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效语文课堂

时间:2023-05-16 16:50:37

导语:在高效语文课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效语文课堂

第1篇

关键词:语文 语文味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71-01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心灵的学科,是人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学生内心体验的源泉,是学生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智慧的展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转化智慧、积淀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

1 语文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是指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课以其存在的独立价值和独立的目标,对学生的发展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文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读写本领,还会受到思想情感、理想情操方面的教益,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健全人格层次得到了提升,同时使学生具有了获取生活的能力和人文素养。语文就是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是语文独特的任务,更是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一体、不可分割的基本原则。

2 语文味的界定

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体现出作为一门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又要体现出语文课的个性和教师与学生的个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洋溢着一种语文课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因此,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语文味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进行人文教育,所以语文味内在地包含语言文字训练、思维训练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教育的人文性。

3 打造高效课堂语文味的策略

高效课堂的语文味是指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内在地融合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在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使每个学生个体都高效的学习,健康的成长,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达到教学目标,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高效课堂的语文味要求语文教学不能机械化、模式化。教学新手往往需要一些模式,一些机械操练,因此他们的教学缺少一些“语文味儿”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允许的,但不能模式化。如果说模式并不绝对与“语文味儿”对立,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模式化与“语文味儿”是截然对立的。按我们的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与规律更接近艺术而非科学;就语文教学过程而言,过分强调科学化或模式化,是不科学的。

高效课堂的语文味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进行写的训练,是在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是在用语言诠释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这里又一次得到完美的统一。

因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高校课堂的语文味才会实现。

高效课堂语文味要求课堂有激荡的情感。这激荡的情感一方面来自老师的内涵。教师文化底蕴越深厚,语文素养越高,他的语言感染力越强,越会评价、鼓励学生,他的课堂越有语文味。一方面则来自于课文感人的故事。它需要教师在教之前,先要走进课文,在课文中尽情地领悟语文味,然后,有方法地引导学生将“读”、“品”、“写”有机结合起来,溶于一体,那么,就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独特的个性和美好的情操、作者深邃的思想,这样语文味就最浓了。

高效课堂语文味要求做到知识容量、广度、深度、技能训练达要求,课堂上注重过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释疑针对性强,收获全方位,课前准备很重要。平时备课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参,还应广泛的收集资料,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高效课堂语文味要求教师把握教学动态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不断双向交流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这种动态性,并做到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机械地根据预先的教学设计,刻意追求该课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同时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除传授知识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动情的诵读声是最动听的声音,是师生用心灵和语言的拥抱,是思维与情感碰撞的火花,是文化与素养结出的最美的语文味的硕果。

第2篇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特点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追求一种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得到最佳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双边活动效益的最大化。它的特点是优质、轻负、简约、实效。

1.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灵魂”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是每一个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底气。《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掌握好语言技能的平台,更要把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学习、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教师应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打造学生强大的精神脊梁,增强其民族的认同感。

2.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的生命

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促使每位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

3.简约――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简约而实在的,应着力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着力于学生语文学习思维与习惯的引导和养成,着力于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在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腾出更多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多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品味、体验、领悟、思考、探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实效――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没有实效的课堂,就没有生命的活力。实效是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核心。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与体验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致力于培养和提高W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具有实效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

1.解放学生,发挥其能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更多自己感悟的时间,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时间。教师要解放学生的脑,不让他们的思维因为我们琐碎的分析而禁锢;解放学生的嘴,别让他们的话语因为我们过多的讲解而艰涩;解放学生的手,别让他们的创造因为我们愚蠢的包办而停滞。

2.师生互动,平等对话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教师要放弃自己在课堂上的“话语霸权”地位,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平等中的角色,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全面发展。

3.简约教学,回归生态

多媒体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传统原生态的教学手段也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情境,搭建静思的平台。教师要还课堂以宁静,留给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感悟文本的时间。让教学回归本真简约的学习原生态,以获得高效的成果。

