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6:50:41
导语:在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027-01
产科作为整个医院里的一个风险比较高的科室,针对其中的护理工作要求也是十分的严格,因护理质量的好与不好都会直接影响着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及健康[1]。但是,在产科护理中出现着各种各样的潜在不安全的因素,其数量也较多,给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带来了非常大的威胁。因此,为了将治疗效果及护理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促使孕产妇和新生儿拥有安全的保障。所以本研究随机选取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入住出现安全风险的孕产妇21例进行调查研究,经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此外提出有关解决危险因素的对应的策略。先将详细的有关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入住出现安全风险的孕产妇21例,其中患者的年龄在22~39岁之间,26±3.1岁为患者的平均年龄,将这类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统计及分析、总结。
1.2方法
本次研究方法主要是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的相关设计,需要与有关的文献材料进行参考,同时必须通过有关的专业人士加以审阅,还有得到领导的批准,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护患沟通不足、医护人员危险因素、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及业务水平不足等。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调差,达100%的回收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7.0 软件把所有数据给予统计并分析,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其中的计量资料。
2结果
经过将孕产妇有关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统计分析,如下表所示,在产科护理中,有各种危险因素而导致的安全事件的有21例,1.14%的发生率,对于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大致为体制管理、护理人员素质及技能、医院设施环境等。
3.1产科护理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
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在我们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就因为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所以很容易引起孕产妇和新生儿出现安全风险。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认真对待,不专心,只是应付式的进行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情况,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没有及时发现,最后就患者出现产程停滞状况而没有获得立即的解决,从而导致母婴发生危机[2]。医务人员危险因素:当前,医院的工作人员是愈加的年轻化,经过研究调查显示,少于3年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占整个医院的工作人员的49.7%,年轻的工作人员由于经验缺乏,从而增大了危险的几率。某些医护工作人员,在遇到紧急事件时,不能良好的进行解决应对,与患者之间也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及交流,此外,在与同行之间合作也不能达到合适的协调,这样容易导致护理危险的发生。
护患之间沟通不够:因为护患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同样容易引起产科护理危险的出现。当护患有较差的沟通时,护理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对于患者的疑问持着随便解答的态度,从而让患者感到不舒服,甚至感觉反感,进而引起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对于母婴的健康安全造成不必要的危害。业务技术水平不够高:当前,因为医疗工作人员多数趋向于年轻化,从而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能力也十分的薄弱,有的时候会错误评估患者的产程及胎儿的大小等状况,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样很容易引起危险产生。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有许多的孕产妇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比如产前恐惧症及产后的忧郁症等,类似这些的症状也会导致一些危险出现。
3.2针对危险因素,对应防范策略
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健全,重视预防危险因素:医院必须建立和健全对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疗规章制度正确执行操作流程,按时消毒,对于检查患者的次数也需要严格要求,作出相应规定,并及时上报。充分准备有关的医疗急救药品、设备等,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检查医疗设备的无损性,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随时使用,严格监督急救药品的配备情况,确保药品准确到位,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管放。在整体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务必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培训,提高医护工作者的道德观念及责任感:要求医护人员明确相关的职责,实行责任制。同时应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进行专科知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增强责任心,从而减少护理危险因素的产生。
加强护患的交流和沟通:在建立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积极主动的和患者沟通交流,持着和蔼、诚恳的态度,必要时给予患者支持、安慰和帮助等,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让患者安心、舒适,以取得其较好的信任,从而将治疗及护理效果进一步提高,降低护理风险的产生[3]。加强服务意识:护理人员必须以护理安全为首,以使患者满意作为宗旨,运用耐心、爱心、细心、责任心、等更好的服务患者。护理的工作是非常之伟大、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有付出、辛劳,甚至是委屈等都伴随在这份职业中,“五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护理在治疗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
实行人性化的管理,以真诚的行为,真挚的热情迎接孕产妇入院,入住病房之后,护士需要关心,尊重并同情孕产妇,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好入科宣教,使孕产妇对分娩过程有初步了解,在分娩过程中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要,正确指导患者,避免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障碍,以便孕产妇能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产后仔细交代产妇及新生儿的注意事项,保证母婴安全。总而言之,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护理危险因素,所以我们不但要加以重视及增强预防,而且在利用对应的策略时要正确进行预防和处理,让患者有生命安全健康的保障,降低护理风险的产生。
参考文献
[1]俞小萍.妇产科综合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4(05):78-83.
