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8 08:56:18
导语:在冠心病的护理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38-02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巨大进步使公众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飞跃,饮食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加之生活节奏的增快及人口渐步入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冠心病心绞痛占有较高的发病比例,一旦发作很容易导致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1]。进行中医护理不仅能够通过药物治疗使冠状动脉得到扩张,还能改善心脏的射血功能,从而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冠心病心绞痛[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住院患者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患者年龄为25-69岁,平均年龄为43.65±5.25岁,病程为1-13年,平均病程为5.25±1.85年,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9例。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过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等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②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湿冷、胸部胀闷、呼吸短促等症状;③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实质性病变和电解质失衡;④妊娠期和哺乳期等情况;⑤排除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药物过敏;⑥患者自愿参与该实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止痛、扩血管、降脂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和心率等生命体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包括起居护理――早晚用温水泡脚、注意保暖、适当运动等;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症候选择不同的饮食,如心血瘀阻或寒凝心脉者:忌食寒凉及油腻,宜食行气活血之品和温热食物等;情志护理――与患者进行交谈,及时发现并教导患者的不良心理变化,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精神内守,不受疾病的困扰,善于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坦然的情绪;针灸推拿)。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增加运动量后无心绞痛发作;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增加运动量后会有心绞痛发作,但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有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方法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1年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为26人,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人数为22人,总有效率为75.86%,两组患者结果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所谓心绞痛就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以发作性心痛和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在中医学中属于“胸痹证”、“心痛”范畴,病位在心,且与肝、脾、肾等脏器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脏腑气血衰弱,加之饮食、七情内伤,使肝失条达,气滞心胸,与气虚合并,致瘀血内生,瘀血日久化火,灼津成痰,且因瘀血与痰浊皆系阴邪,日久易上袭阳位,损伤阳气,致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行,而致心血瘀阻[3]。本病发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证候特点,对患者给予食疗、情志、阴阳气机调和等整体辨证护理,才能更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起居护理――早晚用温水泡脚,可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对于寒凝心脉,心肾阳虚者,注意保暖和保持病室温度,多晒阳光,可以防止寒冷刺激,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睡眠等。饮食护理――运用食物的四气五性理论,从该病的虚实、阴阳、脏腑功能、正邪盛衰入手,谨守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根据不同证候选择不同的饮食,如心血瘀阻或寒凝心脉者:忌食寒凉及油腻(生冷、瓜果等),宜食行气活血之品(桃仁粥、花生、瓜子、木耳汤等)和温热食物(辣椒、茴香、砂仁、桂枝、葱白、生姜等)等,从而改善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脏腑功能协调,疏通心脉,改善心肌供血。情志护理――中医学认为七情所伤,情志郁结,必伤脏腑之气,导致气血郁滞,精血暗耗,诸病由生,故与患者进行交谈,及时发现并教导患者的不良心理变化,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精神内守,不受疾病的困扰,善于顺应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坦然的情绪,从而达到防止气血耗逆,心脉失畅,痹阻不通而发心痛。针灸推拿――通过针刺与推拿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作用,从而激发机体抗病能力;灸法借助温热和药物作用,达到温经通络、祛寒止痛的功效。由表1可知,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在西医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佳雯,陶裕丰,秦海鸥等.观察分析冠心病心绞痛的报道[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11,16(13):378-379.
关键词:肺心病 并发症 病因 护理
肺心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以及其它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脏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发作时咳嗽,咳粘稠痰,痰液阻塞小气道使呼吸不畅,肺泡扩张,肺弹性差。肺心病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主要由各种并发症造成的,对肺心病患者采用讲解演示、咨询释疑及患者间的相互交流等方式,进行适当有效和易于接受的康复训练及健康指导,对预防肺心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1 引起肺心病并发症的因素。
①营养不良。患者机体能量需求与饮食摄取不平衡引起营养不良,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是影响患者健康状况、疾病预后的决定因素之一。对于不能耐受胃肠道营养的重危患者进行胃肠外营养,而对具有一定胃肠道功能的患者及早进行胃肠道营养,有助于促进肠道内膜修复、改善胃肠道动力和免疫活性,减少胃肠道出血。
②电解质紊乱。肺心病急性加重时约1/3~1/2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其原因为:合并心衰时,胃肠道瘀血使钠吸收减少,低钠饮食使钠摄入减少;CO2潴留时大量出汗,心衰时使用利尿剂,使钠排出增多;心衰时单纯输入葡萄糖液,忽视电解质补充;心衰时心钠素分泌增加,使钠排出增加。严重时可引起低渗性脑病,出现精神症状及昏迷。
③低氧血症。低氧血症是引起肺心病并发症的又一关健因素,低氧血症比二氧化碳潴留对脏器的损害更为严重,若P(CO2)虽高但pH值正常且无低氧血症者无症状时不需治疗,而缺氧的损害常是致命的。
