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标准化档案管理

时间:2023-05-15 16:31:55

导语:在标准化档案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标准化档案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化

前言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在社会主义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建设更多的项目,确保项目的和谐健康稳定发展,国家和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法规法律,与档案的管理工作有相应的制度和标准,这对于档案的管理过程有了相应的指导。而且面对新时展的整个环境来看,我们也必须要抓住每一次的机会和突破,能够在工程档案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实施新的标准和要求,能够对不同阶段的施工项目进行精准的记录,这才是信息的作用,对于后续工程的施工提供更多的参考。

1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1缺乏完善的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对于一项稳固的施工项目而言,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在这方面的工作上并没有重视起来。因此,大多数的施工企业于档案的管理制度构建并不重视,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化形式,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施工的过程中。但是随着现代化施工企业的发展,我们认识到了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工程来讲是尤为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他不单单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于实现完善现代化的工程产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而且很多工作者在档案的管理层面没有落实好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要求,一旦出现差漏,往往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

1.2工作人员档案意识低

一般情况下,很多施工企业的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且管理工作强度很大,很多企业为了节约一定的经济成本,聘请社会上很多没有经验的人来承担这一工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及时的发现所在的问题,也没有对不同阶段的工程资料进行科学化的整理,那么这样就会导致在后期的工程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类问题。所以说当前的大部分施工企业对于档案资料的整理也都是借鉴其他的单位,并没有实际的落实到具体的用处上,往往体现的就是相应的工作人员档案意识很低,并没有能力承担完整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1.3档案管理效率差

施工企业对于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意识很薄弱,但是往往在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中没有检验这一环节,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没有用的工程资料,这些问题就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实际管理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在当前很多施工企业的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过程中,其实还有众多的隐患问题,比如说一些工程资料的丢失和保管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即便是一些很重要的档案资料也没有保管好,这些档案的真实性让人质疑,直接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有很不利的影响。

2构建标准化和科学化工程档案管理措施分析

2.1严格控制施工企业工程档案质量

依托国家提供的各项管理规定和政策,必须要对于当前施工企业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构建系统性和完善性的管理系统和管理体系,要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和各个环节之中,能够落实好新时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并且深层次挖掘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内容,与此同时,能够在工程档案信息的利用和深入开发过程中,抛析出更多有价值的施工工作的管理需求,能够真正意义上利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制度,发挥出它的服务效能和价值来,另外还要及时养成良好的施工企业档案信息的反馈习惯,能够对于施工企业各个阶段的档案需求者密切关注,与此同时,构建出完善科学化的档案信息反馈平台,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确保施工企业对于工程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和高质量的控制。

2.2强化施工企业工程档案管理意识

现阶段中国施工企业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对于档案信息的管理,还有很多的遗漏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主要是由于施工企业在档案工作管理过程中的意识不够强,因此就必须要对于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突破,让相应的管理工作者建立更强的管理意识,即便是普通的工作人员,也必须要积极配合相应的技术人员合理并且高效地完成管理的各个任务,让它们能够在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工程资料管理的各种规律和方法,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化的管理工作能够使他们的认知和领悟充分的渗透到管理的各个层面,从而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来。另外,在不同部门的协作下,档案管理必须要让每一个人都具备强烈的意识,能够更好的督促和指导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进行,通过一些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和制度,来更好的把每一个管理工作者的责任落实到位,让每一个管理工作人员都能够发挥出它的管理价值来。

2.3构建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众所周知,对于各类工作的进行都必须要和管理工作完美的结合到一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双重的效果,如果只是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对于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不理会,那么最终的工程质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针对当前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一支高标准高素质的精英管理团队,能够对于档案管理的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策略,能够把复杂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主义的分配和剖析,确保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所以说,对于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过程,必须要强化团队的建设,加强相应管理专业知识的指导和教育,使得施工企业的工程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够趋向专业化,通过绩效考核和成讲等措施来不断的激发每一个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的保证在企业的工程资料管理中得到切实的效果。

2.4改进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的策略

施工企业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管理层面的理论往往和实践有很多不同点,所以说必须要根据施工过程中的特征和具体的施工内容,来构建一套完善的档案工程信息管理制度,而且根据不同时期施工的特征来科学化的对其中的制度内容进行完善和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每一个时期所应用到的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标准化,能够在档案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实现科学采集、科学分类和质量控制验收,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避免一些工程信息的遗漏。

2.5高度重视档案信息的利用和开发

很多施工企业由于不能够及时快速地收集整理好工程档案信息,所以在实际的施工操作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类隐患问题。要想快速完整的收集好各类工程项目的档案信息内容,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项目信息的利用和开发,只有确保对工程项目档案信息的合理整理和搜集,实现标准化的分类,能够保障工程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和精准性,并且能够及时的给相应的管理人员提供反馈,这才是确保施工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和进步的重要保障。在现代化社会大数据理念的支持下,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施工企业档案信息的利用和开发,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依托大数据技术,来发挥出工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价值。要认识到档案信息建设的变更和传递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让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指向更为清楚,以便更多重要的档案信息内容在变更和传递过程中损毁或丢失。

