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6:50:38
导语:在课堂教学概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趣味教学
在过去人们常说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不害怕,在数理化中数学又处于主体地位,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初中阶段语数外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主课”,为三大主要科目之一,仅次于母语的低位。所以,我们的日常授课过程中,数学的课时十分多,数学的低位也相当高。但其实在很多地方,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导致初中数学的教学完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学生成了教师提高成绩的各种教学方法的试验品,升学的压力成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唯一动力,课堂教学有效性其实不高。
“新课改”是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变革的重要标志,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拟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途径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授课与学习效率。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途径概述
授人以渔,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才能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够自动自发地去学习数学。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培养自学能力有很多途径,但重点还是在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心底具备了学习数学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学会研究数学问题,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变为主动,这也正好契合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我们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灌输一定的数学思想,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数学思想才能够运用这些思想去做题,而不是模式化地去应对各种各样的试题。这些思想包括: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类比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整体思想等。比如学习圆的公切线知识时,某题目为:如果两个圆的一条外公切线长为10,另一条外公切线长为2a+5,请问a是多少?本题就可以利用数学思想中的“方程思想“进行解题,考察内容为圆的两条外公切线长度相等,根据这一性质,可知,所以,a=2.5。
二、趣味教学,以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宗旨
正如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是以丰富的教学手段为基础的课堂。趣味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主要是教学中将知识点运用有趣的例子、问题、比喻、故事等等相联系讲授,包括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理、逆反心理等都可以利用,其目的在于寓教于乐、学趣并重,让知识生动形象、和谐温情的氛围下灌输进学生的大脑。比如学习勾股定理时,可以以顺口溜的形式说出常见的勾股数,“勾三、股四、弦五”,还可以通过先为同学们讲解一些关于这个定理的一些历史故事,如勾股定理在外国被称为“百牛定理”,原因是因为毕达哥拉斯发现了这个定理后,即斩了百头牛作庆祝。通过类似的例子,让学生摆脱过去学习知识机械记忆的模式,而认为知识很有意思,有趣,这样他才能真正的愿意去学习,教师也才能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为核心
“新课改”认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从客观上肯定人的差异性,而且每个人学习的能力不同,只要学生已经尽力,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就是教学的成功。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然后这些小组之间通过讨论、争论、合作、辩论等方式促进各自之间在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承认学生差异,勇敢面对这些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和知识层次,按需实施课堂教学,这是对新课改理念的最有效践行。比如把班里学生根据数学成绩分成1、2、3、4级,或者把整个年级的学生按照能力和水平等具体情况打乱重新分级组合。但无论怎么做,我们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不能变。例如:制订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练习与作业分层、考核与评价分层等。另外要善于运用积极的鼓励和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新课改”
是我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重要改革,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初中数学课堂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诸多理论指导。但我们应该看到,要想真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应该针对具体学生群体具体分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客观合理的树立教学目标为前提,不断传授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不断的充实和丰富教学技巧与方法,才能真正使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同时,又能检验各种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有效教学的各种途径。
【参考文献】
[1]黄永乔.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向[J].考试(教研版)2008年03期
[2]苟选平.浅谈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实践问题[J].成功(教育)2009年05期
[3]董明军.试论新课改理念下的政治课堂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31期
[4]康立奇.新课标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方雷来.初中数学教学主动学习意识与能力培养浅析[J].考试周刊.2012年02期
【关键词】绿色课堂;自身能力;数学理念
在新课改下,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应该以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重视同学们的个体提升,而这些都是非常符合绿色课堂教学的。所谓绿色课堂其实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按照同学们的个性任由他们发展,根据他们的自身条件制定出符合他们的教学方案,然后采用合理的方式督促他们成长,这种课堂跟传统的教学课堂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是在教学理念下进行学习活动,但是这种活动都是受到理念的限制,必须在固定的框架内进行。在活动中,只是一味的追求同学们的熟练程度而并非自身学习的能力。而绿色课堂所要表达的就是在新的理念下改变传统的教学,在课堂中可以更好的去实施这样的新理念,从而给同学们更大的帮助,让他们个性成长[1]。
