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管理创新论文

时间:2023-04-28 08:56:14

导语:在管理创新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管理创新论文

第1篇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首先要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向直线管理部门回归。这是由于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为市场迅速的变化,一方面组成集团,另一方面又将企业分组成许多独立的、自负盈亏的成本——利润中心。这些中心不但在财务、生产等方面独立自主,相应地在人事方面也享有自。这意味着建立这种下属企业的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能层次化和向下分散、放权,导致复杂化。

其次,要分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可概括为4个方面:人力资源配置(包括规划、招聘、选拔、录用、调配、晋升、降职、转换等),培训与开发(包括机能培训、潜能培训、职能生涯管理、组织学习等),工资福利(报酬、激励等),制度建设(组织设计、工作分析、员工关系、员工参与、人事行政等)。这些职能相互联接,原来由人事部门一揽子管理,现在由于内外环境变化,如社会专项服务业的发展,这些职能也出现分化,有些职能向社会服务网络转移,有的在组织部门各层次间分工,以达到其在特定环境下的最佳管理并降低成本。

其三,突出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和制度化。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突出从战略的高度和制度化方面加强管理,强调发掘、发挥人力资源的能量,增强组织、集团的凝聚力,增强人员的使命感,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要柔性化、扁平化。所谓柔性化,就是在新时代,劳动者文化素质日益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差距日益缩小,整个劳动市场上双向选择,劳资双方(组织与受聘者)的关系,从“契约关系”日渐演变为“盟约关系”。原来金字塔式的逐级刚性管理柔性化,就是说,以原来的命令方法越来越难以奏效,权威的维系,越来越难以凭借权利。同时,信息的网络化,大家可以处于一个信息平台上,改变了过去一项信息逐级下达,上多下少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出现新的特征: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

管理的柔性化,又带来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原来领导指令逐级下传,基层反馈逐级上报。高层信息多,下级占有少,信息分配的多少,决定权利的大小。但由此建构的多层组织形式在信息高速传递和竞争激烈、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形下,极易造成反应滞后,错失良机。因之,精简中层,使组织扁平化成为一种潮流,如实行矩阵组织结构。在下层建立成本利润中心也是为适应这种变化。

整个组织管理的柔性化、扁平化,必然地也使人力资源管理趋于柔性化、扁平化。于是适应这一趋势吸纳管理的新观念、新方式、新内容,厉行改革,实施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首先管理者要转变观念,走出传统的误区。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传统的主要是从事人事行政管理和事务工作中走出来,把人力资源能力的开发与广纳人才放在战略的位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水平,将人力资源部门建设为既是人事行政管理的办事机构,又是领导班子实施人才战略的参谋部。

第二,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首先,要看到人才的层次性,不能将人才仅仅理解为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尖子,有时由于中层和基层缺乏人才也严重阻碍了事业的发展。但是也要看到,杰出的创新型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人才竞争争夺的焦点。所以,必须对人才有全面的理解。其次,评价人才,不能仅仅根据学历、学位。必须根据实践,依其能否胜任其岗位,是否有创新来判定,但对人才也不能求全责备。再次,吸纳人才,不能只依赖从外部引进,还要注意从内部发现和培养。总之,对人才的理解要走出片面性的误区。

第三,人才工作的立足点、着眼点,不是以静止的目光着眼于留住人才,而是要以动态的目光着眼于吸引、发现和发挥人才的作用。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对人才理解是第一位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是客观法则。影响人才流动的各项因素,根据专家的研究,物质待遇的比值为14.4%,居第四位;晋升机会公平居第一位,比值是21.2%;领导重视为第二位,比值是20.5%;居第三位的是人际关系和谐,比值为18.6%;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居第五位,比值是11.7%;专业对口为第六位,比值是8.4%。这个调查数字虽不是绝对的,只供参考,但从中可以看出,吸引人才,不能简单靠一两项措施,而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整个企业(组织)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不单是领导者和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伯乐,全体员工都要关心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争当伯乐。也就是说,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成长,要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第四,改变传统把任用人才作为最高领导层的个人行为。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组织制度,把发现、开发、聘用、考核人才制度化,包括灵活的人才聘用制;科学、公平、可操作的考核评价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公平、公正的晋升制度等等,从制度上保证人才脱颖而出。

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要落实到制度的建设,根据形势的变化,同时也要从我国的国情与单位的现实状况出发。

