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社区工作论文

时间:2023-04-23 15:13:02

导语:在社区工作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区工作论文

第1篇

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在狭义上讲,即社区的一线人员,好的全科医生,有经验的护士。全科医生又称家庭医师,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全科医生应具备综合性的知识,高尚的素质,丰富的生活经验,卓越的管理才能,执着的科学精神。全科医生一般是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使您疾病得到最有效的处理,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是上门服务,常以家访的形式上门处理家庭的病人,根据病人的各自不同的情况建立各自的家庭病床和各自的医疗档案,这样不仅大大的提高了患者在治疗上的准确度,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全科医生对社区人群可以组织专家会诊,协调转诊,组织健康体检等工作,也可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加强对体弱多病的群体(如:老人,小孩)的护理等工作,这些工作也极大的加强了社区群众的健康防范意识。那么担负以上重任的社区医院医师是怎样的一些人呢?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师学历构成[1],见表1。

而在200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卫生人员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我们可以看到[2]:25~34岁的执业医师占26.1%,35~44岁的占22.1%,45~54岁的占42.4%,按工作年限来分10~19年的执业医师占17.4%,20~29年的占40.4%,从学历上来分占40.4%的为大专毕业,中专毕业的仍可占到36.9%,按专业技术资格分初级职称占55.6%。以上数据表明在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中,低学历,低职称,老年医师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显然跟不上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尽管由省市卫生系统组织的对社区医师的免费培训紧锣密鼓的开展,但要想把一批年富力强,经验充足的医师放到社区就不像培训工作那样简单了。

硬件、设备问题:①硬件设施:它包括社区卫生机构的用房,一般检查设备。据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为254.76m2>/sup>;按照一级医院的基本设备设置标准所列出的19项设备,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拥有6.24种设备;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所列出的14项设备,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拥有9.66种设备。有31.6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有编制床位;设置观察床位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平均每个机构有观察床位4.64张。②在基本设备方面: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相关的设备配置情况较为理想。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问题尚未解决[3],笔者调查了济南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0%为租赁用房,为了避免高额租金许多社区选在偏僻的位置,而位置较好的社区医院则被高昂的房屋租金弄得不堪重负。

资金投入:政府决心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社区机构的运营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社区卫生的医疗收入中治疗费占很小的比例,所以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以来,社区机构的自营收入就非常少了,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非盈利机构,无论从房租,水电,特别是人员工资都只能靠政府财政支持。然而由于经济体制的制约,现行的财政体制无法准确对初级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补贴。在市场力量主宰医疗服务的同时,政府投入医疗服务的资源十分有限。虽然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投入绝对数上增长,但是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却逐年下降。从1993年6.07%下降到2002年的4.12%,到了2003年,这一比重有所上升,达到了4.53%。

讨 论

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人员学历低,专业水平低,可以派高学历,水平高的医学人员到社区,各方面资金不足就尽量加大投入,然而真正搞好社区卫生建设,做到让百姓“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却远远不能仅用以上两种方法解决。在美国,学生经过4年大学教育,毕业后再报考医学院校。完成4年本科医学学业拿到医学学士学位后,选择家庭医学作为专业方向的医学毕业生,要向举办家庭医生(即其他国家的全科医生)培训项目的医院提出申请,经过竞争和遴选,进入家庭医学住院医生培训项目。训练时间为3年,前两年主要在大医院或社区医院培训,但每周至少2~3个半天到社区诊所实习;第3年主要在社区诊所培训。住院医生每年必须参加由美国家庭医疗委员会命题、组织的统一考试,合格者可进入下一阶段培训。3年培训结束后,还要参加由该委员会统一组织的综合考试,考试合格者获得家庭医生资格证书。此外,美国家庭医生每6年必须参加美国家庭医学委员会组织的家庭医生资格再认证,这种再认证与全科医学的继续教育相联系,要求医生每6年必须获得CME(继续医学教育)300学分,合格者方能再注册执业。如此严格的全科医生培训才能真正提高社区医生的整体水平,任何流于形式的短期学习或培训在社区工作中是无法应付各科疾病诊断处理的。显然,这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李航,陈琦,李静,等.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力资源现状及地区间比较.中国全科医学,2005,8(13):1042.

2 200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004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第2篇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目标,建构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和谐社区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对中国社区工作发展的推动,和谐社区的建构逐渐由基础设施建设向提升社区服务能力转变。就现实来看,我国城市社区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能力低下,严重制约了和谐社区的建构过程。社会工作学生是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后备力量,他们社区服务能力的高低将影响和谐社区的建构。因此,培养他们的社区服务能力显得十分必要。

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是和谐社区的建设。我国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社区工作的发展,使社区建设逐渐由基础设施建设向提升社区服务能力转变。由于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欠缺和历史条件限制,我国专业社区工作者数量较少,且专业素质十分低下,严重影响了社区服务能力的提升与和谐社区的建构,从而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构。因此,培养社会工作学生服务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专业社会工作者显得十分必要。

1城市化过程中和谐社区建设要求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1.I城市化过程的发展

城市化即是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变的动态过程。城市和农村相比较,城市的建筑集中且高楼大厦林立。城市化除了要求高楼大厦等物质基础外,还需要大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强的城市社区。城市化是物质和精神共同建构的系统工程。高楼大厦构建了城市社区的物质基础,但和谐社区的建设还要从精神角度加以建构。

1:2城市化要求建构和谐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建设是城市化建设的基础。从结构层次来看,城市一般都是市下设区,区下设街道,街道下设社区。从组织角度来看,城市社区不是政府行政机构,而是社区自治组织。但从实际执行来看,我国城市社区有浓厚的行政色彩。社区作为自治组织的功能是在街道及其上级行政部门领导下实现的。一定的结构发挥一定的社会功能,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结构,需要在城市化过程中发挥相应的社会服务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稳定功能和社会参与功能,只有城市社区得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这些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1.3和谐社区的建构需要提升城市社区的服务能力

和谐社区,就是指社区的资源得到合理运用,社区环境优良,人口结构合理,社区服务能力较高,社区凝聚力、认同感及归属感很强,本社区与他社区及社会环境能够进行良好互动。

社区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看,社区服务指为社区里的居民提供各种生活及精神服务,或者说服务于社区的一切O从狭义来看,社区服务指对社区内的残疾人、老人、儿童、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提供的服务,旨在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总体来看,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量与服务的质都应该得到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充分调动社区资源,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提升社区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可以实现与他社区的良好互动。使社区成为和谐社区。

2我国社区工作重心转移要求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2.1社区工作重心由社区建设向社区服务转移

我国社区工作经历了一个由社区建设到社区服务的转变过程。我国早期社区工作主要是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组织、人员结构的建设过程。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是在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的基础上筹建起来的。居委会是建立在单位制基础上的,而社区则是建立在社会化服务基础上的。在社区建设过程中,要逐渐实现“单位办社会”向“社区办社会”转变。这种转变包括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组织、人员的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在居委会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性建设,而社区组织、人员建设随着单位制的解体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探索生建设。随着社区基础设施和社区组织人员结构的逐渐完善,社区服务逐渐成为社区工作的中心内容。社会发展有一个从结构建立到功能发挥的过程。就社区工作来看,社区建设是结构性建设,而社区服务则是功能性发挥。也就是说,社区工作逐渐经历由社区建设这种结构性变化到社区服务这种功能性发挥的转变,是社会结构建立到功能发挥的发展性过程。

