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专项教学论文

时间:2023-04-21 18:24:27

导语:在专项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专项教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理论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 影响

六所国家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为中文系师范生开设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一系列专业课程。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在学习专业课程中逐步形成,成为进行教学活动的必备基础。中学语文教学所需要的文学专业知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更注重语文教育的普适性,因而与高校中文师范生接受的文学专业知识有较大不同。对比高校中文系师范生所用教材与人教版中学课本,发现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文学常识、文体特征的部分和文学形态部分对中学语文教学影响深浅不一。

一.文学常识和文体特征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效性突出

不同于美国语文以历史线索收录文章入中学教材的模式,中国使用最广泛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打破历史发展线索,以不同的文学体裁为划分标准,形成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类型的单元。下面主要以戏剧为例,具体说明文学理论中文体特征部分与中学教学的联系。

(一)文体特征的理论知识渗透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中

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为戏剧单元。在中学必修课本中,戏剧收录戏剧篇目较少,只有三篇文章。但其涉及的知识点相对其他文体更为集中。对戏剧单元内部规律的研究,能够清晰地展现中学语文教学的戏剧部分是如何与大学中文专业知识产生联系。

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学理论导引》的观点,戏剧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戏剧冲突,与小说相比,戏剧受舞台时空限制,矛盾冲突相对集中,不同于小说有条件在漫长的篇幅里展现一个缓慢发展的矛盾冲突。戏剧区别于其他叙事文体的特征在剧本中主要体现为戏剧冲突。按戏剧冲突的特征,戏剧可分为三种形态: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剧的震撼力相对更强,具有较强的戏剧效果。悲剧出现在中学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戏剧的感知。中学戏剧单元三篇文章《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均属于悲剧形式。其中,《窦娥冤》更侧重以窦娥的不幸来展现悲剧的构成要素。

《窦娥冤》课后习题一要求“探讨本剧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并给出三个提示。其一为“窦娥的不幸命运”,窦娥遭遇的不幸对应的正是悲剧理论中“悲剧主人公遭遇灾难性事件”[1]一条。其二为“窦娥的美好品质和她含冤被斩之间形成对比”,窦娥的经历对应的恰是悲剧理论中“代表善和美的主人公,受恶势力压倒,在斗争中付出重大代价”一条。其三为“窦娥强烈的抗争精神”,这与悲剧理论中“代表善和美的主人公虽然遭遇不幸,但其执着的追求和斗争的激情展示了美的理想”一条对应。三条提示层层推进,由悲剧突出特征的灾难事件到悲剧中心的冲突,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抗以及正义一方的失败,最后到悲剧意义的升华,在悲剧中体现的正义一方具有的抗争精神和美好品质给我们的触动,形成对悲剧构成要素的系统阐释框架,将文学理论中悲剧的理论阐释以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的形式显示出来,形成一系列贴合《窦娥冤》文本的具体问题。

通过窦娥作为正义的一方与恶势力张驴儿一方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对戏剧冲突大致了解,初步展示戏剧冲突的一种形态。在接下来的篇目《雷雨》中,进一步介绍文学理论中戏剧冲突的特点。一是“矛盾冲突的性质具有内在的特点”。其一戏剧冲突源于意志冲突,一种行动激起内心活动。矛盾冲突性质内在的特点反映在《雷雨》课后习题一“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过程中,周朴园经历了怎么样的心理变化”。其二戏剧冲突源于人物内在矛盾导致了事件的发生的外在的动作。对应在课后习题一的第二问“周朴园是怎样看鲁侍萍突然出现在面前这件事的?他先后做出了怎样反应?”二是“矛盾冲突的性质具有必然的特点”,“冲突原因在于人物性格、命运和利益之间的特点”。这与第三问“从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哪些性格特征”相联系。通过课后习题的前三个问题对文学理论中戏剧冲突的特点的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学生分析矛盾冲突中周朴园心理、行为和性格三个方面,可以初步感知戏剧冲突内在性和必然性的特点。

戏剧单元三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设置的表层结构是学生能通过问题进一步理解各文本内容。而其深层结构是让学生感知作为戏剧这种文学体裁的主要特征的戏剧冲突。分别以《窦娥冤》反映戏剧冲突的构成要素,以《雷雨》反映矛盾冲突内在的、必然的两个主要特点,又进一步用《哈姆莱特》再次强调矛盾冲突必然性的特点。同时介绍人物之间矛盾关系是构成戏剧冲突的重要条件。从《窦娥冤》到《雷雨》《哈姆莱特》,戏剧矛盾由简单的善恶双方的冲突发展到多种矛盾冲突,多个人物的矛盾冲突相互交织。矛盾冲突也由双方的意志对抗:窦娥和张驴儿善恶双方的对抗,到注重人的内心矛盾。这一深层结构对应文学理论的剧本理论的阐释。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学理论导引》在详细阐述戏剧冲突后,又设置一节戏剧语言的内容。其中重点阐述人物语言的特点。“人物语言是表演的基本手段,”是剧本这一文学体裁主要的叙事方式,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并富有潜台词。

中学课本戏剧单元,《窦娥冤》主要关注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语言的个性化是指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气质、职业、经历、性格和所处的特定情境。”[1]尤其是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观点[2],在《窦娥冤》的课后习题二中清楚点明:“关汉卿剧作中人物语言朴素而富于表现力,不管是唱词还是道白,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中学生通过一系列对人物语言的分析,能够体会到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特点。在第二篇《雷雨》中,侧重关注人物语言具有丰富潜台词的特点。其课后习题二设为“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鲁侍萍对周萍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体现鲁侍萍对自己多年未见的儿子周萍的复杂感情,既本能地关爱他而不能认他,又无奈不满于他的恶行[3]。对该题四个句子的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戏剧里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调查法,探究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与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差异,证明语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对中学语文教学具有直接影响。其中文学常识和文体特征部分对中学语文教学影响较大,因此,高校中文系师范生应重点掌握文学常识和文体特征部分。

关键词:教师专业理论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 影响

六所国家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为中文系师范生开设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一系列专业课程。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在学习专业课程中逐步形成,成为进行教学活动的必备基础。中学语文教学所需要的文学专业知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更注重语文教育的普适性,因而与高校中文师范生接受的文学专业知识有较大不同。对比高校中文系师范生所用教材与人教版中学课本,发现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文学常识、文体特征的部分和文学形态部分对中学语文教学影响深浅不一。

一.文学常识和文体特征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效性突出

不同于美国语文以历史线索收录文章入中学教材的模式,中国使用最广泛的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打破历史发展线索,以不同的文学体裁为划分标准,形成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类型的单元。下面主要以戏剧为例,具体说明文学理论中文体特征部分与中学教学的联系。

(一)文体特征的理论知识渗透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中

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为戏剧单元。在中学必修课本中,戏剧收录戏剧篇目较少,只有三篇文章。但其涉及的知识点相对其他文体更为集中。对戏剧单元内部规律的研究,能够清晰地展现中学语文教学的戏剧部分是如何与大学中文专业知识产生联系。

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学理论导引》的观点,戏剧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戏剧冲突,与小说相比,戏剧受舞台时空限制,矛盾冲突相对集中,不同于小说有条件在漫长的篇幅里展现一个缓慢发展的矛盾冲突。戏剧区别于其他叙事文体的特征在剧本中主要体现为戏剧冲突。按戏剧冲突的特征,戏剧可分为三种形态: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剧的震撼力相对更强,具有较强的戏剧效果。悲剧出现在中学教学中,更有利于学生对戏剧的感知。中学戏剧单元三篇文章《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均属于悲剧形式。其中,《窦娥冤》更侧重以窦娥的不幸来展现悲剧的构成要素。

