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2 18:26:32
导语:在在校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各种先进的教育科技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和逐步完善。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在多数学校积极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体来进行辅助教学的活动,即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师执行教学。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摸索,在电化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本人对计算机辅助教育教学有了一些初浅的看法和认识。在学习、活动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是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活动气氛,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挖掘各方面潜能。通过计算机的实践运用可以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生活、娱乐等文化情境,充分调动每一个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增强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妙趣横生的新型环境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在优势。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孩子们进行形象生动的演示,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识记能力,正因为有了正确的依据、原则的指导,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通过动态的形象、优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婉转的歌唱以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等等内容把孩子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的最有效途径,其中融合了浓浓的情谊,美好的向往,更是情谊、趣味、知识相融合相统一的完美结合体,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出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情景,很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够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各种兴趣,这样会得到很好效果,而且非常便于小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成功识记。实施教学时,教师随时可以切换到活动所需的界面,调出有用信息,而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好点着图片对同学们讲说,其生动程度和实践效果是过去无法企及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形象生动的演示,比较容易被孩子们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很好的识记效果。所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辅助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二、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好的课件设计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利于义务教材内容的完成。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但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存在着一些不足,需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因地制宜地适时改进。对小学生来说,如何有效激发兴趣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为孩子们创设生活化情境,以趣味性极强的动态视听感觉、多彩的画面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安排的一切学习活动往往是他们乐于学习的主要动因。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们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的需要而引发的,而计算机的有效运用正好能使这些因素得到进一步优化,往往最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各种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给孩子们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如果学生实践时缺乏可操作性,那结果就是浪费教师学生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更可怕的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仅仅靠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在课外进行实践练习,一堂课不可能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去探究,使信息技术实践活动突破教学时间的限制和教学空间的束缚,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每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一名优秀的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其随机应变的能力,往往就表现在善于正确处理一些随机、突发事件上。应变能力,是一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时调整个人行为的能力。一个人的应变能力,是建立在科学判断基础上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一个人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善于从表面“平静”中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审时度势地作出机智果断的应变。一个具有应变能力的人,不因循守旧,善于从实践中总结规律,对已取得的成绩,不满足,不陶醉,能透过成绩找差距、挖隐患。自身应变能力高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遇事沉着、冷静,处理事情果断、准确,而不是紧张和莽撞从事,在发现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按照预定的教学方法、方式难以实现时,能够急中生智,临场作出新的方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应变能力可通过加强实践来逐步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努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本身就是增强应变能力的过程。教育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多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注意改变那些不好的习惯,也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
关键词: 技能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 应用
现如今,对学生的教育实行全面发展式的教育,学校家长对体育学科也越来越关注,希望学生能在其他方面优秀的同时锻炼出好的身体。因此,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应进行深入探索,不能再继续局限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在体育知识上取得良好成绩,却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所以,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十分有必要。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过分重视文化成绩忽视体育锻炼的结果就是一些学生身体素质不达标,没有培养锻炼身体的意识。现就技能游戏化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一、技能游戏化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可能性
体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主要以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手段,有助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运动技能作为体育健康课程的主干,能够将以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体现出来,而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其他学习领域目标实现的载体,若是没有学习运动技能,则其他的学习领域将会失去该课程的特征,也就无法实现整个健康的目标,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可以在学习的时候掌握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并在学生的已有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更好地掌握一至两项基本的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体育,不仅在内容和形式及作用,而且在参与对象上,都具有综合性。一般可以将运动项目分为篮球和排球游戏等,按照游戏形式可以分为接力、追逐、攻防争夺的游戏等,按照身体的素质可以分为速度、灵敏游戏等。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体育课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掌握好身体的各个活动的运动技能。因此技能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最重要的,体育游戏的综合性可以将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作为素材和训练手段。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游戏
