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阅读教学论文

时间:2023-04-26 15:42:47

导语:在初中阅读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阅读教学论文

第1篇

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分配要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小组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的分组,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及时的进行小组的调节。笔者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分组方式:首先是固定的小组组合。这种小组的分配是根据班级作为排布的方式惊醒分作,一般是前后两张课桌四个人为一组,便于随时的进行交流与探讨。因此,教师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要考虑到前后左右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因素,以便发挥小组的整体优势。这种小组合作一般运用在初步阅读中,生词、生字、词语含义等等的学习,小组内部成员可以分工合作,然后进行综合整理,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是自由组合式的小组学习。这种小组学习的模式一般运用于刚刚开学的时候。开学之初,学生彼此之间不了解,教师对学生的性格与兴趣也不是十分了解,可以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合作的对象,进行小组的分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的过程中充满创新。另外,在需要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时候,也需要这种自由组合的模式。例如在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学生会以更好地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并列式、辩论式等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开展的价值在于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来促进小组成员内部的共同发展与共同进步。因此,教师要为小组的合作学习制定一定的目标,为合作学习提供动力与凝聚力。教师在制定合作学习的目标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阅读教学的内容等来进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三峡》一课的时候,教师提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生字、生词,翻译、理解课文内容,熟读成诵。

2.品读课文,展开想象,领略三峡雄奇险拔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绝妙之处。结合这几个方面合作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学习,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然后进行综合的分析,最后达到学习目标,准确分析课文。

三、科学调控合作学习的时间

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时间要科学合理。课堂中学生合作学习要做到松弛有度、张弛结合。不能够为了赶紧教学进度,就匆匆忙忙的进行合作学习,规定学生讨论的时间,学生正在讨论到激情之处,教师就不管不顾的打断,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会逐渐的减弱。同时,也不能够任由学生没有止境的讨论下去,有的时候学生没有进行探究的欲望,思想状态比较散漫,教师就要及时的给与管理,打断这种“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处理好合作学习中的矛盾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进行阅读实践,而是由学生自行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使他们在丰富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培养自己切身的感悟和思考能力,从而熏陶自己的情感,获得审美的乐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鼓励他们寻找和运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这也就表明,落实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广大教师就必须实施一些有效的措施去突出和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条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减轻学习上的精神压力,缓解课堂疲乏,情感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和老师的情感产生共鸣。而爱是情感的基础,教师首先要将自己的真挚情感融于课堂教学之中,以端正的教态,慈爱的神情,和蔼的语言讲课,让学生在温暖和谐的气氛中,集中精力聆听教师的讲授。鲁迅先生说:“意美以感人,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微笑可以填平师生之间的鸿沟,可以架起师生互相理解的桥梁,上课时,当你面带微笑,步履轻盈迈上讲台时,孩子们的情感也会被同化,在舒畅的心境下聆听教诲,感受被激励的幸福,感受获得成功的快乐,还有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对教师课堂的热爱情绪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最终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去探索学习。

而且,教师在这种环境下指导学生阅读时,不再是自上而下,授之以渔的形式,而是引导他们去探索,分析,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法就是根据课文所描述的情境表象,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着一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可以通过图片、摄影、音乐的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使学生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描写的事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产生一种真实亲切明晰感。

二、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与此同时,兴趣与学生的情感紧紧相连,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材料,当然消极的情绪也会抵制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主动寻求、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内容上,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的教育资源,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以鲜活的现实素材使语文内容变成课堂教学的一泓活水。在课程实施上,要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学生积极的思维与其思维的品质有关。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通过一定的练习训练其品质,如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等,学生掌握了思维的方法,他们才能正确地思维,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学生在听课时,若能循着教师的思路走,甚至搞清了教师讲课的思维方法、思维形式、思维规律,那么,学生一定会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其智力水平相关。教师的启发诱导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都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有较大的难度,可更换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或者将其问题再分解成有梯度的相关的若干个小而易解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小问题理解解决了,大的问题自然而然得以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正常开展。当然,所分出的小问题应有价值,既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又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学生的积极思维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关。教师应有全新的观念,民主开放的教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大胆完整地陈述自己的观点。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自己的需要和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起来。也只有在这样的场合下,学生的不同观点、不同想法才容易产生,才会放飞思维的灵感。从而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

