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加强人事管理工作

时间:2023-05-16 16:50:35

导语:在加强人事管理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加强人事管理工作

第1篇

所谓的医院人事管理,是指对医院的人员进行管理的工作,这不仅是一门管理学,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人员本身就具有思想和行为的复杂性,给人员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之医院人员的特殊工作性质,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主要方向的,这就更加重了医院人事管理的难度。当前我国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亟待解决,只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才能使医院将自身的服务性发挥到最佳的水平。

一、当前我国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1.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当前我国医院人事管理中出现的一切问题的根源所在。伴随着医院在社会事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医院人事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人员的岗位、薪酬、工作范围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成为限制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例如,医务人员的档案有的在人才交流中心,有的在卫生局,有的在医院,给医院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这不仅难以实现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1]。

2.岗位设置方面的问题。医院领导干部的“铁交椅”现象,是医院在长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力图解决的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找到最有效的方法来改变这一现状。所谓的“铁交椅”现象,是指医院的领导干部在医院中的核心地位是难以动摇的,限制了年轻的优秀医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经常会出现人才断层的局面,这种人才断层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院的发展和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2]。

3.薪酬分配不合理现象严重。对医务人员的薪酬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是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要矛盾,没有将按劳分配的制度全面的落实到人事管理工作的实处,使医务人员得到的薪酬与实际应得极不相符,这不仅造成医务人员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使医院的服务质量受限,难以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也无法将医院服务于人的根本宗旨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

二、新时期加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1.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是保证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医院建立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不断转变人事管理工作的职能,改变过去强调人事管理的方向,而逐渐将侧重的角度放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优势来对医务人员进行管理,保证医务人员在完成义务的同时也能够行使自己的权利。首先,医院应该对员工的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避免出现档案混乱的现象。其次,要进一步划分责权,明确各方责任,保证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找到责任方,以最快的速度处理问题。第三,应该对员工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帮助员工树立医务工作方向,时刻以服务于人来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将医院的服务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2.建立有效的竞争上岗机制。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人才是推动医院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医院对高能力的医学人才的吸纳是极度不到位的,将富有经验的老干部来作为核心力量只是一种片面的发展策略,综合素质和能力较强的年轻医学人员才应该被作为推动医院各方事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

要建立有效的竞争上岗机制,首先,医院应该保证“持证上岗”的原则来把握对医务人员的选用,严格限制无真才实学的医务人员参与到医院的工作中。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良性竞争,保证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使医院的人事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和层次。

3.改善不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不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是制约医院人事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医务人员在付出了努力之后,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会造成医务人员心理上的不平衡,限制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医院应该进一步完善不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这就需要医院全面贯彻按劳分配的薪酬制度,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来作为整个薪酬制度的基本,刺激员工不断进行自我的完善,将实现医院的整体目标来作为方向,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以“大我”来带动“小我”的实现。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能够总结出,医院是我国卫生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事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人事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也是问题最多、最有难度的方面,只有找到最佳的方式解决好医院人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有效的促进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突破,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春兰,吴志强.适应改革需求、做好新时期医院人事管理工作[J].现代医院,2010,12(24):109-117

第2篇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政工工作;护航

一、人事档案档案管理在企业政工工作中的重要性

人事档案是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社会实践活动直接形成的文字、图表等形态的历史记录,是政工组织所属的人事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要求,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内容的文字材料,并按照有关人事档案管理规定进行有序整理和分类后组成的文本资料,是考察、了解个人情况的重要履历内容,是正确选人、用人,严格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以人为本,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是做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前提。从人事档案主体的角度来看,所有材料的主体是“人”,离开“人”,人事档案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人事档案管理就无从谈起。换言之,是“人”充实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如果不把依靠人作为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前提,收集的材料就难以做到齐全、完善,人事档案就不可能完成全部,真实地反应员工德才的使命。从档案服务的角度来看,人事档案是企业选拔人才、判定人才价值的依据。良好的档案管理有助于企业认识员工,制定切实可行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良好的档案管理可为员工个人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是员工获取组织信任,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2)深入贯彻“以人为本” 的指导思想,提高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质量。首先,把依靠人作为提高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根本前提,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员工个人信息,通过良好的档案管理使员工档案能够详实、全面地展示其履历、特长、思想品德、业务能力以及工作实绩。其次,把尊重人作为提高档案管理的根本准则,认真落实材料的核查工作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材料核查主要是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判定。真实是员工档案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础,对材料真伪的鉴定是对组织和档案利用者的尊重和负责。完整性包括:一是各类材料内容上的完整。比如:九类一中工资材料中的《岗位工资变动审批表》是否连续,九类二中的《干部任免审批表》是否齐全;二是每份材料手续完善。比如要求上报机关备案或审批的材料是否按要求完成,手续尚未完善的应提交相关部门,按规定完善所有手续后再归入员工档案。再次,把为了人作为提高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根本目标。档案工作具有很强的服务性,企业人事档案服务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材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因此要把材料的鉴别工作作为严格档案管理的必要程序。材料鉴别除了上述的真伪鉴别和完整性鉴别外,尤其要注意核对材料与档案主题的一致性,同名同姓人员要利用ERP系统的人员编号从年龄、性别、籍贯等基础信息入手,避免张冠李戴,给企业提供错误的员工信息。