4.周密策划,课堂高效

(1)课前精心准备。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因此备课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备课环节工作精细且具有针对性,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备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案学案与学生的学情,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备课,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

(2)课中紧扣目标,精准导学。

第3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效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语文教学往往难以受到重视甚至被忽略,特别在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有的教师在讲台上充满激情、口若悬河的讲授,而台下学生却毫无兴趣,整个课堂也显得毫无生机。在很大一部分学生眼中,语文课即是休闲课和自习课,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导致整体的素质参差不齐。而一些教师也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内涵。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影响着语文课堂,使之效率低下。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在课后把精力投放在语文学习上,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有限的四十多分钟的课堂。所以,我们必须要将课堂打造成语文教学的主战场。

所谓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旧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和老师间的互动,迸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互激发热情,在课堂上高效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以为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博学自修,不断提升自我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教师自身更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一是要有现代的语文教学理念。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深入研究,从具体课程目标和具体学生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中学会学习。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二是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要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更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人文历史、天文地理和科学普及等一般知识。要时时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要常读、常写、常练、常翻工具书。要有扎实的功底和敏锐的视角,要善于发现和思考。只有专业知识牢靠,才能实现教学严谨,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收放自如。三是要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如果有了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就会在教学活动中,细心而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正视和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点,适时的给予引导和鼓励,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使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表现出信心,形成适宜接受知识的情绪状态,在课堂中才能积极主动的接纳教授。

二、反客为主,营造轻松氛围

当代教学理论认为:“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是如果以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一定也是学生学的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此,在课堂上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尽量生动形象,富于激情,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民主、愉快的氛围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主动性,迸发课堂的活力和生机。一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树立明确的学习活动的导向,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自己学”的氛围,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础。二要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应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有针对性、有层次的提问,激发不同群体、最大范围学生的学习欲。三要创造平等的学习氛围。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效果决定了课堂是否高效。实践证明,在和谐民主气氛和充满自信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因此,教师要注意转换身份,牵引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

三、巧妙设计,有效利用课件

很多老师都喜欢运用课件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堂内容。但这里要说的是必须巧妙设计,有效利用。一是在认识上转变观念。语文课件应当是引导学生高质量地走向认知的“平台”,而不应仅是对某种结论起说明作用的多媒体“板书”。应该作为引导、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媒介,而不是简单传递文本知识的工具。二是在设计上要独具匠心。语文课件在符合语文教学规律,具有普遍意义的同时,不能是应急之作、跟风之作。要符合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不同教材的层次以及自身教学活动的特点。三是要在运用上符合科学。因为有针对性的导课,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颖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提高听课效率。

四、收放自如,注重课堂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以有效地维持学生适宜行为,保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技能技巧。在课堂管理中,突出要做到的主要是:一是实施准确的指令。通过有关管理信息和指令信息,主动的控制课堂教学。这也是易行又高效的一种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在讲到重难点或部分学生进入疲劳状态时明确指令 “全体都有,请大家把腰板挺直,头抬高,集中精神进入本节课的重难点”,但直接指令的使用要适度,否定指令不宜过多,要确保指令的严肃性。二是巧妙主动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的使用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堂管理作用。例如,课堂中经常会有学生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同桌偶尔讲几句话,这个时候,教师停下来,看着他们不说话,课堂也会很快安静下来,这时候私自讲话的学生肯定会意识到班级气氛的变化,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三是机智灵活的应变。随时做好准备解决突然发生的状况,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教师课堂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如课堂上发现某学生在写其他学科的作业。可以走过他身边,轻轻地通过小动作提示他,然后回到讲台继续授课,并重点关注这个同学一段时间。也可以向他提问,促使他保持注意力。

高效课堂,作为正在逐渐付诸实践的理念,既是一种教学模式,更应作为一个价值追求。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 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 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

参考文献

[1]杜威.我们如何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2]李长吉,张雅君.教师的教学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2)

第4篇

现在回想这堂课之所以能得到好评,或许就是源于拓展延伸这一亮点。回头总结这堂课的设计过程,单是拓展延伸环节就反复修改了五次。现将同组老师对这五次设计给予的简单评析展示如下,从而总结出拓展延伸环节的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课例展示

(一)缺少新意的拓展

那棵曾经顶天立地给人们带来无限荫庇的树,最后被人咬了,嚼了,肢解了,挖走了。在那树的一立一倒中,我们读出了作者对那树的情感,耳畔仿佛响起了鼎公的两句感叹:那树啊!何等伟大!那树哟!何等凄惨!

