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常规教育

时间:2023-05-16 16:50:52

导语:在常规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常规教育

第1篇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教工作者尤为重视的方面。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熟悉、遵守集体生活的一般规则是,必要的,然而,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存在两大常见的误区,笔者试图将其梳理出来,供教师参考与反思。

一、常规: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

教师通常会说:“幼儿常规不好什么都白搭!”言外之意,常规就是一切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于是,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往往要对幼儿进行大量的常规训练,让幼儿跟着教师的口令反复地“休息”与“坐好”,教师几乎都是让幼儿全部安静地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后才开始她的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为了批评、指责、纠正某个幼儿的违规行为,教师往往要中断正在进行的内容,将其他的幼儿从对该内容学习的“沉浸”状态中“唤醒”,并将他们带到一个无关的时空中,好比一个人被高高举了起来,然后一个突然的外力把他们从高处拽下来,那种失落感是不言而喻的。在教育活动中,配教老师往往充当的是一个纪律和常规的维护者的角色,他们不断地盯着孩子,看他们哪个不认真而进行干涉,却忘记了他们观察并记录儿童学习与成长的工作……然而,常规真的是教育活动的前提吗?

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场面:当幼儿完全沉浸在他感兴趣的活动中的时候,他们通常不会违规,他们会把全部的能量投向了眼下的活动之中,自然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违反纪律。一次,教师开展《小小面包师》的活动,让幼儿洗干净了手,在干净的桌面上和面粉、做面点,说这是大家为自己准备一部分午餐,幼儿的劲头十足,表现出了平时很难见到的投入;还有一次,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分别提供了电饭煲、青菜、肉泥、大米、糯米浆,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做饭、煮汤、搓汤圆和煮汤圆,幼儿忙得不亦乐乎,却没有一个人捣蛋。可见,当幼儿投入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中的时候,他们发自内心地,体现出了极大的学习自主性体验着需要的满足,此时,教师强调常规和纪律则成为多余。纪律的问题从来就是人的需要未得到充分满足才发生的。所以,教育活动开展的真正的前提是幼儿真正的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常规。

反过来看,常规是在什么情况下成为教育活动的前提的?显然,是在幼儿对活动没有产生的真正的兴趣时。此时的教育活动便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任务,幼儿不能发自内心地活动,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加之他们尚不具备成人那样的自我控制能力,于是违反常规与纪律的情况便频频发生。教师也就在此时举起了纪律的“大旗”,维护常规为顺利完成预定教学任务服务。事实上,教师平时忙的不外乎二件事:一是绞尽脑汁地安排、组织教师认可的教学内容,二是为达到这一目的而采取保障措施一一维护常规和纪律控制,同时回避可能的安全事故。于是常规自然就成为了前提。

二、常规教育:仅靠教师的要求能行吗?

常规不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前提,这并不等于说,幼儿园不需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了。常规教育是需要的,但教师应该怎样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呢?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规则,“不能乱丢玩具”、“不许大声说话”等禁令,限制幼儿的行动,而当幼儿出现了违规行为的时候,教师通常采取的是讲道理甚至压服的手段,迫使幼儿“就范”,教师这样做,其实是把规则当成是一种外在的对幼儿的要求,并认为幼儿是可以被动地接受这种要求的,但这样做的效果很差,因为幼儿还不具备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己行为模式的能力。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反复多次的讲授、强调常规要求之后,幼儿能讲出其中的很多道理,似乎“懂得”很多道理,但很难表现出相应的行为,他们在“讲”这些道理的时候,其实是在讲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所以,常规教育不能依赖由“外”到“内”地强迫灌输与反复强化规则,不能让幼儿被动接受规则,而是创造条件让幼儿“内生”出规则,引导他们主动建构规则。为此,教师必须:

1 培养幼儿自主做事的能力。在常规和纪律强调得越多的地方,幼儿的自主性也就越差,自主性强的幼儿其规则意识也强。活动中幼儿投入地做事是其自主性的直接体现,也是萌生规则意识的最佳途径。投入地做事能增强幼儿对专注及自我管理的体验,而这构成了规则的原初的内涵。为此,教师应多观察、培养幼儿的内在兴趣,多听取幼儿的意见,并在时空环境和心理氛围上支持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多给幼儿自主做事的机会。