④感染。肺心病呼吸衰竭的根本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同时由于部分患者采取侵袭性操作措施(鼻饲、气管插管、呼吸机等)可加重感染,化验血常规白细胞和CRP高。有资料显示,CRP半衰期为5~7h,急性炎症后2h内即上升,炎症得到控制后7天内降至正常。所以有效地控制感染至关重要。
⑤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文献报道,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其血浆皮质醇、尿17-羟类固醇、尿17-酮类固醇明显低于正常人及肺心病无心力衰竭者,提示其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肺心病因慢性缺氧引起肾上腺皮质的病理、生理功能,长期口服泼尼松可引起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减少,造成垂体-肾上腺功能不全,骤然停药及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引起喘憋加重,主要考虑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严重时可引起肾上腺危象。
2 避免肺心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护理措施。
①预防感冒。急性呼吸症感染是诱发肺心病急性加重的主要因素。冬天天气寒冷,老年人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加重气道阻塞,使肺心病症状加重。嘱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时要尽早治疗,随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服,避免着凉,以预防感冒的发生。要预防交叉感染,感染后症状加重,又易反复感染,故应在感染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还要注意耐寒锻炼,从夏季开始先用手按摩面部,后用冷毛巾擦头面渐及四肢,适应气候变化,增强机体抵抗力。
②合理氧疗。肺心病患者在常态下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氧,患者的呼吸衰竭以Ⅱ型呼吸衰竭多见,长期氧疗可以增加运动耐受能力,减轻呼吸困难,缓解肺动脉高压。给氧方法:选用较舒适的鼻塞给氧法,每12 h清洗鼻腔鼻塞1次,消毒更换1次/d。给氧剂量:应采取低流量1L/min~2L/min,氧浓度为24%~28%。给氧时间:每天吸氧要保持在15h~18h,采用晚间给予吸氧,白天亦可间断吸氧。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肺心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因此要多饮水,使痰液稀释,利于排出。当痰液变得黄而粘稠时提示感染,宜尽快治疗,避免症状加重。有痰时要嘱患者坐位、深吸气后屏气,然后突然用力咳嗽,借助胸腹肌同时收缩使胸腔压力增高,产生瞬间爆发力将声门打开,使肺脏深部的痰液咳出。鼓励患者经常变换,为患者拍背,使用祛痰剂、雾化排痰等措施,使痰液排出,不可滥用镇咳药。
④肺功能锻炼。肺心病患者要做一些适当的活动,可以提高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减少感染的次数。缩唇式呼吸:长期实施此法可以改善肺心病患者的呼吸功能,减低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具体做法:吸气时气体从鼻孔进入,呼气时缩拢口唇呈吹哨样,让气体均匀地自双唇之间逸出。吸气和呼气的时间为1:2,指导患者每天练习2次~3次,10min/次。腹式呼吸:可增加膈肌活动,增进肺泡通气量。具体方法:站立位,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腹部,吸气时,胸部不动,腹部前捉;呼气时,腹部凹陷,吸与呼的次数比例为12或13。
⑤重视戒烟。大家知道吸烟对人体有害,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80%与吸烟有关。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能够损害气管和肺泡的上皮细胞,而且这种损害长期反复的发生,便形成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导致肺的功能受损。吸烟还会使病人肺部的防御能力下降,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就会造成感染。可见,戒烟对肺心病的病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不但会减少病情的发作还能减轻病情的发展,应提醒患者一定戒烟。
⑥防止抑郁症发生。肺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特别是到了晚期,由于病人的生活质量很差,病人很容易出现抑郁症,而抑郁症的发生又会加重病情。一旦病情加重,病人常拌有肺性脑病、感染性休克、应激性溃疡、全身弥漫性血管出血、全身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肾功能衰竭等七大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对肺心病患者要多一些体贴和关爱,给他们多讲些开心的事情,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与交流,防止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的健康定义内涵的深化,护理工作日趋复杂,护士职能范围也日益扩大 [1] 。通常我们认为,患者是我们唯一的护理对象,从而往往忽略了与患者家属的亲切交流。孰不知,家属的抑郁焦虑程度也间接地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为避免这一弊端,我们对92例内科心血管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收效颇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均为2000年7~8月住院的内科心血管患者家属,取样92例,其中男51例,女41例,年龄17~72岁,被调查者的职业分布较广,文化程度差别较大(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职业及学历分布 (略)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法。在统一指导下,本人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然后填写问卷,时间限定在30min内,问卷发放104例,回收92例,回收率88.5%。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的比较用U检验,多组资料的比较用F检验,必要时作q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抑郁焦虑的程度 有94%的家属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平均出现的焦虑症状为(50.6±1.687)项,其中出现中度以上焦虑症状为60%,出现偏重度以上焦虑症状为30%,出现频率最高的抑郁焦虑程度见表2。
表2 出现频率最高的抑郁焦虑程度(略)
2.2 与家属抑郁焦虑相关的因素 (1)病情的轻重与家属抑郁焦虑程度的关系:危重病人家属的抑郁焦虑评分40.6±0.4。明显高于轻症者家属的焦虑程度26.9±7.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角色与抑郁焦虑的关系见表3。结果示:患者家属与同事,朋友与父母子女之间差异较为显著,q=4.32,P<0.05。
表3 不同家属焦虑评定结果(略)
3 讨论
3.1 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要想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必须先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一个人某时或某段时间里自我感觉好坏的心理状态 [2] ,心理状态多包括平静,心烦意乱,抑郁焦虑,恐惧等。根据心理状态的性质、程度,合理采用心理护理的对策,护理人员要正确对待患者家属,使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3.2 “疲乏无力”是患者家属出现频率最高的抑郁焦虑症状 占94.6%。对于这一症状多选择休息。因此,在病区内安置备用床供患者家属休息也是非常必要的。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有78%的家属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自己的情绪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厌食,这说明患者家属对抑郁焦虑症状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所以建议家属选择合 理的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正确对待疾病的发展变化,为给患者提供有效的支持奠定基础。