2.6加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新时代社会发展十分迅猛,不同行业往往都会基于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来完成更多的操作,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网络技术十分发达的当下,施工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也必须要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建设,能够建立完善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实现企业档案资料信息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把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应用其中,确保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和科学化。还必须要重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基础硬件和软件设施的使用,通过安全有效的措施来确保工程信息档案数据库的安全性,以便更好的实现数字化管理。

第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档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较为繁琐的文职性工作,并且档案工作对于规范性的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来执行相应的档案工作,进而使档案工作在我国的开展更为顺利化。而在我国的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下,对于档案的计算机性科技管理模式被大规模引入相应的档案管理机制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若想使档案的管理工作得到更进一步的规范与标准性处理,就要进一步落实相应的工作体制,在保证档案的质量的基础上,全面建设档案管理的相应工作环节。

1 全面落实公文制发机制

公文与档案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档案的前身就是相应的公文性文件,因此公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够转化为档案性文件,因此公文的质量与档案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密切联系。因此对于档案的质量性规划可以从公文的规划层面入手,进而使得档案工作能够按我们预期的那样驶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因此在实际的公文制备的过程中,就要进一步提升公文的规范化体系建设,进而使公文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制出,而这也是提升档案的管理工作的规范与标准化程度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执行相应的档案性管理工作,就能够实现对档案的进一步掌控,进而使对档案工作的严密性得到全面的提升,以此来实现档案管理的合理性。而公文的纸质文件作为一种较为正式的纸质性文件,其具体的成文规格要统一,并且要符合公文的行文规范以及行文的具体标准,并且在遵循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按照严格的标准来进行具体的文章输出。

首先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二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三是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2 建立“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

档案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实际上是实现档案的保管和利用的价值的最大化处理,进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案卷的完整化处理,以便于相应的档案材料能够被更为完整地检索与利用,从而使相关的工作在执行起来更为便捷。但与此同时,档案管理工作的执行层面的最大难题依旧是相类似的公文的重复性以及公文立卷组合的无序化实施,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使相关的归档工作能够以档案制作人的思路为主,进而实现档案归档进程的统一化。而这一思路的实现实际上是一种归档文件的性质整合手段,进而在这一手段的执行下使归档的文件都能够与其自身所属单位的文件特征与共性相统一。

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要在“以我为主”原则指导下确立立卷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从而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所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3 全方位提高案卷的具体质量

在我国档案工作执行方面的悠久历史中,不计其数的工作实践表明,档案价值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案卷类材料的完整性的影响,而其完整型的直接影响原因是案卷材料的收集过程。并且,档案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具体性实现机制的展开程度会与档案卷宗的确立方法以及装订的实际质量有直接或间接的密切关系,因此在档案工作的实际推进化体系环节,也就要注意这一问题的切实性解决,进而使相应的档案分类与检索体系能够得到更为标准化的管理,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要切实注意档案的实际装订质量,进而以此为对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检查依据。

我国档案工作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管理机构,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文件也经历着从现行文件阶段到机关档案室阶段,再到档案馆档案阶段的生命运动过程,也存在着类似文件中心的管理,中间性过渡性半现行文件的机关档案室。从目前试点的模式来看文件中心在我国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文件中心能改变中小机关档案工作薄弱的现状。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则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工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下档案的管理工作的执行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许多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性环节就无法得到切实地展开,并且许多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相关问题也就无法得到顺利地开展,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切实注意相应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执行体系的具体开展情况,进而使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与标准化迈进。而这有利于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使有关人们生活中安全性的细节性个人资料为相关部门所周密记录,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政治事业的全方位发展,进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整体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岳小晶.浅谈如何使档案管理工作更规范化、标准化[J].才智,2010.

[2]张园园.试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J].改革与开放,2009.

第3篇

企业档案管理属于企业日常管理事物中的基础性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多且复杂,要更好的保管企业档案资料,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文章据此,根据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的想转,分析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方法和意义。

关键词:

企业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案

0引言

企业在处理日常工作管理事务中需要将档案资料合理归档和保管,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文书处理工作。实现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促进企业信息管理水平提高和企业基本制度完善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结合当前企业的发展特点,积极创新方法,利用先进管理手段和技术,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1]。