小学生的自尊心较强并且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且大脑兴奋点容易转移,所以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体育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当中,可以将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作为发展的重点,置于主导地位。而且体育游戏的形式复杂多样,具有较强趣味性,所以能够引导学生将无意的注意力指向于集中,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动力及对体育运动的本能喜爱。
小学低年级学生都处于身心的发育期,身体素质具有骨骼硬度较小,但是韧性较大的特点,在骨骼组织内的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含量较少,骨松质较多,骨密质较为稀薄,不容易产生骨折,但是容易发生变形。上述情况表明,学生的负荷不适合太大,运动时间不能太长。而体育游戏本身就具有时间短、适合人体活动的特点,而且学生可以在游戏的合作过程当中,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节,在内容上不断丰富,还需要通过集体合作才能够完成,所以不会出现单个人负荷过量的情况出现。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技能学习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理解和应用能力方面都比较差,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常常会出现自己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糊里糊涂的情况。这就说明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只重视教,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技能学习十分枯燥,但是教师不可以在课堂教学当中一味让学生游戏玩耍,也不能只重视教学,而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所以技能教学的方式要进行改革。因此我们要将运动技能和体育游戏有机结合,从内部进行改变,从而获得教学和学习上的快乐双赢。例如,我们在开展沙包技能学习的时候,主要的关键技术点就在于肩部,通过肩上屈肘和背后过肩的姿势形成一个抛物线,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将五个人分为一组,进行沙包接力,不能超过划分好的区域,而第二个人投掷的起点就是上一个沙包的落点,依次接下去,将投掷的距离总和直接作为胜负的标准。而在第二个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好强心理有效利用,进而升华,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激化。教师可以创设相应情境:“同学们,获胜的游戏组为X组,我们要不要在下一次的游戏中赢过他们?”孩子们就会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喊:“要!我们要!”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始学习技巧,而在潜移默化的语言交流过程中,教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有利于学生产生爱学的意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展技能教学,这时候的学生都是专注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在第三阶段,教师就可以通过改进技术完善技能,教师在游戏开展之前可以通过激励学生,选出“制胜之星”等,从而激发学生玩游戏的热情,这样才能提高技能学习的动力。
四、结语
现如今,社会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师的责任重大,在往后的教学中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为学生身心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本文对技能游戏化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健康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制定可实现的课程目标,这是一种积极的、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小学生多动好动,是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十分头疼的问题,如何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每一个好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一定要使它变成一种习惯。只有成为一种习惯,无论在任何地方,才能运用自如。就像是凭着本能,一辈子受用。所以对于小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培养他长时间的注意力。我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会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培养,学生能自觉养成在课堂上认真聆听的良好习惯。我在“平面图形”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图形今天带他的孩子来我们班和同学们交朋友,你想知道他们的名字是什么吗?多媒体演示: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手拉手走向同学们,孩子们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了。一齐问:“他们叫什么名字?”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对一些数学教学内容不容易掌握,不外乎这几个原因:一是由于不感兴趣,精力不集中;二是由于没有亲身参与其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学生感到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圆尽可能多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由于受材料和操作技能的影响,将圆十六、三十二等分时,学生拼出来的图形粗糙,而且费时耗力,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转化”的理解,此时,将圆等分拼接的过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出来,形象生动,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又如,在学习了七巧板的知识后,教师可以教学生在网上使用百度等大型的搜索网站来搜索有关七巧板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七巧板这个智慧板的了解,也使学生产生了对我国古人在数学方面的巨大成就的钦佩之情,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多媒体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概念性的表述,词义相近或相似、相反的概念,小学生一下子很难理解与掌握。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用多媒体教学的延续性与活动性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题中的关键词。
我在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理解“同向而行”“相向而行”“相对而行”这几个概念的区别。我通过Falsh课件,设置了两个小朋友过一座桥,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小朋友从桥的两边向中间走是“相对而行”;从中间一处向两边走是“相向而行”,小朋友朝同一个方向,一前一后走是“同向而行”,仅仅通过这一课件,就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这三个概念的不同。
四、运用多媒体,转变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低段语文;信息技术;探究;教学
时代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不断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的发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成为我国教育界面临的共同挑战。该教学手段首先走进的是高校课堂,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度,教育部对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提出了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自此,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初高中及小学的课程教学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这种集图像、声效、动态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为课程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及效果,但同时,由于教学的使用及学生的习惯在短时间需要发生骤变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在实践中出现多种不利于课程教学的因素。面对信息技术化教学手段,新时期的老师都要对教学科技的准备技巧、其利弊关系、如何进行合理化使用等方面进行思考,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低年级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在于对学生识字、说话、阅读及理解等方面。在其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加上合理有效的信息化技术的辅助来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不断探索的焦点课题。
