动型的产业链在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上有较大的差异。柔性生产的实质是变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灵活的方式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物流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也要柔性化。现代物流企业,受自身资源和能力的限制,即不可能投资所有的基础设施,也不可能拥有产业链上所有环节上的优势。因此,物流企业最好在关键的战略环节上建立核心竞争力,非战略环节以外包、联盟的方式,通过信息技术突破原有组织的有形边界,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以“虚”务“实”。
四、实证研究――以宁波为例
1.宁波物流业发展现状
宁波市公路基本形成“一环六射”,里程9884公里,密度超过100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达到先进国家水平;铁路初步构建“二干四支”,正线里程超过180公里;港口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港和远洋干线港;机场成为长三角第五个国际机场。为港口及临港产业配套的北仑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国际物流园区已有普洛斯、AMB、盖世理、嘉明、中外运物流等一批知名物流企业落户,正在全力打造依托港口的高端国际物流园区。
2009年6月,全市物流相关企业有4077家,注册资本超过110亿元,实际从事物流相关业务的企业超过5000家。注册资本超过600万元以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100家以上,营业额过亿元的企业约为35家,A级物流企业达到29家。
港口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其增加值占全市物流业增加值的70%,港口物流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依托宁波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和临港工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体系等,宁波基本形成“依托临港产业和集群经济的工业物流、依托专业市场的商贸物流、依托外向型经济的国际物流、依托都市圈和农村的配送物流、依托综合枢纽的中转物流”等五大类型并驾齐驱的物流需求格局。
2.宁波物流业优化升级对策
(1)推广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以实现港口物流升级进一步完善宁波电子口岸骨干网络,运用条形码、RFID、智能标签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及EDI技术,建立各部门统一的口岸信息平台,使政府单位、外贸和物流各相关单位通过一个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通过网上办事、联网资料交换、信息共享、企业信用和政府效能评估等主要功能,减少单证输入和传递的环节信息及网络技术,实现电子信息通畅流动,提高大通关速度和效率,为宁波口岸大通关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从而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企业提供最大附加值服务的战略目标,以口岸信息化推动口岸的国际化。
(2)发展专业的物流咨询公司为不同产业链的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物流咨询就是针对物流与供应链环节进行专业化的咨询服务。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及具有互补提供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宁波市物流发展落后于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发展需要,需要专业的物流咨询公司,站在国际化的视角,提供服务于整个产业链条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宁波市物流公司可以同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共同制定解决方案,高校也应该培养相关的物流人才,为专业的物流公司发展提供动力。
(3)发展港口物流,形成本土的全球物流服务商,提供全球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目前宁波港以国际物流服务为主,港口物流为满足不断扩大的运输需求,必须整合内部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形成集约型的物流供应链,逐步向功能完备、协作性强、标准统一的规模化方向发展。为了提高整个物流链的效率,沿海口岸功能逐渐延伸到内陆,向内陆城市群的内、外资企业和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顺利完成海关、联检、理货、报关等通关手续。要与航运企业、铁路企业和公路企业之间建立有效、稳定的关系,实现物流的多式联运;拓展国内外战略联盟,特别是与国际优秀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化。
(4)发展第四方电子商务物流,以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实现宁波物流业的整体升级。宁波IT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在有关物流的支持技术上有所突破,有能力在第四方物流发展中发挥作用,通过其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优势,协调各方面力量进行产业整合。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培育第四方物流,建立第四方物流供应链的信息整合,通过电子商务整合物流企业(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使宁波市物流产业真正有质的提高。当前宁波利用电子商务运行业务的物流企业很多,但是能够整合一定社会资源的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并不多,所以当前的任务是重点培育已经具有第四方物流的雏形、在整合物流资源方面有一定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其发展成为第四方物流。
五、结论
全球产业链整合的背景下,物流产业链要适合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在企业规模、服务范围、运作模式、技术手段上进行产业升级,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宁波市是我国大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是我国有名的港口城市和制造业城市,物流产业的升级将对城市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最后运用相关理论对宁波市如何物流产业升级提供了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 陈丽英.全球产业链视角下的我国物流产业升级研究:学位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08.