三、加强人事档案ERP管理工作,以高科技手段引领人事档案管理迈上新台阶

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企业政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和ERP管理系统的不断应用完善,正在体现出,利用高科技手段,更好地为政工工作服务,进而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和需求。进入21世纪,高科技、智能化、信息化,正在逐步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而对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正逐步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转变,由繁锁的、大量的原始工作方法逐步转向简单的、方便的智能化信息整理和检索,从而,快速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为人事任免和管理提供有效、全面、可信的依据。工作中,通过大量的原始数据资料的采集与整理等基础工作,形成了有效的电子档案系统文件,通过ERP系统档案管理模块的逐步推广,从2007年的单一采集导入档案目录信息到满足日常档案管理的查询、创建、目录导出、转递档案信息等用途,以高科技手段促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效率。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和心态,要以发展的眼光,准确把握人事档案管理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要紧紧围绕党政工作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加强政工工作的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求,以扎实的工作基础,为政工工作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王玉萍.《企业政工档案管理创新刍议》

[2]王云庆,苗壮.《现代档案管理学》

第3篇

一、目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相关机构及人员的人事档案意识薄弱,对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人事档案就是裁剪、装订、保管等事务工作,只要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干部调动或提拔时的查档工作就行。因此,使得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变得默默无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应有的理解与重视。

2、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有的单位没有明确制定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缺乏系统、完备的规章制度;有的只有查(借)阅制度;有的虽然制定了制度,但由于管理不规范,在工作中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3、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管理队伍有待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但由于重视不够,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室很少设置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少数有专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也往往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兼职人员也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导致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建设滞后,档案管理只能在低水平层面上进行。这将不利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4、人事档案保管的硬件条件不能完全符合档案安全保管的要求。档案库房多是普通办公用房,有的把档案库房安排在办公楼顶楼、底层或者地下室,档案长期受到高温潮湿的危害;库房门窗多为普通门窗,封闭不严,起不到防盗、防光及控制库房温湿度的作用,没有配置档案安全保管“八防”设施,与档案安全保管要求差距很大。

5、人事档案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还局限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层面上,管理的重心还是实体管理,没有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而实现人事档案的电子化。一些人事档案室的电脑仅局限于打印档案目录,无法进行人事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更无法实现对人事信息的筛选、排序、分类、汇总,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由此导致很多人事统计工作只能靠手工完成,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加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人事档案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人事档案意识。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宣传力度,真正从思想上引起广大职工对人事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经常了解档案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组织上、制度上给予保证,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使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发利用人事信息,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才评聘等重大人事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参考性的人事档案信息,真正把人事档案部门转变成具有较强综合服务职能的人事档案信息中心。

2、要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人事档案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紧密围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要求,结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对人事档案的接收、传递、保管、查阅、档案材料的收集、审核、整理等环节做出明确而严格的规定。档案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不断规范人事档案管理。

3、增加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首先,事业单位人事档案部门应该落实有专人负责,根据档案册数的增长配备足够的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确保有足够的人员、时间和精力对人事档案进行归档、建档及对档案材料进行开发利用。其次,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工作人员严守工作纪律,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4、加强档案保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设立专门的档案室,按照档案安全保管的要求配备档案柜和必要的防护设备,确保人事档案的完好保存。

第4篇

【关键词】加强;企业;计划生育;工作

1.加强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当前,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面临着低生育水弹的现实风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每年出生人口 2000 万、总人口将净增 800-1000 万人,因而人口呈惯性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而劳动适龄口数量激增,就业形势比之前更为严峻;人口老龄化日益增加,社会保障面临空前压力;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流动迁移人口不断增加,对公共资源配给造成巨大挑战;贫困人口的结构趋于多元化,使推进社会均衡发展的任务变得非常艰巨。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持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战略意义。在企业基层中要自觉地将人口计生工作放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大局中思考,要清楚地认识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高标准的管理有利于稳定职工队伍、构建和谐有序的生产工作软环境,从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和满足资源最大化地利用并服务于社会的要求。树立人口计生工作就是经济工作的观念,切实加强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确保少生优育,倡导少生致富的理念。

2.目前企业计划生育管理的现状

2.1失业、无业人员呈上升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企业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城市无业人员、失业人员、停薪留职和买断工龄职工人数不断上升。那么企业在对这类人群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就会出现“断层”或“空档”的情况,原有的一些行政手段就无法实施。

2.2人户分离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经济发展、企业改革、老区重建等,产生了大批的动迁户和暂寄户。因此使得“户在人不在、人在户不在”的这种人户分离现象不断增多。这些人户分离人员,不仅脱离了单位,脱离了户籍所在地,同时也脱离了所在企业、社区的计划生育的管理,因此,就造成了计划生育管理不到位的现状。