1 信息技术与语段阅读的有效整合
1.1 丰富课程内容
小学生对于外界事物都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仅在于对课本知识的展现及呈现,其关键还在于对教学主体的有效确定和延伸。通过对课程教学的延伸,打破局限的教学困境,从而形成相对轻松的教学场面。信息技术平台强化教学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储备,是课堂延伸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信息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适应小学生爱问、爱动的特点,满足学生放眼看世界的需求,把学生“行马天空”的想法通过信息量进行具体化呈现。
如:《四季的脚步》这一课程中,课本内容仅局限于用“绿水”和“鲜花”、“金蝉”、“落叶”、“北风”和“雪花”这些特征性的文字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但事实上对于四季更替的季节变化中,其特征性的标志绝对不局限于这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入春天,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树木开始发芽,人们换上春装,农民伯伯开始耕地插秧;夏天,雷雨交加,树木繁茂,人们穿上短裤及短裙,农民伯伯收割小麦;秋天,秋雨阵阵凉,树叶变黄,红红的柿子挂满枝头,农民伯伯收割玉米,大豆等农作物;冬天,树叶脱落,人们换上羽绒服、外出带上手套围巾等保暖衣物,梅花绽放等。通过人类活动,动物活动,植物的周期性更替生活等元素,让学生们对四季进行扩散性思维,拓展知识层面。
1.2 诱发学生情感共鸣
低年级小学生的情感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语文课程中与日常生活相贴近的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形成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在教学实验中,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以及动作演示等方式,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演化成有声有色的客观世界和真切生动的人类生活,从对渲染和衬托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及思维器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对课文中描述的情景能够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描绘庐山瀑布壮丽景观,展现诗人传奇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古诗,其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感悟诗词意境。“日照香炉生紫烟”展现阳光照射之下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美丽画面;“遥看瀑布挂前川”,隐隐约约的青山之间,挂着一条瀑布;如此美景,不由的让人想去靠近,由瀑布的镜头放大图加上瀑布的飞流生效引出“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展开想象,体验心中有画,画中有人的祖国壮丽河山。
1.3 形象直观,化难为易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中需要一个中介作为形象对抽象之间的桥梁。多媒体以直观、生动、形象的优势在词句训练中有着传统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3]。
在《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程中有着这样的句子――“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对于刚刚走入学校开始接触生活及学习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讲,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及联想还不成熟,甚至对事物之间的联系之一概念没有任何的感知。因此,面对“小鸡”和“竹叶”, “小狗”和“梅花”, 等抽象性词汇的具体形象展现,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课程的展开。
首先,在上课伊始,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在下雪生效的配乐下,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让学生们感受下雪的情景。之后在雪景的良好课堂氛围中,呈现不同动物在下雪天的生活习惯。白茫茫的雪地中,进行活动的动物们留下的脚印与具体的实物相对比,以及实物与动物脚印覆盖的动画效果,通过学生们的观察,将“小鸡”和“竹叶”, “小狗”和“梅花”,“小鸭”和“枫叶”,“小马”和“月牙”进行联系,加深对“小画家们”的记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 促进学生品德教育
孩子们的品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从他们刚刚出生伊始,各种社会生活条件对其品德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同时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的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品德教育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们感知美德,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有好处的。
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文中,通过“雷锋叔叔”冒雨抱着迷路小孩回家,不顾荆棘背送年迈的大娘这些具有爱心的画面,让学生对爱心品德有一个具体的认知和感悟。当然,在其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品德的延伸,展现红领巾为年迈的老人让座,帮生病的同学补习功课,乃至抗洪救灾等场面,让学生们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爱心活动,加深爱心品德教育的形成及实践。
2 低年级小学语文信息化技术教学注意事项
2.1 当用则用,找准切入点
语文教师在选择是否应用信息技术化教学手段时一定要考究文章表达的中心含义,在课件制作上一定要慎重合理。要知道,真正吸引学生是课文内容,而不是课件。信息技术化只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老师是否能够把握和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并设计出优秀的课件,恰当的跟学生理解语言形成最佳结合,并在恰当的时机向学生进行展现及呈现,是应用多媒体的技术关键。
2.2 注重实效及设计的科学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绝不是简单地将现代媒体进入学校或教室,还应该引导和控制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效果。教育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机会。教师不仅要掌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技巧,也要有相关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理念,两者缺一不可。实际教学中必须采用教学思想理念,注重实际效果。
2.3 切忌大肆使用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得到提升。语文老师都想依托信息化技术来完成这个壮举,却不知道其弊端最具体的表现就是有点限制学生的思维,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更多是将自己的所想通过课件快速地呈现给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学生确实接受了很多的教学信息。这样的课堂教学好像是效率挺高的,可是作为学生的收获则是教师“嚼碎的面包”,仅此而已。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又怎能得到培养?学生的个性又怎能得到张扬?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情感共鸣,但切忌喧宾夺主。
3 小结
21世纪的现代化经济社会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主流之一。当代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及信息的推动。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势必会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就对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认清信息技术化教学模式的实质、精髓,努力克服它的缺点与不足,真正科学地把多媒体技术与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起来,既不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滥用,也不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拒之门外。只有合理运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也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同时,加快实现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陈晓梅.多媒体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2,(12):34.
