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微格教学论文

时间:2023-04-17 17:11:35

导语:在微格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微格教学论文

第1篇

1.陈旧古板的教学方式

讲课依然是呆板的教学模式,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

2.单一单项的教学手段

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双向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束缚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由于没有进入财务工作现场,缺乏实践经验,对老师所讲实例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和消化,加之复习思考题是练习性的,仅仅只需要学生运用书本上的方法对所给的数据进行简单演算即可。虽有一定的思考作用,但却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贯穿财务会计教学的思想理论

1.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合作性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包括五个基本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为使合作学习能产生最佳效果,其中的重要原则包括人人参与。

2.多元智能理论。

它由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介绍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任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八项组成。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

3.激励理论。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根据以上理论我们不难发现,目前财务会计的教学没有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没有尊重个体与集体、单项与双向交流的关系。应当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三、基于理论指导下的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思考

1.教学目标旨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财务会计作为一种职业技术的教育,仅传授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具体专业知识需要一生不断地学习。而我国的会计准则正在不断的跟国际接轨,财务会计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将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可以在从业过程中游刃有余。

2.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

根据激励理论和多元职能理论可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其能动性的发挥对提高课堂质量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学。在财务会计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认为财务会计学习较困难,这主要跟课程理解较抽象有关。有些学生可能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他们的观察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较强。如果通过实务引导则可能比单纯讲授效果更佳。而且,当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发挥出来后,老师如果能给予肯定和鼓励则激励的正向作用会不断发挥,课堂氛围会更加浓厚。

3.教学由单向交流变双向互动。

目前财务会计教学是一种单向信息传输方式,缺乏双向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过多地采用讲授法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束缚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财务会计侧重于理论讲解,实践教学则相对薄弱,这就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从事会计这样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由此可以看出,财务会计教学改革应该定位“学生更多参与,老师更多引导,实务更多引入,激励更多使用”。可以从提高学生参与与合作、能力提升等途径来实施。

四、理论指导下的财务会计改革的有效途径

1.设立项目教学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项目教学指的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相关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项目完成后的评价,整个过程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的作用是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项目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技能以及跨专业的各种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合作参与水平,符合合作学习的理论指导。

2.通过模拟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模拟教学是旨在营造人为环境或假设情境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的工作氛围中学习从业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模拟教学是一种更为宏观的教学改革策略,它全面考虑了技术类课程,特别是管理技术类课程特有的属性、要求与规律,综合作用于学生,围绕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教学目的和目标,养成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得到真实意义上的职业锤炼,据此提高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3.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体参与。

案例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的教学活动,对案例进行剖析,从而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学。

4.变学生被动为主动。

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主要特征;内容;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79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的职业能力。可见,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是教师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的互动机制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语文教学反思的主要特征

1. 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目的。教学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教学反思并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学情况,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更合理。教学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一个教师如果能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经常研究总结,那么,他的教学水平将不断提升。

2. 教学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的迷茫、实践中的困惑。反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可以在探索中奋进。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教师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师反思的过程。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 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它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学和任务型教学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如何为课堂教学服务?既有常规课的反思,也有专题活动的反思。如:如何确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等。教师既有通过自己实践后的感受而进行的教学反思,也有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反思。

二、语文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对教学理念的反思。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备课方式和课前准备、自我教学能力的重新认识及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要从片面地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并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教师应通过广泛的理念学习,不断探索反思。

2. 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传统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学逻辑和接受逻辑,授课方式基本是“满堂灌”,少有师生的互动探究,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是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通过学生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创造条件让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代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输出式”教学;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

3. 对学习方式的反思。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如何学给予更多的关注。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具体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时采取的一贯方式。传统的模式是学生被视为“应试的机器”或“可填塞知识的容器”,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难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则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4. 对教材的反思。以前教师把教材当作惟一的教学资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其结果是教师被扼杀了自主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教学不能从实际出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标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设制,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搞好校本课程。由“教好教材”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好学生”,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改革,还能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广博的课程资源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5. 对教学对象的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语文教师首先要摒弃传统的以“教案为本、以课本为本、以统一的标准评价为本”的传统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使课堂教学中一切活动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另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知识能力;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语文学习的理解、对语言难易程度的期待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6. 对教师角色的反思。过去教师相对学生而言,处于绝对的“权威”位置,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学生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中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7. 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反思。评价要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下转第82页)(上接第79页)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要充分调动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有创新的思想,特别是在有争议的问题上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要关注学生整体、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三、语文教学反思的途径