【关键词】重症ICU;安全隐患;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36-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关心的内容除了基本的物质生存条件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对自我保护知识进自我转变和提高,因此也直接导致医院护理需要承当比过去大很多倍的风险,而医院重症监护中的护理人员需要承担的风险更是非常大,如何在做好重症监护室的风险防范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增强医院的信誉是当前很多医院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1]。我院在对该方面的研究上取得较好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12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重症监护室的98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0例;最小年龄为11岁,最大年龄为69岁,平均年龄为40岁。患者患病种类主要有脑部多处创伤或者胰腺炎类疾病。
1.2方法
3.1重症病人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由于ICU护理对象大多数为重症患者,各类大手术后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及其他科病情变化快,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而收治的病情告急的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中,威胁患者生命的除了其本身较为严重的疾病外,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外部原因。经过调查统计表示,重症病人在重症监护室中除自身疾病外,威胁其生命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按照比例大小排列为意外拔管28例,占28.6%,褥疮12例,占12.2%,坠床11例,占11.2%,医院感染7例占7.1%,心理性危险因素5例,占5.1%,烫伤4例,占4.1%。造成这些因素的根本原因主要有:
3.1.1 重症监护室卫生环境合格所致。由于重症监护室是属于封闭式设计,因此若内部卫生工作到位,就会非常容易滋生细菌,而重症病人抵抗力又非常低,因此就会容易出现感染加重病情,如有些护理人员没有做好手的消毒工作,或者一些仪器消毒不完全的情况下也运用在患者身上,直接导致交叉感染。
3.1.2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所致。重症监护室患者一般多是护理人员照顾,由于护理人员少或者监护工作不认真等原因直接导致患者由于浅昏迷躁动等发生掉床或者无意识拔掉各种重要插管等现象,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3.1.3 护士人员缺乏预见性。重症监护室患者很多在病情稳定时期经常会出现躁动不安现象,加上意识比较模糊,因此非常容易在无意识中将插管拔,在加上很多年青护士能经验不足,对于这种有可能发生拔管的现象没有预见性,直接导致风险存在。
3.1.4 患者不良心理滋生并发展。重症监护室很多患者均是在无意识或者意识模糊的状态下转入监护室,因此当这些病人清醒后发现身边各种插管和仪器,加上一些其他病人病危的报警声时,患者精神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有些本身心理素质比较差的患者就会非常容易出现恐惧以及焦虑的心理,当这种不良心里不断发展下去时,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且很多监护室护士由于时间不足或者缺乏基本的语言沟通能力等,无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直接导致心理危险因素的产生[2]。
3.2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3.2.1 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
重症监护室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要求护士人员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感,一切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出发点和目的,在护理过程中用一种积极的态度与患者交流,给患者更多的精神支持和安慰。
3.2.2 强化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提高技能水平,增强护理能力
重症监护室会经过出现很多突发的紧急情况,需要护士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够找出解决对策,若护理人员本身没有具有扎实的处理紧急事件的知识,无法在第一时间给予患者帮助,那么出现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重症监护室护士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和教训,了解监护室所有仪器的位置和使用方法,并能够熟练的运用这些仪器,从而保障在事故出现时能够心中有数,冷静应对。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关系,防止不必要的纠纷出现。
3.2.3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管理包括各种仪器消毒的管理、探视安全管理、仪器使用方法安全管理、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等,通过做好这些管理工作,能够减少一些可避免的危险因素的产生。
3.2.4 做好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重症监护室患者由于身体和心理都比较敏感,加上家属无法时刻陪伴在身边,容易滋生不良的心理,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将心理护理工作当做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看待,努力帮助重症病人安抚工作,使患者更快的恢复信心,从而尽早治愈。
3.2.5 定期做好检查
通过每月或者每个季度的护理知识健康工作,促使所有护理人员能够在精神和行动上加强自身的护理能力,从而更好的做好护理工作[3]。
4 小结
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而护理安全又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ICU是医院危重病人最集中的治疗单位,也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核心部分,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防止发生护理缺陷,就要注重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建立完整的ICU护理工作制度,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每个工作环节上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将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梅,翟凤平,梁爽,周莹,樊桂莲,周长美.风险管理在临床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14(20):224-226.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13-02