首先,要把完善用工制度和塑造企业(组织)的新型劳动关系结合起来,建立一种灵活的引进人才和推动人才的成长机制。

其次,完善工作绩效评价系统,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结合用工制度,建立起有效的晋升、晋级制度与灵活的激励机制,体现公平与公正原则,使奖励、晋升有助于激励员工勤奋工作与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尽可能降低其负面影响。

第2篇

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品牌的灵魂。选择品牌就是选择品格,选择格调。品牌实际上是一种公共关系,是人的社会角色的延伸,是企业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对于具有公益基础行业品性的服务型供电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即服务品牌的创建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服务品牌和党建工作品牌的创建和管理创新的递延,工作对象都是关注人,目标都是服务人,过程都是塑造人,价值都是成就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发全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和谐发展;全面承担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服务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要,服务发电企业和用电客户,在服务过程中传承文明和梦想,即品牌创建和管理创新的最终契合点就是服务别人,成就自己;关注他人,展现自我。

在管理创新与品牌培育创建过程中通过确定创建目标、形成品牌培育共识,推动品牌创建实践。同时在品牌创建培育中研究和探索管理创新的机制、方法和径,通过平台创新、载体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推动管理创新和品牌创建。

二、管理创新与品牌打造互为动力

品牌创新不断赋予管理创新以新内容、新动力和新要求,管理创新为品牌创建与培育提供新途径、新办法和新目标,两者既互为工具,互为动力,又共同成就目标。在品牌创建过程中,首要的任务是必须锻造优秀的能够创造品牌服务的品牌员工队伍。电网建设水平及其供电能力、科技水平及装备能力,包括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等都是品牌创建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硬件约束。在这个基础上,人就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排除服务理论、服务技术水平、服务规范要求诸方面与服务者直接关联的内容,即便是电网建设与运营管理包括规划科技进步和设备健康,特别是企业管理同样依赖于员工的责任性、使命感和个人价值愿景。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关注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提升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关注企业的员工队伍,以关心人、带动人、引导人为出发点,以教育人、培育人、造就人为落脚点,最后是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育全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品牌服务提供人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第3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有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没有改变。如部分医院仍然坚持传统的管理观念,甚至认为只要医院能为病人看病,能够取得经济效益,医院管理工作就做到位了。并没有意识到医院作为公共社会资源的创新管理的重要作用,没意识到资源优化配置的巨大社会作用,从而使医院这一公共资源不能被社会充分共享,阻碍了医院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2医院管理创新的措施

2.1加强对医院创新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专业和高素质医院管理人才是医院创新管理的重要保障,医院管理者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强化创新管理意识,并从一些先进的医院学习创新管理的经验及知识,在实际工作运行中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同时引进医院创新管理高级人才,为医院创新管理建言献策。此外,医院应加大中高层干部培训,使他们掌握医院创新管理思路,促使他们作为医院骨干在医院创新管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医院管理者的工作起到协助作用,对医院创新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2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作为科技密集型的现代医院,创新的尖端科技在体现医院社会价值,实现医院经济效益,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多方面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①医院要从资金、政策、设备、人力等多方面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医院发展和建设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形成自上而下的科技创新良好氛围。

②医院要特别加大对医疗科技投入的比重,同时,医院要成立专门的专家论证领导小组,负责科技项目在投入实施之前的论证考核,以保证将投入落到实处,实现投入的有效性,使投入真正转化为创新科技,成为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力量。

③调动全院各级临床医师在医院鼓励和支持创新的大好环境下,在各自的临床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相关领域开拓创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3强化落实管理措施

医院管理创新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使医院管理创新措施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必须加强管理措施的落实。医院要制定管理创新的总体规划,并将总体规划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与评估,并将各个步骤和阶段的实施成效与医院的个人和科室的经济益挂钩,从而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积极投入到医院创新管理中来,医院管理创新措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3结束语

第4篇

图书管理创新工作的真正落实,首先要创新图书管理理念,可以说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开展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图书管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图书管理质量,需要从三方面创新理念:第一,加强特色图书管理。在图书管理现有资源基础上,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在共享资源下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第二,创新图书馆传统发展模式,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多是封闭式的经营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信息建设需求,需要强化图书馆区域合作交流,在社会领域共谋发展;第三,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按照信息化建设规则,对图书馆功能进行重新定义,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

