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航天工业论文

时间:2023-04-23 15:12:58

导语:在航天工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航天工业论文

第1篇

关键词:Android Linux;移植;S3C6410

中图分类号:TP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1

Android System Transplant Based on S3C6410 Platform

Lu Wang,Chen Shaohang,Li Jinghua

(Guilin College of Aerospace Technology,Guilin54100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Android,the Android kernel changes are given the idea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roid file system,and ultimately the Android system on the ARM11 platform porting and running.

Keywords:Android Linux;Transplantation;S3C6410

Android是一款开源的移动终端平台,它是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组成。该平台开发上的应用程序是使用Java语言编写的、运行在Dalvik虚拟机上。Android的底层是以开放性的Linux kernel为其架构,因此,Android也可以理解为移动操作系统和相关软件的总称。

一、Android的结构

Android是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从下往上依次为:内核、库文件、应用程序框架以及应用程序五个层。其中内核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抽象层,负责系统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如:内存管理、进程管理、安全等。库文件包括C/C++库和Android运行库两个库,C/C++库供Android系统的各个组件使用。Android运行库是Android一个核心库的集合,提供大部分在Java编程语言核心类库中可用的功能。应用程序框架旨在简化组件的重用,任何应用程序都能他的功能且任何其他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这些功能(需要服从框架执行的安全限制)。这一机制允许用户替换组件。应用程序一个核心应用程序集合,包括电子邮件客户端、SMS程序、日历、地图、浏览器、联系人和其他设置。所有应用程序都是用Java编程语言写的

二、Linux内核的裁剪与修改

Android的Linux内核是基于Linux2.6内核的增强型版本,它为Android平台的运行提供了必要的设备驱动。由于2.6.29以前的内核没有增加S3C64XX平台文件,如果使用的话,除了进行相应的裁剪与修改外,还需要增加S3C64XX平台文件。需要增加mach-s3c6400、mach-s3c6410、s3c6400_defconfig、s3c6400.c。同时参考s3c2410的配置,修改Kconfig和Makefile文件,使最终能编译到加载的smdk6410文件。

Android采用YAFFS2作为MTD NAND Flash文件系统,YAFFS2是一个快速稳定的应用于NAND和NOR Flash的跨平台的嵌入式设备文件系统,要能让Linux能支持YAFFS2文件系统,需要给内核打上相应的补丁,补丁可以从网上下载。

在完成这些准备后,我们还需要针对我们使用的开发板进行相应的修改,这些修改内容可以参考开发板生产商提供的内核进行修改,在这就不再赘述。

修改common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指定处理器结构为arm,交叉编译工具链为arm-none-linux-guneabi-。

最后,通过执行make命令,会在相应的目录下生产内核镜像zImage。这样就完成了内核镜像的制作。

三、Android文件系统的制作

要能在开发板上运行Android系统,还需要制作一个Android文件系统。这个文件系统包括系统自带的常用应用程序、系统底层库、用户数据、系统配置文件、系统设备等。

通过编译下载来的Android源代码,会在/out/target/product/generic目录下生成system.img,userdata.img,ramdisk.img三个镜像文件,这三个镜像包括了主要的包、库等文件用户数据。启动模拟器会将前两个里的数据加载到ramdisk文件系统中的system和data目录下。

我们制作文件系统的思路是:我们先把模拟器根目录里的所有文件复制到rootfs目录下,再将system.img和userdata.img里的数据取出来放到rootfs下的system和data文件夹下,最后打包得到我们的文件系统。

通过如下命名,创建rootfs目录并复制ramdisk.img镜像中的文件。

mv ramdisk.img ramdisk.cpio.gz

gzip-d ramdisk.cpio.gz

mkdir rootfs

cd tmp

cpio-i-F../ramdisk.cpio

下载busybox,并给模拟器安装busybox,启动模拟器,执行命令:

emulator&

adb shell

adb push busybox/data/busybox

./data/busyboxCinstall

chmod 555/system/bin/busybox

接下来,分别对system、data目录进行打包,并从模拟器中提取出来。

/data/busybox tar cvf/data/data.tar/data

/data/busybox tar cvf/data/system.tar/system

adb pull/data/system.tar system.tar

adb pull/data/data.tar data.tar

最后,把取出的压缩包system.tar,data.tar解压到rootfs目录下,覆盖相应的文件夹。至此,一个基本的文件系统就基本成型了,要能挂载到开发板上,还需要将其打包成YAFFS2文件系统的镜像。我们可以下载yaffs2image工具对其进行打包。

在完成上述的Android源代码的编译,内核的裁剪、修改和编译已经rootfs文件系统的制作,我们通过Bootloader将它们烧写到开发板上的NAND FLASH上,就基本完成了我们的移植工作。启动开发板就能进入Android系统了。

参考文献:

[1]杨丰盛.Android应用开发揭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2]韩超,梁泉.Android系统级深入开发――移植与调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

[3]牛光庭,李亚杰.Android系统原理及开发要点详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4]Reto Meier.professional andro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M].Wrox Press,2009,11

第2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3-7962-03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分析从事多年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后发现如下现状和特点:1) 教材落后,教学内容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变化;2)教学内容与各专业不适应,不贴近专业;3)传统的教学手段没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4)学时少,以致教学信息量不足和技能训练时间少;5) 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不一,致使教师教学难于控制。因此,教师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如何面对不同学生,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我们任课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针对以上现状和特点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在教学中的体会及做法。

1 教材要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更新换代快,使大多数对应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及教学内容常常无法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教材内容过时落后,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因要经过一段时间,使部分知识内容落后于实际一年以上,为了使教材及教学内容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保持最新性和先进性,应根据实际选用合适的最新教材或编写实用教材,为此,我校一般在两到三年重新编写一次教材,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编写,及时了解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情况,更新计算机的知识,并不断提高教师计算机知识的系统性。

另一方面,在教材内容落后没能及时更新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情况下,教师应在教学方法或教学途经上灵活运用处理,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部分内容,无论教材出版时间多快,都无法与计算机发展的最新硬件一致,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借助太平洋电脑网站(.

