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英语医学论文

时间:2023-04-25 14:47:35

导语:在英语医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英语医学论文

第1篇

1.1语言都是这个国家文化的代表

语言是文化的精髓,要想掌握这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连接这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每一个时代都有象征这个时代的语言。因此,一个合格的译者,在进行英语转换翻译的时候,就必须先要熟知这个国家当时的时代背景。将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文化视角转换的过程,因而英语翻译并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它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转换。

1.2每一部文学作品,有它诞生的特殊的时代背景

从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影子,有人说文学作品是时代的精华。文学作品将这个时代最有特色最深刻的思想以文字的形式展现给世人。读者在读的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且是那个时代。因此在进行文学作品英语翻译是,我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作品中的话直白的翻译过来,真正的译者需要做到的是把这部文学作品的文化翻译过来。我们翻译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翻译而翻译,而是为了这部文学作品的文化,因此我们翻译的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而是这部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翻译就是为了学习他国的优秀的文化。汉语文学和英语文学都是国家的文化象征,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来诠释文化。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将英语转化成汉语,他所需要的是译者透视英语文学的文化内涵进行文学的视角转换。

2.中外文学作品背后文化存在的差异文化的差异

首先体现在一个国家的语言艺术上,语言的不同见证了文化的差异。文学作品是语言的精髓,是时代的缩影。文化差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的差异。地域文化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地域文化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方式,中外文化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写照,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认知。比如在进行汉语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在诗词方面就显得太过于直白,中国诗词的精髓是英语远远无法超越的境界,当然在进行讲英语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我们也要关注其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更深层次的透视文学作品的延伸力。其次引起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不同国家的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社会发展历程,因此文学作品的发展程度也不一样。受特殊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文学作品呈现不同的时代性,这种时代性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最为突出。中外文学作品都有其精彩之处,再将英语的文学作品翻译成汉语的时候需要注意英语的表达习惯。比如在汉语中我们大多使用第一人称,以“人”做主语,而英语中主要是物做主语,因此在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主语的转换才能体会到语言的延伸力。有些汉语是直白的将英语翻译了过来。如,可乐,汉堡。这也是考虑到英语的文化色彩。

3.透视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语言艺术文化

对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首先体现在语言艺术方面,语言翻译的实质就是文化的之间的交流借鉴和促进学习。文学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国家的文化内涵,借鉴他国先进的优秀的文化艺术。语言是一门艺术,翻译也是一门艺术。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它的文化角度转换的技巧,将英语的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通过翻译传达出来,因此要注意的是要把这部文学作品的精髓也就是它的神传达出来。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广义的是指将他的整部作品的内容整体概括出来,侠义的是透过作品中人物行为动作的细节将作品的精神传达出来,不管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在翻译中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将文学作品的精神烘托刻画出来。每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语言特色,它所代表的是这个时代的风格,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透视这个时代的整体艺术风格。

4.结语

第2篇

决定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及英语成绩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学生对某项事情的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有意识地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明白这一句谚语的深刻含义:Youmaytakeahorsetothewater,butyoucannotmakehimdrink.就是说你不能强制马儿喝水,你得引导它喝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一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更多,喜欢某事就会全身心的投入,被动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学中教师应多方面思考,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师生如果不能很好的沟通,英语只能成为“哑巴英语”,失去其作为语言的功能和特性。教与学本为一对矛盾,老师和学生作为矛盾双方,如果处理得当,师生关系融洽,对提高班级英语水平大有裨益。师生之间要经常展开互动,如不定期的调查学生对老师的上课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学生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告诉老师,教师既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也提高了教学水平,提高班级英语水平。

2、营造和谐的英语学习气氛。采取灵活多样的英语教学方式,消除学生对英语的恐惧心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野生生物保护》这一节时,我带领学习先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过程中教会学生各种动物的名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记英语单词的热情。有些东西不是学生学不会,是学生不愿意学,不喜欢学,这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够灵活造成的。

3.培养的学生探究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英语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高一能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以后英语学习很有好处。课前笔者会提前布置学生一些问题,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就能找出相关答案。例如,在学习“间接引语与直接引语”时,笔者就先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发现间接引语与直接引语的不同点,并总结二者间的转化规律。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不知不觉的提高,也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学生更加喜欢学习英语。我还会让学生把每一堂课的重难点内容自己进行整理总结