1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企业档案管理需要在日常行政工作中结合经验和规章制度,实现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上的转变,进行档案资料管理升级,综合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如果企业对文书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就会导致企业内部资料保管不到位、档案分类混乱等现象的出现,影响档案的有效利用。企业档案管理是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如果档案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就会导致对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知识缺乏等情况。同时企业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安排不够,难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不同,因而档案管理的内容性质也不同,这就导致单一化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所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并且由于缺少专门的管理理论研究难以达到系统化要求。企业档案管理统一标准体系建立是否完善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和基础性工作是否到位。在企业传统的档案资料管理中,缺少专业的管理手段,人工操作是主要的工作模式,使工作效率低,速度慢,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2]。

2实现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方法

2.1转变观念,不断学习

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档案资料管理的基础性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另外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观念需要及时转变,认识到文书处理工作是企业档案信息保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关键部分,对于档案管理要结合实际、更新观念、创新方法,追求档案管理技术水平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另外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收纳所有资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筛选,根据企业发展和管理的特点,保存具有利用和参考价值的档案,在改进信息检索方法的基础上,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质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需要与时俱进,在现代技术水平的进步中,及时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促进企业档案资料管理水平的提高。

2.2一体化管理模式

在企业档案管理中,需要采用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实现企业文档管理的前端控制管理、集成管理和全程管理。前端控制管理主要就是要对搜集和整理后的档案信息内容和性质进行区分处理,例如对于不适应企业发展规划、参考作用不明显的资料可以不必录入系统进行保管,可直接销毁;对于具有重要的文书保管意义,像企业发展年鉴、投资规划和企业资产清算以及账务处理等资料则需要重点保管,实行长期或永久性保存。企业生产、管理内容复杂,对于不同性质的档案资料都要区别分类管理、保存,提高管理质量。集成管理是指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规范的管理制度,强化工作严谨性,减少疏漏,同时需要将档案管理形式和观念进行延伸,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全程管理原则是企业档案管理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企业档案管理不能视作单一性的资料管理工作,需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合作与交流,提高信息的共享率[3]。

2.3完善制度规范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离不开具体规章制度的约束。在实践工作中,要将档案管理的原则性内容进行制度化规定,对于不同类别和用途的资料需要进行人员区分管理和专项管理,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文书管理工作主要就是资料的收集、分类和归档保存,对于资料的收集归档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例如在企业的文书管理中,需要根据文件内容和问题进行分类。主要档案类型分为请示、通知、批复、信函、决定、会议记录等。可以对资料的保管期限进行划分,可分为永久、长期、短期等,保管期限到了再分析决定是长期保管还是永久销毁,便于今后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料进行查找利用。对于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材料,都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形式归档,将企业档案管理进行制度化规范,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4]。

2.4加强基础设施

企业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的建设。软件设施主要是指企业需要及时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制定人才培养技术;硬件设施方面,企业需要对档案信息管理、检索系统进行升级和更新,提高管理专业化、技术化。同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积极鼓励各部门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信息和互换和共享,为档案管理提供更具效率性的参考意见。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还需要建立起工作行为规范体系,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促进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设施建立旨在通过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创建科学化档案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5]。

3结语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企业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下,需要不断发挥创新精神,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网络信息使用水平,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档案资料保管是一项专业、严谨的管理工作,需要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和技能培训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

作者:聂云 单位: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杜娟.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案研究[J].城建档案,2016(05):79-80.

[2]赵颖.如何推行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兰台世界,2016(S1):106-107.

[3]宫春影.探究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J].信息化建设,2016(06):267.

第4篇

一、加强对档案管理整改

档案是开展业务活动的原始记录,目前,在一些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如案卷缺少卷内目录、案卷标题及档号不规范、组卷混乱,而且档案利用利低、资源整合能力弱。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我们首先做到加强工作力度,认真梳理管理存在的问题,认真编研材料编撰,、突出全宗卷完善、计算机输入三个重点,花大力气进行认真整改。编研材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不断充实;其次,制定达标方案,落实责任人,我们要在对照检查的基础上,对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逐条以书面形式列表分解,落实责任人员,并确定了完成期限;第三要重视建章立制,促进长效管理。我们要建立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涉及归档范围、立卷要求、分类标准,移交手续、借阅、记录、统计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档案员加强对达标方案落实情况的检查,督促有关科室及时完成达标方案布置的工作。

二、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首先,要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档案管理的重要目的是为社会所有,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的利用率。档案作为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特有的信息资源,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同时,综合性档案馆在推行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是否开放的情况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社会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的进程和提高社会利用率。其次,对于那些建馆时间比较藏案卷多,不仅著录工作量大而且复杂,如果没有一整套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会使计算机因数据准备不足而无法使用,甚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现在花的进展速度。第三,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有基础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 “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提高著录速度。