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对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丑小鸭》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象一下丑小鸭后来会怎么样?把自己想象的结果和课文中的情节相比较来感悟丑小鸭变成小天鹅的艰难历程,从而体会丑小鸭对生活的坚强信念以及对我们的启迪。后来,我曾用这种方法进行授课,同样也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可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变换教法,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如何利用教学素材,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去积极主动探索学习,是现今教育家非常重视的课题。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切合实际地采用一些新进的设备,通过新颖的授课方式,拓展阅读的内容,创设与阅读素材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此种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三、教师通过一些课外阅读拓展,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与水平,此时,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课前预习的作用,前延教学关口,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依据某教育杂志社的调查结果,仍然有35-45%的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这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预习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尤其是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必须预习的习惯,并拟定预习重点,提高预习针对性。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科学预习方法的指导。部分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虽然有预习的积极性,但是方法不够科学,也制约了预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强化科学预习方法指导。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推广的“读、思、记”三步预习法是一种非常成功的预习方法,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阅读了解内容,通过深入思考探究问题,并进行练习,检测学习成效。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需要帮助的内容摘记下来,为探究教学奠定基础。

通常情况下,阅读水平较强,语文较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经验往往都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内的阅读,他们大多数受益于课外阅读,采用不同的教学环境,用“新”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加以充分的利用。为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可以以新的教学内容作为吸引的本体,还可以以“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器具来刺激学生感观。我们可以以现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较多的课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例。从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新鲜的教学组织形式会在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时间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为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会从这种不同于固定教室教学的环境中提取有利于组织教学秩序和教学内容吸收的各种因素来给学生造成视觉和听觉冲击。例如,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带色彩的文字来形象化教学内容,给学生造成视觉冲击,那么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的就会被这些生动形象的内容吸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合适宜地将教学素材与生活相联系,为学生拓展广阔的阅读时空,并且还要重视阅读实践活动的实施,让阅读活动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连。当然,要做好这些还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给与他们科学的指导,引导他们注重思考和积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想象。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四、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创新人才,一切必须从学生出发,引导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在真正实践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得到开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激起他们创造的火花,从而使他们的自身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亚里斯多德曾经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这就表明,只有有疑问,有问题,才会出现思考,才会出现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还要向学生多提出一些质疑的方式,以此来对他们做科学的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还需培养学生的思维,只有存在异,才会有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加讨论及思索,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来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

再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和想象,世界上一切创造都少不了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前提。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形成驾驭语言的能力。而驾驭语言中的各种要求,就理解而言,则主要表现在语感能力上。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首先激起学生乐读的情感,通过多读,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领悟课文中丰富的语言蕴涵,以便能够运用语言进行表述课文内容。其次,语感及语感能力是在无意识状态中获得的,这一特性决定了行为环境在培养语感能力方面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通过开展情境演示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以语言实际使用者的身份进入学习过程,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和理解能力。另外,教师还必须依赖自身的学养悟性,精神气质以及人格力量去点拨、引导、感悟、熏陶自己的学生,从而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实质上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突破课堂的界限,并跨越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考问题的潜能。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另外,还要不断关注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鼓励他们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善于求异,大胆对课题提出质疑,并在质疑中对他们做出科学的引导和讲解,使他们真正融入到阅读教学中,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孟盈.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10).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56-01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课是一种基本课型,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去获取信息、预测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广大英语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不少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当前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不高等现象,与问题设计单一、问题内容不够深入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必须优化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艺术。

1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初中英语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进行的,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阅读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阅读板块,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具有容量大、密度高、课时紧的特点。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问很重要。问题设计的得体、巧妙,能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不重视问题设计艺术,致使问题设计存在一些误区。

1.1无效设问

从问题质量上来看,设计的问题多但能力训练目标不具体,有的甚至是无效提问。问题涉及到文章的主旨、脉络、目的的比较少,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1.2问题形式单调

一些教师为了方便,问题设计时常采用对或错的形式,学生的听觉、视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活动。

2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艺术

2.1读前设问,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学8A Unit 4 Reading Giant pandas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熟悉的图片,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Who is it?并让学生分组讨论作出回答。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It is Po,a hero panda。师:Yes.In the film,which is his favourite food?生:Noodles.师:In the film,what can he do?生:Play Kungfu.师:Good!What dou you think of Po?生:Lovely,brave…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Today,we will meet another lovely giant panda named Xi Wang.Let's see wether the two giant pandas are different or not.通过这样的一问一答,学生对大熊猫的认识有了初步的印象,为有效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读中巧问,逐层推进

