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学晋升论文

时间:2023-04-24 17:01:00

导语:在医学晋升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学晋升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校园文化;创新;和谐;校园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4302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枢纽,校园是文化知识汇集、人文精神荟萃的领域。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创新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所谓的和谐校园,不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建设的灵魂,是学校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

1校园文化的内涵、结构及相互关系

我们所讲的校园文化,主要偏重高等院校的高校校园文化。高校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精神面貌、思维观念、日常行为方式都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侧面反映。高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长期的互动、交流在学校的种种层面上共同创造出本校特有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从这个概念上讲,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的过程。在当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被凸显出来,校园活动中的大部分组织、策划工作都放手交给学生们来完成,高校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当代高校校园内的人际关系、生活、行为方式等也为创新校园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环境和宽松的文化氛围。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是一个有系统、有组织的复合体。是各个组成部分互相影响、密切联系、共同构成校园文化统一的整体。校园文化由四个方面构成:第一,物质文化。高校校园里的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工作、高校师生的校园生活等等都属于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物质文化范畴,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显著标识,是在物质层面影响高校学生的校园生活的文化。第二,校园文化在这些物质文化的基础之上又衍生出相关的技术和行为规范,就是校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高校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广大师生在校园生活中严格遵守的,制度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行为准则,也是推进校园文化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制度保障。第三是校园行文文化,也就是高校师生在学校生活中的行为方式、人际互动等层面的文化。第四是校园精神文化,这也是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一所高校的校风、校训都在校园精神文化的层面上得到体现。

校园文化这几个层面在校园生活中全方位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成长过程,构成了高校生活中的立体的文化氛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在校园生活中相互渗透,互有长短,对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殊文化影响力。在大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生活中呈现出明显的教育导向功能、凝聚激励功能、规范约束功能、社会化功能、娱乐保健功能对高校及其校园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灵魂。

2以学生为主体,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保证

“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是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口号,绝大多数高校都积极响应,并马上行动起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以贯彻。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式,也不是简单地搞一些思想教育或宣传活动就能完成的。在目前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多数高校都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过于片面地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教育任务,其主体是广大师生,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在校大学生的参与。当前的高校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这使得现存的校园老的文化传统也受到很大冲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最终目标都是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工作应强调育人是学校学生工作的根本,一切学生工作都要围绕育人这个中心,只有正确认识到学校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通过学生会等学生自治组织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思维比较活跃的一大群体,他们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掌握较多的文化知识,思维、观念都比较前卫、新颖,而且富有创新精神。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青年学生身上的种种优点,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的学习成长营造出一种民主、公平的成长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心理个性,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成长过程中难免磕磕绊绊,在他们的校园生活中也免不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不免迷惑。所以说,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和身体成长的情况,尽早发现问题苗头,及时解决,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保证。

3“以学生为主体”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对策

3.1加强制度规范

理念的贯彻实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以学生为主体,推进校园文化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当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须条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充分的制度规范做保证。在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发达国家里,教育管理工作简洁高效,教育水准超一流,这些国家的教育工作无一不是实现高校管理、学生参与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而取得高效和稳定发展的。

3.2重视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反馈评价

学生评价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指导,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的有效参考。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人群,他们每天都在校园中学习、生活,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点点滴滴都看在眼里,有着细致入微的体验。学生的反馈评价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最真切、直观的评估。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学生被动反馈,即将学生作为评价的客观存在主体,通过对学生的评价来反应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缺点,积极改进缺点,修补教育教学活动的中的管理漏洞,从而达到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目的。其二是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收集整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见和建议向校方反馈。这种方式直观、简洁,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学生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校园建设的客观作用。

3.3大力提升教育工作者素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新要求,加强学习,充实自己。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积极响应教育主管部门的号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准备把握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定位,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大连理工大学经过多年努力,逐渐确立起一套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辅导员培训体系,为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提供了坚强保障。通过做好做好岗前培训、坚持日常培训、开展专题培训、进行学历提升、参加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水准和人文素养。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教育任务,是对高校校园的思想和行为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复杂工作,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不仅是对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更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创新高校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内涵深,任务重,必须纳入学校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学生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各相关环节有机结合、和谐联动,要全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扩大校园文化的覆盖面,加强校园生活中的文化渗透作用,在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共同发力,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充分参与高校的文化建设活动,体现出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欧阳康.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8,(08):510.

第2篇

一、需明确的几点政策

(一)申报条件:按照《关于卫生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101号)执行。

(二)关于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的要求,按照《关于贯彻人事部<关于完善做好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京人发[]31号)执行。

(三)关于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的要求,按照《北京市人事局关于职称评聘程序调整有关政策的通知》(京人发[]37号)以及《关于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京人发[]111号)执行。

(四)关于对2010年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的要求,按照《关于城市医生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卫人字[]37号)和《关于城市医生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服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京卫人字[]38号)精神,要求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1年(即晋升副主任医师必须到基层农村服务40周或200个工作日,晋升主任医师必须到基层农村服务36周或180个工作日)或到83个边远山区半山区乡镇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8个月。按照《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京卫医字[2010]45号)要求,各支援医院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每年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的服务。对无故拒绝到社区服务或没有按时完成规定的每年下社区服务15天任务的人员,不能晋升职称。对积极下社区并按要求圆满完成任务并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好评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城市医生到农村基层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对于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核实,将严肃处理,两年内取消其申报资格,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五)关于对申报全科医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要求,按《关于印发<北京市全科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卫人字[]6号)执行。

(六)关于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要求,按《关于印发<北京市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的通知》(京卫人字[2006]9号)执行。