1. 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时常用眼睛和心灵观察和思考着教师,从学生的行为、思想状态、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期待中都会反映出我们的教学状况。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分析现象、探究原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施教中的利弊得失。

2. 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从教师的角度对我们的教学观念、行为、设计理念进行深刻审视,抓住关键环节,从而捕捉发展自己的机会。

3. 通过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评课来反思教学。教师可邀请同行或专家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与他们交流、对话,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4. 通过写课后反思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写课后反思,把每一堂课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意外收获、学生见解记录下来,不断积累经验,开辟和完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思路。

第3篇

一、鼓励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自主阅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思想,又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自主阅读能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逐步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相容,并使学生实现智的启迪、知的构建、情的陶冶和能力迁移。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逐步学会浏览、略读和精读等阅读方法,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在阅读中思考,以加深理解和丰富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针对“同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会有截然相反的评价”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积极的探究性阅读,并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感受。有的学生认为:年仅七八岁的巴迪就能写出诗,他的母亲当然兴奋不已,因此称赞“精彩极了”。有的学生认为:巴迪迫不及待的神情意味着他希望父亲尽快回来看到他写的诗,他很想得到父亲的表扬,这为下文中父亲的评价作了铺垫,同时反映出巴迪是个非常上进的孩子。有的学生认为:父亲的评价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而言有些苛刻,甚至有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有的学生认为:父亲十分民主,他希望孩子自然发展,如果自己的爸爸、妈妈能这样对待自己就好了。这样,学生的思路打开,学生、教师及文本之间的对话开始。正是在这样的阅读实践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表达独特的感受。于是,创造精神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中“熠熠闪光”。

二、吸引学生“钻”进去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吸引学生“钻”进去,即通过教材将学生带入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才能融入阅读实践中,从而“悟”出文本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在宇宙中的美景,并搭配美妙的音乐。其次,根据情境,搭配朗诵:“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群星闪烁。在太阳系的家族里有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互相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这就是美丽的地球。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这样,学生被美丽的景象、动听的音乐和诗化的语言深深吸引,从而产生迫切的求知欲望,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最终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坚实基础。

三、引导学生“创”开来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的情感熏陶和获得的思想启迪,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童年的发现》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办?学生兴奋不已,纷纷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鸡与蛋的关系;还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月亮中的嫦娥爱搬家。这样,学生创造的思维火花迸发出来,汇成一首首优美、动听的童年诗篇。

既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质疑、批判。所以,在课文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设置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和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于是,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回答。有的学生从教材出发,认为:应该像落花生那样,做个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有的学生结合现代社会价值观,提出: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一个人要善于表现自我和展示才华,如果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恐怕连一份合适的工作都难以找到。还有的学生表示:落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可贵,但它一味等待别人来发现的思想不可取。因为如果永远没有被人发现,那岂不是埋没了一生?所以,该脚踏实地和埋头苦干时,就要脚踏实地和埋头苦干,既不炫耀,也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该表现自我和展示才华时,就要有勇气表现自我和展示才华,像苹果、桃子和石榴一样。可见,学生“个性化”的回答来源于教师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