2.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对制度体系创新提出全新要求,可以从四方面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第一,创新图书管理综合制度,如图书管理工作内容、图书管理人员编制、图书管理职责执行、图书管理岗位设置、图书管理权限等;第二,创新图书管理行政制度,如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晋升和奖惩;第三,创新图书管理业务制度,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重新界定图书管理工作的操作规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馆藏资源的采编等;第四,创新图书管理服务规范,基于图书读者的需求,界定读者权利和义务,创设舒适的读者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服务至上,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高读者图书借阅率。

3.创新人员管理制度

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为满足图书管理创新需求,应同步创新人员管理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将市场竞争理念引入图书人员管理工作,创设开放竞争的工作氛围,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制定人员发展规划和管理计划,加强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人员工作技能,完善人员管理培训机制,在图书人员管理制度内构建良性竞争体系,实行终身培训机制,为图书管理提供人才支撑;第二,基于图书管理的人员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并稳步推进员工考核机制,强化员工工作危机意识,提高员工图书服务能力,确保图书员工相对稳定性。另外,图书管理应鼓励员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研究图书管理知识,培养优秀的工作员工。

4.重视安全建设

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下,不仅要求优化图书硬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创新模式,意味着图书管理硬件设施的优化建设,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利于图书馆优化阅读资源,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但是,在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中,应时刻具备危机意识,时刻关注工作中的风险,高度警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信息被盗、信息丢失等现象,定期检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及时发现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管理漏洞,避免系统危险发生,做好图书安全管理工作。

5.创新技术应用

第5篇

关键词:现代医院;医院药学;运管模式;创新设计

怎样创新建设与管理好新时期现代医院药学?鉴于很少见到这方面的报道,作者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分级管理评判标准》[1]、《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规范》(GPP)[4]等技术要求,结合医院药学专业技术性、经营管理性和用药指导服务性三大特点,以及医疗用药活动所构成的功能结构与运转规律,应用系统管理理论,对现代化医院药学的创新建设模式进行了如下探讨:

1建立全新的医院药学管理系统

现代化医院药学的工作职能转变:现代医院药学必将按工作需要来设计岗位,按综合目标任务来设计考核,按岗位承担职责的轻重和贡献大小来设计薪酬分配,按人员素质要求来设计业务培训,按药剂工作任务不同要求来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硬件,按药剂工作质量要求来编辑管理软件。实行服务理念的创新突破与工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①端正思想,全面引进市场竞争、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服务和团队效应意识,从观念上实现医院药学必须“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的根本转变;②调整岗位,实行逐级全员聘用,一切向制剂科研和药学服务一线倾斜的转变;③规范管理,管理方法由过去主观经验被动型向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定量化管理转变;④完善服务,服务方式由过去被动式为医患来取药服务向取送结合主动送药上门服务转变;⑤合理配置人财物,建设规模由过去单一制剂、经营型向生产、科研、经销和多种服务一体化、一条龙转变;⑥加强考核,分配模式由过去吃大锅饭型向统筹经营、全成本核算、与绩效挂钩转变。以此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增强两个效益。现代化医院药学的管理软件建设:①全方位建立现代医院药学微机管理系统;②建立各类制剂配制和质量检验操作规程,汇编成《医院制剂规范》(2005年版),保证各种制剂规范配制,各项质量控制工作依规进行;③健全医院药学综合管理制度,各项工作量化打分标准和绩效考评办法,汇编成《药剂工作管理规范》(2005年版)。以此确立共同遵守的工作规则,对药学部人、财、物全方位实行科学量化管理;④建立临床合理用药咨询软件;⑤建立各类药学工作驱动软件;⑥建立各终端资源共享检索软件;⑦建立病人查询软件;⑧施行管理制度化、使用责任化、操作程序化、考核档案化、保养规范化管理[5]。现代化医院药学的数据库建设:①药品数据库;②制剂数据库;③资产数据库;④合理用药数据库;⑤药学服务数据库;⑥质量管理数据库;⑦人力资源数据库;⑧管理文化数据库;⑨药学信息数据库;⑩资金数据库;绩效分配数据库。