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患儿都是从出生到足28天的婴儿。新生儿期既是胎儿的延续,又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这段时期是小儿生理功能进行调整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病且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加强防范,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做好预见性护理,避免各种护理安全意外的发生。
1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不等,新进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接受专科培训时间较短。有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只求完成任务,工作中缺乏思考。新生儿科护士不仅要求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不仅需要护士具有爱心、细心、耐心、同情心,而且还需具有较强的慎独精神。以往发生的护理纠纷中,大多由于护士服务态度不好,与家属沟通欠缺,应变能力不足。另外新生儿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得家属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增强。
1.2护理不周时有发生,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新生儿病房无陪护,患儿无语言表达能力,各种需要和不适无法明确表达。在进行新生儿基础护理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发生红臀、尿布疹、鹅口疮、交叉感染;新生儿沐浴时发生的烫伤、受凉;使用暖箱、蓝光箱、烤灯等设备不当引起烫伤。巡视患儿不及时或巡视时未发现问题引起的后果,如异物压伤、抓伤患儿自己,双足擦伤、输液渗漏,各种引流管及静脉输液管脱出等。
1.3查对制度不严格执行,交接班时和护理过程中以及患儿出院时不认真查对床头卡、胸牌、双手圈,就可能发生差错事故;入院体查不认真,检查患儿不仔细就可能未发现患儿某些身体缺陷和异常,未及时与家属沟通就遗留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对业务不熟练,缺乏经验不能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从而错过最好的抢救时机;有时遗忘医嘱,甚至遗忘危重病人的特殊用药和护理从而引起不良后果。
1.4护理记录书写不认真,不规范。护理文件是护理活动的真实反映,是医疗纠纷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依据,具有法律效力。新生儿病房无家属陪护,护理记录更为重要。但部分护士不重视护理记录的书写,如记录不严谨、不及时、不准确、医护记录不吻合,不能体现护理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甚至还存在刮,擦,涂等现象。
1.5新生儿病房工作风险高,压力大。病房护理工作琐碎、繁杂,事情较多,加上患儿病情变化快,要求密切观察患儿病情。静脉输液频繁,液体滴数要求准确,静脉高营养持续时间较长,液体容易渗漏而需重新穿刺频率高。患儿易哭吵加上各种仪器噪音使护理人员心情烦躁,加上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和心理调节,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精神紧张,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2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综合素质教育:定期进行专科护理知识及操作培训,对新进人员强化培训并严格考核,使她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作为新生儿科护士不仅需要有爱心、细心、同情心、耐心,还需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端正良好的工作态度,要学会换位思考,不断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尽可能得到家属的理解,使家属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强。
2.2提高基础护理质量,严格执行科室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护士学习不同疾病的护理常规和各班职责,并定期进行考核。让每位护士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及相关的护理法律及责任,尤其是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巡视患儿,密切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如自己能力无法解决及患儿受到伤害时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做相应处理。
2.3严格交接班制度及患儿身份识别制度,交接班提前10分钟到岗,执行床头交接班,认真检查患儿全身情况并核实患儿身份。患儿外出检查或出院时均由2名护士同时检查、核对患儿信息无误后再与家属一起核实患儿身份后方可让家属抱离病房。
2.4加强护理记录规范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护理记录的要求和规范。加强医护沟通,保持记录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认真书写护理文件。
2.5医院领导重视新生儿科工作,各级管理人员应关心爱护护士。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制,帮助护士减轻工作压力。对新生儿科护士给予肯定的评价和鼓励,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与团结协作精神,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压力。
总之,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穿到日常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使护理行为及操作规程规范化,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完善自我。不断加强与家属沟通能力,不断强化新生儿住院安全意识。明确护理人员在医疗行为中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大限度的得到家属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达到新生儿安全康复出院,家属对医院信任感增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新生儿护理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1988,4:19-20.
[2]左月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3]余贵妍,王玉芬.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66.
[4]缪二梅.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14:97-98.