由此,我们从中又读懂了些什么呢?假设你就是曾经顶天立地,为人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最后却惨遭杀戮的那棵树,你会对人类说些什么呢?

课后,同组老师指出:这个问题设计太陈旧了,拓展延伸环节应该紧跟时代潮流,让学生接触到与课文相关的最新信息。

(二)缺少语文味的拓展

今年,最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应该就是上海世博会的举行了,大家知道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吗?据说这是世博会史上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确实,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世博园总规划师吴志强也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是要破坏自然,而是要反哺给自然更好的自然。这样的城市,才是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

那么,生活在城市里的你们能想出怎样的点子既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又避免像那树一样的悲剧呢?

课后,同组老师指出:问题设计确实联系了最新时事,但是这问题的方向更多地倾向于思想政治课,脱离了文本,缺少语文味。

二、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刻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要求语文教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内容其实就是对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的明确要求。

但是分析自己之前的四次拓展设计,就如同组老师的评价一样,有的过于陈旧缺少时代气息;有的过于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而忽略了学生语言的发展;有的老师的表演而没有学生的活动;有的只是局限于文章的局部而忽略了文本的整体和作者的情感。

从上课学生的反应中,我也能感觉到这些设计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既没有为课堂增添亮色,也没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没有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更没有为课堂的效率推波助澜。只有最后的一次设计,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让我真正感受到学生已经读懂了作者的感情,已经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已经感受到文本语言的魅力,总结出了《那树》的命运给我们的启示, 

所以,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地拓展延伸可以对课文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助于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刻感悟,有助于对文本的认知表达。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使拓展延伸的设计既合理又高效呢?我认为在运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植根于文本。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阅读什么”的问题。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紧扣语文的本体,遵循语文阅读的本色。拓展延伸必须从文本出发,立足文本是拓展延伸的基本前提。那种游离于文本,任意生成的课堂教学,势必导致“教育引导价值”的缺失。

2.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驾驭课堂的主宰,语文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做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的内在统一。一堂好课,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都要紧扣目标展开。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必将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目标的定向,就没有学生学习的方向与教学的流向。课堂的拓展延伸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拓展延伸的设置,必须遵循教材的总目标,应紧紧围绕课堂内容,瞄准教学目标而展开延伸。

3.联系生活经验。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它强调在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超越文本,密切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生活体验,主张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拓展延伸。

4.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对于文本的解读所有的见解都是旗鼓相当的,意义并不内在于文本,它存在于文本和读者的交互作用之中。读者是由文本创造的,同时文本是由读者写就的,读者和文本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阅读教学要回归生活,突破文本的限制,其内在要求就是应当尊重学生基于生活的多元感受和多元理解。因此教学中合理的拓展延伸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

第5篇

关键词:优质高效;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139-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管是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还是老师教学观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情境创设的机械单调、师生双边活动的僵硬、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教材开发和挖掘不够等,这些已经严重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于是乎课内问题课外补,我们有些老师只能通过布置大量练习,加班加点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但这不仅违反了减负增效的要求,更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更严重的是抹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作为老师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课堂才是课改的落脚点、才是学校的生命线、才是教师的展示台,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创设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所谓优质高效课堂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那么怎样才能创设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师理念的再更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还进一步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这是我们语文老师教学理念再更新的基础和出发点,这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思想,更要有落实学生主体学习行为的行动,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必须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我们老师要有蹲下身倾听学生的情怀,要能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帮助学生,要能从关注一个个学生转变为关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要能够承认和允许学生的差异,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缩小差异,使学生在差异的缩小过程中感受自尊、享受快乐、体会成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老师真正做到了静心教书、潜心钻研、真心育人,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肯定,就可以做到教学相长,优质课堂应该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只有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们教师提供了利于他们发展的优质服务,那么“优质高效”才能实现,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而言,教师理念的更新是创设优质高效课堂的思想基础。