《窦娥冤》课后习题一要求“探讨本剧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并给出三个提示。其一为“窦娥的不幸命运”,窦娥遭遇的不幸对应的正是悲剧理论中“悲剧主人公遭遇灾难性事件”[1]一条。其二为“窦娥的美好品质和她含冤被斩之间形成对比”,窦娥的经历对应的恰是悲剧理论中“代表善和美的主人公,受恶势力压倒,在斗争中付出重大代价”一条。其三为“窦娥强烈的抗争精神”,这与悲剧理论中“代表善和美的主人公虽然遭遇不幸,但其执着的追求和斗争的激情展示了美的理想”一条对应。三条提示层层推进,由悲剧突出特征的灾难事件到悲剧中心的冲突,矛盾双方力量的对抗以及正义一方的失败,最后到悲剧意义的升华,在悲剧中体现的正义一方具有的抗争精神和美好品质给我们的触动,形成对悲剧构成要素的系统阐释框架,将文学理论中悲剧的理论阐释以对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的形式显示出来,形成一系列贴合《窦娥冤》文本的具体问题。

通过窦娥作为正义的一方与恶势力张驴儿一方的矛盾冲突使学生对戏剧冲突大致了解,初步展示戏剧冲突的一种形态。在接下来的篇目《雷雨》中,进一步介绍文学理论中戏剧冲突的特点。一是“矛盾冲突的性质具有内在的特点”。其一戏剧冲突源于意志冲突,一种行动激起内心活动。矛盾冲突性质内在的特点反映在《雷雨》课后习题一“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过程中,周朴园经历了怎么样的心理变化”。其二戏剧冲突源于人物内在矛盾导致了事件的发生的外在的动作。对应在课后习题一的第二问“周朴园是怎样看鲁侍萍突然出现在面前这件事的?他先后做出了怎样反应?”二是“矛盾冲突的性质具有必然的特点”,“冲突原因在于人物性格、命运和利益之间的特点”。这与第三问“从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中,可以看出周朴园哪些性格特征”相联系。通过课后习题的前三个问题对文学理论中戏剧冲突的特点的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学生分析矛盾冲突中周朴园心理、行为和性格三个方面,可以初步感知戏剧冲突内在性和必然性的特点。

戏剧单元三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设置的表层结构是学生能通过问题进一步理解各文本内容。而其深层结构是让学生感知作为戏剧这种文学体裁的主要特征的戏剧冲突。分别以《窦娥冤》反映戏剧冲突的构成要素,以《雷雨》反映矛盾冲突内在的、必然的两个主要特点,又进一步用《哈姆莱特》再次强调矛盾冲突必然性的特点。同时介绍人物之间矛盾关系是构成戏剧冲突的重要条件。从《窦娥冤》到《雷雨》《哈姆莱特》,戏剧矛盾由简单的善恶双方的冲突发展到多种矛盾冲突,多个人物的矛盾冲突相互交织。矛盾冲突也由双方的意志对抗:窦娥和张驴儿善恶双方的对抗,到注重人的内心矛盾。这一深层结构对应文学理论的剧本理论的阐释。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文学理论导引》在详细阐述戏剧冲突后,又设置一节戏剧语言的内容。其中重点阐述人物语言的特点。“人物语言是表演的基本手段,”是剧本这一文学体裁主要的叙事方式,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并富有潜台词。

中学课本戏剧单元,《窦娥冤》主要关注人物语言个性化的特点。“语言的个性化是指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气质、职业、经历、性格和所处的特定情境。”[1]尤其是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观点[2],在《窦娥冤》的课后习题二中清楚点明:“关汉卿剧作中人物语言朴素而富于表现力,不管是唱词还是道白,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中学生通过一系列对人物语言的分析,能够体会到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特点。在第二篇《雷雨》中,侧重关注人物语言具有丰富潜台词的特点。其课后习题二设为“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鲁侍萍对周萍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体现鲁侍萍对自己多年未见的儿子周萍的复杂感情,既本能地关爱他而不能认他,又无奈不满于他的恶行[3]。对该题四个句子的分析,学生能够感受到戏剧里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存入我的阅览室

文学理论课程中剧本理论部分,中学课本选取其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和人物语言两个方面,以对文本问题探究的形式呈现在中学教学中,并形成一个有规律的渐进学习过程,先通过《窦娥冤》感知戏剧冲突构成,并进一步在《雷雨》中学习戏剧冲突的特点。在戏剧语言方面,先在《窦娥冤》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个性化,在《雷雨》中进一步了解潜台词。一个戏剧单元三篇课文将戏剧的文体特征的理论知识系统地组织成中学戏剧教学内容,戏剧文体的文学理论与中学戏剧教学紧密结合。

(二)文学的形象性和语言艺术贯穿各文体教学

上述以单个戏剧为例详细阐述文学理论的文体知识对中学教学相应版块的影响,将分散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单元结合起来分析,四种文体的中学教学都围绕文学理论中文学文体这一核心展开。具体地说,即以文学的形象性和语言的艺术两个方面统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单元的教学,教学分别依据各文体自身的特点,阐述文学形象,鉴赏语言艺术。

在诗歌中,文学形象主要表现在意象的使用,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现代新诗主要学习诗歌的意象。《沁园春》课后习题二设置为“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引导学生感受“万山”、“漫江”、“百舸”、“鹰”、“鱼”等各种意象,并深入体会这些意象来表现的情感。意象的内涵为承载一定情感的艺术形象,在中国诗歌中最常见地表现为承载情感的具体物象。寻找湘江秋景中具体物象,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学生能通过这一步骤感知到意象的具体形态。课文《雨巷》课后习题对诗中反复出现的“像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姑娘形象的探讨又展示出不同于湘江秋景类型的艺术形象。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增加了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形象。在现代诗歌单元中,对诗歌意象的学习贯穿整个单元。

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中学现代诗歌单元每篇课文都要求朗读或背诵。针对《沁园春·长沙》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在朗诵时要配合明快有力的节奏;《再别康桥》一诗侧重感知其语言的音乐美和建筑美;在《大堰河——我的保姆》则又进一步探究诗歌使用的句式,语言中的重复现象。整个诗歌单元始终强调诗歌语言的艺术特点。

在写景状物散文中,文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于抒感的景物。人教版中学课本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为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荷塘月色》课后习题一为“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对荷塘景物及其特点的分析,感受到具有散文特征的艺术形象。体会伴随景物产生的情绪变化,进一步理解散文艺术形象的特点。《故都的秋》和《囚绿记》课后习题设置中也反复围绕关于对文本中景物的选取,景的特点,景带来情绪变化等展开,将散文中景物的学习贯穿整个单元。

对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特色的教学也伴随三篇课文的学习。《荷塘月色》分析了通感的用法,以及选用动词和叠音词的特点,要求学生赏析其艺术效果。《故都的秋》课后习题二的设置围绕从听觉、视觉、触觉角度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囚绿记》要求学生品味文本中精美的语句,并介绍写景状物拟人手法。学生学习三篇课文后,对散文的语言艺术有初步了解。

在小说中,文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红楼梦》涉及到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出场分析。《祝福》中对祥林嫂形象中分析,关注三次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反映祥林嫂的生存状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一步探究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装在套子里的人》关注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各篇将重点放在人物形象的不同方面,形成一个系统的人物形象介绍。

小说的语言艺术在《红楼梦》中体现为反映人物身份和性格的人物语言;在《老人与海》中体现为直捷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洗练的独特风格;在《边城》中体现为散文化的写作风格。

二.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对文学形态的关注

文艺理论课程有专门的章节具体介绍各种文学形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在美国中学语文教材中,以文学聚焦版块的形式在相关课文后面介绍其文学形态。如《自然》一课附有对先验主义文学形态的介绍[4]。相比,在中国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中,较少提及作品的文学形态。教材中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以及其他现代主义作品《等待戈多》等也逐渐退出中学语文必修篇目。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中相关部分在教学中运用不多。

