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金融期货投资分析

时间:2023-05-15 16:31:50

导语:在金融期货投资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摘要:目前证券投资实脸成为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笔者认为在当前证券投资实验中仍存在若干问题,如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脸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论文结尾处提出了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

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

第2篇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

第3篇

感谢您在百忙中浏览我这份自荐信,给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个机会,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

久闻贵公司实力不凡,年轻有实力的工作团队使贵公司具有独特的市场地位,公司业绩也在非凡的竞争力上完美得体现。据悉贵公司为了做大做强,正在招聘员工,所以特写此自荐书,希望加盟贵公司,成为你们优秀团队的一员。

本人基本情况如下:我是从XX学院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依照我所学的金融与证券专业,学习各种与专业知识相关的知识,比如,《金融期货》《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等,还有专业课程如《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等。

对于计算机,也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不仅如此,本人在校期间还通过学习取得了计算机一级证书。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和了解证券市场,我还积极的实地了解了很多证券公司,在网上关注证券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因为我知道,想要在证券市场上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除了对证券这行业有独特的偏爱以外还要有属于自己的炒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这点上我还是有明显的自信的。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的女孩,能够在认真够做好工作的同时,也能较好的融洽同事之间的关系;对于证券这行业,我知道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刚好,这一点是我的强项;开朗的性格也能让我对生活变得坚强,从容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困难,用积极热诚的态度迎接生活和工作带来的挑战。我是一个非常有上进心的人。如果我进入公司,时间会证明一切。

仔细、负责、热情是我的个性。我清楚的认识道:过去的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我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会坚持不懈的虚心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

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瓦,我会尽力为贵公司付出我的一份赤诚的力量,真心的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展现平台的机会!选择单位,工资和待遇不是我考虑的首要条件。我更重视单位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员工的士气及工作气氛。我相信贵单位正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我很自信地向您承诺:选择我,您绝不会后悔。

最后谨祝贵公司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第4篇

关键词:期货投资咨询;证券投资咨询;商品交易顾问;定位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0)02-0021-06

The Suggestion of Establishing China’s Futures Investment Consulting Institutions

WU Qi-you

(School of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Abstract:Besides broking, the futures operating institutions can take consulting as another business activity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nowadays domestic futures markets, the experiences of the China’s securities consulting agencies and the America’s 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 are helpful. Considering the marke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in China, this paper suggests the establishment of futures investment consulting institutions.

Key words:futures investment consulting; securities investment consulting; 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 suggestion

1 引言

在国际市场上,期货中介机构由于具备多种类别的金融中介职能,根据自身优势在成熟的中介服务体系中自我定位,相互分工协作,不仅承担风险,而且分解风险、转移风险。通过期货中介机构优化风险配置,期货市场发挥发现价格和规避风险的功能。

目前,我国的期货中介机构有期货公司和介绍经纪商(Introduce Broker)两种类型,而作为主要中介机构的期货公司,其金融中介职能有限,只能客户交易结算从事经纪业务。这与国际成熟市场上期货中介机构种类繁多、功能齐全、业务丰富的现状相差甚远。

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是除经纪业务之外,期货公司应具备的基本业务。开展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有利于扩大期货市场信息供给,提高市场信息质量;对投资者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部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获取期货资讯的内在需求,既能提供投资决策及分析判断市场的信息,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投资者教育功能,促进其理性投资。

制度经济学认为,一种制度创新必须是在其预期净收益大于预期净成本的条件下才能被创造出来。期货市场和期货公司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有降低交易费用的功能。具体是通过降低契约成本与履约成本;降低信息成本;减少风险成本,从而提高了市场的运作效率。制度创新依照动力方式和过程的不同,可分为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强制性变迁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实现,由于是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国家的作用至关重要。正是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改革导致了现有制度外潜在收益的生成,为了获取这些潜在收益,才有了期货市场的制度创新[1]。

2 我国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现状

2.1 关于期货投资咨询的法规

我国曾于1997年颁布《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关于期货投资咨询的规定,由于操作性不强,与实际脱节,未能在期货市场上实施。