2.3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

煤炭行业企业,职工队伍偏老龄化、劳动力相对欠缺,这样企业就会招临时工来做补充,或者到外地学校招收应届毕业生,这无形中就造成了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而在这些流动人口之中,也有不少育龄人群,她们大多居无定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压力和困难。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婚配形式也日益形成多样化。如今人民群众的择偶观已发生了转变,择偶不再仅限于当地,跨省、跨市、涉外婚姻都在不断地增加,也使得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2.4离婚、再婚率不断上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离婚、再婚现象逐年上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登记结婚与离婚比例接近6.4:1,该数据说明每 6 对新婚夫妇中就有一对离婚夫妇,而且再婚后,未经过相关部门审批而造成计划外怀孕的现象也不在少数。这就导致计划生育部门在人口统计过程中出现遗漏现象,使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难以做到位。

3.以人为本加强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3.1提高领导对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加强企业基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首先得取得领导的重视。在企业中的任何工作都需要领导的大力支持,计划生育工作也不能例外,因此,第一步工作就是要做好领导的工作,及时将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现状、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报告给相关领导,取得领导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使他们在思想上充分意识到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在计划生育这个重大问题上给予全力支持。比如说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有关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制度、规定;组织企业员工召开计划生育工作交流会,及时传达上级部门有关“计划生育工作”的文件精神,并加强学习。

3.2加强领导考核评估、落实目标管理责任

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始终是要由相关领导亲自抓、亲自管,要严格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来落实工作,进一步完善“一票否决”和奖惩激励机制,设置科学的考核指标,把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估指标当中,然后再将各项考核指标细分到各班组以及个人,实行责任连带考核制度。对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成功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及个人,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对违规违纪生育问题要加大处罚力度,严惩不贷。每年年底,对各目标责任人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估,并依据考核情况实施奖惩。总而言之,加强考核评估、落实目标责任是企业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只有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民主监督,才能更出色的完成计划生育任务,形成“人人重视计划生育、人人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局势。

3.3各部门齐抓共管、统筹协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做好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大量扎实的基层管理工作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计生干部队伍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并且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创建“党政负责、部门配合、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宣传部、纪律监察部、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作用,落实内外部计划生育工作。另外,企业要加大各部门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监察力度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力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户分离”人群、失业人员和外来人口不断增加,更是使计划生育工作难以做到位。因此,只有企业各部门携起手来、互补互助、综合治理,才能够打造企业基层计划生育健康发展的氛围。

3.4转变思想观念,打造优质服务

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已婚育龄妇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舍身处地的为她们着想。首先,计生工作人员要加大对育龄妇女的关怀,及时了解广大育龄妇女的真实需求,并对其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和遗传疾病预防指导,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针对新婚、怀孕和再婚妇女以及流动人口要做到上门服务,争取职工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支持。第二是企业要始终坚持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宗旨,每年举办两次育龄妇女节育措施检查及一次全面身体健康检查,并且在检查期间,要坚持开展优质服务,针对被检查者的病情进行统计和反馈,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第三是要加强计划生育文化的宣传,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活动,例如独生子女健康教育、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教育等,来加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或者利用企业内部广播、报刊等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效果。要想做好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就必须将宣传教育与科学管理、综合服务结合在一起,使宣传教育工作始终贯穿于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整个过程之中,使广大职工群众充分意识到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总之,以人为本加强企业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坚持不断地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实现管理服务共同发展,为企业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也是改善民生的基础之基础,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参考文献】

[1]潘萍.如何有序开展基层计划生育工作[J].科技与企业,2013(05).

第5篇

2012年1月20日,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大中型客货运驾驶人培训考试要求,严格客货运驾驶人准入条件,加强客货运驾驶人的安全管理。

出台背景

2011年全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形势总体平稳。据公安部道路交管局统计,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万812起,共造成6万2387人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和4.4%,从大的数字上来看是相对平稳的,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从肇事车辆的使用性质看,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总数有些下降,但是一般货运车辆事故还是比较突出,全国一共发生了生产经营性的道路交通事故是5万7681起,共造成2万3582人死亡,分别占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27.4%和37.8%。与2010年相比,总数是下降的,但是一般货运车辆的肇事导致死亡人数是最多的,占整个生产经营性事故的71.8%。另外,从事故原因看,超速行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仍然是导致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的原因。特别是超速行驶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4.2%,所占比例较高。最后,从事故发生的地点、道路情况看,高速公路的事故仍然呈上升的趋势,与去年相比,分别上升了1.6%和5.8%,3人事故和5人事故分别比2010年增加了9起和14起。

这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特别是道路的交通运输也日益频繁,道路运输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参与到运输的群体,包括机动车辆也越来越多。截至到2011年年底,全国共有机动车是2.25亿辆,驾驶人2.36亿人。其中,营运性质的机动车2195万辆,占整个机动车总量的9.77%;营运驾驶人1944万人,占驾驶人总量7.38%。这么一个庞大的参与营运的机动车和驾驶人群体,再加上道路运输承载的大量旅客和货物,它的风险性就比较高,发生事故的风险性比较高。一旦发生事故后的危害性也比较大。近年来,据公安部道路交管局统计,特别是大中型客货车的驾驶人肇事导致的事故伤亡率比较高。2011年全国一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27起,造成451人死亡,其中涉及大中型客货车肇事的23起,造成390人死亡,分别占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85.1%和86.5%。对这些事故进行分析,暴露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营运的驾驶人特别是大中型客货驾驶人,交通的安全意识相对比较淡薄,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比较高,特别是应急处置的技能不足。同时,也暴露出了在管理过程中职业驾驶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一些企业内部管理还不够规范,对驾驶人特别是营运驾驶人的日常教育管理措施落实得还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公安部和交通部将客货运驾驶人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从严格的资格准入、严格日常的教育管理入手,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这既是贯彻国务院2011年第165次常务会议和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的要求,更是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