第4篇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R37-4

一、前言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是其中的医学微生物与临床医学紧密相关。对于教师而言,各类微生物致病性属于重要内容,更是需要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而且这种理论内容比较枯燥,就需要通过实验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从而巩固理论知识。但是从实验教学现状来看,目前的实验教学并未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分析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二、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从医学微生物的实验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和学生人数不匹配;各大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逐年上升,但是师资人数及实验教学模式都没有跟上学生人数增长。从实验教学现状来看,师资人数及实验室数量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等各种弊端日渐突出,而且除开培养精英为目标的小班外,绝大多数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现实中带教教师当场演示实验,而学生且团团围观,大多数学生仅仅只看到教师在操作,根本不能够领悟到教师操作的内容,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无法正常观看,实际操作中就会犯下各种错误。例如一些学生用手直接握住接种针上取菌部位,而菌种管被摔碎后直接用双手收拾玻璃碎片,连手套都未佩戴,有一些学生甚至对准接种活菌培养基说话等等。同事医学微生物的实验教学中还会接触一些活的真菌、细菌等病原体,从生物安全角度来看,潜在巨大的危险性。所以实验教学过程中极难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安全意识不强,存在隐患;实验教学的生物安全意识是重中之重,国家也在出台相关手册与管理条例加强生物安全。虽然各级单位都在生物安全方面采取了防护措施与安全教育,但是实验教学中相关生物安全教育明显滞后。比如很多高校微生物实验课完成后,学生根本就不明白各类病原微生物具备的致病性等级,怎样防止操作中生物因子危害,乃至防止生物因子朝着实验室外的区域扩散都不清楚,无形中威胁了学生自身安全与生命健康,极有可能会污染周围环境。

(3)试验教学方式陈旧,缺乏合理性;现在医学微生物的实验教学中主要是抗酸染色法、革兰染色法及单染色发等各种基础性试验,操作简答、独立性强,但是对于基础性的学科而言,这些教学内容编排略显单薄,并且大多采用了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极难主动思考问题,只会机械的、被动的模仿教师操作,最终实验报告也是大同小异,所以实验成绩极难实现客观性与公平性。传统实验教学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自然也就不能够激发学生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从实验教学现状来看,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还需要结合高校实况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才能够得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标。

(1)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事实上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科研素养和能力,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技术,还必须要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所以选择实验内容上就要重视基础性与系统性的统一,讲验证性实验朝着自主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的方向拓展,增加实验的设计性与综合性,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比如分别培养和鉴定肠道致病菌,就应该讲标本采集和处理,微生物分离培养、生化、形态以及血清的鉴定等各个方面结合起来,加强实验的自主性、综合性,实验过程中就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明确问题,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判断和操作、思考及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工具揭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2)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和临床之间的联系是医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所以进行研究型实验教学就要重视实验内容好临床知识之间的渗透与交叉。比如分离与鉴定病原菌的实验加强了学生认识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诊断;通过临床病例进行启发式教学,首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讨论临床病例,提出问题,缺乏学生主动思考,而学生查询了大量的文献后就要设计实验,并提出实验措施,反复进行讨论与修改,最终确定了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查询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通过讨论问题加深了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基础上,能够启发学生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及拓展学生思路,增加了各类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不但能够满足基础教学要求,还能够兼顾临床知识,给今后学生临床学校奠定基础。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设备投资;教师是施行实验教学改革之主力军,因此就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要挖掘各个教师潜能,建立体系完善团队机制,培养教师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这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条件。如今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学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要求更高,因此教师专业知识就必要具备一定深度与广度,因此教师就要加强对新理论及新成果的应用与吸收,就要及时提高新的研究进展。因此积极加强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实验教学的重要措施。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实验设备的投入,加强实验室投资,只有确保了设施设备建设,才能够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从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就要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对实验教学进行融合和改造,结合学校实况探索新的教学方案及措施,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步伐,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手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邝玉,杨远,曾蔚,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思考[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1(1).

[2]李玉军,翟爱霞,张庆猛,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2(4).

第5篇

大学生活就要接近尾声了,我由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准老师,在XX的实习是我学生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实习生活,也是对我三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大检验。

在XX中学实习的每一天,我努力地做好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在穿着上大方得体,言谈举止,自然端庄,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尽力给学生一种道德修养好,文化水平高的印象。

在教学工作方面,认真备课,用心修改教案,确保教案、教学课件规范,内容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的特点进行教学,课堂上积极面对,教学语言表达清晰流畅,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弥补自己在教学工作上的不足。