2.2社区服务中心地位的确立要求量与质的提升

随着社区建设向社区服务的转移,社区服务在社区建设中的中心地位得到确立。目前来看,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量与服务的质都应该得到提升。量的提升表现为社区工作者数量规模的扩大,质的提升表现为社区工作者专业素质的提升。首先从广义社区服务来看,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性过程。就社区服务而言,就是要不断完善便民利民服务设施,不断提高便民利民服务的质量,使社区居民的需要得到不断满足。从狭义社区服务来看,社区服务要为社区里的弱势人群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福利服务,以便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由于社会转型的深人,以下岗为标志的结构性失业还在不断出现,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社区下岗职工和经济困难群体不断增多。要改善这些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就必须有更多的专业社区工作者参与进来,提供更充分的社区福利服务,改变他们的弱势地位,实现社区的和谐发展。

2.3社区服务需要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

随着社区服务在社区建设中中心地位的凸显,必须建立一支宏大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来开展社区服务。有人认为,开展社区服务,只不过是上级政府拨些钱,放点权,盖几个社区服务中心,没有什么难办的,现有社区工作员就足够了,不需要建设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其实不然,社区服务固然需要政府的管理与领导,但由于政府对社区建设是宏观的领导,很多具体方面还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来提供专业服务。由于居委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区工作员专业素质相对低下,不能够提供满足较高层次的社区居民需要的社区服务,因此,必须建立一支宏大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利用他们的专业技能来开展社区服务。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培养的过程。社会工作学生正是接受这种专业培养的群体,他们是建设宏大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最理想的接班人。

3我国城市社区服务队伍量与质的欠缺

3.1服务人员数量不够

目前来看,我国城市社区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城市社区服务队伍的欠缺。首先表现为社区服务人员数量不够。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社会是在单位制的基础上运营的,单位给职工提供了很多便利和保障,这减轻了居委会的压力,因此,居委会的人员往往比较少。实行社区改革以后,新设置的社区工作员基本都是直接由居委会人员转变过来。由于单位制的解体,以前由单位给职工提供的便利和保障需要由社区单独来完成,社区工作员显得十分不够。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他们社区服务的人员充足,主要包括社区工作者和志愿服务的义工。由于社区工作开展的时间比较长,他们往往具有比较稳定的义工团体,这些团体来自不同的阶层,他们的义务服务会登记下来,形成时间储蓄,即他们提供义务服务的时间以后就是享受服务的时间,这刺激了更多义工的参与。与之相比,我国参加城市社区服务的义工比较少,几乎都只是一些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并且参与社区服务的频率也比较低。可见,我国社区服务人员数量还很不够。

3.2服务人员素质不高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队伍的欠缺其次表现为社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由于社区建设起步较晚,社区工作者几乎都是以前的居委会工作人员,而居委会主要由妇女和一些残疾人担任,由于从业门槛低,他们往往缺乏专业的社区工作知识。这首要表现为社区理论素养的缺乏。他们中很少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社区工作者。从业资格证一定程度可以说明专业素养。从职业认证角度来看,社区工作的专业认证很晚才在少数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进行试点,全国性的从业资格认证考试2008年才开始。社区浓厚的地方特色,加上社会工作毕业生不愿到社区就业,造成我国大多数城市社区没有专业的社会工作毕业生,使得城市社区人员的素质极为低下。

要解决城市社区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必须完善社区人员的从业资格证制度,对长期不能通过的工作人员实行淘汰制度。

4社会工作学生是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后备力量

4.1社会工作学生可以弥补社区服务队伍量的欠缺

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已有超过200所高校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学生和毕业生不断增多,逐渐成为城市社区服务队伍的主要后备力量,他们可以弥补社区服务队伍量与质的欠缺。首先,可以弥补社区服务队伍数量的欠缺。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全国性社会工作资格认证考试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多。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就业层次逐渐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毕业生开始到社区就业,壮大了社区服务的队伍。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进行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都有到社区实习的实践课安排,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生也可以在实习督导和社区工作员的指导下进行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这弥补了社区服务队伍数量上的欠缺。

4,2社会工作学生可以弥补社区服务队伍质的欠缺

社会工作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将会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系统的学习社区工作和社区服务理论,掌握社区工作和社区服务的模型。这些理论模型对社区服务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我国社区服务队伍由于甚少接受专业理论的训练往往理论知识极为贫乏,只能用简单的方法去推行社区服务。随着社区的发展和社区居民需求的提升,这种简单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必须通过提升社区服务的质量来加以改变。对于经典理论模型的借鉴,社会工作学生在经过专业课的学习之后已经十分熟悉。他们能够提供比现有社区工作者提供的更高层次的社区服务,这种高层次的社区服务可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

5社会工作学生社区服务的实践能力相对不足

5.1社会工作学生对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

社会工作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基本掌握了社区工作和社区服务的理论知识。由于社区工作是从西方传人的,其经典理论模型基本是建立在西方国家社区工作基础上的,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由于社会工作学生到社区进行实践和实习的时间较少,它们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如果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社区理论来指导我国社区服务的实践,必然会因为实践环境的差距而导致理论适用性不够,从而犯经验主义错误,不利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发展。因此,社区工作学生应该经常深人社区,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有清晰的了解。超级秘书网

5.2社会工作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实践活动相对较少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使得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还很不够。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设置还很不合理。实践课的安排与西方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西方国家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进行实践课的学习,而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课安排往往很少,一个学期就几节实践课,往往还流于形式,这使得社会工作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阻碍了他们社区服务能力的提升。

可见,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量与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社区工作人员的欠缺,需要社会工作学生加入到社区服务中去,而他们社区服务的能力却相对低下。因此,必须培养他们的社区服务的能力。

第3篇

一、主要工作重点与措施:

(一)保教工作:

我段始终以保为重,小二班幼儿第一次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身边走向社会,走进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不适应的情况较多,因此,我有必要及时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幼儿活动时会碰到的困难,及时解决,使每项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杜绝事故的发生。让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到我们手上。

(1)组织新保育员学习保育员职责,增强保育意识,合理安排保育员的上下班时间,做好保育员与教师配合的指导工作。

(2)加强保育知识学习和正确技能操作,提高保育质量。对

幼儿进行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注意动静交替。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4)定期洗、晒、消毒玩具、用具和寝室。注意保持室内外环境和幼儿仪表的整洁。

(5)重视班级幼儿良好的常规培养,培养幼儿从小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爱劳动等良好品质。

(6)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保教目标,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设有幼儿参与、生动活泼的良好环境,每月定一周开展创设区角和环境布置的活动,提高环境的教育功能,配合园的检查。

(7)鼓励年段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做幼儿的知心朋友,日常生活中坚持用鼓励、激励的话语增进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8)有计划地开展新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鞋子踏踏响》,制定主题活动网络、主题目标网络。

(9)配合园做好新生入园前及一年一度的体检工作,做好幼儿的身高、体重、视力的测量体检工作。

(二)教科研工作:

(1)加大教科研力度,提高教研质量,加强年段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领会学园教研专题活动精神,各班根据幼儿特点及兴趣,认真开展美术专题教研,小一班开展《以游戏形式开展小班美术活动》,小二班开展《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课题活动,做到班班有课题。

(2)贯彻《纲要》精神,以“领域”为主、“主题”为辅的课程建构形式,开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活动。认真制定周、逐日计划,做到教育有目的,行动有方向,使每次活动行之有效。

(3)保证每两周一次的年段教研活动,并做好记录。大胆设计有创意的教育活动内容和方法,参加园内组织的教学观摩和相互听课、评价活动,做到有集中、有分散。

(三)家长与社区:

(1)各班在“家教园地”向家长宣传本月、周、半日的教育教学内容及相关的家教文章,让家长把握家教方向,增强家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健全家园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桥梁作用,提高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质量,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亲子

活动,沟通家园教育效应,确保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3)提高家访、面访、电话访问、你说我说大家说等方式,完善家园沟通。

(4)通过“家长学校”讲座、举办“家园同乐”、家访等活动,密切家园联系,与家长共同领会《纲要》精神,逐步树立儿童观、发展观、教育观,形成家庭、幼儿园教育的合力。

(5)鼓励家长积极动笔,撰写家教文章,推荐有代表性的论文在园报上发表。

二、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一)保教工作:

1、根据教育目标,期初环境布置(墙饰、区角、家园栏),迎接幼儿入园。

2、各班保教人员开展期初保教活动,注意新生入园的安全防护教育,做好幼儿一日常规训练。

3、做好小班的早操编排并及时训练幼儿学习新操,使之爱参与锻炼。

4、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配合幼儿园做好“泉州市优质幼儿园”的初评准备工作。

(二)教研工作:

1、参加园教研,开展年段教研活动,讨论新早操的具体内容。

2、针对幼儿的实际,结合学园工作制订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和班级工作计划。

3、各班制定教研课题计划。

4、鼓励教师参加晋江市“教坛新秀”评选活动。

(三)家长、社区工作:

1、召开期初家长会,推选热心家长为家委会成员。

2、配合家长做好新生入园工作,减轻幼儿分离焦虑。

3、各班创设“家园联系栏”,驾起家园互动的桥梁。

十月份:

(一)保教工作:

1、继续组织幼儿学习新操,配合学园随机抽查。

2、抓好幼儿一日生活常

规(洗手、入厕),抽查保育员参教情况,加强对幼儿的生活管理。

3、组织幼儿秋游。

4、各班组织幼儿参与丰富节日环境布置(国庆节)。

(二)教研工作:

1、组织教师参加幼儿园教研活动。

2、年段组织教研活动,交流主题活动的开展。

(三)家长、社区工作:

1、开展亲子活动,家园同乐活动。

2、组织幼儿参与有关慰问老人的社区活动。

3、丰富“家教园地”内容。

十一月份:

(一)保教工作:

1、结合月目标,更换班级副墙饰的内容。

2、继续培养幼儿自由活动、盥洗、吃饭的常规。

3、开展区角活动,各班交流材料的投放和活动指导及幼儿活动情况。

4、年段开展幼儿自理能力活动比赛。

5、配合学园开展每师一课及向教育办开放活动。

6、配合保健医生做好幼儿体检工作。

(二)教研工作:

开展年段教研活动,共同学习、探讨区角活动的开展与区角

常规的指导。

(三)家长、社区:

1、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2、丰富“家教园地”内容。

3、召开期中班级家长会议。

十二月份:

(一) 保教工作:

1、丰富主题活动的开展。

2、组织幼儿参加学园幼儿

小段保教工作计划美术活动。

3、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经验与论文向第六期“园报”投稿。

4、组织幼儿参与丰富环境布置。

(二)

教研工作:

1、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讨论有关亲子活动事项。

(三)家长、社区:

1、开展园报材料收集工作,鼓励家长踊跃投稿。

2、各班开展亲子活动。

3、丰富“家教园地”内容。

元月份

(一)保教工作:

1、更换副墙饰内容。

2、组织幼儿参加园举行的《庆元旦》、《迎新年》系列活动,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3、评价幼儿发展情况,填写《幼儿在园情况

报告单》。

4、期末班级、年段总结,配合保管员清点各班财产。

(二)教研工作:

1、各班对保教工作进行学期小结。

2、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发展评价》。

(三)、家长、社区工作:

1、各班召开期末家长会。

2、进行全面家访。

二月份:

(一)保教工作:

1、整理活动室,布置环境,绿化美化工作的开展。

2、做好幼儿入园工作和午餐午睡工作。

3、增设区角材料,开放区角。

4、补充、修订年段、班级工作计划。

(二)教研工作:

1、讨论、调整年段、班级保教工作计划补充意见。

2、年段根据实际进行早操的调整与修改。

(三)家长与社区:

1、召开期初家长会。

2、丰富“家教园地”内容。

三月份

(一)保教工作:

1、结合节日,各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配合学园开展绿化园貌工作。

(二)教研工作:

1、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学习新《纲要》精神。

2、探讨早操调整情况。

(三)家长社区工作:

1、结合节日开展社区活动。

2、开展“亲子活动”。

3、丰富 “家教园地”内容。

四月份:

(一)保教工作:

1、组织幼儿春游。

2、加强各班班级常规训练。

3、组织年段教师准备向梅岭教育办开放。

4、参加园每师一课

活动。

(二)教研工作:

1、组织教师参加学园开放活动。

(三)家长与社区工作:

1、各班召开期中家长会。

2、各班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3、丰富“家教园地”内容。

五月份:

(一)保教工作:

1、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

2、做好“庆六一”的各项准备工作,配合学园评选先进及红花幼儿。

(二)教研工作:

1、年段开展教研活动。

2、参加学园教研活动。

(三)家长与社区工作:

1、开展“家园同乐”活动。

2、丰富 “家教园地”内容。

六月份:

(一)保教工作:

1、开展庆“六一”游园系列活动,举办美术展览。

2、各班教师、保育员配合梅岭街道卫生院组织幼儿做好一年一度的体检活动。

3、协助学园开展教师学年绩效考评活动。

4、做好各项资料归档工作。

(二)教研工作:

1、对年段、班级保教工作进行总结的交流。

2、教师撰写专题总结并进行交流。

(三)家长与社区:

1、各班召开期末家长会及家长专题讲座。

2、结合“六五环保日”配合园开展有关的社区活动。

3、开展“亲子活动”。

4、丰富 “家教园地”内容。

七、八月份:

(一)保教工作:

1、参加各种培训、学习。

2、环境创设、布置活动室。

(二)教研工作:

讨论、制订保教工作计划。

第4篇

作者简介:李爱香,1968年生,湖南长沙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和高职教育教学。

摘要:任何一个社区就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具体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不同程度的缩影。本文根据嘉兴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所做的二项调查,分析社区服务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社区服务人力资源、提高社区服务数量和质量的对策,提出如何通过多种机制加强非政府主导的社区服务业人力资源建设。

关键词:社区服务 调查 对策

一、社区服务业人力资源研究意义

1.社区及社区服务定义

中文“社区”一词是中国社会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自英文意译而来,因与区域相联系,所以社区有了地域的含义,意在强调这种社会群体生活是建立在一定地理区域之内的。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2.社区服务人力资源研究意义

整个社会是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社区所组成的。任何一个社区就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具体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不同程度的缩影。社区服务在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社会安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社区服务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区人力资源状况。研究社区人力资源,可以了解社区服务的现状及服务内容,为提高社区人力资源及社区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二、基于社区工作人员调查及分析

1.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范围大,可信度较高。本次共对嘉兴市区的37个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占嘉兴本市社区的49%,所选样本比例较高;被调查者中有16%的正式编制职工、62%的合同制职工、19%的临时聘用职工、3%的志愿者。

2.被调查社区的基本情况

(1)社区服务人员数量偏少。将被调查社区服务人员与社区居民人数进行对比,比数为1:998,说明一个社区工作人员要服务近千人的社区居民,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

(2)年龄分布。社区服务人员年龄结构总体趋向中青年,但也有一部分年龄超过六十岁的工作人员。根据被调查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年龄段汇总,其中四十岁以下占了42%,五十岁以下占了77%, 60岁以上的占了12%的比例。

(3)学历水平。社区服务工作人员五分之二的学历为大专水平,无高学历人员。根据被调查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学历汇总,小学学历占比为8%,初中学历占比为7.75%,中专与高中学历占比29.25%,大专学历占比41.5%,本科学历占比13.5%,无研究生及博士学历工作人员。

(4)制度保障。近三分之一的社区用工没有保障。社区用工性质多样化,有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但主要以合同工为主,其中合同制用工比例46%、正式工比例为24%,临时工比例达30%。

(5)薪酬水平。超过二分之一的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其薪酬低于本市平均工资水平。53%的被调查者认为收入低于本市平均工资水平,42%的被调查者认为其收入等于本市平均工资水平,5%的被调查者认为其收入高于本市平均工资水平。