(七)关于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的要求,根据2011年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首都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学习掌握重点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每人每年学习不得少于20个学时,在今年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答辩中,各专业答辩组将继续考核申报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并作为职称晋升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需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对申报人员公示的要求,各单位须对申报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情况(如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的周数、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医德医风、论文、到农村或社区基层服务的时间和地点、继续教育情况等)进行公示,时间一周。公示后由本单位推荐委员会进行推荐。在公示期间群众举报申报人有弄虚作假的,由单位推荐委员会责成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核查,一经核实,两年内取消其申报资格。

(二)关于对论文的要求:按照人事部、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晋升副主任医师,应在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论文(或著作),在专业期刊发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晋升主任医师,应在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论文(或著作),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各单位推荐委员会负责对申报人提交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核。

(三)关于破格的要求:申报中医、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医学技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未达到《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申报条件,但业绩突出的人员,经所在单位推荐委员会同意后,报市卫生局核准,可以破格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破格标准参照临床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执行。

(四)关于网上申报问题:为了使报名工作更加方便、准确、快捷,北京市申报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继续实行计算机网络申报与离线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申报人可登陆北京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网站)进行网上申报或下载离线录入版(网上填报的内容必须准确、详尽,并与报送的纸质材料一致),各单位人事部门认真审核申报人资料后,按规定时间报送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详见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的有关通知)

三、答辩评审时间

拟定于10月份,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报送材料时间

区县卫生局、市属局(总公司)、各有关单位:8月20日—8月21日

直属单位:8月22日—8月24日

五、报送的材料

(一)单位需报送的材料:

1、区县卫生局提交区、县职改(人事)部门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标或岗位职数证明;市属局(总公司)提交职改(人事)部门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标或岗位职数证明(评聘分开工作试点单位除外)。中央等非本市所属单位提交委托代评函。

2、申报人员的公示情况。

3、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服务的书面证明(须注明时间、地点以及工作内容,并加盖支援医院、接受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所在区县卫生局的公章)。

(二)个人需报送的材料: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申报表(申报表中评审委员会意见不再填写)一份

2、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报送《推荐晋升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资格量化考核表》和《推荐晋升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工作业绩群众评议汇总表》各一份(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统一印制)西医临床医学以外的专业报送上一年度考核表(可提交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3、申报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须提交执业医师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4、城市医生申报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须提交“城市医生到农村服务鉴定表”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5、答辩论文或代表作(必须为第一作者)一式二份

6、按文件规定,需提交的其他论文或材料一式一份

7、外语成绩合格证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8、计算机考试合格证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护理专业除外)一份

9、破格审批表一份

10、学历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11、现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12、《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培训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六、报送地点

第3篇

㈠申报人须提供的评审材料类别、数量:

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原件1份(A4纸型);

⒉《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原件一式3份(A4纸型);

⒊使用“山东省卫生系列职称评审信息管理系统”打印的《申报评审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信息核对表》原件2份(A4纸型),其中1份装入呈报人档案,另外一份由呈报单位集中装订成册;

⒋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经单位审核后,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代表性著作(限提交2部)、论文(限提交4篇)原件;代表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或发明专利(限提交5项),其中,科研课题已立项或通过成果鉴定的应提交科研课题立项书或项目鉴定表原件,提交非标准原件的,课题承担人一页应有立项或鉴定部门的公章,科研成果获奖的应同时提交鉴定、获奖证书及获奖公报(或光荣册)原件;任现职以来获得的行政奖励、荣誉称号及专业学术团体兼职等证书、证明原件,每项不超过3件;

⒌学历或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学历(学位)证书丢失的,可提交本人档案中“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复印件应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盖章、单位主管人事的负责人签字、主管部门审核盖章,上报材料时须同时携带呈报人的人事档案备查。学历证书复印件由呈报部门集中装订成册;

⒍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加盖公章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复印件,单位聘任文件或聘书原件;

⒎2010年度外语成绩的使用按照省人事厅《关于2010年度全国职称外语等级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BF%BC%CA%D4">考试成绩使用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办发[2010]151号)要求执行。申报材料需提供有效期内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成绩单原件,符合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条件或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交《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审核表》或《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放宽外语成绩要求审核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

⒏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成绩单)或有效免考证明原件;

⒐《“六公开”监督卡》1份;

⒑从事专业有行业资格准入要求的须提交相关资格证书原件,其中申报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C1%D9%B4%B2">临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还须提交反映个人最高学识水平的原始病历2份(不得拆装,并由所在单位审核盖章);

⒒设区的市级以上zhengfu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D2%BD%C9%FA">医生晋升副主任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D2%BD%CA%A6">医师的,须到农村县(市)、乡医疗卫生机构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累计满1年,并提交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出具的卫生支农相关证明材料原件;

⒓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合格者可提交有关证书原件;

⒔有关援外、援疆、等证明材料原件;

⒕改系列申报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指同级别)的,须呈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一式4份、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以及其他正常晋升须提交的材料。改系列申报高一级别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还须提交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的书面推荐报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满1年聘书原件。改系列申报,须具备相应专业执业资格。

㈡申报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应履行的手续及要求:

⒈各地各部门(单位)登录卫生厅网站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CF%C2%D4%D8">下载“山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及相应使用说明、填报要求等;

⒉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对申报材料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并在申报材料的相应意见栏中签署推荐意见,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印章;

⒊对于申报破格晋升的材料,所在单位及呈报部门应按照破格申报条件认真审核。符合破格申报条件的,所在单位出具破格晋升推荐报告一式2份,由呈报部门核准签署意见,加盖印章;

⒋需委托代为评审的,按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相应的人事主管部门出具委托函;

⒌申报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字迹清晰,不得涂改、漏页、缺页,尽量采用打印,并按要求装入统一印制的评审材料袋内,实际材料件数与材料目录必须相符。评审材料袋封面上要清晰注明各种材料名称及数量、呈报部门、申报人姓名、工作单位、拟晋升职务、二级专业名称、材料分类(正常晋升、破年晋升、破学晋升、双破晋升、改系列晋升、改系列高一级晋升),材料箱规格为65×45×20cm;

