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创新网页设计

时间:2023-05-16 16:50:46

导语:在创新网页设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创新网页设计

第1篇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茶叶企业的网站设计中,“”网络技术改变了茶叶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模式,推动了“科学发展、信息共享、数字茶叶”的改革进程。本文基于“”技术阐述了其在茶叶企业的网站设计中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情况,重点分析了模块化和数据库化的设计模式思想。探讨“”技术在茶叶企业网站设计中,对于茶叶生产管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后台管理,这对茶叶企业的创新和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茶叶企业;网站设计;改革

网络信息化、机械自动化、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给茶叶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力度都带来了很大程度的负担。特别是茶叶的大批量生产、管理、运输以及进出口等方面,都增加了企业的投入和呈现市场的需求的多样性。“”技术的网站设计,为解决现代化茶叶企业综合管理问题的产物。其满足了大多数的客户和茶叶市场的需求,不仅在交流沟通、决策管理、销售服务等生产环节有着巨大的作用,还更大程度地发挥茶叶企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1茶业网站

互联网技术在茶叶企业经营中的运用,改变了政府、企业、销售、消费大众之间的互动关系,让整个交易以及社会活动处于一个信息交互的空间。无论在提高茶叶产业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还是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上,解决了茶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其中功能性设计和系统管理设计,使交易的关系链中各个方面都能实现产业的价值最大化。

1.1茶业网站的功能性设计

1.1.1广告宣传功能

茶叶企业网站的设计与其它行业的网站设计一样。在功能性设计上,往往需要对本身企业的茶叶产品与企业精神、企业品牌进行宣传。相对传统的纸质传单、电视广告相比,还要具有较低成本与广告模式多样化的特点。与此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资讯和信息的传达,让人们能够对于茶叶企业网站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期达到品牌建立,进而改变现阶段我国茶叶企业不景气的现状。

1.1.2网购交易功能

网站的设计在茶叶产品的交易过程中,存在交易形式的变化和新型服务业的产生。例如:一方面,网购交易中与现实的实体店一样,具有商品交换和支付以及服务传递的功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订购的功能,将整个交易过程在支付选购和支付过程充满了多元化;另一方面,在茶叶企业的网购交易的影响下,产生市场调查专员和快递员等一系列附属职业。此外,茶叶产品和服务发送上不仅做到了速度快、质量好、配送高效的效果,而且给整个交易过程带来了金融安全性和便利性。在功能性的设计中,茶叶网站做到了将茶叶的贸易过程处理的更合理化、人性化。通过电子平台的展示作用,使产品最大限度的展现在经销商和消费大众面前。整个环节具有信息完整和质量保证的特点,同时还具备了在线与企业进行咨询洽谈的效果,真正做到了不需要面对面交流,还能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自由和服务。最后,通过茶叶网站接收客户的信息反馈,及时高效的对现阶段茶业在产品设计、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完善,让企业的体制和生产更为先进。

1.2茶业网站的系统管理设计

1.2.1系统管理设计

茶叶网站的设计在管理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影响。譬如:企业的内部体系建设、管理监督体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直面企业管理的问题。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茶业的保护和优惠政策,发展网站管理体制能将整个茶叶企业的所有系统合理的运用,且通过实时监控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办法让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1.2.2仓储管理设计

对于茶叶企业这样的精细产品行业,茶叶的仓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针对大型的网购订单,有效的仓储茶叶能够让企业按时交付订单和配货。网站的管理设计能够及时的反馈交易的信息,合理规划准确的仓储数量和日期,保证管理业务的有效性。

1.2.3物流管理设计

针对网购消费者来说,客户所购买商品的实时物流信息查阅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准时、公开化保证物流配送和信息跟踪,不仅是对于消费者有一个合理的交代,还能让企业的服务管理质量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也是对员工考核绩效的反馈。企业的建设离不开设备的支持,特别是随着自动化的发展,大型设备的采购和维护是让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设备的管理有别于纸质的管理人员签名登记,网站的记录提醒功能将设备的购入、使用、维护、报废一系列流程信息进行有效的记录,方便管理人员的监控。

2基于“”技术的茶业网站设计

基于“”技术的茶业网站设计,在传统的单一网站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集合化、模块化、数据库化。不但是用户体验,还是多元化融合的程序。简化设计过程,提高执行效率。

2.1模块化管理系统设计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已经成为了稀缺的资源。如何在茶业网站设计上,给消费大众和客户提供省时、省力、资源共享,建立交互平台成为茶叶企业的迫切需求。“”技术在网站的设计上,兼容了四个“可行性”。根据贸易过程中所必需的功能进行模块化的区分。这种区分做到了用户界面上的区分,以及信息交互的融合。独立而又联系的模块将整个网站体系,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做到了延续,符合了茶叶企业的发展。同时,在茶叶企业的管理体系上也进行模块化的设计,将各个管理系统能够针对网站反馈的信息进行合理的调度和管理。特别是在进行茶叶网购产品的物流管理,无论是从一开始客户订单的提交进行订单的分拣工作,物流中心配货工作,还是最后的配送运输工作,都能够从各自的模块中快速的提取有用、实时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工作,达到综合管理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企业数据的安全性,由于每一个模块都进行权限的管理,管理人员只需对相关数据的管理、操作信息的管理即可。

2.2数据库模型设计

值得一提“”技术的茶业网站设计,还加了数据库的模块,这样体现了“”技术在网站设计中管理的系统化,大数据管理的高效、规格化的特点。在这些数据库中包含了茶叶企业中的各个人员的信息、网站的登录日志、机构、部分构架、茶品信息以及客户信息等。数据库模型设计,在这些信息的处理方面提供了解决方法。比如;客户在选择购买茶叶产品时,往往不是进行单一产品的购买,而是进行分类购买,这样的订单也常常出现多元关系。此外,客户反馈的信息也不单单传递给销售部门,同时也包含了生产部门、配送部门等。数据库模型设计,在这些关系调配和信息传递中做到了多向的发展,充分保证信息及时、准确的传播。

3“”技术的茶业网站设计的创新和改革

尽管网站的设计技术使茶叶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决策得到信息化发展,但是“”技术的茶业网站设计还处于初步阶段,资源利用率、管理体制的切合性以及信息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更新。

3.1茶业网站设计分层结构

为了让整个信息系统能够完成其信息资源的组织设计,需要加入一些属于本企业的个性化信息设计。我们就需要对网站进行深入的加工设计,分层的结构设计将业务逻辑、事物调度和数据的访问相互联系起来。一方面,保持原有设计的高效执行效率;另一方面,也去除了系统冗余的部分让程序变得简化更加具有灵活性。对传统的茶叶企业的信息化的提升和集成效果更为明显,有利于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资源利用率。

3.2前台管理和后台的结合

“”技术的茶业网站设计,在功能的需求上需要前台管理和后台的结合,达到和客户交流互动的目的。前台管理主要包括客户的商品选择、订单结算。合理的前台管理系统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浏览习惯,简化交易流程,同时也提供多种付款方式来增大消费的数量和可能度。而后台的系统设计则是一个便利消费者的服务型机构,通过模拟实体店的各项管理环境,而进行设计的虚拟服务系统,及时对茶叶产品的宣传介绍、订单的管理,使得客户满足、愉快购物。