3.3 帮助患者进行角色确认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与患者关系越亲近,其抑郁焦虑程度越高,因为心血管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人越老对配偶的依赖性越高。所以护理人员对患者配偶更应该态度和蔼,以减轻他们的抑郁焦虑情绪。
4 护理措施
4.1 抑郁的特征性症状及护理措施 抑郁的特征性症状为:(1)对患者病情的悲观;(2)失眠;(3)食欲不振。无论原发或继发的抑郁反应,由于家属情绪低落,往往导致患者自我贬抑,影响康复与治疗。所以,我们护士应熟知上述症状,察言观色主动接近家属,提高心理护理的语言技巧,洞悉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护理,做到态度真诚、亲切,语言温柔委婉。
4.2 焦虑反应的特征性症状及护理措施 焦虑的特征性症状为:(1)紧张不安;(2)易怒;(3)伴发躯体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胸闷,过度呼吸,骨骼肌紧张,头痛等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多尿,肠蠕动加快,腹泻等 [3] 。由于家属过分紧张,戒备,对病情难免产生歪曲的判断,因此,护士的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会加重家属的焦虑程度。这就要求我们护士要与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尽可能帮助他们找出焦虑原因,采取相应护理,以消除紧张情绪。
参考文献
1 吴渭虹,张立红.护理行为对住院病人心理影响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9,106-107.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经入院确诊治疗后,实施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患者。观察组患者60例,年龄36~81岁,男38例,女22例;其中心绞痛32例,心肌梗死后21例,无症状心肌缺血7例。对照组60例为同期住院后未能实施康复护理患者。经随机抽查问卷收集资料,两组基本资料与住院治疗方式无显著性差异。
实施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训练与护理;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饮食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等级划分:将生活质量分为3个方面12个小项,具体内容:①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工作情况、娱乐活动;②日常生活能力:睡眠与休息、生活自理、家务处理、日常活动;③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脾气性格、抑郁或焦虑障碍,记忆力、注意力。达到其中9~12项正常为好,5~8项正常为中,4项以下正常为差。
对冠心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的判断:根据患者对饮食、高血脂、吸烟、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过重、高血压、遗传、缺乏运动、情绪变化、服药知识等方面的情况,掌握9~12项为基本了解,5~8项为部分了解,4项以下为了解甚少。
结 果
经过对6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使患者增强了配合治疗的信心和重新生活的勇气,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减少,使患者掌握并配合了规范的冠心病康复护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讨 论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1],即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如洗脸)、床上进餐、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在家自行康复锻练60~90天,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练6~9个月,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返院复评阶段,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根据每位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患者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患者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帮助患者修订运动方案,教会患者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柔韧性训练、作业训练、医疗体操、气功等[2~3]。急性心肌梗死经救治生存的运动训练可增加转患者的体力活动量,改善精神及社会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继发死亡的危险性。
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常表现为不耐烦。逢锦波等在研究中大致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类:①紧张型:患者表现为恐惧心理、焦虑不安、情绪急躁、精神高度紧张;②松弛型:多见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较年轻者,患者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对于前者,在安慰、鼓励的同时向患者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对于松弛型患者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视预防和治疗,指导、加速患者角色的适应[4]。
饮食的康复护理: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坚持以低盐、低脂为原则,心功能差的患者饮食中摄入食盐量≤2g/日,禁食咸菜、油条、酱等含盐多的食物,护士应该从感观上增加患者的食欲,如将各种颜色的蔬菜搭配或菜中加少许香油,让患者逐渐适应,并告知患者摄盐过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由于摄盐过多导致患者的饮水,加重代谢负担,大量水潴留易引起水肿,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脂肪摄入不应超过3g/日,摄入脂肪过多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如何传授预防保健知识,教会患者正确的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是护理工作应重视的问题。护士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提供的知识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骆柳丽[5]提出了3种教育方法:①计划性教育:护士按典型的教育制定教育方案,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宣教,这种方式适用住院时间较长者;②针对性教育:即针对患者的某种心态,护士给予有效指导,这是多数患者较为喜欢的方法;③问答式教育:即护士积累一些科普资料事理成册,让患者阅读并提出问题,由护士给予解答,这是文化层次较高患者比较适宜的方法。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是目前心脏病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理论到实践要求护理具备丰富的冠心病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等知识;通过本研究观察发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以后,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的信心和勇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经过规范合理的康复护理后,也减少了冠心病患者再次住院次数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蔡晓莲,廖建梅.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整体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康复,2001,5(9):129.