[2] 刘海艳.基于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式虚拟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研究: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
[3] 刘慧波.产业链纵向整合研究―以浙江省制造业企业为例: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9.
[4] 刘伟华,彭岩,任政旭,周丽珍.基于GVC和GLVC的我国物流产业升级[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289~293
论文摘要:在目前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过热、出口下调,所以国内消费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消费的作用与地位,分析我国当前要扩大消费的原因和其中所面临的问题,凭借可以利用的有利形势,为探求更大的经济增长空间,提出相关的对策。
1经济增长中的消费
1.1消费与GDP
消费与GDP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宏观经济领域讨论的热点,大部分学者们认为消费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有作用。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特点是增长迅速。从近期数据来看,GDP由2001年的109655亿元到2007年的246619亿元,经历了持续7年的高速发展,翻了一番多,增长速度为世界之最。论文百事通据专家估计,10年内中国GDP将保持较高增长率。目前,中国的国内年储蓄率超过40%,还将持续15年左右,利用外资已居世界第二。另外,中国潜在的国内市场容量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成本较低,这些都是我国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相当竞争力的几个优势。笔者认为,中国当前的区域不平衡与城乡差距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是待开发的优势,消费水平与结构的落后、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的不饱和蕴含着经济增长的空间。就具体的消费情况而言,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增长15.8%。目前,中国居民人均收入早已超过1200美元,正处于消费形态快速变化的时期,消费焦点主要集中在住、行等价值量大的高档商品,汽车、住房、旅游、文化等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根据2000-2007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数据显示,总体而言,消费的作用在减弱,投资的作用继续增强,外需的作用继续保持相对平稳的一个发展格局。连续7年我国经济的成长速度在10%左右,这其中消费贡献在40%左右,投资的贡献在48%,外需的贡献是12%左右。这种格局表明整个国家经济增长,以内需为主,以外需为辅。
1.2战略调整
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大背景的变化,重新审视“三驾马车”对我国经济继续发展的作用很有必要。目前,虽然投资至关重要,但投资过快增长也加剧了经济运行中的许多矛盾,如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及环境等。同时,投资所产生的供给最终要由消费需求来消化,没有消费需求做支撑,往往带来盲目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最终导致供给过剩,引发经济波动。在2007年里,流动性过剩突出、央行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都折射出投资的过热。出口固然重要,但对出口的过分依赖将隐藏经济发展的风险。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已高达64.4%,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会使本国经济因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而处于被动地位。部分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持续的巨额贸易顺差使我国的贸易摩擦越来越频繁。另外,截至2007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1.53万亿美元。过多的外汇储备将抑制我国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同时持有外汇储备的各种机会成本也越来越高,美元资产储备的损失风险也会加大。所以,作为发展中大国,只有充分发挥国内市场广阔的优势,立足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规范与创新相关制度和政策,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经济增长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动力。
2扩大消费中的有利条件和突出难点
当前,有利的条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结构从以衣、食为主逐步转向住、行方面,并开始步入物质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升级转型阶段。这客观上迫切要求宏观经济政策作出调整,以促使需求和供给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2)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供给能力的增强和生产成本的下降,许多高档消费品能够以适当的价格进入大众家庭。新技术的大量应用、销售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以及市场上充分的竞争,使得消费者直接受益。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丰富了市场供给,形成了新的消费增长点,刺激了消费品更新换代。(3)消费信贷快速增长。参考西方国家贷款消费模式,“量人为出”的传统消费思维正经受着革命性的冲击。在购买大宗商品时,向银行申请贷款(尤其房贷)的民众数量不断增加。(4)电子商务的发展如火如荼,网上购物等全新消费模式可随时随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5)买方市场占主导地位。强大的市场供给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6)在区域上,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以及新农村建设战略将是的扩大消费的大背景与契机。目前,影响消费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2.1消费率下降,投资率偏高
最近的15年,我国居民消费额的增长一直慢于GDP的增长。与消费率相反,投资率却偏高。而在这期间,总资产贡献率逐年降低,使经济局限于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模式。1990年,中国的投资率为35.2%,2004年上升到43.2%,1990年中国的最终消费率为62%,2004年下降到54.3%。现在,中国的投资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左右,中国的最终消费率也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左右。