3.3茶叶网站设计的安全性配置

“”技术的茶业网站设计,还应该在系统的安全性设计上加大设计的指标,无论是在起初的用户认证、鉴别,还是权限访问方面都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既保证用户能够正常的使用该系统,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行管理、使用,还确保系统的数据不被破坏。特别是消费者关心个人的信息和虚拟货币的安全问题,以及企业的核心数据和网络资源保密问题。基于“”技术的茶业网站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其安全设置,让用户访问层次化和权限的模块处理化,保证整个消费过程安全稳定。

4结论

“”技术的茶业网站设计是一个虚拟的网站系统,通过对茶叶企业的生产、管理、贸易特点,对各项需求功能和管理部门进行模块化处理。将信息进行数据库模型化共享,前台消费和后台服务相结合的消费模式,赢得了消费大众的喜爱。我们更应该顺应科技潮流补充“”技术在安全性和灵活可配置性上的改进。让其潜力能够发挥得更加充分,也让用户使用起来感觉到“”技术与现代经济结合所带来的便利和可靠性。

作者:王晓芳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

参考文献

[1]陈双全,郑萍.基于和数据库技术的教务网站设计[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35-37.

[2]李志云.基于技术的企业信息网站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3):56-59.

第2篇

《网页设计》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公共选修课,按照高等院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的规定,属于计算机小公共课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对Dreamweaver等网页制作工具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网页设计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具备独立开发简单静态网站的能力。网页设计技术由于紧贴时代脉搏,易于反映社会现实的需要,在网站的定位、功能的设计上可以充分表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非常适宜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网页设计》公共课的教学,主要是讲授Dreamweav⁃er以及Photoshop、Flash等软件的使用,使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的基本技术、页面美化的基本方法。但是如果教学过程中仅仅注重技术的学习、知识的传授,这门课就会失去活力,不能体现出课程应有的价值。虽然可以在课程考核中要求学生交一份开放式作业,自拟主题设计制作一个网站,在评分标准中对网站的创意有一定鼓励,但这对于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把创新意识贯穿到教学全过程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要把鼓励创新思维、发现优秀创意、指导完成作品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指导思想。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传授,而是与学生一起进行的创作体验,期末指导出一个优秀学生作品并进行展评,使学生见证一个想法从诞生到实现的全过程,从而在他们心中埋下创新的种子。

2引导创新意识的网页设计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到网页设计的教学中去,就应该突破仅仅进行知识传授的局限,把发现和鼓励学生设想新颖独特的网站、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网站设计、扶持和宣传优秀学生作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创新精神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意义。从教师讲解、学生定题、选题评价、指导完成等过程入手,让学生亲眼见到优秀的创意是怎样实现的,使他们在《网页设计》课程中学到的不仅是技术,更要树立起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创新意识。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使《网页设计》课程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大课堂。其实施方案设想如下:

(1)征集学生创意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自选主题构思一个网站,撰写简单的网站策划书。教师须在开课之初布置该作业,并通过实例介绍优秀网站,启发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设想出独特、实用、有意义的网站主题;

(2)发现优秀创意教师从第一次学生作业中找出个别优秀的网站创意,进行点评,征求全体学生的意见,对网站的功能、栏目进一步补充完善;

(3)指导完成作品在以后的教学案例中,以选定的网站主题为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局部页面制作,在上机课上对这名学生的作业进行主动的辅导、点评,帮助其最终完成作品;

(4)宣传推广增值在适当的时候,将优秀学生作品到网上,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题材确实新颖的话,还可以进一步整改完善,推荐参赛。如果每学期都能树立一个成功的典型,对全体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都会起到积极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3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案例

按照这种设想,在去年的《网页设计》公共课的教学中,于开课第四周收了一次学生作业,要求撰写简单的网站策划书,其实就是想看看学生想做什么内容的网站,对创意新颖、贴近现实需求的想法给予表扬和鼓励,比如为偏远家乡做的旅游宣传网站、针对大学生情感问题做的心理访谈网站、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做的专题学习网站等。其中一名体育学院学生写的网站创意“华武社”,是根据自己的武术特长及表演经历,以自己入校以来准备创办的社团组织——华武社为主题进行设计的,由于内容独特,需求明显,被选为教学范例,在后续课程的讲解中多次以该项目为例,逐步丰富和完善了各个网页,最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个美观实用的网站,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们看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并且将学习、思考、解决具体问题这些环节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无形中培养了他们勤于思考、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

4结语

第3篇

一、相关概念的定义

社会网络的定义:罗家德认为社会成员在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社会关系,它包涵了人际关系和网络的结构特征对社会中的现象解释。总的来说社会网络是企业与网络内其他各成员(如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金融部门及其他中介组织)所形成的各种资源和关系的集合。它包括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层面。

知识共享的定义:员工个人的知识(显性和隐性)通过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被企业内其他成员共同分享,进而转变为企业的知识财产。这个过程包含了个人与个人的知识交流,知识在个人,组织和网络内的循环流动过程。

技术创新的定义: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将技术创新分为产品、工艺、原材料、市场和组织的创新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拥有专业知识的员工、管理系统的技能、技术系统及企业价值观。

二、社会网络、知识共享与技术创新维度的划分

社会网络维度的划分: Burt于1982年提出“关系-位置”网络分析模型:结合了分析的方法和分析的对象提出了位置分析和关系分析方法。它主要研究对象是:网络成员处于网络中的关系及其强度、行动者在网络中的位置。本文也采用关系位置法将社会网络分为网络结构、关系强度两个方面。网络结构包括网络中心性、网络密度和网络的范围(尹享邑,2009;王霄云,2005)。关系强度具体包含了连接稳定性,互动频率和互惠性(Grnaovetter,1990)。

知识共享维度的划分: 当前对知识共享的测量有两种常规方法,一种是倾向从知识存在形式(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分享程度来衡量知识共享的水平。第二种主要是从知识的传播形式,包括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提供来衡量知识共享的程度。本文选择第二种形式,即从知识的搜索和知识的转移两个方面考虑知识共享。

技术创新的维度划分:通常情况下,国外学者用专利使用数量与专利的应用情况来衡量创新绩效。如Davidson&Mcfetridge(1987)以技术取得的范围、速度来衡量创新能力。Hagedoom&Cloodt(2003)用R&D投入、申请和引用专利的数量和新产品数量来衡量创新绩效。国内学者张方华(2006)从创新效率这一角度考虑,用新产品开发速度、年创新产品数、创新产品的成功率、每年申请的专利数、新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这五个指标来衡量技术创新能力。本文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个层面考虑。

三、社会网络、知识共享与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

(一)社会网络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主流方向主要从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两个方面来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从网络结构方面来看,主要从网络中心度,网络范围,网络密度来考察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企业如果在网络中占据的结构洞越多,则企业在整个信息网络传输中占据的地位越有利,企业能够更多的了解技术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技术决策,所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就会占据较大的优势。Powell(1996)认为网络中心度的高低与企业和其他团体单位合作技术开发程度、市场信息的流动速度呈正相关,最终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另外,绝大本分研究(Bauxn,Calabrese & Silverman,2000;彭新敏,2009)认为,网络范围越大,意味着获得的关系资源越丰富,企业在创新过程中能有更多的方法获得知识,形成一种创新规模效应。在网络密度方面,赵晓庆和许庆瑞(2002)认为企业能与更多的组织成员产生联系则企业的网络密度会更大,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随着联结强度的增强,企业间的信任感提高,有利于彼此之间的互利,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从以上观点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网络的中心性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正相关关系;社会网络的范围与技术创新能力成正相关;社会网络的密度与技术创新能力成正相关。