关键词:职校;信息技术;思考
在信息化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能力。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成为一名新时代技术人才必备的技能。本文就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1.把握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可以说,没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的获得、存储、处理、及传输过程中,计算机都是最主要的处理工具之一,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都是不可或缺的。
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2)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归纳为以下四点:①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②信息能力。③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④信息道德。(3)加强对职业学校专业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专业的结合。积极开展计算机在本专业应用的教学,如数控专业的数控仿真教学、服装专业的CAD教学、电子专业Protol的教学等等,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学科特点。(4)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鉴别能力较差,培养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教师角色要转换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在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因此,教师思想要转变,教师要有三种意识:
1.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和发展速度极快,教师如不注意学习,就很容易落伍,丧失教育者的资格。“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要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
2.创新的意识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素质,而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创新设计、创新思维、创新意识都影响着学生,教师需要创新精神,那种夹一本书进课堂的做法早已使学生厌烦,学生期待着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氛围,共同探讨的学习方式,而大胆选择多种媒体进行优化组合设计教学,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正是新时期教师努力的方向,正是教师创新精神的体现。
3.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意识
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竞争者。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成为一名21世纪合格的劳动者,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
三、理论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
在教学中应当从实际出发,围绕应用组织教学,坚决舍弃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到的内容。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
1.教学中“以用带学”“以用促学”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致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狂轰滥炸,把他们本来高昂的兴趣吓跑了,从而产生畏学、厌学的情绪。如果我们以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样就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时,不妨让学生在计算机组装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去拆装,让学生首先有感性认识,再去讲解理论知识,一般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用好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
用好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硬件资源,将学习信息、目标、内容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作品等放到网上,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作品对学生起引导、激励的作用,学生可以把它作为学习、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用好现有的软件资源,包括多媒体控制平台,如极域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对课堂调控、教学内容的形象直观起着有益的帮助。
3.要学以致用
学习的信息技术要加以应用,不但在本学科上用,而且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内化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与其他专业教师经常共同探讨,从而达到最佳结合。
四、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理论强调对学生应该是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评价一定是以对学生真诚的爱(特别是对暂时处于落后状态学生的爱)为基本出发点,以激励性的信息为基本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为最终目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学生以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
在学习九年级历史上册三角贸易时,先指导学生观察三角贸易的三个点――欧洲、非洲、美洲的位置关系,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一边语言叙述贸易的过程,一边连接三个点:欧洲的奴隶贩子,携带枪支杂物从欧洲出发,在非洲换取黑奴后,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换取金银、工业原料返回欧洲。画出如下的简图:
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同盟国与协约国对峙的形势图也可以用两个三角形表现出来:
其中,小三角为同盟三国德意奥匈,大三角为协约三国英法俄。战争开始不久,意大利就投到协约国一方来了,奥匈同盟就处于两面作战的境地了。战争进行到最艰苦的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同年,美国参战,协约国由英法俄变为英法美,横跨欧洲的三角形变为横跨大西洋的三角形了。这样结合简图学习,学生很容易理解战争的形势变化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大,时间长,头绪繁杂。教材以欧洲战场为主线,兼顾了太平洋战场。因此,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先指导学生看二战欧洲战场形势图,着重观察德国和受法西斯德国侵略国家的位置关系。制成如下简图:
1.吞并奥地利
2.慕尼黑会议,侵占捷克斯洛伐克
3.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4.进攻西欧、北欧,英国丘吉尔坚决抵抗,法国灭亡
5.莫斯科保卫者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6.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7.《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8.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战转折点
9.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说明:
1.1~4的顺序是逆时针方向,5~9的顺序是顺时针方向。
2.每个箭头的事件刚好相差一年(1、2是1938年,5、6是1941年,7是1942年)。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小学数学;画图板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027-02
