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时间:2023-04-17 17:11:33

导语:在动物医学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应用型地方院校,产学研,动物医学

 

产学研合作是当今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政府的政策倾斜力度不断加大,企业也越来越感兴趣。我校地处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迅猛和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学校自身发展与地方发展的良性互动是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内在要求。

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正在不断涌现。论文大全。培养应用性人才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在由以前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文将以动物医学专业为例,尝试研究应用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动物医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要求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动物疾病的防治知识,而且要了解本学科前沿学术动态。为此,动物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必然要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不仅是地方高校创建特色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1,2]。多年来,老套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需要,生产、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继续深入,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缓解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就业压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内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定不足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部分,一般指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实践能力为基本目的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通常包括生产劳动、实验、实习、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参观、调查和其它社会实践等。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怎么做”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农业专业教育普遍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另外,受旧有思想的束缚,对书面成绩的高低也相当看重,这就忽略了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造就了一大批只会“纸上谈兵”的所谓高分“人才”,可见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前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现如今动物疫病发病情况日趋复杂多样化、发病范围广,严重威胁着不断发展的畜牧业贸易,也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我国急需大批的真正具有实践能力的动物医学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纵观我国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几十年来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虽然经过了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但总的框架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实践教学模式简单,实验方法和手段过于陈旧,不能反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的真实现状,导致同学们在专业实践中的求知欲望和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②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内容重复,课程之间往往缺乏关联性,以独立进行实验为主,简单孤立,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层面上的体系,缺乏形态和机能、局部与整体、正常和异常有机统一的多学科、综合性实验;③学生缺少真正动脑动手的机会,实验内容与生产脱离,绝大部分实验课属重复验证课程教学内容的项目,即验证性的实验,缺乏创新性的设计实验;④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未能融入产、学、研相结合的真正内涵,流于形式,管理不规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动物医学专业实施产学研合作的必要性

探求解决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途径一直是动物医学教育工作者致力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实习教学模式是解决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

2.1产学研结合是知识经济时代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知识经济的到来,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历史性跨越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要抓住这种机遇,需要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全面推进产学研深入合作。产学研合作为高等农业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谋求大发展提供了新的着力点,符合时展的规律,是高等农业专业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也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它正在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势,所以产学研合作在当前越来越被人们关注。[3]

2.2产学研结合是学校培养全面素质人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技能的重要途径。与企业联合开展实习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实习内容与生产实际或科研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实际科研生产环境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习具有趣味性、创造性的特点。

2.3产学研结合是地方高校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创建特色的有效途径。论文大全。通过产学研结合将创建特色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融合,容易形成特色;而产学研结合创建特色也能够满足地方社会发展对高校的要求,从而使高校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

3.动物医学专业实施产学研合作模式探讨

3.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该是集生产、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畜牧科技园区,园区应该包括现代化的畜牧养殖示范区,畜产品配套加工区,动物保健医院或畜禽疫病防控与监测中心等。同时也是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动物示范医院,能为教学、科研提供各种服务,实现畜牧业和动物保健的资源高效利用,为建成比较完备的多功能的畜牧业科技园区、现代化的动物保健医院或畜禽疫病防控与监测中心等做出示范,实现畜牧业和动物保健与疫病防控等可持续发展。学校应与相关的企业集团或公司等共同制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与规划,同时可适当给予资金支持企业集团或公司共同建设基地。

3.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

3.2.1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改变以往部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名存实亡,经济状况不佳甚至倒闭、缺乏科研等现状,我们本着“在建设中谋发展、在调整中促提高”的原则,近年来,学院相继对省内企业和科研单位实地考察,与企业单位联合、结合科研项目为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建立实习基地,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平台,也是学生与企业合作、参与科研,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技能的教学平台。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应当为产、学、研结合紧密且在省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企业或科研单位,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接触生产实际的需要,同时实习基地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与学校有密切的科研合作计划。

3.2.2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内实习基地可设立金陵科技学院动物医院、宠物医院或畜禽疫病防控与监测中心等。设置兽医门诊、临床化验室和临床综合研究室,在动物医院开设现场实验课,而且每年还可接受动物医学专业实习学生50余人,能基本满足动物医学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和对外科技服务的需要。论文大全。

3.2.3完善和规范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基地实行事业单位、企业或半企业化管理,为独立核算单位实行自负盈亏。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改革和发展应有利于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要保证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实习实验等任务的完成。基地要有强实的领导班子,较强的师资队伍,管理人员要有具体标准和数量限制,对师资队伍的人数、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要有明确的要求,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可以选派部分技术骨干人员参与指导;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各种实验实习要统筹考虑,合理安排,要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大纲和技能规范,要建立实践教学评估、考核等指标体系,制定考核标准和办法。让学校和相关企业集团或公司的管理者也参与到学生的管理中去,提高管理的效益。

实践证明,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可以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场所,而且也是学校与社会保持紧密联系的重要渠道。本着“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近几年来,学院与实习基地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做到“两受益、两促进”,即学校和基地双向受益;促进教学、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促进基地的巩固与发展。

4.结束语

深化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共赢的事业,需要各方面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地方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待加强的问题。学院要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建立相应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而有效的“产、学、研”学习实践基地,为动物医学专业全体学生提供实习场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以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促进学校和专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大庄,阎海霞.面向21世纪林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5,23(1):10-12.