从网络关系方面来看,主要是通过研究关系强度、关系质量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认为关系强度越强,越能加深与其他合作组织的情感和信任,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在技术创新创新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风险。网络关系强度包括网络各个节点之间交流的时长、感情的密切程度、认识程度和互惠性,网络的关系强度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彭新敏(2009)认为比较强的社会关系,有利于高质量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扩散,赵晓庆和许庆瑞(2002)比较强的社会关系是信任和互利的基础,可以规范合作伙伴行为,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社会网络关系的联结稳定性和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网络关系的互动频率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社会网络关系的互惠性性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社会网络和知识共享的关系

主要从网络结构与网络关系两个方面来探讨二者的关系。从网络中心性方面来看,根据前文涉及的结构洞理论,在较为松散的网络结构中,容易产生较多的结构洞。网络中处于“桥”的一方能够获得更新更广泛的信息,能够促进新知识在组织内部的不断双向流动,进而能够促进网络内部的知识共享。中心性对知识共享的正向影响被很多人研究过,如Hansen(2002),Perry-Smith & Shaller(2003)等。一般认为,较高的网络中心性的个体往往在组织中有较高的权威,一定程度上可以支配其他的员工,促使他愿意知识共享。由于中心性较高的个人或团体具有核心的地位,其他成员或组织对其知识能否共享的期望也很大,中心性较高的个人或团体为了维护自己的威望和地位,会努力实现与大家知识共享的愿望,最终促进了网络中的知识共享。例如Perry-Smith & Shaller团队中越是处于核心位置的个人就越能掌握越多资源,知识共享的效果也越明显。

从网络密度来看,蔡铂、聂鸣认为密集的网络加深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方便了隐性知识和敏感信息的交流,促进信息和知识在企业之间的流动,有助于企业的知识共享。谢鸿明等(2009)认为,网络密度越大越有利于团队获取外部知识,网络内部的知识交流也更充分。朱丽亚(2009)的研究表明,在企业知识转移的过程中,知识发送端的网络中心度促进知识的发送,网络密度促进接收端知识的接受,而网络范围可以促进接收端知识的吸收。

从网络范围来看,Reagans认为随着网络范围的扩大,网络成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知识源,进而有了显隐性知识相互转换的机会,促进知识共享。

在社会网络中,作为网络一个节点的企业如果能够占据网络的中心位置,就可以控制更多的相关资源,获取其他成员提供的知识和技术;为了维护自己的威望和地位,中心性较高的企业也会努力实现与大家知识共享的愿望,最终促进了网络中的知识共享。同时,企业不仅仅要与高校、科研院所、银行、中介组织建立联系,还要扩大与供应商、大型客户和其他企业的相互联系,尽可能的挖掘出潜在的关系,从而拥有更多的信息获得和分享渠道,促进网络成员的知识共享。因此网络的结构和知识共享有如下关系,社会网络的结构(中心性、网络范围、密度)与知识共享(知识搜索、知识转移)成正相关关系。

从网络关系的角度来说,格兰诺维特将关系分为强弱两种,两种关系在知识的搜素和转移中作用相异。NooteBoom对美德两国的企业进行实证研究时发现,企业合作机制稳定性越高则网络成员之间有信任感越强,从高有利于知识共享。一些研究表明企业联系的稳定性、关系的互惠性和联系频率的增加可以使企业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增强彼此的互信,推动网络内部的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分享,增强知识共享的意愿。因此网络关系与知识共享之间存在下面的的关系,社会网络的关系(联结稳定性、互动频率、互惠性)与知识共享(知识搜索、知识转移)成正相关关系。

(三)知识共享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缺乏知识和经验,知识共享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减少学习中的各种障碍。Henson和Mors(2005)从知识共享的过程出发,将知识共享分为三个过程:是否共享的决策、知识转移和知识搜索。是否共享的决策就是决定是否向组织外部吸收新的知识;知识搜索是指组织内成员寻找所需要的知识的过程;知识转移当找到了所需要的创新知识后,把知识吸收整合为组织内部的知识同时应用于实践中。主流研究者普遍认为,知识的获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极端重要(如Yli-Renko,Antio&Sapienza,2001)。Yli-Renko(2001)认为与合作伙伴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得到知识,这些技术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能够为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强有力支持(Yli-Renko,2001)。Wu&Tsai(2005)提出知识转移作为知识共享的重要方式,可以营造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氛围,有利于企业的学习。Tsai认为知识转移能提供给成员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显著刺激知识的再创造和提高组织创新能力,知识转移可以将新产品开发需要的知识转移给所需要的成员 。知识共享可以帮助企业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发送者将知识流转移到技术创新的团队中,增加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知识存量。在社会网络中,企业间的交流和企业内部的交流共同促进知识的吸收和转换。知识共享的过程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少技术创新失误,增加知识存量,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得出如下结论: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搜索)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四)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

网络关系方面,Inkpen和Tsang认为网络关系有利于信息和知识的流动,企业可以更好的吸收和研发新技术,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好的技术创新能力。其他研究也发现了知识共享在网络关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如余红剑研究新创企业时发现,新创型企业与合作组织之间的良好网络关系能够增进双方之间的知识共享意愿,提高企业的学习与整合应用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左惟和李丽研究酒店连锁企业时,从社会资本理论角度探讨了网络关系、认知维度与企业内部组织间知识共享对知识资本和组织绩效的影响程度。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在网络关系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中知识共享产生中介作用。网络结构方面,Ahuja发现网络成员的联系强度越大,知识在网络内部的扩散程度越大,网络成员越容易获取知识,从而提高了知识整合能力,促进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产出。Paruchuri认为企业在网络中心的位置可以改变网络内部的知识流动,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动。国内的李随成和高攀认为网络中心性与知识获取机会成正相关。位置中心较大的成员能够缩短知识搜寻和获得的时间,提高知识的整合能力,从而促进了企业创造新知识的能力。陈伟和杨早立从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的视角探讨了网络的结构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互关系。因此得出如下结论:知识共享在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中有中介作用。

第4篇

[关键词]社会资本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创新网络

一、引言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这一概念。自从“社会资本”概念被引入学术研究以来,社会资本作为解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学者们所采用,社会资本不仅会影响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的发展,更会影响到企业和区域的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经营绩效,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的研究

1.从资源的视角定义企业社会资本

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很多研究者将社会资本视为企业的一种资源。

洛瑞(1977)从社会结构资源对经济活动影响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对应的一个崭新的理论概念――社会资本。在他看来,社会资本是诸种资源之一,存在于家庭关系与社区的社会组织之中。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80)社会资本就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些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这一网络是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

罗纳德•博特(Ronald Burt ,1992)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行为者从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一种资源,企业作为有目的的社会行为者,社会资本的逻辑不可避免地会扩展到企业层次。林南(Lin Nan,2001))的社会资本概念最为综合,强调“社会资本是投资在社会关系中并希望在市场上得到回报的一种资源,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