2.2.1读中设问,层层递进

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因此,问题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体现知识结构的严密性、条理性,深化学生思维。如教学8A Unit 5Reading Birds in ZhaLong时,可以先设计一级问题:where is ZhaLong?What makes ZhaLong special?What problem does ZhaLong have?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分别在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可以促使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弄清文章大意;再设计二级问题:Why are there so many birds and wildlife there?这个问题是在前面一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最后再设计一个开放式的讨论题:What will happen if we don't protect wetlands?要问答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回读课文。这样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2.2.2读中追问,开启思维

阅读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即时生成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追问,开启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8A Unit 4 Reading Giant pandas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前三段,并根据the growth of Xi Wang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本部分细节。What did Xi Wang look like when she was ten days old?What did she start to do at four months old?这样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学生会透彻了解“希望”的成长过程。然后教师追问:Why does the writer give the giant panda the name Xi Wang?这个问题稍带有深度,能引起学生深思,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促使学生不断的深入阅读材料体会作者的意图,从而开启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2.3读后设问,注重应用

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知识性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有明确的答案并且学生的答案基本上趋同,虽然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但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开放式问题则没有固定的答案,容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加大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比例,激发学生的参与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语言输出,使师生课堂互动更具有交际性。如教学7B Reading A ghost in the zoo后,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What will you do if you meet something unusual?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给出答案。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会给出很多答案如call 110 for help;shout loudly for help等。这样的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他们在积极的参与中能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阅读的交际化。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只有优化问题设计,改革英语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4篇

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模式是把学生作为主体,自主阅读和传统阅读相比具有显著的阅读效果,自主阅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已有的阅读基础上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教师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树立信心。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达到引导学生思维的目的。要改变语文的教学思路,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成以学为主,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方法

1.了解课文题目,锻炼学生看到文章题目后,结合题目提出要知道的内容,一般文章题目是整篇文章内容的概括,从文章题目可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文章题目是学生理解文章的纲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文章题目提出问题。

2.文章内容要预习,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确立一个学习目标,从而解决学生盲目阅读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学习目标,学习效率和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3.让学生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后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提出的问题经常没有办法抓住要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一些鼓励,教师设置的问题要从简单到困难,给学生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感知课文。

4.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模仿着提问。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示范。提出的问题要有实际意义,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提问。

三、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方式探析

1.注重先学后教的教育方式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自主阅读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要有主体意识。改变学生的惰性,在学习中不依赖教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先学后教。教师在课程开始前不要对教学内容做过多介绍,让学生自己阅读,在阅读过程体会作者的感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独特的感受,如果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就对课文内容进行介绍,学生就会有先入为主的心理,在教师的介绍下理解课文,缺少学生自己的理解,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性。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活力,在课堂上自主探究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要过于追求答案的一致性,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中亲身体验阅读的过程,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式。

3.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时间在自主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理解阅读内容。不能只是大致阅读一遍就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如果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刻了解,就没有办法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传达给学生。但是如果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就可以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就会对文章内容有独特的理解。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组讨论;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75-01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喜爱新鲜事物、个性张扬不羁、热爱表现自我,他们已经完全具备开展分组讨论学习的资质和条件。然而,调查发现,当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显著的“中国式”现象,教师在三只讲台上滔滔不绝,单向传输自己呕心沥血准备出来的教学目标内容,但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不“买单”,说悄悄话、注意力不集中、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些大多是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个性导致的。初中英语分组讨论阅读教学则是基于阅读教学特质和初中生阅读学习规律,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及时扭转了课堂异化的局面,让学生在初中英语阅读学习中不再感觉孤单。

一、主题鲜明,制造认知冲突

动机理论指出,认知冲突生成的求知需要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初中生求知欲强,喜欢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学习好奇心,英语阅读作为学生接触社会,理解多元文化的一个窗口,如果讨论主题设计得当,能够巧妙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学生将会在强烈的动机指引和驱动下,展开深入的分组讨论阅读学习,实现英语阅读的灵动和升华,如果设计的主题不具有讨论性,没有可以吸引学生眼球的亮点,英语阅读文本对学生来讲,就犹如天外来物,不仅生疏,而且学起来感觉格格不入,会激起学生的消极情绪,分组讨论阅读也可能沦为学生泛泛而谈的消遣活动。