二、加强听说读写学习指导

(1)要重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一些听力材料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在放听力之前,老师先定好任务要求,学生明确了要求,自然十分专注地捕捉相关的信息。同时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后。这种形式的训练,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助于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英语老师还可以经常给学生放一些英语电影,不带中文字幕,例如《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等,锻炼学生听力能力。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写出观后感,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2)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每周拿出一节课为固定阅读课,先让学生自己读,最后让个别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读,老师进行点评,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透过文字领悟不同文化的魅力与内涵。此外,阅读还可锻炼学生的耐心以及从英语段落中提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逐渐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3篇

影视艺术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以及顽强意志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但它不是靠老师的空泛分析以及“满堂灌”、“满堂练”来达成的,而是靠熏陶感染以及潜移默化而成。我们用各种正面教材影片来直接影响初中生的人格以及意志力,会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教师应利用好影视艺术这一资源,关注并搜集高质量与语文课文教学相关联的影视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有机整合,以达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

影视艺术的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教学只是照本宣读,对于有些与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所能理解的内容有较大差距的课文内容时,容易把语文课堂变成枯燥乏味的说教课,使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然而,借助影视作品的导入会使得课堂的开始就能形成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效率。

1.话剧扮演,亲历其境,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影视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以及听觉上的冲击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以及记忆。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和课文紧密相关的影视作品来为学生播放,或让学生扮演剧中的主人公,模仿作者笔下所描述的人物神态、动作,从而让观看的学生以及演出的学生都能融于其中。如由学生表演《杨修之死》,一节课的时间演下来,同学们就能清楚地明白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而不用逐字逐句的去斟酌去猜测。让学生用心演过一遍,亲历其境,如同已经历过主角的悲喜人生,其之深刻比背诵个上千遍还来得有效。通过影视作品导入,学生能较容易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促进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改编课文中的散文、小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播放根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或电影片段,让学生与课本书面文字作对比鉴赏,让学生以“我喜欢剧中的人”,“影片对我有什么启发”等为话题进行讨论和对话,激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书面文字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加深对作品艺术特色的理解和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有创造性地改编课文中的散文或小说,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根据苏教版的《孔乙己》、《我的母亲》、《纪念白求恩》等文本改编成简易的话剧或电影剧本,并且让学生选择一些文学作品改编并表演,让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使得学生从改编和表演的过程再到深入的领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功底,更有益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有效提高。

第4篇

1.1不重视课程设置

服饰艺术专业英语在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中得不到重视。长久以来,服饰艺术类院校以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主导方向,因此忽略了理论的强化与学习。在整个专业课的教学设置中,教师在主观上对服饰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1.2教材的专业性强,难度大

通用的教材内容对于艺术类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服饰艺术类学生的能力和特点,专业性和理论性太强的教材无法使学生透彻地学习和理解。

1.3专业术语较多,理解难

服装专业英语的专业词汇较多,理解难,阅读起来难度较大,与基础英语课程相比较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对专业英语课的兴趣不大。

1.4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和情趣

基于服饰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背景和特点,单一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法,使学生缺乏兴趣和动力,学习效果不佳。

1.5缺乏双师型教师

既懂英语语言又有服装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资源有限。专业英语课应该以英语语言能力较好的专业老师担任,但这样一来,课堂上,由于教师的语言能力有限,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大大降低。在大多数服饰艺术类院校,专业英语课是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担任,专业知识极其缺乏,导致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十分松散。

1.6教学与考核方法单一

目前,多数教师对于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实行的是讲解课文和翻译术语这样直接的方法,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考核时,也是以翻译术语和做选择题这样古板老套的方式,而没有把英语作为一门交际语言贯穿到整个的服装专业教学中去,学生尤其是在阅读和写作方面非常逊色。

2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探讨

2.1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首先,作为一名专业英语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只有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充电,才不会落后于时代。另外,在专业英语课程当中,对听、说、读、写和译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把自己理解的知识信息以简单易理解地方式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其次,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精益求精。最后,努力创造机会与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做到专业英语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教师不仅仅局限于一些专业的词汇的讲授和专业课文的翻译,而且要与专业课同步学习。比如:在讲解服装各部件英文名称的时候,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出一款自己喜欢的服饰,用英语标出各部分的英文表达,并且用英语对创意灵感进行描述。在课程教学中还应采取与专业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方法,英语教学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服饰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把兴趣爱好和学习相结合是最佳的途径。英语课堂应该是学生自我展示的一个舞台。他们可以利用每节课开始的几分钟时间用英语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自己喜欢的作品或感兴趣的话题。这样一来,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运用印象加深,同时还能结合到已学的专业课知识。