第2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常规教育;细节化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第二章班主任的职责中的第八条明确指出班主任的职责是“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下面我就本人在班级常规教育方面的一些细节做法作如下总结:

一、常抓纪律细节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当每一位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了,那班级管理才会轻松自如,有的放矢。而我在班级纪律教育中的细节主要表现在“自觉推车进校门、认真上好早读课”等方面。

对于骑车的同学要做到自觉推车进校门,并且要按次序摆放整齐,并专门安排人员进行督促检查,每天开展“谁的自行车摆放最到位”评比活动。

“一日之计在于晨”。我利用这句警句名言,教育学生,要充分利用每天早上的的宝贵时间,自觉早读。同时强化培养课代表的能力,教她们如何带领大家早读,怎样管理好早读纪律。并且在每天的晨会课加以汇报,然后针对当天的情况做出适当的教育,要求他们做到老师在和老师不在是一样的,都能认真早读。

二、打扫卫生细节化

对于班级的卫生工作,除了安排每天的值日生外,我还充分运用班干部这些小助手,让班级的卫生工作顺利开展。六年级临近毕业,对于卫生方面的细节学生在意识上往往是放松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一方面除了要求组长带领好组员认真打扫外,另一方面还要求卫生委员和劳动委员每天轮流进行检查督促,有问题及时反馈给值日组长,联合组长进行解决。

另外,我还教育每一位学生养成“见到垃圾随手捡起”的习惯。像我班的包干区是从教学楼大门到传达室的这一片水泥场,卫生工作尤为重要,假如不做好,直接影响到校容校貌。另一方面教育学生在上学、外出吃中饭、傍晚放学回家的时候,只要见到垃圾,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要马上捡起,不要让每一个垃圾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溜过;同样在教室里也要做到这样,并要求互相检查督促。这样不仅减轻了值日生的工作,又使每位同学接受了“自觉保持地面清洁”的教育。

三、礼貌文明细节化

1.语言文明的细化。不单单要求学生说普通话,更关键是语言文明,与人交往谈吐文明。课间不说脏话、粗话,不骂人。这些情况大部分同学都能遵守做到,只是有几位男同学经常表现的不文明。为此我所做的是不厌其烦的对其进行教育,做到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解决,充分体现班主任教育的周而复始性。

2.课间行为的文明。主要让学生做到,不追逐打闹,严禁危险性的游戏活动,另外不随地吐痰,不乱扔赃物,纸屑等垃圾及时入箱。

3.坚持佩戴红领巾。让学生晓之以理,然后导之以行。我让学生明白: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它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作为中华民族今后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爱护它。

4.课桌摆放整齐,不乱涂乱画。在这一点上,我是充分抓住07年学校撤换新课桌椅的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爱护课桌椅,并且摆放整齐”的教育。然后根据班级地面上玻璃线的划分进行排课桌,学生按着线排,都能对齐。但仅这一点还不够,我要求学生互相检查,注重平时,不让自己的课桌椅在课间有“出格”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了整个大组课桌椅编排的整体感。

四、人人锻炼细节化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对于学生来说每位同学的身体就是自己学习的本钱,我是这样教育学生的,为此要求他们从每天的两操出发,锻炼和爱护自己的身体。早操铃声响,马上集中,做到静齐快,而且出操行进时应该两个两个对齐,上下楼梯靠右走;做操时整齐、合拍、协调。对于做操时出现的问题,如队伍没有保持在一直线上;几位同学的动作不到位、不协调,谁谁谁思想不集中做错了等等,及时的在晨会课进行教育,抓住契机;有时进行单独教育,让学生明白你的老师也是很较真的,让他感到自己也不能马虎。另外,眼保健操除了安排人员进行专门督促检查外,我还从用眼卫生、为什么要做眼保健操等方面进行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做并且做到位是至关重要的。

