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6 15:42:42
导语: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事业单位审计监督管理体系之一,也是规范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通过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的避免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各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促进事业单位廉政建设的顺利开展。
1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及成因分析
(1)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属于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较差。造成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难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事业单位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由于事业单位大多数以非盈利性质的管理服务单位为主。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主要是针对单位内部的收支情况进行必要的记录处理,财务管理工作相对简单,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性不强,除了任中审计以及离任审计外,较少单独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此外,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片面的认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进行的纪律监督,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经济涵义认识不明确,没有明确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促进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未能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形式不完善,审计工作内容不全面,工作方式过于简单。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仅仅是针对于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审计以及针对违纪违法现象的监察,而且各种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也流于形式,可行性不高,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阻力较大。造成这种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全面考虑到本单位所涉及以及开展的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也未能及时结合国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法律以及政策的调整,因而难以及时更新工作对象以及工作方法,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效果较差。
(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安排不科学。部分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开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机构,但是由于机构责任权限设置不当,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安排不合理,同样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困难。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事业单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没有结合自身机构设置的实际情况,或者是部分领导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足所造成的。甚至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管理部门自行开展,对自己从事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势必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效果较差。
(4)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缺乏,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权限不足。国家针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准则以及政策条款,但是一些具体的明文规定仍不完善。这就需要部分事业单位根据自身业务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却忽视了制定详实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依据。此外,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权限上,部分事业单位将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权交予了财务管理部门,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足够的权限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统一的审计管理,许多审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完善措施研究
(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全面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结合事业单位从事业务活动的主要特点,单独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各类明文规定依法、依据有序的开展。此外,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职能权限的界定,需要注意给予审计部门相应的权力,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独立的、不受干扰的顺利开展,行使自身应有的审计职能,确保事业单位财政资产的安全,避免各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2)不断优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最优化。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方式上,应该注意内部审计工作不应当仅仅作为事后控制的一种方法,在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同样需要进行事前以及事中审计;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力的监督、分析、评价以及报告,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将审计监督工作前移,严格控制各类违规财务经济问题的发生。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各类经济活动决策,避免由于不当的决策造成风险的发生,确保事业单位财政资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3)在事业单位内部树立内部审计意识,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各种问题的根源之一便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相应的重视与支持,这就导致了审计工作开展阻力较大。因此,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首先必须在事业单位内部树立审计意识,,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则应该端正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明确审计工作对于促进事业单位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意义,并给予足够的支持。通过宣传教育,使事业单位内部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终究是由审计工作人员来开展的,因此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水平的内部审计工作团队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在事业单位内部组织教育培训的方式,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理论、内部审计理论、政策法律等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素养,同时应该定期组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总结分析近期工作内的问题,集思广益解决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此外,同样应该重视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工作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5)强化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考核。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应该建立全面的监督考核制度,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对于审计工作的关键部分以及重要内容进行评估考核,保证各项审计措施落到实处。此外,在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对于内部审计记录、内部审计方案以及内部审计证据的检查,确保各项证据记录齐全可靠,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准确的完成。
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规范事业的各项业务活动,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以及管理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内部必须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革新内部审计制度与工作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发挥其应有的审计监督以及管理控制功能,促进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庞启娜.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期刊论文].中国电子商务2011(3).
论文关键词: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几点思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08年“推进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现代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企事业组织的“免疫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以“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为己任财务论文,积极探索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这给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定下了基调。高校审计部门作为现代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高校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重要职责。目前,各高校审计部门所从事的业务工作大都是“事后审计”、“秋后算账”,没有体现出审计监督所应有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高校内审工作需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审计观念,改变以往“要我审”的模式,将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提升高校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提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性意见,为决策层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财务论文,为学校发展提供更优质的监督和服务。