1999年颁布实施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允许期货公司在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同时,天然地取得“期货信息咨询、培训”业务资格,咨询业务未有单独发展。180余家期货公司业务相同,同质竞争愈演愈烈,再没有其他出路。

2007年修订后颁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与境内期货经纪业务、境外期货经纪业务并列,成为期货公司可以发展的业务范围。但由于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定位不明,这一业务创新资格也未被任何期货公司取得。

2.2 期货公司的相关业务发展

实际情况是,期货公司在经纪业务之外,已经走的更远。

一是提供免费信息。我国的期货行情信息有两种传递途径。一种是基本有偿提供,在“交易所―信息服务商―期货公司(会员)”里的环节有偿,但在向客户提供时有的公司有偿,有的无偿。另一种是无偿提供,在“交易所―交易结算软件商―期货公司(会员)―客户”里的所有环节都是无偿的。目前,除了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做探索之外,“交易所―信息服务商―终端用户”的期货信息产业链服务模式在我国实现尚有距离,因为谁提供有偿服务谁就会失去客户。

国外期货市场各层级用户大多都能从信息服务商处获得从Level-1到Level-2、Level-3等不同深度内容服务,这也是成熟市场的基本要求。2006年,期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期货交易所如CME、CBOT、NYMEX、HKEX等,其期货信息经营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7.24%、15.94%、12.80%、9.43%。而国内期货交易所的期货信息经营收入未占总收入的1%,差距在20~50倍之间。

二是提供免费咨询和服务。绝大部分期货公司设立研究部门,网站专栏时时更新,定期研究报告、投资策略免费提供给潜在和现有客户。甚至主动分析客户以往交易记录,免费帮助客户寻找亏损原因。总之,提升咨询和服务水平,已成为期货公司吸引客户的一种手段,甚至使某些无现货商背景、券商背景等优势的期货公司培养了一批忠诚客户。

三是提供各种方式的委托理财。在法规的模糊地带,期货公司是有操作空间的。

国外咨询业务的赢利点,在国内期货市场上已被压缩殆尽。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最关键的是要解决核心盈利模式问题。

2.3 规范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必要性

投资咨询行业的诞生源于信息的复杂性。投资者无法取舍大量复杂信息,需要借助咨询公司的分析过程来完成投资决策。

虽然现有的60余万期货投资者队伍相对较小、商品期货操作相对简单,但不能以此否认规范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

首先,明确合规和违规的边界,可提高期货市场信息质量,增进市场定价效率和透明度,也增加违规成本。其次,满足个人投资者需求。在以散户为主的市场格局下,大量中小投资者缺乏入市经验和风险意识,信息来源渠道不畅,没有能力和精力从事市场分析,客观上存在一个巨大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需求市场。另外,专设期货投资咨询公司能使这一业务具有独立性和公正性。当本公司大多客户持有某一期货品种量较大时,有的期货公司出于主观考虑,往往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分析判断。有的公司出于风险防范和争取佣金收入最大化考虑,要求一边说涨,一边说跌,或者要求今天看涨,明天看跌,让客户频繁短线交易。以上现状在专业期货咨询公司里可以避免。

3 美国的经验

3.1 CTA概况

美国承担期货投资咨询角色的是商品交易顾问(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简称CTA),商品交易顾问意指:(1)为获取报酬或利益,直接或间接通过出版物、书信或电子媒介向他人提供下列有价值的可行易指导,①根据合约市场或衍生交易执行机构的规则做出的或将要做出的远期交割商品的合约买卖;②受授权的商品期权;③受授权的杠杆交易;(2)获得报酬或利益,以及作为常规业务,发表或传播解析关于(1)项所指的活动报告[2]。

被称为CTA的职业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叫“管理性期货”(Managed Futures)。但是CTA不能公开发行基金份额,必须严格地向投资者揭示风险,还要将管理账户的业绩定期上报监管机构供检查并公布。

