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6 16:50:48
导语:在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多部门职能作用,全面加强精神疾病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提高综合服务管理水平,减少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县、乡、村三级精神疾病防治服务网络。
(二)县、乡两级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得到加强,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有效管理治疗率年达到60%,年达到80%。
(三)开展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服务的乡镇(社区)年达到70%,年达到85%;精神疾病患者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年达到60%,年达到80%。
(四)将重性精神病人全部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化管理,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年达到60%,年达到80%。
(五)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能力显著提高。居民获得心理健康指导的比例年达到80%。
三、工作内容
(一)建立以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为主体,综合医院为辅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的精神疾病防治服务网络
1、在县医院开设精神病专科门诊,并设立康复病区。主要负责一般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
2、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公共卫生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指定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负责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精神疾病患者随访评估和健康体检,实施精神疾病患者分类干预及宣传教育工作。
(二)加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和培养
1、在县医院精神病专科门诊配备3-6名精神心理疾病专科医师。
2、逐级组织开展精神疾病治疗专业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在岗精神疾病治疗专业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重点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在精神心理疾病预防、筛查、评估、诊治、康复等方面的专业水平。
(三)规范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项目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的时候,记录家属提供来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定期随访。对于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通过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每年至少随访4次。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3、健康体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的一般检查。有条件的可增加血常规、尿常规、大便潜血、血脂、眼底、心电图、B超等检查。
4、分类干预。
(1)对病情稳定(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
(2)对病情基本稳定(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能状况至少有一方面较差,处于“病情不稳定”和“病情稳定”之间)的患者,若无其他异常,医生可在现用药物基础上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剂量,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调整过一次剂量后,可连续观察4~6周,若患者症状稳定或虽然症状明显但比上次已有好转,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仍无效果,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若同时伴有躯体症状恶化或药物不良反应,要查找原因对症治疗,2周时随访,观察治疗效果。若有必要,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3)对病情不稳定(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社会功能较差,有影响社会或家庭的行为,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的患者,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
(四)组织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与宣传教育
组织精神疾病防治专业人员编制影音、图片、文字等形式的宣传资料,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文艺活动等多种途径开展精神心理疾病宣传教育。定期组织专家深入社区、乡村、学校等开展精神心理卫生知识宣讲普及活动,预防精神心理疾病发生。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精神疾病患者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有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重大事项的决策与部署等。
(二)明确职责分工
卫生部门
1、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建立和完善精神疾病防治服务网络,制订精神疾病防治工作计划与方案,组织成立精神疾病防治专家组,组织开展精神疾病管理服务监督检查。
2、专业医疗卫生机构
(1)县精神疾病专科治疗机构
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向精神疾病防治机构提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承担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急医疗处置任务。
(2)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组织开展精神疾病防治服务管理和心理卫生教育工作。
3、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定期随访、信息收集与报告,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患者服药及家庭护理指导,开展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财政部门
负责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落实相关财政补助政策并安排有关经费。
民政部门
对符合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条件的人员,及时予以救助。
发展改革部门
负责将精神疾病防治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投资计划,安排精神卫生建设项目。
人社部门
根据实际情况,将重性精神疾病纳入慢性病管理范围,按规定报销药品费用,保障病人门诊和住院治疗。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
本院按要求设置公共卫生科,切实增强履行疾病预防控制职责的能力,并成立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保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必备条件。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的组织督办检查工作。医院公共卫生科负责组织相关科室落实各项公共卫生职能;医院医务科负责医疗救治和相关培训;医院临床科室负责落实本科公共卫生职能。
二、认真做好健康教育
利用黑板报及讲座等形式,及时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公共卫生教育、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公共卫生教育、传染病与季节性疾病的防治教育、常见救护知识教育、用药知识教育,以及康复医学知识教育等,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三、传染病防治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及时收集疫情信息资料,按时汇总,准确及时上报;认真做好肠道门诊登记工作,特别是每年五月一日至十月三十一日对肠道门诊的病人认真登记,完成霍乱检索工作;成立发热门诊,完成疟原虫检索工作,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四、预防接种工作
