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级经济职称论文

时间:2023-04-20 17:58:00

导语:在初级经济职称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级经济职称论文

第1篇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和中国的加入WTO,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正成为当今我国会计发展的大趋势。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与国家、化在现代会计发展中势必形成一对矛盾。我们在尽量与国际会计惯例保持协调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需要,国际化不能照抄照搬。我国目前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应遵循的一项原则是:充分关注国际会计标准所指向的市场环境与中国目前所处市场环境的差异。

会计是一门国际公认的商业语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会计工作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1993年进行的会计改革,改变了我国40多年来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会计模式,完成了会计模式的转换,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初步协调,我国正逐步建立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体系。随着现代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我国经济发展在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中国会计界也面临着一个新的理论课题———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所谓会计标准国际化,主要是指在大的会计理论、会计结构、会计准则、会计惯例、会计行为、会计信息共享等方面的统一,这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一、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背景及提出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前提条件

21世纪的经济是超宏观经济,信息与货币在全球的运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各国政府的宏观经济功能。各个国家不断增长的经济需求必须在世界整体性发展中才可能满足。在世纪之交,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将更广泛、更深入地把世界联系起来,跨国公司正在突破国界,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的格局,并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高科技时代,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提供信息的方式,其信息的揭示、传递、交流理应不受国别和地域的限制,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正促使世界各国的会计冲出国界,到世界范围去协调,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正成为当今会计发展的大趋势,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我国应积极参与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

(二)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凸现了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必要性

亚洲金融风暴给全世界的投资者、国际社会和国际会计界都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据联合国有关人员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中,大部分国家没有正确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导致财务会计报表未能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分析引发金融危机的各种重要因素,严重降低了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在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以后,全世界的投资者对跨国投资,尤其是对亚洲、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变得更为慎重,同时,世界银行也相继对贷款国家和企业提出了按国际会计准则提供财务信息的要求。

(三)区域或全球资本市场的加速形成为会计标准国际化提供了可能性

1.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资本、商品和服务的跨国流动空前活跃,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中国作为世界上改革开放步伐最大的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或全球性的资本市场正在加速形成,为了鼓励更多的外国公司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筹、投资,同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报表调整费用,对世界通用商业语言的要求也就更为迫切。

2.从实物经济发展看,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历史的必然,表现在:信息技术革命形成了“地球村”,各国依存关系越来越紧密,各国的利益需求,只有在经济一体化的大统一中才能得到满足,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往来日益扩大,任何国家都不能只依靠自身的资源与技术联接成一个整体;资本市场的范围正在发展,跨国筹、投资日益频繁,形成国家“血流脉络”,各国会计双边的、多边的、区域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会计协调的推动力量。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国的会计标准不走国际化道路,必然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吸收国际资本、更不利于我国到境外上市和发行债券,并且还要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费用。

诚然,会计标准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同时,我们又应该认识到:会计作为一门经济管理科学,有其社会性的一面,由于不同利益国家对实物资源的分化、占有,从而形成了在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影响,又表现出各种限制,因此,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与国家化在现代会计发展中就势必形成一对矛盾,在利益权衡下,我们必须作出趋利避害的抉择,在尽量与国际会计惯例保持协调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需要。

二、国际化不能照抄照搬

通常所称国际会计惯例,是指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日、法、德、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会计规范,不论是美、英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或是俄罗斯、波兰等转型经济国家,都有本国的会计标准制定机构,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实施本国的会计标准。一个国家执行本国的会计标准,既是为了与其法律体系相适应,同时也是该国的一种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我国的法律体系类似于大陆法系。通过会计立法来规范会计行为是中国会计的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通过跨国上市筹集资金,而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通常要求企业根据上市地会计准则或者国际会计准则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但是,这些企业必须以本论文由无忧、执行本国的会计标准为前提,最后向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提供会计报表时,可以根据上市地会计准则或者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作出报表调整,这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国家的一种体现。片面追求我国会计标准的美国化或者国际化,有可能会出现与我国转型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完善的监督体制,如果我们操之过急,不顾国情,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混乱或者失控,由此产生的改革成本和风险将是巨大的,例如公允价值是国际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会计计量属性,而我国市场经济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活跃的生产资料市场,关联交易普遍,诸多经济行为也不规范,弄虚作假屡禁不止,如果广泛地使用企业公允价值,将会给企业利用公允价值造假留下空间。

所以,在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进程中,把握好借鉴国际惯例和考虑中国国情的辩证关系,是我们应当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借鉴国际惯例不等于照抄照搬,考虑中国国情不等于闭关自守和保护落后,从国际通行做法看,会计标准国际化并不硬性要求各国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是充分尊重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允许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异,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宗旨是要求各国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在重要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这一宗旨反映了各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真正含义。