一个商品基金(Commodity Pool)里可以有多个CTA,每个CTA管理一部分资金。CTA受聘于商品基金经理(Commodity Pool Operator,简称CPO),投资者将资金投资于CPO。或者,投资者个人可直接雇佣一个或多个CTA来管理其资金。CTA对“管理性期货”进行具体的交易操作,决定具体投资策略。投资者将资金交由CTA管理,实际上相当于购买了CTA的交易技能,其好处在于免去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管理费。

CTA既交易商品期货也交易金融期货。许多CTA采取相当技术化和系统化的方法来交易,其他的则选择更为依托基本面和更能机动抉择的交易方法。一些CTA集中于特定的期货市场,诸如农产品、货币或者金属,但大部分分散于各种市场。

基金或投资者个人支付给CTA的费用包括固定咨询费和业绩激励费两部分。固定咨询费以CTA所管理基金投资组合净值的0~3%计算;业绩激励费以CTA所管理的投资组合使得基金产生净增值的一定百分比来进行支付,一般在10%~30%之间。

期货中介机构既有专营CTA业务的,又有把CTA业务与期货经纪业务、商品基金经理业务、中间介绍业务形成各种组合的。截至2008年11月底,在美国期货业协会(NFA)注册的期货中介机构共有3802家,其中896家专营CTA业务,有926家兼营CTA业务。

3.2 CTA的优势

根据巴克莱集团的数据,截至2008年3月,世界期货市场上比较活跃的CTA有927家,对冲基金5727家。虽然期货市场比证券市场有更高的风险性,但“管理型期货”在同等回报率下的风险并不比在证券市场高。“管理型期货”日渐受到市场青睐的原因在于其分散投资风险的能力上。

从美国市场的经验看,CTA与期货市场上的个人投资者相比具有三大优势:一是CTA具有明确的长期一致的投资策略,以及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二是CTA会持续不断地监控市场,分析市场的价格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与机会,从而在相对恰当的时机投资或减少风险头寸;三是CTA有着严格的交易纪律,可以避免投资者心理波动对交易策略效果的影响。

利用“管理期货”理念,以账户模式代客理财,是投资者迅速进入期货市场的重要手段,既可降低个人期货投资风险,提高盈利率,又可设计投资组合,灵活应用金融衍生工具,回避现货市场风险。

CTA的发展不仅为个人投资者减少期货投资风险提供了途径,而且也成为银行、对冲基金、共同基金及养老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分散风险、扩展投资组合有效边界的工具。相应地,对于美国金融期货市场来说,随着市场结构多元化,部分个人投资者将期货投资委托CTA等专业机构操作,使市场不成熟所造成的交易风险也被大大降低。

“管理型期货”是期货投资基金的过渡形式。

3.3 对CTA的监管要求

2000年修订的《期货交易法》规定,所有的CTA都必须在美国期货管理委员会(CFTC)登记注册;登记有效期为一年,过期需重新登记;保持帐册和记录至少3年,定期向CFTC提交,或接收CFTC、司法部代表的检查;应向客户充分披露其期货头寸;定期向所有参与者提供会计报告,报告里应包括参与人有利益关系的所有交易账户的完整信息。

CTA不准欺诈客户;不能以任何方式明示或暗示某CTA或其从业人员已得到美国或其他机构、官员的赞助、推荐或同意,或者该机构或人员的能力和资格已得到认可。

《联邦条例法典第17章――商品期货及证券交易》[3]规定,CTA不能接收现有或潜在客户的资金、证券等以CTA的名义去购买、保证任何客户的利益。对潜在客户的披露文件、风险揭示声明、业绩披露、记录保存、广告等有详尽的要求,但是当客户是“有胜任能力的合格投资者”(Qualified Eligible Persons)时,对CTA的一些要求可以豁免。

CTA必须成为美国期货业协会(NFA)的会员,定期向NFA提交报告,进行信息披露。

简单地说,美国的CTA履行的是资产管理的职能。如果借鉴美国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把我国对期货产品的委托理财规范化、阳光化。

4 我国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失败教训

我国设有投资咨询公司开展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但经过实践检验,其业务定位是失败的。这是探索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前车之鉴。