三、高标准强化档案管理工作

首先,档案管理是我国各项事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同时,随着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及飞速发展,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一些可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必须强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其次,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加强文件档案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了档案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了档案作用。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一致欢迎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第三,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不可争议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档案部门要知难而上,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使档案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外档案管理很多已使用计算机,就是在国内,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档案的也越来越多。实现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势在必行。另外,各种新型载体档案的储备技术已经应用到档案管理领域,数字化档案馆也已开始启动。为了适应时展需要,使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与各项工作有效衔接,我们确立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为最终实现档案自动查询和档案资源共享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5篇

1 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所学校的档案工作的进展情况是这个学校的管理模式向外界呈现出来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反映的就是这所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学校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打破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而我们要完成这个理想目标的重要环节就是做好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管理。根据教育部门对部分学校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部分学校管理人员并没有重视起来对学校档案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从而导致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较低、教学效率也不高的情况,由此可见,学校负责人应该明白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对促进学校自身发展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1]。

2 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几大特点

2.1 新型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储藏量大并且查找方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所以,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发达的社会背景下,新型模式(电子文档方面)下的档案管理比起以往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纸质文本方面)显得更加方便快捷。当今社会下,学校各层工作人员都会选择运用计算机进行工作,比如运用WPS表格、Word文档、Excel表格等一些电子软件对学校档案资料进行录入和储藏。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使学校档案资料管理储藏方便,并且我们都知道电子文档的储藏量是极其大的,平时教育管理人员在外出参与研讨会时可以使用U盘对要使用的档案资料进行拷贝,这样做不仅携带起来特别方便,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资料的查询时也是特别容易的。这与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使用纸质文档手写的方式相比而言明显更加现代化,这样对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2]。

2.2 新型模式下的档案管理的成本较低

传统管理模式下对档案管理时不仅出现资料数据容易出错的情况,而且特别耗费人力和学校财力。而新型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的成本则大大降低了,这主要是由于运用电子文档对学校所有?Y料进行录入以及保存或者是以后查找都是特别准确并且方便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需要几个人进行对档案资料的整理、核对以及收藏,新型档案管理模式下一个人就可以做完这所有的部分并且做起来还显得更轻松,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校成本降低,还可以让档案资料数据更具准确性。而且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大量使用人力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人员偷懒或者粗心大意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不仅浪费了学校的金钱还让档案资料数据没有准确性,这就等同于竹篮打水一场空,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而新型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明显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从而也能有效避免这一类问题的出现[3]。

2.3 新型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归档更科学

一所学校的档案资料不论是从种类上还是保存时间上都是千变万化的,由此可见,运用新型管理模式使档案管理进行归档时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科学化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一所学校的档案资料都是繁琐无规律的并且还特别多,所以为了方便后期工作人员进行查找阅读,前期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资料归档时就应该科学并整齐地归档,新型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恰好可以满足这点,这明显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做不到的。

3 促进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措施

3.1 夯实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

虽然目前我国应该实行运用电子文档对学校档案进行管理工作,可是在档案管理的最基础工作时仍然需要使用纸质文档进行分类。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基础工作的时候仔细检查,避免出现此项资料已经过期或者档案文件不符合存储规定的情况。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基础部分是必须要做好的,基础没做好,后期一系列的工作都等于竹篮打水一场空。由此可见,为了促进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首先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夯实档案资料管理的基础分类工作[4]。

3.2 对档案资料进行定期检查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相关工作人员对档案资料进行定期的检查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通过教育部门调查人员的总结报告来看,现在学校的档案管理资料在前期准备工作做得都还不错,可是中期后期经常出现一些已经失去价值意义或者明显不符合储藏规定的文件,这种情况的出现显然是有问题的。所以在学校管理人员展开档案管理工作的时候,应该要重视起来对档案资料进行定期检查的工作,从现有的档案资料中检查出来的已经过期的或者是失去价值意义的文件就应该单独分类出来,最终把这些文件集合起来进行统一销毁。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对学校档案资料进行严谨的管理,使其更加规范化以及标准化[5]。

3.3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学校中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是管理工作中的主体部分,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对档案管理现代化也是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的。一所学校的资料都是其自身的价值意义所在,由此可见,这些资料中有一部分资料是需要严格保密地,这些绝密资料一旦泄露,对学校会造成一系列严重后果。可是,通过现在社会上的某些新闻报道可以看出,有些学校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资料的管理时,因为自身综合素质较低,随意把学校的绝密资料泄露出去,更有甚者没有经受住不发法子的利益诱惑,从而滥用职权用学校档案资料进行非法售卖。这类问题对促进学校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是起到了特别大的阻碍作用的,所以学校高层人员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应该加强对管理档案资料的工作人员人员进行严格地审核考察从而提高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学校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发展不受外力影响。

第6篇

本标准规定了公务电子邮件的撰写、传递、鉴定、归档、整理、移交与保管等规范化程序与管理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公务电子邮件的归档与管理,在维护其真实性、完整性和长期可读性的基础上,为其安全保管和有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公务电子邮件归档与管理适用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 17678.1―1999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