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内涵体系
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更加注重预防”要求在审计工作的具体运用,是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审计,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理解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内涵,本文认为可以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加以剖析。
(一)从系统论角度丰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内涵。
一个系统是由各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集合形成的整体。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前瞻性的系统工程。其一、从系统所处的环境出发,一个动态的系统必定与它所处的系统环境有着结构性的联系。刘家义审计长2008年3月提出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观点之后,全面审计系统积极响应,许多审计创新理念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审计转型大趋势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是践行审计“免疫系统”理念,推动审计工作转型必要途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其二、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审计人员必须从审计项目的各个侧面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进行系统化动态化研究分析财务论文,包括:审计的战略目标、影响审计项目的内外部关系、被审计部门内控制度的相互作用等。
(二)从控制论角度强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监督。
控制论是信息交换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不断相互作用以完成共同目标的过程控制,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必须包括三个要素:导向器、检测器以及矫正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相当于导向器和检测器,侧重于事前、事中控制,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预防功能和揭示功能。在高校内部审计过程中,当控制主体(审计人员)将获取的控制信息(审计证据)传达给被控制对象(被审计项目或被审计部门)时,其实也就是起到了一个行为修正的作用,即相当于控制系统中的矫正器,同时也发挥着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功能。
(三)从信息论角度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渠道。
为了全面清晰认识高校教育系统经济收支、专项资金管理、教育资产安全完整等情况,必须加大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改进审计手段和提升审计效能的基础上,畅通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所必需的信息渠道财务论文,充分运用0A审计办公系统和AO审计现场实施系统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联动审查,建立一套可操作性强的信息传输、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处理、信息储存的动态高校内审路径。
二、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的主要制约因素
审计“关口前移”是审计方式创新的结果和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延伸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从工作实践上看,高校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取得了卓著的工作成效和良好的社会评价。但是,近年来,很多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建项目、维修改造项目明显增多,物资设备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等等,现有的审计理念、审计独立性、审计方法、审计手段以及审计范围已经无法完全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关口前移”的认识不足
高校内审人员树立“关口前移”审计意识淡薄,仅仅着眼于问题的解决办法财务论文,没有立足于促进机制建设,通过与其他部门协作共同管理学校。并且高校内审工作侧重于行政监督,“事后纠弊”或“事后问责”,没有真正担负起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的职责。目前,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完善和高校治理权力过分集中,客观上阻碍了高校内审工作“关口前移”的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是:审计立项主观性较强,审计风险管理及质量控制不力,业务工作流程存在一定随意性,缺乏各个环节规范的文本等等。
(二)内部审计范围比较狭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财务论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大都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工程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效益审计基本上没有开展,影响了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有效发展。
(三)内部审计工作手段落后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经济活动记录已面向电子化、数字化和无纸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技术为了跟随市场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的步伐,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然而,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开发时代,我国的审计电算化却相对滞后,许多审计人员还停留在纸质账本审计阶段,对计算机审计技术掌握不够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尤为突出。
(四)内部审计人员质量不足
随着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快速建设和不断引进财务论文,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校园网络一体化和,那么这就需要相配套的先进科学管理技术方法和高素质信息化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看,有很多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从传统的审计手段中解放出来,信息技术知识缺乏、跟不上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
高校实行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在指导思想和工作定位上,实现由注重结果到注重过程、由注重监督到注重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转变;在审计内容上,实现由单纯财务领域的差错防弊到注重改善经营管理的转变;在审计方式上,由单纯基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到全过程跟踪审计、由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到任前或任中审计的转变;在审计手段上,实现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审计、网络实时审计的转变。
(一)加快审计理念转变速度
在审计中,既注意对结果的审计,更注重对过程的审计财务论文,实现由注重治标向重在治本的转变、由查错纠弊向风险型审计转变;以加强控制、防范风险为目标,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能力及其有效性的审计和评价,查找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二)拓宽内部审计覆盖领域
除了开展基建(修缮)工程审计、财务收支和预决算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外,每年可以按照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和效益审计。同时,要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将高校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特别要注意从未审计或长期未审计的单位,做到不留死角。
(三)实施审计方式创新工作
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并重转变财务论文,建立以“事前审计为基础、事中审计为重点、事后审计为保障”的审计方式,实现对审计项目的动态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审计监督在防范和控制风险中的积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比如,基建(修缮)工程领域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实现工程项目全程审计与建设工程同步,对工程建设的立项、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结算等全过程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和监督;针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立起“以任前、任中审计为主,兼顾离任审计”的审计模式,坚持有离必有审,先审后离,先审后任财务论文,把审计评价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加强审计手段创新能力
在审计手段上,广泛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多形式、全方位地发挥监督和服务作用。第一,实现由传统手工操作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手段转变,构建起集联网审计、实时审计、在线审计为一体的现代化审计平台,实现对重点项目资金实时的、动态的监控,全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第二,探索建立“两书、两报告”制度(“两书”即《管理建议书》和《审计建议书》,“两报告”即《审计专项调查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年度或半年度)》),充分发挥其在促进管理、服务领导决策方面的作用。第三,充分发挥审计专项调查作用财务论文,针对热点、重点问题积极开展审计调查,如开展教育收费专项审计调查、“小金库”清理、工程领域专项治理等工作,摸清家底,化解矛盾。