⒍使用“山东省卫生系列职称评审信息管理系统”打印“呈报人员花名册”一式2份(加盖单位公章),将呈报人员《申报评审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信息核对表》及呈报人有效学历复印件各集中装订成册,与送审报告1份一并呈报(按前述要求盖章);

⒎评审收费按照省物价局等三部门《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费收费标准的通知》(鲁价费发[]235号)的规定执行。

三、有关表格填写要求

㈠申报表格中的项目不能漏填,无需填写或没有的填“无”,不能置空。

㈡申报材料中的“单位”、“呈报单位”一律使用法定全称。“所从事专业”须按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的专业名称填写,如没有明确规定的,据实填写规范名称。

㈢“学历”应填报国家承认的学历。有效学历应填报与申报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学历(后学历须满三年)。获得国民教育学历的,分别填写为“研究生、大本、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1970-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学历填写“大学普通班”;2010-2011年入学并取得“山东省干部教育验印专用章”验印的学业证书,填写“省业余大学、大专”。

㈣“聘任时间及年限”中“聘任时间”填写第一次受聘现专业技术职务的时间,“年限”则填写聘任累计年限,年限计算到申报当年的年底。

㈤“任现职以来各年度考核结果”栏应按实际考核确定的等次填写。

㈥“科研课题、成果”栏的填写:

⒈要填写受聘现职以来的课题、成果和奖项;

⒉同一成果的不同奖项只填写最高奖项;

⒊“时间”填写证书落款时间,×年×月;

⒋“位次”填写:成果、受奖等系个人独立完成的填写“独立”;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采用申报人位次/合作人数的填法,如:申报人为第1位完成人,系3人合作完成的,填写:1/3,依此类推。主要完成人指前5位人员。

㈦“著作”栏的填写:

⒈要有选择性地提供任现职以来最能反映本人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代表作。要按代表水平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顺序填写,并在报刊呈报材料及要求

㈠申报人须提供的评审材料类别、数量:

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原件1份(A4纸型);

⒉《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简表》原件一式3份(A4纸型);

⒊使用“山东省卫生系列职称评审信息管理系统”打印的《申报评审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信息核对表》原件2份(A4纸型),其中1份装入呈报人档案,另外一份由呈报单位集中装订成册;

⒋反映本人任现职以来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业绩的业务工作总结1份(经单位审核后,由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代表性著作(限提交2部)、论文(限提交4篇)原件;代表性科研课题、科研成果或发明专利(限提交5项),其中,科研课题已立项或通过成果鉴定的应提交科研课题立项书或项目鉴定表原件,提交非标准原件的,课题承担人一页应有立项或鉴定部门的公章,科研成果获奖的应同时提交鉴定、获奖证书及获奖公报(或光荣册)原件;任现职以来获得的行政奖励、荣誉称号及专业学术团体兼职等证书、证明原件,每项不超过3件;

⒌学历或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学历(学位)证书丢失的,可提交本人档案中“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复印件应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盖章、单位主管人事的负责人签字、主管部门审核盖章,上报材料时须同时携带呈报人的人事档案备查。学历证书复印件由呈报部门集中装订成册;

⒍现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加盖公章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复印件,单位聘任文件或聘书原件;

⒎2010年度外语成绩的使用按照省人事厅《关于2010年度全国职称外语等级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BF%BC%CA%D4">考试成绩使用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办发[2010]151号)要求执行。申报材料需提供有效期内的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或成绩单原件,符合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条件或放宽外语成绩要求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提交《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免于职称外语考试审核表》或《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放宽外语成绩要求审核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

⒏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成绩单)或有效免考证明原件;

⒐《“六公开”监督卡》1份;

⒑从事专业有行业资格准入要求的须提交相关资格证书原件,其中申报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C1%D9%B4%B2">临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还须提交反映个人最高学识水平的原始病历2份(不得拆装,并由所在单位审核盖章);

⒒设区的市级以上zhengfu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D2%BD%C9%FA">医生晋升副主任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D2%BD%CA%A6">医师的,须到农村县(市)、乡医疗卫生机构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服务累计满1年,并提交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出具的卫生支农相关证明材料原件;

⒓继续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合格者可提交有关证书原件;

⒔有关援外、援疆、等证明材料原件;

⒕改系列申报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指同级别)的,须呈报《改系列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一式4份、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原件及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以及其他正常晋升须提交的材料。改系列申报高一级别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还须提交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的书面推荐报告、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满1年聘书原件。改系列申报,须具备相应专业执业资格。

㈡申报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应履行的手续及要求:

⒈各地各部门(单位)登录卫生厅网站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CF%C2%D4%D8">下载“山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及相应使用说明、填报要求等;

⒉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呈报部门对申报材料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并在申报材料的相应意见栏中签署推荐意见,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印章;

⒊对于申报破格晋升的材料,所在单位及呈报部门应按照破格申报条件认真审核。符合破格申报条件的,所在单位出具破格晋升推荐报告一式2份,由呈报部门核准签署意见,加盖印章;

⒋需委托代为评审的,按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相应的人事主管部门出具委托函;

⒌申报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字迹清晰,不得涂改、漏页、缺页,尽量采用打印,并按要求装入统一印制的评审材料袋内,实际材料件数与材料目录必须相符。评审材料袋封面上要清晰注明各种材料名称及数量、呈报部门、申报人姓名、工作单位、拟晋升职务、二级专业名称、材料分类(正常晋升、破年晋升、破学晋升、双破晋升、改系列晋升、改系列高一级晋升),材料箱规格为65×45×20cm;