GB/T17678.2―1999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二部分:光盘信息组织结构

DA/T 1―2000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DA/T 18―1999档案著录规则

DA/T 22―2000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国家档案局令第6号 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

3术语和定义

DA/T 1-200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

由电子计算机生成、处理,并通过电子邮件系统经由计算机网络发送和接收的电子信息。它包括信息文本本身及其附件。

电子邮件可在一机构内部进行传递,也可在政府部门之间或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进行传递。电子邮件分为三种:公务电子邮件、暂时性公务电子邮件、私人电子邮件。

3.2 公务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 document

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经由电子邮件系统传输的电子邮件。

3.3 公务电子邮件系统electronic mail document sys-tem

用于产生、传送、接收、阅读和处置公务电子邮件的计算机应用系统。3.4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system

为了收集、组织、记录电子文件信息并对其进行分类,以利于电子文件保存、检索、使用和处置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4总则

4.1公务电子邮件自形成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2公务电子邮件的鉴定、归档、整理、保管、移交等应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4.3应明确规定公务电子邮件归档的时间、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作数据、检测数据等要求,保证归档公务电子邮件的质量。

4.4归档公务电子邮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4.5公务电子邮件的鉴定、归档、整理、保管、移交等应纳入各单位公文处理程序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

4.6机构内设置的公共邮箱(机构内对个人开放的邮箱,邮箱内设有许多文件夹,分别用来讨论工作中不同方面的问题)或共享邮箱(用来供员工发送疑问或者关于执行的公务某一特定方面的信息,只有一定范围内的人员才能使用的邮箱)必须说明创建的目的或理由、邮箱使用者的范围,并向使用者阐述邮箱的使用方法和要求。公共邮箱或共享邮箱必须明确相关责任人。

4.7系统管理员应设定工作站和电子邮件账户的使用密码,密码应妥善保护,并定期更改。

4.8各单位系统管理人员应为使用公务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人员提供能够自动识别病毒特征的软件系统,并确保工作人员在使用文件或查找信息时,其工作站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的自动保护功能都能启动。病毒特征库应当定期更新。

5公务电子邮件的撰写与传递

5.1公务电子邮件标题、正文内容的撰写以及署名规则参照相关纸质公文规定。邮件标题撰写应符合邮件主题或公务性质,以保证邮件应用的时效性以及归档、检索利用质量。

5.2各单位应在公务电子邮件系统的公务信箱中发送和接收公务电子邮件,不得使用私人邮箱。邮件一经发出,必须原样保存。应尽量避免公务邮箱用于私人活动。

5.3公务电子邮件应使用专网和专门的邮件服务系统进行发送和接收,并对发送的邮件进行加密处理,同时应对网络环境、服务器、工作站进行安全性验证。

5.4在发送公务电子邮件时应使用真实身份,并根据电子邮件的密级和发送范围,确定是否应进行加密和电子签名。不得在公务电子邮件及其附件中使用扫描签字等易被修改、伪造的签字方式。

5.5各单位系统管理人员或有关人员应保存经由公务电子邮件系统传送的所有电子邮件收发记录,作为指导、监督归档的依据(公务电子邮件发文、收文登记表参见附录A.1,A.2)。

公务电子邮件收发记录应当归档,只有授权人员方可查询。

5.6使用公务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人员不得开启可疑电子邮件,如发现病毒,应立即通知系统管理人员。

5.7公务电子邮件收发日志应备份,脱机保存,定期移交档案部门。

6公务电子邮件的鉴定与归档

6.1鉴定归档责任归属

6.1.1对外发送的邮件由发送者进行鉴定归档;接收到的外部邮件,由接收者进行鉴定归档。

6.1.2内部电子邮件应由邮件的发送者或邮件讨论的发起者进行鉴定归档。

6.1.3公共邮箱文件夹或共享邮箱的邮件由文件夹或邮箱的责任人进行鉴定归档。个人邮箱内邮件的鉴定,由邮箱拥有者负责。

6.2鉴定内容

6.2.1应根据电子邮件的内容确定其是否具有公文性质,是否具有保存价值。对于涉及公务但以个人名义收发的电子邮件应视为公务电子邮件。

6.2.2公务电子邮件保管期限和密级的划分工作,参照国家有关纸质文件材料的保管期限和密级的有关规定执行。

6.2.3各单位档案部门必须对需要归档的公务电子邮件进行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鉴定。真实性鉴定是指认定邮件是否当时当人收发的,检查公务电子邮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经过传输、迁移等处理后是否与收发时的原始状况一致。完整性鉴定是指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检查公务电子邮件的内容信息、背景信息、结构信息等要素是否完备。有效性鉴定是指检测公务电子邮件是否具备可理解性和可用性,包括载体的完好性、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兼容性等。