二、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语文教材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和陶冶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可以说教材所选内容篇篇是精品,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提出了语文学习的要求,它们是我们语文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范本。然而实际的教学结果却证明了如果“以本为本”,那么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优质高效语文课堂就根本无从谈起。其实语文课程标准对如何使用教材进行了很好的定位,它指出:“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能够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二次加工,能够根据教材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和班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梳理、归纳、整合教材,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成为学生喜欢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载体,例如,苏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散文教学就可以和第五单元第一课《散文家谈散文》很好地整合起来,第二单元小说教学也可以和后面的《小说家谈小说》进行整合,笔者尝试下来效果真的很好。从某种程度上讲,“优质与高效”要以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课堂教学容量,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来判断,这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加工、开发,拿出学生喜欢的东西来,正如卢梭所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只有学生乐学了,优质高效语文课堂才能保证,所以从这个方面讲,教材内容的再加工是创设优质高效语文课堂的可靠物质前提。

三、教学环节的再优化

教学环节是进行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手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通过一个个教学环节的进行而完成的。教学环节能否贴近教学内容需要,能否符合学生课堂学习需要,能否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这是判断教学环节优劣的标准。

新课程实现以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环节层出不穷,极大冲击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似乎陷入了模式化的境地,课堂教学环节呈现出公式化现象。“自读感知—合作探究—释疑解答—拓展延伸”似乎成为了语文课堂普遍的招式。“教无定法”是教育界公认的道理,语文每学期教材有每学期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每个单元有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目标;每篇课文有每篇课文的特色和目标,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不同体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是老师必须重视的,很难想象这种板块式教学能普遍使用于任何年级、任何单元、任何篇目。

我们教师应该在总结现有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环节更有针对性,更优质高效,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环节。例如针对低年级同学,主要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那就必须采取文本朗读、课堂活动、故事复述等能够对学生产生强烈吸引力的语文教学环节;对高年级同学,主要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感悟语文的能力,情感和审美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来完成,那就应该采取知识感知、情感感悟、美文赏析、观点辩论、疑难解答等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帮助的教学环节。具体到不同的文体,更要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环节,例如诗歌,可以通过诵读领略意境;小说,可以通过课本剧改编理解主题;散文,可以通过朗读欣赏手法。总之,课堂教学环节的采用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实用高效才是宗旨,从这个角度上讲,课堂教学环节的再创新是打造优质高效语文课堂的技术保证。

四、课堂评价的再认识

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能否持续保持高涨,很大程度上看我们老师能否有效呵护,这就涉及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课堂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做出的客观、公正、具有导向性的意见或建议。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提醒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是保证优质高效课堂的激励机制。

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非常注重课堂评价,但纵观现在的课堂评价,笔者总认为还存在瑕疵。例如对学生评价重判断,以“对”或“不对”作为评价标准;对学生评价重情感,轻实效,无论正确与否,一律以“很好”应之,丧失了评价的意义;对学生评价重个体,轻全部,对参与的学生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全体学生的指导;对学生学习模糊评价,使学生不能从老师评价中得到明确信息,从而使下一步学习活动不能有效进行。凡此种种,这些课堂评价是不科学的、有的甚至是有害的,它不利于优质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

第6篇

一、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 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和条件。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良好的氛围是有效课堂的前提,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尊重学生,民主对待,关爱学生,打造有效课堂。

二、 课堂的合作学习模式

新课标中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同时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简单地讲解书本知识,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展示大量的图片、视频,来增强教学效果。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合作学习,让同学们了解美文、美画,体会汉语的文字美,提高学习兴趣,采用“因地制宜”的合作方式。四人组或五人到六人组,教师要精心地安排每个学生的角色,让每一个组员都能参与到其中,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能在互换角色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并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开展语文活动课