在本院妇产科设置预防接种室,持证上岗,严格按免疫程序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实施接种。
五、公共卫生培训工作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新入院的医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37号令、传染病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等相关内容。
六、加强重症精神疾病和死亡监测管理工作。
七、成立医院感染科,按要求布局,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承担传染病救治任务。
2011年初,我们根据卫生部《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以下简称《评估方案》),对保定市《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部分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普通人群
在年龄为≥15岁人群抽样。按照城市城区和农村人口所占行政区划人口的比例确定城市样本量和农村样本量,城市样本量为400人,农村样本量为1100人。确定保定市3个区为城市样本,5个县为农村样本。以居委会作为基本抽样单位,抽样方法为家庭入户调查,每个家庭随机抽取1人。农村以乡镇为单位,把每个县所有乡镇按人口数排列,抽取1至2个所辖乡镇,再对所辖的行政村按人口数排列,抽取1至3个行政村,共抽取10个村。以村委会为中心,按照不同方向逐户登记,家庭抽取1人进行调查。
抽取样本1500例,实际完成1380例,男性881人(63.8%),女性499人(36.2%);城市325人(23.6%),农村1055人(76.4%);年龄15~83岁,平均(45±16)岁。
1.1.2在校中学生
在保定市区和辖县抽取重点初中、高中,普通初中、高中各1所。对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进行调查,高中二、三年级及复读班,在文科班及理科班中各抽取1个班,共抽取44个班。抽取样本1920人,实际调查1729例。初中692人(40.0%),高中1037人(60.0%)。女性925人(53.5%),男性804人(46.5%);年龄12~23岁,平均(17±2)岁。
1.1.3妇产科专业人员
保定市妇幼保健院5所,其中市级1所,区级2所,县级2所;综合性医院7所,其中省级3所,市级2所,县级2所。以上述医院的所有妇产科医生和护士为调查对象,共267人,实际完成260人,医生128人(49.2%),护士132人(50.8%)。
1.1.4老年人、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及其照料者
对本研究中普通人群样本所访问家庭中>55岁的老年人及老年人照料者均进行调查,共960例,实际完成921例,其中老年人427例,照料者494例;女性565人(61.3%),男性356人(38.7%);年龄19—90岁,平均(53±16)岁。
1.1.5综合医院住院患者
抽取省级医院1家,地市级医院3家,县级医院3家进行调查,其中选取省级医院10个科室,地市级医院13个科室,县级医院14个科室。对调查当日所在科室所有的年龄≥16岁的意识清楚的患者进行登记后逐一调查,共调查样本1306例,实际完成1074例。其中地市级及省级医院658例,县级医院416例。
1.2工具
1.2.1精神卫生工作指标相关问卷
采用《评估方案》中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中学生心理卫生知识问卷,孕产妇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病例分析调查问卷,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问卷。
1.2.2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ei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
该量表为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的分值划分为0~7分无症状,8~10分症状可疑,11—21分肯定存在症状。本研究以8分作为临界值进行抑郁症状筛查。
1.2.3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
用来对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完成诊断性评估。
1.3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均采用自填方式完成,调查对象当场作答,当场回收问卷。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HADS抑郁分量表≥8分者进行M.I.N.I.访谈,对M.I.N.I.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查阅其医疗文书和诊疗记录,以确定是否识别和治疗了抑郁症。
1.4统计方法
所有调查资料录入EPI Data3.0,数据转入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根据朱紫青等于2005年提出的正确率及知晓率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正确率=问卷中回答正确的项目÷问卷中总的统计项目×100%。得分>60%为知晓合格。知晓率=知晓合格人数÷调查人数×100%。
2结果
2.1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
回答正确率为64.2%(1772Q/27600),知晓率为68.3%(942/1380)。
2.2在校中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
回答正确率为61.8%,知晓率为66.0%。
2.3孕产妇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率
妇产科医务人员对孕产妇常见心理行为问题识别率为10.4%(27/260)。
2.4老年期常见精神疾病症状和预防知识知晓率
常见精神疾病的症状和预防知识总的正确率为77.0%,知晓率为93.2%。其中,对痴呆的症状和预防知识正确率为75.6%,知晓率82.7%,对抑郁的症状和预防知识正确率为70.2%,知晓率71.7%。
2.5抑郁症识别率和治疗率
在1074例住院患者中,诊断抑郁障碍116例(10.8%),医生识别率为13.0%(15/116),治疗率为7.6%(9/119),地市级及以上医院抑郁障碍的识别和治疗率分别是14.8%(12/81)和8.6%(7/81);县级医院的识别和治疗率分别是8.6%(3/35)和5.7%(2/35)。
3讨论
关键词:疾控机构 公共卫生 人力资源 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R 197.2 文献标识码:A
一、相关概念
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经济、管理、法律等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高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全民福祉和公共利益。而疾控机构就是履行政府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保障民众身心健康的专职公共卫生机构。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对社会民众的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肺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社会民众的消费品,如:食品以及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免疫等,加强建立健全疾控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疾控机构公共责任,从公共管理角度分析探索如何保障疾控机构有足够调配使用的人力资源。
二、疾控机构目前存在的现状与问题
(一)公共卫生医护人员基本人力资源不足,门诊医护人员缺乏,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门诊医生不能固定坐诊,健康从业人员体检缺乏年轻护士固定抽血。遇到大专院校学生开学体检高峰时期,经常要借调医生护士来体检和抽血。各级疾控机构构成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四级预防体系,人力资源总量至2013年底为194371人,仅占医疗卫生机构人数的2.1%,平均每个省只有6000余人,严重影响全国各辖区实施计划免疫、健康体检、疾病监测、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自然灾害救援等基础疾病预防工作,阻碍公共卫生开展和公共卫生事业的顺利进展。
(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业务素质低,综合能力欠缺,不能适应当前复合型人才需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识较为深刻,而一线医生与护士却更关心薪资、工作量与福利待遇。全市疾控机构医师少,按服务人口计算,全市每万人拥有疾控医师不足0.9人,且人员素质、结构方面远不能适应当前疾控和卫技服务的要求。特别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方面缺乏一些有经验、有技术的综合业务人才。
(三)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稳定,临聘人员经常出现跳槽现状,卫生保障措施不到位,处于游移状态。开发(新)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驻机构,其主要目的就是发展经济。卫生事业发展的财政、人员保障难以落到实处,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大。思想上认识不足,重医轻防,疾控机构人员编制过少甚至没有,基础设施差,技术能力严重不足。相关报道显示,南昌市新区领导对计划免疫工作不够重视,新区卫生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少、业务素质低、相关工作指标未达要求。