[摘要]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单位工作良好秩序的保证,是单位资金合理有效使用的保障,是反腐倡廉、预防经济犯罪的有效措施。随着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和多样化,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已经滞后,文章按照会计法和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管理本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是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有效与否,关系到一个组织的管理效率和发展潜力。但是目前,事业单位的客观环境、工作任务、管理体制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因此,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依旧任重而道远。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观念薄弱内部控制观念是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观念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由于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单一、去向固定,收支活动较少,经费预算有限,导致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的基本认识,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认识不足,抱着可有可无的放松态度。或者说是以财经制度甚至是工作经验来代替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即使有内部控制制度,在内容方面仍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内控意识淡薄,监督力度薄弱,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会计岗位设置不够全面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个别规模较小的单位,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务均由一人担任,并且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挂盖到单位的所有人员和多个业务环节,尤其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薄弱的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比较突出。同时部分单有章不循,将已存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目的只为应付有关部门的审计监察,失去制度了应有的严肃性,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
(三)内部控制制度监督上乏力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我国国情的特殊性,目前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作用微乎其微,现有的法制环境还未能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同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税务、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务资金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至于单位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则很少进行实质性监察。外部监督的不得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放松了警惕,从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审核部门监督也往往流于形式;有些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监督乏力导致内部审计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不能如实、公正地编写审计报告,内部监督部门形同虚设。还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部审计机构,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由内部会计控制执行部门自行监督检查,自我监控影响了内部会计控制职能的发挥。
(四)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缺乏应有的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的防止贪污舞弊、侵吞资产、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但是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事业单位领导者,无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凌驾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少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储备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事业单位绝大部分财会人员身兼数职,疲于应对,再加上会计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各种先进的管理办法由于人员本身相关素质的缺乏重重受阻,难以推行。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举措
(一)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首先是单位领导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按照《会计法》(修订)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必须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由领导干部带头管理内部控制,财务支持人员实施内部控制,职工人员全面落实内部控制。财政、税务、审计及有关主管部门要定期地对单位负责人就财政法规及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培训,使之通过学习,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系统地了解相关法规和内容,以取得他们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肯定和支持,从而能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管理是事业单位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涉及财务、人事、组织、控制、监督等多部门,职工人员作为制度的全面执行者,直接左右执行效果的兴衰成败。因此,普及内部控制基本知识,培养员工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实施至关重要。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内控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的根本原因,因而加快制度建设是做好内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根本。首先事业单位不应用一般会计制度财经制度替代内控制度,我国《会计法》(修订)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安全稳定”。要有的放矢,找准重点,控制环节,确保内控制度建设的正确方向。其次单位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办法为准绳,并结合本单位内部情况外部环境进行实际操作。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合法、合理性原则,即该制度的设立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二是体现内部牵制的原则,即内部财务方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体系。三是全面有效原则,即内部控制应该涵盖财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三)强化内部控制监督首先要完善内外部审计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的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评价。财政部门是财会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负责,并定期对内控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执行检查任务时,应重点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尤其是对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采购付款、销售收款、工薪和人事等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可以有效帮助单位找到单位管理上的漏洞,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制度,从而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在执行内部审计制度时,如果审计人员的在某些项目中不具备独立性或专业胜任能力,可以考虑将该项目外包,这不仅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而且可以有效规避因内审人员专业技术缺陷而带来的内部审计风险。其次,要逐步建立单位内部信息公示平台,如收入、支出个环节的财务信息应客观及时地公示,增强信息透明度,以方便单位内部公众对执法不力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强化会计基础工作是确保单位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关键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得再合理再完善,若没有合格称职的人员来执行,很难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事业单位要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用人机制,规范招聘制度,以控制内控制度执行人员的素质,并且通过多种形式的会计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对财会人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业务能力进行提升,使财会人员的知识技能得到不断拓展,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过硬、严以律已的财务人员队伍。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单位领导和员工的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正确行使财会人员的职责权力,避免潜在风险的发生。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是贯穿于整个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自我调控体系,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现代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状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制度和体制建设完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更好发挥行政职能,除了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内控制度外,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和会计动态,结合自身的特点使内部控制适应时展,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3]姚继兵.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方法[j].法制与经济,(3)期
摘要: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规则、主要任务有明确规定,构建了财务管理整体框架,但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则仍需根据实际自行设计,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缺陷,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及对策。
关健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则的实施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据可循,对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起到促进作用。但因体制原因,该规范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导致的思维僵化、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业务技能不足与现实需求的矛盾愈加突出,给改革带来一定阻力,因此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很有必要。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认知不足