[2] 梁海虹.我校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创新特征[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3):74-76.

[3] 江龙华.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7,(5):102-112.

第2篇

关键词: 动物医学 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和专用外语(Foreign 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FLSP)已被确认为一门独立学科,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教育界人士的重视,并有广泛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对专业英语课的教学工作也非常重视,纷纷开设各个专业的专业英语课,聘请留学归国的专业课教师承担起专业英语课的教学工作。根据几年来专业英语教学的切身体会和对其他高校的调查走访,发现各学校开设的专业英语课不是很规范,特别是在教学的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深入地探讨。

一、动物医学本科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专业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顺利阅读和翻译国外同行的书刊,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作为一名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是在巩固普通英语学习的同时,逐步向顺利阅读、翻译专业书刊和写作英文专业文章方面过渡。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打破了国家的界限,而且日益趋向国际化。在这样一个特殊时代,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科技共享的时代已经到来。英语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语言,特别是科技文献有75%是用英语发表的,剩下的也大多附有英文摘要。不懂专业英语就像登山运动员没有登山工具一样,吃力而

不出成果。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学识视野、创新思维和专业素养。所以,作为一名未来动物医学科技工作者必须学好专业英语。

二、动物医学专业英语课的课程设置

动物医学专业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限选课,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高等农业院校都应该为本科生开设,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巩固以前学过的英语知识,帮助学生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和研究生考试,而且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专业英文术语,使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入学后的前两年,开设有大学英语的公共必修课程;大三以后,绝大多数学生放弃了对英语的继续学习,英语水平都会有很大的下降。为了贯彻“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指导方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国际接轨;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转移到自己的专业上来;逐步培养学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专业书刊的能力,尤其为完成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打基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专业英语课最好设置在第六学期或第七学期。

三、动物医学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缺乏师资

经过调查发现,并非所有农业院校都开设动物医学专业英语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能够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师。担任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来自特定的专业领域,这些教师尽管专业功底较深,但往往英文基础不扎实或语音不太标准,缺乏一支业务和英语双精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分析原因,与现在不少农业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重基础英语教学轻专业英语教学,缺乏指导性、法规性教学文件有关。任课教师的选择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教学几乎处于单干状态,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能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英语教学的关键。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积极营造重视专业英语的氛围,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并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以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高校应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选送英语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到国外学习,接受专门的语言培训,学习先进国家本专业的教材,掌握该专业的最新国际动态。相信用这种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最多一年)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二)缺乏统一标准的教材

2003年出版的《兽医专业英语》参考教材,由于教材编写教师的局限性,以及各专业英语教师的认识、习惯和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广泛使用。目前,授课教师多自行选择一些和专业有关的外文资料,有的教师会提供一些零散的讲义,作为教材发给学生。

所以,有必要在全国各主要农业院校中,组织英语水平较高的动物医学专业课的教师,并邀请公共英语课教师和外国教师联合编写全国统编教材,以达到专业结构和英语知识互补的目的,使该统编教材更规范,更适合于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教学大纲不规范

目前,各高校专业英语课存在教学大纲不统一的情况,甚至同一学校、相同专业的不同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大纲。主要是由于每位教师对本课程的理解不同,选用的教材也不相同,在授课内容及方式上也都存在较大差别,所以导致教学大纲的不规范。教师授课缺乏统一的大纲,会导致同一专业不同班级,因授课教师不同,而所学专业英语内容差别很大。

这就要求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召集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教师,对教学大纲进行探讨,制定出相对持久和规范的教学大纲共同使用,规范教学文件。

(四)教学理念陈旧

专业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将英语变成一种有效工具,然而目前英语作为工具与实际学习和研究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从教师角度看,迫于学历、科研、职称等方面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去完成量化的科研指标,影响了教学精力的投入(专业英语课往往备课工作量大,费时费力),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有的教师对专业英语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科技文章翻译阶段,认为专业英语的教学就是“阅读加翻译”,仅仅讲授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词汇就足够了。从学生角度来看,也不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很多学生混淆了专业英语课和普通英语课的区别,看作是一种拿学分、找工作的手段,而不把英语看作是专业学习、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还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教师只起一个引导、示范、鼓励、辅助和监控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训练应以现实中实际应用的英语为对象,大力增强学生在学术实践中自觉运用英语的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普遍存在的对英语“学而不用”和“学不能用”的现象。

(五)教学方法落后

如果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逐字逐句翻译、讲解课文,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时间稍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佳。尤其在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特点不很了解和对专业课知识掌握不深的情况下,更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不仅没有进一步提高,反而出现倒退,出现既不能听、也不能说、更谈不上翻译的现象,无法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和交流相关专业知识;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对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具有严重的抑制性等长期的不良影响,无法满足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和激烈竞争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只是“促进者”、“咨询者”和“信息源”,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提前把课程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自己查资料做充分准备,教师在课堂上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通过教师层层设问,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再次研读课文。并对学生的回答要倡导“成功文化”: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进步,对学生的回答尽可能地从正面做出评价,使其产生成就感并增强自信心,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六)教学手段不够先进