(四)慢病防治工作包含的精神卫生工作,一直处在空白状态,且一直处于无人无序盲区状态。精神卫生关系公众心理健康问题,实施的是政府职能管理,已归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相应工作。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内精神卫生现状呈现严峻态势,二十一世纪“精神疾病时代” 已来临。
2015年6月18日《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指出,精神卫生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有超过4.5亿精神健康障碍患者。今年10月10日是第25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是“心理健康 社会和谐”。作为江西省、市国家疾控慢病防治的专门机构却不能履行国家职能,值得反思。
(五)海洛因依赖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必须开展心理治疗促进吸毒者心理康复。在南昌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接受替代维持治疗的海洛因依赖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为其建立个人心理档案并提供心理辅导和治疗将是今后社区门诊工作的重要内容,因其依赖者主要心理问题的改善,为美沙酮门诊开展针对吸毒者的社会心理干预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提示美沙酮门诊有必要配备专业心理医师或咨询师,针对心理特征提供个性化心理康复治疗具有现实意义。针对戒断症状,还应提供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综合干预,使海洛因依赖者身心康复并最终回归社会。
三、对策探讨
针对以上疾控机构的基本现状与问题,Y合当前国家形势与实践工作进行思考分析,探讨对策。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抓好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抓好卫生人才保障以提供人才资源支持、建立政府多部门协调机制;抓好教学培训上岗一条龙、建立临聘员工留用奖励机制;抓好卫生战略部署的提高、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抓好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建立疾控人才提升激励机制;抓好疾控机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实际人力资源应用、建立精神卫生心理咨询的启动机制。
(一)建立政府多部门协调机制。各级疾控机构要建立与上级政府的连接协调机制,联系省、市各大媒体,加大疾控机构自身网站、微信的主动宣传意识,加大力度为自身缺乏的岗位与专业打开招聘宣传窗口。特别每年年底省、市卫生学校和医学院校学生下临床实习之际,提前协调教委主动安排医生、护士、检验师来江西省、市疾控部门见习与实习,提前做好本疾控机构医务人员的试用实习与岗前培训,为来年毕业学生的留用、选拔与上岗做好准备工作。如此,每年定期培训实习医护生,整体规划建立毕业生梯队式培养模式而成为疾控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的公共卫生人员队伍。
(二)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疾控机构公共卫生自身机构专业人员的培养训练,鼓励年轻的疾控人员提高学习积极性,结合本单位专业短板加强自我能力与学历水平,同时做好老员工对新员工的“传、帮、带”工作,在提高学历学位与职称的同时,组织轮训专门业务知识和继续再教育,邀请外聘专家学者来培训讲座授课,选派年轻疾控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相关专业与技术,成为岗位的多面手,建立学业考证与工资薪水挂钩,鼓励预防医学专业人员“走出去、请进来、广学习”,培养成为现代管理知识和技术、懂经济、懂法律的管理者,成为当前我国新时期疾控机构所急需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建立临聘员工留用奖励机制。专业技术人员的长效工作状态可促进疾控工作的稳定发展,结合疾控临聘人员的经常跳槽现象,针对工作年限长短不同而制定临聘员工留用奖励机制。加班加点、好评服务且每隔两年加薪成为固定奖励。将服务质量与工资薪水挂钩,建立经济奖励,完善人才留用与管理。通过创建公平合理的“少劳少得、多劳多得”的基本工资机制,提升临聘员工的平等参与意识,从而实现单位内部公平的工作环境与整体对外的服务形象,保障疾控机构人员的长期持续留用,从而成为江西省、市公共卫生一线的工作主力。
(四)建立疾控人才提升激励机制。疾控机构是培养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地方,也是培养技术与管理全方位人才的地方。为鼓励当前疾控C构人才持续高效坚持一线公共卫生工作,需给予各方奖励政策,尽快建立第三方人才提升激励机制。激励高效人才需要国家与本单位的持续系统合力,高效人才激励机制的创建需要有良好的外部和内在的环境。对外,需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及时增加国家编制数量;对内要加大人事制度改革,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团结进取的团队氛围。建立以人为本快乐工作理念,促进疾控人才的自我提升与经济奖励结合的激励机制。评聘分开,打破职称终身制,促进疾控机构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持续与创新壮大。
(五)建立精神卫生心理咨询干预机制。WHO(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体健康的一半就是心理健康。二十一世纪,精神疾病时代已经来临。在出席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工作。然而江西省、市精神卫生形势并不容乐观。东湖区疾控机构采用小组互助方式进行团体新干预取得明显效果,将带动公共卫生领域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技术应用及人力开发使用。截至目前,江西省、市疾控机构精神卫生工作还处于空白状态,需要重视并启动建立心理咨询工作和南昌市精神卫生工作,以避免疾控机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人力资源浪费。
四、结束语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当前面临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等不断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疾控机构统筹解决公共卫生关乎人民健康的重大长远问题。如此,需要更多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投身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 疾控机构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是影响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人口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数量和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公共卫生队伍对满足人民群众公共卫生服务需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结合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探讨疾控机构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对促进我国公共卫生建设的新契机,对疾控机构的精神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具有开创意义,为全面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学清,吕艳,沙磊,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6(31):31.
[2] 陈盛恩.南昌市疾控机构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5).
[3] 仇武新,刘丽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模式[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2).
[4] 张玉凌,韩斌 .南昌市开发(新)区卫生工作现状即对策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 2014(7).
[5] 熊志伟,刘明斌,徐丹,等.南昌市美沙酮维持门诊治疗海洛因依赖者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
[6] 赵忠厚.新形势下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中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142).
[7] 李秀霞,黄时勇.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现状[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5).