一、绿色课堂教学的实施步骤
1.课下准备阶段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老师在课下一定要做足准备,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可以把同学们分为不同小组,然后根据每个同学的情况进行角色定位。再进行小组分配后,可以根据他们学习中的情况及时调整,而这样做的前提就需要老师了解每个同学的个体情况,掌握他们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一样,把关注点放在成绩上。在新课程实施之前,要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精心策划,帮助同学们在学习中可以提升到另一个高度。老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小组的情况进行安排,把这些任务深入到新课程理念中,让同学们可以尽快地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绿色课堂教学。
2.绿色课堂教学阶段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按照新课程的教学特点,用新理念来组织好整个课堂。新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它主要是要求老师按照小组分配这样的方式来布置和完成教学任务,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完成情况进行汇报,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反思和分享他人成果,在这种方式下,老师就需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顺应同学们的发展情况[2]。例如:在进行《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前分配好小组,然后让他们去认识不同多边形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且根据前期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面积计算【西师版五年级上册】。在整个计算中不断巩固前期知识,根据他们所计算的结果进行小组汇报,最后老师才来讲解指导,并总结出:不管在遇到什么不同类型的图案,只需要把他们划分为平常自己会计算的图形,然后进行这些图形面积相加即可。
3.绿色课堂汇报阶段
其实课堂汇报这个阶段并不是在于同学们学到多少知识,而是检验同学们是否已经理解到新课程理念的重要性,让他们可以展现自我,感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更加主动,以这样的方式来激励整个团队,汇报的时候,老师可以任由他们自我发挥。例如:在学习《测量长度》时,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课题的设立,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如:一把尺子是()cm?,一张桌子是()m?【西师版二年级上册】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测量,根据他们所测量的结果进行汇报。让小组自我阐述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是怎样进行的,在分工上又是怎样安排的。
二、不同年级绿色课堂教学的推进
1.低年级绿色课堂教学
在低年级绿色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对刚刚步入小学阶段的同学们进行“走心式”的聊天,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还沉浸在小学之前,对于新课程的适应能力非常的弱,老师就需要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把绿色课堂教学方式渐渐浸入其中[3]。在低年级教学中,对于认知方面的课程非常的多,教学的内容还是比较偏向生活,老师应该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对于新课程的要求一定要贴切实际,让同学们能真切的感受到这样的问题是存在的,从而对数学产生百般的兴趣。例如:在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中,老师就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如:王同学的妈妈今天买了5斤土豆2斤白菜,请问王同学的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斤的菜?让同学们回想与自己母亲买菜的情形,并计算出答案【西师版一年级上册】。让同学们通过这样的生活化计算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这也是老师把生活和实际联合在一起的最佳方法。
2.中年级绿色课堂教学
经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进入中年级学习,对于数学学习的规律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并且在学习中也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对于新鲜事物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问题[4]。老师就需要对绿色课堂进一步的深化,掌握每个同学的特点,把教材和学生直接联系在一起。中年级学习是给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这也是一个过渡阶段,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渐提升,这时需要老师在反复教学中不断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研究,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从而构建绿色课堂。
3.高年级绿色课堂教学
在高年级的学习中,他们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自我学习提升的意识也会越来越强,他们的改变越大,老师所作出的调整就会越多。对于前期的探究、求证和后期的应用都会反复的练习,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就会在学习中遇到很多的困难。没有对前几年学到的知识进行积累,特别是在面临即将毕业考前,由于受到内部的压力,在总复习的时候,都会觉得举步维艰,这对构建绿色课堂有着一定的阻碍。老师在绿色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把一些公式和理论联合实践,从另一个方面去缓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压力,减少绿色课堂教学的影响[5]。
结论
根据以上的阐述和分析,在绿色课堂教学理念下,一定要展开一个特别的教学模式,这种解放天性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同学们把学习和生活更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老师也可以更深入的进行课程研究,让同学们真正的感受到绿色课堂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绿色课堂重蹈传统教学的覆辙。
参考文献
[1]郑艳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09,32:232+234.
[2]张丽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探究[A].联合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国际论坛论文集[C].联合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区域中心:,2007:8.