动物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短,包括的内容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最大学习效果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多媒体”由于具有图、文、声并茂,且有活动影像、信息量大、可重复使用及便于更新等特点,成为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手段。通过循序渐进、活学活用,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培养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已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本身亦有弱点,在授课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好讲授速度,控制节奏,注重交流,借助课件但不依赖课件,以保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研究资料为河南中医学院1997年-2006年中医内科学专业毕业生的硕士学位论文207篇。

1.2调查内容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位类型、论文名称、关键词、论文类别、中医经典引用、西医知识运用、实验动物选用、实验方法应用、检测指标、统计学方法选用、统计软件应用、参考文献。

1.3调查方法

按照调查内容设计《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调查表》,组织已毕业留校的研究生进行专门培训后,对每篇学位论文进行阅读,按照调查表内容逐条归类。所采集信息汇总后采用频次法进行数据处理。

2调查情况

2.1学位类型、论文类别、实验方法调查统计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这3项统计中学位类型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类别分为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实验方法由于医学研究中具体实验方法很多,比如血脂的检测、肝功能的检测、血细胞检测、形态学观察以及现代新技术放射免疫法、DNA检测、白介素的测定等等统计非常难,但都可以归类为定性和定量,定性指形态学、病理切片观察、心电图等为定性研究,定量指对某些检测指标的测定,有量的概念,两者都具备的为综合研究。经统计处理,学位类型、论文类别、实验方法调查统计情况见表1。

2.2引用中医经典及西医知识运用情况

由于中医经典著作数量较多,因此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引用中医古典医籍方面相对来说也十分丰富,我们对引用频次相对较高的中医经典(8%以上)进行统计,见表2。

西医知识运用相对集中,所列内容全部统计,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

2.3实验动物选用情况

从论文选用实验动物来看,常见的有SD大鼠、Wistar大鼠、NIK大鼠、新西兰兔,除此外还有豚鼠、狗等。

2.4学位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情况

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判断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硕士学位论文的引文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其研究起点和基础,同时可以评价研究生的文献资料检索能力。显示通过对中医内科学专业207篇学位论文的调查分析显示,引文数量不太均衡,平均每篇学位论文引用参考文献在50篇左右。从引文语种上看主要集中在中文、英文、日文3种,比例分别为83%、16.7%、0.3%。

2.5实验方法应用情况

从统计情况看1999年以前的学位论文在实验研究中选用的检测方法与指标较为单一,主要是常规项目如血常规、肝功能、血液流变学、形态学等检测,所用设备多为光学显微镜、普通病理切片机、心电图机、超声波等。2000年后的研究方法逐渐丰富,免疫组化、细胞培养、基因检测等先进的检测技术与设备得到了应用。

2.6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

从统计结果看应用的最多的统计方法为t检验、方差分析,其他统计方法依次为u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Ridit分析等;从统计软件的运用上看2001年前应用的统计软件集中在SPSS8-SPSS10,较低的版本,2001年后统计软件集中在SPSS10~13,这与软件开发有关,功能增加,应用更先进。近年来也有部分采用SAS等软件统计处理。

3结果分析

3.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全面

调查的中医内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引用了大量中医古典医籍文献,反映了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这与河南中医学院加强研究生中医古典医籍的教学分不开。引用的古典医籍主要为《黄帝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医林改错》《伤寒论》等居多,其次《临证指南医案》《医学心悟》《医学衷中参西录》《名医别录》《药性论》《日华子本草》等也有较多引用,反映了我院研究生对中医古典医籍的重视程度。

3.2医学知识进一步提高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的西医知识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得到逐步提高,反映了研究生注重学习、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紧跟时代步伐。比如2000年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药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理学、免疫学的知识进行研究;2000年后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技术、免疫组化技术的出现,这些方法在学位论文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3.3注重查阅外文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的语种分析,是对研究生外语程度和论文吸收国内外科研成果能力的判断。研究结果显示,近几年研究生毕业论文引用外文文献逐渐增多,这反映研究生能够及时了解国外医学科学的研究动态,并运用于自己的研究中,使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减少或避免低水平的重复,而且能及时吸收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中医药的研究水平。

3.4注重临床医学科学研究

1998年我国对医学学位类型进行了调整,临床医学研究生设置了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类型。由于学位类型的不同其培养目标也不同,医学专业学位主要是培养高级中医药临床应用型人才,论文要求与科学学位也不尽相同。中医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多为临床研究,如证候学研究、中医药治疗临床研究等。从调查情况看研究生的临床设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临床研究方案的设计大多采用了随机对照法,部分设计还采用了盲法。科研水平、论文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4结论与建议

4.1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不断更新

研究生的中医古典医籍引用虽然很多,但在应用古典医籍说明有关问题上有些牵强,阐述得不够清晰。这可能与研究生对古典医籍的理解不够透彻有关,因此需要进一步培养研究生阅读、理解、掌握古典医籍的能力,体现在课程教学上应加强古典医籍的教学。同时还要开设传统哲学、语言学、文学等课程,加强对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中医文化底蕴。

4.2实验设计应体现研究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重复性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在本次调查的论文中存在一些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现象。比如临床设计中病人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不合理;对照组的选择不科学;实验因素选择不合理;非实验因素难以控制;盲法应用多数为单盲法,很少应用双盲、多盲法。通过近几年的努力,研究生的临床科研设计能力已有显著提高,这主要与我院在研究生中开设临床科研设计方法相关课程有很大关系。今后应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增加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第4篇