因业务模式取向不同,自2002年起我国的证券咨询机构逐渐分为财务顾问和会员制两类。财务顾问类咨询机构为上市或非上市公司在关联交易、股权分置改革、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境外上市等方面提供专业鉴证和服务。会员制咨询机构为会员提供具体的股票操作建议,收取会员费。会员制业务于2001、2002年由台湾人引入内地证券咨询行业,由于投入小、见效快、操作简单、易于模仿,迅速在全国咨询机构中得到推广。

就财务顾问业务而言,虽然咨询机构具有业务团队和资源,但规模小、实力弱。同券商、会计师事务所相比,缺乏类似保荐、承销、审计等的法定业务,外加大量无资格的咨询机构加入竞争,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会员制业务模式的核心是营销,公司通过对投资咨询业务的商业性包装,夸大宣传投资业绩,明示、暗示投资收益,诱骗公众投资者入会以实现业务收入和盈利目标。2004年个别投资咨询公司的会费收入超过1亿元,税后利润超过3000万元,其他各咨询公司纷纷效仿。为了迅速占领市场、快速获利,各公司手法无其不用,欺诈色彩越来越浓,最终发展成为有组织、跨地域的证券咨询欺诈团伙,为诱骗投资者入会甚至不惜操纵市场。目前,会员制业务在全国部分地区已经完全停止,各证券咨询机构在注册地和分支机构所在地之外不得开展业务。专营证券咨询机构的制度设计彻底失败。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有四:

第一,与证券公司的业务重叠。在《证券法》里,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已经包括“证券投资咨询”和“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咨询机构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生存空间。会员制业务增长来源于大范围、高密度的营销,而非建立在为客户提供具有实质价值的信息产品基础上。虚假宣传、欺诈诱骗客户、一次性收费轻易获得增量客户、服务质量难以评价等业务固有缺陷,使会员制业务最终变成“圈钱”游戏。财务顾问业务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市场份额较小,产品同质化严重,陷入价格降低―资源投入不足―研究水平降低―行业地位下降―价格进一步降低的“怪圈”。

第二,进入门槛过低、实力弱,股东盈利冲动较大。目前,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的最低注册资本是100万元人民币,会员制机构实收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在法制环境不完善时,投资成本低必然造成:股东谋求盈利的冲动比较大;更易出现治理不善、内控制度缺失等;人才培养和使用受短期利益驱动,执业人员素质差,出现大量违背职业道德和规范的行为。

第三,监管层次比较单一,过于倚重行政监管,尚未形成有效的多层次监管体系。表现在:广告监管缺位,对部分禁止性广告缺乏具体规定,也缺乏有效机制查处和制裁虚假广告行为;忽视证券咨询主体对投资者的披露义务,未能发挥投资者监督作用;自律监管松散,证券分析师定位不清晰,难以差异化监管,从业人员缺乏严格的淘汰机制。

第四,法律约束软化。法律规范存在大量空白和模糊之处。对于咨询主体的义务缺乏细致规定;对投资者权益的救济没有配套规定;民事赔偿处罚偏轻,操作性和执行力较弱[4]。

从以上可以看出,与证券公司业务重叠是导致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失败最致命的因素。因此,在定位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时,就应着力避免与现有期货公司服务内容的重叠。

5 我国“新兴加转轨”阶段资本市场特点

探讨我国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不能脱离我国“新兴加转轨”的经济发展阶段。此阶段资本市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投资者的非理性等人文心理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收入低、投资渠道有限、整体文化、知识素质和教育水平偏低;相对缺乏经验,心理承受力相对虚弱……隐约其后的种种民族、历史、文化的心理沉淀,昭示着市场整体文化和个体心理不成熟,对信息存在较大的依赖(不一定信赖)和盲从。即使是机构投资者也有明显的散户特征。

第二,较为普遍、严重的信息失灵。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其经济信息化程度低下和信息产业不发达,加上信息法规制度不健全和垄断、操纵、欺诈等行为的人为影响,使得新兴市场遍布严重的信息差别和信息不对称现象。