三、会计标准国际化的应对措施

我们一方面应积极推进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另一方面又要在会计标准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关注国际会计标准所指向的市场环境与中国目前所处市场环境的差异,这是我国目前会计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应遵循的一项原则。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我国会计组织与国际会计组织应加强联合、协调,增强共性,促进发展。我国应该以积极的姿态促进中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初步形成并完善一套既与国际惯例相协调,又适合中国国情的会计标准体系,它应该具备三个必要条件:11必须包括一套核心的会计文告,它们可以构成全面和公认的会计基础;21必须是高质量的,能够导致可比性和透明性以及提供充分的信息披露;31必须严格地加以解释和应用。

(二)我国应建立专门的国际会计和国际比较会计研究机构,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寻找差异,择优弃劣,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第2篇

 

关键词:证券市场;生态失衡;治理

 

中国证券市场已走过十五年的历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证券市场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境内上市公司达1381家,证券市场境内外累计筹资总额达18156。8亿元①。但是,我国股市在大发展的同时,股票市场的功能发挥严重不足,市场长期处于低效率的状态,十五年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违法违规行为,和落后的股市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中国股市陷人了低效率的状态中。

现实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许多层次和环节都出现了问题和偏离。本文借用生态学的概念,把中国证券市场比作一个生态系统——股市生态。现在出现的问题,说明中国股市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生态失衡,证券市场生态的治理fgovernance of ecol0gyfor security market)已到了非进行不可的关键时刻。下面对中国证券市场生态及其治理进行分析。

一、股市生态现状

周小川(2004)等采用“金融生态”的概念, 来比喻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金融生态囊括了企业诚信、会计准则、法律制度、征信体系、地方政府按市场规律办事等内容。尽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生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一些制约金融健康发展的外部因素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当前的金融生态还存在四方面的主要缺陷: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完善、法律环境不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滞后、直接或间接的执法不力。

证券市场是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股市生态也是“金融生态”的一个重要分系统。股市生态本身又包括许多分生态系统和“食物链”。这好比是一个大海,有浮游生物,有水草,有小鱼、大鱼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环境。在股市生态系统里,有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生态”,散户

和机构投资者之间关系的“投资者生态”等。比如,股市中机构投资者与散户之间的关系就是自然界中大鱼和小鱼之间的关系,“食物链”非常简单。要使“大鱼”能够维持正常生存,就应该使“小鱼”保持足够多的数量,否则,“小鱼”被吃光,“大鱼”也无法生存。

美国股市生态和我国股市生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有丰富的“水草”—— e市公司红利,“大鱼”不一定要靠吃“小鱼”来维持生命,而且可以直接吃丰富的“水草”。而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即使分红多数也是圈钱的陷阱,股票分红对投资者没有吸引力。也就是说,美国的股市生态的食物链比中国长而复杂,而我国股市生态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系统。

我国股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带来问题的严重性凸显在各个方面。

多年来,与证券市场深度下调如影随形的是,层出不穷的“股市黑幕”和花样翻新的“金融诡计”时时冲击着投资者孱弱的信心,证券市场生态环境已被逼向“严重失衡”的境地。

上市公司高管频繁出事是近年来资本市场上一道令人尴尬的风景。硕士论文 而作为金融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又严重地影响着整个金融环境。不完善的金融生态孕育了高管们违规的土壤,于是一个恶性循环的金融生态出现在众人的视野。

银广夏等案件又表明,在上市公司“造假流水线”的各个环节上,提供信息的金融中介——证券分析师、会计师、律师们都发生了道德风险行为。不光是公司治理出了问题,“公司治理的生态”(ecolog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也出了问题(李曙光.2002)。

股市低迷、道德滑坡、信用危机等现象的出现,与经济快速发展也极其不协调,并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强大因素。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 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千亿元。

如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会导致自然灾害一样,股市生态破坏以后,股灾的频率必然增加。现在,由于生物多样性的被破坏,我国股市已经出现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我国股市在2000年以前的10年间,发生过一次“危机”时刻和两次“紧张”时刻。但我国股市在2000年以后的几年间,已发生过两次“危机”时刻和两次“紧张”时刻。比较而言,我国股市危机的发生频率有了明显提高,股市危机的发生激烈程度也有了明显提高。

我国股市的运行安全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严重威胁:一是粗放式、掠夺式股市发展模式造成股市生态环境的全面恶化,正严重威胁我国股市的运行安全;二是我国股市的流动力提供机制正遭致不断破坏与削弱,同样已严重威胁我国股市的运行安全。

二、股市生态失衡成因

中国股市生态出现严重失衡,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原因,有文化原因,也有社会背景等方面原因。

首先,中国股市的生存危机是一种复合危机,是由多种因素组合并且具有多重影响的深层制度危机。正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股市的基本制度缺陷在长时期中被忽视、被容忍、被放纵,使得市场中的消极因素日益累积、相互交织,积极因素不断削弱、相互掣肘,以至于最终演化为危及股市根基的全面生存危机。中国股市已经成了没有自身供求关系、没有价格决定基础、没有内在选择空间的混乱与无序的市场。