【关键词】手术部位;核对流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培训教育已刻不容缓,如何根除手术患者的安全隐患,杜绝手术部位及手术患者发生错误,建立安全规范手术室工作流程是关键;根据卫生部的指示,自2010年3月我院借鉴国内外许多医院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术安全管理细则和工作流程[1],一年多来,无手术部位及手术患者的错误发生,下列将细则流程介绍如下:
1 家属和责任护士、手术医生三方参与手术标记的制定。即术前一天手术医生邀请家属及责任护士共同核对病人的姓名、腕带、诊断、影像资料、核定手术部位、并标记[2]手术部位。必须用不褪色的记号笔在手术切口或附近部位做好标记;标记必须在病人皮肤消毒和手术铺巾后仍清晰可见。
2 手术信息一式四份便于核对。即术前一日由主管医师将病人的信息传入手术室,由手术室安排信息打印,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术前诊断、手术间、手术名称、手术者、麻醉方法、麻醉者、器械护士、巡回护士、药物过敏史、有无手术史等,分别给手术大夫、责任护士、手术室护士、患者家属以便于核对准备。
3 规定手术患者当日必须穿病员服、佩戴腕带、有明确的手术标记,否则不能进入手术室
讨论:手术患者的核对工作涉及多人多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为确保每一歩信息有条不紊,我院规定在每一个核对程序中都有共同的核对的签字为证。首先由手术室护士、病房护士和家属三方核对签字;然后手术室和手术间护士交接核对签字;再有巡回护士、麻醉、手术医生三方的签字;最后由巡回、手术护士、麻醉、手术医生四方的核对签字,步步紧扣。通过实施此项安全管理细则和流程,一年多来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也无患者资料或物品的丢失,真正的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效果分析:我院每年完成手术三万例以上,有时同一个病区一天多达十几例手术,在手术部位做标记并让家属参与,杜绝了开错部位、尤其是左右对称的部位以及脊椎的节段和个数错误,层层核对签字避免了接送病人时发生错误、更避免了手术病人进错手术间,加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近年来,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病人采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事件[1]。而产科,因为入住其的大多数都是孕产妇,与其他科室性质具有明显的不同[2]。产妇面临着初为人母,具有的喜悦感与紧张感,以及容易产生突发性情况。因此,产科的护理工作非常的繁忙与琐碎。因而,探讨产科临床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对此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显得极为重要。
1 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1.1 来源于产妇本身 1.1.1 心理紧张。由于产妇即将初为人母,对生产过程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极度紧张和恐惧,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突发。 1.1.2 产后身体虚弱晕倒。由于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疼痛过大,耗能大,出血过多,造成身体极度虚弱。此时,若产妇自行下床小便就很容易晕倒。 1.1.3 产后私自离院。有个别产妇在正常住院期间,私自离开医院,没有得到医生的及时检查而出现状况。 1.1.4 母乳喂养不正确。个别产妇在没有得到护士的指导下,擅自喂养婴儿,容易造成喂养不对,婴儿误吸等状况。
1.2 来源于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 1.2.1 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和缺乏临床经验。护理工作人员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较短,对产妇及婴儿出现的病情不能及时的发现。 1.2.2护理人员工作负责的意识较为薄弱。不能很好的遵守科室的规章制度,操作不够正确,不按要求巡视病房,导致产妇及婴儿出现病情变化时未能及时发现。 1.2.3 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由于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容易造成护理人员注意力分散,执行医嘱时张冠李戴,对产妇及婴儿造成危害
1.3 来源于医院的设施条件 1.3.1 婴儿被盗。由于爱婴区未设门卫或门卡,且周围的电梯楼梯众多,且有不法分子冒充护理人员,私自进入爱婴区,抱走婴儿。 1.3.2 环境不安全。保洁员拖地时未拧干拖把,或是下雨天,家属把湿雨伞带进病区,造成病区地面过湿,使得孕妇容易滑倒,造成伤害。
1.4来源于婴儿方面。 1.4.1 缺氧窒息。由于家属缺乏经验,担心婴儿着凉感冒,往往给婴儿包裹过多的衣物,造成婴儿缺氧而窒息。 1.4.2 婴儿骨折。由于产妇初为人母,充满着喜悦之情,常常喜欢把婴儿放在自己身边睡觉,却不小心就会压到婴儿的手或脚造成骨折。
2 防范措施
2.1针对产妇本身
在孕妇办理住院手续入院后,就需要对其进行教育,嘱其必须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不能擅自离开医院,要遵循医嘱,做好每一项检查,以确保顺利生产。此外,针对孕妇的紧张心情,护理工作人员要细心、耐心为其详细讲解生产过程,以及生产过程中及生产后会发生哪些突发状况,让孕妇做好心理准备,相信医生,不必过分紧张和担心。在产妇生产后,要嘱其家属全程陪伴产妇,在产妇起身小便时,必须有人陪同,以免产妇身体过于虚弱发生晕倒事故。在产妇开始母乳喂养时,必须有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悉心的指导。
2.2针对婴儿防范措施
护理人员必须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指导,不要对婴儿包被过多的衣物,叮嘱家属要看好婴儿,在婴儿进行各项检查时,都必须有家属的陪护,不能随意将婴儿交给其他人员,甚至是穿着工作服的护理人员也不能完全相信,以免有不法分子冒充。
2.3 针对护理工作人员
要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工作责任心指的是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是良好素质的根本,也是防范差错事故的根本。在工作中,要秉着对所有人负责的态度,提起12分精神,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得过且过之心。还要严格遵守科室的规章制度,定期巡查病房,细心观察,一旦发现不良情况,马上采取治疗措施或者上报给护士长或医生。此外,医院要定期组织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的专业技能。
2.4针对医院的设施条件