事实上,自2009年起,政府已经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已历经3年有余,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开展的红火及成熟程度相对,精神疾病仍是一块静悄悄的“盲区”。
虽然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居首位,精神病患者早已超过1亿,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也超过1600万人,但目前精神病患者建档率平均不足千分之二,即使在发达地区也仍未建立可以操作的电子档案。
前有政策保障,后有法律护航,国家搭好戏台子,为何戏却唱不起来,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转变观念:视精神病患者为普通患者
虽然每个人都明白“拒绝歧视”的含义,但这群人还是被称为“定时炸弹”,被隔离在正常人群之外,大部分人唯恐避之不及,连医生都想躲开。
“平时患者可能好好的,处于‘冷冻期’,但很多精神病患者的发病是没有预期的,在我们看来可能是正常的言辞或举动,但说不定就触发了患者的爆发点,这个是我们最担心的。”北京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睁睁一提及这个话题,满脸无奈。
“公共卫生服务已经开展好几年了,为什么精神卫生方面毫不见起色?为什么大家对于高血压、糖尿病防治从来不讲条件,但一提及精神疾病就想躲开?因为大家在潜意识里就认为这个工作难做,有危险。”刚刚卸任的北京市朝阳区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文咏如是说。
虽然目前从法律到政策都在强调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但不容回避的是,精神病患者始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是近年来,医生被精神病患者捅死、捅伤的事情并不鲜见,而医务人员几乎是除家属以外,最常与患者接触的人,因此,安全问题无疑是医生最为关注的事情。
对此,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姚贵忠主任说:“这种偏见主要是医生的恐惧心理造成的。事实上,处于稳定期的患者,无缘无故就病情爆发的情况很少。相比社区医疗机构,精神病专科医院收治的患者病情更要严重,且很多都是发病期的患者,如果真的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精神科医生岂不每天都活得战战兢兢?”所以他认为,社区医务人员目前最根本的,还是要先转变观念,“医生自己先要有个态度,不要总是盯着患者的病看,我们要把他当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怪物。如果医生自己心里就认为这是个‘定时炸弹’,与患者接触的时候,就会诚惶诚恐,这样的心态对患者也有影响。”同时他也认为应该开展具体的普及宣传精神病知识的教育,不应只是呼吁不要歧视。“有偏见是因为不了解,很多人对精神科医生还用异样的眼光对待呢,但我相信,只要大家慢慢对这件事了解了、理解了,情况会逐渐变好。”
“对于社区做精神卫生的医生可以适当地给予补贴,像放射科医生一样,因为这项工作确实是存在一定的风险,李文咏补充到。
转变模式:建立规范化管理培训流程
尽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多年,但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对于精神疾病的康复管理最常说的一个词就是“盲区”。
“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随访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的信息,督导患者服药,防止复发,及时发现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给予相应处置或转诊,并进行紧急处理。但对如何服用,各项精神方面的评估以及怎样与患者沟通,这些我们都不懂,所以也不敢做。”河北省沧县高川乡邢屯卫生室的村医孙建华说。
据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李台中心卫生院的乡医张常哲介绍:“精神病患者的管理一般都是有各村的主管公共卫生的乡村医生负责随访和宣传,但是这项工作开展起来比起其他慢性病要难得多。患者不配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基层医师没有接受过重性精神病的培训,对于药物的正确使用,缺乏经验。在基层很多都是主管部门向医师发放一本关于重性精神病概述和药物使用的手册,但是没有正式的培训,大家自学的话,并不容易理解,毕竟重性精神病的相关理念和心理学有些相似,不好掌握。”
农村的情况如此,那么相对发达的城市社区是会好一点儿吗?韩睁睁表示,“虽然我们可以对患者进行简单的一般的评估,不同的类型给予不同的治疗及管理措施,但实际上,对这些患者的界定很难,因为是定性而不是定量,具体什么样的人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康复,没有标准,精神病知识缺乏这也是我们难点。”
对此姚贵忠说:“基层精神卫生的培训工作一直是个难点。精神专科医生少,所以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及社区医生具有一定的精防知识,是唯一的途径。目前主要还是通过由县区办讲座、培训班的形式,但这种形式最大的弊端是常常我们刚刚这批医生培养地有些眉目了,下次来的时候,又换人了,一年能换三四个,所以希望在基层医疗机构能固定专门的负责这一方面的医生,建立长效的培训。”
据他介绍:“目前还有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模式,就是‘医院一社区一体化’。通过给当地专科医院的医生分工划片,每个人负责几个社区的精防工作,让他跟社区负责精防的人员建立联系,定期下社区指导培训,社区医生定期去医院实习,这样既能让专科医院的医生了解社区,还能让社区医生了解专科医院如何处理患者,从而做到兼顾人员的培训及了解患者转诊的情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马弘说:“针对重性精神病确立的‘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考验和证明。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精神卫生服务的模式既能满足患者连续治疗的需求,也有利于保证社会平安稳定。”
但是姚贵忠也提醒基层医疗工作者,在管理精神疾病时一定不能忽略“服务”两个字,这些可能不需要多么专业的知识,但非常有必要。例如在转诊患者时要求医生不仅仅停留在告诉患者去上级医院治疗,还应该告诉患者根据当地的政策或情况建议去哪家医院,怎么样挂号,医保或新农合如何报销,从而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并能在患者治疗或出院后,督促他及时复诊,因为首次的治疗往往要通过1个疗程的观察期,以确定药物的疗效如何,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可能要进行反复的调药,以达到稳定的药物治疗剂量。
转变思路:不能光靠政策
虽然前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在又有《精神卫生法》,但实际上这些政策仍然是个框架性内容,具体细则及配套设施并没有跟上。