五、班级布置细节化

班级的布置很重要,因为那些也是学生汲取知识营养的重要方面。就拿黑板报来说吧,每一次的内容都有大家学习的知识,包括健康知识、廉洁文化、雷锋精神等等。为此我也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教育的细化。黑板报具体落实到个人,分工进行,我只是在版面设计上指导一下,其他的都由学生自己操作完成。而学习园地、走廊墙面则是充分展示学生才能的平台。所以我组织同学先后布置了个人图画展、英语小作文展、手抄报展等,学生们都积极参与,效果良好。

另外,我感觉常规教育的关键细节还是在于:针对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充分利用晨会课和班会课进行常规教育,使得每一位学生每天都在接受规范自我的教育,真正做到像《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中所说的经常性的教育。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常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6-0274-02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群体的生活方式,学习享受社会生活,这是幼儿生长的需要。校园常规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广,但是它所涉及的点也还是比较多的。小班幼儿刚入幼儿园,对幼儿园的常规一点都不懂,更别谈是遵守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学知识、学做人,首先就要先让幼儿学会遵守幼儿园的常规。常规教育的开展形式很多,只要我们能够抓住教育的点与面,那我们就能在很多教育环节中开展常规教育,亦能够利用多方面的素材来培养幼儿的校园常规。笔者通过多年的日常教育与经验的积累,在小班的校园常规教育中有了自己的点滴感想,现诉诸笔端,与大家共勉、进步。

一、常规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幼儿认识常规要求

形象的儿童人物画面以及可爱的动物形象画面是幼儿最喜欢的图片,这样的画面中所表现出的内容更能让幼儿感兴趣,能激发幼儿多次观看,而在幼儿看的同时亦能够慢慢照着画面中的要求来做。因此,我们就选择了一些类似的常规习惯图片,例如:正确搬椅子的方法、排队倒水、来园时跟老师相互问早等图片,分别布置在我们班级的一些墙面上。在老师布置之后,幼儿就经常会聚在一起看看、讲讲,有的说自己是跟照片上一样搬椅子的,有的说自己今天也跟老师说早安了……在潜移默化中,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常规要求,同时也能慢慢照着常规要求来做。又如我们引导孩子养成有序入厕的习惯,但由于班级中孩子人数较多,进出厕所门口时常会有拥挤情况,因此,我们在厕所的门口贴上进出的剪头标记,并且注意进出标记都是靠右侧地面贴,这样幼儿就学会了看标记、沿着标记进出,慢慢也就养成习惯,同时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也懂得了走路要靠右侧走。

二、日常生活的指导,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常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指导是很有必要,并且也是非常有效的。

例如洗手的问题,刚开学时幼儿洗手尚不会弄湿衣服,但是穿了长袖衣服后,就发现常有幼儿弄湿衣袖,因此,我们就教幼儿卷袖子。幼儿的早点是在早操之后的,因此,我们就利用从操场走到活动室这一路段上的时间,提醒并指导幼儿卷起衣袖,为洗手提前作准备。虽然从操场走到活动室的时间不长,但老师天天提醒幼儿,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幼儿学得很快,并且在之后也养成了习惯,洗手时把衣服弄湿的情况也就不会再有了。又如学习穿脱衣服的问题。我们除了在生活活动中教会幼儿穿脱衣服的方法之外,还经常在午睡前后,让幼儿进行脱衣服、穿衣服的比赛。老师先向幼儿提出比赛的要求:把脱下的衣服按平时的要求叠好放整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相互帮助,看哪些小朋友能够先睡下。虽然说这是一次比赛,但我们能够看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帮助,如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裤管。在比赛中,老师还给先按要求睡下的半数以上的幼儿贴了小红花,这也激励了平时速度比较慢的一些孩子,第二天再进行比赛时,就有好几个以前速度慢的幼儿也贴到了。