关键词: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综合标本室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生长,繁育,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的综合性学科。两个专业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较多的专业实践技能。虽然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代替了黑板教学,使同学们可以欣赏较多的图片与视频资源,但却不能促进学生立体空间与直观感的形成。教学的灵魂所在就是教学的直观性,而直观性则取决于实验、实习课程教学。学生实验与实习教学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但是由于实验动物的数量、实验经费、实习环境、实验学时等限制,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提供直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呢?我认为建立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综合标本室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1.整合教学资源,建立综合标本室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40余门,其中动物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动物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繁殖学、牧草饲料学、动物病理生理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动物临床诊断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动物普通病学及中兽医学都需要利用生物标本进行理论与实验、实习教学。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立的标本室和管理人员,由于标本的种类、数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差异较大,因此各学科实验室标本存在管理混乱、保存保管方法不妥、标本重复购买等现象。尤其是没有专门的标本制作与管理人员,使得补充标本不得不高价购买。目前,几乎所有的生物学标本价格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标本价格虚高,教学成本投入不足使得各实验室教学标本数量逐年减少却无法补充。整合各实验室各类标本,以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实验室、显微镜室为中心逐步建立综合标本室,下设若干标本分室(动物骨骼标本室、动物浸制标本室、中草药与牧草饲料标本室、显微标本室)和标本制作室(动物标本制作室、生物切片与玻片标本制作室、植物标本制作室),并配备专有标本制作与实验教学人员,可以完整地向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实验、实习与实践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2.制作教学标本,丰富综合标本室

综合标本室建立起来,需要不断增加标本。目前标本售价较贵,购买需要较多经费。自己制作各种生物标本不仅可以大量节省教学经费,积累标本制作经验,而且可以将动物医院廉价获得的动物尸体、学生发现采集的各种生物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标本主要是牛、马、羊、猪、犬、猫、鸡、鸭、鹅等家畜家禽的骨骼标本,动物内脏干制标本和动物病理浸制标本,动物组织、胚胎、微生物、寄生虫等玻片标本,以及牧草饲料与中草药等植物标本。动物标本制作过程简单,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验与耐心。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应的标本有利于教学、实验与实习。学生制作简易的各种生物标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生物标本制作、标本制作工艺等选修课,设立第二课堂活动小组,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等形式吸引学生加入综合标本室的标本制作中。学生体会到制作标本的乐趣后,标本室形形的标本就会多起来。

3.创造教学环境,利用综合标本室

开放式的教学管理方式是综合标本室发挥作用的最有效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带着理论课无法理解的问题,观察各种标本,从而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比如动物针灸技术,动物外科手术技术,动物外科、产科及动物繁殖等理论知识,如果不是反复多次地观察标本,是不可能得心应手的。开放式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从早上8:00到晚上10:00包括中午休息时间都应该开放。开放时需要实验人员值班,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标本、制作标本的工具、书籍资料、药品等做好记录和回收。制作标本会涉及一些有毒有害的药品,所以学生制作标本一定要有老师指导。开放式教学管理可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场所,弥补学生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4.严格管理综合标本室

综合标本室分室多,学生流动性大,实验课、理论课、实习课的安排,以及综合标本室的开放式管理等都导致了综合标本室管理难度较大。建立完善的综合标本室管理制度是其发展和正常运作的基本保证。标本室主任负责各项工作的安排与人员管理,安排实验、实习课教学辅助人员,标本制作人员,学生管理与值班人员,做到人尽其责,各有其位。制定实验人员管理制度、学生学习与制作标本规则、实验室药品管理规定等细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奖惩分明,使综合标本室有理可依、有章可循。

5.发展制作工艺,展望综合标本室

教学标本不仅是实践教学的基本工具,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动物的形态变异,动物比较鉴定,提取核酸样品,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等都使动物标本的价值无法估量。标本制作工艺的方法与经验更是使标本制作趋近完美的有力保证。随着综合标本室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不断补充,可以不断扩大标本室的职能,建立动物标本制作公司,不仅满足本校需要,而且可以出售产品获得周转资金。另外,建立动物多样性博物馆供大、中、小学生参观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设想。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是高校培养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基本方针。建立动物医学综合标本室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学习各门专业课的兴趣,而且架设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与提高实践技能的桥梁。大量制作教学标本,严格标本室管理,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综合标本室一定可以为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等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平.论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95-96.

[2]杨月娥,夏从龙,周浓.大理学院中药标本室的建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9,(6):83-85.

[3]王树新,梁玉杰,刘英杰.动物标本的日常管理与保藏[J].特产研究,2002,(3):51-53.