医院要加强对爱婴区的管理,设置门卡或门卫,对进入爱婴区人员,进行检查,不能让任何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加强保洁工作,要保证爱婴区的洁净度,以免对婴儿造成感染。
3 结论
在内科护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安全隐患 :在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着护理操作上不规范,责任心不强以及不按流程护理等隐患,在患者方面,存在着不配合护理等问题,进而导致内科护理中安全隐患的存在,严重的影响着内科护理的质量,不利于内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分析
1. 1护理人员方面 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缺少与患者有效的沟通,并且在护理中不细心,出现了护理差错,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等,都是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的安全隐患 ;由于护理人员操作的不规范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的还容易造成患者生命的危险;一些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不按照相关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进而导致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很多护
理人员将护理的程序进行简化,如 :简化了消毒步骤,进而使患者受到细菌的感染等,由于护理人员不按照流程进行护理,严重的影响着患者健康与疾病的恢复。
1. 2患者方面 内科护理工作中除了护理人员自身操作上的不规范导致安全隐患之外,患者的配合与否也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在内科护理中,只有患者积极的配合,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护理工作。由于一些患者的心理素质较差,并且由于疾病的影响,无法接受自己所患的疾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进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产生怀疑,不配合护理,最终耽误病情,影响了治疗的效果。但是患者认为是医院的护理不到位,对护理人员抱怨,引起护患纠纷,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2.护理措施分析
2. 1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通过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能够进一步防范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明确自身工作所承担的责任,进而在工作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运用礼貌性的语言,护理动作要轻柔,本着患者的事情无小事的态度进行护理,进而可以使护理中的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促进患者康复。另外,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应该不断地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以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可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进行监督,如果护理人员有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应该及时的进行纠正,以确保在护理中的正确操作。针对护理人员的操作,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规范性的操作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以进一步提高护理的质量,保证护理的安全。对于新聘用的护理人员,应该组织进行专业的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对护理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解说,并要求护理人员不断的加强记忆,在发生危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最后,还应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流程,对护理的步骤固定化,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某项内科护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所要求的护理步骤进行护理,一步都不能省略。另外,还应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护理过程不规范的护理人员,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起到警示的目的。而对于一些护理工作流程掌握非常规范全面的护理人员,应该进行适当的奖励,树立榜样。
2.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正确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能够有效的防范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学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应该转变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患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关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处处为患者着想,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急诊护理;医疗纠纷;预防措施
1急诊护理工作潜在的隐患
急诊护理工作中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重患者,是医疗纠纷的多发区。医疗纠纷是患者或家属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意,双方发生矛盾。急诊护理工作潜在的隐患主要有:
(1)随着病人的自我保护意以及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医疗护理安全等要求水准的不断提高,给急诊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而我们目前的护理水平与患者的要求尚有差距。