现行财务环境下,虽然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正逐步提高,但仍有部分领导不具备财务风险意识,对财务行为把关不严,不注重建立健全财务制度,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会计工作无序。还有些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过度掌控干涉,导致财务部门及人员无力执行合规程序,财务职能作用发挥缺失,影响单位财务的规范管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预算编制方法简单粗放,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实际工作、人员状况结合不紧密,经费开支与预算执行未能做到跟踪分析。预算编制方法传统简单粗放,程序缺乏规则性,预算执行中经费支出控制不严,公用经费经常挤占人头经费,追加预算时有发生,预算的监督约束作用难以发挥。
(三)财务人员配备不足,财务操作流程过于简单
部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薄弱,财务人员配备不足、财务管理意识不到位,财务操作流程过于简单,无法落实岗位职责分离制度。财务主管执业水平低下,存在误读相关内部政策规定问题,导致财务信息提供不准确、不及时。财务操作流程过于简单,控制约束力较弱。部分单位财务制度只采用通用的制度框架,没有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可操作的财务约束细则,导致某些财务人员操作空间过大,财务行为随意,使单位及他人利益受损。
(四)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外部监督不力
由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资产由政府集体采购调拨,资金使用及管理需遵守主管部门规定,因此资产的效益性并不显著。部分单位无专门人员分管资产,某些报废闲置固定资产多年不处理,仍每年申请拨付维修专项资
金,且随意改变资金用途,专款不专用;资产营运未履行审批手续,营运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前的自有结余资金游离于预算管理之外,没有规范使用,造成极大浪费。主管部门监管不及时不到位,资产使用效益、责任追究制度几乎空白。
(五)内部审计不独立、不客观
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职或由不懂审计的人员担任,内部审计通常只是形式审核,未与工作实际、预算控制标准相结合,未对各经费开支项目进行深层次的追根溯源,保证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合规性的审计目的未达到,不能根据审计结果提出问题及管理建议,内部审计形同虚设,财务监督管理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领导层重视度,确立责任主体意识
管理层应加强学习,对相关政策法规、上级文件精神应具备一定的解读能力,了解基本财务管理知识,增强自身的敏锐度、洞察力,树立正确的理财观,任用有资质有能力的会计人员。单位领导者应认知自身对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地位,培养内控意识,营造内控管理氛围,扩大内部控制在单位的影响力,重视财务管理对辅助决策和过程控制的作用,支持财务部门开展工作。
(二)科学合理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基层预算,强化预算管理
最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预算做了规定:企业应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决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为适应现今理财环境的变化和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发挥事业经费的最大效益,应大力推广“零基预算”,将预算编制与工作实际和需要相结合,做到统筹安排预算支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财务部门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掌握单位工作计划、重点,人员层次结构岗位情况,综合考虑内外部及未来因素,细化预算收支项目,科学预测,使预算编制具有前瞻性。其次,应运用财务分析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追踪预算执行全过程,跟进比对分析,及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利用单位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让单位监察、审计、业务部门参与到经费使用监督中来,共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三,预算执行结果应与业绩考评有机结合,将责任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形成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要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监督,三位一体相辅相成,才能有效加强深化预算管理。
(三)强化会计基础工作,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对提高会计执业水平,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现实意义。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危机风险意识,使财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其次应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学习,并将学习成效与绩效考评挂钩,增强学习主动性,使财务人员能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提高执业水平,熟悉财政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对自身从事的岗位职责有良好认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接受内外部监督;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授权审批制度,细化财务操作规则,实行阳光财务,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会计基础工作的衡量标准和依据,持续监督财务行为,实施单位财务支出违规警示制度,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四)建立资产监督审批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全面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管理,使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资产管理应有专人负责,财务人员与资产管理人员要定期核对,达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要求。主管部门、各级审计监督部门应将对行政事业单位各种资产的监管常态化、现场化,加强对闲置报废资产的管理,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认真清理并据实上报,使上级部门及各级财政能够清楚单位各资产状况,以便合理配置资源,节约资金,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对资产管理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定期考核奖惩,调动资产管理者对资产管理的积极主动性。运用财务分析手段结合资产实际运行状况,对资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追踪资产使用效益,为决策者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内部审计应以相关法津法规为依据,对各资产进行全方位监督,审查资产运转的合法合规性及完整性,评价预算的执行情况,做到维护财政资产安全和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五)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国内会计准则已与国际接轨,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理财环境,行政事业单位要抛弃旧有的用人理念,加强对单位会计领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从专业职称、学术研究、工作职务、社会影响等方面着力培养会计人才,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会计服务质量和会计管理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减少杜绝财务混乱现象。
三、结束语
本文对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从预算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管理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由于新出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做到与进俱进,适时调整,真正发挥财务管理的灵魂”作用,为单位的改革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顺梁,金奕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2,19(8):187-190
[2]朱莹莹.浅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财务与经济, 2012(4):47-48
[3]吴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福建建筑,2012,170(8):119-121
[4]陈华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2,688(7):135-136
论文摘要:新的形势,要求新的变革,提高运管部门的财务管理效益就要从制度改革入手,经过合理的监督和预算,开源节流,做好收支平衡的稳定工作,适应现代化电算技术,为创建运管工作的新局面添砖加瓦。
论文关键词:财务管理提高效益资金
新的税费改革政策出台以后.对公路运输管理部门而言,主要的经费来源取消了。对于运管机构而言,我们必须提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财务管理探究,以提高财务管理的实际效益.保持运管部门的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现今运管部门财务工作的状况
(一)资金可用性降低
运管部门的经费使用形势明显严峻,运管费的取消带来了新的资金状况。虽然自2006年开始,运管的财政专户收入虽然明显增加,改变了收入紧张的状况,但是由于国家财政对运管事业单位管理较严格,运管部门收支两条线的财务预算一年比一年严。可现实状况是专户收人多,并不意味着核定支出也这么多.按规定的纳入资金远远比不上资金的支出额.支出范围与核定的支出水平有着实际情况的不符。
(二)对于资金预算要求明显提高
预算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前瞻性地做好预见,进行可行性的资金运行方式,做到“先预算,后支出”的基本准则。如:财务收支预算、专项经费预算、办案经费补助预算等都要进行合理地预算,并形成详细具体的项目清单,报给上级主管部门之后,才能予以核拨和执行。
(三)部门管理关系复杂
现在的运管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这就导致了我们的预算:工作、收支审计、收费调整等工作的进行比较困难。同样的,财政部门的资金拨付、收费许可验证和即将开展的物流信息局等指令工作也不能够顺利开展。这种部门管理的横向复杂性.需要运管财务工作人员的沟通才能获得理解和支持,无疑地加大了财务工作外部环境的不利因素。
(四)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不健全
现在的财务管理对于审计工作不是很重视。有的部门甚至没有设鼍审计机构和人员,主要是有些领导认为审计是一种敌对关系,这样的主观认定使得审计丁作很难开展。当然.也包括一些人员因素,有些单位缺少适应审计工作的电算化人员。也就无法无法全面履行审计职责。这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监督制度缺乏的财务管理会直接导致管理效益的降低,使得许多资金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二、如何提高运管部门财务管理效益
(一)加强财务管理。增收效益