主要内容

由于营运性驾驶人驾驶的是公用性的车辆,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一旦发生事故,后果特别严重,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如果是危险品车事故,还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所以相对于一般私家车驾驶人来说,这些人的责任更重大。所以在道路管理过程中,应该对这一类特殊的群体采取严格的措施,严格管理。这次《意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涵盖全过程的,它对营运驾驶人从培训、考试到资格准入、到日常的监管,包括出了事故后的责任追究,是一个全过程的监管。

营运驾驶人从培训、考试

从事故原因来看,因为驾驶人的因素引发的事故占到90%以上,在驾驶人综合素质中,人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又至关重要。但是从现在培训和考试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试教育现在还比较普遍,强调技能,忽视安全意识。这点和国外有很大的差别。国外对驾驶人的培训和考试,更重要的是关于安全意识。为了增强驾驶人培训和考试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提高大中型客货运驾驶人安全驾驶意识的养成,此次在文件当中也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原来分三个科目考试。第一个科目是驾驶人安全理论的考试,俗称笔试,第二是场内驾驶技能的考试,第三是实际道路的驾驶技能的考试。现在在场内技能考试科目当中,在原来的桩考、侧方停车、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等10项目的基础上,还要增加一些模拟雨天、湿滑路面、冰雪路面的复杂道路条件的考试,甚至模拟高速公路一些驾驶技能考试。在实际道路培训考试过程中,除了在原来要求普通道路上落实夜间考试的现有考试要求外,还要求各地增加山区、隧道、坡道和高速公路等复杂道路条件下的考试,目的就是要增强驾驶人在这种复杂道路条件下应对复杂的可能出现的突况的实际应变能力。在下一步改革的中,更重要的就是要体现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把安全意识在培训过程中,在理论的培训过程中灌输。另外在考试过程中,使安全意识能够考得出来。

第6篇

一、加强社区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平台支撑作用

城乡社区是各项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基础平台,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也是民政全面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提升民政影响力的重要抓手。下半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第三次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努力开创全省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一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按照省第三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的有关部署,把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考核体系,加大组织领导和推进力度;

二要全面落实“双百示范工程”指标任务,不断加大投入,在抓好城市社区建设的同时,全力推进 “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创建”工作,确保年底前全省城市社区达标率达到56%,农村社区建设启动率达到60%。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建设3000平方米、5000平方米的社区只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硬件基础,更重要的要发挥好社区的服务作用,社区建设一定不能只搞参观项目,一定要增加群众的参与度,让群众真正受益。

三要大力推进社区专业化社工服务“百千万工程”落实,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要结合抓好《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室)管理办法》的实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全面提升社区为老服务水平;力争落实1000名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专职服务岗位设置,建立“小红帽”老年服务者队伍,打造具有我省特色的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启动全省中心乡镇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

四要深入开展和谐社区示范创建和街道社区创先争优活动,引导驻区单位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与管理,着力打造我省“特色型”和谐社区建设品牌,探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并适时召开全省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

五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以“民主自治”为核心的社区居委会建设,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会议在我省召开做好充分准备;

六要确保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圆满顺利,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年内100%完成“难点村”治理转化任务,并研究修订我省《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和《选举办法》,形成推进农村民主自治的长效机制。

二、加强社会服务,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直接推动作用

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具有协调社会关系、理顺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功能。下半年,在社会组织管理上,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制定出台“黑龙江省行业协会内部建设指引”,加强对行业协会建设的指导与规范;力争会同省委组织部制定出台“黑龙江省社会组织切实开展党的工作的意见”,以加强党建工作确保社会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引进上海“恩派”组织,以购买服务、争取项目支持等方式,对省属社会组织开展能力建设培训,对全省登记管理机关开展业务培训;加大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力度,以培养、发掘先进典型为抓手,深化开展“社会组织服务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灾害救援、社区服务等社会公益事务,促进社会组织功能作用的发挥。在区划地名管理上,着眼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推动我省城镇化建设,充分挖掘政策空间,稳妥实施行政区划调整;着眼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加大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力度,完善地名管理政策,编制完成13个地市和部分县(市)地名规划,并按期完成第二次全省地名普查试点工作任务;着眼促进边界地区和谐稳定,加快《黑龙江省界线管理办法》的立法进程,深化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在婚姻殡葬管理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上,着眼维护社会秩序、落实基本国策,进一步推进婚姻登记的规范化建设,加大争创国家3A、4A及5A级婚姻登记机关工作力度,力争建成省级婚姻登记信息平台,提高全省婚姻登记机关信息化建设水平。着眼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精神文明,修订出台黑龙江省殡葬管理规定,研究制定公墓分类等级评定办法和公墓收费政府定价机制,继续大力推动各地出台殡葬惠民政策,力争年底前实现市(地)全覆盖。同时,深化开展殡葬行风建设,加大公墓清理整顿力度,加强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探索实行殡葬服务单位“星级评定”或创先争优表彰,努力打造“惠民、阳光、绿色、文明”殡葬。着眼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秩序,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跨省(区)救助机制,提高救助效能;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制,为实现明年底城市街面基本无流浪儿童的目标奠定基础。