[3] 范彬.浅谈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4] 刘薇.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高级案例教学研究[EB/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5] 边巍.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及讲授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8).

[6] 潘有志.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4).

第3篇

1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的重要意义

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是通过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实现的。它为学校、企业及学生搭建了一个深层次了解、合作和提升的平台,对实现校企生的“三赢”具有重要意义。

1.1及时把握社会人才需求,提高学校实践办学能力

充分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可加深学校与企业的相互了解,使学校能够及时把握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以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以企业急需解决的实际生产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有效地解决了学校理论脱离实际,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可使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深入到企业,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生产项目的毕业设计,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程意识、工程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2降低人力培训资本,优化企业人才引进模式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了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企业可在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中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选聘出优秀的学生作为自己的员工,有效缩短新员工试用期和培训适应期,降低了企业人才聘用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力量和市场竞争力。

1.3提升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在直接熟悉和参与企业运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实践知识,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工作能力,为择业、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有利于自己增强工程意识、成才意识、竞争意识、职业意识和团队意识。

2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易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相对于校内毕业设计是一种新的改革和尝试,对于学校、企业和学生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由于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是在企业完成,导师是校企“双导师”,并以企业导师为主,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结合生产实际拟定等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产生。一是企业导师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教学经验,对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不熟悉,在拟定毕业设计题目时易出现内容、难度、工作量等不适宜的情况;二是学生在企业期间,校内导师难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而企业因学生非其正式员工,对学生的约束力有限,极易出现学生管理不到位甚至脱管的情况;三是企业导师忙于生产,不可能像校内导师对学生进行点对点的指导,而学生一下子从学校进入企业,对在企业的学习方式难以及时调整和接受,极易出现企业导师不知道如何管、学生不知道如何学的尴尬局面;四是学生在企业期间,校内导师不易跟踪学生动态,对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及质量难以及时把握,无法保证毕业设计效果。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解决校企合作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在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1严把“三选”关,为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三选”指的是选企业、选课题、选学生。“三选”环节是校企合作毕业设计的起点,是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中最复杂、最关键的环节。选企业,应尽可能选择校外产学研基地、生产实习基地或毕业生就业单位等,在兼顾企业接收意愿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合作企业能否提供所需的毕业设计资源,包括毕业设计场地、具备资格的企业导师以及满足要求的毕业设计题目等;选课题,校企合作毕业设计课题应由企业导师结合其生产实际拟定,应具有一定地专业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校内导师配合企业导师在毕业设计内容、工作量、难度及进度等方面把好质量关;选学生,应优选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自主能力强,并对该企业充满兴趣、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毕业设计。

2.2密切协作,确保毕业设计工作连续、规范进行

校企合作毕业设计的工作过程包括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撰写、答辩等阶段。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以企业导师为主,校内导师为辅。企业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解决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技术性问题。校内教师则侧重于毕业设计的规范化管理,定期与企业导师和学生联系,通过开题、中期检查以及论文撰写等环节监控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和进度。

2.3加强学生的双重管理,避免出现“两不管”局面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采取“双导师”制,学生的工作地点也随着毕业设计的不同阶段在企业和学校之间转换。因此,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管理应根据其工作地点而及时调整。在校期间,学生管理主要由校内导师负责,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内毕业设计的各项管理规定;入驻企业后,主要由企业导师负责,严格要求学生遵守企业的相关管理规定,一旦学生出现严重的违规违纪行为,企业可将责令学生返校处理。

2.4积极引导学生适应企业学习模式,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和进度

一是要加强校内导师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学习时遇到的困惑,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二是通过细化毕业设计进度安排使学生对每天的工作有一定的预知和了解;三是建议企业导师每天检查学生当天的毕业设计工作情况,布置下一个工作日的工作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

3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效果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试点,对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尝试。我们与校外实习基地———廊坊亚新科美联制动有限公司合作,在2010级毕业生中选派8名学生赴企业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毕业设计,深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为学生就业搭建了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巩固和加深了校企关系,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教育功能,促进了“产学研”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3.1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校企合作毕业设计中,企业根据其生产实际拟定了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结构有限元分析以及试验类题目。通过真题真做,学生提高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了专业知识,初步建立了技术经济意识,锻炼了独立设计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在企业的毕业设计中,学生接触了一线生产实际,熟悉了企业生产流程、工艺设备、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为将来从事具体实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企业和学校两位导师的共同指导,学生独立研究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论文的写作能力得到了综合训练,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理论知识得以升华。此外,与校内学生相比,校外毕业设计学生的工程绘图能力,正确运用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些对于学生从事实际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2获得了教学改革信息

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是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一个重要窗口,可以了解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才市场需求所需要的重要外部信息。通过与合作企业的联系与沟通,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了合作授课环节。