杨永福(2002)认为,所谓社会资本,是指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通过促使行动者交易与协作等特定活动而产生效益的资源。社会资本是一种结构资源,它蕴含于结构本身,而不是像社会资源理论所指的那样,是通过关系网络可以汲取的实际资源。

边燕杰(2004)发展了对于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以及测量方法。他在《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一文中进一步提出,“社会资本的存在形式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本质是这种关系网络所蕴含的、在社会行动者之间可转移的资源。任何社会行动者都不能单方面拥有这种资源,必须通过关系网络发展、积累和运用这种资源”。

2.从社会关系的视角定义企业社会资本

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 ,1992)指出社会资本是一种组织特点,如信任、规范和网络等,它是生产性的,能够通过对合作的促进而提高社会效率。

弗朗西斯•福山(Fukuyama,1996)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将在社会或群体中成员之间的信任普及程度视为一种社会资本,并认为社会的经济繁荣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社会的信任程度的高低。

托马斯•福特•布朗(Brown,1997)的本体论起点是系统主义,他认为社会资本就是一个程序系统,它根据组成社会网络的个人之间的关系模式分配社会网络资源。

卜长莉(2001)认为,社会资本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以一定的文化作为内在的行为规范,以一定的群体或组织的共同收益为目的,通过人际互动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

李惠斌和杨雪冬(2000)给的定义,他们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以规范、信任和网络化为核心的从数量和质量上影响社会中相互交往的组织机构、相互关系和信念,是社会机构、社会成员互动作用的具有生产性的社会网络。

结合以上的观点,本文认为,社会资本能通过网络、信任和规范等核心要素使企业从与社会网络和其他社会结构的联系中获取利益。

三、企业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1.创新网络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新范式

在传统的理论指导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内部创新。而80年代后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了创新的分工化倾向:由于不同的行为主体经营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所以没有一个行为主体具有独立考虑创新结果的能力。这样,在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为了实施创新,这些组织不得不与其他的组织产生联系,以获得所需的信息、知识和其他资源。这样导致了在分工基础上的技术创新――企业创新网络的产生。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资本的关系

社会资本深刻影响创新网络技术创新的绩效。顾新和陈劲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一个社会资本丰富的网络中,创新主体比较容易获得所需的经验丰富的员工、专业化的技术、信息的支持、优先享受政府或其他部门提供的优惠待遇和资金融通能力等,因此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实现和技术的扩散。

Messner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扩散模型,这些模型重点描绘了技术扩散的供给过程,探索如何消除技术开发的外部性问题,从而降低技术创新中成本收益的不确定性。但是忽略了在需求过程中,技术的应用者通过社会互动获取的信息数量和质量对技术扩散的作用。

2004年李燕萍、刘芳在其论文《社会资本的创新功能及其积聚途径研究》中提出社会资本具有创新功能,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积聚社会资本、促进创新。

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构建

1.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

技术创新网络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是通过交互作用将参与创新的各行为者的资源集成所形成的一种网络关系。创新网络作为不同于市场交易和层级组织的组织形式,它具有协同性、动态性、共享性等特征。

协同性是指,参加创新网络的行为各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不同的资源和能力,通过创新网络的协作和整合,各行为主体共同参与新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等系列活动,互补创新资源和能力,共同进行创新的开发与扩散,整体资源优势得以发挥。

动态性是指,参加创新网络的行为各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随时都在发展变化,网络中流动的生产要素以及资源等也在不断更新,创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互动体系,网络联系的边界受经济活动范围的限制。

共享性是指,参加创新网络的各行为主体为降低创新成本、分散创新风险构建了创新网络,同时他们也共享资金、技术和创新成果。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构建

事实说明,当前的中小企业已很难实施独立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合作创新,学习和利用外部资源,促进企业创新组织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企业社会资本理论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一个崭新的视野。

(1)与大学和科研院所构建合作技术创新网络。

合作技术创新主要指通过将外部技术资源内部化。形成分工合作方式进行各种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其实质就是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从构建合作创新的模式来看,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一类是企业间的合作。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这两类合作方式都较为流行,中国政府现在也非常重视产学研的结合,并且也涌现了不少合作创新的成果。当前,中小企业应更多地加强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因为中国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约占到全国总量的62%,在人才、信息、技术、研究设备等方面也都拥有突出的优势。中小企业如果能更多地与他们合作,将大大降低技术创新风险,极大提高技术创新的有效性,缩短创新项目的开发周期,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的提升。具体的合作方式包括:联合开发、建立股份制公司、实施技术转让、项目委托等。

(2)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支持网络

企业从政府那里获得的不仅是信息和资源,更重要的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有力地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因此,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建立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争取政府的支持。而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认识到中小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大贡献,应积极构建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该体系应包括:科技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教育培训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政府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科研院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引导其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源;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在金融政策方面,应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应对中小企业设立专项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专项补贴,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贴息贷款或优惠贷款等;制定优惠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根据其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优惠政策。在教育培训方面,政府应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更多的便利和优惠条件,促进人才流动;对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在教育和培训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同时,加强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投资,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3)构建与供应商和顾客的良好关系网络

与供应商的关系主要指企业与提供原材料、零件、设备及服务的供应商之间的一切联系。中小企业应更多地将供应商视为自身的战略合作伙伴。将顾客视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源泉。注重养和维系与他们之间的良好关系,通过正式与非正式沟通渠道树立优秀的企业品牌形象,建立起相互的高度信任和合作规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

(4)构建技术创新信息沟通网络

调查显示,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起自己专门的研究与开发(R&D)机构,也没有专职于R&D的职员,而建立专职的R&D机构的意义在于可以及时跟踪企业外部的技术变化,保证所研究和开发的技术具有市场前瞻性。同时,中小企业还应注重健全自身的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建立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渠道,在技术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保证技术、市场等信息的及时、准确沟通,提高技术创新有效性和效率。

参考文献 :

[1]Bourdieu Pierre. Le. capital social.notes provisories, Acts Rec.Sci.1980.p30

[2]Adam,B. The Idea of Civil Society[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2:169-173

[3]Adler,P. Kwon,S.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J],Acad. Manage Rev,2002(27):17-40

[4]Anderson,A.R.&Miller,C.J.,Class Matters,,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J],Journal of Socio-Economies,2003(32):17-36

[5]Boiral,O.Tacit knowledg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Long Range Planning2002(35):291-317

[6]Burt,R.S.,Toward a Structural Theory of work Models of Social Structure,Perception and Action[M],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2:126-135

[7]陈劲李飞宇. 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学逢释[J],科学学研究,2001,19(30):103-107

[8]罗德里克•克雷默. 组织中的信任[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1

[9]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

[10]马金书. 企业网络与企业创新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l):108-111

[11]文岳东. 企业技术创新的新趋势―合作创新[J],企业技术开发,2003(8)

[12]顾新. 社会资本及其在知识链中的作用[J],科研管理,2003(5):40-41

第5篇

关键词:网页;视觉传达;设计表现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164-01

信息时代下,网页视觉传达作为一种以视觉符号为基础,传递信息的设计活动,与媒介息息相关,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网页视觉传达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无论是设计语言、形态,还是设计观念、流程,均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其中设计表现是视觉传达最直观、具体的表现,在传达作品思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加强对网页视觉传达与设计表现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页视觉传达概述