2建立现代化医院药学的硬件系统

21仪器设备的硬件配置药库和药房应配置一定数量的药柜、空调、冰箱和电脑;煎药室和制剂室要配齐煎煮、提取、分离、粉碎、烘干和灌装等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应配齐紫外、气相、红外、高效液相、荧光、薄层扫描、溶出度、酸度、不溶性微粒、永停、水份测定、分析天平,生化培养箱、生物显微镜、干燥箱、集菌仪、微生物测定、净化工作台、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等质检设施,保证制剂质量;财会和临床药学应配置一定数量的电脑与空调,创造良好的药学服务工作环境。

22制剂室建设应按下列原则合理布局设计制剂室[6]:①一室多用:利用同一设备和房屋条件生产出相同剂型但不同品种的制剂。灭菌制剂室不生产大容量注射剂时,可生产小容量注射剂或滴眼剂等,这几种剂型可设计在一室之内。②相同兼并:中药的片剂、胶剂囊、冲剂、散剂、擦剂、洗剂、滴眼(鼻)剂等可与西药的相同剂型并为一室。③特殊共用:相邻制剂室的称量室、缓冲室、烘干室、粉碎室、煎煮室、浓缩室、过筛室、灌装室和包装室等,均可兼顾共用,错开使用。④合理布局便于操作。注意按制剂工艺流程布局操作房间,严防逆向走动和人物混流。⑤科学组合集中安装空气净化系统。一般应将100级和1万的制剂室科学组合设计于一层楼,10万级的各种制剂室科学组合设计于一层楼,30万级的各种制剂室科学组合设计于一层楼。⑥功能特殊的科室(如:质检室、炮制室、药研室、临床药学室、仓库、微机室、办公室等)应另外独设。⑦应分开制剂操作中人流与物流混杂的运作方式,以避开交叉污染。应按下列原则开展新制剂研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遵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的“中药新制剂研究原则”[7],运用现代科技方法,以方药独特疗法系统相统一的理、法、方统一性的中医理论体系,结合现代的病理学和基因科学,以地方病、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病等不同疾病的病症为研究对象,对成本订价和医疗市场进行可行性论证,以有效治疗率达到80%以上为开发基准,来综合评价确定进行新制剂的中药学与中医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3建立新型的医院药学服务系统

为临床和患者搞好服务是新时期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职责。为此,医院药学要履行以下服务宗旨:保证基本目录用药不缺药不断药,满足临床需要按时送药上门;满足病人需求快速拿药煎熬配制,确保药品质量100%合格;保证中西药品品种齐全价格适中;服务热情文明礼貌公平诚信周到,力争服务满意率达98%以上。各药房系统、药库系统、煎药系统、制剂系统、药物研究系统、送水送药系统、药品质量检控系统、临床药学系统、数据库系统、技术信息系统、财务系统、办公室系统和领导指挥系统等室(组),要根据药学服务的总体原则,分解落实任务指标,制定各岗位服务承诺。规范各个岗位工作程序,保证各项工作质量,提高每项工作效率,获取最佳社会经济效益。

4建立过硬的药品供应质保系统

合理调节药品采购贮藏数量,克服药品短缺或积压,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建立定量预测贮藏药品的数学模型,合理组织仓储药品。

41定量预测贮藏药品的数学模型设计①用直线回归法预测药品需求量:把近10年来药品逐年增长的需求量看作一条直线,用回归直线方程式y=a+bx进行预测。同时,结合医院疾病发病率、资金情况以及医疗市场变化等因素,随时灵活、客观地修正预测值,求得更为准确的药品需求量。②用经济批量法求算药品采购量:通过控制进货批量,既满足临床需要,又使采购费用与储存费用之和为最少。计算公式:FOQ=(2AP/C),式中A=全年采购量,P=每次平均采购费用,C=每单位药品年平均储存费用。③用经济进货额求算药品采购量:因医院采购药品不是单一品种,可用金额来掌控药品采购量。计算公式:FOQ=(2PZ/L),式中P=每次平均购进费用,Z=计划购进药品总额,L=储存费用为药品购进单价的比例。

42制订临床用药保障供应措施为保持正常医疗活动运转,应付各类突发事件,应规范从临床用药申请调查核实形成采购计划购回药品质量检验验收入库通知领药开票交验签字等各道工作程序;严格签字手续,落实承办双方责任,切实保证药品供应。

43制订医院药学质量效益考核指标依据医院药学专业技术性、经营管理性和用药指导服务性三大特点,与医疗用药活动所构成的特殊功能结构与运转规律,制定出:①药品调剂系统(11项28分);②药品供应系统(9项20分);③制剂系统(10项24分);④临床药学系统(5项12分);⑤技术信息系统(6项16分),共41项100分的医院药学服务质量效益评价指标。