三、故事人物的渲染,是激发幼儿有效模仿的良药

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中的情节幼儿最易理解,教育最能让幼儿接受。“巧虎”是许多幼儿都熟悉的一个动画人物,他身上的一些特点正是我们小班幼儿常表现出的情况,因此,我运用“巧虎”的系列故事对幼儿进行相应的规则教育,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许多习惯的养成。例如刚开学时,由于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离开自己的家人,离开平时一直帮着自己做事的人,因此好多小朋友还是不习惯自己动手,习惯于让老师阿姨帮着做。我就让幼儿观看巧虎视频《自己能做好》,让他们看到故事中刚上幼儿园的巧虎是如何做的,使幼儿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然后,我再举例表扬一些平时能自己收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的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都能开始自己动手了,慢慢地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又如在午饭之前,我让幼儿看巧虎的视频故事《我不偏食》,然后根据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问与教育,使幼儿懂得“多吃水果身体好,多吃蔬菜营养好,多吃鱼肉身体壮,多吃米饭长得高”。然后在幼儿吃饭的时候再加以提醒。之前有很多幼儿都有偏食的情况,通过故事中的巧虎的经历,使幼儿能真正理解水果、蔬菜、鱼肉、米饭的用处,懂得了不能偏食,而且这是在饭前进行的教育,因此起到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四、一贯一致的教育,是培养良好校园常规的必需

第4篇

一、各远程教育项目学校要提高对远程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安排好远程教育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并报教辅站,认真学习有关开展远程教育工作的文件、规定及技术要求,明确管理职责,加强机房的平安意识教育,做好惯例的平安防范、捍卫措施,发现问题及时演讲,作好“远教设备”平安工作记录。模式三项目学校和计算机工程学校机房必需装置红外线监控报警系统。模式一、二项目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装置红外线监控报警系统,但都必需要做好24小时值班防范,各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必需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和专门的教研组。制定值班表报教辅站备查。如因管理失误,造成远教设备损坏、流失的必需严格按学校与教辅站签定的远程教育设备平安责任书》追究责任。

二、各远程教育项目学校要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用记录、管理日志。落实远程教育工作实效。

1制定校本培训计划。要求项目学校80%教师都能掌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并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2设备纳入学校国资管理的档案。

3立积极配合当地党员活动室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以及积极为当地农村群众学习农业实用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制度。

争取每个年级每个学科都能充分利用现代远教条件,4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或方案。开设一定比例的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做到让每个学生每周都有1个小时的上机时间;能通过教学光盘或卫星资源上几次课,看一次思想品德、卫生、法制、平安、环保等方面的电影或专题教育节目,具体要求如下:

1利用卫星接收机实时收看、录制教育12套及空中课堂节目;

2利用ip数据接收软件接收、保管有关教育的节目;

3利用通视软件接收、保管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据;

4利用通视软件实时收看流媒体节目;

第5篇

摘 要: 班级常规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结合儿童视角两方面的内涵,运用到幼儿园常规教育中,以此解决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忽视儿童视角的问题,对幼儿园班级管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儿童视角 幼儿园班级 常规教育

一、儿童视角的内涵

文学领域内最早开始运用“儿童视角”的概念,例如,吴晓东认为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儿童之眼或口吻讲述故事,使故事带有儿童思维[1],王宜青认为儿童视角就是指用孩童的眼光、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选择素材、组织情节并与儿童感知发生联系[2]。

教育领域内对儿童视角的关注和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颁布,自此人们开始关注儿童的参与权等权利,对儿童的认识发生了重要的转变。Dion Sommer等人认为“儿童视角(Children’s Perspectives)代表儿童对他们的生活世界的经验、认识和理解”[3]。凯兹在评价托幼机构质量时提出了“自下而上”的儿童视角,强调以儿童在具体教育活动情境中的体验为核心。

综合以上两个领域对儿童视角的关注,儿童视角的内涵一方面强调成人眼里要有儿童,要理解和尊重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考虑问题,做到以儿童为主体。另一方面强调成人要倾听儿童的声音,真正以儿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及儿童解释问题的方式为主,让儿童成为自己世界的主体。

二、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4]因此,幼儿园常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开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忽视儿童视角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常规教育目的忽视幼儿发展

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幼儿的发展。然而调查发现,如今一些幼儿教师的观念不科学,制定常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开展常规教育的目的重在班级管理和维持秩序,以常规作为管理和约束幼儿的手段,甚至以外部强化的方式控制幼儿,让幼儿绝对遵守,这样幼儿缺乏自主性,形成对教师的依赖,也就无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常规制定方式忽视幼儿主体参与