三、加强社会保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基础保证作用

保障好贫困群众、特殊群体、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是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下半年,在推进社会救助工作上,要开展专项督导,确保新的低保补助标准及时足额兑现;要制定出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的政策性文件,并抓好实施;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推动临时救助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使黑龙江省社会救助网络真正实现全覆盖、无遗漏。制定出台《黑龙江省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指导意见》,召开全省医疗救助工作会议,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规范工作运行、强化资金管理,确保年底前所有市(地)本级和50%的县(市)实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抓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把“乡镇社区+敬老院、村级五保家园+社区”两种样式和建制村开展“农村互助养老”形式相结合,总结经验,形成模式,为在全省推开提出指导性意见,并确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0%;抓好社会救助绩效考评工作实施,落实奖惩措施,切实提高全省的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水平。在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上,以省政府名义出台《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十二五”时期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事业;下半年,召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绥化现场会,加强工作督导,确保实现“全省机构养老床位达到老年人总数2%、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城市社区达到60%”的工作目标。同时,在抓好农村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实施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程”、“龙江爱心助残工程”和“慈善超市进社区工程”等“三项工程”,使更多的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打造10个公办福利机构向社会开展服务示范点,按计划完成“神华.爱心行动”孤困儿童助医项目;要加大福利彩票发行的宣传力度,增加“玩法”、严打“黑彩”,力争福利彩票发行额在恢复性增长中实现新高。在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上,针对下半年国家集中出台一系列重大优抚政策的情况,在进一步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基础上,着力抓好部分农村籍退役士兵、部分烈士子女和直接参与铀矿开采军队退役人员等有关优抚政策和《烈士褒扬条例》的落实;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优抚保障金社会化发放;召开全省重点优抚对象住房解困工程和“安烈保护工程”推进会议,力争实现年内重点优抚对象住房解困率达到80%,按计划完成“安烈保护工程”建设任务。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已经出台的《黑龙江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办法》和《资金管理办法》抓好实施,召开全省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推进会议,力争通过强化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来带动就业安置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完成年度军休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和军供保障任务,落实好涉军服务对象的生活权益和政治待遇,确保复退军人群体的稳定。认真做好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推荐工作,进一步提高双拥创建活动的实效。在防灾救灾工作上,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及时高效做好应急救灾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在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上下功夫。要以贯彻《自然灾害救助条件》为主线,力争《黑龙江省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黑龙江省救灾物资储备库标准》等文件尽快出台,并研究制定省级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办法,推动“救助资金分级负担”等要求落到实处;加快推进哈尔滨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库搬迁新建项目建设,并争取7个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尽早批准立项,动工建设;努力打造一批“规范化、社会化、特色化”减灾示范社区,适时召开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现场会,进一步提高创建水平;及时总结农村灾害保险试点经验,为在全省普及推行摸索路子;指导各地制定乡(镇、街道)和村级灾害救助预案,力争年内实现普及。全面完成村级信息员培训和资格认定的年度任务,大力推进城乡避难场所建设,在提高基层应急防范能力上取得新的实效。

四、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人才支持作用

第7篇

关键词:服务育人 图书馆 职能 情报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图书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素质培养、文化素养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以人为本,服务育人”,即以读者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读者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创新服务观念,提升育人水平,以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

1 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读者学问的拓展、文化的积淀、品德的熔铸和人生观的塑造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阵地,是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高校图书馆优质的文献信息资源和良好的服务,启迪着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图书馆优美的环境不仅能让学生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而且能激发学生讲文明、讲礼貌的道德风尚。大学生课外知识的获取主要来源于图书馆,这充分说明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机构,更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培育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员是大学生读者进入知识天地的导航员,也是向大学生读者普洒科学文化甘露的传播者,因此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员服务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服务育人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宗旨。服务育人是通过为读者服务来实现培育读者目标的重要工作。

2 服务育人的特点及优势

2.1 以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为育人主要手段

教书育人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有课时限制,还要通过考试的方法来检查和评估教学质量,属于定量性的目标教育;管理育人则主要通过规章制度约束、宣传、灌输、启迪、引导等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而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实现方式,既不靠灌输,也不带指令性和制约性,而是以提供文献信息为主要手段。一方面,文献信息所负荷的知识本身就具有特定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图书馆通过一系列的服务活动,满足大学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达到传递知识、交流知识的目的。