44建立制剂质量管理规程①制订每种制剂质量标准,收集所用原辅包材的质量标准,严格按这些质量标准控制购进原辅包材和制剂半成品与成品质量;②制订每种制剂配制规程,规范制剂的配制操作;③制订每项质量检验操作规程,规范质量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④制订各类制剂、每道工序、特殊单元和关键岗位(称量、清洁、消毒、清场、提取、分离、搅拌、过滤、制粒、压片、干燥、粉碎、过筛、分装、包装和入库等)标准操作规程,以指令和约束制剂人员规范操作;⑤制订制剂处方、生产工艺、仪器设备和质量标准等验证方案;⑥建立药物称量计算、半成品含量、重(装)量和比重计算、成品收得率计算和含量计算,以及能否用于临床等质量审查管理制度;⑦建立投入不合格原辅包材与产出不合格制剂成品销毁、回收、退货、返工等处理登记制度;⑧建立各级制剂岗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⑨建立临床用药评价和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制度;⑩建立每种制剂标签与说明书设计格式;建立各类制剂室和各种制剂工作综合管理制度;将以上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汇编成《医院制剂规范》(2005年版),发给每位制剂人员,天天对照,依规操作。

45强化四级质量保证职责建立分管院长、药学部长、质量保证负责人、质量检验人员四级质量保证系统,层层把关,全员重视,确保购进药品、生产制剂和病人合理用药的质量。

5建立合理的用药咨询系统

51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坚持参与临床查房、会诊,仔细分析病人疾病状态,掌握妊娠期、哺乳期、新生儿、婴幼儿期、儿童期、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的合理用药原则,科学选择和确定药物适宜剂量。对特殊病人,权衡利弊后综合做出个体化给药方案。

52开展血药监测,提供合理给药方案临床药物治疗时,遇到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强、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性药物;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或患有其他疾病,导致药物的体内代谢和排泄加快或减慢,分布发生变化,蛋白结合率升高或降低等;长期服用后导致积蓄的药物;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均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设计合理给药方案,实现药物的最佳治疗。

53应用成本――效果分析等方法优化治疗方案按照国家颁布的《××新药治疗××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回顾性分析评价两种以上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劣情况,计算和比较其药物治疗费用与效果比率或每单位效果所需费用,平衡成本与效果,在两者之间寻找最佳治疗效果时费用最低、最合理、疗效最好、最安全的治疗方案。

54建立临床合理用药评价系统针对新药和新制剂的临床疗效、治疗范围、毒副作用、用药剂量、给药途径、配伍禁忌等方面,系统地建立观察记录和评价指标。

6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与绩效考核系统

61定期考试,择优上岗实行考试聘用、持证上岗制度。先确定岗位职数与技术难度系数,再根据考试成绩、技术职称和实际操作能力,逐人确定岗位。对重要技术岗位的负责把关人员相对固定,聘用主管或副主任药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各室主任(组长)。对新分配或新调进人员一律实行各组循回轮岗(大专以上半年、中专以下一年),直到全面熟悉各项药学工作后,再依个人特长和考试成绩,相对固定于某一药学工作岗位上。并坚持轮岗制度,职员每年轮岗一次,组长两年轮岗一次,三年内轮完。以拓宽药学人员的知识面,练就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底,保证药学队伍的稳定阵容与整体素质。

62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人员素质为搞好职工在职教育和终身学习,坚持“三坚持、三结合”的培训方法:坚持突出年轻人为重点,专业对口培训,将年轻药学人员送上级中西医院和药检所进修学习,使其熟练掌握制剂生产、质量检验、药物监测、合理用药等方面的专业操作技能;坚持选派代表参加省以上中西药学年会、新药典、制剂新技术、新检验方法等学习班学习,由学回的代表传授教会全体药学人员;坚持每年组织两期新知识、新技术讲座和专业技术与法律知识考核。请老师进来讲课与走出去学习相结合,个人加强平常自学与单位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相结合,国家考试与单位考核相结合,支持青年人自学成才。