3.3完善了学校教育职能

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在校企合作毕业设计中,充分利用了企业的先进仪器设备及生产实际环境,有效解决了学校硬件条件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参与了企业生产和科研,为企业提供了较低成本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促进了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增进了校企双方的了解和信任,促进了产学研平台建设。此外,校企合作毕业设计还可以使本专业教师开阔专业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获取本专业领域内工程技术进展和工程建设项目的最新信息。

3.4拓宽了学生就业渠道

通过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学生对企业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既获得了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又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增加了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了就业竞争力;同时,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其人才引进开拓了新的渠道。在去年合作指导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合作企业今年增加了接收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学生的数量,从中优选毕业生引进企业,即降低了企业人才引进成本和风险,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就业途径。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 校企 “3+1”合作办学

1.国内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飞机保有量和需求量快速增长,以及为实现从“航空航天大国”向“航空航天强国”发展、提升航空航天工业水平而实施的“大飞机”等项目产业政策的推进,我国对飞行器制造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加大。近些年,各类高校依托教学科研优势,不断加强或开设了飞行器制造方面的专业,提高了行业参与度。至今,办此本科专业的有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等十多所高校。各高校依托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专业特色化建设,培育自身的专业特长。如西北工业大学偏向于CAD/CAM集成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突出于板料成型技术专业教学和实验、中北大学以飞行器特种制造为特色等,形成了面向飞机制造、适应航空航天发展要求的课程培养体系,培养出一批具有飞行器制造工艺技术的航空航天类人才。

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重视本科专业教育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如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教学、企业人员为学生讲课(讲座)、征求企业意见制订专业培养计划、订单培养等。我校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主要面向航天航空飞行器产品制造等相关产业培养钣金、铆接、装配技术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由于本专业开办时间短,目前我校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方面仍处在探索阶段。加强实践教学已成为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而其中最有效的途径是校企合作。

2.校企“3+1”合作办学的优势

3+1校企合作办学指前三学年的培养在校内进行,第四学年除部分课程及实验教学在学校完成之外,其他现场课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均在企业内实施,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简称“3+1”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3+1”模式,这种合作教育能够实现工学结合,为学生提供在真实工作环境下学习的机会,是实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与就业联系最密切的一种教育模式。

由于有很多限制条件,学校无法投入过多资金购置像企业的一些精密加工设备作为教学仪器设备,所以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只能在理论上了解基本成形原理和方法,根本看不到实际的设备及生产工艺过程,也就无法掌握一些知识。而合作教育提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资源,弥补了学校的教学条件的不足,解决了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甚至落后于生产现状的严重问题,实现了校企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

学生在航空航天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会认识到,一个不受社会和企业欢迎的人是无法发挥才干的。到企业后,学生清楚地了解了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目标,了解了作为飞行器制造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重点掌握的知识,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方向,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在专业知识对生产过程发生作用的亲身体验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危机感,提高了学习兴趣,明确了专业思想,树立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使就业观念和定位更符合社会与航空航天企业的需求,且学生就业之后,表现出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都明显增强。

3.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校企“3+1”合作办学模式探析

我校长期以来,一直与一些航天企业有着较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其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每年都会吸收一批本科毕业生,以补充和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本科生在外语、计算机及基础知识等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普遍存在本科生专业知识与航空航天生产过程的需求脱节比较严重、独立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薄弱,同时表现出对社会及企业的了解甚少,融入工作环境的协作精神比较欠缺等问题。这正是毕业生和企业共同担心的问题。这些公司在航天专业技术领域与我校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需要的全部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见校企及学生三方都有合作办学需求的基础。

3.1合作办学模式的定位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采取校内培养和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部分。学制4年采用“3+1”模式,即3年校内通识类课程、大类学科基础课程、核类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着重加强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锻炼和培养;累计1年(主要集中在第四年)校外企业核类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重点是最后一个“1”的环节,具体而言在这一年的校外企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行“部分专业课+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的集成化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3.2“3+1”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特征

3.2.1规范选拔机制,组建一支优秀学生队伍。第四学年初,学校需要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组建实验班进行统一编班授课。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前三年在校成绩及获奖等综合素质表现,择优选拔出一定数量的学生,成立“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3+1’校企合作试验班”。规范的选拔机制应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也是对低年级学生的一种激励。再则,一支高素质学生队伍是校企合作有效办学的重要保障。

3.2.2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和实施培养计划。试验班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应由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牵头,与企业共同协商制订,将学校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掌握一定飞行器构造、飞行器制造工艺与工艺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上,具有钣金、铆接和装配等基本操作技能,能够从事飞行器产品零件的设计、生产及装配、工厂生产管理和服务于第一线的工作的能力。实验班往往会加入部分企业需要的专业课程,学校无法完成的可由在企业中聘请的兼职教师到学校讲授。部分实践教学依据学校实验设备条件和企业生产进度协调安排。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选题应尽量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

3.2.3建立校企双向管理制度。学生实践活动期间,不仅要保障学生安全和日常教学活动,还不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因此,应严格实行校企双向管理制度。学生的劳动纪律考核应由企业负责,尽量与员工保持同步。校企双方应各派一名专职辅导员,有利于学生日常行为和具体事务协调与管理。由于航天企业有其特殊性,教学管理程序要适应航天企业产品研制与生产中的相关保密规定。

3.3“3+1”校企合作办学实施的保障措施

许多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教学主体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企业的实际参与和互动等问题。为了实现校企双赢的合作关系,保障校企关系持久稳定,要在以下两方面下工夫。