2 梁英怡.冠心病的社区康复[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12):35-36.
3 庞妙玲,陈爱,袁小玲.实施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04,10(7):638-640.
【关键词】 常规干预; 老年冠心病; 临床指征; 针对性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doi:10.14033/ki.cfmr.2016.30.0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110-02
当前,临床上对于老年冠心病的治疗多采用的是药品方案,再配合落实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征[1]。为探究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最优护理方法,本文抽选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救护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0例,将其分成常规组及分析组,分别以常干预措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开展护理服务,比较两种护理法的运用效果,期待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来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救护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0例,将其分为两组。常规组:150例患者,年龄50.2~80.0岁,平均(71.5±10.7)岁;男70例,女80例。分析组:150例患者,年龄50.0~79.8岁,平均(71.3±10.3)岁;男80例,女7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都接受对症治疗,即给予患者服用5 mg消心痛,3次/d,用药时长为3个月,与此同时,常规组以一般性的护理模式开展相应服务,涉及基本护理、各项生命指标监测等。而分析组除一般性的护理服务外,增用系统化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内容有:(1)疾病健康知识的细致宣讲。讲解冠心病方面的病理常识,同时普及无症状性疾病的原因和医治手段。此外,将必要的自护技能、知识介绍给患者和看护家属,增强其自我护理的操作技能。(2)心理层面的干预护理。护士人员为疏导患者的各种负面心理,可运用心理暗示法、讲解成功治疗病例等方式展开心理干预。为实现对症化护理,护士在实施护理服务之前,以亲切语言和患者主动交谈,进一步了解、掌握疾病状况,进而实施良性引导,增强患者对各项医疗护理操作的配合度。(3)强化病房巡视工作的开展力度。因为患者的各项症状并不突出,为防止病情出现异常变动,护士在巡视病房的过程当中注重监控血压、心率等指标;特别是对病情高危者,必须格外关注其各项指标值的起伏动态,并增加探视次数。(4)日常膳食及预后护理。膳食情况对患者机体的恢复速度起到促进作用,护士引导患者多进食蛋白高、盐分低、脂肪少、易于消化的相关食物,注意每日排便、排泄情况,维持解便的通畅性。此外,护士按个人机体的恢复情况,为其拟定科学化的锻炼计划,以“适量、科学、合理”为基准,避免运动过度或过少。(5)自我行为方面的针对性干预管理。由于冠心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形成不良影响,例如,环境条件、个人心理、生活方式等都会干扰到患者自我行为。医疗人员除了科学疏导患者心理以外,引导其逐步养成规律作息、按时进餐、劳逸结合等优良生活习惯,并嘱咐患者禁止喝酒及抽烟。(6)引导患者展开放松锻炼,并给予患者聆听节奏较为舒缓、旋律较为优美的轻音乐,使其生理、心理均处于放松状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指征:对所有入选对象总胆固醇、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等指标进行评定;(2)负面情绪:选择HAMD表(汉密尔顿抑郁表)以及HAMA表(汉密尔顿焦虑表)进行评定;(3)生活质量:选择SAQ评分标准(西雅图心绞痛评定表)进行评定[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SAQ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常规组患者SAQ评分为(63.01±9.10)分,分析组(69.85±10.26)分,分析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常规组患者HAMA评分为(47.26±7.13)分,分析组为(40.17±6.31)分;常规组患者HAMD评分为(43.22±6.38)分,分析组为(25.00±5.8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临床指征比较
干预前,两组临床指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分析组总胆固醇、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等指标都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疾病,该病多与代谢、年龄、吸烟、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要进行防治,对患者展开对症治疗的同时,还要加以针对性护理干预。自笔者所在医院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内容引入老年冠心病日常干预工作当中,其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医疗服务工作的总体质量,使患者接受到优质性、针对性干预服务,以显著改善冠心病的实际病情[3]。从疾病康复的角度上讲,患者自护技能的提升有助于稳定慢性病情,能够提升预后治疗成效[4]。
近几年,冠心病并发症与病死率均得到显著控制,在此情况下,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是提升其日常生活质量、改善其负面情绪以及临床指征的关键措施[5-6]。冠心病属于一种慢性的终身疾病,患者病程较长,且需要长期持续治疗,大部分患者均需在家治疗,对这类患者采取有针对性、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树立起良好的干预理念,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进而加强患者自我保护的意识,达到自我护理的效果,这样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7]。本研究中,运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相关方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施行干预服务,将系统化、个体化、针对性的自护措施贯穿在患者治疗的各个环节中,实现高效干预效果,达到稳定控制冠心病的目标[6]。本研究施行两种干预措施后,常规组患者SAQ评分为(63.01±9.10)分,
分析组为(69.85±10.26)分;常规组患者HAMA评分为(47.26±7.13)分,分析组为(40.17±6.31)分;常规组患者HAMD评分为(43.22±6.38)分,分析组为(25.00±5.88)分,且分析M总胆固醇、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等指标都优于常规组(P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意义重大,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征及负面情绪,是提升其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有推广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周志云.浅谈对行冠心病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止血治疗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5):194.