在教学之余,我也思考着教学与科研,尝试撰写教学论文.由本人撰写的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荣获**市职教论文二等奖.经过仔细修改后,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又荣获**年常州市职教论文一等奖,之后本人陆续撰写了师德交流论文《红专并进、为人师表》和《浅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等校级交流论文.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热心真诚面对每位学生,尊重他们,深入细致了解他们。在班级管理上,积极负责。从早自习的监督,每位学生是否按时到校,是否有认真读课文;到课间操、眼保健操的监督;课堂纪律,课间纪律,通知班级规定的日常事务等,都予以高度的责任,认真对待,细致入微,保证各项工作到位。同时,与**、**两位同学共同组织“携起尔手,放飞吾心”的主题班会,并且取得预期的效果。

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学习,研究班主任工作方法,陆续担任**班见习班主任和**班见习班主任,两个班级都被评为校文明班级.在**年度本人被学校评为优秀见习班主任.从**年**月至今,本人担任**电子商务专业综职班班主任,在**学年上半学期,班级被评为“保护财产先进集体”“值周工作先进班级”在首届校运会上,班级荣获“精神文明风尚奖”

第6篇

我叫毕凤祥,竞聘高中部主任。

一、主要工作经历和主要业绩

我于1980年7月在通榆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乾安县兰字中学教初中物理,1983年7月调入乾安第七中学教高中物理,1993年5月被调入松原分院做物理教研员,1994年做中学部副主任兼物理教研员至今。我所教的班级1982年的初升高物理平均分在全县排第二,1983年的初升高物理平均分在全县排第一。1982、1983年、1989年均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990年被评为县模范班主任。到松原分院工作的这几年,5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被评为省级优秀教研员一次,市级继续教育先进工作1次。1987年开始在物理教学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1989年开始参与教学资料的编写,至今已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省部级以上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13篇,主编《高中物理题解研究》《重点难点疑点学习手册》[初三物理]《微格教程》[物理卷]等教学参考书5本,参编8本,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一个,所指导的教师有17人在省级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参加了市级教师岗位达标以及“两优一推”的考试命题、评卷和课堂教学验收等工作,参与组织了全市教学能手评选和特殊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参与组织了全市中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参与了校长的培训工作,参与了全市教研员的培训工作,参与了全市继续教育典校课题实验的部分工作。

第7篇

经由大量的研究活动,我认为,微型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建构和确立的“具体而微”(具有一般课题大致体式而相对较小)的研究课题。它往往会用到常规课题研究的一些研究方法,又相对简单,不追求方法自身的严密性。它与实践操作或行为改进紧密互动,又有机融合,更注重过程本身。它不强调研究的学术性、规范性,较为自由,是一种平民化或草根化的研究样式,因而不(一定)需要教育或学校行政以及科研机构的认定,倡导自主、自立、自为、自用。它服务于教育实践者的日常工作,但又在实践的反思、经验的积累中养成理性智慧,以此指导和改进研究者将来的工作。

微型课题研究的方式、路径、表现等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我们平时所做的许多研究大致就在广义的“微型课题”研究范畴之内。微型课题常常以论文写作作为其终端成果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较为成功、较为优秀的教育教学论文,又往往是以显在或隐在、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开展的微型课题研究的文本成果:微型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完全可以实现“对接”、“并联”,完全可以达致“一体两用”之效。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谈谈如何借助微型课题研究写好教育教学论文这一问题,其中也会适当涉及微型课题研究的一些方法、一些“注意点”。

这是几年前南通市中小学大规模推进微型课题研究之初,为了给广大教师提供一点借鉴,而由我“构划”出来的。我为此写了一个较为详尽的“实施方案”:

教师“口头禅”现象成因分析与矫治对策研究

【研究缘起】

我在做教师时,经常不经意间就冒出一两句“口头禅”,如“是不是”“对不对”等等。到市教科中心工作后,在各地听课时,发现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口头禅”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它有不少消极作用,如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容易导致学生分心或者造成他们厌烦的心理,使教师教学形象有所损害等等。总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研究目的或意旨】

通过研究,使“口头禅”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释”与矫治,进而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面貌,彰显教师的教学风采。