63推行“成本核算,浮动工资,量化考核,按绩取酬”的绩效分配考核制度。①建立绩效分配数学模型:以2000~2004年医院药学部的总收入与总支出为据,应用灰色数列G(1,1)数学方法[10]建立Y(t+1)=9876.580.008957t-9768.61的绩效分配经费预测数学模型。确立薪酬分配计算公式为:个人月薪酬工资总额=基本工资+各种补贴+绩效工资;个人月绩效工资总额=(科室考核下拨小组绩效总额/小组总人数)×提成比例×个人系数×绩效考核得分%。②施行有效的考核办法:科主任对医院负责,将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用《药学部综合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小组;组长对科主任负责,将药剂科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月和每位职工;每位职工对组长负责,胜任各自的岗位工作。总之,在现代化医院药学建设中,只要抓住了以上6个主要方面的规范化管理与建设,就能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医院药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益。5年来,我院投资160万元用于制剂室建设、微机管理和在职培训,使工作条件逐步改善,人员素质大幅度提高,有效保证了各项医院药学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评判标准,1998.

2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200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5.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2000.

5杨茂春.科学管理制剂生产质检仪器设备的探讨.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378.

6杨茂春.建立现代医院制剂质量保证系统的探讨.中国药事,2003,17(3):139,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5,

8杨茂春,杨哲.开发现代中药新药新制剂的创新设计原则.中医药学刊,2006,6(2):24~26,

第6篇

1、改变管理结构

新时期,信息化背景下的图书馆更能体现新型管理理念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应用网络管理系统的流通阅览室,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进行高效的管理决策处理。

2、完善管理内容

传统的流通阅览室对人性化服务的要求不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率也普遍低下。引用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流通阅览室,大部分管理工作都可以通过信息处理来完成,且其服务性能也会大幅度下降。

二、新时期数字化背景下流通阅览部的管理创新

1、管理创新

现代管理理念在文化和管理技术的双重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体系和制度上的结构变化对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大。流通阅览室的工作流程一般是按照规定目标和任务来拟定的,与其他图书馆管理内容不同,流通阅览室的客流量很大,且借阅信息数据复杂,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比对每个借阅信息对图书馆内书籍进行综合管理。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要体现在管理计划上的实效性发展,还应体现在方案流程与实际调控手段的合理性改革。将提高流通阅览室的服务质量和功能效率为目标,在优化其管理模式的同时,尽可能的以标准化的管理规范对馆内各管理内容进行系统性规划。与此同时,还要将管内设施、书籍、工作人员信息实时输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中,管理人员应在规定的流程内完成借阅工作。

2、引进激励机制

流通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其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都非常高。但是在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双重负面环境的影响下,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也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巨大的转变。激励机制是数字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改革项目之一,通过激励机制,图书馆领导可以宏观地调控各流通阅览室的管理结构,并通过工作人员的反应和工作状态及时调整管理计划和管理方案。一般情况下,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很差,其在数字化管理体制下很难找到明确的管理位置,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人力资源

工作人员在复杂繁重的工作中能够体会到数字化管理模式带给他们的新鲜感,通过引进新的管理设施和设备可以调动其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绩效管理模式是一种应用价值非常高的管理方式,引入科学适当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规范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使其明确管理目标,严肃、认真的完成管理任务。

(2)发挥工作人员的管理潜质

一系列绩效考核项目不仅可以提高管理质量,还能有效促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明确发展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技能,同时,数字化平台也大大提升了管理工作的信息共享性,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库清楚了解每个员工的工作情况,员工之间的平等关系建立起来了,其管理合作关系也会更加紧密。

(3)引进交流机制

流通阅览室的工作人员和流动人口众多,交流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数字化管理系统可以让管理者清楚的了解工作人员和借阅人的数据信息,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能够通过广阔的资源信息平台开展友好的交流活动。交流机制对提高流通阅览室管理人员的协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沟通意识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信息集成化管理

第7篇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1、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萎缩,招生连续滑坡

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放低了对学生的分数要求,从侧面也造成了中等职业院校以及技工学校的生源不断缩小,学生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学校在进行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就增加了难度,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直接影响就业。就业情况的不乐观又反作用于学校,致使愿意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减少。

2、“零门槛”入学带来学生群体素质的整体下滑

职业教育,原本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来适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属于优势群体的教育。但是,随着观念的改变,多数父母以及学生都希望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面对生源的不断减少,部分中等职业院校为吸引生源,甚至“零门槛”入学。这样一来,学生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很多学生在中考中失利后,就来参加职业教育,不仅在学习方面潜力有限,还在日常生活、思想品德、行为举止等各个方面表现不良。