3.被调查社区服务条件及能力分析

(1)辖区内有较便利的服务设施。据对被调查社区汇总,97%的社区拥有农贸市场,92%的社区拥有便民药店,89%的社区拥有托儿所、幼儿园等教育机构,86%的社区拥有银行,84%的社区拥有休闲娱乐中心,73%的社区拥有卫生院、公共汽车站,59%的社区拥有邮政代办亭、公园等,57%的社区拥有宾馆酒店,54%的社区拥有公共厕所,51%的社区拥有养老机构,46%的社区拥有图书阅览室、购物商场,41%的社区拥有居民室外活动场所等。

(2)社区服务内容比较丰富。据对被调查社区汇总,97%的社区提供保洁、保安服务,70%的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43%的社区提供代收快递、邮件服务,41%的社区提供幼儿园、运动设施等服务,27%的社区提供老人看护服务。还有少量的社区有幼儿看护、病人看护、代缴水电费、孩子放学接送托管、调解、办证服务等。

(3)社区服务解决问题存在的主要障碍。73%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障碍来自政府组织与社区组织权责不明确、关系不顺,57%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居民参与积极性不足导致。

4.其他社区服务机构

除社区居委会外,还有一些其他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据调研,嘉兴的“96345”为居民提供维修等一些有偿便民服务,民政局提供困难户援助,残联提供残疾人服务,人才市场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社区医院提供医疗救助,辖区共建单位也偶尔提供一些服务;社区所辖的小区物业公司承担保洁、保安、绿化、快递代收等服务。

三、基于社区居民的调查及分析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较多,可信度较高。本次调查问卷共103份,从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来看,老、中、青各年龄段的人员都有;被调查者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9%,高中以下学历占21%,被调查的103位社区居民分散在不同的小区。

2.被调查社区居民所在社区的社区服务条件

社区居民认为社区拥有各类服务设施的比例不高。根据调查汇总,59%的居民认为其所在社区拥有托儿所或幼儿园等教育机构,52%的居民认为其所在社区拥有公交车站、农贸市场,50%的居民认为其所在社区拥有卫生院,42%的居民认为其所在社区拥有购物商场,41%的居民认为其所在社区拥有银行或储蓄所,36%的居民认为其所在社区拥有休闲娱乐中心,34%居民认为其所在社区拥有便民药店,其他各类设施不到30%。

3.被调查社区居民所在社区的社区服务项目

社区提供的卫生保洁、绿化服务相对较多,其他服务相对较少。根据对社区居民的调查汇总,76%社区提供卫生保洁,65%社区进行环境绿化,52%社区开展安保工作,50%社区进行橱窗宣传,43%的社区居委会事务公开,41%社区提供各类便民服务,38%社区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环境美化,30%社区具有医疗卫生服务,27%社区组织公益活动,21%社区开展居民健身活动、教育培训服务,17%社区调解邻里纠纷、组织志愿者活动。

4.被调查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服务满意度分析

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为了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是否满意,本次调查内容涉及社区总体工作、绿化管理、保洁服务、安保服务、医疗卫生、邻里关系、文化娱乐活动、健身体育活动等,除了娱乐活动、健身活动不满意度占比超过30%外,其他社区服务在基本满意以上的占比超过70%。

5.被调查社区居民对所在社区服务组织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分析

对社区服务组织及工作人员满意度较高,同时认为业主委员会参与社区管理少。为了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组织及工作人员是否满意,本次调查内容有社区服务组织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文化程度、物业管理机构的服务、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及满意度等。总体来看,除了对业主委员会不满意度超过30%外,其他在基本满意以上的占比超过70%。

6.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分析

要求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并且有相关专业教育背景。29%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学历应有中专或高中水平以上,37%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学历应有大专水平以上,9%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学历应有大学本科水平以上,3%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学历应有研究生水平以上,19%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学历应有博士水平。被调查者基本认为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背景应该与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物业管理、园林绿化、社区管理等有关。

四、社区人力资源及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社区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调查结果来看,现有社区服务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居委会担任,非政府主导的机构参与社区服务较少,下面一方面分析政府主导的社区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及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分析非政府主导的其他社会力量的社区服务业人力资源动力或机制问题。

1.社区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工作人员中临时聘用人员比例较高,用工性质没保障。被调查社区中有43%工作人员用工性质为临时工,这样不仅没有一支稳定的社区服务工作人员队伍,而且不利于调动这部分职工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这部分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

(2)社区工作人员的收入普通偏低。社区工作也是当地政府一项重要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应该与当地国家公务员相当,收入不应该低于公务员水平。

(3)缺乏高学历的社区服务工作人员。从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调查来看,目前在职的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学历都在本科以下,但社区居民却认为要有一定比例的高学历社区服务工作人员。

(4)社区工作人员所受教育的专业与社区管理专业对口率不高。由于社区管理是一个新兴专业,现在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受过正规的社区管理教育,社区居民意见也比较一致地认为社区服务工作人员最好受过相关专业教育。

2.社区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组织与社区组织权责不明确、关系不顺。当前政府组织机构设置是根据组织目标、职能范围在政府组织内部按照单位进行分工的结果。例如嘉兴市政府机构的职能部门有市政府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等近30多个职能部门,部门全面且职责明确;而社区组织一般没有具体的职能机构划分,一般只设置一些职位,如社区书记、宣传委员、纪检委员、组织委员、居委会委员等。目前社区几乎包揽了除经济管理职能外其他绝大多数事务,像社区综合管理、安全、法制、人口计生、环境卫生和社保等等具体工作往往都落到社区,导致社区职能范围越来越大,但社区职能部门缺乏,人手少,这样的后果是政府组织与社区组织权责不明确、关系不顺。

(2)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由于社区服务是一个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如果双方配合好、互动到位,会更有利于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由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影响到社区服务质量。

(3)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设施及最需要的服务意见不一致。虽然从社区工作人员角度所了解社区各服务设施占比很高,但从社区居民调查来看,他们认为社区各服务设施占比还是很低的。从这也可以反映供需矛盾,虽然大部分社区拥有相关的社区服务设施及服务内容,但据所调查社区反映,有些社区在公共健身活动场地、医疗卫生室、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电动车停车库、公共厕所等设施方面有待建设,并迫切希望提供老人看护、道路整形、早点供应、送餐、病人看护等方面的服务。

3.非政府主导的其他社会机构从事社区服务业动力或机制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非政府主导的其他社会机构参与社区服务的现象还很少,分析其主要原因应该是动力或机制等方面。一方面,社区隶属于政府体制下的机构,对社区服务的内容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必然导致非政府主导的机构难以介入;另一方面,社区服务大部分是公益性的或者薄利空间,所以也导致非政府主导的其他社会机构极少参与社区服务。

五、提高社区人力资源服务对策

1.提高社区服务人力资源对策

(1)采用事业单位编制或合同制方式建立社区服务工作队伍。社区工作是一项永久性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感,如果没有一支稳定的社区工作队伍,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质量会下降。如果能根据社区所辖居民规模配置相应社区工作人员编制数量,或者采取合同制方式对社区服务工作人员劳动关系加以管理,就会增强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稳定感,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随着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社区服务工作人员薪酬也应该不断提高。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工作人员薪酬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的满意度,激发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3)聘用受过相关专业教育的人才及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社区居民建议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的人员最好具有受过公共管理、物业管理、社区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教育背景,这样有利于社区工作的开展,提高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同时让现有社区工作人员参加一些专业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社区服务的知识和技能。

(4)利用志愿者开展各种社区服务。现有社区工作人员短缺,而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内容要求多,可利用志愿者充实社区服务队伍。利用所在地区大学生、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志愿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