常规的制定者主要是教师,而且教师制定的常规常常以维持有序安静的班级管理秩序为出发点,忽视幼儿参与制定常规的主体地位。这样幼儿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将规则灌输给幼儿,幼儿被动地遵守教师的要求,并没有真正理解规则的实际意义,更无法内化为幼儿实际遵守的规则,在教师的反复提醒下规则只是起到暂时维持秩序的作用,并没有取得长远的效果。

(三)常规教育内容忽视幼儿特点和差异

幼儿阶段典型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好问、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由于遗传、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幼儿与幼儿之间也有很大差异。然而一些幼儿园常规教育内容是要求幼儿“安静”和“不许动”等,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当前一些幼儿园常规是面向所有幼儿,对幼儿统一规范和要求而忽略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造成对幼儿多元性和个体性的压制。

(四)常规教育评价忽视幼儿评价主体

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5]因此,幼儿园常规教育的评价是多元的,然而幼儿参与评价的并不多,主要还是以管理者和教师评价为主,而且教师评价多以幼儿是否遵守常规为主,注重幼儿之间的比较评价,没有看到幼儿的进步,没有了解幼儿违反常规的深层原因,忽视幼儿这一重要的评价主体及幼儿发展的评价效果。

三、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的实施

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出现的上述问题都忽视了儿童这一重要的主体,因此本文结合儿童视角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幼儿园班级常规教育中,以此解决存在的问题。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树立“眼中有儿童”的常规教育观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常规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必要内容,要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因此,幼儿教师不能把班级常规仅仅作为自己管理和教学服务的工具,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牢固树立幼儿第一的核心思想,即“眼中有儿童”,尊重幼儿,发挥幼儿在常规教育中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常规教育的管理价值观念向育人价值观念转变,把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幼儿园常规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以儿童为主体”开展常规教育

蒙台梭利在论述纪律与自由时曾指出:“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时,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可称他为守纪律的人。”[6]显而易见,蒙台梭利的纪律观体现了以儿童为主体的理念。

1.常规制定注重幼儿参与和理解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幼儿共同讨论,共同制定活动规则。在讨论过程中,要给予幼儿充分的参与权和表达权,让幼儿表达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并用幼儿可理解的方式表现规则。另一方面,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常规及常规制定的意义。比如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儿歌等幼儿喜欢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培养常规;遇到违反常规的情况可以通过分析其带来的后果,以此让幼儿深入体验感受到常规的重要意义。这样让幼儿在活动中理解和体验常规,逐步内化,达到自律。

2.常规内容考虑幼儿特点和差异性

一方面,常规教育内容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园班级要建立积极的常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被动的、屈从的常规,幼儿教师要考虑该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处理好纪律与自由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限制过多的常规,毕竟常规教育是为了幼儿的发展,因此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相符合。另一方面,常规教育内容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幼儿对常规的执行程度有差别,克服追求唯一标准和行为统一的做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常规教育评价“倾听儿童声音”

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幼儿园常规教育的评价主体应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倾听儿童声音”,让幼儿参与到常规教育评价中。在常规教育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幼儿,跟幼儿一起讨论分享经验、解决问题,了解幼儿对规则的理解程度和违反规则的原因;评价方法和效果上教师要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幼儿的发展性结果,通过多种方式积极评价,从而更大程度上促进幼儿发展。

总之,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实施要以幼儿为主体,站在幼儿角度考虑问题,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核心目标,促进幼儿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东.现代小说研究的诗视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1999(1).

[2]王宜青.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及如理文化内活[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3]李玉.儿童视角下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4]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39号,2016.