三.语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不同版块与中学语文教学相关度原因分析

中学教学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即学生能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基本具备阅读各种文章的能力。对文本的把握在义务教育阶段侧重表层文意的疏通,在中学教学中注重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要点。针对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都有一定差异,阅读诗歌,关注意象的特点、抒发的感情、音律的和谐;阅读新闻和报告文学,关注能揭示内容的标题、文章叙述的事件;阅读散文,注重感受的抒发、形式的自由等。中学教学中重点学习对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为学生阅读课文之外的文章打下基础。

其次,探讨文学形态及现代主义作品对中学教学影响微弱的原因。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形态理论与西方文学发展历史紧密融合,更切合对西方文学的解读。中国中学课本收录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较多,收录外国文学作品较少。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文学形态分析,并不适合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学自身的特点,不宜于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学习。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变形记》《等待戈多》曾经出现于旧版中学教材中学习篇目,由于现代主义作品的内容上的“向内转”,表现上的“隐喻性”,中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难。并且,现代主义作品在一般中学生今后可能接触的文本中出现几率较小,因此,逐渐退出中学教学内容。

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选取规律的探究,证明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中文学体裁、文学常识部分对中学教学影响较大,而文学形态部分对中学教学影响较小。高校中文系师范生要重视对文学体裁、文学常识的学习。关于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对中学教学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以此指导高校中文系师范生对专业课程学习重点的把握。

[本文为2011年校级科研项目《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和影响及现状分析》研究成果。]

注释: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2.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3.参见周晓明,王又平:《现代中国文学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10页。

4.参见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年版,第335页。

参考书目: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

[5]袁先霈.普通高中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1—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李雅诗,刘仲秋,女,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

文学理论课程中剧本理论部分,中学课本选取其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和人物语言两个方面,以对文本问题探究的形式呈现在中学教学中,并形成一个有规律的渐进学习过程,先通过《窦娥冤》感知戏剧冲突构成,并进一步在《雷雨》中学习戏剧冲突的特点。在戏剧语言方面,先在《窦娥冤》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个性化,在《雷雨》中进一步了解潜台词。一个戏剧单元三篇课文将戏剧的文体特征的理论知识系统地组织成中学戏剧教学内容,戏剧文体的文学理论与中学戏剧教学紧密结合。

(二)文学的形象性和语言艺术贯穿各文体教学

上述以单个戏剧为例详细阐述文学理论的文体知识对中学教学相应版块的影响,将分散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单元结合起来分析,四种文体的中学教学都围绕文学理论中文学文体这一核心展开。具体地说,即以文学的形象性和语言的艺术两个方面统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单元的教学,教学分别依据各文体自身的特点,阐述文学形象,鉴赏语言艺术。

在诗歌中,文学形象主要表现在意象的使用,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现代新诗主要学习诗歌的意象。《沁园春》课后习题二设置为“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引导学生感受“万山”、“漫江”、“百舸”、“鹰”、“鱼”等各种意象,并深入体会这些意象来表现的情感。意象的内涵为承载一定情感的艺术形象,在中国诗歌中最常见地表现为承载情感的具体物象。寻找湘江秋景中具体物象,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学生能通过这一步骤感知到意象的具体形态。课文《雨巷》课后习题对诗中反复出现的“像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姑娘形象的探讨又展示出不同于湘江秋景类型的艺术形象。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增加了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形象。在现代诗歌单元中,对诗歌意象的学习贯穿整个单元。

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中学现代诗歌单元每篇课文都要求朗读或背诵。针对《沁园春·长沙》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在朗诵时要配合明快有力的节奏;《再别康桥》一诗侧重感知其语言的音乐美和建筑美;在《大堰河——我的保姆》则又进一步探究诗歌使用的句式,语言中的重复现象。整个诗歌单元始终强调诗歌语言的艺术特点。

在写景状物散文中,文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于抒感的景物。人教版中学课本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为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荷塘月色》课后习题一为“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对荷塘景物及其特点的分析,感受到具有散文特征的艺术形象。体会伴随景物产生的情绪变化,进一步理解散文艺术形象的特点。《故都的秋》和《囚绿记》课后习题设置中也反复围绕关于对文本中景物的选取,景的特点,景带来情绪变化等展开,将散文中景物的学习贯穿整个单元。

对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特色的教学也伴随三篇课文的学习。《荷塘月色》分析了通感的用法,以及选用动词和叠音词的特点,要求学生赏析其艺术效果。《故都的秋》课后习题二的设置围绕从听觉、视觉、触觉角度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囚绿记》要求学生品味文本中精美的语句,并介绍写景状物拟人手法。学生学习三篇课文后,对散文的语言艺术有初步了解。

在小说中,文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红楼梦》涉及到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出场分析。《祝福》中对祥林嫂形象中分析,关注三次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反映祥林嫂的生存状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一步探究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装在套子里的人》关注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各篇将重点放在人物形象的不同方面,形成一个系统的人物形象介绍。

小说的语言艺术在《红楼梦》中体现为反映人物身份和性格的人物语言;在《老人与海》中体现为直捷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洗练的独特风格;在《边城》中体现为散文化的写作风格。

二.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对文学形态的关注

文艺理论课程有专门的章节具体介绍各种文学形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在美国中学语文教材中,以文学聚焦版块的形式在相关课文后面介绍其文学形态。如《自然》一课附有对先验主义文学形态的介绍[4]。相比,在中国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中,较少提及作品的文学形态。教材中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以及其他现代主义作品《等待戈多》等也逐渐退出中学语文必修篇目。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中相关部分在教学中运用不多。

三.语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不同版块与中学语文教学相关度原因分析

中学教学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即学生能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基本具备阅读各种文章的能力。对文本的把握在义务教育阶段侧重表层文意的疏通,在中学教学中注重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要点。针对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都有一定差异,阅读诗歌,关注意象的特点、抒发的感情、音律的和谐;阅读新闻和报告文学,关注能揭示内容的标题、文章叙述的事件;阅读散文,注重感受的抒发、形式的自由等。中学教学中重点学习对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为学生阅读课文之外的文章打下基础。

其次,探讨文学形态及现代主义作品对中学教学影响微弱的原因。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形态理论与西方文学发展历史紧密融合,更切合对西方文学的解读。中国中学课本收录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较多,收录外国文学作品较少。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文学形态分析,并不适合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学自身的特点,不宜于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学习。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变形记》《等待戈多》曾经出现于旧版中学教材中学习篇目,由于现代主义作品的内容上的“向内转”,表现上的“隐喻性”,中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难。并且,现代主义作品在一般中学生今后可能接触的文本中出现几率较小,因此,逐渐退出中学教学内容。

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选取规律的探究,证明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中文学体裁、文学常识部分对中学教学影响较大,而文学形态部分对中学教学影响较小。高校中文系师范生要重视对文学体裁、文学常识的学习。关于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对中学教学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以此指导高校中文系师范生对专业课程学习重点的把握。

[本文为2011年校级科研项目《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和影响及现状分析》研究成果。]

注释: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2.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3.参见周晓明,王又平:《现代中国文学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10页。

4.参见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年版,第335页。

参考书目: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

[5]袁先霈.普通高中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1—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李雅诗,刘仲秋,女,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

存入我的阅览室

文学理论课程中剧本理论部分,中学课本选取其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和人物语言两个方面,以对文本问题探究的形式呈现在中学教学中,并形成一个有规律的渐进学习过程,先通过《窦娥冤》感知戏剧冲突构成,并进一步在《雷雨》中学习戏剧冲突的特点。在戏剧语言方面,先在《窦娥冤》中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个性化,在《雷雨》中进一步了解潜台词。一个戏剧单元三篇课文将戏剧的文体特征的理论知识系统地组织成中学戏剧教学内容,戏剧文体的文学理论与中学戏剧教学紧密结合。