6.3归档范围

6.3.1凡是反映本单位工作活动且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公务电子邮件均属归档范围。载有相同信息的纸质文件属于归档范围的,则该份电子邮件也应归档。

6.3.2:土务电子邮件归档时,应包括以下部分:

a)邮件发送人、接收人的具体情况(包括姓名、职务、所属部门和公务电子邮箱);

b)发送、接收邮件的时间;

c)邮件密级;

d)邮件的题名;

e)邮件正文、附件;

f)邮件收发日志;

g)发送、接收邮件的软件名和版本号。

6.4归档要求

6.4.1:办理完毕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公务电子邮件应及时从原有邮箱中迁移出来,进行逻辑归档,保存到专门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需归档的电子邮件不可长期保存在公共邮箱内。

6.4.2发送或接收具有保存价值的公务电子邮件后应立即将电子邮件打印成纸质文件,将打印输出存档到纸质文件管理系统中。

6.4.3采用物理归档的公务电子邮件应采用或转换为本标准规定的标准格式(公务电子邮件存储格式参见附录B),如无法完整、准确地转换,应将相关的应用程序一并归档。

6.4.4一般情况下电子邮件和附件作为整体进行归档。

6.4.5经加密的公务电子邮件应解密后明文归档。

7归档公务电子邮件的整理

7.1归档公务电子邮件的整理按DA/T22―2000规定的要求进行。

7.2归档公务电子邮件以件为单位整理。同一全宗可按类别、保管期限、机构(问题)等进行分类整理,公务电子邮件编号规则应与电子文件编号规则保持一致,有对应其他版本的,应通过档号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7.3将已整理好的公务电子邮件按顺序存入规范化载体(公务电子邮件存储载体参见附录C),不同保管期限的公务电子邮件应分别存储在不同的载体上,务必保证电子邮件的真实与完整。

7.4公务电子邮件的著录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存储公务电子邮件的载体著录内容包括:

a)说明文件,对存储载体内文件及软硬件环境进行描述。

b)类目表文件,说明载体内文件分类信息。

c)著录文件,存放有关文件的目录信息。

d)公务电子邮件夹,存放已归档的各种公务电子邮件。

7.5存储公务电子邮件的载体或包装盒上应贴有标签,标明以下信息:

a)载体编号;

b)立档单位名称;

c)类别(或主题);

d)邮件起止日期;

e)转存日期;

0密级;

s)文本(正本或备份);

h)操作环境(硬件或软件);

i)存储介质的生产日期;

j)保管期限。

8公务电子邮件的移交与接收

8.1各单位文件管理人员应按时向档案保管部门移交已归档的公务电子邮件,移交时应履行规定的程序,并做好移交登记(移交登记表参见附录D),完全合格后方可移交。登记表一式两份,移交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各保存一份。

8.2移交单位和档案保管部门应对归档的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分别由移交单位、接收单位填入《公务电子邮件移交检验登记表》(参见附录E)。登记表一式两份,移交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各保存一份。

8.3归档公务电子邮件移交可以采用逻辑方式或物理方式。的公务电子邮件采用物理方式移交。

8.4无论采用逻辑方式还是物理方式移交,对于需永久或长期保存的公务电子邮件,均应当将电子形式转换成纸质形式或者缩微形式一并保存后移交。

9公务电子邮件的保管

9.1档案保管部门应对各单位移交的公务电子邮件制作备份,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提供利用,一套异地保存。

9.2归档公务电子邮件的保管要求应符合GB/T18894―2002中9.4的相关规定。

第7篇

摘要: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资料是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在新的经营形势之下,传统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需要进行发展和改革。本文在分析现代企业制度下档案管理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包括分布集中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和标准化。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变成与有形资产同样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的管理,档案是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是企业科研、技术、生产、经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真实记录。档案资料是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发挥着应有的重要作用。对档案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企业中建立一套体现公司科学管理水平的标准化的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工作同步于企业发展,将为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也为企业抵御和规避经营风险发挥一定作用。应该看到,在新的经营形势之下,传统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与体制已经显得滞后,需要对脱离企业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发展和改革。

一、现代企业制度下档案管理特点分析

我国企业随着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为不断适应这些变化,档案的管理也做着相应调整。在这些变化的冲击下企业档案管理表现出的变化具体有:

1.集中管理模式向集中-分散结合管理或分散管理转变

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档案管理采用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在积累和控制企业档案资源的要求下,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发挥了极大作用。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以及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我国不断加大脚步融入世界经济,加上民营经济的不断崛起以及国外企业的进入,国内企业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传统的在国家规划下对档案进行集中统一化管理的单一模式也变得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作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必须构建更加适合的档案管理体系以维持企业的高效运行。在这样的情况下,集中-分散结合管理或分散管理的档案管理模式逐步得到了发展。作为独立法人机构,企业自主拥有档案资源,加之随着企业管理模式向横向扁平化管理演进,集中-分散结合管理或分散管理的档案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