2.2启发式教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采用启发式教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当中,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的记忆是一个难点,在这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掌握词汇的记忆方法,比如拆词法、词缀构词记忆法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在教授专业内容上也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问题引入法,网络资源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和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自己动手操作和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分层完成学习内容。基于服装专业的特点和英语水平现状,在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中采取从简入手、步步为营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在课程设计上,把专业英语课放在第五学期,在学生掌握了丰富的服装专业知识的背景下开始教授,这时,学生对服装专业英语课程中的许多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例如:讲解Bohemian,波西米亚原为Bohemian译音:一般译为波西米亚,原意指豪放的吉卜赛人和颓废派的文化人。追求自由的波希米亚人,在浪迹天涯的旅途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哲学。波希米亚不仅象征着流苏、褶皱、大摆裙的流行服饰,更成为自由洒脱、热情奔放的代名词。学生已经对这一风格的历史由来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对应相应的英文阅读就似乎简单多。还比如,在给服装专业的学生讲解时装设计内容时,可以给学生提供面料(纸张)、人台、剪刀等材料,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讲解的内容和自己对时装设计的理解,从而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2.3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

考虑到服装专业实际的英语水平和服装专业的特点及心理特征,在教案的选择和整理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的采取灵活多变、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课件中插入与课程相关的画面,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如知名设计师、画家和各种服饰配饰的图片等。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最新的时尚信息以精彩、绚丽的画面和声音来传达,强化教学的听觉和视觉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既可以借助于网络上的服饰图片帮助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也可以让学生拍下自己设计的服饰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直接询问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服饰品的价格,相信学生会更喜欢这种形式的对话。

2.4强调专业英语的翻译学习

在国际间的服装交流和服装贸易中服装术语的翻译及其重要,因此有必要强调专业英语的翻译学习。如:中山装是我们的传统服饰,翻译版本也能见到几种:sunyatsen'suniform,zhongshansuit,Chinesetuniesuit;又如:旗袍,译版很多。还比如:各种各样的帽子在汉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词:beret,bowler,topper,panama,stetson等等,汉语里原本没有表达这些帽子的词汇,只好采用解释性翻译法把他们分别译为:贝雷帽、常礼帽、高顶礼帽、巴拿马帽、宽檐帽等。还有一些服装颜色词汇,如:khaki译作卡其色,peru译作秘鲁色,salmon译作鲜肉色,beige译作米色,navy译作藏青色等等。

2.5应用能力的培养

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毕业生的基本目标就是“学以致用”,在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要把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努力构建实用为主的专业实训与实践教学体系。例如,在引导学生去浏览国外的电子商务网站之后,首先去点击购买自己喜欢的服饰艺术商品,既可以熟悉国内外购物网站的区别,又能在相关的英文网站上学习相关的服装贸易以及服饰艺术品的颜色、尺寸和规格型号等等知识,然后让学生用E-mail形式告之教师在期间遇到的问题与难题,让学生试着以英文模式设计自己的店铺网站,达到理论与实践同步学习的效果。

3结语

第5篇

关键词:感染;英语文化;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231-01

自从国家取消师专,将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纳入高师院校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也成为各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已经适应了原有培养模式的高师院校必然要根据小学英语课程中的需求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授课理念,同时在专业课程讲授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小学英语课堂和国家对小学英语教育的要求。

一、关注语言习惯的细小问题

语言习惯是文化特性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文化内涵会形成不同的语言习惯。学生从学习专业课程之初,教师就要时刻关注学生基本的语言表达是否符合英语文化习惯,对于不符合的内容要加以指导、练习,在日常交流中为学生做出此类型的典范,让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知英语文化。