第6篇

幼儿时期作为成长的跟关键时期,良好的生活常规教育对幼儿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幼儿园将常规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对待,违背了其真正的教育目的。因此,如何真正做好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现状

1. 教育目的方面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在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能够适应社会对其的一些挑战。当前,在生活常规教育指导中,教师仍多沿用“重教轻保”的教育方式,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教育。教师在实施幼儿常规教育的时候,应当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差异性,使幼儿实现更好的个体发展。

2. 指导方法方面

在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针对幼儿的习性确定了一部分教育方法,我们列举几个常用的生活常规教育方法有:(1)模拟法:幼儿通过教师的实际动作进行模仿性学习;(2)鼓励法:对幼儿进行赞许表扬法,树立其信心;(3)兴趣教育法:了解幼儿的兴趣特点,使其在洗漱和礼貌等方面得到进步;(4)个别教育法:幼儿具有差异性,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个性化教育。

3. 家长参与方面

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中,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比如见了老师或长辈要问好、饭前要洗手等常规的生活习惯,幼儿园应当与家长达成共识,从而通过共同监督来使幼儿实现这些基本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当前,由于许多幼儿园的管理封闭,与家长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效果。

二、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目的不明确

生活常规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理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目的。教师往往把自己所认为的理所应当的安加在幼儿身上,这种教育方法束缚了幼儿的个性发展,阻碍了幼儿自主意识的形成。而且,教师总是以一个成年的教育者、管理者作为定位,跟幼儿之间呈现较大的等级差异,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2. 教育方法不合理

在多数幼儿园中,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过分强调学校的规章和教育原则,这种固有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兴趣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另外,为了方便管理,教师多采用强制性的约束手段,这种约束很多时候违背了幼儿的成长天性,幼儿难以实现快乐成长。

3. 家长参与不规律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家长配合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目的。当前,一些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时过分强调幼儿的成绩也就是知识能力的发展,却忽略了基础的生活常规教育。这种盲目强调成绩的做法,不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使幼儿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加强小班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对策

1. 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

创造平等、科学、合理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能够切身参与到日常常规管理中。在生活常规教育中,教师一般都充当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进行活动。在经过一个阶段活动学习后,教师选出表现出色的幼儿赋予其“小老师”的权利,作为一种鼓励的同时,也是对幼儿的锻炼,和其他孩子的榜样示范,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2.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式之一。幼儿往往以简单的喜厌来对待事物,如果喜欢一个老师,就会对其教学要求认真听从。所以,教师和幼儿之间应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完成生活常规教育活动的目的。反之,若是幼儿对教师产生排斥和抵触,就会影响幼儿良好习得的养成。

3.重视情境导入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力差,所以理论性的教学模式几乎起不到作用,教师应该采用具体的、形象的教学方式,例如,借用拟人化的语言、利用小故事、游戏和儿歌等形式进行生活常规教育。

4.良好生活常规培养的有效途径

(1)榜样示范作要

幼儿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模仿性强,作为教师,其行为举止都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范本,幼儿通过多身边事物的观察,往往会一板一眼的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所以,教师一定要规范好自己的言谈举止,起到好的榜样作用。

(2)设立科学的常规教育目标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成长规律,设立合理的生活常规教育目标,过大过空的目标,违背了儿童身心成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不仅难以实现,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成长。

(3)教育形式要活泼生动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成长阶段,所以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多采用游戏、儿歌等有趣的教育方式,将生活常规教育贯穿其中,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幼儿得到快乐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4)鼓励与监督相结合

小班幼儿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约束力,所以,在生活常规的养成中,需要教师的监督。对待幼儿的进步要及时进行鼓?畋硌铮?在平时要耐心进行引导。通过明确的表扬、监督,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5)教师与家长要紧密结合

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园和家庭合力培养的结果,所以,家长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幼儿日常规范的养成中,教师要和家长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与家长进行沟通,或者通过电访的方式跟家长就孩子生活常规的养成进行说明,请家长与幼儿园一起,为养成孩子自主性、独立性而努力。

第7篇

【关键词】小班幼儿 常规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00-00

一、问题的提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小班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初始阶段,小班幼儿刚入园、年龄小,同时父母及长辈的溺爱娇惯、包办代替,又养成了小班幼儿强烈的依赖性、缺乏常规意识及相应能力。因此,怎样在小班开展有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常规教育”的概念界定:

讨论、界定“幼儿常规教育”,必然离不开对“常规”一词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将“常规”解释为“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1