[3]赵国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38+140.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SPOC;雨课堂;MOOC;教学模式;混合教学
引言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目前,国内课堂教学中出现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等问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遇到了挑战。MOOC的出现带来了希望,其“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改变了当前的教学模式,即知识传递在课前,知识内化在课上。MOOC为高等教育带来了生机,但也存在在线参与度不够、学习质量低等问题。SPOC是应用于校内教学的在线教学模式,主要解决MOOC(慕课)缺少师生之间互动、学生成功率低等问题[1]。SPOC的提出是为了解决MOOC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其对高等学校校园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素质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在高等学校展开SPOC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探索,可以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又可以辅助课堂教学,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入高等教育领域,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2]。雨课堂是先进的智慧教学平台,可以助力于传统课上教学。雨课堂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建立课内课外教学之间的桥梁,让课内课外全贯通。本文结合SPOC和雨课堂的特点,提出基于SPOC和雨课堂课内课外混合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
1SPOC和雨课堂概述
1.1SPOC概述
SPOC是MOOC的升级版,它是校内小范围的在线课程。学生可以在课前学习相关视频等资源,课上探究知识内化,课后反思巩固知识。国内一些学者相继对SPOC教学流程、SPOC+翻转课堂、面向SPOC的混合设计与实证研究[3-6]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讨,国内的高等院校及培训机构,如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大学MOOC平台、爱课程平台等都相继开展SPOC的教学实践。对于SPOC的教学应用研究,国外的一线教师及研究者都做过不少尝试,重点针对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互动交流、资源整合等方面展开研究,例如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都推出各自的SPOC课程。
1.2雨课堂概述
雨课堂是一个兼具智能化和数据可视化的智慧学习平台,它集个人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等)、PPT和微信于一体,为课内课外教学环节提供多方面的学习服务支持,能够全过程采集数据,比如课前学习测试、课堂交互练习、课后考核评价,每一环节都可以获得有效的数据分析,这将为教学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和可视化学习服务支持[7-9]。雨课堂能够将学习资源推送到手机端,无论课前还是课后都可以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完成测试题并评估学习状态;同时课上还可以同步教师PPT,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雨课堂全过程记录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分析让教师精确了解教学状态,让学生清楚知道知识不足之处[10]。
2基于SPOC和雨课堂课内课外混合教学模式
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普及,课内课外混合翻转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崭新的形式,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所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雨课堂智慧学习平台为方便学生开展课外线下学习提供了便利,为此将结合SPOC和雨课堂智慧学习平台,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内课外混合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由课前学习、课中内化和课后提升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充分利用SPOC和雨课堂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1)课前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雨课堂课前导学公告,学生通过SPOC平台自主学习有关资源(微视频、PPT等),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微信群共同讨论交流,完成预习内容。教师通过雨课堂课前测试题,精准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并汇总存在的共性问题,以便设计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同时可以查看哪些学生没有完成测试,可以给予提醒。(2)课中答疑解惑、促进知识内化。教师通过雨课堂实时推送PPT,根据课前收集的问题汇总以及学生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答疑解惑,形成互动讨论模式。对于重要的知识内容教师通过雨课堂布置扩展任务,开启分组合作模式,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学生利用雨课堂完成任务,并积极与老师进行课堂讨论,将学习动态实时反馈给教师。课中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设计,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3)课后反思、知识掌握。在SPOC学习平台上布置知识,延伸拓展学习任务,雨课堂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结合课前、课中开展过程性评价。教师利用雨课堂后台数据统计功能,及时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存在很大问题的学生给予学习预警,并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师和学生课后总结与反思,调整与促进后续教与学效果。
3基于SPOC和雨课堂课内课外混合教学模式应用案例
以物联网技术课程为例,开展基于SPOC和雨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究,选取岭南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8级1班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第三章无线传感网技术内容采用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授课形式教学,第四章通信与网络技术内容应用基于SPOC和雨课堂模式教学。学生学完物理网技术第三、四章内容后设计2份难度一致的测试卷对全体40名学生分别进行章节内容考核测试。应用SPSS19软件对测试成绩进行t检验。t检验结果表明,第三章内容测试平均成绩为73.8分,第四章内容测试平均成绩为85.3分,显著概率p=00.05,表明前后2次测试平均成绩差异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基于SPOC和雨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学习质量显著提升。同时采用问卷法主要从学习兴趣、学习有效性、教学模式认可度等方面对全体4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调查结果表明,85%(很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学生认为基于SPOC和雨课堂教学模式能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因为SPOC平台和雨课堂操作简单,随时随地可以学习;90%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因为雨课堂教学增加了互动性,教师还能给予及时反馈与督促;93%的学生认为系统将学习状态可视化呈现,有利于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学生课前利用平台自主学习,课后进行巩固提升,使课上、课下学习全过程贯通,有利于提高学习成效与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改革下;数学课堂教学
1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应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新知识探索新事物的重要因素,在学生学习中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在学习中一旦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加倍集中,认识新事物就会很敏捷和快速,并且有主动深入了解新事物的动能,他们的学习情绪就会加倍增长,思维也会随着更加活跃而有创造力创新力,他们的学习行为就会随着兴趣而更加强烈和持久。所以我们在平时上课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所要学的知识,从另一层面上说更加促进学生们的潜在智力因素的调动启迪和发展。
2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全员参与