[2]武悦镜.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行血液透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3):1240-1241.
[3]李俊凤,陈宇,任丽娜,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69-1470.
[4]刘少辉,闫薇,李宇萌,等.ESPCS护理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9):1013-1016.
[5]宁余音,钟美容,韦丽华,等.中医护理方案对预防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4):1839-1842.
[6]王玲,李秀珍,权彦,等.延伸护理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氯吡格雷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520-1521.
【关键词】 优质护理模式;冠心病;临床应用
冠心病发生率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其治疗以综合性处理为主, 在临床治疗基础上辅以优质的护理服务尤为重要。医学模式的改进, 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护理的中心由疾病转向个人, 开展优质护理模式适应时代人们的要求, 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促进患者迅速康复[1]。本文就吉林省人民医院8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观察研究, 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分析其有效性, 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心内科收治入院的冠心病患者86例, 男51例, 女35例, 年龄在38~76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进行综合性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
1. 2 研究方法
1. 2. 1 评估指标 依据临床自评量表SAS / SDS 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在护理前后进行比较分析。
1. 2. 2 优质护理模式
1. 2. 2. 1 加强基础护理管理 每日的责任护士进行每日工作的整理, 做好基础的晨间、晚间护理工作, 提供患者的一个好的就医生活环境;协助不能自理的患者进行进食及翻身的日常生活, 做好皮肤、口腔等基础护理;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做好护理分级;严格进行交接班工作, 巡视病房注意观察病情, 与患者多沟通[2]。
1. 2. 2. 2 加强冠心病患者专科护理 冠心病患者入院时即评估患者的病程、疼痛部位、持续的时间、此次发病的诱因及减轻疼痛的有效方法, 并进行记录;实施操作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 操作要力求准确, 动作轻柔, 注意与患者进行交流, 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进行非药物治疗, 监测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压情况, 以便调整为适宜水平利于疾病恢复;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纠正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嘱其禁止烟酒, 强调吸烟室冠心病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提高护理人员的冠心病专业知识, 做好专科护理, 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配合护理人员工作。
1. 2. 2. 3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向患者交代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知识, 强调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必要性, 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反复强调不良的生活方式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交代患者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 避免吸烟饮酒, 避免高脂、高热量的食物, 避免暴饮暴食, 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鼓励其进行日常生活中自理;嘱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诊, 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的变化, 严格按医嘱服药, 禁止自行更改药物或停止用药。
1. 2. 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计量资料用百分数表现, 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所选患者入院时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2.82±6.47)、(45.7±7.10)、(25.4±6.11)、(27.85±6.12), 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后为25.4±6.11、27.85±6.12, 护理后明显较护理前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发生发展跟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均密切相关, 诸多因素影响冠心病的治疗、预后及康复情况, 其治疗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优质的护理服务, 较高的护理质量是现代医学、社会发展的需求[3]。在冠心病患者, 通过优质护理模式, 护理人员在基础护理管理、专科护理及健康宣教上均有针对性的措施, 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后,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舒适度较高, 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明显减轻。优质护理模式改变既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把患者作为护理中心, 做好患者的疾病服务之外, 满足患者心理社会上的需求, 保持患者的良好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 利于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马翠荣, 赵士雅.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病人满意度的作用. 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11):4482.