⒍使用“山东省卫生系列职称评审信息管理系统”打印“呈报人员花名册”一式2份(加盖单位公章),将呈报人员《申报评审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信息核对表》及呈报人有效学历复印件各集中装订成册,与送审报告1份一并呈报(按前述要求盖章);

⒎评审收费按照省物价局等三部门《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费收费标准的通知》(鲁价费发[]235号)的规定执行。

三、有关表格填写要求

㈠申报表格中的项目不能漏填,无需填写或没有的填“无”,不能置空。

㈡申报材料中的“单位”、“呈报单位”一律使用法定全称。“所从事专业”须按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中规定的专业名称填写,如没有明确规定的,据实填写规范名称。

㈢“学历”应填报国家承认的学历。有效学历应填报与申报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学历(后学历须满三年)。获得国民教育学历的,分别填写为“研究生、大本、大专、中专、高中及以下”,1970-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学历填写“大学普通班”;2010-2011年入学并取得“山东省干部教育验印专用章”验印的学业证书,填写“省业余大学、大专”。

㈣“聘任时间及年限”中“聘任时间”填写第一次受聘现专业技术职务的时间,“年限”则填写聘任累计年限,年限计算到申报当年的年底。

㈤“任现职以来各年度考核结果”栏应按实际考核确定的等次填写。

㈥“科研课题、成果”栏的填写:

⒈要填写受聘现职以来的课题、成果和奖项;

⒉同一成果的不同奖项只填写最高奖项;

⒊“时间”填写证书落款时间,×年×月;

⒋“位次”填写:成果、受奖等系个人独立完成的填写“独立”;与他人合作完成的,采用申报人位次/合作人数的填法,如:申报人为第1位完成人,系3人合作完成的,填写:1/3,依此类推。主要完成人指前5位人员。

㈦“论文、著作”栏的填写:

⒈要有选择性地提供任现职以来最能反映本人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代表作。要按代表水平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顺序填写,并在报刊封面上依此顺序编号排列。一项内容不得在以上两栏中重复填写;

⒉必须是发表在具有全国统一刊号(CN、ISSN)报刊上的论文,公开出版的具有统一书号(ISBN)的著作;

⒊“时间”填写报刊或著作的出版时间:×年×月;

⒋“题目”的填写,先注明“论文”、“著作”,然后写文章名称。如“论文:《×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D2%A9%CE%EF">药物onclick=tagshow(event)href="tag.php?name=%D6%CE%C1%C6">治疗×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⒌“报刊或出版社”填写报刊或出版社的法定全称。

㈧《申报评审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信息核对表》中的“倾斜项目”,系指依据上级有关政策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可以适当倾斜照顾的项目,如“”、“援疆”、“援外”、“卫生支农”等。

四、关于破格晋升问题

第4篇

扩大后第一年生源势头旺盛,但以后就不尽人意,两所大学因此仅办了两期不得不停办,我校与上医大的生源也逐渐缩减告急。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是办班方式不好?是培训效果不显?还是培养任务已经完成?我们带着这些疑虑于1995年上半年又作了抽样反馈调查。

二、方法与结果:

调查对象:1993年前结业的“高师班”学员。方式为书面问答(96人)及开座谈会。结果:

(一)多数人认为“高师班”是培养临床学科带头人一种有效形式(87人,占90.6%);认为可办可不办者,仅有8人,占8.3肠;认为没必要办的,只有1人,占1.。%。

(二)“高师班”学员认为参加学习的主要收获是:更新了知识,提高了外语水平,学习了某些临床科研及实验方法,增强了业务自学能力,学习了撰写论文方法,提高了诊治疑难病症的能力。认为影响高年医师参加高师班学习的主要因素为:

三、讨论与分析:

(一)配齐配好临床学科带头人,不断提高骨干力量的业务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医学高级人才,其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据调查,上海45家二级以上医院近50个专业目前急需配齐的学科带头人(接班人)225人。

另据199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供的综合医院(厂矿、部队医院未计在内)资料,全国未来拟增高级影像人才应不少于9,000人。但据1992年统计从大学影像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一年总共才200余人。并且在岗的高级影像人才绝大多数来自临床医学专业,其影像专业知识和技能几乎全部通过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获得。

(二)十年的办班实践证实了“高师班”是继出国留学、攻读研究生学位之后又一条培养临床学科带头人的重要途径,符合我国的国情。学员普遍体会,学习后医学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不少学员说:“过去看书,遇上诸如免疫、分子生物学等内容,只能跳过去看,现在不仅能看懂,理解一也深刻多了”。

(三)在影响生源的诸因素中,以学与晋升不挂勾、经济上损失太大,学历问题没解决最为突出。

1.开办高师班的头五年(1955~1991),经上海市政府教卫办批准,结业学员,申报高级职称时,外文结业考试成绩可代替晋升外语考试成绩,结业论文可按正式公开发表的论文参加评审。但自1992年起,该条规定被取消,取代的是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有的单位在具体执行时实际上等于不考虑,这严重挫伤了再学习的积极性。

2.随着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医师工资外收人与工资纯收入的结构比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85年l,1左右发展到4:1,近几年少数医院,有的科室甚至到10:1左右。因此,学习者与同级不参加学习的医师相比,反差相当悬殊。少数学员甚至连最基本的月头奖也被扣掉,心理难以平衡。.约有二分之一的学员,原学历为大专,好不容易读完了几乎研究生的全部基础理论课,通过了层层考试(考核)和结业论文答辨,到头来还是个大专生,想来想去不值得。至于部分院领导只求自己任期内安定、求稳,缺乏长远目标,怕做难,封锁办班消息,以及少数医师晋升目标达到,不愿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等等也影响生源的综合原因之一。