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育的本质在于孩子们能够主动参与,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们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只要能主动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去,他们就能用自己的思维的方式和方法主动的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和道理。所以我们平时在课堂上要注意,必须要给予学生们充足的活动空间、想象空间,不管他们发现的知识是哪个层面的,是浅显还是深奥、是简单还是复杂,其实都是他们自身真实体验的感受得来的,实现了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新知识的理解性和探究性。还有就是有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存在不足,但是呢他们的动手能力非常棒,能够取长补短,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的长处,把实验做得有声有色,从而就会得到鼓励,并且十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和自尊心,从学生心理上消除了“数学难学,就是学不好”的一切不利于学习的客观因素,就会在自己内心出现一定要学好数学的心理趋向,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数学的环境中去,引导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动机,能够使他们克服障碍主动进取、以学为乐,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加倍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调动起学生们主动学习的行动和欲望。
3课改下的数学课堂应更加关注培训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教学阶段我们都知道要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自身素质的前提条件,是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数学教学课堂要注重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塑造。在教学中多进行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的教学体现和直观体验,在发展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还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切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符合他们对知识和认识规律和正确理论导向,培养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邮不愉快的情绪向愉快的情绪活动气氛转换,这样才能使他们实现由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学习、再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习数学这一正确层面上来,最后发展到刻苦学习和钻研数学知识的良性循环过程上来。我们注重培养和引导他们在每个学习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取得一点点成功的喜悦和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钻研的精神,形成不断进取、不断钻研、主动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自立探究、努力进取的现代化的新型人才。
4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注重数学实验
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教学大纲指出“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概念的形成实质上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从完整的表象升华为抽象的规定;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过程中导致具体再现。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客观事物通过人的感官形成感觉、知觉,通过大脑加工――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形成概念。概念又是思维的工具,一切分析、推理、想象都要依据概念和运用概念。可见,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
二、数学概念教学的复杂性
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①使学生建立牢固、清晰的数学概念。即要求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熟练、准确地运用概念。②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但是,由于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等组成的复杂的系统过程,使得数学概念教学过程十分复杂。目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着眼于学生的接受性学习,片面强调对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掌握,会出现以灌输式教学,学生单一接受为主的情况,忽视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的经历,把概念孤立起来,把情感对立起来,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对数学的死记硬背,对数学的厌倦恐惧。
三、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1.概念的引入。
(1)从实际生活经验中引入,为概念学习提供问题“表征”。心理学表明,语言、文字、图形及实物模型等不同的表征形式对学生的选择性知觉反应效果不同。许多数学概念的理解往往是由背景障碍引发,对背景的生疏感、模糊感、神秘感主要源于缺乏实际感受,不能正确将信息表征形成易理解的语言、图形。例如讲棱柱的性质,就要先明确什么是“棱柱”。如对基木图形结构不能正确发现、识别,就不能正确掌握“棱柱”的定义。所以在立几概念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知识,加强其基本图形结构的教学,充分展示各种模型,增强学生的发现、识别能力。
(2)在原认知结构上引入,为概念学习找一个适当的“生长点”。在教学中利用知识的“相似性”,从现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新旧知识的空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需求中进行自主学习。
2.从多方面入手,揭示概念的本质。
(1)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和外延是构成数学概念的两个重要方面。数学概念的内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是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全体。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利用变式突出概念本质。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往往是机械的、孤立的,不能全方位地理解一个概念,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概念的变式,对同一概念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揭示不同的描述方式间的联系,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新的概念。如对于正棱锥的概念可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并思考: ①侧棱相等的棱锥是否一定是正棱锥?②侧面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的棱锥是否一定是正棱锥?③底面是正多边形的棱锥是否一定是正棱锥?④符合以上三条中的两条的棱锥是否一定是正棱锥?⑤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否一定是正棱锥?通过对概念在解题中所表现出的特殊表现形式,更深刻地认识了丰富而充满活力的概念。
(3)明确概念的充要性,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向学生指出:一个概念就是一个充要条件,它既可作判定又可作性质。因此,在解题中要十分注重利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函数的单调性中,增函数的概念是: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属于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3.采用多种方法理清知识脉络,建立概念体系。
(1)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弄清区别与联系。有比较才有鉴别,因而将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理解、巩固、深化概念最有力的措施。
(2)通过练结,形成运用概念的技能。学习概念,是为了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依据认识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须经过由感性的具体发展到抽象的规定,再由抽象的规定发展到思维中的具体这样两个科学抽象的阶段。因而概念的运用阶段也是数学概念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要注意,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深化概念,形成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激发兴趣 提高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抓好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美好感受,才能引导学生充满想象力的去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浅谈几点做法。