[关键词] 冠心病;优质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2(c)-0154-03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Care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ZHANG Guo-li
Second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Changchun Central Hospital,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5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igh-quality nursing care 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hods 122 case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usual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high-quality nursing care on the basis of the usual care. The evaluation score of self-monitoring, physiological function, standard medication, diet control and other aspects after nursing and level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level of overall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much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90.17% vs 70.4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10.75, P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igh-quality nursing care; Quality of life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堵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脏病[1-6]。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冠心病的治疗更加受到重视。临床研究显示,药物治疗冠心病的同时,若配合优质护理,能够大大增加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为研究优质护理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该院对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22例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结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所有患者均了解该研究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36例,女25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为(63.9±4.2)岁,观察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为(64.4±4.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饮食、保证睡眠质量,随时监测患者的治疗疗效,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若发生不良反应立即处理,若不能完善处理,则及时通知医生。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
①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对疾病有恐惧心理,有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等负面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以亲切友好的态度和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听取患者的内心想法,了解患者负面情绪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
②健康教育。入院后,向患者发放与冠心病相关的常识手册,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既要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基本问题,又不能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一定要保证禁烟禁酒,让患者远离影响疾病的外部因素,减少发生意外的可能。
③环境护理。定期对医院病房进行卫生打扫,做好消毒处理,经常开窗保持空气清新,定期换洗床单被罩,针对生活难以自理的患者,要经常帮助患者翻身、擦洗,为患者病床设置防护栏,且保持病房安静、降低噪音。及时调节病房的温湿度,温度保持在24~26 ℃、湿度保持在50%~60%,保证房间内光线柔和,避免强光照射。
④饮食护理。针对食欲不振的患者,要向患者本人及家属了解其饮食喜好,为选择营养丰富、色泽诱人的食物进食,以低盐、低脂、高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做到营养均衡。另外,引导患者多饮水,以保持排便顺畅。
⑤运动护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要适度,训练时间最好选在下午,天气寒冷或过热时,不能组织锻炼。
1.3 评价标准
采用SF-36 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加以评定,通过自我监测、生理功能、规范用药、饮食控制等指标进行,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好。所有患者在自愿的情况下,填写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满意:≥90分;较满意:70~89分;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计算,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
两组结果相比,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0.75,P
2.1 生存质量评价结果
观察组在自我监测、生理功能、规范用药、饮食控制等分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优质护理要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转变,要适应时展的需要[13-19]。优质护理服务是采取“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综合的护理护理方案,每一个护士即能独立管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凸显出来,工作的主动性更高了,确保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如下。①变被动为主动:以前患者输液时大多是等待患者的呼叫铃声响了,再去更换输液,这样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以后,护理人员开始主动输液、换液和加药,并且增加了对输液病人的巡视次数,这样能够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和发生的病情变化,同时给予及时处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安全感。②微笑护理:护理过程中,护士应该每天面带微笑,以热情的态度面对患者,耐心解答她们遇到的问题,大家建立一种相互鼓励、分享治疗、护理经验的良好住院环境,以阳光的心态感染患者,让其可以乐观的面对疾病。③个性化护理: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对每位患者的优点加以肯定和表扬,使其充分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治疗后如果不能好好护理,则会引起冠心病心血管等并发症发作,诱发并发症的原因很多,如不规律的生活作息、长期的心里压力、缺乏运动、劳累过度等[20-22]。因此,针对冠心病除了正确的治疗方法外,正确护理措施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表明,优质护理措施较普通护理有更好的效果。该院对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了优质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上述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0.17%,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0.49%,说明本方法更受到患者的欢迎。与以往相同的是,优质护理在人性化、个体化方面有更多体现,尽可能的让患者治疗全程受到优质的护理,更加有助于战胜疾病。与以往不同的是,该研究的护理措施在心理护理增加了工作力度,效果更好。另外,观察组在自我监测、生理功能、规范用药、饮食控制等分数均高于对照组,说明经过优质护理,能够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更具有实际意义。文章建议,今后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方面进行重点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该研究所述的护理措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改善预后。因此,本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文勇.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9):84-85.