(2)急诊工作突发性、应急性较强,患者的病情错综复杂,涉及面广,特别是夜间的急救任务繁重。加之护理队伍庞大,人员结构年轻化,如缺乏一定的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则会给急诊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3)急诊科接治的多是突发性的急、危、重病患者,家属和患者比较急躁,而有些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同情心不够,不愿与患者交谈或语言简短、表情淡漠、态度生硬,不能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都会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导致护患纠纷。
(4)急诊科仪器众多,在提高急救护理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抢救仪器无专人管理、摆放凌乱,设备故障等都是护理差错、纠纷的导火线。
(5)大部分医院护理人员比较年轻,年龄小,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均不足,缺乏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缺少对特殊事件处理的应急能力,缺少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有时甚至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2急诊护理工作潜在隐患的防范
(1)建立绿色通道
对急诊患者实行先抢救、先住院、先手术、后办手续的快速有效的服务体系,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重视转送患者的安全性,急诊患者诊断明确后转送病房,急诊护士则担负着转送患者的任务,静脉输液供氧中断、监护仪脱落等都会导致转送途中发生危险,引发纠纷。在转送危重患者时及时通知接收科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转送过程中护士要守候在患者身旁,危重患者备氧气、插管者备简易呼吸器等,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突况,送至病房应请病房护士测生命体征,做好交接。
(2)加强急救设施的管理
急诊的抢救室是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场所,急救物品的器材如呼吸机、心电临护系统、心脏除颤仪等,时刻都应处于随时可用的应急状态。因此,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专柜定位放置,标签明显,定期消毒,班班清点、检查,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坏损的器材要及时报修。只有先进的设备、精湛的技术配合得当的护理技巧,才能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强化技术培训
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具体实施如针对各种急、危、重病症的抢救程序,经常组织模拟抢救,结合临床,强化训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使每位护士的基本技术操作达到快、准、稳,熟练掌握胸外心脏按压、人工简易呼吸器的应用、气管插管、除颤术、洗胃机的操作与调试及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操作程序,急救仪器的使用与保养。定期进行急救理论学习及护理查房等,以达到与医生默契配合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避免工作中的失误,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4)注意与患者交流的技巧
急诊护士要有主动与病人沟通的意识,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沟通技巧与方法,防止发生护患矛盾,以及能取得护患间的理解支持和对护士的信任感。护士与病人接触时,要特别注意目光和表情,要流露出关切、鼓励、劝慰之意;不能左顾右盼、表情淡漠、目不正视或带轻视的神志,以免使病人感到不被尊重或受到轻视。护士与病人交流中也要结合病人的个性、特征及情境给予适当的点头、摇头、耸肩、微笑、皱眉头以及各种手势等,给予病人以稳重、踏实、健康向上的美感,也给病人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作为医院要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技能培训,鼓励护士保持良好的心态,多与患者家属交流,取得家属谅解与支持。
(5)强化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急诊护士要有针对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牢固树立依法施护的观念,认真记录护理文件,在涉及某些医患纠纷案时,护理记录是最重要的法律证据,急诊护士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地记录有关护理资料,应注意记录抢救、用药时间、抢救措施及结果,记录具体到分。各种资料不得涂改,应与医疗资料相符并妥善保管。为防范和解决医疗事故纠纷提供真实、准确的科学依据。
(6)完善急诊规章制度
急诊抢救设备、药品的完好率应达100%,以确保急救需要,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各种物品均设专人管理、定点放置、不得擅自移位挪用。急救药品要分类放置、标签醒目、数量明确、备量充足、无过期,设专人定期检查设备性能、定期维护、清洁消毒,对不能正常使用的要及时维修、贴上醒目标签并备好备用物品,对重要物品及品要清点交班。为应对某些意外发生,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还必须熟悉各种抢救设备的操作原理,学会简单的故障排除,以避免由此引发医疗纠纷。
3结语
总之,安全管理是当前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主旋律,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急诊护理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护理的效果,因此, 急诊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法律知识、强化学习医疗护理规范,加强急诊规范化管理, 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3:167
[2]周月琴.护理安全管理应重点把握的几关键性问题.中
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
[3]周明华,周石连.急诊患者医疗纠纷的防范体会.中国危
重病急救医学,2007 (3)