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Good manners》的“reading”部分教学时,这个对话是Daniel和Jenny围绕“the manners in the UK”展开。在这个对话中,不少学生对于他们的礼节表示很诧异,如当人们第一次见面时,他们最喜欢讨论的话题是天气,而我们中国人习惯以“你吃了吗?”开头。为了消除学生们的阅读障碍,我在语篇阅读中,开展了一个“The different between us”的探索活动。在这个分组讨论中,我鼓励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将这些和我们生活礼节不一样的地方从文中找出来,并进行对比。在这样的认知冲突中,学生们反而更加容易从差异中理解语篇,学习语篇。

二、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生成

分组讨论是合作互助学习的重要形式,但它的前提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彰显,只有每一个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具体探寻阅读文本和讨论主题背后隐藏的本质内涵,学生才能在分组讨论中占有一定的“话语权”,也只有每一个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知识生成的具体过程,才能理解并学会运用一个词汇,或一个短语,或一个语法,从而实现学以致用,虚实结合。所以,在初中英语分组讨论阅读教学中,讨论交流虽然是教学组织的核心环节,但必须先要求学生竭尽所能去思考,去探索,敢于质疑,学会发散思维,让创造性学习火花处处绽放,也让阅读教学课堂不再那么苍白无力。

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Friends》这一单元形容词的比较级(comparative and superlative)这个语法知识点时,在语法点的呈现后,我引导学生们记住课本中的form(表格),尝试对不同的形容词进行分类,如big、short、high、clever、busy、heavy、large、late、early、thin等,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词汇展开讨论,根据书本表格的分类提示,迅速地将它们归类到form的正确地方。这个分组讨论的学习活动,以顺推的方式,要求学生们将所学变成所用,达到了意义操练的设计目的,能够强化学生们对这个语法规则的理解,同时深化学生们对词汇的辨别,有效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

三、交流互补,促进学习共进

交流互补是分组讨论教学的核心环节,有效地弥补了学生间参差不齐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大胆张扬自我,表达自己对阅读教材和问题的意见和看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间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实现了分组讨论阅读教学设计的目标和任务。

如在教学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Dream homes》这一单元时,在“Reading”部分,在A部分中的“Homes around the word”中,在这三个来自不同国家学生的博客基础上,我鼓励学生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写一封集合小组智慧的回信。在这个活动中,我引导学生们有分工又有合作,先就这三个blog展开讨论,随后模仿他们的blog,尝试以依样画葫芦的方式,写一封回信。在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负责朗读,有的学生负责出点子,有的学生则负责动笔将这些点子进行整合。在这个小组活动中,他们有讨论也有分享,在合作的过程中,将阅读变成见解,将见解变成小作品,充满了成就感。随后,我鼓励各个小组开展组间的交流活动,鼓励他们呈现本小组的blog,并请小组代表上台演示。

总之,初中英语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学会凝聚学生学力具体分析、解决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阅读学习不再成为单调乏味的“无用功”,让学生对阅读学习不再感到恐惧和孤单。

第6篇

一、自主性的阅读,是阅读主体与阅读材料的和谐自由的统一。

从阅读主体来说,他每时每刻对自然和社会的感受都在变化着(在某一时段或某一层面上是相对固定的),或因自己的需求(知识或情感)而变化着、重复着、深化着、提高着,而且每位主体的感受和别人都是有差别的。当眼前的阅读材料能触动他自己的某种感受时,就能调动他的兴趣,当他此时需要某种信息时,他对这种刺激特别敏感。每一次阅读都不一样,每一次阅读都有新感悟,目的不同,重点不同,阅读的方式、对材料的解读必然不同,所感所悟也不会一样。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让他们自主地探究课文,在每一次阅读中都有收获。从阅读材料来说,它所表达的是个性的情感思想,所采用的字词句和语法修辞也都是这种个性表达的材料和手段。当阅读主体的个性与作品全部或部分相契合时,个性与个性的碰撞就会闪烁出耀眼的智慧火花。这时,阅读材料与阅读主题便达到了自由和谐的统一。