至于那位认为“高师班投必要办”的理由;“临床学科带头人,不是靠培养,而是靠背景和关系”之说,我们当然不能同意,但从中也确实提醒我们;培养学科带头人必须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要警惕腐败作风的侵蚀。四、建议与对策:

(一)广泛宣传、不断强化终身教育的观念;

改变“医疗是硬任务,教育是软任务”,“学与不学照样当医生”,“参加继续教育是个人行为”等错误观点。要把开展继续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提到重要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并列人各级领导任期责任目标。

(二)建立医学职业学位制度(即医学博士学位);

培养临床学科带头人,要彻底摆脱我国现行的单一的重学术重课题研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即学术研究型学位)。尽早建立医学职业学位制度,开拓多渠道的培养新模式.允许通过继续教育方式,培养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即医学博士学位)。改变目前学位愈高愈不适应临床工作,挑不起临床学科带头人的重担,而临床经验丰富、学识水平高的高年医师又得不到相应职业学位(甚至还要去指导和带教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奇特现状。

(三)教育必须与资格证书、晋职、晋级、职业学位直接挂勾;

要把接受继续医学教育与职称评定、工资晋级和取得资格证书、职业学位密切结合起来,要形成这样一个局面:谁不接受继续教育,谁就不能晋职、晋级,谁就不能取得从医资格和职业学位。只有采取这种强制与自觉相结合的措施,继续医学教育才有生命力。

(四)经济上支持、鼓励;

参加继续教育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经济上应采取支持鼓励的办法。从我校实践来看,约2/3的派遣单位,处理是适当的。除超劳务收人外,其它方面的补贴奖金等基本不受影响,这对深人持久地开展继续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持和保证。

(五)深化教育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

1.缩减必修课,增扩选修课,重点加强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学制以二年为好。

2.采用完全学分制,允许学员提早或在规定时间内(三年左右)分次学完全部课程。

第5篇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活性

【正文快照】: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类单原子层二维原子晶体,于2004年首次从石墨中分离获得[1],其丰富而优异的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能[2]使其成为近年来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是生物医学领域应用较多的石墨烯衍生物之一,运用Hummer方法[3],由石墨经化学氧化

获取全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翠霞;张艳;林丽玲;张彩虹;陈剑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马尿酸、甲基马尿酸三种同分异构体[J];广东化工;2010年07期

我们的期刊录用率在业内一直处于榜首,对于各类型核心期刊的审稿严格所造成的未能发表,我们承诺全额退款。

第6篇

英国

主要有3种机制:一是专业教育认可。英国图书馆学会负责对图书馆与信息科学院系的课程进行认可,这些课程还需经英国信息科学家学会的认可。二是注册专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学术资格,还须获得对其各项技能和素质的认可。研究员具有更进一步的职业技能。注册后通过继续教育及时更新知识与技能。三是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现场考核代替考场考核,实际工作成果代替试卷考题,持续培训代替集中考试,职业教育和认证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医学图书馆员现使用的馆员评价制度

11988年以来的馆员评价制度

1988年以来,职称制度一直作为评价图书馆员的唯一标准,实施中存在许多弊端。

(1)职称评定标准常年不变,不能与时俱进。如目前天津市图书馆系列职称标准仍使用1994年标准,虽然近年有些变化,但是有些条款明显过时,这与职称制度的本质要求明显相悖。

(2)职称评定标准无法量化考核。职称评定只考核学历、资历、论文、科研成果等硬件,只用外语与计算机考试衡量能力,对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的考核缺乏具体的衡量标准。

(3)职称制度只适用于已从业人员,具有局限性。与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比,职称制度缺乏对从业人员的准入限制。虽然天津非图书馆学专业的人员在晋升职称时需要加考2~4门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但如果不晋升上一级职称,就没有机会通过这种考试,也就没有门槛准入,任何专业背景的人都能从事图书馆,显然不完备、不科学。

(4)受名额限制的职称制度影响馆员职业生涯发展。由于大多数图书馆为事业单位,晋升职称需要有结构比例,有指标才能有机会晋升,金字塔形状的结构比例对年轻人有失公允,制约其职业生涯发展。

2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的图书馆员评价制度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图书馆实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岗位设置是对管理、工勤、专业技术3类人员进行分类岗位管理的人事制度改革。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分类(1~13级)管理,是顺利实施岗位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打破职务终身制的前提和基础。

(1)在人事部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实施意见基础上,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具体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2008—2012年天津市医学信息研究所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制定了医学图书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并进行了首次聘任。方案对医学图书馆员的任职条件、等级,方法步骤,超过核定结构比例的核减办法,与现行人员聘用、考核、奖惩等制度相衔接等方面均做出了明确规定,馆员分为1~13个岗位等级,图书馆员对照相应条件竞聘不同级别岗位。

(2)医学图书馆虽然完成了基于岗位管理的首次聘任,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对通过设岗、竞聘上岗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认识不够明确。“一签定终身”的认识依然存在,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此外,岗位设置与现行职称结构管理不配套。有的岗位有编缺人,有的岗位有人缺编,造成供需矛盾,也有因人设岗的情况出现。和职称制度一样的金字塔形状的结构比例阻碍了年轻人的事业发展。

对医学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思考

医学图书馆担负着保存医学信息资源、开展社会教育、传递医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等重大社会职能。目前仍未建立起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这会影响社会对图书馆职业的认同感,不利于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稳定建设。因此,在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

1立法保证

国外发达国家图书馆专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成功建立与有效实施,依靠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法律保证。目前,虽然我国有《图书馆工作条例》《中图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文文献编目著录规则》《医学主题词表》等成熟的图书馆学业务标准规范,但没有对图书馆整体业务建制、人员管理方面有指导意义的《图书馆法》,这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与推行,可以形成一种法律氛围,保证图书馆各项事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规避职称制度弊端