【关键词】 内科;临床护理;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41-01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制度允许的范围以外的集体结构、心理或者是功能的损害、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自我保护的意思也日益增加,内科收治的患者主要以老年人为主,一般多为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认识障碍等病症,这类病症发病变化快,且易发生意外,任何疏忽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会给医院和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2]。本文针对内科的临床护理安全的常见隐患和防范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 神障碍引发的意外受伤
1.1.1 烫伤 大多数的内科患者因其伴有感觉障碍,容易由于患者及其家属擅自使用热水袋而被烫伤。
1.1.2 舌咬伤 内科患者有着较高的癫痫发病率,为防止患者出现舌咬伤的情况,应对其采用牙垫、戴牙套等防护措施。
1.1.3 坠床 ①在夏季患者使用凉席时,由于凉席外移而容易导致患者坠床;②患者家属在对约束患者的患者不了解,擅自将约束带与床挡撤除,易使患者发生坠床现象。
1.1.4 跌倒 跌倒是患者最为常见,也较为危险的安全隐患之一,患者因其视力减退、年老体衰,容易发生运动障碍。①患者在防护措施不到位、坐凳不稳、床脚移动或者地面滑等因素下容易发生跌倒;②患者若突发晕厥或者抽搐等因素下容易发生跌倒。
1.1.5 走失 由于个别患者伴有老年痴呆,并且由于护士看护不尽心,患者在较多人员的场所活动时容易出现走失情况
1.1.6 窒息 ①护士没有严格按照规则,在患者胃管脱出后对其进行鼻饲因食物反流而导致鼻饲;②少数内科患者偶伴有咳嗽反射减弱、吞咽困难,非常容易在患者进食时发生窒息情况。
1.2 护士业务水平低或者护理人力不足 多数护士在家庭中扮演着母亲、妻子、儿媳或者女儿的角色,而在护理工作中又扮演着患者的倾听者、依赖者、知心者以及保护者的角色,一旦在工作任务重并且护理人力少的时候,护士经常要进行超负荷工作,时间一长就会对损害其身心健康。随着公民对自身健康需求越来越高,护理越来越专业化,如果不能对护士的业务水平、个人素质进行有效的提高,不调整目前的专业技术发展情况,护理安全的隐患就会越来越严重。
1.3 医院管理体制不健全 护理安全管理最为核心的即为质量管理体制,造成护理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质量控制不利、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
1.4 法律意识不强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观察的重点之一已经患者的意识变化情况,有无变化、如何进行判定都需要护士对患者的准确观察,并对患者的病情每日按照规定进行记录。但目前有很多护士都是处于临床学习阶段,很多时间都不能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准确地对患者的意识情况进行判断,若患者病情加重,就会延误了患者的救治时间,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或者由于护士记录文书不全面、不详细、不规范,或者完全不符合医疗记录,一旦有法律诉讼或者医疗纠纷,这些都将成为不利因素。
2 内科护理安全的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加强对护士的三基三严培训,不断提升护士的素质、业务技能以及自身责任感,迅速的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亲和的沟通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一个优秀的护士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2.2 完善护理病房区域的基础设施 医院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的不同要求而进行不同的设施完善,例如根据某些患者的需要,在卫生间内增加扶手、防滑垫或者多放置一些防滑剂以防止患者因滑跌倒。
2.3 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 要不断的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护士也要在以前事故中吸取经验与教训,在工作空闲时认真学习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将法律作为武器用来保护自己,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做好患者护理工作。
2.4 建立健全的医院管理体制 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应将医院的安全管理也规划到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之中,加强对薄弱环节以及关键环节的管理。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质量的保证,护理安全工作是医院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减少医疗纠纷,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3]。
参考文献
[1] 刘红娟.护理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8):73-74.
[关键词] 流动采血车;采血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b)-0163-02
本市自2005年开展无偿献血以来,临床用血100%来自流动采血车,街头、企事业单位、大中专校的流动采血场所均为流动采血车。由于流动采血车的特殊性,采血的护理安全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就流动采血车采血护理的安全隐患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安全隐患
1.1 环境方面的安全隐患
1.1.1 流动采血车方面的安全隐患
流动采血车是为方便献血者而开展现场采血的载体,是以流动的方式运行的。采血车多停泊在人流比较集中的闹市区,车内环境易受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车内空间有限,采血区和非采血区难以绝对区分;人员进出频繁,车内不易保洁等,易对采血环境造成污染。
1.1.2 工作人员方面的安全隐患
护士、医生包括司机等衣着的不规范性,进出车内随意性等,易对采血环境造成污染。
1.1.3 献血人员方面的安全隐患
献血人员多数人不是特意前来献血,多数来自工作岗位,或是临时路过,献血的随意性很大。许多人从工作现场来,不会刻意注意衣着卫生等,易对采血环境造成污染。
1.2 工作方面的安全隐患
1.2.1 献血人员方面的安全隐患
由于献血人员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对献血认知程度的不同,献血时的状态就不同。绝大多数献血者献血的激情都很高,但这不能代表其就能顺利的献血。紧张、烦躁、体虚、空腹、睡眠不足、劳累过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状况。
1.2.2 采血方面的安全隐患