【研究方法】

一是调查法。听不同年级、年龄、学科教师的课共不下20节,除采用一般听课方法,还随时记录上课教师“口头禅”的具体语词、频次、易境等,然后进行归纳,力求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二是访谈法,也可以是“沙龙法”。征询访谈对象对“口头禅”现象的看法,和他们商讨改变的策略等等。有时还可以举办小型论坛,进行集体“会诊”。

三是文献法。可以以“口头禅”或“口头禅、心理”“口头禅、教师”“口头禅、课堂教学”“教师、语言”等为关键词,尽可能多地搜集有效信息。

四是“实验法”。如有条件,可与心理老师等一起进行一些“实验”。如,一位心理医生请一个口吃严重者故意把话说得更结巴,结果一周后久治难愈的口吃现象大大减轻。仿此,亦可用“实验”,请“口头禅”重的教师故意多说,看此种不同一般的心理暗示能否起效。

【研究程序】

先调查,后访谈;再结合运用文献法和“实验法”,对“口头禅”现象进行多视角、多方位和多层面的观察、分析、比较,基本弄清一般成因、易发或多境等规律性问题,然后寻找、总结、概括应对办法或策略,并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研究预期成果】

除实现优化教师言语行为、改进课堂教学面貌等目的,还可以写作、发表数篇文章,如《从优化心理入手,矫治教师“口头禅”现象》《教师“口头禅”与教育理念》等等。

由此可见,微型课题(或研究方案)大致有以下要素:

(一)具体的对象指陈。最忌无的放矢,或者“的”虽有,却模糊不清,或摇摆不定。“的”当然不是一个较大的区间,应该是具体的、微小的和清晰的,我们要努力使之精准化。

(二)现实的触动描述。这一触动最好不是来自某一理论,甚或来自一个抽象概念,而是来自教育教学实践的现场,来自某一个现实问题或困惑。

(三)鲜明的意旨表达。对于要达成的一定目的,最好能思考明白,交代清楚。

(四)可行的方法设计。一是在一般的道理或方法论上说得通。二是这种方法对于研究者而言是合适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五)清晰的程序勾勒。即揭明研究的路径,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要尽力做到全局一盘棋,了然于胸间。

(六)大致的成果预期。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因此,对于成果的预期,宜粗不宜细。

作为一位专职研究人员,我是这样“构划”、大致也是这样实施的。如,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说,我虽然没有就此开展专题调查或访谈,但在平时进行课堂观摩或与教师谈话时,都会有意无意涉及“口头禅”问题,注意获取、掌握有关信息,进而形成和不断丰富自己在这方面的感性认知。我还通过“中国知网”,尽可能地将前述“方案”中有关“教师、语言”、“口头禅、心理”等关键词的文章“一览无余”,较为详尽地了解了此前人们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我就教师“口头禅”问题发表了一些观点,如《解“禅”:让教学语言“一身轻松”》(《福建教育》),兹节录于下:

第8篇

旺犬辞岁,金猪迎春。转眼2017年过去了,现总结这一年的得失,以期在下一年能有更大的进步。

一、思想工作方面

我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对人民教育事业忠诚无比;积极、按时、认真地参加各项政治学习、业务学习,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各项上级文件, 不断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学校状况,关心同事,关心学生;教育教学目标明确,态度端正,工作勤奋刻苦,有奉献精神;服从学校各项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二、遵守纪律方面

在这一年中,我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没有请过一天假。平时能与同事、学生和谐相处,时刻记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力求为人师表。

三、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本人上半年承担了2016级学前教育(3)、(4)班、2017级学前教育(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周课时10节。下半年承担了2016级学前教育(1)、(2)、(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周课时12节。我一直认为数学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应该是数学思维和素养。从数学学习中可以学到严谨、刻苦、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很有帮助。但目前觉得学前系不是太重视数学,2018级学前班更是一周只安排了两节数学课,这不仅无法完成课本内容,学生更是从这一点点的课时学习中获得理性思维。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整合教材,力争让他们在学习最基础的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最常用的数学思维。

在备课时,认真思考,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拟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不同课型,

 

拟定教学方案,认真写好教学设计,并及时总结、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力求因材施教。

在上课时,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到板书清晰、语言简洁、调理分明,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愉悦。