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能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好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然而,当前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和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普遍存在。要实现小学生的高效学习,教师必须善于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1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用方式
科学地制作课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要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目标与内容适合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科学地制作课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形?车轴应装在哪里?可以适时地运用动画展示:椭圆形车轮的汽车在忽高忽低地爬行,坐在车里的小动物难受极了。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汽车车轮要做成圆形。接着再显示一组车轮同是圆形但车轴位置不同的对比画面,认识车轴正确位置,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画图板讲电子课本 首先,先从教材的出版社网站上下载电子课本,比如下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打开北师大出版社基础教材网,点击“小学数学”,再点击“电子课本”,按照下载图片的步骤保存到相应的文件夹中。为查找方便,可以对图片进行重命名。上课时,只需打开相应的文件夹,把图片在画图板中打开,就可以指导学生上课了。为使笔迹清晰、醒目,最好用刷子写字,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随时更换颜色。如“小蚂蚁搬家”“送信”等游戏活动,就可以先用“选中”工具选中,再进行拖动,这样就把静态的教材图片变成了动态的游戏活动。如果把这些内容制作成课件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利用画图板就非常方便快捷,很适合平时的教学。
画图板辅导同步作业 在辅导学生同步作业时利用画图板更为方便。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图形多,学生不会读题,如一年级的认识物体,观察图形,认识钟表,看图写算式等。于是先把同步作业在扫描仪中扫描成图片,上课时在画图板中打开,教师再辅导讲解,就很形象直观。如果将这些图画在黑板上,不但画不像,还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对一题多解的题目,利用选中工具,按住Ctrl键进行复制就可以了。讲完题后切记关闭时不要保存,下一次复习还可以用。
画图板评讲试题 在复习迎考阶段可以从网上下载试题让学生做。如果在Word中做,题目排版容易混乱,特别是高年级数学出现分数,更不好打上去。可以把试题复制到画图板中去做,只需在Word中选中题目进行复制,然后粘贴到画图板中;如果版面较小,就点击“放大镜”进行放大,就可以轻松自如地评讲试卷了。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随时画一张笑脸或打上100分以示奖励。
2 信息化教学技术运用的策略
创设情境,要有意地创、创新地创,更要服务于课堂教学而设计。当然,课堂是从生活中来的,是以生活问题为素材,这是小学数学课堂的特点。然而,教学中存在明显的不同于普遍现象的生活问题,具有学科规则、逻辑性、规范性、科学性。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取用生活素材,又要高于生活素材。应该善于“凭空想象”“一切都有可能”地进行创造、自我设计。当然,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学习规律的尊重也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奋点,以当前的热门话题引入数学课,降低自身姿态,以童真的眼光、心态投入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课堂情境创设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或引入卡通人物以引起共鸣,或有明显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或展示学生急迫求知的过程,用信息技术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降低他们在新知认识理解中的抽象逻辑能力要求。
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整合运用,以目的单一要求为上,以直观感觉为佳,以简洁易于操作为前提。对于小学生而言,太过多维立体的感官同时综合调动是难以做到的,也是很疲劳的。对于小学数学知识而言,也没必要深挖,更不讲究曲径通幽。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将教学过程演绎成纯粹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展现,更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追求的是在急需信息化教学技术辅助的环节,应该积极主动地加以运用,比如情境创设、动态过程展示、白板讲演的操作、矛盾冲突、形象画面的呈现等。而且,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信息化教学推进的目的、过程、效果都要单一性、直观性、针对性强。一般说来,一节课中,教学的重难点宜于采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进行有效化解。
3 信息化教学技术运用的反思
把握好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方向、程度、价值很重要。时下,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整合课堂的尝试很多,如展示课、亮相课、比赛课,都极尽信息化技术展示之能事。然而,热度过后冷思,是否有顾此失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是不知轻重之虞呢?还是那句话,智慧性、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就是为了辅助学科教学。
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不单是对于教师有要求,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考虑,更在于对学情的把握,对学生认知心理、成长规律的尊重。所以,要从备课角度出发,从把握学生学情角度出发,正确地理解信息化教学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不能逢课便使用信息技术,不论学生年龄、不分阶段地照搬他人课件,这样实现不了信息化教学技术推进“主动有效”课堂建设。
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的积极有效,这对于教师也提出巨大的挑战。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获得新的教学辅助技术。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本身来辅助教学,教师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心理,尊重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孩子般的纯真心发现并欣赏学生对生活的一切并感知学生的学习方法。比如卡通人物形象、热门流行话题、童真的俚语等,虽然不必是信息化教学技术本身,却关乎能否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促进“主动有效”课堂的生成。
总之,当前这个信息时代,无论是政策还是社会力量,都是外部因素,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外因,学校自身努力才是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内在因素。在发展过程中,学校领导者的信息意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整合、自主创新精神才是加强信息技术运用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一、信息化技术在中小学后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提升后勤管理工作效率
后勤作为整个学校的保障,涉及的业务与管理内容非常多,尤其是在学校这种人员数目众多的机构中,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是较大的。在传统的后勤管理工作中,所采取的主要为人工处理,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还会出现诸多纰漏,工作效率难以提升。通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相关设备替代传统的人工数据处理,不仅节省人力资源,还能确保准确性,完成更大的工作量,有效提升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
2.节约后勤管理的成本支出
中小学后勤管理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所有工作人员的相关信息输入电脑,实现无纸化管理,进而避免大量的纸张浪费,同时在信息化管理之下,将分散在学校各部门的信息通过信息网络进行汇总,再分发至各分管部门,能够实现各类人才的各司其职,不会造成人才的浪费,既缩短了工作时间,又减少了工作量,进而有效节约了成本支出,提高了管理效率。