拿称呼语来讲这是学生最容易犯错的简单常见问题,很多学生都自然地将英文中“teacher"与汉语中的“老师”等同起来,常常会听到学生对英语教师直呼“teacher"。这里学生犯错表面上是由于不了解"teacher”这个词在英文中不是称呼语的问题,而进一步来看是学生没有正确掌握英语称呼语的使用问题。称呼语能够反映文化因素,体现人与人的关系,正确地选择称呼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化。英语中称呼语的常见形式是直呼其名,如果不知道对方的名字,男性可直接用“Sir",女性用“Madame"。而多数学生则根据汉语的习惯文化无法做到直呼教师的英文名字,这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明确英文的常用称呼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使用英语称呼语的习惯。

再如英文中的致谢在使用上也有别于汉语。英语中“Thank you.”一语几乎可以用于一切场合,无论是父母、子女还是兄弟姐妹,亦或关系亲密的朋友,都会在交流中使用到这句话;也不管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存在这种语义关系,一定会说“Thank you.”而汉语中在亲密关系中“谢谢”的使用要远远少于英语。汉语中对于别人的赞美总是采取谦和的方式应对,常用“哪里”或是“没有”这样的话语来回答,而英语的类似回答却只有简单而坦然的“Thank you.”汉语式的回答只会让英语人士迷惑不解。要让学生正确地使用“Thank you”这句话,这要求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不可轻视这个简单的习惯,要以自己语言上的规范致谢和对学生不懈的纠正来增加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学习的程度常见于语言使用的细微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英语文化学习,善于发现学生的语言问题,及时纠正、解释,并用自己良好的语言习惯感染学生,使学生适应这种习惯并内化为自己语言知识的一部分。

二、深挖专业课程的文化点滴

1、词汇的内涵与使用

英语专业课程的教材中常会遇到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词汇,这时需要教师在语言技能训练过程中不忘强化文化内容。例如:英文在表达“老年人”这个概念时常使用“senior citizen",而英语国家的“senior citizen"与汉语中的“老年人”的文化内涵截然不同。汉语中的“老年人”受人尊敬,是智慧和知识的象征,英文中的“senior citizen"多有“无用,过时”之意,这让学生对英语社会构成有更深的理解。再如“individualism”这个词绝不是简单的“个人主义”,汉语中的“个人主义”多有贬义,而英文中这个词多有积极向上的语义色彩,体现了英语中强调个人价值,依靠个体发展而取得成功的价值观,是其文化的核心内容,反应了英语对个人努力的认可。只有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学生才可以在语境中正确理解、地道使用,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

2、句式的选择

第6篇

1.在医学理论方面

自东汉以来佛教传入我国,唐代丝路上往来胡僧继续在弘扬佛法的同时用印度医学普度众生,印度医学理论源源不断的传诵、运用,开拓了中医学视野,孙思邈是隋唐医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医学思想包括儒、释、道各家思想,盖佛教戒律不茹荤血五辛,在他的医学思想中多有体现,如《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所录诸方中,多提及忌食血肉有情之品及五辛。《大医精诚》文曰“: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这一方面体现孙思邈医学思想中的佛学理念,另一方面体现印度医学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印度医学有“万物皆药”的思想,孙思邈吸收这种思想,在《千金翼方卷第一•药录纂要•药名第二》中载道“:天竺大医耆婆云,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斯乃大医也。”唐代丝绸之路上往来僧侣成为印度医学理论的交流载体,在高僧们用佛学、医学普度众生的过程中,印度医学理论得以释读,并丰富了中医学内容。

2.医治方式方面

隋唐时期除医学理论外,中医学广泛吸收外来的先进治疗技术,经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的眼科手术和颅脑外科方面的治疗方式,引起了中医们的极大兴趣,并效仿学习。《新唐书•拂传》曰“:有善医,能开脑出虫以愈目眚。”《经行记》中也有“大秦人善医眼及痢,或未病先见,或开脑出虫”的记载。再如眼医婆罗门治刘禹锡眼病,可见时人对这些技术的震惊和推崇。隋唐经丝绸之路往来于内地与西域的僧人既传播了佛法,又传播了医学,唐代胡僧医术甚至蒙上神秘的色彩。有故事讲述,健儿张国英在战争中箭镞中腹,医生断定其必死无疑。晚上,张国英梦见有胡僧给了他一丸药。第二天,便泻出箭镞,不治而愈。这则民间故事,用离奇的方式反映了唐代民众对西域,尤其是对僧人所赐药物的敬仰与期望,特别是当病情用传统方式无法治愈时,更加剧了这种对西域药物药效的想象与肯定,甚至认为西域异药有超乎寻常的能力。此外西域医学的独特治疗方式也深深吸引着唐代民众的心理认同。武则天时,驸马都尉武攸暨生病,西域何国人释僧伽“以澡罐水噀之而愈,声振天邑”。西域医药学让中医药学欣喜的是西域当地的传统治疗法启迪了中医治疗方式的探索与发展。如琪针疗法就得益于褥特鼠治蛇咬病之事,贞观十六年(642),罽宾国给唐朝进献一种名叫“褥特鼠”的动物,凡被蛇伤之人,只要嗅一下褥特鼠之尿,其被蛇咬之伤口即获痊愈。