(二)文学的形象性和语言艺术贯穿各文体教学

上述以单个戏剧为例详细阐述文学理论的文体知识对中学教学相应版块的影响,将分散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单元结合起来分析,四种文体的中学教学都围绕文学理论中文学文体这一核心展开。具体地说,即以文学的形象性和语言的艺术两个方面统摄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单元的教学,教学分别依据各文体自身的特点,阐述文学形象,鉴赏语言艺术。

在诗歌中,文学形象主要表现在意象的使用,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现代新诗主要学习诗歌的意象。《沁园春》课后习题二设置为“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引导学生感受“万山”、“漫江”、“百舸”、“鹰”、“鱼”等各种意象,并深入体会这些意象来表现的情感。意象的内涵为承载一定情感的艺术形象,在中国诗歌中最常见地表现为承载情感的具体物象。寻找湘江秋景中具体物象,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学生能通过这一步骤感知到意象的具体形态。课文《雨巷》课后习题对诗中反复出现的“像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姑娘形象的探讨又展示出不同于湘江秋景类型的艺术形象。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增加了像大堰河这样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社会底层劳动者形象。在现代诗歌单元中,对诗歌意象的学习贯穿整个单元。

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中学现代诗歌单元每篇课文都要求朗读或背诵。针对《沁园春·长沙》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在朗诵时要配合明快有力的节奏;《再别康桥》一诗侧重感知其语言的音乐美和建筑美;在《大堰河——我的保姆》则又进一步探究诗歌使用的句式,语言中的重复现象。整个诗歌单元始终强调诗歌语言的艺术特点。

在写景状物散文中,文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于抒感的景物。人教版中学课本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为写景状物散文单元。《荷塘月色》课后习题一为“作者描写了荷塘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语句,说说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对荷塘景物及其特点的分析,感受到具有散文特征的艺术形象。体会伴随景物产生的情绪变化,进一步理解散文艺术形象的特点。《故都的秋》和《囚绿记》课后习题设置中也反复围绕关于对文本中景物的选取,景的特点,景带来情绪变化等展开,将散文中景物的学习贯穿整个单元。

对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特色的教学也伴随三篇课文的学习。《荷塘月色》分析了通感的用法,以及选用动词和叠音词的特点,要求学生赏析其艺术效果。《故都的秋》课后习题二的设置围绕从听觉、视觉、触觉角度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囚绿记》要求学生品味文本中精美的语句,并介绍写景状物拟人手法。学生学习三篇课文后,对散文的语言艺术有初步了解。

在小说中,文学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红楼梦》涉及到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出场分析。《祝福》中对祥林嫂形象中分析,关注三次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反映祥林嫂的生存状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一步探究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装在套子里的人》关注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各篇将重点放在人物形象的不同方面,形成一个系统的人物形象介绍。

小说的语言艺术在《红楼梦》中体现为反映人物身份和性格的人物语言;在《老人与海》中体现为直捷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句子洗练的独特风格;在《边城》中体现为散文化的写作风格。

二.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对文学形态的关注

文艺理论课程有专门的章节具体介绍各种文学形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在美国中学语文教材中,以文学聚焦版块的形式在相关课文后面介绍其文学形态。如《自然》一课附有对先验主义文学形态的介绍[4]。相比,在中国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中,较少提及作品的文学形态。教材中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以及其他现代主义作品《等待戈多》等也逐渐退出中学语文必修篇目。因此,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中相关部分在教学中运用不多。

三.语文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不同版块与中学语文教学相关度原因分析

中学教学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即学生能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基本具备阅读各种文章的能力。对文本的把握在义务教育阶段侧重表层文意的疏通,在中学教学中注重通过阅读,掌握文章的要点。针对不同的文体,阅读方法都有一定差异,阅读诗歌,关注意象的特点、抒发的感情、音律的和谐;阅读新闻和报告文学,关注能揭示内容的标题、文章叙述的事件;阅读散文,注重感受的抒发、形式的自由等。中学教学中重点学习对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为学生阅读课文之外的文章打下基础。

其次,探讨文学形态及现代主义作品对中学教学影响微弱的原因。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形态理论与西方文学发展历史紧密融合,更切合对西方文学的解读。中国中学课本收录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较多,收录外国文学作品较少。对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文学形态分析,并不适合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学自身的特点,不宜于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学习。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变形记》《等待戈多》曾经出现于旧版中学教材中学习篇目,由于现代主义作品的内容上的“向内转”,表现上的“隐喻性”,中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难。并且,现代主义作品在一般中学生今后可能接触的文本中出现几率较小,因此,逐渐退出中学教学内容。

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内容选取规律的探究,证明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中文学体裁、文学常识部分对中学教学影响较大,而文学形态部分对中学教学影响较小。高校中文系师范生要重视对文学体裁、文学常识的学习。关于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对中学教学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以此指导高校中文系师范生对专业课程学习重点的把握。

[本文为2011年校级科研项目《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和影响及现状分析》研究成果。]

注释: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2.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3.参见周晓明,王又平:《现代中国文学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10页。

4.参见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年版,第335页。

参考书目: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

[5]袁先霈.普通高中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1—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李雅诗,刘仲秋,女,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 识对中学教学影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以此指导高校中文系师范生对专业课程学习重点的把握。

[本文为2011年校级科研项目《教师专业理论素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和影响及现状分析》研究成果。]

注释: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2.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3页。

3.参见周晓明,王又平:《现代中国文学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10页。

4.参见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年版,第335页。

参考书目:

[1]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先霈,王耀辉.文学欣赏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健鹏,胡足青.美国语文.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

[5]袁先霈.普通高中普通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5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1—6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2篇

首先,所谓项目教学法指的是通过实施共同模拟完成一个项目的过程开展的教学,即教师将一个独立的项目分给学生自行完成。学生通过参与整个项目过程,掌握项目当中各个环节的内容,原则上要求在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可以看得到的作品。项目教学法重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处理项目中的所有问题,做出的作品是次要的。其次,学生的关键能力,主要指的是具体工作任务与知识或者专门技能无关的一些内容,然而其对社会顺利发展与现代生产能够产生重要作用的能力的统称。尽管不同国家的专家对于关键能力的解释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其大致的解释基本一样。关键能力一般都有哪些呢?我们认为主要指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计算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经过探究,我们发现“项目教学法”如下好处:

1.培训周期短,见效快。

一般来说,项目教学法是在有限的空间及时间段内开展,同时教学成效也可在完成项目后就可以测评,测评性较好。

2.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项目教学法”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师针对学习活动进行掌控,能够促进学生更为专注的进行实践。

3.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完成项目必然会面对怎么做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从理论知识着手,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项目分析、订制工艺流程。最终通过实践获得的成果又会反过来向学生提问:是否是这样?是否与书上讲的一样?这样对不对?尽管项目教学法在德国已经运用得很成熟,对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十分有效,但由于国家之间的教育体制有着明显的差异,它的局限性在所难免,可以借鉴完善,却不能完全照搬,必须活学活用。要使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与特点、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进行规划。在中职机械专业,要采取项目教学法,我建议最好是在高年级的实训课程中使用。其核心是“以任务项目为主流,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元制”的教学模式。使每个环节都能做到尽善尽美,是非常不容易的。教师合理设置项目任务,设置的项目任务能否保证学生完成,又怎样掌握知识和技能,需要老师对该班学生有全面的系统分析,不同班级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还需要老师对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以及发展趋势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主要是老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老师在设计项目任务的时候,要遵循下列原则: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项目任务设计具有难度层次性适宜;项目任务的设计要注重逐渐渗透方法,培养学生能力;项目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大胆想象的创新的空间。在机械专业课中,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故障,将排除故障作为项目任务,将新课的逻辑内容合理地与之联系在一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方式。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对于机械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就业。通过项目教学法,使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二、结论