2.2 适合实施个别教育

教学活动多数是集体行为。但同一集体的学生水平不可能一样,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却“消化不了”,虽然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辅导作一些补救,但毕竟限于时问和精力,很难解决这一矛盾。而图书馆对大学生的文献信息服务是以个别方式进行的,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为学业优秀的学生提供所需求的知识,以满足他们更多更高层次的求知欲望,同时又可以为学习吃力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辅导资料,以消化其在课堂未完全接受的内容。

2.3适合实施白主性教育

图书馆这种特殊的服务育人方式,还有助于大学生从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被动教育中走出来,投进图书馆的怀抱,并依据个人的意愿、爱好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白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这种以大学生白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他们自主性和个性的发展和张扬。而图书馆以其庞大的知识信息系统,现代化的服务设施,舒适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无疑为大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场所和理想的空间。

3 图书馆做好服务育人工作的措施

3.1 注重馆藏建设及特色资源建设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对象包括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印刷型文献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保存时间长;电子文献存储量大,内容丰富,检索快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网络信息资源数量巨大、内容丰富,相当一部分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从整体来看,3 种资源各有特点,都为读者所欢迎。图书馆要从学校的实际和读者的需要出发,处理好3 种资源的馆藏比例,构建合理的馆藏体系,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特色馆藏是指能够体现专业特色或地域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很多是以学校的特色资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不仅能很好地服务于校内读者,还可以满足对外开放服务的需要。图书馆根据本校的特点,形成特色馆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信息资源的作用。

3.2 创建快乐读书的文化氛围

图书馆要为读者创建一个美观、幽雅、舒适的馆舍环境,如适当地设置一些雕塑、假山、喷泉、水池、绿化装饰,会对馆舍环境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富有特色的馆舍环境可以激发和提升读者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安全、舒适、整洁、充满绿色的环境中可以让读者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调节和消除视觉疲劳,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使用效率。

为了激发读者的读书热情,图书馆可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活动。如读书文化周、名家讲座、咖啡文化展、电影沙龙、摄影比赛、征文活动、书法展、评选优秀读者等活动,激发广大读者的读书热情,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

3.3 加强对读者信息素养的培养

图书馆必须发挥文献信息中心的优势,对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指导他们如何发现、获取、分析、利用、加工信息,提高他们开发、创新信息的能力;引导读者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做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事。依据不同层次的读者,举办针对性的培训和专题讲座,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素养教育,如对新生开展入馆教育;对二、三年级学生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针对不同学院的师生开展相关专业数据库培训;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开展网上咨询服务、定题跟踪服务等。图书馆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检索技能,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

结论

总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是“以人为本,服务育人”,即以读者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读者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创新服务观念,提升育人水平,以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爱华,谭志芬. 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22).

第8篇

(一)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出台了《关于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意见》,建立了“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城乡居民消费支出30%确定城乡低保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 并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241元和年人均1 350元,财政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月人均197元和年人均1 044元,确保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出台了《临时救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采取省及地方财政各分担50%的办法,列支了1.2亿元临时救助专项资金,其中省级财政第一次列入预算6 000万元专项救助资金,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投入各个市(地)、县(市),为推动临时救助制度深化落实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三是实行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考评。制定下发了《全省社会救助绩效考评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对各地社会救助工作进行百分制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和有关资金分配挂钩,必将有力地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实施和救助效能的提升。四是探索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按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与农村社区统筹建设、实现养老服务资源共享、养老功能优势互补”的思路,在哈尔滨市呼兰区等5个区(县、村)开展了试点先行,着力打造我省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特别是通过与各地签订责任状,分解落实任务,较好地推动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城市居民收入信息核对机制建设,将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佳木斯和北安市列入国家第二批试点单位;大力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救助工作的整体效能。哈尔滨市在社会救助工作上创新机制、提高效能的做法以及七台河市加强低保动态管理的做法等,为全省提供了借鉴。

(二)社会福利事业有力推进。一是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示范化、规范化养老服务机构评定标准》,进一步推动了全省机构养老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制定出台了公办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两个《指导意见》,并在牡丹江市开展了试点先行;制定下发了《全省居家养老服务模范县(市、区)评选活动实施方案》,落实了“以奖代补”资金,推动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资助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日常运营补贴,在推进我省养老服务社会化上实现了政策性突破。上半年全省新增公办、民办养老床位11 000多张,城市老年人床位占有率达到了1.9%,全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城市社区达到了总数的55%。二是着力落实儿童福利政策。制定下发了《关于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的通知》,将全省机构养育和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 000元和600元;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了孤困儿童救助月活动,实施了“神华―爱心行动”助医项目,已为符合条件的白血病及先心病患儿实施免费手术60例。同时,联合国家福利协会,举办了3期共487人参加的养老院长、养老护理员和儿童福利信息系统管理员培训班,较好提高了社会福利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也为我省老年福利规范化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着力发展福彩和慈善事业。截至6月30日,全省福利彩票销量达到13.88亿元,同比增长16.3%。13个地市彩票市场全部实现正增长,全线飘红,有13个单位的增长幅度达到了两位数,其中牡丹江、大庆、农垦总局、黑河、七台河、森工总局等6个单位增长了20%以上,为实现全省今年福彩销量“持续恢复增长、力争历史新高”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也募集了更多的社会资金用于福利事业和社会救助工作。同时,在推进全省慈善事业也有了新的进展,举办的首届“龙江慈善奖”颁奖仪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民政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绥化市开展了慈善工作“六进、六树、三弘扬”活动,有效延伸了慈善工作的基层触角,强化了全社会慈善氛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优抚安置政策较好落实。一是优抚保障举措深入推进。继续实施了重点优抚对象“住房解困工程”,取得了新的进展;全面启动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整合改造“安烈保护工程”,实现了开局良好;同时,实施了5个国家级烈士陵园和6个优抚保障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为提高优抚保障质量创造了条件。二是“双退”安置工作有序推进。出台了《黑龙江省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和《资金管理办法》,加大了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遗留问题督查力度,妥善解决了哈尔滨铁路局部分退役士兵安置问题。三是双拥共建活动取得实效。指导全省各地扎实开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成功通过了国家第一轮检查验收;组织开展的“三联行动”等在促进军地建设发展上做出了新的贡献。大兴安岭地区、鹤岗市积极推进优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革命功臣”的关心和厚爱。牡丹江市率先开通了退役士兵安置网,在宣传安置政策、促进退役士兵就业上收到了实效。