我国学前教育界不同的学者对“幼儿常规”有着不同的理解:刘焱认为幼儿“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2罗志芳认为幼儿常规就是“纪律”,幼儿常规就是幼儿纪律,是“关于纪律与秩序的规则”。3王玉认为“常规就是限制儿童的不良行为,常规教育就是管”。4

综上所述,幼儿常规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的常规教育,是幼儿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需要,对幼儿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教育。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主要是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交往活动等,从时间顺序上来划分,可以分为:入园、晨检、早操、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区角活动、午餐、午睡、午点、游戏活动、离园等环节。

三、开展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会说话”的幼儿常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常规教育氛围。

环境支持和影响着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开展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首先应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常规教育环境,而小班幼儿又刚入园、年龄小、缺乏常规意识,为此,我们在为幼儿创设相应的常规教育环境时,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让环境“会说话”,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常规教育环境。例如:洗手池前与水龙头相对应的地面,我们贴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它告诉孩子们,每个“小脚印”上只能站一个人,其余的人可以排到“小脚印”的后面稍作等待;活动室地面的“半圆形”标志线,帮助孩子们迅速有序地将小椅子摆在活动时需要的位置;楼梯台阶上的“脚印”标志以及楼道墙面的“毛毛虫”标志,提醒孩子们,上下楼梯靠右行、一个跟着一个排好队。

2、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适宜的幼儿常规教育活动。

幼儿的常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从中获益,获得自身应有的发展。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及特点不同,常规教育的内容、要求及形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在这个年龄,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是通过模仿学习并巩固下来的。”5因此,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我们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幼儿在模仿中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早晨入园时,老师会主动热情地与幼儿及家长打招呼,幼儿渐渐地也知道在入园时主动与老师打招呼;活动时为了端正幼儿的坐姿,老师会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看,XX小朋友坐得多直!”孩子们顿时就挺起腰来。

“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幼儿的注意也和行动紧密联系。”6同时,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在进行常规教育时,我们有意识地为幼儿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幼儿多动手实际操作感知。例如:为引导幼儿离开座位时送椅子,我们创设了“小椅子回家”的情境;在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时,我们在区角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了“生活服务区”,让幼儿在实际操作(扣纽扣、系鞋带等)中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

3、关注幼儿一日生活,随机生成常规教育活动。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渗透、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源于生活,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离不开幼儿的一日生活,而幼儿园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机教育”,因此,幼儿的常规教育应该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渗透在幼儿各种游戏和活动中的。例如,幼儿进行桌面游戏活动时,我们发现许多玩具掉在地上了却没人捡、幼儿之间相互争抢玩具等现象,据此,我们随机生成了“玩具玩具我爱你”、“玩具大家玩”、“玩具回家”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建立、理解并遵守活动规则;在发现幼儿常在教室里追逐疯跑这一情况时,我们随机生成了“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我叫轻轻”等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明确相关规则。

4、加强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巩固常规教育成效。

“家庭和幼儿园是对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不同场所和环境,同时也是儿童生活中两个最重要的环境”。7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常规教育应由幼儿园延伸到家庭,利用好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常规教育的效果和家长的密切配合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要延伸到家庭,形成教育合力”。8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和加强家园合作,实现家园同步教育,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常规的养成。例如,通过班级家园栏、QQ群及召开家长会、开展家长讲座等,定期向家长宣传、介绍幼儿常规教育方面的知识;利用家园联系册,每月与家长互通幼儿在园及在家情况,及时沟通、反馈信息,协调一致、同步教育;借助家长委员会,充分发动家长积极参与班级常规教育,为班级常规教育出谋划策;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体验活动等,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活动,亲身体验。

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有效的幼儿常规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园形成安全有序的教育环境,保障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幼儿常规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进一步挖掘幼儿常规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让幼儿常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2页。

2 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3 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4 王玉,走出常规教育的误区zJ{,幼儿教育导读,2002

5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z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

6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z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3――44页。

7 曹丹丹,家园合作问题分析zJ{,学前教育研究,2003

8 石伟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思路及方法zJ{,赤峰学院学报,200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142页。

[4]刘焱,幼儿教育概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5]罗志芳,对常规教育的重新思考〔J〕,早期教育,2003