第3篇

尽量做到通过该项目的完成使学生能够掌握或熟悉本剂型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关键岗位、常用原辅料、质量控制点、生产区域洁净要求及其他相关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其它有关的基础知识。

2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编制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应轮廓清晰,工作成果有一定应用价值,在项目工作过程中可安排一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克服在项目工作中的现场问题,并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知识。项目任务书应明确教师讲授或演示内容;明确学习者复习、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课时、内容等。按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分组安排以6~8人一组为宜。每组成员可以好、中、差生混合,这样有利于互帮互学体现团队的合作精神;亦可相似水平的编为一组,以让每个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增加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并在学习过程中同样受到尊重与激励。

2.2合理分工,结果整合小组间要体现大体平衡,但在小组内可把任务分成若干块,小组成员各负其责,除了必须完成独立承担的任务外,还必须为小组集体成果负责。这样形成了互帮互学的合作气氛。

2.3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合作学习既追求团队总分,也不放弃个人得分;既发挥了优势学生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弱势学生的积极性。在小组内必须人人努力,而且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才能取得团体总分上的好成绩。

2.4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学生可根据课题内容轮流担任小组负责人,亦可分担不同任务角色,使每个人都在不同角色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平等和谐的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不要对学生的意见立即做出评论,在项目工作过程中,应保持旁观、克制的态度和咨询师的角色,尽量少提供直接答案,而只提供信息来源。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

4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整地完成项目

指导学生完整地完成项目,并在此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其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以质量为本的良好职业道德,操作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互帮互助、团队合作的精神风貌;将有关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5项目任务书编制案例

5.1教学项目板蓝根颗粒的制造。

5.1.1项目任务制造1000包(规格:含糖5g/包)符合质量要求的板蓝根颗粒。

适用专业:药物制剂专业(中专或高职)

学习时间:查阅资料,18课时,生产制造48课时

5.1.2学习目标通过项目学习学生能够绘制颗粒剂的生产流程、写出质量控制点、知道颗粒剂质量要求和相关理论;能够熟练进行各岗位操作、设备操作、工艺计算、检测仪器使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物料、状态、卫生控制等;能防止与排除常见的生产、质量、安全问题,适应车间班组的工作、组织环境;能对产品的半成品和成品做出初步的质量评价;在工作中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以质量为本,操作上严谨细致,并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1.3工作任务按GMP人员净化要求,进入相应洁净级别的岗位操作间;用提取浓缩设备制备板蓝根清膏;用粉碎机、分筛机,按工艺要求和SOP熟练将需要粉碎的物料进行粉碎、过筛,得到细度符合工艺规定的粉末;根据批生产指令正确领取合格物料,按工艺规程及配料称量SOP熟练完成物料地称、量、取,使用高效湿法制粒机,按工艺要求和SOP熟练将物料与清膏或润湿剂混合制备湿颗粒,湿颗粒必需符合质量要求;使用热风循环烘箱,按工艺要求和SOP熟练将合格的湿颗粒进行干燥,得到干颗粒,干颗粒必需符合质量要求;使用整粒机、原盘分筛机,按工艺要求和SOP熟练将合格的干颗粒进行整粒分级,并与其它物料混匀,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颗粒;根据批生产指令正确领取合格的内包材,使用颗粒包装机,按工艺要求和SOP熟练将合格颗粒进行分装,分装出符合半成品质量要求的板蓝根颗粒;根据批生产指令正确领取合格的外包材,按操作规程熟练进行手工外包装,随时自查、互查外包质量。

6教学实施案例

6.1板蓝根清膏的制备(18课时)

6.1.1学生复习内容板蓝根、板蓝根清膏及板蓝根颗粒的质量要求,煎煮法、酒精沉淀法、减压蒸馏法及相关设备操作。

6.1.2教师演示内容板蓝根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

6.1.3学习方式小组式,6~10人一组,好、中、差生混编式。

6.1.4小组讨论或操作要求学生应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问题讨论:本次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制定本组工作计划?本次为何要选用煎煮法,其它还有那些提取方法?各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1.5检查评估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小组间相互评估后,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中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6.2蔗糖粉的制备(6课时)

6.2.1学生复习内容辅料、糖粉的质量要求,锤式粉碎机的操作。

6.2.2教师讲授内容出粉率及物料消耗定额。

6.2.3学习方式小组式,6~10人一组,好、中、差混生编式。

6.2.4小组讨论或操作要求学生应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问题讨论:本次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医药生产中常用的粉碎设备有哪些?本次为何要选用锤式粉碎机?讨论并制定蔗糖出粉率。

6.2.5检查评估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小组间相互评估后,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中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6.3板蓝根颗粒的制备(12课时)

6.3.1学生复习内容板蓝根颗粒的质量要求,湿法制粒,湿颗粒干颗粒经验判断法,颗粒机、干燥箱及筛分机的操作。

6.3.2教师演示内容湿颗粒、干颗粒质量的经验判断方法。

6.3.3学习方式小组式,6~10人一组,好、中、差混生编式。

6.3.4小组讨论或操作要求学生应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问题讨论:本次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各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颗粒剂质量控制点有哪些?

6.3.5检查评估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小组间相互评估后,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中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6.4板蓝根颗粒的分装(12课时)

6.4.1学生复习内容颗粒内包材的质量要求,颗粒分装机的操作。药品内包、中包、外包材相关知识。

6.4.2教师讲授内容包材特点及其与药品质量的关系。

6.4.3学习方式小组式,6~10人一组,好、中、差混生编式。

6.4.4小组讨论或操作要求学生应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问题讨论:本次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各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颗粒剂的工艺流程如何绘制?本次产品的出率如何计算?

6.4.5检查评估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小组间相互评估后,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中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应用翻译 非文学性

经济快速增长,对外开放不断加剧,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大。但是在此种社会背景下,英语专业已经失去原有的社会尊位。此种社会形势受到教育专家的深思。在英语专业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始终秉承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宗旨,各高校与教育部也对此进行摸索,取得显著成果。但在此期间也存在着较多迷惑之处。为促进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促使英语专业人才符合社会需求,需对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进行进行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现状

翻译是英语教学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期间,特色化进程较为缓慢。翻译课程改革更为急切。分析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其体现出这么几项特点。

首先,课程定位模糊。事实上,对许多院校来说,发展英语专业面临着较多的困难。立足于实际,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以及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各方面相对较为良好。但理工院校与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弊端。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是根据传统理工专业建立,理工性特点表现的非常突出。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此类院校的英语专业边缘化显得非常明显,而英语翻译更是如此。并且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在发展期间,针对翻译课程存在着边缘化的现象。即便教学大纲规定翻译课程课时,但是大部分的应用型英语专业只开设一学年的翻译课。在有限的课时内,院校只能进行普通翻译课程教学,讲授英汉互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而具有时代性特点的应用翻译并没有开设。

其次,教W内容雷同。在高校扩招与升格期间,英语专业已经在各类院校中广泛普及,而地方应用型本科室升格与扩招的主要构成体。在英语课程设置与培养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由此造成人才培养同质化。受到英语教育部要求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再局限校际的差别,英语人才培养均采用标准化。由此造成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很难在就业中体现显著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雷同性特点,导致人才培养难以达到特殊化的要求。

最后,软硬件投入不足。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具备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支持。如果教学软硬件设施难以保证,那么教学质量就很难提升。从学校性质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受到师资力量与教学环境的影响。学科性质决定了英语在文学与语言上的优势,并对翻译课程的师资力量要求较高。而我国翻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这一点并不仅仅体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软硬件设施不齐全,由此造成了教学质量不理想。