(5)成立业主委员会,让他们参与社区服务。业主委员会是指由业主选举产生,代表业主利益的组织。业主委员会的权力基础是其对物业的所有权,它代表该物业的全体业主,对该物业有关的一切重大事项拥有决定权,同时业主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群众性组织,能代表社区居民利益,能通过正常渠道向社区居委会提出诉求。社区服务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让业主委员会也参与社区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社区服务工作质量。

2.提高社区服务数量和质量对策

(1)划清政府与社区的职责,理顺政府与社区关系。减少政府与社区管理的中间环节,社区成立一站式服务大厅,社区与政府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协作,直接由社区和政府主管部门完成有关工作。 (2)社区周边共建单位兼任适量的社区服务工作。以减轻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和丰富社区服务工作内容。例如,利用社区周边的学校学生可以为社区提供保洁、法律咨询、美化环境等社区服务,社区周边的医院可以为社区的孤老寡人等提供身体检查、小病医治等服务。

(3)引导当地的服务企业参与社区服务工作。例如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将服务态度好、质量好、信用好的公司引进社区或与社区进行合作。例如理发室、养老院、送餐服务等,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

(4)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动员居民小区中一些有专业特长或技术的居民参与小区的社区服务,利用休息日向居民提供无偿或有偿服务,方便居民的生活,增进邻里感情,构建和谐小区。

(5)发挥好小区物业的社区服务工作。当前社区服务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社区组织来提供,但由于商品房的开发,城市的改造,每个社区下面都管辖一定数量的小区,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物业服务公司,社区可以利用小区物业公司开展互惠互利的社区服务。

3.通过多种机制加强非政府主导的社区服务业人力资源建设

通过引入机制、效益机制、政府减免税机制、融资和服务补贴政策、共享成果机制等加强非政府主导的社区服务业人力资源建设。例如将一些信用等级高、服务质量好、收费合理的服务性企业引入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让非政府主导的社会机构承担一些有一定利润空间的社区服务;对一些从事利润薄、服务难的社区服务通过减免税政策吸引非政府主导的社区机构来承办等等。

参考文献:

[1]高正辉.上海非政府组织社区服务功能初探.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论文,2008,5

[2]刘逢山.浅谈社区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中国民政,1998,3

第5篇

在我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中存在着些许多问题:以教材教教材,学生觉得课乏味,教学效率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不足,学生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少;教材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有自己的实践体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与各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影响中受到教育,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出现一派欣欣向荣、有活力的景象。

1. 课前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 素质教育效果。我针对学生厌学,浪费现象严重问题。我带学生去县城较近的一所学校,与学生交流,听课,让她们感受农村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生活环境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2. 课中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品德与社会》的三下、四下教材中螺旋上升地安排了“社区”话题,社区这个话题在我们的品德教学中老师们认为比较难以把握,社区虽然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学生的感受却又往往不那么深,“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老师们更是很少选择这个内容来进行公开展示教学,真是一块难啃的面包呀。因为“社区”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新话题,社区在我们身边正悄悄地出现,许多课都需要学生去参与社区的活动,各个地区的社区建设情况是不一的,如何让学生去参与社区活动,如何去展开我们的社区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才能,提高他们的能力呢?

完成一次实践活动岂不是很好的突破?于是我在这堂课中我有了初步的设想:

(1) 根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删减,对沈家门社区的公共设施类别进行统计、记录,呈现出一份比较简单的采访表。

(2) 面对学生不会、不敢进行采访,我出示以往学生的采访片段给予观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作一些指点。

(3) 现场请进社区工作人员请学生代表作现场采访,并聆听介绍目前他们所在社区的公共设施使用情况等。

第6篇

论文摘要:社区教育教学需要解决两个基本的问题,即解决个体的需要和促进人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其本质是一个实践过程。教学过程受社区教育生存的场域环境、目的、任务、对象、教学支撑条件等显性和隐性因素影响。在社会学习理论和后现代的视角下,教学过程呈现教学影响的多中心化、组织形式的泛组织化、主体关系的扁平化结构等特征。采取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适切性原则、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原则、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原则,有助于实现社区教育的教学最优化。

一、关于社区教育本质的研究

我国社区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对社区教育本质及其属性、特征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模糊阶段,对社区教育概念的界定、社区教育功能与任务、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的观点和理论并没有很好地指导社区教育实践。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是一个大教育的概念。…这一概念在被广泛接受的同时也被称为逻辑学上的“模糊泛化”现象,社区教育的实质应立足于社区还是教育也产生了分歧。一方的观点认为社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区性”,更为新颖的观点认为社区教育是社会工作的新模型;另一方的观点认为社区教育是教育的一个下位概念,是主要作用于个体的区域性、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和活动,教育系统与非教育系统的影响都被涵盖在社区教育范围之内。目前大部分人认同第二种观点。结合有关社会教育、社区工作的研究以及社区教育实施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关于社区教育本质的观点存在重新审视的需要。社区教育实施主体的多样性、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方式的补偿性、领域的广阔性的特征,都被广大理论研究和实践者所认同。这些特征就决定社区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不是其教育的属性,因为教育机构和教育部门还不具备如此巨大的能量去调动社区教育所需求的资源和完成社区教育的目标,而且社区教育的参与主体尚缺乏教育的自觉性与自发性。因此,在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大教育的基础上,可以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弱化和泛化了的教育。在全面考查社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依据其本质的层次和递进性原则,结合社会工作的目标和特点,社区教育首先应属于社区工作或者社会工作范畴。在这一前提下,社区教育才是对个体施加影响和促进社区工作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基于上述的认识,社区教育教学分析范式就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奠定了本文分析的认识论基础。社会工作特性的本质表现是整体视角和尊重差异,关注人的整体性,包括环境和行为,因而社区教育教学的目标就不再局限于提高个体素质,以及职业教育、文化消费、生活教育等功能领域,而是需要解决两个基本的问题:一是解决个体的需要,称之为个体生命意义的安顿;二是从社会本位出发,促进人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

社区教育教学过程具有更多的社会制约性和实践性,是一个社会、文化的适应与平衡过程。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本质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就是说,社区教育教学的目的、过程和方法与学校教育教学存在比较大的区别,其教学的内容、方法途径和组织形式也随之改变。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社区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将有利于实现社区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二、社区教育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

在上文的分析中指出,社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是解决个体的需要和促进个体与环境的适应性平衡,本质是其过程自身的实践性。在社区教育教学过程中,显性的教学目标与内容、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仅是这一过程的部分影响因素,更为深刻的影响因素在于社区教育生存的场域环境、目的、任务、支撑条件等隐性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主体关系状况等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实践过程,要具体、准确描述这一过程的特征,社会学习理论和后现代主义可以作为这一分析的理论基础。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个体不是被动适应环境,而是参与构建学习环境,且个体的认知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将社会学习理论作为社区教育教学的理论分析基础,并不是说学校教育的教学过程就不适应这一理论,而是说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更符合这一理论的描述。个体积极参与构建学习环境,以及其自身的认知水平影响对教学过程的参与,这一点在社区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后现代主义主张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多元化,而社区教育是一种来自不同家庭、文化背景、阶层和职业的个体经常性互动的活动,这也就决定了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

1 教学影响的多中心化

在社区教育教学中,教学施加影响的达成度取决于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习对象的需要和教学是否具有艺术性。教学对象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和主体关系的多元化,就可能导致教学过程出现多个教学影响。教学影响的多中心化是指学习对象可以选择接收何种的教学内容,也可以拒绝接受任何的影响,或者将自身的知识通过多中心的师生关系对他者施加影响,从而模糊、淡化施教者预设的教学影响,出现多个教学影响。这和教学过程的组织结构特征和师生关系密切相关。教学对象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构建教学环境和反应,自身的社会、文化背景和认知结构与特征,都使社区教育教学过程更成为一个互动的过程,从而淡化了社区教育教学的教育属性。在这里,施教者如何提高自身教学内容的影响水平并将学习对象自身观点、知识的影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变得十分重要。学习对象适当的自我表达有助于促进个体学习和完善教学目标,过分凸显则很容易造成过程的失控和教学目标的落空。