第三,社会信用文化和诚信缺失,投资者道德与价值判断标准失衡。体现为投资行为选择趋向非理性和偏好投机赌博的心态,追求利益不择手段,回避道德与制度约束,轻视风险和法规意识,中介机构和机构投资者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新兴市场的外部效应相对更大。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和不透明、法制建设滞后和监管不力等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使得在新兴国家市场上,存在着危及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的可能性。新兴市场外部性的特殊表象反映在整个社会经济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更敏感于市场变化,从而产生更广泛、更深刻、更全方位的外部影响。监管部门要把目光投射到更为广阔的金融系统乃至国民经济整体的各个方位和各个层面,并把市场稳定乃至社会经济稳定视为首要监管目标之一。

第五,政府监管部门相应奉行更多“家长主义”监管原则。积极培育和教育普通投资者,推动机构投资者的形成;在现行法规制度缺省状态下采用行政手段以扼制不良行为;在市场运行的早期采取更严厉、更直接的干预手段;直接参与市场微观结构的构建与完善……总之,监管者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致力于保证与市场相关的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的偿付能力和稳定性[5]。

种种的市场、投资者及监管者的特点决定了期货投资咨询的业务设计须是相对安全、稳健、谨慎的,并考虑社会责任问题。

6 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定位设想

与证券投资相比,期货投资风险更高、专业性更强,客观上更需要发展专家型的咨询业务。有证券投资咨询业务的失败教训,如何在“新兴加转轨”的大背景下,既借鉴美国的有益经验,又发展自己的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呢?

现有法规允许期货公司申请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也未禁止专设期货投资咨询公司。无论这一业务最终放在哪种期货中介机构里,必须做到定位不能重叠。如果扶持专业期货投资咨询机构,那么对期货公司目前进行中的主要咨询业务应有明确限制。如果期货公司从事这一业务,需要解决独立性和公正性问题。

业务定位可做如下探索:

一是借鉴美国商品交易顾问CTA管理客户账户的经验。短期内提高个人投资者的期货投资专业水平难以达到。相对来说,引入CTA为投资者提供交易建议或直接管理账户更为容易。不仅中小投资者可参与“管理型期货”,机构投资者也可通过此渠道参与期货。期货专家理财具有客观的市场需求。早期,可通过设定门槛圈定一个投资者范围。无论选择的是哪类投资者群体,都能优化我国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改善目前机构投资者不足期货客户总数5%的窘境,也为设立真正意义的期货投资基金奠定基础。

由于法规限制,期货公司不能直接开展委托理财业务。以期货公司设立子公司的形式,开展CTA业务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期货公司在资本实力、组织结构、风险控制、内部流程设计上已经具备了管理专营CTA业务子公司的能力。但是,期货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必须设置严格的防火墙制度,并从法律上明确两者的责权利关系。客户开户、风险监控以及资金划拨都在期货公司,子公司在建立和实施严格的业务规范和内控制度基础上,承担账户的操作管理职能[6]。

设立CTA还要考虑募集资金的管理问题。可利用信托投资公司发行信托产品等方式,来管理募集到的资金。

二是以期货投资分析软件和信息数据库的开发与销售为经营模式。可利用对各品种的理论、经验研究形成的多个数学模型和数量化分析,总结一套投资市场理性分析工具为客户提供智能化投资组合管理,包括资产配置、风险评估、投资组合优化和套利策略,并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未来价格预测。

此类业务“瞄准”机构投资者是有市场的。但其前提是,我国期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已“浮出水面”。日后,CTA做深、做细、做精,也会有此方面的需求。

期货行情信息由“无偿”转向“有偿” 提供给期市投资者,优化信息服务产业链条,形成供应―加工增值―最终用户的产业链模式大有文章可做。投资咨询和信息服务功能的重叠,可满足市场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差异化需求。但在这种模式下,无资格的软件公司、技术公司如为推销软件、产品而不负责任地进行咨询,可能给市场带来混乱。

三是与中间介绍业务IB捆绑。目前只允许证券公司从事IB业务,法人居间人、自然人居间人没有获得IB业务资格,制度设计上仍然是空白。但法人和自然人居间人在行业内长期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居间人存在的合理性之一就是承担了一定的客户咨询、服务功能。