二、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非文学性转向的思考

了解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了解我国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的基本情况,对此深思其非文学性转向。

1.课程模块。传统的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对非文学翻译教学的展开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效用。对此,就需要创新课程模块,将其分为通识类、翻译基础类与非文学翻译实践类。通过创新课程模块,才可促进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非文学性转向。从课程目标上出发,通识类课程就是解决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非文学性转向的难点就在于理工与经管类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科词汇、术语与独特语言结构和使用惯例等。可通过与其他院系合作,在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开设理工、经管等学科知识概述类课程,普及这些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术语,为“多面手”人才培养打基础。一般情况下,大二下专业四级考试后才会开设翻译基础类课程。在整合传统英汉互译课程利用60学时左右的时间,讲授翻译基础理论与常用技巧,以此就能够解决学生翻译实践中需要应用到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而在高年级就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非文学类翻译课程。此类非文学性课程应主要是通过特定文体与惯用语法进行实践性翻译,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翻译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市场适应能力。

2.教学模式。从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就应根据办学的实际情况,灵活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常见的就有任务型、情景式、批评性、探究式等,都能够适用于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中。根据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将翻译教学内容展现于学生的学习中。教师采取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就在学生学习中强调英语翻译。通过翻译真实化、课堂社会化,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中获取到相应的知识内容。而情景式教学就强调学生拥有的翻译能力能够在真是的或模拟的翻译情境中培养,并展现出市场化的需求,以此解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翻译问题。在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转向非文学性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指导,能够在多媒体环境中加强翻译教学、虚拟团队翻译教学的研究,以此强化网络资源的应用,辅助应用型本科英语翻译教学非文学性的转向。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在我国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当前的社会现状,就需要改革翻译课程教学结构,推行非文学翻译教学,以此才能够丰富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5篇

【项目模块教学乒乓球教学改革探索

乒乓球专项选修课是高校体育课程主干课之一,受到众多大学生喜爱,是各种专项选修课主要所选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根据学生们的基础,开设初级班、高级班及提高班,各个班级均依据教学大纲,针对学生们的特征,逐步讲解练习把握各种专项技术。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对学生们在有限学期内熟练把握运用专项技术有一定的时间制约;另一方面也不能适应当前学生们个性需求和学习喜好的要求。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则是一个有效途径之一。

1项目教学法简介

1.1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突出实践性的项目模块教学方法,主要指以项目为中心,学生积极参和,教师精心指导,重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的教学活动。

1.2主要优势。

1.2.1项目方案的确定能够较好地将教学课程的专业知识和熟练把握专项技术相结合,具有专项技术把握扎实和全面技术能力提高的特征。

1.2.2互动性强,学生学习主动性高,且项目工作成果评价方式客观。

1.2.3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集中处理技术难题,有利于其独立思索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及钻研等能力的养成,使其自身全面技术水平有较大提高。

1.2.4经过项目模块教学,学生所把握专项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运用能力和原传统教学方法有了极大进步,学生整体教学成果显著提高,教学反响较好。

2实施过程

2.1主要步骤

2.1.1确定项目模块。正式授课前对学生进行摸底考察,认真了解学生基础技术水平,根据各个打法,分组后确定模块内容。务必做到模块的选定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1.2制定和实施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模块计划,并得到教师的认可。按照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学生开展分组练习和竞赛,要求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模块项目教学任务。务必做好过程记录和新问题记载。

2.1.3评价和应用。项目模块执行效果由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自评、小组评价、专业教练员或运动员及教师评价四方面。

2.2项目模块教学应用探索

当前乒乓球教学打法主要分为直板快攻、两面弧旋、快攻结合弧旋、弧旋结合快攻、怪板、削球等几种。对于非体育专业高校的学生而言,前四种最为常见。

2.2.1将各个打法在构建不同模块的基础上,运用项目教学法由学生独立完成。主要流程如下摘要:(1)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和打法的不同确定学生分组情况、模块内容、实施要求等。(2)每个小组书写计划书,并经教师把关认可;(3)把每个学生的模块教学过程具体记录,尤其是对于多次练习仍把握不了的技术要具体认真记载;(4)组织各小组间交叉练习和竞赛,做到互相发现新问题,及时解决和提高;(5)书写分析报告,做好总结评价。

2.2.2注重事项摘要:(1)为充分达到锻炼机会,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且计划书分工和过程记录要详尽;(2)教师要对项目模块把好关,对学生所选定内容、时间、成效等提出建设性意见;(3)教师要务必关注项目模块开展进度,对出现难题予以协助解决,确保学生按时按要求完成学期任务;(4)除了关注学生各专项技能把握程度以外,教师更要关注学生体育竞技职业素养的表现。(5)总结评价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有针对性,综合专业教练员或出色运动员的专业点评,对学生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2.2.3模块教学实例简介摘要:

以下就非体育专业高校学生常见四种乒乓球打法之一“快攻结合弧旋”进行模块教学举例,具体教学如下摘要:

(1)将班级划分若干小组,确定组长等负责人,合理做好分工,并做好计划,要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指导。

(2)划分模块进行项目练习摘要:如正手方面,从正手搓、正手快攻、正手弧旋、正手发球;反手方面,从反手搓、反手快攻、反手弧旋、反手发球等几方面构成模块内容。非凡需要指出,以上每个模块均包括全台的各个跑位及近台、及远台的相应技术和技巧练习。如近台搓、或远台攻或弧旋;侧身攻或弧旋、发球抢攻或弧旋等。

(3)根据项目模块竞赛摘要:按照以上模块采用小组内、小组间、全班升降级等方式分别开展竞赛,要求学生严格把握技术要点,务求扎实把握熟练运用。

(4)各小组务必把握过程教学的重要性,具体认真的做好记录,并及时请教教师加以解决难题。

(5)客观全面做好总结评价,尤其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在练习和竞赛期间体育竞技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将其纳入评价之中。

3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3.1提高师资质量是关键

授课教师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对于项目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具有决定。项目模块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任何一个模块所涉及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练习及竞赛环境,并且要在精心备课和过程指导方面和学生共同探究和探索新技术新发展。项目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仅简单地逐一教会各个动作,而是应对本课程各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并融会贯通,成为本行业专家,以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所以,作为要求开展项目教学的教师必须不断探究最前沿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进修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心理因素分析和体育竞技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提出了很高要求。

3.2做好课程改革是基础

深化教学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环节。主要包括完善教学计划、配套教材、考试改革等方面。一是要根据所授课专业的特征,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二是要根据教学项目的特征自行组织开发项目教材,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三是考试改革方面,除了按照传统方式闭卷专业知识,单项考核外,还可进一步采用开放式考核,如进行单项技术竞赛、升降级擂台赛等等多种方式使考试更加科学化和实用性。

3.3实现全员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是难点

项目教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和实践和创造的活动。由于学生采用分组自我管理来实施,个别学生会出现依靠或偷懒的现象,所以要求教师除了针对性地指导外,还要认真记录并及时公布每个学生学习把握专项技术知识的过程,以激励先进鼓励后进,避免学生两极分化。

3.4健全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是保证

项目模块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为目标教学方法,因此学生的全面能力就成为其评价对象。具体包括自评、小组评价、专业教练员或运动员及教师评价四方面。评价参考指标包括摘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单项和综合技术水平、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坚韧力、拼搏精神等,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虽然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成熟之处,但实践表明,项目模块教学法在培养学生除基本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外,对其扎实把握各项最新技术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喜好和积极性、全面提高技术能力方面均起到了较好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可和欢迎。总之,非体育专业高校乒乓球专项选修课教学应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乘全民体育的热潮,对本课程教学进行不断地探索、创新和改善。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要求我们树立问题意识,并在问题意识引导下探索以问题为核心的专题化教学模式[1]。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它的有效开展,能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静态与动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与学双主体互动,既注重教学目的的贯彻、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使任务与兴趣结合,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理论素养和科研的提升。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贴近”,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目标。