2 教学过程的泛组织化

社区教育教学及其过程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这不仅表现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上的多样化,还表现在教师与教学对象的构成、课程内容的组织、评价等诸多方面。在社区工作领域,社区工作手段具备结构导向、集体参与和运用社区资源三个特性,社区工作人员承担社区教育的研究者、倡导者、组织者、联络者、策划者、教师等多种角色。而在教育视域下的社区教育当中,上述角色由不同个体或组织承担,采用不同手段和方法以完成不同目标,甚至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首先,在社区教育教学的施与主体呈现着松散的组织特性。其次,在教学过程内部,社区教育教学活动的策划、演进、评价、反思,都没有固定的可遵循的模式和路径。这一过程包括的要素主要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各个要素有不同的选择,且相互之间呈现网状交叉结构。再次,在教学活动之间,不同的教学活动有不同的目的,由不同的组织者和教师组织进行,缺乏必要的彼此关联性,这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异质性。因此,在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不足和缺乏支撑条件时,社区教育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3 主体关系的扁平化结构

主体关系可以分为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扁平化结构主要是指主体间关系去中心化。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认知水平会影响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寻找与自己气质类似的人进行模仿的倾向,行为具有选择性。因此,在社区教育教学中就可能使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任何一个个体都更可能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而影响其他个体行为的选择,或者倾向于选择其他个体的行为,教师的权威在社区教育教学进一步趋向消解。其原因在于,首先,社区教育的教学对象多为社区内心理和生理都已成熟和社会化的个体,其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结构、社会化过程、对新事物的认知和对学习的自我选择,都影响着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选择。这种选择不是以施教者扮演的角色和权威为前提,而是从自我认知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就更可能将施教者对其自身施加的影响的过程转化为自身对其他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原有关于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和主体概念及其关系进一步变得模糊和难以辨别。其次,由于教师的来源和构成的影响,作为施教者的教师由于缺乏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深入研究,其自身权威和组织、主导教学过程的可能性进一步削减,从而导致主体关系出现多中心化。

三、社区教育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一般原理,即反映着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专门特点和规律性,并且作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方向的基本的指导原理,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和主要规律的体现。相对来说,社区教育教学没有独有的教学原则,但部分原则相较其他教学形态更适合于社区教育教学。它包括教育目标与内容的适切性原则、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原则、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原则。

1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适切性原则

满足学习对象的迫切需要是社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因此,社区教育教学首先必须遵循适切性原则。适切性原则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选取的针对性;二是发展的阶段性。整合施教者与教学对象的目标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因为社区教育不具有强制性,同时学习者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自发性,社区教育和教学随时可能被终止。因此,首先满足教学对象的需要是社区教育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并且要考虑如何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满足学习对象的现实需要,这一点比其他任何一种教学都显得更为重要。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一方面主动构建环境与反应,同时其自身的认知水平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和模仿质量。这就不仅要求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具有针对性,同时还要求它必须符合学习对象学习和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因此,适切性原则包含教育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发展的阶段性两个方面。

2 教学手段的艺术性原则

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教学理论、杜威的五环节教学等其他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社区教育教学的发展实践。艺术性原则成为社区教育选择教学手段的主要原则。这一原则建立在学习对象对是否参与学习、选择吸收学习内容、以自我喜好作出评价等方面的高度自主的基础上。实践也表明,社区教育教学效果的缺失与采取的教学手段直接关联。社区教育教学对象的特征决定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表达自身的主体性和意见,在与教师和其他个体的交往过程中更易于表现出自我实践的趋向。多个个体的自我实践便会造成教学影响上的冲突和淡化,因此,如何将学习对象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目标和内容上便成为考验施教者教学能力的重大课题。要实现教学的艺术性,就要求施教者必须明了社区教育的教学目标、生存处境、教学对象特征以及教学内容的属性,从而将教学过程发展成为一种体验和创造的活动过程。

3 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原则

概括起来社区教育教学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活动和生活实践。社区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应体现灵活性原则,这主要是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加强各种组织形式间的综合运用。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是社区教育教学保持活力的重要保障。只有教学组织者明晰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其实践环境,有计划地组织推进,并制定充分的救济和应急措施,才能保障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总结

社区教育教学的研究应该成为社区教育的新的并且是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本土化情境下,对如何发现和实践社区教育教学特点和规律应该进行充分的研究。本文试图简要分析教学过程的本质,指出教学过程部分结构,并尝试提出部分教学原则,以期能对社区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有一定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厉以贤,社区教育的理念团,教育研究,1999(3),

[2]金辉,论社区教育的概念界说及其方法[J],上海教育情报,1994(4),

[3]顾东辉, “社区教育”的概念构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7),

[4]黄云龙,关于社区教育本质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9(7),

[5]侯怀银,张宏波,“社会教育”解读[J],教育学报,2007(8),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家庭体育,社区体育,融合发展

 一、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特征

 (一)目标一致性

 社区体育与家庭体育具有一致的目标。家庭体育可以增强家庭成员的身体素质、预防其疾病的发生、保持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同时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和睦,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开展社区体育的目的同样是为了提高社区人员的身体素质,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交流,构建和睦又好的社区。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都不关注体育成绩的好坏,更多的重视成员的参与度,因此,二者具有目标一致性。二者的目标一致性也说明了社区体育的公益性,然而,社区体育仍有部分项目不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其目的主要是盈利等问题,这些问题亟需相关部门来解决。

 (二)主体重叠性

 社区是由单个家庭构成的,而单个家庭又是社区的一份子。社区是联系家庭与家庭、集体之间的纽带,是公共的活动空间,因此,家庭成员是家庭体育活动和社区体育活动二者的共同主体。

 (三)时空连贯性

 对社区成员来说,家庭模式主要是“421”结构。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其活动空间就是家庭、社区和学校,除学校之外,社区和家庭就是青少年活动时间较长的地方;对于老人来说,其活动主要空间就是社区和家庭;对于青年来说,除工作领域以外,其主要活动场所也是社区和家庭。每天出门就是社区,进门就是家庭,足以证明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具有时空连贯性。

 二、社区体育与家庭体育的融合发展策略

 (一)转变观念,加强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

 社区体育作为大众体育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事物,是今后城镇居民体育运动形式的主要发展趋势。但由于部分民众思想观念上的保守,并未认识到社区体育的重要性,认为体育运动是自己的事情,只要自己的家庭体育搞好就行了,对社区体育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加之各地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了当前我国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程度不高的现状。针对此问题,首先要统一认识,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社区体育与家庭体育互动、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其次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宣传,组织人力对相关方面进行普及教育,增强群众认识。

 (二)把家庭体育作为评价社区工作情况的一个指标

 要认真贯彻执行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的要求,形成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相结合,社区、家庭共同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工程对家庭和社区的体育活动情况都做出了明确要求和规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却没能贯彻执行,政策的不执行导致了我国家庭与社区体育运动长时间的发展乏力。要想切实促进我国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发展,体育论文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踏上新的台阶,就必须破除一切阻力,严格按照“一二一”工程的要求和规定,贯彻执行相关标准。

 (三)完善大众体育的服务系统

 完善服务系统,一是要加强硬件建设,这方面的重点在于资金投入。除了体育彩票筹措的公益金外,要大力吸引社会投资、鼓励捐赠活动,扩大支持大众体育事业发展的资金来源,用来建设体育场地、增添体育设施及器材用品等,提高大众体育的硬件水平。二是要加强软件建设,软件方面要积极发挥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宣传。具体来讲,首先是做好大众体育信息网,详细介绍各类体育信息和贴士,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其次是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报纸、电视公益广告等媒介宣传造势,发挥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同时普及科学的体育运动方式,常见运动伤的处理方法等内容,引导群众科学锻炼,提升运动效果。