第5篇

关键词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20-02

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医学教育的宗旨,遵循这个办学方针,我校对三年临床医学专业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农村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具有开拓奉献精神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人才。

一、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该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为“2+1”模式,即学生在校2年完成所有理论课程的学习,1年进入临床实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在课时的分配上也存在着偏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向一条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训教学的道路。在校理论考核分数很高,一旦进入临床实习往往因动手能力差而显得手足无措,无法很快适应工作,形成典型的高分低能现象。为了符合我校新的培养目标,至2006年我校将该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为“1+1+1”模式,即学生第1年在校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第2年进入校建的高仿真实训基地,进行1年临床课程的学习,最后1年进入临床实习。新的教学模式纠正了传统医学教学模式的缺陷,调整了课时分配比例,充分利用学校良好的实训条件和先进的教学资源,增加实训教学的学时比例。

二、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第2年临床课程学习阶段,此阶段学生可以在高仿真人体模型上进行心肺复苏;动物身体上进行清创、缝合;计算机上进行心肺听诊等实践性的操作训练,边上课边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训练中得到巩固。此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操作练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明显进步。

三、加强了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3年临床实习阶段,时间为1年。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学生向医护角色转换的过渡,也是学生接触社会的开始。在此阶段学生主要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有经验的带教老师指导下学生们会更好的掌握、了解临床各疾病理论知识、常用临床技术、常用的诊疗技术操作。出科时要对学生进行规范考核,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推行素质教育,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在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加强人文社科素质教育,也是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所必须的。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在加强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素质教育的同时,开设人文艺术类选修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此外,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必须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与训练。

五、改革考核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

考试不仅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考试模式,以教师命题的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多样性、科学性和应用性。

考试方法多采用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单评一次期末考试就能完成对一个人一门课程的评价。一次考试定终身,使得学生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不能合理地考察学生平时知识的掌握程度。

为此,我们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学生平时的课堂讨论、课题论文以及实训成绩都在总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科学合理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总之,我校在临床医学教学改革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继续完善。新的教学模式符合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以为豫东农村乡镇及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何邦平,王小燕.实验教学中心的构建与实践[J].上海高等医学教育,2006,(3).

[2]刘丽敏,黄海霞.首都医科大学开展机能实验学的可行途径[J].生理通讯,2005,(2).

第6篇

作者:赵坤 赵朴 刘丽艳 王自良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签订协议,规范实习管理签订协议是搞好动物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的第一个环节。毕业实习之前,学生所在系、实习生、实习单位三方要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协议书的形式规范各方的行为。协议书规定:1)学生所在系要成立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和专业实习指导小组,负责毕业实习的组织安排、过程管理、实习考核与鉴定,并选派指导教师,开展实习检查,定期为学生和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指导及临床技术指导,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毕业实习顺利完成。2)毕业生有权利参加临床毕业实习和选择实习点,学校和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条件,严格按照毕业实习方案开展实习与学习,接受实习单位的领导和管理,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不得向实习单位谈条件、索报酬,不得从事纯经营性活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和实习单位的纪律,承担相应的技术和经营责任,不得泄漏实习单位的技术秘密;不得单方违约转点、中止实习或提前返校,定期向学校和实习单位汇报实习情况,按时参加实结及考核鉴定,完成协议书中所安排的各项实习任务。3)实习单位有权利组织、管理、教育学生开展工作、生产劳动、学习和技术训练,有权利接受、拒收、遣返实习学生,并且按照学校实习方案要求和国家有关大学生培养教育的法律法规安排毕业实习和工作,为毕业实习生提供基本的实习、学习和生活条件。指定专门的兽医师负责毕业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日常管理教育和技术指导,如实填写实习鉴定,不得安排实习学生进行产品经营和推销活动或非法活动,对学生要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保证学生按照要求完成毕业实习。

实习过程分“四步走”“四步走”实习法是根据实习时间长短的不同,将实习分为四段,每段安排不同的实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全面了解临床工作,快速提高基本操作技能。具体作法是第1步:调查了解,观摩学习。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后,要用较短的时间熟悉并掌握以下内容,即动物医院的设计,包括小动物诊疗室、大动物诊疗室、宠物诊疗室、手术室、药房、化验室的设计及管理,门诊病例的接待及处置,动物医院的日常管理等;在养殖场实习的学生要了解该场的养殖规模、免疫程序和常发的传染病、兽医诊疗室及化验室的设计、疫苗及药物管理、传染病爆发时的处置预案。第2步:协助兽医师处置病例。担当兽医师助理工作,目的是让学生尽快具备兽医人员的要求和素质,掌握兽医师的基本操作技能,该阶段是在实习的中期,当学生完成第一阶段实习任务之后,要求学生协助兽医师开展全面工作,把自己当做一名兽医师,站在兽医师的位置来处置门诊病例或养殖场疫病监测,了解兽医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掌握兽医师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知识。第3步:接待门诊,独立操作。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学生在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实习以后在基地兽医师或指导教师的监督下,独立开展工作,以衡量自己能否胜任该项工作,找出不足和差距,进行改进和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步:总结提高。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提高能力。在实习结束前1~2周,学生完成前段的主要实习任务之后停止参加实习单位的兽医工作,进行专题论文的写作和实结。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进行全面认真地回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总结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以实现由实践到理论的飞跃。