二、中职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行为方面的偏差

从学习行为方面来看,学生在整体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有很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专业课学习又缺乏兴趣,上课听不懂,下课不用功,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课下与老师缺乏沟通;不善于总结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纪律观念薄弱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管理工作。

2、人际交往方面的偏差

从人际交往方面来看,中职生一般处于青春期的年龄段中,在生理、心理上不成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表现出一定的迷茫和困惑;很多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一直受到不公平待遇,又由于自身性格、成长环境等因素,极度希望得到他人赞赏,常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流中急于表现自己,不注重方式方法,矛盾冲突不断。这些都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对中职学生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者来说,在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项劳动技能的力度外,更应该投入大量精力在矫正学生的行为问题上,这样做,才能为社会提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学校可在管理创新以下几方面作出改善:

(一)敢于接纳和真诚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学生的产生,究其原因,不仅受到不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还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研究如何把问题行为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才是我们教育者不断追求的教育境界。本来,问题行为学生在心理上就十分脆弱,常常郁结于心,就常借助不良的行为得到宣泄。对待问题行为学生,切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认认真,循序渐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找机会和时间去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个人经历、家庭情况,关心学生;和家长保持定时联系,常与家长分享学生的进步;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人生定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尊严;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

(二)把握社会主流,减少消极影响,引导正确思维。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认知上的局限性,在看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各种事情时,不能够准确的把握社会想象的实质,常常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如很容易将一些非本质、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作社会的本质和主流,然后进行效仿。由此,教育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社会中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归类,在日常讲课中穿插案例分析,明确对错,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现象,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从而自觉地抵制社会对于自身的不良影响。

(三)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环境。

校园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要想消减校园不良环境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应对:

第一,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开展运动会,演讲比赛,智力大比拼等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展示自我风采,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逐渐形成积极进取的校园学风。

第二,发挥团委、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组织和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拉帮结派形成小团体。

第8篇

1.1营销观念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多元文化的碰撞,人们的需求个性化倾向日益明显,这要求企业必须有新的产品质量观。企业必须认识到,产品的质量不仅仅指技术质量(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还应该包括消费者的认知质量。认知质量(Per-ceivedQuality)是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特性及其适应性的心理反应和主观评价.认知质量不同于技术质量,技术质量作为一种富有科学性的可辨识的标准,具有客观性;而认知质量则是对产品技术质量或客观质量的主观反映。不同的消费者对相同技术质量的产品可能产生不同的认知质量,从而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进而影响其购买行为。这是因为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文化观等不同而导致的需求各异。只有确立正确的质量观,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

1.2营销策略创新

营销策略创新集中体现为产品创新。产品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因素,也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形式之一,一个企业产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会影响到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信誉的评价。在20世纪中期,一代产品通常意味着20年左右的存在时间,而到90年代,一代产品的生命周期不超过七年。80~90年代美国的产品生命周期通常为3年,1995年已经缩短为不到2年。2000年后,绝大多数消费品在市场上的生存时间为1年左右,如此快速变化的顾客需求使得企业不得不重视产品创新。在新时期,随着不同企业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的同质化倾向也日益明显,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和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加大自身产品创新的力度,以维护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地位,从而促进本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要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客户不同的潜在需求,以赢得更多的忠诚顾客;另一方面企业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自身的优势,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大对产品的研发力度,创新出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3营销手段创新

进入21世纪,传统的营销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消费群体的多元化和单个消费者个性的多样化对于企业营销手段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互联网和全球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营销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和各种各样的有利条件,从而企业在营销手段上进行创新也成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在营销手段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着重利用新媒体营销,新媒体营销是建立在以网络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移动新媒体等新媒体的整合营销。它与传统营销最大的区别在于实现简单宣传向卷入度改变。传统营销追求覆盖量,传播路径是单向的,很难探测受众看到广告后的反应。而借助于新媒体,受众接受广泛且深入的信息,这能达到让受众卷入广告主具体的营销活动中的目的;其次,企业可尝试利用数据库营销,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为自身打造一个良好的产品信息平台,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2新时期营销管理创新的意义