其次,我国信用制度十分薄弱。当前,中国人均受教育的程度、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信誉和风气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缺陷。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危机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影响社会的稳定。

信用制度为股市制度之本,一个没有任何信用的股市就正如吴敬链先生所说的连赌场都不如。但是,虚假报表、黑幕交易、价格陷阱、伪装上市、合同欺诈、假冒伪劣、地方保护等恶劣行为不时动摇着信用的基石。中国证券管理层在一系列基本制度创新上,错失机遇,在套牢了整个市场的同时也套牢了自己;上市公司的造假、银行的连环担保、政府官员的寻租、证券公司挥霍挪用保证金等等的全行业危机交织在一起,使市场的信用基础已经丧失殆尽。这些负面因素对中国股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导致中国股市所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与心态环境——都出现了自股市产生以来从未有过的严峻局面。信用的缺失,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基础,动摇了市场存在与发展的信心,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侵蚀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再次,我国证券市场连年走低,固然与股权分置等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迟迟未能妥善解决息息相关,但市场违法违规盛行而投资者保护公信力孱弱显然也是重要原因。大量事实表明,在公司治理失灵、法律失灵、监管失灵等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优质上市资源和资金资源的外流,更加重了这层隐陇。在此情况下,如果相关惩戒措施未能对弱势群体予以特别保护,以使其能够“与强共舞”,强势主体也因未受到足够的约束而拒绝与弱势群体和平共处,则中小投资者这些“小物种”将因受不到保护而黯然离场,其“生态灭绝”也会使基金、券商等机构这些“大物种”因缺乏“游戏玩伴”而孤独致死。

此外,我国股市的生态危机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是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方面的某些固有矛盾,在民主法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在社会转型、利益调整中被放大、激化;二是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根据后发国家的发展经验,处于这一时期的国家普遍都会遇到因为转型而带来的各种经济社会矛盾。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2004年人均gdp达到1 269美元,2005年达1 703美元①。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处于1000—3000美元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尖锐化时期、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最不稳定期;从收入差距来看,基尼系数上升到o.4,就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标准,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但确有不少国家基尼系数超过0.4

①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law/">法律、监管、公司治理机制——四层制度体系的支持,这个体系应当是一个“正金字塔”;中国的现状恰是一个“倒金字塔”型制度结构,这样的资本市场无法发挥应有功能,而且其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位于“金字塔”最底层的是资本文化,包括股权文化和债权文化,具体表现为社会意识、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等对资本市场的支持,这是资本市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在全社会都接受的和谐的资本文化基础上,需要一套完善、有效、独立的法律体系;“金字塔”自下而上的第三个层次,是完善、有效、独立的监管体系;监管体系之上,位于制度体系最上端的,是公司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机制是保护投资者利益最直接的制度安排,它的有效性依赖于其他三项制度基础的坚实程度。在现实经济中,如果资本文化的意识薄弱,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也不完善,因此,也就很难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在许小年看来,这是一个倒置“金字塔”型的制度结构,而中国资本市场正是在这样一个制度环境中运行。结果是上面的市场规模越大、公司越多,倒塌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的资本市场不仅无法发挥应有的功能,而且其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

三、股市生态治理

由于中国股市的生态危机是一种复合危机,股市生态的治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远见、需要决心、需要措施、需要执行。

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一个和谐的证券市场,改变过去政府及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只讲索取,不讲回报的常态,建立起一种彼此共生共荣的环境,追求共同的利益,即以法制为依归,构建各个利益主体都能得到均衡、和谐保护和发展的证券市场生态环境。

对证券市场的功能也要有正确认识。职称论文《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即国九条,2004年2月2日颁布)提出,证券市场要“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所有这些功能都在实体经济中。一句话,股市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股市不能自我循环、自成体系。股市发展得怎么样,光看指数、交易量、开户数是不行的,最终要看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中长期资本的形成,要看在多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中的资源优化配置,要看在多大的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中的结构调整,要看在多大的程度上完善了公司治理机制。只有大家形成这样一个共识,资本市场才可能健康地成长。

同时,要使股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观,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必须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巩固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虽然解决股权分置不是万能的,但不解决股权分置是万万不能的;

第二,切实促进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改善公司盈利状况。这是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

第三,积极推进证券公司的综合治理;

第四,科学发展机构投资者;

第五,完善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其中,调整股市结构、改善公司盈利状况、强化政府监管,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健全中

国股市的必由之路,只有三管齐下,才能够使中国股市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波涛.谁来为低迷股市提供流动力[j].证券市场周刊,2004 (12)

[2]邓妍.中国股市制度结构本末倒置[j].财经时报2004(3)

[3]杜亮.许小年:我从来都没主张过激进改革[j].中国企业家,2004(4)

[4]李曙光.公司治理的生态危机[j].财经,2002年(16)

[5]刘松.低效率股市投资理论及制度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刘永刚.中国金融生态调查报告欲根治金融“原罪” [j].中国经济周刊,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