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任何一种教育,如果不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那只能说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无法对学生的一生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教育的内涵是“育人为本”,因此,根据学生的个性,开展语文实践课,有重要的意义。如调查、模拟采访、报道、讲故事、朗诵比赛、演讲、参观教育示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课,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提高积累,提高兴趣。

第7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高效;策略

课堂的高效指的是教师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不仅指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还包括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情感体验、思想品质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语文学习因其独具的文学性、审美性、灵活性等,更应在课堂上演泽出独特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语文教师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广泛阅读,潜心钻研,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积极探寻优质、高效语文课堂的策略。

一、目标与评价策略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各学科的课程目标应从三个维度展开,即关注学生发展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语文课而言,语文课的培养目标是多元而且开放的,包括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塑造,文化品位的熏陶、审美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建构等。只有充分考虑到语文的这些目标功能,语文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联系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才能真正让语文课充满魅力,实现课堂高效。语文教师应在课前精心准备,科学预设,使教学目标呈现其本身教学的价值取向,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

二、设计与流程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为成功教学绘制蓝图的过程,这也是教师发挥创造才能,体现教师气质魅力的过程。语文课堂的设计更要打破常规,体现创造性,决不能采用过去从开头到结尾的串讲方式。尤其是文本教学,要选好教学的突破口,要关注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以及关系衔接的自然、协调、有序,从而组成具备整体的有机结构,最终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同时,语文教师要展现自己丰富的文学功底和良好的艺术气质,整个教学流程要语言生动,感性丰富,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三、能力与品质策略

1.语文课堂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新的教育方式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应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阵地,语文课堂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加学生质疑,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语文两个字拆开来讲,就是口头语加书面语,说通俗点,学习语文就是学会说话,学会写作,而目前有很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比如在写作文或解答阅读题时,可能心里知道答案要点,可就是组织不出来,写不出来,或者写出来也是语言苍白,毫无文采,冗长罗嗦,磕磕拌拌,甚至还有病句。因此,语文课堂上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说,能让学生写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写,课后也需布置一些作业,如写段感想、翻译一小段文字等,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语文课堂要注重学生品质的培养

第8篇

一、教育者要转变角色,转变观念,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

当下新课改正进入攻坚阶段,而教学中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已成不争的事实,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切实落实和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关键在教师,教师个人的教学姿态和生活方式本身对学生的影响要远远胜过他所传授的知识与能力。教师传授的主要不应当是工具性的知识,而应当是实践性的智慧。课堂本身就是一群生命的交往,是生命间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激发的过程,课堂也应当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它是一切的时间与空间。

要建构高效的语文课堂,教育者转变自身观念当下显得尤为迫切。应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主体,有自己的思维,有不同的看法,充分认可和信任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主导。

二、跳出语文课堂本身来求高效

新课改下,课堂的高效不仅仅在于课堂40分钟。我们常说:教育改革,德育先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制度管理都会影响到语文课堂的高效。试想让你去一个没有班风建设、没有班级文化特色的班级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要教好书,就先要做好一位德育工作者。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德育途径,让学生转变观念,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同时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公约,优化督促机制,以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有了,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成为现实。

三、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增强合作探究意识

新改革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习小组的划分为合作探究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四、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工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导学案。课前对每个小组长做好引导工作,再由小组长把方向带到每个组的成员当中去,并督促本组成员完成导学案。教师还必须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好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当堂检测练习。

五、课堂以学生小组讨论质疑、展示讨论成果为主旋律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应该首先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平台,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以问题去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检阅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不必从头至尾扮演一个全知全能的角色,那样不仅累,而且也会抹杀学生的创造力,会“费力不讨好”。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还给学生,教师不应与学生“抢风头”。