网页作为一种信息传达新媒介,与其他传达媒介一样,在设计上具有共通之处,且同样需要遵循相关原则,但是,受到网页自身表现形式、运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网页自身还具有媒介属性,并能够发挥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交互化等优势。为了吸引更多注意力,争取更多浏览量,网页视觉传达越来越注重与设计表现的融合,并以此来提升信息表达能力,将二者融合作为网页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网页视觉设计需要坚持的原则

(一)简洁原则

简洁是针对网页设计表现内容嗦、冗长错误等表现而言的,受到人们生理结构的影响,人们视觉感知部位在视网膜中仅占很小的比例,对信息的容纳量也随之降低,网页设计内容过多,势必会引发人们的反感情绪,因而,坚持简洁原则显得十分重要,而简洁不单体现在内容方面,更多的是网页表现形式。

(二)可变原则

传统线性传播会出现信息重复接收问题,但是,非线性传播与自主选择,促使网页被重复点击的机会下降,一成不变的网页设计将会无法激发用户兴趣,因此,在网页设计过程中,要坚持可变原则,定期更新网页设计,特别是内容与形式,以此来吸引用户更多注意力。

(三)趣味原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需求逐渐由单一性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基于此,网页视觉设计应坚持趣味性原则,丰富网页设计内容及形式,激发人们心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以此来获取更多点击率,同时,满足用户心理需求。除此之外,还需要坚持创新性、个性化等原则。

三、优化网页表现形式设计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运用色彩

色彩作为网页表现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视觉传达角度来看,色彩是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语言,色彩运用的温暖度、重量感及距离感均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因而,网页设计要明确认识到色彩的重要性,并积极借助色彩不同处理手段,创造出更多视觉形象,强化人们对网页的印象。适当的运用色彩能够激发受众内心情感的作用,当色彩吸引受众目光时,便会将信息记录到脑海当中,引导受众点击网页。例如:儿童网站以活泼、鲜明的色彩创建活泼、愉悦的视觉效果,提升视觉冲击力,为传达网页信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统一文字设计

文字是网页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网页发展至今,文字重要性不可替代。时至今日,文字在网页中的设计已经不仅限于信息传达,而是成为一种具有启迪、宣传作用的视觉设计表现形式。因此,在文字设计过程中,要立足于信息内容性质及特点,并明确网页风格,综合考虑文字在设计中的整体效果,避免杂乱无章,确保文字使人易读易懂,且要加强对字型的设计,采取多样化形式重新,形成独特的字体,增强网页设计完整性、统一性,创造网站独有的视觉形象,将网页信息内容传达给受众。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能够为网页设计提供色彩、文字及动画等多种设计元素,且能够最大程度激发人们好奇心理,优美的影像与动画视频能够增添人们更多新鲜感。

(四)注重交互性

体验是网页设计的一部分,网页表现形式要综合考虑人们感觉、情绪等要素,以此来提升网页交互性,良好的交互性能够获取浏览者的肯定。在交互性设计过程中,要确保用户真正掌握控制权,不仅能够自行选择阅读信息,还能够亲自尝试和控制自己喜欢的内容,提升网页浏览更多乐趣,达到信息传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网页作为新型视觉传达表现形式,其不但具有传统平面设计特点,还具备便捷性等特点,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设计。因此,在网页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认识到网页设计特点,并坚持相应原则,从文字、色彩等多个角度入手,提升网页设计交互性,更好地传达信息,进而与用户内心产生共鸣,增强用户印象。

参考文献:

[1]黄晓好,王玉红.基于数字媒体游戏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03).

第6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 改革和创新 评价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76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是经历过一次“大浪淘沙”“淘”出来的学生,他们绝大多数在初中阶段也是“被遗忘的一群”, 他们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课堂上学生睡倒一大片是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多老师只归咎于是学生不可教也。笔者持否定观点,因为中职学生同样有他们的闪光点。应该也要归咎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归咎于部分老师没有针对我们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教学方法的改革。大势所趋,老师要想在学生面前有成就感,想让每一堂课都受学生欢迎,我们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摸索和探讨。几年来,笔者在备《网页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因地制宜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这里跟大家一起进行分享和探讨。

1 《网页设计》专业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

1.1 真正认识网页,明确网页设计的思想和流程

第一,对中职学生进行网页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功能性和美观性齐驱并驾。

一个好的网站,之所以吸引人,不仅是因为它的内容和功能吸引人,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它的网站风格和独特的创意吸引人的眼球,让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流连忘返的感觉,而我们就要知道怎样设计网页,设计网页看上去赏心悦目,创意独特。

第二,指导学生在网页设计中,制作流程环环相扣,严格把关。

网页设计流程由“确定主题、网站策划、搜集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共同评价、修改完善”七大环节组成。

但在中职学校里,我们往往看到老师可能会不自然地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和技巧的培养。具体做法表现就是:单纯安排简单的小功能操作,比如图片插入、超链接制作、框架的布局、多媒体元素的插入等,拼命让学生熟练这些小功能的操作。这样一来,使我们的教学偏重于功能性教学,只在“制作作品”环节上下了苦功,而却严重忽略网页设计的艺术性与观赏性的表现。在中职学校里,我们不能只是片面着重于学生技能的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感受实际工作中网站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习技能。因此,在网页设计教学过程中,网页设计七大环节一个也不能少,老师都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去做好,并严格把关。

1.2 与德育渗透相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2008年,教育部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江苏省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并形成定期举办的长效机制。通过技能大赛制度,技能大赛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促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标。

作为一名中职学生,能从校园中体会到成就感、成功感,这将会对他三年职中生涯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作为中职教师,我们要善于给他们提供创造成功感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因此,结合自己的网页设计教学,笔者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省、学校的技能大赛的要求,在自己所教班里同样形成“以赛促学”的学习风气。

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让学生有自己实践制作主题网站的机会,于是结合学生的兴趣、提升爱国情操的主题,开展了“自己动手制作网站”活动,并进行相应的评比活动。比赛之前,笔者跟学生明确制作网站活动要求,和学生共同制定评比方案以及评比标准。创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电子机房、教学网站、电子邮箱和QQ等教学资源,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共同发展,设计出优秀网站作品。创作后,笔者精心准备好了一堂专门的评比分享课。在评比过程中,采取分小组,小组推荐作品或者自荐作品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之间相互评分的形式。整堂课学生的展示,让老师眼前一亮:学生争先展示作品,自信心非常高涨;好作品层出不穷,设计独特创新。通过此次比赛,学生“尝到了甜头”。于是,在同学和老师的倡导下,网页设计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和模块,一学期相应地举行了几次这样的比赛评比活动。

通过在班级里举行“网页制作评比活动”以及学校每年一度的“学生技能大赛”,给学生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从学生层面来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努力方向有明确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对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有强烈的激励作用。从专业建设层面来说,有效发掘网页设计的好苗子,为今后的省、市各类竞赛储备人才;借助优才生的“以点带面”效应,牵动整个专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专业学习,从而形成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良好的教学风气。

2 大胆改革和创新网页设计专业教学方法

2.1 微观教学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将“引、学、练、评”融为一体,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第一阶段,案例引进课堂, 明确解决的问题。