在课后,我非常关注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及时认真地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后,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力求能做到提优补差。并能利用微信、qq等现代沟通软件及时关注学生状态,建立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四、科研方面

这一年在这方面做得还有欠缺,只参与了两个省级课题。接下来的这一年我要奋发图强,专心于教学研究,在空余时间静下心来尝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另外也要积极申报课题,参与课题研究。另外这一年我还辅导了2014级学生的自学考试的高等数学内容,这个还是有点难度的,通过率很高。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会继续努力,把握机遇,接受挑战,在教中学,从学中教,在实践——理论——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力争成为一位出色的科研型教师,适应学校不断发展的需求。

第9篇

研究结果与讨论

我们把汉语教育技术期刊论文的统计结果放在国内和国外大背景下做个比较,可以从中了解到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相对状况。与同期国内外教育技术期刊论文数量和年度走势的对比分析与国内外教育技术期刊论文数量的对比分析国内教育技术论文数量为国外同期教育技术论文数量的7倍,至于国内教育技术研究是否真的产生了远多于国外教育技术研究的成果,魏顺平(2010)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汉语教育技术论文数量少,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只是某个学科中的某个领域;另一方面,相较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研究、教学研究、习得研究等,教育技术研究相对薄弱。汉语教育技术相关论文的期刊类别分布,汉语教育技术相关在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类期刊上的论文最多瑏瑥,其次是教育技术类。这从侧面表明,汉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是从汉语教学的需要和应用出发来讨论教育技术的相关问题。同时,也在探讨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以汉语教学的实际应用进行说明和论述。与国内外期刊论文数量年度走势的对比分析下图是2005至2011年间,汉语教育技术、国内教育技术和国外教育技术论文数量年度走势图为便于观察年度走势,即曲线的斜率,此处我们把汉语教育技术论文数量放大100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下三个特点:(1)汉语教育技术发展与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走势一样,均呈总体上升态势;(2)汉语教育技术与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走势一样,在近期均呈走低状态,进入反思或审视阶段;(3)汉语教育技术发展状况相较于国内和国外走势(从曲线别点上看),更接近于国外。与同期国内外教育技术领域研究内容的对比分析《敏感词数据表》中的敏感词代表了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各项内容。通过对敏感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高频范畴,与世界教育技术研究内容进行对比可以看出研究内容趋于一致的方面、不一致的方面和研究欠缺的方面。汉语教育技术研究的高频范畴及特点《敏感词数据表》中的敏感词频率信息可以显示出汉语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受关注程度的全貌。频率越高,受关注程度越高。为了相对集中地反映这期间汉语教育技术的研究特点,我们对敏感词按类别(范畴)进行由高到低排列后总结为如下两点:1)技术应用紧密围绕“语料库”、“多媒体”和“网络”,相关论文数量最多者为语料库,其次是多媒体,再次是网络。样本期刊论文反映出的相关研究细目报告如下:(1)“语料库”的相关研究包括的语料(数据、资源)类型有汉语母语语料库、中介语语料库、多语语料库、动态作文语料库、学习者口语语料库、学习者语音语料库、错字别字数据库、教材语料库和教学用字库、词库等教学资源,涉及的研究内容有语料库(数据库、资源库)的建设、加工、工具研发和应用等。这是语言教学中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一大特色。(2)“多媒体”的相关研究涉及超媒体中的图片、视频媒体的应用瑏瑦,可视化、概念图,编码,多媒体教材和练习,多媒体课件设计、多媒体资源建设、利用和开发,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有效性,多媒体环境等。(3)“网络”的相关研究包括网络教学/学习环境,网络文化环境,网络虚拟社会,网站建设、网络课程,网络教师培训,网络教学设计、原则,网络平台需求、功能、开发等。2)“汉语知识教学”相关论文数量与“汉语技能教学”相关论文数量相比,前者多于后者。样本期刊论文反映出的相关研究细目报告如下:(1)信息技术支持的“汉语知识教学”相关研究包括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和中国文化教学等;(2)信息技术支持的“汉语技能教学”相关研究包括口语、听力、视听说、视听、阅读、写作教学等。