2.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转变

根据实际企业状况,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结合特定思维与特定环境,借助不同手段,遵循不同思路,形成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档案管理方式。基于网络的集成化档案管理通过网络连接起独立的管理终端,整合企业各类软资源,融业务知识管理、信息处理、档案管理于一体,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基于网络的集成化档案管理有很多优势,有利于部门间信息交流与分享,有利于分布式的处理数据,也有利于企业统一管理各类资源。因此,网络化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

3.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由星型结构转向复合型结构

所谓星型结构,指的是档案管理部门受公司级档案管理机关的直接领导,档案部门与机关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档案管理部门对公司档案管理的运作进行负责,在其领导下,各部门进行档案移交和负责,呈现出典型的直线职能式企业档案管理模式。而所谓的复合型的网络结构,指的是分布式的企业档案管理体系。各个部门对自己档案管理效力负责,之间没有行政领导关系,在企业管理向扁平化进展的情况下,复合型结构是适应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的档案管理方式。

4.加强了企业档案社会化协作

当前,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主要关注点,因此企业倾向于外包管理非现行档案。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专业型档案保存中心的机构,为企业档案的外包提供了可能。社会化协作可以降低管理费用,缓和企业档案保管的压力,符合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实现非行政职能社会事务的分离,有利于集中精力进行宏观管理。在制定基本目标和标准,政府督导的前提下,企业档案形成了管理的社会化竞争,由此产生的社会化竞争激励机制,将使档案事业充满活力,促进档案管理效益的提高。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档案管理模式的建构

综上所述,本文作者认为,当前企业在档案管理方面应当采取的管理体制与模式为:坚持社会化与市场化的有机融合,依照企业自身管理特点,企业自主的管理档案,并采取分布集中管理模式,实现档案管理的一体化和标准化。

1.企业档案的分布式集中管理模式

所谓分布式集中管理企业档案,指的是企业档案管理形式采取事实上分散、形式上集中的管理形式。事实上分散,是指由企业档案形成部门对企业档案具体事务进行具体管理,企业档案的利用、保存,制定均由企业各职能部门负责。形式上集中,是说由企业一级管理层总负责完善档案管理流程、制定企业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企业档案管理,但是企业一级管理层只对文件形成版本进行授控,而不参与企业档案具体管理事务。上文所提及的分布式集中管理从核心来讲其实还是一种分散管理,不同之处是必须符合法律要求,并遵守企业法规的约束,意即遵循形式上的约束。

2.企业档案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企业档案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对档案进行统筹和管理,使之发挥各自以及总体的最大效能,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企业档案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档案管理与文件管理内在联系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对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企业档案的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信息利用的一体化、流程管理的一体化和档案生成控制的一体化。其技术支撑是网络技术何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这些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简化了工作程序,改变了档案的载体性质和生成方式,使得档案一体化管理有了技术基础。

3.企业档案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的管理可以加速档案工作的发展,把新的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引入档案工作。具体的方面包括:企业档案工作名词术语标准化、企业档案代号代码标准化、企业档案著录标准化、企业档案标引语言标准化、企业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标准化、企业档案的统计、提供利用标准化以及企业档案编篡及出版格式标准化等。

三、结束语

企业档案的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是动态发展的,需要结合先进理念和具体实际去对其加以充实,从而推进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与管理体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宗培岭.试论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J]档案与建设,2008,(08)

[2]宗培岭.现代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J].北京档案,2008,(09)

第8篇

一、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有日常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电子档案等,要实行规范和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指导原则,首先要加强硬件的建设,存放档案必须有专用库房,并设有专柜,便于查找,做到科学管理,排列整齐,并健全检索工具。库房要经常通风,做到整洁卫生,库房内不准吸烟,以免发生火灾,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虫、防尘、防光,以确保安全和延长档案寿命,其次,建立档案工作网络,由领导负责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领导,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

二、做好文书以及电子文件的处理工作

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住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在现今的网络工作环境下,电子文件也属于档案的一部分,由于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有很大的差别,电子文件通常以脱机方式保存。

三、严格公文的制发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公文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决定了日后档案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基础提高公文质量,首先是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二是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三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这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

四、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

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或直属上级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相近公文的重复与立卷组合的无序是阻碍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最大问题。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

第9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含义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以系统论等现代管理科学为指导, 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 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与设备, 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档案管理的传统方式进行改革, 加快实现其系统化、定量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例如: 利用计算机将档案进行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 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判别、诊断、筛选的功能, 可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 利用缩微照相技术和对纸质载体的重要档案进行缩微复制等。档案管理现代化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速度快等特点, 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 提高了效率。电子文件作为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 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社会发展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 自从1946 年美国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以来, 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等, 时至21 世纪, 电子计算机已经全面走向档案管理事业, 相关系统软件数量和品种众多, 都使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成为可能。档案管理实现计算机管理, 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具有速度快、系统性强、效率高、保存时间长、资源共享、便于检索和利用等优越性。档案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是变化发展的, 与动态的管理需求相适应、相统一。