待法人居间人的身份合法化后,与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捆绑,不但使投资咨询业务有固定的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配套服务,而且通过业务协作,发挥综合经营优势。自然人居间人的管理已经是个大问题,在规范前不适宜对其发展。

提供研究分析报告、担当风险管理顾问、为客户个性化诊断、专业培训服务等业务当然也可考虑,但要求期货公司立即停止提供这些现有的免费增值服务,恐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7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我国期货市场基础夯实,具备了应对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能力。中国证监会提出鼓励优质期货公司产品创新、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由于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是期货公司的法定业务,何时开展、怎么开展终会有答案。深入挖掘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的内涵和可能性,是期货公司、期货市场做大做强不可回避的。

参 考 文 献:

[1]殷晓峰.转型经济中的期货制度创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88-92.

[2]上海期货交易所“境外期货法制研究”课题组.美国期货市场法律规范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90-91.

[3]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Title 17:Commodity and Securities Exchanges[EB/OL].gpoaccess.gov/,2001-04-01.

[4]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我国证券投资咨询问题研究[DB/OL].证券期货报告数据库,2007.08-16.

第5篇

关键字: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1

1本论文受北京市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金融学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项目资助,课题编号BG125YB039

一、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现代金融业不仅需要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级人才,更需要那些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微观应用型、数理分析型和市场营销型的“三型”人才培养将是未来金融本科教学的主流方向。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而金融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案例分析、课程实验、以及通过金融实验室进行的模拟实训,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与此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在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中以案例分析、模拟操作为主的课程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纸上谈兵”的缺陷,不能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而以毕业实习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又常因实习单位难以落实而无法实现。因此,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综合改革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1) 明确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弄清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要重理论轻实践,还是重实践轻理论,亦或是平衡型人才?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才能最终明确实验课在教学中的比例;

2)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如何构成?是否应该配备专职实践教学教师,还是由理论教学教师进行兼职?如何锻炼实验教师队伍,使之能够跟上迅猛发展的金融市场需求?

4)校外企业是否有义务为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是否没有收益?

只有回答了上述问题,才能找到破解实践教学改革关键问题的钥匙。为此,我们不妨首先研究一下国外实践教学的模式,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三、国外实践教学模式的借鉴

(一)德国“企业主导型”实践教学模式

此模式由企业主导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企业负责组织学生在入学、主要学习阶段、毕业前的各阶段以不同的形式深入企业实习。同时企业也是实践教学经费的主要来源。学生和企业签订实习合同后,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接受企业实习,企业为学生支付每月约300欧元~500欧元的培训津贴。当然企业也是评价、考核实践教学成果的主体[1]。

在实践过程中,企业视接受和指导学生实习培训为己任,把这种校企合作看作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生毕业后仍然有自主选择工作单位的权利,但是企业看重的是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自身企业文化的植入。由于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仍然会从事本领域的工作,因此这种企业文化植入所产生的效果是相当深远的。基于这一原因,目光长远的德国企业是非常乐于与院校合作的。

(二)英国“资格推动型”实践教学模式

此模式是以能力为基础,强调干中学。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是一种以能力为基础的资格认定,是一种“能力说明”,由主要职能、能力单元、能力要素以及操作上的具体要求和范围等构成,因此,实践教学的开展必然以学生能否达到某种能力基础为目标。

“国家职业资格”强调在干中学,实践教学也必然要求在干中学。建立以实际工作效果评定学习成效的考核制度。实践教学的效果评定依据“国家职业资格”规定而定,国家资格证书的颁发依据实际工作效果的评定,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纸笔的测验[1]。

(三)加拿大“能力基础型”实践教学模式

此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突出能力,而不是突出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强调对学生自我实践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其具体做法是由在某一职业长期工作、经验丰富的优秀从业人员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称DACUM委员会),将一个职业目标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两个层次的分析,分别得出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其最终成果是一张DACUM表(罗列出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及说明,根据DACUM表来确定教学单元或称模块。这些单元具有明确的教学内涵,可将教学单元按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排列顺序,若干个相关单元可组成一门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可确定出核心课程(或称基础课程)和职业专门课程、预备课程,再按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教学计划,随后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由此,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1]。