采用“5+1”考核法,检验实习效果毕业实习考核是检验毕业生基础理论掌握情况和实习效果的手段之一。所谓“5+1”考核是指实习考核的5小项(实习出勤、实习态度表现、实习笔记、实结、实习鉴定)和1大项(毕业论文答辩的成绩)。实习考核小组由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实习小组组长共同组成,对5小项进行考核,每小项满分为14分,共计70分,按实际出勤天数计算出勤分数,根据实习过程中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和生活作风等评出实习态度表现分数,实习笔记的数量和质量是评价实习笔记分数的主要参考,实结考核则包括兽医理论应用程度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程度,而实习鉴定则是对毕业学生实习过程中德、能、勤、绩的综合评价。最后毕业论文答辩的考核由学术学位委员会负责,主要根据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和内容要求进行评分,满分为30分。毕业实成绩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9~80分)、中等(79~70分)、及格(69~60分)、不及格(59分以下)5个等级。总评时5小项中任何1个单项得分低于该单项满分的50%者,总评不能为优秀;2个单项得分低于单项满分50%者,总评不能为良好;3个单项得分低于单项满分50%者、或总分低于60分者、或毕业论文答辩成绩低于18分者,总评为不及格。

协议书制度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日常行为,把实习期间学生教育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这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协议书制度加强了学生教育管理,改变了学生实习状况、行为和态度,使毕业实习管理由松散转变为规范化,使实习从商业型转变为学习型和择业型,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协议书制度规范了用人单位的行为,企业不但可以考察选择毕业生,而且要为实习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生活条件,承担培养教育人才的社会责任。“4步走”实习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符合认识规律,符合人的正常思维规律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法则,能够促进学生深入实际,抓住实质。“5+1”检验实习效果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有助于实习的顺利进行,减少实习中的请假和缺勤现象,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抓住重点、深入实际,培养基本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这种实习模式在医学专业部分班级实施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实习质量,学生的工作能力也大为增强,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并较快适应毕业后的社会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7篇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开放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48-03

实验学习是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开放性实验作为近年的一种新型试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是大力倡导的实验教学改革课题。目前国内许多高等院校都在做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特别是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教学对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作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并于2009年、2010年将开放式实验教学法应用于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实验教学中。

一、实验过程

1.实验设计。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教师首先给出开放性实验的题目为食品的化学污染及其预防,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现况,查阅相关资料,在咨询指导教师、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订实验检测的内容,最后教师根据各组提出的检验内容和学生进行再次讨论,并结合公共卫生系中心实验室的条件等因素最终确定实验内容。主要进行食品中重金属砷、食品包装材料(塑料制品)的卫生问题、食品添加剂及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测定(包括储存、加工后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在确定实验检测的内容后,分两组每组承担两项实验,查阅文献,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步骤及实验所需的仪器、样品、试剂等。例如样品的选择,可选择学校附近农贸市场和超市不同厂家的蔬菜、酱油、塑料包装袋等作为样品。设计实验检测方法时,学生至少选择两种及以上的测定方法,并阐述原因和理由。最后教师根据可行性、实验室条件、经费等因素对各组的实验设计进行批改,使其进一步完善,与学生进一步讨论后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

2.开放性实验的实施。学生根据确定的实验方案选购好样品,领取所需的实验器材、试剂等,然后开放实验室,学生开始进行实验,同时要求学生独立操作每一项实验步骤,包括选购样品、配试剂、仪器使用和结果记录等,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先让学生自己解决或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不了再与教师沟通,共同商讨。教师只负责现场指导及解答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整个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而教师只需提供学生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设备、试剂等。

3.结果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束后,依据实验结果,对取得预期结果的实验组,让学生分析实验成功的关键步骤,如果实验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找出失败的原因,并重新进行实验。

4.撰写论文式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为了使开放性实验从形式到内容更接近课题研究,则要求学生撰写论文形式的实验报告,加深学生对科研全过程的认识,使其撰写论文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论文式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开放性实验的目的、原理、主要仪器、设备与材料、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等,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评价所测食品的卫生状况及安全性。

5.成绩评定。教师对学生的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操作过程、实验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给出成绩,成绩评定分3个方面:实验设计占40%,实验过程占20%,论文式实验报告占40%,主要考查学生实验的综合能力。通过考核,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效果

我们对参与本次实验的2006级预防医学专业、2007级预防医学专业地方病防治方向的8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开设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开放性综合性实验对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查阅资料文献的能力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人际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见表1)。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开设开放性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其提供一个很好的掌握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机会。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有足够的理论和实验资料做支持,才能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所以学生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包括与本次实验有关的实验方法、原理、步骤等,对检测结果要进行综合分析,撰写论文等,这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科研机会,为今后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实践证明,开设开放性实验教学,学生通过有目的地自主学习,不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另外,由于整个实验过程要求实验室开放,学生对试剂的使用易造成浪费,也易损坏仪器设备,加之实验时间长,这些都增加了实验运行的成本。同时,由于实验准备任务重,组织工作及指导难度大,与普通实验相比,教师在准备和指导实验的过程中所付出的精力和时间要大得多,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又不能忽视操作的安全性及实验的成功率,因此,为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保证实验能顺利地开展,学校需要制订激励政策,提高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运行经费,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实验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石玉祥,李存,闰金坤,等.设计性、综合性试验在动物医学专业试验教学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09,(6):118-119.

[2]周俊宜,骆晓枫,颜少平,等.开放性实验教学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3-4.

[3]赵伟明,刘贺荣,李国莉,等.开放性实验在营养与食品卫生教学中的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07,(1):42-43.

[4]王荣,吴应宽,宋沈超,等.开放性综合实验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尝试[J].贵阳医学与昂学报,2009,(34):223-224.