(四)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提升。一是减灾示范社区创建不断深入。二是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有新的进展。三是防灾救灾手段得到完善。四是应急救灾工作及时高效。

(五)城乡社区建设加快发展。一是“两项工程”全面启动。各市(市)对社区建设重要性认识和重视程度普遍大幅提高,投入进一步加大。全省启动实施了城乡社区基础建设“双百”示范工程和社区专业化社工服务“百千万”工程,目前,全省200个城乡示范社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和土建作业的达到了150个。全省100个专业化社区服务实验基地即将命名挂牌,各地招聘了550名专职社工充实到社区工作岗位,并分层培训了6 000多名专职社区工作者。二是社区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持续开展了城市 “百项服务进社区、打造特色型社区”和农村“打造新社区、构筑新家园、共享新生活”主题实践活动,过去相对薄弱的县级以及农村社区建设普遍得到了加强,以庆安、北安、爱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为全省带了好头。同时,会同省委组织部、省公安厅下发了《关于选拔优秀驻村(社区)民警到全省城乡基层组织任职的通知》,将进一步强化社区日常管理能力和治安服务能力;出台实施了《全省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室)管理办法》,提高了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化水平。三是基层民主建设有效推进。会同省委组织部实施了村“两委”联动换届选举,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全省255个民主管理难点村,已经有247个得到治理转化;全省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普遍提高,工作热情日益高涨。特别是召开了第三次省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议定了一系列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推进措施,必将推动全省社区建设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伊春等地在社区建设上重视程度高,推进力度大,服务效果好,走在了全省前列。哈尔滨前不久召开了全市社区建设大会,对社区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并成立了副局级的社区办专门指导社区建设,一批6 000平方米、4 000平方米的大型精品社区建成并投入了使用;牡丹江市委主要领导上任后,市委下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文件,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全省社区建设正在步入一个崭新的、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六)社会组织管理探索创新。一是创新培育手段。二是创新服务载体。三是创新管理办法。

(七)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成效显著。在区划地名管理上,围绕“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及“十二旅游名镇”建设等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深入调研,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和建议,并对有关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积极研究,稳妥提出审核意见,并批复一批调整意见,使区划调整真正起到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了地名信息系统建设,基本完成了各地标准化地名数据录入工作;全面启动了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认真组织了2010年平安边界建设检查工作,国家综治办和民政部给予我省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满分的评价;加快了《黑龙江省界线管理办法》的立法进程,有望在年内出台实施。在婚姻殡葬管理上,召开了多年未开过的全省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会议,对社会事务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部署;进一步推进了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全省婚姻登记实现了零差错;参与了全省妇女儿童2001年―2010年发展规划终期评估和全省妇女儿童、计生工作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黑龙江省民政厅关于加强殡葬管理的意见》,组织开展了殡葬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活动,开展了公墓清理整顿和殡仪收费调查,对出现的违规经营、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进行了查处。同时,大力推进殡葬惠民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目前,全省10个市(地)、41个县(市)实施了惠民政策,困难群众丧葬费用得到大幅度减免。大力倡导文明祭扫新风,确保了第四个清明长假群众祭扫的平安、文明,得到了民政部、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同时,全省民政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全省民政事业“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社区建设发展规划、防灾减灾规划、殡葬事业建设规划等5个规划,形成了总分结合、紧密衔接、各有侧重的“十二五”民政事业规划体系,为牵引我省民政事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创新发展赢得了先机和主动,并得到了省政府的认可和好评。全省基层民政能力建设、民政工作、民政法制工作、民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等都有了新的加强。尤其是各市(地)的民政工作呈现了全力创新发展、全面提档升级的良好态势,为顺利推进年初确定的各项民政工作任务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党和国家把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上了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的位置上大力予以推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出了重要部署,中央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培训班,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同时,省委召开了十届十七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我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问题,出台实施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若干意见》,可以说,在当前形势下,推进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了全党、全国的重大任务。民政部门作为党开展群众工作和政府实施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部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自然责无旁贷。为此,在下半年,乃至今后的工作中,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一定要注重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来审视、定位、谋划、推动民政工作,紧紧抓住省委出台实施《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的有利时机,着眼促进“平安、和谐、幸福”龙江建设,乘势而上,勇于担当,积极发挥民政的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应尽之责。对于全省各项民政业务工作,会上印发了省厅各业务处的总结和措施,进行了具体部署,各级要切实抓好落实,着重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加强社区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平台支撑作用。