2.1对于消费者的意义

新时期营销管理创新使消费者成为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直接受益者之一,企业在营销管理创新的过程中,通常都会以市场导向,在原有的营销管理基础之上,进行手段或层面上的改革,但是改革的根本目的仍然是通过管理创新,满足不同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扩大市场份额,赢取更多的市场利润。与此同时,消费者在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也会直接享受到企业提供的各类新式产品和服务,获得更多的消费体验和乐趣,拓展自己的视野,发现新的消费需求,从而获得更多的高品质服务。从某种程度来说,企业营销管理创新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双方都能各取所需,互相满足。

2.2对于企业的意义

第9篇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已充分证明,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素质,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企业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针对国企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要求企业管理要创新。因为国有企业改革单纯就其微观来讲,转变机制,三项制度改革等都有一个管理要加强,管理要创新的问题。也就是说按照适应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行有效配置,合理调整生产力要素,实现最有效的管理。

可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我们国家现存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大约有九成是六十、七十年代兴建起来的,五十年代以前建成的企业也占一半以上。这些企业由于原有的计划管理体制延续了几十年,老的管理模式很难一下子得到解决。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进行国有企业制度改革,但管理还没能按市场经济来组织企业的各个环节,管理和企业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达不成一致。据相关部门99年对我国2685家效益差的企业的调查,由于管理方面的问题造成的亏损达到2212家,占总数的87%,间题相当严重的。所以中央特别强调国有企业管理一定要创新。

但是管理创新究竟涉及哪些范畴呢?根据目前国际企业管理新的发展趋势和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发展方向新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观念的创新

各种管理组织结构、制度建设和管理行为等都仅仅是管理者思想观念的外在表现。据相关资料反映,我国现阶段仍有不少企业的厂长、经理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思想的影响,还不熟悉、不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许多企业负责人不熟悉、不善于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不懂得资本经营,尤其不熟悉国外市场,不善于改进营销管理,不关心有关企业经营的法律法规。因此,要大力在国企内部倡导管理理念的转变,通过定期的培训或者是引人新的管理人才,来打开国企管理者的视野和思路,要更广泛的吸收新的管理方面的信息,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使管理创新有一个更好的思想认识基础。

二、决策管理的创新

对国内失败企业的研究发现,80%的国企失败源于决策失败,而几乎所有失败的民营:企业在自我反思时无一例外地检讨自己的决策失误。决策失败已经成为企业家失败和企业失败的首要原因。然而在寻找决策失败的原因时,人们往往归咎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准确以及决策本身的火候问题,而很少有人意识到,模仿、克隆、盲目跟进正是决策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在决策时,只有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然后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进行具有创造性、超前性、独特性的决策,惟有如此,企业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三、战略管理的创新

战略管理从宏观上讲,正确的战略能够使我们企业始终保持着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总方向,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活力,微观上来讲正确战略能够准确地推进未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及市场规模,使企业取得持续的竟争力。从战略管理的创新方面上看,在经营领域中,生产管理一直是我们重视的方向,却忽略了开发和营销等重要环节。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技术领域的创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其实对于企业来讲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要能卖出去,才是道理所在。因此技术研发和市场经营是在整个企业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在经营战略管理上要由过去偏面重视生产管理到目前的生产管理与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双管齐下,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要从橄榄型向亚铃型管理模式转变。

四、组织结构的创新

国企要根据市场需求的特点和生产的要求合理有效地设计组织结构,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行政式的管理模式,按照少而精,扁面平,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来建设项目我们企业的新的内部组织框架;在过去的国企内部,管理机构十分臃肿,而且设置上也不尽合理,与生产无关的组织(如党工团和后勤服务部门)占了企业相当多的大部分,而真正搞生产,搞技术,搞营销的人员却很眨乏且地产普变不高,同理编制还很紧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就需要精简高效的管理团队,加强市场经营业与管理及技术研究开发管理机构的力量,引人国外先进的组织设计模式。

五、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现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支配着从企业家到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企业文化创新首要的是价值观创新。在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奉行非威即输、你死我活的单东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既有迫使企业实现技术和产品更新的驱动力,也有滋生为打垮对方而不择手段以至恶性竞争的弊端。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崛起,在使这种狭隘价值观受到致命冲击的同时,也催生出与新的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双燕价值观。

一个企业只有奉行双威价值观,才能不断地从合作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等创新资源,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我国海尔集团不参加与同行间的价格战,坚持靠产品创新和服务来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的成功经验,便是奉行双东价值观的一个范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