[5]李灵芝,崔颖,龚海英,等.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设立开放性实验的尝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5-6.

[6]韩峻,李玉卿,吴冠儒,等.医学生物学实验室开放性实验教学尝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6):47-48.

[7]陈玉霞,曹冬梅,卢建.设计性实验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40-41.

第8篇

题目:不同饲料饲喂断奶仔猪对比试验研究

1、毕业论文的背景及意义:

1.1背景:

近几年我国的养殖事业发展迅猛,大中小型企业如雨后春笋。尤其是养猪业正是如日中天。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仔猪成活率低、腹泻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合理的仔猪饲料是养猪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不仅影响仔猪阶段的生长,还严重影响仔猪成年后的生产性能。而仔猪断奶则是仔猪生产中的关键因素,仔猪在3~5周龄断奶称为早期断奶(swineearlyweaning)。国外的早期隔离断奶(sew)技术甚至把断奶日龄降低到14天以下。仔猪早期断奶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越来越被养猪业者所认识。仔猪断奶后,首先是摄入营养成分的改变,一是由母乳改变成吃饲料;二是由猪呵护的生活方式转变成完全独立的生活方式;第三是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产房转到仔猪舍,并结识新的伙伴,另外离开了母乳的喂养,容易受到病源微生物的侵害而生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侯国方,徐凤军、王显在杭报道颗粒饲料在制粒过程中将自身所含的淀粉糊化,使饲料易于消化吸收,提高了饲料的能量含量;同时破坏了胰蛋白酶抗营养因子等,提高蛋白质消化利用率;膨化还能限制某些脂肪酶的活性,减少饲料氧化分解,延长了饲料的保存期;制粒过程中还能杀灭原料中可能存在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减少了仔猪腹泻的发生。耿照银,田正伟,彭友银等采用相同营养的水平的颗粒饲料与粉状饲料饲喂杜长大商品猪,在全程的饲养过程中都表现出了颗粒饲料的优越性。颗粒饲料组的日增重、采食量、料肉比、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都比粉状饲料组有所提高。

颗粒饲料与粉状饲料相比,具有减少粉尘,防止挑食及营养组分分层、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单位时间的采食量及降低采食能耗等作用对于饲料添加剂意义特别重大,可防止饲料生产及运输中组分分离;可杀灭病原微生物,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减少包装运输费用。但颗粒饲料在加工过程中某些营养成分失活,如维生素类和酶类。1.2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饲喂断奶仔猪,通过仔猪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等方面进行对比实验,对两种饲料的饲喂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为今后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毕业论文的研究目标:

本试验主要研究比较颗粒饲料和粉状饲料对断奶仔猪饲喂效果的研究,比较其平均日增重、平均采食量、料肉比、死淘率,从而养殖户的提高经济效益。

3、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具体措施和研究的可行性、创新点:

3.1研究内容;

3.1.1不同饲料饲喂对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3.1.2不同饲料饲喂对断奶仔猪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

3.1.3不同饲料饲喂对断奶仔猪死淘率、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3.2研究方法;

试验前对两组仔猪进行称重,计算个体的平均体重,在试验结束再进行称重,然后计算仔猪每组的平均日增重、日耗料和料肉比根据当时的市场物价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及T检验。

3.3具体措施;

在相同环境下采用不同的饲料进行饲养试验。为了给断奶仔猪选择合适的饲料类型,选择日龄相近,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仔猪60头35日龄断奶的仔猪随机分成两组,采用2种类型的饲料;即颗粒饲料组和粉状饲料组,每组三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经30d的饲养试验。

颗粒饲料与粉状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指标(%)

项目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钙总磷赖氨酸

颗粒饲料

粉状饲料≥21

≥21≤4

≤4≤7

≤70.7~1.2

0.7~1.2≥0.6

≥0.6≥1.2

≥1.2

3.4饲养管理:

饲喂时间是每天饲喂四次,分别是6;30、10;30、14;30、18;30进行饲喂,任其自由采食、饮水。预试验期为一周,以利于仔猪适应饲料环境等条件。

3.4可行性:

本试验在普通猪场即可完成,在吉林区周边猪场很多,我们学校也有自己的猪场。试验地点容易选择,我们已经学过《动物营养学》、《猪生产学》、对断奶仔猪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而我在猪场实习过,对仔猪的养殖和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饲养后的采样结果在我们学校的实验室即可进行。

3.5创新点:

不同饲料饲喂断奶仔猪在动物研究领域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少,因此,通过以断奶仔猪作为研究对象,不同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最适合断奶仔猪的饲料,为饲养断奶仔猪而提供参考和依据。

4、主要参考资料及使用的原始资料:

[1]胡文琴,孟庆丽,王恬.不同形状饲料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4(5):29~30.