 (四)努力吸引社会赞助

 在组织家庭和社区体育活动时,可以通过对赞助商实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对家庭、社区体育活动的支持和赞助,同时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类媒体加强对家庭和社区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利用广告效应来吸引企业赞助。努力吸引社会资金对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进行赞助,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又有效促进了家庭和社区体育活动的发展,可谓双赢之举。

 (五)社区组织,家庭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康活动

 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不同于正规赛事的竞技体育,可以有更多的随意性和趣味性,增强对普通大众的吸引力,提高参与积极性。由社区牵头组织体育运动会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既加深了社区居民间的了解和友谊,又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了身体素质,为全民体育健康活动的推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第8篇

近几年来高校对传统管理制度进行相应改革,在这种形式下,高校后勤制度也开始社会化改革,引入商业公司进行后勤管理,使得教学管理与宿舍管理愈发脱节,传统的以“住人”为主要目的的学生宿舍已经无法适应需要,于是,“学生社区”这个概念慢慢清晰。“社区”这一词最早源于英文community,含有公社、团体、社会、公众,以及共同体、共同性等多种含义。结合学生社区管理实际,我们的学生宿舍要发展成学生社区,必须摆脱简单的检查式管理方法,从以物为主的管理视角发展到以人为主,建设公共服务区域,营造社区文化,促进社区自我管理等。笔者正是从事学生社区的相关建设、管理工作;从现有的论文研究来看,绝大部分涉及“学生社区”的研究是针对本科院校的,极少对高职高专类别高校学生社区的专门论著。

2高职院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特点分析

2.1文化多元化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招生时,既有通过高考招生的普高生,也有中专生。一般说来,普高生文化基础较好,对于理论知识比较能够接受;而中专生则是技能掌握较扎实,在实践课环节上较突出。此外,相比较一般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往往有更多的农村学生,生活轨迹与城市学生截然不同。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里,很多大一的农村新生刚来学校时对电脑的了解往往只限于打字聊天,而城市新生已经带着全新的笔记本电脑来寝室了。普高生与中专生,农村生与城市生,生源的复杂导致文化的交错,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寝室这个小空间里剧烈交汇。

2.2自我管理能力差

高职院校处于大专层次,一般进入学校的都是高考成绩较落后的学生。高中阶段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面对相对宽松很多的学习环境,更是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到其他方面。自律意识,自我管理能力相比较本科生是不足的。

2.3学生自我认知失调,心理矛盾激烈

高职教育一直在中国的教育界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大专生”在中国的大环境下是高考失败者的代名词。因此很多学生在过去的老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这种自卑心理经常转变成对学校的不满。加上高职院校中有一部分年龄更小的中职生的存在,使得学生对自己“大学生”的身份认知发生失调,愤世嫉俗心态较明显。这些差异导致了一些适用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管理方法无法在高职院校推广使用,要硬抄生搬他们的经验是绝对不可取的。

3改善高职院校宿舍社区的管理的对策

3.1坚持学校主导地位

在本科院校的宿舍社区化改革中,“学生自治”作为一个主导方面被推广开来,纷纷成立学生自治委员会或大学生居民委员会来作为社区主要管理机构,由“社区居民”公选出的学生代表、干部来执行社区的主要管理职能。可以说,自我管理水平较高,对社区认可度较高的情况下,推进学生自治不但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能力,更能简化学校管理部门,提高效率。但是这样高度自治的模式在高职院校却很难实施,在普遍学生具有好逸恶劳、愤世疾恶的思维下,贸然推进学生自治,对参与自治的学生干部来说是沉重的负担;对社区居民来说是摆脱纪律的机会,对学校来说是增加不稳定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区管理工作,还是应该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建立一套完整的社区管理领导机制,对现在的后勤公司、保卫科、学生处、各院系的多头管理格局进行梳理,确定一个领导部门,并保证其他部门对该部门的高度配合,把好学生社区管理的大方向。

3.2提升学生对社区的认可度

高职院校的宿舍管理者往往面对着这样的情况,社区成员在自己社区内乱倒垃圾、破坏环境;对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都没有兴趣参加;对社区的管理吹毛求疵,对管理者咬牙切齿。这就是缺乏社区认可度的体现,没有对“我们的”社区的概念,究其原因,一是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分配的先天不足使得寝室楼的整体建筑环境较为老旧,不够优美;二是学生对就读高职院校的心理矛盾,这种心态从教学上被带入寝室,带入社区,也就无法产生接受,产生认同。要提升高职学生对社区的认同度,我们可以从硬、软件上下功夫:(1)改善硬件设施,营造美好的居住环境。虽然先天的资源分配不足,在财力上很难支持翻新重建,但是高职院校可视情况对宿舍楼进行简装,例如保持墙体的洁白,配置一些书画和展示角,增加绿化面积,对学生宿舍的书桌、床维修及时等等。有时候,一些简单的装饰不但能体现学校对学生的关心和支持,更能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升审美情趣。(2)提升软件,营造特有的企业社区文化。一个高品质的社区,往往有其独特的社区文化,这种社区文化促使居住其中的社区成员产生浓厚的认同感。针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完全可以将企业文化带入到社区中,引进企业文化中严格管理的规章制度,从外部规范、指导社区成员;引进创新、明道等柔性规范,从内部提升社区成员的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这种独有的企业社区文化,既能增强学生对社区的认可度,又能够提前使学生适应企业,提高就业能力。就业得到保障,学生对学校的抵制心理自然得到缓解,带入社区中的生活态度也能更为柔和和认同,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良性循环。

3.3制定系统的社区工作机制,进行精细化管理

有规则才成方圆,学生社区要顺利运行,一定要有个系统详尽的制度,尤其在学生自制力较弱的本科院校,这个制度应该尽可能精细化。只有具备了一套完整详尽的规章制度,才能做到有章可循。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自卑和愤世疾恶的矛盾心态下,必须事先制定规章,实施精确的程序化操作,申明“对事不对人”,才能最终确保制度的公信力。

第9篇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级社工班的学生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社区照顾理论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对策研究》。我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一是因为目前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关注养老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我个人对养老服务的兴趣。我的学年论文就是研究老年社区照顾的,题为《从“我国老年人的恋家情结”视角看老年社区照顾的开展》,而毕业论文就是对学年论文的深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浅薄研究能够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肖云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提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肖老师的精心细致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把论文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数量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快速老龄化的现状。在我国城市社区快速蓬勃发展,社区服务功能日益扩展和凸现的背景下,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使之承担和发挥其养老服务功能,成为理论和实践上需要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较之初期的研究已逐渐走向深入,研究视角也在不断拓展。从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文献来看,多数研究集中在社区的境况、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养老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优势视角、增能理论也开始得到了初步应有。以社区照顾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目前运用的深入和全面分析尚不多见。虽然这些相关研究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例如:多数研究从社会调查的角度出发,比如对我国老年人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的调查等;问题的分析多数也仅仅局限在浅层次的空洞层面,分析还不够深刻细致,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问题解决,太过注重养老的物质层面,而忽略内心和精神层面;在方案的提出方面,考虑不够全面,大多停留在宏观政策的层面,很多措施抽象而不具体,也难以落实,同时也缺乏可行性。

因此,我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结合当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全面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重点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社区照顾理论的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社区照顾理论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对策。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社区照顾理论的来源、相关概念、内涵及特点。旨在增加对该理论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在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总体现状。主要有: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方式呈现多样;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环境日趋优化。

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所存在的问题:(1)对社区养老服务认识不足(2)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3)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服务质量不高(4)社区医疗有待加强(5)政策法制不健全(6)资金缺乏且来源渠道单一。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