【摘要】目的:为了规范护士对外科病人合并冠心病的观察、宣教、记录,减少由于宣教、记录不到位所引发的医疗纠纷,弥补年轻护士宣教、记录能力低的现状。方法:识别护士在病情观察、宣教、记录方面的缺陷,找出纠纷发生的内在规律,制定并实施"关键要素标准"(简称"要素标准")[1],便于护士可操作的具体护理行为。结果:护士掌握了此类合并疾病的风险的识别,能及时落实要素标准,杜绝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用关键要素标准规范外科病人合并冠心病的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此类病人冠心病的发作和"猝死"的发生,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要素标准 外科病人合并冠心病 风险管理
随着患者和家属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的增强,风险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程序,是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轻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外科病人因意外受伤或择期手术入院,绝大部分外科病人是第一次住院才发现有冠心病,外科医护人员往往最关注的是外伤情况,而忽视内科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连续性观察记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系统2001年1月到2005年12月发生的10例外科病人发生心梗或"猝死"引起的医护患纠纷,探讨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1 分析并归纳我院外科系统该类疾病观察、宣教、记录的常见问题
查阅我院外科系统2001年1月--2005年12月,该类疾病病历200份,其中有医疗纠纷的10例,有患者投诉的20例,分析有医疗纠纷和投诉的案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一84岁老年患者,有冠心病史,因骨折住院后第3天凌晨发生"猝死"。家属投诉夜班护士未及时巡视病房,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查护理记录单上只简单记录伤口情况,无病人发生"猝死"前的生命体征记录。②一外伤病人入院后,未发现有冠心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冠心病发作的症状,当班护士特别是夜班护士不能识别,报告医师为患者伤处疼痛给予止痛处理后病情恶化,导致纠纷;③一外伤病人入院时确定有冠心病史,当班护士没有宣教预防冠心病发作的知识,患者第二天晚上饱餐,便后发生"猝死",其陪人未在病房,引发纠纷;④一复合伤患者在一外科住院2周,未发现有冠心病,转入另一外科手术后2周,出院当天出现心梗,发生"猝死"引起纠纷,查入院时有轻度房室传导阻滞,护志上无此方面的阳性记录;⑤一外伤病人,有冠心病史,输液三天后,步行入厕,发生晕厥、心梗,经抢救无效死亡,引起纠纷,查护理病历上无绝对卧床的宣教记录;⑥2例手术病人术后2周输液后准备出院,出院当天入厕晕厥,发生"猝死",引发纠纷,查当班护士未宣教冠心病患者突然起床入厕可能会发生性低血压诱发冠心病发作的知识;⑦一80岁老年患者,有冠心病史,因眼睑挫裂伤步行入院,入院第二天晨自行入厕,在厕所内发生"猝死",家属却在病床等候,投诉护士没有告诉患者不能下床。
2 制定应对护理风险的关键要素标准
科室在原有外科疾病观察、记录、宣教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合并冠心病的关键要素标准。"要素标准"体现客观性、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重点性的原则。"要素标准":①对本科室专科疾病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护士办公室黑板日志栏内有醒目标记,让每个值班护士都知道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便于重点观察;②科内每个值班护士必须掌握冠心病的发病原理,诱发因素、发作症状、补液原则、观察要点、急救措施;③规范此类病人的宣教和记录,当陪人更换时,反复宣教,内容为:a、绝对留陪护;b、绝对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不允许入厕;c、少食多餐,禁止饱餐;d、避免情绪激动;e、预防便秘,避免排便用力;f、不允许自行调节输液滴速;④勤密巡视病人,发现异常情况,如P、R、BP有变化,主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并记录好报告时间及观察到的内容和处理情况。
3 推行关键要素标准
3.1 反复强化培训:我们在科内反复学习冠心病的防治知识,并组织考试,人人掌握观察、宣教、记录内容,理解实施要素标准的意义。
3.2 典型案例分析:护士长对科内护士进行风险防范的系列培训,分析以往院内、外典型案例,寻找引发纠纷的内在规律,分析观察、宣教、记录中的缺陷及其法律后果,帮助护士学会观察、宣教、记录的具体方法。
3.3 修订职责程序:护士换班较注意完成清点公物,核对医嘱等事务性的工作,有时床头交接班也有敷衍的现象,没有很好地做好患者的病情评估,护士值班时注意完成医嘱和治疗工作,有时忽视病情观察和记录。为此,科室进一步明确责任班,晚夜班护士病情观察的职责,落实了护士接班的首要工作是"评估合并有冠心病患者的病情"。
3.4 临床具体指导:护士长携同科内设立的质控员每天检查"要素标准"的落实情况,特别是晚夜查房,重点查新病人合并有冠心病患者的观察、宣教、记录情况,培养了年轻护士对该类疾病风险的防范。
4 效果
在落实"要素标准"的过程中,科内护士掌握了专科病人合并冠心病的观察、宣教、记录重点内容;能够早期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准确报告医生,得到医生的重视,为抢救和治疗赢得时间。护士无需医生嘱咐,主动测量生命体征,主动宣教并记录。抽查2006-2010年,我科住院患者的相关护理记录符合要求。5年来,在该类疾病发生的医疗纠纷中无1例与护理有关的法律纠纷。
5 体会
5.1 要素标准"是督促护士识别风险的有效方法:以往的工作中,护士机械地遵医嘱完成专科疾病的治疗、护理,至于合并冠心病患者,医师没有开此方面的医嘱,护士也不会主动观察、宣教、记录合并疾病的内容,一旦发生意外,护士宣教、记录方面一片空白。此标准能指导护士识别护理风险。
5.2 要素标准"指导护士掌握合并疾病观察、记录、宣教重点:值班护士是按照等级护理的医嘱,对不同标准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等级护理在规范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2]。因此,值班护士不能完全依据等级护理来确定观察重点。外科患者原有冠心病,医生没有开冠心病的治疗用药,只是继续观察,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很难准确地实施护理,举证时因不熟悉冠心病的护理而处于不利地位。有的一级护理的患者,在病情恶化的早期,"有反复找医生"的经过,但由于胸部外伤导致疼痛使值班护士忽略了观察心绞痛的症状,也未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家属认为未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和处理,失去了抢救时机,造成不良后果的,从而导致了医疗纠纷。我们在"要素标准"中,明确护士在值班中应掌握哪些病人合并冠心病,要求护士掌握冠心病发作的早期症状、观察要点、宣教内容。从而使临床护士掌握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的护理重点。
5.3 要素标准"可提高外科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质量,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据我院历年的医疗纠纷统计中,发现内科冠心病患者出现病情恶化后很少出现医疗纠纷。而外科系统的冠心病患者,一旦出现病情恶化或"猝死",95%会引发医疗纠纷。2010年,卫生部为了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要求各医院"把基础护理做实,把专科护理做精",各大小医院都在重点培养专科护士,外科的专科护士确实在努力把专科护理做精,外科护理管理者须不断改进管理专科疾病合并有内科疾病的有效方法,采取综合性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和措施,把合并疾病的护理也做精。我科采用"要素标准",有效地避免了外科疾病合并冠心病的护理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患病后的心理反应分析,向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结论:冠心病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它包括粥样硬化病变引致的冠状动脉梗阻或狭窄,是因供应心脏本身的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狭窄所致心脏病变。