[2]陈润生,魏国生.膨化颗粒饲料饲喂仔猪实验[J].畜牧与兽医,2002(1):3~4

[3]顾平生,杨国明,张曦,等.仔猪膨胀颗粒饲料饲养试验[J].云南畜牧兽医,2002(1):3~4

[4]陈权军,关则记.乳猪日粮不同处理方法(膨化、压粒、粉状饲料)对刚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当代畜牧2001(6):37~37

[5]耿照引,田正伟,彭友银,等.牲猪全程饲喂颗粒饲料饲料试验报告[J].湖北畜牧兽医,1999(2):36~37

[6]姚建军,陈月霞,等.粉状饲料、颗粒饲料饲喂不同毛色的杜约太三元杂交商品猪试验[J].天津畜牧兽医,1999、16(1):24~25

[7]陈文存,沐学勤,范荣俊,等乳.猪优化颗粒饲料扩大验证试验[J].云南畜牧兽医,2002(1):4

[8]傅仲,汪明,范光厚.早起断奶仔猪的生长限制因素及营养对策[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12):15~16

[9]卢亚萍,杜杰.断奶仔猪腹泻原因分析与防治[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5(12):15~16

[10]侯国方,徐凤军,王显航.仔猪膨化饲料鱼颗粒饲料对比试验(初报)[J].饲料与畜牧,1997(3):10~11

5、毕业论文的进度安排:

(1)20XX年4月:准备开题,完成开题报告。

(2)20XX年5月~2013年1月:试验前的准备,试验场的选择,试验材料的用品的搜集,试验场的打扫、消毒,仔猪的选择。正式试验。

(3)20XX年2月:撰写论文,上交初稿。

第9篇

1.病理综合性实验在检验专业教学中的开展

综合性实验是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将多个教学内容整合,在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从文献的查阅、实验操作到实验报告书写,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综合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综合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综合性实验基本上分为实验准备、实验操作、书写实验报告三个阶段。

1.1实验准备

病理学综合性实验内容的设计以病理学知识为落脚点,与医学检验专业知识相结合来分析、解决病理学问题。实验思路可以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思路为依据,学生分析教师每一个综合性实验的设计思路,查阅相应的资料文献’完善实验步骤,探讨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并予讨论。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准备。

1.1.1教师准备

包括教师集体备课和预实验。集体备课就实验的关键点、难点,学生的问题,课堂时间的安排等进行讨论。同时动物的选择与喂养等实验条件教师都需要提前摸索和总结。

1.1.2学生准备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此次综合性实验的流程,掌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如对病理知识点的掌握、查阅文献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培养手术无菌观念,掌握实验结果分析的方法。熟悉动物伦理法的内容,学会善待为人类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动物。了解实验病理学的一些技术特点、实验设计、实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査阅相应资料,在査阅文献阶段学生需要具体到自行设计操作流程、设计原理和实验安排。最后教师对每组学生的实验整体设计方案首次进行批阅,修改实验方法步骤,去除不切实际的操作方法,完善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

1.2实验操作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其中包括动物的术前饲养、手术器械的消毒、模型制备、术后动物的护理以及后续的病变的观察和病理切片的制备等。各实验小组内成员合理分工,饲养动物,清洗需要的手术器械、包装及消毒灭菌。

1.3总结和书写实验报告

每组同学总结自己的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寻找实验过程中的失误及原因、改进方法等。实验报告以科研论文的格式完成,内容包括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和正文、参考文献及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总结及建议。正文包括实验器材、试剂、实验操作方法、结果分析、本次实验的结论。教师批阅实验报告并结合初始时的实验设计方案给出本次实验的综合评分,最后在课堂上总结实验过程,分析结果出现的原因,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予以答复。至此整个实验宣告完成。

2.病理学综合性实验在检验专业开展的思考

2.1综合性实验对教师是一种挑战,更是提高

综合性实验的实施学生是实验的主体,但是实验的初始设计以及预实验,实验各个环节的条件均需教师课前准备完善,教师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心中有数,更要对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及时合理地应对。熟悉传统实验课教学的教师要改变其上课习惯,而且要付出更多的休息时间来开展这样的实验更是一种考验。综合性实验的开展,对于锻炼、提高教师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近距离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在开展实验中所爆发出来的热情对教师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学生活跃的思维对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也有启迪作用,真正起到了教学相长。我们开展的第一届学生综合性实验的顺利完成很快促成了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思想统一并极大的鼓舞了士气,为后期开展更广泛的综合性实验奠定基础。

2.2综合性实验对学生的影响意义深远

2.2.1提髙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病理学不属于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加之课时的受限,学生学习过程犹如蜻蜓点水。综合性实验由于联系到医学专业的多点内容,而且实验结果的未知性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以往的“让学生做实验”变成了“学生要做实验”。学生带着问题査阅资料,不再单纯依靠教师。学生查阅的资料显示,其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思维的活跃性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往往令教师赞叹,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超出了教师实验课题范围,自行设计出较高7JC平的创新性设计方案。小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团结合作,积极主动地完成每项实验任务,最后阶段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整体实验报告的撰写,加深了实验内容与多个知识点的联系,使学生做到融会贯通。同时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障,对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极有帮助。

2.2.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有实验动物涉及的综合性实验中,査阅手术路径’寻找解剖结构,制造病变模型,饲养动物、组织的取材和制片以及显微镜下观察,均要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需要小组成员都积极动脑思考,査资料、请教老师,最终获得解决的办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学到了知识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完整的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思维能力和敢于创新的实验态度。尤其对于一些懒于动手的学生更是一种促进,他们必须观察自己做好的组织切片并分析实验结果。同时在动物饲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爱心,善待献出生命的实验动物,加强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第三学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的积累,对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2.3病理学综合性实验有待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