据了解,2009年,我国为向精神卫生建设领域投资100亿元用于改、扩建相关医疗设施。但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唐宏宇说:“100个亿的投入着眼于先把医院建立起来,而要在社区建立管理体系,就不止花100个亿了。”他认为《精神卫生法》出台后,将会更好地促进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对此李文咏说:“谈到做精神卫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要花多少钱,投入多少人力,需要多高深的技术,像这件事多遥不可及一样,事实上,政府投入是一方面,关键是自己要迈出第一步,一开始朝阳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没有条件,只有一个社区医生兼职做着这方面工作,后来在摸索中逐渐成熟,所以,如果不开始,只等政策,就永远只会徘徊在门外,上不了路。”
【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疫苗;暴露;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05-01
狂犬病是一种有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死亡率达100%。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全球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而我国的死亡率占全球第二位[1]。针对这种情况,有效加露患者狂犬病知识了解程度和疫苗接种率十分重要。为分析患者知识了解情况,研究健康教育知识薄弱处,现进行了本次实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9例于暴露后首次接种狂犬病疫苗患者进行本次实验。排除有精神疾病、精神病家族史、意识模糊、严重心肌疾病、年龄在16岁以下等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48例,患者年龄在16~74岁之间,平均(42.63±10.2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3例,高中及高职17例,初中及中专26例,小学及小学以下34例。致伤动物:狗68例,猫12例,兔4例,鼠2例,其他4例。
1.2 调查方式:患者在疫苗接种后对其进行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使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问卷经过信度和效度平均,均在0.8以上。问卷共包括五个维度:狂犬病的基本知识、狂犬疫苗的疗程、暴露后对伤口的处理、狂犬疫苗接种后需要检测抗体和疾病控制机构,每个维度1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对此方面的知识越了解。
1.3 数据处理:将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2.结果
99例患者对狂犬病基本知识、狂犬疫苗接种后需要检测抗体和疾病控制机构的知晓情况较差,对咬伤后伤口处理知识和狂犬病疫苗接种知晓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讨论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且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给予治疗,患者病死率可高达100%,为目前全球死亡率最高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通过动物唾液等进入人体内,先在附近的细胞内进行复制增殖,再通过肌肉周围的神经细胞末梢,随后侵入到神经系统,侵犯中枢神经,引起全脑炎。有效的全程的狂犬病疫苗注射是降低狂犬病发病的关键[2,3]。
我地区于暴露后首次接受狂犬疫苗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并不高,人们对伤口处理和需要进行狂犬疫苗注射的了解较好,但是对狂犬病了解程度、对狂犬病注射后需要进行抗体检测和主要疾病控制机构了解则并不清楚。而对狂犬病的了解程度不足,可能会间接导致人们对疫苗不够重视,对防止狗咬伤等认识不足,部分患者对加重饲养宠物的疫苗注射也不够充分[4]。而对抗体检测认识不足,会直接导致部分患者疫苗注射失败。而对疾病控制中心的了解不够,则会影响患者被咬伤后伤口处理的积极程度。
针对这种情况,认为需要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加强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的程度,提高群众对狂犬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建立其正确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并注意将知识传播到社区及家庭,以形成较好的放大效应,让更多人了解。
其次,在健康教育中,完善健康教育内容,不但要告知患者接受全程的疫苗接种,还要积极宣传狂犬病的预防、伤口处理和疾病控制机构等,同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并加强传播手段,利用良好的健康环境,以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可以编写健康教育的处方,将处方与口头教育相结合。
第三,对薄弱处加强健康指导,耐心地讲解有关狂犬病的相关知识,包括预防、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和高死亡率等,建立其对此疾病的重视程度;告知患者检测抗体的重要性,不同疫苗对不同病毒的效果不同,尤其是当病毒出现变异时,疫苗注射可能会失效,因此检测抗体十分重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宣传,告知患者此机构不但是宣传常见狂犬病知识的机构,还能够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在发生动物咬伤抓伤后,患者首先要处理伤口,随后直接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疫苗接种,以免耽误疾病预防[5]。
综上所述,狂犬病暴露者是全社会防治狂犬病的重要人群,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生的关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从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我地区对狂犬病暴露患者的健康教育仍处于滞后状态,其需要医务工作者,加强健康教育手段,完善健康教育内容,广泛地宣传预防知识,并改变其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使人们认识到自身行为中的风险行为,并加强就诊行为、全程注射疫苗行为等,防止狂犬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刘兴红,袁素平,刘晓彬,等.213名暴露后首次接种狂犬病疫苗患者的调查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244-1245.
[2] 速存芬,任桂琼,陈红英,等.2649例狂犬病疫苗免疫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9):3625-3626.
[3] 朱秀兰,龚富强,杨科明,等.729例狂犬病疫苗接种反应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7,7(6):971-972.