3.3.1寻求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协调。学校有教学任务,学生有就业任务,而企业有其生产任务,校企合作教育应该在学校、学生与企业三者间寻求协调和统一,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二级学院和专业教师的精心组织与周密安排下,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加强与企业兼职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校企之间要协同制定相应制度,明确各自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职责,成立专门部门,负责协调校企合作各项事宜,真正做到有政策制度的保障。特别要健全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阶段的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优化企业对试验班毕业生的择优录用机制。

3.3.2培养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年来,为了加强师资力量,学校引进不少拥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补充到我校飞行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中,他们虽然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但工程实践背景比较薄弱。因此,师资队伍建设中,除注重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外,还特别强调教师的航空航天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和工程实践背景。为了加强专业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鼓励或创造条件让来自高校或没有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挂职,增强实践能力,以促进校企合作教育的开展。

4.结语

合作办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合作教育所有效益中,适合人才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利益的核心。校企合作办学让高校走向企业,也让企业走进高校,将高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有机融为一体。这种办学模式对促进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思路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蔡向朝.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志科学校学报,2005,23(5):23-27.

[2]张凌云,周丽琦,王巍,贺平.厂校合作办学模式在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中[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4):27-31.

第5篇

高技术生态系统(High-tech Ecosystems)由良好的宿主环境、催化剂等中间因素和中间组织、营养物质、高水平的相互作用等四个要素构成。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理解,良好的宿主环境是指一系列有利于年轻生命成熟的环境条件;催化剂是激起生命反应的事件或外部刺激;营养物质保持持续的生命成长;高水平的相互作用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而非仅仅是一组各自分离的部分。高技术产业生态系统应以一批同处一个地区,具有相同行业优势的研究性大学、科研机构和高技术企业为核心,并集合风险投资、法律和商务咨询、外贸等服务公司,共同缔造一个自组织的区域网络。

一、高技术生态系统的外部支持环境

高技术企业集群的形成至少需要以下三种环境因素:恰当的基础设施条件、留住人才的条件和支持风险共担的体制。

财富增长的源泉从大规模的制造业转向高技术产业,规模经济的基本要素也开始从一个单一区位的自然资源的物质环境转向全球范围的产品销售、服务以及设计网络。这就意味着临近交通中心的重要性,它可以使企业的员工很方便地旅行到分布在全球的公司用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那里,到公司最遥远的分支机构,这还意味着一个好的地区交通设施,以便员工们便利地上下班。同时,高技术的发展要有留住人才的氛围。不同的人所关心在意的因素是不同的,一个人可能更关心他想在哪里住而非必须到哪里工作,因此他会把诸如气候、文化、娱乐休闲、住房、邻居、学校等作为首要考虑条件。新企业的建立还需要支持冒险创立新企业的社会风气和体制。它要求去除一些低水平的规则,如工作时间硬性规定和其它阻碍创业者的公司操作的规则都应去除。

二、高技术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

美国加州地区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每年向当地公司提供数千学士、硕士、博士,这些人才不仅来自科学和工程学科,也有很多来自管理学科,如斯坦福大学就有世界一流的商学院,而且毕业生也倾向于在快速成长的高技术企业谋取职位。

不论是“天使”,还是投资公司,风险资本家为新企业提供的远不止资金,还包括重要的核心能力,如管理、财务、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运作能力,这些都是基于他们在此领域多年的经验,而这恰恰是创立企业的科学家或年轻工程师们所缺少的。

三、高技术生态系统的催化剂

高技术产业生态系统的创建也要求具备一系列催化因素和促成成功的高技术企业发展的诱导因素。加州的计算机和生物制药工业的成长源自政府需求与投资以及催生新企业的关键人物两方面的集合作用。

硅谷的计算机高技术园区一个关键的推动因素是美国国防部对科研资助的猛增及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对电子军事硬件的需求激增。一批航天企业在南部加州成立,随着它们的成长,一些企业看中圣克拉拉谷便宜的地价、邻近的军事基地和附近大学丰富的人才供应,纷纷在这里安营扎寨。即使在航天工业陷入低谷时,这个地区的科技人员也很容易从军工部门转业到其他电子部门。关键人物可以发挥重要的催化作用:斯坦福大学工程教授特曼,鼓励他的两个学生Hewlett和Packard将自己的毕业论文转化成商品,从而缔造了惠普公司,它不仅是遍及电子领域的众多创新的发源地,还培养了大批后来离开惠普创立自己的企业的科技企业家。特曼促成了斯坦福与产业间早期的联接:包括向企业工程师授予非全日制学位的合作课程,以及世界最早的大学工业园之一,斯坦福工业园。

四、相互依存的网络

很多地方企业最终未成为高技术企业,缺少的正是各企业间高度的合作、利于学习和知识交换的机制。一个有效的高技术产业生态系统应存在三种不同形式的相互联系网络:水平联系、垂直联系和个人网络。

第6篇

关键词:

汽车美容;实训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实训中心;教师团队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40-02

汽车美容课程作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改革汽车美容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对汽车美容课程实训体系和标准的研究还不够,比如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检索汽车美容课程实训,只有不足两百篇研究文献,且绝大多数都是关于汽车美容市场的现状分析,或经营项目的选择等。而且国内很多人简单地认为汽车美容就是漆面抛光清洁美容。其实汽车美容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比如对汽车内外零部件的清洁保养、对车体内部装饰的改造等等。导致这些不同理解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习惯不同,市场氛围不同,以及价值观念的不同。论文通过构建实训体系和标准,探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为培养优秀专业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汽车美容》课程实训教学体系和标准设计