在目前运管部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要开源节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来提高收入.改变运管财务状况。如今.我们的经费由于过于吃紧,根本没有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改革。这样的恶性循环会导致设施简陋,装备落后,也就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资金的增收也就更为困难。在这样严峻的情况下,运管部门财务工作必须贯彻“以稳定保发展”的基础原则。①要严格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增收节支工作.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经费支出标准,让“制度增效益”。(在开支使用上,要大力压缩非必要性开支.严格遏制各单位在费用支出上互相攀比和为职工滥发钱物的现象。③在理财观念上,要进行全员的合理理财,定期公开财务报表,接受职工监督,通过增加资金使用透明度来鼓励职工自觉地节约一点一滴。总之,广泛地依靠集体的力量,广泛凝聚财力.统一于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以节约发展,紧密围绕增加交通运输发展效益这个中心节约资源。
(二)加强会计监督力度,打好基础
运管工作中财政部会计丁作是有一定的规范要求的。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效益,我们的会计工作要对照检查,做好运管部门会计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对其职责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以了解财务具体工作的落实情况,对清查结果中不符合规定的,要加大监管力度.要求各单位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清查内容一般包括财务收支、会计信息质量、执行财经政策法规等情况。监督的最终目的是要以检查为手段,做到早发现、早分析、早纠正,早制定、早整改。同时。为了让财务人员更好的完成T作,还应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以便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三)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做好监督
“依法理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部财务的自身监督,二是接受审计的监督。将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制约。为了提高企业的防腐免疫力除了主动接受审计的监督外,还应有一定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随时的监督、整改。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会计法》明确了内部审计是对会计资料的监督、审查,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运管部门的内审工作,要创新理念,完善考评体系和评价制度,由查错防弊向内部及时控制、及时分析评价的新理念转变。
(四)推进会计信息化,适应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医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举措。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单位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具有不同于外部审计的特征,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医院的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只有科学掌握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1. 制约、防护作用。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医院利益。披露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
2. 鉴证和促进作用。开展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强化医院内部监督机制。促进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
3. 建设性作用。审查评价医院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审查评价医院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医院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1. 审查资金来源的正确性和收入的完整性。首先理清医院资金来源渠道,分清收入款项,审查其收入来源是否正确;其次审查其是否区别经营性、非经营性、专项资金等资金性质,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隐匿收入,设置账外账等违法行为;再就是审查有关收入完税情况。
2. 审查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对于医院各项支出,应重点审查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有关手续是否完备。支出项目是否真实,是否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效果如何,有无挤占、挪用或损失浪费情况;其他支出中有无为了逃避监督的模糊项目,是否非法支出。审计本部门的效益性应从实际出发,特别要抓住本单位的大额资金支出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这两个突破口,必要时应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审计资金的预算是否合理,是否按任务情况安排到位,资金物化结果如何等等,通过审计避免经济损失。
3. 审查资产、财物管理的安全性。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建设、处置等情况进行审主要查其账物、账账是否相符,查,有无非法处置资产情况;处置资金有无不按规定入账,而是转做“小金库”随意挥霍等问题;资产处置手续是否完备,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4. 审查债权债务总体情况。主要审查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是否清晰,有无责任人员或部门负责;债权债务形成的依据、原因、用途及形成过程;有无呆、死账,有无利用债权债务以权谋私的问题;有无借债乱发钱物,随意改变借款用途等问题。
5. 审查内部监督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医院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的会计核算应该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财务准则,根据本行业适用的国家财务规定,制定相应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根据医院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单位或部门应当遵循的有关规定,判断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内容是否齐全,方法是否可行,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审查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其次应对单位已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审查其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适用于实际情况,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6. 开展对外采购审计。对外采购是维持医院运行的重要经济活动,是医院资金支出的重头戏。对外采购每节约一分钱,就意味着单位增加一分钱的净收入。因此对其进行审计,规范医院对外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促进医院加强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是国家以法规的形式赋予内部审计的职责。
7. 审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主要审大经济事项决策是否经领导班子集体决定,有无独断专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有无重大遗留问题。
通过内部审计应该达到为医院领导提供可靠、真实、准确的经济活动监督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内部审计还要不断健全审计责任制,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约束,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公正、充分、有力、到位,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作用。
三、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举措
当前,在医院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认识,一些单位尚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审机构的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发挥审计事后监督作用,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适应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更好地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效能和作用,应实施以下举措。
1. 必须设立医院独立的内审机构。只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在行政隶属关系上,要求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2. 完善内审制度建设,加大审计建议和意见执行力度。根据国家《审计法》等相关法制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等内部规章制度,完善内审机制,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医院以书面的形式授权内部审计特定的职责,避免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在执行过程中的人为意志的干扰,使审计真正发挥作用,保障医院的健康发展。
3. 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为适应现代形势的需要,医院内审人员在数量上需要扩充,在素质上需要提高。应该吸引技术、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必须注意更新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 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发挥好内审作用。随着单位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内审必须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要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逐步向效益管理延伸。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把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具体环节。开展内控制度审计,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帮助医院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度;开展基建工程审计,节约建设资金,促进医院加强基建管理;开展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从而保障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国玉;关于医院对外采购审计的探讨《会计文苑》2006年09期
[2] 郑阳晖;浅谈医院内部审计实施策略《现代医院》2005年第11期
[3] 李刚 ;浅谈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会计文苑》2006年09期