从《网页设计》的实际问题出发,精心准备各种典型案例,构建课程的宏观教学设计。例如,在线教育网、用户调查网、书店网站、江苏旅游信息网等。以若干个案例为载体,形成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项目群,构建完整的教学设计布局。用具体案例引路,将学生带进网页、网站的设计之中。

第二阶段,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归纳方案。

先由老师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操作技能。教师对于关键性技术内容应尽可能精讲、可详讲,必要时还可补充一些内容;而类似的技术略讲,只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学。同时,吸收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讨论、分析案例,小组最终定出解决的方案。

第三阶段,分组合作,完成任务。

网站的案例往往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通过个人的制作一般要花比较长的时间,而且效果不明显。但通过小组的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第四阶段,展评结合,分享学习。

各组的组长向全班汇报、展示、交流本组设计的最终作品,在介绍过程中要求说明各组平面布置图的设计思路以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其他组的同学也可提出问题,让设计者解释设计所用的相关技术及特点。

最后各组之间进行互评,互相学习,通过相互评价进一步修改各自的设计,评选出客户最满意的作品,教师点评。

2.2 建设网络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中职学校里,有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比较抗拒给学生在课堂上网,因为中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一开网,学生就有可能在QQ或者游戏,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上网辅助教学。根据《网页设计》这门课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搭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和技能学习网站,在网站上集成了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课程建设的相关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在线学习,通过在线答疑和教师在线交流,通过在线测试检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建设网络教学环境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探索建立多渠道的获取式教学方式: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宽松学习环境条件下,学生主动地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环境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

2.3 鼓励学生参与校园内外的各类专业实践活动

中职学校在教学理念上提倡 “引进来,走出去”。结合《网页设计》这门专业课程的特点,在课外鼓励学生走入社会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建立个人网站,建立模拟企业网站,设计个人主页,租赁虚拟服务器,租赁空间,委托方式等。通过专业能力和社会实践的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提前体会到自己专业能力的好坏直接和以后的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在校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而不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消极想法。

3 多元主体共同评价和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

3.1 实行全面跟踪考核

针对《网页设计》这门课程,笔者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日常考核占60%;期末和期中考试只占40%)。这样,大大激励了学生平常实践上机过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考试不再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目标。

3.2 加大实训过程所设计的网站作品的评价力度

《网页设计》课程对几大专业技能,比如Flash、Fireworks、Dreamweaver的操作技能以及美工设计能力都要求比较高。因此,能熟练操作网页设计工具,制作出一个优秀的网站作品,那么这位学生在网页设计上绝对顶呱呱的,那自然这门课程的专业成绩就相对比较高分了。过分强调理论笔试考核,只会摧毁学生尚存的那么一点点学习积极性,结果就是造成“学风日下”的不良后果。因此,在这门课程的考核上,笔者一般不采取笔试的方式,更着重于学生平常网站作品的积累和创作,加大网站作品的评价力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知识、技能水平,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总之,职业教育是任重而道远的一项任务,其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也是无止境的。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创设互动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情境,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及教材结构的根本变革,就一定能提高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效益,进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综合运用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7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门户网站 思考

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已经在教学和科研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各方面例如馆藏结构、服务模式以及服务对象,均发生巨大的改变。但是,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剧增,也导致用户的资源利用不够方便。由于数字资源十分丰富并且良莠不齐,读者需要对信息进行大量筛选,加上信息服务环境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在此形势下,需要建立一站式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也就是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的必要性。所以,图书馆门户网站的设计制作,也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图书馆网站的设计原则分析

(一)稳定性

需要对目前现金的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进行有效利用,促使系统更加完善,并且能使当前的应用水平得到体现。也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包括系统方案、设计方案、技术服务以及设备选择等,从而使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得到保障。并且,系统需要具备相应的功能,例如冗余备份以及纠错能力等。

(二)安全性

某些图书馆有的数字资源属于内部机密,需要保证网络系统具有足够强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通过有关权限的设置,例如数据存取的控制以及分级保护等,避免系统遭受不法分子的入侵和毒害。

(三)实用性

网站的设计与建设,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使学校专业学科的建设、图书馆的馆藏特色以及信息服务等得到展示,因此,整个网络功能需要体现学校特色并且满足教研需求,促使系统信息处理和传递更加高效、可靠和安全。

(四)可操作性

图书馆网站面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需要提供简易的操作界面,采用中文以及英文两种界面方式,采用以Windows为基础的GUI界面,其操作难度较小,兼容性强,维护和管理也比较方便。

二、图书馆网站的内容分析

图书馆网站不仅具有丰富的资源,也提供优质的服务,其为数字图书馆功能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和其他图书馆与信息机构的区别在于,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服务于高校的教学与教研。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需要促使其资源与服务通过网络得到推广。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基本内容如下所示。

(一)基本情况

主要是针对图书馆进行其概况的介绍,是主页中必须包含的内容。这一部分包括图书馆概况和入馆指南,促使读者能够较好地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例如图书馆的基本建设、人员及服务等。图书馆概况主要是对图书馆进行介绍,包括部门、馆员的职责和规范,以及近期工作计划和目标,从而促使馆员对自身工作更加明确,也能使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给予监督。入馆指南服务于读者,使读者了解图书馆开放的时间、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以及有关事项等。上述内容不仅可以采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展示,也可进行指南类视频的制作,向读者全面、形象而又生动地展示图书馆的形象,促使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资源检索

资源检索在图书馆网站建设中至关重要,也是读者在图书馆网站访问过程中最关心的话题。作为主页中的重要内容,其需要向读者展示图书馆数字资源信息情况,并且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信息服务。读者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实现图书馆账号的登录、个人信息的查阅、书籍借出情况的咨询等等,也能进行各类数据的访问以及资源的保存,从而使读者信息检索和信息获取的效率显著提高,使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更加满意。

(三)信息播报

信息播报主要包括图书馆的实时动态,向读者播报图书馆最近的活动、通知及培训等,促使读者可以通过新闻信息播报第一时间掌握图书馆的最新情况,并且也能实现有效的宣传,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

(四)附加内容

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个省份,学习时间较短,网站建设人员可为读者设计学校当地的风土人情专栏,促使读者能够十分方便地了解当地的风景名区、游乐场所、小吃民俗等。不仅如此,也进行读者园地、休闲娱乐、常用工具等栏目,促使读者不仅能够较好地进行学习,也能愉悦心情,实现劳逸结合。

(五)读者互动

读者互动版块就是为了实现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了解读者的反馈意见,也对读者的提问进行解答,消除读者存在的疑惑。

三、网站建设的具体设计

上述工作的有效落实,是网站建设的重要前提,必须明确网站建设的设计方向,才能在建设过程中提高效率。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选择网站设计软件和开发语言

图书馆网站的设计,包含了许多部分的内容,例如数据库的建立、网页代码的编写以及网页图像的设计等。结合图书馆自身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考虑,可以选择合适的设计软件和开发语言。

建议使用Photo Shop软件进行网页图像设计,该软件具备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包括图像制作、图像输入与输出、编辑修改、图像扫描以及广告创意等,目前已经在网页图像设计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

推荐使用Dream weaver这一网页代码编辑软件,这是一套针对专业网页设计师特别开发的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能够使用该软件十分轻松地完成跨越浏览器限制以及不受平台限制的网页的制作,并且促使网页样式新颖、别具一格。而初学者也可使用Frontage进行简单网页的设计。