一、教师要和学生关系融合起来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在互相信任上,所以,第一就得让学生相信老师所做的是为他们好,如果得不到他们的信任,做的再好,也没人感动。第二,在得到他们信任同时,你就可以关系他们的生活,然后来揣磨他们的心理,方便和他们更进一步的深入理解。第三,在了解他们的生活之后,那就是采取些他们能接受的方法来给他们传授知识和教他们怎么做人!这样的话,你会受到你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教学中师生之间情感的融洽,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积极、心情舒畅地去学习,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小学数学课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的活动,而且也是情感活动。教师必须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热爱学生的激情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要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温和恳切的言语打动学生。仅以看图理解为例,学生一紧张,叙述就不连贯,此时,教师面带微笑地稍作认可,让其充满信心,再轻声鼓励:“别急,老师知道你会讲,一定会讲得对。”在教师表情、动作、语言的激励下,学生正确地叙述出来了。建立起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原动力,从教学实践得知,数学成绩良好者对该学科有着较浓厚的兴趣,成绩差者往往厌烦该学科的学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从多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创设趣味的情境
一年级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非常感兴趣,教学“统计”时,我设计了童话引入,展现了“小猫钓鱼比赛”的童话情节并且用象形统计图表示比赛成绩,初步感知象形统计图的形式与使用。通过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实存在,切实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 开展新颖多变的游戏活动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教师抓住这个特点,在教学中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通过做有趣、新颖的数学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学生肯定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就把学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口算练习时,常用的有视算、听算、对口令、开火车等,如果增加了“打手势”和“悄悄算”,气氛会更热烈。为了复习巩固“10的加减法”,为用凑十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作准备,可让学生玩“数学扑克”游戏。教师做两套1~9的数字卡片,共18张,玩的方法如下:教师把18张卡片混在一起,让一个学生随便抽一张藏起来,又找另一个同学背着教师把余下的卡片摊开,依次取出每两张加起来是10的卡片,最后剩下一张卡片让教师看,教师看后,马上猜出藏起来的那张卡片是几。如此方法,又做了一次,教师同样猜出,也可以让学生猜。此时,教师问学生:老师为什么能猜对?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通过猜想、讨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打开了思路,活跃了思维,有利于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三、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
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向全班汇报,以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新数学教材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创设了“乘车”的问题情境: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路过车站,看见一辆公共汽车上坐着8个人,又上来6个人,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列出算式“8+6”,然后让学生两人合作,用小棒代替人,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同学们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有的说:“把6分成2和4,2和8凑成了10,10再加上4等于14。”有的说:“把8分成4和4,其中的一个4和6凑成了10,10再加上另一个4等于14。”还有的说:“我知道怎样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只要将一个加数分成两个数,有一个数与另一个加数能凑成10,再进行计算。”虽说得不太清楚,但孩子们通过独立操作、动手实践,在自己的探索中发现算法策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为了培养学生迁移、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本课还设计了“7+4,5+8,6+7,4+8”等习题,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凑十法自己“创造”出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的算法,这样使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强调“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结果形成的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基于间接经验的数学知识,也包括基于直接经验的数学知识;不仅包括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法则,也包括直观的说明和启迪。曾经,我们过于关注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将数学课程内容不恰当地窄化为数学的结果,导致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及其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成为认识数学内容的盲区。在数学的知识结构上我们也许只看到数学结果及其内在联系,但从动态的角度看,每一个数学结果都有一个生动活泼的形成过程,并且在这一结果的形成过程中常常蕴涵着上位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此,我们才可能在数学教学中以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为载体,充分展开数学教学过程,实现三维的课程目标。例如,课程标准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要求“结合具体情境”,强调了估算的实际问题背景;要求“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强调了估算的核心策略。这两点新要求,都启发我们要从结果形成过程的角度来理解估算,即估算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则不仅强调对估算方法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还强调方法选择的过程以及其中所蕴涵的近似思想、逐渐逼近的极限思想。
一、教学过程的价值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重视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使教学过程本身也成了我们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
1.过程建构知识。
知识的获得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亲身经历,二是接受他人的经验。小学数学学习也不例外。数学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活动过程,不同内容的学习要求也不同,有的只要对基本概念、原理简单识记,有的要能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有的需要对数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虽然这些要求具有层次性的差别,但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才能达到。如果学生不经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的认识活动,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将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在这个起点上设计教学过程,使每位学生能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投入到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米的认识”,可以充分展开认识1米的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1)观察米尺,并在米尺上指一指、说一说,认识1米;(2)同桌合作,剪1米长的绸带,再拉直看看1米有多长;(3)闭上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4)猜一猜1米里面有几把这样长(20厘米)的学生尺,用一些彩纸做的学生尺对着米尺拼一拼。这样组织教学遵循了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在米尺上指出1米,认识1米的长度,是准确地建立米的第一印象;剪1米长的绸带是将尺上的1米具体化,借助绸带这一替代物再次感知1米的长度;闭上眼想想1米的长度,是将动作思维及时上升到表象思维,在头脑中保留1米的长度印象;用学生尺拼1米,进一步将1米的长度具体化,借助已知的长度(20厘米)记忆新知(1米)。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反思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当前,自主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正式被引入到课堂中,这对提高课堂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比如,当老师要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物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且让学生来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这些物体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还可以导出本节课的内容。当学生了解到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他们会渴望学习到新知识。