论文摘要:就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务操作,在培养中突出“强实践、善实务、能创新”的要求,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应根据目标进行教学研究、分析。
会计与审计学专业是经济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其中融合了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审计等各方面的内容,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中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实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当然要承担为会计与审计系统输送各种类型的、掌握会计与审计专门知识和能力的人员的重任。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为如何培养合格的会计与审计人才进行积极探索。根据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对会计与审计对象的选择,对合格会计与审计人才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会计与审计人才总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在总体数量和总体结构上要满足不同会计与审计主体对相应会计与审计对象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有效实现其审计目标的需要,培养的审计人才既要满足企事业单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不同需要,也要满足各个重要行业的特定需要。二是会计与审计人才个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满足财政财务信息真实性、财政财务活动合法性、经济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复合性要求,无论是会计、审计人员,都必须掌握相应知识和能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折射出现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弱点。
针对行业的需要,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很早就认识到会计与审计教育事业的产品是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和会计与审计事业的发展。为此,我院会计与审计学专业不断研究审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以此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
根据国家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预测,会计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增多,审计机关审计人才,尤其是高级审计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随着审计业务比重的增加,审计机关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因此,会计与审计学专业立足国家审计,开发特色课程,实施特色教学,树立专业品牌,近年来该专业先后开发了基础审计、财务审计、审计电算化等特色课程,与时俱进,重点突出会计与审计实训。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企业制度的建设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将有明显增加。据了解,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只有执业人员5万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位居榜首。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就业层次较高,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我院现况
资料显示,我省十所高职院校里只有有2所设置审计专业或审计专业方向,有6所设置了会计专业,这只是会计与审计学科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设置在管理学专业之下,从2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设置来看,对会计与审计人才以培养社会审计人才为主,而这种专业设置,缺乏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专门审计人才培养的功能,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审计人才总体合格性的要求。
可以推断,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总体结构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一些高职院校要么没有会计与审计类专业,要有就是注册会计师培训;缺乏所有会计与审计主体人才的培养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政事业会计与审计、财政税务会计与审计、金融保险会计与审计、工程投资会计与审计等所有会计与审计门类人才的培养功能。二是我国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以管理学专业为背景,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中难免受管理学理论、思想、的制约,以管理学为背景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机制,难以培养出既有会计操作技能,又能进行财政财务审计,又有绩效、效益审计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作为学科来说,也难以形成促进审计与会计以外的其他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平台。
三、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调整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与审计专业优势经过多年建设,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品牌专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划分为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资产评估四个专业方向,体现了审计学专业结构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特点,突出了审计本质性的内涵,而省内开设了同类专业的其他院校,大多将其定位在社会审计方面,与之相比较,审计学专业整体架构比较合理。财会知识只能作为审计专业的基础之一,而不是全部内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内容,现代审计理论要求我们审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在文、史、哲和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教学前提下,向经、管、法方面延伸。为此,会计与审计教学内容设计也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原则,强调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培育其猎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调适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优良政治素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审计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税收实务、经济法、资产评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也包括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暑期社会实践、会计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等。我院2009年该专业的就业去向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其中,在各级机关就业的占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事业单位占15%,各类企业占55%,金融单位占20%。
四、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发展展望
1 充分认识管理学在会计与审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管理学是现代审计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关注管理学发展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影响,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也就是说,要从现代经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角度认识会计与审计的重要性,从会计与审计的对象、会计与审计的定位、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与管理学的关系、审计与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审计与法学的关系等等认识现代会计与审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特别是要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方面准确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同管理学科的联系和区别。对会计与审计的专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在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今天,可以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其他学科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学与经济学与审计学、管理学与审计学以及法学与审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科学把握审计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趋势。这样,在不会把会计与审计单独认为成为“大会计学”。
3 按照现代社会需要优化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首先,要重新设置会计、审计专业作为管理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强化经济学和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科,满足专业培养对基础理论的需要。其次,重新确定专业主要课程,满足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要。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胜任会计与审计工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执业训练。在会计与审计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模块教学,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增加学生对流程、会计、审计程序等的具体认识。同时,在本科教学的后期,可以把学生安排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机构财务部门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既保证了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的效果,又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是一举两得的。
会计与审计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学科必须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培养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与审计人才,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颖.对审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zz66免费论文资源网.