一、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问题式专题化是指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整合,设计出系列专题,然后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问题式针对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所谓的问题,既可以是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基本问题,可以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可以是现实中的社会热点问题,更可以是学生关注的问题。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易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能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还非常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身发展。所以在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受到了广泛认可。

(一)有助力于更好地完成思政课教学任务

首先,当前我国高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课时少、内容杂的特点。以本科生生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课”)为例,根据课程设置,“课”占6个学分,96个课时,在本科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课时是最多的。但其教学大纲涵盖的内容却相当广泛,可谓文、史、哲、政、经、军无所不包。因此,欲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全面、详尽地对“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采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模式,有重点地进行深入讲解,其“少而精”的内容针对性,能使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二)有利于促进授课教师的教研相长

本科生“课”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涉及多个学科,而不同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等各不相同。若由同一个教师教授“”课程所涉及的多学科内容,必定有的部分内容讲解深度有限。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能够扬长避短,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专题式教学将教学内容分为一系列专题,任课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研究领域与专题相结合,从而解决授课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化与教学内容多学科化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授课教师将所承担的教学专题讲深、讲透。第二,通过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教师不必对各个学科的浮光掠影式的追求,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科研兴趣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做到教学与科研互促相长。第三,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有助于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教师间的团队精神。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多位任课教师实际进行专业分工合作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以问题为导向、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内容的线索,合成教学模块的方式,通过取长补短,实现不同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提升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和科研素质。

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的三个基本要求

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虽然通过专题系列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但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要求,确保教学内容的规范性。

(一)正确的政治导向,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中要坚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本科生进行思想政治宣传的任务,与其他专业课程的之处在于,它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价值观的引导和塑造。[2]伴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市场经济利益至上的诱导和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社会价值观取向呈现多元化现象,部分本科生当中存在理想信念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所以在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以实效为本,即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式教学中要紧密跟踪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每个专题都能不断跟进时事,增强对现实问题的说服力,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和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课程的教学,以更好地实现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有的专题库还要随着实际的变化而发生增加或删减变动。作为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手段的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必须不断完善其教学内容和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增强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3)注重整体性,包括教学理论内容的整体性和教学过程的整体性[3]。理论内容的整体性是指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中要注重保持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特征。如“课”,虽然不同的专题其讲授内容各有侧重,但在专题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这些专题的内在统一性,即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演变成各个专业知识堆砌的通识性教学。教学过程的整体性,是指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课专题式教学虽然由不同的教师按专题分工来进行讲授,但在专题设计、讲授时序、专题讲授环节的学生参与方式等等,课前要通过集体备课、说课等方式进行充分的沟通探讨,制订统一的实施方案,以增强各个专题之间的逻辑性,使不同专题之间能够很好地衔接贯通,让学生能够整体上系统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实践,不能由于专题式板块式授课,而使整体教学变成一盘散沙。

三、实施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必须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虽然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不断提高授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

践证明授课教师的政治和专业素养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对授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专题式教学具有更强的探究性、更大的跳跃性和更难的理论深度,要求教师在放弃传统时序性和整体性观念的基础上,塑造更高层次的时序性和更深刻的整体性的新观念,使之成为教与学的新纽带”[4]。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有坚定和正确的政治信仰,这样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问题式专题化教学要求其授课教师要能够不断适应信息瞬息万变的形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论储备。每一位授课教师要注重理论探讨、密切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能够将专题内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取得课堂教学效果。“课”教学大纲(2013年修订版)明确指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理论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5]

(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课程理论的严肃性的关系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专题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为问题式专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会更适合于采用如小组讨论、问答互动、演讲辩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事先按专题作准备,课堂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参与性。但在注重参与性、互动性和课题开放性的同时,必须把握好灵活之“度”,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在理论课教学中过度依赖视频等教学手段,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理论性和严肃性。因此,在专题式教学授课中要处理好教学通俗化与理论深度化的问题,处理好课堂教学趣味性与课程理论的严肃性的关系。

(三)处理好课堂教学阶段性与思想辅导持续性的关系

时间有限的专题化教学不可能完全解决该专题所涉及的全部内容,学生被激发的对问题的学习兴趣可能继续,并可能产生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疑问,需要授课教师给予进一步的答疑解惑和指导。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不能止步于课堂教学,而要做到课堂教学向课外教学的延伸,可以充分利用各高校现有的网络资源,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教学平台,以及运用QQ、电子邮件、博客、微信、微博等信息交流工具,与学生保持联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课堂内向课堂外延续。

总之,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能够取得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当然,仍存在许多有待完善改进之处,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不断地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章小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问题意识和专题化教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0).

[2]刘淑兰.“概论”课中民生热点问题专题式――教学的设计与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2).

[5]卫志民.专题式教学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和完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第7篇

1、进一步确立科研兴校战略,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强师、科研增效

2、紧紧围绕学校“德育核心,以生为本”的理念规划设计课题内容、形式

3、以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为重点突破口,特别注重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探讨

4、注重案例分析,切实帮助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

5、形式多样、气氛活跃、注重实效

二、教科研工作内容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区教育科研负责人会议精神,拟定如下工作内容

1、以信息化课题项目落实为抓手,推动课改工作和信息化工作,加强课题管理,积极指导开展立项课题的实施工作,组织相关教师进行中期研讨,5月底6月初进行中期验收;做好《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研组职能发挥的研究》校级课题研究实施重点工作。

2、围绕二期课改教师研究专项课题,教工政治学习时间给各教研组长或全体教师做1~2次教科研专题辅导讲座,普及指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涉及课题选择、科研方法等。

3、积极开展教科研信息情报咨询工作,提供课题研究的选题咨询建议,组织开展第二轮二期课改教师研究专项课题立项申报动员和开题论证工作,课题立项向德育科研倾斜。全体教师学习用科研的眼光来审视、研究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把问题上升到课题,研究、探讨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4、参与研制学校发展“三年规划”。理顺和建立起学校教科研机制,包括校级课题立项管理制度、校级教科研成果报告制度、校级教科研成果评选标准及奖励办法等制度,提交学校教代会审议。

凡在各种教科研竞赛中获奖的或者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的教师,要凭获奖证书或相关刊物到教科研室登记,备案存档。教科研室每学期以简报形式向全校公布,并在零陵中学网站“荣誉栏”以及校宣传栏上公布。

要启动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第一届教育科研成果评奖。这是关于科技教育方面的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理科教学(物理、化学、生物),都是属于科技教育,科技教育方面的教育科研成果,请学校科技教师,有研究的教师做好准备。

5、争取承接1个区级以上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实施项目,推广1个区级以上教科研获奖成果。组织好中期成果汇报会和部分课题的结题工作。课题组要不定期开展研讨活动。

参与教育学院汪人老师主持的《切合教师实际的教育科研方法研究》。

第8篇

一、依托课题研究,引领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

1.区域龙头课题引领发展方向

西湖区教育行政领导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科研先导的理念,围绕区域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设计区域龙头课题并亲自组织课题研究。2011年以来,西湖区教育局领导牵头的课题就包括“内驱外引:区域提升教师专业水准的策略研究”“构建孩子想象的现代学校的实践研究”“促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运作机制研究”等。这三项课题的成果均荣获浙江省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并出版了2部专著。这些课题不仅提升了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教育改革的有效性,同时也在区内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表率作用。