二、自主性的阅读,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建构有个性特征的理解和感悟

感悟是自主性阅读的灵魂。感悟是由文字所指到能指的升华,是表层意义到深层内涵的认识深化,是读者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的对作品的感受和领悟,扩展和想象,提高与创新。感悟的两个层面为:对作品内涵、技法、艺术境界的正确理解;对作品的再创作和提高。感悟的内容:意义、技巧以及意义与技巧的有机统一。感悟的方式:局部-整体,整体-局部,整体-局部-整体,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感悟应达到的目的:既能正确感受各部分的意义联系,又能悟到语言、表达方式等的效果,最终能从整体上把握文与质的和谐统一。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人们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家境的窘困,悟到世间最真挚的情感,同样也能够感悟到是真实的背景介绍、细致的情节安排才收到了真情流露、感人至深的效果。还会使不同的读者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加深对家庭亲情的理解,充满对人生的关爱,这样就拓展了作品的意境,升华了主题。

三、自主性的阅读,教师应引导或帮助学生整理零散知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

个性自由的整体感悟阅读教学以学生的先天素质和基础为底子,发挥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创见,能够实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培养发展和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目标。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仅靠学生自我是不行的,毕竟学生的知识结构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的自主性阅读,教给他们一些阅读方法,帮助他们把在阅读中的零散感悟进行整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亲历信息破解的流程,让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才华,从而促使学生学会阅读,主动阅读,达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境界。

自主性阅读整体感悟教学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只强调基本阅读方法的自由选择和灵活多变的指导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互动感悟-局部突破-学练语言”的策略步骤。其基本形式如下:

第7篇

【关键词】初中 藏语文 教学 模式

自主性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藏语文和运用藏语文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自知识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体会,促使中学生阅读能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则应当将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逐渐领悟到自主性阅读的真正内涵所在,使这种藏语文自主性阅读之法成为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金钥匙。

随着藏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藏语文教学模式正在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特别是藏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藏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谁要想在当今藏语文教学天地中占有一席之地,所教的学生在藏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就必须大胆地进行藏语文教学改革。所谓教学改革就是对所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是藏语文教学思维理念的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藏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所倡导的藏语文阅读教学会对学生的将来发展要求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传统的藏语文阅读教学法能真正适应藏族地区学生将来的发展要求吗?当前的初中生需要什么样的藏语文阅读训练呢?

1. 学生自主性阅读

在藏语文教学的改革浪潮中,我们的藏语文阅读教学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只有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藏语文教学工作与时代同步,在藏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引进各种时尚的元素,让学生在藏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藏语文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藏语文的兴趣,养成阅读文章的好习惯。因此,学生自主性阅读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藏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会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至理名言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2. 实施藏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也给藏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藏语文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丰富多彩的藏语文阅读教学,让课堂上学生自主与创新的精神得到张扬,层出不穷的新的授课方式,使藏语文阅读课重新出应有的生机。在日常的藏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正在尝试着用新的藏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代替过去的传统藏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我这里所讲的藏语文自主阅读方法的精髓在藏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文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文本,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文本,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文本,在新的藏语文阅读方法面前,作为教师该如何进行因教材而施教呢?

2.1 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上的有心人,在自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经典著作中很多地方(立意、构思、语言、创作手法)都值得我们琢磨和借鉴的地方。就此,我会从一些极其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精妙之处,然后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先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再试着去分析课文,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哪怕是一些幼稚的看法甚至是错误的主张,也不要打击他们,只是在表扬的同时要正确引导他们如何走向真理的殿堂。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在教师指导和推荐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2.2 自主阅读教学重在对比,找出各知识点的异同。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时,我就会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罗列,然后进行比较,相互验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整合知识、掌握知识。学生要想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就必须在课前做大量的材料收集,如:同一作者的文章、同一内容的文章、同一时代的文章、同一风格的文章,让学生收集到得内容进行比较,从中得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通过这种对比阅读形式的渗透,我们的藏语文阅读教学课将会由课堂被动的阅读逐步发展成为课外主动的阅读。 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