(四) 香港“工业训练中心型”实践教学模式

工业训练中心旨在为学生的工业训练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工业环境,这种工业环境无论在设备配置、布置,管理方式的运作,选择典型产品的生产,执行的工业技术标准和安全法规等方面都基本接近实际的工厂环境。在训练前,工业训练中心根据各个学系的不同需要和科技发展态势,精心设计一系列基本训练课程。实际的工业训练一般包括基本训练和项目训练:基本训练主要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设备和工艺方法有所感知,初步建立起生产设备、工艺方法和生产效率以及加工质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项目训练是一项综合应用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有的工程知识和前一阶段基础训练所获得的经验,通过群体工作完成一个真实的工业项目或工程项目课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精神和领导才能等。工业训练不是某一门课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训练,它着眼于学生培养的整体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设备的操作和加工技术,主要是培养学生寻求、接受新科技的能力,同时培养创新的思维[1]。

“训练中心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一种仿真的工作环境。在金融学专业学生很难进入金融企业实习的情况下,这种仿真工作环境的实习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应用型本科培养的学生多数在各类金融机构的营业部门就业,因此,建立各类金融机构的营业部门的训练中心应该是金融训练中心建设的重点。

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中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渠道

(一) 设计全面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明确实践教学课时在培养计划中的比例

一方面在金融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重,另一方面要使金融实践教学全程化,不能局限于某几门专业课或是仅将实践教学理解为毕业实习,要贯穿四年的大学时期,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课程中都应积极推进实践教学。

在推进金融实践教学改革时必须完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建设,加强金融实践教学管理,确保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金融实践教学管理可以强化金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安排金融实践教学时要对相关环节明确教学目标和考核细则,注重在大学四年中实践教学的全面管理,不能流于形式。

(二)怎样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要全面考虑全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设计一个独立的完整的金融实验课程方案,明确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学时数,提倡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大型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银行业务、财务会计、证券交易和投资分析、期货期权和外汇交易等有一个全面了解。其次针对金融实验室软硬件配置上的不足,可以加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如与商品期货交易所合作,引入国内各期货交易所同步交易行情,创办期货实验室,进行模拟期货交易,为金融期货交易实验打下基础。

(三)怎样才能使实践教学师资队伍适应金融业发展水平?

高层次的金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构建完善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首先学校可以通过配置专门岗位或专项资金,用一定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对金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其次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总结实践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定期安排教师到金融机构实习、进修,以顺应学科发展需要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为实践教学充实新内容;此外可以通过聘请金融机构的兼职教师扩大教师队伍,提高金融实践教学水平。

(四)怎样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创造良好的金融实践教学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实践教学环境不能光依靠学校,学校与各种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也是不可忽略的。通过与金融实际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固定的实践基地和实习场所,而且在金融实验室建设中可以获得金融机构在资金、软件等方面的帮助。此外,邀请金融机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人员到学校为学生介绍金融经济动态,讲解实践操作经验,也是充实教学环节的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融资财务管理时期(1900-1950)

融资财务管理时期研究的重点一是融资,二是法律。

20世纪初期,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迅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商品供不应求。公司普遍存在如何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筹措资金的问题。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当时财务管理问题就是融资管理问题,融资管理问题就是财务管理问题。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适应当时的情况,各个公司纷纷成立新的管理职能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独立的公司理财活动应运而生。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也主要是融资问题。1910年美国学者米德(Meade)出版了本世纪第一部专门研究公司筹资财务管理的著作《公司财务》,1938年戴维(Dewing)和李昂(Lyon)分别出版了《公司财务政策》和《公司及其财务问题》。这些著作主要研究企业如何卓有成效地筹集资本,形成了以研究公司融资为中心的“传统型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学派。索罗门(Solomon)认为这种“传统财务研究”给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完善奠定了基础。但这种财务理论忽视资金使用问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LegalisticPeriod)”。