论文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对策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会计经济主体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可靠与否,是会计信息使用人能否作出正确决策的关键。经济活动越复杂,会计信息在经济决策中的作用越大。然而,由于受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会计信息生成系统自身因素的影响,已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种社会痼疾与国际性现象。
一、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 (一) 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驱使 现阶段,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并存,经济利益多元化。企业领导从个人或企业的利益出发,为了获取贷款,减少纳税,吸收投资等,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甚至一个单位设立几套账。如给合作伙伴的是“如意表”;给贷款银行的是“放心表”;给税务部门的是“叫苦表”;给企业主管的是“业绩表”,这使财务报表成为无所不能的“万能表”。从另一个方面考虑,目前对企业领导的考核往往以实现的利润等指标为主要依据,某些领导为了捞取政治资本、骗取经济指标等,置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于不顾,指使会计人员采用非法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技术加工”,这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二)会计准则、制度和会计政策有可选择性 由于各企业具体情况不一,准则只能对企业的工作提出基本原则和规范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样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就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如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何种方法才算“如实反映”?此外,会计准则的制订颁布常落后于会计时间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使会计处理“无法可依”。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事业单位为维护资产的完整性,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以及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考核和评价而制订的制度、方法和措施的总称。然而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职务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内控制度一应俱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流于形式;不少企事业单位以及管理人员对这方面认识不足,致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过于马虎、简单,各种错账不能即使被察觉和抑制,其反映的会计信息自然不可能真实可靠。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对要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监督。但目前有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有些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平时又不加强学习,在处理会计业务过程中由于对会计核算规范掌握不透,对新的理论和刚出台的经济法规研究应用较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日常核算工作不符合规范,对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判断不准确,直接影响会计核算的水平;有些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为了个人的私利,知法犯法。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探讨 要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也要采取综合治理对策。除了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外,对于会计工作失误的主要对策是建立和健全内部的控制,加强内部检查;对会计舞弊的主要对策是强化外部检查和监督及其处罚力度。此外,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也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因素。
(一)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的合法与公正、经济业务合规合法,并提高经济效率。健全内部控制,通过适当授权和职责划分,确保经济业务合规合法;通过会计工作的内部分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记账与对账、资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及审核等相互交叉稽核和内部审计的独立稽核,预防、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工商管理毕业论文,以此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这也是新《会计法》中增加了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理论依据,实际上也是反映了国家希望通过相关法律促进各单位内部建立内部控制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愿望。健全的内部控制能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各单位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稽核制度等,以便会计人员遵照执行,减少漏洞。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离不开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健全以审计监督为主,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监督检查及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外部监督体系。审计组织是进行经济监督的专职部门,它们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性方面具有其他经济监督管理部门不可替代的优势。国家审计机关重点作好财政、税收、国有金融机构、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专项资金、主要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及审计,其他单位交由民间审计组织进行审计;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应充分体现其职能和作用;提高审计覆盖率,逐渐做到有关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均经过审计。同时,也充分利用和发挥财政、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和社会力量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做到齐抓共管,形成综合的会计信息监督体系。
(三)依法处置会计舞弊者。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有《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刑法》等规定了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处理处罚规定。只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会计舞弊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会计信息质量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张忠诚:试论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几个因素[J].上海会计2000,(12) [2]李威:试论会计信息失真[J].商业现代化,2006,(2)
[论文摘要]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速公路作为公路运输高度发展的产物,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围绕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工作如何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应对挑战,促进发展等问题,作了粗浅的探讨。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陕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表现为高速公路规模的迅速扩大。截 至2003年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3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预计到2007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 7万公里。另一方面表现为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业务性质的多元化趋势包括:①处于建设期的建设项目企业 ②处于经营期的营运管理企业;③高速公路养护、交通安全配套设施的生产安装,收费、监控及通信系统的设计维护,服务区经营、物业管理等副营企业。这种高速发展的态势,日益形成的庞大的资产规模以及多元化的业务范围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2004年 l1月19日,交通部以第12号令的形式 了经修订的 《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 下简称 《规定》,并于2005年 1月 1臼起施行。《规 定 的实施,是规范交通行业内部审计行为,促进 和加强交通行业内部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依据和动力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目前的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既包括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老问题,电包括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 问题,有效地贯彻落实 《规定》的精神,是摆在当 前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前一个非常迫 切的问题。
一 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建立寓服务于监督 之中的内审体制。
1.把握职 能,明确 目标。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高速公路投资主 体多元化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发生了 变化。然而,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目前内审职能仍 然受我国内审起步阶段 “作为国家的代言人”的