[6]王玉,走出常规教育的误区zJ{,幼儿教育导读,2002

[7]陈帼眉,学前心理学z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第43――44页。

第8篇

一、礼仪常规教育

小学生必须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看到老师要主动问候,见到同学要相互道好;待人诚恳大方,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得到别人帮助要说“谢谢”,不小心妨碍到别人要诚恳地说“对不起”;如果迟到,那么进入教室前或者进入教师办公室时要有礼貌地、规范地喊“报告”。

另外,各种活动要积极参加,不能在走廊里大声喧哗和跑跳,笔者认为我们最好利用体育课进行纪律和团队合作强化训练。

二、学习常规训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课堂常规训练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学风和班貌。所以,笔者要求同学们上课要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解,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举手得到允许再发言,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要准时完成。学习常规训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虽然开始学生都比较听话,但是训练是需要过程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否则就会功亏一篑。

我们还要抓好家庭学习常规训练,最好对学生家长进行集中培训,以便于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敦促和监督,协助完成一些课后调查学习活动等。

三、行为常规教育

同学们要注意每天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摆好个人用品,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卫生习惯关系到集体和个人形象,关系到生命健康,因此必须要求大家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搞好个人卫生等等。在学校值日组要认真打扫教室卫生,扫地、拖地,再擦桌椅,关好窗,临走锁好教室的门。

四、自理能力的培养

我们一定要重视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就客观上迫切地要求我们对小学生展开自理能力培养。要想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就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日常学习和行为训练。我们可以通过上好劳动技能课为突破口,让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将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位。当然,我们还可以开展“生活自理大比赛”等自理能力训练活动,让同学们在积极的竞赛活动中掌握技能,树立信心,并付诸日常生活。

第9篇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常规教育 培养途径

对幼儿园班级来说,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养成良好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维持秩序而觉得十分劳累,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常规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由于环境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在小班常规培养中,教师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是我教学小班的体会。

一、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前提。自从带了小班之后,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师对孩子的爱。小班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大、小便时不会脱裤子、提裤子,老师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一个个脱、一个个提。遇到情绪不稳定的幼儿,要想办法哄。教师的爱不止这些,还体现在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上。通过老师的关心和体贴,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把关心热爱孩子与耐心教育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师和幼儿之间形成深厚的感情基础,有了这种感情基础,教师就可以科学地管理幼儿,灵活、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培养良好常规。如我班一位小朋友,胆子很小,刚入园时不愿参加老师组织的活动,不喜欢说话,不和其他小朋友交流。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经常耐心地帮助他,在组织活动时特别注意他,经常提问他。渐渐地,他对我不再感到害怕,还把我当成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响应,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是他让我明白爱孩子是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的前提。

二、创设情境,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特点,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户外游戏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他们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三、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得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方面,对幼儿的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小班幼儿在吃早点时,桌上、地上全是馍馍渣,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东西时经常表扬那些吃得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某某小朋友吃东西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点馍馍渣也没有,他吃得多香啊”。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吃着,生怕馍馍渣掉在地上、桌上。吃完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东西掉到桌上。”所以,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四、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如幼儿洗手后经常不擦干,针对这个问题,正巧前段时间感冒生病的幼儿较多,我就把洗手说成给小手洗洗澡。我说:“小手洗过澡,不擦干会生病的。”由于有了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我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幼儿边擦手边对我说:“不擦干,小手就该咳嗽了。”幼儿的常规培养是建立在幼儿亲自体验基础上的,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遵守,理解之后更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五、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力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即使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喝。要求幼儿午睡时安静、不讲话,老师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就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假如午睡室十分安静,则想讲话的幼儿会打消讲话念头。

六、培养幼儿要重视家园配合。

特别小班幼儿初入园时,部分家长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的在园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儿园。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要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让家长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的。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生活、学习的要求,要家园一致,明确孩子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习惯。只要家园配合好,幼儿就能培养出良好、稳定的常规。

总之,幼儿教师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技巧与家长积极配合,达成培养共识,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幼儿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发展环境,使每个幼儿真正富有个性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