1.2.2.1 筛选方面:对献血人员的身体状况估计不足,既往病史了解不详实;对献血人员的献血次数及上次献血的时间掌握不准;献血人员资料不健全,或出现误差。均会对献血人员及采血质量造成安全隐患[1]。
1.2.2.2 服务意识方面:服务意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献血者的献血状态,生硬的语言、消极态度,都会诱发和加重献血人员的身心不适,导致不良献血反应的发生。
1.2.2.3 采血操作方面:不规范的无菌操作,会造成血液的污染和献血者的交叉感染。操作技能不熟练,会增加献血者的痛苦,增加献血反应的概率。
2 防范措施
2.1 环境方面的防范措施
2.1.1 流动采血车方面的防范措施
合理布局和规范应用车内设施。我们将大型流动采血车内分为采血区和非采血区。采血区内设有采血台,采血秤,热合机,急救箱。非采血区设有双制空调、贮血冰箱、饮水机、 电脑、电子显示屏(提示献血程序及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等。献血登记及初筛工作台设在车下,有效规范、应用采血区和非采血区,专人引导献血人员上车,合理安排体检和献血,尽量避免车内人员无序流动。保持车门有序开关,杜绝人员随意进出。及时保洁,禁止非车内用品和生活垃圾上车,医疗垃圾定向收集。每日出车前和出车后,进行车内消毒。定期监测车内工作环境,确保采血环境达标。
2.1.2 工作人员与献血人员方面的的防范措施
护士、医生包括司机等必须衣着规范,穿工作服,并注意自身仪表。必须坚守工作岗位,非工作需要,不得随意进出车内。设立车下献血接待岗,除负责献血人员的一般体检和初筛外,还要对进入车内献血人员作必要的引导,如衣着的整理、有碍车内卫生的物品的暂时保管等。
2.2 工作方面的防范措施
2.2.1 献血人员方面的防范措施
献血接待岗的护士,必须根据献血人员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对献血认知程度的不同,献血时的状态不同给以区别对待。特别要仔细观察献血人员的心身状态,对于紧张、烦躁的献血人员,要给予关怀和疏导。对于体虚、睡眠不足、劳累过度的献血人员要给予正确的劝导,在肯定和赞赏他们爱心的同时,让他们明白安全献血的道理,选择身体状态好的时候献血。对于空腹的献血人员,要说明空腹可能导致突发状况的发生,劝其进餐后再献血。
2.2.2 采血方面的防范措施
2.2.2.1 规范护士岗位责任:明了和规范护士岗位责任,是做好采血工作的前提。护士负责献血人员的身份核对、身体检查和血液的初筛,充分估计其身体状况,详细了解既往病史,仔细核实献血人员的献血次数及上次献血的时间,切实健全献血者献血资料,严防出现误差。负责血液及标本的采集,密切关注献血人员的反应,及时处理异常状况,做好献血反应记录和献血后的跟踪回访等工作。负责热合和血液交接工作。负责采血秤、热合机的使用确认和日常维护管理等工作。负责采血前后相关物质的准备、发放和交接工作。负责急救药品及器材的储备,急救物品有效期实时核查,急救器械的保养,以备及时之需。负责采血场所的工作环境卫生及医疗垃圾的无害处理。
2.2.2.2 强化规范操作,确保采血安全:常规深化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定期对护士进行专业技术操作培训和考核,加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的培训。严格规范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项操作要求切实做到细致、准确、娴熟。依靠熟练、过硬的技术操作减轻献血人员的痛苦,有效地预防因技术操作所引起的献血反应。
2.2.2.3 积极开展优质文明服务,着力提高采血人员的素质:优质文明的服务体现在服务态度上,而服务态度表现在个人的修养、情志上,修养、情志的高低体现在语言、表情、肢体上。采血人员的素质包括责任心、着装仪表、服务态度、技术水平以及对献血人员心理护理的能力等。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接待技巧,使献血人员置身于亲切友好、温馨宽松的环境之中,轻轻松松献爱心[2]。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现代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重视安全隐患加强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目标[3-5]。在工作中强化护理安全意识,结合实际查找安全隐患,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并严格规范执行。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管理上和服务上下功夫,并围绕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为献血人员提供安全护理,有效保障献血人员安全,从而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6-9]。本站自2005年开展无偿献血以来,共接受无偿献血44 258人/次,无一例护理安全差错,满意度达95%以上。事实表明我们的防范措施行之有效。我们的体会是人人要把护理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真正懂得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以过硬理论水平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作基础,以满腔热忱的工作状态和体察入微的工作作风工作,就能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和杜绝护理安全差错。
[参考文献]
[1] 郝琼,夏华红,陈锋. 湖北省仙桃市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情况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40-141.
[2] 郝琼. 护理在机采血小板中的作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358-359.
[3] 陈小丽. 国内护理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展望[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1114-1116.
[4] 张爱萍. 重视安全隐患加强护理管理[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 30(2):246-248.
[5] 陈蕾. 护理安全文化研究新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9):114-116.
[6] 徐虹.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消除护理安全隐患[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44-145.
[7] 吴谦瑜,李华. 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79-81.
[8] 范建萍.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及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