二、善用激励性语言,客观评价学生
在课堂中,数学教师要适当表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某些学生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时,教师要表扬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一直这样下去。然而课堂上的评价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在老师的表扬下不断努力。对于某些表现特别不好的学生,教师就要采取特别的方法来让他们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正他们的错误。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保证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然而在选用教学方法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将这些教学方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阶段,各个学科的学习都非常重要,小学数学更是如此。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自身的教学长处出发,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出发,从尊重并活用学情出发,进行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更好地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小学数学课堂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关于一堂好的小学数学课的标准有许多,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不管怎样,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学方式的选择、教材内容的活用以至教学效果的达成都是需要评判的标准。特别是关于教学方法的选用上,虽说“教无定法,只要得法”,但只要是小学数学教师从自身的教学长处出发,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出发,从尊重并活用学情出发,选择了正确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突破,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就有了保障,也就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要求教学要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终极目标。这其实就是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一定要“以人为本”,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得他们高质量的学习数学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课堂才能呈现有效、高质、创新的亮点。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课堂的学习出发,将所学习到的东西延伸到日常的学习当中,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得小学数学课堂能够沿着有效、高质、创新的道路前进呢?
一、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更是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记忆,使得他们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挂上钩,为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很好地感受、领悟、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情境导入的积极意义,从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把课堂学习的重点和学生的学习经历、生活经历相结合,争取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就先声夺人,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如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一课的教学为例。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对他们所学的有关三角形的特性、分类、内角和、三边关系等知识点的梳理并形成相应的数学能力,再加之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在知识点的整理上还欠缺条理性的学情,我就根据学习目标特地设计了一个从家里到学校的线路图作为课堂教学的情境导入。在这个情境导入的过程中,我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并分析了几条不同的线路图,使他们能够在这几条线路图中去思考、比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对本章节知识重难点的回顾与整理。因为有了这个环节的巧妙设计,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对知识点的复习,使得本堂课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了学生能力形成的训练,而不是停留在“炒剩饭”的程度上。
二、有效的教学方式选用
新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改变是全方位的。这其中最重要的转变应该算是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来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教师占用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讲,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练习。因此,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数学学习是枯燥的、低效的。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却是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教师隐身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数学学习就是有趣的、高效的。因此,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积极地改变教学的观念,顺应教育、教学的潮流,深入思考并大胆探索适合本班学情的优良教学方式、方法。虽然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角度来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是主流方式,但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还是要根据具体的学情选择最佳的操作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序进行规范,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相应的训练,使小组合作更加完善,更加高效。数学教师特别要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有效的引导,引领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长进。简而言之,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动起来,要相信并引导他们通过主动学习获得数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对课堂教学有着收束和提升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来说,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绝对不能视为可有可无的环节。因为只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才能保证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终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兼顾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个性的问题,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于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走出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所谓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是专指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就是一味的夸奖、鼓励等。要知道,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几种形式,而不能简单地以教师的评价来代替评价体系这个整体。除此之外,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将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鼓励和对学生不良学习行为的批评指正相结合。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正确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把优点坚持下来,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最终获得学习的长进。
参考文献:
[1]郑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4):89-91.
[2]郑声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J].福建教学研究,2013(3):11.
[3]王力.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小学),201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