当前职称制度,尤其是各级别职称的结构比例。已经影响到图书馆的人才培养与稳定,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随着高学历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充实到图书馆行业中来,受职称比例限制,上一级职称如果没有退休或晋升的,就无法空出位置,他们就无法拥有晋升的机会。因此,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应总结经验和教训,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对职称制度的研究分析,规避职称制度的弊端,脱离论资排辈、计划指标体系等落后体制的制约,唯才是用,制定出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公平的适用于所有图书馆员的实施方案与措施。

3建立与岗位设置改革相一致的图书馆员职业资格制度

虽然岗位设置工作中任职条件更为具体、详尽,但遗憾的是,图书馆岗位设置工作仍然是在职称制度的前提下,各图书馆根据自身情况各行其是。如某馆员根据甲馆的岗位设置任职条件能任八级岗,根据乙馆的岗位设置任职条件却只能任十级岗,聘任结果也是根据资历、成果论资排辈,原因在于缺乏图书馆行业的统一指导标准。

第7篇

关键词:文献分析法;女性;高层次人才;职业成长;职业成功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0JZD0045-2);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20685)

作者简介:罗青兰(1975-),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孙乃纪(1947-),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于桂兰(1964-),女,吉林集安人,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4)02-0097-04收稿日期:2012-07-08

女性高层次人才是女性的杰出代表,她们在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学者通过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绩效进行测度,发现女性高管的参与会给企业绩效的提升带来显著的效果。在我国,由女性企业家掌管的企业98%处于盈利状态。尽管女性高层次人才的巨大潜力和优异表现得到公认,然而女性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社会发展进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的女企业家人数仅占企业家总数的20%,科学院和工程院女院士只占院士总数的5.06%,女性社会资本容量远不如男性,在参政方面存在社会网络困境。为此笔者运用信息管理领域的文献分析法去追述前人对此问题的学术观点与研究结论,并在对这些成果进行详细分析与阐述的基础上,根据女性特有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分析了影响女性高层次人才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为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文献分析法的应用

文献分析法是开展研究工作、总体把握前人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为了更高效地找到与所要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笔者依据中英文关键词对查阅的文献词进行分类与整理,并将文献来源锁定为已公开出版发行的纸制文献:学术期刊、书籍、报纸,电子文献:CNKI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百链云图书馆、新闻门户网站等(见图1)。笔者运用noteexpress 2.2.0.674文献管理软件对下载的文献进行了加工、编码、整理、归纳、分析与总结。

图1 文献来源示意图

(一)中文文献

笔者选取的中文文献主要来自于CNKI数据库与读秀学术搜索。学术期刊论文选取的类别为核心期刊(北大2011年版)。选择的关键词分别为“职业成功”或“职业生涯成功”、“女性高层次人才”、“女性职业成功”、“女性人才”、“女性”,搜索到的学术期刊论文、时间跨度、博士学位论文以及书籍数量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到我国对职业成功的研究已有近20年的历史,以女性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数量相当多,其研究领域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信息工程、医学等多门学科,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数与女性人才的成长规律、职业发展特点、两性职业生涯发展平等、职业性别隔离、职业生涯阻隔因素等相关,而以女性高层次人才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数量却相对有限,当笔者放宽搜索条件时,有关女性高层次人才的论文也仅有24篇,研究女性高层次人才职业成功的学术论文更是屈指可数。

(二)外文文献

考虑到中英文理解上的偏差以及可操作性,笔者将主要精力用于搜索与阅读质量相对较高的学术论文上,通过管中窥豹以了解目前国际上有关女性高层次人才职业成功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下面是在顶尖和一流管理学英文国际期刊上通过输入标题为“career success”所查找到的相关文献数量(见表2)。笔者发现国外学者对职业成功的研究要早于我国学者,研究成果相当丰厚,研究领域涉及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使笔者能够全面客观地掌握现有学者对女性职业成功的研究趋势与动态。

二、职业成功的界定与评价标准

(一)职业生涯成功的涵义

西方对职业成功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预测职业成功》一书。美国《社会学期刊》上发表的题为《组织机构与人员》一文再次提到了职业成功这一概念,从此拉开了各学科从不同领域对职业成功理论的相关研究。在现有的西方学术文献中,职业成功通常被定义为:一个人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累积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或者是与工作有关的成果或成就 (Seibert et al,2001)。

(二)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学者们将职业成功分为客观职业成功与主观职业成功。客观职业成功通常是一些从外部观察到的、客观的和可见的标准与尺度,往往以他人评价为基础。如薪酬、晋升次数、头衔、声望与权力,感知到的组织内外部市场竞争力,个人市场竞争力等。Nicholson等(2005)对客观职业成功的标准从资源和其他能够获得优势和富足的条件等方面来研究,并提出了6个客观职业成功的指标。我国学者也分别从总体收入水平、晋升次数、外在报酬等方面对职业成功的客观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周文霞 等,2010;刘宁 等,2008)。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无边界职业生涯”这一概念的提出,学者们开始使用胜任能力的增强、尊敬、学习机会(Weick,1996)、职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工作家庭平衡(Arthur et al,2005)等指标来测量主观职业生涯成功。人是情感动物,尤其是女性,感情更加细腻与丰富,对女性职业生涯成功的影响因素研究更要充分考虑女性个体的生理、情感与能力特征。

三、女性高层次人才职业成功影响因素分析

(一)宏观因素:社会文化

中国社会的传统分工模式一直主张“男主外,女主内”。出外赚钱、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责任由男性承担,操持家务、抚育子女等家务事则落在女性身上。无论在商界还是政界,一直是男性居于主导地位。一些男性管理者甚至带着“有色”眼镜去评价取得非凡成就的女强人,抱着世俗的观念,去决定女性员工的职场命运,这些做法有失公允,导致一些有能力、有才华的女性要么独辟蹊径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要么放弃对职业生涯的追求,人生归于平淡。