实训课程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是阻碍汽车美容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该问题,笔者以汽车美容的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了实训课程体系通过教学团队深入调研,与企业合作制定实训项目。具体内容如下表1。

不同教师分工合作制作不同项目的实训实习指导书、题库、授课视频等资料,同时改革以往模式化教学模式,创新实施全新的教学模式,利用两个教学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两个课堂(多媒体教室、企业生产车间)、两支队伍(企业技术专家、校内专业老师),进行全方位的理实一体教学。

2 《汽车美容》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三段式”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的教学,“我听,我忘记;我看,有印象;我做,我记住”,没有将“听、看、做”融为一体。本课题研究根据汽车美容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项目,将理论知识、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融入到各项目中,将“听、看、做”融为一体。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情景演练来开展教学,教师扮演顾客,学生扮演汽车美容师,教师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情景演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教学效果。

2.1 “四维一体”实践性教学模式

诸多职业院校的实践性教学,都是根据某门理论课而设置的,学生实训都是为学习相应的理论服务,更多是一些简单的实训,远远达不到企业所要求的动手能力。我们结合企业美容行业的特点和学生从事工作的职业要求,建立了“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考核方式+评分体系”全新的学习模式。多媒体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也在实训室进行,整个过程中都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样有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

2.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

现代汽车技术更新非常快,很多专业课老师的知识体系还很落后,对新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相应视频进行学习。比如漆面打蜡增艳处理、内饰美容处理、汽车防护安装等,这些网络资源可以很生动、直观地将整个操作过程呈现给学生。

2.3 建立科学考核评分体系

实训课程的考核与理论课有一定的差异,它更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实训课程必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分体系。为了培养出优秀的汽车美容专业人才,适应现代高职教育教学需要,实训课程的考核评分体系必须满足:(1)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2)反映学生对实践技能的熟练程度。(3)反映学生对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4)反映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3 建立职场氛围的汽车美容校内实训中心

实训项目的展开,均需要一个现代化的汽车美容实训中心作为支撑,因此建立具有职场氛围的汽车美容校内实训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应加大实训中心在硬件上的投入,购进国内先进的、主流的汽车美容设备,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有机会操作并掌握这些设备。同时按照主流汽车美容场所的布局以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建立起功能强大、设备齐全的汽车美容实训中心,为学生的毕业就业保驾护航。

其次,建立真实工作过程的校内汽车美容实训中心。实训中心的操作运行可以模拟校外美容店的经营模式,面向学校内部教工开展经营,收取成本费用,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模拟经营和操作中得到启发和锻炼,培养学生汽车美容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汽车美容的创业能力。

此外,职业院校的老师在不断强化学生校内实训的同时,还要努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对于企业而言,校外实训设备要优于校内,要努力建立和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将教学内容融入到课堂、车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体现职业院校教育的开放性、专业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4 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课程教学团队

目前,多数院校的汽车美容课程多为汽车其它领域的教师来授课,如汽车维修、汽车养护等,专业针对性不强,因此实践教学能力比较薄弱,在进行汽车美容实训教学过程中有时遇到特殊问题时,往往难以解决,从而影响了实训教学质量。具体而言,我们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

其一,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已经构建的教学团队,应该充分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动手能力,在制定教学内容时,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强化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开发设计。如先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和能力的需求,确定本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再分解工作过程,构建学习领域,创设学习情境;最后实施和组织课堂教学。通过这种模式,可以知道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进而为社会提供专门的技术人才。

其二,在教师队伍培养方面,要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在理论学科上的优势,加强对校内专任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有计划选派到企业锻炼,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通过多种模式和多种渠道,聘请校外技术专业、企业技术骨干到校担任教学工作。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实践经验上的优势,弥补学校在实训教学上的不足,打造一个专兼结合、多领域、综合性的汽车美容教学团队,相互学习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5 结语

如何满足汽车美容市场巨大的人才需求,不仅是当前各职业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从课程实训教学体系和标准设计这个根本点着手,大力推进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推进校内实训中心建设,重视和加快教师团队引进和培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真正实现汽车美容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覃维献,李强,王国富.汽车美容互动式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2]覃维献,李强,王国富.汽车美容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3]梁勤勤.关于汽车美容业的现状分析和发展策略探讨[J].科技风,2009,(11).

[4]夏华丹,涂志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7).

第7篇

航天测试发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国航天发射任务明显增加,载人航天、深空探测、二代导航、对地高分、新型运载火箭试验、多平台发射等新任务连续不断。航天发射将呈现出零窗口发射、连续多窗口发射、快速密集发射、一箭多星发射、应急快速发射等发射新局面,参试人员兼岗、多任务并行情况普遍。高密度航天发射带来参试人员的不足,也对测试发射人才素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航天发射试验任务涉及部门多,直接参与试验任务的指挥和技术人员众多,往往需要各级指挥机构组织协调并联合决策。航天发射试验是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要求万无一失,而决策的问题往往是隐藏很深的技术问题,决策难度大。为了较好地实施靠前决策和联合决策,指挥层次日趋扁平化、管理日趋精细化,应急指挥情况越来越复杂、决策能力需求知识面越来越宽,迫切需要院校培养新型指技复合型人才。航天测试发射专业培训对象主要来自(或即将分配到)总装备部三个航天试验基地、相关研究院所、二炮部队和联合作战相关部队。岗位范围包括操作手岗位、指挥岗位、机关作试参谋岗位及其他与测试发射相关的试验技术岗位。具体岗位涉及测试、发射、指挥、地面设备管理及气象保障和勤务保障任务以及与之相关的组织指挥、总体协调、任务分析、诸元计算、遥外测及其数据处理任务等。航天测试发射专业人才培养包括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任职教育包括现职干部任职教育和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学历教育包括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的培训对象对知识、技能的需求不同,只有掌握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施教,提高教学水平。