2.组织开展系列专题研讨活动

立足区域实际,在调研中提炼研讨主题,共同解决学校发展难题。以钱局长主持的省重点课题“传承・共融・创新:区域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和黄志元副局长主持的省规划课题“促进区域高位均衡的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的运作机制研究”为载体,分别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讨活动,如,“一校一品:学校特色建设经验交流”“合作组有效学习的策略与评价”“特色课程建设”“美丽学校建设研讨”等,这些研讨活动都有效地推动了课题研究,有利于西湖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3.围绕主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

为提高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研究开发中心每年都会组织一次专题调研活动,并撰写出调研报告。2013年,_展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调研;2014年,开展了西湖区中小学课改实验学校的现状调研;2015年,组织开展西湖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现状调研。实践证明,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情况,提出更多符合实际的建议,更好地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同时也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4.积极培育学校核心课题

要求校长在每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段内,除了要自己承担1个课题研究外,还要推广1个课题成果,开发1个新课题。所研究的课题要有引领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广的课题要有适切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开发的课题要有前瞻性、创造性和校本性。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特色建设项目、省市级课题研究或独立承担子课题研究任务。

二、创新科研实践,开展富有区域特色的教科研活动

1.组织开展学术节活动

西湖区教育系统学术节围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共同发展”的宗旨已成功举办了两届,目前第三届学术节也已进入尾声。每一届学术节都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高层次的理论引领、精彩的课堂展示、名师论坛、优秀成果推介活动等。学术节由开幕式和主题活动两大部分组成。开幕式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张丰和北京市翠微小学许培军校长分别作了关于课程改革的主题报告。主题活动,包括“课程改革研讨活动”“课改课堂节展示活动”“创建新优质学校研讨活动”“优秀科研成果推介活动”等。

2.开展教育科研大讲堂活动

近两年,西湖区分别在翠苑中学、竞舟小学、求是教育集团等学校组织了十余次科研大讲堂活动。科研大讲堂活动形式多样,有课堂展示、圆桌论坛、观点报告、专家讲座等。科研大讲堂在规范学校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区域教科研均衡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3.组建同类课题研究群

对正在研究的课题进行了梳理和统计,把研究领域相近的课题整合成课题群,如,课程建设、美丽学校、智慧教育等课题研究群。依托课题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联动式”“联盟式”“主题式”等多种形式的课题指导活动。

三、优化科研管理,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研制“科学公正”的评审制度

近两年,我区逐步完善了科研成果(论文)评审机制。成立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审委员会,同时,根据评审工作的需要设立若干个评审专项组;按学科类别,分别建立初评委与复评委专家信息库;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论文(成果)立项课题的评审标准;成果(论文)评审工作“背靠背”,同一类别初评、复评和同一组杜绝同校专家,防止个人学术权力蔓延;区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国知网签订了合作协议,对我区第28届教育教学论文拟获奖名单(一、二等奖)进行了,有效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净化了学术风气。

2.开展“条块结合”课题申报

“条”上集合广大教师的智慧,各中心、各部门、各学科,根据自己的工作进度,提供课题研究申报目录;“块”上我们以区域重点课题为基础,延伸出了众多的子课题,同时列出各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供教师研究。通过召开课题申报会议和网上报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努力提高立项课题的方案质量。

3.进行“线上线下”成果推介

一是分学科分类整理获奖科研成果的电子稿,并及时上传至网络FTP上,方便全区中小学教师学习,实现区域优质资源共享;二是区域层面综合推广、分学科、分类推广;三是组织形式多样的优秀成果推介活动,各学科整合、校内外结合、共同体融合、地区间联合等。

4.创建“量性结合”的科研评价

创建并完善了《西湖区教育科研考核评价指标》。西湖区教育科研评价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自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确保评价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我们既评价科研业绩,立项率、参与率、结题率、获奖率;又评价科研态度、科研过程,分别从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程度、科研机构的健全程度、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科研成果的推广情况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价。

四、加强科研指导,提升区域教育科研服务质量与水平

1.加强各级课题申报立项指导

一是制定课题申报目录。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结合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研究开发中心分门别类的制定课题申报目录。二是跟踪指导省市规划课题的申报。通过召开课题申报会议和网上报名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区级立项初选的基础上,与课题负责人沟通,按照申报要求,从技术层面对各级课题申报方案进行逐一审核,严格把关,保证课题方案的质量。

2.加强课题过程化指导

一是开展立项课题负责人培训。以“培训研究人员、规范研究过程、交流研究经验、提高研究质量”为目的,通过教科专家引领、“本土”专家观点报告、优秀成果推介、分段研讨交流等方式,提升课题负责人的科研能力。二是深入基层学校,指导课题研究。定期到基层学校对各级立项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加强课题的过程化指导。三是实施课题记载手册管理制度。申请结题的立项课题,记载手册必须接受教育研究开发中心的检查,通过后方可结题。四是开展“点面结合”中期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开展省市规划课题与区重点课题研究成果中期监测。

3.重视对课题成果提炼的指导

一是依托课题群,有针对性地开展“联动式”“联盟式”“主题式”等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成果指导工作。二是实行定人、定时、定向的帮扶原则,对相关课题成果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尤其是对部分未在区获奖的课题成果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可以是网上交流,也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有时还要深入到一些薄弱学校进行专项指导。三是定期开展省、市规划课题结题成果集中交流活动,邀请省市级科研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过程指导。

4.强化对科研室主任的业务指导

我们非常重视科研主任会议,不仅有工作上的布置,业务上的指导,还会针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穿插一些专题性的小讲座。如,10月份举行专题论文评比;9月初的科研室主任会议上穿插讲“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3月进行科研成果评比和课题立项,会上穿插讲“课题申报与报告撰写”等。

第9篇

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我热爱并且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任教以来始终秉持母校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校训为座右铭,能够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锻造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名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老师。

自担任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以来,我能够协助教务处主任管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特别是学校课题研究的工作,制定和完善《养正中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撰写教育科研年度工作计划,认真做好教科研工作总结,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在课题研究管理方面,20*年,我协助教务处申报并且立项了三个国家级课题和一个省级样本校课题,20*年作为工作负责人组织部分课题的阶段成果申报和中期检查评估,并且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例如负责组织选送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学信息资源应用模式及其绩效研究》课题成果评选,我校取得三个项目的一等奖;另外,在课题研究管理方面注重创新。如搭建课题的网络研究平台,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20*年3月,学校成立听课中心小组。做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骨干成员,我被学校列为听课小组的成员(共5名);我还作为学校文科类公开课的评委,积极组织和参与学校公开课教学的听评议活动。此外,协助学校教务处定期开展教育科研学术沙龙活动,活跃学校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正在筹建“养正中学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

自担任学校课题中心主任以来,本人负责编撰多期的《养正教研简讯》和协助教科室主任组织《晋江课改》的征文和编辑出版工作,负责《养正中学研究性学习论文汇编》的组稿和编辑。积极为教师提供教育科研信息服务,主动宣传教育科研。目前正协助教务处准备编辑出版新创办的《养正教研通讯》。

教学之余,我认真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理论,掌握教育科研和课题研究的方法,养成教育科研反思的习惯,及时反思、总结和交流教育教学问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博客已经有31万人次访问,390多篇博文,初具影响力。此外,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任教以来所撰写的论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国远程教育》、《中国德育》、《网络科技时代》、《福建教育》、《中国现代教育装备》、《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学政史地》、《教学随笔》、《教学创新》、《福建教育督导与德育》和《学习方法报》等CN刊物上发表近30篇文章;此外,10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评选中获奖,其中2篇论文在全国论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篇论文荣获全国二等奖。制作的研究性学习网站“关注三农”荣获全国一等奖,“福建高中政治课改网”获得全国二等奖。由于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成绩,特别是方面,因此学校在举行教育科研学术论坛时特邀我做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辅导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