二是加强社会服务,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直接推动作用。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基础保证作用。

四是加强社工队伍建设,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好人才支持作用。

第9篇

人事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积极加强人事管理工作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过程中,很多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误区,以煤矿企业为例,进行简单的梳理,具体如下:

(一)煤矿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煤矿企业属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煤矿企业有着相比其它企业而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事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煤矿企业属于生产型企业,尤其是煤矿本身的特点,属于艰苦行业,所以,从总体上而言,对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要求也很高。

(2)人事管理工作的量较大。在煤矿企业中,由于煤矿企业常常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因此,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量也较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任务和负担相对也较大。

(3)人事管理工作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常常会涉及到安全生产领域,因此,在人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煤矿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的误区

在现实生活过程中,一些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通过简单的梳理,个人认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1)对人事管理的机械、教条化认知很多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对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着简单的认知,往往简单的认为人事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人事制度执行,通过设定一些条条框框的制度,对这些制度的具体执行那就是人事管理,其实这种思想认知的错误性在于没有对人事管理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简单粗糙的认为人事管理只是教条化的人事制度执行,所以,常常会造成的局面是人事管理机械化,教条化,形式化,缺乏生机和动力。

(2)人事管理工作缺少系统性的思考人事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涉及到的面很广,内容也很宽,因此,在人事管理工作时,必须要从系统性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但在现实过程中,很多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缺少系统性的思考,具体表现为人事管理制度在制定的过程中零星琐碎,缺少系统性,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全面或者偏面的现象,造成人事管理工作的效果不佳。

(3)人事管理工作缺少前瞻性的思考对人事管理工作缺少前瞻性的思考和认知是现代煤矿企业中很多企业存在的通病,简单的理解就是人事管理工作的超前性不强,在人事管理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企业往往只是等到出现了各种人事管理问题时,才会思考人事管理工作如何改进,并没有事先对人事管理工作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进行预测,因此,由于缺少这种工作思考的前瞻性,所以人事管理工作常常十分被动。

二、现代煤矿企业人事管理新途径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煤矿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积极加快煤矿企业人事管理的研究,对于推进企业的竞争力,更好的确保和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秩序,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个人认为新时期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可以从以下几各方面入手:

(一)科学认知人事管理工作

作为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只有科学的认知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才能有力的推动人事管理工作的不断向前推进,作为煤矿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提高对于煤矿人事管理重要性的认知,更要准确的把握人事管理的科学内涵。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人事管理的主要内涵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人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确保运营秩序正常,这是最基本的内容;二是服务企业发展,挖掘员工价值,这是人事管理的核心。两方面其实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推进的关系,因此,做为煤矿企业不仅要制定各种人事管理制度,同时要围绕着“服务企业,挖掘员工价值”这一核心科学的开展各种人事管理工作,非简单教条化的执行,简单教条化的执行各种制度,常常会事与愿违。

(二)对人事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梳理

一般而言,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因此,人事管理工作可以说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对于人事管理工作必须进行系统梳理,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更要如此,从系统的角度去梳理煤矿企业人事管理与企业安全生产,生产经营等各个业务领域的交叉点,归纳可能出现的各种人事问题,在归纳的基础上修正现有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使的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覆盖面更加广泛,内容的丰富性不断增强,这样才能使人事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三)强化人事管理工作的前瞻性

人事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前瞻性,不断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前瞻性才能更加科学的推动人事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更好的开展好各项工作,因此,积极加强人事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对人事管理工作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预判,煤矿企业属于生产制造型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煤矿企业的特点,生产经营环境艰苦恶劣,人员流动性较大;同时,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高,各种安全生产性事故也时常会有发生,因此,作为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常常会涉及到各种工伤或劳动纠纷,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做好各种应急预案,提前准备,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四)丰富人事管理工作的内涵性

在新形势下,作为煤矿企业必须要不断的丰富人事管理工作的内涵性,让人事管理工作“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人事管理工作,服务企业发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人事管理活动来实现,如:强化煤矿企业的职工书屋建设,慰问困难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等;此外,对于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而言,还要加大对一线基层员工的关注力度,在煤矿企业里,一线员工入职要求往往不高,但工作环境往往较差,所以在煤矿企业中一线员工的流动性最大,因此,作为煤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要加大对一线基层员工的关怀力度,加强和一线基层员工的交流和沟通,多关注一线基层员工,通过与一线基层员工的交流,了解他们,知晓他们在生活,在工作,学习方面的关心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一线基层员工的归属感,减少员工的流失率,让一些员工能够更加安心工作,快乐工作。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