网页设计中涉及的开发语言种类较多,例如有Php、Jsp、net、HTML、Javascript以及Asp等,开发人员可以自由选择各种设计语言用于网页的编写。通常建议在动态页面的设计过程中,使用net、asp以及等语言。动态网页相比于静态网页,其具有更加强大的功能,并且其安全性也更高,不法分子不能轻易对数据库进行访问,也难以窃取到数据库的密码。

(二)规划网站界面,设计网站框架

首先对网站的模块分布进行设计。图书馆网站需要促使资源和读者服务的部分得到突出展示,需要将期刊检索、馆藏数目以及数据库资源目录等置于读者易于接触的位置,这是因为这些模块读者使用的频率较高。而图书馆概况介绍、新闻公告、图片及相关链接等其他内容,其版面大小需要进行合理控制。读者在访问图书馆网站的过程中,目的在于快速检索并获取到各自所需的资源,图书馆需要对此引起重视。

在设计完成后,也就进入实际工作环节。尽可能使用数字或者英文字母对网站的目录以及文件的内容进行命名,尽量不要使用中文。可以使用框架或者表格的形式进行网页模块的分割,推荐使用框架,这是因为使用过多的表格容易导致页面打开速度变慢。

(三)完成网页设计,实行后期测试,持续完善

完成框架设计后,可以分模块逐一进行制作。在子页面的设计过程中,可先进行单个模板页面设计,采用通用的风格。在其中进行各种内容的补充,从而避免工作的繁琐,有效节省时间,并且能够实现网站风格的统一,促使网页设计更加规范合理。

完成网站设计后,可以尝试以读者的视角对该网页进行访问和使用,并且在此过程中找出不足,第一时间进行完善。网站可以增设读者使用反馈的版块,了解读者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意见和需求,从而促使网站内容更加适应读者、更能让读者满意。提倡创建和提供实时交流平台,从而促使读者能够更好方便地提出意见,使读者意见的反馈具有更好的渠道。

(四)网站后期改进和维护

网站建设完成后,后期的维护必不可少。网站建设初期难以考虑全面,加强经验的欠缺,多少会出现一些不足,如果忽略后期维护,将导致网站丧失其生命力,也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必须加强网站的维护,才能促使图书馆网站的作用得到体现,所以,网站建设人员必须承担起图书馆网站维护的责任。

(五)及时更新网站内容

网站内容的更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基于读者的角度,实时信息的更新。信息具有时效性,促使用户能够及时了解图书馆信息,这也是图书馆理应提供的基本服务。如果不及时进行更新,将导致失效链接未得到及时清除,从而导致读者对网站的不满,不利于网站的使用。图书馆开馆时间、馆藏情况的变更,也应及时进行更改,从而为读者带来正确的引导。其次,图书馆需要及时进行数字资源的更新。数字图书馆最大的特征就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图书馆资源的丰富程度,对其规模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数据库资源的更新和补充,及时清除过期信息、更新陈旧信息,才能使读者丰富的需求得到满足,这也是图书馆评估的重要指标。

(六)积极完善网页布局

网站建设初期,建设人员需要合理规划网页整体布局和分项栏目,从而避免之后反复进行大幅度修改,从而导致读者产生疑惑并且造成不便。但与此同时,图书馆网站建设也应紧跟时展的步伐,必须明确满足读者需求的根本服务目标。必须加强对读者使用情况的了解,关注读者的反馈,对网页布局不断进行完善。例如图书馆主页上可建立一些重要的、有意义的节日宣传,不仅向读者传递知识,也使图书馆的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七)加强新型服务功能的开拓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图书馆人员也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和开拓意识,促使图书馆网站具备更多更强大的服务功能,才能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得到长久的发展。学校可以推出一系列新型服务模式,例如定题检索、信息主动推送等。加强和读者的交流,更好地了解读者需求,通过服务模式的创新,使读者需求得到满足,这对于图书馆的发展而言十分重要。

(八)优化和升级图书馆网站软硬件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网站所应用的软硬件也需要及时进行升级和更新,才能使网站各项功能的提供能够正常进行。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丰富,虚拟存储空间也就显得不足,此时,适当进行硬盘扩容能促使虚拟资源能够得到更好的存储。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图书馆门户网站的建设对于图书馆的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图书馆网站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包括网站的设计、网站的制作以及网站的维护管理等。网站建设人员必须紧密围绕网站建设的目标、读者使用的需求等进行考虑,确保数字图书馆网站具备强大的功能,能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且需要做好网站的维护更新工作,实现网站建设和时展的同步,促使网站建设为图书馆及学校各部门工作的开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邓慧智.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的一站式服务特点剖析――基于24所高校图书馆的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15,02:61-65.

[2]龚菲.地方高校图书馆门户网站的构建与服务[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09:70-71+74.

[3]刘红梅.关于我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2,04:456-457.

[4]杨照岩.关于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J].福建电脑,2012,03:169-170.

[5]王博.关于少儿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J].硅谷,2013,21:154+149.

[6]高媛媛,张诚.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几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19:228.

[7]梁芸芳.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106-107.

[8]李金永.图书馆自建型门户网站建设的技术支持[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03:19-23.

第8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课程实践;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个人、公司企业、政府机构等都将网站作为自己向外界展示形象、传达信息的窗口,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需要网站设计人员。网站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职业,其技术既涉及到平面设计技术,又涉及到编程技术,难度较大。要培养出优秀的网站设计人员,对于网站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显得至关重要,因此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提出的职业教育模式,该教学模式已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近年来,我们在《网站设计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开展了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将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不断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理念

行动导向教学是指营造一种类似于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和气氛,通过师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核心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它追求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建构基于工作过程、逻辑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强调以职业岗位实际应用的经验、技能和策略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为辅;在课程内容的序化上,强调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参照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完整的行动环节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监控、评估等6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以学习领域的形式把与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

二、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实践

1.课程定位和设计

《网站设计技术》是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信息类其它专业的主修课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熟练运用软件进行网页的编辑美化、网站建设和规划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开拓创新的精神。课程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进行课程的开发,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来校指导,从企业一线网站开发人员处了解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以毕业生反馈交流等形式,进行岗位职业分析与课程内容选取,通过企业负责人来校举办讲座或行业企业骨干直接参与课程教学、教材编写,教师服务企业、学生顶岗实习等形式深度合作开发课程,以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具体如下图所示:

2.教学内容选取及组织

我们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行动导向为原则,为建立学生对网站开发项目的真实印象,根据企业网站开发实际流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设计实验、实训等教学环节。一般网站开发的流程为:了解客户的需求规划设计素材收集网站首页的设计网站栏目页面和内容页面的设计网页动画的设计网站后台的程序开发网站的编辑申请域名和空间网站测试与上传网站的后期维护与更新网站推广等。针对网站开发的岗位特点,设计了以下8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一个或多个教学单元,通过相应的任务和内容来实现岗位知识与职业能力。模块一:HTML基础知识模块;模块二:网站规划模块;模块三:设计首页模块;模块四:首页美化模块;模块五:设计二级页面模块;模块六:设计交互页面模块;模块七:测试与模块;模块八:工学结合实训模块。