一、建设和谐的领导班子,寻求新规律、谋求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和谐的领导班子是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领导班子,是充满活力、有序运行的领导班子。和谐的领导班子,表现在班子成员之间的和谐。领导班子是各单位、部门的率领者、指挥者和实施者,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和谐的领导班子。有了好的领导班子,才能发挥出合力,真正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才能带得出素质过硬的队伍。基层单位工作具体、任务繁杂,必须不断创新领导方式,提高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提高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必须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做到既符合工作实际,又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在创新中固本强基,在创新中发展经济,在创新中服务群众,在创新中凝聚民心。一个领导班子只有始终坚持创新、增强活力,才能不断寻求新规律、谋求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1)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强化卫生应急规范管理,重点抓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同时,做好救灾防病和中毒等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健全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的处置机制,规范不明原因肺炎的排查,切实提高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应对能力,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防保站建设,强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改善和提高食品、劳动、学校、公共场所、放射等公共卫生检测水平。
强化乡镇防保站辖区内传染病监测和管理职责,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准确率和及时率,降低漏报率;规范村级卫生组织疾病监测管理,切实强化其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的基础和“前哨”作用。
(3)加强计划免疫,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置工作和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准备。做好非典、艾滋病、鼠疫、霍乱、结核病和人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监测和督导检查,落实防控措施。
贯彻《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开展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全面做好疫苗可控制传染病的计划免疫工作。继续做好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监测、病情调查和防治工作。
继续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推广有效干预措施,加强慢性疾病防治。继续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工作,加强精神卫生机构网络建设和社区防治工作。
(4)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
不断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继续开展食品卫生的专项整治。加大食品卫生、公共场所经常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食品卫生合格率,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严格按照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规范学校卫生管理。进一步抓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切实加强对医疗卫生单位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加强《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宣传和贯彻,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规范全区医疗市场秩序,规范医疗机构和执业人员管理,严格实行准入制度。
(5)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母婴保健能力。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区、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体系。加强区妇幼保健基础建设,继续加强对孕产妇、儿童的系统化管理,加强综合医院、卫生院的产科能力建设,确保孕产妇能够住院安全分娩。加大妇幼保健宣传和投入力度。采取婚前保健、产前筛查、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治疗等综合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三、继续加强医政工作
(一)加强各级各类医疗管理
1、继续巩固和加强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根据《苏家屯区规范化村卫生室设置标准》,继续巩固和完善村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到2008年我区村卫生室都要达到《苏家屯区规范化村卫生室设置标准》,村卫生室在房屋建设上要达到四室(诊察室、治疗室、处置室、消毒室)分开,村卫生室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60平方米。(上级有新规定时以上级规定为准)
2、做好医政信息月报表上报工作,及时上报医政信息月报表及济困病床救治情况报表。
3、开展医疗机构年度校验工作。
对区登记287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年度校验,确保医疗机构能够严格遵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情况下依法执业。
(二)科教工作
1、进一步完善了医学继续教育体系,完善和应用继教管理系统(软件)来管理继教项目和学分工作,继续开展全区范围内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认真做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及全体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及乡村医生防病治病能力。
(三)中医工作
1、加强农村中医工作,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健全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继续开展农村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开展中医专家进农村活动,适时召开一次中医工作现场会,推动我区农村中医事业的发展。
2、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合理配置中医药服务设施和人员,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作用,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享受到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3、加强中医队伍建设,为中医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进一步加强中医队伍建设,采取多途径、多方式加强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各级医院要有计划地加强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全面提高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好中医专科人才梯队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人的学术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做好稳定工作
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条例》的要求,建立主要领导接访制度和患者投诉接待制度,对外公开投诉电话和接待程序。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大对案件和医疗事故涉案违法责任人的行政处罚力度。建立重大、疑难医疗事件的听证制度,维护医患难与共双方的权益,有效控制越级上访的发生。加强医务人员学习与培训,提高医疗安全责任意识,重视防范,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建立和完善医疗风险的社会分担机制,提高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防御医疗风险的能力,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缓解医患矛盾,力争2008年启动医疗责任保险。
(五)做好各项社会医疗工作
1、认真总结三年来实施对口支援和城区医师支援农村卫生院工作经验,深入调研,健全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工作机制,研究建立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城区医疗机构要克服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管理工作的指导,帮助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全面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减轻农民群众就医经济负担。
2、继续做好中高考、征兵体检,大型会议和重要公务接待的医疗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救治等各项社会医疗服务工作。
3、加强全区济困病床的管理,切实做好苏家屯区最低生活保障居民的医疗救助工作,注重帮扶实效,使贫困群体得到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
(六)继续发挥学会、协会的重要作用,做好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
1、做好执业医师考试报名、考务工作。
2、组织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开展专业上岗培训。
3、做好执业护士首次注册及执业地点变更工作。
三、合作医疗工作
(一)加强信息网络化建设
目前各定点医疗机构都配备了微机、打印机等设备,并且都能与区合管办进行联网,为实现网上报销、网上审核、网上监督打下良好的基础,今年年末要实现区合管办与定点医疗机构内的各科室与乡镇合管办之间的网上对接,以便对其进行动态监督,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新农合监督稽查工作
为了合理使用合作医疗资金,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防止出现套取国家合作医疗资金现象。今后重点工作将转移到现场监督检查上去,成立稽查小组、配备车辆、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监督频次和力度,来有效预防资金运行风险,使合作医疗资金100%用于农民身上。
(三)坚持深入开展宣传工作