(二)中观因素

1.组织层面

Goodman等(2003)研究发现女性在工作中得到的职业发展机会越多,越有可能成为高层管理人员。但现实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公司往往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才会把女性提升到管理层,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为女性在危机时刻的表现要比男性更胜一筹,可一旦女性处在高管的位置,就需要公司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Eisenberger等(1986)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导师支持对女性经理职业成功的影响要大于男性,相对于大公司而言,在小公司中的导师支持更有助于女性管理者职位的晋升。可见,女性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对组织支持存在需求偏好。

2.家庭层面

Judge等(1995)通过研究发现婚姻对于男性来说意味着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以及家务分担;而对于女性,婚姻则意味着对工作投入与付出的减少。家庭影响了女性对人力资本与继续教育的投资,并导致一部分女性放弃了对职业成功的追求。烦琐沉重的家务劳动带给女性的不只是体力的透支和精神的缺氧,更迫使她们不得不放弃许多自己能够胜任的职业发展机会,最终导致职业发展路径受阻。

(三)微观因素

1.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对女性主客观职业成功的影响要强于男性(Ng et al,2005)。Lyness等(2000)的研究发现拥有较好的职业轨迹记录、委派性工作经历的女性管理者,职位晋升得更快,高学历、跨国管理经验可以帮助女性获得更高的薪水与支配地位。吴愈晓(2011)通过对广州、上海、厦门、济南和西安进行的“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调查,发现影响高学历劳动者收入分层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力资本。

2.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无形的,它可以帮助拥有者获得所需要的资源与信息。但现实情况却是,女性由于不容易进入男性主导的社会网络,而在职位晋升时难以获取所需的资源,不得不在进入到高层管理职位时止步不前。Metz等(2001)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社会资本对不同层级的女性管理者晋升的作用,女性管理者的职位层级越高,社会资本对晋升的作用越明显。

3.个性特征

女性独有的个性特征决定其与男性对职业成功的认知标准存在着个体差异。通过对创业者创业动机的比较发现,男性认为创业的唯一动机是赚钱,女性则认为独立、有成就感是创业的首要动机,最后才是赚钱。与男性更注重包括薪酬、地位、职务晋升等客观指标相比,女性更关注发展、满意度等主观指标,并把权力和回报放在其次,二者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异。女性群体自我认同缺失、自我效能感低、过于追求完美已成为阻碍女性高层次人才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建议

女性高层次人才是女性人才中的佼佼者,她们的职业成功对中国广大女性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速度。依据女性特有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社会建制,加快女性人力资本投资

国家与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宣传男女平等、教育公平的思想观念,为女性扫除人力资本投资障碍。加强妇联与当地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创新女性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增加决策层女性高层次人才的话语权,提高女性劳动力价值和参政议政的能力,通过发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化家庭服务,将陷于家庭“围城”的女性真正解放出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推行弹性的退休政策,由50~60岁的有突出贡献的女性自主选择退休的年龄,延长女性高层次人才的职业周期,发挥她们的人力资本优势与作用。

(二)加强心理契约管理,提供发展空间

伴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企业的深刻变革,现代女性在获得经济地位的同时,出于对家庭的考虑,她们更愿意选择稳定就业。为此,组织应把基于就业安全感、就业能力的心理契约管理纳入女性职业生涯管理策略之中,营造有利于女性高层次人才成长的组织支持氛围,采取“自下而上”的柔性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激励女性高层次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创造组织与女性高层次人才双方满意的心理契约环境,为女性高层次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发展空间,使其为组织创造最大的价值。

第8篇

随着高职护理教育的不断发展,护理师资队伍建设的矛盾也日益突现出来,特别是现有师资队伍现状与培养技能型、实用性护理人才明显不相适应。如何培养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未来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要靠护理职业教育,而护理职业教育的关键则在师资水平。高职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着主导作用,师资力量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环节的成败。“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不仅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也是高等职业护理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将对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存在的问题予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一)对“双师型”教师含义认识偏颇

2004年卫生部和教育部颁布的《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在专业师资力量中配备“双师型”教师。由于社会各界对“双师型”教师内涵把握的不同,部分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产生了偏差。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高职护理院校大都由原中专、成人学校升格而成的,师资队伍的学历相对高校普遍较低。其次,是护理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中,有过长期临床工作经验的人才不多,临床实践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只会按课本内容讲疾病,不能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具有双证书教师的人数很少,“双师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明显偏少、比例偏低。

(三)师资培养机制不够健全

首先,是由于近几年高职护理教育发展较快,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院校师资紧张,教学任务繁重,专职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参与临床一线锻炼。其次,是多数高职护理院校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教师只能以进修生的身份到关系医院学习锻炼,这在某种程度降低了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工作的热情。再次,是院校组织专业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很少,导致多数教师不了解新的职教精神,缺乏实践创新精神。

(四)缺乏激励机制,影响专业教师工作积极性 首先,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政策不配套,其评聘标准是参照普通高校教师。由于评审条件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导致教师在职称晋升的压力下,难以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工作重心倾向于出科研成果和论文的发表。而高职护理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重点恰恰不是科研,是专业教学、临床实践能力以及对科研成果的应用。其次,是护理专业教师在课时安排、酬金待遇、进修时间、进修渠道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使得护理教师缺乏进入临床进修锻炼的积极性。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策

(一)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何谓“双师型”教师,职教界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但基本相同的认识是“双师型”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相应专业实践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习实训指导,而且在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组织协调和创新发展等方面有较高水平。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这就需要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及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护理学发展和变化的能力。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操作技能培训上,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上。“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不仅仅应掌握专业技术,还应具备能将技术分解、再现给学生的能力。不仅仅要指导学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还应对学生护理实验、实习操作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如何与医生合作,遵循医嘱,制订护理计划。学生这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非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实难胜任。