第8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尽管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然而目前,很多教师仍然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阅读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口头讲解为主,没有给学生发表个人看法的实践,也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积极性,无法激发学生潜能,也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练习,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教师阅读教学意识落后。从本质上来说,阅读是读者通过对作品认真地阅读、仔细地揣摩、用心地品味来了解作品的主旨,从而实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引起共鸣。阅读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与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欣赏作品来实现自我完善。然而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语文阅读的本质,他们大多只是把阅读当成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他们大多以考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方法上,则试图通过做阅读练习题来提高他们对阅读题的解题能力,多是按照课文中或者参考数以及参考答案的内容粗糙地讲解。学生也主要是配合老师为主,缺少对于作品本身审美价值的探讨和领悟。

二.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设生动丰富的阅读教学情境。初中生尽管阅读能力不强,但想象力十分丰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当创设优美生动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优美动听的歌曲、直观形象的图片、生动精彩的视频等来创设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迅速融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与作者形成共鸣,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课文的重难点在于理解文中关于父亲背影的描写。初中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强,缺乏相关的生活体验,很难深入理解透过背影所体现出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并阅读相关段落,想象并了解父亲那时的体态、衣着是什么样的,爬上月台的那些动作又能体现出什么?经过教师的适当提示和点拨,学生自然能够了解父亲尽管买橘子不容易却依然坚持去买的良苦用心,自然能够通过背影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2.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教学模式。如可让学生结合阅读课文自编、自导、自演课文中的某情景。如在讲授《唐雎不辱使命》这一课时,就可让学生结合秦王和唐雎的对话内容编为现代剧本,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这样教学形式就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有利于解放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还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应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技巧方面进行一定指导,注意选择符合学生实际阅读能力的读物,保证读物阅读难度适中,阅读内容生动有趣,不必局限于文学类作品。

3.指导学生多进行写作。除了要广泛阅读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多做写作练习,以写带读,以写促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首先,要保证学生多读多看好文章,鼓励学生背诵一些精彩生动的语句段落。其次,则是要指导学生练笔。阅读教学中的练笔的方式有多种,在学完阅读课文后,可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续写、扩写、仿写等,让学生在阅读反思中由接受转向创新,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学完《故乡》这一课后,就可让学生进行练笔,请学生在课上对自己的小作品进行朗读。通过练笔,学生能够逐渐实现阅读体验――精读反思――写作创新,通过借鉴和模仿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结论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44

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应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阅读教学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仍有体现,造成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等问题。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要积极进行思考,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普遍对阅读的兴趣不高,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不强,受到应试教育和学业负担的影响,许多学生阅读量少,即使进行阅读也是为了做题而阅读,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根本不会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这样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模式僵化,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对此教师要注意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要通过引导和督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阅读量的基础上,如果学生平时不阅读,只靠教师的课上讲解,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成了空谈。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班级内设立阅读角,让学生进行资源共享,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材料都集中放在阅读角共同管理,定期在阅读角开展活动,让学生进行读书方面的交流,可以每周拿出两节课做专门的阅读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教师带领大家一起阅读。有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并且同学之间相互监督,例如分成阅读兴趣小组,每周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最好的完成阅读任务,这样学生就会形成你争我赶的氛围,争相完成阅读任务。其次,教师可以经常在班级内举行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可以经常举办读书交流分享会,让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形式轮流发言,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或者进行好书推荐;可以举行故事大赛,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各式各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

二、优化阅读教学过程

教师是阅读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

首先,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教学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学形式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对课堂教学没有兴趣,更别提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了,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形式进行改进和创新,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教学。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形式是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把阅读课上成了讲解课,然而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很低。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和改写等等,学生在阅读了文章之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或者是改写文章的结尾等。同时,在学生续写或者改写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尊重课文的原意,以此为基础进行合理想象,然后班级内进行交流,大家一起说一说谁的改写或者续写最精彩。这样的形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在学生阅读了课文之后,教师先不要进行教学,而是让学生写读后感,写出或者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如对《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学生写读后感的角度肯定不同,再通过教师的教学就能够对这篇文章理解得更为透彻,接着引导学生想象假如自己只有三天光明会做什么,学生会认真思考和想象,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读后感写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

其次,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对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影响,对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的活跃性等都有影响,教学实践证明,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容易被调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更高。而在沉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良好氛围的营造,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念,与学生平等交流,尊重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在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教态,做到平易幽默,形成自己的教学魅力,学生对教师有好感,自然就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回答问题,在这样的宽松民主的课堂上,师生相处融洽,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不会担心答错问题会尴尬,必然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