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也使如何维持公司生存成为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首要问题。危机使许多公司意识到,财务管理的任务并不仅是融资问题,还应包括对资金的科学管理与使用,只有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严格控制财务收支,才能使经营立于不败之地。这样,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些专家、学者根据30年代后出现的这种趋势,认为30年代后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实际并非如此。直到40年代未,公司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财务管理的重点仍停留于外部融资,财务理论的内容仍以介绍法律、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为主。至于怎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强化内部控制等问题,尚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因此笔者认为,筹资财务管理时期长达50年。

二、资产财务管理时期(1950-1964)

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基础上,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做好资金利用的决策。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而与融资相关的事项已退居到第二位。这样,公司财务决策与生产决策、营销决策一起,构成决定公司生死存亡的三大决策支柱。美国各大公司纷纷设立财务副总经理,由其制定公司的重要财务方针和计划,编审财务控制预算和评估重大投资方案等。基于这一原因,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Decision-MakingPeriod)”或“综合财务管理时期”。

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美国人迪恩(JoelDean)于1951年出版了《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此后,财务管理的中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财务理论获得较大发展,主要的财务管理学家有美国的洛夫(Lough)、英国的罗斯(Rose)、日本的古川荣等。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所以,遇有重大决策时,首先必须评估决策对公司价值将会产生何种影响。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1958年至1961年米勒(Miller)和另一财务学者(Modigliani)经过大量实证研究,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即在有效的证券市场上,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与其证券价值无关。西方财务界对此反响强烈。最初该定理被看作是离经叛道的奇谈怪论,但今天它已被学术界公认为显而易见的道理,大多数财务学者认为它是财务管理理论中最重要的贡献,奠定了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基础。

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三、投资财务管理时期(1964-197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日益增多,金融市场日益繁荣,市场环境日益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早在1952年,马考维兹(H.Markowitz)就提出了投资组合理论的

基本概念。1964年和1965年,美国著名财务管理专家夏普(WilliamF.Sharpe)和林特纳(J.Lintner)在马考维兹的基础上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IAssetsPricingMode1,简称CAPM)”。这一理论的出现标志着财务管理理论的又一飞跃发展。

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融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Pricing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二是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三是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四、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80年代后,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阶殷,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1.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价格不断上涨,严重影响到公司的财务活动。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70年代未和80年代早期,西方各国开展了关于通货膨胀条件下怎样进行有效财务管理的研究工作。严酷的经济现实迫使企业财务政策日趋保守。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21世纪一旦发生严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仍将大行其道。

2.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伴随现代通讯技术和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公司不断朝着国际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空前活跃,在新的经济形式下,财务管理理论的注意力转向国际财务管理领域。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融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财务管理将更加得到重视和发展。

第7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发展阶段 发展趋势

财务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corporation finance)、投资学(investments)和宏观财务(macro finance)。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论述

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筹资。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出版了《公司财务》,详细阐述了公司资本的筹集问题,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财务著作之一;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最有效地筹集资本,该书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 legalistic period)”。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美国洛弗(w•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 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 decision-making period)”。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951年,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 dean)出版了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著作《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1952年,马克维茨(h•m•markowitz)“资产组合选择”,认为在若干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是衡量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1959年,马克维茨出版了专著《组合选择》,从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入手,研究各种资产之间的组合问题。马克维茨也被公认为资产组合理论流派的创始人;1958年,莫迪哥莱尼(franco modigliani)和米勒(merto h•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因为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64年,夏普(william sharpe)、林特纳(john lintner)等在马克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明确提出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而减少等观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使资产组合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夏普因此与马克维茨一起共享第2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金融市场繁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如前述,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前述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的财务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投资财务管理初期的主要财务成果。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筹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 pricing 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筹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筹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

80年代中后期,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经历了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一度盛行。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企业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其财务决策中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其结果,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与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财务分析向精确方向飞速发展。80年代诞生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现代的财务管理,将继续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网络财务管理变革则遥遥领先。

当今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同时,网上收付,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却大大地增加。相应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网络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