研究内容趋于一致的方面1)包含的研究层面和类型一致从总体情况看,近年来的汉语教育技术研究包括了三类:理论研究(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认知策略、教学环境)、相关技术研究(如多媒体、语音识别、计算机模拟、语料库)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课程、教学和学习资源)。这一结果表明:汉语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总体上是全面的、积极的,从研究层次和类型来看,与世界教育技术研究是一致的。另外,世界教育技术研究表明,教育技术研究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呈现出以技术为特征相继变化的发展历程(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我们的考察结果表明,汉语教学的发展也呈现出同样的格局,并且汉语教育技术还受到一些专门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如汉语语音分析技术、汉语语料库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都被积极引入到了汉语教学中。2)紧随新技术创新出教学新方法关于聊天工具和博客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目前教育技术讨论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在汉语教学中,它的交互性对语言教学无疑是有意义的,符合现代教育倡导的合作学习原则。它通过自发地、积极主动地进行任务或功能教学,开展相互交流,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驱动,促进学生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练习汉语说与写,也在文字或语音的输入过程中习得汉语。此外,过去人们固有认识中不适合于成人学习的游戏软件或游戏方式也受到关注。事实上,正是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了一些新课题,寓教于乐又一次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探讨如何促进“生活体验、乐趣与学习的目的和手段相结合”等问题(祝智庭等,2010),学者们提出游戏化学习(game-basedlearning)及教育游戏(educationgames)。教育游戏研究可以把传统的游戏软件提高到一个更有利于学习的角度去认识。值得一提的是,汉语教育技术领域出现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创新汉语教学和学习的报告。涉及三种形式:第一,研究汉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网络聊天形式开展教学的问题,如何敏、张屹(2008)(利用邮件、网络论坛),袁伟、刘娜娜(2010)(利用聊天工具)。第二,研究应用博客、微博,乃至有声博客开展汉语教学的问题,如陈育焕等(2009)(利用有声博客)。第三,研究运用教育游戏开展汉语教学的问题,如蔡莉、刘芳妤(2011)。因此,可以说汉语教育技术在应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方面,合着时代的脉搏走在形式和方法的前沿。研究内容不一致但有其合理性的方面1)多媒体技术受关注程度未呈现下降趋势国外教育技术研究在有关技术方面的研究的变化趋势显示,课件(courseware)和超媒体(hypermedia)的关注呈下降趋势;有关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变化趋势显示,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instruction)呈下降趋势。魏顺平(2010)认为,“这应该是受当前网络技术普及的影响,课件和超媒体是单机环境下用来呈现学习内容、开展个别化学习的媒体”;“这同样应该是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的影响”。但是,我们对《敏感词数据表》的分析表明,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研究中多媒体技术受关注程度未呈现下降趋势,而是受到持续性的关注(敏感词“多媒体”的年度频率未见明显降低,其频率也没有被“网络”的频率所超越)。我们认为,这是学科特点使然。“多媒体”这一敏感词在汉语教学论文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年度受关注程度较高,显然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各种媒体技术在汉语知识和言语技能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汉字教学为例,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汉字的读音需要声音媒体支持,汉字的笔顺书写作为动作技能的教学理应用动画或影像技术支持,汉字的义项和构词等用法信息离不开文字技术的支持。这些既是汉语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由汉语和汉字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多媒体”受到持续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汉语教育技术研究始终脚踏实地,更多地着眼于学科应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单纯地空谈教育技术。2)网络技术受重视程度未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国外教育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课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Internet、信息技术、网络课程和虚拟教室等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呈上升趋势”,“internet/网络课程等与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内容均呈上升趋势”(魏顺平,2010),“基于网络的教育技术研究是当前主要研究内容”(祝智庭等,2010)。但我们对敏感词“网络”(及相关)的考察结果并非如此,而是总体变化不大,按年度在较少的数量间略微波动。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个。一方面,在我们所考察的样本期刊上发表汉语教育技术相关论文的作者大多数为国内学者,他们的教学任务和关注的研究问题主要是针对成人的课堂面授,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且绝大部分为“1+0”模式,而非“1+n”模式瑏瑧;另一方面,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身处优越的目的语(汉语)环境,他们课外利用目的语的社会环境学习远比现在还不甚理想的网络教学或远程辅导的效果更优;第三,由于网络教学受当前技术条件的限制(如面向外国人的汉语语音识别技术、人机对话)和理论研究的限制(如自主语言学习研究),目前尚不能很好地解决听、说这两个语言技能教学的主要问题,或者说效果不理想所致。当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网络数字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构建定将为汉语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也将迎来汉语网络学习的新局面。