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工夫,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对课堂的精心设计;更在于学生学习的自主高效,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实践活动,又能有大量的知识积累,使得单位教学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达到最大化。小组讨论就是较好的高效自主学习的形式。在每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发言结束后,教师要做及时的点评,有争议的问题可拿出来再讨论,再争辩。但要注意对主题、方向进行宏观调控。只有将这种探究性合作的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9篇

一、听

课堂教学不可能没有教师的“讲”,即学生的“听”。创造语文高效课堂,这种“听”必须讲究准确性、精练性。对于教师的讲授内容,学生通过“听”要做到有选择性地准确抓取重点。对于学生通过听接受的信息,课堂小结时,教师要做到深入理解地返回式听测。如此,师生间关于某一知识的理解便转化为相互间的“听”,而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听”,则奠定了高效课堂的基础。

例如《邓稼先》一课,教师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相关知识后,学生通过“听”知晓了主人公作为伟大科学家为祖国的建立、发展奉献了一生,可歌可泣。此时,教师则可以实行开放式教育,返式回测。让学生读有关邓稼先的贡献及作者的相关评介语句,教师通过“听”感受学生对邓稼先了解,感受学生对其高贵品质的把握,感受学生对全文主旨的理解。

所以,高效课堂的创建离不开合作互动的“听”。师生间的互“听”为高效课堂架起了一座沟通桥梁,为之奠定必要的根基。

二、说

在语文课堂里 ,教师的引导作用更多地表现在“说”。课文导入、重点介绍、适时点拨、及时总结、恰当深入等则是课堂上教师“说”的各种表现。通过教师的“说”,学生逐步走进课本。课堂的高效更在于学生走进课本后的“说”。“说”即是理解,即是掌握,即是巩固。师生互“说”的课堂才会真正实现“高效”。在传统课堂教育中,教师更多地选择“一言堂”――把重点、难点一股脑地硬生生地灌输给学生。这样“零”理解、死记硬背,再碰上无法征服的遗忘规律,试问学生到底能掌握多少知识?又能让知识停留多久?

譬如《世间最美的坟墓》在知人论事的环节后,教师完全可以设计如下几个问题适度点拨:1.世间最美的坟墓是谁的?又是怎样的?2.世间最美的坟墓“美”在哪里?用一个词概括。3.文中作者是如何具体体现这个最美的特征的?4.作者通过对最美坟墓的描写,塑造了怎样的伟人形象?5.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刻画,作者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引导性地点拨性地把“饵”撒下去,学生必会闻“饵”则动,通过“说”,加深理解。这样,师生一定会在愉快轻松交流中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三、读

语文课堂离不开一个“读”字!通过“读”,学生感知、领悟、理解。教师适度范读可起到引导、感染作用,有助于渲染气氛,水到渠成地把学生带进文本天地。学生带有感情的诵读则可进一步巩固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对文本的掌握。“读”也可以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语感,锻炼朗读能力。师生间的互“读” 则能把这些效用发挥到极致。

例如讲授《致橡树》,作者借助若干意象宣扬新时代爱情观,学生不难看出,但真正理解接受还得依赖有感情地诵读。带着理解进入氛围,且读且思,诗歌的主旨自会浮出水面,涌上心头。可见,“读”是语文课堂的一朵璀璨花朵,芳香四溢。

四、写

如果说“听”“说”是实现高效课堂创建梦想的主要方式,“读”是高效语文课堂审美情趣的提升环节,那么“写”则是语文课堂里化无形为有形,学以致用的重拳出击。每一节课,教师都应当尽可能地安排学生“写”。这种当堂课适时的“写”可谓事半功倍,效果极佳。以《项链》为例:在“听”、“说”、“读”的环节后,教师让学生带着对马蒂尔德形象感受的同时,运用本节课塑造任务的主要手段――心理描写去当堂实践练笔。要求学生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所熟悉的一个人物形象,要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师生可以就同一话题同时写作,再一起互读互评,最后再一起总结心理描写的运用感受。这样的课堂定会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拓展延伸,让学生无形中轻松愉快地增强写作能力及某一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