二、信息化技术在中小学后勤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1.转变后勤管理观念,重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中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这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与社会同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学校领导应积极转变后勤管理观念,去促进中小学后勤管理现代化建设。
具体来讲,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像是观念改革的推行。学校领导应结合当前新形势下中小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现代化的人本观念、效益观念作为指导去重新审视学校现行的规章制度,对已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需求、无法适应学校发展、无法激发后勤工作人员积极性、不利于后勤管理工作开展以及不利于后勤队伍建设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唯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果断决策,重视信息化技术对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才能避免信息化建设成为一纸空文。
2.创新后勤管理信息化形式,完善后勤管理方法
基于完善的硬件网络平台,学校应该对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同时对信息化的后勤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而由于各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办学条件有所不同,所以学校的后勤管理信息化形式可视情况而定,比如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则可购置学校管理服务,将完整的学校后勤管理平台直接引入,进而实现所有后勤管理工作无纸化操作;而对于条件不足的中小学而言,可结合现有的软硬件条件去自行构建适用的后勤管理信息化模式,可通过校园网去创建文件服务器,将与后勤管理相关的制度、维修事宜、办公采购等一系列流程,分管于不同的后勤管理文件夹中,在访问权限设置后便可实现信息化管理[2]。其中财务文件夹的访问权限只对财务室和相关后勤管理人员开放,而设施维护文件则需开放全校师生权限,让他们能够随时提交班级、校园以及办公室内的设施物品维修清单,后勤管理人员便可以此为依据进行定时整理,开展维修工作。
3.强化后勤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提高其信息化技术水平
后勤信息化管理是一套非常复杂且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关乎学校所有师生。所以,后勤管理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合理运用与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态度息息相关,唯有强化后勤管理队伍的信息化意识,才能制订出更加科学适用的管理方案。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职业生涯 自我规划 管理
一、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概述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生活中的一切和工作职业相关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个人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所有阶段及过程。而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特殊的阶段,具有鲜明的特点。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来说,高校大学生属于职业生涯的培训阶段,主要是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认识、规划和探索,个人通过学校、社会活动及各种工作实践,形成科学的、合理的自我观念及职业角色,对选定的未来职业进一步的修正和能力提升。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客观的、理性的认识自己的能力、人生观、价值观及个人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深入的了解社会上各个行业、各种职业、社会环境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成功的关键因素,经过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进行自我修正,从而有效地提升在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需要的决策和应变能力,发展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理论,并且制定有效的、可行的实施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理论规划,有效地培养职业知识和职业观念,丰富未来职业发展的工作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在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意义
根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对自我职业期望的理解等方面,在方法技巧上表现欠佳,因此,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的时光,学生正值青春年华,短短几年,显得尤其宝贵,经不起折腾和浪费。因此,大学生要在大学期间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使大学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首先要认识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如何进行自我发展,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经过对自身的条件、所学专业的特点的优劣势、就业形势以及社会需求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与研究,确立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然后根据这一目标,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提升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在大学生活过程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发展,避免和消除了学生在大学时期漫无目标、得过且过的生活,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
2.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现在在校园网站上流行一句话:有时候人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高校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设计出一个明确的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然后就要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前进,所以说,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大学生具有激励的作用。大学生在自我规划的过程中,分阶段分步骤不断地向规划出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发展,激励学生自觉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力。
3.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鞭策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充分体现了高校以生为本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的原则,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找到合适的发展目标并且为之不断地奋斗。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滋味,树立了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信心和乐观心态,对学生走入社会、实现个人理想、发展职业生涯具有鞭策作用。