航天测试发射教研训一体化研究

教学理论研究按照航天测试发射任务对不同层次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探讨并构建了测试发射方向的“多层次、多目标、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定量化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考核方式等,构建具体课程、专题的详细完整的内容体系,严格课程设计、课堂设计、课件设计、试题库设计,制定考核方式等。修改完善了研究生、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创建了生长干部任职培训、试验中级指挥干部任职培训、测发总师系统研讨班等教学对象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航天测试发射人才培养主要服务于部队航天发射试验任务,因此,针对航天发射试验任务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开展讨论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技术方法,全面拓展“贴近部队、深入部队、服务部队”的教学研究。针对测试发射领域知识广、测试发射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高的特殊性,研究并创新了“网络型、实践型、团队型”教学手段。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型”教学平台,通过网络课程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按照学员培训需求和培养目标,积极组织开展实地参观、模拟训练等“实践型”教学,使其通过切身感受,扩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研究团队教学的特点及优势,创建了“团队型”教学模式。通过集体讨论、集体备课,高度凝练了教学内容;通过集体指导、重点检查,大幅提升了课堂设计水平;通过集体监督与标准化考核,有力督促了年轻教员的成长。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探索了“问题型”专题教学方法,实现了从“收集现实问题——确定教学内容——组建专题教学组和评估专家组——设计教学专题——组织学员研讨——完善教学专题——正式进入课堂”,已建成《航天试验技术》系列专题、《航天发射安全性可靠性》系列专题、《航天试验指挥》系列专题、《航天装备应用》系列专题等。在教学中强化了“案例型”专题教学方法,航天测试发射是一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将这些典型实践进行归纳,挑选合适的实践作为案例教学。为此,针对航天测试发射教学,探索了“案例型”教学。案例教学的关键是选择好的案例,在选择案例时应注重启发性、典型性、真实性和故事性。例如在《航天发射故障诊断》、《可靠性工程》、《安全性工程》课程时,通过典型的国内外大量的卫星发射、载人航天、载人探月、星际探测等航天任务实际案例,极大地调动了学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对航天发射事业的热爱。对测试发射重大现实问题创建了“研究型”教学方法。测试发射专业教学中除了通过集体授课解决共性问题,更多是采取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个性问题,即采用“研究型”教学方式。通过组织观摩优秀教员的授课、精品课程的建设,组织学习优秀论文,探讨提高教学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资助教员开展教学研究课题,针对教学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对于任职教育学员,按照预先收集的测试发射相关领域的现实问题,学员自愿组合成课题研究小组,导师负责指导学员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学历教育,采用课程小论文的形式,针对某一个特定问题开展研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构建了“首席教授+专业方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研训团队。学科师资队伍由17人构成,拥有多个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为人才培养保证了充足的师资力量。由航天测试发射学科首席教授牵头,以各专业方向责任教授为组长,以高职和中青年骨干为核心,构建多个教研训团队。通过定期召开会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并为学院教学改革出谋划策,从而极大地发挥了教研训团队的集体力量。采取“调研+代职+参与任务+进修+引进+外聘”方式强化师资力量。通过组织和鼓励教员走出校门,进入航天试验部队、航天工业部门代职锻炼、接受培训,了解学员所需,了解产品、了解工程化过程。目前,航天测试发射专业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覆盖了从装备的使用操作、工程技术到顶层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基本满足了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的需求。制定“传帮带+竞争上岗+公平考核”激励制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取决于合理的激励制度。对于经验丰富的高职教员,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要对搞得好的高职教员实行合理奖励。同时,对于授课教员,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促进高职教员,鼓励年轻教员,提高整体授课质量。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需要做到“公平考核”,由授课质量专家组、学员按照一系列指标打分,结合教员自评,给出综合评定成绩。另一方面,通过净化竞争环境,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积极调动教员的积极性,杜绝“等、混、差”的消极思想。教研训一体化平台建设研究为提高测试发射教学质量,需要为教员、研究生学员和总师班学员的科研和技术推演提供一个平台;需要为学历教育和生长干部任职教育学员的指挥、操作和技术学习提供一个平台;需要为轮训班学员学习测试发射新技术提供一个平台;需要为中级指挥学员进行指挥演练提供一个平台;需要为多层次学员联合演练提供一个平台。为此,开展了航天测试发射教研训一体化平台构建研究。通过将已有试验设施设备、科研试验设备、学科建设新购设备、教学科研训练软件系统,按照模块化、功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等原则集成,构建了航天测试发射教研训一体化平台。使得测试发射方向的基础设施设备得到系统改造,教学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科研环境得到极大加强,训练环境得到全面升级。航天测试发射教研训一体化平台主要新建项目包括:航天测试发射指挥模拟训练系统、新一射场测发信息检测分析系统、CZ-3A系列运载火箭多路测试信息采集处理系统、运载火箭遥测数据判读系统、CZ-3B运载火箭控制系统模拟器等。如航天测试发射指挥模拟训练系统用于对运载火箭测试发射操作、组织指挥级技术勤务保障等方面的训练,系统主要包括发射站指挥所分系统,以及运载火箭控制、动力、利用、遥测、外安、勤务等模拟训练分系统。该模拟训练系统为本科生、研究生、生长干部、测试发射中级指挥干部等提供了良好的训练环境。