在汉语教学中,由于该项研究与教师们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历年来与课程有关的汉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始终受到关注。但遗憾的是,真正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technologyintegration)为指导思想和理念,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汉语课程整合的论文相对匮乏。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汉语教育技术的相关论文后就会发现,大多数只是就教学中具体应用问题有感而发的教学体会或经验,这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终极目标尚有距离,今后应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如从理论上探讨媒体形式与汉语知识和言语技能的相关效应(如什么类型的汉语知识适合或需要用什么样的媒体或它们的组合形式来表现?什么样的汉语技能适合或需要用什么样的媒体或它们的组合形式开展训练?);根据Paivio(1990)双编码理论,言语能力、言语习惯与偏好、表象能力与偏好间是有一定关系的,那么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结构、内容、呈现方式是有一定偏好的,应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风格并从汉语学习的角度出发,立足学生自身特点,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从整合的特点、作用和方法等出发进行研究,结合汉语教学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逐步形成切实可用的整合操作策略,真正体现AECT,04瑏瑨提出的创新宗旨。2)关于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是近年来国外教育技术研究中受关注的重点或热点(魏顺平,2010;祝智庭等,2010),反映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但是,从《敏感词数据表》的年度分析来看,“教学设计”并非实际研究中的重点或热点,也没有被历年来的汉语教学研究所关注。当前,汉语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应用已经走过了探索和试验阶段,逐渐趋于成熟。或者说,技术因素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不再是依附于教学的一种附属品或点缀,也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可有可无的调味品。例如,当前大多数情况下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汉语教师备课离不开信息技术,汉语教学和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离不开信息技术。当信息技术已经潜移默化地全方位融入汉语教学之时,教学设计必然与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观念有所不同。脱离教学设计的技术应用,片面强调技术的应用价值的思潮,不仅难以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也违背了教育技术的宗旨。因此,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广泛地开展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汉语教学设计研究,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要注重对教学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努力实现教学设计与技术应用的深度整合,对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将会认识到教学设计师这一职位和角色的价值、作用和需求。(桑新民,2009)3)关于应用教育技术的教学有效性和教学实验国外教育技术研究显示,教学有效性(instructionaleffectiveness)是历年关注的重点,它表明教育技术的各项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对教学效果的改进上(魏顺平,2010)。我们通过对《敏感词数据表》年度使用频率的分析发现,在汉语教育技术研究中这个问题已开始得到重视,表现为汉语教师在应用教育技术的同时,能够自觉地对教学效果进行审视的倾向。这种观念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和改进的方案。然而,关注和重视程度的提高并不能代表研究的深入和研究成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近年来汉语教育技术的相关论文来看,对技术影响下的教学效果问题,谈及的多,付诸实际研究的少;在付诸实际的实验研究当中,严格意义上的实验研究并不多。其中的原因,首先是由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决定的,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背景的复杂性导致实验研究有一定的难度。这方面的研究应加紧开展。因为基于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和语料库技术的语言习得实验研究,可以回答双编码教学是否有助于语言习得的问题,可以揭示基于图形和语言双编码输入条件下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和机制。其研究结果可以为建立外国人汉语学习模型而开展计算机模拟,最终为设计出智能化的汉语CAI创造条件并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有效性问题应该用系统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它与很多因素相关,如学习成绩、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课程评价、教学质量、教学创新、教材评估、教师和教学方法等。郑艳群(2012)指出,对汉语教学而言,应该更加重视对语言微教学环节和微技能教学的研究和把握,汉语教学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必将更好地揭示汉语学习规律,指导和管理汉语教学。

余论:汉语教学叙词研究与学科建设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