三、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存在的问题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制定职业生涯自我规划,而且在校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地步入社会,所以在制定职业生涯自我规划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目标不明确。有许多高校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习的专业,因此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对自己“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感到迷茫,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学生在入学前自我认识不足,选专业时缺乏对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的考虑。因此,在大学时期对专业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甚至出现厌学现象,沉迷于与学业无关的事情中,这就直接导致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时出现了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不利于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
2.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对职业的抉择能力不足。一些高校大学生因升学压力等因素,在大学所选择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现偏差甚至大相径庭,因此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对未来职业的抉择出现了迷茫和犹豫,既想坚持自己喜欢的职业又想做专业对口的职业,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抉择能力,严重地影响了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合理性。
3.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执行能力差。目前,高校大学生主要是90后,这一代人普遍具有依赖性强、过分追求自我、做事目标不明确等特点。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娇生惯养中长大,做事情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差,因此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的执行力差,做事不分主次顺序,没有时间概念,控制力差,是阻碍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实现科学、合理的重要因素。
4.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价值观不合理。大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中,对自身及职业的认识不足,对职业的价值观出现偏差。在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及择业态度中,大部分学生的职业选择基础是发挥个人专业特长和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现实出现较大的偏差,不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和管理
基于当前的时代特征,针对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在校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认识自我,树立崭新的思维理念。认识自我是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基本前提。首先要对自身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有所认识,性格和爱好也是职业选择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还有对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有明确的认识,专业水平的高低是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还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就是指大学生的生存方式问题,人生价值和意义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观能够影响职业发展的好坏。因此,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崭新的思维理念,确立规划对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在规划中能够扬长避短,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树立目标,把握具体的规划要素。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主要是由职业理想、发展过程和执行策略等要素组成,其中职业理想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核心,它是由学生根据自身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知识技能为主要依据得出的比较科学的、合理的结论,也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生活方式、学习动力的决定性因素。它有效地弥补了大学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在学习上具有极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质量,是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实践的行动指南针。
3.循序渐进,遵循科学的规划原则。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不仅要正确地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和知识技能,树立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社会因素。在当今社会,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中,要客观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环境,以及环境的发展趋势对自身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对规划方案进行及时地、合理地修改和完善,遵循科学规划的原则,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实现的职业生涯自我规划的发展目标。
4.具体实施,实行有效的生涯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规划不是纸上谈兵,只有理论而不付诸实践。而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在社会上,用人单位往往对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格外青睐,而一些大学生就是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而被淘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拥有高学历却被工作经验丰富的低学历者打败。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勇于实践,可以利用寒暑假或周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将职业生涯规划付出行动,实行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以增长见识和才干,丰富自己的视野,更加了解社会企业的需求,增强在未来求职中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对大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计划,是为以后的职业生涯而建立的职业方向、发展阶段、行动实践的具体方案。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今,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规划和管理,制定适合自身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的规范的职业规划,是学生提高就业力、竞争力的实际需求,对大学生实现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开一扇成功之门。
参考文献:
[1]沈道海.论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1:38-39
[2]熊艳.论高校学生的自我规划及其管理.教育与职业,2008,9:149-150
[3]杨红艳.关于就业难形势下在校大学生自我规划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31
[4]吴萱,董俊.大学生自我规划、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