航天测试发射教研训一体化实践

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Authorware;背景音乐;多媒体

前言

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视听信息,生动的图形、图像,高科技表现手段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宏观为微观,形象生动,创设情境,论文使理论学习、问题辅助学习、激发兴趣和协作学习等在教学中得以体现,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个体独立学习变为群体合作学习,由复制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1]。本文采用的Authorware7.0软件,通过Fireworks8.0创作动画辅助,将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完成《电子测量技术》课程的课件设计。

1课件的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应用电子、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新知识点较多的一门课程。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我们主编了《电子测量技术》规划教材,2003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目前印刷7次,印数已达3万册。因此,从教学角度出发,考虑该教材已获得广泛承认,课件内容以该书为基础,涵盖《电子测量技术》全书12章节内容,并且借鉴原来基于PowerPoint课件的经验,各章节自成体系,按教学大纲划分出知识点;其次是课件应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和视觉、听觉效果,课件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开发环境相对兼容,便于升级扩展。

1)脚本的编写

编写详细的脚本,是整个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把课件设计与制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课件制作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编写脚本包括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和风格设计3个方面[2]。

界面是教学信息在屏幕上的显示区域及用户操作区域,设计时我们主要突出“教为学”的思想,围绕教学内容这一中心,既防止课件界面色彩、声像效果等过分浓烈、喧宾夺主,影响学习内容;又考虑课程部分内容如仪器内部电路抽象、枯燥,而学生需要感官刺激,激发兴趣的特点。

同时,我们体会多媒体课件的强大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交互能力上,比如只需通过单击屏幕上某个特殊的链接设置,方便实现不同对象之间的跳转。本设计中创建了两个导航结构,一种是利用“导航”图标指向框架图标中的某一页,来实现程序内部的跳转和调用。另一种是通过“框架”图标内嵌的导航控件来实现不同页面间的浏览、翻页。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应的超文本链接来实现交互性能。

在风格设计上主要体现界面、字幕和显示对象上整体的和谐统一。

2)框架结构的设计

编辑之前考虑到有大量的文本的输入,实现各个章节之间的翻转如果只使用“交互”图标,也是可以实现翻页功能,但硕士论文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在查找页和指定固定页方面力不从心。因此运用“框架”图标及“导航”图标制作文本浏览,就方便多了[2]。

“框架”图标和“导航”图标密切相关,经常放在一起使用。导航结构提供了选择路径的方法,可以根据设置自动跳转到指定的目标页上;“框架”图标可以方便地设计含有图形、声音、动画等组件的页面,最重要的是在“框架”图标的内部内嵌了一整套导航控件,通过这一控件可以更容易实现页面之间的来回翻转。

基本框架结构设计后,对有的地方进行了编辑,如更改控制按钮的位置和图标、设置按钮防止页面回绕、编辑进入和退出画面等,使其更适合课件的使用。

2多种媒体素材的使用

要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多彩,使用多种媒体素材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文本、图形、图像是最基本元素,此外还有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信息。考虑到职业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特点,我们认为对测量原理部分的讲解应力求突出基本概念,通俗易懂,工作总结便于自学,因此课件这部分主要以文本、图片形式,比较详细;而测量方法则应突出操作应用,在设计时则主要以视频演示为主;对测量仪器仪表则重点讲清工作原理和组成框图,在设计时主要以动画、网页内容为主,整个课件设计力求对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布局,使它们既符合教材要求,又突出多媒体特征。

1)文本的输入

Authorware可以直接将外部的文本输入到其内部,但是它有一特点就是在文本的输入格式方面有一定的限制,它只能输入TXT、RTF格式的文件[3]。对于不是这种格式的文档如果采用常规直接进行输入势必会占用很多时间,不利于课件的开发。因此借助系统剪贴板使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添加文本。当文本过长时,或者输入的文本篇幅较大,采用滚动文本的输入方式,这样在预览时会显得更方便。

2)图片的应用

使用系统本身的绘图工具箱可以绘制出比较简单的画面,但对于《电子测量技术》这门课程仅仅依靠绘图工具箱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如大量的仪器原理图、接线图、仪器面板图等,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方法是采用Authorware7.0提供的插入外部对象的功能,将原来以Protel99SE、Word、LabVIEW等制作转换为图片形式,医学论文使设计的原料变得更加丰富。

3)添加背景音乐

在Authorware7.0系统中可以支持多种类型的声音文件格式,如WAV、SWA、AIFF、PCM、MP3等[3],在制作课件时,通过“声音”图标来插入音频和设置声音播放,如控制播放次数、设置播放时间、速率等,可以轻松引用这些声音素材添加到课件中。在课件中导入背景音乐有它的优点,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有音乐,因此通过对“计算”图标和按钮响应的设置,编写按钮激活代码使课件在播放时可以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单击相应的按钮,实现有声和静音之间的转换[4]。

4)动画的调用

动画是多媒体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设计中的一个亮点,但使用Authorware本身只能制作出二维的动画,即动画的对象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运动,这样使演示的效果大打折扣,然而这并不说明Authorware不能演示三维动画,它可以通过文件插入的方式来演示其他软件制作的三维动画,同时系统本身也提供多种效果的页面切换功能,对各种外部和内部资源加以利用同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制作动画的软件有很多,使用起来也各有特色。选择合适的创作工具是设计成功的关键,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Authorware系统提供了对GIF动画图像的支持,可以将其应用到课件中。GIF动画是一种特殊的图像格式,其中包含了多帧图像,这些图像按照一定的时间频率交替显示,从而达到动画显示的效果,具体是通过MacromediaFireworks8.0来设计。在Fireworks中制作动画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创建元件并不停地改变它们的属性来产生运动的错觉。当按顺序播放所有的帧时就成了动画[5]。