通过新闻媒体、电视台、印制宣传材料、板报、受益人现身说法等各种形式,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人的权力与义务以及就诊程序和报销比例、流程及各种管理办法等宣传到千家万户,努力提高参和农民的知晓率,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树立共济意识,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四、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不断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模式,全面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2、要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内要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本,对外要以患者的根本利益为本。要引入市场营销机制,注重创名牌,学会宣传、推销自己的优势“品牌”。以“医院管理年”为契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强化医疗行为的规范及医疗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质量控制组织和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和工作制度,加大检查考核力度,认真总结分析问题,及时整改落实。不断增强广大医务人员的规范服务意识、人文服务意识和安全服务意识,有效规避医疗风险,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3、各医疗单位要在各方面做好准备,认真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为实现全民医疗保险保驾护航。
五、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水平。
我们要在现在已有的六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六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建设要着力加强,完善六位一体的功能,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任务上,卫生局要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要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培训,转变思想。要加强宣传,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率、利用率、满意度。
六、安全生产要常抓不懈,维护稳定大局
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从局机关到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要求和各级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各单位领导要重视,认识要到位,始终将安全工作抓在手上。各单位要做到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层层抓落实,各级签订责任书;制度健全,重点突出,做到有领导分管,有专人负责,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局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要对下属单位进行例会教育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安全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维护好当前的稳定大局。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精神患者;评分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快,我国的老年人口也越来越多,与之相关的疾病预防和护理等需求日益加剧,精神类疾病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因其的特殊性临床上治疗更需要精心护理。有文献报道[1]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精神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理干预是科学理论和护理诊断的指导下,依据事先制定的干预方法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2]。护士根据护理诊断的特点、护理研究成果、患者功能康复的潜力、患者和护士本身的能力确定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健康问题的排序也决定干预的类型。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达到预订的目标,预防并发症,促进或恢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主要措施包括创建康复治疗环境、执行康复护理技术、家庭患者教育、家庭患者顾问、心理支持、咨询以及将患者介绍给其他康复成员等[3]。本研究对老年你精神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Y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7月在我院老年康复科治疗的82例患者,男40例,女42例;年龄60~80岁。对照组32例;干预组50例;患病时间均为一年以上。选取的两组研究患者在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患病时间等条件上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2.1建造优良环境 病区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活动场所,布置合理这样可以减缓患者的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护理过程中, 工作人员应耐心细致, 充分尊重患者与患者沟通,建立轻松的治疗氛围及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护理健康教育 定期开展向病患介绍相关精神疾病知识,分析病因及防范措施等。
1.2.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护理人员在平日的护理过程中,留心观察患者变化,对于遇到的问题积极给予帮助, 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 激励患者多与人沟通,参加劳动及适量运动等,重新建立人际关系,积极面对生活。
1.2.4护理示范指导 护理过程中教会患者沟通的技能及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的自身行为应符合。平日行为和衣着讲究,使患者正确认识。
1.2.5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参与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的情况及定时服药的重要性,教育患者家属在疾病发作期更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多关心患者情况,让患者有个良好的家庭氛围,积极配合治疗。
1.2.6个性化护理 每个精神患者的具体情况都有所不同, 在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针对性护理,增强护理效果。
1.3判定标准 采用精神病量表评分(BPRS)、阴性症状量表评分(SANS)、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分(IRPOS)和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NOSIE)对干预组及对照组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配对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两组按评分标准比较 依据事先分组护理后,按照BPRS、SANS、IRPOS和NOSIE进行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干预组按评分标准前后差异比较 护理干预组前后的评分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满意度比较 护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及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 常[4]。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压力也随之增加,高压力的生活方式致使精神类疾病发病率也不短上升,其中以老年精神患者最为显著,因其特殊原因,在后期治疗康复上问题重重。精神病的病程长,易复发,治疗后能改善病情,但多数转入到慢性疾病过程中,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护理干预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事先制定的干预方法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5]。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形成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功能康复的潜力、按照患者健康问题的排序决定干预的类型。目前的主要干预措施包括创建康复治疗环境、执行护理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心理支持、咨询以及将患者介绍给其他康复成员等。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是以人为本,积极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治疗患者。是现代护理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精神科患者的护理[6]。只有将传统护理与护理干预两者很好的结合,才能提升护理水平到一个新的台阶。本研究显提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满意度较好,说明护理干预在精神患者护理治疗中的重要性。
综上,依据精神疾病患者特点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即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又能够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达到最佳的疗效,缩短康复治疗时间,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冰,马颖,陈任,等.护理干预对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0-12.
[2]尹华,赵晓艳,谢俊霞.优质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2):123-124.
[3]李丽珠,郝伟平,袁国萍.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1).
[4]陆建芳.对女性流浪精神病患者施行个案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4).
根据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及《灵宝市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我镇成立了阳平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阳平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标定责到人,明确责任,各项目实施责任人制定了各自的工作方案及项目运行计划并能规范化运行。
二、健全制度,严格培训,规范行为。