3.在长寿保健方面

受唐代统治者青睐的延年药是丝绸之路上特殊的药品,与此同时制造这种药物的药师和佛僧成了西域药物配制的传播者。那些掌握西域延年术的西域僧人,甚至得到了帝王的接纳。唐史有载,唐太宗常服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寐所制之延年药。高宗时,命天竺的僧人卢伽阿逸炼制长生药。还有一些西域药物如郁金香、安息香、胡椒常被唐上层社会当作保健药物应用。

4.方剂方面

西域方剂为中医学大家吸收后,普遍用于民众的疾病治疗。如孙思邈《千金方》和王焘《外台秘要》都收载了“西州续命汤”这首西域方剂。西域方剂的另一个用处是供皇室享用,西域回纥药司曾为唐顺宗炮制龙膏酒。龙膏酒是西域人民御寒爽神的滋补饮品。唐玄宗的“起凉殿”和内服的“冰屑麻节”就是西域人民面对沙漠复杂的生存环境,总结出的应对之策,被玄宗所采用。

5.药物方面

普通药物方面,主要促动因素是商品买卖,经济利益的带动下,商人们热衷于此。丝绸之路上来往的一个重要商品就是番药和香料。这也是西域医药对中医药产生影响最为卓著的一个方面。甚至勾起诗人的才思,如李白《客中作》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郁金香是自西域而来的药物,用它浸泡的美酒,具有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的功效。可见西域传来的物种大都在中原民众中广为传播,甚至为人所熟知。进贡药材也是西域医药对中医药影响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新唐书•西域志》记载,西域各地方政权向唐朝政府进贡的药材,有洋提葱、丹砂、石黄、胡药等。

二、西域医药学对中医药学产生影响的特征与原因分析

1.西域医药学在独特的生活环境下

创造了行之有效的西域治疗方式,加之西域独有的物产,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引起中医大家和民众的注意。尤其是在西域医药学在中原治疗效果突出时,更加促动了中原民众、中医学家对西域医药学的推崇和探索,这也使得丝路上西域医药学的东传更有现实意义。

2.影响范围广阔,各有不同来由

西域医药学在丝路上的东渐,对中医药学多有补益,主要表现在医学理论、医治方式、长寿保健、药物、方剂五个方面。但这五个方面的成就各有不同的推动力量。在医学理论方面,主要表现在印度医学理论、维吾尔族医学理论、藏医学理论,这些理论的中医化运用主要依靠中医学大家吸收、理解、解读、实践应用;医治方式,主要包括当时中医药学还未深入掌握的医学领域,如眼科手术和异于中医治疗方式的独特民族治疗法,这些技术有赖于掌握当时先进医治技能的西域医生传至中原,引入中医药学;长寿保健法传入中原,往往通过对皇室宫廷的延年药进贡和民间娱乐体育保健活动在丝绸之路上的东传;方剂则是民间治病过程中成效显著而广为流传,中医大师、民众、宫廷广泛应用,最终成为固定的中医方剂并促进了新方剂的配制;西域药物、香料对中医学的丰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少数民族商人、中原商人的贩卖,此外还有朝贡方式引进。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依赖于唐代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特征。陈寅恪先生在《金明馆从稿二编》中评价“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可见唐代文化的博怀,为西域医药学增补中医药学的内容营造了社会背景和实现通道。

3.西域药物对中医药学补益较多

丝绸之路上西域医药学向中医药学增补的最为显著之处在于增添了中医药材的种类,这在唐代医学著作中多有体现,可见西域药物对丰富中医药学的显著作用。丝绸之路上药品交流如此繁盛,究其原因是经济利益驱使,中原具有西域药物的广大市场,这项事业能为从事此业的民众获益,所以交易鼎盛。《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了唐代吐鲁番规模盛大的药材贸易。其中香料是大宗,买药人大多是少数民族商人。