2.2预期的不明确抑制消费
目前,大部分家庭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压力过大。房地产开发热浪高,房价不断攀升,城镇中工薪阶层有需求而买不起房。教育消费支出占去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也很大。当前,一部分城镇居民和大多数农民缺乏医疗保障,很多都是自费负担医疗,而药价、医疗费用普遍都很高。2007年CPI上涨至6.8%,如今仍在延续。通货膨胀使得很多城市平民积攒下来的财富迅速的贬值。很多数据的增长显得虚有其表,如工资的名义性上涨。未来的不确定性,生计、健康、教育的无保障导致预防动机比较大,形成了较高的储蓄率,挤出了其他消费支付。
2.3收入分配不公
近年来,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基尼系数扩大到接近0.5。我国低收入者和中下收入者占总人数的80%。2007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6.3%,农村居民则为43.1%。依据边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占财富大多数的一群人的消费倾向却是很低的。目前收入差距不仅是城乡之间,还有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差距,这将导致社会消费倾向的下降。
3扩大消费的相应对策
(1)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扩大中层阶级。遵循效率与公平,促进经济发展成果的个人分享,从而增加有效需求;尽快提高政府公务员、国企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制定科学的企业高管人员薪酬量化标准;建立起明确的工资增长机制和制度改革。同时,改革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已实行的2000元的起征点还是比较低),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改变全国“一刀切”的做法,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地区适当提高起征点或者部分补贴项目免税。为减少失业人口,大力发展服务业。
(2)确保农民增收,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目前,中西部和广大农村是中国最大的内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三,要逐步增加农民收入。①建立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阻止收入增幅下滑的局面。在取消农业税等措施之后,要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保证农民主要收入来源,防止“谷贱伤农”的情形发生,维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另外,要取消不合理摊派,精简乡村干部,抑制农资产品价格上涨。②通过转移支付体系,减轻农民消费负担,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尤其是要构建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③充分吸收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或非务农时段的劳动力。另外,应当尽快淡化二元户籍制度,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户口登记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这有助于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扫除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的部分障碍。
(3)保障消费者权益,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加快消费模式更新换代。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产品品种,建立商品标识和质量安全认证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完善保障消费者权益等相关法律体系、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工商、质检、物价、卫生等部门的作用,减少因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欺诈行为。推广新型零售业——超级市场、连锁店、专营(专卖)店向镇乡的延伸。这种先进的经营方式、良好的消费信誉和舒适的购物环境,而且注重质量和售后服务,它们的出现和发展增加了当地消费者的信心和购买欲望,使其能放心大胆地消费,从而将潜在购买力转化为实现购买力。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壮大保险产业。尽快完善各项经济体制改革,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和人们对经济预期的不明确,提高未来收入的预期,尽力稳定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心理预期。完善各项福利制度改革,实现职工福利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管理。进一步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加强对教育收费的管理,消除居民对教育收费的不确定感,增加现期消费倾向。切实解决好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稳定广大在职职工保持正常的收入与消费心态,防止消费倾向进一步下滑及储蓄倾向的非正常上升。鼓励更多的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发挥保险的功能,保障其生活安定,提高消费信心。新晨
(5)完善消费信贷政策,发展信用型消费。要注重消费观念的转变,引导居民形成正确的适度消费观念,转变传统的量入为出的低消费习惯,支持收入稳定的消费者提前消费。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消费信贷的贷款消费对象和范围。大力开展消费信贷,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改变消费信贷落后局面。积极推广以住房、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为主的信贷形式,方式应灵活、多样。
(6)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进行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涉及生活设施的建设,重点是乡镇、村落比较聚集地方的类似于下水道、通讯设备的农村电网、电视网、自来水建设,之后便是涉及农户厨房、卫生等方面的建设。2008年初,财政部与商务部在三个省率先进行“家电下乡”工程试点,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给予13%的资金补贴,这是项重大财政政策创新。这种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以企业为主体,工商联手开展的惠农促销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太明.中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实证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