院统一制定并印制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手册》200本,发放到每位职工和乡医手中。各项目实施办公室制定了相关制度并上了墙,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为了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6月25日我院特邀市局专业人员组织全院职工及各卫生所乡医,就《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内容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使所有村医都基本掌握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各项内容,为在我镇顺利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的健康提供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九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布置和进度情况。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居民健康建档是基础,我们组织各项目实施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精神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组织下乡入村体检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到了健康档案内容详实、填写较规范。截止目前已经为10664人建立了居民健康建档。我们将在11月下旬到12月份对全镇一、二中学生全镇幼儿园托幼人员安排进行体检。
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慢性病防治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各项目责任人都能通过进村、上街宣传,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截止目前,在主要街道设置健康教育专栏4块,版面更新4次,开展下乡健康教育视频播放宣传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6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12次,发放各类宣传印刷品15万余份。通过各项目责任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干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真正做到疾病从预防开始。
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工作的重点任务。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再一次确定了疫苗接种点,各接种点都具备了《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6月份对预防接种的人员(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进行了预防接种专业培训。
(1)、冷链运转工作顺利完成了10次冷链运转工作,应接种儿童14450人,实种儿童13370人,接种率93%。其中:基础免疫接种儿童10232人,实种儿童9574人接种率94%。卡介苗应种475人,实种471人,接种率99%;新生儿HBV应种乙肝疫苗应种1813人、实种1755人,接种率97%,及时接种率100%;脊灰糖丸应种2199人、实种2107人,接种率96%;三联疫苗应种2195人、实种2089人,接种率95%;麻疹疫苗应种880人,实种841人,接种率96%,A群流脑疫苗应种1739人,实种1428人,接种率82%;乙脑疫苗应种931人,实种883人,接种率95%。加强免疫应种4218人,实种3796人,接种率90%,其中脊灰糖丸应种547人,实种503人,接种率92%;三联疫苗应种804人,实种736人,接种率91%;二联疫苗实种199人,实种159人,接种率80%;麻腮风疫苗应种724人,实种683人,接种率94%;A+C群流脑应种832人,实种711人,接种率85%;乙脑疫苗应种837人,实种752人,接种率90%。甲肝疫苗应种278人,实种252人,接种率91%。
(2)、卡、证、册资料管理年,我镇继续强化村级卡、证、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每月冷链运转后,对村级计划免疫工作进行考核,全年共对辖区32个村级接种点联合监督检84次。有力的保证了卡、证、册填写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至今,共建卡475人、建证475人、建册475人,录入微机475人。
(3)、麻疹查漏补种及强化免疫工作
为了控制麻疹疫情在我镇的流行,我镇在年5月26日至6月2日组织防保站人员和镇区5个接种点的人员对镇区和周边3个行政村的所有儿童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排查阳平镇区和周边3个行政村,7个年龄组(时间从2003年1月1日出生至年出生的所有儿童),共排查儿童743人(不含托幼机构目标儿童)(其中年10月16日以前出生为664人,年10月17日至以后出生的为79人),在册儿童本地漏种儿童22人,流动儿童215人;摸底新发现本地儿童22人,流动儿童105人;其中需接种1剂次215人,需接种2剂次61人,合计337针次。
为切实履行我国政府向世界作出的到年中国消除麻疹的庄严承诺,根据《2006-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年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方案》的要求,阳平镇在镇政府、卫生院的统一领导下,于年9月11—20日对8月龄至14周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全镇8月龄至14岁儿童(即年10月1日至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应种为7477人(其中本地儿童6695人,外地儿童782人),除有禁忌症的儿童未及时开展接种外,全镇实际接种7119人(其中本地儿童接种6351人,外地儿童768人),接种率为97.6%,实现了上级要求的95%的目标。
(4)甲型H1N1流感疫苗及其它疫苗接种
为应对常见传染病流行,维持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转,我镇为在校学生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共接种3571人,并为32个村级养殖户接种甲型流感疫苗3704人。共计接种7275人。开展了水痘疫苗接种工作。共接种儿童636人;完成了阳平辖区6-15岁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乙肝疫苗应接种6636针次,实际接种5604针次,接种率84%;开展了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共接种3岁儿童792人份,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3180人份,
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市防疫站结防科对结核病人进行治疗管理,截止11月份,乙类传染病例报告例,丙类传染病例报告例,及时报告传染病人例,转诊结核病人例,管理病人例。为传染病的防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儿童保健
为了很好的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我院妇幼医生于10月份到三门峡参加了为期3天的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个参加培训的人员明确了目的,掌握了《规范》标准。截止目前,0-36个月儿童建册344册,年出生344人,访视344人。
6、孕产妇保健
按照灵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规定,每年至少为孕产妇免费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对孕妇进行一般的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健康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截止11月,各项目责任人已对所有孕产妇进行健康管理,孕产妇建档479人,早孕建册411人,早孕建卡率85.5%,产前健康管理率100%,产后访视率100%。
7、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居民健康建档的一开始,我们就将老年人作为了重点人群来健康管理。截止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登记在册3912人,建立档案2531人,对建立档案老年人全部进行健康服务管理,管理服务率达65%。通过健康知识宣传65岁以上老年人都能自愿接受体格检查。
8、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截止11月份,各项目责任人已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1566人,登记管理糖尿病患者197人。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截止目前,共为辖区69人精神病患者建立档案。
四、加强督导、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以来,院领导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对项目工作进行了督导。
7月1日,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下乡调查体检活动。院领导亲自带领体检工作队20余人进驻桑园开展调查体检工作。
8月4日,召开下乡调查体检工作协调会,对体检项目组合进行了重新调整:八项重组为四组,即血型血糖组、一般状况组、脏器功能组、症状生活查体询评组。同时,对人员安排、物品器械管理做了严格要求。
9月份,院班子成员就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发现了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促进了项目工作的健康运行。
11月份,院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小组,对我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督导人员对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院要求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把档案要建成活档,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镇公共卫生工作从总体上已经步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组织功能发挥不到位。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虽然已经基本建成,但仍然没有充分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各项工作镇村联系不够,衔接不密切、配合不默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2.措施不够扎实。各责任人虽然积极地开展了公共卫生工作,但也发现个别同志认识不够,工作流于形式,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有效的实施方案,对村卫生所的指导力度不够,部分责任人的管理指导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很难起到有效的指导和督导作用。
3.健康档案资料填写不规范.个别健康档案资料填写不够规范,健康档案内容空项,错误较多,存在较多逻辑错误。
4.工作力度有待加强。从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生的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工作消极被动,责任心不强,缺乏主动上门意识。主要表现在:一是慢性病的筛查开展不到位,已经发现的慢性病人虽已建立了健康档案,但符合要求的合格档案的比率不高,内容不完整,记录不真实等情况依然较为普遍,对慢性病的随访和管理流于形式。二是老年人健康管理虽然和居民健康建档同步进行了,但是,登记不详细,管理不到位;三是健康教育讲座的次数不够,版面没有及时更换,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资料整理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