(二)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护理院校在制定自己的整体发展战略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要把“双师型”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作为重点。制定出长期、有效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确定实施办法、建立奖惩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根据每名专业教师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要坚持因人而宜、重点培养、全面提高的原则。学院应把对青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列为重点,在学习、培训、进修时给予重点考虑。首先,是注重对学院现有师资力量学历层次的提高。鼓励和引导中、青年教师通过在职或委托培养等方式攻读硕士学位,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其次,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对教学一线,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和证书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保证每年有一定的时间接触临床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并争取在两年之内考取相关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三)拓宽培养途径,打造“双师型”人才

首先,是校内自身强化。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整体素质、职业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组织一些专业技能观摩课、护理技能操作比赛等活动,以强化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通过老、中、青教师间拜师结对,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利用开展教研活动、课改实践、科研活动等,扎实丰富专业知识,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搭建平台。其次,是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利用寒暑假或其他时间,有计划地安排护理专业教师、实训教师,到实习基地医院进行1―3个月的短期实践或集中时间进修6―12个月加强培训。还可将有条件的教师送出国外研修,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促进与国际交流合作。再次,是内外结合,取其所长。由于大多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聘请校外教师成为必要的手段。外聘教师来源于临床一线,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讲授能力。适当外聘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护士进校讲课,不仅充实了“双师型”师资力量,也促进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相互交流。

(四)实行“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相应的激励制度,应从教师的职称晋升标准、实践培训和职称待遇等方面,对“双师型”教师给予倾斜政策,激励内在潜力,调动积极性。首先,是针对高职师资职称评聘晋升制度,改革目前以论文为主的职称评审体系,应将教学能力、工作量及实践能力放在首位,突出高职护理院校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的工作特点,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其次,“双师型”教师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的教师群体,承担着更为繁重的教学实践任务。因此,教师在晋升职称、学习进修、课时津贴等方面应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保证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定。

第9篇

刘教授现任山东大学药学院副院长,药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山东省药物分子设计与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保健科技协会常务理事;Current MedicinalChemistry、Drug Discoveries&Therapeutics、WorldJournal of Virology编委,《中国药物化学杂志》和《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十余种国际期刊的审稿人;山东省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刘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和天然产物及衍生物的合成与心脑血管药理活性的研究,并已形成了自己稳定的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先后承担国家重大、重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

在靶点的抗病毒药物的合理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方面,主要基于病毒(HIV、HBV、HMV和FluV)生命周期的分子生物学过程,针对病毒复制过程的关键酶或蛋白等靶点结构,通过计算机辅助,合理设计药物、合成及抗病毒活性的研究。目前主要开展HIV-i逆转录酶的非核苷类抑制剂、核苷类及其大分子缀合物的前药研究,HIV-1侵入过程病毒gpl20吸附抑制剂和辅助受体CCR5拮抗剂研究,HIV-1转录过程Tat-TAR相互作用、Rev-REE相互作用抑制剂的研究;同时开展HBV侵入和包装过程的非核苷类抗乙肝病毒抑制剂研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DNA聚合酶为靶点的抑制剂研究。

在活性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与心脑血管药理活性的研究方面,主要开展活性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结构修饰和抗缺血、抗血栓、抗血脂、抗氧化损伤等心脑血管活性研究。目前主要开展中药川芎活性成分川芎嗪、川芎咔啉碱衍生物的结构修饰研究。

刘教授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和积累,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几年在Bioorg Med Chem Lett、Bioorg MedChem,Chem Med Chem,Curr Med Chem,Curr Pharm Des、Mini Rev Med Chem、Arch Pharm,Arch Pharm Res、CurtHIV Res,Chem Biodiver、Antiviral Res,Heteroeycles、Molecules、Chem Biol Drug Des,Drugs Future,Chin Chem Lett,中国化学、有机化学、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物化学杂志、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等发表文章1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60余篇;主编《抗艾滋病药物研究》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6年12月)、主编《实验室有机化合物制备与分离技术》专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1年2月)、主编《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教程》教材;参编《分子核医学》《现代生物医学示踪技术》等专著6部。曾获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05、2010);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0项,其中授权14项:曾获2001山东省青年科技奖、2004山东省优秀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2004年济南市青年科技明星奖、2002年山东大学优秀青年知识分子、2007年山东大学十大优秀教师、2009年度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09山东大学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2010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他的研究成果曾经被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作报告10余次;开发了头孢地嗪、泰诺福韦酯等多个仿制药物,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研制的抗艾滋病新药“AZT-PEG缀合物”、抗流感新物SD-11,抗血管性痴呆、抗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川芎嗪衍生物DLJ14和B2”等多个候选药物与多家企业分别签订了联合开发协议,目前均处于临床前的研究中。

刘教授作为一名教师,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中,他注重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倡导启发式、互动式、灵活多样型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学习热情和开放思维。近年他为研究生开设了《高等有机化学》《现代药物制备与分离技术》《药物合成反应》课程,为本科生讲授《生物有机化学》《药学专业英语》《无机化学》等课程。他备课认真,课堂讲授条理清楚、逻辑生动,方法灵活、风趣幽默、充满了时代气息,从而使他成为药学院课堂教学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自1999年以来,已招收硕、博士研究生40余人,毕业30余人。作为研究生导师,他对学生学习上像严父,生活上像慈母。他对学生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时时处处注意帮助他们在科研的实践中树立科学的态度,养成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使他们在毕业离校后能较快地适应社会,逐步成为栋梁之材,能在不同的领域和岗位发挥作用。无论工作多忙,刘教授都要坚持参加研究生每周的学术例会,他以自己严谨治学的态度,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他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连年被评为优秀,多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和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