4.中医学兼容众少数民族医学的独到之处,在交流中发展

第7篇

(一)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

高中语文的学习知识主要是对于作品的赏析与体会,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文学类型,所以在高中时期,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文章要求你背诵或者默写,只是要求你理解,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再用以前学习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了,这样容易造成前迁移,而且在高中语文的学习知识过程中,针对一个知识点,要归纳总结,将这个知识点的所有概念都连接起来,这才是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的迁移。确切的来说,是正迁移,就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对以前所学习的只是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为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的迁移将初中等以前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串联,实现了知识的凝结和加强,对于我们理解相关的概念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学习借景抒情这样的文章,高中语文课本往往是一章有两三节课的篇幅都是借景抒情文,通过对这三个文章的讲解和阅读,学生理解了借景抒情文的主要特点和相关的概念,这样在关于借景抒情文的整理中,学生就可以想到,借景抒情文运用到的主要的修辞手法、主要的语言描写、主要的背景和环境等等,都是将以往学习过的零散的知识点汇集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使知识融会贯通,实现学习知识的迁移。

(二)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

高中生的学习能力的迁移主要是指通过学会分析的方法和写作的特点来让学生摆脱课本的束缚,让学生跳出语文书本的条条框框,培养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学生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不再依赖于老师的引导与讲解,而是在学习了老师的基本课文讲解过程之后,自己可以结合老师的经验和自身的理解能力,独立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同学分享,大家互帮互助,共同成长,这也是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一节课老师只是简单地做个开讲和结语,其他的部分由学生全部自己完成,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迁移理论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就是让学生由单纯地从课本中汲取知识迁移到学生自己将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分析与研究,这就是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不再是学习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动者和引导者。

(三)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迁移理论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于老师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会教材和课本知识,而是通过对教材和课本的学习来让学生领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就是我们高中语文课程的重点项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讲解和阐释,而是在课堂上恰当的迁移策略让学生来进行自主学习,比如说在讲到文言文中“之”这个字的用法时,可以鼓励学生站起来发言,或者在讲台上组织全班学生踊跃发言,集中大家的智慧,对这个字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整理。迁移策略随着知识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身的敏锐性,能够在教学中展开联想,让迁移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而且高中的语文老师不仅要精通语文课本,还要把课本之外的信息元素带入到语文教学的课堂之中,因为高中语文与各门课程之间的连接非常紧密,作为老师,只要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广泛学习知识,这样才能为提高迁移技巧和迁移能力做足够的准备。

二、结语

第8篇

1.1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课程中,数学能够作为绝对的最基础性科目,因为高职院校大部分的专业教育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和验证,很多专业问题的解决就是靠应用数学只是进行论证的过程,这就表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数学教学有莫大关系。但是,从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现状来看,形势并不乐观。教学时数减少,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学生应用意识很差。要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成为新世纪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数学加强数学教育,加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当学生在学校的引导和培养下逐渐养成数学应用意识,他们就会开始了解和重视数学在其他科目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并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2有利于健全和完善现有高职数学教学理念

教学观念决定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引导教师按照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因此,正确的教学方式必然促使教师做正确的事,即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事,但是如果教学观念错误,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很难实现。在我国高职院校,甚至整个国家所有院校的数学教育来看,数学教师长期秉承只要学生掌握了一种书数学知识,那么学生必然也就会具备使用此数学知识的能力。

这是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这种数学教学观念以数学知识为中心,重视数学知识的教授,并不关注学生对于该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其他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学术型和研究型的科目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却起着相反的作用。因为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具有超强实践能力的高技术的技能人才,而不是只懂知识不懂应用的学术型人才。

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技术能力,对于完成职业任务要求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这样,高职数学教学才会被认为起到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目标实现的作用。因此,不难发现,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结合,能够完善或者改变现有的对学生不利的教学观念,有利于高职院校新的教学观念的形成。

1.3有利于高职数学教学意图的构建和实现

数学教学意图是数学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数学教学意图是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机会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特定要求下的数学能力。因此,如果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能够形成正确积极的数学教育意图,那么院校数学教育的发展将十分迅速。数学教学的意图需要与特定教学目标相结合。