最后一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策略: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社区养老的意识2、丰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3、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培养,提高服务质量4、加强社区医疗水平5、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6、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法,

首先本文是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情况下来进行写作的。

其次,本人对重庆市部分社区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对象注意了地域代表性。最后,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本文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人力和时间有限,不能对各社区进行大范围的调查,改进与验证。

最后,我的论文是在肖云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给了我潜移默化地影响。同时,在撰写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我的陈述完毕,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可行性分析: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分析多是以文献研究为主,参考我国现行的养老模式,及各模式存在的弊端,再根据老年人生命阶段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此来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探索合适的方式,以改善现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很少从社区照顾理论的观点和意识来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本文把社区作为养老服务的一个平台,采用了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既考虑到了物质层面也兼顾了精神层面,策略涉及宏观政策也兼有微观工作,从而更具全面性,也具可行性。

在查找文献和收集数据方面,能够通过适当的查找文献方法可以较快获得各种所需资料,相信能够如期完成论文。在修改论文的过程中,本人一定会较多听取督导老师建议,在文章结构上、论点论据的充分性上、文章逻辑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修改完善。总之,考虑到四年社会学、社会工作方法的学习积淀和本人对研究问题的兴趣,相信自己一定能如期完成任务要求,实现预期目标。

本课题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的问题是:以社区为养老服务的一个平台,采用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既考虑到了物质层面也兼顾了精神层面,策略涉及宏观政策也兼有微观工作,从而更具全面性。

解决的思路是:(1)采用文献查阅法、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首先,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强调了在现阶段,研究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2)其次,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二)

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是金融学专业***,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策略分析》,我的指导老师是***老师。下面我就论文的相关情况向各位老师作一下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民收入连续几年获得稳定增长,农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当前,农村是扩大内需的突破口,经济增长的潜力在农村,而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这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本课题通过分析农村消费信贷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策略,可为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提供政策建议和理论依据,使我国农村需求潜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农村金融市场实现繁荣。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思路。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农村消费信贷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相应策略。

2.定性分析法。以当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状况为切入点,定性的研究阻碍农村消费信贷发展的多方面原因。

思路:

从调研农村消费市场和消费信贷情况入手,深入分析新时期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状况,针对制约我国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因素和农村消费需求和消费信贷需求的特点,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开拓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策略。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农村消费市场的需求状况,指出目前农村消费市场缺少足够的信贷支持,从侧面说明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现状,提出目前农村消费信贷市场还存在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信贷资金投放不足、农村信贷产品创新落后于经济的变化发展以及农村消费信贷相配套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第三部分针对我国农村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不断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开拓创新,推出多样化的信贷产品;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改善农村金融的外部环境等若干对策。

与其他文章相比,本文创新的之处是对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和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本论文经过一二三稿并最终定稿,在这期间,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她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毕业论文答辩自述,希望各评委老师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上午好!

我是**专升本**班的***,我的论文题目是《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研究》。这篇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老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段时间里,*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对她表示我最真挚的感谢和敬意!下面我将这篇论文的写作研究意义、结构及主要内容、存在的不足向各位老师作简要的陈述,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及这篇文章的研究意义。

我当时之所以选择《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研究》这个题目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很多企业都因为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走向衰退。如何使企业既能保持目前的发展,又能在未来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等持续发展问题,引起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我们无论从社会财富创造、国民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充裕就业机会、提升市场竞争力等哪一个方面去进行考察,都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研究,以不断提升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快的发展。

其次,我想谈谈这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我的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涵义,之后又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角度阐述了企业一旦失去持续盈利的能力,根本就无法维持生命,突出了持续盈利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我们应在企业消亡和终结前,尽可能地延长企业的寿命,使其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实现其最大的价值。这既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概念的补充和完善,也为下文进行深入论述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哪些因素影响了企业保持持续盈利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恶心竞争;二、战略规划缺失;三、缺乏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四、企业家浮躁的心态。

第三部分,主要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的现状,并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原因分析,指出外因只是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真正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还是在于企业内部,并且具有普遍性。

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前文所提到的影响企业保持持续盈利能力的因素和现存企业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不断创新,回避恶性竞争;2.加强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3.建立完善的核心制度和科学管理体系;4.企业家要具有企业家精神和良好的心态;5.塑造优秀企业文化;6.高瞻远瞩,树立远大发展意识。同时,也将论文的结构作了最后的收尾和完善,使论文整体结构完整,论述合理。

最后,我想谈谈这篇文章存在的不足。

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尽可能多的收集资料,虽然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自己学识浅薄,认识能力不足,在理解上有诸多偏颇和浅薄的地方;也由于理论功底的薄弱,存有不少逻辑不畅和辞不达意的问题;加之时间紧迫和自己的粗心,与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这篇论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是我的论文答辩自述,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xx级人力资源管理班的x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指导老师是xxx。在我的论文写作期间,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这才使得我的论文能够如期顺利完成,在此,我谨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论文的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文章中我个人的一些新的观点与理解向各位老师做以汇报:

我当初之所以选择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很大程度上同我对自身所选专业的浓厚兴趣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是对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中小企业在许多行业和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二,中小企业已成为大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中小企业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四,中小企业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通过对当今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地分析,找出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并找出影响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比较充分地分析,提出一些切实有用的对策建议,以对解决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产生积极的作用。整篇文章是我在查阅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权威学者著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个人的理解,最终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在全文写作过程中形成以下新的理解与突破:

对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较深入的挖掘了影响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

针对目前我国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了意见

通过本次论文写作,一方面使我掌握了论文写作方面相关的技巧,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在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课题上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但由于我自身所存在的知识储备方面的缺陷,使得文章中的相关观点还不够成熟,甚至可能存在错误观点的情形。对此,我热切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

谢谢!

论文答辩自述范文(五)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学院中文系XX级XX班的学生XX。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学术情结》,我的指导老师是宋聚轩教授。

我当初之所以选择《学术情结》这个题目,初始原因是先生是我大学四年一直喜欢并深深羡慕的,每当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都会尽力淘本有关的书籍,以慰藉我与世格格不入的灵魂。,作为一个名词更多地出现在五四中,出现在资产阶级唯心派的行列中,其实我们从小就接受过他的思想教育,如以前的小学课本、现在的初一课本中都德的《最后一课》便是他最早的思想拙作,这种“亡了国做了奴隶的人们,只要不忘记自己语言就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体现了在战乱年代学生学习的目的重要性,学生不是为国捐躯的尸体,更多的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学术情结》,这个题目在我的脑海中酝酿了很久,大约在大三暑假我就开始着手这方面的资料收集,但一直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可以说那个时候,我是一名的狂热追求者,他一生获得美国35个荣誉博士称号,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一辈子徘徊在政治与学术的夹缝中,为民主为科学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在情感的痛苦煎熬中,又深刻展现了一个俗人的中庸心态,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恢复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本文写作第一目的。

我的论文《学术情结》写作分为三个部分:留学时期,思想和立业的定型,这是传奇一生的基础,我主要写他从一名留学者到热衷政治关心国内时事的爱国者,这里面包括他对自由主义与实验主义接受和改造,这两种思想是一生思想的定型;变态社会中,大力奉行镇静主义,这部分也是论文最有趣的部分,我参考了很多史料和前辈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把的政治与学术的脸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种脸谱的交叉又构成了典型的20世纪学人内心苦苦挣扎的心态。在这部分内容的写作过程中,几次让我潸然泪下,的那种在逼与被逼的崩溃边缘让我触目惊心,让我感到要作为一名纯粹的学者活在那个年代是多么地艰难!第三部分是平和时期,崇尚学术独立、思想自由。这是一生的理想,也是当代中国学术追求的最佳状态,是我写本论文的第二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