5)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

智能对象就像一个插入Authorware作品的逻辑包,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开发工具,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与向导的联接,向导可以给Authorware作品提供设置界面,职称论文并且可以在插入智能对象的位置添加各种变化、新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它能使看似繁琐的工作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即使是没有经验的开发人员也更容易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实际上智能对象在多媒体编辑上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革。比如智能对象与数字电影的结合应用[3]。在课件中引入数字电影如果只是采用之前的方法,就是在流程线上添加相应的图标进行导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当执行到该图标,系统会直接弹出播放的窗口,不利于下一操作,但是通过MovieController智能对象可以容易实现播放进度的调节。

6)网页链接

在课件设计时,考虑到有些仪器由于价格昂贵或者其他原因,学校无法购置,如数字通信测试用误码仪、逻辑分析仪等,课件设计中考虑实现网页的链接,链接到知名企业的网页上,已加强学生感性认识。这一功能是通过Fireworks中使用URL来实现,编辑选中的热点并对其指定URL路径,最后导出此URL即可实现指定网页的链接。

课件的主界面如图1所示,课件第1章界面如图2所示。

3课件的调试与打包

课件主要是为《电子测量技术》教材而制作的,因此为方便发行和使用,课件的后期工作就是进行调试和打包处理。

由于课件发行打包后将不允许用户再修改,打包之前应尽可能排除其中的错误,确认课件可以正常运行。英语论文调试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一种是利用区段标志(开始/停止标志),另外一种是通过控制面板的使用。通过使用调试工具可以控制程序流程执行的区段,逐个执行程序流程中的设计图标。将制作好的课件与课件中的库文件一起打包能够提高文件的性能,减少文件的数量,使最后的作品的安装、运行更为容易,并且增加了作品运行的可靠性,避免运行时因为找不到外来函数或库文件而发生错误。

打包好的课件进行设置,可以运行在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XP、或者是WindowsNT、Windows2000这样的32位操作系统中。其中要求的CPU应该是Pentium166以上兼容机种、内存是64M以上、硬盘容量780M、支持DirectX的显卡、光驱是8倍速以上的光驱,此外由于演示窗口大小设置为832*624像素,因此可以用于不低于16英寸显示器。制作好课件并打包后,就可以,课件时必须随同程序中用到的外部媒体文件或外部函数文件一同,Authorware7.0提供了作品的功能,该功能可以将运行作品所需的各种文件及外部函数输出到指定的目录中,从而形成用于发行的最终作品[3]。

4结论

随着各种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留学生论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要想运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关键是要设计和制作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6]。我们的作品虽然完成了,但是在各院校使用过程中,一定还会发现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我们将与时俱进,将作品更加完善,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欣杰.时尚教师多媒体课件DIY[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5.14-18

[2]孙印杰,李春晖,封新亚.新世纪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培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NaheedaRavjani.UsingAuthorware7[M/CD].Macromedia,Inc.600TownsendSt.SanFrancisco,CA94103,2003

[4]China-.Authorware5多媒体制作实用教程[DK/CD].北京寰宇之星软件有限公司2000

第9篇

论文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深入研究学生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形式和手段,进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制。

随着信息技术 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 ,也使高校学生的思想范 围从实际领域向虚拟空间延伸,原本在地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也向更广阔的空间扩展。可以说,互联网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 ,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运用网络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从而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乃是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紧迫课题 。

本文作者在创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财会金融系学生工作网站(WWW.ckjrx.com)的实践基础上,对以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这一课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主要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因此,创建学生工作专题网站,对于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以网站为载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平等性和有效性。在网络社会 的虚拟空 间里 ,学生更容易放开顾虑,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因而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交流,有利于教育活动的深入有效进行。

(2)网络的运用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和时效性。

(3)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笔者在“财会金融系学生工作 网站”的建设 中,注重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信息手段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积极探索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了符合学院系学生思想实际的主题网站目标定位 ,即努力使我们的网站成为集舆论宣传、思想交流、提供服务、提升素质于一体的寓教于乐网站,具有较强互动功能的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成为展示大学生时代风貌的窗口、服务大学生成才成长的平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园区、引领大学生舆论方向的坐标 。反映到新机制的建立上,应体现整合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要求。

在整个创办网站的过程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的出现和发展 ,增加了开展教育工作的新工具和新载体,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方法、思维方式,从而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应当抓住机会,以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为切人点,在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大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1)完善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首先要从教育观念更新人手,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其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其二,要树立平等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三,增强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的意识 ,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我们既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更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把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并外化为积极 的 自觉的行为。

(2)改进教育方法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更加丰富、自由、开放、活跃,这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入了解学生使用网络的特点,把握其思想动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改进教育方法,则成为新形势下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一 问题:一是高度重视如何让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地加人教育这一过程。因此,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正确选择思想信息,增加自我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分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亲和力 ,乃是关键一环。二是要善于整合各种有效资源,以服务为抓手,寓教于乐,重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中展开交流,借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三是将网络教育和其他各项教育方式有机结合,树立客观地教育观念。

(3)拓宽教育领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