二、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不足点

(1) 档案标准化程度低

进行现代化档案管理, 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必要条件之一, 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的, 国家标准局组织拟定和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文件, 使我国标准化逐步形成一个体系。由于档案自身的复杂性, 我国档案管理体系亦比较复杂, 分散管理是其突出特点。由于历史的原因, 档案管理走的是一条各自为政、自给自足的发展道路。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条件选择硬件设备, 机型五花八门, 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研制出的不少档案系统应用软件都没有遵循国际标准, 功能单

一、标准化水平低、数据不完整, 致使大多数档案无主题标引, 共享性差。而国家至今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标准, 档案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盲目性。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势必给档案网络化建设和资源共享造成隐患。标准化程度低影响了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进程, 造成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令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只能停留在辅助管理的位置上无法继续向前发展。

(2) 缺乏高级管理专业人员

现代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分为档案管理辅助人员、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和高级档案管理专业人员三个等级层次。高级档案管理专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 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现代管理技术, 精通档案业务, 能科学地制定政策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划,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 在学术理论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诣。目前档案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档案管理人员群体中学历层次偏低, 缺乏掌握现代化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 特别是既懂档案管理和现代化科学技术, 又懂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直接导致新技术、新方法难以在档案管理中使用和推广, 无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档案管理人员群体结构不合理配置, 档案管理人员个体素质偏低, 档案群体结构失衡不仅已成为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 档案管理投入不足

经费不足是影响档案管理走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而经费投入取决于领导对现代化档案管理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程度。由于档案意识普遍较低, 导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无力购买现代化的设备, 尤其是基层单位, 存在着档案室建设简陋, 基础条件差, 安全措施没落实, 大部分档案室建设不标准、不规范。档案室自动化建设、数字化建设更成为奢求, 投入不足已经成为档案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建议

(1) 加强标准化建设

档案管理标准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严密的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信息时代, 档案信息的共享与网络的沟通更依赖于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规范, 如各种档案数据的交换、档案信息的传递、档案资料的共享等, 都需要通过制定和建立各类档案管理标准, 形成档案管理标准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档案管理现代化各项工作的有效实现, 遵循标准, 推进标准。在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常常遇到过分强调本单位特殊性, 管理方式不可更改的情况。这种实质上无视标准化、拒绝采用标准的做法极其有害。有些标准的制定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不但涉及数据格式, 还将涉及运行环境等诸多因素,本身就包含不止一项的复杂课题, 更应统一领导, 集中力量, 锲而不舍, 不断推进。

(2) 实现管理现代化

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 管理理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档案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这种管理现代化的意识, 就会大大影响档案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在现代化进程中,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树立科学实践观, 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 前沿的管理方法, 切实改变轻利用、等客上门、封闭保守等观念, 实现主动式服务、开放式服务。引进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使档案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迈进。

(3) 加快复合型人才培养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档案方面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信息技术和写作等综合方面的知识。要始终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 大力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从选拔优秀档案管理人才为起点, 把具有复合知识型人才充实到档案现代化管理中。还要加强继续教育培训, 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全方位的培训, 优化档案现代化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培育现代化管理急需的技术操作、维修及科学管理人才。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 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 还应具备做好现有工作所需的智力、知识结构及现代化管理能力。逐步开展多层次、复合型、一专多能、一专多才的教育培训, 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步伐,促进档案事业的健康迅速发展。

(4) 强化管理意识, 加大投入力度

①关心和支持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 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配置设备, 培养人才, 把档案现代化管理纳入单位的工作计划, 作为单位工作中要达标的内容对其进行考核。②各级领导, 尤其是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 应定期听取档案工作汇报, 了解档案工作现状, 帮助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而指导档案部门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工作。③领导要重视和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发挥各自优势, 弥补档案现代化管理上的差异,从而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工作。④档案工作经费做到年初有预算安排, 特别是对档案的档案维护、档案保护和抢救、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所需费用要予以重点保障,要有专项预算。⑤各单位要按标准、按要求建设好规范化的综合档案室, 购置必备的档案柜, 搞好通风、采光、防盗、防虫、防潮、防火等配套保护措施, 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添置空调、电脑、扫描仪、监视器等设备, 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确保档案利用安全, 保证档案资料不丢失、不损坏, 又保证档案信息不失密、不泄密。

[参考文献]

[1] 李喜梅. 浅谈档案管理现代化[ J] . 中州煤炭, 2007 .

[2] 刘淑华.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现状与对策[ J] . 甘肃广播大学学报, 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