同时心肌缺血引致的左心室室壁瘤,心肌栓塞后心室间隔缺损和肌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支数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同,梗阻程度严重者可引致心肌梗塞。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大量研究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冠心病,行为应急可触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病情发展。在护理工作中,笔者通过对患者及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医疗护理活动,并认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8例均为2005年2月-2008年2月收入的住院病人,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病例中男性65例,女性33例;年龄47-76岁;离休人员36例,退休人员62;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0例,中专以下68例;病史1年以内有20例,1年以上52例,其余26例为初发病例。
2 心理分析
由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的不同,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也不尽相同,主要的心理特征;甚纳以下4个方面:
2.1 焦虑心理:多见于初次发病的患者。有90%以上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如失眠、多梦易醒、极度恐惧、烦躁、易怒、自卑、情绪低落、神经过敏等,其中出现中度以上焦虑症状的占90%。焦虑的原因多因起病较急,症状重,缺乏思想准备;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缺乏;疼痛引起的濒死感以及没有亲人陪伴或经济压力等,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
2.2 恐惧紧张心理:恐惧心理常常表现为紧张状态,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有的患者每晚睡前即开始紧张,有的患者看到抢救别的患者而紧张恐惧,还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抢救仪器及吸氧装置,精神就紧张,容易使病情加重。此类反应文化程度高的比文化程度低的强烈。由于知识分子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等因素的作用,对医生的年龄、技术水平和经验。医疗水准、医疗设备等有自己的见解,自我意识强,考虑问题多,对未来反复考虑,将增加恐惧和怀疑的心理。
2.3 忧虑心理:忧虑心理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缓解期或恢复期的患者。次类反应文化程度低的比文化程度高的强烈。此类病人在住院期间一切顺从医生护士,从不关心药物作用,病理知识等,当得知出院的消息时,担心出院复发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照顾和治疗。
2.4 否认心理:多见文化程度低的病人,不承认自己有病或病情严重,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或者不相信以往健壮的身体会得病。
3 评估患者状况。制定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计划
通过收集患者的健康情况,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确定健康教育方式,尽量符合个体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指导。如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提问和讨论相结合;示教与自学相结合。
4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
4.1 焦虑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焦虑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给予耐心的心理疏导,稳定情绪,使其正确理解护理要求,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焦虑,自觉配合治疗。
4.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紧张恐惧的心理,在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主动介绍监护室的环境,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3 忧虑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忧虑的心理,我们制定措施,加强有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休养中的注意事项及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转,缓解期只要耐心坚持治疗,定期随诊复查,精神开朗,查明并避免诱发因素,就可减少或不再发作。
4.4 否认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主动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告诉患者,使患者认识疾病的程度,通过一定时间的心理疏导,使患者承认患病,同时讲解病情,介绍当前冠心病研究的进展,明确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症,回避只能对自己不利。同时结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实例现身说法,请病情缓解的患者介绍自已在治疗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以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认清疾病,配合治疗。
4.5 角色紊乱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绍同种疾病患者康复的病例,创造机会让患者与康复患者见面,让他们之间直接交谈,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由于介绍者与听者之间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看到了疾病是可以康复的,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6 满足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的需求心理:给患者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心绞痛的诱因、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诉患者每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检查后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患者。
5 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更加了解病情,教会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术,有助于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恢复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并非孤立出现,时常会和其他异常心理同时存在,有时会互相转化,或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往往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患者的病情、体质、家庭状况、精神状态以及顾虑和牵挂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可达到最大的护理效果。同时,患者及家属对护士有了信任感,缩短了护患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娄素琼,鲁婷婷,安海霞,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8,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