3.教学方法和策略

课程以真实项目为案例组织教学,按照“学习、模拟、实践”的模式组织课程教学,在教学中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教学同步,让学生创建自己的网站,体现“课堂上学习”、“实训中模拟”、“网站中实践”的模式,实现实践教学由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技术实践向工程实践的跃进,实现教学与工作岗位间的“无缝连接”。在教学环节上,将经典赏析教学、课堂知识讲解与操作演示、课堂操作练习、实际项目操作、各类网页设计比赛、技术服务全部贯穿于教学之中,构成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教学项目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全新现代教学链,形成培养学生创新性和应用性的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体系。

(1)项目教学法

采用项目驱动与基础知识紧密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一边分析讲解、一边操作演示、一边动手练习,讲练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达到轻松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知识讲解与实践教学围绕几个有代表性的完整网站展开,课堂教学主要分析讲解代表性网站的制作全过程。知识点的讲解、设计技术的分析突出“模块式”的特点,各个模块重点突出、要点清晰,相互之间的关系明确。将网站设计的知识点和技术要点穿插到各个项目中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实际应用,网站实例项目开发分为6个阶段完成:经典赏析阶段、环境熟悉阶段、基础制作阶段、网页编程阶段、独立操作阶段、特效加工阶段。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设计实验、实训等教学环节。项目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调查90%以上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教学效果好。

第9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网店美工;教学

0引言

网店美工教学作为当前技工院校中较为重要的学科,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与优化,使得网店美工专业需求随着人们审美提升也愈发严格。尤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技工院校应将网店美工教学与互联网进行有机融合,可以通过互联网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比如,利用电子白板、人工智能、人机互动、创设网络交流互动平台等方式,对学生开展美工教学,让学生完成美工任务。这不仅能提高学生想学习效率,更会拓展学生认知,提高学生的互动意识,可以通过互联网+模式,实时学习美工知识,提高美工工作的实际技能。本文就任务驱动法对高校网店美工教学中应用及具体实践内容进行概述与分析,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有效指导学生的学习重点、难点。

1任务驱动法在网店美工教学中的优势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设计与教材内容相符的课堂任务即是任务驱动法的要义,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讲解、演示方法展开课程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室在云班课上传教学任务书、教学资源包,学生可以在线参与讨论和直播,在实际活动中任务的思路与方法的有效应用作为主要方式,教师带领与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任务作为整体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力,通过边学边教的方式逐步完成教学目标,而在构建学习主义理论时任务驱动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其作为现代新型学习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展开学习与探究,围绕教学任务开展各项活动,使得教学计划能在有效模式应用下得以有序开展,相互合作、相互探索、解决问题、思考问题,使得教师能够在有效引导与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条件下帮助学生快速完成相关任务。教师在学生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后,第一时间给予科学评价,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学生在其所学习与完成任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总结与思考,使学生能够在反思中寻找原因,进而探索学习规律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技能。在操作类职业技能中,驱动式教学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其科学制定展现教学优势,使得其以较强的实践性结合网店美工课程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有机结合任务驱动法,以推动我国技工院校网店美工专业的稳定发展。

2任务驱动法在网店美工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2.1依据教材布设课前任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创新中稳步向前,而这也促使电子商务行业实现大跨步发展。现阶段,为满足电子商务发展需求,技工院校开设网店美工专业,其作为大部分技工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而网店美工对于电子商务而言极为重要,教师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保障网店美工设计教学质量,以提升全体学生教学水平。而以任务驱动法展开教学的目的即是通过探究式教学手段开展各类活动并展开探究。在技工院校教育专业中网店美工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在实际教学中,网店美工设计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为主,以包含着重要两个部分,因此,在传统网店美工设计教学中教师仅以理论知识展开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店美工课堂中忽略实践教学,对于理论知识辅助的重要性及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而局限课堂活动,使得学习氛围过于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难以快速集中注意力、准确掌握理论知识。而在知识学习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美工设计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不足,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融合传统理念,结合现代化教育理论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使得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传统的灌输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以良好的态度进行学习,并根据自身的问题探究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特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网店美工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首要工作即是设置课前任务在网页设置课程之前,教师应当认真进行课程讲解,精心布置课堂任务,课前教师通过云班课等平台上传教学资料,并在线指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通过设计课前学习和学习任务相打开学生思路,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以此种方式有效落实课堂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进而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当将大任务分化为小任务,通过分开整理展现具体内容,从而提高任务完成效果。例如,教师依据教材内容进行要求,要求学生完成网站设计时在网页设计教学中将任务进行分化,以总任务包含子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带着目的进行网页设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依据课堂实践分配任务

教师在网店美工设计教学开始之前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任务,以保证所分配任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学生依照教师所部署的任务安排进行思考与落实,而总任务中所包含的小任务,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在单独完成任务时所承担的工作量较大,因此,教师依据学生情况合理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形式下快速完成相关任务。与此同时,学生依据教师所云班课的任务书落实及时上报调整,并与合作伙伴进行沟通,通过共同思考、共同探究、共同完成任务,拉近合作之间的距离,共同进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网店美工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果,保证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探究,自我完善,而掌握网店美工设计理论知识,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够挖掘学生的自主探究潜力,依据课堂实践分配任务提高学生的素养,运用任务驱动法在网店美工设计教学中以其自主性优势以促进学生更好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3加强任务实践监督管理

管理任务实施过程的目的在于有效落实,而良好的监督管理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完成此任务的各项环节中及时得到指导,教师检查时将阶段性任务作为实施管理要求及时纠正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足,使学生能够快速认知之间的错误,进而进行网页学习为后续知识内容普及,奠定扎实基础。而在实施阶段性任务工作中教师给予学生良好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树立自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及时快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现阶段的网店美工设计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以任务设计为主,而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当保证整体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任务,避免因过难、过易任务致使学生丧失自信、盲目自信而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而,在课堂任务设计工作中应当保有层次性,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对任务进行改造设计。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还应当加强任务实践监督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团结协作实现任务目标。

2.4创设情境重视效果评价

创新网店美工设计课堂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探索与良好运用以实现网店美工教学方式多元化。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局限,由传统知识讲授转变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多维互动学习理论架构,并以此教学方法转变灌输式教学,由探索式学习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保证良好的学习状态,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并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提出方案,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时应当分析当前教学方法的有利,其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观念及角色的桎梏,转换角色,以发挥“以人为本”原则中的主体性优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控制模式,以引导方式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带着创造性进行学习思考,在有效组织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在网店美工平面设计课程中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填充不同归则的图形,以多样化教学目标设计,使学生能够应用所掌握的工具进行绘制填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作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三个重要步骤在问题情境中应当展开意义性学习。而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从而发现问题背后所隐含的内容与知识,进而以自主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其主体作用,挖掘教材内容中隐含的教育因素,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任务驱动法具有一定的直观性,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概念因素转变为举例说明,而传统阐述理论内容过于枯燥,应用任务驱动法则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置身其中,快速完成任务。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有限的知识获取无限的想象,而提升情境分析能力,完成教师要求的任务目标。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主动发现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问题导向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在网店美工设计中教师应用任务驱动法时应当遵循“学生为主体”理念,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保证学生能够在个体差异条件下,通过合理目标设置完成课堂任务,创设情境重视效果评价,以定容量、定梯度的任务设计基础进行学习,使其所应用的开放性任务能够取得理想教学效果。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