观点影响,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 内审职能与企业监事职能之间界定模糊,致使许多人认为内部审计与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无关,把企业灵活经营与内部审计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一方面使企业领导对内审工作不重视,削弱或淡化内审机构 ;一方面使内审人员有“双向服务”思想,工作目标上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内审职能的有效发挥。
规定对内审职能的最新定义是:交通经济监督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依法评价和监督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与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为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现经济目标提供保证和咨询服务的行为。通过新定义,可深刻了解到内部审计是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向企业领导提供真实的控制信息,使企业在管理中目标到位、措施得力、管理有效。因此定位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寓服务于监督之中是内审的主要目标 。
2.拓展范围,准确定位。
高速 公路作为现代基础设施,其建设需要大量 的资金 ,但仅靠政府有限的投入和交通规费的补充已远远 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的增长,必须广开融 资渠道 引入银团、民间乃至海外资本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股权多元化、国际化应是势所必然。另外,由于高速公路 自身发展的程度和外部环境的制约,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风险来自多方面,传统的财务审计 已远远 不能适应经营者的要求。所有这些都影响 内部审计的方方面面,迫切要求内部审计 向管理审计 、效益审计及企业可持续发展审计等领域深入 。
管理审计在加强企业 内控基础管理 、防范企业风险和为企业增加价值方面有着其他控制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效益审计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审计方法上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重视环境保护、追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高速公路经营企业 的共同使命和责任,由此而来的经济发展审计、资源审计和环境审计也将成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为了适应形势,内部审计必须贯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
由此可见,新形势下内审要找准定位,充分利用内审人员对企业相对熟悉的有利条件,以服务为目的,以监督为手段,扎实服务,这才是企业所需要的 ,内审工作才有生命力。
二、健全组织体系,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具有高度独立性和专业性的内审组织机构。
1.健全组织体系,提高人员素质
我国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内审人员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多数来自财会队伍,专业单一,后续教育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②审计手段落后,远程审计、计算机审计涉足甚少。③缺乏工程建设、企业管理、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审机构设置种类多样 :有的设立了专职的内审机构 ,有的将其并入财务或纪检监察部门。许多内审机构势单力薄内审的独立性受到极大限制。
面对新的形势,首先要改善内审人员的结构由于内审领域的拓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一的人员结构已不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需配备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及IT审计人才。二要实行内审人员从业准入制度,进入内审队伍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从业资格。三是加强内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一方面企业要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内审人员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以适应现代内审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
2.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机构是内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内审发挥作用的关键。高速公路经营企业 目前 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从 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上看有的受总会计师领导,有的受总经理领导,有的受总经理和财务经理双重领导 ,有的受监事会领导 ,有的受董事会领导等。从表面上看这是形式问题,实质上反映了内审机构在企业 中的地位。
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独立性和权威性。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结合我国目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实际,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三、积极稳妥地探索网络远程审计和计算机审计
1.善用互联网优势,提高内审工作效率。
随着高速 公路里程 的不断延伸 ,高速 公路经营企业经济业务量也不断扩大,每年一次的现场审计监督手段已无法适应其发展要求。如今,计算机己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劳资财会和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加之企业局域网的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与下属公司、物资供应商、金融机构、税务部门等外部组织的联系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进行,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必须伸入“网络”空间。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 内审工作如果没有现代化的科 技手段,就无法适应多变的形势。企业根据知识经济时代信息 化建设的要求,加大对内部审计 的科技投资力度,使内审工作摆脱手工操作早 Et进入信息 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从 而尽可能减少 、避免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积累经验,积极攻关,探索计算机审计的新方法、新技术。
远程审计是利用审计数据接口技术,通过互联网获得被审 单位的原始数据 ,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 ,运用审计软件分析判断,并通过互联网传输或在 网上公布审计报告的审计方式。计算机审计是计算机技术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结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EDP)进行审计,即将计算机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②计算机辅助审计 ,即利用计算机作为审计的辅助工具。
目前,能够适用高速公路企业的审计软件系统几乎没有,大多数企业均不具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数据接 口。如何对那些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计算机会计管理系统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审计监督,推动交通 内审信息化建设,笔者建议,吸收全行业既有计算机基础理论水平、应用能力又有内审实践经验的人 员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开展计算机审计 的实践与理论研讨活动,对遇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攻关,总结和推广计算机审计的专家经验等,势在必行。
四、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实现内审部门多种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
1.建立内审部 门绩效评价模型的不利因素 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为了提高运作效率,需要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内审部门也不例外。内审部门的绩效评价问题在我国提出较晚,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过于简单,在权重赋值上随意性强:①内审部门作用的发挥深受其独立性、权威性特征的影响,而这些特征的强弱多由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和内审在企业中的地位决定。②内审工作实际上是一种面向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对于服务质量的认定缺乏统一的方法和标准。③内审部门的贡献一般都具有长期性,而绩效评价一般以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段为周期。④内审部门的作用多具有间接性很难用定量方法计量,用定性方法 又过于简单,缺乏说服力。⑤内审部门提供的咨询服务依赖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作业单位的具体行动,很难评价咨询服务的质量。
2.建立内审部门绩效评价模型的设想原则:保证指标的有用性、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把握考核重点,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多角度建立指标体系,实现多种构建方法:一种方法是以内审部门作业范畴为对象,将内审作业细化,针对具体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另一种方法是以内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为范畴,结合时间长度设置短、中、长期考核指标。再一种方法是利用企业绩效目标确定内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首先界定内审部门可以影响的企业绩效 目标,接下来分析内审部门要作出什么样的业绩才能有助于企业达到目标,把这些成果作为内审部门的考核标准。
总之,就我国高速公路行业内审工作现状而言,已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迅速扩张的要求。因此,面对高速公路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迈向国际化的新形势,中国高速公路行业内审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扎实服务才能破冰前行。
参考文献
[1]刘步存.高速公路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
[2]张坤,李嘉明,周和生等.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M]北京 :化学工业 出版社 ,2004.
[5]邱胜利 .网上 审计[M].北京:中国金融 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