与高职院下的教学目标相结合便是培养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强调很强的应用性。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数学的教学意图是一种应用意识很强的教学意图,它应该具有实用、创新以及应用三个层面。在实际的高职数学过程中,由于需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因此需要十分主义数学教学意图中应用层的建设,有计划、有目标的彰显教学意图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以数学应用意识为基础构建的教学意图,能够使教师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教学目标,以高职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为教学重点。因此,数学应用意识对于高职数学教学意图的构建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第9篇

0 引言

由于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汉英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严重制约了教学的实效性。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作为教学重点,而忽略了实际生活中汉英文化的差异性,导致文化与语言教学严重脱节,使得大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水平较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渗透文化差异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1 汉英文化差异在具体表现

1.1 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语言与文化沟通的桥梁,反映出不同文化的特征,关系到语言的生成和发展。虽然人类的思维规律有一定的共性部分,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受到不同文化氛围的影响,思维方式表现出明显差异,表现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英语的表达以西方文化为依托,体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而中国学生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英语或者表达英语,容易造成文化的误解,导致英语学习失去实际应用价值。例如,西方人在写作中陈述个人观点时,习惯直接使用“我”的第一人称来进行表达;而中国文化一贯弘扬集体主义,尽量避免凸显个人,因此中国学生在进行英文写作时,也习惯用“我们”来陈述个人观点,而较少采用“我”,以至于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出现较大差异。

1.2 价值观上的差异

价值观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区别美丑、善恶的价值体系,是一种持久信念,也是人们处世的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每一种价值观体系中其实都是一种文化,不同的价值观所反映出的便是不同的文化。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导致其文化差异的显著性:比如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便对谦虚和礼义十分推崇,以和为贵;而在西方,人们则推崇个人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在这一价值观影响下,西方人崇尚独立思考和判断,争强好胜,对个人利益据理力争,个人价值只为自己服务。

1.3 语言交际上的差异

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交际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由于不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直接套用汉语的表达方式,这样就出现了很多中式英语,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例如,当听到别人夸奖“You look very beautiful today”时,因为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中国学生常常会回答“No, it's just so so”,但是他们不了解西方人听到别人的赏识和认可表示喜欢时,对别人的夸奖和赞美应回答“thank you”。又如,汉语习惯以个人职务、头衔或职业加上姓氏来称呼一个人如“李主任”、“王老师”、“陈经理”等,而英语中除professor、doctor、captain等少数词可以这样用以外,通常在姓氏前使用Mr.、Mrs.、Miss等,所以常常会听到中国学生很多中式的表达方法,“Teacher Wang”、“Headmaster Li”均为中国式英语,是错误的。

2 面对文化差异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以上的比较仅是汉英文化差异的部分表现,汉英文化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必须渗透文化差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重视跨文化教育

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能力的培养方面,而忽略了英语文化的教学,导致学生难以认清文化差异,只是机械地搬用汉语套路来表达英语,产生了诸多“中式英语”,使得大学英语教学效率明显低下。对此,作为大学英语课堂的指导者,英语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问题,提高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文化素养。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水平,不断丰富跨文化交际知识,认真学习和研究汉英文化差异,同时与外教加强沟通交流,实现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从而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2.2 优化语言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氛围,因此,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语境和文化熏陶氛围。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尤其是每个单元的对话,设置专门的课堂英语对话环节,让学生积极发言;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加强合作,将英语课文改编成短剧,学生自己决定扮演角色,在英语故事的情境中感受独特的文化气息;教师还可以建立英语角等异国文化和英语交际原地,让学生自由沟通交流,大胆参与实践,从而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事例对汉英两种文化进行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讲解西方的圣诞节时,可以和我国的春节相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两种节日在起源、饮食、庆祝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此外,教师应该设计情景让学生去实践和感受,比如打电话、问路、看医生、上饭店等,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常用的表达习惯和思维习惯,在实践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3 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汉英文化的差异,英语篇章和词汇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西方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可以认真挖掘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不断渗透文化因素,对词汇所代表的文化含义进行详细解读以及延伸,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饮食、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化背景,从而充分了解所学的英语知识,加深对汉英文化差异的认识。

2.4 开设文化课程及实践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也可以开设一些有关英美文化方面的课程,或者鼓励学生对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进行选修,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其文化鉴赏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